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草原教案实用13篇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篇1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重点难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语文草原教师备课案例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语文草原教师备课案例三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

教师准备

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草原的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将近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得人们。

二、自主读书

1、今天的草原,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得民族风情吸引这越来越多的游客。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该怎样向游客们作介绍呢?

2、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纲,或摘记一些词语。

三、小组交流

小组内一人扮演导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导游要主动热情的向游客作介绍,回答游客感兴趣的问题。

四、集体交流

1、那位同学愿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老师希望你在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结合你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当游客的同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一定要请教导游啊。

2、在导游的带领下去感受草原独特到的民族风情和草原人民热情和好客。

五、体会情感

1、在这位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结识了新朋友,蒙古族老乡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畅谈:热情好客、淳朴、亲切大方等。)

2、蒙汉两族人民尽管语言不同,但心心相通,大家用握手、微笑表达着亲热;用音乐、舞蹈传递着真情。请同学们找出最能体现蒙汉两族人民情深意重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2——5自然段。

4、教师小结:老舍先生和我们一样,留恋草原上的景,草原上的情,草原上得人,所以他动情的写下了“是呀!盟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板书),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试说一下这两句话得意思。(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怎么能够舍得马上分别呢?虽然已夕阳西下,仍在草地上依依道别。)

5、全班有感情的其读课文。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草原教案篇2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领导,成立森林防火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三、宣传重点

主要围绕《森林防火条例》、《省森林防火条例》、《省人民政府2021年森林防火命令》、森林防火区域界定范围、林区野外火源管理规定、农田秸秆禁烧规定、森林防火报警电话“12119”、森林防火预警信息及响应措施、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基本知识和安全避险常识,中国森林防火微信公众号、省森林防火微信公众号、森林防火吉祥物“防火虎威威”等进行宣传。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森林防火宣传设施建设

积极协调争取宣传资金,加强对森林防火宣传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和补充更新,专项组织开展对固定宣传物周围杂草清理工作,确保宣传物醒目。做好公路两侧固定宣传物布设,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旅游景区、林区主要道路及进入林区的第一道关口上布设旗阵,规范设定旗桩,打线布设彩旗,提升彩旗布设标准和质量,确保宣传效果。充分利用微信“防火码”小程序对外来人员的入山时间、去往方向、事由及出山时间进行严格登记,及时有效掌握入山人员信息。

(二)森林防火宣传月、宣传周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以春、秋两个防期为重点,贯穿全年工作始终。春季4月4日至5月4日、秋季9月20日至10月20日为全县森林防火宣传月,各林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开展大型集中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要结合“清明节”、“五·一”、中秋节、“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和“5.12”防灾减灾日、“4.4”防火虎威威诞生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普遍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宣传一条街等大型宣传活动(要有简报、图片和视频,做好宣传资料存档工作)。重要交通路段、入山口有旗阵、碑牌;森林旅游景区有森林防火标识,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宣传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主要版面和栏目刊播森林草原防火公益广告,联合通信部门和气象部门发送森林草原防火警示短信。采取多样(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爱林护林、依法管火、群防群控的社会化森林防火氛围。

(三)精准开展重点人群宣传教育

通过悬挂条幅、设立宣传点、流动宣传车、宣传一条街,深入林区的街道、社区、厂矿、集市、学校等地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充分利用宣传车流动性进村屯入农户开展宣传,通过发放《省森林防火条例》、《省政府森林防火命令》、《联防协议书》等各种宣传品,加大对偏远村屯、分散村屯、零散住户、野外施工等重点部位和人群的宣传力度,消除森林火灾隐患死角。林场施业区内要落实好对智障人员、聋哑人、老人和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和监护工作,确保宣传到户、到人。

(四)开展重点时段宣传

在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等祭祀高峰时段,倡导文明祭祀活动,推广植树、送鲜花、网上祭奠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方式开展祭祀活动,改变烧纸、焚香放炮等传统祭奠习俗,通过宣传,逐渐改变祭祀风俗习惯。认真贯彻落实《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省州秸秆禁烧视频会议精神,营造禁火声势,宣传禁火新规,大力宣传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规定,做到秸秆禁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五)联防联护宣传

加强林场区域联防机制。认真抓好与相邻森工企业局、林场与村屯、林场与厂矿、林场与沟系承包户联防活动。制定联防工作方案,组织召开联防会议,签订联防协议。并加大森林火灾高发时段、重点区域的森林防火宣传,营造防火声势,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能力。

(六)主要道路和旅游景区宣传。

在森林旅游相对集中时段,各林场要在辖区内的旅游景区等开展森林防火专项宣传活动,通过旅游公司、导游人员以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宣传卡等形式加强游客森林防火意识。要在景区显著位置布设森林防火标志或小提示牌。充分利用广播、景区资料等媒介面向游客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游客防火意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国营林场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宣传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督促,主管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要经常组织督查组,深入林区检查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开展情况,确保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部署和措施落实到位;各林场要根据实际制定详细的本级《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并备案。

(二)强化宣传档案建设

各单位要结合今年开展的固定宣传物设施建设和“清明”、“五·一”、“国庆”三个重点时段宣传,建立完善固定宣传物档案和宣传图片、视频资料档案。

(三)反馈工作动态

草原教案篇3

教学内容分析:

《草原》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神往。

在新大纲中有这样一点要求:要在读中使得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样才能符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同学们,每当老师读这篇课文,心中会想起一首诗来。诗中作者难以忘怀、不可割舍的地方,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去欣赏的。

2、老师朗诵《敕勒歌》

(通过诗朗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习课文

(一)理请文章思路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大草原的美丽和人们的热情?

2、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3、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

(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

1、 教师导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草原人民豪放、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草原人民哪些风俗民情。

2、 小组之间表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语言环境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真情实感。通过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品赏佳句:

1、 逐段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 结合有关句子谈自己的见解。

(学生结合书中有关句子谈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说,尽量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练习延伸;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象,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2、学生集体反馈交流。

3、动笔实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唱歌;可以为草塘说、写一些赞美的话……

(学生想象现在大草原是什么样的,并用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

四、 总结全文。

评析:

1、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我通过“阅读文章——想象表演——讨论研究——品味欣赏——拓展延伸”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主动读书,乐意读书,学会读书,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

2、让语文教学突出探究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从中达成信息交流,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受到美的感染。

3、让语文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草原教案篇4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

【出示课件9】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3)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板书:热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草原人民迎接远客部分,我问学生:为什么把前来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学生的回答就多种多样,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接下来的问题是:蒙古族人民见到原来的客人,为什么不下马交谈,而是立刻拨转马头?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草原教案篇5

草业科学是研究从草地资源到草地农业生产的草地农业系统的科学。它由3类因子群、3个主要界面和4个生产层组成。其中生物因子群居于核心地位,非生物因子群是生态系统的自然立地条件,社会因子群是草地农业系统所处的社会立地条件。三个因子群是基础课的依据;界面是系统最活跃、最敏感、功能最密集的部分,是科学创新和新的分支学科的生长点;四个生产层是设立二级专业的依据[2,3]。

以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最新修订的草业科学专业(090900)目录为例,培养目标是具备草业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相关领域及行业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利用、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是主要学习草业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资源保护及持续高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具备草业资源规划、经营与管理、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草产品加工、草坪与环境绿化、畜牧饲料生产等方面的实践应用及再学习的能力。根据草业科学一级学科二级方向的凝练,现有牧草学、草原学和草坪学三个课程模块。修读学分为170学分,其中必修课104分(表1),选修课44学分,实践环节22学分[4,5]。

他们研究型、实践型、探索型学习方法的培养;对教师来说,可以提高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形象化和生动化,也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方法的发展和科学意识的培养。总之,案例式教学在草地资源学课程中的应用,期望能够在提高学生掌握、巩固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最终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2“草地资源学”课程简介

“草地资源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四川农业大学选用“十一五”国家统编教材《草地资源学》(朱进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共分十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草地资源构成要素,第三章草地与草地资源类型分类,第四章草地资源分布,第五章草地资源的功能与特征,第六章草地资源评价,第七章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第八章区域草地资源经营,第九章草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第十章区域草地资源信息化管理。

该课程是在继承与系统总结的基础上,从资源持续利用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理论与实践上突出草地资源的属性,资源的类型,资源的评价,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保护调控等内容。学生学习时应明确“草地资源学”是从生态经济学原理、生产经营学的角度,认识草地资源和资源开发利用原理与方法的科学。比如:对如何认识草地资源的概念、属性和类型的形成与发展;如何开发利用资源,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很好地有机结合;如何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与布局,以便提高利用的整体综合效益;如何加强管理与保护,以防止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保持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与发展;从教学而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组织实施与宏观调控草业生产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培养[7]。

3案例式教学方法在“草地资源学”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法在“草地资源学”课程中的应用是在2009-2010学年开始尝试的,授课班级是本专业2008草学(二本招生)、2008草绿(草业工程与环境绿化方向,一本招生)2个小班,共70余人。为检验上课效果,同学们全部参与了学校教务处网上教师满意度打分评比,课程组设计了共50题的调查反馈问卷,具体实施过程见图1。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案例设计及分配,提高草地资源学课程教学质量

案例式教学将会改变学生一味学习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培养的现状,根据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积极倡导参与式、讨论式,使主动式学习方法融入到整个案例式教学当中,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教材前五章总论部分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在此理论及专业知识储备基础上,对草地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草地资源经营等章节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例如:针对最新的2009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和2009年四川省草原监测报告,安排学生搜集资料及典型案例并做成PPT在课堂展示、讲解,并对比讨论与传统教材的差异,区别分析原因,这样学生参与意识及主动性都很强,课堂效果良好。

(2)重视双向交流,教学相长,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在案例式教学中,学生自己编写案例或拿到教师提供案例后,需要查阅各种学习资料进行主动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要求教师也要做足准备进行引导和讨论,教学相长,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采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草地资源评价”章节,要求学生根据理论知识恰当提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法,并提供备择方案,讨论后组织实施,每人按要求写出规范文本,教师评分并计入课程成绩。

(3)完善案例分析与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案例式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授课教学队伍素质,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能力及综合素质。

根据“区域草地资源经营管理”一章内容,要求学生就自己家乡的草地资源、区划、保护、利用、经营管理等设计案例,课堂交流,使得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全国很多地方的不同草地景观、草地类型、草地利用现状和草地畜牧业经济,并可通过从本课程案例讨论中引申出后续案例。

草原教案篇6

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组织。建立健全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善森林草原防灭火制度并切落实执行各项制度。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加强校园消防设备设施建设。切实落实防火措施各项措施,消除校园火灾隐患,严密防范校园内火灾事故引燃森林草原。加强火灾扑救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和严格管控,杜绝师生员工野外用火。

三、保障建设

1.组织保障

各校园建立以校(园)长为组长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消防防火安全领导小组。

2.制度保障

各校(园)建立健森林草原防灭火制度、消防防火灭火制度,并不断完善。

3.设备设施建设保障。

4.抢险应急队伍建设保障。

5.火灾预防措施保障。

6.火灾隐患消除保障。

7.野外用火管控保障。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消防安全隐患消除、应急灭火扑灭、用火管控体系建设

1.制定完善森火灾应急预案。各校园要制定出符合本校园实际的《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办法》,逐步完善火灾应急预案体系。

2.抓好消防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为应急扑火提供可靠安全的保障。

3.加强防火灭火队伍培训,提高火灾扑救能力。

4.加大培训力度。对消防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授课讲解、观看视频等形式,切实增强各类森林消防队伍的扑火安全意识和扑火技能,提高火灾扑救水平。

5.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应急灭火演练活动

五、严控措施

(一)加强校内宣传教育

1.常态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认真组织开展《生命。生态。安全》课程教育;加强对学生日常用火用电、用气安全教育知识教育;以暑期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行动和“119”消防安全日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宣传,切实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

2.常态开展“六个一”宣传教育,将“六个一”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科学化。组织开展一次森林草原防火主题班会;办一次森林草原防火黑板报或手抄报;上一堂森林草原防火知识课;开展一次森林草原防火灭火征文活动;开展一次森林草原防火灭火知识竞赛活动;发一封森林草原防火灭火致家长信;

3.常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开展师生《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和《省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普及师生法律知识,提升森林裁员防火意识。

(二)在重要节点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活动

校园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宣传制度,把每年3月规定为“森林防火宣传月”。在冬至、清明节、春节等森林防火关键节点和“森林防火宣传月”期间,除在校园重要地段设置户外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外,运用微信家长群、qq群、大型LED屏幕等形式,宣传相关政策法规,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宣传氛围。

(三)严格校外用火管控

1.严密学生上下学路途用火管控。每天放学最后一节课、放假集会5分钟教育学生禁止在路途和野外玩火、用火。

2.严密学生野游活动用火管控。学校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原则上不得野外用火,确需用火,用火场地要远离易燃草木,要在教师、领导监督下用火,人走前彻底灭火,要防止死灰复燃。

3.严密学生假期管控。在重要节假日放假时,校园务必进行放假前安全教育和野外用火五个严禁宣教到位。通过“告家长书”“致家长一封信”发放到每一位家长手中,告知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看管责任。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把严格管控学生校外用火、校内用电工作摆上学校工作重要日程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草原教案篇7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或情境的描述、呈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笔者在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人教版)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第二节《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发现用案例教学法来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效果非常好。

二、结合地理高考、高中地理会考,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地位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纲中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地理高考考纲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要求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例如,2010年聊城质检就有一题,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这道试题就明确提出对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进行考查。此外,在高考和高考模拟考中,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考查,多数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三、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教学在模块教学中的地位和

作用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地理模块必修二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应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通过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特点的讲述,使学生能够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等。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为其他章节和“环境保护”等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教学,教师通常先对课本的图片进行分析,按照分布地区、区位条件、生产特点、主要农作物的教学思路逐一呈现知识点。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思路思维的清晰度不够。这是因为学生对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一个是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另一个是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区位条件分析。而且在分析农业区位的时候,学生往往只注意了区位条件分析,而忽略了农业地域的分布,因此,导致农业地域类型这一模块的学习思路不清晰或者知识结构不够完善。

为此,笔者从农业区位的概念出发,对原来的教学思路稍做调整,教学思路如下图:

这个教学思路是先进行农业地域的生产特点分析,之后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区位。这样就把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分出了前后顺序。由于对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且是分开呈现的,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能快速掌握知识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了。

经过这样的教学思路调整,明确了各个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教学并非可有可无,并且在教学中应首先呈现,它也是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成败的重要基础。为了讲好各个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笔者通过阅读多个版本的教材、参考多位同行的设计和课件,经过综合分析,认为要讲好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首选案例分析法。

四、以四个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教学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实效性应用

地理教学案例的应用一般有三个方面:(1)用案例引述一个地理问题;(2)用案例印证一些地理原理;(3)用案例探究某种地理规律。下面用四个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施教案例说明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效性应用。

在进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教学时,笔者注意到案例分析法能快速达到教学目标。以下就具体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1.使用文字案例与图片案例相结合的实例分析

(1)施教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案例

笔者选取了图片案例和一段文字案例。首先呈现的是图片案例――“水稻的种植过程”共15张图片,分别展示了泡种、育秧、犁地、插秧、田间管理等,在展示过程中还对照图片特别讲解了地少人多的特点、地块小的原因、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的特点。由于图片展示直观性强,学生也能基本理解季风水田农业投入劳动力多的基本原理。之后呈现的是文字案例――“李守田一家的水稻种植简介”,案例如下:

李守田家住在江淮平原上。①全家6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李守田承包了8块地,共0.5公顷,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②李守田家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一头耕牛、一台水泵、一台电动脱粒机。其他小型农具每家自备。一般情况下,李守田用0.3公顷田种双季稻,用0.1公顷田种单季稻,用0.1公顷田种其他作物。③他家每年约收稻谷3800千克(双季稻产量为1050千克每0.1公顷,单季稻产量为650千克每0.5公顷),其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饲料用粮及上缴公粮,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

通过对文字案例的解读,学生可以自主归纳出季风水田的特点。对照①可以归纳出的特点是:小农经营,地少人多;对照②可以归纳出的特点是: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对照③可以归纳出的特点是:单位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此外,回顾之前的图片,可知季风水田农业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水利工程量大。

(2)施教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的案例

笔者首先选取呈现一幅潘帕斯草原的放牧图,指图对比潘帕斯草原的牧草与我国乡间常见的牧草,学生能马上得出潘帕斯草原水草肥美的结论。接着从图上看到放牧牛羊众多,学生可以基本获得一个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之后呈现两个文字案例,如下:

文字案例1:“潘帕斯”意思是没有树木的大草原。它位于阿根廷的中、东部,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潘帕斯草原气候温暖湿润,平坦的沃野无边无际。阿根廷人总是夸耀这块富饶的土地,说从大西洋岸边一直耕到西边的安第斯山麓,连一块石头也找不到。

潘帕斯草原的大部分土地已被开垦为农田和牧场。田里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牧草丰美的草原到处是白色、黄色、黑色、花色的良种牛群。

文字案例2:草原上种植的玉米,大部分用来饲养牛羊,牛肉产量很高。阿根廷每年要宰杀1千多万头牛,除了大部分供国内食用,还大量冷藏出口,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牛肉是阿根廷的主食,菜市上最热闹的地方是牛肉铺,宴席上大都是用牛肉做成的佳肴。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农牧业的主要产区,也是南美的粮仓。这里有着阿根廷全国67%的人口,80%以上的工业,以及许多重要铁路和城市,是阿根廷的心脏。

通过对文字案例1的解读,学生可以得出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其中一个特点:生产规模大;通过对文字案例2的解读,学生可以得出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另外两个特点: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2.仅使用图片案例教学的实例分析

(1)施教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案例

笔者选取一幅广阔的麦田图片,在金色的麦浪中,零星分布着两三台收割机,图片上的情景已经强烈地表达了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施教乳畜业特点的案例

笔者选取了多幅图片案例,首先是各种奶制品的图片,以此说明乳畜业生产特点之一是商品率高。然后呈现的图片是“利拉伐”AMR全自动机器人转台挤奶系统,由此说明乳畜业的其他生产特点: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

五、评价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单元的几个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笔者深深体会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施教过程中的强大魅力。

草原教案篇8

1基于课程案例设计的教学内容重构

案例教学是集知识性、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方式,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基于紧贴生产实践的案例设计重新规划课程内容是实施好教学过程的重要前提[4]。烟草加工技术涵盖从烟草原料到卷烟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方法及相关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打叶复烤技术、制丝技术、烟梗加工技术、再造烟丝技术、卷接包等技术过程,其中涉及到的部分工艺过程已在前序课程中有所涉及。围绕着创新型、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以课程案例设计为导向,挖掘提炼烟草加工过程中的共性基础物理问题,从而深化串联、合理重构课程内容是前期所做的重要工作。笔者所在学校烟草加工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已经过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卷烟企业生产实践等教学活动,对烟草加工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从生产实践中导入案例,围绕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烟草加工技术共安排32学时,笔者将主要课程内容划分为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片烟尺寸调控、制丝特色工艺、切丝新方式及控制、叶丝干燥技术原理及方式、烟丝配送及卷制、卷烟材料研究与应用、卷烟产品质量综合评价等主题内容,在每部分的主题知识介绍中,均设计了来自于生产一线及前沿进展的教学案例。下面简要介绍两则笔者在教学中设计的课程案例。传统的卷烟制造工艺流程介绍方式,是按照原材料的加工顺序,逐一介绍各工序的工艺任务、质量要求与技术要求等内容。本课程授课中综合考虑烟草加工过程各工序,提炼其中涉及的共性基础问题,以使学生把握规律,抓住加工过程的本质。例如,笔者总结了热风润叶、松散回潮、加香加料等工序中涉及到的相转移/吸湿性基础问题,提炼了打叶风分、风选除杂、烟丝配送等环节涉及到的多相流动问题,从共性物理过程理解各工序的加工原理,为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烟草加工过程提供了思路。同时,让学生举一反三地进一步思考烟草加工过程中还涉及到的哪些共性基础问题,并举例阐述。在讲解打叶复烤过程中片烟尺寸调控手段时,以某卷烟企业在细支烟卷制过程中卷接质量问题频现引入,提出是由于烟丝结构与规格不适宜造成的,使学生思考烟丝结构与片烟尺寸的关系,并基于打叶复烤工艺过程及设备的认识,给出打叶复烤过程中能够调控片烟尺寸的可行途径;同时,在讲解片烟切丝过程时,注重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切丝即是将片烟制成适宜于卷制要求的叶丝,其初心应围绕“适宜于卷制要求”开展,并且不应使烟丝色泽转深,此谓不改烟草“本色”,启发学生思考何为初心本色,作为一名学子应怀有怎样的初心使命。经过连续两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课程案例设计的烟草加工技术课程内容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创新意识,开阔了学习思路,训练了利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围绕课程案例的教学方法改进

围绕设计的课程教学案例,在课程授课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改变“满堂灌”式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和吸收的形式,充分利用基于“学习通”的网络教学平台,结合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采用问题启发式、师生探讨式、任务驱动式、小组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通过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班级同学划分为多个学习互助小组,对于部分案例的教学实施,可提前一周将相关案例资料发送给学生互助小组,例如以“国产卷接设备发展历程及趋势”为主题,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文献,课堂时间开展20分钟左右的PPT展示,并由老师进行针对性点评。国产卷接设备的发展历程折射了我国工业制造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在相关知识掌握的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我国装备制造的蓬勃发展与成绩得来的不易,凝结了国人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精神。这种以小组任务为驱动、师生探讨式教学方法既督促了学生课前预习准备,锻炼了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又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升华,将价值引领自然融入知识传授中,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厚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积极投身专业研究的使命感。

3基于多元评价的考核方式优化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基本手段,对教学过程的开展具有反馈导向功能,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避免单一的期末考试决定最终成绩的传统模式,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将本课程的考核扩展为平时课堂参与度、案例任务达成度、过程作业完成度、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了基于过程评价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连续两学年的考核及学生反馈显示,培养出的学生对烟草加工技术的掌握及理解程度明显提升,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课程案例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得到彰显。

4结语

本文探讨了如何围绕紧贴生产实践及行业前沿热点设计课程案例,将案例教学引入研究生烟草加工技术课堂教学。分别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改进及考核方式优化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同时兼顾思政元素在课程案例中的精准嵌入及彰显,通过以案例任务为驱动、师生互动探讨的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后续将继续优化课程案例,更好发挥案例对课程思政的承载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6-12-08.

[2]王昌松,熊翠蓉.浅谈如何提高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以化工传递课程教学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5):7-10.

[3]张果,刘春奎,王建民,等.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卷烟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20,36(7):222-223.

草原教案篇9

2006年4月中旬,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在溪边观察一群土拨鼠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狐狸正在悄悄靠近。危急时放哨的土拨鼠警卫发出了刺耳的叫声。尖叫声中,十余只土拨鼠迅速奔向洞穴,只有一只小土拨鼠停在原地发抖。

小土拨鼠眼睛里的绝望,让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心生恻隐,起身冲了过去。狐狸被吓了一跳,转身逃走了。原来这只小土拨鼠的一条后腿卡进了石缝。他小心地将土拨鼠的腿从石缝里取出来,打开急救包,用纱布将伤口绑扎。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爱怜地称它为西特尔。在他的细心照顾下,西特尔的伤口愈合了,只要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喊“西特尔”,小土拨鼠便会立即跑到他身旁,用头蹭他的腿。

看到西特尔身体无恙,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将它送回了它的族群。让他感动的是,西特尔在对族群的其它土拨鼠喳喳叫过后,即便他靠近,那些土拨鼠也不再逃离。这更坚定了他心中的信念:土拨鼠像人类一样,有自己的语言。在西特尔的帮助下,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和这一带的土拨鼠都成为了朋友。

西特尔成年后渐渐成为了族群里的王者。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只要高喊“西特尔”,它便会带领族群出现在他面前。在和西特尔的亲密接触中,他的“破译土拨鼠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年夏天,他的计划中就有验证自己理解的“土拨鼠语”是否正确。

抵达冈尼森草原上那片西特尔活动的区域时,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的心碎了。昔日绿波起伏的草原,如今已是焦黑一片,无论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如何呼喊,西特尔都不肯露面。他不愿相信西特尔遭遇了灭顶之灾。

在他锲而不舍的呼喊声中,奇迹出现了:一个洞慢慢探出了一个小脑袋。数年相处,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对西特尔非常熟悉。那个小脑袋一进入他的视野,他便知道正是西特尔。西特尔眼睛里溢满了惊恐,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知道,这场大火让它感到非常可怕,它还未从惊惧中走出来。教授没有动,他轻柔地喊道:“西特尔,快过来!”

一贯动作敏捷的西特尔,在慢慢钻出洞口后,显得很迟疑。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赶紧几步跨过去,俯身抱起它,在他的抚摸下,西特尔渐渐安静了下来。片刻后,它对着洞口大叫起来。在西特尔的叫声后,洞穴里又钻出了另外几只显得憔悴的土拨鼠。看着眼前不足十只的土拨鼠,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知道,这场火灾,让西特尔失去了部分家族成员。

他发现,以前抵达这里,土拨鼠唧唧喳喳的叫声此起彼伏。但这次,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很难听到那样动听的叫声。良久,他才看到很少的几只土拨鼠,在燃烧后的灰烬上寻找食物。

随后,心情悲痛的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找到了几个还未被大火烧毁的录音设备。在整理录音设备时,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惊奇地听到,在火灾发生当天,土拨鼠们竟然发出了同一种语调的叫声。在过去,这种情形难得一见,除非土拨鼠们遇到了巨大的危险。他把叫声放给西特尔听,想看看它是什么反应。结果发现,西特尔听到叫声后眼睛里再度溢满了惊恐。轻轻抚摸躲在怀里的西特尔,想起纵火犯的可恶,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突然眼前一亮:“土拨鼠们的叫声中是否包含纵火犯的信息呢……”

他赶紧带着录音设备回到研究室。同时,他也将西特尔带回了研究室。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在对录音设备里土拨鼠们同一种语调的叫声破解后,发现答案证实了他的猜想,那些叫声的确与发生的草场火灾有关。而这时,警方尽管认定冈尼森草原纵火案系人力所为,但被烧得面目全非的着火点,根本未给他们留下任何有利于侦破的线索。在纵火案发生整整过去半个月后,警方侦破依旧毫无进展。

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首先破解的是“土拨鼠语”表达的“人类”,因为怀疑叫声与示警有关系,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先拿出一张溪水的图片,西特尔表情平和,并且发出的叫声录音里没有。接着他拿出一张只有背影的人类的图片,西特尔表情惊恐,发出的叫声与录音设备声音中的第九个音节一致。确定关键词之后,他知道“人类”前面的8个音节一定是用来描述特征的,“人类”后面的3个音节则是用来描述行为的。用同样的出示图片对此叫声的方法,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将那12个音节翻译为:“一个穿着黄色衬衫的大个子人类正在靠近我们……”因为时间正好是火灾发生前一刻,且西特尔听到这个声音就会面露恐惧,他有理由相信,这个“穿着黄色衬衫的大个子”与冈尼森草原火灾关系紧密。在他实施犯罪前土拨鼠就对他的到来感到恐惧,并相互示警,说明他手里提着枪,是一个狩猎爱好者。

经过多方排查,警方最终锁定了四个案发当天出入过着火区的犯罪嫌疑人,其中只有一个名叫凯拉尔森的大个子是猎手,纵火案当天在冈尼森草原狩猎。警方迅速拘捕了凯拉尔森。为了迷惑凯拉尔森,警方谎称火灾发生时,卫星系统全程拍下了着火区的种种活动,并说出了他当天穿着“黄色衬衫”的细节。警方证据确凿的样子,让原本心虚的凯拉尔森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神色紧张地供认了无意中引发冈尼森草原火灾的实情。

5月10日这天,凯拉尔森驾车来到冈尼森草原。每年初夏,冈尼森草原总会吸引来一批狩猎者,捕猎肥壮的土拨鼠。在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多年进行观察研究的区域,狩猎经验丰富的凯拉尔森很快便捕获了几只大个土拨鼠。他突发奇想:“在草原上烤土拨鼠吃,那该多美妙啊!”凯拉尔森点火时,火星竟意外落到了一旁的草丛里,转眼间,大火便在冈尼森草原上燃烧起来。凯拉尔森迅速驾车逃离了火灾现场。他原本认为不会有谁发现火灾系他引发,但没想到自己的举动竟会被“卫星系统”拍下来。

草原教案篇10

1.教师首先要确立好教学目标和整体计划

在合作学习展开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要把本次课堂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在黑板上或者是通过课件的形式列明。例如:本次课堂需要阅读的文章是《草原》,那么教师应把以下教学目标列出:(1)要求学生们对可以自主的认读“地毯、渲染、马蹄、拘束、摔跤、天涯等这些生词。(2)要求学生们认真的朗读课文,体会蒙古大草原的所表现出的美丽风光。(3)文章中主要讲了什么,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草原最合适?(4)进行回顾和总结,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讨论

教师把教学目标列明之后,此时可以把所有的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选出一名组长作为代表。让每一个小组自由展开讨论,要求他们根据之前列出的教学任务逐个的去完成,首先是每一位小组成员独立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圈出自己认为比较难的部分。接着,组长把各个小组成员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大家在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你查阅学习字典寻找生字的正确读法,我帮忙把生字的拼音记下,你解决文章中的这个问题,我解答另外一个问题,大家通过商量的方式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通过合作提高了解答问题的速度。组长把大家讨论出的最终答案记录下来,在进行整理。等待每个小组都讨论完毕后,结束讨论。此时,教师要按照列出的教学任务展开讲课,首先是先认读生字。从每一位小组成员中抽取一位作为代表(各个小组在讨论部分已经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对生字进行念读,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其次,在从每一位小组成员中,还是抽取一名代表来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代表朗读的同学都会出于为本组争光的原因和更加用心,每一位小组代表都朗读完毕后,由全班同学一起评选表现最出色的学生,然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接着,教师继续做好引导,完成第三个教学任务。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在本次阅读文章中,主要讲了些什么?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草原最合适?要求学生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然后进行描述。依然由每组的成员代表(在讨论过程中已经分配好任务)来进行回答,A组的回答是本次文章中描绘了大草原,草原上无边无际,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着。B组成员的回答是草原一望无际,找不到边,草原上的蓝天白云,充满了乐趣。C组的回答是草原辽阔,景色宜人。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在每一位小组答案中,都只回答正确了一部分,最适合形容草原的词语是一碧千里,因为这个此可以很生动的描写出草原大而绿的特点。在本次文章中,不仅仅讲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还讲到了草原上的人,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同时,鼓励学生们努力发挥想象力,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草原那一幕幕美丽的景象,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是,引导大家完成最后一个学习任务,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询问学生在本次学习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在这个环节中,没有固定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大胆发言。A组通过谈论后结果是:在本次文章中祖国壮丽景色,拥有美丽的大草原,草原上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非常独特,他们热情,善良。B组讨论结果是:草原又大又美丽,草原上的人民互敬互爱,是一个欢乐的大家庭。C组讨论结果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美丽的景色。教师根据学生们回答的问题,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课堂进行小结,在大家的努力合作之下,大家顺利的完成了本次的教学任务,大家都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草原教案篇11

按照立法机关早先公布的计划:物权法草案在认真研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然后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进行第四次审议;在同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进行第五次审议,并酌情决定提请2006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但物权法草案并未如期进行第五次审议。立法计划突然改变,引起各方极大关注。各种猜测不断见诸媒体和网络。到目前为止,立法机关并没有公开解释原因。

立法推迟的背后

事实上,从1998年开始起草以来,作为调整社会基本财产关系、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性法律,有关物权法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

民法学界关于物权的定义,物权法的体系、指导思想,乃至具体规则的设定上,都存在较大分歧,先后产生了多部物权法学者建议稿。最后提交审议的物权法草案,在其科学性上也受到不少批评。尽管如此,立法工作还是按计划进行。

2005年8月,也就是物权法草案全文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一个月后,北京大学教授巩献田以“一位中共党员、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一个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多年的教授所具有的党性、良心、知识和经验”向中央领导上书,并在网上全文公开了他的长达6000字的意见。巩认为,现有的物权法草案是一部“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违宪的产物”。草案没有坚持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鼓吹私有制”,因此是“开历史的倒车”。

按照目前普遍的说法,正是巩献田上书使得《物权法》立法进程延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利明教授告诉《财经》,由于巩献田的上书,物权法的立法几乎被搁置了。

据《财经》了解,2006年1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物权法草案的问题,法学界一些学者以及一些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与会者普遍认为,物权法草案并不违宪,因为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物权法对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私人财产平等保护,符合宪法精神。只有通过物权法的具体规则,才能更好地对国有资产进行保护。所以,物权法还是应该尽快出台。但据与会者透露,目前“情况仍不明朗”。

物权法起草小组专家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平指出,这之中反映的问题显然不是那么简单。一个法学教授的上书并不可能导致一部法律出台的推迟。关键在于物权法争议的背后,反映着深层次问题。物权法是事关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法律,深刻触及了目前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如土地问题、房地产问题等等,而这些矛盾也是决策层所担忧的。因此,当有人提出质疑,尤其又是学者提出来,便成为一个契机,对物权法的争议,实际上已经变为对改革方向性的反思,其出台的艰难性自然不言而喻。

学术争议

巩献田在其批评物权法草案的公开信中强调:“我反对整部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并不反对98%的条款,因为那些具体条款的规定在法学上和形式上来说是对的和科学的。”

与巩教授主要反对立法精神而不反对具体条款相对应的是,法学界一些学者对于目前的物权法草案,恰恰是支持其立法原则,但对具体条款能否实现立法目的则提出质疑。

对于物权法草案稿,学界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征收、征用制度、农村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问题的处置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轶认为,在征收、征用问题上,物权法应该解决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曾经因为不规范而严重损害权利所有人合法权益的问题。现在草案中将“公共利益”作为征收的前提条件,但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在立法上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界定。如果在立法上不明确范围,就可能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去损害民事主体的权益。他建议,最好是用类型列举、概括规定再加以程序控制来限定,以防“公共利益”成为脱缰野马。

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上,究竟是沿用已有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还是改为“农地使用权”的说法,学界也存在争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教授认为,改成农地使用权,可以使这个权利物权化,以保护农民的权益。但物权法草案最后不仅沿用了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说法,在规则设计上也遵循了原有的法律规定,严格限制农民将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抵押,并禁止农村宅基地的买卖。王轶教授批评说,限制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对农民权益上的侵害。至于农民的土地作为社会保障如何完善的问题,应该由国家另行考虑,而不应该和物权法的制定混在一起。

此外,物权法草案中有一些规定被认为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梁慧星教授提出,草案第55条规定,“道路、电力、通讯、天然气等公共设施,依照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的,属于国家所有”。梁认为,即使是“公共设施”,也仍然适用“谁投资归谁所有”的民法原理。国家投资的“属于国家所有”,集体投资、私人投资的,属于集体所有、私人所有。国家要取得集体投资、私人投资的“公共设施”的所有权,必须采用“征收”程序并给予合理补偿。否则不利于改革开放,不利于保护外来投资。

“坏事”还是“好事”?

2005年10月,在汕头大学召开的一次关于物权法的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主编徐炳提出:“我们费大力制定一部法律,总要解决点实际问题,总应当把我国的立法向前推进一步。但经过对物权法草案的逐条审读,很难找出它出台了什么新制度、规定了什么新的法律原则,解决了中国现实面临的什么重大问题。基本上是把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整合。既然如此,又何必如此耗时费钱出台这样一部法律呢?”

江平则告诉《财经》,物权法尽管是一个新法律,但在物权法草案中,除了善意占有制度是新创的,其他一些法律制度其实都已经有了,只不过是分散的,物权法将它们统一起来。所以,物权法暂时出不了台,并不意味着日子就过不下去,权利受到侵害就得不到保护;没有物权法,法院也照样能审理案子。而且从物权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以后,新修改的草案,有的是修改得不错,但也有些,修改得并不理想,甚至还不如原来的。基于此,物权法草案既然还不完善,不通过也未必不是好事;匆匆忙忙出台一部不成熟的法律,未必合适。

梁慧星告诉《财经》,尽管社会各界对物权法十分关注,但实际上对物权法的重要性以及物权法法理的认识并不够,甚至包括很多立法者、决策者对物权法其实并不理解。梁慧星认为:“法学虽然是实用的,但也有其科学性。立法机关不能把立法当成一个形象工程,在没有作充分论证和没有确定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立法。”

梁慧星还强调,对于物权法,有的人不理解,并不奇怪,因为一直缺乏对社会的普及宣传过程。物权法草案公开,征集了一万多条建议,但物权法这样一个复杂的法律,一般法学教师讲起来都有困难,学生要学懂也很困难,普通老百姓怎么能看出问题来?草案是公布了,可工人、农民怎么表达他们的意见?又该听取谁的意见?这就涉及立法民主性的问题。应该更多地向社会灌输物权法的概念、精神,使老百姓能理解,这样将来制定出的法律才能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人民的意志。

王轶认为,我国的立法普遍缺乏社会调查,很多条文让人如同雾里看花。物权法的立法在这方面做得同样远远不够。王轶曾多次参与物权法草案讨论,但他很少看到扎实的社会调查资料,因此,他认为,很多争议解决起来缺乏根基。比如,物权法起草中一直存在争议的典权问题,王轶记得在2004年8月的一次会议上,最高法院的几名法官参加会议。有人问他们,典权的案子现实中究竟有多少?他们的回答却不一样。“这个问题大家都认识到了,但没有人去做这个工作。”他说。

草原教案篇12

本人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中央制定的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的各项规定,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积极参加了县党校举办的“十六大”培训班和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践行‘三个代表’做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的纪检监察干部”教育活动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认真观看党员电教片,在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主动开展工作,做到了艰苦奋斗、廉洁奉公。

同时,由于纪检、畜牧工作专业都比较强,因此本人坚持不懈的开展业务知识学习,重点学习实际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遇到困难虚心向其他同志请教,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二、各项业务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本人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机关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一)机关党建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单位工作人员能够按时上下班,并认真参加日常学习,工作中积极主动,认真完成县直机关党工委安排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达到了上级要求。

(二)在纪检部门工作开展情况。20__年、20__年由于案件较少,审理的案件相应也就不多,本人重点参加了助民增收和发展奶牛业养殖任务,以上工作均通过了上级的验收。期间,还参与了党风廉政教育月的宣传活动工作。

(三)在县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奶业办做好了全县发展奶牛业的普查摸底工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奶牛业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并积极组织实施,通过调查、检查、督查、考核验收等各项工作措施,使我县发展奶牛业工作在动物疫情形势严峻,条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做到工作认真、开展有力、档案规范、资料齐全。据统计,全县现有各类牛存栏26029头,其中母牛存栏19224头;购进挤奶器1台;8个养牛规模村队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台帐资料建立完备;按规定兑现奶牛业补助政策,并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同时按照有关要求,将我县奶牛普查登记册、奶牛登记卡、疫病防治到户卡及冷配“四表一卡”规范填写归档。

(四)加强草原建设和管理工作。去冬今春,我县草场旱情严重,牲畜越冬渡春困难,同时也造成草场纠纷增加,矛盾激化。我局一开始就注重对草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天然草场建设与恢复”、“退牧还草”等项目的实施,加强了草原建设,同时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了乱垦、滥挖草场的违法行为,多次调解草场纠纷,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农牧民提高了对草场的保护意识,合理利用草场。根据旱情形势加大了备草备料力度,确保了牲畜安全越冬渡春。

(五)扎实开展草原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地遏制了草原虫鼠害的蔓延,确保我县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今年,4月下旬,县草原站对沙雷比留克鼠害区进行了人工投饵灭鼠,防治面积达到3万亩,投入灭鼠资金6万余元。5月24日起

草原教案篇13

一、关于制定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丰硕成果,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

我国分别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起草过民法,但是都没有成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起草民法的社会条件,特别是民法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民法强调民事主体的平等和多元,强调民事活动的自愿和自负责任,强调权利义务的统一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民法生不逢时,只有改革开放,才迎来民法的春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制定民事法律。改革开放初期,就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目前我国大约有60部民事法律和具有民事规范的法律。但是,由于民法涉及面广,内容复杂,还有一些重要内容或者没有规定,或者只有原则规定。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民法典,以进一步完善民事法律制度。

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民法规范公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企业的设立、经营、终止等等。老百姓怎样生活,企业怎样运作,都与民法密切相关。民法的制定,对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科学的进步、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幸福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

制定民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刑法、行政法等法律相比,民法涉及面宽,调整范围广,和人民的生活关系密切,对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运行起着基础性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建国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又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民法是个权利法。讲清楚民法的调整范围和民事主体的权利,规定清楚哪些是应该由老百姓和企业自己去办的事,能够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转变职能。发挥民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民法不仅是行为规范,同时也是裁判规则,是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法律依据。讲清这一点,对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实现民法的宗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法草案的起草过程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委员长对民法典的起草工作非常重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三次工作报告中都提出编纂民法典。委员长今年以来,先后六次听取有关民法起草情况的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和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抓紧民法典的编纂工作。

2002年1月11日,法制工作委员会召开了专家座谈会,着重研究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并邀请六位专家分别起草民法典的各编内容。社科院的梁慧星教授,牵头起草民法总则和债权法;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利明教授,牵头起草人格权和侵权行为;社科院的郑成思教授,牵头起草知识产权;中国政法大学的巫昌桢教授,牵头起草婚姻家庭;原最高院副院长唐德华,牵头起草民事责任;原最高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费宗?,牵头起草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今年四月初,专家建议稿的工作基本完成。4月16日到4月19日,法工委召开座谈会,就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

起草专家建议稿的同时,法工委民法室着手民法典的编纂工作,起草民法的室内稿。整理了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有关民事的规定,收集了一些国家有关民法典的规定,包括最近有关修改民法典的资料。四月底,形成法工委民法室的室内稿。

五月至八月,法工委民法室以室内稿为基础,对照专家建议稿,反复研究,到八月份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汇报稿。法工委的顾昂然主任、胡康生副主任,从民法典的体例到各编的具体规定,都作出过重要指示,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是在两位委主任的指导下进行的。9月16日到9月25日,法工委听取民法专家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对民法汇报稿的意见。今年10月,在现有民事法律和物权法草案的基础上形成了民法草案的初稿。

三、民法草案的主要内容

民法草案共分九编,第一编总则,第二编物权法,第三编合同法,第四编人格权法,第五编婚姻法,第六编收养法,第七编继承法,第八编侵权责任法,第九编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草案条文每编单独计算,累计有1209条。

民法草案中的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的规定,采用了现有法律的规定,条文暂未做改动,需要完善的,以后再进一步研究修改补充。其他五编的规定,是在现有法律基础上重新起草的。

第一编总则。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草案主要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以及诉讼时效的期间等作出修改补充。将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修改为七周岁,将两年诉讼时效修改为三年,并适当修改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

第二编物权法。草案规定了物权法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以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典权、居住权、探矿权、采矿权、渔业权等用益物权,规定了抵押权、质权、留置权、让与担保等担保物权。和物权法征求意见稿相比较,草案的变动主要是,一是根据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在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将国务院统一行使国家所有权,修改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依法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二是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作出相应的规定。

草案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民法通则以及其他民事法律,对保护生命健康、姓名、名称、名誉、荣誉、肖像等人格权,已做出规定。草案主要增加规定了信用权和隐私权。

有关侵权责任法。草案除对侵权责任的原则、损害赔偿、抗辩事由等做出规定外,还对特殊的侵权责任做了规定,如机动车肇事、环境污染、产品责任、高度危险作业、动物致人损害和物件致人损害等,并针对侵权责任主体的特殊情形,分别作出具体规定。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应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同时应当合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标准。草案规定,侵害他人的人格权或者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物品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通则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有概括的规定,草案增加了反致、外国法的查明、国际惯例的适用、互惠对等原则等一般规定,增加了物权、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的规定,对民事主体、合同、侵权、婚姻家庭以及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进一步具体化。

四、民法典编纂中争论的主要问题

民法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在每一编、每一章中都有许多需要反复研究的问题。从今年编纂民法典草案的工作看,争论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有关民法草案体例的问题。争论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和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要不要编入民法草案;人格权和债法总则要不要在民法草案中独立成编。

1、关于知识产权能否进入民法典,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突出,现代民法典应当规定知识产权。另一种意见认为,知识产权有其特殊性,单独立法为好。考虑到对知识产权是否进入民法典的一些基本问题还研究不够,如知识产权法能否搞成一个开放性的法律体系;知识产权法能否独立成编,关键是能否搞出一个普遍适用于各种知识产权种类的一般规定;以及如何处理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对这些问题,我们现在研究不够,把握不大。对知识产权,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知识产权和债权、物权有哪些不同,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诉讼法上和别的一些民事权利的保护有什么不同,做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后,再来考虑是否将其纳入民法草案。

2、涉外民事关系是否纳入民法草案。有一部分学者倾向于不拿进来,希望起草一个独立的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或者单行的国际私法。在这个单行法中,除了法律适用外,还包括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和司法协助。法律适用的问题从民法的调整范围看,有其特殊性,可以搞单行法律。但是,能否搞出一个三位一体的单行法?问题主要不在于法律适用能否从民法中独立,而在于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和司法协助的内容能否从民事诉讼法中独立。民法通则原来就有一章规定了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随着对外开放和加入世贸的要求,涉外民事关系日趋复杂,这次草案根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作出了规定。

3、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的问题。人格权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在起草中没有什么争议,人格权应该在民法典中规定,也没什么争论。争论在于,人格权的内容是放在总则中,在讲民事主体的时候一并规定,还是独立于民法总则单编规定。考虑到国内外有关人格权的保护近几十年来发展较快,变化较大,有的人格权已经赋予新的内容,一些新的人格权如隐私权、信用权等应运而生;人格权当然和民事主体的资格相关联,与生俱来、不可分离,但人格权的具体内容和民事主体的资格问题是两个问题,可以分别规定。这次民法草案对人格权单编作出规定。当然,这一做法科学性如何,还可以进一步研究。

4、债法总则要不要独立成编。什么是债、债权、债务、债的发生原因、债的效力等,这些债的最基本概念、原理应当有。如果搞债法总则,最大的问题是债法总则的内容有相当部分和合同法的一般规定重复。草案有合同法的一般规定,有侵权责任法的一般规定,以后再进一步完善有关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的规定。这样,债的有关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这次没有把债法总则独立成编,但是债的最基本规定,包括债的发生原因、债的效力,先写在民法总则的民事权利一章中。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