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结构设计原则实用13篇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1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在建筑结构方面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与发展。在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影响下,近几年概念设计的理念方式被我国建筑行业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成功建筑案例中体现了应用概念设计的优势,尤其在高层建筑、智能建筑的使用效能中所起的作用尤其显著。所谓概念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尤其在一些难以做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不经过数值计算,而是从实际出发,由自身经验积累和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形成的对结构的合理形式、结构变形以及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等设计关键要素进行总体的概念和定性分析的能力,进而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选型和抗震措施的宏观控制。

2、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原则

(1)全面考虑原则

结构概念设计时,首先根据建筑的要求,保证结构方案的合理化。结构选择时应结合当地固有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如气候、文化背景、地质条件等)、地表结构类型及荷载情况、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施工条件限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提出合理的方案。

(2)使用科学的计算简图

对简图进行计算是结构计算中的基础,选择恰当的计算简图是保证结构设计安全的重要条件。计算简图应有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建筑结构实际的节点不可能是纯粹的钢节点或者是铰接,但是其存在的误差必须严格限定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

(3)功能协调原则

结构概念设计时,应尽可能做到建筑、结构、设备和施工手段的功能协调,结构各个构件的受力相互协调,共同承担自重及外部荷载,从而取得尽可能大的效能和效益。例如,在结构和建筑功能协调方面,要做到建筑体型和结构体系相协调,建筑使用和结构布置相结合等。从结构受力和变形分析看,要尽可能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变形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4)优化选型原则

结构概念设计归根到底是确定主体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优化结构体系的前提是掌握各类基本构件的特征,根据环境、使用、建筑和荷载实况优化选择合适的基本构件,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优化结构布置是在满足使用要求和建筑意向的前提下优化主要受力构件的布置,重要的原则是平立面宜规则、对称,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要保证构件既有必要的抗震承载力与刚度,又拥有良好的承受非弹性变形的能力。

3、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

(1)基础概念设计

基础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应在对建筑物基础的地质环境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位置和结构形式对建筑物基础的类型进行合理选择,主要有桩基础、箱式基础和筏形基础等类型。当地基土质较软弱,建筑物层数较多,荷载较大的情况下,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则尽量采用桩基础。箱形基础因为其拥有很好的整体刚度,能将上部结构的荷载均匀地传递到建筑基础上,在对建筑上部结构进行有效嵌固的同时,能够与周围土体协同工作有效抑制地基的不规则沉降,所以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2)结构的平面布置

在目前的建筑概念设计中,尤其是高层建筑,需重点考虑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结构侧移,构建完善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如何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更好的抗侧力体系已经成为一个优秀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为降低风压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平面的形状宜选用风压较小的形式,并应考虑邻近高层建筑对其风压分布的影响,还必须考虑有利于抵抗能力和竖向荷载。对于任何平面形式的高层建筑来说,其抗侧力结构的布置原则都是尽量使平面的质量中心接近于抗侧力结构的刚度中心,没有好的流体外形,就会对建筑产生长时间的水平应力。在地震作用下,建筑平面要力求简单规则,简洁、规整、均匀对称的平面设计对于合理布置抗侧力结构是有利的。但是在实际中,质量的分布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均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扭转效应,因此设计人员除了考虑平面形状对称外,还要注意通过抗侧力构件的布置来提高结构的抗扭转能力。

(3)结构的竖向布置

良好的竖向布置不仅能够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需求,更重要的还能满足结构的安全和传力直接、明确、合理的要求。在竖向传力体系设计设计中,首先要注意建筑不能超高,因为新的设计准则对建筑超高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其次,对高层建筑来说,必须保证相应的锚固深度,以更好的满足地下停车库和设备用房的建设需求,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物的重心,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及抗倾覆能力。在竖向形体设计中,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以选择:1)截锥形。该形体采用由下而上分段逐渐减小,呈现出阶梯状的体型。由于房屋顶部的楼面尺寸比底部小,除了在建筑使用功能方面存在优点外,在抗风和抗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2)上窄下宽形。随着高度的增加,在符合竖向结构的要求下,楼身向上不断收进与变细,这样可减轻承受的风力,降低楼体的重心,加强结构的稳定性,该形体主要包括退缩形体和削楔形体,前者具有截切式、收进式、台阶式等多种形式,后者则更有利于抗震与抗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韧性。3)新月形。新月形房屋就像一个竖向的悬臂壳体一样,它的作用就像波形的屋面壳体能有效地抵抗重力荷载,重力荷载被科学的分布在柱、壳、框架等结构上,竖向的壳体合理的承受了建筑物的侧向荷载,能有效地抵抗对称作用与它的侧向力。

4、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大量的工程软件得到运用,一些结构工程师过于极端地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使设计脱离了其真正的本质。近年来,概念设计作为结构设计优化和创新的方法,不仅非常好地弥补了传统计算分析的不足之处,而且让计算结果更好地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结构设计人员一定要结合各方面宝贵的经验将结构概念运用的恰到好处,从而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不断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水平,使得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2

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诞生无疑为促进会计理论的完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会计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对占主导地位的会计理论观点的高度总结,是对各种抽象的会计概念进行具体的理论说明。

2.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规范会计实践的指南。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起指导作用。从以“假设——原则——准则”转向“目标——假设——准则”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模式,均产生于实践,并且是在实践中不断提炼,上升为理论。同时,它还可以评估并完善现有的准则,并对制定新的准则指明方向。

二、我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研究的现状

(一)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产生、发展及其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发展经历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历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自1951年下半年起,我国就实行了分部门、分行业、分所有制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这与当时的计划经济是相适应的,但是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几乎停滞。二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会计也由实务(会计制度)到准则(基本准则)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其研究方向逐渐转向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对此,分别提出了以下不同的观点:

1.同一论。该观点认为,我国1992年会计改革推行的基本会计准则即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基本会计准则只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普遍适用的一般原则,财务报表的要素、要素定义、内容、分类、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相当于西方所提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该种观点在我国会计改革的初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的。

但是,笔者认为,如果现在还将此种基本会计准则认同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未必恰当,因为它会削弱会计准则中基本概念体系的指导作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偏重于理论性,而会计准则的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把一个具有相对科学性、权威性的概念结构置于带有行政命令性质的准则之中,着实不妥。

2.并存论。该观点认为,应在准则基础上,再制定一套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以指导准则和会计实务。这对已有的准则变动较少,似乎更容易让人接受,但长此以往在准则外另立一套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有可能在会计概念的阐述上会重复,既不经济,也不能提高效率。

3.替代论。即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替代准则(基本准则),用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其优点显而易见,与国际惯例接轨。但是其理论性太强,实务性不够,会使一般的会计工作者望而却步。

(二)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替代准则(基本准则)的必要性

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原因有三:

首先,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代替基本会计准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转换,更多的是对重要理论问题充分论述,以便在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同时,具体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可以考虑到中国大多数的会计工作者文化层次较低的现状,能兼顾他们的利益。

其次,现行的基本会计准则理论性、层次性不强,过于抽象。有些理论问题,如会计本质、会计对象等并没有做专章描述。有些概念,在原有的准则中理论说明还不够,例如,第三章到第八章,其对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标准,不是把握各类要素的共同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做出一种原则性的规定,而是直接阐述各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标准。因此,应另立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以替代基本会计准则。

最后,借鉴国外的做法,英、美都将概念结构独立于准则予以公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也认为:“概念公告不像准则公告,概念框架不要求成为公认会计原则,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没有建立描述特定项目或事项的会计程序或披露实务,而这些是由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的。”并且,准则由行政机构,具有强制性。作为概念结构而言偏重于理论性,指导具体准则和实务。

三、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设想

(一)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内容

借鉴西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企业财务目标及环境、会计本质、会计对象、会计假设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3

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布置日益的复杂化,设计师需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建筑物的结构布置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作出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概念设计能够突破建筑构建思路的局限性,使建筑物的设计方案更加符合目标的要求。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设计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说明了几点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重点分析了实现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有效应用的方法。

2.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含义及重要性

2.1 概念设计的具体含义

结构工程师为了使建筑物的设计更加符合设计目标,会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主观判断,从宏观上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选择、鉴别评价。首先,在建筑方案设计的阶段,设计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坚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并不存在唯一的设计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工程设计师要清楚的认识到结构抗震的特点,并且进行正确的指导。其次,在初步设计时,结构设计师要全面的掌握各种结构体系近似计算方法,并且根据具体的计算来估算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出可行的方案。结构工程师要必须了解侧力构件变形的近似计算,通过获取的各种构件变形的近似计算,来大致估算建筑物的变形程度,以便提出各种可行的具体方案。最后,在施工图纸的设计阶段,设计师要规范控制轴压比限值,要根据工程设计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众所周知,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延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要对所有的因素进行一定的合理整合,从整体上提高高层建筑物的质量。

2.2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概念设计在建筑物的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用概念设计来考虑结构布局等,才能够充分的利用结构分体与总结构之间的关系,确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第一,现阶段的高层建筑一般都是采用混凝土方案现浇的施工工艺来进行的,只有具有了一套合理科学的框架设计,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在的实践的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概念设计的思维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映射关系。第二,概念设计将不同的建筑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进行设计,这样能够提高设计方案的实际指导作用。对于一些重复性的标准要进行筛选,提高标准的执行性。第三,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结构设计的结构简单、结构整体、结构刚度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3.概念设计基本原则

概念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概念设计充分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复杂的建筑结构日益趋于合理化。高层建筑的概念设计的原则的核心就是让结构布置简单化,构件传力力求明确。

3.1体型力求规则

体型力求规则是概念设计要遵循的首要的设计原则,那些高层建筑物只有体型结构尽量符合简单规则,它的安全才有保障。具体的说建筑物的结构高宽及平立面规则要符合相应的要求,它的结构质量和刚度要均匀的变化,尽量的避免钢度突变和结构扭曲问题的出现。

3.2构件间传力明确原则

概念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建筑物的结构达到经济合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各部件的传力就要合理。设计师在进行概念设计时要尽量的避免竖向布置变化过大,如果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突变,应该在突变处设置一道转换层,使结构构件传力趋于明确合理的状态。

3.3多道抗震防线设置原则

概念设计的一个初衷就是在高层建筑中设置抗震防线,尽量的避免由于某一构件的破坏导致整个结构破坏的出现。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概念设计时,要对结构布置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4.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

近几年来,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它也从整体上提高了高层建筑物的质量,但是在具体的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概念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标准和准则,这导致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方面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概念设计也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这两方面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概念设计的发展。

要想使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得到更有效的运用,就必须对整个概念设计的理论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具体的说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概念设计要针对高层建筑的具体特点设置相应的准则,不断的提高具体应用的实践性,扩大概念设计的应用范围。相应的准则,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要完善细致。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要引入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指标,完善概念设计自身。其次,概念设计的应用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调整整体规划并且要强制添加一些保障措施。对责任、标准、评价等保障体系的建设,充分的发挥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根据概念设计的核心思想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

5.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能够使建筑的结构更加合理,并且减少荷载对结构的破坏。如何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科学的应用概念设计,是许多建筑类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5.1基础、地基概念设计

在进行基础、地基概念设计时,要确保高层建筑物基础的整体性。在设计基础时要选用整体性较好的方案,为上部结构和基础有较好的传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抗震规范中对基础概念设计有了明确的规定,同一结构单元要尽量采用相同的基础形式,并且要将同一结构单元的的技术放在性质相同的地基上。

5.2高层建筑结构布置的概念设计

结构布置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高层建筑只有结构质量刚度均匀度均匀对称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其安全性能。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结构布置的概念设计来探讨平立面的合理性,设计的结构要尽量的规则对称,将结构的质心和钢心结合在一起,避免出现结构扭转的问题。竖向结构布置的过程中,受力的构件要上下贯通,从下到上均匀减小竖向刚度,尽量避免出现转换的现象。若不可避免出现竖向构件转换的现象,则应根据相关的设计规范对转换构件和落地的竖向构件进行加强。建筑物的结构布置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概念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各个受力部件的布置要考虑各种负载的作用,不仅仅要考虑竖向负载还要考虑水平力的作用,甚至要考虑温度的影响。在水平受力的部件进行布置时,要做到传力途径简单快捷,用最快的方式将力传到主梁上,然后再传给柱。

5.3构造措施―概念设计重要内容

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对提高高层建筑物的整抗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延性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高层结构在高负荷的情况下发生脆性破坏。延性设计要尽量的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错面”。在结构的设计时要提高楼板的厚度,提高楼板的刚度,让负载均匀的传递给裙楼受力部件上。

6.结束语

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高层建筑的结构更加合理、简便。概念设计将成为今后高层建筑设计的主流思想,每个设计人员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设计能力,为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4

综上所述,做好结构概念设计是做好结构设计的前提,也是工程设计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建筑结构的复杂多样性,结构的概念设计也存在着广阔的空间,但本人认为在做结构概念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的:

1、全面综合考虑原则:结构概念设计时,首先要以其所设计工程的各个方面的考虑,包括建筑、结构和施工等方面。建筑方面要考虑空间、尺度等使用要求,采光、通风、防火等功能要求,美学、风格等美观要求;结构方面要考虑结构整体和关键部位受力的合理性,主要构件连接的牢固性,所选择结构体系的可靠性、经济性,以及材料在长期使用环境下的耐久性;施工方面要考虑取材的方便与否,成型的可能,以及做法的合理性。做好上述考虑,就为做好结构概念设计奠定了基础。

2、合理受力原则:概念设计时要正确运用力学原理处理结构的一般受力分析问题。结构的构造做法必须与结构的受力分析一致。(1)从受力和变形看,均匀受力优于集中受力,多跨连续优于单跨简支,刚性连接优于铰连接,空间作用优于平面作用,超静定的受力体系优于静定的受力体系,传力简捷比传力曲折好,要避免不明确的受力状态;要尽可能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刚度的相对性、变形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既要分析各部分构件的直接受力状态,还要分析整体结构的受力状态,要抓住主要的受力善和变形,忽略次要的受力善和变形。(2)从抗力和材料看,要尽可能选用以轴向受力为主的受力状态,尽可能增加结构和构件的截面惯性距和抗弯刚度、抗剪刚度,合理的选用材料和构件的截面。(3)从构件自身看,混凝土构件要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压溃先于钢筋屈服、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破坏先于瞭身破坏,以避免造成脆性失效;构件间和连接应使节点和预埋件的破坏不先于其连接件以便充分发挥构件自身的作用。

3、减轻自重原则:结构所随的荷载有两种,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竖向荷载的85%以上是建筑物自重,水平荷载中的地震作用与建筑物自重直接相关。减轻自重不仅可以减轻结构承受的荷载,而且可以降低建筑造价、加快建造速度、节约建筑材料、减少材料在生产运输方面的工作量。减轻自重可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轻质高强材料;(2)采取高效能的结构型式;(3)选择优越的结构体系;(4)选择合理的结构。

4、优化选型原则:根据环境、建筑功能选择适合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等。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优化结构布置,平立面宜规则、对称,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竖向除规整外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突变。

5、空间作用原则:建筑物本身是一个空间结构,平时为了结构设计计算工作的简化,将它分解成各种平面受力状态进行量化分析,在结构概念设计时考虑建筑物内各部分结构的空间作用,实际上是还原到它本来的结构面貌。

6、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概念设计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处理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工程设计切实可行,满足用户的要求。

7、功能协调的原则:在工程设计中,做好相关各专业之间的功能协调,可以取得尽可能大的效能和尽可能多的效益。

现今进行结构设计已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但是建筑结构计算机设计也是以概念设计为基础,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进行计算、分析和图形处理的过程。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时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清晰的结构概念,能够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计算软件并对所使用的结构计算软件的基本假定、计算模型和适用范围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计算参数输入中确定合理参数取值;能根据结构计算模型的特点,对实际结构采取必要的技术处理,使计算模型和实际结构尽可能地接近,以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由于结构计算软件存在着一定的适用性、局限性和近似性,在计算输出的结果中可能存在部分构件或部位内力异常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复杂结构,这时,不能据此来否定分析软件的正确性,更不能对异常构件、部位置之不理或偏于计算机的结果,而应运用结构概念设计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各项性能,这样才能对计算分析结果进行科学的判断、合理的采用,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遗憾的是,部分结构工程师在运用微机进行设计时不注意概念的理解、分析,这将十分危险。

抗震分析是建筑结构计算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仅凭计算分析是不能保证结构安全的,抗震概念设计就成为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贯穿于结构计算分析和细部构造的全过程。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3)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4)结构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5)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6)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接近。(7)采用有效的措施防止过早的剪切、锚固和受压等脆性破坏,因此采用“约束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8)在地震作用下节点的承载力大于相连构件的承载力。当构件屈服、刚度退货时节点应能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9)构件的连接既要牢固可靠,又要有足够的变形能力,才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发挥各构件和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10)选择对建筑搞垮有利的场地,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对于不利地段,结构工程师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并考虑地震因场地条件间接引起结构破坏的原因。(11)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不规则的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且应该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在结构概念设计时掌握好以上原则,就能为结构设计勾勒出正确的方向,从而做出安全、美观、经济的结构设计。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应该注重提高概念设计的能力,根据本人长期实践工作的体会与经验总结,要提高结构概念设计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思想重视: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工程设计中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对初步的设计成果要进行“四否”评价,即工程技术上能否做到、政策法规上可否这样做、经济合理上是否值得做、可行性和持续性上应否这样做,敢于否定不理想的初步设想。

2、思维方式转变:在结构设计中有意识地转变习惯性的传统设计思维模式,从单一的理论分析转变到综合全面考虑,从总体角度考虑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5

    美国从正式制定会计准则伊始,即试图建立用以指导和解释会计准则建设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并曾经历过以“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为核心的概念结构的失败。60年代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的“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为会计界广泛接受,这为日后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新概念结构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后不久,即从1978年到1985年陆续发表了6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告,它标志着以财务会计目标为起点,按照“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要素的报告”等概念构建的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建设树立了第一个“成功的范例”。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国家或组织也纷纷效仿建立了或正在建立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类似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这种概念结构的理论依据都是“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是整个概念结构的起点和归宿,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制约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等概念。因此会计目标的设定是建立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关键。会计目标是从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归纳中概括出来的,并以此作为逻辑演绎的起点,推导出一系列的概念和结论,因而概念结构中的概念和结论与客观现实是否相符,首先依赖于会计目标这一理论前提是否与现实关系相符合。有些国家设定的会计目标从满足人的需要和财务会计的未来发展考虑注入了人的理想化成份,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会计目标设定为: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报告主体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额、时机和不确定性的信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概念结构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概念结构。它们的会计目标尽管略有差异,但均可概括为决策有用性。为了实现决策有用性的目标,赋予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因此FASB和IASC概念结构的最基本框架可以抽象概括为“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可靠性”,在它们看来,可靠性、相关性是同等重要的,所以没有给出先后次序,某些人甚至更强调相关性。由于FASB和IASC的会计准则和概念结构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所以“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可靠性”,成为现行财务会计模式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成为人们评价会计准则的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就计量属性的选择而言,历史成本最符合可靠性的质量特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变动是其规律)其相关性受到挑战,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等公允价值更符合相关性的质量特征和决策有用性的目标。在“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可靠性”模式下,公允价值成为最符合逻辑的选择,有人甚至称21世纪是公允价值的世纪,为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呐喊开道;不热衷于应用公允价值者则被视为保守派。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有一个前提条件(假设),即现行审计技术和审计人员能够对公允价值进行审计,并且符合效用>成本的原则,否则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将失去意义,因为很难想像失去可靠性的会计信息会具有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我们有理由提出这样的问题:美国“数字游戏”问题是否与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关?会计目标的设定是否过多地偏离了实际?在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是否应规定次序、并将可靠性放在首位?

    二、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有无国家特色以及如何体现国家特色:制定我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其内容曾包含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财务报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概念结构的作用,但是其缺点很明显,即诸概念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尚不足以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并且会计目标的定位和表述、会计要素的定义、财务报告的构成、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等,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显其不严密的一面。我认为1992年的《企业会计准则》首要的作用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初步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要求,对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起了“提纲挈领”或“总则”的作用。尽管它有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内容,但由于诸概念之间缺乏逻辑一致性以及概念本身的缺陷,并未起到FASB和IASC概念结构的作用。

    制定财务会计准则概念结构的作用和必要性,有关文献已做过很多研究,并已初步形成一致的观点:西方国家制定会计准则的实践也已充分证明了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意义。因此本文对此不再赘述。目前首先需要研究的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有无国家特色以及国家特色在概念结构中如何体现的问题。

    如果承认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没有国家特色,那么各国即无需单独制定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只需采用FASB或IASC的概念结构就可以了。

    如果承认会计准则在内容上有国家特色,那么用来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概念结构也应有国家特色,否则,会计准则的国家特色难以获得理论支持和说明。但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国家特色如何体现尚需研究。

    我认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国家特色,首先表现在会计目标的定位上。会计目标是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归纳出来的,它理应反映会计环境的特征。会计环境还通过会计目标间接地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认定。财务报表要素的构成及定义、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如计量属性的选择、要素的确认标准等)、财务报告的构成以及披露要求等。

    会计目标反映各国会计环境的特征、然后通过会计目标反映会计环境对概念结构中其它概念的影响的观点,与会计环境影响各国会计准则从而使各国会计准则表现出国家特色的观点,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三、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简评

    美国在经历了以“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为核心的概念结构的失败以后,从70年代开始转向以会计目标为起点构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从1978-1985年陆续了6辑(其中第6辑取代第3辑,并修订第2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从而建立了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由“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等概念构成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建设方面树立了第一个“成功的范例”。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成功的一面已有目共睹,本文仅就其逻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6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在1985年出版的由美国工程院士林同炎教授撰写的《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就为我们提供了结构概念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实例,在过分依赖设计软件的今天,概念设计愈发不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所以,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2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概述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是指不经过数值计算,依据力学关系、震害关系、破坏关系等,结合实验所得结果提出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在概念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为方案的合理性、针对性、处理方式等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依据。具体来说,工程结构概念设计是基于结构概念设计理论展开的一系列运作,包括判断、推理、改良、决策等过程。

3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原则

3.1结构的简单性结构的简单性是指具有直接的、明确的传力途径结构,以便承受各种外在力量的重压和作用,这就要求在进行结构体系设计时,必须具备明确的计算简图,以便于内力和位移分析,最大程度限制薄弱部位的出现。3.2结构的整体性建筑结构类似于具备水平隔板功效、能够提供足够刚度与内力的楼盖,其能够聚集并将惯性力传递至各竖向抗侧力子结构,但这些子结构需要具备协同承受地震的作用,以发挥抗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作用。但如果竖向抗侧力子结构布置不均匀或是水平变形特征不同,就会使其无法有效协同工作,进而使得抗御效果大幅降低。3.3结构的规则性和均匀性建筑结构的规则性与均匀性能够有效避免薄弱子结构过早破坏、倒塌问题的发生,从而使得建筑物分布质量与结构刚度的分布协调,有利于整体结构抵抗自然灾害破坏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承载力和传力途径的突变。3.4优化选型原则在建筑结构中,对于概念设计的运用,主要是对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的优化,其中,结构体系的优化主要是依据其基本构件特征与荷载实际情况等形成基本结构单元,然后通过集合形式构成主要的结构体系。结构布置的优化是指基础系统、柱墙竖向支撑系统、楼屋盖水平系统的设置。3.5合理受力原则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均匀受力、超静定受力体系、刚性连接、空间作用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还要重视建筑结构宏观受力状态、直接受力状态以及主要受力状态的分析,以便运用力学原理来处理好受力分析问题。

4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4.1在建筑结构方案选择中的应用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结构方案的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还是整体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内容,结构方案的重要性直接决定了结构方案选择的困难程度,所以,一旦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必将导致整体建筑结构设计严重错误的出现。通过概念设计的合理运用,并且充分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可确保建筑结构方案选择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在进行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时,应重视以下两方面内容:①在进行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时,必须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所有的相关影响要素进行充分的分析与全面的调查,例如建筑场地的一些地形条件、地质结构以及承载力状况,是概念设计整体性要求的主要体现。②在选用具体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用户的一些基本要求,是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与作用体现,且其还能够根据用户所提供的一些基本要求进行具体化设计,将其体现在建筑结构方案中,可有效提高建筑结构方案选择的准确性。4.2在基础设计中的应用在进行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类型的选择时,设计人员应当依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形式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充分遵循概念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选用。4.3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建筑物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应当结合建筑平面对建筑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布置,并且还要仔细分析建筑主体的结构体型和各个部分的基础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此外,通过调整建筑物质心、平面形心及结构刚心间的距离,可使得这三者尽可能靠近,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小结构体系的扭转力,增强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节约建筑工程造价。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概念设计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观能动性,还可在充分融合建筑设计人员想象力与个人经验的基础上,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合理性、安全性。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并在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钧玛.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加强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应用[J].城市建筑,2014(06):53.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7

Key words: concept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application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概念设计的涵义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对建筑物抗震来说,从宏观原则上进行评价、鉴别、选择等处理,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从而消除建筑物抗震的薄弱环节,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也就是说概念设计是工程师运用思维和判断力,根据从大量震害经验得出的结构抗震原则,从宏观上确定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因此,工程师必须从主体上了解结构抗震特点,振动中结构的受力特征,抓住要点,突出主要矛盾,用正确的概念来指导概念设计,才会获得成功。由于概念设计包括的范围极广,因此不仅仅要分析总体方案确定的原则,还要顾及非材料的正确使用和关键部位的细部构造。但是首先和最重要的还是结构总体概念设计、材料选型和细部构造等问题,这些设计原则和结构概念中,较为重要的是结构总体设计。

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概念设计是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一结构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主要还因为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比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结果的高精度特点,往往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对结构工作性能的误解,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概念设计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

三、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也使得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S呢?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这一研究在国内外正广泛地深入展开。在日本,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适用效果。而我国由于经济、技术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在工程界还未被广泛地应用。

四、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研究与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经济是当务之急。其中,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因为他们是结构设计革命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这则需要工程界和教育界进行共同的努力。推广概念设计思想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著名的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同炎教授在《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广泛而又有独特见解的结构概念设计基础知识和设计实例。该书着重介绍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果总体方案的方法,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尖的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为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在设计中创造性地相互配合,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奠定基础。这本书第二版的出版,为我们更好的加深概念设计的理解,提供有益的帮助。总之,概念设计必然会成为今后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这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发展它吧,为结构设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同炎,S.D.思多台斯伯利.结构概念和体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8

一、概念设计

1.所谓概念设计一般是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

2.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能让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i殳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

3.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做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

4.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更应注重概念设计。这是因为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发生地震时,地震力的不确定性.人们对地震时结构效应认识的局限性与模糊性,结构抗震分析计算的精确度,材料性能与施工安装时的变异性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致使设计计算结果(尤其是经过实用简化后的计算结果)可能和实际相差较大,甚至有些作用效应至今尚无法定量计算出来。因此由于存在上述诸多不确定因素,建筑结构设计计算元法涵盖可能的所有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整体的概念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概念设计甚至比分析计算更为重要。

二、概念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区别

建筑概念设计的过程是依据个人经验,结合建筑功能要求、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等级、地质资料、当地材料、当地自然环境等进行的定性设计过程,其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三缝设置、结构体系、基础形式和埋深、主要构件的几何尺寸等。结构设计则是概念设计的逆向过程,其设计是依据概念设计的总体要求、力学和数学的原理由定量(内力、配筋、稳定和变形)过度到定傲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对两者的设计过程和要求进行对比,见表1:

所谓概念设计一般是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结构程序的普及应用,给结构工程师们带来了极大方便,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养成了很多设计人员一味地依赖计算机,认为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要按照规范、图集,通过电脑软件计算就可以完成,设计人员成了不过是东拼西凑的计算机画匠而已,对计算的结果也无法判断正误.规范与软件之间的差异更是不了解;对如何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合理性、经济性更是没有概念。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适宜刚度概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合理地确定建筑物的刚度是非常重要的。建筑物的刚度不宜太大,刚度大刚结构自振周期就短,在地震时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就大,相对后果较重,且造成材料的浪费;刚度也不宜过柔,过柔的建筑结构在地震时就会产生过大的变形,影响其强度、稳定性和正常使用。

2.充分认识和掌握结构的破坏机制和塑化历程。建筑结构的破坏机制一般分为楼层破坏机制和整体破坏机制,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产生楼层破坏机制,因为这种破坏机制说明结构中存在着薄弱环节,即在其它构件承载能力尚未充分发挥作用之前,整个结构已经提前破坏,设计人员的责任和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实现理想的建筑结构的整体破坏机制,就是正确布置和掌握塑性铰出现的位置和出现顺序。

3.等强度与耗能设计原则。这是抗震结构总体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的设计原则,在结构设计中一定要避免由于设计考虑不周,或施工的局部缺陷,造成在水平作用下部分主要承重结构提前破坏,整幢建筑物连续破坏的局面。在结构的整体设计上要注意加强薄弱环节,尽量做到等强度,在注意等强度设计原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使建筑结构在恰当的部位具有能消耗大量能量的性能,一个好的结构设计必定是一个好的耗能系统。在选择主要耗能构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耗能构件的屈服应力仍然处于弹性阶段工作的构件的约束,即它们的屈服在整个建筑结构中应该是局部性的,不至于引起整体破坏;(2)耗能构件不应选用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构件,如柱、剪力墙等;(3)为了更多地消耗地震能量.耗能构件应有相当的数量,且这些耗能构件应有较好的延性。

4.结构延性设计原则。结构延性一般用延性系数表示,它表示的是结构极限变形与屈服变形的比值,该比值越大,结构的延性越好,如果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构件均具有较好的延性,那么整体结构本身会有较好的延性。

5.强柱弱梁设计原则。强柱弱梁设计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在强地震作用下,柜架结构塑性铰首先在梁上发生面不在柱上发生,通柜架结构出现楼层破坏机制。

四、概念设计的意义

1.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概念设计的根本宗旨,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及地理条件下,用整体概念来考虑建筑结构的总体方案,且能有意识地发挥和利用结构总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特性与关系。运用概念设计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各项性能,方能对计算分析的结果进行科学判断和合理取舍。在概念设计之初的方案阶段,能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分析与选择,可采用概念性设计到工程中去。

2.体现结构设计的原则与灵活。建筑物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结构,各构件都在以相当复杂的受力方式共同工作,而并非是独立于总体结构体系之外的单独构件。当前在建筑结构设计界,对具体空间结构体系的整体研究上还存在着局限性,以至于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方法。作为结构工程师,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既要做到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的强制性规范和要求,坚持结构设计的原则不能改变,另一方面,又不应盲目、教条、机械地照搬照抄,尤其是对推荐性规范和要求,应把它作为一种结构设计中的指导和参考意见,从而可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中作出更为正确的选择。这就对结构设计工程师提出了要求,要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更为透彻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把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3.弥补设计、计算理论的不足。目前的结构设计计算水平难以有效地保证结构设计的抗震、抗风性能,尤其是抗震设计。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代表的近几年国内外几次震害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从某种意义上讲,概念设计确实比分析计算更为重要。目前,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和计算理论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力计算采用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则采用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两者的矛盾使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弥补设计、计算理论的缺陷,或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难以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也需要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共同满足结构设计的需要。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通过概念设计的不断创新,受力合理、性能良好、造价低廉的建筑结构总体方案无疑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概念设计是设计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会成为今后时期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

参考文献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9

抗震概念设计的产生的背景

七十年代以来 ,人们在总结大地震灾害经验中发现 ,对结构抗震设计来说 ,“概念设计”比“计算分析”更为重要。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以及结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使“计算设计”很难有效地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因此不能完全依赖“计算”。结构抗震性的决定因素是良好的“概念设计”,设计人员必须首先掌握这些重要的设计概念。所以概念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首要问题。

2010年12月01日实施的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概念设计的要求作了全面、符合实际的规定 ,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震害经验,对灾区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使得概念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更具体更明确地落到实处 ,切实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概念设计”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普遍重视。

抗震概念设计的定义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因而可以认为,概念设计是设计的灵魂,也是整个建筑过程中的灵魂。

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目前地震及结构所受地震作用还有许多规律未被认识,人们在总结历次大地震灾害经验中认识到:一个合理的抗震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概念设计”。

下面按照新抗震规范的精髓归纳为以下几点 :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抗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宜选择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类建筑,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丙类建筑。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和理性的影响,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

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结构方案的选取是否合理,对安全性和结构性起决定作用。抗震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结构应有必要的赘余度和内力重分配的功能。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目标是使整体结构能发挥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避免结构出现敏感的薄弱部位,地震能量的耗散仅集中在极少数薄弱部位,导致结构过早破坏。因此,抗震结构设计应该尤其注意重要概念、整体性及多道防线。

1)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结构是由许多构件连接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并通过各个构件的协调工作来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丧失了整体性,则结构各构件的抗震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这样容易使结构成为机动体而倒塌。因此,结构的整体性是保证结构各个部分在地震作用下协调工作的重要条件,确保结构的整体性是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

多、高层建筑结构中,楼盖对于结构的整体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楼盖相当于水平隔板,它不仅聚集和传递惯性力到各个竖向抗侧力子结构,而且使这些子结构能协同承受地震作用。多、高层建筑基础的整体性以及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可靠连接是结构整体性的重要保证。

2)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而且可能多次往复作用 ,根据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 ,我们知道地震的往复作用使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而最后倒塌则是结构因破坏而丧失了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因此,设置合理的多道防线,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减轻地震破坏的必要手段。

多道防线的设置,原则上应优先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者选用轴压比较小的抗震墙、实体筒墙等构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轴压比很大的框架柱兼作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例如,在框架-抗震墙体系中,延性的抗震墙是第一道防线,令其承担全部地震力,延性框架是第二道防线,要承担墙体开裂后转移到框架的部分地震剪力。对于单层工业厂房,柱间支撑是第一道抗震防线,承担了厂房纵向的大部分地震力,未设支撑的开间柱则承担因支撑损坏而转移的地震力。

3)足够的侧向刚度、冗余度。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来说,防止倒塌是我们的最低目标,也是最重要和必须要得到保证的要求。而建筑的倒塌往往都是结构构建破坏后致使结构体系变为机动体系的结果。从能量耗散角度看,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上每出现一个塑性铰,即可吸收和耗散一定数量的地震能量。在整个结构变成机动体系之前,能够出现的塑性铰越多,耗散的地震输入能量就越多,就更能经受住较强地震而不倒塌。从结构传力路径上看,超静定结构要明显优于静定结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结构冗余度越多,抗震安全度越高。

4)“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准则。

抗震设计三水准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结构设计时,主要通过弹性计算保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原则即为概念设计的内容,主要采用放大系数保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大震不倒”原则主要依靠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提高延性来保证。

四、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意义

在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结构设计与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概念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由于概念设计可以借助概念性近似计算方法来完成,虽有一定的误差度,但概念清楚、定性准确、运算简单快捷,所以往往能迅速选择出最优方案。作为结构设计的灵魂和核心,概念设计统领着整个结构设计过程,也显示了设计工程师的理论和设计水平。通过结构概念设计的运用,可以从全局上明确结构的各项性能,从而科学的判断计算分析得到的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利用,确保了设计过程中工程师的主体地位。

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主要还因为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比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结果的高精度特点,往往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对结构工作性能的误解,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

结束语

我国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中的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加,为了创造

更多精品工程,我们结构设计人员在日常设计工作中,必须学会熟练运用概念设计,并使这一理念贯穿于结构设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当中,既要严格把握好设计的大原则,又要全面考虑诸多因素,最终才能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参考文献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10

Key words: creative cooperation; conceptual design; the habit of traditional design; technical knowledge conceptualization

1、引言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一个成功的设计,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又要表现良好的空间形式,使之成为一件艺术品,给人们提供一个有某种追求的活动场所,以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为满足以上需求,建筑物必须着眼于总体,构思一个总体的空间形式,以保证活动功能和感受需求协调一致,然后再通过具体设计去完善这个方案。但是这个方案是否能最终实现,又必须依靠结构。因此在方案阶段必须有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创造性合作,双方必须能从总体出发考虑技术问题。

一个好的建筑物应该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及设备工程师创造性的合作。清华大学罗福午教授形象地把一栋建筑物比作一个人,“建筑相应于人的容貌、体型、气质;结构相应于人的骨骼、耐力、寿命;电器、给排水和供热、通风等建筑设备相应于人的神经、脉络、器官。就像大自然完好地塑造人一样,建筑物的各种设计人员有责任全面地考虑建筑,结构,设备等方面的设计问题。”

美国华盛顿国家工程院院士,著名美籍结构和桥梁工程专家林同炎教授首先提出了一种先进的设计思想,即“概念设计”。他认为:未来环境设计者们的创造性合作是能够增进总体构思的。而总体构思能力是强调综合的建筑空间设计和更加专业、也更关心具体设计的结构工程师之间联系的自然桥梁。

2、概念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区别

概念设计是依据个人经验,结合建筑功能要求、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等级、地质资料、当地材料、当地自然环境等进行的定性设计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三缝设置、结构体系、基础形式和埋深、主要构件的几何尺寸等。

而结构设计则是概念设计的逆向过程,依据概念设计的总体要求、力学和数学的原理由定量(内力、配筋、稳定和变形)过度到定性(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的一个过程。

两者的设计过程和要求对比见下表:

3 、概念设计的意义及依据

3 . 1概念设计的意义

能做到结构功能与外部条件一致;充分展现先进的设计;发挥结构的功能并取得与经济性的协调;更好地解决构造处理;用概念设计来判断计算设计的合理性。

3 . 2概念设计的依据

结构总体系与各分体系的工作原理和力学性质;设计和构造处理原则;计算程序的力学模型和功能;吸取或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

4、概念设计的一般原则

4 . 1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

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及荷载分布,相邻建筑物影响及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设计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基的潜力 ,必要时还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基础设计应有详尽的地质勘察报告,对一些缺地质报告的小型建筑也应进行现场查看和参考邻近建筑资料。一般情况下,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两种不同的类型。

4 . 2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即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应受力明确,传力简捷,保证高的材料效能,同一结构单元不宜混用不同结构体系,地震区应力求平面和竖向规则。总之,必须对工程的设计要求、地理环境、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建筑、水、暖、电等专业充分协商,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选型,确定结构方案,必要时还应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4 . 3选用恰当的计算简图

结构计算是在计算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简图选用不当而导致结构安全的事故屡有发生,因此选择恰当的计算简图是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条件。实际结构的节点不可能是纯粹的刚结或铰结点,但与计算简图的误差应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

4 . 4正确分析计算结果

在结构设计中普遍采用计算机技术,但由于目前软件种类繁多,不同软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因此设计师应对程序的适用范围、技术条件等全面了解。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时,由于程序与结构某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或人工输入有误,或软件本身有缺陷均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因而要求结构工程师在拿到电算结果时应认真分析,慎重校核,做出合理判断。设计师的知识、经验还是不可缺少的。

4 . 5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始终牢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原则;注意构件的延性性能;加强薄弱部位;注意钢筋的锚固长度,尤其是钢筋的直线段锚固长度;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按均匀、对称、规整原则考虑平面和立面的布置;综合考虑抗震的多道防线;尽量避免薄弱层的出现;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等等都需要概念设计作指导。

5、 总结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11

现代高层建筑出现在19世纪,1960年以后,建筑材料、结构体系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了大量建造50层以上高层建筑的时代。高层建筑结构的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和钢。除了全部采用钢材的钢结构和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同时采用两种材料做成的混合体结构和组合结构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考虑到建设成本、维护成本、可模性等因素,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作为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

一、高层建筑的特点

何谓高层建筑,其高度测量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在何处,世界上均无统一规定。在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下简称《高规》)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总高度超过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为高层建筑。

相较于低层结构以竖向荷载为控制因素,在高层结构中,水平荷载往往成为了设计中的控制因素,建筑物的高度与荷载效应的关系一般为:N=f(H),M=f(H2),=f(H4)。由此可知,随着高度的增大,位移增大最快,矩次之,轴力再次之。构件截面层次的强度、结构层次的刚度和稳定性是高层建筑设计的核心控制指标。

在地震区,要求高层建筑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具体应使高层建筑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

高层建筑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概念设计、构件设计、构造措施、维护保养手段等。如果将其与人做对比,那么概念设计无疑是高层建筑的DNA,决定了建筑物先天条件;构件设计和构造措施,类似人的后天成长和学习;与人类一样,维护保养可以使建筑物更长久更安全地服役。

二、抗震概念设计的含义

因其丰富内涵,概念设计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尽管多年以来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普遍重视,但当前结构工程师对结构设计软件的依赖和面向应用的高等教育模式又往往将其淡化了。结构概念设计并非强调计算方法和计算的准确性,它强调的是一种抗震设防理念在结构设计每一步骤中具有体现,包括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等,它是结构工程师水平的体现。

概念设计是根据试验数据、震害现象和工程经验提炼、总结出的基本设计原则和理念,是一种定性设计。

三、概念设计的目的和重要作用

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原则上应满足二阶段三水准的设计原则。第一阶段的设计,通过计算保证强度要求和变形要求。第二阶段的设计,通过弹塑性层间侧移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实现“大震不倒”的第三水准抗震设防要求。我国设计规范主要通过良好的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中震可修”的第二水准要求。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概念设计的重要性还在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地震影响的不确定性;(2)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近似性;(3)结构内力分析方法的近似性。

四、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下简称《抗规》)对抗震概念设计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使概念设计更容易理解,也使更多的设计人员便于掌握和运用概念设计。规范明确了概念设计包含的3个基本内容:(1)重视结构的规则性;(2)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3)结构构件的延性设计。

五、概念设计的核心准则及其保证措施

(一)核心准则

“强节点弱构件”――防止节点核心区破坏先于构件;“强柱弱梁”――防止结构塑性铰先在柱内出现,要求柱的抗弯能力高于梁的抗弯能力;“强剪弱弯”――防止构件发生剪切破坏,要求构件受剪承载力高于受弯承载力。

(二)保证措施

保证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合理选择确定结构屈服水准(也可以说承载能力)的地震作用。这个地震作用通常小于或明显小于设防烈度地震,但它必须与结构的延性能力相协调。二是制定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使结构确实具备所需要的保持竖向承载力条件的非弹性变形能力。这两个方面在《高规》中有详细的规定。如:《高规》第3.9节(抗震等级)的要求,我国规范对钢筋混凝土延性等级的划分以烈度区为主要依据,但还要考虑各类结构构件以及同一类结构中不同组成部分对延性的不同需求,因此《高规》建立了“抗震等级”(即抗震措施的等级)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一、二、三、四级。这样,只需规定各抗震等级对应的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所有不同类型结构在不同抗震设防标准下的对应抗震手段就都清楚了。总之,《高规》中许多条文都是概念设计的内容,都与“三强三弱”密切相关。

六、加强抗震概念设计的建议

(1)结构工程师不应被设计软件束缚,应该对概念设计有清晰认识,通过概念设计使建筑结构更合理;对《高规》及《抗规》应加强学习理解,对各条规范内涵应注意把握,对规范条文的逻辑联系应加强体会。在实践中,保证对各条概念设计条文的正确执行;(2)结构工程师应当善于模仿、学习、创新,善于从别人的结构方案中获得新的灵感;(3)建筑师也应加强结构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建筑力学和结构设计概念,在方案阶段就尽力保证建筑结构布局和造型的美观合理,并注意与结构工程师配合沟通,避免出现因沟通不畅导致的项目进展阻滞。

结语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遵循如下的流程:方案选择、概念设计荷载水平计算各种工况下结构内力及变形计算第一次内力调整荷载组合第二次内力调整构件设计及刚度验算。概念设计贯穿了整个设计流程,尤其是在结构选型和布置阶段,严格执行概念设计足以帮助建筑结构拥有良好的先天安全与稳定优势,在后续构件设计及刚度验算时更容易满足和通过。概念设计也是体现一个结构工程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工程实践,概念设计都应该是重点和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 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12

2.我国学者给出的定义

国内学者吴水澎教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概括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指“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会计基本概念所构成的一个协调一致的体系,旨在为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3. 两者定义的关系

两种定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吴教授所归纳的概念内涵明确,外延更广阔,能涵盖了美国准则外的其他国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美国早期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财务会计理论中若干最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逻辑整体,它指导基本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促进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更好发展。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会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承认。实践表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它能够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评估和修订会计准则时提供指南,以保证会计准则的一贯性和系统性。

(2) 在缺乏权威性文件的情况下,它能够为人们分析新的或正在出现的财务会计和报告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3) 在编制财务信息时,为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4)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局限性,使其能依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5) 由于概念框架能够促进会计准则的一贯性与会计实务的合理性,它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促进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并增强使用者的信心。

(6) 概念框架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结合的一个典范。一方面,概念框架的许多内容来源于对实践的归纳、总结,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对会计理论来说,概念框架比较具体,更重实践,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成为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

(7) 通过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适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把握的几种关系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财务会计理论的关系

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财务会计理论的关系,会计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等同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经过组织的财务会计理论,财务概念框架结构包括的理论范围与财务会计理论的范围是相同的。在此意义上而言,二者是等同的,只不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对财务会计理论的系统化、条理化的组织。另外一种是构成论。此观点认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财务会计理论中的部分内容,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部分,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包括的财务会计理论范围要远远小于财务会计理论的范围。

笔者比较倾向于后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由财务会计理论构成的。因为任何理论都应该有最本质、最精华的部分,其本质、精华部分虽来源于理论,但不应等同于理论。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一直以来也是会计学界争论不止的问题。对于二者的关系,会计界存在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被称为“同一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应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视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对其修改。第二种观点被称为“替代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应取消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最后一种观点是“并存论”,此观点认为《企业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并存的,要在保留《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二者同时存在,共同发生作用。

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会计准则》是并存的,此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还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主要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作的原则性规定,而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业务所作的规定。基本会计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而作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本质、精华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则是对基本会计准则的指导,同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具体会计准则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实务的关系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同时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的发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实务也遵循同样的道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本质、精华集合,本质上归属于理论的范畴,是从会计实务中抽象出来的,是具体会计实务的发展。同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又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会计实务有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间接方式,对于大部分的已经存在的会计实务,会计准则中都明确规定应该如何处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通过指导会计准则继而指导会计实务这种方式来发挥作用。第二种方式是直接指导。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跨国经营方式的出现,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会计实务,而会计准则对这些新实务的感知和反映又具有滞后性,所以在会计准则中找不到处理该类会计实务的方法。此时会计工作者就要牢牢把握会计理论,根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所贯彻的精神,仔细分析实践中出现的新实务,及时作出科学的应对及处理方法,这便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实务的第二种指导方式,这是一种直接式的指导,区别于前面所述的间接指导。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几点建议总体上讲,我国应在吸收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合理内容的基础上,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和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基本会计准则进行完善,以此为基础来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基本原则

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遵循系统性、中立性、前瞻性,并兼顾国际化和国家化等原则,以确保会计准则的制定效率和依据会计准则产生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系统性原则要求其概念明确、内容完整、结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中立性原则要求在具体加工、生成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不应偏袒任何一方,使会计信息具有客观公正性。前瞻性原则要求其概念的外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避免其经常修改和变动。兼顾国际化和国家化原则要求其既要顺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又要考虑会计准则作为利益博弈结果所固有的经济后果特征,采取国际化前提下的国家化立场。此外,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术语、行文格式等方面应尽量贴近国际惯例,以增强会计信息在国际的可比性,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质量与效率。

(二)几点建议

借鉴西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可考虑下述几点建议:

1. 明确会计本质

会计本质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概念,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首先予以明确。

2. 顺应会计环境的变化,补充并完善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衍生于会计环境,是财务会计报告发挥作用的限定性条件。美国和英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里不包括会计假设;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规定了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两项基本假设;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4个基本假设。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假设与国际惯例差别较大,一方面源自于我国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源于我国与西方对何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认识上有差异。基于我国国情和会计环境的变化,我国新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保留并充实会计假设的基本内容。

3. 会计对象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只对会计要素进行详细论述,对会计对象不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会计对象一直是我国会计界争论的热点话题,将其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原因在于: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报表设置哪些要素,设置多少个要素,这都必须限制在会计对象的范围内,受到会计对象的制约,如果只提会计要素不谈会计对象,即会计对象不明确,要素的设置就会失去客观的依据,则难以保证其合理性。

4. 重新划分并定义会计要素,细化其确认和计量标准

国际惯例将会计要素分为存量要素和增量要素,对于存量要素各国基本相同,差异较大的是增量要素,即利润表和权益大项下的具体项目。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表要素和利润表要素两大类,资产负债表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要素分为收入、费用、利润。其特点是收入和费用要素仅指与营业活动有关的收支,利润作为一个单独的要素,由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及利得和损失组成,其缺陷是利润要素的解释过于含混,投资收益无法归类。可考虑将利润表要素分解为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使各要素的内容更加明确。因此,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对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划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可采用原有定义,对其他要素则需要重新定义,并对各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从理论上进行具体阐释。还可考虑增加现金流量表要素,增强现金流量表的理论性,使会计要素的内容更加完善。

5. 增加对财务报告目标的阐释,将其作为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起点

财务报告目标应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最高层次,决定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和结构。目前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稍显不足的是未明确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只是将其简单表述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并且缺乏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详细阐释。为此,笔者认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借鉴国际惯例,明确财务报告的目标,将其作为起点,并详细阐释应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类型和功用。

6. 对规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原则划分层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应遵循

概念结构设计原则篇13

Key words: conceptual design principle of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结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楚、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段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概念设计是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一个结构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

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综合运用其掌握的结构概念,选择效果最好、造价最低的结构方案,为此,需要工程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结构概念,深入、深刻了解各类结构的性能,并能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结果的高精度特点,往往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对结构工作性能的误解,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

概念设计的一般原则:

1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

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及荷载分布,相邻建筑物影响及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设计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基的潜力,必要时还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基础设计应有详尽的地质勘察报告,对一些缺地质报告的小型建筑也应进行现场查看和参考邻近建筑资料。一般情况下,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两种不同的类型。

2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即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应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同一结构单元不宜混用不同结构体系,地震区应力求平面和竖向规则。总之,必须对工程的设计要求、地理环境、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建筑、水、暖、电等专业充分协商,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选型,确定结构方案,必要时还应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3选用恰当的计算简图

结构计算是在计算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简图选用不当而导致结构安全的事故屡有发生,因此选择恰当的计算简图是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条件。计算简图还应有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实际结构的节点不可能是纯粹的刚结或铰结点,但与计算简图的误差应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

4正确分析计算结果

在结构设计中普遍采用计算机技术,但由于目前软件种类繁多,不同软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因此设计师应对程序的适用范围、技术条件等全面了解。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时,由于程序与结构某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或人工输入有误,或软件本身有缺陷均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因而要求结构工程师在拿到电算结果时应认真分析,慎重校核,做出合理判断。设计师的知识、经验还是不可缺少的。

5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始终牢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原则”;注意构件的延性性能;加强薄弱部位;注意钢筋的锚固长度,尤其是钢筋的直线段锚固长度;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除此之外 ,还应注意按均匀、对称、规整原则考虑平面和立面的布置;综合考虑抗震的多道防线;尽量避免薄弱层的出现;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等等都需要概念设计作指导。

掌握好概念设计不仅可以保证正确的设计原则,还可以通过它来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设计水平。在判断电算结果时,概念设计是最简洁的方法。电算过程往往有上亿个数据,要跟踪数据是不可能的,只有用概念来判断其合理性或查找原因。

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力求设计方案经济、合理、适用,事实上也可以说是设计者根据经验和专业设计理论,在脑海中进行的一个“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工程设计的始末,贯穿着设计师的知识水平和设计水平,这就保证了工程师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概念设计的水平,来自深厚的基础理论、对结构原理和力学性质的深刻理解、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设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设计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