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用13篇

电工与电子技术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1

2.网络辅导

网络辅导系统是针对学生复习课堂讲述的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以及监测学生自身的学习成果而设计的,该系统中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个方面,其中包含了20个学习单元,并且每一个单元中都包含了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难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例题练习、问题解析等内容,该辅助系统中涉及的内容全部都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学中多年的学习重点与教学难点,通过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与知识点,对相应的难点以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析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学习,进一步的强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3.课件点播

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系统中,在可能网络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摄制的教师江河的电子教案、音频信息、视频信息等转化成同步的视频课件,然后将这些课件传输到网络中,学生们通过登录该网络系统,就能够点播相应的课件,这种供学生随时点播的网络课件,使学生如同在教室中聆听教师的教诲,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4.模拟实验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模拟实验,是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软件,以一种模拟的空间来模拟现实中的实验环境,通过在网络环境中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能够紧紧的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并且在演示的过程中将试验的理论、概念、重点以及难点等都标注出来,方便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实验教学的所有内容,这种模拟实验能够定量的分析电力以及系统的性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实验内容的理解。

5.在线检测

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中,还设置有在线自测题库,通过ASP技术管理相应的测试题库,该测试题库中包含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所有教学内容,测试题目的难度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测试题目,ASP技术能够根据学生选择的项目,实现对测试题目的快速组合,并且其还具有自动批阅以及分析问题的功能,当测试结束后,该系统能够自动的将试题的测试结果,其中包含测试的时间、试题的正确率、答题率以及测试的最终结果,然后将正确的答案以及答案的解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测试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2

一、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电气工程训练现状电气工程训练在实际的电气工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运用电气工程训练,能够增加学生对于相关的电气工程的实验装置、设备、工程技术等维护管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也是能够增加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途径。在相关的教学过程当中,增加电气工程专业的训练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亲自接触一些实践环境,并且对于相关的操作和实验步骤有着基础的认识。电气工程训练内容一般包含电工电子技术、用电安全常识等实践操作和基本知识等。目前电子工程的相关训练课程整体的安排是非常不合理的,缺少相关的实践内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现状电工电子技术整体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在相关的工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受到广泛的应用。现阶段,电工电子技术和我国非常多先进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设置专业的课程时,需要将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重点。而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实践教学不光能够增加学生自身的探索精神,还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但是目前的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其整体的教学内容非常的不合理,实践和理论学习安排的不科学,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其生产实践和教学内容整体的结合程度非常的低,并且缺少一定程度的先进性。

二、提高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因材施教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相关的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的基础不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需要秉持着因材施教的主要教学原则,进而增加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运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于一些实践操作水平低、理解能力低的学生给予重点的鼓励和支持,通过更加科学的引导,增加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并且要求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设置一个将要实现的目标。在相关的理论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和实践操作进行结合,提升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另外,这样的教学原则还能够缓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增加教学的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电路知识和相关的分析方法,主要包含电路瞬态过程、直流电路、单向交流电路过程等。其次,电机和其控制部分的相关知识,例如异步电动机、变压器结构、磁路知识等。最后是电子技术,其主要包含半导体器件知识、组合逻辑电路、数字电子技术等当面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增加教学质量,重视设计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工作,积极开展创新性的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在教学时,可以选择使用、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结合的方式,从而对教学的氛围进行改善,然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而增加教学质量。

(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能够实现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圆满的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需要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教学兴趣,并且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因而,需要保证教学整体的灵活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实践和理论知识进行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质量。创建不同的考核标准,防止在相同的标准之下会对一些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产生挫伤。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一些成就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创建一些奖励机制,对于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通过创建奖励制度,从而调动学生进行实践和学习的兴趣。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3

1 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 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4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 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5

商务部正牵头制定电子商务促进法

国际水准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在长春建成

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为科研人员输送“正能量”

农业部调研中国网库全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北京5月起更换新电梯标志扫二维码可读安全信息

谷歌称FBI监视网络秘密要求企业提供用户数据

2013年两会直击:信息产业或现三大热点

商务部:四方面推动政务透明

电商春节打响品牌服务战:不再单纯拼价格

教育部公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软件工程

电子信息产业:拼技术打造千亿级“高富帅”

软件资讯工信部2012年核高基申报课题

漫谈索尼爱立信从系出名门到品牌终结

基于PLC的隧道区域控制系统

多段线性修正在传感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阿里巴巴电商峰会人物专访:E店宝总监智光

无线充电电子技术——未来汽车电子的方向

SmallCell:标准制定紧跟催生更多新应用

Mems:微电子又一个增长点正在爆发

计算机网络语音技术在防汛应急通讯系统的应用

借势全球优势lP网游发展进入品牌化阶段

联想争抢40名前Moto员工成立南京研发中心

加强民航通信网建设的几点思考

从火暴一时到后继乏力——社交游戏的升降梯

人体工程与电子技术在电动工具领域中的应用

全新移动安全解决方案亮相广东互联网大会

苹果iOS6系统存隐藏漏洞威胁用户隐私

游戏业的战争:PS的明与暗任天堂的大误算

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的前夜:基础理论对游戏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系统的探讨

防雷技术在宣钢通信网络机房的应用

探讨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及其技术完善

分布式移动通信系统及技术分析

浅谈信息网络运行监控系统的设计要点

AdHoc技术及其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展望

信息技术在培养专业人员中的作用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探讨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和处理

浅谈办公自动化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电力通信的光纤通信技术应用探讨

新疆油田物联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探讨

Photoshop在网页版式设计中的应用与技巧

10kV配电网的电能计量和线损管理

关于风机齿轮箱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改进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6

一、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目标,选用符合具有学校教育特色的教材,比如冶金石油类高校,应该结合冶金、石油的生产过程,选择内容恰当的教材。因为现行很多高职教材大多套用高校学历教育相关教材,大多数的高等院校教材主要以理论为重点,未能体现出行业生产的专业技能培养,也未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成为制约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障碍。

在考虑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培养实际生产能力宏观指导下,微观上精选、调整教学内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而授课对象通常是非电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电类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另外一方面由于课时非常有限,不能详细地讲解所有的知识点。因此必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地选择、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我校冶金工程专业上,我们则重点考虑在现在使用各种冶金设备上,在工业控制上的自动控制系统等。在授课时关于以后的实际应用我们要加以区别,使学生有重点、有区别的对比性学习,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改革

以往的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主导,教师为主体。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缺乏内部诱因,表现出很大的被动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应该由学生自己积极探索而获得。因此,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精心选用较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学习过程的每个序列都激发着学生大脑的活动。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中,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形成了精细的知觉力,养成了良好的想象力,锻炼了抽象思维力。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保持思想的敏捷、活跃。

三、教学手段改革

高等教育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专业性,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探索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学习又相对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1)要做到教学要点少而精、点面结合,把观点教育与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教师要系统地掌握全部知识点的内部联系和逻辑关系,找出每次课内容的知识点,从每个知识点切入,逐步向外拓展,使教学内容的安排达到最优。(2)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注意传授知识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例题或问题讲解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要合理使用视频和动画技术,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扬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的效应。

四、实践教学改革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具体包括:课程的验证性和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两者不可偏废。在实验方面,要减少验证性实验,从原来简单地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一些想法、思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在实验室中得以解决。在软件实验方面,要重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这样可以克服教学课时、实验场地、实验元件和设备等的制约,开设出许多实际中不能开设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另外,虚拟实验可以减少对实验设备的损坏,提高实验的安全性,提高实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久全.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06.

[2]李耐根.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06.

[3]首全胜.EAD应用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1.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7

一、《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材定位与编写思想

教材定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主要面向三年制机电类高职学生,面对加工车间维修电工、机床操作工等职业岗位。

“夯实基本理论,着重技能培养”的教材编写思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教材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于一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必须进行技能演示;学生不仅要动脑“学”,还必须动手“做”,“学”与“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2)采用模块结构。根据维修电工、机床操作工等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了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电动机等9个模块。

(3)通过具体教学任务进行驱动,按照“认识—了解—熟悉—应用”的认知规律组织教材内容。

(4)明确每个教学任务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应用目标,以“应用”为主线,通过“应用”引出相关知识,通过“应用”训练学生技能,通过“应用”设计相应的讨论、思考、操作、练习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或检验目标完成的情况。

二、教材结构

教材采用模块结构,通过分析加工车间维修电工、机床操作工等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分析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确定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电动机、电动机的基本控制、二极管与简单直流电源、三极管与基本放大电路、数字电路、安全用电与节约用电9个模块。每个模块由从易到难的多个教学任务组成,以变压器模块为例,其教学任务体现在四个方面。

任务一:了解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的应用、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任务二:熟悉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任务三:应用变压器,包括电力变压器、小功率电源变压器、多绕组变压器和互感器的原理、工作特点与使用注意事项。

任务四:检测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使用前的检测和小型变压器的简单故障检测。

每个教学任务中,又包含学习目标、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及讨论、思考、练习、操作等项目。

三、教材内容

1.教材内容遴选

教材内容主要根据加工车间维修电工、机床操作工等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遴选。

强调课程的实践性。改革后的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技能训练内容,包括“通过测量电阻检查电路故障”、“测量电功率和电能” 、“室内电气照明电路”、“小型变压器的简单故障检测”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维护”等项目。

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教材增加了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相关内容,在直流电路模块中安排了“熟悉直流电源”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了解铅酸电池、氢镍电池、锂电池等直流电源的特点,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动自行车、数码相机和手机等设备中的电源。同时,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增加了“日光灯电路”、“电热毯电路”、“电饭煲电路”,在电动机模块增加了“电风扇电机”、“洗衣机电机”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突出课程的应用性特点。

关注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改革后的教材在“电动机控制电路”部分增加了“变频器及变频控制电路”,在“开关”部分,增加了照明电路中已经普及的各种漏电保护开关;在“节约用电常识”部分,增加了“LED灯的高效节能照明技术”以及“高效电动机”、“远红外加热技术”等内容。

2.教材内容分类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两大类,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通过相应的练习和操作题进行巩固、训练。

如模块一的“任务三:熟悉直流电路中的负载”,知识目标为:了解电路中负载的类型及特点,熟悉直导线电阻的计算,熟悉电路的三种状态与特点。知识讲授的重点是:了解电阻负载的特点,计算直导线电阻。

技能目标为:熟练使用万用表测电阻,正确应用伏安法精确测量电阻。技能训练的重点是:掌握万用表测量电阻的一般方法,通过测量电阻的方法检查电路故障。

此为,教材还安排了一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如在“熟悉直流电源”任务中,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锌锰电池、锌银扣式电池、铅酸蓄电池、氢镍电池、锂电池的使用注意事项”;在“熟悉直流电路中的负载”任务中,要求学生“观察导线、白炽灯、电炉、电阻温度计、标准电阻和电刷,了解它们的导电材料及相关知识”;在“计算电功率”任务中,要求学生“观察电风扇、电灯等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说明其意义”。

3.教材内容阐述

教材内容阐述尽量做到简洁、通俗、易懂。摒弃了一些抽象的说明。同类教材中,常通过电荷的移动定义电流,通过电荷的聚集定义电压、电动势和电能,由于电荷看不见,又不方便测量,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改革后的教材摒弃了这些物理定义,改为通过仪器或仪表测量的办法判断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根据机电专业学生的岗位特点,在介绍单相交流电源、三相交流电源时,直接从电源插座接线进行说明,略掉三相发电机的结构和对称电动势的产生等内容,避免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懂得计算复杂交流电路,但却分不清二孔插座与三孔插座的区别;能够熟练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却不懂得使用验电笔的问题。

删除了繁琐的理论推导,减少了重复的分析与计算。教材删除了磁路的基本概念及磁路计算,改为直接介绍变压器、电动机等设备,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省略了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等半导体基本知识的介绍,直接从PN结开始了解半导体的特点及应用,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教材篇幅,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介绍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时,重点介绍计算思想与方法,具体计算过程放在简单直流电路和基尔堆夫定律内容中完成,避免了教材内容的重复。

四、教材实践

自2008年开始,在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开始尝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编写了满足改革需要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已经于2009年4月正式出版。收集相关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得知,大家对教材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1.教材的优点

(1)教材结构合理,以任务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形式新颖,可操作性强。

(2)引用了大量学生常见的或是容易理解的实际应用案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每个教学任务后安排了“议一议”、“想一想”、“练一练”、“做一做”等内容,能够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与同类教材每章后单一的练习题相比,巩固更加全面,使用更加方便。

(4)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或“边做边学”,“边学边做”,较大程度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2.教材的问题

改革后的教材在使用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少数教师出现了抵触情绪。改革后的教材将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要求教师不仅熟悉教材内容,更要熟练相关的技能操作。教材引入了变频等新技术、漏电保护开关等新设备以及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相应地,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2)提高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改革后的教材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于理论,以“适量、够用”为原则,因此在系统性、完整性方面有些欠缺。对于从小习惯了“应试教育”的“保姆式教学”的学生,有些不容易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安排一至二本辅助教材进行弥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此外,教材安排了一些自主学习内容,也需要学生进行配合。

(3)实验室、实训室负担加重,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行。改革后的教材是为了满足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编写,大部分教学在实验室和实训室进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只能“小班”教学,相关实验室和实训室安排非常紧张,经常在下午7、8节或周末都需要开放,仪器、设备疲劳工作的现象严重。

参考文献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8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并不是理论上的技术,通过运用该技术,能够在很多方面完成对人才的较强培养,并且在理论学习、技能操作、个人方法建立等方面,均实现了较大的进步。本文认为,通过利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完全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自身的操作能力。首先,通过在教学中运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能够更好的完成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促使学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人才。其次,在运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的过程中,可实现拓展课程的全新优化。可以通过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的帮助,学生可以对课题提出更多的猜想和假设,自己去证明和解答,与教师共同讨论,这对人才培养来讲,才是最需要的。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9

1、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将电子技术应用到电力领域,将强电和弱电结合控制。从电力电子技术问世至今,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工业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工业方面,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应用在电力牵引、电机驱动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大功率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大功率高精度可程控交、直流电源系统,高精度数控机床的驱动和控制系统,这些技术不但提高了工业制造精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有效地降低了能耗,实现绿色工业。

2、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从1958年美国通用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个工业用普通晶闸管开始,电能的变换和控制就开始了从旋转的变流机组和静止的离子变流器进入由功率半导体器件构成的变流器时代。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在了可以控制电流的真空管和水银整流器,但电力电子技术真正得到飞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还是在硅整流器件诞生之后。硅整流器件包括从半控型晶闸管(SCR)到全控型的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型晶体管(BJT)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随着硅整流器件的发展,电力电子器件的控制能力和开关速度得到了提高,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也相应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

3、电力电子节能技术的典型应用

3.1变频调速系统 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能实现对交流异步电机的软起动、变频调速、提高运转精度、改变功率因数、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功能。变频器的功能很多,比如其优化电机运行,全世界中用电量有60%左右是通过电动机来消耗的,因此变频器在提高电动机的电能利用率上有很大的作用。根据全球著名变频器生产企业ABB的测算,单单该集团全球范围内已经生产并安装的变频器每年就能够节省1150亿千瓦时电力,相应减少97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已经超过芬兰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一般的工业领域,通常场合下的电机调速均采用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力传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异步电动机运行时,需要同步进行调压和调频使电机在获得良好的运行性能,同时保持控制的灵活性。目前主要通过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来实现这一目标。包括可控整流调压、方波(六脉波)逆变调频和不控整流器整流、脉宽调制逆变器同时调压调频两种主要结构形式。但一些高压大功率应用(电力牵引,中高压高性能电机驱动等)场合,依然是这一领域的技术制高点,仍在进行不断的研究。 据最新资料统计。在美国大约有8%的发电量消耗与照明负载有关,约50%-60%的发电量用于电动机的驱动。近年来,由于美国应用高度发展的电力电子变频技术对白炽灯和各种电机进行改造,使电能节约15%-25%左右,在日本,由于广泛使用变频技术,使得目前单位国民总值平均能耗居世界最低的情况下,又再把全国发电量的10%节约下来。

3.2高频开关电源技术 电气产品的体积、重量与供电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所以当我们把频率从50Hz提升到200Hz时,用电设备的体积重量大体下降至原来的5%-10%,基于这个原理,对传统行业的电镀、电加工、充电等各种电源进行改造,不仅其主要材料可以节约90%或者更高,还可节电30%或者更多。 目前,高频小型化的开关电源及其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供电系统的主流,传统的相控式稳压电源已逐步被高频开关电源所取代,高频开关电源通过MOSFET或IGBT在高频下工作,其开关频率一般在50Hz-100Hz之间,以实现高效率的小型化。

3.3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 变压器和交流异步电动机等都属于感性负载,这些设备在运行时不仅消耗有功功率,而且还消耗无功功率。因此无功电源与有功电源一样,是保证电能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出现在了应用变流技术进行动态无功补偿的静止补偿器。它是通过将自换相桥梁式电路直接并联到电网上或者通过电抗器并联到电网上。ASVG根据直流侧采用电容和电感两种不同的储能元件,可以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图1所示的原理图为电压型补偿器,如果将直流侧的电容器用电抗器代替,交流侧的串联电感用并联电容代替,则为电流型的ASVG。交流侧所接的电感L和电容C的作用分别为阻止高次谐波进入电网和吸收换相时产生的过电压。当逆变器脉冲宽度恒定时,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及系统电压之间的夹角,就可以调节无功功率及逆变器直流侧电容电压Uc,同时调节夹角和逆变器脉宽,既可以保持Uc恒定的情况下,发出或吸改所需的无功功率。

4、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工业节能情况

我国电力电子行业起步较早,1957年美国发明了晶闸管,1962年我国就研制出自己的晶闸管,电力电子节能技术遍布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电力系统、电子装置等各个领域,包括一大批轧机、无轨电车、电焊机、电镀和电解电源以及风机和水泵等机电设备,由于采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进行改造,其效率大大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上班乘坐的交流调速地铁;上下楼用的交流调速电梯;室内用的变频调速空调;照明用的高频振荡荧光灯;计算机用的开关电源和UPS.家用电炊具中的电磁炉等。这些新型设备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能耗。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实现工业上高效节能的目的,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在工业中很多领域已经开始发挥出重要的节能作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其必将为绿色工业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更强的动力,为节能减排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造福全人类。

注释:

①唐政.浅谈电力电子技术发展与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0,30: 635.

②李泽元.21世纪的电力电子技术[J]电信技术.1999,11:1.3.

③林辉.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技术[J]I电机技术.2010,3:32-34.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10

二、通信工程发展现状

在信息科技中,通信工程是一个极具活力而发展迅速的领域,特别是互联网络通信、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的发展,让人们在信息的传递、获取方面的便捷程度大为提高。随着人们对于信息传递、交流需求的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沟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其中以现代网络技术尤为典型,目前,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网络技术的影子,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信息交流、信息的需求,鉴于此,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将蔚为可观。对于信息产业来说,其覆盖面非常广泛,既包括了媒介信息获取与处理所需的器件设备,还包括计算机、卫星、光纤、自动控制、激光等,信息产业以其范围广、产值高、技术新等特点,已逐步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产业。通信工程的硬件基础是现代声、电、光技术,并在相关软件的配合下,实现信息交流。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多媒体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应用,对于通信工程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21世纪初,光通信、宽带技术就逐渐开始发展。

三、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结合

在工程技术方面,电子技术、通信工程二者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个人和移动通信、宽带通信、宽带通信网、光通信、卫星通信、多媒体通信、人机交互、语音处理、图像通信与处理、信号处理及应用、EDA技术、集成电路制造、微波技术、微波工程、微波元器件、微波辐射和散射、微波传输、微波电路、光电子学工程、光纤通信工程、真空电子工程、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微电子系统制备,等等。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也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通过各大高校的专业学习,培养了一批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创新精神,能从事通信技术、通信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运营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纵观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陈丰.电子技术及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探析[J].机电信息,2012,30:163-164.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11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我校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针对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1 ,2]。通过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非电类专业的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和我国电工电子事业发展概况,为今后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基础[3]。本课程在非电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

二、课程的基本情况与现状

我校每年约有7 个专业,800 多名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因此,这是一门影响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涵盖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其中电工技术部分包含电路参数、电路模型、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等内容;电子技术部分包含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放大电路、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4 ,5]。但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认为这门课程不好学的现象。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比较抽象难懂。2.对学生之前学习过的“高数”“大学物理”等课程掌握度要求比较高。3.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4.教学方法落后,教材不能及时更新。为了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本人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

三、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1.课程内容的改革(1 )更新教材,选用清晰易懂与实际更为贴切的教材目前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所采用的教材内容中存在一些印刷错误、编写错误、个别知识点的条理性不清晰以及与实际结合的内容较少等问题。我们将通过对目前各高校这门课已使用的各种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吸取一些内容编排较好教材的优点,邀请几名教学经验丰富,思想开阔的老师结合本校专业的特点重新编写一本经典教材。(2 )划分课程体系,研究总结各类专业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本课程涵盖的知识内容多、理论性强、涉及的专业多,但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却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这样将会导致同一个知识点对有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帮助不大,而对有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得还不够深入。因此,我们课题组将课程内容分为4 个基本模块,即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大纲,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上将会有所不同。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带着问题来听课的习惯经调研,目前我校许多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布置作业,一些学生甚至连课后复习的习惯都没有。由于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上课时往往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效率不高,一旦遇到前后知识联系不上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和放弃听课的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革方案:在教师开始讲课前给学生预留5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大家快速阅读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标出或记录下来。教师可利用学生阅读课本的这段时间将本节课中需要板书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学生阅读完后教师首先提问几个与本节课授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至少也可以在脑子里对该问题有一定的印象,从而在后续的听课过程中带着问题来听课。(2 )改革教学方式,采用教材+板书+多媒体的授课方式采用传统的教材+板书的授课方式在讲解理论推导、例题以及分析简单的电路时非常简便,但在讲解复杂电路、设备的动态运行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时往往要占用较多的上课时间来画图,或难以在黑板上形象地画出来。这样学生只是知道课本上介绍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而对这些器件、设备的实际外形以及在实际的生产中如何应用都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将借助于多媒体使得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更利于理解。例如,在PPT中多加入一些实际的元器件图片,设备实际运行的动画,以及通过播放视频介绍一些课本中的理论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等,加深学生对一些器件、设备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也可以增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3 )让学生参与到讲课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扮演着被动听课的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参与感,没有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很难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待这门课。因此在这门课的教改研究中,我们计划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两到三次的讲课,即提前给出2 ~3 个较难的知识点让所有学生好好准备,在下次课的授课过程中留出30 分钟左右的时间,随机抽查至少3 个学生让他们有机会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知识点。通过这种形式的角色互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

四、结语

本文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提出的一些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对这些改革方案的实施,将会增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紧贴教学大纲和不同学科的发展要求,对这门课的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佩敏,郎素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改实践[A].2009 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148-150.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12

基于遗传算法的类零相关多相码设计金明;廖桂生;李军;

基于内插结合MMSE均衡消除OFDM系统相位噪声的算法柯峰;冯穗力;黄生叶;庄宏成;

基于时频自适应最优核的时频分析方法王晓凯;高静怀;何洋洋;

基于EM的MIMO-OFDM系统MAP信道估计算法许鹏;汪晋宽;祁峰;

二值序列偶及其在低相关区序列偶集中的应用刘凯;许成谦;李刚;

多层复合结构频率选择表面的分析与设计杨卓;薛正辉;李伟明;吕昕;

一种SAR-GMTI的无源压制性干扰方法孙光才;周峰;邢孟道;

基于线性卷积系数扩展特征的雷达目标识别朱劼昊;周建江;吴杰;

基于L型阵列MIMO雷达的多目标分辨和定位谢荣;刘峥;刘韵佛;

雷达信号分选实现的新方法刘旭波;司锡才;

SIAR体制单基地MIMO雷达分辨率分析及距离高分辨技术赵光辉;陈伯孝;杨雪亚;

完全涂敷目标电磁散射高阶矩量法求解李西敏;童创明;李晶晶;付树洪;

纯方位跟踪中最优轨线的影响因素分析张武;赵宗贵;赵丰;刘敏;

LFMCW雷达多目标距离-速度联合配对法肖慧;胡卫东;郁文贤;

基于信息集结的新型灰色关联度构建及应用王建玲;刘思峰;邱广华;米传民;

易逝性电子产品随机模糊库存决策模型及其应用刘强;徐玖平;

多种攻击策略下无标度网络修复策略胡斌;黎放;

面向Agent的导弹作战仿真概念模型设计李瑛;毕义明;

基于功能的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描述方法葛冰峰;陈英武;王军民;赵华;

复杂环境下的无人机任务决策模型任佳;高晓光;郑景嵩;张艳;

多UCAV协同目标分配算法研究叶文;朱爱红;潘长鹏;范洪达;

成像卫星鲁棒性调度策略研究王军民;王鹏;李菊芳;

弹道目标微动特征分析与提取方法李康乐;姜卫东;黎湘;

基于对称交互熵的ISAR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史军军;薛磊;毕大平;

旋转自动补偿捷联惯导系统技术研究孙枫;孙伟;

离散模糊时滞系统的鲁棒LQ/H_∞非脆弱控制陈珺;刘飞;

大型不确定前馈型系统的分散鲁棒镇定叶华文;黄树清;桂卫华;阳春华;

空间最优交会轨迹跟踪控制的参数化方法顾大可;段广仁;付艳明;曹喜滨;

二次D稳定约束下不确定T-S模糊系统的L_∞鲁棒可靠控制蔡俊伟;胡寿松;李志宇;

基于LMI的不确定时滞切换广义系统的保成本控制顾则全;刘贺平;廖福成;王允建;

线性不确定随机系统时滞相关的H_∞滤波李玉梅;关新平;罗小元;

不确定奇异系统的Terminal滑模控制樊仲光;梁家荣;肖剑;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角速度解算的新方法刘涛;赵国荣;潘爽;

面向语义检索应用的本体模型结构设计王洪伟;霍佳震;王伟;廖雅国;

一种本体学习中的领域概念筛选算法王红滨;刘大昕;王念滨;王桐;

基于本体的Web服务连接研究吴奎;周献中;萧毅鸿;施爱博;田卫萍;

基于超复数相位相关的彩色图像配准算法冯巍;胡波;

基于扩散张量的自适应正则化变分模型刘孝艳;冯象初;

基于粗糙集的聚类算法中阈值自动选取宋晓宇;刘锋;孙焕良;

认知系统AES-LDPC纠错加密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鲁凌云;肖扬;姜月秋;宋丽丽;

集中式无线传感器网络TDMA优化调度方案陈杰;易本顺;

基于历史数据的测试任务约简和故障诊断方甲永;肖明清;王磊;李斌;

基于多主体的舰载机综合保障过程建模方法冯强;曾声奎;康锐;

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的系统级故障诊断策略优化吕晓明;黄考利;连光耀;

基于非信息超先验的BayesianKriging元建模算法邓海松;马义中;邵文泽;

Bayes方法应用中验前分布选择的一致性与可信性原则刘琦;武小悦;

面向系统优化的备件动态配置方法蔡泽明;康锐;龙军;

基于相空间同步的多变量序列相关性分析及预测韩敏;魏茹;

基于Kalman滤波算法的Volterra级数核估计及其应用彭秀艳;门志国;刘长德;

首届“国际可靠性与系统工程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基于虚拟长机的无人机侦察编队控制方法宋敏;魏瑞轩;胡明朗;

基于MEBN的战术意图识别邓海军;尹全军;胡记文;查亚兵;

军事需求的多层次多视图描述框架邓鹏华;毕义明;张欧亚;田野;

DSmT理论在综合敌我识别中的应用辛玉林;邹江威;徐世友;陈曾平;

基于混合贝叶斯网的空域目标威胁评估方法孟光磊;龚光红;

光学陀螺旋转式惯导系统的安装误差效应分析袁保伦;饶谷音;廖丹;

曲面微带天线电磁散射特性分析袁家德;顾长青;

基于改进OOPN的有效载荷系统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贺宇峰;赵光恒;郭丽丽;吕从民;

一种异构多核片上系统的SystemC系统级综合方法冯志华;陈曦;高社生;

N阶色散媒质宽频电磁散射特性的高效分析陈明生;吴琼;沙威;黄志祥;吴先良;

基于重叠型区域分解的时域积分方程法施一飞;陈如山;

基于移位算子方法的通用介质CFS-PML实现张玉强;葛德彪;

双基地MIMO雷达的DOD和DOA联合估计郑志东;张剑云;熊蓓蕾;

多载频MIMO雷达距离栅瓣抑制方法秦国栋;陈伯孝;陈多芳;张守宏;

滑动聚束FMCW-SAR的子孔径成像算法马兵强;于彬彬;刘畅;王岩飞;

基于FPGA的SAR回波仿真快速实现方法王虹现;全英汇;邢孟道;张守宏;

连续波随机噪声SAR距离-多普勒成像算法高许岗;苏卫民;顾红;

弹载平台聚束SAR成像脉冲重复频率设计谢华英;卢再奇;周剑雄;朱永锋;付强;

基于可能模型集的期望模式增广算法周晓辉;张剑云;程水英;

基于CORDIC的滑窗最小二乘递推算法石斌斌;钱林杰;程翥;皇甫堪;

基于外辐射源信号的时差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分析黄知涛;周一宇;姜文利;

粒子滤波和多站TOA的外辐射源雷达跟踪方法李红伟;王俊;刘玉春;

基于高频方法分析电大尺寸目标的散射丁建军;刘志伟;徐侃;娄瑜雅;陈如山;

机械扫描天线电磁计算与距离像特征分析程永强;秦玉亮;李彦鹏;王宏强;黎湘;

合成孔径雷达景象匹配中制导导弹定位杨立波;谈璐璐;杨汝良;禹卫东;

连续波微动测量雷达及目标微动特性分析姜卫东;邱兆坤;聂镭;

双基地高频雷达一阶海杂波多普勒频移展宽效应仇永斌;张宁;李杨;

拖曳式诱饵抗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效能评估高彬;毛士艺;孙进平;

可重构计算平台上软硬件任务划分与调度算法马宏星;周学海;高妍妍;

基于位运算的不完整记录分类检测方法曹建军;刁兴春;吴建明;袁震;彭琮;

多邻域改进粒子群算法杨雪榕;梁加红;陈凌;尹大伟;

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SoS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倪枫;王明哲;郭法滨;宋阿妮;

任务型CGF组织本体建模冯磊;尹全军;胡记文;查亚兵;

用于异常检测的小参数集树突状细胞算法王杰;张毅;姜念;

基于遗传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优化策略屈巍;汪晋宽;赵旭;刘志刚;

平台系统动基座标定方法王常虹;夏刚;赵友;

不确定离散系统的有限时域鲁棒H_∞滤波姚立强;张术东;王兴平;

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的自适应状态观测器设计许锋;关娟;罗雄麟;

任意有限维空间中群体行为的研究王冬梅;方华京;

基于遗传算法和种子概念的本体概念提取算法王红滨;刘大昕;王念滨;

基于焦元距离的冲突证据组合规则李军伟;程咏梅;潘泉;李耀军;

微分几何制导律捕获条件分析叶继坤;雷虎民;李炯;王飞;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况晓静;吴先良;黄志祥;陈明生;

基于比例风险模型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洪东跑;马小兵;赵宇;

两种基于RAIM的多模卫星故障诊断与重构方法高运广;王仕成;刘志国;罗大成;

基于贪婪随机自适应过程的多类型卫星联合任务规划技术李军;郭玉华;王钧;景宁;

基于威胁特征点的启发式航迹规划方法刘娟;张伟;李群;王维平;

动态面过失速机动飞行控制律的设计刘树光;孙秀霞;董文瀚;

弹道目标电磁特征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姜卫东;

基于IMM-UKF方法的主动段目标分级与关机识别赵砚;张寅生;张倩;易东云;

基于记忆辅助动态UMDA的UCAV编队动态目标分配彭星光;高晓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简介

基于Hilbert变换的正交检波器设计新方法邱兆坤;

分层粗糙面的电磁散射研究王蕊;郭立新;刘晓勇;

改进的特征基函数法分析电磁散射问题王全全;王唯;刘志伟;陈华;樊振宏;陈如山;

角度截断双尺度模型模拟粗糙海面后向散射特性聂丁;张民;殷红成;

非共形区域分解法分析电磁散射问题盛亦军;贾会亮;陈如山;

微波段电单轴介质主轴方向确定及参数反演魏兵;葛德彪;王飞;龚书喜;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投稿须知

慢起伏不可分辨目标的单脉冲角估计赵宜楠;姚剑;李风从;

非合作双基地雷达中直达波信号的重构李辉;何友;唐小明;宋杰;

基于积分包络的LPI雷达信号快速参数估计刘旭波;司锡才;陆满君;蔡智富;

基于前后向协方差矩阵投影的信源数估计算法牟建超;高梅国;江长勇;

基于累量域的近场源三维参数联合估计算法马克江;李军;吴云韬;廖桂生;

二维非均匀散射信道改进模型朱秋明;徐大专;陈小敏;

分布式MIMO系统中基于矩阵分割的检测算法云婵;王霞;

一种宽带雷达系统通道误差校正方法陈曙暄;向茂生;

基于指数渐变馈电结构的超宽带抛物面天线设计孙博;邱景辉;林澍;邓维波;

逆合成孔径雷达像轮廓提取方法刘慧敏;王宏强;黎湘;

基于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舰船检测方法张瓅鑫;杨健;

基于MMSE估计的全极化雷达自适应脉冲压缩李棉全;李永祯;王雪松;代大海;肖顺平;

具有介质覆盖层的微带贴片天线方向性研究李彦霏;逯贵祯;

防空雷达预警监视装备体系作战能力优化的新模式蔡万勇;李侠;万山虎;王万磊;

地形起伏地区雷达导航图几何校正方法任三孩;常;刘向君;

闪烁噪声下的改进粒子滤波跟踪算法张俊根;姬红兵;

基于延迟相乘和能量累积的DSSS信号参数估计算法熊辉;王鹰;张颖光;常琳;

一种提供QoS保证的公平跨层资源分配方案陈睿;李建东;刘伟;李健;

基于嵌入式码流UEP的有噪信道图像传输方法王哲;张晓林;

LDPC码混合加权比特翻转译码算法刘冰;高俊;窦高奇;

元启发式数据关联的多目标跟踪方法王琳;寇英信;杨海燕;于雷;

背景辐射对拦截器导引头探测性能的影响分析史小伟;许小剑;

带相关噪声的加权观测融合估计算法及其全局最优性王欣;朱齐丹;孙书利;

改进免疫算法在预测过程神经网络中的应用荆献勇;肖明清;余文波;赵鑫;

基于本体的工业综合预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赵佳宝;谈晓洁;焦小澄;张亮;

多Agent系统任务分配方法综述唐苏妍;朱一凡;李群;雷永林;

并行双倒立摆系统的鲁棒同步控制周荻;朱东方;

新分段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单梁;李军;闵富红;王执铨;

离散模糊双线性关联大系统的广义H_2分散控制李江荣;李俊民;夏志乐;

一种基于相位比较的量子遗传算法李士勇;李浩;

支持向量回归机元参数优化方法宋彦坡;彭小奇;胡志坤;

基于极坐标编码的改进人工鱼群算法宋潇潇;孙棣华;解佳;

基于演化视角的国防科技奖励与国防技术创新的协同机理李靖;石晓川;赵勇强;

基于区间数群决策矩阵的专家权重确定方法及其算法实现陈晓红;刘益凡;

P-集合与双P-数据恢复-辨识张冠宇;周厚勇;史开泉;

NDGM模型的性质及预测效果分析朱超余;谢乃明;

并行GSE方法及其在耦合系统优化中的应用龙腾;刘莉;

再入机动飞行器最优轨迹设计与跟踪李海军;黄显林;葛东明;

有连续推力控制的卫星轨道确定算法李恒年;李济生;黄永宣;

一种动态逆解算的RLV混合规划控制分配研究贺成龙;陈欣;杨一栋;

基于协方差分析描述函数法的非线会精度分析梁立波;罗亚中;杏建军;唐国金;

基于UKF的导弹SINS/CNS姿态估计方法邓红;刘光斌;陈昊明;邓春林;

基于保障活动流程的保障设备需求量计算模型文佳;康锐;刘瑞;贾治宇;

作战单元防空间歇任务到MLDT转换研究李东东;于永利;张柳;董岳;聂成龙;

部分可观条件下空对地打击中的动态资源分配李远;苏菲;朱华勇;沈林成;

基于IBPSO的编队协同对地攻击目标分配算法夏庆军;张安;张耀中;

基于博弈论的目标分配策略空间构建与搜索马飞;曹泽阳;刘晖;

载体姿态变化对水下磁场定位精度的影响及监测方法黄玉;孙枫;郝燕玲;

二维线性与非线性海面电磁散射特性比对研究李晓飞;许小剑;

MPI并行矩量法计算二维粗糙面波束电磁散射郭立新;麻军;王蕊;刘晓勇;

基于时域弹跳射线法分析电大尺寸目标的散射丁建军;陈磊;刘志伟;陈如山;

斜入射下各向异性阻抗劈散射:表面波的绕射李骥;余定峰;姚菁晶;朱国强;

有限元边界积分结合撕裂对接法分析电磁散射宛汀;朱剑;陈如山;

提升类小波变换加速的模基参数估计算法陈明生;吴琼;沙威;黄志祥;吴先良;

电工与电子技术篇13

一、整合教学的价值

在当前形势下,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突出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并进行深度整合,有利于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这主要是由于中职电工电子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何至关重要,特别是中职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相对不高,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直接的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有效的理解知识点,特别是能够开展一些互动教学,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学生的兴趣会十分深厚,因而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来说,将信息技术整合其中,能够极大的推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新,这主要是由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能够使学生接受更多前沿的技术,特别是通过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而为学生未来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整合教学的策略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对于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来说,一定要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和策略,推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突破。一是创新整合理念。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当中开展“互联网+教学”、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首先必须创新整合理念,这有赖于广大教师的认识以及能力素质,特别是通过将二者的整合,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深刻认识到将二者整合,不仅有利于教学创新,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与电工电子技术息息相关,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必然会更好的创新整合模式。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未来发展作为重要的整合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方面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二是重点整合资源。对于中职教学来说,中职学校的各类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还是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将有利于推动整合教学的开展,因而一定要重视对相关资源的整合,特别是教学资源的整合,这将有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要对现有的先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能够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变,这样能够为整合教学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这一点要引起高度重视,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与电子课程教师的合作。在此基础上,一定要利用“大数据”的模式以及“云存储”的模式,建立整合数据库,对于相关的教学资料应当统一资源库,使相关的信息不仅能够通过共建的方式扩大资源量,而且还要通过共享的方式提供教学创新资源。三是科学设置课程。从总体上来看,中职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基础方面、还是在学习兴趣方面以及在学习能力方面,相对都比较薄弱,要想使二者更有效的进行整合,实现整合教学的目标,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对相关的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使其更具有相关性,这样就会使会学生更好的接受两个方面的知识。要高度重视相关理论知识的整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因材施教”的思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兴趣爱好、发展方向,科学设备相关的课程体系,比如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使学生参加更多的实训课程,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的设置一定要循序渐进,同时还要具有相关性,否则就会制约整合教学的开展,甚至出现割裂的现象。四是优化整合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还要高度重视方法的融合,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创新性教学方法,还是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方法,都应当进行科学的整合,同时还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探究式教学作为重要的整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这将有利于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要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具有整合特点的教学案例,应当多运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整合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要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多媒体本身就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更具有指引性,并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综上所述,在当前“互联网+”战略下,“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具有十分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在开展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互联网+教学”引入到教学体系中,使其能够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特别是要在创新整合理念、重点整合资源、科学设置课程、优化整合方法四个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推动整合教学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