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实用13篇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1

我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在: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华罗庚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二、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各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在教学中,通过说服教育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良好品格的养成需要坚持持久,在掌握一定学习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学习知识的大潮中去,将来回报祖国。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各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去。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2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下列方法。        

一、     我注重发挥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我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注重在数学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的时候,让学生收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百分数数据让学生认识理解,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我增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我的数学中还有很多,我实时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为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而服务。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我利用数学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适当开展了一些数学活动 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我还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注意了一些策略 ,从不喧宾夺主,这样既提高了渗透的自觉性,又把握了渗透的可行性,注重了德育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我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从点点滴滴抓取,有机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就一定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3

二、我注重在数学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的时候,让学生收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百分数数据让学生认识理解,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我增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我的数学中还有很多,我实时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为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而服务。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4

一、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为收到理想的教育成果,就要做到“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就要改变单纯知识传授的狭隘观念,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发掘和探寻德育的切入点,适时地进行融合,完成有效的德育渗透。虽然渗透反馈的效果不那么迅捷和凸显,但其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是不容小觑的。

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工作,投身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以适应社会对综合型素质人才的需求,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多年探索德育渗透的实践中发现,德育渗透工作还具有表现方式上的多样性和延续发展的无限性。因此,德育渗透工作大有文章可做,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二、实施德育渗透的途径

1.学校

为使德育渗透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专题教育的同时,应不断地强化和完善德育的教学渗透,努力使之常规化系统化;结合中职教育特点不断探索研究,出台总体方案和分支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阶段性检验及评估,使方案不断得到调整和更新。要注重总结成功经验,克服负面问题,积极进行成功案例的推广与交流,通过报告会、研讨会、总结会等形式让教师获取更多的经验,增强其自信和动力,进而提升德育渗透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努力发掘教材内容中更多的德育渗透切入点。在做教学工作计划时,均辅以德育渗透主题及方案,认真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乃至细化到备课时把相关节点在教案上做“提示注”,并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更新方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效果。各科教师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以形成既有主体共性特征、又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德育渗透格局。

比如德育课,其教材的属性就是德育,具有鲜明的特点,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师要运用“四结合”方法,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打作用,即:结合教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学校等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优化社会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抵制不良风气侵蚀的免疫力;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评论,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公意识;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举止行为等,进行操守规范教育。

又如文化课中的语文课,教师可借助概述汉语发展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用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自信心。从语言本身就具有文明与不文明的道德属性的例子中不难看出,语文课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得天独厚的客观优势。

再如专业课中的微机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还可结合网络、网络色情、网络病毒等状况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结合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所引发的不良后果以培养学生自控自律的优秀品格。教师要在备课中潜心挖掘、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进行巧妙的渗透,使课堂教学形成了点连成线、线排成面、面叠成体的三维化、全方位的德育渗透立体空间。

三、德育渗透的成效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5

问题一:重“智”轻“德”。问题二:课程的育人功效几乎被忽视。问题三:“学科德育渗透”只留于表面。问题四:德育渗透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 问题五:德育渗透缺乏考核标准,缺少系统理论支撑,实施中随意性大。

三、研究内容

1、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重要性的认识。 2、明确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3、探索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4、探索在学科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5、寻找并完善各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 6、制订学科德育渗透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四、研究成果

(一)认识成果

1、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有面广量大的特点:二是有切实的时间保证:三是有丰富的知识载体:四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各科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时期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要内涵。教书与育人是是辩证统一整体,是教师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明确了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

A、学科性原则。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必须从学科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B、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德育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不管是学科知识本身,还是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因素,都必须是正确和科学的。C、目标性原则。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找准知识点和德育教育的结合点,使两个目标方向统一起来,为学生综合协调的发展服务。D、层次性原则。学科德育与学科教学一样,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适度、适量的进行,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螺旋上升。E、浸润性原则。在学科进行德育教育,要防止贴标签的现象发生,要如春雨润物一样进行德育教育。F、实践性原则。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规律。G、示范性原则。教师要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身的言行直接影响与感染学生,努力做到以情感人,情中有理,情景交融,持之以恒。 H、自主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结合教学为内容设计德育教育点。可以采取开放性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大思考、选择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二)操作成果

1、研究出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A、通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学科教材自然成为首要选择。找准教材中育人的“渗透点”,把握好育人渗透“时机”,掌握好育人渗透之“度”是通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 B、通过教师进行德育渗透。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的引导作用极为重要。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对德育渗透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十分重视为人师表,体现语言美、体态美和板书美,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C、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德育渗透。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D、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E、在教学评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F、通过多种学科活动进行渗透。

将学生带出课堂、引向生活,学生才会变的丰富多彩,德育才能显现效果。

2、探索出一套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

A、语言熏陶,迁移默化法。B、情理分析、提高认识法。C、解疑答难,思想升华法。D、激发兴趣,培养情感法。E、榜样启迪,崇尚科学法。F、推荐读物,感染熏陶法。G、开展活动,亲身体验法。H、加强审美,去粗取精法。I、参观访问,实地感知法。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6

“以读为本”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标准,学生通过带有感彩的朗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中的重点段和重点句子,并对此进行反复地朗读,不仅能够增加小学生的语感,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能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使小学生在精神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

3.通过问题情景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不明白的事情很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发问”的特点,对课文构建一些有趣而且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情景中,即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很容易让小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再通过教师的深入引导,挖掘其内在的思想品德,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4.在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回顾和总结课文的含义来延伸德育教育工作,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小学生自己回顾课文重要内容,再以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总结课文的内在含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还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5.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延伸德育教育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还是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7

一、实施策略

1.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初中开设的各门学科中都渗透着德育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科德育的核心。如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借助课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心理。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并不明显,但可以挖掘出来,如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可以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数学题的演算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英语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总之,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在教师形象中渗透德育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人格魅力以及严谨的教风等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表形象等都能给学生美的熏陶,而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在社会活动中渗透德育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课内德育渗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渗透。教师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适当组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将学科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将知识活学活用,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生百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保障措施

1.课题带动。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科教师能够主动承担德育工作。在制订各学科教学计划的同时,注重体现德育内容的渗透,充分做到多管齐下,强化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

2.科研带动。大力开展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教学研究,真正实现德育首位的作用。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按照三维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初步形成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

3.制度约束。坚持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实行班级量化管理,建立任课教师德育联系卡制度,任课教师分别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结对子,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三、研究方法及注意事项

(1)研究方法

1.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树立德育首位的思想。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润物细无声”。

2.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教师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科教材特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巧妙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文道合一”的路子。

3、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把德育向课外延伸,多管齐下,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

(2)注意事项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8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 (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9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转贴于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10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11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非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征、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征、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保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预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新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功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新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和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和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功能。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征、专业特征、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12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13

1 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内涵诠释

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科的相关德育知识,在现有的教材选编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既孕育于课本之中,又取材于教材之外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①即教师从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融合于教学内容之中,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与道德情操的升华。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教育性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必要途径。因此,研究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对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高校中,课程教学渗透德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施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由于领导的忽视和教师教学水平能力的限制,从而使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高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忽视

长期以来,高校的德育课程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虽然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对高校德育工作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许多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往往忽视了德育课程的建设,对于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更缺乏应有的认识。与别的学科相比,学校领导们更愿意将建设重点放在容易出成果的自然科学及其它社会科学上面。许多教师也片面的认为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只是片面的注重学生的专业成绩,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置若罔闻。更严重的是,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就存在着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2.2 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

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尚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一方面,在高校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普遍缺乏德育这项标准;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对课程教学渗透德育虽然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是没有具体可实施的操作性指标。由于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效果不易被定量衡量,所以常常为学校所放弃。总的来说,在高校里虽然存在着教书育人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科研论文、教学工作量等定量规定是硬指标,而教书育人作为定性规定则是软指标,这就造成高校工作中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由于管理体制的缺乏与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积极性。

2.3 教学水平对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制约

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对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发挥具有直接的影响。在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德育渗透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等。在大多数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实践活动。而且,由于各学科老师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有限,所以不能将德育内容有机的融入各相关学科中,从而使学科知识教学与渗透的德育内容相分离。这就会使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排斥,甚至认为德育内容是多余的。由于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过程缺乏感染力,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课程教学渗透德育也就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3 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德育渗透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加强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把德育目标与各学科所内含的德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潜移默化的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1 加强领导、教师对课程教学渗透德育重要性的认识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在课程中渗透德育是教学本身固有的职能。而且,与其它德育途径相比,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效果更为显著,也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只有大力加强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力度,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发挥德育教学的巨大优势,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高校领导和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主体,必须使他们认识到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要努力使领导和教师从“教学等于智育、教学等于分数”等错误的观念中转变出来。必须加强领导和教师对教学教育理论和国家德育大纲的学习,从而提高领导和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之在课程教学中更好的履行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职责。

3.2 推进高校课程改革,创新考核、管理机制

课程改革是促进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要求领导和教师要对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内涵、特点及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间实施德育渗透的规律和经验进行总结。通过课程改革,将德育内容有机的融入教材之中,从而实现寓德育于各学科专业教学的目标。同时,各高校还要制定相关的考核奖惩制度,来衡量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情况。通过对教师备课、讲授、实验、实习、考试等各教学环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表现,对教师作出相应的评价。并将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晋升与课程教学德育渗透工作的实施情况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的管理、评估和激励制度,从而保证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3.3 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每门课程的教材中都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德育的内容。人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素材。而自然科学中则包含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思想,当展观、环境观和科学道德观应该成为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也是课程德育的重要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热爱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弄清教材知识内容,又要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并巧妙的将德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与考试命题的时候,要结合教材内容,适当的融入德育因素,这也是发挥课程渗透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3.4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也要顺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要把黑板、挂图等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化到多媒体计算机优化组合的教学手段上来。互联网上包含着丰富的资源,通过网上搜索,教师可以从中挑选出适合课程德育教学的内容,所以互联网是拓展课程德育渗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使得多样的教学方式得以实现。多媒体教学集动画、影音、录像于一体,其生动而直观的教学形式,更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渗透。最后,教育的信息化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必要的联系手段。通过互联网,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讨论学习上的问题,还可以共同探讨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困扰,这就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实施课程德育渗透。

3.5 充分发挥教学实践课的德育功能

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课堂讲授,还包括实验、实习、参观、调查等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操作过程的掌握,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使学生培养起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等优秀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工厂、到农村去实习,去进行生产劳动的体验,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们在生产劳动中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从而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们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健康、良好的人格。

3.6 用心教学,全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与需要

学生是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对象,在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根据学生的思想与认知水平,发掘出课程德育教学与学生精神需要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点和兴奋点,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的进行思想教育。再次,教师在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过程中要多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最后,教师要用“心”教育学生,要真诚的对待学生,对学生要给予关心、鼓励和支持。只有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课程德育渗透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3.7 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列宁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情感和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特质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和仪表态度来起到表率的作用,从而将言传与身教密切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精通专业上的业务,还必须要有着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相反,如果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对教学工作不负责任,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流露一些消极、堕落、反动的思想,这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品德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各种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科的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合二为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