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篇1

对阿盛而言,因材施教不等于放任不管。王老师的区别对待有可能使阿盛被纵容,以后继续不背单词,反正老师也不追究。如果阿盛是个自尊心强并有上进意识的学生,王老师的做法会使他受到打击,感觉自己事事不如人,现在连老师都放弃我不愿意管了。

对亮亮而言,他要求公平的想法并没有错。王老师批评他“对自己要求太低,与学困生攀比、不思进取”,这些话三年级的孩子无法听懂,他不会明白老师对他有更高的期望是一件好事,而是牢牢记住老师的不公平待遇。尽管最后亮亮妥协了,按照王老师的要求去做,但是,他口服心不服。这对王老师以后的班级管理和亮亮今后的成长都留下了隐患。

对班级其他同学而言,有可能对一部分学生造成负强化,让他们看到不背单词的好处,促使他们也不背单词。还有一部分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不公平,似乎老师的要求因人而异,并在时时变化着。

那么,班主任王老师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才能既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避免自己陷入两难境地呢?

处理原则:

1、平等公正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残儿童的心灵了。”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班主任 banzhuren.cn)只有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通教育的通道。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使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习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的信任,甚至对社会的信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

2、尊重每一个学生原则。

班主任不但要爱护、关心学生,更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为尊重是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给成功的学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学生成功的赞美和追求;给失败的学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学生失败后的安慰和鼓励。

处理方法:

一、细致工作,做有智慧的班主任。

1、阿盛没有重考不能让其它同学知道,方法是:阿盛先不要交上来,和他说等一下交到老师办公室,这个矛盾从一开始就回避了。

2、同学看到了阿盛交的抄写试卷,对老师有想法,老师可以说,我等一下会让他到办公室重做。这种事轻描淡写就过了。不要批评这个同学,他的想法是对的,对同学的要求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中止,小孩子不懂什么与学困生阿盛攀比,不思上进。

3、下课一定要让差生到办公室去一下,当然做什么是老师的智慧在里面。

二、平等对待,做公平的班主任。

对于班主任而言,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不是手心就是手背,只能把他们看成平等的主体,绝不能分成三六九等。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毛病多少,要把他们放到同等的位置去教育,班主任只对事不对人,学生才会心服口服,从心里敬服老师。

三、理智分析,做研究型班主任。

亮亮是个好学生,老师对他的期望值比较高。可是,王老师的厚爱并没有促使亮亮更加好强,更加上进。问题出在哪里?真的像王老师说的那样:亮亮与学困生攀比,是不思进取的表现吗?亮亮为什么会盯着阿盛免考的事情呢?而学困生阿盛又为什么总是背不会单词呢?难道仅仅是智商的原因吗?王老师要了解这些,必须理智分析,了解其中的真正原因。

篇2

王AA,男,14岁,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下,个性较刚硬,性格很倔强,自尊心极强,逆反心理严重,时常与教师发生顶撞、冲突,存在吸烟、喝酒、打架等问题,教师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去干,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二、案例分析

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有些青春期的学生对家长和老师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说教理解为和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就表现出敌对倾向。造成王AA逆反心理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家庭原因。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该生父亲经常酒后打骂他,母亲却过分宠爱,对其进行教育不但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成效,更使其逆反心理增强。

2.社会环境影响。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对中学生有害的因素通过各种渠道每天都在影响着他们,这就会对自控能力差,家庭又疏于管教的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3.学生本身的主观原因。一是该生知识基础差,总不能取得合格成绩,从而丧失了进取心,放弃了学习,不能专心听讲,尤其是数学课。考试时,倚仗自己的小聪明考个及格就很满足。二是青少年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致使他们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或家长对着干是很勇敢,是很有个性,是一种英雄行为,从而盲目反抗,拒绝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所有批评教育。

4.来自情感的障碍。父母亲从来不认真地跟他谈心,平时只是娇惯。如果犯了错误,母亲唠叨个没完,却瞒着父亲;父亲知道后则是酒后打骂,可有时还会袒护。这使他对是非好恶失去了判断准则。

三、辅导方法

1.主动寻求家长的配合。我首先是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AA在家中的表现,与家长进行思想沟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我尽量帮助王AA的父亲,改正其错误的教育子女的做法和观念。我还定期向家长报告孩子表现,每一次进步都用短信告诉家长。有时还当着王AA的面,给家长打电话,告诉他们王AA的进步。

2.注重批评的艺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要善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一定不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可以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例如,八年级第一次到化学实验室上课时,他因为一点小事和化学老师在实验室发生了冲突。我找到他时,他气哄哄地对我说:“我也没干什么事,就是她和我过不去。”我一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地去批评他,一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为此,我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不去理他,而是把他放在一边干自己的事情,让他冷静地去想。然后,在我认为火候到了的时候,找他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他不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找化学老师道歉。这样逐步缓解了紧张的师生关系。

3.善于发现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在班集体中的作用。王AA虽然容易犯错误,但他也有优点,那就是比较聪明,学习上他的理科要比文科好。我是从八年级接的班,又担任物理教学。所以,我就安排他担任我的物理课代表,鼓励他扬长避短,使他把精力转移到课代表工作上。我还及时发现他的进步,并及时进行表扬。如一次他物理单元检测得了88分,我就在成绩出来的第一时刻告诉了他,并表扬了他。此后,他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4.耐心谈话是关键。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几次说服教育就可以消除的,教师要有耐心。我平常很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每天都与他交谈,有时还通过QQ进行聊天,这样既克服时空限制,又实现师生了“零距离”的交流,使他克服了在和我面对面谈话时的紧张情绪,大胆说出了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从而能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5.进行自我调节。我经常指导王AA阅读一些介绍名人成功事迹的书籍,把他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导到读书学习上来。这样不仅开阔了他的视野,也使他明白了只有胸怀宽广的人,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四、辅导成效

通过一学期的辅导,王AA的逆反心理逐渐消除,与家长、老师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学习也比以前认真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育反思

篇3

那天,上午第四节课下课前,我改变了以前让学习委员收作业的惯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周小军同学,下课后,请你帮老师把作业收到办公室”,话音刚落,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都投向了周小军,他猛地抬起头,愣了一下,睁大眼睛,愣愣的看着我,脸涨得红红的,眼中充满了怀疑。我冲他点点头“周小军同学,你能帮老师这个忙吗?”他连忙点头,用发颤的声音说“我愿意,愿意”。

下午上学后,周小军来得特别早,把作业本收到了办公室。作业本分小组收得整整齐齐的。我让他坐在旁边:“小军,老师让你收作业本,你刚开始怎么不相信呢?”他抿着嘴,满脸通红,眼中噙着泪水,把头埋得低低的,不停的用手扭动着衣角。听到我问话,他抬起头,眼圈红红的,嗫嚅的对我说“老师,收作业本的事情原来都是学习委员在做,我想都不敢想,况且,我的学习成绩有那么差……”“但是,老师发现你虽然学习成绩有点跟不上,但是你有很多优点呀!比如,你爱劳动,爱帮助同学,这些,都很好呀!你的学习虽差点,如果也能像你收发作业这么细心,不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吗?试试看,老师相信你能行!”听到这些,他脸上泛起了笑容,眼睛里透出了喜悦。当时的那种情形,让我这个当了十几年班主任的老师,都有些心颤。下午第一节课刚开始,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周小军同学,今天收作业本的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作业本整整齐齐的,而且还帮同学们把本子翘起来的角也抚平了”,话音刚落,全班同学把目光再一次聚到了他的身上,我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也跟着鼓起了掌,周小军的脸红红的,显得是那么的不自在又是那么的高兴。是呀,所谓的“问题学生”也有他们闪光的一面。他们想通过劳动,主动帮助同学来引起老师的关注,想向全班同学证明,他们也是这个班的一分子,也想成为老师心中的骄傲。从此,每当上课时我时时将鼓励的目光投向他,让他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事情由此有了很大的转变。周小军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他的带动下,其他的同学也在悄悄的变化。一些科任教师都告诉我,这段时间,班上的纪律好多了,那部分“问题学生”上课也专心了,也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了。我总是笑着说“我找到了让他们上进的催化剂”。这次的中期质量检测,全班同学的成绩有了很大的突破,周小军这次每科都在60分以上。

篇4

2.引导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注重工作细节,理解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改进班主任的教育行为,提高工作实效,促进班主任工作从职业走向专业。

二、培训内容

针对中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安排,围绕“班主任每一天”、“班主任每一学年”、“班主任与每次活动”、“班主任与每个班级”、“班主任与每个学生”、“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六个模块深入学习、交流、研讨。

三、培训原则

1.实效性原则。紧密结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实际,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班主任日常工作为线索,以案例式互动研讨的形式,使学员学会在复杂的班主任工作情境中如何决策与应对,提高班主任实务工作的能力及技巧。

2.主体性原则。在培训实施及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学员的主体地位,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员的问题和需求,尊重学员的经验与智慧。利用网络优势,为学员搭建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以可持续的培训活动作为培训的跟进保障。

3.创新性原则。创新培训模式,以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为线索,形成六组典型案例,将案例分析、参与式讨论、论坛互动、自学、咨询答疑等有机结合。

四、培训方式

为了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以学校或学区为单位组织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培训采用集中培训(每个模块至少一次)与教师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五、培训的组织管理

1.学校或学区要成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领导小组,分别由校长、分管领导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2.确定辅导教师:

学校或学区从*年参加*县百名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的学员(高中和部分小学也可从现任班主任)中择优选取若干名为本次校本培训的辅导教师承担本次培训的主要任务。

3.学校或学区要制定班主任校本培训的实施方案,科学安排培训时间,4月10日前报班主任培训办公室审核备案。

4.学校或学区要做好对班主任集中培训对象的考勤、督促、检查等工作,同时做好培训过程有关资料的积累和保存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培训工作,为建立长效的班主任校本培训机制奠定基础。

六、培训对象

对象:全体班主任及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七、培训时间

1.总体安排:

2009年3月-2009年11月,上半年完成2-3个模块,下半年完成3-4个模块。

2.具体安排:

2009年3月:选实验中学、东干中学、壶山小学和柳城小学(学区)进行试点培训;

2009年4月2日:召开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会议;

2009年5月:中期检查考核;

2009年9月:组织班主任工作案例评比;

2009年11月:组织班主任工作论文评比;

2009年11月下旬:全面检查考核、总结表彰。

八、培训领导小组

为了保障培训效果,特成立“*县2009年中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下列成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班主任校本培训办公室

主任:*

成员:*

九、其它

篇5

一、农村班主任工作中的困惑

1.初中生的思想、学习态度问题很难解决

(1)初中生的思想问题

农村的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很难进入学习的状态,学生自己本身的学习观念也不是特别的强。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自律性很差,上课迟到、早退、上网、抽烟、早恋、拉帮结派地打群架。有的学生课堂上睡觉,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非常糟糕。虽然学校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什么,班主任更是耐心教育,但是,这些都很难保证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学生的纪律观念增强。

(2)初中生的学习态度问题

很多初中生的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有强烈的厌学情绪。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考试并不是那么重要了,他们可以直接进入初中学习,而不是按分数的多少来决定录取,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又由于初中的课业负担加重,让那些本来学习成绩就一般甚至偏下的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而这种厌学情绪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3)家长的观念落后

农村学生的家长,一般自身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在家就不用管学生的学习了,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一定的压力,从而也就没有学习的劲头。有部分家长选择了进城务工,把学生留给爷爷奶奶照顾,但是,这种隔代的教育也给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班主任很难处理违反纪律的学生

初中生违反纪律的现象在哪个中学里都会出现。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也是很难处理的。尽管在遵守学校的纪律方面,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工作,但是,教育后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笔者也总结了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

鼓励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老师在平时可以将对同学的鼓励反映在黑板报和日常作业的评语中;让学生在学习上逐渐建立起一种“我要学,我能行”的学习心态,给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班主任在平时要留心观察学生身上的特殊的闪光之处,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的一个个闪光点发展成为他们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2.做好家访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中,家访也是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可以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虽然在农村进行家访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可能有些家长不能积极配合,有些是距离太远等,导致了家访工作很难展开。但是,班主任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比较远的,班主任可以和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对于比较近的,则可以选择去学生家里了解情况。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家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能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有利的影响。

3.和各科老师保持有效的沟通

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之间保持有效的沟通,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做好学生的纪律和学习管理工作。

总之,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繁杂、琐碎,需要有较高的素质才能完成,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或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但是,只有努力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做好沟通,并不断地探索,才可能解决遇到的问题,把中学班主任工作抓紧抓好,为农村中学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荣久.谈赏识教育在农村初中优秀班集体培养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3).

[2]庞媛.论如何胜任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3]潘海燕.浅析班主任专业发展内容的特殊性[J].班主任之友,2009(6).

篇6

中学生天性活泼,由于其心理发展相对不完善,导致其逆反心理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从而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对校园班级制度操守不能认真遵守,对老师的批评和管教不服。另外,班主任一般身负具体科目的教学工作,还要参与班级管理教学的总结活动和学校具体事务,其用于班级管理的时间并不充裕,需要一定的管理助手。通过组建班委系统,能使学生感受到管理的自主性和自然性,有利于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接受,而身为班委的学生,在日常班级辅助管理时能够体会到身为管理者的优越感,进而不断在操守规范的遵守、知识水平的积累和道德水准、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完善,优先发展其先进性,做到带动全班良性发展的作用。

这需要班主任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整体考评和对比,在班级中寻找各方面具有代表能力、且具备管理素质的学生,保障班委成分的先进性,此外还应当广泛注重班委人员之间的默契程度以及同班委之外的同学间的关系和沟通能力等,在确保班委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快速地开展起来的同时努力使班委人员能够做到以身作则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在班委建成之后,班主任既不能对班级放手不管也不能事必躬亲对班委工作过分约束,既要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的决策者和引导者作用,对班委工作进行合理分配和监督,从主管者身份转变到与班委统一战线的胁从管理者身份,又要做到对班委工作能力的信任,鼓励班委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和自主原则发挥。

二、完善自我素质,树立班主任良好形象

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班主任要认识到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明白以自身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同化作用的真谛,特别是在一些小事、小细节上,要杜绝大而化之、不修边幅的情况发生,须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源于教师的日常行为举止,若教师言行不雅,则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就会下降,对教师不佩服不敬重,老师失去了威信,班级管理工作也就难以开展。因此班主任必须要不断增强自身的领导者风范,保证对学生的吸引力,注重自爱、自强、自信精神在平时言行中的体现,要求自身具有儒雅的气质和浩然正气,以自身气场来使学生折服。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克制的自身首先坚决抵制,发挥教师榜样对学生教育的鞭策和映射作用。

三、统筹科目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其中教会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理论知识积累方法,促进学生各学科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班主任身为一班之主,有责任对科目教学进行系统安排、调查和总结,保障文化教育的有序进行。一方面,班主任在着手班级管理之前,应当优先组建科任教师团队,考证各科教师之间的配合能力和融洽度,在保证教师科目教学能力和科目教学知识优秀的情况下,完善科任教师之间的协调性,使各科目教学工作和科目衔接工作能够有机结合,减少不同科目教师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各科目的教学时间,针对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主要课程的重要性,适当给予这三科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加大语文、英语两大识记科目在晨读时段占用的比例,保障数学科目在自习课程中的充分练习时间,在主要课程时间调度之余,又要考虑文理科目的教学和学生自学时间,确保各科教学进度的合理性和学生自主预习、消化、复习的效果。此外,还应当注重对学生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在文化课程中的间插,发挥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作用、音乐美术课程对学生素养的熏陶作用,既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教学课开导,又缓解了学生紧张的神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活力。

四、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学时期是学生人格塑形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极不稳定,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耐心、细心、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被纳入了中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系列中去。首先,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状态,了解学生之间的交流现状等,对班上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概况等有直观地把握,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引导和帮助;其次,做到建立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师生在课外的交流,宣传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使学生慢慢建立起正确的社会认知和个人道德观念;第三,在处理学生问题上,要注重恩威并济、张弛有道的原则,以鼓励教育为主,塑造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恰当利用批评和表扬手段,培养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深情怀,灌输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做到相互之间的宽容、理解和合作,加强学生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

篇7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语文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推选为“学校进步最大的学生”奖。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班主任 banzhuren.cn)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郑万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很多同学与他交朋友做,对他多一份谅解,给他成长的时间。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篇8

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是“育人”,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并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品质和素质。“育人”的方法很多,班主任常用的方法是“讲道理”,但在工作中,学生转身就忘的表现让我感觉到“讲道理”的无力。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主动从内心深处产生改变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个人乃至整个集体良好品质的形成?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问题背景

初中的孩子兴趣广泛、精力充沛,但思想不稳定,自制力弱。经历了初一一年的多方位观察,我发现,由于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且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包办事务太多等,多数孩子缺乏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遇事只愿“扫自己门口的雪”,对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共事务退避三尺,譬如“今天不是我值日,应该是他负责地面保洁,让他来扫地”,又譬如“老师,这次比赛我不想去,让班长去吧”……这类现象比较普遍,对良好班级的形成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何建设一个具有责任感的班集体,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承担责任的有公民素养的人?除了平日说教的方式,有没有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呢?在初二的拓展活动中,我发现有目的的“活动”能给学生带来超过说教的巨大的影响。

二、案例分析

初二第一学期期中考后,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拓展活动”。由于初一时已有拓展经验,活动前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但当拓展活动结束后,我和每一位同学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息。

拓展活动由几个游戏组成,最后一个游戏是“蜈蚣爬”,游戏的要求是:除组长外,所有同学手脚着地,后面的同学用手抓住前面一位同学的脚,形成“蜈蚣爬行”的姿势,当教官的指令下达后,小组所有同学一起向前行走,行至终点处后,队伍前面的第一位同学与组长击掌结束任务。每位同学在游戏过程中都要保持安静。游戏的要求很简单,但是教官设置的规则却很“残忍”。

规则1:每组的组长不需要参与游戏,只需要在终点处等待本组同学到达,并击掌表示完成任务。但是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若本组同学不遵守纪律,大声讲话或说笑,教官就会点名批评,每批评一次,组长要被罚做两个俯卧撑。

规则2:全级学生被分为A、B、C三大组,竞赛会在三大组之间展开。一个赢家,两个输家,输家的小组长要被罚做俯卧撑;另外,赢家若被教官点名批评,小组长也要接受惩罚。

听完游戏规则后,同学们并没有任何感觉,许多组员可能还在心里暗暗窃喜着:“幸好我不是组长。”第一次竞赛开始了,三个大组中的同学都是一边说笑一边玩游戏,但随着教官记录的违纪次数越来越多,小组前面的同学的心也渐渐地提了起来,而后面的同学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仍然大声说笑。竞赛结束了,虽然我们班所在的大组获得了第一,但是,由于同学们“齐心协力”违纪次数太多,组长要被罚做138个俯卧撑。

在教练的监督下,三位男组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惩罚。惩罚开始时,许多同学仍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随着俯卧撑次数的增加,三位组长做俯卧撑的速度越来越慢,他们的手臂颤抖着,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水淌了下来,打湿了地板。看着组长们吃力的动作,女生开始掩面哭泣,男生的表情越来越严肃,大家都默默的在心里为组长捏一把汗。然而三个组长都太累了,第一轮的俯卧撑他们并没有做完。教官说:“本轮剩下的俯卧撑次数留在第二轮比赛后再补上。”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绝大多数同学都安静的参与活动,但仍然有个别同学大声吵闹。这导致了本轮比赛结束后,组长又要再接受63次的俯卧撑惩罚,加上第一轮未完成的38次,这一轮的俯卧撑次数又达到100次。组长们俯下身去,他们做俯卧撑的速度非常慢,几乎坚持不下去了……越来越多的女生哭了出来,没有同学说笑,大家都紧紧盯着毫无怨言接受处罚的组长们,在心里默默地为组长加油……

惩罚结束后,同学们围住组长,为他们揉手臂、擦汗、与他们拥抱……这一刻,同学们的心仿佛融合在一起,更亲密了。拓展活动虽然结束了,同学们的心情与来时完全不一样了。

三、班会感悟

“拓展活动”结束后,我专门用了一节班会课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彼此的感受。

一位组长在活动总结中说:“就在这一瞬间,我懂得了:因为我们一时的开心,却让别人承担着那么残酷的惩罚。因为我们的不团结、不负责任,却让那些在乎我们的人承受着那么残酷的惩罚。”

一位副组长说:“第二次被惩罚的时候,我应该主动冲上去接受惩罚,换下我的兄弟。”

而我对拓展活动做了这样的总结:

这一刻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不负责,是会给他人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在教官的话语中,我们才明白,原来我们的不负责,是多么伤害父母和老师时刻为我们着想的心,我们才知道,父母与老师为我们做了多少的事情,我们应该要学会对自己负责。

在这次活动中,三位组长主动为同学们承担了惩罚,没有一位组长推卸责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上了一节“主动承担责任”的主题班会课。我希望同学们一起努力,积极面对,主动承担,每个人都做到“对自己负责”,让十班成为团结负责的优秀集体。希望这次的活动能成为不断鞭策我们努力的加油站!

这次拓展活动让“对自己负责”的思想作为深层内涵,深深烙印在同学们的心里,同学们都意识到并且努力做到:事前要三思,要主动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一个学年过去了,十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时至今日,虽然同学们已经毕业,但在他们的微信日志中,还写着这样的语句:“永远的十班!”

四、活动的力量

“说教”与“亲身经历”给学生带来的领悟是截然不同的。活动所形成的学习生态,实际上是摆脱了说教所造成的逆向压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他人的感受,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做出恰当的决定。这次拓展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形成了内在的责任意识。并在集体中营造了“培养习惯”、“遵守规则”、“承担责任”的成长氛围,使班级蕴含的向上的核心力更强,这就是实践活动的力量。

五、结语

集体活动是班级的生命,而活动教育是潜移默化、不动声色、非强制性的。这次的事实证明,活动本身胜过任何语言文字的说教。由此可见,有意识地在集体活动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建构自我价值,进行自我教育,主动引领自己,将责任担当的公民素养内化为自己的习惯与性格,这样育人才能成功,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成功!

参考文献:

[1]赖华强.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蔺秀云.你有责任感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篇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146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都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阶段,他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中职生,即将步入社会,对自身成人化已经具有很强的意识。他们在事情面前表现得很爱面子,希望在同学和朋友面前够体面够强大,即使在错误面前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这时受到的是居高临下的批评和教育,他们会感到颜面尽失,加上心智又尚未成熟,极易表现出极端行为,甚至一错再错。而作为处在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前沿阵地的班主任,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会给学生带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不容小觑[1]。

我在担任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就遇到过一个学生为维护自尊,以谎言掩饰谎言来掩盖偷窃事实的事件,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在侦破案件时还是在教育处理时都要切实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保护学生自尊,做到既要解决问题,教育学生,也要做到不伤害学生[2],否则不但不能使学生得到教育醒悟,可能还会加重其道德行为的扭曲变形,衍生出更为极端的行为。下面就这则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案例的发生

在国庆节放假前一天下午,我班B同学的姐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提示在此一周之前丢失的B同学的手机被××号码使用(手机的一种防盗机能,当手机换了SIM卡,手机就会自动发信息到你之前设定绑定好的手机上去)。B同学通过查找发现××号码竟然是同班A同学的,通过回忆手机丢失当天的情景,B同学高度怀疑A同学偷窃了自己的手机并向我反映了情况。而A同学当天下午恰好请病假回家了,她的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由于放假在即,无法召集全体相关同学,案情侦破只能陷入停顿状态,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能性,我只好先嘱咐B同学暂时对此事件保密。

但是,事情一旦发生就无不透风的墙,在放假第二天晚上,A同学同宿舍舍长打电话给我,代表全宿舍舍友提出以A同学的道德不可能偷窃。我表示并无确认A同学偷窃,请大家不要相互猜疑,伤害到有关同学。在放假第七天晚上,A同学的父亲亦来电话表示已经知道有关B同学丢失手机事宜,同时提供证据说在放假第四天曾收过A同学手机号码发来的陈述生活学习缺钱要求汇款的诈骗信息,表明自己女儿手机也丢失并被人利用的可能,案情因此变得扑朔迷离。接着在放假结束返校后的第一天,A同学非常委屈地到学生科告状说B同学怀疑自己偷窃手机,希望能被澄清。

二、 处理过程与方法

(一)侦破案例

学生科与班主任一起展开了侦破行动,以A同学号码使用经过为侦破点,召集了一切相关的同学分别进行事实陈述并笔记签名,过程录音,经过核对,A同学在手机的丢失过程和时间上与其他同学陈述的曾互通电话的时间不符,A同学露出破绽,最终只能承认错误交出手机。

(二) 发掘作案动机

A同学手头宽裕,平日慷慨讲义气,在师生心目中形象较好。而B同学是我班班长,前段时间在纪律管理上对A同学有过约束,使A同学产生过埋怨。恰巧在一天中午放学后看见B同学手机遗留课室,居于报复的一线念头,也刚好校外有一朋友近期无手机可用,A同学就顺手将手机偷窃欲给校外朋友使用。之后又发现手机SIM卡的防盗功能有可能让事情暴露,为了掩盖事实保护自身形象就到舍长面前诉苦,并编造诈骗信息谎言,甚至贼喊捉贼。

(三) 教育处理作案同学

首先,私下与家长沟通协商对A同学偷窃事件的教育和引导,密切留意A同学败露后的行为举措,给足其反思时空,不施加压力,甚至表示对一念之差的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B同学亦表示接受A同学的道歉,促其改过自新。

其次,班主任与学生科经反复斟酌之后认为A同学平日表现良好,且最终承认了错误,决定予以A同学记过处分但暂不通报。同时说服B同学为A同学保守秘密,维护其尊严。

但是,同学们的窃窃私语让A同学变得不如以前活泼开朗了,还总有意躲避人群,略显郁郁寡欢,因此决定改变保守秘密方案,给予A同学足够的时间考虑选择,在其自愿情况下召开了班内检讨会。检讨会分四部分进行:①A同学向B同学归还手机并公开道歉;②B同学欣然接受道歉,号召大家鼓励A同学改正进步;③班主任对偷窃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对事后A和B同学的做法加以肯定;④同学们表态接受A同学改过自新,过后不再议论此事。

三、处理效果

A同学背后的猜疑、讨论等负面影响消除了,其勇气还得到不少同学肯定,在同学间的信任度得到恢复,大家都积极鼓励她,让她如释重负,重新抬起头做人,逐渐走出心理阴影和行为误区。其他同学通过此事件亦深刻体会了偷窃等不良行为是可耻的,行不正必自毙,但能悬崖勒马,及时改过自新也是值得肯定的。

四、分析总结

从此案例的具体经过可以看出,虽然A同学是个慷慨义气,活泼友好的人,但因要解B同学对自己约束之怨,竟稀里糊涂地步入了偷窃者行列,之后还制造假象,以一系列谎言掩盖事实。透过现象观察本质,这一系列谎言的编造其实正是其维护自尊的需要。可想象其内心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担心一旦暴露即刻颜面扫地。整个过程明显披露着她自身极其强烈的自尊及一念之差,这是本案例的突出特点,也是我们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始终要考虑的。但偷窃事实摆在眼前,却不能为保护自尊而忽视,因此我们采取了“严慈并重,把握分寸”的方针。

(一)严肃对待,严格处理

学生科与班主任配合全程参与案件的侦破和处理,采取多方笔供和录音的方式,搜索确凿证据,让犯错者束手就擒,教育了学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案明后对犯错同学记过处分,让学生知道犯错势必要接受惩罚,承担后果;并且密切追踪其行为改正情况,鞭策其改过自新,而不是一味强调保护就忽略教育和处理。

(二) 善待学生,重在感化

A同学一系列的掩饰行为实际表明其内心对“偷窃是错误可耻的”已有认识,只不过这种悔悟却在维护自尊的时候走向歧途。如果此时加以责骂、惩罚,势必与其特点相背而驰,还可能会带来逆反或委靡的极端心理。所以作为班主任,在侦破案件之后我给足了A同学反思时空,不施加压力,甚至表示对一念之差的理解,明确表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在说话字眼上也注重以“拿”代替“偷”。同时,说服B同学能给予A同学改正的机会,让A同学得到多方面的鼓励和感化,乐意迷途知返,落实自主教育。

(三)把握分寸,确保效果

1.必需处分,但不公开通报。在案件侦破之初,考虑到学校作为学生的聚集地,各种消息特别是小道消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且极易变形,这种偷窃件事一旦传扬出去,很容易使A同学在同学之间难以立足,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更不要说有心改正。所以为了能最大程度维护A同学自尊,即使面对的是偷窃这种恶劣行为,在严肃对待,严格处理的同时也是采取封锁消息,不能传播的方针,以此希望能为A同学搭建良好的改正氛围和心态[3]。

2.必须与家长沟通,但私下进行。A同学认错之后一再请求不能让家长知道,一是觉得无脸见父母,二是怕父母的责骂甚至殴打。但是家长具有完全的监护权利和义务,所以我们必须与家长协商有关教育和引导问题,这也是在把握好处理教育与维护自尊的分寸。

3.以维护自尊为前提,把握好隐瞒与公开的分寸。检讨会前由于同学们对案情结果猜破了八九,私下议论沸扬,给A同学自尊带来了慢害,极不利于其改过自新。权衡利弊,我们不再隐瞒,反而鼓励A同学站出来主动承认错误。事实证明,A同学在班内公开检讨后反而消除了心理阴影,其勇气可嘉,得到师生肯定,大家保证不再议论,真正维护了其自尊。

综上,偷窃行为一开始诊断未果,在自尊心的自我保护下迫使A同学衍生了一系列说谎行骗行为,如果我们接下来未遵循保护学生自尊的原则去处理问题,一味严肃批评教育,难以料想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4]。通过此事件,我深深体会到中学生逐渐强烈的自尊心保护意识,体会到“严慈并重,把握分寸,充分维护学生自尊”原则对待犯错学生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欣. 试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J]. 亚太教育, 2016(16):59,52.

篇10

一、研究逆反心理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内对“逆反心理”问题议论不少,也有人试图从心理角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在传统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中并不存在“逆反心理”这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这个概念是我国学者的首创。那么,是不是只有在今天,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种“逆反心理”现象存在呢?翻开心理学文献,我们发现西方心理学者们关于“心理感应抗拒”现象的描述与我们对“逆反心理”的理解很接近,可以说,他们的理论和研究与我们进一步探讨“逆反心理”问题不无启迪。

(一)心理感应抗拒理论

心理感应抗拒理论是美国肯萨斯大学心理学家布林1966年在他的著作《心理感应抗拒理论》中首次提出的。

根据布林的理论,假设某人有一套自由行为,如果其中任何一种行为被取消或有可能被取消,他就会体验到“心理感应抗拒”。

布林认为,当心理感应抗拒发生之时,人会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发生改变。

1.如果某项自由行为被取消或威胁取消,则该项自由行为的吸引力反而增加。

2.直接从事被禁止或可能被禁止的行为。

3.通过暗示行为来恢复自由。

4.敌意和攻击性情感。

(二)从心理感应抗拒理论出发谈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有可能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普遍存在的。

2.逆反的作用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二、对当前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种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长期积淀的结果。

(一)主观因素

1.年龄与生理条件。

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性征,他们意识自己长大了,独立自主意识大大增强,要求成年人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很多家长、老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对于少年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理解和积极引导,于是,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2.个性特征

部分学生由于自负、独立、偏激等个性特征而造成逆反心理。

3.好奇心

小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往往事情越是有阻挡,对学生就越有诱惑力。有些老师、家长禁止孩子做某事,却不说明为什么不能那样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

4.心理受挫

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总希望被教师、同学重视、赏识。长期得不到这种满足,心理受挫,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转而用“非常方式”寻求关注。

(二)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

(1)父母管教不当。在这方面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又包括:期望不实际;管教随情绪而变化;管教太严厉。

(2)家长的素质

如果家长自身的品行不良也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因素

(1)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2)教师的教育态度不端正。

(3)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

3.社会因素

(1)不良大众传播的影响。

(2)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引导和教育

1.加强教育者的可信度。可信度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教师无威无信,这类教育者很易诱发学生显性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会转化为明显的逆反行为,学生会公开与教师作对。二是教师有威无信,这类教育者用威严压制学生,很易诱发学生的隐性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不会转化为明显的逆反行为。因此,一名教师要有自信的心理素质,丰富的知识和才华多方面展示,对课堂的控制与对学生的吸引对其树立威信是很重要的。

2.加强教育者指导思想的转变,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只有在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尊重学生,进而才会减少学生的心理反感,削弱逆反心理。

3.加强感情投入。教育者应在感情上与学生多些相容、多些亲近,那么在学生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了。

4.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积极的群体对个体的正常心理产生的则是一种动摇力量。在此,教师可加强学生群体中合作学习的教育。同时,教师必须对这些小团体加强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这是防范逆反心理滋生、扩大的有效手段。

5.加强教育方式的改进。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呆板、重复、武断的教育方式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逆反心理的。故教师要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可在适当的时机里给予学生们一些赞美。

6.争取社会家庭的配合。引发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纠正和防治也应该是综合性的。学校除应该尽力做了自身的工作外,还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四、小结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由于小学生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还缺乏社会经验,所以在特定的情境中对特定的认知对象、特定的问题才会怀有逆反心理。只要引导得法,疏导及时,其积极作用是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是可以防止和克服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