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论文实用13篇

职高语文论文
职高语文论文篇1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面面俱到讲授所有知识是没有现实性的。但是中国语言和文学常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基于高职高专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掌握薄弱这一特点,这一模块内容下应包含:(1)中国古代文学知识;(2)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3)外国文学常识;(4)中国语言文字常识。在这一模块下,常见的教学思路有主题式、文体式或文史式。

2.中国文学作品的文学鉴赏模块

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不同,大学语文不仅仅是立足于指定的文学作品篇章,更多的是引领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品背后传达的人文精神、思想内涵。从这一角度来说,大学语文更能体现出教书育人之理。教师在梳理这一模块时,可以遴选经典文学作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人文精神,从作品的语言层面到精神内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讲解剖析,从而让学生理解作者、理解作品,感受其文学魅力,进而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提升其人格,促进其进步,加强其综合素质。

3.中国语言和文学实践运用模块

大学语文课的目的之一和模块之一当是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能够使其文章更有内涵,口头和书面表达更加得体贴切。口语表达能力是我国高考制度里欠缺的一部分,但本门课程需要有意识地锻炼、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将对学生的工作、生活,甚至是整个人生都起到重要作用。就这一模块来说,可采用谈话式、讨论式等方式来进行。书面表达能力是表达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书面表达即写作,是表达人生感悟,对工作、学习、生活进行总结计划等常见的表达手段。同时,它也是进行学术研究、专业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可采用项目趋动的措施促进学生学习提升书面写作能力。

(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模块下的教学方法解析

1.以点带面研究型

大学语文确要重视育人,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学习全部的传统经典篇章是不可能的,只能以点带面选取一部分篇章来学习。就未学习过的篇章内容,不必苛求一字一词之含义,应重点体会作者想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就已学习过的篇章内容,则可以深挖。学习是有层次的,如果小学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字、词,中学要求掌握必要的词、句含义及用法,则大学语文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做到善于质疑和追问,针对固有的观点重新认识与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追求精神独立、自己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形成自己观点的做法,将会使学生受益无穷。如中学语文学过《庄子•秋水》,该文选读重点是本篇中的字词把握。但大学语文选用这篇文章,就要深入体会其说理和思辩方法以及庄子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再如,大学语文选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应由学生分组讨论出场人物的语言、性格,通过查阅资料、共同分析,管窥当时时代的主流观点。

2.现场教学活动型

高职高专院校多数都在地方,各校均可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现场教学活动课。如充分利用本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这种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深受学生欢迎。当然,现场教学活动前需要投入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现场的讲解组织工作,方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3.因材施教个性化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所有的大学语文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致是不可取的。高校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有特色的,因此,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适当服务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又有不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应适当区分,以体现人才培养方案。

(三)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模块配套支撑

1.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重新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的不同在于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不同,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的不同。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大学语文课,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服务顶层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所以,把握本校的人才培养目的,解析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并将其对应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设计中。

2.师资队伍培养

大学语文部分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变居高临下、真理在握的权威解读。新世纪的大学语文教师应当既是学识渊博又优雅时尚的,既幽默风趣又认真严谨,既能引导学生共同去探索、学习,又能开拓创造性的阅读教学、讨论教学、体验式教学方式。教育以学生为主,教学需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与学生同步对话,教师要陪伴、帮助学生共同成长。

3.教材编写或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的编写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较多使用校本教材,也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使用《中国文化概论》马工程推荐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课后学习、翻阅的阅读材料。所以,有一本合适的马工程《中国文化概论》,或编写一本适合本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语文教材,或者将二者结合起来,即在马工程教材为主要教材,再编写一本校本的中华传统文化读本,这些都可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料。

职高语文论文篇2

首先,语文文本极强的包容性使这种结合成为可能。中国的语言文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与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等许多门类的学科结合在一起的,文本中许多作品其内容本身就蕴涵着人类相关生命的种种体验与思考,关联着人类生活世界的各方面,具有无限丰富性与复杂性。“文史不分家”、“诗中有画”,前人的记载里也早已说明了这一点。如大家熟悉的《史记》,就既是文学著作也是历史著作,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徐霞客游记》中用文学的笔触记下了大量地理学知识;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成了世人百读不厌的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语文不是一条风干的丝瓜,它是万花筒,它无限丰富,包罗万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这也就为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提供了先决条件,使其成为可能。

其次,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的阐释也表明高职语文与学生的结合是可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有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跟我说:“画画我三天三夜不累,一上文化课我三分钟就困。”《大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心理成分。具有学习兴趣,会引发强烈的求知欲,使学习变成一种内心的满足,而不是一种负担。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来说,高职生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专业方向来组织的,学习兴趣与专业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兴趣是其知识、素养等方面因素在其外在选择上的综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也往往是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师有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但也同样有适应学生兴趣爱好的必要。如前所述,那位美院教师对语文课内容的调整并非出于无奈,而是一种符合教育心理学的举措,他注意并很好地利用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同样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本质是“由个人构建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符合主体需要的,“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学习才是成功的。由此看来,大学语文教师利用高职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而主动对教学内容、重点等做相应的调整,使其更贴近学生的专业,突出其专业特色,是符合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的,这也势必使我们的高职语文更富于魅力,也就势必会激起学生更高、更浓的兴趣。因此,教育心理学为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保证,为这种结合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高职语文教学自身的不断深化也要求走与专业结合的道路。中国人学自己的母语,并且是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足有十余年,本该学得最好,可遗憾的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却分明地感觉到语文学得最糟。先不说种种客观的因素,笔者以为,从语文教学本身看,深化不够、流于表面是很重要的原因。在中学,各级各类的比赛以及中考、高考的压力,使大家疲于奔命,无暇旁顾,致使语文教学弊端重重。到了高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理解力、文学素养都大大增强,而且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此时,正是深化语文教学并还语文教学以激情澎湃、意趣盎然之面目的有利时机。

著名语言学家申小龙教授在他的《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中就多次谈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和获得的必由之路”,通过语言可以解读当时当地的文化现象。因而,笔者以为深化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就是透过文本不仅要解读文本的思想性、艺术性,还要解读当时的文化现象:音乐、美术、建筑、服饰、经济、政治等等,学生跟文本的对话也就包含了与作者及当时社会文化的对话。这种深化也就势必将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了起来,使其互相渗透、融合,进而互相促进。因此,从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角度看,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然的。那么,如何才能使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体现这种结合。

在教材内容的取舍上体现在目前还没有一种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职语文教材的情况下,教师要想突出专业特色,对现行教材内容的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教材只是一个范本,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教学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爱好及需要来增删课文内容。如果教的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一些词句优美、富有音乐节奏感的篇章。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等,并可补充一些古代有关音乐的评论等内容,而可减少那些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理性思维的较为抽象的文章;如果面对的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那些画面感强、色彩明快、具有诗情画意的文章。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词等,还可补充一些古代文人(同时常常又是画家、书法家)的书论、画论;如果面对的是园林、建筑专业的学生,则可多选像剧作家李渔《闲情偶寄》中关于农林营造等方面的文章……这样一来,高职语文教学的专业特色从内容上渐渐凸现出来,相信这样的取舍一定会令学生兴趣大增。

在对同一内容讲授重点的不同上体现一些经典美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感染力,不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对这些文章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如同是苏轼的《前赤壁赋》,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侧重在对语言节奏感、音乐美的把握以及“呜呜然萧声”的赏析与想象;而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则重在对“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以及主客们“相与枕藉乎舟中”等意境的赏析与画面的描绘。同是《琵琶行》,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可把重点放在对“大珠小珠落玉盘”那千百年来不绝于耳的琵琶曲的“聆听”与感悟上;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别时茫茫江浸月”那一种离别情境的理解与构想则又成了他们的重点;而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可引导他们由青衫进而对古代官服加以识别与再绘……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兴趣与热爱,定能为我们的语文课堂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富有创造精神的新天地。

职高语文论文篇3

语文教材选入了不少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但数量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阅览室书目繁多,环境优雅,恰恰可以弥补教材的这一局限。笔者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允许笔者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到阅览室自读,共享优质资源。学生们带着任务,按照分组紧张有序地选择、阅读自己喜爱的读物,为读后的课堂交流和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学生们徜徉在书香四溢的环境中,自由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和杂志,秩序井然。学生们感受着书香四溢的氛围,这画面洋溢一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蓬勃生机和朝气。语文课堂向阅览室的延伸,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进而使学生爱读书、乐读书、读好书,让他们找到一个除了上网、逛街、谈恋爱之外更好的去处,大学生活有了阅读,平添了一抹书香,烙上了美好回忆。对于教学来说,阅读从课外影响到课内,又从课内影响到课外生活,形成了良性循环,激发了学生们读书、学习的热情,熔铸、塑造着他们的品格。

三、用优秀的影片影响人、塑造人

电影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喜爱。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到,学生选看的电影偏重于言情和武打,娱乐有余,消遣有加,深度不够,造成学生视野和眼界相对比较狭窄。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研室抓住这一教育契机,配合教材内容,精选了一些优秀影片刻录成光盘,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选择在自习课时间不定期地给学生播放。用这些优秀的作品影响人、塑造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欣赏水平。这类影片有《日出》《哈姆雷特》《红楼梦》(节选)、《聊斋志异》(节选)、《城南旧事》。除此之外,笔者还给学生推荐介绍了其他影响比较大、反响非常好的作品,如《芙蓉镇》《少林寺》《魂断蓝桥》《乱世佳人》《蒂凡尼的早餐》《海上钢琴师》《放牛班的春天》等等。这些高质量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教学中,影像的冲击和教师口耳相传的讲授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影响,使语文课不再是学生大学生涯中的一个过客,而是一个耐人寻味、历久弥香的美好记忆,就像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职高语文论文篇4

(一)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还是课堂的小主人。高职语文教育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交流。如教师在讲授到诗歌《再别康桥》时,教师应在其形象上的三美方面做点拨,并重点分析其绘画美,剩下的音乐美和建筑美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自我总结,以此培养高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通过疑问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高职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尽可能的鼓励青少年学生提问,真正做到“不懂就问”,尊重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学会质疑,用特殊符号记录下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从而提出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质疑问题的能力。通过质疑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克隆的真正含义,结合课本上讲解的内容,也能将相关的知识深入到学生脑海中,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这对于语文阅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用创新教学方式

“新”是陶行知思想教育精髓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其能适用于现代教育,并对教育产生影响的缘由之一。因此,高职语文教育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型的教学,如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如摄影机,录像机等,训练型的模拟教学活动。微格教学的具体教学首先应该分析学生,然后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概念和礼仪规范理论讲解,案列分析,现场模拟和回放录像进行他评和自评,最后进行教师总结和评价,学生反思总结。如当在学习《巴黎圣母院》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演绎,通过话剧里的三个主人公形象,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美丑对比”,形成自己对美丑的评价标准和自己对世界的观点。同时通过微格教学让学生转变为教师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教师师辅助学生进行共同评价,发现不足,然后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职高语文论文篇5

二、将“大国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技术,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也由原有的制造大国,开始向制造强国的方向转变,为了让中国的制造业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就必须在职业教育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让学生将“大国工匠精神”与自己的职业融合。现如今,我国许多高职语文课程中已经将这种精神融进了教学中。但仍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重技轻人的观念,在顶层教育教学制度制定中,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也忽视了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大国工匠精神”对学生的熏陶和培育作用。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这种精神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将这种精神深深根植于自己的心中。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的渗透策略

第一,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能在巩固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兴趣。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领导也应该将培育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作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培育手段,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化。例如,在校园的绿化场地或是标志性建筑周围拉一些宣传条幅,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更深刻地理解“大国工匠精神”。或是在校园的走廊或教室周围的墙壁,挂上一些含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宣传标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院校领导也应该积极推动教学上的改革创新,运用更多新型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进行培育。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就是积极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大国工匠精神””完美地诠释了这种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对产品品质的大力追求,才能让学生的未来可以走得更加长远。拥有了这种““大国工匠精神””,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才能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自身具备的各种技能可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只有学生自身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未来才会更加夺目。第二,为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推动教学实践改革,让““大国工匠精神””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落实到实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竞赛活动,通过分配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大国工匠精神””。让学生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对任务完成状况良好的学生予以鼓励,给予学生“模范工匠”称号,并作为模范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对其他学生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更深刻地了解““大国工匠精神””。

四、结语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认识到““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把其作为教学方针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把“大国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目标,积极进行相应的知识体系构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全面掌握这种精神。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才能为未来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作者:姜姝平 单位: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职高语文论文篇6

职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不大,这就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使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很难,不愿意对知识进行探究。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在学习时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目标。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使学习的目标能逐渐明确,并朝着制定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和知识体验,来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目标和自身的元认知体验逐渐丰富。要让学生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了制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也可以运用检验的方式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进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丰富元认知体验拓宽知识的深广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行畅谈,通过自评和互评来检验学习的成效。

三、和专业教学相结合,促进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职高学生一般都对专业课的知识比较重视,而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投入的精力不大,这就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时积极性不高。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专业课上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课进行探究,了解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就业导向,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对他们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从对专业课的重视到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

四、重视实践,培养语文能力

职高语文论文篇7

由于英语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习,仅靠课堂的有限时间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远远达不到实际要求。高职高专为了弥补课堂语言交际实践的不足,需要为学生积极开创英语第二课堂,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如:创办班级英语角,定期向学生免费播放英文原版电影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课外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某些实训环节和学生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英语第二课堂中获得实践学分,这样一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宏观地对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规划,安排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定期进修,全面提高学历层次。其次,加大财力物力投入,鼓励教师继续学历教育,并对这些教师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提高教师积极性。最后,实行以老带新的政策。使青年教师尽快从学生角色过渡到教师角色,更好地开展教学。

职高语文论文篇8

在职场英语改革的总体要求下,我主要是从以下的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兴趣引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任务驱动、做学合一”。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试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兴趣引领。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高职的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不多,主要原因他们的英语成绩从开始学英语到现在都没有好过,现在我们老师对他们说要好好学习英语诸如此类的话,对他们来说触动不大。那我们老师就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的管理,小组的划分,课堂表现的评价等各方面想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这种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兴趣,并且积极地参与进来。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这个方法更多的应用在高职的专业动手实践课里。他们有实践的项目,用项目做引导,让学生自主来完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只是把握整个课堂进度的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相关的实践项目,是专业课的一种做法。那么我们在职业英语教学中进行这种尝试是很有必要的。以前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是读单词,背句型、学语法和讲课文等等。这种方法对于本身英语基础差和对英语兴趣本来就不大的学生来说,收效不大,没有好的效果的。而现在,我们的职场英语则侧重英语的听和说,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的作用,让他们动起来,读起来,老师把教学内容难度降低了,让学生围绕所讲的知识点多做听说练习,运用多种形式反复的练习,螺旋前进,比如说英语小游戏,英文电影模仿秀,角色扮演等。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能多少有些收获,基础好的学生起来很轻松。一改往日老师讲枯燥的课文,句型和语法,学生被动的听和接受的教学方法。

(3)任务驱动、做学合一。就是我们在课堂当中给学生一些任务,项目,案例,让他们在课堂中自主完成,而不是由老师跟学生讲这个任务应该怎么完成。那么我们在英语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和一些游戏,让学生来参加,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在活动过程又能让学生对这堂课里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有了任务之后学生不再觉得是上英语课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和被动跟读单词和句子,他会觉得他完成了任务,有了成就感,或者以前英语不好,现在自己也能说几句英语,兴趣也有了“。做学合一”就是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也叫“教学做合一”,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实践动手不可能做到像专业课那么多,那么我们根据前面的一些“兴趣引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任务驱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变大,就变成了“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的场景,我们的课堂就变成了“边做边讲边学”,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就有很大的促进。课堂气氛和学生的个人收获较以前会有很大的提升。

3教学实例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划分小组便于管理和教学。

(1)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习水准、沟通能力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8人,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可以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善于组织和沟通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是小组研讨的引导者。

(2)以新学期的第一个单元“Intentions”为例。新年问候导入单元的主题intentions。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寒假计划的问题,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出正确的表达方法“Whatareyougoingtodoinwintervacation?”等,当然了,这些句型都是比较简单的,教师通过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表达后,学生对此类用法就会有较深刻的记忆;接下来教师再用多媒体呈现出刚才学生自己提出的寒假将要去做的相关事宜的一些图片,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点两人一组进行口头练习,熟悉句型,为下一个环节奠定基础;接下来的是三个任务组成的教学内容:第一个任务是记忆挑战游戏,通过游戏让英语课堂动起来,小组之间关于假期活动的词汇竞赛,学生互评出最佳小组,老师给与奖励。

4过程性考核评价

期末总成绩是过程性考核评价占70%(单元口语测试40%、课堂表现10%、作业10%、出勤10%)+笔试占30%的“以评代考”的考评体系。从这个考评体系,我们可以看出,口语测试和课堂表现两项占了期末总成绩50%的比例,也就意味着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及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么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认真的完成每一次的单元测试,那么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在一次次的口语练习中逐步得到了提高,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了。

职高语文论文篇9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语言家们用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应用并发展了图式概念。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是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即图式)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图式才能起作用,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

二、听力理解与听力理解过程

语言学家Widdowson指出,听力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听懂说话的语法结构,听到并接受相关语音及语法的信号系统所组成的句子,这种理解仅限于理解句子的字面意义;二是从语言的功用来理解,即除理解字面意义外,还得理解所听到的说话的交际动能,这样的活动可以称之为听力理解。“听力理解过程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的结合。”也就是说,听力理解过程决不仅仅是听者在词汇、句法、语义层面上对所得到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还是听者根据语言理解加工过的信息,在记忆中搜寻与之相关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并加以运用,对话语信息进行预测、假设、推断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是语言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听力理解模式

听力理解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三种模式。“自下而上”的听力理解模式是指听者在词汇、句法、语法层面上对听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解析来确定单词、句子或篇章的意思。“自上而下”的听力理解模式是指听者运用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所听信息进行推测或假设以及对预测或假设的确认。“交互”的听力理解模式是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交替使用的听力理解模式。

四、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作用

听力理解是一个将头脑中的图式与接收信息联系起来的过程,因此图式在听力理解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讲,图式有利于加强对听力资料的理解。

1.图式有助于听者对上下文的预测。预测能力是听力理解的重要技巧,是听者根据背景知识预知和上下文推测说者意图的活动。学生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找出微观背景知识,建立信息框架,弄清所听文章的类型、结构和大意,就能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当听者的图式被具体的听力材料激活时,就可以有效的预测出所听材料接下来的内容。

2.图式有助于克服心理焦虑。有些高职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一遇到生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就烦躁不安,有些学生甚至还没开始听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种焦虑情绪无形中阻碍了信息的输入,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因此降低听力过程中的焦虑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图式为学生理解听力材料提供了心理框架,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中,焦虑情绪自然就得到了缓解。不少学生表示,如果教师在听力训练前对将要听到的材料作相关的背景介绍,他们则会感觉心中有数,在听的过程中,能更能专注于重要的信息。这是因为学生所具备的相关图式越多,就越能在听力过程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整体上把握语言传达的信息,不会因未听懂个别生词而感到紧张、焦虑。

五、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对提高高职学生听力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和训练学生正确运用图式理论。

1.图式的激活与建立。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要耐心地、有意识地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激活已有图式、构建新图式。图式通常被分为两类: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

形式图式是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听力理解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主要包括听者对词汇、语法和语言习惯的掌握和使用能力。有了这种图式,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应用它浏览听力材料的练习,根据问题和选项对文章大致内容进行预测。高职学生英语词汇量小,语法知识支离破碎,听力训练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回忆其已掌握的单词、句型,补充可能遇到的新单词、句型,并对相关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间接降低听力材料的语言难度,使学生有信心听懂材料的内容。

内容图式指关于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学习者所具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决定的。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因此,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能听懂一段话中的每一个句子,但却不理解整段话的意思,或理解上有偏差。

2.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图式理论为基础,Underwood提出了三段式听力课堂教学模式,即听前阶段,听力理解阶段和听后阶段。

听前阶段主要是教学词汇和激活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式。通常采用视听手段,利用图片、照片、幻灯、多媒体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有关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扫清语言和文化障碍。听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等。

听力理解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方面运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材料进行预测,推理,掌握文章大意;另一方面运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细节的听辨。

听后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听过的材料进行讨论、角色扮演、口笔头转述所听内容、写梗概等,以巩固他们在大脑中建立的新图式。

英语听力方面的长进会促进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听力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把图式理论引进听力教学,使得它有序和有效地进行,对听力教学有效进行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图式理论的运用,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对以往听力理解的传统观念,为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Widdowson,H.G.TeachingEnglishasCommunicati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

[2]丰玉芳.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1,(1).

[3]郭艳英,高玮.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促进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2).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李宏然.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7,(2).

职高语文论文篇10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而多年来形成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不适应这种要求的,甚至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和直接的冲撞。为了提高高职英语教学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中的成效性,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已成当务之急。

10年来,在教育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首先,于2000年制定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自从《基本要求》颁布以后,广大英语教学研究者特别是高职英语教学工作者,针对本学科的教学要求,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践,参照国外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经验,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研究。现将笔者的观点做如下陈述。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的素质重点是工作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即能熟练地完成本职工作,并能主动、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高职英语教学就必须根据高职各专业的特点,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点,培养具有一定的英语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

二、优化教材建设

教学内容改革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而教材改革又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环节。高职英语教材应强调实用性、趣味性,始终贯彻听说领先、培养能力的宗旨,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把学习语言首先当作技能训练,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课文不宜过长,但要求有实用性并容易引起讨论,学生学后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用英语就课文有关内容表达自己的意见;听力和口语应相互配合,创造情景,由易及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过程中加强语感,达到准确和流利。大部分语法训练也要与口语训练结合在一起。整体突出读、译能力的培养,兼顾听、说、写的基础训练。这样的教材才能做到听说领先,真正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创造微观的外语环境,彻底摈除“哑巴英语”的陋习。教材表现出实用性、实践性、时效性的“三实”特色,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和社会需要结合得更加密切。

三、探讨和推广科学性强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因素,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的主要基点是:以教材为依托,以应用为目的,推行科学的、实用的、动态的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对接受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的同时,还对主观应用技能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大量实践,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学法”以及“启发式”等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一些尝试。这些教学模式代替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过去的高职英语教学,往往是出于一种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即注重“传道”,兼顾“受业”,忽视“解惑”。现在推行的是恰当“传道”、注重“授业”、提倡“解惑”,即选取恰当的、必需的理论知识讲授;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掌握英语运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训练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单纯地接受理论知识为运用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这样做,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以及教学效果的优化性。

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高职英语教学应摒弃单纯靠教材来学英语的模式,通过借用多种媒体和采用多种渠道接受输入,综合而全面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增加外语电教课课型、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建立外语声像信息接受系统、完善教学手段,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人,即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教师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

六、选用适当的测试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

过去测试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重点在对应于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结合专业特点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样培养的学生,势必在面对现实需要时,会出现眼高手低的弊端,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现在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重在一个“用”字。看学生对英语知识用得是否准、用得有成效。所以,目前,对各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组织并进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是很有必要的。

21世纪需要我们做创新型教师,教师应当能不断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教研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创造性的教学艺术,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要求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综合、善于联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而为高职学生今后的生存、就业和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教师在专业知识之外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吸收新知识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上都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和研究,要形成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攻方向的英语教学体系。高职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实效,结合其自身特点,使教学活动更符合语言学习规律,达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8.

职高语文论文篇11

古代文学涵盖面广,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在具体的教学中很难面面俱到。这就要求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而且从目前社会发展对学历层次的需求来看,它的培养目标还在渐变为乡镇小学语文教师,他们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是必要的,但理论水平和专业性不必要求太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在文学史和作品选的教学安排上,应该以作品选为主,以文学史为辅。在讲文学史时,要遵循“理论必需”的原则,但也不能泛泛而谈。不仅应该讲清楚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作家作品,而且应该讲清这一时期文学呈现了什么特点,并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挖掘出呈现出这种特点的原因。甚至在讲到每一时期的“一代文学”时还应该穿插这种文体的演变及鉴赏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对系统的古代文学知识和一些基本文体的简单鉴赏技巧。在作品的选择上,一要突出经典性,优秀的古文作品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情感上都对学生有感染和熏陶的作用;二要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有所侧重,因为我们所培养的毕业生将来有大部分要到小学去任教语文,为了让他们能够尽快胜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文教学工作,对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文篇目,从内容到教法都要给学生以示范,而且要加上古诗声调和节奏的讲解,要在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上下功夫,使之成为小学语文的示范课。

2.注意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在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包括一些在大学古代文学教学中要精讲的重点篇目,像李白的《蜀道难》、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等。如果中学语文教学得法,那么学生进入高校后,对这些经典的篇目应该还是掌握得比较好的。因此,我们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要重新遴选精讲篇目,对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古代文学作品一般不要再去重复讲授,对于实在非常重要不能略过的古代文学作品也要和中学分析的角度不一样。这样即可以合理利用古代文学的教学时间,又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古代文学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较难产生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古代文学与我们生活的距离,实现古为今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生活中流行的成语俗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古汉语进行交流和写作,但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不少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在今天仍被大量使用,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流行的成语、俗语。因此,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利用这些成语和俗语作为桥梁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如我们现在形容女人的嘴巴长得漂亮会说“樊素口”,形容女人的腰长得细会说是“小蛮腰”,为什么这样形容呢?因为这两个俗语来源于白居易的两句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和小蛮是白居易洛阳别墅的两位美人,一个是歌妓樊素,一个是舞妓小蛮,白公深爱之。如果我们以这个为切入点来讲白居易晚年独善其身的生活,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来了。

(三)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应与教师技能的培养相结合

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是以源源不断地为小学输送优秀的、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为办学目标的,因此,它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而高职高专教育都面临这样的困境:教学时数缩短,而所学的课程却越来越多。专科学制本身只有三年,而且由于市场化的运作,高校的招生指标多少和专业是否继续保留都是以就业率来决定的,高职高专的教育更是如此。为了争取更多的招生指标,保留现有的专业,高职高专院校只有想法设法提高就业率,而提高就业率的办法之一就是把毕业生提前推向就业市场,所以,几乎所有高校的最后一学期是不安排课的。即使有,也基本是教师招聘考试的辅导课。这样,专科的学制实际上缩成了两年半。但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特别是语文教育专业更是如此。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为了顺应社会这种需求,高职高专的语教专业必须要调整或增设课程,这就使得它的课程会越来越多。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这是所有的高职高专教育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在语教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中渗透教师技能的训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古代文学是高职高专语教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主干课,我们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地满堂灌,而应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教师技能的训练。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古代文学的教学实际,可以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以渗透古诗文诵读技能、口语表达技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如前所述,目前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师有两类,一类是有比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但理论水平相对薄弱的教师;一类是具有深厚的的专业背景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专业理论水平较强,但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技能训练的教师。这两类来源的教师都不能适应高职高专古代文学教学的需要,高职高专语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师要求既要有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因此,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要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鼓励从师范转型过来的教师继续深造,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而新进来的一些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也要求他们参加教师范技能培训,并严格考核,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水平。

职高语文论文篇12

2职业高中的英语教师的职责

职业高中英语老师的职责之一就是使英语教育既符合那些即将就业学生的需要,于此同时又能满足升学那部分学生的需求。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使英语教育更为专业,能够面向就业,变得更加实用化;一方面要将基础知识拓宽,将英语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让英语能 “有效”的服务于升学考试。

3职业高中学生英语教育的难点和困境

虽然英语教育能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智力高低有关系,但主要还是与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态度有关。第一,老师在许多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以学生英语不好或者问的问题稍显愚钝为由而训斥他们,更不能使用伤害自尊心的语言,这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才会产生才会增加。

如果遇到学习不好的学生在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老师应引导他们观摩而非无意义的抄写。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应有意识地叫学习不好的雪上站起来进行口头复述,这样同样可以达到效果,同时能使积极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3.1不可否认的是,职业高中的学生的英语基础较普通高中学生的要薄弱,其英语的应用能力也相对较低,入学成绩尤其是英语的成绩普遍不高。另外,这些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没有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没有对英语学习产生足够的重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

3.2英语学习环境条件较差。

职业学校缺乏英语语言环境,教学材料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英语材料,对这些学生来说太困难,同时,美工的高职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还有艰巨的美工专业教学计划。 每天没有时间和精力在英语的学习和运用上。学生苦于精力有限,无暇顾及英语学习,老师受困于教学方式方法,难于因材施教,其英语教育的困难对于老师和学生,可想而知。

4英语教育策略

每种学科都有其特点,英语学科也不例外,英语学科的特点是系统性,科学性很强。固有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严密,没有以前的知识,或者掌握的不牢靠,对以后知识的学习便难以接受,这是学习英语的另一个特点。对于大多数职业初中学生没有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他们的知识链已被打破而职高英语的教材有时普通高中的教材,教材难度和知识的广泛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职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职业高中中,作为老师要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我们采取的方法可以有:以课堂为根据地,充分利用课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适合职业学生特点的。作为老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观察和注意学生之间不同的水平差异,选择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

4.1心理上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信心

身为英语教师的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自信心学好这门并不容易的课程。无“忧”无“难”的状态便可以树立这种自信。首先,把教学进度,教学的起点和练习量设定在那些处于中游的学生身上,教学的内容从他们实际出发,端正教学指导思想。对那些自觉性较好,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给他们在教学的内容和程度上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职高学生大都是青少年有强烈自我意识以及学习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因此,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用“微笑”教学尤其显得重要,对他们的问题要温和,耐心解答,方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引发他们自主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老师,是内动力。从心理上去引导,强化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兴趣而引发的自觉、主动学习不仅不会使学生觉得英语的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甚至不会认为英语是一种强加在身上的负担。这样,再配上良好的师资、教材和学习环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引发原本由于学业和专业压力而身心疲惫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老师的能力和方法的运用。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无论是在教学的各个方面继续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感情互动,注重面部表情,把感情通过眼神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4.1.1.师生的情感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

虽然语言可以独立发展,无需情感参与,但是情感表达最主要载体还是语言情感是不能脱离语言而独立发展的。英语教育的主体和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是情感。良好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加。老师是影响课堂的气氛的主要因素,而情感则是课堂气氛的主要代表。对情感投资,可以使师生关系融洽,诱发学习兴趣。注意学生的心理、以及对他们的爱护和帮助,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

4.1.2.富于情感的语言增强教学感染力

教师内心的丰富情感通过课堂上对学生使用的宽慰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一些老师不注意的用词细节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每个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不管学生表现如何,都要加以语言以及眼神的认可,听到这些肯定的语言的学生便拥有了宽松的心理以及成就感,那么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1.3.使用眼神,眼神是心灵的窗户

教师的体态语言可以作为语言的的辅助。积极的眼神、宽慰的眼神可以给课堂带来文明、亲切、和谐、进取的气氛。若教师以冷漠,漠然不冷酷的表情或姿体和语言传递信息,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以及紧张的情绪,在另一方面会不可避免的的影响课堂效果,降低课堂效率,对于心理脆弱的学生,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4.2丰富英语课内外活动,增强英语实用性

1.学生都有善于模仿、好动、好表现自己的特点,老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编排英语话剧,让学生自己选剧本,以及如何进行表演选取那些动作,如何分角色记台词进行分组表演,最后老师针对发音点评。2多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朗诵比赛,通过这个机会使学生背诵和使用纯正正确的发音,寓教于乐。

局限于课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因材施教,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结合职高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自主学习。合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及校园广播等各类教学设施,使得这些设施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环境和运用英语的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内外活动, 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英语学习的兴趣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

4.2.1小型的英语比赛

在小范围内由老师创造出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使得学生全面接触英语,英语浓郁的气氛也将感染给学生,有效利用课后的拓展题目以及时下流行的话题。

1.英语歌曲

选择符合学生口味和基础水平歌曲,首先让学生熟悉并了解其中的基调,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反复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意义。然后介绍歌曲背景文化,由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共同带领学习英文歌,最后汇报表演。

2鼓励学生张开嘴说英语

不可否认职业高中学生的课业基础不好不牢固,,但他们有幽默风趣的一面,更加适合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老师大可以利用每天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台讲英语故事,唱一段英文歌,以及英文的绕口令笑话等,如此轻松愉悦的氛围,学习英语便成了一种享受英语,使用英语便是一种不可被剥夺的权利。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 还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背诵了文章又提高了英语基础水平, 锻炼了在公共场合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的胆识和表达能力。

3.英文辩论赛

锻炼了在公共场合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的胆识和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逻辑思维。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要想在辩论赛中有好的表现,必须平时大量阅读以及关注英文的表达方式,这样日积月累必会对口语和写作有促进作用。

4.2.2英语摘记------一种有效提高英语水平的积累习惯

养成学生把喜爱的各类英文文章摘抄在笔记本上,体现英语语言魅力。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名言名句、婚龄、传统节日、谚语、诗歌、谜语、文化差异,歌曲等。符合学生基础水平和口味的摘记,丰富英语背景知识和语言使用知识,提高文学修养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表达技巧,养成了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同时扩展英语的知识面。

4.3英语学习“生活化”

根据教材内容的类型和特点,灵活的使用教材,将英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生活化”。在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的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生活化”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如要将英语更好的服务专业, 与时俱进的面向就业需要,就要贴近学生生活,将英语技能融入实际,用“实际生活”教英语。将感性的活动,如观看英文漫画,英文电影将其和传统的作业布置外加实际生活、具体专业需要进行一定比例的配比,进行有机的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以及生活的环境出发,将语言知识应用融入生活 ,将课堂上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巧妙的运用到,拉进学生与语言学习的距离。

4.4 进行“大脑风暴”

老师可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但对其意见的正确性以及准确性不做评价。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观点和思想,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的问题。同学之间的由于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获得大量的信息,同时经过改进可组合可以达到创新的解决实际问题。

职高语文论文篇13

“以行业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是旅游英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理念,因而教师应多利用学生对身边本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来。从而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融合,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典型工作过程。通过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实践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工作的认识和经验,从而获得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