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实用13篇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1

我省科普工作统计是全国科普工作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是配合科技部开展的全省性科普工作。其内容和任务是:

(一)调查我省地方科普资源投入状况。科普资源是指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的媒介和载体,包括了科普人力资源、科普财力、科普场馆设施以及科普传媒网络等。

(二)了解我省科普工作运行状况。通过把握全省科普活动状况,掌握科普活动的基础数据,为进一步制定本省和地方科普政策提供依据。

(三)分析汇总全省科普工作统计数据上报国家科技部,为国家进一步制定各项科普政策提供依据。

二、科普工作统计的范围

本次为全社会科普工作统计,范围包括省、市、县(市、区,以下简称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

三、科普工作统计的组织

广东省的科普工作统计由省科技厅牵头,会同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地级市科技局及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负责制定统计方案,提出工作要求,指导和协调各级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统计工作的进行。

各市、县科技管理部门牵头组织辖区内所属单位的科普工作统计。各地可根据地方工作需要,组建地方科普工作统计领导班子,研究部署该工作的落实。

科普工作统计的操作步骤详见 “广东省科普工作统计组织流程图”。

四、调查表说明

调查表分为《科普工作统计汇总表》(粤科调kp1-01~05)和5个基层表。基层表是指《部门科普工作统计年报表》(粤科调kp2)、《场馆类科普工作统计年报表》(粤科调kp3)、《非场馆类科普基地工作统计年报表》(粤科调kp4)、《学校科普工作统计年报表》(粤科调kp5)、《媒体科普工作统计年报表》(粤科调kp6)。为了填报方便,针对不同的部门发放《科普工作统计汇总表》和相应的基层表同时使用。请各有关单位按照报表的填报说明、指标要求认真填报。

五、科普工作统计的操作步骤

我省科普统计工作按省、市、县分级实施:

(一)省科技厅负责全省科普工作统计。

⒈向同级单位布置、组织科普工作统计。

⑴ 向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发放并回收粤科调kp1-01~05表和粤科调kp2表。粤科调kp1-01~05表数据由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其各直属单位填报的粤科调kp2表数据汇总产生。其中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省科协的科普统计工作安排按下面说明进行。

各部门直属单位中,凡属于部级、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或部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的单位,不在此进行统计。

⑵ 向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省出版集团发放并回收粤科调kp1-01~05表和粤科调kp2表、粤科调kp6表。其中粤科调kp2表由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省出版集团及其直属单位填报。粤科调kp6表分别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省出版集团所管的省级综合类报社、科技类报社、杂志(只统计有正式刊号、书号的报纸、杂志)、出版社、科普网站,与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省级电视台、电台等单位填报。粤科调kp1-01~05表数据由粤科调kp2表和粤科调kp6表数据汇总产生。

⑶ 向省教育厅发放并回收粤科调kp1-01~05表和粤科调kp2表、粤科调kp5表。其中粤科调kp2表由省教育厅及其直属单位填报,粤科调kp5表由省级全日制大、中、小学填报。其中小学部分的统计数据可按其级别由同级教育部门直接填报。粤科调kp1-01~05表数据由粤科调kp2表和粤科调kp5表数据汇总产生。其中,属于部级、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或部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的单位,不在此进行统计。

⑷ 向省科协发放并回收粤科调kp1-01~05表和粤科调kp2表、粤科调kp3表、粤科调kp4表。其中粤科调kp2表由省科协及其直属单位填报,粤科调kp3表、粤科调kp4表由部级(驻粤)、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填报。粤科调kp1-01~05表数据由粤科调kp2表、粤科调kp3表、粤科调kp4表数据汇总产生。其中,同时属于部级、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单位,不在此进行统计。

⒉向部级、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包括场馆类和非场馆类科普基地发放并回收调查表。其中,向各类科学技术博物馆(主要指科技类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标本馆和设有自然科学部的综合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站)以及室内植物园等发放粤科调kp3表;向非场馆类科普基地,包括动物园、植物园、青少年科技夏(冬)令营基地、国家地质公园及科技类农场等发放粤科调kp4表。

⒊向市科技局发放并回收《科普工作统计汇总表》和基层表,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⒋省科技厅对上述科普活动单位、市科技局上报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审核和汇总,形成全省的《科普工作统计汇总表》,建立全省科普统计数据库,并将全省的科普统计数据上报科技部。 《1》

(二)各市科技局负责市级科普统计。

按照分级实施的原则,各市科技局牵头,协调市级各有关单位与县科技局负责本市的科普统计。市科技局依照省科技厅科普工作统计方式进行市级的科普工作统计、审核工作,在审核过程中注意先排除重复填报的数据。最后汇总形成本市的《科普工作统计汇总表》,上报省科技厅。其中,属于部级、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或部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的部门不在此进行统计。

(三)县科技局(委)负责县级科普统计。

县科技局依照省科技厅科普工作统计方式进行县级的科普工作统计、审核工作,在审核过程中注意先排除重复填报的数据。最后汇总形成本县的《科普工作统计汇总表》,报市科技局。其中,属于部级、省级、市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或部级、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的部门不在此进行统计。

六、报表下载和数据上报

科普工作统计汇总表和年报表由省科技厅分发,各有关单位可以同时从科学技术部网站上下载。科学技术部网址:most.gov.cn 。

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各市科技局请于4月30日前,将本单位的汇总表(需加盖单位公章,并提交excel格式的数据电子版)和基层单位汇总表报送省科技厅。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2

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自20*年9月开始,我省污染源普查工作正式展开,20*年是污染源普查的全面普查阶段。一年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和国家污染源普查办公室有关文件要求,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年6月初,全省140个县(市、区)完成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数据的县级直报国家任务;20*年8月底,在反复核查基础上,完成第二次上报的初报工作;9月份后,全省各级认真组织数据汇总、审核与分析,对普查数据库进行进一步核实;20*年12月5日,山东省顺利完成第二次上报工作(终报)。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回顾一年多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县(市、区)工作扎实认真,普查表填报质量较高。进入全面普查阶段后,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普查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在基层的普查工作人员,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从前期省普查办核查情况看,全省大部分地区县(市、区)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得力,工作人员态度端正、认真负责、业务熟练,能够比较深入细致地了解普查对象相关情况,掌握数据准确、客观。在前期工作中,*市领导重视,组织协调力度大,普查办工作人员积极努力,认真负责,表格填报较为规范完整,质量较高。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漏填错填率较低。*等普查表格备案说明整齐规范、翔实条理。*/*县等在前期工作进展相对缓慢的情况下,加大工作力度,工作进度和质量有较大改善,指标漏填率和差错率相对较低。*等工业污染源总数较多,工作量相对较大,普查办人员加班加点,按时完成直报任务,表格填写质量比较高。*加强业务指导,市、县两级表格审核工作深入细致。6月9日至17日,国家普查办核查组以*为样本,对我省普查表填报质量进行了现场核查。两市、区普查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数据质量较高,得到了国家核查组好评。

二是省、市级汇总分析扎实有效,有力保证了普查数据库质量。20*年8月底第二次上报以来,全省普查工作重心转移到汇总分析上来,为确保数据准确性,各市普查办多次向本级局党组汇报,进行专题研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多次会审。10月7日至15日,按照国家普查办新下发的汇总分析通知和表格要求,省普查办召集全省业务骨干80多人,对全省普查数据库分行业、分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形成数据汇总审核工作报告、数据汇总分析报告,完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数据材料,积极迎接国家的检查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污染源普查终报数据的质量,达到全面消除疑似数据,11月26日至12月4日,省普查办组织各市负责技术和数据处理的业务骨干对全省污染源普查终报数据进行再次审核,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于12月5日按时完成上报任务。20*年10月18日至22日,以国家普查办陈斌主任带队的国家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与汇总核查组在我省进行了现场检查。并以章丘市为样本,对数据录入工作进行了核查。核查组对我省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全省普查战线同志们的辛勤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

一年多来,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与在坐各位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在此,再次代表省环保局党组、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级各部门从事普查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组织好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

2009年是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总结验收阶段,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工作,是今年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首项重要任务,是整个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画龙点睛之笔。各级普查机构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组织技术力量,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做好编写工作。

一是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准确认识技术报告编写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和环保规划服务的,是为国家和全省环境保护方面科学决策服务的。普查数据是这次工作的重大成果,不仅提供了全省企业的污染状况、排放总量等详情,而且是实施“十二五”排污总量控制的基础。技术报告是普查数据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充分反映这次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性、指导性。首先,技术报告是普查成果鉴定的核心报告。技术报告是反映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全过程的技术总结,是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的集中表征,是普查数据逻辑性、合理性、完整性、准确性的系统分析。我们搞污染源普查,不能满足于成为数据的管理员,更重要是成为普查数据的分析员,要形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成果。其次,技术报告是总结阶段工作的基础。从污染源普查的整体工作看,技术报告既是对前阶段普查工作集文字、数字、图形的综合说明,又是下一步普查公报的基本素材,是普查数据开发利用的基础。我们以前在*年搞过工业源普查,在*年搞乡镇工业源普查,但这次普查范围涵盖工业、农业、生活和集中式,普查范围之广,普查工作量之大,是前几次普查所不能比的,因此,技术报告一定要客观、充分地反映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工作。可以说,技术报告编写工作,既是对近一年多来污染源普查质量的检验,也是各级普查成果的体现,技术报告完成与否、编写质量高低与否,事关整个普查工作成败,关系着一年多来各级普查机构和参与普查的领导、同志们的政绩与荣誉,各级各部门一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谋划,切实组织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的相关工作。

二是明确时间要求,制定编写工作计划。省里已将上半年的工作要点下发各市。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要求,在技术报告编写过程中,做到“三个结合、三个突出”要把普查资料开发应用与当地环保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要突出重点,突出当地特点,突出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作用。省普查办已下发文件明确今年的工作安排,希望各地提前准备,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春节前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就是报告编写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抓紧时间,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编制工作计划、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计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实施办法等具体措施,及早着手开展工作。为确保效率和精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封闭作业的方式,以排除外界干扰。市级普查机构要于2月底前完成两个报告的编写,并一式三份报省普查办。

三是要配齐配强人员,加强人力保障。在总结表彰阶段,省里将开展三类评选活动,第一类是工作成果的评选,根据技术报告质量和水平、数据开发应用的创新和推广程度,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第二类是科研成果的评选。*年工业源普查,就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县(市、区)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列课题,参加省市科技成果的评选。第三类是荣誉成果的评选,就是评选全国和全省普查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但更重要的还是通过表彰来调动编写技术报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县两级环保、农业部门要组织专门写作班子,专人负责,专职从事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同步完成工作报告的编写,写作班子原则上不少于3-5人。要加强经费保障,确保编写工作顺利进行。期间,省普查办要组织专项督察,对人员配备不齐、工作开展不力的进行通报。

四是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开展工作。这次污染源普查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是典型的“多线、多兵种作战”。除环保部门外,还有农业、畜牧、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前期各部门同力协作顺利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下一步,我们必须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对部门职责的分工安排,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并自觉做好相互配合。农业部门除具体做好种植业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的编写外,还要充分发挥在整个农业源普查方面的牵头、综合作用,切实组织好农业源普查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要通过这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极大地密切部门、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增进同志间的友情和友谊。

三、对这次培训提几点要求

国家污染源普查办北海培训会议后,为结合实际做好我省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省普查办在济南专门召开了技术报告编写研讨会议,组织部分市普查骨干就技术报告编写大纲进行了讨论研究,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编写纲要,为全省培训作了比较充分准备。这次培训的具体内容,有关同志在随后的培训中会详细讲解,我就不多说了。为办好这次培训,提两点要求:

一是认真听讲,充分研讨。希望大家充分利用两天的培训时间,认真听讲,自觉维护秩序,遵守培训纪律,保证培训效果。同时希望各位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本地的报告编写和成果开发工作。如果有好的想法和工作建议,大家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省普查办的同志要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努力,把技术报告编写工作做好。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3

2、农村科技处代表市政府起草向省人大执法检查组汇报材料《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工作情况的汇报》,由任仕杰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做汇报。该汇报材料得到省人大、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3、农村科技处代表市科技局起草《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情况汇报》。该材料汇报到省科技厅后被省厅采纳。

4、农村科技处代表市科技局配合市人大常务委员会科教文卫委员会完成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工作情况座谈会相关工作,负责制定座谈会通知、讨论提纲,以及圈定座谈会参加单位及参会人员,并参加座谈会。

5、农村科技处代表市政府起草报告向市人大常务委员会汇报参加座谈会单位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的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

6、组织指导全市县(市)、区科技局局长到省科技厅参加由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组织的中国科技特派员和农村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省科技厅张副厅长主持会议,国家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目前,我处正积极组织县(市)、区有关单位落实会议部署和项目申报工作。

7、配合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完成了我市涉农企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需求调查。为我市涉农企业申请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奠定良好基础。

8、组织指导相关县(市)、区申报年度省富民强县专项资金项目。目前,讷河、克东和龙江已经入围。

9、起草了齐齐哈尔市“十二五”农村科技规划。明确了我市“十二五”农村科技发展的基本方向,对我市农业科技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二、创新工作机制,服务企业

10、协助省科技厅组织指导丰源集团和飞鹤乳业等有关单位签订了年度各类省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合同书。

11、组织指导布置有关企事业单位完成了年度市本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的会签工作。

12、配合市审计组深入相关企事业单位审计年—年的市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经审计,没有违规、违法现象。

13、配合市财政局检查了年度、年度市级农业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的资质和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拟设立的年度市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资质和项目相关材料。

13、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沟通协调到期应结题的市级农业科技项目的结题工作。上半年,配合成果处共完成5个农业公关项目的鉴定工作。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4

文/特约通讯员 邓志忠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隆重召开了2014年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动员大会暨开班仪式。该市将有1064名退役士兵参加此次享受政府补助的免费培训。

作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定点机构,襄阳技师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设了中式烹饪、焊接技术、机械制造、电工电子、汽车驾驶与维修等多个定向培训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专业能力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做到了培训一人合格一人。同时,充分挖掘优质就业资源,力争让每一名受训退役士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014年,在传统实用的电工、焊工、车工、钳工、烹饪、计算机、汽车维修和驾驶等专业基础上,该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科目还增设了创业培训和网络远程教育等新型培训项目,退役士兵在完成规定培训学时后,经考核合格,将颁发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牡丹江技师学院: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获省检验收

文/特约通讯员 刘 新

日前,黑龙江省人社厅张国忠处长、省财政厅王国庆处长及一行专家学者,到牡丹江技师学院检查验收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过深入各教学、实训场所的实际检查后,进入了听取汇报阶段。

为了迎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省检工作,牡丹江技师学院专门设计了汇报展厅。展厅内展出了近两年来所取得的各种荣誉,各类奖牌、奖杯、奖证排列有序,各种备检盒装资料也整齐划一。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中的校本教材、教学案例、图集图册等各类教学成果,也都摆在了醒目的位置上。在汇报阶段,杨常红副院长代表牡丹江技师学院向省检查验收工作组做了专题汇报。整个汇报过程从“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等方面,以大量的写实过程性图片、图表,从纪实的角度展现了牡丹江技师学院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中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随后,省厅验收检查组专家详细检查了牡丹江技师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各种建设资料。经过专家组的闭门磋商及依据考核项目逐一核分汇总后,对牡丹江技师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一荣誉也必将激励牡丹江技师学院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培训功能,起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

原创公益话剧荣获

省首届技工院校文艺展演二等奖

文/特约通讯员 曹 芳

日前,在安徽省人社厅主办的“安徽省首届技工院校文艺展演”决赛中,马鞍山技师学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心泉》荣获二等奖。话剧是根据该院师生为身患白血病的同学汇聚大爱的真实事件改编,由11名学生演员、历时2个月排演而成,最终在全省13个地市15个节目的汇演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国家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汪春慧、安徽省人社厅副巡视员潘亚群等领导亲临芜湖演艺中心现场观看展演。

本次艺术展演活动以“新一代产业工人之歌”为主题,旨在展现安徽省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文艺水平和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演共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由安徽省著名表演艺术家参与评选。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2014年承接社会化考试突破12万人次

文/特约通讯员 王俊亮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5

2011年9月8日,在贵州省科技厅及遵义市科技局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汇川区人民政府与贵州省科技厅和遵义市政府签定了《遵义市汇川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科技合作协议》,在2011年至2013年,共同出资600万元,建立“遵义市汇川区装备制造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围绕汇川区经济发展需求,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转化一批高新技术成果,推动汇川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科技合作协议执行二年多来,合作三方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科技合作项目的实施。经共同协商,出台了《遵义市汇川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组建了“遵义市汇川区装备制造业科技合作资金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在汇川区科技局负责日常工作。管委会办公室(汇川区科技局)深入企业调研,积极指导企业申报,并严格按照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开展项目评定工作。贵州省科技厅计划处及市科技局的领导全程参与,精心指导,确保每个环节均符合合作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使科技合作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两年多来,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累计立项支持遵义长征电器智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ZN166-12型路器产业化”等28个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汇川区装备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贵州长征电气股份公司及原长征集团等一大批装备制造业企业不断壮大。通过项目资金支持和培育,引导实施单位新增科研投入10642.07万元,成功转化科技成果22项,申请专利40项,制定企业标准7项,累计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9项(其中培育国家、省级创新基金项目21个),新增省级以上工程(企业)技术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1个、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98人,进一步增强了汇川区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能力,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汇川区装备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截止目前,装备制造业共有企业157家,2012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05572万元,同比增长18.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0.28%,实现利税6.87亿元,同比增长15%,各项主体指标居全省前列,装备制造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来源:贵州省科技厅)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6

1、符合申报条件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

2、到期需复评的*年金华名牌产品(包括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

3、已获得中国、浙江名牌称号且在有效期内的产品不再申报金华名牌产品;

二、申报条件

(一)符合《金华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农业产品*年的销售额须达到1000万元以上;

(二)符合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

1、新申报金华名牌的工业产品:(1)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制造业和拥有自主创新技术的比例必须达到50%以上;(2)获市级科学技术奖和市级以上新产品的比例必须达到10%以上;(3)可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必须采标。

2、新申报金华名牌的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原料,必须来自省市县三级标准化示范园区或基地;复评金华名牌的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原料,原则上必须来自省市县三级标准化示范园区或基地。

3、复评金华名牌的工业产品可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上必须采标。

(三)申报产品的商标正式注册历史在一年以上(*年9月1日前注册)。

(四)申报企业(含复评企业)在申报前已建立并有效实施质量诚信制度。

(五)从2009年起,推荐申报浙江名牌产品原则上从金华名牌产品中产生。

三、优先推荐的重点产品

(一)对获得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省级以上新产品。

(二)对获得地市级科学技术奖的产品,地市级新产品的销售产值可以放宽到2000万元以上。

(三)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成效显著,有较好市场发展前景的产品。

(四)高新技术产品,先进制造业产品、企业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产品。

(五)对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较大影响的产品,有机认证农产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产品。

(六)资源节约型产品,环保型产品;以自主品牌出口量大的产品,替代进口的产品。

(七)各地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确定的培育提升重点行业的产品;列入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培育目录的产品;列入《*-*年浙江名牌培育规划的产品。

(八)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我市重点行业、优势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的产品。

四、申报工作要求

(一)申报*年金华名牌产品的企业必须如实填写《金华名牌产品申请表》的有关内容,按要求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和详细文字说明材料。如果有数据不实的不受理该企业的金华名牌产品申请;有变造、伪造数据或证明材料的一经查实,三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金华名牌产品申请,不推荐申报浙江名牌。

(二)用户满意度调查情况,可以用近两年国家、省或有关调查机构的评价结果,也可以用企业开展的“用户满意度调查”材料。

(三)各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指导企业按照申请表相关格式要求,填写制作申报材料。并对本辖区内申报企业进行汇总,将*年申报金华名牌产品汇总表(工业)、*年申报金华名牌产品汇总表(农业)、及*年申报金华名牌产品联系表用电子表格Excel格式并以文件形式上报市局质量处。汇总表和所有推荐企业的申报材料一式二份须于*年9月10日前报送,逾期将不予受理。除申请表要求的细目外,不接受其他格式、其他内容的申报材料。

(四)各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查把关,确保辖区内申报企业的材料质量。对申报材料中出现错误较多的县(市、区)局(分局),在年终考核中将加减相应的分值。

(五)企业申报材料应附企业全貌、申报产品生产线及产品实物照片,不要精装,正反印刷。

(六)申报企业可以登陆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网*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7

经过多年努力,该所于2008年9月经省编委批准由“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更名为“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更名后科研发展方向由原来的采伐和林业机械调整为对森林生态采运生产工艺、设备、工程技术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为适应新的科研发展方向需要,该所又新成立了三个研究室——“生物质能源研究室”、“环境生态研究室”和“林业碳汇研究室”。“生物质能源研究室”与该所“能源标委会”相互呼应,标准与相关的基础研究相协调,共同发展;“环境生态研究室”依托于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设立,并与环境评价研究室相互衔接,承担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及相关的科研任务;“林业碳汇研究室”与黑龙江碳汇计量与监测研究中心相互应,主要从事林业碳汇基础和应用研究。针对气候变化与森林;森林碳、氮、水循环;碳汇森林植被建设;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参与碳中和活动的企业和单位提供碳汇计量与监测服务。

二、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激励机制,促进科研主体发展

为了鼓励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多申请课题多出成果的积极性,按照院奖励办法,该所结合实际出台了科研项目、环评项目管理奖励办法,科研、环评奖励办法中将对奖励标准、奖励分配办法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极大地促进了我所科研工作的进步,使今年的新增课题任务量和鉴定课题任务量有了新的突破。目前,科研人员任务饱满,科研条件得到改善,科技成果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成果转化应用效益较好,国内外科技影响力逐步扩大,为早日实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努力打造科研平台建设,大力提升研究所发展空间

随着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现有空间已成为制约事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该所大力开展了科研平台建设工作,先后建成了省级重点实验室“森林持续经营与环境微生物研究实验室”、具有国家环保部乙级资质的“黑龙江省林业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以及“黑龙江省林业能源检测站”等科技平台;“黑龙江碳汇计量与监测研究中心”;2009年又建成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能源管理分委会”。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一期投资469万已获批准,二、三期预计600多万也正在申请当中。“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能源管理分委会”代表国家标委会行使征集林业能源标准的申报、评审、上报等工作。通过开展各项平台建设工作,使该所可以更进一步的向国家、省、森工总局等上级单位宣传自己、展现自己、提高知名度。通过平台建设,可以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培养锻炼科研队伍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开展更加广泛的国内外科研合作,获得更多更高层次的科研任务和科研成果。

四、努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充实科研一线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8

申报对象须是在我市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确立了人事、劳动关系的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年继续开展乡企职称申报评审工作。

二、申报要求

(一)继续实行个人申报、民主评议推荐、单位审查、主管部门审核的申报办法。各单位组织申报推荐时,要按照山东省人事厅的要求成立不少于7人的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根据专家推荐意见,综合考虑申报人员各方面情况后确定人选,经公示无异议推荐上报。专业技术人员当年不得同时申报晋升两个系列(专业)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继续落实信息化申报的要求,使用新版“**市职称申报系统”报送申报数据,该系统可从**人事政务网“职称专家”栏“相关下载”中下载安装。

(三)申报时仍使用**年省人事厅印制的统一规范表格(有关样式、说明见山东人事信息网“职称评审”栏)。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的报送、受理仍按《关于报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有关问题的说明》(鲁人职字[**]6号)文件规定办理。市属高校和民办高校向省高级评审委员会呈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前,须先经市人事局审核同意。

(四)专业技术人员要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材料和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并在《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中“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或个人总结)”栏的最后填写如下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同时要求各呈报单位审核申报材料的职称工作负责人员要在申报人员承诺语后签字确认。各系列的评委会办事机构对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不得受理。未经主管单位人事部门审核把关的材料,不得呈报。

三、标准条件

(一)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标准条件组织申报推荐和评审。各级评审委员会要认真贯彻公正、公平和综合评价原则,坚持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突出业绩,贡献和自主创新能力,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转化生产力的能力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使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优先得到培养和重用。

(二)严格破格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标准条件,对符合《山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试行)》(鲁人发〔**〕15号)破格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须由省人事厅会同高评委办事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并测试或答辩后,单独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破格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按照**市《关于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有关规定的汇总说明》(详见“**人事政务网”职称专家栏)和相关系列的要求执行。

(三)职称外语、计算机有关政策严格执行省人事厅《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19号)和《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9号)、《关于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鲁人发[**]7号)文件要求,办理外语免试、外语考试放宽成绩和免于计算机考试的人员,应按文件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四)继续完善卫生人机对话、工程面试答辩和教育说课评估为主要特点的社会化评价体系。晋升卫生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应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卫生人机对话考试;晋升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应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工程专业面试答辩;晋升教育系列中、高级职称,应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说课评估;否则不能参加下一步的专家评议评审。

(五)对中央驻青单位委托我市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须由主管单位出具委托代评函,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都应符合我省我市有关政策规定。

(六)为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允许已取得一个系列(专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再申报评审或报考其他相近系列(专业)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须从事相近专业工作一年以上,并取得符合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要求的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成绩(原资格已有要求并参加考试的,提供已取得的证书)。

四、加强管理

(一)上报《评审工作方案》。各系列中高级评审委员办事机构要认真做好申报材料审查、整理、分析汇总工作,拟定本系列《**年评审工作方案》,并于评审会议召开前20日报于市人事局审定后实施。

(二)组建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组织办法(试行)》(鲁人发[**]26号)及有关规定组建各级评审委员会。在评审会议召开前,各系列中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要及时按规定将《调整组建评审委员会请示方案》上报市人事局,同时报《**市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备选人员情况表》(附后)。

(三)实行评前统一审核。各系列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将审核通过的申报材料和评审数据一同报市人事局集中复核、备案,其中,《申报人员汇总表》电子版发至。《申报人员汇总表》在报送审核时应加盖单位和主管部门公章。有条件的系列主管部门,可以提前在申报阶段采取与市人事局联合办公形式对当年晋升申报材料集中审核,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全面实行网络评审。根据省人事厅的要求,今年我市各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统一使用新版《**市职称评审系统》。各系列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要及时报送申报材料、评审数据,按照市人事局日程安排集中组织评审。市人事局负责对各系列实行网络化评审的指导和培训工作。评审系统、支持设备等由市人事局统筹安排。

(五)落实监督制度,严格工作纪律。今年的职称评审工作将由市人事局统一安排,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监察局工作人员担任各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社会监督员。各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多种形式的申报前公示和异议期公示。对评审通过的人员名单,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要及时通知呈报部门逐级反馈到原单位公示,公示无异议的,要及时报同级人事部门核准并正式行文公布。未经公示的评审结果不得上报,公示期内有异议的要认真调查核实。

对违反规定程序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直接责任人及其有关部门(单位)相关责任人员,要按照《关于处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违反政策纪律问题的暂行规定》(鲁人职〔**〕9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意见》(人事部令第3号)严肃查处。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9

以现有*服务中心为基础,建成以省、市两级*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商务执法队伍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具备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的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畅通流通领域举报投诉服务渠道,切实强化市场监管,维护流通秩序。

二、建立健全举报投诉服务工作网络

完善现有省级*服务中心,建设地级以上城市*服务中心以及县级举报投诉服务联系点,形成省、市、县上下一体的举报投诉服务工作网络,作为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特许经营、零售商促销、零供交易、报废汽车回收、“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流通领域举报投诉、咨询服务的公共服务窗口,执法和举报投诉等方面数据统计汇总的工作平台。

(一)完善省级*服务中心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现有*服务中心,开通互联网在线举报投诉窗口,调整工作职能,拓宽工作范围。中心主要负责:

1.受商务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指导、督促本省(区、市)地市级*服务中心有关工作。

2.接收涉及本省(区、市)的互联网在线举报投诉。

3.协助执法队伍督办处理重大案件和跨区域案件。

4.统计、汇总、分析、上报本省(区、市)举报投诉信息、数据,以及执法数据等。

5.组织开展相关宣传及培训工作。

6.维护中国市场秩序网(*.)地方子站。

所在省会城市或其他地级城市未开通*举报投诉热线前,省级*服务中心要继续承担其举报投诉和咨询工作,确保工作有效衔接。

(二)建设完善地级以上城市*服务中心

地级以上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建设*服务中心,开通*举报投诉服务热线,作为承担举报投诉咨询服务的主渠道,同时承担执法和举报投诉等方面数据统计汇总等工作。应达到以下条件:

1.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条件不成熟的,也可设在商务执法队伍内部,安排专职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工作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2.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面积原则上不少于50平方米,并按照商务部确定的统一标识和风格进行装修。

3.配备开展举报投诉咨询服务及数据统计汇总工作所需要的电脑、PC坐席台、*语音呼叫应答一体机、网络交换机、操作控制台及应用服务器等软硬件设备。

4.建立举报投诉流转、案件督办、数据统计汇总等工作机制,形成完整的举报投诉案件分流、转交、办理、反馈流程。

5.建立举报投诉奖励制度。

(三)设立县级*举报投诉服务联系点

县级商务主管部门在商务执法队伍内部安排专人,配备必要的设备,作为商务执法队伍与地市级*服务中心,以及上级商务执法队伍之间的联系点,不单设机构。主要负责:

1.处理流通领域群众来信来访。

2.接收地市级*服务中心转交本级商务执法队伍处理的举报投诉案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

3.通过地市级*服务中心,及时上报需由上级商务主管部门执法队伍处理的案件。

4.采集上报扰乱流通秩序的突发事件,报送有关执法数据和信息。

三、加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整合、充实、加强现有商务执法队伍,作为*服务中心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力量,保证接收的举报投诉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一)建立省级商务执法队伍与*服务中心间协作配合机制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探索建立内部商务执法队伍与*服务中心间的协作配合及应急处置机制,密切二者工作联系。重大举报投诉案件由商务执法队伍进行调查处理,相关执法数据信息由*服务中心统一汇总上报。

(二)提高市县商务执法队伍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市、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整合、充实、加强现有执法力量,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快速检测、调查取证、防护等执法装备,加强执法人员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及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四、搭建信息化的后台支撑服务系统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后台支撑服务系统,为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电子数据信息传输通道。

(一)改造中央后台支撑服务系统

商务部改造现有中央数据库,以及举报投诉流转、公文传输、语音呼叫、集中管理等子系统,实现数据统计汇总、综合分析、分类查询等功能。

(二)建设地方信息化数据终端

各省、市、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商务部确定的统一标准和技术要求(具体方案另发),为*服务中心(联系点)配备相应的信息化数据终端设备,与中央后台支撑服务系统对接,实现中央、省、市、县四级上下贯通、横向连接,保证数据信息快速传输。

五、工作安排及要求

(一)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对全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具体建设标准和工作要求;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本级财政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本省(区、市)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各市县商务、财政部门根据本省(区、市)统一工作部署及要求,建设本地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

(三)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将对符合条件的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奖励。2009年主要支持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市、县。具体办法另行下发。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10

搞好全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工作的重要保障;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是贯彻落实《物权法》,保障物权人合法权利的基础;是促进中心城市发展,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目标

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采用先进技术方法,全面查清全省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准确的各类现势性土地数据;全面查清全省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状况,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建立和完善我省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建设省、市、县三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对全省土地利用状况和变化情况实行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服务;满足规划编制、土地宏观调控、科学决策以及落实各项土地管理措施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点任务。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以1∶10000比例尺为主,开展城镇、村庄以外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全省农村集体土地及农、林、牧、渔场每一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

我省已部署开展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基本一致。各地要继续推进和完成全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同时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开展补充调查,做好地类衔接工作,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从现有的土地分类(三大类)衔接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新的土地分类体系(十二大类)。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按照图件、数据和实地三者相一致的原则,获取全省各类土地利用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汇总形成全省各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2.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按照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对城市、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开展全面调查,查清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集镇、村庄内部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每宗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等状况;统计汇总各级行政区的城镇、村庄各类土地面积数据,包括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住宅用地、开发园区、房地产用地以及村庄内部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数据。已经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的县(市、区),应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要求,对已有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成果进行补充、完善。

3.基本农田状况调查

在本次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基础上,逐片落实经调整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统计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权属等状况,并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

4.土地权属变更调查

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基础上,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有关要求,对我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林、牧、渔场等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进行补充调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林、牧、渔场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成果,并对宗地权属、面积、界址等发生变化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变更登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依法调处原历史遗留和本次调查中发现的土地权属争议,调解不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及时依法进行裁决。

5.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统一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采用GIS软件建立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等。

(2)省、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在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建立省、市级遥感影像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

(3)省、市、县土地利用数据库网络管理系统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应使用国土资源部测评通过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城镇地籍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省、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开发、管理。通过福建省国土资源网络和数据中心平台,建立全省土地利用成果数据(包括影像、图形和属性)的省、市、县三级互联、互享机制,满足省、市、县三级土地利用成果数据存储、查询、汇总、分析、更新以及省、市、县三级数据汇交和交换等需要。

6.成果汇总

土地调查获取的各类成果要按要求进行整理汇总。首先进行县级调查成果的整理、汇总,再通过对本辖区各县级调查成果进行接边、整合,形成市级调查成果和省级调查成果。

(1)数据汇总

借助数据库技术,按照要求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在县级数据汇总基础上,通过接边、整合,形成市级和省级相关数据成果。

(2)图件编制

在县级标准分幅图件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采用缩编等手段对土地调查图件成果进行逐级整理,编制不同比例尺、不同要素内容的系列图件成果,主要包括省、市、县、乡四级不同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和各种专题图件等。

(3)成果分析

根据土地调查结果,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一是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二是对土地利用结构、集约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土地变化趋势;三是分析城镇、村庄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为城镇、村庄土地开发利用潜力挖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建议。

(4)报告编制

根据土地调查结果,编制省、市、县三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综合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自检报告、成果分析报告)以及专题报告(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7.建立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在全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完成后,制定成果管理使用办法,加强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充分发挥土地调查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建立地籍管理和国土资源其他业务管理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成果应用部门对地籍成果使用和更新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科学的土地调查成果更新制度,继续采用3S(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的调查技术手段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成果变更工作,保证成果准确、客观、现势;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快速更新中的作用;加大地籍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地籍管理人才的培养,健全地籍管理队伍,为快速更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基本保障。

三、技术依据、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

(一)技术依据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资源部2007年)。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2007年)。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2007年)。

5.《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

6.《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3年)。

7.《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

8.《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

9.《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源部2001年)。

10.《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国土资源部2002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9)。

12.《福建省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6月)。

13.《福建省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规范(试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7月)。

14.国家测绘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

15.其他有关土地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的文件、规定等。

(二)技术路线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目标要求,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新的土地分类体系,综合应用“3S”技术,通过全野外调查,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获取准确翔实的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并通过关系型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实现土地利用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

(三)技术方法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影像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DOM),作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底图。

(2)采用全野外调查方法,应用全站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仪器设备进行新增地物补测。

(3)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借助GIS软件,依据外业调查信息,在数字正射影像图中直接完成对外业调查信息的转绘和录入工作。

2.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1)应用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在开展1∶500、1∶1000、1∶2000大比例尺的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时,应尽可能采用解析法、内外业一体化的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充分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全站仪等现代化测量手段,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及权属调查,准确确定宗地的位置、界址、权属等信息。

(2)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勘测定界、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大比例尺图件成果,通过调查和数字化手段,完成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

3.基本农田状况调查

以省国土资源厅验收通过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件为底图,将基本农田上图。

4.土地权属变更调查

将已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套合到正射影像图中,制作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工作底图;按照有关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土地权属变更情况信息;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方法,完成调查信息的转绘;整理、编制土地权属变更调查成果。

5.土地利用数据库与管理系统

(1)采用空间数据库和大型关系数据库技术,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多源影像数据及其它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2)利用全省国土资源广域网,在“金土工程”总体框架下,扩展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形成各级互联的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为日常管理、信息和社会化服务提供统一的土地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更新、传输、交换、共享及社会化服务。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通过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全面获取覆盖全省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形成一系列土地调查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等。

(一)数据成果

1.省、市、县、乡、村五级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各类土地面积数据;

2.省、市、县、乡、村五级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3.省、市、县、乡、村五级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4.省、市、县、乡、村五级飞入地面积汇总数据;

5.省、市、县、乡、村五级海岛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数据;

6.省、市、县、乡四级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汇总数据;

7.省、市、县三级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等用地情况汇总数据。

(二)图件成果

1.各县(市、区)外业调绘原图及外业成果图;

2.各县(市、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3.省、市、县、乡四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省、市、县、乡四级基本农田分布图件;

5.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成果图件;

6.土地权属界线调查底图及成果图件;

7.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三)文字成果

1.相关记录簿册

(1)外业调查记录手簿;

(2)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争议原由书及相关文字记录;

(3)相关修改情况记录。

2.综合报告

(1)省、市、县三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省、市、县三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省、市、县三级第二次土地调查自检报告;

(4)省、市、县三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3.专题报告

(1)省、市、县三级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2)省、市、县三级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四)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成果

1.省、市、县三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2.省、市、县三级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

3.省、市、县三级基本农田数据库;

4.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5.省、市、县三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

五、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通知》和国土资源部的工作部署,我省应于2008年上半年基本完成调查工作任务(不含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至2009年底基本完成全省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一)2007年1月~6月

1.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准备工作,省政府下发《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省国土资源厅完成《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补充技术规定》制定工作;

2.开展业务培训与舆论宣传;

3.加快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进度;

4.启动省、市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5.开展全省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工作;

6.市、县(区)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的有关准备工作,包括本辖区已有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7.开展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试点工作。

(二)2007年7月~12月

1.基本完成全省县级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

2.基本完成全省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工作;

3.完成基本农田现状分析工作;

4.基本完成省、市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工作;

5.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业务培训;

6.设区市政府部署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

(三)2008年1月~4月

1.全面完成县级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

2.完成省、市级土地调查数据接边汇总及分析工作;

3.完成省、市、县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4.完成省、市、县级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等用地情况汇总;

5.完成基本农田上图、建库任务;

6.完成省、市、县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

7.各市、县(区)继续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四)2008年5月~6月

1.整理相关成果资料;

2.向国家申请验收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不含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3.各市、县(区)继续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4.推广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试点工作经验,建立全省快速更新机制。

(五)2008年7月~2009年12月

各市、县(区)继续全面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2009年底前全省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地籍调查。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1.领导机构

为保证我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的要求,省政府拟成立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发展改革委、民政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环保局、统计局、海洋与渔业局、测绘局等单位一名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由省国土资源厅分管副厅长担任。省民政厅、农业厅、林业厅、省国土资源厅各一名业务处室负责人为联络员。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审定实施方案、经费安排和重大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负其责,确保我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2.职责分工

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负责全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包括:

(1)负责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宣传、培训;

(2)制定《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定》、《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办法》;

(3)审查各设区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及各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

(4)负责调查工作的检查监督与技术指导;

(5)负责市、县(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验收;

(6)开发省、市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

(7)全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

全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具体组织实施,相关成员单位应积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开展工作,及时提供相关适用资料。省民政厅负责提供各级民政勘界相关资料;省建设厅负责督促、指导各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提供建设、规划相关资料;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提供海域勘界相关资料;省测绘局负责提供基础测绘相关资料。

设区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包括:

(1)制定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检查督促所辖各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3)对所辖各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进行预检,督促有关单位按照省级检查、验收意见和设区市级预检意见整改到位;

(4)对辖区内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包括:

(1)制定本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设计书;

(2)组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对作业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

(3)对本县(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进行自检,上报设区市预检、省验收,按照省、市级检查意见完成整改工作;

(4)全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

(二)确定作业单位

本次调查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作业单位,以合同方式规范调查行为。各地应加强对承担调查任务的作业单位资质审查和调查人员的培训,取得相应资质并通过省国土资源厅专门培训和考核后的专业队伍方可承担调查任务。

(三)宣传培训

各级政府要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意义,报道调查内容及工作进度,宣传典型经验及做法,提高全社会对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省国土资源厅要加强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和专业队伍的技术骨干开展土地调查规程规范、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明确要求、统一方法,确保我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技术保障

1.明确技术要求

在国家统一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土地调查相关规范、标准基础上,制定《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定》、《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等标准,明确我省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要求。

2.建立质量监督检查和技术咨询制度

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的调查组,由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技术骨干组成,负责监督检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针对问题向市、县(区)提出整改意见。为解决调查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聘请省直有关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及调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具体负责全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技术问题的研究、咨询。

各市、县(区)应成立相应的调查组,组成相应的专家组,负责本辖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监督检查和技术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3.建立检查验收制度

各地应严格按照《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办法》,做好检查验收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基础资料的质量检查监督。委托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航空摄影的成果、正射影像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基础测绘产品和相关资料进行检查验收。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对作业过程的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能够按时提供合格的航摄成果、正射影像图和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基础测绘产品。

(2)实行调查成果分阶段检查制度。我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试点验收、外业验收、内业验收暨总验收。各县(市、区)外业调查工作必须采用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试点外业成果验收合格后,方可全面开展外业工作;外业成果验收合格并对验收存在的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后,方可转入内业工作;内业工作完成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调查成果总验收。

(3)实行严格的分级验收制度。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省级汇总成果进行验收的要求,我省采取省、设区市、县分级负责检查验收的办法,县级土地调查成果由县级自检,市级预检,省级组织验收。在检查验收时,发现人为篡改土地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不通过,调查的所有成果必须按步骤重新进行核实、修改;若连续三次发现同类性质问题的,该成果不予验收,同时要追究主要当事人的责任。

(五)经费保障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11

《农业科技通讯》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农业核心期刊。刊号:ISSN1000-6400,CN11-2395/S。邮发代号:2-602;月刊,每月17日出版。单价10.00元,全年120.00元,全国各地邮局及本刊编辑部均可订阅。本刊及时报道种植业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种子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侧重大田,兼顾园艺,是种植业者首选刊物。主要栏目:人物风采、专题论述、试验研究、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西甜瓜、林木花卉、良种荟萃及市场信息等。内容丰富翔实、信息量大、技术实用。地址:100081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农业科技通讯》编辑部;电话:010-82109664,82109665,82106276;传真:010-82109664;E-mail:。

欢迎订阅2014年《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主要栏目:本刊特稿、本刊专稿、政策法规、质量安全监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标准化、检验检测、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与探讨、安全生产技术、地方经验交流、海外博览、农业标准公告、信息与动态等。读者对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有关的各级行政管理、科研教学、检验监测、技术推广、生产企业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双月刊,逢双月10日出版。大16开本,彩色四封,80页。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到本刊编辑部办理订阅手续。邮发代号:82-223。每册定价:10.00元,全年共60.00元。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质标所《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81;联系电话/传真:(010)82106521,82106522;E-mail:

欢迎订阅2014年《吉林农业科学》

《吉林农业科学》是吉林省农科院主办的农业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融学术性、技术性、信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刊物。旨在报道最新农业科研成果、研究进展和科技动态,传播农业科学知识,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介绍农业生产新经验等。辟有作物育种栽培、生物技术、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畜牧兽医、园艺果树、农业经济和农产食品加工等栏目。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文科技文献检索权威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2004年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2006年获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二等奖。目前《吉林农业科学》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主要为各图书情报部门的中文期刊采购和读者需求服务,为广大农民朋友、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生产管理者和农业院校师生服务。双月刊,逢双月25日出版,刊号:ISSN1003-8701 CN22-1102/S,大16开96页,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邮发代号:12-71,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漏订者亦可随时向本刊编辑部订阅,不另收邮费。电话:0431-87063151;E-mail:,;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彩宇大街1363号《吉林农业科学》编辑部;邮编:130033。

欢迎订阅《园艺学报》

《园艺学报》是中国园艺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62年,刊载有关果树、蔬菜、观赏植物、茶及药用植物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文献综述、问题与讨论、新技术新品种以及园艺研究动态与信息等,适合园艺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园艺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被英国《CAB文摘数据库》、美国CA化学文摘、日本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俄罗斯AJ文摘杂志、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园艺学报》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等称号。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1版)”,《园艺学报》复合总被引频次为11 630,期刊综合总被引频次5 317,复合影响因子1.780,期刊综合影响因子1.124。月刊,每月25日出版。每期定价40元,全年48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国内邮发代号82–471,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承办,代号M448。漏订者可直接寄款至编辑部订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园艺学报》编辑部;邮编:100081;电话:(010)82109523;E-mail:;网址:http://。

欢迎订阅2014年《烟台果树》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12

一、努力学习,做内涵人

认真学习党的**历次会议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党的**六中全会精神,领悟中央、省委重大部署。加强对《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等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除了学习煤田专业知识外,还加强了对**省煤层气、页岩气评价、勘查、开发研究,不断熟悉新业务,拓领域提素养。加强基层调研,主动向人民群众学习,每到一个单位,都深入基层,向一线职工、困难职工详细了解情况;特别是在旅游大普查中,走乡串村,摸清第一手资料,与县乡镇的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了解本地区的旅游资源。

二、政治坚定,做明白人

政治上与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到

87

令行禁止,保证政令畅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局党委的安排,不跟组织讨价还价;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

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认真开展好“两学一做”工作,积极参加局中心组学习和支部各项活动。

三、勤奋实干,做带头人

1、按照省委两个责任清单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好省委、局党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年工作规划,并与分管处室和联系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实现“四种形态”,严格按照省委工作部署开展职责范围内的约谈工作,分管的处室和联系单位主要负责人均接受预防提醒谈话,一五九队

1

名正科级干部被诫勉谈话,同时以约谈的方式解决了部分上访事件和因未发足事业统筹工资等问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督促一五九队和水源队开展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2、加强地质勘查管理工作,力争全省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上新台阶。组织有关专家指导并协助完成设计、报告编制以及勘查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地质技术难题的处理;组织局属单位按时上报地勘工作汇报材料;及时完成勘查项目的资料汇总、工作量统计、向有关部门通报工作情况等工作;及时完成**年的地质勘查成果网上直报以及地质勘查资质执业信息报备的全局填报工作;组织完成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地质分会关于组织填报**年-**年**省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进展情况需要的相关材料;组织完成了

20

多个煤炭勘查设计的评审;

组织完成了

26

个局属地勘单位承担的煤炭勘查项目的野外验收工作;按省能源局要求,补充完成了《**省志.

能源志》中有关煤炭勘查地质的相关材料;组织咨询中心、水源队等单位承担了**省

1:50000

水文地质图编图项目三幅图(万屯、兴仁、郑屯幅)的编图工作任务;分别对习水县习酒镇地热井、贞丰县三岔河地热井、独山县玉水镇(原本寨温泉水族乡)地热井等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提交了初步实施方案并做了风险评估。

3、组织完成省政府交办的全省旅游大普查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开展工作细。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的通知》(**府办〔**〕10

号)要求,我局承担了六盘水市、**市下辖

10

个区/

县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任务。担任**省煤田地质局旅游资源大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成立了局旅普办。完成的具体工作有:组织召开了

8

次旅普工作会议;组织

118

名局属各单位技术人员参加

3

次技术培训及

1

次内外业数据处理专项培训;及时接收省旅普办下发的各种文件、通知、会议纪要等并传达至局属各单位;参与旅普经费预算及评审;按省旅普办要求及时调度工作进度汇总后上报;参加省旅普办召开的调度会;组织人员每周向省旅普办发送旅普工作简讯;组织完成设计评审、督导、质量检查及外业验收;组织下属单位技术人员作为会务秘书参与全省优质资源复评会;向

**日报社、**电视台新闻中心等媒体推荐了旅普工作人员先进事迹材料。二是普查工作区范围广。在六盘水市、**市下辖

10

个县(区)境内共调查了

185

个乡镇/街道办

2149

个行政村,总面积为

19169km2。

三是投入实物工作量大。

局属

11

个地勘单位共投入

70

辆车(包括租用车辆)、63

台笔记本电脑、44

部相机、80

GPS、46

支录音笔等设备,组建

80

个普查小组共

342

人参加了本次普查工作。四是取得主要成果丰富、内容全、亮点多、开发前景好。**年

7

29

日,省旅普办组织专家对第一批优质资源进行评审,在

9

月份的山地旅游大会上对外的前

43

个优质资源中,有

9

个为我局所普查。**年

8

1

日,省旅普办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并向全省普查队推荐的单体普查表模板中,11

个大类中有

9

个为我局推荐。共调查了

11896

个旅游单体,其中新发现的旅游单体

7132

个,占调查总数的

60%。本次旅游普查资源类型包括了

12

个主类,其中:地文景观类

2879

个,新发现

2077

个;水域风光类

966

个,新发现

629

个;生物景观类

1819

个,新发现

1247

个;天象与气候景观类

35

个,新发现

14

个;遗址遗迹类

458

个,新发现

256

个;建筑与设施类

2991

个,新发现

1409

个;旅游商品类

510

个,新发现

236

个;人文活动类

556

个,新发现

261

个;乡村旅游类

1415

个,新发现

859

个;红色旅游类

175

个,新发现

105

个;山地体育旅游类

68

个,新发现

25

个;康体养生旅游类

24

个,新发现

14

个。完成了

11896

个旅游单体的县级初评,其中:未获等级旅游资源

1698

个,新发现

1160

个;一级旅游资源

6280

个,新发现

4046

个;二级旅游资源

2535

个,新发现

1380

个;三级旅游资源

1142

个,新发现

487

个;四级旅游资源

210

个,新发现

51

个;五级旅游资源

31

个,新发现

8

个。这些成果,将有力促进省委省政府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发展。

4、完成省政府交办的抗旱打井工作。局承担了**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地下水(机井)工程项目工作,亲自安排部署并且到现场帮助水源队完成镇宁县、晴隆县等地野外勘察定孔工作,补孔

11

口;组织完成了**年局承担的**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地下水(机井)工程施工报告审查验收工作,出具了审查意见书;总计审查、验收

150

口。

5、完成扶贫攻坚工作。我联系帮扶**县两户贫困户,今年多次到该县、乡、村走访调研,拿出扶贫工作方案,同时还到贫困户家里走访慰问,给他们每户

500

元人民币物资。为解决我局帮扶对口单位**省**县凤山乡银川村村民的生活饮水困难问题,先后几次组织调研、开会部署,组织相关单位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对该村及周围进行了1:1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论证其供水方案可行性。

6、科技工作管理。组织完成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西部晚二叠世煤中金及稀有元素含矿性研究》、**高硫煤赋存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报告,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评审验收工作,目前正在资料汇交;组织了《**省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与开发工艺优化关键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此项成果已获得**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负责“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34“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与勘查技术”和项目

44“滇东、**西煤层气开发技术及先导性试验”的

4

专题

的工作,共申请中央财政经费

1953.84

万元;已完成

5

个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开展了国家地调项目“**北二叠系煤系地层‘三气’资源勘查评价试验”研究工作,项目共申请相关经费

960

万元。同时还参与开展了**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复杂构造区页岩气赋存与渗透机制研究》课题

2“沉积环境与地质构造共同控制下的页岩气富集机理研究”的相关研究工作;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省煤层气地面抽采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已完成中期验收和预算审计,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的编制,拟申请结题验收;承担了**省煤层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课题;组织局属相关单位申报**年度**省公益性基础性项目立项

12

个。

7、加大技术培训,培养更多的地质勘查人才。按照省旅普办要求,为保质保量完成我局承担的六盘水市、**市下辖

10

个区/县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任务,组织局属各单位技术人员共

118

名参加

3

次技术培训及

1

次内外业数据处理专项培训;邀请了中国矿业大学王冉副教授进行煤系“三气”及开采技术方面讲座。

8、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截止**年

12

月底,全局共施工项目

35

个,完成

25

个,共计施工钻孔

164

个,终孔

125

个,完成钻探进尺

76211

米。全年实现安全生产。

四、廉洁自律,做清白人

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坚决维护党纪国法权威,自觉维护班子团结。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和“两个为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党员领导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做到廉洁自律。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生活情趣健康。没有配备专车,没有人情消费、职务消费、

“三公”消费等开支,没有公款吃喝及收受礼金、购物卡、红包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按照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戚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没有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没有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没有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

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生活中,我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干部,时常提醒自己。身为副局长、总工程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政治上做个明白人,在生活上做个清白人,在工作上做个带头人,培育好我们的地勘队伍,完成好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13

彰武县目前累计投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6230万元,年补偿资金也从2004年的127.5万元提高到目前的1002.9万元(国家补偿599.5万元,省级403.4万元)。自2010年开始国家实行惠农资金补偿到户政策,全县27817户林农获得惠农资金补偿。面对千家万户,如何管理好补偿资金,及时、快速、准确掌握惠农资金发放进度,摆在各级管理者面前。

1.2补偿面积与补偿资金精准化管理的需要

全县现有公益林78066公顷(其中:国家公益林41333公顷,省级公益林36733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65%。国家补偿对象为9872个;省级补偿对象为17945个。国家公益林补偿小班为6497个,省级公益林补偿小班为14200个。由于生态公益林多次调整变动,加之乡镇基层人员变换频繁,再加上落后的管理手段,造成基层2010年库、2011年库、2013年库、2014年库都在使用,由于监管力度不够,不同程度的存在补偿资金与补偿面积不吻合,很难达到理想化。

1.3档案管理的需要

自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实施十余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了全县生态建设水平再上了一个新台阶。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难题,一是十年档案目前约有纸质档案15200套,共计45600页,历史数据查找难、保管难是个不争的事实;二是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影像资料保管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找不到一套完整的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三是生态保护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非常明显,但是没有历史数据以及大量的资料查询,这一短板亟待解决。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才能解决“补偿面积大,涉及群体多,补偿资金大,涉及档案多”的实际问题。

2 项目推广与应用技术

生态公益林档案与惠农基金管理系统将林业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本着顶层设计、分级管理的原则,实现了省、市、县、乡镇(林场)四级共同使用一个软件,一个平台,软件具有三大功能、体现三个创新、实现三大效益,惠及全县林业系统。

3 项目推广与应用成果

2014年12月,该系统在彰武县24个乡镇、5个国有林场公益林管理工作中正式应用推广,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2人。

3.1平台建设

开展网络版“生态公益林档案与惠农基金管理系统”省、市、县、乡四级平台建设。

3.2功能开发

发挥两大功能,一是实现省、市、县三级生态公益林档案管理的功能;二是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生态公益林惠农基金管理的功能。

3.3数据库建设

建设两大数据库,一是省、市、县三级生态公益林档案管理数据库;二是省、市、县三级生态公益林惠农资金管理数据库。

3.3.1 生态公益林档案管理数据库

建立档案管理数据库,实现对各类文书档案、财务档案以及电子文件进行上传管理,并可扩展实现对科技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等进行管理。档案管理功能涵盖整个档案业务流程,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编研和统计。

3.3.2生态公益林惠农基金管理数据库

开发惠农基金管理功能,建立国家、地方两个统计数据库,设置年度补偿标准维护管理模块、资金数据填报、资金统计等模块。资金数据填报功能实现乡(镇)、县(区)、市、省各级单位补偿资金按季度逐级上报,分级管理、层层把关,依照数据库对上传小班数据逐条校验,实现小班数据和补偿资金的精确统一;资金统计功能实现上传小班数据自动汇总,生成资金发放季度报表、资金发放面积及资金汇总表等七个报表,很好的满足了公益林惠农基金发放的汇总统计工作。

4 科技创新

4.1架构创新

全省一个平台,省、市、县、乡四级应用,特别是一个软件实现“档案管理、资金管理”的双重功能,实现了架构创新。该软件的研发“一个平台四级应用”节省了大量的研发经费、维护经费,极大的方便了各级管理部门的应用。

4.2技术创新

采用C/S+B/S研发,一是提高了软件的分布性,方便了查询、浏览等业务;二是业务扩展更方便,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三是维护简单方便,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同步更新;四是开发简单,共享性强,成本低,数据可以持久存储在云端而不必担心数据的丢失。

4.3应用创新

4.3.1软件实现文本、数据、影像档案和惠农基金一体化管理,按层级进行应用,软件系统功能涵盖整个档案业务流程,可以实现各部门的各类档案网上资源共享。

4.3.2实现直补到户资金报表网上填报,省、市、县、乡四级单位自动汇总统计。

4.3.3实现小班数据与补偿基金的统一。数据填报过程中能够分别按照国家、地方两个资源数据库和系统维护数据,提供对上报数据的校验。对上报的小班数据通过所属林班、小班、面积、补偿金额、所有者身份证号位数、补偿标准等项,逐条进行校验,对错误数据自动进行筛选,并生成错误日志,纠正后才能成功导入。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