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卫生信息化论文实用13篇

卫生信息化论文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1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思考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2

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对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多以公立为主,计划经济时代的残留以及医疗的社会公益效益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多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筹措并不成问题,而在支出方面,国家对资金的使用也多有限制,因此,传统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都十分不起眼,自然得不到重视;第二,单位领导的财务意识淡薄,医疗卫生机构总是将绝大多数的资源投入到一线的诊治工作当中,而对相关的配套机构重视不足,得不到资源的支持,会计信息化自然就无从谈起,不仅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更是造成了资源的流失。

2.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懂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医院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从原先手工做账的财务人员过渡而来的,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虽然接受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但距离实际操作的业务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而新招入的财务人员虽然接受了良好的计算机培训,但会计核算中的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尚不能独当一面。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体系的招聘也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公共医疗卫生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侧重于医学专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招聘较少,招聘到财务人员的医疗机构也多是大型公立医院,能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寥寥无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

3.会计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

医疗机构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孤立的财务软件。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基本全部采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但是,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与医院的信息系统对接,与收费系统、医疗保险软件、物资管理软件相互独立,数据并未实现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成为孤岛。日常的基础工作的数据不能上传、交换、共享,导致数量庞大的一线数据无法整合,仍需财务人员手动录入会计系统,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也难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没能发挥会计信息化联网互动的特点,削弱了实际工作当中采用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

4.重核算,轻管理

目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使用财务软件时普遍注重核算,忽视管理。在以往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财务人员的职责多是报账,使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核算内容较多,因此会计软件公司根据实际工作的反馈,在后续的软件开发中,日渐忽视管理功能的更新。而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与以前相比,新制度中增加了负债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收入、支出的管理,管理的方向性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的重核算,轻管理的会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

5.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记账,而是管理工作体系的更换,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许多相关配套措施需要跟进。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它改变了整个工作的流程和模式,传统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实践,而目前的会计信息化制度还有许多不能覆盖的方面。首先,会计信息化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信息泄露等新闻不绝于耳,对网络安全运行敲响警钟。因此,如何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安全运行是管理制度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部门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没有相关的安全软件的保护,没有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财会人员也缺乏基础的安全意识和理论知识,更加没有接受安全操作培训,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安全隐患极多。对信息的备份、恢复等没有相关规定,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没有保障。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基础薄弱,缺少严密的管理制度或者有章不循,致使日常工作存在漏洞。而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则更加剧了这一问题,旧制度与新的工作内容衔接上出现问题,使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正常顺利运行,导致手工会计核算与计算机核算长期并行,没能起到会计信息化应有的效果。

二、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化不足的解决对策

1.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遭社会诟病的话题,如何有效的开源节流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物,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会计信息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提高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扫除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盲区。此外,应制定各种配套政策,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如对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机构部门进行政策倾斜,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在年底绩效考核时予以鼓励。

2.加快建设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医疗卫生机构的现代财务人员有两个来源:一是内部培训、选拔,对在职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大胆启用年轻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掌握了计算机、会计和管理知识,但实践经验匮乏,与经验丰富的老一辈财务工作人员形成搭档,形成传、帮、带的合作局面,优势互补,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人才、技术交流;二是外部招聘,增加对财务专业人员的招聘,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薪金待遇、发展前景等自身缺陷,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基层去。

3.系统整合,资源共享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高效性的发挥依赖于信息的集成、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建立会计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集合财务、物流、人员、医患、医疗保险等信息的工作平台,信息的录入、运算、输出统一经过平台,保证资金预算、决算、收入、支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这就需要一个可以对接多个软件的通用型平台,既要满足已有的工作软件,还要考虑未来可能会使用的软件。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也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各种软件提供商按照医疗卫生体系的要求设计软件。

4.重视管理功能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强调了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因此,会计信息化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处理账务这类的事后记录,而要发挥其实时监控的特点。既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进行管理的技能,还要与软件开发商保持长期合作,不断就工作实践进行反馈,帮助其对软件进行改进。

5.加强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

信息安全的问题是应当放在重中之重的。信息的高度集约化加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设置密码、权限等,限制接触信息的途径;第二,利用安全技术手段,使用安全软件、防火墙等措施;第三,配备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的维护;第四,对财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责任划分,保证他们安全操作软件,同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避免其信息泄露。完善会计信息化下的运行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做好会计档案保管工作。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局面;第二,设置分工清晰的操作权限制度,明确职责,工作顺序和工作范围,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三,制定会计档案保存的相关规定,确定人员,确定细则,如存放地点要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检查、备份。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3

此次论坛共分两天进行,论坛组织形式分大会报告、学术交流、技术成果推介三种,并围绕“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医院数字化建设与管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医学网络教育”等内容进行学术经验交流并征集学术论文。

论坛由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由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医药卫生专业委员会承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软件世界》杂志社成为了本次论坛的协办单位,并为此次论坛特别出版了《软件世界・医药卫生信息化专刊》,全面介绍我国医药卫生系统信息化概况和相关技术成果,还刊登了领域相关专业人士的学术论文。

论坛于上午9时准时开始,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季金奎司长做了主题发言,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领导、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同时也是本报编委邓寿鹏先生结合国家整体信息化发展和我国医药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做了主题演讲,而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王有才副主任则报告了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情况,另有总后勤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广东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的相关领导做了精彩发言。来自福州总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负责人也分别介绍了本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作为大会的一个特色,医药卫生领域信息化方案提供商ORACLE、思科、微软等分别介绍了各自先进的医药卫生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最后,论坛在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秘书长、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中心副主任刘献军的发言中结束。

用一句话概括本次论坛探讨出的中国医药卫生信息化概况就是“贫瘠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强势的IT技术手段”。

会上讨论认为不论是我国医院的绝对数量、医疗资源、人均医生(包括护士)占有率、每千人病床数,还是医疗制度、医疗保障体系,我们都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多方面甚至不如另外一个人口大国印度。我国医药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预警系统、快速反应系统、检测系统等都仍处于建设之中,而像协和医院、天坛医院这些中国著名医院也还得为电脑等信息化硬件设备的短缺而苦恼,并且医院的很多步骤都还是手工进行。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4

【Abstract】 AIM: To explore thinking process and approaches of standardization of 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data elements by classifying and modeling essential health 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METHODS: Essential health 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were classified and abstracted according to 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conceptual data model, and data modeling was performed by UML method, and data elements were standardized based on available standards. RESULTS: Essential health 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was classified and represented by object diagram, and data elements were standardized. CONCLUSION: We have summarized a set of thinking process and approaches of standardization of data elements by classifying and modeling essential health 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whic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standardization of 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and reformation of health statistical survey institution.

【Keywords】 health systems agencies; information; conceptual data mode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 data elements

【摘要】 目的: 对卫生机构基本信息数据归类并建模,以探讨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依据国家卫生信息概念数据模型的实体分类对卫生机构基本信息归类和抽象,用UML方法对数据进行建模,参考已有的标准规范数据元. 结果: 得到了卫生机构基本信息的实体归类结果及其对象图,并提出了规范化数据元的标准. 结论: 通过对卫生机构基本信息的数据归类和建模,总结出一套数据元标准化的思路和方法,为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和卫生统计调查制度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卫生系统机构;信息;概念数据模型;UML;数据元

0引言

卫生机构信息是指关于卫生机构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全面了解卫生机构的基本信息可以为卫生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参考[1]. 卫生机构基本信息传统的获得方法是常规的统计报表,这样获得的信息只是汇总信息,不能紧随卫生机构信息的变化而即时更新. 国家卫生信息的标准化既包括底层信息-数据元的标准化,也包括整个卫生信息系统的智能化[2-5]. 本研究以卫生机构基本信息的数据为依托,研究数据归类与数据建模的方法,为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1材料和方法

1.1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特定范围内的对象及其特征的描述. 它既不展示知识,也不说明过程,而是定义所要获取的数据. 不同类型的数据模型有其不同的应用目的,而且在表达的详细程度上也不同(cihi.ca, 20050814). 从上到下依次为数据模型的承接关系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越近底层模型越详细. 概念层次的卫生数据模型参考澳大利亚的卫生数据模型(health.gov.au, 20050814),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所有卫生信息划分为11个超级实体和182个实体及子实体,超级实体分别是参与者、参与者角色、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计划、事件、位置、费用、结局、环境因素、业务因素、支撑条件.

1.2信息资料国家卫生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依照《统计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采集卫生资源投入、分配与利用,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益,居民健康水平等数据,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咨询与统计监督[1]. 本研究选择国家卫生统计第一部分卫生资源统计中的卫生机构信息作为研究资料.

1.3信息归类按照国家卫生信息概念数据模型的实体分类对卫生机构信息的基本信息条目归类.

1.4信息抽象按照国家卫生信息概念数据模型对实体的定义,将原有的基本信息条目抽象,得到可以定义的数据元,并用Office软件中的Visio做其对象图[6]. 对象图是由类和属性及其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 类是具有相同属性、操作、关系的对象集合的总称. 通常在UML中类被画成矩形. 每个类都有一个名字用来区分其他的类,且有一个或多个属性、操作和关系. 类的属性放在类名字的下方,用来描述该类的对象所具有的特征. 每个属性由一个名称和一个数据类型组成,属性的名称表明了属性含义,数据类型扩展了属性的定义,表示属性取值的值域. 将抽象得到的数据元整理,产生描述卫生机构信息所需的数据元. 参照数据元标准化的要求(ISO/IEC 111793: 2002)和HL7(health level 7)数据标准(hl7.org, 20031122)定义的数据元属性的数据类型,规范和定义数据元. 用Access数据库著录规范化后的数据元.

转贴于

2结果

2.1信息归类卫生机构基本情况信息共涉及77个基本信息条目,按照国家卫生信息概念数据模型实体分类可以归为7个类,分别是个人、机构、地址元素、费用、资金来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它们都是以卫生机构调查这一事件为中心的(图1).

图1卫生机构信息原始对象图(略)

2.2信息抽象卫生机构信息的77个基本信息条目按照国家卫生信息概念数据模型的定义抽象为40个属性(图2),分别归属于9个超级实体(类),每个类的下方都有其相应的属性,用于描述该类的对象所具有的特征. 每个属性后面紧跟的是属性的数据类型,用于表示属性的值域,使属性的表达更确切、更完整.

图2卫生机构信息抽象对象图(略)

2.3数据元及其规范卫生信息的标准化,集中体现在信息系统实际使用的数据元的标准化. 卫生机构信息的40个属性共包含了39个数据元,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对数据元的规范定义了数据元的3大类21个基本属性,分别为标识与定义属性、关系与表示属性、管理属性,标识与定义属性包括中文名称、中文简称、英文名称、中文全拼、定义、标识符、版本号7个基本属性,关系与表示属性包括数据元类型、数据类型、表示形式、允许值、标准名称、标准编码、数据采集方式、相关数据参照、相关统计表和调查表、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信息框架分类模式、概念模型实体分类模式12个基本属性,管理属性包括注册状态和备注2个基本属性.

3讨论

要实现信息系统的共享,需要有一个全国性的卫生信息网络系统,这个系统的建设,首先依赖于各个地区和各个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我国卫生信息系统的假设还处于起始期或摸索阶段. 原因是目前既没有现存合适的模式作为开发依据,也没有全面的咨询以供参考. 这就迫切需要进行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以便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标准要求和参考依据.

卫生信息的标准化是卫生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使卫生信息系统更好地适应卫生体制改革,改变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共享和网络传输方面障碍重重的局面,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是卫生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核心是其实质内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国家卫生统计数据是国家卫生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以此为依托研究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化的方法,将会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

用国家卫生信息承接关系数据模型和概念数据模型管理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利用实体间的关系将所有相关的卫生信息组织在一起,形成国家卫生数据字典.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统计表,其所需信息就可以从数据字典中检索,从而避免信息的重复定义,节省财力、物力、人力,促进国家卫生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 35-40.

[2] 孙安龙, 汪时萱, 赵耀, 等. 重庆市卫生机构信息化现状调查[J]. 重庆医学, 2005, 34(4):497-498.

[3] 徐勇勇, 刘丹红, 王霞, 等. 健康信息模型与卫生统计工作展望[J]. 中国卫生统计, 2004,21(5):266-268.

[4] 张红丽, 唐玉龙. 谈卫生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建立[J]. 中国卫生经济, 2004, 23(7):79.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5

此外,凤凰卫视很多节目是没有人审稿的,这就给了评论员更多的空间,能够更好地突出评论员的个性,这些都构成了凤凰卫视个性化评论赖以生存的土壤。凤凰蜕变的机遇不仅仅是偶然,中国的崛起令全世界瞩目,国际社会需要华人的声音。目前,在世界舞台上华人的声音还很微弱,正如刘长乐在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所说的“我们从内心深处希望改变这种局面,该让华人的声音回荡在世界电视媒体的天空。”这又是具有凤凰特色的言论,正是这样的言论把凤凰推向了今天的高度。本文认为,凤凰卫视个性化评论的独特魅力主要表现在主持风格个性化、节目形式个性化、评论内容个性化这三个方面。

一、主持风格个性化

1、利用明星效应,打造个性品牌。凤凰卫视在其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创造了最具凤凰特色的"三名战略"。“所谓‘三名战略’,就是凤凰卫视注重塑造‘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名记者’,着力突出一种有魅力的个人形象。”被评为“祖国宝岛的最具影响力主持人”的吴小莉,被网友誉为“中华读报第一人”的杨锦麟都是在这种机制下诞生的名主持人。凤凰卫视扎根商业气息十分浓重的香港,推行"三名战略"是开拓市场的重要策略,通过策划和包装满足观众的收视趣味,从而达到制造明星效应、树立凤凰品牌的目的。

凤凰卫视主要以节目宣传主持人的方式来打造主持人和评论员,很多节目是以主持人为中心策划的,有些甚至直接以主持人名字冠名,如:《一虎一席谈》、《小莉看时事》、《李敖有话说》等。凤凰卫视给主持人或者评论员度身订做符合其气质特征的节目,充分发掘其才能和潜力。这样,凤凰卫视各具特色的主持人呈现在观众面前:胡一虎的积极大度,窦文涛的大胆敢言,阮次山的专业权威,陈文茜的细腻理性……。凤凰卫视在打造明星主持人的同时也塑造了频道的个性魅力,两者相得益彰。

2、依靠博学精英,树立言论权威。刘长乐曾经说过,文化的力量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真正的实力,这种实力是永远也输不掉的。凤凰卫视不断招贤纳士,现在旗下已经汇聚了大批来自的传媒精英。凤凰的时事评论员大多具有多年媒体工作经验,而且学历层次也较高,如曹景行、何亮亮都拥有研究生学历,阮次山是纽约大学政治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等。丰厚的积淀使得凤凰评论员有着深刻的新闻洞察力、独到的新闻视角和较高的理论功底。

此外,这些评论员各有所长,阮次山是政治评论专家,何亮亮对中国外交深有研究,而曹景行则善于解读国际时事及新闻。凤凰卫视评论员以深厚的底蕴为基础,以精英的视角分析和判断,为观众提供了即时独特的观点,向世界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除了凤凰卫视本身的评论员之外,凤凰卫视还不定期邀请一些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做客开讲,如《时事开讲》就请过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曹锦清,历史学家秦晖等等,发表高见。这些精英的观点,进一步树立了凤凰卫视言论的权威性。

二、节目形式个性化

1、明星主播制。凤凰卫视采用明星主播制,通过发掘主持人、评论员甚至记者的自身潜质,努力并成功塑造一批有特色的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和名记者,给观众新鲜的视听感受。凤凰卫视主持人个性化的包装、个人魅力的展现,塑造了评论节目的独特风格。主持人与节目相融合的节目形式给观众协调、新鲜的感觉。这种明星主播制的评论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同质化的风险。当主持人与节目在公众中获得影响力时,这一切都成为凤凰卫视的品牌符号,从而也使得凤凰卫视的评论节目具有了不可复制性。

2、多元节目形式。凤凰卫视的评论节目品种丰富,形式多元。各评论节目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和选题,让不同口味的观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评论大餐。如被称为“信息筛选机”的《有报天天读》中,主持人杨锦麟每天为观众解读全球重要报刊头条新闻及主要社论,点评言简意赅,切中要害。《锵锵三人行》中,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传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并各抒己见,但也不属于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达至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辩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的。选题如“西方媒体也拍华南虎?”、“《集结号》的另类结局”、“媒体的‘艳照门’”等等。

《时事辩论会》以辩论会的形式,通过正反双方的观点和论据,摆事实讲道理,以求智能碰撞广开言路,从而在观点交锋中提高论题的层次并使之更加明确。《时事辩论会》不求终极真理和权威结论、但求畅所欲言和脑力激荡的风格,常能在各相关领域引发有力的涟漪般的反响。选题如“宋楚瑜可能回归?”、“中国职工工资高速增长了?”、“黑窑工现象可以彻底解决吗”等等。

三、评论内容个性化

1、内容定位,体现民族性国际化。以普通话为播放语言的凤凰卫视是一个有着强烈华人意识的中文媒体。华语媒体身份以及作为面向全球华人的媒体,决定了拥有共同的文化之根的凤凰评论员,用华人的思维和观点来解读新闻事件,从民族的立场发表言论。“这与凤凰卫视的办台方针与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向世界发出华人媒体的声音’,‘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构建桥梁’以及它的大中华意识。”凤凰卫视立足全球视野,弘扬传统文化,有志于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泛中国化的华语媒体。在我国媒体处于国际上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凤凰卫视出现在全世界的面前,确实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凤凰卫视的民族性体现在节目定位上,也直接体现在其评论中,就对台湾方面的评论而言,凤凰卫视评论员们始终将维护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考虑到民意以及国际形势,站在两岸人民的共同立场对当前的台海情况进行分析评论。在这种“民族性国际化”的内容定位下,凤凰卫视的观众定位为社会主流群体,包括高收入人群、商人、高层管理者、决策者、意见领袖等。凤凰评论的选题以硬新闻为主,主要评论对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热点。这样的选材很符合凤凰卫视的“立足世界”的定位,也很符合其目标读者的需求。这种有深度、有广度的评论节目比较容易赢得中高端受众的青睐。凤凰卫视在抓住社会主流群体的注意力的同时,也就获得了凤凰卫视的影响力。

2、信息量大,强调解读隐性信息。凤凰卫视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评论节目,信息量大。选题上囊括古今中外,主要以时政与主流话题为主,抽丝剥茧,分析评点。以《有报天天读》为例,节目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天天头条、天天两岸行、天天浮世绘、天天焦点、天天有话儿以及天天点题。“搜罗全球主流的媒体和重要报纸、杂志的最新信息和精华焦点”。④节目的内容立足全球,信息极其丰富。凤凰卫视评论节目选题不仅仅局限于新近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还包括古今文史知识及民间典故等,如《文涛拍案》就是凤凰卫视推出的一个解读历史的节目,对古今中外精采案例进行分析,以新颖的说书人风格,天马行空的联想对其进行解读。:

凤凰评论的信息量大还更突出地体现在它对隐性信息的解读上。显性信息是事物表面的信息,隐性信息则是隐藏在主要新闻事实背后的信息。凤凰评论能充分整合资源,发现不相关的新闻表象背后相关的信息,挖掘隐藏在新闻背后的理性信息。如阮次山主持《新闻今日谈》的节目开始语是“许多看来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相互有关联的。”凤凰卫视的评论员凭借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通过收集大量的事实信息,分析、提炼,挖掘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隐藏在大量显性信息下的隐性信息。这种隐性信息更能让观众受到启发和教益。

3、尊重民众,注重实现人文关怀。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首要前提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凤凰卫视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它广开言路,打破信息的封锁和垄断。同时,凤凰卫视奉行“以人为本、贴近观众,摒弃政治文化和精英文化居高临下的感觉”的节目方针,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正是凤凰卫视的经营理念。凤凰卫视以平民视角为立足点、以舆论监督为出发点进行评论,深切关注民众特别是底层民众的命运。这种传播方式有利于传者与受者形成良好的互动传播效果,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体现凤凰卫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塑造媒体公信力。

注释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6

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化的途径

(一)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应至少包含档案检索管理系统、查询系统、信息综合开发系统。其中信息综合开发系统要结合各医院工作实际需求设置,具有统计功能、分析功能、预测功能,同时做到:基础性信息突出准确性,严格信息的审查制度;动态性信息突出时效性,录入、变更及时;经验性信息突出指导性,尽量具有探索性和超前性,强化档案编研能力;政策性信息突出针对性,保证信息为决策和执行服务。

(二)建立个人电子档案系统。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信息,常用的档案资料、表格等制成pdf文件或jpg格式的图片文件,形成电子档案,使档案信息数据化、信息化,以便于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

(三)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和加工。例如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职业信誉等项目进行综合统计、量化分析,并将所得信息资源及时编写汇总,提供给领导及职能部门,作为相关人事工作的参考依据;还可以将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分类,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制成不同的表格,为利用者提供多层次、多方面、有实效的信息。

(四)发挥档案信息在医、教、研工作中的辅助作用。以科研为例,如在课题申报结束后,档案人员了解课题项目情况后,通过档案信息数据库,将本院相关的科技成果汇集起来,经过综合分析、整理,提供给课题组,使研究者及时获取相关资料,避免重复劳动。

(五)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建立档案数据备份、恢复机制,以及访问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出现非法访问以及对档案作非法添加、修改等,处理好档案信息的保密与开发利用间的关系,解决好使用权和管理权问题。

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化需注意的事项

(一)加强对电子文件原始性、真实性的认定和管理。对于纸质文件来说,人们可以借助形式的原始性来证实和确认内容的原始性,但电子文件的内容与形式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相对固定的形式,要对采集的电子文件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可通过电子信息加密技术、签署技术、身份验证和防改写等技术措施,提高电子文件的可靠性。

(二)防止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体系,以保证电子信息的采集、制作、分类、存储等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明确,以保证数据准确、真实、规范、统一。

(三)加强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提升使用价值。不断完善充实有价值的档案材料和信息,添加反映人的个性特点、专业能力和信用记录等方面的资料,加快人事档案信息更新的速度,使之与人员流转的速度相协调。

(四)严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有关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各项规定,严格限定上网信息的内容和范围,严禁处理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确保信息安全。切实抓好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增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水平,防止失密、泄密现象的发生。中国论文联盟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化的优势

(一)档案信息化属于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需要较多的经费,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极大浪费;档案信息电子化、低成本,满足了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拓宽了服务范围。

(二)可以大大减轻人事档案工作者的劳动强度。由于人事档案是动态性的,需要人对发生变动的人事信息进行及时记载,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以后,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及时地进行人事档案的处理调整,保持人事档案的动态性与连续性。中国论文联盟

(三)档案信息具有备忘提醒功能,可及时提醒人事管理部门对职称晋升、工资调整、退休等人员办理手续,防止因工作繁忙造成疏忽或耽误。

(四)信息化的查询功能。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想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全面或个人的人事档案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信息化的查询功能就可以有效解除这一烦恼,相关搜索功能提高了查阅速度,为领导拟定职工培训计划、实施绩效管理、合理组合人才等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7

信息化在疾控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疾控工作信息的真实性受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此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是疾控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2003年以来,国家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制定了《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后,全国各省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具体指导意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东部沿海由于基础条件、经济水平好,发展较快,内陆相对较慢。我省属中部地区,且我县是贫困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信息化发展也相对滞后,为了更好的指导商城县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本文对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根据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调查收集的全县疾控机构基础信息资料

1.2 方 法:现况调查

2 结果

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包括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结核病防治所、县妇幼保健所、21个乡镇卫生院、370个村卫生室、239个个体诊所)县、乡、村级网络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全部都有电脑,上网率100%,但全县疾控机构都未建立局域网,都未实现单位内部信息共享与互联,信息网络化还处在初级阶段。疾控中心拥有微机21台,能上互联网的21台,个人计算机配置率达30%,但由于人员计算机知识少,还不能达到办公自动化要求。村级信息网络化建设还未完成,信息化建设无从谈起。目前,县疾控中心内部信息化建设已初步展开,已开展基本信息网报、传染病网络直报、传染病自动预警网络直报、艾滋病防治专报、死因信息登记网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报、专病/单病信息网络直报、救灾防病信息网络直报、流感和禽流感信息网络直报,报告质量相对较好;县结核病防治所已经开展结核病管理信息网络直报、但网络质量较差;全县21个乡镇传染病管理都实行了专人专报。但网络报告人员计算机水平等级较低,基本都无等级证书。疾控中心和各乡镇疾控人员共175人,其中能基本操作计算机约占疾控人员总数30%,能利用QQ传送文件、E-mail收发邮件的不足20%。各乡镇现有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已使用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村卫生室全部都已上网,但能上网办公的很少,很难提高疫情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信息化系统建设也处在初步阶段。县级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还没有建立内部统一的网络平台,办公信息化无法实现。目前县疾控中心还需要实现消毒监督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卫生监督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放射卫生、职业卫生的卫生监测信息的网络化管理)、综合性卫生防疫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人事、业务、科研、行政、图书、综合档案等)、卫生检验管理信息系统、办证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健康证、卫生许可证管理、消毒合格证等、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合格证等)、地方病信息系统、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等的应用与安装。乡村级需要实现医疗管理信息建设和卫生服务建设的信息化,(卫生服务包括卫生监督、卫生监测、疾病控制、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健康检查等信息建设。)

3 讨论

信息网络化的及时、便捷、快速、真实、高效、畅通是人所共知的,办公自动化和网络人才培养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没有办公自动化和网络人才培养就没有信息化建设、改善基础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为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我国已出台了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指导性意见,但信息化建设步伐远远落后疾控事业发展的需要,造成目前疾病控制机构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经济条件相对落后,限制了信息化的发展;2、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3、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视不够,客观上造成了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较慢;4、卫生信息软件开发滞后,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应用进度较慢。建议各级疾控机构在明确需求,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网络基础建设,加快卫生信息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和信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度,进一步拓展网络覆盖面,完善疾控机构的网络功能,逐步实现疾控机构之间,以及与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以适应目前疾病控制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8

2003年9月,联合国信息专家会议在著名的布拉格宣言中指出:“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它是人们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是终身学习者必备的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新医改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信息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家庭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应用、电子病历的管理等都需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加强信息素养,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能使广大群众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医生的医术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程度。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必须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社区医生处在基层卫生机构,熟悉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提高自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对于减少误诊、急救及时送诊非常重要。正如中科院周国平教授在首届中国式医院管理研讨会上指出的“医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不光是一种谋生手段,它还是精神事业。医生应该始终保持好奇心、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情,应该是学者,应该是科学家”。

目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40岁以上人员学历大多为专科,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及科研能力较弱。虽然国家医改政策提出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但是目前的培训以提高临床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为主,关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因此加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现实需求性。

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信息素养的方法

1培养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信息意识

意识的培养重于能力的培养,只有提高了自身信息意识,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会逐渐提高能力。可邀请医学高等院校或三甲医院图书情报、信息化和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普及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文献检索、网络检索、信息搜集、科研能力方面的知识,提高其信息意识,增强其利用信息的意识、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此外,还要鼓励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从事科研活动,强化其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2培养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信息能力

一是以知识服务下基层的方式,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提供文献信息咨询服务,满足其查阅资料、获取知识、课题申报、撰写论文的需求。在为基层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是进行网络化学习。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E-learning这种不受时空约束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决定了其文献查阅能力和计算机掌握程度各异。为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河北省引进了3家培训机构在全省开展网络化教学。这些机构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选择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医学文献检索技巧、科研课题立项技巧、论文撰写、电子信息系统利用等内容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每个机构提供的不同专业论坛,进行在线答疑、网上咨询等。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9

我国医学院校本科课堂教学大多以书本为标准,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没有思考和提问的时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地得到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受到限制,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已身处信息时代,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充满生机和未知变数。从哲学的角度看,现代社会青年的特点在于解构权威,具有反传统和反主流意识。因此,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学了课本和课堂,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可以说,只要想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知识也不再专属教师,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并非决定路径的人,选取何种途径获取知识也不完全取决于教师,学生拥有很大的选择权。这一切都促使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转变评价模式。

新世纪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注重学生的高阶能力培养,因此,当务之急是把高阶能力的培养整合到学习的各环节中,从而培养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础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基础性思维是指接受知识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维是指重组知识的能力,最终由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避免“满堂灌”;要以教材为本,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融入医学新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要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二、理论依据

1.高阶能力培养理论

根据钟志贤、祝智庭、丁刚等学者的观点,高阶能力包括七个方面:运用多种思维的能力、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的能力、深度学习的能力、社会化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在不忽视基本素养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创新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兼容和获取隐性知识的能力、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重知轻行、客观主义理论基础盛行、注重低阶能力培养”的现状。

2.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意义的学习指学生能对学习负责,自我控制,选定学习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对学习充满热情,愿意持续学习;知道如何转化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协作学习或工作。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有意义的学习包括主动性、建构性、意图性、真实性和合作性等五种特性。

要很好地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就必须学会放弃自己在课堂上的权威,用有实践意义的主题去发展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拥有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允许不同观点的表达,让学生愿意积极参与自学,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转换角色。教师要向导师、帮促者、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课程开发者、学术顾问、研究者及学习者转化,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在自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学生要向积极主动的建构学习者转化,开展协作交流性学习,主动建构情景图式,解决有意义的、复杂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并能够阐释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情况制定和实施调控策略。

3.形成性评价和范例展示评价理论

在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的同时还要开展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导和完善教学而进行的教学效果评价;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便调整和改善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一般是绝对评价,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达到目标的情况。而我们目前采取的总结性评价一般都是事后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对教学结果进行的评价,不利于学生注重平时的过程学习。

范例展示是向学生展示优秀成果,引导预期学习成果产生,是学生可以仿效的样例。范例展示评价是一种新型的执行评价方法,就是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前展示符合学习要求的学习成果范例,以便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预期。其特点在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角色自主化、评价与教学过程一体化。作为一种基于过程和真实性的评价方法,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把学习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把学习看成一个整体,避免把学习与评价、内容、过程割裂开来。

三、实证研究

1.实验对象

两个平行班,一个是卫生事业管理班,84名学生;一个是信息管理班,108名学生。《医院管理学》是这两个班的必修课,均采用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的考核方法。

2.实验方法

在相同教学进度的《医院管理学》教学中,卫生事业管理班采用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运用形成性评价和范例展示评价;信息管理班则主要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3.实验过程

(1)形成性评价体系贯穿教学始终。讨论、论文、ppt汇报、自我评价作为平时成绩,共4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分,主要是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论考试。

(2)撰写论文两次。主要是把科研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所看文献进行分析、概括、综述的能力。

(3)进行开放式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对开放式讨论题讨论5次,放在每章讲完之后进行,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所学内容进行活学活用的能力。由于所讨论的开放式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可以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从而对传统教学理念和传统师生角色提出挑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4)自主学习部分章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各小组分别自主学习部分章节,并用ppt的形式对本组自学内容进行自主汇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由于创新思维的产生离不开学生交流时灵感的碰撞和激发,因此这种方法还能使组与组之间和小组组员之间相互欣赏、激励和认可。

(5)学生参与期末考试试题设计。每组学生都参与期末考试试题设计,然后从各组完成的试卷中选取部分试题,再与教师出的试题综合而成a、b两套试卷。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评价的能力。

(6)建立全方位的评价模式。只有建立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学期成绩评定机制,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仅在考前搞突击的现象。进行讨论和ppt汇报时,由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打分评价;学期结束时,由小组对每个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并组织学生结合个人自我评价打分;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试题的创新性解答情况作出评价。也就是说,到学期末,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都是由5次小组讨论、3次小组作业、1次ppt汇报、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构成的,每项占10分。

4.实验结果

卫生事业管理班不进行期末考前辅导,信息管理班进行常规期末考前辅导。卫生事业管理班在学习的热情度、积极主动性、纪律性和自主学习的创新性等方面明显好于信息管理班。两个班的学期成绩如下。

(1)平时成绩对比。平时成绩占总分的40%,在0~10分和11~20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学生都分布着百分之十几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却没有学生;在21~30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61.11%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则只有20.24%的学生;在31~40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16.67%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79.76%的学生。这个结果充分表明,信息管理班学生不注重平时的过程学习,而卫生事业管理班由于采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办法,学生平时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平时成绩都集中在高分区。

(2)试卷成绩对比。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在60分以下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25%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只有3%的学生;在60~69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12.96%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14.29%的学生;在70~79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29.63%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36.90%的学生;在80~89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23.15%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36.90%的学生;在90分以上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9.26%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2.38%的学生,明显低于信息管理班,可能与信息管理班有考前辅导,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没有考前辅导有关系。

(3)综合成绩对比。把平时成绩40分和期末试卷成绩按60%折算之后相加,得出两个班的学期综合成绩。在60分以下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19.44%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没有学生;在60~69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27.78%的学生,卫生事业管理班只有14.29%的学生;在70~79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33.33%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28.57%的学生;在80~89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18.52%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52.38%的学生;在90分以上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0.90%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4.76%的学生。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不注重平时学习,信息管理班学生的成绩大多集中在中低分数区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学生的成绩则主要集中在中高分数区域,这基本上真实地反映了两个班学生平时在学习上的差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新的评价模式、优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理工类的信息管理班学生和人文类的卫生事业管理班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和能力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需要进一步在相似样本中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s·拉塞克,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10

青海省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自2001年以来,青海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上,全面启用了“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全省8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全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卫生电子政务上,与省委省政府的专网实现了互联互通,建立了省卫生厅网站,实现了政务信息公开,建立了覆盖全省州、地(市)卫生局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应用国家卫生统计直报系统实现了各级卫生统计数据的网络直报。在农村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上,规划建设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与全省乡镇卫生院信息系统。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上,省级、州、地(市)级医院基本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

青海省卫生信息化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青海省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历史欠债较多,在众多的信息化项目投入中对信息化技术软件和硬件的投入费用一直在不断增加,但是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力度还有待提高。通过对青海省卫生信息化人才建设问题的调研发现,青海省信息化人才建设目前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卫生信息化管理和运维机构不健全;二是卫生信息管理机构的复合型卫生信息化人才存在短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化人才短缺尤为严重;三是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较低,急需提升。

青海省卫生信息化人才建设的对策和具体方法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11

   1. 1  卫生信息中心的功能定位 根据国家的规划,苏州市卫生信息中心应在市卫生局领导下,负责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技术方案、规范、制度的制订,成为全市卫生信息管理的枢纽和业务指导中心,为市卫生信息业务建设、培训、考核评估等相关工作应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还应承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持和公共卫生咨询服务的日常工作,承担市卫生数据中心的管理和卫生信息的开发、整合及综合利用,平时开展卫生信息服务需求研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有计划地加强卫生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等。

   1. 2  目前现状与业务开展情况 目前,苏州市市区范围内已建设了卫生城域网,全部采用光纤铺设到各医疗卫生单位机房,并且市区范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通过电信VPN 线路接入苏州市疾控中心机房,保障了通讯的速度和访问安全性。而且苏州各市(县) 、区大部分已成立了卫生信息中心,各市(县) 、区范围内的卫生专网均已建立,这为建设全市卫生信息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苏州市卫生信息中心正在积极筹备过程中,已经采购了一部分硬件和网络设备,软件和系统的整合工作也已经开始进行,并且一部分业务系统已经在为公众和基层单位提供服务。例如,政府的实事工程60 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数据平台、卫生监督执法系统、全市计划免疫数据平台、12320 信息平台等,并且正在组织相关的医疗卫生单位共同实施WHO 2008 年~2009年资助项目———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与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研究。

   1. 3  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 苏州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信息管理已不仅仅是卫生工作的一种保障手段,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苏州市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快速推进,这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契机。(论文网 LunWenData.Com)

   2  信息中心建设的展望

   2. 1  总体目标 在未来5 年内,以提高卫生行政效率和优化卫生服务为目的,依托计算机广域网,建立一个功能比较完备、标准规范、系统安全可靠的应用系统平台;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行政、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应用等信息系统,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2. 2  主要任务 重点建设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包括应急指挥决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子系统) 、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卫生电子政务) 、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主要含医院信息) 、卫生应用信息系统(包括社区卫生、医教科研等子系统) 等4 大系统。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以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指挥和信息系统,完善突发事件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等功能,提高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处置、指挥能力。

   (2) 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市、区(县、市)二级卫生行政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12

“管理就是决策”,应急管理就是应急决策。及时科学的卫生应急决策是卫生应急管理的核心,也是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决策,一些研究者通过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等因素,认为理性决策在卫生应急决策中具有局限性,不应作为核心的决策方法,本文即从理性决策和卫生应急管理的内在倾向性分析出发,来论证理性决策在卫生应急决策中的普遍适用性以及优化。

1理性决策

最早关于理性的论述应该说是隐藏在哲学理念中。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指出,自然真理“隐藏”在事物之中,唯有人的“思想”而不是“感觉”才能获得它。赫拉克利特所指的“思想”其实就是“理性”。

18世纪的哲学家们将“理性”从认识论引申到其他领域,认为凡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就是理性。后来的经济管理学者们认为个体人的决策行为应该是合乎理性的,决策者在决策时可以获得完全的信息支持,个体根据完全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按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在既定方案集中选择决策方案,获得最优结果。这种完全理性假设是传统管理科学的逻辑起点,但超越现实的完全理性假设显然是绝对和理想化的。于是,有限理性、过程理性、渐进理性、适应性理性等理论紧随而出,其中以赫伯特·西蒙等为代表的有限理性最具影响力。享有“决策之父”之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取决于理性,理性是有限的,理性决策就是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较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方案。比较其他各种“理性”流派,论述各有不同,但普遍认为理性的实质就是基于某种原因的逻辑性分析。

有限理性为人们决策提供了一个更契合实际的参考点和新的思维框架,同时也为管理决策指出了一条通途,有限理性与决策的藕合机理始终是管理学研究者乐此不疲探讨的领域。根据对“理性”概念的历史分析,可以认为理性决策是一种有明确的决策目的,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够对决策对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决策方法,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理性决策实现的要素有:明确的目的性,信息的完整性,推理的逻辑性,决策的客观性。同时分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特点,理性决策依然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决策的主要决策方式。

2理性决策在公共卫生应急决策中的适用性分析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具有内在特殊属性,适用于理性决策,现分析如下:

(1)决策者身份的特殊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公共决策者、政府,这和私人决策是不同的,应该更加重视强调程序性、合法性、合规性、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决策者在决策的时候,虽然也受到普遍意义上的个性气质、心理特征、偏好习惯的影响,但是理性客观依然是公共决策者的核心要求。

(2)卫生事件特定的目的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牵涉到人们的健康,而健康很多情况下具有不可逆转、不可弥补的价值,这就要求决策要有更高的成功概率。而理性决策在众多的决策方法中,由于其逻辑的推理性具有更高的成功概率。

(3)执行决策的约束性。决策的执行力往往取决于决策的可操作性。应急处理中的约束因素,如人力,财力,地理方位,信息管理、技术等都要充分了解和评估,而不是主观臆断。

(4)决策者知识和认识的限制性。当前公共卫生事件的起因可以说纷繁复杂,有毒物质的威胁、传染病的快速传播、水和空气的污染、工业事故、自然灾害、意外或者故意制造的卫生安全事件、环境灾难等,作为安全管理者很难对每一种情况都很熟悉,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对客观危害的分析和评估,经验和直觉往往和现实会有偏差。

(5)决策目标的确定性和统一性。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影响到决策目标系统各要素的权重分配,而公共卫生事件的目的性很确定和统一。人民的健康总是第一位的。这也符合理性决策的一个必备条件。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和新异性。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卫生疾病的发生已经不再是稳定的和容易预见的。人口的激增、工业化的普及、迅速的城市化、恶化的环境、药物的滥用、生物世界平衡的破坏等,特别是微生物世界的平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出现的传染病即以空前地、每年新增一种或者多种的速度被发现。现今有近40种疾病在一代人以前是不为人所知的”。这些都对决策者提出了挑战,决定了决策不能是随意的、主观的,必须进行科学分析、理性推理、参考咨询、统筹择优。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特点符合理性决策的适用条件和需要,理性决策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决策的水平,进而决定了应急管理的水平。

3动态理性决策框架设计

决策大师西蒙在指出“决策即是理性”的时候,同时认为理性是有限的,应该在理性决策前加一个限定词。作为卫生应急理性决策,决策过程绝不是静态和一劳永逸的,根据卫生应急事件的特点,动态理性决策方法就是对理性决策的补充和优化。

卫生应急决策作为一种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具有高度的动态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具有明显的动态特性,是阶段性处置结果和突发事件发展趋势的动态博弈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系统动态作用机理有利于提高决策准确性和事件处理效率,发挥应急管理的整体效能

3.1基于决策目标变动性的框架设计

“应急动态决策行为具有比较明显的程序非常规化、目标动态化以及信息稀缺性等特征”。由于时间、资源的限制,卫生应急管理决策者们往往可能需要在决策的程序和步骤方面有所调整,虽然决策的核心方法依然是理性分析、科学决策,但在决策的具体方式就要有所优化和完善,强调动态性和调整性。

在卫生应急管理系统中,目标系统是核心,信息系统是关键,综合智囊系统,管理者作出决策,然后付诸实施,在决策执行的过程中丰富认识,根据实施过程和结果,把信息反馈到信息系统,管理者根据信息的变化调整决策目标,再次综合智囊系统,进一步作出决策调整,形成一个如图1所示的动态循环系统。

3. 2基于决策内涵层次性的框架设计

“突发事件本身的随机变化与动态性质决定了应急决策的资源调度是一个动态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在卫生应急的实际决策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比过去复杂得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稍有不慎就会失去转危为安、化解危机的良好契机,使管理陷人被动。在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的不同时段和阶段,决策的内涵也是不断变化的。根据决策内涵的变化,决策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卫生应急管理的决策非常注重及时性和即时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突发事件初期,无法尽快确定一个比较明晰的决策目标,决策者总是尽快控制局势,及时救助,防止事态的恶化,决策强调要“快,’;到了“事件处理层”,随着信息的增加和深人了解,进人事件的实质处理阶段,这时的决策要求就强调“优”,决策内涵也相应发生变化。到了应急事件处理的后期的“改进提升阶段”和“追本溯源阶段”,工作要求就要强调“实”和“真”,工作重心也相应调整。如图2所示,应急管理决策在不同层次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决策要求也是不同的,它是一个动态递进的过程。

4完善卫生应急动态理性决策系统的途径

虽然动态理性决策是卫生应急决策的必然选择,然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也影响理性决策;而且无处不在的媒体效应使恐慌疑惑情绪的传播比卫生事件本身传播还要快,决策者有时也难以获得客观全面的信息并难免不受舆论情绪的影响。因此,实现科学合理的对应急事件的理性决策,还必须优化整个决策系统。从各个环节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图3是卫生应急管理的动态理性决策系统分析图。如图所示,明确决策目标系统,优化决策主体系统,完善决策支持系统,强化决策保障系统是实现动态理性决策的重要环节,其中,优化决策主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是保证理性决策成功的关键。

4. 1强化决策主体专业化倾向

中国的管理学专家这样来给决策下定义:“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国外关于决策的权威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从两种定义的比较可以看出,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或领导者,同时也是决策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管理者的素质决定着决策的水平,应急决策的非程序化和时间的紧迫性,未来决策的复杂性决定了应急决策的专业化倾向。

决策者的心理倾向、经验气质、人格魅力、知识智慧总会影响到决策过程,作为卫生应急管理的决策者,要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不仅要通晓卫生知识,还应懂得管理学的理论,学习教育、经济、传播、统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历史、人文、地理、环境、自然科学。只有这样,才能视野开阔、观察敏锐、善于明辨是非。否则,对问题的有关知识一无所知或残缺不全,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做出迅速准确的决策。这些都决定了卫生应急管理的专业化倾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科学及时地处理卫生应急事件有待于专业的卫生应急反应机构的设立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在世界的很多国家,都设有专门的卫生应急反应机构和负责人,负责以各种形式集中处理疫情信息,突发卫生事件信息的获取、诊断、病例管理、控制、风险评估、舆论沟通、组织分析、评定、检测以及,同时协调已经发生或者潜在的卫生事件的应对事宜。

4. 2完善决策支持系统

理性决策的前提就是信息准备。现在所有流动的要素中,信息应该是最快的,建立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是提高群体性事件应急决策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决策者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能够成功实现理性决策的关键环节就是及时、客观地获取信息。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有信息系统和智囊系统。信息系统建设既要强调信息的搜集提供,也应该根据管理科学,设置相应的参数和处理程序,在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智能决策结果。实现通讯指挥调度、医疗救治资源管理、医疗救治情况分析、健康随访分析、公共防治分析、物质保障分析、防治隔离分析、政府文件管理、疫情动态分析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的信息采集、信息统计、信息分析、信息展现等功能。进而在完善数据处理机制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全国疫情、化学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环境相关卫生事件、群体卫生事件预普及反应系统等。此外,理性决策的时间要掌握合理,理性决策并不是充分考虑后的决策,而是及时科学的决策,因此,智囊团的作用也很重要。卫生专业人员,决策者,安全官员要科学沟通,智囊团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的作用,为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4. 3融合辅助决策方法

动态理性决策过程并不排斥其他决策方式方法,其中直觉决策就是动态理性决策的一个可选补充。虽然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迥然不同,直觉思维不是以充分的信息为基础、按规定好的步骤前进为其特征的。但直觉思维也绝不是毫无根据的凭空想象、主观臆断、盲目决策,而相反,直觉是在认识过程中,人们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等在无意识或潜意识的状态下,未经逻辑推论而突然跃出所产生的认识上的飞跃,它不仅是基于现实观察的结果,更是人脑在既往经验和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判断。“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的有关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使思维者可能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并多少需要以后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重新检验所作的结论”

在充分肯定严密的逻辑推理是获取最优化决策结果的合理方法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卫生危机中的一些微观决策或者即时决策是纯理性的方法所较难解决的。事实上,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利用超理性和反理性决策方法的次数,远较用纯理性和有限理性决策为多”。这种理性决策的优化模式—“超理性和反理性”的思想基础就是直觉。直觉在理性决策中的补充应用就是决策者基于知识、经验和能力,在综合分析各种资源的前提下,凭借直觉或灵感来对头脑中即存的理性解决方案做出选择的过程,是理性决策水平得以飞跃的重要条件。

卫生信息化论文篇13

主办单位: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3-7571

国内刊号:11-5550/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