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道德论文实用13篇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1

一、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把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与具体的职业特点进行结合,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

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指导审计人员的行为,使审计工作满足社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审计职业道德作为社会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约束个人行为、调整人们在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转等其他职业道德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主观能动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习惯,审计人员就能自觉正确地调整个人和职业、审计工作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为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二)审计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审计行业信誉,促进审计行业健康发展。一个行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行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要维护和提高审计行业的信誉就必须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高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审计职业道德是向公众表明的审计人员的专业品质,制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取得外界理解与支持,增加外界对审计职业的信赖与支持。

(三)审计职业道德可以补充审计法规所缺,完善审计规范体系。审计规范包括审计法规和审计职业道德两类。审计法规能够限定审计人员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却不能说明审计人员应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去工作。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只能由审计职业道德提出。有些不宜纳入审计法规,但又有必要作出规定的事项,可以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如,申明审计纪律、职业品德、专业胜任能力要求等等。审计法规是对审计人员的最低要求,审计职业道德则是对审计人员升华了的要求。

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我国国家审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作为国家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导致目前我国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的制约,使得我国国家审计独立性较差。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和报告的一种状态,是审计的本质和灵魂之所在。在我国《宪法》和《审计法》中都明确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以此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但《审计法》中对审计领导体制又规定:“在县级以上地区设立审计机关,由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并对其负责。”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审计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这种领导体制在实践中实际表现为地方政府领导,审计机关在依法从事审计时必然会屈从于地方政府的意见和利益,当所审事项依法处理会影响到地方利益时,则以维护本级政府局部利益出发提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结论。对上级审计机关则采取避重就轻、隐瞒不报、甚至两套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做法。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弱化了审计监督的作用,挫伤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国家审计责任追究制度不够健全。虽然在审计署2004年颁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确立了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并相应规定了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范围、追究质量责任的形式和评估追究质量责任的机构,但是目前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度还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往往是审计实务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有的有制度而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有的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还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而一旦报告中出现审计过错,也难以确定审计责任的具体环节,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之,形成非良性循环。

(三)审计人员自我约束意识不够,道德素质偏低。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须具有高尚品德、正直人格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但是,审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的审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大部分是主观故意、主动而为,这反映出审计人员的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职业道德教育不够也有极大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重智育,忽视德育。在审计人员的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几乎没有开设,而在参加工作以后,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规定中虽有职业道德教育,但大多只是走走形式,实际很少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此外,审计人员自身存在的畏难情绪,不太愿意主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浅尝辄止和“好人主义”思想,在问题处理处罚上,存在以息事宁人的方式进行审计处理处罚,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和审计威信的提高。

三、加强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审计机关一种精神活动的过程,是国家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应该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和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从外部来说,就是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形成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从内部来说,就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修养,加强自律。

(一)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形成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建立审计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依法从严审计。

设计良好且运行有效的制度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及顺利地进行。国家各级审计部门要从推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促进建立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角度出发,抓好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保证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使审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其威慑力。

2、加强管理,完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

为了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强有力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包括学习培训制度、廉政制度、执法责任制度、目标考核制度、末位淘汰制、岗位轮换等项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审计人员,从而防止审计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避免损害国家和被审计单位的利益,确保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以及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声誉,促使审计干部在执行审计公务中自觉认真地遵守职业道德;二是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审计机关是一个监督部门,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也置于社会、置于被审单位的监督之下,包括行政、司法等机构对审计人员执法情况的监督等等。同时,对违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行为应及时地进行纠正和处理。通过外部监督,有助于促使审计人员随时自觉地保持一种较高的职业道德风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赢得被审计单位乃至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保障各项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3、奖优罚劣,建立审计激励约束机制。为了考核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应制定一套工作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引进配套的激励机制。在人才使用、精神奖励等方面,创造一种竞争的环境,奖优罚劣,从而把审计人员的行为引向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轨道上来。对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要大力表彰和奖励,用榜样的力量感动人、带动人;对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审计人员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要坚决予以处理处罚,以教育和警示广大审计人员。

4、加强审计人员质量控制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素质。要提高审计队伍素质,首先,要严把人员质量关,应该选拔和聘用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该具有符合审计项目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其次,要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技能和方法,鼓励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外语、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审计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审计专家和知识结构多样化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最后,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审计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尊重人、关心人,使审计人员把审计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同时,要利用各种载体抓好宣传,营造教育氛围,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养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习惯。

(二)提高审计人员自身修养,加强自律。

审计的自律是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个人的言行自觉地纳入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中去。一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必须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必须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贵的思想品质,更要靠道德的力量严格进行自我监督,把自己管住、管严、管好。如果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都能严格自律、坚持原则、忠诚老实、信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以熟练的技术体现出较高的审计业务水平,那么审计工作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取信于社会,取信于民,审计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人员也会真正成为众口皆碑的经济卫士,用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审计机关在社会上树立客观公正、执法严明、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苏孜.以审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为起点构建审计职业道德[J].审计研究,2005.3.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2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道德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构成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应包括:对委托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责任。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存在道德风险,因此,应从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责任方面去完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一)治理信息不对称的需求

道德风险首先源于信息不对称。现实世界,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同时信息又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追求自身效应最大化的动机使得人有机会、有积极性在交易中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自身的利益,如内部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偷懒(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等)、说谎(隐瞒内部审计风险的严重性等)和欺诈(与被审计部门合谋炮制出严重不实的审计报告等)。还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凸现“内部人交易”,是利用知悉内幕信息的方便条件,从投资者兜里窃取财产,正是因为利用了信息关系给被害人设置陷阱或圈套,它也是一种特殊的诈骗。为了治理信息不对称,应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委托人的责任。

(二)完善契约不完备的需要

产生道德风险的第二个内生源是契约不完备。内部审计的委托人(董事会)不能通过签订一个完善的合同,来有效地约束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的行为,从而保证企业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如果把内部审计制度比作一种“合约”,那它也是一种“不完全合约”(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制定者的“有限理性”和内部审计环境将来的趋变性),主要表现为制度疏漏、制度笼统、制度偏离现实、政策不确定等方面,这样必然导致当事人(公司管理层、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把剩余部分留给“隐含契约”,而诚信的达成主要是靠当事人的信誉、欲求的抑制来实现的。内部审计中伦理道德主要在于内部审计师行为所引起的利益冲突和失序,审计伦理秩序可以看成是利益相关者在特定冲突的逼迫之下不断反省而逐渐达成的共识,是一种实践的明智。内部审计的行业协会能适弥补契约不足,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实施监管。职业会计人个体则将行业自律准则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判断内化为其内在目标和标准,即自我“立法”。这就要求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本职工作应承担起责任。

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分析

1、内容上三者的相似之处

(1)关于独立、公正、客观原则。不管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在职业道德规范中强调审计人员应当在履行职业责任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2)关于正直性、应有的职业谨慎、保密性方面。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提出诚实性的职业品德的要求;都强调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的技术标准,合理使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谨慎;在保密性方面,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必须对所得信息严加保密,未经适当或特别授权,不得使用或披露这些信息,要防止因为这些信息与资料的泄露所造成损失。

(3)关于维护职业形象责任。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从各自职业角度出发,对维护职业形象作出了规范。

(4)关于遵守审计技术规范、专业胜任能力的规范的规定。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强调遵守各自的审计准则,社会审计的规范缜密周详,除遵守自身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之外,还要求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只是强调遵守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规定;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均强调“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必须拥有实施审计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内部审计基于“内向性”的角度,即内部审计行为涉及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而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有限的考虑。

(5)关于后续教育的规范。国家审计关于后续教育的规范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不仅对内容、质量提出了要求,还规定了学习时间。社会审计对此的规定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进行规范。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实施办法》也作了相应的规范。

2、结构上三者存在的差异

从结构上相比较而言,《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最为严谨,由总则、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其他责任等构成。在架构上,每章首条提出原则性的规范,随之对该原则进行具体化的描述。《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层次感不强,只是将审计人员应当遵守或者不可以进行的行为依次进行罗列,但比较简练明了。具体差异应表现在如下:

(1)关于审计人员的任职条件。社会审计关于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及注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通过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保持和提高职业胜任能力,不得从事不能胜任的业务。内部审计对于审计人员任职条件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只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中作出了相应规范。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公认性、“知名度”远胜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人员,这与其通过“立法”对注册会计师任职条件的规范不无关系。

(2)关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责任。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由所在审计机关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此,内部审计未作出专门的规范。关于社会审计由于自身职业的特点,因此对客户、同行及其他人的责任,专门用三章共计十三条进行了阐述,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只是强调对国家、组织和职业形象的责任。

(3)关于对业务助理人员的责任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十四条专门规定了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妥善规划,并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这表明社会审计的条文严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在本规范中未提出类似的要求。

(4)关于外聘专家协助的规定。由于内部审计目标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而组织活动是丰富多彩,相应审计活动领域也是复杂多样,由此对内部审计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实际上,受到编制、预算、审计成本的限制,内部审计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其所面对丰富多彩的内部审计活动无法完全匹配。所以当审计的事项需要运用某些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时,必须聘请相关的专家协助。为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六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即“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这里所谓专家是指独立于本组织的个人或公司,持有合格证书的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对此,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在本规范中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

(5)关于沟通能力的规定。内部审计特色在于其“内向性”,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人员是组织里的成员,却要去发现组织内部的不足,所以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倾向,而处理好这种关系,是发挥内部审计“助手”和“参谋”作用,实现内部审计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十条提出了“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对此,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均未作出规范。

从上比较可知,《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尽管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在内容上趋于一致。比如,关于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关于职业品德、专业胜任能力、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的规范都大致相同,所不同主要在于从各自的职业角度出发,对某些方面进行着重强调,例如,内部审计强调人际交往能力、外聘专家的规范,国家审计注重廉政纪律规范,社会审计强调对客户同行的责任。

三、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国际内部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分析

1、内容上二者的相似之处

从内容上看,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我国内部审计所规范的内容基本相同。对于诚实、客观、保密和胜任四条基本原则,二者都提出了要求。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有行为准则的内容,我国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规范。比如,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第一条“内部审计师应诚实地、勤奋地和富有责任感地执行他们的工作。”就与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相类似。

2、结构上二者存在的差异

从结构上比较,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没有明显层次之分,只是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或者不可以进行的行为依次进行罗列。

另外,我国的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协助”,“内部审计人员

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而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虽没有在本规范里提出明确要求,但是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做出了相应的规范。

综上所述,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科学性,内容缜密周详。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较为简练,在内容上与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趋于一致。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未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却是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四、完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议

1、应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之中

按照国际惯例,职业道德规范是内部审计准则框架的构成之一,并在内部审计准则的框架中居于最高层次,具有法定约束力。鉴于此,我国理应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之中,这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昭示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它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一样,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照执行的,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中,均属于强制性的规范。

2、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有相应处罚的规定

《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第十六条规定: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所在审计机构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明确提出:凡是违反道德规范者,将依协会的规定予以处理。而且即使在行为准则中没有作出规定,但这种行为是不能接受的,也要给予处理,违规人员必须接受。鉴于此,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应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家审计的做法,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内部审计人员做出相应处罚的规定,这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也将促进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

3、合理运用其他相关的职业技术规范也应在规范中加以强调

内部审计是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其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并不亚于社会审计活动,所以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还应该合理运用其他相关的职业技术规范。对此,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应加以强调。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定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原文与释义)[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2]Bailey,AndrewD.,AudreyA.Gramling,Sridharmamoorti,内部审计思想(王光远等译)[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2006

[3]LawrenceB.Sawyer,etc.ThePracticeofModemInternalAuditing(secondedition)[M].IIA.1988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石涓涓.内部审计规范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库.2005.

[6]王桦,庄江波等.内部审计职业化特: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北京: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3):46亿

[7]宋常、刘正均.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值思考[J].审计研究.2003(6):25-26.

[8]孙立.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3.(12):118-121.

[9]唐本佑.日本商法和证券法交易中会计、审计规定的研究[J].审计研究.2000.(3):36.

[10]陈国辉等.200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制中人文道德秩序的建构”.《会计研究》第11期。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3

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经济管理和审计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审计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障,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关系到各种审计会计行为的规范,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银广夏”是一家深市上市公司。从1999年开始,该公司创造了奇迹般的利润增长,一项萃取产品出口,毛利率竟达87%,2000年,银广夏股价一飞冲天,从44%的涨幅列深沪涨幅排名第二。而2001年9月,中国证监会查明:“银广夏”通过伪造出口单据等造假手段,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深圳冲天勤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审计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银广夏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任何造假的背后都牵涉到利益的驱动,这无可非议。由此,引起人们对审计会计诚信,对审计会计职业道德的质疑:诚信何在?道德何存?

作为一名会计人,对于人们的疑问,我们责无旁贷。诚然,人与人之间需要诚信,审计会计更需要诚信,会计人尤其要讲究职业道德。

审计会计职业道德,既是会计人员在本行业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范,也是审计会计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审计会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审计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审计会计职业,就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审计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随着社会的发展,审计会计不只是单纯的计数、记账,会计人员不仅要为政府机关、管理机构、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审计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这是现代审计会计活动赋予会计人员的更高使命,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保证审计会计信息的质量,正如朱熔基总理所要求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当今社会,人们痛恨假情假义,呼唤诚信,寻求职业道德。当然,就整个审计会计行业而言,主流是好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的会计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成果。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处于利益主体的中心,由于多元化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也难免受到利益的驱动。少数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抵挡不住各种诱惑,不能坚持原则,谋取私利,贪赃枉法。如汉寿县某联校,审计会计、出纳联手造假,以“集资”为名,骗取50多万元,私办石英砂厂,结果砂厂破产,集资款无法偿还,直至内审清查,才真相大白。

二、违背执业准则,弄虚作假。少数审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甚至注册审计会计师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标准,明知有假而报假,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近几年来,这类由虚假审计报告引发的“北京长城”、“深圳原野”、“银广夏”等一系列事件,不仅给我们注册审计会计师行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也给国家和社会公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造成以上审计会计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去剖析:

主观上,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有些会计人员不是专业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是半路出家,缺乏自我控制意识,每天与金钱打交道,经不住诱惑。俗话说得好:“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金钱本身并无罪恶,但如果抱着贪婪的心理去看待和追求金钱,欲壑难填,就会因利欲熏心而钻进“钱眼”,最终罪责难逃。

客观上,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意识抬头,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所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社会风气受到污染。同时审计会计执业的客观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审计会计职业道德。有些领导的职业道德并不见得高,为了自己的政绩授意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的审计会计信息,一旦违背他(她)的旨意,会计人员就面临下岗、炒鱿鱼的困境。因而,有些会计人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说到这一现象,不由得想起外国的审计会计环境,它值得我们借鉴。其中,《芬兰的领导最廉洁》一文中写到:“该国三十多年来,只发生过一例官员受贿案。芬兰高度廉洁的自觉性,得益于政府自成体系的监督。芬兰设立了司法监诉官制度,其任务是通过公众和媒体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中的公职人员。司法监诉官有独立权,不受其他部门牵制,他们可以对所监督的机构进行调查,而不必提出调查理由——严格的监督杜绝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有了政府官员的清廉,审计会计环境自然也就清洁得多了。

因此,加强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加强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必须遵守《审计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同时得自觉履行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需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对现代审计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审计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审计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一个好的审计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地进行就能形成在审计会计管理工作中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二、加强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

会计人员俗称“账房先生”,这只是表面现象,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经济法、审计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还应掌握时事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电脑操作知识等相关知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行为端庄、生活严谨的作风,讲求实效、雷厉风行的作风,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作风,平易近人、以诚待人的作风。

三、加强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清正廉洁之风。

现实生活中,诸多的贪污、行贿受贿、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都要经过会计人之手。当然,这些现象的主要责任人可能不在会计人员,但与我们的会计人员屈从压力,不坚持原则大有关系。,有赖于各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用好《审计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必须用审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之能用审计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审计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自己的审计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审计会计义务。

加强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从机制上制度上加强建设

建立完整的审计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工程。主要由审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审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审计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审计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惩戒规范构成。审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审计会计职业活动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和标准,是审计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审计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和奉献社会。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二、从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加强建设。

思想上,会计人员要有一颗异乎寻常的心去看待每天经手的金钱,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象郑培民一样信奉“情浓钱淡,永保清白”。人吸天地灵气,食五谷杂粮,有欲望,这无可厚非,关键是,人生该如何把握这种欲望的“度”,使之不涸不竭,不盈不溢,不泛不滥。职业道德上,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职业道德,审计会计行业也不例外。职业道德是无形的,是靠广大会计人员在审计会计工作中营造出来的工作氛围,是一种雷厉风行、奋发进取的工作作风,是一尊实事求是、公正执法的形象,是为社会公众所首肯、所赞许的一种精神风貌。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4

刘家义审计长在2012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总结了当代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即“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这十二个字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精神追求和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当代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从人本位的道德教育向心本位的道德教育升华,并逐步向着心性化的教育迈进,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需要将古、今德行教育思想中共同的内在精神加以融合,将中国优秀的传统德行教育思想现代化,将现代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生命化,贯通古今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思想是源,行为是流,审视当代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如何在论语精神的指引下闪耀人文的光辉呢?

常言道,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换言之,审计人员的能力固然重要,但道德品质更为关键。依照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十二字核心价值观,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可分为四个境界:第一层是清廉与依法,即做审计事业的底线;第二层是责任与忠诚,即从事审计工作的脊梁;第三层次是独立,独立性是审计人员的生命线;第四层次是奉献,提倡自我要求的奉献精神,这是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保障。

一、“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与清廉有行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述而》,是审计人员的大同境界,它彰示了一种为人清正之心。孔子认为对于志士仁人来说,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富贵是一种耻辱,不值得羡慕与向往,在保持道德的前提下追求财富才是君子之道,君子不是不爱财,同样爱财,只是“取之有道”而已,否则宁愿一无所有,把采取“不义”途径取得的富贵视如“浮云”。

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有这种视不义富贵如浮云的清廉之心。审计职责是为了行使国家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审计工作的目标在于确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勇于揭露和发现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发挥审计在惩治腐败中的作用,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因此清廉从审是审计人员应有的意识和职业道德底线。将君子不取不义富贵的坦荡之心引申到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中,就是要做到清廉有为,通过具体的行为把“清廉”落到实地,做到知行合一,有效激发“行”的结果。通过严格执行审计人员行为“八不准”、明确审计纪律责任制、完善审计人员廉政档案、公布信箱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廉洁自律行为的学习等方法,倡导正风正气。正所谓“正人必须先正已,打铁更须自身硬”,对于审计人员而言,自身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淡富贵、名利这些身外之物,坚持为人刚正的态度,切实履行廉政方法,正确处理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养心莫善于寡欲,才能守住“与我如浮云”的情操。

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依法有道

孔子一直强调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德治是治思想,法治是治行为,以德治国是治本之策,依法治国是治标之策,在国民素质有待提高的现阶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成为维护社会秩序、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重要手段。出自《论语·里仁》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的“义”即君子深明大义,知晓治国治家的法道。

对于“社会经济警察”审计人员而言,“依法审计”集中反映了审计精神的精髓,审计人“法”的思想、品格和行为准则,展示了“法”文化的内涵。怎么才能把审计“法”文化成为形之有效的法器呢?首先依法审计是审计实践活动的基础和载体,不能只当作一句空号,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它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工作准绳,在个人意识上要形成职业习惯,在群体意识上要形成大家共识的执业规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有道。其次审计一系列法律法规是一代代审计人思想观念的结晶,是工作方法与执法艺术的积累,也是执行制度与内部机制的不断总结与完善,这需要审计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熟练掌握与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此外,审计机关也应从制度上保证依法审计的执行,为加强和改善审计执法的质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干部选人、用人、奖励等方面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依法审计关键在于人,这需要教育的长期培植,需要每一位审计人修省躬行、坚持不懈地弘扬审计“法”文化,不断提高法治的力度。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5

一、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框架结构

本规范共有十一条。包括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观念、职业纪律、职业态度、职业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条说明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的法律法规,即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从正面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和第九条规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观念的基本要求:独立、客观、正直、勤勉。“独立”是审计职业基本观念,是审计这一职业的基础,不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必须遵守。这是由审计工作产生的背景所决定的。审计源于受托关系,它是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存在委托和受托责任关系,委托者为了检查受托者是否忠于职守而产生的。不难看出,审计人员既不能偏向委托人,也不能偏向受托人,否则就会出问题,这便是审计的独立性。

第四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纪律的基本要求:保密、诚信、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审计取证必须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确保被审计单位不隐瞒任何重要的事实和情况,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做出恰当的审计结论。而要获得被审计单位全力配合,审计人员就必须诚实守信,替被审计单位保守商业秘密。

第五条是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谨慎是一种警惕性,是人们处理事务的一种态度。审计工作简单地说,就是取证并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证据是审计结论的前提,必须有一定的数量的保证,否则取得的证据不具有代表性,无法做出恰当的结论。当然,谨慎地取证并不是意味着证据越多越好,取证毕竟需要花费一定人力、物力,我们必须“合理使用职业判断”,以减少不必要的取证成本,这也是现代审计的基本思想。

第六条、第十条、第十一条是对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当接受后续教育等。内部审计人员入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入职后还必须接受后续教育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除了专业能力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好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人际交往能力,是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人际交往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二、国际审计准则中关于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理事会在2000年6月通过的新道德准则包括原则和行为规则两部分,从四个方面规定了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的标准:

第一方面为诚实。这是内部审计师建立信用,保持其判断的可靠度的基础。

第二方面为客观。指出内审师在收集、评价和沟通有关被检查的活动或过程的信息中,应展示其最大限度的 职业客观性。在其做出判断的过程中,不受其个人喜好或他人的不适当影响,对所有相关环境做出公正的评价。

第三方面为保密。内部审计师尊重其收到的信息的价值和所有权,除非是在合法或有职责的情况下,否则没有适当授权不披露信息。

第四方面为能力。内部审计师在工作中应具备并使用在内部审计业务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三、中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

比较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可以发现其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都对内部审计人员从独立、客观、保密和执业能力上做了相关的规定,但在有些内容上则存在差异,且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而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办相应提出审计师应当持续地提高其服务的熟练程度、效率和质量,未明确达到上述要求应采取哪些具体方式。从该方面看,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更加具体,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而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则更重视结果而非过程。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将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专业胜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正式提出来,并在后来颁布的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中,以更具可操作性的形式完善起来,这象征着我国内审现在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注重内部审计师与董事会、管理当局的人际协调关系。而国际内部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并未明确提出该方面要求,而是在其实务准则中,将人际交往能力以十分具体的形式规定出来(红皮书:1200专业能力和应有的职业审慎),突出了重视内部审计师的交际能力,并认为这是发挥内部审计师“高参”和“助手”作用、实现内部审计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而言,我国在内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条文形式的规定,更彰显对内审人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6

国家审计职业道德是普遍意义审计职业道德的具体化,它与国家审计自身的职责、手段以及道德要求紧密相连,是符合社会之要求、国家审计人员必备的一种职业道德品质和规范。笔者认为,以满足现阶段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以及开展效益审计等审计职能转变要求的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应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1.热爱本职、献身审计的职业定向。在行政体系中,审计部门不管钱、不管物,是名副其实的“清水衙门”,而且审计人员常年出差,照顾不了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敬业爱岗,提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自觉地抵制金钱福利的诱惑,对稳定审计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审计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求国家审计人员把审计事业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百姓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树立为审计事业献身的思想,热爱审计,并为此不断追求、努力奋斗。

2.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精神。国家审计在独立性之外,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工作,不能搞随意性,不强调主观因素:在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有效性、证明性和充分性;在反映审计查证事项的过程中必须坚决避免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利害关系的干扰;在做出审计结论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衡量是非、判断对错、客观评价。

3.努力学习、开拓创新的职业责任。现代审计工作需要财务、金融、法律、工程以及计算机等跨学科知识,特别是效益审计,更加强调审计人员的知识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应对审计职能转变的新形势,审计人员必须勇于接受挑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掌握审计发展的动态,勇于实践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开拓创新,审计人员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承担起国家审计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4.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纪律。审计是审计人员在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因此履行职责时,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要严守审计工作纪律、廉政纪律,自觉维护国家审计权威,不做有损审计机关形象和政府形象的事。廉洁奉公是保持审计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始终严守审计廉政纪律,不授人之柄,不给违法乱纪者以可乘之机,审计的职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审计工作的需要决定了审计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国家机密、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等,审计人员应负有保守秘密的义务。

二、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

客观地说,我国国家审计经过20余年的发展,虽然在审计职业道德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导致不少审计人员由此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认为已经做得很好,职业道德建设不必再过多地关注,审计工作已经自觉于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审计机关一种精神活动的过程,是国家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应该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和系统工程常抓不懈。

1.抓根本,找准立足点。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根本问题是做人的工作,这必然要求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放在突出的、优先的位置上实施管理;把人放在主动的、积极的位置上考虑问题,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和帮助人,使审计人员把审计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

2.抓载体,选准切入点。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舆论这一重要载体。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搞好原则和规范的宣传,营造教育氛围,提高广大审计人员对审计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养成自觉遵守审计职业道德的习惯。通过大力表彰和奖励遵守审计职业道德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宣传他们的事迹,用榜样的力量示范队伍;通过对违反审计职业道德的审计人员进行及时批评教育甚至给予情节恶劣者处罚,以教育和警示广大审计人员。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7

一、严谨细致作风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使审计职业道德具有多元性

(一)严谨细致作风要求“求真”,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公正内涵。严谨细致作风讲求客观、真实,力求以精密的方法和态度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原貌,揭示客观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审计人员揭示被审计对象最原始最全面的情况,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尽管反映出来的被审计对象的情况互不相同,但由于是对被审计对象情况的客观真实的表达,反映的手段和目的是相同的,即对被审计对象而言必然体现公平公正。而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实践活动中审计人员行为和意念的集中概括和总结,审计行为的客观公正必然体现在审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中,随着审计实践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审计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客观公正内涵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二)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务实”,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诚信内涵。严谨细致作风讲求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实拼实干,就是要办真事、办实事。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审计人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被审计事项不夸大、不缩小,对被审计对象不隐瞒、不泄密,取得审计证据不随意、不歪曲,下达审计结论不独断、不专行。审计活动中的这种严谨细致作风,增强了审计人员在审计行为上的亲和力,树立了审计行为的诚信,使审计与被审计关系进一步融洽和密切,较好地体现了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关系。审计行为的诚信随着审计影响的扩大与加强而逐步为社会所接受和承认。主观反映客观,作为体现审计意识形态的审计职业道德,必然对审计的诚信行为进行集中的归纳和总结,随着审计实践活动的日益发展,审计职业道德诚信内涵也日益完善、丰富和发展。

(三)严谨细致作风要求“慎为”,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廉洁内涵。严谨细致作风讲求慎为,就是要细密谨慎、谨小慎微,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按审计客观规律办事,依法行审,在审计行为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审计人员不因个人好恶和情绪好坏改变审计事实,不因利益得失左右审计结论,不轻易放弃有审计证据作支持的审计事项,不随意给没有证据支持的审计事实下结论。审计工作中的这种严谨细致作风必然要求审计人员立公行审、廉洁自律,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不因外界各种诱惑而发生变异。廉洁是审计职业道德一项重要内容,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廉洁内涵更加充实,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廉洁内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作为廉洁内涵表现出来的刚性指标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具有威慑力和震撼力。

(四)严谨细致作风要求“敬业”,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勤奋内涵。严谨细致作风讲求敬业,就是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是要勤奋有加、爱岗敬业。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审计人员要从细小事做起,埋头苦干、默默无闻,要熟悉和热爱自己从事的审计事业,履行审计程序要依法依规,不怕麻烦,审计取证要任劳任怨、不惧风险,审计文书起草和案卷归集要经得起检验、不搞形式,落实审计结论要不怕苦不畏难。严谨细致作风在审计过程中的体现和存在,有力地推动了审计人员的勤奋和敬业,客观上在审计行业内部形成了勤奋向上的精神境界,逐步为整个行业所接受和推崇。严谨细致作风催生和强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勤奋内涵,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二、严谨细致作风规范了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外在形式,使审计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

(一)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法理。严谨细致作风在审计各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审计工作更细密、更周全,它推动了审计行为的规章化、制度化,使审计行为通过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加以制约。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行为的集中体现,同样对审计各阶段发挥重要影响,它在舆情导向上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必要时以较为明显的外在形式加以规范。尽管审计职业道德内涵随着审计行为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其表现形式也各有差异,但规范的形式和所表达的内涵均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公理。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形式所表达的内涵,不仅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还要符合社会的公理。审计实践活动中符合社会公理的审计行为,审计职业道德必然加以集中和反映?鸦审计行为中有失社会公理的部分,审计职业道德必然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审计职业道德去伪存真的过程,正是严谨细致作风发生影响的过程。严谨细致作风逐步规范审计职业道德的外在形式,使其内涵不断完善并符合社会公理。

(三)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情理。严谨细致作风在促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公理的同时,也逐步促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情理。审计程序的逐步完善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例证。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程序顺应时代的发展,审计程序中推行的被审计单位承诺制、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审计意见制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制,充分反映了审计行为的公正和诚信,而这些内涵正是审计职业道德必然体现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段国家审计机关廉政工作纪律对各级审计人员的不同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审计职业道德的时代性特点,它使审计职业道德更富于人情化,更符合社会情理。

三、严谨细致作风推进了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进程,使审计职业道德具有认同性

(一)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得到社会的认同。严谨细致作风是一种工作作风,同时也表示一种工作态度,审计实践活动中贯彻实施的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行为逐步走上按章办事、按程序办事、依法行审的轨道,使审计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审计行为在全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审计行为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带动和促进了审计职业道德自身的建设,使其将审计客观世界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审计经验、审计习惯进行有效融合,然后来指导和约束审计行为。由于审计职业道德是对先进审计行为的融合,它对审计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约束自然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8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因此,广大审计人员必须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德。必须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2、遵纪守法。法律法规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认真履行《审计法》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依法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管理,旗帜鲜明地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切实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3、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办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业务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确保审计结果合法、真实、完整;提倡积极奉献精神,坚持认认真真审计、清清白白做人。二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其正当、合法的经济权益。三是严守被审计单位涉及国家经济、技术、商业等秘密,除法律规定外,不得私自向外泄露。

4、廉洁自律。“保持廉洁、惩治腐败”,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事关国家的兴衰和存亡问题。因此,我们在审计活动中,必须做到廉洁自律,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一是清正廉洁、一尘不染。不得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收受馈赠、贿赂以及索贿。二是严于律己、不徇私情。不得凭借手中掌握的权力搞钱权交易,不得接受被审计单位宴请和公款支付的娱乐活动。三是作风正派、生活检点。自尊自爱,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不断加强学习。实践证明,广大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其中,在政治方面,我们应当系统地学习马列、、邓小平等伟人著作和其他政治理论书籍。业务方面,主要是认真学习审计、会计、财政等专业知识相关书籍以及计算机知识。

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廉政建设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在20多年的审计实践中逐步产生、形成和完善的,为8万多名审计人员共同认可的、具有无形的、强制约束力的成文和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其行为规范与准则,是通过审计目标、社会责任、道德义务来实现的。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无私无畏、尽职尽责。认真履行《审计法》,严格审计监督。真实、正确、完整地反映财政、财务收支结果,依法纠正、处理和处罚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廉政建设。

(二)推动本职工作顺利完成

审计工作关系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是判断、评价审计人员工作业绩的标准,以此推动广大审计人员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是非感和荣辱感,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同时,调整、理顺与社会各界的和谐关系,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工作环境以及赢得社会的尊重、关心、支持、理解和帮助,保证审计人员认真履行其职责、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

(三)实现自我完善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无价的精神财富,时刻激励着广大审计人员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坚持自尊、自重、自律原则,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实现自我完善。第一,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第二,不谋私利、不徇私情,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人,为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第三,敬岗爱业,诚实守信,在审计工作岗位上,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严格执法、依法审计,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同损害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三、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措施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以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步伐。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9

(一)培养审计职业兴趣

目前,我国对于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审计职业应用技能、审计职业知识、审计职业道德三方面。而国外注册会计师协会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以有效率、能力、恰当的态度来完成高标准工作的能力,其中兴趣对态度起着导向作用,只有培养其审计人员的审计职业兴趣才能够使其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并且提高审计人员职业效率和效果,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愉快的投入到审计工作之中,逐渐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

(二)培养审计职业道德

我国有完善的审计职业道德准则,而审计职业道德是维护审计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必须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审计人员能够有效规避由于职业道德问题遭受的暂停执业、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警告等处罚,保障审计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识别能力,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每时每刻都遵循审计职业道德准则。

(三)学习并运用审计理论知识

审计人员执业的基础就是审计理论知识,通过运用相关知识科学、有序的开展审计工作。目前,我国的审计模式是以风险管理为重点,所以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应对是审计人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对于审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学习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是通过学习知识了解审计发展的规律,并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起来,从而进行充分的运用和创新,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四)掌握审计职业应用技能

目前,我国对于审计人员的教学中对审计理论知识极为重视,从而削弱了审计职业应用技能对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审计职业应用技能能够直接体现审计人员知识储备程度、职业道德的领悟程度和对审计工作的积极性,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审计课程教学改革要点

(一)审计职业兴趣培养课程教学改革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思的进行兴趣引导,例如,引入经典审计案例,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审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审计师的入职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在课程之处进行入职教育,明确审计行业的社会作用。

(二)审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

审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必须避免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以课程组的形式开展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各组和组内成员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学习学习热情;以小组讨论和分组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审计职业道德辨别能力,活跃教学气氛;以实践的形式将审计职业道德与审计实务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审计理论知识课程教学改革

审计理论知识课程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和分组进行总结、阐述的形式提高课堂活跃度,并且要求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前预习和主动收集课外阅读资料并进行分析,而老师也需要空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分析和点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审计执业中的决策力和判断力。

(四)审计职业技能课程教学改革

审计职业技能教学改革应充分利用现场教学、模拟实验教学和场景模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适应性,通过现场教学,向学习明确工作底稿填写指南中的要求,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务中;通过模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职业判断力。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审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创建高水平教学团队,加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10

内部审计作为积极的管理审计,有着广泛性、独立性、积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相当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企业健康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免疫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对审计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业务能力上,还包括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对内部审计工作来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更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者一定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可以改善机构的运作、增加机构的价值,通过有条理的、系统的方法去改善、评价风险管理,并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有效控制,是一种客观的、独立的咨询活动。对我国来说,内部审计是被审计单位对自身内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效率进行的一项评价活动,具有积极性、综合性、独立性、广泛性的特点。

二、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对企业来说,其在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强化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同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各部门、企业目标的经济责任进行考核,比较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制度的要求,易于发现各种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可以多视角、多方面的发现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问题,做出及时的应对,以降低风险的影响,减少企业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内部审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作为道德体系的一部分,指的是和人们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相符合的道德品质、道德准则、道德情操的总和,它不仅是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活动时的一种行为规范,也是该职业要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职业道德是依靠员工的自律、个人习惯和信念、文化影响来实现的,没有实质性的强制力、约束力,其主要内容有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观念和职业技能等。

2.内部审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内容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是从事内部审计这一职业的人员需要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根据内部审计的特点,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坚持职业原则、依法审计,在审计过程中要以客观、公正、严谨的态度,进行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正直廉洁。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抵挡住各种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因人情世故等各种因素影响自己对审计工作的实施。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审计工作中,不应因各种福利、钱财上的诱惑而丧失原则;要勤奋、诚恳的做好各项审计工作;不能做出危害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行为,保持正直廉洁。

第二,保守秘密。因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需要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取证时全力配合,不能隐瞒一些重要的单位情况,所以审计人员会无可避免的了解到企业的商业机密。为做好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必须严格保守其商业机密,一方面可以消除企业、单位在介绍实情时的顾虑;另一方面防止机密泄露,给企业带来损失。

第三,敬业爱岗。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就是要爱岗敬业。只有喜欢并热爱该工作,才能忠于职守,自觉维护审计工作的尊严,承担起对企业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第四,好学进取。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背景,在后续的工作中,还要不断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如,在进行审计任务时,要同指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做好沟通,以了解前者的需要,明晰后者的相关情况;同外部人员进行沟通,以得到一些专业上的帮助或证据。

第五,客观公正。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不能受个人情绪、好恶的影响,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把握证据的相关性、证明性、客观性、充分性;在反映查证事实的时候,要保持客观公正,不能偏袒和自己有相关利益的一方;在做审计结论时,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

四、加强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举措

1.企业要认清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完善企业的相关制度

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决策者等要认清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营造一个客观、独立的审计环境,使其内部审计能够顺利的完成审计工作。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创造一个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条件;第二,使内部审计从财务部中独立出来,以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第三,企业赋予内部审计人员一定的权限,使他们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进展顺利。

2.加强岗位培训和后续的教育

由于审计工作所牵涉的范围和内容比较广泛,对相关从业人员要求很高,必须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使其不仅具有查账的专业技能,还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关法律法规和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沟通交流的能力等一些必备的素质。可以安排审计人员进行实地锻炼,去外地学习先进的经验等,以增加审计人员的见闻、拓宽其思路,勉励审计人员进行各种相关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处罚机制

可以在企业外部成立一个监督管理机构,对于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警示那些违背了内部审计原则、违反职业道德的人员,使其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五、结语

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加强内部审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因为审计工作涉及范围广,加之当前我国在该领域还比较落后,对企业内部审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将是一项比较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企业应采取相关措施,增强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使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使企业整个的职业道德水平都上一个台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11

总书记的讲话既是对青年学子的要求,也是对青年审计人的要求。我们青年审计人在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时,自觉践行科学审计理念,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

在《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弘扬审计精神,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理念和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凝聚力。这里所说的“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理念就是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从属于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青年审计人更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忠诚、勤奋、务实、创新”。

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内构建的,具有国家审计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是阶级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一、当代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是阶级性、历史性、实践性的统一

(一)当代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阶级性

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根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在表现和本质特征是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处于领导地位。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无产阶级阶级属性就决定了当代青年审计人核心价值观的阶级性。

(二)当代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历史性

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演变、发展是伴随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从国家审计的历史起源来看,私有制度的产生、国家的建立产生了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委托管理关系,由此导致“受托责任”的产生,而受托责任正是国家审计起源的前提条件。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基于君主之托、资产阶级之托形成的。而现今我国的国家审计受托责任,是受人民代表之托,广大人民群众之托,纳税人之托。

(三)当代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实践性

要始终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卫士”,始终坚持真理和正义,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始终坚持自警、自省、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始终坚持崇尚法律,敬畏法律,自觉遵纪守法;始终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经得起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始终坚持勤勉敬业,恪尽职守,全心投入,努力为审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内,构建具有国家审计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一)构建青年审计人核心价值观是为了提高青年审计人的道德修养,汇聚新生力量,从而加速审计事业发展

1、构建青年审计人核心价值观是为了提高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一个坚持不懈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青年审计人员既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洁身自好,更要“省慎”。在“物质主义”盛行泛滥的现代社会,“省慎”就是做到时刻反省自己、自我反思,就是要做到慎言、慎行、慎独。要不断克制自己对权、利、名的欲望,不贪婪,不恣意妄为。这是一种道德心理,这也可以称为“心理和谐”。具有这样的道德心理,就能使人的心志达到“宁静”、“淡泊”,就能达到“见利思义”的“超越”境界。达到这种境界更重要的是“践行”,要在“事上磨炼”,主要是经受名利、权力的磨炼,实现对“物质主义”侵袭的自我超越。

2、构建青年审计人核心价值观是为了汇聚新生力量

青年审计人员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工作韧劲足。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搭建青年审计人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平台,把青年审计人的思想统一到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上来,统一到依法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上来,统一到加强对全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上来。激发青年审计人勇挑重担,努力争当查核账务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

3、构建青年审计人核心价值观是为了加速事业发展

审计核心价值观为加速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二)构建青年审计人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动摇,坚持国家审计特色不动摇,坚持审计职业道德不动摇

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同样,正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只有被广大青年审计人所接受,才能成为青年审计人自觉践行的核心价值观。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动摇

青年审计人的道德修养的培育和提升应注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命价值是不断学习、持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其修养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审计文化和审计职业道德决定着青年审计人员的素质。他们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一靠自律,二靠他律。青年审计人在自己的职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展现自己的职业才能,从主观方面,要靠自己的努力,即职业道德修养的自我提升;从客观方面看,要靠文化的熏陶培育和社会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引领。青年审计人的职业道德修养应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政治认同感和使命责任感,和审计机关文化应有归属感和道德理想、道德价值的认同。在这种政治认同、责任使命认同、道德认同过程中,青年审计人应注重自身的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把握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在学习和实践中培育自己的道德情感,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增强责任意识、提升使命感,在文化道德价值取向上使自身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道德意识主流趋向统一,使自己的道德行为选择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和文化价值。

青年审计人道德修养的培育和提升应注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价值体系。在这个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青年审计人道德修养的培育和提升,其基点应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之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青年审计人职业道德修养必不可少的道德操守,没有这些,就不会有符合社会发展的,实现社会价值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就谈不上职业素质的提高。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是青年审计人职业道德修养的源头。

2、必须坚持国家审计特色不动摇

国家审计具有独立性强、强制性大、权威性高、综合性广的特点。

(1)独立性

机构独立。审计机构是单独设置的,不隶属于其他任何部门或业务机构。审计署受国务院总理领导,地方审计机关受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同时,独立于被审单位,与被审单位在组织上无行政隶属关系。工作形式独立。审计机构与人员不直接参加日常的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作,审计人员是按照《宪法》、《审计法》等法律赋予的职责进行工作的,独立编制审计计划,独立取证和审核检查,作出评价,独立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种监督具有法律效力。经费独立。国家审计的工作经费是独立的,依法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2)强制性

法定强制性。国家审计机关是依据宪法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内部设立的,代表国家实施审计监督,在整个审计组织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立项强制性。国家审计根据年度审计计划、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审计机关临时交办的事项、临时掌握的线索等立项,不受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方面的左右和干涉。监督强制性。国家审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监督活动是以国家审计机关为行为主体,被审计单位必须无条件接受。处理强制性。审计结论、决定的送达执行,应由被审计单位或部门主动地、自觉地予以执行或协助执行,如拒绝执行,审计机关可依法强制执行。

(3)权威性

一是《审计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宪法》把审计监督制度确立为国家财经经济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审计法》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出台的国家审计监督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对《宪法》有关规定的具体化。在规范国家审计监督制度方面,是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法律。同时其他行政法律也是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单位审计并对审计中发现问题进行处理、处罚的依据;二是审计机关与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并向其负责和报告工作,不受本地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三是审计机关对财政、税专、金融、工商行政、物价、海关等专业经济监督部门进行“再监督”,是对宏观管理层次加以监督。由于审计机关专司审计监督,不承担其它业务工作,与其监督对象无直接利害关系,居于客观公正的超脱地位,其监督工作更具有权威性。

(4)综合性

国家审计是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部门,通过对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查、鉴证、评价,从不同侧面、不同环节上监视着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其他经济监督无法替代的综合性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微观审计,直接督导微观主体依法开展经济活动,促进宏观调控措施在微观层次的落实和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向决策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促进宏观调控的改进与完善,间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三)必须坚守审计职业道德不动摇

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我国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对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做了具体规定,如:“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谨慎、职业胜任、保守秘密、廉洁奉公、恪尽职守。审计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当忠诚老实,不得隐瞒或者曲解事实。审计人员在执行职务特别是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处理处罚意见时,应当做到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得偏袒任何一方。审计人员应当合理运用审计知识、技能和经验,保持职业谨慎,不得对没有证据支持的、未经核清事实的、法律依据不当的和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人员对其执行职务时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在执行职务中取得的资料和审计工作记录,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审计人员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审计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审计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国家审计的权威,不得有损害审计机关形象的行为。审计人员应当维护国家利益和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上述具体的审计职业道德要求,无不体现着一种灵魂,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念。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教育广大审计干部,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坚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始终怀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去工作。

三、构建当代青年审计人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三个注重”:注重营造氛围,注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注重从青年抓起,把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贯穿他们的工作学习的全过程

(一)注重营造舆论氛围

构建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重学习、重研究的舆论氛围,使其人人皆知。充分运用报纸、网络、广播等媒体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青年审计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审计干部职工建设审计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工作的实践中,使青年审计人时刻受到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青年审计人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行动。

(二)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

事有千万件,总得抓关键。建设审计核心价值观,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审计核心价值观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日日照、时时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干部职工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干部职工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青年审计人作出榜样。

(三)注重从青年抓起

青年审计人是国家审计的希望所在,也是构建审计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建设审计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从青年抓起。从入职教育的那天起,就要将审计核心价值观融入和渗透到每一名青年审计人的思想观念当中去,使之成为贯穿工作学习全过程的核心内容。科学规划内容,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锤炼青年审计人的职业道德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青年审计人践行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04-24

[2]在"感动中国"人物的背后: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7

[3]郭宇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求是, 2007,(17)

[4]蔡文博.浅谈审计人员如何树立正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

[5]刘晓靖.浅议以人为本的国家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途径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12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 对于审计文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石爱中认为审计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多数学者认为审计文化由审计物质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审计精神文化三部分组成。笔者认为,审计是项目性很强的活动,审计文化与审计事业相伴而生,它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审计监督行为、审计鉴证行为、审计评价行为在实践活动中的反映,因此,审计文化还应包括审计行为文化。那么,审计文化概括起来就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过程中逐步培育形成的共同认可、遵循、倡导的,以审计人员群体价值观为其核心内容的,带有审计特色的价值取向,包括审计制度文化、审计物质文化、审计行为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等,其中,审计精神文化处于核心地位。

(二)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及遵循的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环境、时展的影响,即使是同一种文化,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总要求和总框架,审计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必须要在这个总要求和总框架内进行。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是审计文化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审计实践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表明了国家审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当代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就是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在长期审计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包括审计指导思想、审计精神和审计职业道德三部分内容。审计指导思想即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工作方针;审计精神结合总理在视察审计署工作时对审计人员提出的要求:“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审计职业道德包括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

二、审计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历史溯源

中国古代审计文化博大精深,上至西周时期的官计审计文化,下至元明清时期的科道审计文化,审计官吏中的佼佼者所体现的思想、品格、气质和为人准则,是中国古代审计文化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在国与家、人与己、荣与辱、生与死、廉与贪、俭与奢、善与恶、勤与惰的选择上,都具有崇高的人生目标及价值取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古代审计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历史光辉。

(一)忠诚事业 忠诚事业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忠诚于审计事业,对国家忠诚、对集体忠诚、对审计事业忠诚。在古代“忠诚”的根本要求就是真心诚意、尽心竭力地积极做人做事。追溯“忠诚”的传统文化根源,古人把它区分开来,分为“忠”和“诚”。“忠”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论语》、《左传》、《国语》就有不少关于忠的论述。《左传》中有“临患不忘国,忠也”,强调的就是对国家的忠。战国后期的著作,如《管子》、《商君书》、《荀子》、《韩非子》等大量讲的是臣对君的忠,以及忠君的具体要求。到了近代“道德革命”,孙中山主张在否定忠君之德后,将忠的对象移于国家、民族、人民和事业,给忠赋予了时代新意。而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以诚为美德。在先秦最早提倡诚并做论述的是《孟子》,后来《中庸》对诚做了系统的论述。诚既是道德规范,也是道德修养的态度和方法。诚的最基本要求是“真”。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诚是天道,天真实不欺,永远按客观规律运行,故能成就万物。

(二)独立公正 “独立”是指审计主体不受被审计单位经济利益等方面的支配,具有独立性,独立是审计的灵魂。早在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中国出现了带有审计职能的官职——宰夫,专门对国家进行审计;隋唐时期,在刑部之下设“比部”,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宋代设立审计院专门从事国家审计事务。“公正”是指审计人员公平正直,在审计工作中没有私心和偏见。中国自古视公正为美德,在《尚书》、《诗经》、《左传》、《管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就多次出现“公正”、“公平”等词,并不乏对其进行明确定义:认为公正不仅是一般人的处事之道,而且是执政者的为政之道。因此,古代审计独立公正、依法办事保证了审计工作的权威。

(三)诚信为本 诚信是现代会计职业的道德支柱,也是审计人员必须信奉的道德准则。《孟子·万章》记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孔子根据亲身的经验体会,提出了财务伦理原则“当”。“当”的伦理内涵深刻而丰富,会计“当”的内涵之一就是喻意关系人之间的和谐,从理论上阐述钱粮保管、会计和主管会计等所有相关关系人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关系人共生共荣、和谐和睦的状态。作为国家经济卫士的审计人员应当把诚信作为行业的立足之本、立业之道。

(四)清正廉洁 审计主体的廉洁与否,决定了审计机关是否能正确、全面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古代审计工作的性质是进行经济监督,要求审计官吏要正身守道。有守者乃能监督,无瑕者方可律人,己之不廉,而欲正人之贪污,自古及今未之能行。如《旧唐书·韩传》载“性持节俭,志在奉公,衣裘茵衽,十年一易,居处陋薄,才蔽风雨。弟洄常于里宅增修廊宇,自江南至,即命撤去之,曰:‘先公容焉,吾辈奉之,常恐失坠,所有摧圮,葺之则已,岂敢改作,以伤俭德。’自居重位,愈清俭嫉恶,弥缝阙漏,知无不为,家人资产,未尝在意。”正因为韩具有这样自律奉公、以身作则的品德,而在中国审计史上留名。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古代优秀的审计文化对于当代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核心价值内容体系构建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包括指导思想、审计精神和审计职业道德三个层面: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明确了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些重大问题,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审计工作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奋斗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大力弘扬和积极践行“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行为引领和人才支撑。

(二)审计精神 审计精神就是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的与审计职业身份相适应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审计文化的灵魂。审计精神反映审计群体意识,是群体意识中主导意识的凝聚和表现。当代审计人应该坚持的审计精神是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的审计精神。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原则。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忠于自己的职守,以法律为准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工作,敢于向违法犯罪行为、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作斗争,不回避矛盾,敢于揭露问题,敢于查处问题,不看领导或客户的脸色行事,不掂量权衡自己的利弊得失。如果一味地去当老好人,那就是审计监督职能的缺失,也是审计人员的失职。其次要敢于碰硬。由于审计性质的特殊性,审计发现经济案件线索时,都会遇到一些障碍和干扰,特别是本地审计阻力会更大一些。审计人员一定要有敢于碰硬的精神,虽然有时会有一些不理解和反对的声音,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2)严谨细致,客观公正的审计精神。严谨细致是审计行业的鲜明特点,也是对国家审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审计工作相当繁杂琐碎,工作量大,责任重,工作中一点小的疏忽就可能会导致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受损,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勤勉尽职、严谨细致,将审计风险降至最低水平。客观公正就是公平正当、不偏不倚。国家审计机关是执法监督机关,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对有关事项的调查、评价和判断,既不能掺杂个人的好恶,也不能受审计对象的干扰和左右,更不能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规为准绳,绝不能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只有做到客观公正,才能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3)廉洁自律,甘于奉献的审计精神。廉洁自律即是坚持自警、自省、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大力弘扬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廉洁自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自己做到了清正廉洁,才有资格去履行监督职能、评价职能。尽职奉献,即是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勤勉敬业,恪尽职守,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审计人员既然选择了审计事业,就必须热爱审计事业,强化敬业意识,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审计精神。审计的创新精神更是审计一切工作的首要问题。审计工作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审计人员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新视野,研究和探索先进的审计方法与审计手段。只有不断提高自己获取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收集整理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实现工作的新突破和自身的新飞跃。

(三)审计职业道德 作为审计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审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软性约束,它在道德观念上促使审计人员自觉保持审计职业应有的态度和风范。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长期审计活动中信守的、具有继承性和舆论性的审计行为原则与审计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独立公正的职业纪律、诚信文明的职业品德、专业的职业胜任能力等内容。

(1)独立公正的职业纪律。独立是审计的灵魂。审计是对经济事务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涉及相关各方的利益,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主体,在执行审计公务时独立于利益相关各方,排除权、情、利等因素的干扰,也不受个人好恶的影响,依据收集到的客观证据,客观公正地做出职业判断,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如果丧失了独立性,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就会受到质疑,审计权威性和鉴证作用都将不复存在。

(2)诚信文明的职业品德。诚实守信是国家审计的职业纪律。审计活动所要探求的是确定性的事务,而不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问题,所要证明的是已经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编造的故事。所以,审计人员应该以诚实的态度,坦然地面对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赢得审计对象及社会各界的充分信赖。同时,要按照文明审计和低调行事的作风来开展审计工作。文明审计就是要做到依法按程序、遇事讲道理,要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心情来理解别人,做到言谈举止文明。低调行事就是要谦虚谨慎,不事张扬,不炒作问题,不越权办事。

(3)专业的职业胜任能力。审计工作的知识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先进的审计理论和方法,积累丰富的审计经验和适用的技巧,能够运用“专业”的眼光,按照“专业”的规范和标准开展工作,做出“专业”的判断,得出“专业”的结论。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这种“专业”的水准和精神就是审计职业道德的一种具体体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

通过我国审计文化的历史渊源可发现,我国古今审计文化一脉相承。因此,培育和构建新时期我国审计文化,要在继承传统优秀的历史文化基础上,把我国审计文化建设同现实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社会主义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

(一)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整合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 一是要统一思想。以科学发展观、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体系为指导,把审计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当中,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推进审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此,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同时要根据审计工作的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审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二是要整合核心价值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为引领,形成审计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将核心价值观灌输于每个审计人员,让审计人员熟知核心价值观内容,将其内化成为一种习惯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应通过一定的措施,将核心价值观予以不断强化,从而使核心价值观念为全体审计人员所接受,推动审计人员个人价值观和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二)以教育培训为主导,培育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 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依靠教育。通过教育培育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审计文化意识,让其受到审计文化的熏陶,并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贯之以行,薪火相传。一是开展审计文化意识教育。结合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特点,针对审计人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在审计机关开展的各类教育和培训中融入审计文化相关内容,适时进行审计文化意识教育。反复强调审计文化建设的意义,积极宣讲审计文化的主要内涵,使广大审计人员在理论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对审计文化的历史沿革、优良传统、宗旨目标以及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增强其审计文化意识。二是开展审计文化理念教育。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宣传当代审计文化理念,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审计机关教育的重要位置,弘杨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精神,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献身审计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开展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审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完全自发的,审计机关应当有计划地组织系统的审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人员全面理解“独立、公正、诚信、文明、专业胜任能力”等审计职业道德要求,自觉规范职业行为。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广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为贵”和“民本”思想。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现象,文化建设是做人的工作,审计文化建设要以具体的审计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审计活动是推广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机关”、“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创先争优活动,树立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总结一批审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加大对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在全系统营造学习先进、宣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发审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审计机关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形成并展现良好的审计精神风貌,增强审计文化的导向力。二是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加强审计人员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自觉意识,通过教育引导、机制激励、活动促进,营造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审计人员的习惯。通过学习使审计人员受到审计文化的熏陶,承担起审计文化传承的重任。三是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审计理论与实践征文、摄影、书画展览,以及知识竞赛、体育比赛和文艺汇演等活动,强化审计文化意识,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宣示审计文化。

(四)以人为本,发展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 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文化应以人为载体。在我国审计事业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无不凸显出审计人员睿智、执着、创新、奉献的身影。审计人员是审计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是审计文化的传播者和发展者。审计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审计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注重人性管理,通过一定形式和途径,加大对审计人员的“感情投入”,关心审计人员的生活、关爱审计人员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有精力、有时间去发展审计文化。同时,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工作。文化建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其建设周期长,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审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审计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支撑其发展的审计文化需要逐步培养,循序渐进地在广大审计人员中树立起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以促进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审计文化建设首先要制定发展战略,纳入长期发展规划之中,并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作为文化建设的契机。

参考文献:

[1]石爱中:《寻绎审计文化》,《审计研究》2005年第1期。

[2]方宝璋:《略论中国古代审计文化》,《现代审计与经济》2006年第5期。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篇13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道德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构成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应包括:对委托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责任。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存在道德风险,因此,应从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责任方面去完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一)治理信息不对称的需求

道德风险首先源于信息不对称。现实世界,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同时信息又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追求自身效应最大化的动机使得人有机会、有积极性在交易中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自身的利益,如内部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偷懒(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等)、说谎(隐瞒内部审计风险的严重性等)和欺诈(与被审计部门合谋炮制出严重不实的审计报告等)。还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凸现“内部人交易”,是利用知悉内幕信息的方便条件,从投资者兜里窃取财产,正是因为利用了信息关系给被害人设置陷阱或圈套,它也是一种特殊的诈骗。为了治理信息不对称,应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委托人的责任。

(二)完善契约不完备的需要

产生道德风险的第二个内生源是契约不完备。内部审计的委托人(董事会)不能通过签订一个完善的合同,来有效地约束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的行为,从而保证企业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如果把内部审计制度比作一种“合约”,那它也是一种“不完全合约”(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制定者的“有限理性”和内部审计环境将来的趋变性),主要表现为制度疏漏、制度笼统、制度偏离现实、政策不确定等方面,这样必然导致当事人(公司管理层、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把剩余部分留给“隐含契约”,而诚信的达成主要是靠当事人的信誉、欲求的抑制来实现的。内部审计中伦理道德主要在于内部审计师行为所引起的利益冲突和失序,审计伦理秩序可以看成是利益相关者在特定冲突的逼迫之下不断反省而逐渐达成的共识,是一种实践的明智。内部审计的行业协会能适弥补契约不足,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实施监管。职业会计人个体则将行业自律准则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判断内化为其内在目标和标准,即自我“立法”。这就要求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本职工作应承担起责任。

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分析

1、内容上三者的相似之处

(1)关于独立、公正、客观原则。不管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在职业道德规范中强调审计人员应当在履行职业责任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2)关于正直性、应有的职业谨慎、保密性方面。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提出诚实性的职业品德的要求;都强调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的技术标准,合理使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谨慎;在保密性方面,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必须对所得信息严加保密,未经适当或特别授权,不得使用或披露这些信息,要防止因为这些信息与资料的泄露所造成损失。

(3)关于维护职业形象责任。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从各自职业角度出发,对维护职业形象作出了规范。

(4)关于遵守审计技术规范、专业胜任能力的规范的规定。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强调遵守各自的审计准则,社会审计的规范缜密周详,除遵守自身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之外,还要求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只是强调遵守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规定;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均强调“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必须拥有实施审计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内部审计基于“内向性”的角度,即内部审计行为涉及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而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有限的考虑。

(5)关于后续教育的规范。国家审计关于后续教育的规范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不仅对内容、质量提出了要求,还规定了学习时间。社会审计对此的规定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进行规范。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实施办法》也作了相应的规范。 [ Www.]

2、结构上三者存在的差异

从结构上相比较而言,《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最为严谨,由总则、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其他责任等构成。在架构上,每章首条提出原则性的规范,随之对该原则进行具体化的描述。《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层次感不强,只是将审计人员应当遵守或者不可以进行的行为依次进行罗列,但比较简练明了。具体差异应表现在如下:

(1)关于审计人员的任职条件。社会审计关于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及注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通过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保持和提高职业胜任能力,不得从事不能胜任的业务。内部审计对于审计人员任职条件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只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中作出了相应规范。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公认性、“知名度”远胜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人员,这与其通过“立法”对注册会计师任职条件的规范不无关系。

(2)关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责任。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由所在审计机关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此,内部审计未作出专门的规范。关于社会审计由于自身职业的特点,因此对客户、同行及其他人的责任,专门用三章共计十三条进行了阐述,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只是强调对国家、组织和职业形象的责任。

(3)关于对业务助理人员的责任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十四条专门规定了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妥善规划,并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这表明社会审计的条文严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在本规范中未提出类似的要求。

(4)关于外聘专家协助的规定。由于内部审计目标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而组织活动是丰富多彩,相应审计活动领域也是复杂多样,由此对内部审计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实际上,受到编制、预算、审计成本的限制,内部审计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其所面对丰富多彩的内部审计活动无法完全匹配。所以当审计的事项需要运用某些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时,必须聘请相关的专家协助。为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六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即“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这里所谓专家是指独立于本组织的个人或公司,持有合格证书的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对此,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在本规范中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

(5)关于沟通能力的规定。内部审计特色在于其“内向性”,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人员是组织里的成员,却要去发现组织内部的不足,所以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倾向,而处理好这种关系,是发挥内部审计“助手”和“参谋”作用,实现内部审计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十条提出了“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对此,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均未作出规范。

从上比较可知,《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尽管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在内容上趋于一致。比如,关于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关于职业品德、专业胜任能力、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的规范都大致相同,所不同主要在于从各自的职业角度出发,对某些方面进行着重强调,例如,内部审计强调人际交往能力、外聘专家的规范,国家审计注重廉政纪律规范,社会审计强调对客户同行的责任。

三、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国际内部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分析

1、内容上二者的相似之处

从内容上看,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我国内部审计所规范的内容基本相同。对于诚实、客观、保密和胜任四条基本原则,二者都提出了要求。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有行为准则的内容,我国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规范。比如,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第一条“内部审计师应诚实地、勤奋地和富有责任感地执行他们的工作。”就与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相类似。

2、结构上二者存在的差异

从结构上比较,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没有明显层次之分,只是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或者不可以进行的行为依次进行罗列。

另外,我国的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协助”,“内部审计人员

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而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虽没有在本规范里提出明确要求,但是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做出了相应的规范。

综上所述,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科学性,内容缜密周详。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较为简练,在内容上与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趋于一致。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未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却是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四、完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议

1、应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之中

按照国际惯例,职业道德规范是内部审计准则框架的构成之一,并在内部审计准则的框架中居于最高层次,具有法定约束力。鉴于此,我国理应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之中,这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昭示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它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一样,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照执行的,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中,均属于强制性的规范。

2、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有相应处罚的规定

《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第十六条规定: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所在审计机构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明确提出:凡是违反道德规范者,将依协会的规定予以处理。而且即使在行为准则中没有作出规定,但这种行为是不能接受的,也要给予处理,违规人员必须接受。鉴于此,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应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家审计的做法,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内部审计人员做出相应处罚的规定,这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也将促进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

3、合理运用其他相关的职业技术规范也应在规范中加以强调

内部审计是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其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并不亚于社会审计活动,所以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还应该合理运用其他相关的职业技术规范。对此,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应加以强调。[ hi138/Com]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中国内部审计规定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原文与释义) [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2] Bailey,AndrewD.,AudreyA.Gramling,Sridhar mamoorti,内部审计思想(王光远等译) [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2006

[3]LawrenceB.Sawyer,etc.The Practice of Modem InternalAuditing(second edition) [M]. IIA.1988

[4]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石涓涓.内部审计规范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库.2005.

[6] 王桦,庄江波等.内部审计职业化特: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北京: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3):46 亿

[7] 宋常、刘正均.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值思考[J].审计研究.2003(6):25- 26.

[8] 孙立.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3.(12):118- 121.

[9]唐本佑.日本商法和证券法交易中会计、审计规定的研究[J].审计研究.2000.(3):36.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