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论文实用13篇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1

1.2概念隐喻理论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就中国而言,应用语言学的隐喻研究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研究。渐渐地,随着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意义。从此不再认为隐喻只是一种单纯修辞手法,而是对它有了新的认识---隐喻也是一种认知机制。一些应用学家和外语教师开始尝试寻求一条用概念隐喻促进日常语言以及多义词学习的通道。虽然,概念隐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切实的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却不是很多。整体看来,大学词汇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机械模式,一个一个单词,手把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词汇义项的内在关联性以及逻辑性,无法让学生系统牢固的掌握英语词汇,不仅浪费了学生太多的学习时间,也没有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谓“费力不讨好”。

2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1使用概念隐喻学习新词汇

隐喻词汇的存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无论是英语还是中文,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例如,英语中,stone-hearted意为铁石心肠的,snow-white意为雪白的等。中文里,微博上发帖子的称为楼主,偶尔在qq群里说话的人称为冒泡等。这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隐喻词汇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它的背景意义,单单考量这个新词汇,是怎么也无法理解这个词的含义的,只有培养并运用这种隐喻思维,结合当时的情境,才能充分理解这个新时代下新词汇的现实意义。可见,使用概念隐喻学习新词汇是当下时代的要求与需要。

2.2使用概念隐喻理解多义词

大家都知道,英语词汇中一个单词往往被赋予好多意义,这在专业术语里被称为一词多义。本来大家对于生疏的单词就很难对上号,而一词多义更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单词的难度。但是,如果你知道概念隐喻理论,并且知道运用这种隐喻思维。这时,概念隐喻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词的义项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义,一种是引申义。而引申义就是根据原始物通过隐喻延伸出来的,从而有了一词多义的存在。

2.3使用概念隐喻理解词汇运用

学生对于词汇的把握不清,不仅在于词汇的一词多义,还有词汇的词性。如fly作为名词意为“蝇子”,而作为动词具有“飞”的意思。如果单独来记,这就好像是两个词,可是如果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这就简单多了,完全可以看作一个单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但是很多人都不会这样轻松地联想到这一个单词的两个义项有什么内在联系或者逻辑性,更不会想到将这种内在联系性或者逻辑性挪用到其他词汇的学习。如此看来,培养一种隐喻思维并使用概念隐喻来理解词汇运用是有必要的,它确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基于概念隐喻对词汇教学的思考

3.1注重基本词汇的隐喻意义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学方式应不同于往日的传统教学模式。正如英文词汇也有着基本义与延伸义的存在,应在学习它的基本义的同时,更注重对引申义的理解与分析,也就是它的隐喻意义。在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应通过讲述隐喻义从基本义的引申过程来帮助学生认知词汇的多项含义,引导学生采用概念隐喻理论联想一个单词的引申含义,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学起来更加快速有效,而且乐在其中。

3.2注重隐喻理解,记忆英语多义词

语言是人类智慧创造出的一种产物。这种创造性与人类的认知互相促进与发展,使语言丰富而富有规律性的变化。认知语言学指出,多义词的义项之间的联系是以概念的隐喻与概念转喻的关系为基础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概念隐喻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出隐喻性思维,对于记忆英语多义词是很有帮助的。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2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政治文本的英译至关重要。而概念隐喻作为政治文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该内容的翻译也应引起足够重视。由于中西文化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有些隐喻在目的语中没有意义可循。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该不该保留隐喻?又如何使隐喻达意、传神呢?本文通过对政治文本中出现的隐喻进行分析,以权威的译本为参考,对不同情况下的隐喻,试图提出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由Lakoff 和Johnson于1980年提出,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是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概念隐喻是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具有典型特征的认知模式。在隐喻结构中,我们对两个毫无关联的内容产生感受交融,实现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从而对抽象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实现理解。例如“a fish out of water”, 字面意思是“离开水的鱼”, 用来表达抽象概念“不自在”。两者之间的映射基础是人们的认知:鱼离开了水则上窜串下跳,浑身不自在。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政治话语中也不例外。概念隐喻是政治话语中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进行着传达思想、建构概念、表达意识形态、劝说听众等功能。那么政治文本中概念隐喻的翻译则关乎中国意识形态、政治概念、政治话语权等等重要问题,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之一。

二、隐喻的翻译

(一)舍喻

舍喻,顾名思义就是舍弃原文中的隐喻表达,将隐喻表达的意义直接呈现出来。特别是出现中国式的表达方法时,往往采用该方法。如:

……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全面深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Pushing ahead with all-around efforts, we have achieved major progress in finishing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在原文中,“迈出重大步伐”意思是“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显然是中国式表达的隐喻,如果我们采取直译策略将其译成“ walk big steps”,一定会引起外国人的理解错误,因此我们舍弃隐喻,直接译出隐喻表达的意思“achieved major progress”。

(二)增喻

所谓增喻,就是对源语中的隐喻进行补充说明,以表达完整的意思。尤其对中国特色词汇,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以达到达意的效果。如:

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

We worked scrupulously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eight-point decision on improving Party and government conduct, took firm action to address formalism, bureaucratism, hedonism, and extravagance……

源语中的“”是指四种风气,鉴于政府工作报告简练的特点和该问题的反复提及, 原文对该表达进行了隐喻,将其简化量化。但英译版的受众群体对该问题并不熟悉,简单地将其译成 “four kinds of actions/phenomenons”实为不妥,所以此处对隐喻进行补充说明,非常有必要。

(三)译喻

简单地说,译喻就是将源语中的隐喻完整地翻译过来。由于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对于某些问题的共同认知,我们在表达上存在很多共通的地方,因此当中文的隐喻在英语中存在平行表达时,我们不妨将隐喻完整地进行翻译,不仅可以达意,同时也保留了比喻的生动性。如:

今后,我们仍然愿意做一名“扳道工”,把问题扳回到谈判解决的轨道。

China will continue to be a switchman. We will switch the issue back onto the track of seeking a negotiated settlement.

“扳道工”的形象在各个国家都是存在的,因此在对这个喻体进行翻译时,大可放心地将其直译为switchman, 保留隐喻,达意传神,两者兼得。

三、结语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中国已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将中国的话语正确地传达出去,至关重要。概念隐喻是政治话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时,切不可大而化之。对于中文表达句式的隐喻,我们可以直接舍喻达意,将文本意思翻译出来;而对于带有中国特色词汇的隐喻,我们在保留隐喻的同时,要注意进行补充说明;当然,由于中西文化的部分共通,我们有时还可以对隐喻“照译不误”。这只是在中西文化和表达差异的层面上,对隐喻翻译进行的分析。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将成为翻译中需要考虑的必然因素,届时对隐喻的翻译标准还会改变,主旋律呈现从“寻求接受”到“传递文化”的转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I: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3

二.概念隐喻对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影响

1、概念隐喻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词语的发生和成长都具有隐喻性,概念隐喻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具有指导性的意义。隐喻是人类缔造新辞书主要的手段,人类早期的象形文字就是经由隐喻过程发生的。很多复合词和派生词都是通过隐喻产生的,如汉语中:鹅卵石、杏眼、柳眉、面包车、黄金时代等等,同样英美文学作品中也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有很多词汇是由隐喻组成的。如:dog-tired、crystal-clear、knee-deep、shoulder-high等等。词语成长的隐喻性是指词汇的多义性得益于隐喻,隐喻是词义成长、转变和引申的主要手段。在讲解多义词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多义词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隐喻是词义发展和延伸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把隐喻意义的教学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机结合起来。

2、概念隐喻对翻译教学的影响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翻译效果的好坏对整部作品译文效果的影响很大,隐喻翻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在隐喻翻译过程中,培养学生转化喻体形象、把隐喻转换为明喻、把喻体形象进行加注、或者省略喻体形象、添加喻体形象等方法进行隐喻的翻译。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用法差异,在汉语中不能一一找到与英语对应的词语。例1. that man is another shylock.那个家伙是又一个夏洛克, 为人吝啬。因为夏洛克是文学作品中吝啬的形象角色。所以在翻译文学作品隐喻的过程中,译者可本着上述“映射对等”原则结合文本具体语境灵活地选择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音译加注法、字面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用译语中的文化意象转换源语喻体以及扩展源文隐喻的喻体以补充喻体的蕴涵等方法。例2.张培基先生所译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茅盾《白杨礼赞》)“white poplars are no ordinary trees. but these common trees in northwest china are as much ignored as our peasants in the north. however, like our peasants in the north, they are bursting with vitality and capable of surviving any hardship or oppression. ” (张培基,1999:197~ 201)对整个语篇的隐喻性,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隐喻作为最常见的文学创作手段要求人们更加注重文学作品中隐喻翻译的研究,教师应当在隐喻翻译研究的必要性的前提下,让学生理解好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

3、概念隐喻对语篇教学的影响

研究中发现,英美文学作品语篇中包含了隐喻性的表达。篇章从一句话,到一整篇著作,都蕴含了大量的隐喻成分。概念隐喻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观察篇章内部结构的立足点,使篇章研究与认知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深化了人们在篇章衔接连贯以及篇章理解方面的认识。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4

Lakoff &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概念系统(思维过程)是被隐喻性地建构的,因此,作为语言表达的隐喻来自于具有隐喻性的概念系统本身。概念隐喻理论的具体内容是指隐喻是人类对其某一领域的知识和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统一理解,即理想化认知模式,隐喻是源域到目标域的直接映射,在映射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意象图式结构,即“衡定性假说(invariance hypothesis)”。

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常规隐喻,根据源域的不同可分为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大类别。无数的概念通过“隐喻化”的过程加入我们的概念系统中,成为我们概念系统的一种固定模式。这些纵横交错的隐喻关系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隐喻概念体系及相应的隐喻表达体系,发展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我们的语言,帮助我们共同完成对抽象事物和概念的较为深刻、全面、完整的认知和理解。

二、隐喻理论与语言教学

将隐喻理论与语言教学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对于隐喻学研究、教学法研究及认知语言学都有重要的意义。与语言知识相关联的认知理论认为,语言知识与其他类型的知识并无不同,用于发展语言知识的策略与其他学习是相关联的。Lakoff认为,概念隐喻是普遍存在的。那么,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概念隐喻作为学习者的内在规则集的一部分,应该有助于目的语的学习,即应该以正迁移为主。这也意味着对英语学习者来说,隐喻理解能力的提高应着眼于概念隐喻的理解,而不是单纯隐喻表达式的理解。外语教学既要剖析隐喻的美学价值,又要关注隐喻的教育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探讨了隐喻式的英语学习策略[4],尝试着把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机制和隐喻认知相结合进行语言教学。

1.利用隐喻概念理论总结相关概念域的共同词汇

Lakoff等学者们从认知角度探讨了概念隐喻和语言形式的内在联系,认为隐喻思维可以解释大多数词汇的多义性及构词方式。因此,隐喻理解对词汇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使得词汇教学方法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为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例如,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隐喻概念理论引导学生总结有关两个相关概念域的共同词汇。以“Money Is Water”为例,可以对两个概念域的相关词汇做如下总结。

表一 water概念域与money概念域相关汇总结[7]

这个表格清晰地展示了由“water”这个概念域向“money”这个概念域映射在语言上的表现。水是人们所熟知的概念,对于描绘水的各种性质的一系列英语词汇,学生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当通过隐喻思维把水的各个性质的一系列词汇便同样可以用来描绘货币这个概念的相关方面。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这两个概念域联系起来,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两个概念域的词汇进行总结对比。这可以使得学生们更为轻松地掌握相关概念各个方面的一系列词汇,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特定概念的一个全面、系统的词汇框架。

2.利用文本自主构建概念隐喻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时,由于概念隐喻是系统的跨域映射,具有系统性,所以可对其进行分析和构建。大学英语课本选材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语言贴近生活。许多词语、习语都有隐喻意义。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理解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有助于养成隐喻思维的习惯。

例如《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三册第七单元课文文本“Life of a Salesman”中出现了这样的表达:“the battle field where he fights for his independence and dignity;And his enemies――a crippled body that betrays him ... ――are gaining on him;he assembles his weapons;another bus that drops him off a mile from his territory.”[2]很明显,文章描写的是一位身患残疾的销售员如何艰辛工作,而这些语句似乎让人无法将其与销售员联系起来。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把“battlefield,fight,enemies,betray,weapons,territory”列出来,使学生意识到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述同一概念WAR。根据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出概念隐喻LIFE IS WAR,并找出两个概念的相似性。

3.加强英汉概念隐喻文化内涵的认知

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外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力图解决目的语的文化差异。外语学习的最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语语文化的掌握水平。隐喻作为语言现象,产生于体验,是储藏、传承、发展文化的载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文化的内容,如生活方式、价值观、信仰态度等。此外,隐喻还具有文化传递性,学习者可以通过理解隐喻概念来学习目的语的文化。所以,外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可借助隐喻的认知理论来解释英汉表达方式的异同,启发学生更系统地认知各种目的语的文化现象。

隐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中可探得英汉民族在认知方式和文化观念上的共同点和特异性。比如,对句子“She spoke with a touch of vinegar.”的理解。关键在于vinegar的隐喻含义。汉语中“醋”的隐含意义是“忌妒”;而英语中vinegar的隐含意义却表示“尖酸刻薄”或“不高兴”。另外,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中有关颜色的隐喻理解也不一样。汉语中嫉妒别人常表达为“得了红眼病”,而英语中则说green-eyed。这些隐喻语言基本上已经成为语言中相对固定的概念隐喻。

三、结语

隐喻概念和隐喻语言都是一定文化语境中的人在历史进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也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被接受和定型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英汉语隐喻语言中蕴藏着的文化共同性和差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隐喻中的文化联系,增强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和习惯表达,以及对于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因为对于隐喻意义的误解而造成的语用错误,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9.

[2]Lakoff,G.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New York:Basic Books,1999.

[3]马瑞贤,李佐文.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36-139.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06.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5

专业: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

职称:xxxxxx

论文题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英文题目: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二、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词汇习得能力是外语学者最重要的语言能力之一。语言研究者提出多种词汇习得理论。从传统的翻译语法教学法到结构主义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比如根据构词法学习词汇、组块法学习短语与习语,再到语境理论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国内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注重词的音、形、义的介绍和分析,却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考察与讲解,从而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词汇,事倍功半。因此只有少数学习者能够恰当的运用所学单词,用地道的英文表达思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大部分词汇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获得学习者的单词量有了很大提高。

关于隐喻的研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传统的隐喻理论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主要用在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诗人认为隐喻是诗歌的灵魂。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研究隐喻的诗学功能与修辞功能。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发表的隐喻学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论。lakoff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无处不在,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lakoff运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束定芳和汤本庆指出: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蔡龙权认为:隐喻过程中的语义转移为语词的意义扩展提供了平台。隐喻、认知和语言的这一密切关系为词汇学习等外语学习找到了依据,这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包括隐喻的实际应用研究以及隐喻与语言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隐喻理论研究将继续进行理论探讨,随着隐喻研究与运用的不断深入,人类对隐喻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人类学、神经理论等学科进行隐喻研究。隐喻研究历史的研究;传统文化的隐喻学研究;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词汇习得理论及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及前景的分析,发现以往的词汇习得理论有其不足之处。而概念隐喻理论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鉴于此论文将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以期对英语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究的理论和依据

本论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根据,以词汇习得理论的历史研究及其不足之处为依据来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五、选题的特色及创新点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6

专业: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

职称:xxxxxx

论文题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英文题目: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二、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词汇习得能力是外语学者最重要的语言能力之一。语言研究者提出多种词汇习得理论。从传统的翻译语法教学法到结构主义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比如根据构词法学习词汇、组块法学习短语与习语,再到语境理论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国内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注重词的音、形、义的介绍和分析,却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考察与讲解,从而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词汇,事倍功半。因此只有少数学习者能够恰当的运用所学单词,用地道的英文表达思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大部分词汇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获得学习者的单词量有了很大提高。

关于隐喻的研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传统的隐喻理论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主要用在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诗人认为隐喻是诗歌的灵魂。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研究隐喻的诗学功能与修辞功能。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发表的隐喻学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论。lakoff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无处不在,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lakoff运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束定芳和汤本庆指出: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蔡龙权认为:隐喻过程中的语义转移为语词的意义扩展提供了平台。隐喻、认知和语言的这一密切关系为词汇学习等外语学习找到了依据,这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包括隐喻的实际应用研究以及隐喻与语言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隐喻理论研究将继续进行理论探讨,随着隐喻研究与运用的不断深入,人类对隐喻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人类学、神经理论等学科进行隐喻研究。隐喻研究历史的研究;传统文化的隐喻学研究;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词汇习得理论及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及前景的分析,发现以往的词汇习得理论有其不足之处。而概念隐喻理论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鉴于此论文将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以期对英语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究的理论和依据

本论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根据,以词汇习得理论的历史研究及其不足之处为依据来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五、选题的特色及创新点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7

认知科学揭示了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是隐喻性的。概念隐喻理论思想首先是在Lakoff &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的: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映射遵循恒定原则;概念隐喻的使用是潜意识的等等。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概念隐喻理论的革命性观点促进了认知语义学的整体发展。Lakoff & Johson(1996:3)认为,我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就本质而言都是隐喻性的,他们(1996:9)指出,“无论在哲学和语言学领域,传统的做法都把隐喻的研究边缘化了,而我们却直观地觉得它是个中心问题,可能是解释理解能力的关键”。 由此可见,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从广度到深度都拓宽了它原有的空间,使它从语义进入到概念,从学科的边缘进入到中心。隐喻思维和概念在外语教学中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解和运用好这一认知工具,对于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概念隐喻理论和教学的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引导学生建构概念域,能够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加强其阅读以及听力中对隐喻语言的理解能力,同时能够培养他们在写作中隐喻语言的表达力,最终推动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2.1 利用隐喻概念理论总结相关概念与的共同词汇

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使得词汇教学方法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为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例如,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隐喻概念理论引导学生总结有关两个相关概念域的共同词汇。以“money is water”为例,可以对两个概念域的相关词汇作如下总结:

表1 water 概念域与money概念域相关汇总结[7]

这个表格清晰地展示了由 “water”这个概念域向“money”这个概念域映射在语言上的表现。水是人们所熟知的概念, 对于描绘水的各种性质的一系列英语词汇, 学生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当通过隐喻思维把水的各个性质的一系列词汇便同样可以用来描绘货币这个概念的相关方面。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这两个概念域联系起来,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两个概念域的词汇进行总结对比。这可以使得学生们更为轻松地掌握相关概念各个方面的一系列词汇,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特定概念的一个全面、系统的词汇框架。

2.2 利用文本自主构建概念隐喻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时,由于概念隐喻是系统的跨域映射,具有系统性,所以可对其进行分析和构建。大学英语课本选材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语言贴近生活。许多词语、习语都有隐喻意义。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理解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有助于养成隐喻思维的习惯。

例如《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三册第七单元课文文本Life of a Salesman中出现了这样的表达:the battle field where he fights for his independence and dignity; And his enemies--a crippled body that betrays him…--are gaining on him; he assembles his weapons; another bus that drops him off a mile from his territory.[2]很明显,文章描写的是一位身患残疾的销售员如何艰辛工作,而这些语句似乎让人无法与销售员联系起来。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把“battlefield, fight, enemies, betray, weapons, territory”列出来,使学生意识到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述同一概念WAR。根据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出概念隐喻LIFE IS WAR,并找出两个概念的相似性。

2.3 加强英汉概念隐喻文化内涵的认知

隐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中可探得英汉民族在认知方式和文化观念上的共同点和特异性。比如,对句子“She spoke with a touch of vinegar.”的理解。关键在于vinegar的隐喻含义。汉语中“醋”的隐含意义是“忌妒”;而英语中vinegar的隐含意义却表示“尖酸刻薄”或“不高兴”。另外,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中有关颜色的隐喻理解也不一样。汉语中嫉妒别人常表达为“得了红眼病”,而英语中则说green-eyed。这些隐喻语言基本上已经成为语言中相对固定的概念隐喻。

隐喻概念和隐喻语言都是一定文化语境中的人在历史进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也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被接受和定型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英汉语隐喻语言中蕴藏着的文化共同性和差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隐喻中的文化联系,增强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和习惯表达,以及对于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因为对于隐喻意义的误解而造成的语用错误,都有很大的作用。

3 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引导学生建构概念域,能够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加强其阅读以及听力中对隐喻语言的理解能力,同时能够培养他们在写作中隐喻语言的表达力,最终推动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

[2]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Heaton J B.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8

一、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Lakof&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他们在书中表明: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但存在于语言里,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的。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隐喻的理解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的域(target domain)。概念隐喻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mapping)到目的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所以,“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概念隐喻理论还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和隐喻语言(metaphorical expression)的区别。前者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在英语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后者是概念隐喻的具体隐喻表达式,例如:

例1.We are at a crossroad.

例2.The relationship isn’t going anywhere.

例3.Our relationship is of the track.

例4.Thei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二、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隐喻与词汇学习

在写作中,词汇居于核心地位。传统词汇学习由于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词语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视了对词语的认知和理解。词汇表层意义与其深层内涵都是语言认知的产物。通过概念隐喻模式来认识和解释词汇,不仅有利于词语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有效地利用该词语的隐喻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我们借助方位隐喻来理解介词的学习。人们可以将通过身体体验获得的“上—下,前—后,高—低,深—浅,中心—边缘”等具体空间概念投射于时间、情绪、身体状况、数量、质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在方位隐喻中,“up-down”概念的隐喻运用最为广泛。最初,“上”概念(up)和“下”概念(down)都是纯空间概念。up的基本意义最“向上,由低往高”;down的基本意义为“向下,由高往低”。英汉语言经过反复的运用与发展,在这些概念隐喻的基础上可以拓展丰富的隐喻表达式,进一步深化对“up”概念和“down”概念的隐喻理解,如:“I am feeling up.”“Prices are going up.”“The temperature has gone down.”“Be nice to people on your way up,because you will meet them on your way down.”等。由此可见,通过概念隐喻理论来理解介词,能掌握更丰富的词汇意义,增强学生隐喻能力,提高写作的多样性。其次,由于隐喻是一种映射,其实质是借助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因此人们总是会参照他们所熟知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和理解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词汇表达上,人们往往运用谈论一个概念的各个方面的词语来谈论另一个概念。例如:提到概念“argument”,我们有概念隐喻“Argument is a building;Argument is war.”,“argument”为较抽象的概念,而“building”,“war”是人们较熟悉的概念。在讲“building”这个概念时,可以帮助学生联想和“建筑物”有关的词汇:solid building,framework of a building,construct a building,collapse,the groundwork;而在谈到“war”这个概念时,又可以联想到跟“战争”有关的词汇:the fierce war,at tack the enemy,win the War,be defeated in the War。在这两个概念隐喻中,人们可以通过熟悉的概念来理解“argument”这个概念的内涵。用于谈论“building”,“war”的词汇大部分都可以用来谈论“argument”,因而可以创造出如下句子:

例5.We’ve got the framework for a solid argument.

例6.If you don’t support your argument with solid facts,the whole thing will collapse.

例7.Within the groundwork you’ve got,you call construct a pretty strong argument.

例8.He attacked my argument fiercely.

例9.Joe spared no pains to defend his argument.

例10.Joe won the argument with her.

例11.Joe was defeated in the argument.

又如:“Ideas are food.”这一概念隐喻通过“food”来理解“ideas”,其作者向我们展示了“ideas”的丰富内涵。如果想知道“food”和“ideas”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恐怕谁也拿不出一套完整的答案,但是关于“food”我们可以表达如下:

例12.Food can be digested.

例13.Food can be swallowed or devoured.

例14.Food can be nourishing.

例15.Food can be spoon-fed.

(二)概念隐喻与句式表达的多样性

“仅仅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不顾多样性,学生的二语能力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没有明显的进步”,这句话说明了语言表达多样性的重要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句法运用的多样性程度是需要训练的,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多维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写作是和思维同步进行的,学习写作就是学习思考。Lakof的概念隐喻理论恰恰是从思维的角度认知世界,以人的已知的具体经验去映射未知的抽象的领域,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一个概念隐喻都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隐喻表达式,这也为写作中语言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语言更生动、自然。此外,概念隐喻为学生在写作时创新思维、拓宽思路有着重要的认知作用,它为我们在不同范畴的事物之间架起联想的桥梁,赋予我们一种灵敏的触觉,使我们感知不同事物之间的某种特征的联系。因而,根据创新度,在写作中可以采用不同的隐喻式表达,例如:

例16.Joan knew that surgery was a very dangerous option.The stakes were high.Nevertheless,Joan decided to take her chances and have the operation.

例17.Joan knew that surgery was a very dangerous option.She could lose it all.Nevertheless,Joan decided to ante up and have the operation.

(三)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

语篇连贯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文章在内容上的连贯,二是指表达上的连贯。一个连贯的语篇应该是让听话人或读者在理解时能够推导出语句的各种关系,重新构建说话人或作者的目的或意图。篇章连贯是在概念的层次上实现的,而概念隐喻本身也是一种概念,因此它可以帮助实现连贯。概念隐喻在内容上的连贯既可以通过一个隐喻,也可以同时通过多个隐喻来实现。在语言实践中,由一个概念隐喻帮助构建语篇连贯的情况经常出现。以一个隐喻贯穿语篇始终形成一个核心隐喻,支配若干由隐喻或由一个中心意象引申出若干相关的次要意象。从这个概念隐喻的角度看,整个语篇应该是连贯的。在写作中,如果能够把握语篇连贯的这个特点,对某些语段结构或语篇意义的构建就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9

一、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Lakof&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他们在书中表明: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但存在于语言里,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的。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隐喻的理解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的域(target domain)。概念隐喻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mapping)到目的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所以,“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概念隐喻理论还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和隐喻语言(metaphorical expression)的区别。前者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在英语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后者是概念隐喻的具体隐喻表达式,例如:

例1.We are at a crossroad.

例2.The relationship isn’t going anywhere.

例3.Our relationship is of the track.

例4.Thei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二、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隐喻与词汇学习

在写作中,词汇居于核心地位。传统词汇学习由于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词语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视了对词语的认知和理解。词汇表层意义与其深层内涵都是语言认知的产物。通过概念隐喻模式来认识和解释词汇,不仅有利于词语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有效地利用该词语的隐喻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我们借助方位隐喻来理解介词的学习。人们可以将通过身体体验获得的“上—下,前—后,高—低,深—浅,中心—边缘”等具体空间概念投射于时间、情绪、身体状况、数量、质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在方位隐喻中,“up-down”概念的隐喻运用最为广泛。最初,“上”概念(up)和“下”概念(down)都是纯空间概念。up的基本意义最“向上,由低往高”;down的基本意义为“向下,由高往低”。英汉语言经过反复的运用与发展,在这些概念隐喻的基础上可以拓展丰富的隐喻表达式,进一步深化对“up”概念和“down”概念的隐喻理解,如:“I am feeling up.”“Prices are going up.”“The temperature has gone down.”“Be nice to people on your way up,because you will meet them on your way down.”等。由此可见,通过概念隐喻理论来理解介词,能掌握更丰富的词汇意义,增强学生隐喻能力,提高写作的多样性。其次,由于隐喻是一种映射,其实质是借助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因此人们总是会参照他们所熟知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和理解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词汇表达上,人们往往运用谈论一个概念的各个方面的词语来谈论另一个概念。例如:提到概念“argument”,我们有概念隐喻“Argument is a building;Argument is war.”,“argument”为较抽象的概念,而“building”,“war”是人们较熟悉的概念。在讲“building”这个概念时,可以帮助学生联想和“建筑物”有关的词汇:solid building,framework of a building,construct a building,collapse,the groundwork;而在谈到“war”这个概念时,又可以联想到跟“战争”有关的词汇:the fierce war,at tack the enemy,win the War,be defeated in the War。在这两个概念隐喻中,人们可以通过熟悉的概念来理解“argument”这个概念的内涵。用于谈论“building”,“war”的词汇大部分都可以用来谈论“argument”,因而可以创造出如下句子:

例5.We’ve got the framework for a solid argument.

例6.If you don’t support your argument with solid facts,the whole thing will collapse.

例7.Within the groundwork you’ve got,you call construct a pretty strong argument.

例8.He attacked my argument fiercely.

例9.Joe spared no pains to defend his argument.

例10.Joe won the argument with her.

例11.Joe was defeated in the argument.

又如:“Ideas are food.”这一概念隐喻通过“food”来理解“ideas”,其作者向我们展示了“ideas”的丰富内涵。如果想知道“food”和“ideas”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恐怕谁也拿不出一套完整的答案,但是关于“food”我们可以表达如下:

例12.Food can be digested.

例13.Food can be swallowed or devoured.

例14.Food can be nourishing.

例15.Food can be spoon-fed.

(二)概念隐喻与句式表达的多样性

“仅仅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不顾多样性,学生的二语能力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没有明显的进步”,这句话说明了语言表达多样性的重要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句法运用的多样性程度是需要训练的,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多维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写作是和思维同步进行的,学习写作就是学习思考。Lakof的概念隐喻理论恰恰是从思维的角度认知世界,以人的已知的具体经验去映射未知的抽象的领域,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一个概念隐喻都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隐喻表达式,这也为写作中语言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语言更生动、自然。此外,概念隐喻为学生在写作时创新思维、拓宽思路有着重要的认知作用,它为我们在不同范畴的事物之间架起联想的桥梁,赋予我们一种灵敏的触觉,使我们感知不同事物之间的某种特征的联系。因而,根据创新度,在写作中可以采用不同的隐喻式表达,例如:

例16.Joan knew that surgery was a very dangerous option.The stakes were high.Nevertheless,Joan decided to take her chances and have the operation.

例17.Joan knew that surgery was a very dangerous option.She could lose it all.Nevertheless,Joan decided to ante up and have the operation.

(三)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

语篇连贯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文章在内容上的连贯,二是指表达上的连贯。一个连贯的语篇应该是让听话人或读者在理解时能够推导出语句的各种关系,重新构建说话人或作者的目的或意图。篇章连贯是在概念的层次上实现的,而概念隐喻本身也是一种概念,因此它可以帮助实现连贯。概念隐喻在内容上的连贯既可以通过一个隐喻,也可以同时通过多个隐喻来实现。在语言实践中,由一个概念隐喻帮助构建语篇连贯的情况经常出现。以一个隐喻贯穿语篇始终形成一个核心隐喻,支配若干由隐喻或由一个中心意象引申出若干相关的次要意象。从这个概念隐喻的角度看,整个语篇应该是连贯的。在写作中,如果能够把握语篇连贯的这个特点,对某些语段结构或语篇意义的构建就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10

key words: conceptual metaphor; metaphorical thinking; english writing

一、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lakoff & johnson 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他们在书中表明: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但存在于语言里,也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的。[1]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隐喻的理解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source domain)和靶域(target domain)。概念隐喻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mapping)到靶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所以,“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验另一类事物”。[2]概念隐喻理论还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和隐喻语言(metaphorical expression)的区别。前者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在英语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后者是概念隐喻的具体隐喻表达式,例如:

例1.we are at a crossroad.

例2. the relationship isn’t going anywhere.

例3.our relationship is off the track.

例4. thei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这里只有一个隐喻:love is a journey,上述这些例子都是该隐喻在语言上的具体表达式。

概念隐喻理论使我们重新认识了隐喻的本质,也给语言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本文拟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探讨隐喻在英语写作中遣词、造句、谋篇的功能,并指出隐喻思维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为写作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二、 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隐喻与词汇学习

在写作中,词汇居于核心地位。不管是句子层次的语言现象还是语篇层次的语言现象,都离不开词的理解和运用。传统词汇学习由于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词语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视了对词语的认知和理解。词汇不仅有其所指意义,也有其转指意义,而且,词汇表层意义与其深层内涵都是语言认知的产物。由于大多数学习者不是从认知的角度来学习词汇,而是采用死记硬背方法,不能真正理解词汇的内涵。通过概念隐喻模式来认识和解释词汇,不仅有利于词语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有效地利用该词语的隐喻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我们借助方位隐喻来理解介词的学习。人们可以将通过身体体验获得的“上——下,前——后,高——低,深——浅,中心——边缘”等具体空间概念投射于时间、情绪、身体状况、数量、质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在方位隐喻中,“up-down” 概念的隐喻运用最为广泛。最初,“上”概念(up)和“下”概念(down)都是纯空间概念。up的基本意义最“向上,由低往高”;down的基本意义为“向下,由高往低”。英汉语言经过反复的运用与发展,“up-down”都以原来的空间意义为核心,产生了“

happiness is up, sadness is down;more is up, less is down; high status is up, low status is down”等方位隐喻来表达对社会地位和人的情绪的认识。在这些概念隐喻的基础上可以拓展丰富的隐喻表达式,进一步深化对“up”概念和“down”概念的隐喻理解,如:“i am feeling up.”,“prices are going up”,“the temperature has gone down.”,“be nice to people on your way up, because you will meet them on your way down. ”等。由此可见,通过概念隐喻理论来理解介词,能掌握更丰富的词汇意义,增强学生隐喻能力,提高写作的多样性。

其次,由于隐喻是一种映射,其实质是借助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3]因此人们总是会参照他们所熟知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和理解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词汇表达上,人们往往运用谈论一个概念的各个方面的词语来谈论另一个概念。例如:提到概念“argument”,我们有概念隐喻“

argument is a building; argument is war”, “argument”为较抽象的概念,而“building”,“war”是人们较熟悉的概念。在讲“building”这个概念时,可以帮助学生联想和“建筑物”有关的词汇“solid building, framework of a building, construct a building, collapse, the groundwork”; 而在谈到“war”这个概念时,又可以联想到跟“战争”有关的词汇“the fierce war, attack the enemy, win the war, be defeated in the war”。在这两个概念隐喻中,人们可以通过熟悉的概念来理解“argument”这个概念的内涵。用于谈论“building”,“war”的词汇大部分都可以用来谈论“argument”,因而可以创造出如下句子:

例5. we’ve got the framework for a solid argument.

例6. if you don’t support your argument with solid facts, the whole th

ing will collapse.

例7. within the groundwork you’ve got, you can construct a pretty strong argument.

例8. he attacked my argument fiercely.

例9. joe spared no pains to defend his argument.

例10. joe won the argument with her.

例11. joe was defeated in the argument.

又如:“ideas are food”这一概念隐喻通过“food”来理解“ideas”,其作者向我们展示了“ ideas”的丰富内涵。如果想知道“food”和“ ideas”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恐怕谁也拿不出一套完整的答案,但是关于“food”我们可以表达如下:

例12. food can be digested.

例13. food can be swallowed or devoured

例14. food can be nourishing.

例15. food can be spoon-fed.

然后,利用“food”这一概念所派生的词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写出下列的句子:

例16.david has a hard time swallowing new ideas. he has to stew them over for days.

例17. we don’t need to spoon-feed our students.

例18. he devours the book.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通过概念映射原理,可以使学生更为轻松地掌握较为抽象概念方面的一系列词汇,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词汇框架,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更为准确自如地选词表意。

(二)概念隐喻与句式表达多样性

“仅仅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不顾多样性,学生的二语能力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没有明显的进步”,[4]这句话说明了语言表达多样性的重要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句法运用多样性程度是需要训练的,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多维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写作是和思维同步进行的,学习写作就是学习思考。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恰恰是从思维的角度认知世界,以人的已知的具体经验去映射未知的抽象的领域,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如“视野是容器”(visual fields are containers)这一基本概念隐喻衍生出的隐喻式语言表达是多种多样的:the ship is coming into view,i have him in sight, he’s out of sight now, that’s in the center of my field of vision等。而在表达同一概念时的概念隐喻也是多样的,“idea”这一概念,就有如下概念隐喻:ideas are food, ideas are people, ideas are plants, ideas are products, ideas are commodities, ideas are resource, ideas are money, ideas are fashion,每一个概念隐喻都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隐喻表达式,这也为写作中语言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语言更生动、自然。

此外,概念隐喻为学生在写作时创新思维、拓宽思路有着重要的认知作用,它为我们在不同范畴的事物之间架起联想的桥梁,赋予我们一种灵敏的触觉,使我们感知不同事物之间的某种特征的联系。因而,根据创新度,在写作中可以采用不同的隐喻式表达,例如:

例19.joan knew that surgery was a very dangerous option. the stakes were high. nevertheless, joan decided to take her chances and have the operation.

例20.joan knew that surgery was a very dangerous option. she could lose it all. nevertheless, joan decided to ante up and have the operation.

例句19和20是基于“life is a gambling game”所构建的隐喻表达。第一句是常规隐喻表达,常规隐喻是那些建构我们文化的普遍概念系统并反映在日常语言中的隐喻;第二句是新隐喻表达,新隐喻是对常规隐喻的扩展应用,很多新隐喻是人们创新思维的结果。因此,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我们既可采用常规隐喻表达,也可创新思维,采用新隐喻。

(三)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

语篇连贯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文章在内容上的连贯(coherence),二是指表达上的连贯。一个连贯的语篇应该是让听话人或读者在理解时能够推导出语句的各种关系,重新构建说话人或作者的目的或意图。篇章连贯是在概念的层次上实现的,而概念隐喻本身也是一种概念,因此它可以帮助实现连贯。

概念隐喻在内容上的连贯既可以通过一个隐喻,也可以同时通过多个隐喻来实现。[5]在语言实践中,由一个概念隐喻帮助构建语篇连贯的情况经常出现。以一个隐喻贯穿语篇始终形成一个核心隐喻,支配若干由隐喻或由一个中心意象引申出若干相关的次要意象。从这个概念隐喻的角度看,整个语篇应该是连贯的。在写作中,如果能够把握语篇连贯的这个特点,对某些语段结构或语篇意义的构建就能事半功倍。如:

ted got on the ride when he decided to campaign for mayor of his small town. after flipping, rolling, and shaking for the public for eight weeks, he finally felt like he was in control. but as he watched the exit polls reported on tv, he plummeted. he had lost in a landslide. [6]

在以上的例子中,中心隐喻是“politics is a foller-coaster”,其余的隐喻“ride, flipping, rolling, shaking, plummeted, landslide”等都是围绕其中心隐喻的,并且是互相关联的。

又如:the professor told me my argument was shaky: as a student of physics,

you have to construct stronger foundations for your theoretical models. use facts to support your theory.

上述例子的中心隐喻是“theories are buidings”,整个语段都共享了这个概念隐喻的隐喻内涵,使得这个语段具有连贯性。

语篇在表达上的连贯很大程度取决于文章衔接(cohesion)的处理,衔接是一种语篇现象,语篇的衔接主要是依靠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搭配等来实现。隐喻可以使得词汇的衔接在不同领域内得以实现,再加上语言上的手段如对照、省略等,说话人可以表达经验和人际方面的语义连贯。

三、 结语

隐喻是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不知不觉地运用隐喻模式来认识和解释世界。在写作教学中,隐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谋篇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因而,培养学生写作中的隐喻思维必不可少。为了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要求学生收集概念隐喻及隐喻表达式,并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隐喻认知理论,并鼓励其大胆使用;第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隐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隐喻性表达的跨文化多样性,减少在写作中出现汉式表达方式,从而改善他们的写作思维;第三,利用隐喻认知规律,不断开拓创新思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参考文献

[1][2][3]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26,26

[4]文秋芳. 从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j]. 外语界, 2001(4):28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11

一、引入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现代语言学发展迅速。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基础,韩礼德和乔姆斯基竞相发表论著,在语言学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随着现代语言学逐渐完善成熟,一些分支科目相继形成,然后具体的理论也得以衍生出来。认知语言学就是其中之一,而当下研究颇多的概念隐喻则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上世纪末,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的专著《女人,火与危险事物》的出版都是划时代的,如同语言学界的惊世春雷,标志着概念隐喻理论的诞生。人们对隐喻的研究从传统修辞转向隐喻思维!因此现在很多学者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行动方式,语言只是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中文里,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次比赛高手云集。”句话里,将“很多高手”和“云”进行类比,是隐喻修辞手法,所以这句话可以看成一个隐喻性表达,但是它也应了一种概念隐喻 ― 云很普遍。再举个英文例子,如果你对一个手舞足蹈的朋友说“You are so high!” 那么实际上你意思是“你很高兴嘛!”这个情况中的概念隐喻就是“HAPPINESS IS UP.”

声名鹊起的英国电视连续剧《唐顿庄园》里有很多地道的英语习语。为了更好地欣赏这部充满英伦气息的影视作品,理解剧中每个人物的话语是很重要的,而隐喻表达对非英语观众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从概念隐喻理解开来,然后扩大到更多的隐喻表达,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概念隐喻理论

人的大脑是怎样进行隐喻性思维的?概念隐喻理论发挥着潜在指导作用。这一部分将介绍概念隐喻的定义和其工作机制。

1.概念隐喻的定义

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或认知隐喻)指的是通过彼概念来理解此概念,比如通过方向性来理解数量(如:价格在上涨)。概念隐喻往往需要一定的中间物来建立两个事物的可比性,所以彼此两个概念是具有实在相关性的。

2.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

概念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因此,有三个要素需要指明,即事物A,事物B,AB间的关系。首先,我们从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谈起。

2.1 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

前面我们提到了这两个概念,在这里我们将它们进行区分。

第一,概念隐喻是基于经验主义的哲学术语,而隐喻表达只和语言学有关。第二,在英文中,概念隐喻的每个字母都需要大写,而隐喻表达只需要遵从常规书写。如,TIME IS MOTION就是概念隐喻,而“We are getting close to Christmas”则只是隐喻表达。最后,概念隐喻是拔高的抽象概念,而隐喻表达是实实在在,印证抽象概念的语言学结构(词语、表达、句子等)。

以下是一个例子:

(1) LOVE IS A JOURNEY

(1)是一个概念隐喻,而下面三个则是附属的隐喻表达。

(1)a. We’ll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

(1)b. We’re just spinning our wheels.

(1)c. I don’t think this relationship is going anywhere.

2.2源域和靶域

源域即是我们得到隐喻表达的概念域(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中的“The JOURNEY”)。

靶域即是我们试图去理解的概念域(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中的“THE LOVE”)。

又如一下这个例子:

(2)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

显而易见,例(2)是一个隐喻表达,我们也很容易得出它的概念隐喻 ― ARGUMENT IS WAR, 这里的源域是“WAR”,靶域是“ARGUMENT”.

2.3 映射

映射是源域和靶域组成元素间的一组系统对应。这个系统建立在源域元素和靶域元素的相似性的基础之上,所以映射的两端具有逻辑推导性。完全理解一个概念隐喻则要明白映射是怎样连接源域和靶域的。

下面这个表格则完整展示了Anger Model中概念隐喻不同元素的关系。

Table 1: Three Elements in Anger Model

三、典例分析 ― LIFE IS A JOURNEY

“生命就是一段旅程”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话语。同时,LIFE IS A JOURNEY是众多概念隐喻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下面我们通过“social climber”来分析概念隐喻的妙处。

Example:

Anna: A frenetic social climber like him won’t rest until he reaches his goal.

安娜是《唐顿庄园》中的一位女仆,她和庄园主人的贴身男仆贝茨先生有着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这句台词里,安娜将托马斯称为“趋炎附势者”。托马斯是庄园里的一号男仆,但是他对其他仆人极其苛刻,同时他不惜一切代价来提升自己身份。为了取代贝茨的位置,他竟然恶意诽谤贝茨,并且陷害任何他觉得可能阻碍他前程的人。智慧的贝茨先生心宽体胖,忍气吞声,并没有直接和托马斯起冲突。甚至当安娜为贝茨叫屈,并将托马斯形容为“狂热的趋炎附势者”时,贝茨依然极力维持庄园里的平和景象。不可否认,托马斯在这部剧中坏事干尽,他最后也自尝恶果,身败名裂。在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里,这种人并不稀少。一定程度上,他们是聪明人,但可惜的是他们把自己的聪明用错了地方。

Social climber这一习语将社会比作垂直的东西(比如一架梯子或是一个陡坡),将向上移动比作攀升的动作,这样的联想很容易在我们脑海中产生。随着人的阅历和经验的丰富,我们都会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 ― 晋升是向上运动,降级是向下运动。所以,这个习语是“人生就是一段旅程”的衍生表达。一个攀爬者在他的人生之旅中不断往高处爬,而他所攀爬的载体就是社会等级的层级。

从概念隐喻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爬山是一件消耗体力的事情,有时候甚至是危险的,比如攀岩。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也是一样的。那么当我们看到一个如此生动形象的概念隐喻时,脑海中自然会呈现一个社会攀登者的样子。

基于上述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表格:

表2:LIFE IS A JOURNEY

四、总结

这篇文章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及其重要元素:源域、靶域和映射。通过概念隐喻理论,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唐顿庄园》中的习语。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英文习语还是比较新的领域,在未来这方面肯定会有更多的研究。

放眼未来,语言学者会逐渐意识到习语和概念隐喻的联系。习语反映了特定文化的思维方式或者是社会个体的思维习惯,因为概念隐喻都是根植在人的大脑中的思维模式。如果语言学研究能够更广泛,更有效地开展,我们有信心相信概念隐喻将是通往人类认知世界的一扇大门,这也将造福于其他专业领域,比如医学,史学研究等。

基于英文习语进行概念隐喻研究让习语具有更高级的价值,也让概念隐喻有了更多实体性的依附,相得益彰,但最终还是要让概念隐喻的实用性得到诠释。

参考文献

[1]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2]Lakoff, G. and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1980].

[3]The Scripts of Downton Abbey King, K.《把握英语脉搏习语中的习语》.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12

二、概念英语理论与外语教学

语言的运用得益于隐喻,隐喻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教学尤为重要,其中,对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通过隐喻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隐喻思维能力即“理解隐喻、解释隐喻和在恰当的语境中运用隐喻以及评价可用于同一语境的多种隐喻性表达之优劣的能力”(加德纳,维纳,1979),其中包括对隐喻知识的把握,对隐喻表达的识别能力和解释隐喻的流畅程度。那么,隐喻能力作为一种认知能力如同语言能力一样普遍存在于人脑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提升学习者这方面的能力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话题。在英语教学中,首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隐喻在语言中的普遍存在,从而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外语。然后逐渐形成隐喻思维模式,把这种思维模式带到对词汇,短语,句子以及篇章的学习上来。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认识到隐喻的跨文化差别性和多样性。

1.概念隐喻与语言教学

词汇的独创和词义的扩展很多情况下得益于隐喻。英语中很多词汇是由隐喻构成的。如:crystal-clear,shoulder-high,knee-deep,dog-tired,childlike等等。隐喻性的词汇还表现在一些用人自身的特征去感知其他事物的抽象概念上,从而使这些词汇的意义得到不断的扩展和延伸。例如,根据本体和喻体的功能相似性,,mouth可以指河口,瓶口,火山口,隧道口等等,即the mouth of a ricer, the mouth of a bottle, the mouth of volcano, the mouth of a tunnel. 在讲解生词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该词汇所涉及的概念隐喻知识同词汇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具体讲解,这样能够方便和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概念隐喻的理解对学生理解短语、句子非常有帮助,很多学生抱怨自己的词汇量不够,导致阅读存在很大的障碍。其实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对隐喻概念的缺乏而无法理解整个篇章的具体内容。例如:stand on your own feet, under your feet, put your foot forward这几个短语,如果掌握了概念隐喻理论,仔细分析foot这个词的基本范畴意义是人的身体一部分,是支撑人体的最基础的部分,把这一概念映射到人的实际行为当中去就有了独立、自立,阻碍、妨碍和全力以赴等含义。由此看来,概念隐喻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词汇宽度,同时能够帮助学习者更深入的理解词汇的深层含义,从而准确的把握对整个句子以及篇章理解。

2、概念隐喻与文化教学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篇13

1 概念隐喻理论

1.1 隐喻

人类对隐喻研究的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最早的亚里士多德时期,隐喻只是被当作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此后隐喻又经历几个不同的研究阶段。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接受隐喻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单纯是语言修辞手段,而应该是人类的一种思维行为方式。我们的思维中充满了从一个具体概念领域到另一个抽象概念领域的隐喻。隐喻是以经验现实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基础的,是基于身体体验的。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它存在于我们人类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之中。

1.2 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最早出现在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概念隐喻的提出给隐喻研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给隐喻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转折点。概念隐喻认为隐喻的理解涉及源域(source domain)和靶域(target domain)两个认知域。源域通常是人类所熟悉的一个认知域的经验,而靶域则是不太熟悉的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特点被隐射到靶域的特点上,有助于人们对于靶域的理解。

2 概念隐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1 概念隐喻与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充足的词汇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处理。目前常用的词缀法、典型例句法、循环记忆法、扩大阅读法等二维的、机械的、缺乏意象的记忆法都没有让学生深入到词汇内部。 隐喻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词语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其转变机制从而帮助学生词汇理解和记忆。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概念隐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按照隐喻的构成,莱考夫和约翰逊把概念英语分为方位性概念隐喻、实体喻和结构性概念隐喻。方位性概念隐喻指参考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概念隐喻。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如上-下,前-后,中心-边缘等,人们将这些具体概念投射于情绪、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上。实体性概念隐喻是将抽象的符号概念转换为具体的甚至是可以计算层面的实体和物质,从而将喻体的特征赋予本体之上。结构性概念隐喻是对一种概念的结构域的延伸以指称另一概念域。

2.2 概念隐喻与英语文化教学

跨文化的二语习得教学中,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人类相通的认知世界和多彩的民族特色使得不同文化中的隐喻既有相似性也有相异性。隐喻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紧密联系,许多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是通过隐喻来传达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理解重视隐喻现象是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文化在概念隐喻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隐喻存在于每种语言文化中,但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使得隐喻在不同民族中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举个例子,我们中文会说“爱屋及乌”,在英文中相应的表达就是Love me, love my dog. 隐喻的存在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理解到整个文化体系中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模式等。例如英语中的“melting pot”“America dream”“salad bowl”等隐喻表达中都是包含着透视美国文化历史以及其社会价值观的意义的,在教学中可连续概念隐喻理论。

3 结语

隐喻是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类认识和解释世界的思维中充满着隐喻。认识到隐喻的重要性,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使用概念隐喻及隐喻表达式,提高隐喻能力,认知能力,思考能力,从而对语言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26.

[2]文旭,叶狂.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145-154.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