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实用13篇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1

在招考工作准备阶段和进行阶段,高区长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并召开区长办公会,对全面工作给于协调和部署。于杰区长对考试工作也给于高度重视,在考试当天,亲临考场视察。特别是人事局,在招考全程也都给于了全力的支持。可以说此次招考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区领导的有力支持及人事局的具体领导。

(二)准备充分,精心设计考试预案

在考试预案设计过程中,不论考试场地的选择,还是考官的选定;不论是考试题本的制定,还是考场内外环节的安排,都经区卫生局反复酝酿,并与人事局、纪检委沟通报区

领导同意后实施的,体现了“准备充分”这个特点。一是在面试考场选择过程中,为确保不走风、不泄露,选择了距离市区较远的群力开发区工大八达集团专家公寓,工作人员除

精心布置考场外,还全程模拟考试程序,确保面试当天考试顺利。二是在考官的选定过程中,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照顾到各个专业和岗位的不同特点,选用省市医疗权威、区直医院专家和用人单位医疗专家三个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考察考生素质,确保了打分的公平与合哩。三是考题的制定过程中,新农合专业试题由人事局请市委党校老师出题,其他所有医疗专业面试考题,都请市卫生局给于支持,首先在专业备选题库中大量随机选题,然后聘请有关专家结合不同专业出多套面试备选题本,供考生抽签选答。四是考试过程中,各个重要岗位和环节都请人事局和纪检委有关同志密切配合,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严密组织,确保各个环节不出纰漏

无论是在面试还是实际医疗操作过程中,我们除精心设计安排外,还投入充分人员把住各个环节,确保不出纰漏。一是组织考官统一思想和评分标准,体现公平。在面试和实

医疗操作考试开始之前,我们都召开考务会,讲清此次招的重要意义,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社会名界给予的高度重视等,要求各位考官从政治高度、从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局等方面对待此次考试,严肃纪律。同时,要求考官必须公平、客观地进行评判打分,保证评分的公正性。二是对考场工作人员严格培训,确保严密。从场内记分到场外备考引导都设计一整套考试流程,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三是确保三个不碰面,防止考题泄露。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不但封闭所有考生和手机和其他通讯工具,还特别坚持出题考官和外界人员不碰面、考场考官与考生场外不碰面、已考考生和备考考生不碰面的原则,确保了考题不外泄。

(四)实际操作,把考核医疗实际技能放在首位

组织进行医疗实际技能考试是我们此次招考工作的一大创新,乡镇卫生院最急需的是具有实际技能、为农民治病去痛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除面试考察考生基本素质外,更加重视对考生的医疗技能的考核。为了能真实有效的考察出考生的医疗水平,我们分别选择了综合性医院——第十院和专科医院——区口腔病防治所作为考点进行医疗实际操作考试,通过对真实病人的问诊、检查、诊断、治疗等,真实有效的考察出了考生的实际医疗技能。

二、个别岗位调整的说明及拟录取考生大致分配情况

1、个别岗位调整的说明

《方案》决定招聘35个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拟录取33个考生,招录原则是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2

秦家镇卫生院:秦家镇由原秦家、新泗、镇三口合并而成,幅员86.36平方公里,农业人口3.4万人。该乡镇卫生院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27名,结构化比例为0.79‰,实有在职20人,其中近3年内将退休人员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8.5%;自聘临时人员7人,占总人数的25.9%;具有初级职称14人,占总人数的51.9%。

盘鳌乡卫生院。盘鳌乡由原盘鳌、晋风合并而成,幅员79.8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9万人。该乡卫生院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16名,结构性比例为0.84‰,实有在职12人,其中近3年内将退休人员有5人,占总人数的17.9%;自聘临时人员16人,占总人数的57.1%;具有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占总人数的21.4%。

虞丞乡卫生院。虞丞乡幅员40.02平方公里,农业人口0.81万人。该乡卫生院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7名,结构化比例为0.86‰。该院现实有在职4人,在编不在职2人,50岁以上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50%;自聘临时人员2人,占总人数的33.3%;具有初级职称1人,占总人数的16.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由于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工作条件较差,职工福利待遇不高,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大多不愿来,很大一部分业务技术骨干往外走。目前三乡镇卫生院还空余编制12名,在编不在岗8人,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仅有21人,充分说明了乡镇卫生院无人才、缺技术的现状。

(二)自聘人员多。为了保证正常运转,三乡镇卫生院共聘用临时人员25人。由于身份难解决、待遇偏低等问题,导致聘用人员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很大。同时,乡镇卫生院不太重视为聘用临时人员购买社会保险问题,从我们的了解情况看,秦家镇卫生院对参保或不愿意参保的临时人员都按“五险”标准的50%给予补助,虞丞乡卫生院聘用人员根本没有参加社保,这与《劳动合同法》相冲突,容易产生劳动纠纷。

(三)医疗设备差。从三个乡镇卫生院情况看,在科室设置上,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均没有按有关规定完整设置6个临床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急诊室、中医科)和4个医技科室(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等)。在检验设备上,虽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黑白的)、心电图等基本的医疗设备,但多为落后、老化的设备。在住院条件上,虽然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住院病房,但条件都非常简陋,并且床位很少,一次性容纳人数不多。

(四)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年龄偏高,老化严重。三个乡镇在编和聘用人员中有13人年龄在50岁以上,并且绝大多数都将在近三年内退休。二是技术人员配置不合理。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学历偏低、技术水平偏低、专业技术职称偏低,三个乡镇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仅有21人。三是工作分工不细化。由于人员和条件限制,基层卫生院技术人才分工不明确,每个人都是全能选手,既要问症,又要检验,还要输液打针,工作不固定。

三、建议意见

(一)增核人员编制,充实技术力量。结合全市当前医疗卫生单位普遍存在的人员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人才断层的实际,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如边远山区应按上线核定编制,郊区乡镇可按下线核定。在公开招录人员时,必须明确限制报考人员条件,每年都要有计划地招收录用一批大专以上卫生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配齐配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二)注重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在职教育培训是不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技能,开发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各医疗机构每年都要有计划地定期选送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深造,提高专业技能。在具体的在职教育培训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人员的专业特长,有选择地采取全科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专业学历教育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不同方式进行,以不断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医疗业务技术水平。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3

一、确定“**”卫生科教工作方向

**年3月,召开了全省卫生科教工作会议,姚志彬厅长做了重要讲话,黄小玲书记作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我省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工作报告。会议总结了“**”期间我省卫生科教工作,部署了“**”卫生科教工作,制定了《**省“**”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省“**”医学专科建设计划》和《**省“**”继续医学教育规划》。会议确定我省在“**”期间卫生科教工作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统筹区域发展,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关键技术攻关,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医学科技竞争力;加强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坚持科教工作与疾病预防控制相结合,坚持科教工作与临床相结合,坚持科教工作与推广适宜技术相结合。

一是以加强专科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医学技术整体水平。通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多层共建,加大投入,重点建设30个左右重点专科,50个左右特色专科。

二是以加快科技创新为突破口,集中力量组织重大项目攻关。重点加强重点领域研究,包括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测和应急能力研究,重大慢性疾病的基础、防治与控制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及健康促进模式研究,农村适宜技术研究,老年性疾病防治的研究,环境、职业危害和伤害防治技术研究,出生缺陷防治研究以及注重现代科技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

三是以实施“**”卫生人才规划为动力,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以项目为龙头,以学科为依托,力争培养全国著名专家(医学院士)2-3人,培养各类学科带头人500名,逐步建立学科、年龄结构合理的卫生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全科医学人才、农村卫生人才培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提供技术保障。

四是以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毕业后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以及健全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网络建设。

二、加强医学科研课题管理,提高卫生科研质量

组织**年度**省医学科研基金的申报、评审及**/**年度课题的后期管理工作。**年共受理课题申报938项,按专业分为15个学科组进行评审,经综合专家评审意见及查新结果,总立项487项(占总申报数51.92%),其中立项资助课题289项(占总申报数30.81%),立项非资助管理课题198项(占总申报数21.11%),资助总额为260万元。立项课题坚持择优扶持的原则,主要资助应用型研究,兼顾地区(单位)与专业分布。

贯彻落实我厅《关于加强**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后期管理的通知》(粤卫〔2004〕69号),对科研课题的结题、延期严格把关,督促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加强对所属单位立项课题的管理,对不按要求完成课题的个人或单位实行暂停受理或限额受理的措施,该项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的成效。据对已到期结题的**/**年度基金课题结题统计,两年的申报结题率分别为82.09%、86.84%。批准结题率分别为64.37%、70.04%。

三、卫生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年以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杨培增教授等完成的《葡萄膜炎发生及慢性化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学清教授等完成的《肾小球疾病免疫发病机制及治疗干预系列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医学专业获**省科技奖拟奖项目共86项,占总拟奖项目的29.66%,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6项。中山大学获得各类科研基金近1亿元,其中国家863计划6项。申请“**”国家支撑计划有了新突破,省人民医院以牵头单位获得“**”国家支撑计划资助项目3项,其中2项为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共获得院外资助额为1411万元,同时获得**年度**省科技奖拟奖项目一、二、三等奖各一项,这也是省人民医院近15年来首次有可能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科技奖一等奖。

四、依法规范生物安全管理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24号令),加强我省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二是加强卫生系统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实行材、统一师资、统一授课内容和要求,对全省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至**年底,完成了全省21个地级市1369名技术骨干的培训。三是开展申报实验室,积极督促各列入国家计划内的实验室进行申报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工作,并做好临时启动省CDC的BSL-3实验室的监督和管理。四是向卫生部推荐生物安全评审专家。根据《卫生部科教司关于推荐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格评审专家的通知》(卫科教实验室便函〔**〕123号)要求,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申报,共向卫生部推荐专家19人。五是依法做好禽流感死者尸解标本的管理;布置落实了全省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调查工作;加强我省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发生生物安全事故。

五、依法规范辅助生殖技术管理

一是认真组织申报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为进一步加强辅助生殖技术管理,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印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及人类库培训基地认可标准及管理规定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印发人类辅生殖技术与人类库校验实施细则的通知》,做好省内培训基地的申报。目前我省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两家机构获批准为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获批准为卫生部人类库培训基地。

二是组织受理医疗机构申报开展辅助生殖技术。**年受理5家单位申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我厅组织专家对5个单位进行初审,出具初审意见后,上报卫生部,卫生部组织对这5个单位的现场评审工作,其中3家机构获准试运行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三是严格把关,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年组织有关专家,严格按照标准,对第三批申报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的25所医疗机构进行评审,除2个单位因故申请取消评审外,共有9所单位获准正式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试运行一年的3所,校验基本合格1所,未通过10所。

六、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为了贯彻落实张德江书记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训的指示精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组织实施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天大药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资助我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项目,资助总额达800万元。根据资助项目要求制定了《**省部分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试点实施方案》。该培训项目简称“6161”工程,培训全省卫生管理干部600名,清远、揭阳、云浮三市卫生院业务骨干1000名,乡村医生6000名,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该项目于**年11月11日全面启动,并顺利举办了农村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清远、揭阳、云浮三市和全省70个经济欠发达县(区)卫生局局长、医院院长(包括人民医院院长、中医院院长和妇幼保健院院长),以及清远、揭阳、云浮三市乡镇卫生院院长等培训及内儿科业务骨干、预防保健业务骨干培训班。通过加强农村卫生管理干部的培训,提高基层卫生管理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更好的为广大农村居民服务。

七、开展农村基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的督导

为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和专项经费的落实,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根据《关于印发**省农村基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督导方案的通知》(粤卫办〔2005〕43号)要求,我处委托**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于**年11月份组织专家对承担我省农村基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的19所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实地督导,重点督查经费落实情况及培训质量。通过督导,及时发现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省农村基层在职卫技人员培训质量,推动我省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八、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评估认定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及社区培训基地标准(试行)的通知》(粤卫办〔2005〕58号)要求,我厅于**年5月下旬组织专家分3组分别对我省21个市申报的29个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80个临床实践基地和109个社区培训基地进行了系统的评估。通过评估,全省认定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25个、临床实践基地76及社区培训基地88个,初步建立了**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网络。到目前为止,培训全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师资626人。

九、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评审工作

为推动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建设,转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粤卫办函〔**〕1**号),并向卫生部申请作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试点省。根据卫生部《通知》精神,认真组织我省符合条件的医院申报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共申报447个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其中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31个,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16个。向卫生部推荐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专家436名。**年11月,卫生部组织全国90多名专家,对省人民医院等9所医院153个专科、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进行了评审。通过卫生部评审成为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普通专科71个,亚专科66个,通过率89.5%,其中省人民医院普通专科15个、亚专科16个,中山大学附属一院普通专科13个、亚专科15个,附属二院普通专科11个,亚专科8个,附属三院普通专科9个,亚专科6个,附属五院普通专科1个亚专科2个,光华口腔医院口腔科和眼科医院眼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专科11个,亚专科14个,珠江医院普通专科9个、亚专科5个。通过评审,使我们初步掌握了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的程序、方法和重点,锻炼了我省的专家队伍,为我省进一步做好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鉴于我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取得的经验以及在专科医师基地评审中取得的成绩,卫生部批准我省成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试点省。

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根据继续医学教育有关规定,继续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定了《**省“**”继续医学教育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认真做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审批、立项及后期管理工作。**年获批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62项,公布省级项目504项。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得到了卫生部的充分肯定,**年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被卫生部评为“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并在全国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积极组织编写继续医学教育教材。我处与厅应急办共同组织专家编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9个分册,该系列教材纳入省人事厅全省继续教育教材,作为全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

根据卫生部进一步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筛查培训工作的要求,举办了全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筛查师资骨干培训班,共230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规范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诊断、报告、采样送检工作,提高我省医疗卫生队伍防治不明原因肺炎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卫生保健专业学生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问题,经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妥善处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参加医护资格考试问题的通知》(粤教职〔**〕70号)。根据此文件精神,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9月会同教育厅和中医药局主持召开了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通报会,并下发了会议纪要,解决了近两万名学生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问题。

组织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估认定,目前全省共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166个,其中高校直属附属医院2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9所,教学医院90所。继续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年全省认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个,组织5134名住院医师参加全省统考,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2415个,合格率为43.8%。

**年卫生科教主要工作

**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是我省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十分关键的一年,也是推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根据全省卫生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我省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重点部署,加强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设,着力抓好农村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医院管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纵深发展,坚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确保卫生事业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和成效,为促进和谐**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卫生科教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今年全省卫生工作重点,坚持卫生科教工作为卫生事业服务的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与体制改革两条主线,围绕知识更新、技术流动、成果转化三个中心环节,构建卫生科技自主创新、科技支撑、成果推广应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四个体系。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及远程医学教育的规范管理。

一、开展“**”期间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的验收工作

为培育**省医学专科优势,提高我省医学科技竞争能力,**年省卫生厅开展了省医学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工作,经过单位申报和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等18个医学重点专科,**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等29个特色专科,经过4年的建设,我省医学专科水平明显提高。根据《**省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方案》的要求,今年将对“**”期间**省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情况进行总结验收。省卫生厅将下发有关验收的《通知》,请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做好自查,各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的“重点专科”、“特色专科”进行检查验收,将验收情况作为评选“**”**省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年全面启动“**”**省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工作,发挥医学专科在重大疾病、疑难病防治的中流砥柱作用,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使我省的总体临床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增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后劲。通过优化布局与结构,多层共建,加大投入,重点建设30个重点专科,50个特色专科,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技术水平较高、各具优势(特色)的专科点群,扩大覆盖面,缩短服务半径,使人民群众能就近得到较先进的优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同时发挥专科示范作用。

三、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加强医学重点领域的研究

卫生科技工作的重点在于建立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树立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优化创新的政策与环境,提升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要根据卫生科技发展的规律,紧密围绕我省卫生实际需要,抓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这一关键环节,在明确我国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构建创新体制和长效机制。以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身体素质的重大疾病为工作重点,以影响广泛、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的重大疾病为突破口,重点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研究、常见恶性肿瘤预防、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的研究、重大出生缺陷和遗传病防治的研究,职业病、地方病的防治研究,老年相关疾病的干预控制研究、重大精神疾病和行为障碍的识别技术与干预措施研究、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农村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防治研究等,认真组织科技力量攻关,努力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降低出生缺陷和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健康保障。

四、认真组织“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金的申报工作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支持开展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中央财政设立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

卫生部从**年开始设立“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金,重点开展卫生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要求体现行业科研的特点与重点,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层次,做好衔接,避免重复交叉。专项只设项目层次,不分解。项目采取招标或择优委托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要求:以需求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面向健康共性问题、解决行业实用技术、促进卫生科技发展。国家已立项的支撑项目、863、973、重大专项等项目,不得重复申报。重点加强流行病学研究,公共卫生研究、相关医学类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应用技术、循证医学、医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也可申请培育性的项目为973项目打基础。请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组织申报,将申报材料于**年6月20日前报卫生厅,由卫生厅汇总后,统一向卫生部申报。

五、进一步做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卫生工作者健康的大事,各级卫生科技主管部门必须认真负责。要从强化人员培训、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分工责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做好硬件建设、加强审批和监督管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我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机制。

(一)加强BSL-3实验室管理:继续抓好我省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敦促我省列入国家发改委规划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申报及监管工作。根据卫生部**年第50号令《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做好实验室活动的审批申报管理工作。

(二)做好自查和督查工作:今年全省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工作,同时,为配合卫生部每年两次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根据自查的情况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督导方案,对全省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做好BSL-2实验室备案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第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当向市级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我省将启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地级市卫生局负责辖区内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备案工作,省卫生厅统一备案格式及数据管理。

六、进一步加强辅助生殖技术管理

目前,我省共有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衍生技术医疗机构11所(其中4所试运行),开展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医疗机构1所,设置人类库1所,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医疗机构29所(其中5所试运行)。

为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及人类库的管理,一是制定规划,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年制订**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库规划,严格申报、审批管理。二是规范夫精人工授精技术的申请、校验、变更、注销等管理,从**年8月起,凡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的申请、校验、变更、注销的医疗机构,按照行政许可要求,进入**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由**省卫生监督所受理大厅统一受理、发证。三是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和体系。**年起试行启用夫精人工授精年度报表软件,辅助生殖技术及库均实行年报制,使该项工作的管理步入科学化、程序化、动态化、规范化的管理渠道。

七、开展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

加强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是发展农村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完善我省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技术推广体系与模式,加强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探索面向农村和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对促进卫生服务协调发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撑,方便群众就医,增进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年起,卫生部将在北京、河北、辽宁、**、广西、宁夏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适宜卫生技术进社区工程”试点活动,我省将在广州市、深圳市六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中选择2个示范区作为全国的试点单位,重点加强高血压防治技术、规范用药技术、冠心病防治技术、血栓防治技术、心脑血管病社区管理技术、以及心脑血管病引起的焦虑、抑郁症干预技术的推广,请广州、深圳市各选择1个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开展试点工作。

同时,省卫生厅将从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项目及部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选取优秀的适合基层推广的项目在全省推广。各地区、各单位要加大对技术引进、推广和应用工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采取有效方式,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参与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加强卫生科学普及工作,把防病治病的科技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八、继续加强农村在职卫生技术人才培训

继续组织实施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天大药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资助我省的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合作项目,完成清远、揭阳、云浮三个试点市的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训任务,并在项目完成后组织督导组进行评估,保证该项目做好做实,取得良好效益。同时,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培训全省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管理干部以及粤东、粤西、粤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通过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和农村在职卫生技术人才的培训,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提高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的基本急诊急救、传染病防治、健康促进、保健康复等技术水平,努力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救治条件,以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九、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

为加强我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2年下发《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和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审工作的通知》(卫科教高发[1996]第116号)精神,1996年成立“**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评审委员会,开展临床教学基地的评审工作,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和毕业实习创造了良好条件。为规范我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保证高等医学教育质量,20**年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规范附属医院设置、教学医院设置和毕业生毕业实习的管理,进一步规范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申报、评审和管理工作。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全省拥有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2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9所、教学医院90所,基本满足我省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高校扩招后的临床教学和毕业实习要求。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拟与省教育厅、中医药局联合召开**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工作会议。总结10多年来我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工作经验,规范临床教学基地工作管理工作,修订临床教学基地的评审标准和管理办法,组织制订预防医学教学基地标准,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提高教学基地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带教水平,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十、进一步加强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落实国家和省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划》,重点建设2~4个部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5~6个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在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预防保健等领域遴选一批有学科优势、内容好、质量高的项目,重点扶持。定期对各地、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评估。编写出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必修科目系列教材,重点抓好卫生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全员培训。研究和探讨面向农村基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有计划地组织一批实用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或专题讲座到农村基层举办。

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今年组织对各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督导。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认定,组织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修课统考,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加强卫生科教管理人员培养,提高卫生科教队伍管理水平。

十一、大力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的意见,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岗位培训,加大社区卫生人才岗位培训力度,鼓励经济欠发达地区积极开展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社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珠江三角洲地市积极探索规范化培训模式。继续健全全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网络,积极探索社区卫生人才培训新方法、新途径。举办全科医学教育师资培训班,提高全科医学教育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4

1 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1.1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职业病危害面广,而且发病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职业病危害影响的人数超过2亿。近年来,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0年间,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总数达到75万例,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见图1),尤其在2010年新报告职业病例2.7万余例,比2009年增加了50%。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比率较低,现实中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数量可能远远高于该数据。报告的职业病例分布广泛,从传统的煤炭、冶金、化工工业,到新兴的电子制造、生物医药工程等行业均有涉及[1]。

1.2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调整

建国以来,我国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发生了四次重大变化。

第一阶段,自新中国成立到l998年,职业卫生监管主要由劳动部门负责。

第二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将劳动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察职能变由卫生部承担,由于卫生部门也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分流,工作经费长期投入不足,相关的职业卫生工作职能不仅得不到加强,反而被削弱。

第三阶段,2003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对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再次进行了调整,将卫生部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划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由安监部门和卫生部门从不同方面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2003年,职业病防治法和配套法规刚刚实施1年,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就发生重大调整。同时,企业改制加速剥离职业病防治机构,企业自管力量大幅削弱[2]。由于相关配套政策没有跟上,安监部门对职业卫生监管面临着无专业力量、无技术设备、无执法权力等问题。

第四阶段,国务院于2010年决定将职业病预防管理工作全部移交安监部门承担,现在,职业卫生监管“防、治、保”(即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诊断治疗、职业病人社会保障)三个环节分别由安监、卫生、劳动部门为主来负责,确立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职业卫生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安监部门的主要职责有:负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等等。

1.3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于2009年5月24日,提出到2015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 [3]。

2012年1月1日,新的《职业病防治法》正式实施,其主要变化:一是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的主体责任,要求设置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二是监管主体由卫生部门改为安监部门,监管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强;三是严格规定对存在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预评价。

2012年4月27日,安监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47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50号)等5部法规。在第47号文中,对不同类别的企业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配备管理人员提出了明确要求[4]。新的《职业病防治法》、安监总局第47号和第50号文,成为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设立的主要依据。

2 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2.1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人才缺口巨大

现阶段我国职业卫生服务资源匮乏,即使在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职业卫生服务走在前列的地区,职业卫生人才依然不足(深圳市宝安区职业病防治所的田亚锋等业内人士认为)。深圳宝安区平均一名专职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113家企业(其中43家有毒有害企业),面对2.2 万名劳动者,其中1515名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工作任务艰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迫切需要加快高等教育培养职业卫生管理人才的速度,以满足一线工作对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人才的需要[5]。

由于安监部门接管职业卫生工作时间不长,其技术管理人才极为缺乏,监管队伍的建设工作亟待加强;由于历史原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因为以前推行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的的企业改制,也使大量的企业医院与其国有企业相分离,其负责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监测的职能自然发生变化,一些专业人员流失。而众多中小企业本身就没有职工医院,因而企业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人员也相当匮乏。

2.2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对比分析

目前,与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较接近的是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这两个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培养内容及人才去向上有较大不同。前者主要培养的是企业现场卫生管理、检测、评价、监控及企业职业卫生预防等方面的人才,偏重于对工作环境、卫生设施及作业者的操作行为的管理,主要就业去向是企业、安监部门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后者主要培养的是从事疾病预防、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偏重于对企业员工的体检、职业病筛查,其工作对象主要是人,主要就业去向是疾控中心、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因为政策原因,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几乎没有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缓慢,机构和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技术服务机构中的技术人员学过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也很少;学公共卫生管理的学生到安监系统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安监部门奇缺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人才。

3 高职院校开设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3.1从战略的眼光看

近两年来,国家连续相关规划、通知,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这足以说明国家对职业卫生工作高度重视。我们要敏锐地洞察到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人才奇缺的现实,高职院校适时开设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顺应国家改革发展的浪潮,能为地区职业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3.2从现实的角度看

职业卫生监管机制的调整确立了安监部门在职业卫生监管方面的主体地位,从开展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上看,从事职业卫生管理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医学知识,更要具备工程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在工科院校培养这类专业人才,更为恰当。

顺应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目前,全国没有一所院校开设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我们提出申办这个专业不仅是填补了国内此项空白,更重要的是缓解现实急需。

3.3从微观层面来看

根据对市场的分析,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培养具有预防医学和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职业有害因素监测、职业卫生评价、企业卫生监督管理的技能,能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生产企业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根据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主干课程: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技术、职业卫生评价技术等,再围绕主干课程确定其他的专业课程。

所以,高职院校开设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是可行的。

4 开设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的调研分析

2013年3~4月,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对我国中南部省份的一些大型企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级安监部门进行了调研,得到了用人单位对开设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的看法,主要概括为:

(1)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特色鲜明、针对性强、定位准确,以培养当地的职业卫生技术管理紧缺人才为目标。

(2)所有参与调研的用人单位都表示在现阶段对职业卫生技术管理高职人才需求巨大,供不应求,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3)用人单位对本专业高职人才的要求多表现在: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面、熟练的技术操作技能和较强的管理能力的人才;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人才;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的专职技术人才。

5 结语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主力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人才相当缺乏,此类人才的培养就成了当务之急。而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大多在医学院校开设,所学主要为医学课程,不能满足生产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更偏向于工程技术的要求,因此企业急需的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人才需设置新的专业来培养。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专业的创建适应国家发展形势,将会有力的推动我国职业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斌,陈娅,徐敏.我国职业卫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劳动保护,2012,450(12):40-42.

[2] 王焕强.我国体制改革对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3):177-81.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5

继续医学教育投入不足,形式单一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理解,大多数人仅仅局限在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更新学习,忽略了整体素质的培养,如创新能力、人文素质和医德教育等方面的学习[3]。医院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购置医疗设备、扩大医疗业务,忽视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目前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还较为单一,只能采取课堂讲授形式,内容缺乏创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听,讲课者也感觉很吃力,从而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不规范。管理不规范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目前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环节薄弱,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有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参加学习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分,从而使人认为不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照样可以获得学分。

提高认识,提高素质医院领导多次强调,搞好继续医学教育对医院建设、发展、提高医院知名度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全面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4]。医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身教育,才能终身执业”的观念,真正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医疗业务水平、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医院给予有力的保障,同时制定了奖励措施,如发表核心论文予以全额报销,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本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目标新时期下,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宽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精神,同时还要培养自尊自信的价值观[5]。本院经常聘请一些在医院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专家给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做医院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注重加强初级人员规范化培训,完善住院医师轮转制度,调动初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对于高年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不要墨守成规,可以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大家。加大投入,形式多样医院要加大继续医学教育投入,设立继续医学教育专项经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提倡分层教育,坚持“按需施教,讲求实效”,体现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利用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承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使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参加学习的机会;根据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和学习内容等具体情况的不同,采用培训、进修、学术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继续医学教育形式,以满足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继续医学教育内容要力争创新,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传授更多更新的知识,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全面跟进医学进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利用其空间便利、时间灵活、覆盖面广、相对经济、利于个性化学习等优势为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本院规范化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由科教科专门负责日常工作,向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发放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类与学分标准,建立个人继教档案,使每一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知道自己的学分情况。加强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量化形式是学分登记制度[6]。

外出参加学习人员,学成后要在科内举办讲座,汇报学习情况,在科内开展工作,做到“一人学习,全科受益”,既活跃了学习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全员参与的意识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8]。总之,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文素质,促进了医院医疗、教学和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技兴院”战略的重要措施。本院将切实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医院领导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管理,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以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使继续医学教育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宋俐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科教科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6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机制创新,引、育人才。人才引进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卫生人才工作的重中之中。我们结合各卫生单位实际,广泛吸纳借鉴先进经验,着力创新人才建设的机制,夯实了人才兴医战略的基石。一是创新“五湖四海”引人才机制。牢固树立人才不问出处,不论身份的理念。制定“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出台人才引进鼓励政策,对引进取得硕士学位的学科带头人及重点专科人才,提供租赁住房、补助金,并在科研、课题申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招聘录用的硕士研究生,除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外,优先考虑课题申报、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及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协助安排配偶招录聘用,每月发放补助金。今年4月,由党组书记、局长挂帅,由分管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带队,到武汉、宜昌等地招募人才,全系统计划招聘19个工作岗位,报名人数206人,5月,对符合参加笔试面试条件的131名考生进行了公开招聘考试,择优录用48人,其中本科15人,专科33人。近年来,各医疗单位先后引进重点专科人才、急需专业人才、学科带头人100 人,招聘录用硕士毕业生3名,大学本科毕业生99名,大大充实了卫生系统的人才队伍。二是创新“千方百计”育人才机制。出台“人才成长计划”,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举措。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定期选派人员到大专院校进修深造,驻上级医院跟班学习;积极开展“传帮带”和学科竞赛活动,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培训。依托继续医学教育和省市级卫生人才培养项目,积极开展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管理者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近年来,各医疗机构共进修培训一万多人次,多次请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举办讲座500多场次。按照《湖北省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的要求,卫生局积极做好项目落实工作,制定了《当阳市卫生局乡村卫生人员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方案和培训计划。分两次对乡村医生及乡镇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共培训 550人。每年卫生专技人员都参加了继续教育网上公需科目培训。通过这些培训,已有一大批业务技术精、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走到了关键岗位。

(二)科学使用,规范卫生人才的管理。局党组始终把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为医疗发展的第一要务。各医疗机构先后制定了“人才梯队建设制度、人才引进、岗前教育制度、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人员聘用及评价管理办法、职称管理制度、专业技术岗位(特殊岗位)准入规定”等制度,按照规章制度管理人事工作。建立优秀人才评价体系,出台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等及人才聘用评价,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的束缚,“不拘一格”用人才,确立全新的用人导向。卫生系统先后有14人担任学科带头人,3人成为当阳市市管专家。

(三)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重点学科的建设。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年初卫生系统人才培养计划,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岗位传帮带等方法,分层次有重点的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市医院与宜昌市一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宜昌市一医院每月派专家教授到市人民医院出诊。各医疗单位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把医务人员派到北京、武汉、宜昌等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医院进修学习,市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共选派业务骨干进修学习30余人,各乡镇卫生院共选派业务骨干70余人到市直医疗各单位进修学习。这些人才回院后给医院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增长点。

卫生局党组始终把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为专科建设指导思想,走特色专科建设之路。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一批独树一帜,各具特色的专科基地,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拔尖)人才。市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肝胆外科、神经外科、白内障复明、微创介入治疗、腹腔镜治疗、妇科等专科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医院,现已开设临床科室23个,一级专业学科达到19个,二级专业学科达 到46个,共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12项,宜昌市科技进步奖14项,当阳市科技进步奖50项,有7个专业学科被命名为宜昌市乙类重点专科;市中医院以中风病防治、慢性病治疗为特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和防治为特色;市妇幼保健院以产科、生殖科为特色。这些特色专科的成立,影响力不断扩大,并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患者前来就诊。

(四)提高待遇,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环境。环境是吸引人才的感召力,我们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人才建设的关键环节,一切围着环境转,一切盯着环境干:一是政治上给待遇,深入开展“双推”活动:推荐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推荐党员优秀人才担任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充分利用墙报、宣传栏,张贴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让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开会坐前排;每年举办一次优秀人才迎春茶话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在卫生系统上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风气,营造出爱才、重才、容才、护才的氛围。二是事业上给平台,各医疗卫生单位十分注重根据人才特长选人用人,竭力为人才队伍营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形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干事创业平台。不断加强硬件建设,购置医疗设备,为人才队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三是经济上给待遇。薪酬分配向卫生专技人员、骨干人才倾斜、向有特殊贡献的岗位倾斜。对获得当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宜昌市卫生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每月发放200元津贴,市医院对获得医院任命的专业学科带头人每月发放500元津贴,对获得既是宜昌市乙类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又是优秀科主任的每月发放津贴1500元,对评为医院“十佳服务标兵”的送出疗养。市中医院对近年来引进的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每月150元的住房补贴。妇保院、疾病控制中心等医疗单位也相继建立了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奖罚分明,实现有效激励,在培养、晋升、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实施主诊负责制等分配激励制度,积极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人才缺乏。尽管我局在人才的引、管、用、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人才队伍建设依然问题突出,困难重重。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从学历层次上来说,整个卫生系统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5人,高级职称人员也只有95人,只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5%。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

2、外部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差距。随着人员培训力度不断的加大,业务骨干纷纷到省、市医院以及发达地区医院进修,他们感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经营管理理念,良好的学术氛围,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丰厚的工资待遇,尤其是与同龄人相比、同学相比,各方面差距很大,这些人便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心理失衡,随后便想方设法离开,去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建议

1、充分认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医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进行一次次医疗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卫生人才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整体水平不能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医改能否取得重大成效,不仅要有相关政策和财政保障,更要有人才保障。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卫生人才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人才兴医、人才强卫”战略的宣传,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和条件。

2、改善环境、提升职业素质。

现在的医患关系表面上表现为医、患之间不信任,但实质上有着体制、医疗保障和社会变革等多方面的原因,日益紧张和逐渐增多的医患纠纷及矛盾也在影响着卫生人才的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在不受尊重,不被信任的执业环境下,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自保,而不是如何治病。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对卫生人才强化职业道德的政策导向,广泛宣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在专业技术队伍中形成优良的学术道德风气和团结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要有政府正确的舆论导向及社会各界的理解、信任和沟通。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希望构建出良好的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才能让卫生人才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医术,提升治病救人的能力。

3、完善加强卫生人才队伍中的相关机制和政策。

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卫生人才发展的内在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 一是继续从市直医院选派优秀人才开展 “人才支援农村医疗卫生”项目,通过城乡拉动,促进乡镇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快速成长。二是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三是继续实施高层次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定期选拔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科技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卫生人才作为培养对象,通过科研及学术交流的方式,促进其快速成长。四是继续做好村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项目工作,提升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五是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六是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

五、__年卫生人才工作思路

1、制定并实施免费镇处卫生院培训全科医生计划。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开展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2、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引到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市直医疗单位与镇处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疗集团,实行对口支援,促进医疗集团内部人才上下流动。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7

二、总体目标

针对我县实际,逐步调整卫生人才结构,不断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卫生人才队伍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到20__年,建立起在市内有影响、县内一流的卫生领军人才队伍及学科带头人队伍,建立起具有创新意识、高超医术、高尚医德的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建立起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全科医师队伍和农村卫生技术骨干队伍。

三、主要任务

1、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二级医院要加强重点专科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重点专科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制度,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参加省、市级重点专科培训,到南京、上海等国内先进医疗单位或知名专家身边进修学习。以短、平、快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项目和最新诊疗技术。积极组织医、技、护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三基”训练。

2、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开展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度,对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执业医师、执业护士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员岗位培训,到20__年培训率达到100%。

3、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农村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各卫生院要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医学院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解决农村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

开展乡镇卫生管理人才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卫生院院长,参加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切实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开展乡镇卫生院“三基”训练,每年由县卫生局组织不少于四次的“三基”训练考试。各单位也要开展经常性的业务知识、技能考核和竞赛。

开展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乡镇卫生院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应按照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要求,参加和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其它卫生技术人员应参照上述规定,接受在职培训,每5年至少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

开展在岗乡村医生培训。按照卫生部《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建立在岗乡村医生培训制度和登记考核制度,每年定期组织理论培训或到乡镇卫生院进修实习。

开展好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到20__年,在岗乡村医生70%达到中专以上学历,逐步完成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

4、加强院长队伍建设

建立院长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省、市、县联动,加强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知识更新和相关能力的培训,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院长教育培训工作格局。争取三年内将全县各级医院院长全部轮训一遍。

5、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培养公共卫生、医疗和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有计划的全员培训,提高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提高重点传染病防治能力和对暴发疫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中毒、灾害事故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逐步建立公共卫生关键岗位的执业准入制度,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人才队伍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执法能力和服务意识。

6、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对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临床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知名的中医药专家队伍。以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契机,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大力推广适宜技术,使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农村和基层医疗市场得到充分发挥。明确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室设置标准,采取录用和聘用相结合的办法配齐中医药人员。到20__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经过培训的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7、加强在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实施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加强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人事部制定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以及《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大力开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和改善卫生人才工作的领导。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摆上重要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8

1 全国医学工程专业的情况

1.1 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根据湖南医科大学仪器培训中心在近几年对百余家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一般性医院的医疗装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调查报告来看,当前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才需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同时也表达了工程技术人员的愿望和要求。

1.2 医学工程技术队伍人才建设的现状

1.2.1 人员缺乏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不管是拿一级医院都反映工程技术人员的缺乏,有的基层医院甚至没有维修人员或由总务科的电工兼管,这主要是与医学工程专业起步晚,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少,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才赶不上社会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

1.2.2 水平偏低

人员编制比例低“半路出家”和学历偏低者在哪一级医院都存在着相当的比例,虽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由于基础差、知识较陈旧,外语水平低,因此对新设备、新科技接受较慢较难,维修水平明显偏低。有的毕业分配到医院后,技术水平不高,动手能力差、长期不能独立胜任工作,这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经验有关,也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师资力量、实习、实验条件有关。还有个别学生在校学习时绳属是混文凭。

我国医院一般在300万元以上医疗器械设备资产的配1人,而发达国家的医院配置的比例是每100万元医疗器械设备资产配备1人,可见人员编制比例明显偏低。

1.2.3 职称晋升难、留住人才难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和医学工程专业教师因在医院和卫生职业学校都误认为不是主要学科,得不到重视。例如:部分医院(其中包括三甲级医院)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化归后勤科、总务科、药材科或医务科代管;学校把从事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人员化归数学物理教研组。同等条件或高于临床医生和临床教学教师晋升条件,他们能晋升而从事医学工程专业的却不能晋升。而那些学历低没文凭、外语应试和口语能力低、基础理论知识不系统,写论文困难的维修人员晋升就更困难了。由此引出留住人才难。具有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员到了医院或卫生职业学校认为屈才,除了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职称、住房等不公外,还有更大的抱负,有的到了科研部门,有的到了国内外大的医疗器械公司,有的考了研究生。

1.2.4 人员来源不一、知识结构不一、人员所在的学科不一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大致由经过医疗器械设备培训班培训(1980年前工作)的工人、相近专业(自动控制、无线电、电工电子、计算机)改行和80年以后毕业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维修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组成。因此他们只能根据各自的情况来从事不同难度医疗器械的维修。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化归后勤科、总务科、药材科或医务科,造成人员所在的学科不一,这样很不利医学工程队伍的发展。

1.3 医学工程专业的教育基地的现状和矛盾

80年代后期,卫生部在全国五所医科大学(北京医大、上海医大、华西医大、中山医大、湖南医大)建立了五个仪培中心。五个仪培中心的创办和开展,为我国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的状大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近几年虽然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一军医大学、四军医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高校陆续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或医学装备工程专业的本科班。但这些学校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其毕业生不乐于从事维修工作。而湖北省荆州卫生学校、云南省卫生学校、南京市第二卫生学校、杭州市第二卫生学校、河南洛阳市卫生学校、陕西咸阳市卫生学校、湖北咸宁地区卫生学校、湖北恩施州卫生学校、湖北沙市电子工业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医疗器械维修中专班,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其毕业生只能对低、中档器械进行维修,对高、精、尖的大型器械又不太胜任。鉴于上述情况,高职教育方可解决这一问题。

湖北省荆州卫校自1986年开办医疗器械维修专业到目前为止,共有14届。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12届,在校就读和正在实习的2届。据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生源及毕业的学生共分布在广东、福建、河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和我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表现很好,已成为主要技术骨干,有的还走上领导岗位。仅这个专业就说明了该校已经培养了不少的初级实用性的技能型人才,作出了一定成绩和贡献。这为湖北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医学工程系(或专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各自为阵、办学分散、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缺乏、教材和实验室等种种问题,制约了本专业的发展,导致湖北省开办的此专业远远不敌云南、江苏等省办的中职水平。

1.4 发展医学工程专业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趋势

当代医学的发展极大地取决于工程技术进入医学领域的程度。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已把几十门学科汇集一体。80年代以来,在医学诊断过程中广泛使用了医学成像技术(X线、同位素、超声学),内镜技术、核医学技术、生理工能检测技术、免疫诊断技术、人工脏器等先进技术。正是有了这复杂且相互渗透的先进技术和相应设备,才使现代医学发展如此之快。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靠谁利其器?靠技能型工程技术人员。因此,现代医院建设,工程技术人员必然进入医院,因而发展医学工程专业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趋势。

1.5 医疗装备水平是衡量医疗水平的重量标志之一

医学工程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交叉边缘性学科。为了生存和发展,世界各国都把最高、最新、最精、最尖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高、新、精、尖的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上的应用给医疗卫生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飞跃,全国的医疗仪器装备近十年来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增长。医疗仪器装备的优劣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等级评定的主要标准之一,装备水平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6 医学工程的发展给医学工程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赶不上发展的需要,表现为:现有医疗仪器装备的功能开发没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有的仪器设备的应用只占其全部功能一半,甚至只有全部功能的五分之一,造成仪器装备的极大浪费,仪器装备的安装和使用达不到仪器装备的基本要求而造成人为的损坏;维修力量缺乏,有的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坏了无人修,或越修越坏。所以,提高全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提高质量是全国医学卫生事业建设的需要。 2 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医学工程系应解决的问题

2.1 办学力量问题

1991年我第二次应邀参加在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高、中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医用电子仪器”、“医疗器械维修”等专业的大、中专教材编写会议时,了解的全国六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办医疗器械维修专业的情况条件都不太好。十年后的今天,基本照旧。只不过是有的生格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因此,我建议:我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开设医学工程系时应吸取原先办医疗器械维修专业时的经验教训,应集中精力在全国有代表性、有一定基础的省市开办几所,把所有的财力、物力、人力集中投进去,把此系或专业办好。

2.2 专业名称问题

医疗器械维修专业实际上就是医学工程专业。“维修”一词给人的印象或一般看来就是修修补补,技术含量不高,所以此名称招生时就不吸引人,毕业后就业也难。据我对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办此类专业情况的了解,其名称均为医学工程、医用电子仪器、电子技术应用、生物医学工程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一样,只是专业课作一下调整就行了。建议医疗器械维修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名称应改为“医学工程”专业。

2.3 课程设置问题

医学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医学与工程技术结合,使诊断工程化。当代医学的发展极大地取决于工程技术进入医学领域的程度,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已把医学、药学、数理化、电子学、机械学、分子生物学、精密仪器、激光、超声、射线、遗传工程学、材料工程学、信息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汇集一体,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综合学科,其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传统医学的认识范畴。因此,医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选的是非电专业教材是极不合理的。专业课的名称也过于陈旧。例如“常备”、“医电”。“常备”原先讲的是钳工、电氧焊接、显微镜和581光电比色计一类简单分析仪器的内容,而现在的内容全是现代的医用检验仪器,所以应改为“医用检验仪器”。“医电”实际上是大学的一门专业,而不是一门课程。它是“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胃电图机、肌电图机、心向量图机、超声诊断仪、核医学诊断仪”等医用电子仪器的总称。如果课程名称和课程设置不改,这将会给招生和学生毕业后就业带来不利。

建议应设置为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医用物理学、普通物理学、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电工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与脉冲电路、计算机原理(注:这五门必须是电子专业的课程)、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课:生物电测量仪器、超声诊断仪、医用检验仪器、X射线机原理、X线影像设备原理与应用、制冷设备等。选修课:黑白电视机原理、彩色电视机原理、音响设备原理(VCD、DVD)、市场营销等(这些课程必须再根据设置的专业再定)。如果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医学工程系”,这些专业课可开3—5个专业。

2.4 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内开设医学工程系,除了专业名称、课程的设置要改,还必须加强该专业教师队伍的重视和建设。即要有一支精兵强将(工学博士、硕士、学士各种知识结构齐备和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工程师、讲师)组成的专兼教师队伍。在现在暂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把原有从事医学工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起来,过渡一下。同时该专业的教师必须和临床医学、护理等专业的教师一样,均属于主科教师,而不应该附属数学物理教研室,应单独成立医学工程教研室。其教师的专业职称应是“医学工程”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样,可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并调动其积极性。

2.5 实验室建设问题

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时,教育部、卫生部计财司应和地方财政联合起来进行扶持。可以事先把医学工程专业的几个实验室的计划提出来,力争开办医学工程系时和它所配套的实验室能够一起建起来。医学工程专业应装备五个实验室,用以解决“医用电子专业”和“医用检验仪器专业”专业基础课:“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微机”等几门课程开设多项学生实验课的问题;而对临床医学仪器(内含X线影像专业)中几门专业课的实验应建一个“临床电子仪器实验室”;对制冷设备专业还要建一个“制冷设备维修实验室”。在财力不足的初期,后两个实验室可在临近有实力的医院内医学工程科(器械科)作为实习基地,而后逐步过渡。

2.6 教材建设问题

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维修的专家、教授不少,但著书立说的不多。据我了解情况是正式编辑出版此专业书籍的有:沈阳军区大连第一疗养院的师宇东等人编著的《医用诊断电子仪器与技术》(上、下册);原武汉军区总医院的陈智文等人编著的《进口心电图机原理与调试》和《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南京大学电子系以甘心照等人编写的《常用医疗诊断电子仪器》、《医用B超与超声多普勒系统》等七本书;湖南医科大学徐栋国等人编著的《X线影像设备原理与技术》;雷元义编著的《心电图机原理与维修》、《A型超声诊断仪原理与维修》和《单导心电图机使用与维修手册》、与甘心照等人合作编著了两本书、独著的《中外心电图机实用技术》(这六本书一直都是全国二十多所高中等院校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计量人员的教科书和参考用书)。其它的人编著出版发行著作的很少,这不利我国医学工程队伍的发展。建议卫生部科教司应组织全国从事医学工程专业的专家、教授、学者和技术人员一起合作编写一套此专业的书籍。其理由是抓好教材建设是办好这个专业的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对我国开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工程系的一个支持。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9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卫生系统的不断发展,医院在卫生管理过程中更加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医院卫生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但是,就现阶段各医院在卫生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还有待加强,要求医院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利用效率。

1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现状

1.1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完善

医院对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其他方面较为不足,这就导致医院卫生管理工作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时间较短,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还较为严重的不足。首先,医院卫生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仍未统一,这给医院的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医院其他管理信息如药品管理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等与医院的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不利于将医院的卫生管理与其他部门管理信息相结合,导致医院卫生管理的难度加大。卫生管理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医院必须要将卫生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才能够做好全面卫生管理,提高医院卫生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而信息系统的不够完善则很难达到这一目标。

1.2缺乏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医院能够实施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所谓信息化管理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医院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等管理的过程,新时代下对医院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还能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需要将医院的整个运作过程看成是一个整体。医院的各部门管理看似没有联系,事实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财务管理部门的信息和后勤部门的采买有着密切的联系,后勤部门又与卫生管理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一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和信息会影响到其他多个部门以及多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要加强各部门的管理,使医院各项工作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需要医院能够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管理。然而,目前我国医院卫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医院的长远发展。

1.3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医院的管理效率。因此,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还要求医院的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操作和管理。但是,从当前我国医院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来看,大部分医院的工作人员未接受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导致员工在信息技术的理论中知识和专业操作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此外,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必然要求医院能够配置专业的维修队伍,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保障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但是目前我国医院工作人员的信息维护水平还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医院在卫生管理过程中经常由于信息技术故障问题而造成管理中的失误,严重影响医院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医院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视,采用适当的措施和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1.4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待完善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卫生管理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医院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信息系统在我国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第一,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基础业务系统的应用还有待完善。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地域性发展的特征,各地发展的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当地医院卫生事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部分地区甚至没有建立完善的基础业务系统,对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十分不利,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第二,信息交换共享设施问题。数据交换共享设施是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只有当各地完善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共享设施,各地的医疗卫生事业才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保障。但是如果信息共享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各地相互间信息传递的速度和精准度出现错误,则很可能会引起社会性质的卫生事业危害。第三,信息共享交换的方法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医院的信息共享交换方法只适合于单一数据的统计和信息的传递,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业务量开始不断增加,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接口数量也会不断增加。这会给信息交换和共享带来不少的技术性问题,使得各系统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换难度较大,技术成本和维修成本也不断增加,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2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2.1转变观念,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的卫生管理中可以较好的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的,但是要提高医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首先需要转变医院的发展观念,提高医院对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重视,并加强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的建设首先需要医院针对当前信息系统建设智能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科学的规划,最后根据医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其次,要求医院能够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应用标准,对医院实行数据化和标准化管理。只有建立统一的应用标准,医院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资产核算,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2.2做好医院的各项工作

医院的各项工作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要做好医院的卫生管理工作需要医院能够从整体角度出发,将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强化医院的卫生管理工作,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与财务工作、医疗工作等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医院应该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信息系统,强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和数据统计功能,促进医院的卫生管理。

2.3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医院卫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需要医院能够强化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还需要医院能够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视,采取培训和再学习等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一方面,医院卫生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包括财务管理人员、医疗人员需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医院还需要加强维修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防止和解决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创新卫生管理信息技术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10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一)适宜卫生技术遴选。从卫生部及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目录、市、县内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项目、全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各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中筛选适宜卫生技术进行推广。县卫生局定期组织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申报和评选,经专家评审后,确定推广项目,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目录。

入选的适宜卫生技术需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2、实用安全、疗效确切;

3、成本低廉,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便于掌握,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

(二)师资培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为我县适宜卫生技术培训基地,各单位要根据国家、省规定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目录(见附件),结合本单位的特色、优势学科,积极培养专业人员进行推广,每单位每年推广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及相关教学内容,尤其要增加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三)推广范围: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面向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为一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接受不少于6项的适宜卫生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尤其是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人员每年要掌握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任务分工

(1)按照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制定的《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施意见》要求,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行分级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的管理体制。省卫生厅负责全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评估。市卫生局负责辖区内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监督、考核及效果评价。

(2)县卫生局负责全县内医疗卫生单位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的具体组织实施,协助市卫生局做好培训和技术应用情况的监督考核,并做好项目推广情况年度统计工作。

(3)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具体负责适宜卫生技术的筛选、推广和培训工作,作为全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各单位每年负责推广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于每年4月15日前将推广项目申报表报县卫生局业务股,并于每年11月15日前将所承担的推广项目进展情况报县卫生局业务股。

(4)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按照培训任务分配表选派本单位和本辖区的两级人员按时参加培训。

(二)组织形式

坚持按需推广、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培训对象、培训条件、培训内容,采取培训班、专业进修班、专题讲座及巡回指导等方式进行推广。各类技术推广应做到集中讲解、现场操作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训推广与临床使用相结合,确保推广效果。

四、实施的效果及效益

所有培训对象基本掌握相应的适宜卫生技术,具备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本单位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方案和计划,积极开展推广工作。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11

市委组织部:

   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现将我局承接《富锦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新政14条》的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相关工作落实情况

2018年,我市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以“名医工程”为牵动,按照“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积极打造一支特色突出、技术精湛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吸引、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学科领军人才,按照《富锦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新政14条》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卫生实际,研究制定了《富锦市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试运行)》,主要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的特点,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和优惠条件,成熟一个、引进一个、使用一个。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充分发挥我市名医示范带头作用,弘扬医者仁心文化,打造医疗服务品牌。按照省、市文件要求,我市积极开展了“锦城名医”、“三江名医”、“黑龙江省青年名中医”、“德技双馨医师”、“最美医生”、“最美护士”、“优秀护理管理者”等一系列优秀卫生工作者推荐选拔工作。其中,锦城名医活动推选出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骨伤及康复等类别医疗专家10人,并在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开展了表彰先进活动;市中医院推选一名中医骨伤专家获得了“黑龙江省青年名中医”称号;优秀护士、优秀护理管理者和先进病区均受到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表彰。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调动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提升。三是加快人才引进步伐。为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我市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累计为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47名医学毕业生,并结合大学生实际离岗情况,我市2018年上半年为择林、隆川和二道卫生院招录3名大学生并已上岗;以公开招聘的方式为乡镇卫生院引进医、护、药、技等专业人才17名;为中医院引进2名麻醉专业本科毕业生,弥补了临床需求。

二、存在问题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12

本文以成都市卫生局医疗改革研究项目《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为背景,以对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获得的第一手真实数据为依据,深入分析了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乡镇公立卫生院人事改革提供参考。

一、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以往相关研究主要以编制内人员为对象(编内人员数据容易获得),不能全面反映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本文分析对象包括乡镇公立卫生院的编内人员、支医志愿者、聘用(返聘)、临时用工等所有在职卫生人员,分析数据真实全面,避免了以往研究主要对编制内卫生人员或者仅以卫生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分析的局限。

调查数据显示,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现共有卫生人员556名(在编人数为21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5人,占总人数的80.04%;管理人员22人,占总人数的3.96%;工勤技能人员89人,占总人数的16.01%。

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效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人力资源最重要的主体,因此,本文单独将新津县12所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等数据与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一)年龄结构

通常35-44岁年龄段的卫生技术人员是医院的骨干力量。对比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平均水平,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以34岁以下年龄段为主(占比69.88%),35-44岁年龄段与45-54岁年龄段经验丰富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偏低,仅占21.13%,国家平均水平为43.18%。

(二)工龄结构

由于卫生技术人员职业的特点,通常是工龄在10年以上,其业务水平才能达到一定高度。对比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工龄平均水平,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10年以上工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比全国2005年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5年以下工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43.59%,比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

(三)学历结构

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距离《卫生部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的规定,到2015年医师(士)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对比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平均水平,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整体水平已经比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好一些,但高学历人员比例偏小(占比仅4.72%;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8.37%)、低学历人员比例偏大(占比9.45%;2005年全平均水平2.24%)的现象还比较显著。

(四)职称结构

对比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平均水平,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没有正高职卫生技术人员;副高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仅0.43%;无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高达52.46%,比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有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显著低于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无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严重偏高。

(五)专业结构

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共计445人,占总人数(556人)的80.03%,低于2009年《成都市一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规定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不低于全院职工总数85%的标准。

国家规定乡镇公立卫生院的功能定位是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以及综合管理服务,显然,公共卫生服务是乡镇卫生院首当其冲的重要职能,而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比例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8.88%;乡镇公立卫生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分级医疗中,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因此,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应是与日俱增,在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188名医生中,只有42名全科医师。

(六)执业资质

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为31.68%,注册护士比例为11.46%,无资质人员比例为49.66%,无资质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已接近一半。

二、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新津县每千农业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4人,比新津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少2.32人;其中新津县每千农业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76人,拥有注册护士0.29人。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卫生人力资源的投入与支持力度,但能直接面向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仍严重不足,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总体缺乏,严重影响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工龄偏低

合理的年龄结构是保证一个组织人力资源具有持续创造能力的关键,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以年轻、低工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体,工龄长、经验丰富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过小,这势必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无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过多

职称等级是对卫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业绩综合评价的结果,也是对卫技人员技能水平的肯定。合理的专业技术职称层次结构不仅能反映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发展潜力,体现其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能体现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师级、士级的人数比例为:1∶7.5∶44∶58.5,与卫生部宏观控制比例(1∶2∶4∶16)相比,高级卫生技术人员明显缺乏。WHO推荐的卫生服务机构其卫生人员的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应呈橄榄型分布,但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分布状况并不符合这一要求,而是宝塔形,并以初级和无职称人员为主。

(四)公共卫生人员、全科医师短缺

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在专业方面最突出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配置严重不足,新津县平均每万人口仅拥有2.4名公共卫生人员,项目组在访谈中还了解到,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是由无执业资质、低业务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去完成;全科医师短缺,乡镇公立卫生院主要是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因此,乡镇卫生院只有不断增加全科医师的配置,才能在不影响其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减少专科医生的配置,进而减少医生总数。

(五)无资质卫生技术人员过多

卫生技术人员是否取得执业资质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执业资质是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目前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无执业资质人员高达48.17%,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卫生技术人员属于非法行医。

三、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对乡镇卫生院投入不足

在调研中了解到,除支医志愿者每人每月能得到800元的地方财政拨款作为工资外,其他人员的工资全靠卫生院自身业务收入来支付。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每年大部分支出都是来自业务收入,在药物制度改革之前,乡镇卫生院主要依靠药品差价和医疗服务收入来维持工资的发放;但现在药品差价这一收入来源已经不存在,乡镇卫生院主要只能靠其他基本医疗服务收入来维持卫生人员工资发放。

这样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也就直接导致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乡镇卫生院职工基本工资待遇过低,对经验丰富、高职称、有执业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以及本科毕业生失去了吸引力,致使人才外流,优秀毕业生也引不进来。

(二)乡镇卫生院对公共卫生职能定位不清

乡镇卫生院普遍还没认识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乡镇卫生院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他们竭尽全力发展壮大自身的基本医疗服务,而对于国家要求的乡镇卫生院重要功能――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院通常选择应付了事,让无执业资质、低业务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去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三)社会需求不断增大

随着城乡医保的大范围普及,就医的人员越来越多,这些必然导致乡镇公立卫生院的工作负荷不断加大。项目组在访谈调研中了解到,由于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通常是一人多岗,工作量相当大,面对各级卫生机构为卫生技术人员提供的各类培训,乡镇公立卫生院经常由于人手不足,抽调不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相应培训,造成卫生技术人员有培训机会不能参加的局面;同时,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直接导致了卫生技术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自学,其业务水平很难提高,也直接导致部分卫生技术人员对考取执业资质有所懈怠。

四、优化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优化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对整个农村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工资待遇

首先,地方财政应将各乡镇卫生院编内人数的工资总额拨予卫生院,分配权归各卫生院;其次,乡镇卫生院内部实行竞聘上岗与绩效考核,在院内逐步淡化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的区别;最后,各卫生院根据人员绩效考核结果,对地方财政的工资拨款、卫生院自身业务收入用于工资支出的部分进行分配。这样既能提高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工资水平,也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乡镇公立卫生院作为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基层单位,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乡镇卫生院普遍将基本医疗作为创收的重要来源,而将公共卫生工作放在次要地位。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让乡镇卫生院能从公共卫生业务中得到适当报酬,以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质量。

(三)多种方式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针对当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工作负荷高、培训机会少、休息时间短的现状,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改善:建立以资深卫生技术人员为学科带头人的学习团队;对于各级卫生机构组织的培训,乡镇卫生院至少要派一名相关卫生技术人员参与学习,要求参加培训者回卫生院必须向其他人分享培训内容。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人力报告[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2.卫生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卫人发[2002]35号)[Z].

3.张晋,吴秀娟.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J].卫生软科学,2005(2).

4.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才出版社,2009.

5.吕龙驹.四川省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四川大学,2007.

卫生院专业技术工作篇13

关键词 :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05-03

医药卫生类学校发展现状

(一)独立升格

2001年,卫生部、教育部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扩大高等医学教育,压缩中等医学教育”。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一些条件较好的卫校获得了升格的机会,但目前这种升格最高只到高职高专层次,具体见表1。

(二)并入或联合组建高校

在高等学校追求综合化的大潮中,很多卫校被合并。这部分学校有两种:第一种,合并后从事高职高专教育。如泰州卫校并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卫校并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衢州卫校与其他中专校联合组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卫校一部分并入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后,再与扬州市职业大学合并筹建扬州科技学院。第二种,实现了从中专到本科甚至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如丽水卫校并入丽水学院;舟山卫校并入浙江海洋学院;杭州卫校先并入杭州医专,再随医专并入杭州师范大学;扬州卫校另一部分先升格为扬州医专,再升为扬州医学院,最后合并组建了扬州大学。

(三)合作办学

第一种,中高职衔接或分段培养。如海宁卫校、桐乡市卫校、湖州中等卫生专业学校、浙江省永康卫校、绍兴护士学校、上海市卫校等与相关高职高专院校联办的“3+2”或五年一贯制高职;又如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联办的“4+2”高职。第二种,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医科大学的“3+2”本科。

(四)其他

第一种,保持中专教育,如镇江卫校、宿迁卫校等。第二种,合并到其他卫校,如启东卫校并入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崇明县卫校并入上海市卫校等。第三种,利用其他学校的指标进行中专教育,如金坛市卫生进修学校、海门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等。第四种,举办成人教育或自学考试,如泰兴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山东省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泰兴校区)、泰州市姜堰卫生职业学校(山东省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姜堰分校)、靖江市卫生进修学校(山东省力明科技学院靖江分校)、嘉兴职工中等卫生学校、丽水市职工中等卫生学校、台州职工中等卫生学校、温州职工中等卫生学校等。第五种,并入其他单位,如武进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入武进职教中心校、安吉县卫生进修学校并入安吉人民医院等。

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基本情况

中高职衔接或分段培养的学校,学生入读三年后需升入相应高职高专院校,而不是继续留在原中专院校学习,这类学校在此不做讨论。

目前,江浙地区从事医药卫生高职高专教育的独立建制院校有16所,其中建校基础为卫生学校的13所。这部分卫校的升格形式有三种:一是升为高等专科学校;二是升为职业技术学院;三是升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充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各地的卫生分院。从建校时间、行政隶属、占地面积等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较好。表2显示,江浙地区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现开设有65个专业,涉及9个大类、20个小类,呈现多学科发展态势。

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门类泛化,优势专业偏少

医药卫生大类中开设专业最多的为23个,其中,护理专业布点学校最多,达14所。其余依次是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非医药卫生相关专业达18个,布点学校数为20所;专业布点学校数大于4的专业仅16个,占开设专业数的24.6%,且多集中在生化与药品及医药卫生这两大类;有37个专业仅有一所学校开设,其中12个为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开出;举办专业最多的学校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有21个,最少是为南京卫生学校,只有4个。这说明目前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发展呈现泛化之势,缺乏优势专业。

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原有专业均较少,所谓专业建设都是在护理、药学等专业基础上,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再向专业相关、领域相近的方面拓展。如药学专业,向上延伸有制药技术类各专业,向下游延伸有食品药品管理类各专业,相近领域有中药专业,制药相关方面还有制药机械类专业。虽然各校在专业建设上着力很深,也取得了一点成效,但与行业外学校比起来,专业开设面仍然较窄。

(二)定位不明显,办学无特色

定位是学校发展的起点,虽然少有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提出综合性研究型的发展道路,但从专业建设跨度看,至少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学校发展定位。医药类学校和卫生类学校本是两类学校。过往医药类学校并无或很少涉及护理类专业,近年也逐渐开展护理教育,如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而卫生类学校的专业发展首先也是增设药品类专业;专业设置的严重趋同直接导致各校之间办学特色不明显。

因生源相同、就业去向一致,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受到了医药类普通院校或综合性院校医药学院的严重挤压。另由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门槛不够高,使得原本没有相关专业的普通高校可以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下逐渐开设类似专业,如江南大学、常州大学等的护理本科专业,这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江浙地区医药卫生类学校开设食品类专业的目前只有4家,占总数的25%,而农林食品类院校现大多开设有药品类专业,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等;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甚至一些高等专科学校,如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也纷纷开设涉药专业;行业外学校的挤压也将带来影响。

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出路

特色是核心竞争力,质量是立校之本。目前仍属于独立建制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如想维持独立发展,各校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标准。专业设置是连接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桥梁,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学校应该研究制定周详的学校专业建设规划,淘汰过时专业,新设紧缺专业,设置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

第二,立足地方,做强特色。江浙地区自古就是中医药发达地区,如江苏的孟河医派和吴门医派,浙江的钱塘医派和永嘉医派等都是地域性较强的中医学术流派。《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立足地方,明晰政策导向,结合社会需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特色。

第三,学习先进办学理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台湾的技职教育较为成熟,很多医药卫生类学校发展良好,如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原台北护理专科学校)、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原德育护理专科学校)、台南护理专科学校等,他们的发展轨迹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雄,马旋. 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52-56.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16-18.

[3]于雷,王娟.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与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109-113.

[4]刘明光.培育特色是地方高校立足与发展之本[J].江苏高教,2002(4):77-78.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