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会计论文实用13篇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1

2利益驱动

从根本上说,巨大的经济利益才是导致会计造假的根源所在。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向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家管理机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以获得其信任,进而在投资、政策倾斜、核销贷款等方面,通常情况下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负责人可以获得职务、薪金等方面的利益;而会计人员通过作假往往可以获得相应的薪资,甚至占有升迁的机会等。

3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制订实施的会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现有的会计原则为金融会计造假创造了操作空间。当前,权责发生制是确认财务会计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相应的应计、预提,以及待摊等项目,通过操纵相应项目的确认时间,在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等方面,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提前确认;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基础上建立稳健性原则,进而使得其主观随意性比较强,通过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润,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对利润进行操纵。二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新的经济事项不断涌现,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此时,新的会计政策没有制定和颁布,进而出现“合规”的造假期。

二加强金融会计诚信建设

金融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加大会计诚信的建设力度,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维系金融企业的公信力,一方面完善立法,对制度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养成诚信习惯。

1完善法制

对于会计立法的权威性、惩戒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强化,进一步增加诚信缺失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会计造假者知难而退,进而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

1.1在诚信方面增加立法,树立会计诚信的权威性,同时提升法律的社会地位。目前,会计诚信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会计诚信”的概念,在现行的法律条文中,还没有明确或者直接地提出。为此,需要制定专门的法规,进一步满足会计诚信或者信用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整个社会的意愿和期望,另一方面借助法律的权威性,充分显现政府、立法和执法部门的决心。

1.2强化金融机构负责人在会计反假方面的法律责任。在《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对于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其法律责任需要由本单位的负责人来承担,并且会计人员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本文建议:单位负责人全部承担会计作弊责任,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不承担任何责任。这种设想的提出,其参考依据是:大多数会计作弊都是受各种外来力量的干预,并非会计本身意愿。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果会计人员擅自作假,进而触犯法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单位领导需要承担用人失察、监督不力等责任。

1.3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完善审计体系。金融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专门的审计系统,监管会计作假行为,其实施流程为:建立健全独立的金融审计体系。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需要独立出现的审计部门,将其设成独立的机构,并且垂直管理审计机构的费用、人事、工资、组织关系等。通过责任追究制对其审计事项进行管理,对于经过审计的事项,无论何时出现问题,原审计人员、领导等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1.4对金融会计工作加大监督力度,提高检查效率。对于管辖范围内的会计工作,在监督、检查和指导等方面,上级财会或内审等职能部门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突发性、普遍性问题进行及时的预防和纠正。在监督检查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恪守原则,明确现场监督检查的责任,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划分相应的责任。在组织开展检查工作时,需要落实责任人,重度重视整改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经济处罚与道德惩戒进行结合,对于检查质量给予高度关注。

1.5组织建立金融会计监管委员会。在美国,为了进一步监管金融会计行为,在受到会计丑闻冲击后,成立了相应的会计监管委员会,并且将非会计界人士引入专业监管架构中,担负监管审计重任。为了确保我国金融会计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吸收借鉴英、美等国的做法,建立金融会计监管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树立金融会计的良好形象。

2加强金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在日常工作中,金融会计行业需要大力培养职业道德,对金融业会计的诚信度进行巩固和强化,同时对于金融企业利用会计职业判断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规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金融会计行为,需要建立诚信档案。所有金融机构的会计从业人员、领导等都是诚信档案的对象,通常情况下,记录的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对于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表现及行为等通过档案进行记录。在具体实施会计档案的过程中,需要对诚信档案进行动态的管理,金融会计学会对各金融系统上报的信息进行汇总,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各单位所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如实提供诚信信息和相应资料,同时确保所报信息、资料的真实性,这是相关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营造良好的金融会计诚信环境

对于金融会计行业来说,需要营造诚信的氛围,积极营造诚信的社会道德环境,巩固和强化行业诚信,进一步确保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2

一、营造良好的资金结算服务环境和物流管理服务环境

资金结算服务环境是金融会计信息处理电子单据的重要来源之一。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的结算账户托管制和清算汇划体系等服务能否实现方便快捷、安全畅通,是金融会计发展重要的环境制约。

物流管理服务环境是金融会计处理电子单据的另一个重要来源。网络金融会计要发展,就必须改善物流管理环境,对商品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物流管理,包括入库、质检、出库等。

二、网络经济的崛起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网络经济作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并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统计资料表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金融与房地产经济,尽管有时可能在账面上出现巨额亏损,却同时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和财富。比如,1997-1998年,美国GDP增长了4%,但能源消耗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这说明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正因为如此,网络经济正处于规模效益递增时期,形成了资源、资金、人才向网络经济的转移,进而产生了使网络经济规模效益增长加速、再加速的效应。这便是网络时代的“梅特卡夫规律”——网络经济的收益与网络上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当传统经济以匀速增长的时候,网络经济正在加速增长,其形成的规模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经济。

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它将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的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由于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基于网络的财务系统,即采用网络财务来经营管理,因此,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必然推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三、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财务上有一个一直困扰财政主管部门、会计和企业界的难题,即如何加强企业整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实现有效管理。特别对于那些子公司和下属机构多,并且子公司和下属机构从事多样化行业的集团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迫切需要能解决诸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等这些具有处理远程数据、分析存储数据功能的财务系统。此外,现代企业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致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是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管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发展。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将财务作为切入点,因为财务部门是金融企业的“心脏”,财务信息化程度完善了,才能带动其他部门顺利地实现信息化。但要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各个单一部门,即金融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能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金融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这是金融企业选择网络方案的基本前提。网络金融会计的发展首先有赖于金融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四、质量可靠、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软件及软件商

财会软件是实施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件,也是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作为网络化财会软件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一旦系统运行不畅,将使金融企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另外,网络化财务是通过网络对金融企业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将金融企业整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软件质量性能不可靠或不稳定,将影响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甚至会使整个金融企业运营陷入瘫痪,给金融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考虑到软件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和可靠性的问题,软件维护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对软件商的售后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新的环境对应用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首先,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此外,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其次,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此,金融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力量,使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使企业可以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网络会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既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文化程度偏低,视野偏窄,尚不能适应网络会计的发展要求。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问题是网络会计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银行必须加大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信息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

六、完善金融会计制度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制度选择和制度变革的产生,依赖于整个社会各利益集团对于制度变迁的强大需求,也就是说,利益集团的制度需求是决定制度变迁的重要变量,在制度需求不足的情形下,制度主体就难以成功推行制度变迁。而金融机构对会计信息市场的改革就处于这种典型的“制度需求不足”状态中。由于监管机构、商业银行改革的制度需求明显不足,这就决定了金融会计信息市场的改革不可能采取“休克疗法”的模式,而只能采取渐进改革的方式,在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上逐步改善。

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的选择理应遵循交易费用最低原则。政府和市场行为在制定会计制度的权利安排上均有其优缺点。根据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某一种安排方式任何费用都最低的情况是不存在的,理想的安排方式是寻找政府与市场结合与协调的均衡点。中国目前的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是纯政府模式,是由政府直接颁布的,而不是从中国会计实践中推导而来,它是一种通过“逆向生成”的演绎法完成的纯政府制定模式。中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必须朝着“以政府为导向,引入市场规则”的模式发展,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中国没有顺向生成的土壤,而且还在于如果随意作出制度性变迁和转移,其变迁和转移成本将是惊人的,所得出的金融会计制度将与经济运行背道而驰。政府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不能成为理想的制定模式,目前存在的假账林立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逐渐完善的市场机制,使引入的市场规则更有助于金融会计制度的完善,可防止金融会计制度因市场不完善而走样。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应以政府模式为基调,适当引入市场规则,使金融会计制度的博弈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游戏规则,使出台的金融会计制度逼近帕累托最优状态。

七、有效界定金融信息产权

金融信息产权,是利益相关者所共同接受的由金融信息的存在(供给和使用)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金融信息的产权界定和安排低成本地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彼此发生利益关系尤其是利益冲突时必须遵守的和与金融信息有关的行为准则。金融信息产权的内涵正在于其作为金融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和分配规则共同发生作用,影响金融企业利益相关者对金融企业产出的分享结果和导致资源的不同配置结果。从金融信息的特征进行理解,金融信息产权不能够独立存在,它依附于金融企业的所有权和金融企业利益相关者对金融企业产出的产权,但是金融信息产权会与逻辑上的金融企业产出的产权发生背离。金融企业产出的分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存在委托关系时,金融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分配的前提是必须存在一个总量,这是进行金融企业产出分配的基础。金融信息的存在至少可以反映可供分配的总量。其次,分配应该存在一种社会公认的规则。金融信息虽然并不直接体现分配的规则,但是毫无疑问,不同的金融信息揭示的内容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分配结果,因此可以认为其影响了分配的过程。金融信息作为金融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必然存在着作为替代变量是否具有充分性的问题。对于金融信息及其意欲反映的关于金融产出的耦合度,出于效率的考虑,投资者并不追求完全的100%的耦合,而只追求进行决策所需的具有“充分含量”的会计信息。但金融信息的充分含量是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它取决于以下几项因素:投资者的决策模型;决策偏好;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和金融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若将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所需的金融信息的充分含量作为契约性部分,那么与金融企业产出100%耦合的金融信息含量和“充分含量”之间的部分就可以看作剩余(residual)部分。因此,金融信息产权的界定就可以表述为“在金融信息的契约部分和剩余部分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的过程”,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制约,金融信息产权并不旨在消除金融信息的剩余部分,尽管一些投资者对金融信息的需求具有“贪婪性”并希翼获取越来越多的金融信息。金融信息的契约性部分是否最佳?是否能够确保投资者的决策和利益?或者契约性部分和剩余部分的均衡是否具有稳定性?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如何恰当地进行调整,以使之向最佳逼近。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最终归因到金融信息产权问题。

八、建立信息披露监督与激励机制

在问题存在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问题,降低成本,除了对管理当局进行适当的监督外,应对管理当局进行恰当的激励,诱使管理当局的效用函数尽可能和委托方的效用函数趋于一致,降低管理当局以牺牲委托方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个人私利的道德风险。从一般意义上讲,剩余索取权是委托方进行监督的动力源泉,而监督的效率如何,则取决于委托方对金融企业剩余控制权的拥有程度。即所谓:监督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监督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和激励(张维迎,1999,P.132),监督需要信息,而信息的搜寻、获取、消化、转化为知识都需要成本,并在某种情况下十分昂贵,但激励机制的存在可以促使管理当局披露信息。由此分析可以得出,金融信息位于“监督和激励”、“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中间环节(剩余控制权——监督——金融信息——激励——剩余索取权),金融信息应该是衡量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否相匹配、监督和激励机制是否相容的一种机制,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机制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监督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而激励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对管理当局的激励意味着管理当局分享了部分剩余索取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监督是需要权威(authority)的(coase,1937),而监督的权威来自于剩余控制权(张维迎,1999,P.103),如果对管理当局进行激励,如允许管理当局对剩余索取权进行分享(sharing),即激励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管理当局在拥有剩余索取权后,遵循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应的逻辑,管理当局同时也拥有剩余控制权。如此通过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以实现使管理当局和股东趋于一致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九、金融信息的完善以有效市场为依托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3

一、企业集团会计风险的诱因

1、会计资料信息不真实是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企业活动都需要有真实的会计资料信息来对应,这些资料信息也是企业集团的属性体现,是外界了解企业集团运营状态的重要依据。而部分企业集团为了自身的某些利益要求,肆意更改会计信息,营造表面现象,使得会计信息资料没有真实性,甚至存在大量的假帐。这样会引起外界对企业集团的错误认识,无法得出客观的评价,为企业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对于外界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判断,而当发现自己的错误决定后又回抽资金,如此形成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2、违背是重要的成因。谨慎原则要求企业集团在会计核算时还应该对将来可能产生的费用支出或者资金流动方向作出基本评估,并计入本期损益。也就是对未来可能要产生的费用或损失提前做好准备和分配,规避资金风险,让会计资料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确保财务的稳定性。而我们纵观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来,是由次贷问题引起的外债偿付危机。由于大量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造成外债过高。而紧张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些资金无法回笼造成银行资金流断裂而坏账急速扩大,外债无力偿还,继而引发股市、汇市的频频波动。这一些都源于对未来资金损失项目和风险预计不足,没有保持足够的谨慎态度,金融机构盲目降息,降低资金投放门槛财务管理论文,最终导致了资金的断流,引发了这次金融危机。

3、监督乏力不力致使企业集团无法合理分配资金,财务出现混乱。当会计监督不力时,我们会看到盲目的生产投资,杂乱无章的资金流动,经常是行政花钱、会计记账,一切等事后核算。企业集团中出现的乱消费、无计划的生产、盲目攀比等不良财务支出,会计监督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最终会引起财务系统的紊乱甚至瘫痪。

4、无法把握整体经济脉搏。在我国,存在很多企业图一时的利益,不考虑和充分预计国际经济形势,盲目生产、兼并或者签定短期巨额合同,这样有可能在短期获得利益,但是一但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由此很可能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考验,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

5.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在岗位中发挥足够作用,有的因为素质不够良好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欠缺,操作行为不规范,粗心大意而出现会计差错;还有个别企业会计的道德素质低下,对企业缺乏忠诚,勾结外部人员肆意侵害企业利益,引发经济案件,这一类的会计人员属于违法人员,应当以法律的方式处理;其次是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缺乏束缚和管理,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纰漏,操作章程、制度均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影响企业集团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加强会计工作的意义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根本需要。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以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工作是一项基本的经济管理工作,也是重要的环节,针对一个企业集团而言,制作并提供客观的会计资料,是对会计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取决于基础工作是否到位。而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已经涉及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情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基本功能的发挥;影响到利益分配,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运作。而这一切都源于会计基础工作。可见真实的会计资料,详尽而客观的会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

2、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符合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基本需要。理想的会计工作,应该以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为本。最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施,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和它的真实性,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客观的财务信息,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基本规范。

3、会计基础工作关系到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良好有序进行是整个会计工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基础工作都做不好,会计信息根本就谈不上准确、真实、客观了,也谈不上有效率地进行会计工作财务管理论文,也无法实现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现实情况告诉我们,部分企业集团会计工作出现秩序混乱、欠缺管理、假账、账目不清现象,这样的会计工作是不可能发挥会计效果的。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的会计策略

1、是保障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手段。在现今经济体制中,信息存在着不对称性,而强制性会计披露制度可以规避这一问题,也是投资者利益不遭受侵害的基本保障。推行强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是符合加强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要求的,是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集团应该尽到基本义务。针对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计信息的披露前提以及时、准确、客观为主。

2、建立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对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措施。在现代企业机构中,企业治理结构是实现内部控制的结构保障,建立合理、规范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是有效控制、实施企业活动的关键。基于此,首先要发挥的价值信息优势,制订企业合理的产销评估数据,降低无产劳动带来的损失;抓住企业产品特点,提高产品功能,降低成本。这些突进都是要依靠财务部门的合理方针的制订来实现。除此之外,还要拓宽财务考核领域,以财务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核算产品的有形、无形成本;将成本管理的中心转移到成本控制;推行成本责任制,在内部划分核算单位,设立中心,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的绩效,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财务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3、实行财务的集中管控必不可少。

(1)对采购供应系统进行集中统一采购,在采购中进行对比,筛选优势成分,降低成本。取消核算实体的物资部门,由集团总部物资部门全面负责,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同时,对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资金要实行集中管理。利用结算中心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取缔下属企业的分户,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上移到总部,以统一的银行账户直接对外,保证了资金使用的效率,也强化了资金管理。

(3)销售要集中管理。作为企业的终端业务,销售业务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对其实行集中管理可以将产品的优势最大化,销售决策权集中于上层,能够更加果断的把握销售时机,也是最终实现集中管理的必要前提。

4、让会计行为必须实现规范化、有序化。企业集团的任何经营活动都是最终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的。因此,加强会计控制自然要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首先是要提高会计监管的力度,提供足够的监管资源,分配监管责任,监管工作定期报告,真正实现财会工作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完善的有效机制。再次,是要对会计事后业务进行监督,进行内部审核,实行自动网络与外部对账相结合财务管理论文,实现网络自动化与人工操作的有机结合。最后,会计人员的任何活动都要依法进行,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拥有良好的道德标准。

5、适时调整负债结构,组织低成本存款,定期与活期存款比例进行合理配置。贷款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资产质量。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要加大,正确计算和科学地对资金预测,灵活调拨资金,大力压缩库存现金,降低无息资产的占有比例,有效地转化为有息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6、企业人员的素质是企业活动开展的前提。首先,应从企业领导做起,提高全员的企业共存意识,只有企业全员齐心协力谋求发展,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生存。做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其次对员工实施严格的录用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只用有用之才。适时的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考核,了解员工的实效状态。

总之,金融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问题积累后的集中爆发,它的出现要引发是经济系统全方位的思考。会计思想在当代企业集团中的合理运用是规避风险,规范企业活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会计国际趋同及国外相关组织近期动态,会计研究[J],2008年第5期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4

1.2内部管理模式方面的原因我国一些企业的金融会计管理模式仍然不够科学与完善,很难把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准。这就导致了不少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与普遍,并滋生了各种资金丢失或贪污盗窃等问题,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科学化、制度化与正常化发展。此外,还有些企业的领导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并没有配备合适的监督与制约手段,无形中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当然,企业的金融会计手段也不够先进,尤其是会计核算的监督制度急需进一步优化,还有就是要对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进行进一步改善与健全。

1.3会计行为主体方面的原因我国企业的不少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仍然不够高,主要就是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还有些企业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会计素质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缺陷性。事实上,这对于企业来说,金融会计风险产生有其重大的影响因素,因为很多情况下金融会计风险就是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造成的。

2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鉴于以上各种金融会计风险的存在以及已经细致分析了造成的原因所在,就应该尽快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防范措施,以帮助企业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金融会计风险。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阐述如下。

2.1计报表,并对于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资质情况进行认真的鉴定,让金融机构在与企业进行接洽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对各种会计信息的质量鉴定。此外,企业还应该根据金融机构的要求单独编制能够切实反反映金融会计风险状况的补充报表。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尽快成立专门的会计报表负责部门,不断规范自身的会计报表,让现有的会计报表能够在完善的金融会计信息揭示与披露系统下,更为集中、全面、真实地披露企业的相关金融风险信息。

2.2建立科学的金融会计新体系这就需要企业尽快对自身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整顿与调整,对于自身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与分级授权,全面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尤其是要针对各种失真的会计信息现象进行综合性治理,努力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防范各种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提高他们的风险管理意识与风险管理能力。此外,企业还应该规范自身的会计管理体制,尽可能地实现自身内部统一的会计核算机制,化解不必要的金融会计风险,从而让企业在科学合理的金融会计新体系下,更好地生产经营下去。

2.3健全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防范,还应该配套一个强有力的风险预警系统。在此,风险预警系统就是指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等几个方面的有效风险控制。那么,这就要求企业尽快制定并实施相关的金融风险预警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了备付金比率等流动性风险指标的反映体系等。企业必须做好事前的风险预警,并对企业的金融会计业务进行正常的监控。当然,这种事中的监控必须是动态变化的,不可以盲目地一刀切,从而在最大限度地预防或规避各种金融会计风险的同时,还可以真正减少金融会计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伤害。最后,企业还应该做好相关的事后监督工作,要对企业的金融会计信息中的原始凭证等进行全面且严格的分析与复核,严格考核各个职能部门的金融风险控制责任执行力度与执行效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给出整改建议,从而让企业能够处于一种全面的金融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中。

2.4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机制这就要求企业全面落实各种会计规章制度,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及时调整他们的岗位操作流程,为他们制定出一个明确的金融会计控制目标。同时,企业还应该切实加强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岗位工作授权,并致力于管理层次和操作层次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根据企业自身的金融业务活动来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方式,从而让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当然,企业在这种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下,还应该确立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体制,尤其是要全面推广一个专用、安全、高效、稳健的财务会计核算软件,减少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随意性与盲目性,针对各种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更为牢固稳定的金融会计风险应对体系。

2.5落实会计责任制,强化金融会计队伍建设企业在有效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过程中,还应该树立起一种责任会计的理念。应该来说,这对于处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下的企业来说,其是防范各种金融会计风险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在进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分散性原则来采取多种途径化解或避免各种金融会计风险,尤其是要强调分散责任的问题。这里的分散责任主要就是指根据科学求实的精神来建立一个合理、规范、有序的责任中心或责任体系,改变过去那种传统大锅饭的金融风险防范思想,而是要让广大金融会计工作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全面参与进来,在应对各种金融会计风险的时候,能够变压力为动力。此外,我国企业还应该在这种会计责任制的落实基础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金融会计队伍。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规范他们的会计行为,让他们自觉主动的融入到金融会计风险的管理制度中去。企业还可以给会计人员创造更多的机会来进行会计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与提高,比如说举办各种培训班等,从而让会计工作人员得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对于会计工作更具系统性与规划性。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5

金融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会计,应把具备某种技能、能为企业经营活动贡献力量、能给企业创造财富的员工作为核算的对象。不同岗位所要求的员工能力不同,岗位职责不同,在对人员进行人力资源考核与评价时所涉及的考核指标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金融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对员工的人力资源考核评价系统提供的信息建立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才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与可信度。在金融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时,应根据员工签订的契约所约定的工作岗位及工作特点进行划分,将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照成本会计模式计量的人力资源价值,另一部分是按照权益模式计量的人才资源价值。

1.按照成本会计模式

计量的人力资源价值这部分人力资源价值是按历史成本进行的。人力资源会计把人力资源支出所认定的费用中的一部分列作期间成本,把另一部分列为资产,在以后的会计年度中按人力资源所提供的未来服务的效益进行分期摊销。是对取得、开发、使用、替代人力资源等方面所引起的成本核算,对企业决策者提供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信息。因此,在人力资源会计中,通常将人力资源的成本分为以下类别:

(1)取得成本

指企业在取得所需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主要包括招募、选拔、录用和安置等成本。招募成本是指为了吸引求职者而发生的成本,包括招聘过程中产生的材料、人工和劳务支出。选拨成本是指招聘工作正式开始后接见、测验以及处理申请人资料的管理费用,主要是由笔试、面试、体检、调查等环节产生的成本。录用和安置成本是指录用人员后将其安排到适当工作岗位所发生的成本。

(2)开发成本

它是指为使所招聘的员工达到预期水平和技能而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和定向培训成本。

(3)使用成本

指企业对员工在劳动过程中消耗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而直接或间接地支付给劳动者的费用。使用成本是为了维持人力资源进行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对使用劳动力而支出的费用,包括工资、津贴、福利等。

(4)保障成本

指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各类社会保险费,包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年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

(5)离职成本

主要指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发生的遣散费、诉讼费等。在计量人力资源价值时,这部分成本是全体员工都涉及的。

2.按照权益模式计量的人才资源价值

按照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的计量人才资源价值时,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采取相应的核算模式。对人力资源进行层次划分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由于员工所处的职位影响着人力资本的保值与增值。处于高层的员工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家庭及个人投资的价值较多,人力资本的价值量较大,对其进行核算是为了保证其价值的完整性。二是普通员工创造的价值受到高层员工的影响。劳动者创造收益的大小受组织方式的影响,而组织方式又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所以员工创造收益的一部分也是高导管理者创造的收益。三是从激励的角度看。劳动者权益会计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通过核算劳动者的贡献,按贡献尺度进行分配,将贡献和所得清楚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实现有效激励。

(1)一般从业型人力资源的核算

一般从业型人力资源主要从事简单劳动,创造力较低,对企业剩余价值的贡献较少。只需双方约定,以一方提供的工资、奖金等补偿成本获得另一方人力资源使用权即可。从人力资源会计对象的特点来看,该类型人员拥有劳动力,在对该层次人员核算时可从权责发生制的角度借鉴成本会计模式计量其取得、开发和维持成本。

(2)管理技术型人力资源核算

该类型主体是从事创新工作且劳动成果很难度量的人力资源所有者,他们掌握着金融企业的核心发展能力,对金融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大。金融企业实质上控制了这类人力资源的使用权,而不具备所有权,金融企业控制了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而确认为资产。因此对此类人力资源的核算,适合采用价值模式进行核算。一方面应根据其产出价值来计量其价值,以作为企业的人力资产,同时相应地确认一项负债;另一方面该类型人力资源所有者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或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因此取得成本往往较高,且在知识更新较快的时代,对该类型人员的培训开发支出将会使企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基于重要性原则考虑,企业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事项予以核算和反映。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6

Abstract With the finance becoming the core of the modern economy, the society put forward a deeper requirement for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We must focus on the training of research personnel, but also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applied talents. As colle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lan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have stressed the need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institutions, focusing on the social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based 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in the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setting for the "financial enterprise accounting" teaching.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bject; accounting of financial enterprise; practice teaching

金融企业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集合金融企业业务特点而制定的具有特定核算形式和核算方法,应用于金融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专业会计学。金融学、会计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金融企业会计这门课,且是金融学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金融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还应重视会计实践与应用,同时还应关注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从事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和专业技能,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1 当前的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存在一些不足

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现在高校的金融企业会计教学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1.1 缺少针对性教材

目前针对本科学生适用的金融企业会计教材较少,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教材是很少的,本身的教材不能及时反映出课程的发展趋势,太过于稳定性。这一点在金融企业会计教材上表现更加明显。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可想而知金融产品的更新发展是非常的速度,更加电子化,并且会计准则、会计法规也不断变化,而金融企业会计的教材内容相对比较滞后,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材设计跟不上。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落后于金融企业的发展。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企业业务会计处理,不能将所学很好地运用于实际,就谈不上培养应用型人才。

1.2 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目前教学的主要模式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方式比较单一,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学生被动听课,缺少主动实践的机会。在学习了会计学原理课程后再学习这门课,容易让学生把金融企业会计与一般工业企业会计的处理相混淆,虽然会计原理一致,但容易因为不明确会计主体地位,而不能将金融企业会计的要素性质与工业企业会计的要素性质进行很好的区分。如看似金融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要素与一般工业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要素刚好相反,实则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明确会计主体这个基本前提,不能很好地从一般企业主体转换到金融企业主体,导致要素性质判断错误,从而引起业务处理错误,甚至会计账户用错,导致教学效果较差。这些都是因为学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导致对具体业务理解不够透彻。课堂实践讨论等教学手段较少采用,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参与程度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尽管在新的教学大纲中提出要有辅的会计实习,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金融企业专业会计知识的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学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金融企业会计实验实训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只能是采用少量的实例进行演示,并不能让学生切身参与,也不能很好地将会计、出纳实务等全过程操作都让学生进行实践,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专业会计实习软件进行操作,从而把课堂教学与实践业务结合起来,以求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从这样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将来的动手能力差,成了只懂理论知识不懂理论联系实际的所谓“理论型人才”。

1.3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开设的金融企业会计课程,不管是金融学专业还是会计学专业均由研究会计或财务方向的教师担任,大部分教师都是从相关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教师队伍整体呈现低龄化、高学历现象,教师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相对扎实,但缺乏相关实际工作经验。由于一部分教师本身就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产物,毕业后没有获得充分的社会实践经验,无法指导学生完成金融企业会计的实践课程,使得学生学习时普遍感觉理论联系实际较为困难,教学效果不好。另外,由于大部分高校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未建立起梯队式的教师团队,也使得课程的发展受到限制。由于金融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增加,教师课时增加,上课的负担加大,使得开展应用型实践教学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 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改革对策

2.1 教材优化

根据三本院校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材内容上不仅要包含本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让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完整的掌握,同时还包含本领域的基本实践问题,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务操作方法,以应对未来工作的挑战。

虽然各大出版社都有金融企业会计教材,但要选择适用的优秀教材,需要任课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知道不同教材的优缺点,为学生的学习来选择一种相对优点多些的教材,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并内化。另外,学校也可组织教师力量,编写适合本校自己培养目标的实用性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自己的系统化理论优势,同时吸取金融企业专业人员的实践经验,关注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关注国际通用的会计方法,并且每一部分内容应尽可能引入实例和习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2 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应用能力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注重实用性、操作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介绍金融企业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还需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加强实践教学。首先,需要高校自身的重视,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投入,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而没有任何经费支持,完善实验室资源,要求高校购建实践教学的硬件设备,购买信贷会计结算等实验系统,开展专业会计模拟实验。金融会计类学生的数量每年递增,对实验室资源的利用也是提出新的挑战,实验室资源也应该相应进行匹配,学校要加大投入。其次,教学大纲中提高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引起教师和学生对实践的重视,同时,建立人才储备,引进相应的软件人才,后期维护、系统升级等人员。

金融企业会计理论比较抽象,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提倡教师授课时将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各个相关业务项目中,穿插到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强化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程和实践做法,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点评让学生对实务操作有一个真切的体验。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毋庸置疑,针对比较弱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该对承担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邀请金融企业专业人员来校对教师进行实际业务的培训,或有条件的派教师到实际岗位中学习了解金融企业专业业务,以提高任课教师实际操作技能,并且事后考核进行效果评估。培训应分成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一般教师对于理论部分较为熟悉,实践部分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模拟实验,同时也可以到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另外,随着高校重视程度的提高,应该积极建立教师梯队,既能发挥老教师的经验优势,又能发挥年轻教师的前沿优势,加强课程的深入研究,优化教学效果。

同时,高校应提高教师跨专业的教学能力。金融企业会计在不同的专业中开设,面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对象,需要任课教师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思考本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诉求,在教学中才能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来阐释教学内容。在分配课程任务时,要将教师的授课专业进行合理划分,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这样,教师在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和提升时,可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专业拓展方向,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跨专业授课的能力和水平。

2.4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中,逐步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成为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所倡导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设计的理念,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并不占主导地位,而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及主体,由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基于行动导向教学中的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实验教学法等的运用,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参与业务,有效掌握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从而毕业工作时能有效加以应用。(2)树立效果意识,重视教学质量。金融企业会计的专业教师应关注教学效果,注重教学质量。教学周期内不应只是考量是否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同时要考量学生的习得效果。因此,教师就需要经常对日常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好了才会有所改进,才能更进一步地优化发展,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教师应树立好反思意识和效果意识,重视教师教学质量。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和货币银行学的复合课程,通过对金融企业各项业务具体操作的描述,结合金融企业的实际工作,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它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更强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金融企业会计不仅仅是部门会计,而是全社会的会计,它是宏观会计学与微观会计学的结合。即金融企业会计既要研究如何合适金融企业自身财务的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又要反映全社会资金的变化过程和结果。结合该课程这些特点,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做如上的优化与改革,实现向“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 刘二妹.银行会计课程教学方式创新的思考[J].教学导刊,2014(1下).

[2] 修雪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背景下的银行会计教学之我见[J].经济师,2014(10).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7

一、金融会计和金融风险的理论内涵

所谓金融会计是我国市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产业,掌握着我国国内整体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行业命脉,金融会计在业务上并不局限于经济活动的核算,同时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金融会计的理论内涵,深入探究金融风险,其主要是依据金融会计的理论基础对于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考量和论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金融风险的产生和防范都离不开金融会计理论内容,金融风险的防范也是金融会计的一种重要职能。而金融风险也更多的是体现在金融会计的实际核算和管理当中。总而言之,金融风险与金融会计具有内外在的重要联系。要想做到合理防范金融风险也要从金融会计角度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风险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有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同时也有金融市场诸多外部条件因素的制约,除此之外还有来自于金融会计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因素影响。笔者对于金融风险产生原因的论述主要着重于以下几点:1.不稳定的外部金融环境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由于经济主体和市场交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在现代化经济环境中,很多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的出现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复杂,金融环境中不可控的因素也越来越大。不仅如此,很多企业和金融教育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市场资源,纷纷采取不正常的竞争手段,例如:私自操控资本证券市场、低息放贷以及运用金融工具挑衅金融守则权威等,不仅加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合理竞争,同时也扰乱了金融市场公平的交易环境,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经济中的金融风险。2.企业自身监管水平不高,存在管理漏洞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中,虽然各行业都有所涉及金融业务,但是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尚未认识到金融风险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金融风险也缺乏应有的关注,对于金融风险的监管意识不强,不仅如此,也有很多企业为了谋求更高的经营利润不惜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作假,导致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信息不真实,在管理上也存在许多漏洞,这给金融风险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对于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和市场定位并不明确,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战略指导,在内部的管理上也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和管理制度的约束,让金融风险的发生有了很多可乘之机。3.金融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现阶段纵观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具备专业化高素质的金融会计人才还比较少,整体的人员素质也不高,不仅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不强,很难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在金融业务中,金融服务人员对现代化的金融工具、金融理论以及金融风险都缺乏系统的认识。人员素质不高,很难为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提供有力支持。另外,在企业管理人员的诱导下,很多金融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都成为企业弄虚作假,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帮凶,例如: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做假账等,无视会计法规和金融制度的行业底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促使金融风险滋生。

三、金融风险的主要外在表现

1.金融会计失信越发严重随着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争夺有利的市场经济地位,不仅运用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弄虚作假,操作资本市场,同时也为了规避税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作假。欺瞒市场消费者和投资者,同时也对政府的税收和管理进行逃避。严重影响了企业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身的信用度。2.会计核算的风险传统意义上企业的会计核算都是依靠人工完成的,对于会计信息的获取、整理以及输出都是手工核算,不仅会计人员的核算方法和核算手段很难保证会计处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会计核算的效率也不高,不仅如此,在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职能分配上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种内部的管理风险也会加重会计核算的风险。3.会计监督与管理职能无法有效开展通过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分析来看,在金融会计视角下很多会计和金融业务人员的管理职能都得不到有效地落实。会计和金融业务人员缺乏对财务信息和金融市场的洞察力和风险的敏锐观察力,无法有效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使得会计监督与管理职能的发挥得不到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金融监管的本来意义。

四、新时期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1.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则和金融管理制度针对我国当前宏观的会计行业发展和金融市场,首先还要积极打造稳定健康的金融环境,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则和金融管理制度,为金融市场提供有效的监管。对此,还要根据企业的财务核算和金融业务处理建立健全会计法则,例如:运用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定期参加政府的税务监督和审计监察。加强对企业呆账资金和库存的管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其次,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也要根据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积极制定有效的金融监督管理制度,规范金融市场的交易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切实做到金融市场的公开和透明。2.提高企业对于金融风险的认知和管理水平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宏观的经济条件,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对于金融风险的认知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体系,根据会计岗位的制约机制,合理分配人员岗位工作,例如:做到出纳和会计岗位的分离,其次也要强化会计人和金融业务人员的风险认知,保证他们在工作的精细化和科学化。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也要定期根据财务数据的分析,制定企业科学的战略规划,有效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3.提高会计和金融队伍的整体水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动力的支持,因此企业要积极提高会计和金融队伍的整体水平,引进专业化的会计人员和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也要对员工进行岗位和技能的培养,例如:做好岗前培训和定期学习的举措。让会计和金融队伍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不仅如此,在业务技能上会计和金融从业人员也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化金融理论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以此为金融风险的防控提供支持。

五、结束语

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员工都要做有力的防范措施。还需要用现代化的金融会计理论指导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8

当今世界,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已成为或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将通过对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样本数据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条件,了解我国融资结构是否对融资成本、进而对企业绩效所产生的影响。

二、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的概念表述

融资结构,也称资本结构,它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由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其比重关系。绩效是一项工作或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从活动过程中得到的所有结果。

1、国际上资本结构对绩效影响的理论研究

理论:资本结构理论主要由三种理论观点构成。(1)资本结构无关论。该理论于1958年提出。理论认为,企业所有证券持有者的总风险不受其资本结构影响。无论企业筹资组合如何,企业总价值均保持不变。(2)仅考虑所得税时的理论。该理论于1963年提出。将所得税纳入考察后,由于负债利息的抵税作用,使公司价值会随着负债融资程度提高而增加,最佳资本结构几乎是100%的负债结构。(3)米勒模型。1977年由米勒教授提出。米勒模型的基本点是:有负债公司的价值等于无负债公司的价值加上负债所带来的抵税利益。而抵税利益的多少则视各类所得税的税率而定。

权衡理论:也被称作最优资本结构选择理论,认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选择就是在负债的抵税收益和破产成本现值之间进行权衡的理论。权衡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比切克和梅尔斯(robichek and myers)指出:企业资本结构的最优水平处在负债权益比的边际税收利益现值和边际破产成本现值相等点上。此外,他们认为在没有税收时,尽管不存在负债权益比的惟一的最优点,但也不应该超过某一最大可能点;在存在税收时,企业负债权益比有一个最优点或最优范围。

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美国学者梅尔斯(myers)和马吉洛夫(majluf)的共同提出。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现金流。由于内源融资不需要与投资者签订契约,也无需支付各种费用,所受限制少,因而是首选的融资方式。其次是低风险债券,其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可以忽略。再次是高风险债券,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行股票。

2、资本结构与绩效之间的联系

任何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的选择都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背景下进行的,单个企业选择的具体融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大多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却具有某种共性,如以银行贷款筹资为主或以发行证券筹资为主。

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市场化程度不同,不同类型国家企业融资的模式也不同。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为主导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及德国为代表的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导的模式。

我国资本市场1992年设立,经过十几年时间的发展,资本市场规模有所扩大,但是还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我国中小企业更依赖于负债经营。负债水平是否适度是相对于一定宏观经济背景、政策环境和企业经营效率而言的,取决于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多种因素,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三、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

通过以上的阐述,对融资结构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一些典型国家之间的数据比较。首先,是发达国家融资结构比较。从相关数据统计得到,美国:内源资金占75%,外源资金占25%,其中13%来自金融市场,12%来自金融机构。日本:内源资金占34%,外源资金占66%,其中7%来自金融市场,59%来自金融机构。德国:内源资金占62%,外源资金占26%,其中3%来自金融市场,23%来自金融机构,其他来源占12%。

1、从美、日、德三国企业融资结构对比中可以看出,美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内源融资, 在其外源融资中,证券融资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与美国证券市场极为发达有着相关的原因; 德国企业的内源融资比重较高,这与美国企业类似,但在其外源融资结构中,德国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日本企业外源融资的比重高达66%,而在其外源融资中,主要是来自银行的贷款,其证券融资的比重只有7%,银行贷款在企业总资金来源中占到了59%的份额。可见,从外部资金来源来看,美国企业主要依靠证券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也占了不小的比重,而日本和德国的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

2、虽然各个国家的融资结构存在差异,但是以上国家融资方式选择基本上与梅尔斯和马吉洛夫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吻合,即企业的融资选择顺序是内源融资-外部债务融资-外部股权融资。

再看一下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结构:

1980-1987年,韩国:内部融资占19.5%,股权融资占49.6%,长期债权融资占30.9%,内部融资变化率为7.6%。

1983-1987年,泰国:内部融资占27.7%,内部融资变化率为23.1%。

1984-1988年,墨西哥:内部融资占24.4%,股权融资占66.6%,长期债权融资占9.6%,内部融资变化率为14.9%。

1980-1988年,印度:内部融资占40.5%,股权融资占19.6%,长期债权融资占39.9%,内部融资变化率为-12.6%。

1983-1987年,马来西亚:内部融资占35.6%,股权融资占46.6%,长期债权融资占17.8%,内部融资变化率为-7.7%。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发展中国家间企业杠杆率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杠杆比率比发达国家要低。发展中国家内部融资比率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普遍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外部融资结构上利用股权融资的比率要大的多。

四、分析结论以及阐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特点

1、结论

按照理论,在存在企业所得税时,负债会增加企业的价值,较高的财务杠杆比率可以提高公司绩效。结果的现实意义在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负债水平造成对企业绩效是起着正作用,因而对其并不需要降低负债水平,但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企业权益性融资,以降低高负债所带来的高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总体绩效。但是,企业应当采用股权资本筹资还是负债资本筹资,这个要多方面考虑,不能仅仅认为负债就是最好的。

负债融资固然可以给企业带来抵税方面的收益,并且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来提高权益报酬率。但是随着负债融资数量的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破产成本也随之增加。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适度负债,而绝非负债越多越好。

内部融资的企业自有资金的实力是否雄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第一,自有资金越雄厚,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就越强。第二,对于这部分资金,企业管理当局具有充分的调度权,因此也可以增加企业的财务灵活性。第三,可以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过于苛刻时,充足的自有资金不至于使企业丧失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所以,资本实力的增强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内部融资应当成为企业融资的首选方式。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特点

与大多数企业一样,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也是分成两大类,一是权益资金,二是债务资金。

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上的不确定性大、承受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弱等制约因素,加上自身经济灵活性的要求,其融资与大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特殊性。

(1)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比大企业更多地依赖内源融资。

(2)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中小企业更加依赖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又主要依赖来自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

(3)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表现出规模小、频率高和更加依赖流动性强的短期贷款的特征。

(4)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加依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设备租赁等来自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以及民间的各种非正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融资结构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初创时期,由于受到规模和业绩的限制,中小企业一般很难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因此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及自身积累。进入成长期后,由于企业规模得以扩大,企业的经营走上正轨,经营业绩日益提升,在这一阶段,中小企业为扩大生产,会更多地依靠外部融资,特别是外部金融机构的贷款。于是,中小企业会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各项制度,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金融机构惜贷情况。在成熟阶段,中小企业的产品销售状况稳定,财务状况良好,业绩增长,内部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企业的社会信用程度越来越高,这时企业会相对容易地获得债务资金。

五、提出融资组合效率和不同时期融资策略的设想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了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的特点,得出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负债水平对企业绩效的正作用,因而对其并不需要降低负债水平,但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企业权益性融资,以降低高负债所带来的高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总体绩效。

1、融资组合效率的设想

鉴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推动债权融资市场的多元化。通过发展专业化的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发展融资租赁业,这是企业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有效手段。一般来说,企业进行融资租赁的成本比贷款低、风险较小,而且其方式灵活、方便,比长期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受较少限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很欠缺,租赁公司的规模很小,融资租赁的金融杠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有就是要促进融资的创新,可以考虑降低企业债发行的门槛。

(2)建立多层次的的资本市场。无论债权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都具有筹资、分散风险的作用。其中股权融资具有更强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2、对于不同时期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的设想

中小企业在各发展阶段应该选择理性的、适当的融资策略,防止企业因融资不慎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1)创业期的融资策略。由于初创时企业风险很大。因此,企业可以选择股权资金、创业基金、天使投资以及抵押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尽管资金成本很高,但是企业可以通过进入孵化期来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从而稀释资金成本。

(2)成长期的融资策略。一般来说,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必须顺应社会技术进步,通过新技术创造新产品,进而开拓新市场。中小企业在成长期的发展迫切需要打通融资渠道,企业可以着手在资本市场上寻求资金的支持。此时企业的赢利能力很高,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会降低借贷的门槛。当然,在该阶段企业应严密监控各项财务指标,一旦出现预警信号,要及时采取措施。

(3)成熟期的融资策略。进入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市场细分,满足顾客的特定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等方式来填补空白市场的需求以获得生存的机会。成熟期内,中小企业拥有相对丰厚的自有资金,去银行或者其他机构融资非常容易,而且成本也相对较低。此时的企业要思考战略投资的问题。由于原有的业务已经发展成熟,而新业务还没有为企业贡献利润,此时企业的赢利能力已经大不如前,所以,此阶段的企业获取发展资源时,尽量使用自有资金少负债。

(4)扩张期或衰退期的融资策略。随着中小企业从成熟期逐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此时中小企业要通过制度创新,运用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改革形式及新的管理方法。合理地进行投资,并谨慎地进行资本运作,就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从而使中小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如果此时的中小企业没有很好的把握时机,将逐步进入衰退期。

【参考文献】

[1]刘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现实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胡竹枝.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供求,效率与机制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陈晓红、黎璞.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南大学商学院,2001.(上接第48页)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3、建立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是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因此,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应建立起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扭亏的重要内容。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验来看,内部审计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建立、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包括哪些行为应当设立内部审计制度、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下内部审计制度的设立与运行是否有所不同、企业规模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影响、国有独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如何与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检查相配合等问题,使得内部审计制度能更好地为企业和市场服务,而不仅仅只是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建设中一项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9

金融会计理论;茶叶经济;应用

中国的茶叶世界闻名,因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内涵。时至今日,茶不仅带着茶文化走向世界,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支柱产业,形成了茶叶经济。茶叶经济关乎民生,若要真正实现茶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则需要在茶企业中合理应用金融会计理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正确应用金融会计理论,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做到有效的监督,才能改善我国茶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

1我国茶叶经济的现状

我国的茶文化可谓是一部伟大厚重的史书,现代茶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茶文化的弘扬和继承。近几年,我国茶叶出口成绩颇为喜人,茶产业的迅猛发展预示着茶叶经济的光明前景。众所周知,我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各种类型的茶叶琳琅满目,在不同地域中竞相开放,吸引着许多茶叶爱好者。其中,闻名遐迩的普洱茶、乌龙茶均是源于中国。茶作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饮品,备受消费者欢迎。并且,有关茶的研究也在一些高校中逐渐开展,有的成为独立的专业。因茶而诞生的各类人才层出不穷,为茶文化的推广和茶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趋于稳定增长的态势,在产业模式越发规范的状态下,茶叶经济趋于多元化,正规化。诸如茶农和一些散户茶农,在产业模式规范化的带动下,其经营模式日益合理。许多茶叶经营者更加重视打造质优价廉、高性价比的产品,不断创新,注重生产工艺的提升和茶叶口味的完善。如今,我国茶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从管理、生产到销售等方面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为博大精深的茶产业增添一份生龙活虎的气息。不过,在这些可喜的成绩背后,我国茶叶经济的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的瓶颈。尽管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茶叶大国,但在生产茶叶的环节,不可忽视的几大问题需要加以重视。第一,生产效率低。在我国,茶叶资源很丰富,但产量却与其不成正比。这是由于管理不够精细造成的。从茶叶的生产、加工到营销等一系列环节,包含许多复杂的工作,因此茶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维系。但是,许多农户在经营茶叶的同时,还经营其他种类的产品,多而不专,使茶经营成为其副业,存在专业程度不足的问题,由此就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第二,缺乏重量级茶企业。目前,中国的茶叶市场鱼目混珠,许多企业呈粗放式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而且规模有限,缺乏知名龙头茶企业,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品牌的推广。据了解,在茶叶出口中,多数产品档次较低,许多企业依然以价格战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虽然也有一些国内知名品牌,但与真正的重量级品牌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三,不重视产品研发,产品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是由于经营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安于现状;另一方主要受到企业自身条件所限,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在产品研发中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许多企业并不热衷于研发工作。第四,成本提高,导致出口形势不稳定。尽管我国许多茶产品以低价格走俏国际市场,但由于近期整体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出口价格跟随提升。这对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不发达的国家则可能承受不住如此高昂的价格。加之,我国茶叶尽管远销海内外,但大多数消费者对多数茶叶功效并不了解。

2金融会计理论的重要性

在我国,金融会计是随着金融业不断改革而逐渐发展的。其作为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跟随金融改革而提出更高要求的一种会计理论。简而言之,金融会计既不可脱离会计理论,又是推动会计相关制度变革的催化剂。金融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因此在反馈和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可以帮助经营者稳定企业内部,制定有效的预警措施和应对策略。金融会计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必须真实,不得含有任何虚假成分,而且信息的提供需及时有效,才可减少企业的风险,帮助企业的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实际上,由于会计信息的残缺所导致的各种风险比比皆是,因此,金融会计理论需要不断规范和完善。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会计则需要不断发挥作用,力求与国际接轨。一旦金融会计标准体系真正实现国际化,这也就意味着我国产品进出口、经济发展、企业的竞争力都将得到有效提高。金融会计标准国际化是跟随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发展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我国财政部对金融会计标准体系非常重视,并时时参与到会计标准体系的改革之中,力求使其更加规范化,先进化。许多企业沿用财政部推出的新会计准则,力争在国际竞争中多出制胜的筹码。在金融会计标准迈入国际化的道路上,财政部的大力改革对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积极态度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3金融会计理论在茶叶经济中的具体应用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我国茶叶经济面临着很大的冲击,各大茶企业也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合理运用金融会计理论,最大程度展现企业财务的真实情况,才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保持良好,做到正确评估国际化市场对茶企业所带来的风险,确保企业的资产不受到损失,增强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茶叶经济的持续增长。目前,许多茶企业在资产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支出与收益界线模糊,企业资产设备价值无法有效衡量。需要通过一种谨慎、合理的方式维持企业的资产,提高企业的收益,并减少由于风险所带来的各项损失。因此,在这里主要通过探讨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在茶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体现金融会计理论在茶叶经济中的重要性。在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是重要的“骨干力量”。实施谨慎性原则最终目的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帮助企业建立必要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措施。首先,从茶企业资产确认方面探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探讨,包括茶企业资产确认时间、确认资产所有权和资产预期。第一,对资产的确认时间实施谨慎性原则是遵从时间分配,不包括还未发生的交易。如此才符合金融会计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息的真实反映和监督职能。第二,在资产所有权确认这一方面,要遵从茶企业是否是资产的所有者或拥有所有权,这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通过所拥有的资产创造效益。茶企业申请成功的专利权,也将隶属于茶企业旗下资产。反之,则不可以,这就是谨慎性原则的严格界定。第三,茶企业之所以得到顺利发展,本质在于其所拥有的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通过对资产预期保持谨慎,实际是对资产的严格区分。比如,所谓的资产而实际却已经贬值、半途而废的项目、报废的机器等等,这些曾经可以被称之为的资产,如今已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反而可能会“拖后腿”。其次,从茶企业的资产计量方面探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企业的资产计量中,有一个重要的对比数据就是历史成本。以此进行资产计量,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根据资产的渠道不同、作用不同,应采取不同的计量方式。茶企业应定期检查资产,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对资产进行计量,结合资产预期衡量该资产是否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针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作出合理预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结合茶叶经济中存在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认真思考,采取有效的方式减少茶叶经济中的不利影响,使茶叶经济得到真正的提升,继而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不可否认,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中国的茶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力争占据一席之地,茶企业的发展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茶叶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结合金融会计理论使企业拥有强大的经营能力。金融会计亦要跟随茶企业发展的脚步而做到与时俱进,在体制改革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上均需更加专业。此外,金融会计从业人员亦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应变能力,正确运用会计工作处理企业财务问题,助力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茶叶经济的飞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孙九霞,史甜甜.茶叶经济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案例分析[J].旅游论坛,2010(3):299-305.

[2]储安素.潜山县茶叶经济科学发展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3]扶晓.信阳茶叶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4]谢芬,杨江帆.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的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5(1):12-13+3.

[5]颜宁.茶叶经济的兴衰与传统文化的调适———西双版纳南糯山僾尼人的个案[J].民族研究,2009(2):31-37+108-109.

[6]闻云峰.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D].南京大学,2011.

[7]饶磊.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10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118-02

一、金融企业会计的特点及教学改革必要性

金融企业会计是一门特殊的专业会计,是把会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运用到金融企业这一特定部门的行业会计。该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专业技术性较强,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又涉及相关金融业务知识,应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金融学及相关金融实务课程之后开设。与一般工商企业会计相比,金融企业会计不但在核算内容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核算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业务处理与会计核算具有高度统一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服务与监督的双重性特征。这些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能沿用传统工商企业会计教学模式,而应建立以金融企业会计仿真实验为主,加大实训教学的新型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模式。

二、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性教学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设备缺乏,教学时间保证不够。尽管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时间短,缺乏相应的办学及教学经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还有一定的市场。目前高职教育中有些教学工作者对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甚至认为实践性教学可有可无。在金融企业会计教学中,同样存在着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再加上有些院校实践设备设施短缺、教学时间安排不足等原因造成实践性教学有名无实。有些院校就是开设了少量的实践课,也仅仅是在教室或实训做一下单项基本的练习,很少进行全套、综合、仿真金融会计练习。

2.教学规划不足,现有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目前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条件,书面上说实践教学可利用校内电算化会计手工实习室、电教室、模拟银行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可现实利用怎样呢?笔者调查得知,将近有一半院校,由于规划不到位、管理没到位,不但造成教学实践资源的闲置、浪费,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3.实践性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首先,从教学方法上来看,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普遍采用的还是“填鸭式”的课堂讲授形式,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动性。对此,虽然教师们曾尝试过如设计案例、设计问题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但对于技能性要求很高的金融企业会计来讲,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仍显得力度不足。因而,针对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金融会计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金融企业会计的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我们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更多地实践、思考、创新。

其次,从教学工具上来说,金融企业会计教材,一般是以选用高校编写的教材为主,其缺点是内容雷同,精品太少,缺少适合学院教学情况的自编教材。再者,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大多选用普通教室上课,很少利用多媒体、模拟实习室进行仿真训练。而教师所用教案也大多是授课老师结合教材自行编写教案,如果授课教师对于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业务不够熟悉,就很难把握金融企业会计的重点技能、技巧,因而也难以把那些学生上岗后马上能真正用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最后,从考核方式来看,随着职业教育目标的转变,课程考核方式也应当随之变化。许多院校在这方面已有所探索,但仅有方式的转变还不够,我们在设计考试方式时还应以导向性考试目标为原则,重点考查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基本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4.教学实习基地缺乏,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目前,有些高职电会专业名义上说是有几个校外实习基地,而实际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或者说在2+1教学模式中的前两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根本就没去过基地,不知道实习基地在哪里;实习基地与学院的联系相当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根本没有发挥实习基地应有的基地作用。再加上个别院校经费紧张、环境因素的限制等,使学院也很难建立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从而使会计专业的金融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难以完整形成,也影响了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实施,致使理论联系实践不够紧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甚至脱离实践教学只讲理论。

5.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缺乏,教材建设落后,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高职电会专业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而高职院校专业任课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增长显得有些滞后,致使现有专任教师无力拿出更多时间从事实践性教学研究,部分专业课程仍由缺乏实践经验的授课教师担任,他们日常忙于课堂理论教学,很少到金融企业一线体验实践要求,很少结合当前金融保险实践情况,研究编写适合本院校需要的金融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展开。

三、对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现行模式的改革方案

根据高职电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笔者提出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如下:

1.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投入。高职院校在做好电会专业设置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应在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同时,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及顺序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会计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具体讲,电会专业的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应在结束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金融基础、银行实务等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讲授,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开课,以使学生顺利理解、接受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实践课教学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比例,课程实践课教学所占比例在40%左右,必须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和仿真模拟操作。金融会计理论教学也应以应用为目的,以金融企业会计实践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培养学生能力来展开,配合会计技能训练进行。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软件投资力度,建立、升级金融实务及会计操作仿真模拟系统,真正让学生按照现代金融业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仿真训练,增强学生对业务主管、会计、出纳、复核及库房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更有金融会计实践能力的高等金融会计应用型人才。

2.改革实践教学形式、内容和方法,采用新的实践教学手段。首先,在教学形式上,针对当前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不足的缺点,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形式、多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的形式,包括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课堂案例教学,利用实习室进行单项练习及综合仿真训练,利用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利用实习基地作课堂强化技能练习等。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按照现代金融业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来开展实践教学。比如银行业务应设置业务主管、会计、出纳收款、出纳付款、复核及库房管理等职业岗位,分别让学生仿真训练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强调学生在各岗位应注意的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岗位的模糊认识,从而熟悉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操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金融会计人才。

再次,在教学工具选择上,金融企业会计在选用理论教材上应结合各自情况,减少人力投入,选择具有通用性和前瞻性的高职精品教材;而模拟核算资料、实践案例等这些资料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行编制或收集,最好建立高职院校统一的案例库、题库、老师教案库,以积累优化资料,实现优质教学资料共享。

最后,在考核方式上,应注意考核方式是由新型教学方式决定的;随着教学方式多样化及实践教学比重加大的变化,考核方式应从期末一卷考核中解脱出来,将平时案例报告、案例讨论的课堂发言,仿真操作计分,顶岗实践表现等各种考核方式组合起来,综合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

3.充分运用教学基地,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背靠金融业在校外一般都建立有多个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了诸多方便,但相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实习基地还可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企业会计教学要培养的是一批应用性人才,这些学生来自高中的课堂,没有对金融业的感性认识,没有对金融实务的切身体验,更没有对各会计岗位职能职责的切身感受,平时教学中我们老师课堂理论说教太多、还嫌空洞,远不如提前把他们带到实习基地的职业现场感受感受效果来得更好。或者,也可以让基地专家工作者到课堂给予现身说法或专题讲座。同时,也可以利用院校的各种关系让我们的教师、学生多与基地联系交流,互利互惠,资源共享,建立一到两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密切的实习基地,切实有效地促进金融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

4.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专业教师素质。课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课程教学水平由教师水平决定,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金融企业会计教师的素质。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1)在选择课程授课教师时,应注意选择有在金融业工作背景的教师任课,实践课教师最好从学院实习基地选取。(2)通过顶岗实习提高现有会计专业授课教师金融会计实践教学能力。顶岗锻炼的时间可根据需要灵活确定。(3)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交流、考查、学习先进院校金融企业会计教学的教改经验与成果,为我所用。(4)高职院校应不惜代价,主动出击,深入到金融企业招贤纳士,将那些既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会计高手”充实到学院教学岗位上。

5.加强金融会计实训教学校本教材编写工作。作为金融企业会计理论教学,高职院校可以选用别的院校编写的教材,但实训教材我们应结合学校情况独立组织编写。其一,能满足我们实践课培养目标的需要;其二,能凸显学院在金融会计实践教学上的特征,填补金融会计实践教学空白。

编写中应把好质量关,使其必须符合思维性、先进性和本院金融会计教学的适用性。内容编排上应注意金融企业会计的特征,避免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实训内容的重复,重点放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本业务的训练上,使学生通过此教材的学习及仿真训练能基本清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会计业务过程及面貌,为学生未来零距离上岗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庞洪秀,王巧云,刘彤.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会计之友,2008(7)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11

一、文献综述

在国外,Hunton(2006)提出增加综合收益透明度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会计操纵行为。Jenkins(2009)指出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能力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披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呈负相关,同时发现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在利润表中进行披露表明信息透明程度较高。Iyengar(2010)也指出综合收益在利润表中呈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在国内,虽然2009年《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提出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增加“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的列报,但是直到2014年财务报表列报准则才正式修订,因此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谢晶等(2016)分别以2007年和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2014年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修订能降低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本文以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前后的时间段作为对比,从金融资产分类出发,实证检验其修订能否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相关研究。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政治契约理论将政府与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企业能为政府带来更多的利益,政府通常更关注它们。因此,为了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尽量避免向外界传递经营不稳定的信号,企业更加倾向于分类为能灵活调控利润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此,提出假设1:

H1:企业规模越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动机越强。

债务契约理论指出,为避免发生违约成本,企业签订债务契约后,通常会尽力遵守。一般来说,债权人往往对负债较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尤其是其在偿还债务和盈利方面的能力。因此,为了避免利润不断波动引起债权人的不安,企业更倾向于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此,提出假设2:

H2:企业负债越高,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动机越强。

基于契约报酬理论,管理层激励通常与业绩紧密相关,而业绩通常又与会计政策相关,这使得管理层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违背会计政策。给予管理层股票是常用的激励手段,拥有股票的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倾向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此,提出假设3:

H3:管理层持股的企业,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动机越强。

企业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规模不同,其分类也有所不同。持有金融资产较多的企业,该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会引起净利润的较大波动,为了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控性,管理层更倾向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此,提出假设4:

H4:企业持有资产规模越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动机越强。

2014年我国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以前,只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会在利润表中体现,而准则修订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也要求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列报,因此两者的变动都会在利润表中的综合收益项目中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报表使用者仅以净利润作为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指标。据此可以猜测,在2014年准则修订后,企业通过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可能会有所降低。对此,提出假设5:

H5: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后,将弱化债务规模、资产规模、管理层持股和金融资产规模对企业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本文以2014年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为分界点,分别以2010―2013年和2014―2015年两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并排除金融、保险行业和ST等带帽公司,分别得到强平衡面板数据1 724和2 888个,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又考虑到变量的异常值情况,对变量进行缩尾处理,实证部分全部通过Stata 14.0软件完成。

(二)研究模型和变量设计。基于上述假设,本文选取企业的资产规模(Lnsize)、资产负债率(Lev)、管理层是否持股(Holding)和金融资产规模(Impor)为解释变量,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规模(Fas)为被解释变量,并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引入一定的控制变量,建立以下模型:

各变量定义见表1。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2中N1和N2分别代表2010―2013年和2014―2015年两组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在2010―2013年的分组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比例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均值为0.644,这说明许多企业在金融资产划分上更倾向于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2014―2015年的分组中,该变量的均值为0.9,说明与2010―2013年相比,2014―2015年企业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例有所上升。

(二)回归结果分析。本文采取Person检验对各变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系数的绝对值都小于0.5,这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为了验证假设1―假设4,本文首先选取2010―2013年的样本对其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3第一列。其中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管理层持股和金融资产规模均显著,并且与之前的假设结果一致。

为了验证假设5,本文选取2014―2015年的样本进行回归,并将回归结果与2010―2013年进行对比,分析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前后是否存在变化。从表3可以看到,2010―2013年分组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例与资产规模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但是在2014―2015年的分组中,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2014年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后,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意图越明显,这与假设5不符,说明大公司对新政策的反应比本文预期得更加敏感。对于金融资产规模这一影响因素也有同样的变化,在2010―2013年的分组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例与其呈显著的正相关;但是在2014―2015年的分组中,两者呈显著负相关。虽然这也与假设5不符,但是也反映了在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后,持有金融资产越多的企业,更愿意将其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以此来避免利润表中出现大额其他综合收益,降低报表使用者认为企业有利用此分类来调控利润的可能性。因此,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后,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和持有金融资产较多的企业来说,有抑制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的作用。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经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在2014年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前,企业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例与其资产规模、负债情况、管理层持股、金融资产规模和每股现金流量净额呈正相关,即企业有利用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随后,通过对比2010―2013年与2014―2015年两组回归结果,本文发现2014年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后,企业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例与其资产规模和金融资产规模呈负相关,说明企业对新政策的反响远远大于本文假设。最后得出,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大规模企业和持有金融资产较多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而对于小规模企业和持有金融资产较少的企业则不明显,同时准则修订后管理层控股、资产负债率、每股现金流量对其的影响也变得不显著。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小规模企业和持有金融资产较少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认为证监会在企业上市退市的标准中,不应仅以净利润作为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还应该引入综合收益指标作为参考。此外,企业在对管理层实施激励时,应该用综合收益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这样可以降低管理层为追求短期利润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二)相关展望。2017年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因为本文的实证检验数据采用的是2010―2015年的数据,所以对金融资产分类的表达仍然沿用旧准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准则的出台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新准则规定,以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作为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依据,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一修订改变了原来企业对金融资产分类的主观性,使得企业在投资初期就得慎重考虑资产的划分,并且准则的修订可能将大大增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从而使得企业的利润波动性增大。此外,虽然新准则规定三类金融资产可以互相重分类,但是又指出其他综合收益不再转入投资收益,而是直接影响留存收益(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的变动),这一改变将使得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基本杜绝。可见,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与完善,不管是2014年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修订还是2017年金融工具准则的修订,都使得企业利用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大大降低,对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S

参考文献:

[1]Robert,Libby,Mark W,Nelson,James E,Hunton.Recognition v. Disclosure,Auditor Tolerance for Misstatement,and the Reliability of Stock-Compensation and Lease Inform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6,44(3).

[2]Jenkins.Earnings Management to Exceed Thresholds[J].Journal of Business,2009,(72).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以及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参与到国际资本市场竞争中,对金融企业会计方向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金融业的发展及其风险的防范以及一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程度等与会计标准和会计披露相关(刘玉廷,2001)[1]。因此,加强《金融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企业会计人才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尤其重要。目前,国内很多知名财经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都开设了《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或者相关课程。南京财经大学对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在校本科生也开设《金融企业会计》课程,不过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满足市场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以从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为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

一、目前《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开展现状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具体教学大纲的安排,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对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具体开课时间是大三下学期,每周三课时,课程性质为专业限选课,考核合格可获得3个学分。此外,金融工程、税务等专业也开设开设《金融企业会计》课程,不过课程性质为专业任选课,每周二课时,考核合格获得2个学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金融企业会计》课程讲授内容与学时安排如下图1所示。

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认知程度,以便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作者针对南京财经大学2013级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部分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学生就业意向、《金融企业会计》开设意义、教学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具体方式等方面,问卷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如下。

问题一:你将来的就业意向是什么?

A.金融行业B.非金融行业

表1反映的是问题一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54.65%的学生就业意向为金融行业,可见,金融行业对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这与当前金融行业相对较高的薪酬水平有关。

问题二:你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对于你目前的学业、未来的就业以及工作等有帮助么?

A.没有帮助B.有一定的帮助

C.有较大帮助D.非常有帮助

表2反映的是问题二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31.98%的学生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对于学业、未来的就业以及工作等较大的帮助,59.30%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帮助,4.6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而仅有4.07%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可见,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开设的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有着很大关系,学生普遍能够感受到金融行业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影响,因而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开设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问题三:你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如何?

A.较高B.一般C.较差

表3反映的是问题三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51.74%的学生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44.19%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一般,4.07%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差。可见,学生总体上比较认可《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问题四:你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老师上课不认真B.课堂氛围不活跃

C.教学内容死板D.缺乏实践教学

表4反映的是问题四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68.02%的学生认为课堂氛围不活跃,53.49%的学生认为缺乏实践教学,43.0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死板,仅1.74%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不认真。可见,学生非常重视课堂氛围和实践教学,课堂氛围不活跃和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是《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最突出的问题,而教学内容安排比较死板可能也是课堂氛围不活跃的原因之一。此外,有个别学生对授课老师的认真程度持否定意见。

问题五:你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是否应该开设实践教学环节?

A.应该B.不应该C.无所谓

表5反映的是问题五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77.32%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实践教学环节,7.56%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开设实践教学环节,15.12%的学生对于是否开设实践教学环节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展实践教学具有必要性。

问题六:如果《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开设实践教学,你认为采用哪种方式更好?

A.电子实验平台B.传统手工模拟实验

表6反映的是问题六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80.23%的学生希望通过电子实验平台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而19.77%的学生选择传统手工模拟实验的方式。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更容易接受电子实验平台方式。

问题七:你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如何?

A.较强B.一般C.较弱

表7反映的是问题七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34.30%的学生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62.21%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一般,3.49%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可见,学生总体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认可度不太高。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讲解传统的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会计核算,较少涉及外汇业务、基金业务、期货业务等现代金融业务内容。二是教学模式与方法比较传统,往往局限于课堂理论讲授、课后练习等,较少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课程思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情况。三是实践教学缺乏,只重视课堂理论的讲解,没有开展实践教学,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等会计人才,更好地满足广大用人单位的需要,南京财经大学成立了专门的会计实验中心和会计综合实验室,对在校学生开展严格的会计学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但是,到目前为止,《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尚未开展实践教学。四是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课程组成员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再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缺少金融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有些授课老师自身对于金融业务流程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课堂教学难免生搬硬套。

三、加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对策

作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包括财务管理专业)每年均有不少毕业生进入金融行业(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金融的发展与创新越发重要,对金融会计方向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综合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南京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开设有着较高的认可度。然而,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改革和建设,合理定位课程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市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会计人才。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金融企业会计》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选修的学生人数并不多。根据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得知,大三下学期开学初学生会根据要求统计学分,在学分不够的情况下,会考虑选修该门课程,而有部分学生在选修了该课程后,发现自己的学分多了会要求退选。真正出于兴趣和爱好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较少,即使是选修了课程的,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主动按照要求完成相应作业和任务的也不多。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专业主干课才是核心课程,《金融企业会计》是选修课,因而不重要,也不认真对待。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缺乏深入了解,认为只有将来从事金融行业才需要学习该课程。殊不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普通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如家庭理财、购房、贷款、投资等都与金融行业密切相关。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金融企业会计知识,对于将来的工作和生活等均有益处。因此,在大三上学期结束前、教务处选课任务时,要通过辅导员、学习委员等对学生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和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度

目前,《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安排比较死板,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互动和交流少,氛围不活跃,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如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法,将以教师讲解为主转换为以学生课堂讨论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方式,将学生课堂被动听讲转换为主动参与,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增强课堂互动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2]。

此外,要强化激励与考核机制,对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平时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较高的平时成绩,而对于经常缺勤、不认真完成作业、不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则给予较低的平时成绩。同时,加大期末考试难度系数,否则即使平时不来上课的学生也能通过课程考试的话,考核机制形同虚设,难以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三)完善教学内容,关注金融企业会计准则变化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金融企业会计》课堂讲授内容依然是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主要讲授传统的存款、贷款、支付结算、往来业务、外汇业务等,同时还会介绍一部分保险业务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等,以及证券公司业务,包括证券自营业务、证券业务以及证券承销业务等,而对于基金业务、期货业务、财务公司业务等,一般只是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才会有选择性地挑选部分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对于重点介绍的商业银行业务等内容,也是侧重于传统会计核算的讲解,对业务流程与实务操作的介绍较少,而对于与新会计准则有关的内容如《原保险合同》等讲解更少。由于侧重于理论讲授,学生对业务的来龙去脉一知半解,因此,必须要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关注金融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变化,并且尽可能引入实例进行讲解。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

由于会计的职业特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有必要对在校学生开展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但是,学校往往却忽视了对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可知,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认可度并不高。实践教学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教学水平,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绝大多数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应对指导老师提前进行培训,如可将缺乏实务经验的年轻老师派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有助于了解、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

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13

金融企业会计是一门特殊的专业会计,是把会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运用到金融企业这一特定部门的行业会计。该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专业技术性较强,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又涉及相关金融业务知识,应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金融学及相关金融实务课程之后开设。与一般工商企业会计相比,金融企业会计不但在核算内容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核算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业务处理与会计核算具有高度统一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服务与监督的双重性特征。这些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能沿用传统工商企业会计教学模式,而应建立以金融企业会计仿真实验为主,加大实训教学的新型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模式。

二、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性教学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设备缺乏,教学时间保证不够。尽管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时间短,缺乏相应的办学及教学经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还有一定的市场。目前高职教育中有些教学工作者对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甚至认为实践性教学可有可无。在金融企业会计教学中,同样存在着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再加上有些院校实践设备设施短缺、教学时间安排不足等原因造成实践性教学有名无实。有些院校就是开设了少量的实践课,也仅仅是在教室或实训做一下单项基本的练习,很少进行全套、综合、仿真金融会计练习。

2.教学规划不足,现有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目前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条件,书面上说实践教学可利用校内电算化会计手工实习室、电教室、模拟银行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可现实利用怎样呢?笔者调查得知,将近有一半院校,由于规划不到位、管理没到位,不但造成教学实践资源的闲置、浪费,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3.实践性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首先,从教学方法上来看,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普遍采用的还是“填鸭式”的课堂讲授形式,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动性。对此,虽然教师们曾尝试过如设计案例、设计问题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但对于技能性要求很高的金融企业会计来讲,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仍显得力度不足。因而,针对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金融会计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金融企业会计的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我们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更多地实践、思考、创新。

其次,从教学工具上来说,金融企业会计教材,一般是以选用高校编写的教材为主,其缺点是内容雷同,精品太少,缺少适合学院教学情况的自编教材。再者,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大多选用普通教室上课,很少利用多媒体、模拟实习室进行仿真训练。而教师所用教案也大多是授课老师结合教材自行编写教案,如果授课教师对于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业务不够熟悉,就很难把握金融企业会计的重点技能、技巧,因而也难以把那些学生上岗后马上能真正用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最后,从考核方式来看,随着职业教育目标的转变,课程考核方式也应当随之变化。许多院校在这方面已有所探索,但仅有方式的转变还不够,我们在设计考试方式时还应以导向性考试目标为原则,重点考查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基本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4.教学实习基地缺乏,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目前,有些高职电会专业名义上说是有几个校外实习基地,而实际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或者说在2+1教学模式中的前两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根本就没去过基地,不知道实习基地在哪里;实习基地与学院的联系相当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根本没有发挥实习基地应有的基地作用。再加上个别院校经费紧张、环境因素的限制等,使学院也很难建立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从而使会计专业的金融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难以完整形成,也影响了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实施,致使理论联系实践不够紧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甚至脱离实践教学只讲理论。

5.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缺乏,教材建设落后,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高职电会专业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而高职院校专业任课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增长显得有些滞后,致使现有专任教师无力拿出更多时间从事实践性教学研究,部分专业课程仍由缺乏实践经验的授课教师担任,他们日常忙于课堂理论教学,很少到金融企业一线体验实践要求,很少结合当前金融保险实践情况,研究编写适合本院校需要的金融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展开。

三、对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现行模式的改革方案

根据高职电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笔者提出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如下:

1.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投入。高职院校在做好电会专业设置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应在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同时,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及顺序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会计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具体讲,电会专业的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应在结束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金融基础、银行实务等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讲授,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开课,以使学生顺利理解、接受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实践课教学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比例,课程实践课教学所占比例在40%左右,必须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和仿真模拟操作。金融会计理论教学也应以应用为目的,以金融企业会计实践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培养学生能力来展开,配合会计技能训练进行。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软件投资力度,建立、升级金融实务及会计操作仿真模拟系统,真正让学生按照现代金融业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仿真训练,增强学生对业务主管、会计、出纳、复核及库房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更有金融会计实践能力的高等金融会计应用型人才。

2.改革实践教学形式、内容和方法,采用新的实践教学手段。首先,在教学形式上,针对当前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教学不足的缺点,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形式、多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的形式,包括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课堂案例教学,利用实习室进行单项练习及综合仿真训练,利用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利用实习基地作课堂强化技能练习等。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按照现代金融业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来开展实践教学。比如银行业务应设置业务主管、会计、出纳收款、出纳付款、复核及库房管理等职业岗位,分别让学生仿真训练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强调学生在各岗位应注意的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岗位的模糊认识,从而熟悉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操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金融会计人才。

再次,在教学工具选择上,金融企业会计在选用理论教材上应结合各自情况,减少人力投入,选择具有通用性和前瞻性的高职精品教材;而模拟核算资料、实践案例等这些资料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行编制或收集,最好建立高职院校统一的案例库、题库、老师教案库,以积累优化资料,实现优质教学资料共享。

最后,在考核方式上,应注意考核方式是由新型教学方式决定的;随着教学方式多样化及实践教学比重加大的变化,考核方式应从期末一卷考核中解脱出来,将平时案例报告、案例讨论的课堂发言,仿真操作计分,顶岗实践表现等各种考核方式组合起来,综合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

3.充分运用教学基地,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背靠金融业在校外一般都建立有多个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了诸多方便,但相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实习基地还可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企业会计教学要培养的是一批应用性人才,这些学生来自高中的课堂,没有对金融业的感性认识,没有对金融实务的切身体验,更没有对各会计岗位职能职责的切身感受,平时教学中我们老师课堂理论说教太多、还嫌空洞,远不如提前把他们带到实习基地的职业现场感受感受效果来得更好。或者,也可以让基地专家工作者到课堂给予现身说法或专题讲座。同时,也可以利用院校的各种关系让我们的教师、学生多与基地联系交流,互利互惠,资源共享,建立一到两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密切的实习基地,切实有效地促进金融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