依法治教意见实用13篇

依法治教意见
依法治教意见篇1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作为全民学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和统一意识以及民主法治观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律义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公民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加强反“”等常识学习,通过文艺反邪、体育反邪、科普反邪等有效途径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有关防范处理问题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推动反社会宣传和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全体公民反邪防邪的意识和能力。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经常性教育。要在全镇广大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进一步提高对法治建设工作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法律至上、法治建设也是生产力、以法治促和谐、以人为本、权力制约等“五种理念”,正确处理好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和权力制约、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等“四个关系”。

3、深入学习宣传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紧紧围绕我镇“十二五”规划的各项战略任务,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加强宏观调控、资源环境、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围绕服务和改善民生,大力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开展社会管理、打击违法犯罪、公民自觉遵纪守法、依法、依法维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依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正面引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深入学习宣传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行政强制法》的宣传和贯彻实施为重点,积极开展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不断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努力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学习宣传《人民调解法》、《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条例》等为重点,加强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对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寓管理与服务之中,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5、突出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以培养人们对法律的信仰为立足点,发挥法治文化的引导性、倡导性和内塑性作用,用人性化、艺术化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法用法守法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不断增强法制宣传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全镇逐步实施“一镇一地工程”,结合特色,因地制宜,大力推进镇区“法制宣传一条街”、“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公园等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活动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逐步建立一个法制宣传基地、一个法制辅导站,每个行政村努力实现“五个有”(即有一个法制宣传栏、有一所法制学校、有一名农村法律顾问、有一套普法制度和有一支普法队伍)的工作目标。围绕《中共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要求,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积极引导公民和组织依法从事文化生产、经营和管理。要突出宣传《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及相关文化产业投资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法治化水平,维护文化产品的传播以及文化产品的生产积极性,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6、加强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和浙江法治宣传月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普法学法氛围;积极利用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以及各类专项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法制宣传主题活动,展示法治建设新成果,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扩大法制宣传的社会效果。

二、广泛深入推进“法律五进”主题活动,促进公民整体法律素质新提升

1、深入推进“法律五进”,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总结推广“法律五进”的好做法,优化“法律五进”的内容和形式,完善“法律五进”工作制度和机制,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促进各类普法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各村(居)、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载体,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带动全民普法深入开展。

2、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工作。

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专题法制讲座等学法制度,深化镇机关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保证每年不少于1次,参学率达到100﹪,组织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工作,定期组织公务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实施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党政机关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有关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公正廉洁执法,防范职务犯罪;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组织各村(居)主要领导参加国土国情、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活动。鼓励公务员在管理和服务中开展法制宣传家培育,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依法决策水平;

3、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建立内容完善、特色鲜明、富有教育警示作用的校外法制教育基地,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活动;认真规范兼职法制副校长选聘、评优工作,切实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适应青少年特点,组织开展假期青少年法制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参与性和趣味性;结合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注重社会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

4、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法制教育和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企业经营管理、金融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深化“律师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行动,深化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

5、加强农民群众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加强对农村党员、“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法律培训,增强他们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化解基层各种矛盾的能力;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农村法律顾问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合同协议、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行大学生村官担任法制宣传员,带动农民学法用法;借助农村远程教育网、“送法下乡”、法律进农家“百村千户工程”以及法律援助点等载体和平台,融法制宣传教育于各项惠民活动,努力扩大农村普法的覆盖面,深化普法惠农服务。

6、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完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各个环节的法制宣传教育机制,营造外来务工人员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对建筑业、餐饮业、服务业等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指导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推广建立外来务工人员“乡音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涉法问题。

7、加强其他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借助农村法律援助站、人民调解室、警务室等阵地,积极开展对留守人员、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社会闲散人员及归正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进监所活动,努力降低重新犯罪率。

三、着力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推进社会法治化管理新进程

1、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行政程序、行政审批、行政监督、政务公开等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动公正廉洁执法;建立完善镇、村二级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等依法决策机制,优化政务环境,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全面提升依法行政的标准和水平。

依法治教意见篇2

(二)宪法至上,增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们务必深入贯彻学习在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站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把宪法宣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宣传宪法至上、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不断提高宣传覆盖面、增大宣传折射面,让法治精神家喻户晓、传播田边地角,从而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履行基本权利和义务,用法律手段和法治思维管理社会事务,解决矛盾纠纷,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

(三)围绕服务群众、服务改革,加强民生领域法治宣传。着眼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贴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大力宣传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教育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突出社会低收入群体、弱视群体的法治宣传,大力宣传残疾人保障、老年人权益保障、妇女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法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依法保护人身财产权益,依法享受社会公共产品等权利,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同时,结合“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而进一步扩大主题活动的影响,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服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突出重点、因人施教,深入推进“法律七进”主题活动

(一)领导带头、率先垂范。领导干部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人员,其法律素质、法律修养关系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引领、导航、示范作用。我们务必继续坚持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和《党委政府领导学法用法年度述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促进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带领全镇干部和群众贯彻落实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道路上凯歌高进。

(二)执法为民、依法行政。“谁执法谁普法”是加强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责任机制,我们务必首先建立健全《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部门年度学法用法评议制度》、《镇中层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等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制度,采取定期培训学习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强执法人员自身法律素质,从而实践中,严禁依照法定程序、法定职责、法定权限管理行政事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与此同时,政务的公开、程序的规范,通过人民群众自身实践,从而知晓法律法规,形成知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性循环,致使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法治理念植入于人民群众心灵

(三)夯实基础、着重校园。“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一方面完善学校聘请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岗位工作责任制,完善学校法治教育“五落实”措施,促进青少年学生从小信仰法治、敬仰法治、祟尚法治,从而自觉遵纪守法、远离犯罪。另一方面,建立完善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与学校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校园内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问题,坚决杜绝不良社会风气滋长,净化校园一方热土。

(四)因人施教、以案讲法。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广大村民是我们普法的薄弱环节,但广大村民却是我们普法的主要成员,因此我们一定要针对村民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以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耐心细致地以案讲法、以案释法,加强农村广大村民的普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从而自觉利用法律知识,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切身感受法治的红利。

(五)寺庙宗教、正确导航。自由,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我们务必要客观、科学、正确地认识民族问题,高度重视,采取强力措施,占领法治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尤其针对我镇莲花寺寺庙,我们一定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自觉学法、用法、敬法、守法,在全区宗教界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努力为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全力以赴、扎实推进、切实抓好“七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实施

(一)注重工作机制创新,完善普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实施、媒体监督、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法治宣传的强大合力;不断壮大普法力量,广泛发动有关社会组织和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法治宣传,不断壮大和完善普法工作力量;建全完善镇法治宣讲团、法治宣传志愿者、文艺表演队、法治副校长和辅导员队伍、尤其是我镇创建的我县第一支“苗汉”双语法治表演宣传队;同时加强网络、板报、墙报、宣传专栏等传统阵地建设、重点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丰富、更新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完善公职人员、青少年和村(居)民普法学校等各类法治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宣传阵地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工作保障,重点是建立健全各类工作考评制度和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二)深入开展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利用三月法治宣传月、3.15、6.25、6.26、12.4等宣传活动平台,大力宣传人民群众关心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规宣传,引导人民群众针对热点难点问题,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自觉采取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有效融合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四、学以致用、务求实效、强力推进依法治镇活动

(一)按照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注重城乡环境卫生、摩托车交通安全、校园周边、企业周边环境治安环境等重点环节的依法治理,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落实《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县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开展“依法行政部门”、“依法办事单位”、“依法行政岗位”、“依法办事能手”评比活动,增强政府公信力。

(三)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继续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尤其是我镇中学务必精心培育、重点打造,以点带面、辐射全局,推动我镇依法治镇工作全面发展。

(四)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认真组织开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活动,促进广大公务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纠纷;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尽可能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依法治教意见篇3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教育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的实际,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教,依法保障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开创教育法制工作新局面,促进高淳教育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达小康、建设富裕和谐新高淳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普法、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等环节,使局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局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干部师生的法律素质。要认真贯彻《高淳县教育局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明确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确保普法教育的落实。一要不断完善学法制度,通过讲座、学习交流会、知识竞赛、考试等形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学习成效。二要继续以江苏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读本》为主要内容抓好全县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普法学习,重点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三要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在全县中小学普遍开设法制教育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做到法制教育“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不断创新和丰富法制教育活动形式,加强法制教育园地建设,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制小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社区、法制副校长和法律顾问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积极开辟课外法制教育,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高淳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为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法治化水平。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和法定权限,认真做好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一要严格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程序,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行为。二要加大行政执法检查的力度,重点是规范民办教育管理和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三要建立和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与备案制度,及时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四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该公开的内容,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提高学校民主化、法治化管理水平。要把推进依法治校作为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切实纳入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一要对前几年制定的学校章程进行认真清理,对其中不适应的内容进行修订,使之更好地发挥在依法治校中的指导作用,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保驾护航。二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始终置于严格的制度管理、规范之下,努力构建“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新机制。三要依法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四要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确保招生、收费、学籍管理、招生广告、颁发文凭等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坚决纠正各种乱办学、乱招生、乱收费等行为。

四、保障措施

依法治教意见篇4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严格依法办事;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校、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学校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者、教师、受教育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理顺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依法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

二、进一步明确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是:教育行政部门法治意识增强,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一)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要求,切实转变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切实维护学校的办学自;要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精简审批项目,公开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探索综合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依法监督办学活动,维护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要依法健全和规范申诉渠道,及时办理教师和学生申诉案件,建立面向社会的举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校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学校、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要根据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要依法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学校党委、校长、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种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做到相互配合,权责统一,依法办事;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要依法健全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决策程序,并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举办的教育机构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健全校董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要保证学校的发展规划、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外签订的民事合同等符合法律的规定;完善学校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三)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要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中小学要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推进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学校决策涉及学生权益的重要事项,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接受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为家长、社区支持、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按照全国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的要求,以及教育部、司法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把法制课列入中小学课程,把法律知识作为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必修课内容,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要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制度;要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履行管理职责;要把法律知识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培训、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和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情况,作为校长、教师考核和学校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依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认定教师资格。学校要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依法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尊重教师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加强教师管理,依法处理品质恶劣、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教师,坚决杜绝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教师严重侵犯学生人身权的案件,学校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查处,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依法追究责任人、校长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六)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不得瞒报或者漏报。

学校要健全学籍管理制度,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中小学一般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合法,符合规定程序;建立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申诉的法定权利。高等学校依法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应当经过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保障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四、加强对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

依法治教意见篇5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地依法治校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依法治校工作思路。但是从总体上看,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依法治校还没有完全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现就加强依法治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严格依法办事;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校、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学校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者、教师、受教育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理顺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依法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

二、进一步明确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是:教育行政部门法治意识增强,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一)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要求,切实转变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切实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精简审批项目,公开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探索综合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依法监督办学活动,维护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要依法健全和规范申诉渠道,及时办理教师和学生申诉案件,建立面向社会的举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校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学校、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要根据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要依法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学校党委、校长、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种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做到相互配合,权责统一,依法办事;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要依法健全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决策程序,并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举办的教育机构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健全校董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要保证学校的发展规划、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外签订的民事合同等符合法律的规定;完善学校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三)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要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中小学要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推进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学校决策涉及学生权益的重要事项,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接受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为家长、社区支持、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按照全国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的要求,以及教育部、司法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把法制课列入中小学课程,把法律知识作为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必修课内容,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要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制度;要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履行管理职责;要把法律知识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培训、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和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情况,作为校长、教师考核和学校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依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认定教师资格。学校要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依法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尊重教师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加强教师管理,依法处理品质恶劣、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教师,坚决杜绝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教师严重侵犯学生人身权的案件,学校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查处,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依法追究责任人、校长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六)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不得瞒报或者漏报。

学校要健全学籍管理制度,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中小学一般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合法,符合规定程序;建立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申诉的法定权利。高等学校依法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应当经过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保障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四、加强对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

依法治教意见篇6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治国方针战略和未来奋斗目标。之后,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开始进入众多学者的研究视野。2003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引发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实践依法治校的热潮,2012年,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进一步推动依法治校工作向纵深发展。实施依法治校,改革和创新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内容涉及学校管理中从教学到后勤的各个领域,作为高校“铸魂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必然受到依法治校方略的强烈辐射和影响。在如火如荼的依法治校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笔者拟阐释依法治校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通过文献调查、问卷调查方法,分析总结依法治校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依法治校的概念和内涵

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简单来说,依法治校就是依照体现教育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治理学校,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学校,要求学校的教学、学生、后勤等各方面的活动全部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和破坏。

依法治校的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从宏观上看,指的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办学行为的规范;从微观上看,是高校依照法律法规对内部各项事务的管理行为。笔者拟从微观涵义的视角探讨依法治校。

二、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近年来,随着学生法律意识的觉醒,高校诉讼案件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屡见不鲜,如学位证发放、处分争议等,案件内容显现出日益复杂的发展趋势,高校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法律挑战。这些事件暴露出高校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同时也表现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欠缺。三十多年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爆炸性的信息和思想浪潮席卷而来,时刻颠覆着以往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大学生内心更加向往自由、平等、个性等价值观,开始用法治思维观察思考社会,甚至质疑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合法性。

如何解决难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紧跟形势,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调整原有的运行方式,将工作纳入法治的轨道,向学生展现公正的法治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转危为机,不但能够消除质疑,甚至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契合,是今后高等学校治理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结合的相关研究,有学者称为“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所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是指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法律、法规和高校校内配套制度体系,依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克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人治弊端和随意化倾向,更好地发挥其“生命线”作用,推进依法治校的实现。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社会结构中市民社会自我空间需要的扩大,公民自我意识、权利意识的高度觉醒,使得人们对权利需求层次不断增加;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现代文化、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及融合,产生多元的道德观和道德价值评价标准,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面临着法律规范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转型社会的新变化和未来社会的新要求构成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法治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教育目的来看,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具有一致性,依法治校保障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行,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有力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依法治校是前提。一方面,法治意识、法制知识教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依法治校主体的法律素质,必然会进一步促进依法治校工作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依法治校的影响范围辐射到高校的各个领域,促成高校形成全面的优质法制环境,长期的熏陶会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最终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法治环境的建立,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拓展空间与范围,丰富内容与平台,创新理论与实践。同时,相关主体参与民主管理等依法治校事务,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和成长,依法治校也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依法治校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者结合必要且具有可行性。

三、依法治校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为全面深入分析依法治校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问卷的主题是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针对高校学生、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三类对象,共设计72道题目,其中70道选择题,2道主观问答题。回收有效问卷532份。通过系统搜集整理及数据分析,总结了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法治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依法治校工程的顺利实施要求法治意识先行。若法治意识不到位,尽管学校也依照法律法规来管理,但绝不可能将依法治校化为自觉行为,不可能有较高的管理效率。受历史和过往经验影响,高校在诸多管理领域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人治的传统思维定势,自由、平等等法治理念的扎根尚需要时间和历练。学习法制知识是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学校与学生存在着的法律关系属性。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具有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高校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完成国家交办的教育任务,对学生教育的相关事项进行管理,这是一种纵向关系,主体地位不平等。另一方面是属于或具有服务合同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这是一种横向平等的法律关系。

在法治意识方面,在受访者中,近50%对自己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仅有13%完全理解依法治校的涵义;66%有一些理解但不全面;44%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薄弱甚至基本没有;49%认为尚可;仅有7%认为较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21%纯粹为考试而学习;25%仅仅是偶尔关注一下;54%的学生参加法制教育活动并非出于主动意愿,而在主动参与的学生中又有58%表示活动收益甚微,与期望值有差距。对于学校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26%认为形式多样,对学生有重大影响;15%认为内容重要,但陈旧的形式和风格使其作用越来越小;59%认为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存在偏差。这些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存在显著的矛盾情况。一方面,学生坦然承认自身法律知识储备不够,掌握程度不佳,法治观念薄弱;另一方面,他们对参与法制教育活动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极大热情,相反却对活动的形式、内容、效果提出了疑问。针对这样的矛盾,在依法治校进程中,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高校面临的迫切挑战。

随着依法治校的步伐加快,高校管理者也逐步开始调整工作方式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但受访者中仍有26%的学生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甚至基本缺失;29%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管理者自身而言,他们中的36%对所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不熟悉或不关注;29%将学生维权意识高涨视为学校矛盾增加的原因而予以排斥;仅有16%认为应该多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另外84%则认为做好本职工作就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多管闲事,多说无益。这些数字一方面显示出学校管理者在依法治校工作过程中初步树立了外在的法治工作形象,得到超过70%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揭示出法治理念融入学校管理的艰难,对思想政治教育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一些错误的思想依然顽固存在,依法治校的理念和内涵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二)制度建设

法制是依法治校的根本依据,指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法律法规。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依法治校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制度建设解决的是有法可依的问题。除了要遵守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在依法治校的进程中,也会不断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制定本校的制度体系。学校制定章程或者关系师生权益的重要规章制度,要做到程序民主、公开,能够广泛征求校内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如遇到重大问题,应采用听证方式听取意见,并以适当的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保证师生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存在两个误区需要说明:误区一,制度越多法治水平越高。过犹不及,制度过多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和约束,同时也增加了制度执行的管理成本。因此,制度以适量够用为好。误区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唯制度论。执法必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是依法治校的要求。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倾向,容易造成制定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的人越来越多,关注并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人越来越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简单化和工具化。不可眼中只见制度不见学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以人为本”也是需要坚持的理念,应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

从调查数据来看,受访者64%认为所在大学的规章制度比较健全;91%认为所在大学拥有自己的大学章程;62%认为学校每年组织法制或规章制度学习的次数比较多。同时也应看到,仍有11%的管理者对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通知不能准确地执行。受访者认为,学校在依法治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显著性排序依次为:宣传力度不够、校领导是制定政策主体、教职工参与度不高、规章制度不健全。可以看出,高校十分重视建章立制工作,特别是大学章程,并习惯于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从而均获得超过半数的认可。但在制度执行层面,仍然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在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上,遮遮掩掩,公开透明度不达标,在对学生处分程序上,证据缺失,缺乏听证,程序不够严谨。在制度体系合理的情况下,依法行政就成为依法治校的关键和难点。

(三)民主管理

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是高校实施依法治校方略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行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其次,有利于有效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再次,有利于规范高校的办学行为。

关于学校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出的决策,在受访者中,35%认为有征集意见渠道,决策时能够充分吸纳学生的合理意见;80%认为教师或学生有足够能力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40%了解或参加过学生代表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58%觉得学校在校务公开或信息公开方面做得比较好。在学生事务管理中,62%管理者认为做到了“公正、公开、透明”;18%认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42%的学生曾向学校提出建议或反映意见;14%的学生有平时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意识且经常付诸行动;37%的学生有足够意识但很少付诸行动。分析这些数据,学生已经具备参与民主管理的基本条件:能力和意识,但是付诸行动却不多。原因在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初始,具备了形式上管理和监督的条件,但无论内容还是范围,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机制的缺乏使得学生民主管理仅仅是浅层次参与,内容与深度均不够,往往参与后也显得理性不足,缺乏经验。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个过程本身无疑就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渗入和融合,教育的实效性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依法治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吴琼.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1.

[3]何桂美.对高校法制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59-60.

依法治教意见篇7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若干意见》的原则和要求,开展“依法治校先进个人”创建活动,推进教育领域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教进程。通过开展“依法治校先进个人”创建活动,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制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广大教职工应当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认真落实《若干意见》的要求。依法治校先进个人要在依法治校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二、基本标准

(一)建章立制

1、依照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遵照章程实施办学活动。

2、依法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成立学校主要领导一把手负责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依法治校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做到人员、组织、经费三落实。

4、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依法治校工作,解决依法治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普法宣传教育

1、依据教育系统普法规划,制定本校普法规划及年度工作要点。

2、校领导班子坚持中心组学法制度,带头学法、用法。教职工坚持自学与集体学法相结合,集体学法每月至少一次。

3、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4、配备兼职法制副校长,配合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帮助做好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维护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

5、学校法制教育活动基地(室)软硬件齐全,管理规范,能充分发挥作用。

6、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有固定的法制宣传橱窗或板面,每年至少组织1—2次法制报告会,一次法制宣传日(周)活动。

(三)依法治校

1、制定依法治校工作方案,并认真贯彻实施,保证依法治校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圆满完成依法治校各项工作任务。

2、健全校内管理体制。校长、学校党组织、学术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依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3、依法建立工会,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

4、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

5、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学校决策涉及学生权益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的重要事项,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接受家长委员会的监督。定期听取社区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6、认真贯彻职业教育制度,确保本辖区初中毕业生入学率达到90%。采取有力措施,严防学生辍学。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措施得力。

7、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职务聘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依法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

8、定期对学校的各种活动器材、实验仪器、设备、设施进行检查、检修,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无重大伤害事故发生。

9、加强教师管理,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师依法执教,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无违反教育法律法规。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品行不良、侮辱学生的现象发生。

10、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学生申诉制度,依法公平、公正解决教师、学生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

11、将预防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建立进步生档案,落实帮教措施。学校不得随意剥夺青少年学生受教育权。

12、教育教学活动依法规范。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教学活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校园文化健康向上,学生中不传看暴力、色情等不健康书刊,不传唱不健康歌曲,无流氓滋事、结伙打架等违法违纪现象,无重大治安案件,学校形成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学校依法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三、实施步骤

(一)学校要根据《若干意见》及本通知要求,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和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

(二)在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础上,评选先进个人.。

(三)学校将依法治校先进个人予以公示。

(四)依法治校先进个人的经验总结材料交学校办公室入档。

(五)我校今年将召开依法治校工作会,交流、推广依法办学的先进经验,表彰依法治校创建活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

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具有示范性的前提下,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适当推荐在依法治校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职工。依法治校先进个人如出现严重违纪行为,将取消荣誉。

依法治教意见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52-0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描绘出了“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法治中国建设涵盖各个领域,具体到高校,就是要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实践,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依法治校已经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2003 年7月17日,教育部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引发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实施依法治校的浪潮;2012 年11月22日,教育部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依法治校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实施依法治校,内容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作为高校“铸魂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也会受到辐射和影响。在如火如荼的依法治校进程中,如何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依法治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依法治校的内涵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教育部于2003年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阐释了依法治校的涵义。依法治校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从宏观上看,依法治校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在保证高校办学自的基础上,加强高校管理,规范高校办学行为;从微观上看,依法治校是指高校依照宪法和法律特别是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来决策和管理学校内部事务,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学校有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健康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教育,“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的教育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是年轻一代形成和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

二、依法治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依法治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统一性

我国高校治理结构向依法治校进行调整和转变,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障,依法治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具有内在必然性和统一性,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形势的必然性、高校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方式方法的互补性、人才培养导向的相辅性、内容及属性的相关性。依法治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在新常态下相辅相成,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点。

(二)依法治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扩展和内涵的延伸

在依法治国的视域下,切实推进依法治校是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扩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略。真正做到依法治校,培养具有法治精神、务实肯干的新一代经济建设中坚力量,对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发展意义。切实将依法治校法治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对高校培养信仰社会主x核心价值观,既遵纪守法又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扎实肯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人为本的法治精神、依法育人的教学氛围是高校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与创新的客观需要。

三、依法治校过程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方法路径

结合依法治校的内涵和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必要适应依法治校的发展态势,加强教育主体的导向性,创新教育理念,让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研究阶段转向针对性、实效性方法路径研究阶段,切实落实我国依法治校工作部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制定体现高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的章程,是依法治校的基本前提和保障。高校章程是依法治校的直接依据,也是法定权利之一。要遵循依法治校精神、坚持章程的促进创新、增强高校自的导向性。高校目前基本都制定了符合自身教学特色的章程,完善了高校治理结构,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充分发挥高校章程的导向性作用,落实高校章程中体现的、依法治校的原则和精神,是高校下一步发展的重心和难题。切实按照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反映高校教职工、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凝练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观,规范高校治理结构和高校管理权力运行规则,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及行业竞争能力,体现高校办学特色和教育发展方向,强化章程建设实效性,着力解决高校运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突出章程指导下的高校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使章程成为依法治校、依法育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的重要保障。

2.加强高校制度建设,逐步减少人治因素,促进高校管理向法治化转变。高校管理人治化是我国高校发展的顽疾,民主程序难以有效落实,严重影响依法治校的推进,也难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积极示范效应。高校制定涉及教职工和学生切身权益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涉及高校治理结构的制度,应公开征求意见、通过民主程序充分讨论,部分重大问题还应采取听证方式等各种不同方式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和合法权益得到充分表达和体现。加强制度化建设的宣传和落实工作,使高校管理制度系统化、程序化、常规化,对偏离制度行为应建立惩戒机制,提高依法治校工作落实过程的合规性。

3.规范高校治理决策行为和执行程序,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规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大学生法治精神的逐步养成需要依法治校的育人环境,规范决策行为和执行程序是依法治校法治环境的基础。高校要依法推动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和可延展性,充分发挥高校理事会(董事会)机构的决策职能;高校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发生重大决策失误的,应依法追责。

4.健全高校民主监督机制,提升大学生参与程度。高校要积极拓宽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监督的渠道,健全学生代表大会,落实学生在可控范围内的民主选举权、自主决策权,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发挥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积极参与制定学生管理和涉及学生利益的管理制度制定过程,积极探索大学生代表参与高校决策机构的高校治理结构。

5.积极探索高校家长委员会制度,发挥家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探索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建立家长拜访日,完善依法治校制度,引导家长委员会参与并监督高校管理,参与高校教学工作,促进高校与家庭良性沟通,扩大家长对高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社会资源与高校合作,进而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6.营造权利意识氛围,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件。学生工作是高校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对学生权利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要切实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学习、参与社团、社会实践等各项权利不受侵害,杜绝违规收费以及由于高校过错而造成的侵权行为。依法治校可以体现公平、公正、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法治精神和制度化建设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树立高校法治形象,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接受程度,提升身份认同感,规避不必要的抵触情绪,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件,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局限,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必然是承担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选择和培养具有依法治校意识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至关重要。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教育,在依法治校的新形菹拢应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局限,重视和加强对非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专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作用,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基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要高度重视内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转变,高校教职工自身专业素养要高,自身功夫要硬,否则难以以理服人。高校要切实强化教职工依法依章办事、依法治校行为意识,认真组织教职工依法治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在新聘任教师的入职与在岗培训中,明确依法治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切实提高高校教职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8.依法治校改革高校职称评定体系,释放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潜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需要释放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潜能,创新高校职称评定体系,依法治校建立称职就应该顺利晋级的职称评定制度,革除职称评定领域权力垄断和寻租空间,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体现教育价值公平性,正向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价值取向提升工作积极性,学习和借鉴台湾等地区职称任期内称职即无条件晋升的自然晋级机制。改革现存教育课题和科研实践途径,废除学术成果和科研课题评定体系,消除“官方课题一总结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的问题,减轻职称评定评分过程“天下文章一大抄”、花钱买学术现状,尊重科研成果和学术创新,打铁必然自身硬,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样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学说服力和可信度,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9.依法治校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及荣誉第三方评价机制,解决教育效能和荣誉评价机构婆婆媳妇一肩挑顽疾。特级教师、政府层面荣誉等领域已成为高校教育效能及荣誉评价顽疾,是教育腐败历史性源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成为重灾区。教育效能及荣誉评价体系扭曲严重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常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成“课堂说一套,实践变一套”,难以自圆其说自我立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使依法治校成为空谈。应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及荣誉第三方评价机制,把选择和评价权力交给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无关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确保政府奖励和特级教师荣誉评审公开、公平和公正,提升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专业教师能力和荣誉正向相关性,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10.建立高校大学生申诉制度,规范纠纷解决机制。建立高校校内申诉制度和申诉机制应当成为我国大学生权利救济主要形式,是大学生权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抓手,能有效解决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潜在的法律纠纷。大学生申诉制度和申诉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的意识,增大高校治理中权力滥用的风险和成本,从而降低权力滥用和腐败可能性。大学生通过申诉机制行使申诉权利时,要遵守申诉制度,结合事实依据,提出申诉理由和申诉意见,必然对申诉制度以及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理解,对行为后果进行剖析、反省和预判,这个过程恰恰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鲜活案例,也是自我法治教育的良好方式,促使大学生理性审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行为,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法治观念,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目前,大学生行使申诉权问题依旧是我国高校目前值得探讨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申诉权利“口头喊得响、行动落实慢”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申诉制度和申诉机制的缺失,难以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难以对权力形成有效抑制和反抗,更难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公民基本人权、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治国等基本法治理念,理论和现实严重脱节,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在依法治校过程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方法路径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渠道和挖掘的空间,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是具有持久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形势发展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思考和探索,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中国为其提供了新的最佳契机和全新视角。我国高校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构建新途径,努力提升教职工的法治素养,营造高校良好的法治环境,将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融会贯通,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引文注释:

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年1月19日)。

参考文献:

[1]闵辉.论法治理念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2(2):45-48.

[2]朱红萱,余礼信.依法治校启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再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5(8):47-48.

依法治教意见篇9

二、工作任务

(一)法律进机关活动

1、春节前后,教育局机关利用党委(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行政办公会等务实开展会前学法或组织开展专题法治学习活动。

2、组织新任领导干部、新招录公务员和教育局机关事业用人集中开展法治教育和警示教育。

3、按照“谁知法、谁普法”的原则,在教育门户网站“教育在线”的普法专栏、教育微博、教育微信平台开展法律法规集中宣传。

(二)学校法治宣传活动

1、各中小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加强对学生春节期间的普法宣传宣传。以“师生依法守规”、“未成年人保护”“传统礼仪道德”“中小学生规范”等内容为主。

2、春节放假期间,各中小学校主动向本校学生开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法治图书室和法律图书角。

3、各中小学校校园LED电子显示屏务必于春节前后和开学期间滚动播放“依法治县宣传标语”,营造法治氛围(见附件)。

4、利用2016年春季开学典礼、开学家长会等大型集会,加强对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普法宣传”教育。

5、各中小学校放假前完成一期法治专题黑板报;指导学生在春节假期收集“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相关信息制作一期“法治手抄报”。

三、工作要求

依法治教意见篇10

2.每年制定工作计划或要点,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年度有总结。

3.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办事机构,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健全的工作制度。

二、着力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4.突出抓好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的宣传,着力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5.深入开展农业法、畜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渔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泛学习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方面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学习宣传,加强依法维权、依法信访宣传教育。

6.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针对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制定实施意见,广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法律六进”活动。

7.贯彻落实《中组部、、司法部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或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知识年度考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

8.贯彻落实《、人事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和进行依法行政培训的意见》,制定相应的意见或实施方案。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把公务员学法作为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专业法培训,实行岗位考试考核。

9.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等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制培训。

10.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贯彻落实《、司法部、民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民学法用法意见》,开展经常性的法律下乡活动,建立村民法制教育阵地,组织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11.利用宣传日、宣传周、纪念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三、着力提高农业法治化管理水平

12.制定实施依法治理的规范性或指导性文件,积极推进地方、行业依法治理工作。

13.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实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14.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健全依法行政制度。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开展执法质量考核评议。

15.实施农业综合执法,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

16.完善农业行政执法机制。建立健全执法协调机制、执法协作机制、执法信息共享机制、执法长效机制和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健全执法管理制度,加强执法人员管理,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和促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

17.针对农业管理的重点领域和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依法治理,全面履行各项法定职责。

18.加强农业行政复议工作,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有效化解涉农行政争议,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四、积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创新

19.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办好新闻媒体的法制宣传栏目,办好政府网站的法制频道。

20.建立健全农村法制宣传阵地,建立相对固定的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基地。

2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2.围绕中心工作适时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咨询、演讲、文艺晚会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五、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保障

23.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

24.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奖惩制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评先树优工作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作为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

25.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依法治教意见篇11

我校以梅河口市教育局关于普法依法治理的指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精神,以解决师生及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了普法依法治校工作。全面落实了年初的普法计划,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法制校园”为主题,大力开展了普法依法治理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自觉学法律、守法律,依法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意识,创建了“平安学校”“法制校园”。

二、为加强对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形成了安全校园管理的立体结构

根据我校管理制度和领导班子的实际情况,为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确立梅河口市第四中学一体校法制校园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XXXXXX

各政教主任及班主任

三、规划落实了领导小组职责

(一)职责。负责拟定学校普法和依法治校的规划、实施方案及考核验收方案。组织协调全体师生学法、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培训,搞好考核验收。(校长室和党办)

(二)任务。每学期至少召开二次会议,总结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校长室)

(三)总结经验。负责普法、依法治理典型培养,总结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校长室、政教处、团委)

(四)检查指导。组织普法工作检查活动,对所属部门法制宣传活动提出指导意见。熟悉和掌握普法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适时传报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政教处、团委)

(五)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开展普法、依法治理调查研究,对工作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适时地向党支部提出解决意见或建议。(政教处、团委)

(六)协调家校社区。负责社区、家庭、学校之间的协调、联系,定期听取意见,保证法制教育的普及、落实。(政教处、团委)

四、开展的活动

(一)开展“法治进学校”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按照青少年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教育。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利用升国旗仪式、讲座、考试、知识竞赛、校园广播等形式大力加强法制教育,营造法制宣传氛围,培育校园法治文化。

(二)开展了“法治进课堂”活动。坚持发挥学校第一课堂的作用,将法制课融入思品课当中,推进了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四落实”

(三)开展“法治进教室”活动。充分利用教室这个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是每班出一期法制宣传内容的板报;二是每位学生出一期法制宣传手抄报;三是每个级部张贴一次法律知识宣传单;四是每个班级召开一次以“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

(四)开展“法治进学校”活动。加强对教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力求做到“五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有阵地、有考核。建立健全校党政班子领导学法制度,进一步提高班子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引导学校教职工开展学法用法活动,按计划定期组织教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增强广大教职工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承担责任的意识。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依法建制、依法管理。同时通过办板报、宣传栏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宣传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五)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切实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建立人民调解制度,妥善、依法化解学校教职工中发生的矛盾纠纷。确保学校不发生集体上访事件。

(六)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确保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的时间。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合理安排作业数量和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七)减轻过重课业负担。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全社会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对儿童成长规律、学生学习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关政策的宣传,切实提高教育工作者对“减负”工作的思想认识;不断拓宽沟通交流渠道,广泛征求教师、家长对“减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全社会对“减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八)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完善民主监督渠道。以强化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推进民主管理监督为重点。制定《XXXX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XXXX校务委员会制度》、《XXXX家长委员会制度》,完善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

(九)完善教育风险管理。积极推进校方责任保险参保工作,加强对学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纠纷调处的指导,积极协调督促有关单位,使学生意外伤害校方责任事故案件能够得到及时化解理赔,切实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十)规范招生、分班、排座、减负等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招生办学秩序,全面实施“阳光工程”。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收费规定,严禁学校和教师个人乱收费。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订购教辅材料、参加补课班等。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缺乏创造性。注重对依法执教和廉洁从教法律法规的学习,把建设“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缺少创新。

(二)派出所到校宣传的次数少。积极与司法机关合作,由于XXX派出所业务繁忙,缺乏人少,因此到校宣传法制教育的次数有些少,聘请较难。

(三)介入现代媒体不够。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媒体,对加大宣传力度有着重要作用,但是我校因受客观条件限制,电教设备不够用,因此,在使用电教手段上不够丰富。

(四)缺乏物质表彰。对普法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个人予以大会口头表彰,缺少物质方面的表彰。

六、今后工作

1.加强与海龙镇派出所之间的联系,多请派出所的同志到校作法制报告。

依法治教意见篇12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创建对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作的领导,市教育局成立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育工作处,具体负责指导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组织专家对申报学校进行考评等工作。

各区教育局和学校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

三、考评内容

(一)管理制度完善健全情况。依法制定学校章程,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遵照章程实施办学活动。依法制定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并得到切实有效执行。

(二)校内管理体制完善情况。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校长、学校党群组织、学术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依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办学活动依法规范情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有良好的校风。学校教师、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教育教学质量良好。

(四)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情况。依法建立学校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发挥积极作用。实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完备。中小学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师权益受到保障情况。依法聘任教师;依法提供相应工作条件,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申诉制度。

(六)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情况。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七)法制宣传教育成效。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建立普法责任制,做到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学校形成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八)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健全情况。学校党政领导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制定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定期研究依法治校工作。学校有专门机构或者领导负责依法治校工作。

四、考评标准

为保证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质量,促进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市教育局结合我市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标准、宽严适当、分项测评、综合考评”的原则,把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具体化,制定“××市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标准”(以下简称《考评标准》),作为学校自评申报、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考评确定依法治校示范校的依据。版权所有

《考评标准》设置的一级指标有10项,即领导依法办学、学校章程与管理制度符合规定、办学行为规范、安全管理规范、法制教育制度落实、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教师权益得到保障、学生权益得到保障、学校权益得到维护、依法治校成效显著。一级指标划分成若干个2级指标,形成完整的考评指标体系。

《考评标准》目标价值是:形成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增强被考评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的依法治校的理念,推动学校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按照《考评标准》设置的指标,经过学校自评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初评,受评学校按照获得的分数可以分成a、b、c、d四个等级。a级:总评100-90分,具备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候选资格;b级:89-80分,具备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候选资格。c级79-70分,具备申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资格;d级69分以下,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具备申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资格。

五、考评程序

1.具备申报条件的学校,按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和《考评标准》,进行逐项自查自评,自评得分在b级以上的,可向区教育局申报。

2.区教育局严格按照《考评标准》对申报学校组织初评,对初评得分在b级以上的,择优向市教育局推荐3-5所学校。推荐材料应包括:

(1)学校自评报告、申报表和考评得分表(按《考评标准》学校自评与区评得分);

(2)区教育局的推荐报告,包括区教育局的初评意见,申报学校依法治校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意见(一式2份)。

3.具备申报条件的市属学校,按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和《考评标准》,进行逐项自查自评,自评得分为a级的,可向市教育局申报。

申报材料包括:学校自评报告、申报表和评估得分表(一式2份)。

4.区教育局、市属学校于2006年10月底前分别向市教育局报送推荐材料和申报材料。市教育局于2006年11月底前组织专家组分组按照《考评标准》对申报学校进行复评。

5.经专家组评估达到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标准的学校,由市教育局命名,授予“××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2006年首批评定20所左右。

6.在评定的“××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中,市教育局择优若干所学校向省教育厅推荐申报××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六、考评办法

1.查阅近三年来学校依法治校有关资料。

2.召开学校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

3.设计依法治校有关问题的问卷进行调查并予以统计。

4.考评时,考评组对二级指标分值可以进行细化,按照不同的二级指标分值要求,可以细化成0.5、1、1.5、2、2.5、3、3.5、4等分值栏。

七、有关要求

1.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列入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宣传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和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依法治校的成功经验,切实发挥示范学校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全面开展,普遍提高学校依法办学水平。

2.申报学校要认真学习《若干意见》、《通知》、《××省中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和《考评标准》,成立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活动总体规划、活动方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3.申报学校应按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标准》的基本要求准备2003年1月以来的相关资料。

4.凡申报学校或者具备授予市级以上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经市教育局调查属实的,取消申报资格或依法治校示范校资格:

(1)学校级教职工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职务犯罪的;

(2)学校管理制度与依法治校基本要求相违背,办学活动、管理秩序混乱造成较大影响,或者受到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批评的;

(3)发生严重侵害教师、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校内或者校外造成较大影响的;

(4)发生应当由学校负主要责任的重大安全和学生伤害事故的;

(5)以虚假材料或者不正当手段获得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的。

依法治教意见篇13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大和*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区*年法制教育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围绕建设“法治*”,结合本部门实际,深化加强依法治卫工作。认真做好“*”普法教育全面实施第一年的法制宣传工作,为创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依法治卫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法制宣传工作

1、今年是“*”普法规划的全面实施第一年,根据我局制订的《*区卫生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制订*年的“*”普法工作计划。在全系统内全面实施“*”普法宣传。各基层单位应按照*区卫生系统*年普法工作计划(见附件)要求,认真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2、继续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及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学习和培训工作。今年的主要学习内容为:《“法治浙江”干部读本》、《“*”普法干部读本》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坚持局机关法制学习制度,强化公务员学法用法的针对性,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完成《公务员学法作业本》,法制学习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

3、继续加强卫生系统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各职能科室和业务指导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有计划地组织基层单位开展针对性的卫生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是对新颁发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应及时组织学习和培训,使法律赋予的责任能尽快得以贯彻和落实,确保依法行政,依法行医。

(二)依法治卫工作

1、依法行政

根据部门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许可职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全行业管理。认真做好对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执业护士等注册登记和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发放等行政许可审批工作。按要求做到项目公示,程序规范,收费承诺制,行政事业收费项目,标准收费依据符合规定。对社会公布投诉电话,加强服务理念,坚持方便群众,努力为我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发展服务。

2、依法执法

提升完善卫生监督执法这一部门法治工作重点,以部门职能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以法制教育为先导,宣传教育和依法处罚相结合,指导与监督相结合。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继续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确保食品安全,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依法行医的监督力度。坚持日常监督与各项治理相结合,确保我区的公共卫生安全有序。

3、依法行医

各基层单位要把法制教育依法治卫工作纳入工作议程,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抓好今年的“*”普法教育宣传实施的同时,应认真抓好依法行医工作。严格按照卫生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严格依法执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和义务。依法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确保医疗安全,构建一个良好、有序、安全、和谐的就医环境。

4、依法治理

认真贯彻部门执法责任制,落实局行政一把手与职能科室负责人签订执法工作责任状,完善部门执法工作责任制,加强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继续实行卫生监督目标管理,监督人员竞聘上岗。卫生监督责任制、监督工作量化考核,加强卫生监督人员法制业务的学习培训,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素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