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实用13篇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1

关于派的性质问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内外更是对此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甚至在派内部也各说各话,莫衷一是。对派性质的界定,涉及到派的存废,关系到多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问题。李对此作出重大贡献。

(一)民主革命时期,派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正确认识中国各派的性质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理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派性质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最早对我国派性质进行分析的是,1949年12月6日,对出席民盟四中全会扩大会议人员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总是有阶级性的。但是认为一个政党只能是由单一阶级成分所组成,这在中国是不够的。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是多阶级的社会。”“民盟是一个联合性的政党”“民盟从产生之日起就是多党派的”。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利益并为之奋斗的政治团体,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认识到了派的阶级性,并指出了中国的派并不是由单一阶级成分构成的。

1950年3月,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会前经过中央统战部集体讨论研究,由李起草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的报告提纲。经党中央和同意,李根据这个提纲于3月21日在会上作了报告。他明确提出“各派均对一定的社会阶级或阶层,主要对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它们的知识分子,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和代表性;但都是阶级联盟的性质,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在此,李明确阐明了派阶级联盟的性质。于4月13日第二次到会作了题为《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积极作用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也专门讲了派的性质,他说:“各个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它们。它们是从中国的土壤中成长出来的。”

为什么说我国派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呢?这是由派成立的时代背景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有二: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强、中间弱”。“两头小、中间大”即是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人数少,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的人数多,而且,整个派同联系的是少数,这也就决定了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会产生中间党派;“两头强、中间弱”即以农民为同盟军的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强,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阶级和阶层的力量比较强弱,这就决定了在国共两党之间不可能形成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只能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广大知识分子也同样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代表这些势力的派都有反帝反封建的强烈要求。但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也没有发展中间势力的空间。而且受长期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性和事实上的军阀割据状态的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很难建立起代表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统一政治组织,而容易导致职业、行业或集团的联盟。这样,它们除了代表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之外,还往往代表与某些职业或行业联系密切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的利益。也就是说,这种联盟不是单一阶级的政治组织,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一致或相近的阶级或阶层的联盟。这决定了各派从产生之日起就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派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民主革命时的派是在野党,各派在取得政权前是参加革命的党,在取得政权之后是参加政权的党。在1950年3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李全面阐述了派的性质和作用。就派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而言,他指出“过去它们有过不同程度的参加民族民主运动及同我党合作的历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后,它们都参加了民主联合政府,都宣告以共同纲领为自己的纲领,并接受中共领导。这就说明了它们基本上都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这样,李首次明确提出了派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

各派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基础上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的人民民主,它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建国初期的社会阶级关系也仍然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虽然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地主阶级被打倒了,但社会上还存在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也共同构成了人民民主的阶级基础和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第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各派则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将《共同纲领》作为本党的政治纲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共同纲领》成为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政治基础。《共同纲领》的基本内容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准备必要的条件。《共同纲领》还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各种经济成分的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等。1949年底到1950年,各派相继召开全国性会议或中央会议,他们都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修改或取消本党旧的政治纲领,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党的纲领,积极参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同时又对自己的组织进行了清理和整顿,这样就使各派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适应了建国后形势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新局面。

第三,各派都采取了为新民

主主义社会服务的政治路线;都以崭新的姿态积极参加国家管理、参与国家重大方针的决定,积极投身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的各项工作;各派的工作也逐步深入到国家机关、文教机关、各类学校等部门。如,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历次会议的重要议案,在正式通过前都要经过由各派参加的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的慎重协商,1950年度全国财政收支预算、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都是经过与各派的周密协商之后确定的。

第四,各派通过参加一系列实践活动和政治改革运动,政治思想觉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例如各派为了更好的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它们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如:成立了“双周座谈会”,这是一个由各派、各人民团体总部所派出的代表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为主体的时事政治座谈会,由中国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起成立的:成立了“学习座谈会”,参加该会的学习人员都是参加政府、政协的派的领导人。该会是由各派总部发起的,主要学习思想方法论、社会发展史、国家学说以及中国革命史等内容。另外,各派成员通过参加三大运动、特别是思想改造运动等实践活动,不仅得到了广泛的锻炼,而且思想政治觉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所以说各派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2

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即将期满,在这最后阶段,我们召开全区选派工作季度例会,既是贯彻落实市里工作部署的需要,也是当前全区选派工作形势的需要。今天上午,大家分别到了查塘村、梅林村和浯村三个选派村,观摩学习了这三个选派村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对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认真进行归纳总结,切实加以消化吸收,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抓好最后阶段的工作。下面,我就全区选派工作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两年多来全区选派工作的简要回顾

两年多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选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区第二批选派干部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目标要求,克服困难,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使选派村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泛而充分的肯定。 一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两年来,全体选派干部在抓好任职村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同时,围绕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着重建立和完善了村“两委”工作规则、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村级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村级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两年多来,各选派村紧紧抓住村级换届选举的机遇,加强“两委”班子建设,通过“两推一选”,使培养的村党支部书记继任人选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通过认真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1xxxx选派村共建立各级示范基地xxxx,树立示范户1xxxx,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xxxx,发展农民党员4xxxx,通过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的普遍开展和岗位评星制度的实施,有效的激发了无职党员的激情。

二是选派村的经济社会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全体选派干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这一主题来开展工作,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实践,切实感受到了选派工作的成果。特别是去年来,各选派村迅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采取辅导讲座、形势报告、座谈交流和进组入户宣讲等形式,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政策、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帮助农村党员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努力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共同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两年多来,各选派干部到岗后充分发挥其信息灵、路子广、办法多的优势,根据各村的实际确定了本村xxxx元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使用方法,引导农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我区的其它贫困村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截止目前,全区选派村的xxxx元专项资金已普遍投入使用。在用活xxxx元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之外,选派干部想尽办法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经过两年多来的多渠道发展,各选派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得到明显改善。两年多来,全体选派干部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选派单位的帮扶和个人的努力下,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多方争取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公共事业,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两年多来,选派干部共争取资金16xxxx万元,选派单位帮助解决资金1xxxx万元,修建村级道路17.34公里,开挖灌溉沟渠5.9公里,新建村部xxxx,修(改)建村部xxxx,1xxxx选派村中,集体经济年创收超过xxxx元的村有xxxx。

三是选派干部队伍自身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全体选派干部做到牢记组织的重托,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扎实工作,锻炼成长。两年多来,选派干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直接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交心谈心,增进了与农民朋友的友谊,进一步增强了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两年多来,选派干部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进步,减少了书生气,增加了乡土味,从过去不适应到逐步适应,从不熟悉农村工作到现在了解农村,从过去触及不到农村基层矛盾到现在比较善于化解矛盾,驾驭农村复杂局面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发展经济的本领明显增强。两年多来,全区选派干部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有xxxx次,有xxxx被提任为镇党委委员,有xxxx干部享受了副科待遇,并先后有一批同志受到各级、各部门的表彰。

四是全区选派工作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两年多来,我们按照省、市选派工作要点特别是全省选派干部“深化提高”年培训班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领导和指导力度,努力把全区选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首先严格执行省选派工作十四项管理

制度,认真落实选派干部“六抓”,坚持选派干部在村出勤工作抽查月报制度和选派干部工作双月报制度,及时了解选派干部的工作、思想动态,对选派干部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通过先后培养和宣扬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促进选派工作整体均衡发展。第三加强对选派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让选派干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多方面掌握农村工作的本领,尽快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需要,区选派办采取到市直选派干部培训班插班、集中办班、召开现场会、以会代训、外出参观、互相观摩等多种形式,对选派干部进行了任前培训和任中培训,两年多来,累计培训10xxxx人次。目前,全区1xxxx选派村总体工作有了明显变化,xxxx后进村村级组织建设步入了良性化的发展轨道,xxxx村村级各项工作进入全镇先进行列。

两年多来,全区第二批选派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这仅仅是阶段性的。从我们平时掌握和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各选派村工作进展和成效不平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离省、市委的目标要求、离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激情不足。少数选派干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不能把到村任职当成机遇来开拓,而是当作任务来应付,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工作干劲小,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也相对缓慢。二是工作标准不高。少数选派干部对一些工作不能按照建成示范村的要求来推进,而是以一般化的标准来衡量,抓工作不深入,重点不够突出,缺乏针对性,还有的创新意识不强,不注重创特色、出经验。三是统揽全局能力不强。少数选派干部主观上想干事,但个人综合能力不强,在村内只是一般的委员的角色,达不到第一书记要主持工作的要求,面对村内复杂矛盾,解决问题能力和抓落实力度不够,致使该村工作成绩平平,没有突出的地方。四是自我要求不严。少数选派干部身子沉不下去,联系群众不够深入,不能坚持吃住在村,出勤率较低,还有的日常言行举止较随意,不注重在点滴之中维护形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在今后半年时间内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一阶段选派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二批选派干部的任期仅剩下不到半年的时间,选派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最后阶段工作至关重要。最近,省委组织部专门发出了《关于抓紧做好今后一个时期选派工作的通知》(皖组电明字[2006]45号),对今后一个时期选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家一定要对照要求,进一步深化对选派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化对选派工作“六句话”目标任务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工作标准,再使一把劲,再努一把力,确保高质量地完成选派工作各项任务。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冲刺阶段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相信大家对选派工作的重大意义已经有了深刻认识。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既加强了组织、发展了经济、×××了农民,又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稳定,深受基层和群众的欢迎。选派工作越到后期要求越高、任务越重,当前,选派工作已经进入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开展的崭新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如何确保选派村新农村建设达到预期目标,时不我待,任务艰巨,我们必须按照省委“六句话”的目标要求,充分抓住最后半年多的时间,全力以赴,绝对容不得半点松懈。希望全体选派干部在最后时期能安下心、沉住气、定住神,更加自觉地肩负起重任,更加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最后的时间,扎实工作,力求使选派出现真变化、群众真满意,为三年任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突出重点,努力在冲刺阶段取得更大的成果

最后阶段时间很短,但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相反是大有可为。当前,每位选派干部要按照“狠抓巩固提高,确保善始善终”的要求,在对照“六句话”的目标任务全面进行“回头看”,认真查缺补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和水平,努力争取更大成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经常性工作。首先是抓好hjt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hjt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和指导性,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各选派干部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紧密结合实际,深入组织学习研讨,努力掌握讲话的精神实质,特别是要把学习讲话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不断把选派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其次抓好中央、省一系列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学习。这些长效机制文件的出台,是在总结和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解决当前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而制定的,对于推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各选派村要按照要求,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学习宣传贯彻好这些文件,特别要尽快制定出台一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提出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要通过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进一步完善落实现有制度,及时研究制定新的制度,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切实可靠的制度保证。

二是以落实“三个一”为重点,扎实推进选派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工作的主题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各项工作都要服务于和服从于这个主题。广大选派干部要紧紧围绕全省选派干部“深化提高年”培训班上段敦厚部长提出的“三个一”要求,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化对选派工作目标任务的理解,结合本村实际,振奋精神,提升标准,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为选派村的新农村建设打下较好的基础。在研究制定一个规划方面,要以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指针,以区“十一五”规划为基础,以区委建设新农村相关文件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讨论,让规划真正得到群众认可和自觉遵守。在选准一个优势产业方面,要立足自身优势,找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找准经济发展切入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完善,使主导产业真正具有广泛性、示范性、带动性,努力培育特色,形成“一村一品”。同时要继续抓好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投向合理、产权明晰、安全可靠、效益明显。在建立健全一套管理制度方面,着力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落实《×××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和落实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办事。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广大农民群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争创殷实家业,特别要注意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家乡创业。

三是以争创党建工作“先锋村”、“先进村”为动力,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建水平。年初,市委组织部提出在全市开展争创党建工作先锋村、先进村活动,并进行了周密部署。所有选派村都要以此为动力,主动采取措施,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进一步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要求,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目前,各地已经确定并上报了继任书记人选的名单,而且绝大多数人选在去年换届中已经走上村里的领导岗位,下步还要继续通过交任务、压担子、领办发展项目等方式积极为继任书记人选搭舞台,使其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检验,迅速成长起来,确保选派干部离任后,选派村工作有人接、接得上、干得好。要进一步抓好村级班子后备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民服务全程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使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为选派村村级组织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同时,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为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造经验、树立典型。

(三)加强领导和指导,努力把选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全区第二批选派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领导。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做好选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落实责任,投入更多的精力,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对第二批选派工作最后阶段的领导和指导,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进一步强化管理监督。要坚持不懈地对“六抓”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要继续认真执行选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越到后期越要严格,要确保选派干部吃住在村,确保选派干部在村任职期间不参与原单位的工作,确保选派办的工作力量,让挂职干部着力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有关镇党委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选派工作各项政策规定,近距离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选派干部扑下身子抓好最后半年多的工作。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3

(一)抓“五个好”乡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

乡党委高度重视“三级联创”活动,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同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五个好”乡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和创建计划,制定了详细的创建标准和创建措施。通过创建活动,达到建设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党员干部队伍,健全好的工作机制,创造好的小康业绩,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进一步得到群众肯定,群众关系进下密切,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使群众真正满意。

1、以“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为着落点,围绕“创五好”这一目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党的组织制度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力措施。乡党委坚持“党要管党”原则和“从严治党”方针,不断加强党委规范化建设,坚持每月一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提高乡班子理论素养和领导执政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建立健全党委议事规则,会议制度和监督制度;明确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两月一次党委专题党建工作会议和每月一次支书例会制度;加强对行政村党务工作的指导,建立向每个村派驻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党建协理员工作制度;实行乡班子联系村制度,做到全年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下村和到联系点帮助开展工作,体察民情。认真贯彻执行三项制度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健全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

2、以“创五好”为标准,抓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乡党委充分认识全面实施“创五好”目标的重要性,切实把加强以村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分类指导,综合推进办法。一是通过在去年底评比的基础上,制定出详尽的创“五好”计划,找差距、赶先进、鞭落后,有针对性开展指导活动,形成比、学、赶、超局面;二是注重对村级班子的教育培训工作,我们采用集中教育和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对村级班子政治理论、工作方法、领导水平、实用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他们驾驭农村生产建设和执政能力,努力使他们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三是帮助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因地制宜引导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走脱贫致富之路,建立了包括千亩杨梅基地、百亩东枣基地、百亩高效园区、千头山羊养殖基地等在内的为民服务基地;四是坚决执行苍委发〔2002〕197号文件精神,完善了包括村两委联席会议、民情质询会、联签联章制度、村帐乡、村务公开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村级自治制度,体现民主管理原则,保证工作有序运转,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五是注重配套组织建设,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治保调解等配套组织作用,形成合力,众人划浆开大船。

3、以强素质、优结构为目标,抓党员队伍建设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乡党委着重抓好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①发展党员工作是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搞好党员队伍的发展工作,对于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至关重要。乡党委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素质,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并严格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扩大监督范围。上半年共发展新党员5名,列为积极分子对象6员,预备党员转正1名,为我乡党组织增添了新活力。同时建立发展党员工作失察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发展党员工作职责,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党员教育工作是提高党员素质、适应不断发展的农村改革形势需要,是增强各支部战斗力的有效措施。上半年,乡党委集中上党课2次,已播放电教片6片,党员到课率达到95%以上。

③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管理工作,对外出三个月以上党员全部进行登记造册,发放流动证,同时使他们都自觉做到交纳党费,定期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

④在广大党员中继续开展“学、比、帮”和“系民心、树形象”凝聚力工程建设活动,有五分之一以上党员跟贫困户结对帮扶。村支部民主生活会每年一次,支委会两月一次,支部学习每月一次,并有记录。

4、以全面活跃为出发点,抓好党的其他工作

①电化科技教育

电化教育是开展党员教育的又一种有效形式。乡党委高度重视党员的电化教育工作。我们结合昌禅实际,继续执行去年出台的“昌禅乡电化教育网络建设和深入开展电教科技富民工程2003至2007五年规划”,同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根据党员电教工作的要求和农民的需要,把电教片播放、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科技咨询、现场观摩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专家讲课和电教片播放相结合的方式,先后集中举办科技培训班2期(山羊养殖、杨梅种植管理等),参加培训达200多人次,进一步普及农业知识,推广农业新品种,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群众普遍能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搞好信息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向农民农产品供求、价格、农业科技动态等信息;抓好典型示范,建设党员科技示范基地和培育科技示范户,半年来,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山羊、南阳黄牛、本土鸡等养殖基地、千亩“东方明珠”杨梅、百亩“东引一号”东枣、百亩杨树等种植基地,建立了百亩高效园区,培育了30多户科技示范户。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以“加强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党员群众经济意识,进一步深化了教育效果,让党员群众普遍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发挥党员群众的致富带头人作用,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向科技要效益,为昌禅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②党委注重抓两头促中间工作,在着力抓好先进的同时,狠抓后进支部的整顿转化工作。

一是采取乡主要领导挂钩联系后进村,做到有人撑腰;二是选派乡机关得力干部驻村,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做到有人管事;三是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理事;四是注重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特别是年富力强,勇于开拓的年轻党员的培养发展,为后进支部注入一股强劲活力;五是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落实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到有钱办事。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后进村达到转化标准。

(二)抓深化“民情系列”活动,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努力解决好干部不适应和群众不满意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化“民情系列”活动,我们紧紧围绕转变作风、为民办事这个中心主题,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出发点,以“群众长期得实惠”为落脚点,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情系列”活动长效机制,进一步密切党干群关系。

截止6月底,共接待和走访群众332人次,接到群众反映问题126件,村、驻村干部、分管领导当场答复解决99件,乡党委共召开民情分析协调会15次,研究解决和答复解释问题27件,救灾救济、项目发展、环境治理、种植养殖技术指导、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无论小事大事,都能让每件事有一个满意的答复解释,群众相当满意。

(三)抓“干部下基层”工作,统筹推进我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的要求,我乡积极响应县委提出的“千名干部下基层,强基固本促发展”活动。前一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结合驻村干部“双向选择”制度,对有县下派干部的村同时下派一名乡干部,重点村(中心村)下派班子成员,共同开展工作,并做到与原工作脱钩。同时坚决贯彻执行县委制定的“下派干部”各项管理制度,把下派干部纳入驻村干部工作责任制加以考核,切实履行乡党的主体责任,另外乡党委还结合本乡实际,采取了四项措施对“下派干部”加强管理,一是推出月例会制度。每月底要求下派干部汇报一个月的工作学习情况,并对下阶段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使下派工作更具计划性和针对性;二是设立“干部下派”活动监督电话。监督电话设在乡书记办公室和纪委办公室,对下派干部进行监督,接受干部群众对下派干部的反映的意见;三是发放“下派干部”民情联系卡。与“民情系列”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下派干部的联系方式印在卡上,发给所驻村群众,畅通与群众的联系渠道;四建立下派活动监督员制度,聘请了12名老干部、老党员为监督员,对“干部下派”活动进行全程监督。二、求真务实,注重工作实效。今年以来,县乡下派干部积极进村入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并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进行调研,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工作方向明确;从目前来看,“干部下基层”活动对于改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取得初步实效。

(四)、抓村级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乡6个基层党组织、219名党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参加教育活动,目前第三批单位的集中学习教育已全部结束。从总体上看,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展非常顺利,很好地完成了规定任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得到县委督导组的肯定和好评,据统计,在整个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41份,召开座谈会9个,个别走访568人次,结对子38对,走访农户568人次,慰问党员群众97户,慰问款物达3.94万元;

(五)、抓“七一”纪念活动。今年是建党85周年,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乡党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七一”期间,昌禅乡围绕“我为党旗添光彩”这一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建党85周年,整个活动将从6月27日开始。一是召开一次纪念大会。7月1日,在会上,蔡万欣书记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主题亲自为全乡党员上党课;同时,组织18名新党员入党宣誓,并表彰了23名优秀党员;二是召开一次民主生动会,以支部为单位,对照党员标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召开一次座谈会,6月28日,乡党委邀请25名老党员、老干部、党员代表参加了座谈会,认真听取了他们对昌禅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开展一次慰问活动,对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病、残、特困党员进行一次慰问,6月29日至6月30日,利用两天时间下村慰问,共慰问老党员15名(其中三名为光荣让贤村干部),慰问金额2550元,送去了党的关心和温暖;五是组织全乡党员观看一场革命题材的电教宣传片;六是进行一次党建大交流。6月28日至7月3日,结合半年度党建检查,通过各支部的经验交流,进一步推进我乡党建工作;七是为老党员和老干部组织健康体检。6月29日,昌禅乡为7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和11名曾担任过村两委正职的老村干部组织了健康体检,体检费用全部由乡财政支出,在党的85岁生日到来之际,为他们送去党的一份关怀和爱心;八是开展一次纪念“七一”宣传月活动。讴歌党的光辉业绩,宣传耳边的先进典型,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六)、抓村级办公场所建设。为大力推进村级组织活动陈地建设,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差、工作条件差的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原来党员活动室规范化的基础上,06年,乡党委对我乡(除已列入县里整村搬迁计划的大心洋和高丰两村外)四个村(中岙村、兴昌村、王家洋村、三条溪村)的村级办公场所采取四种方式进行修(扩)建,分别采用购买、新建、改建、修建的方式解决。改造后,村级办公场所面积都达到100平米以上,据初步预算,包括配套设施在内总共需投入资金近40万元,整个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全部完成,修建后新的村级办公场所可以大大满足村两委办公和全体党员活动的需要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乡党委的责任与权力不相称问题。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乡镇党委讨论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重大责任。但《条例》中又没有规定履行这些职责的权力,事实上造成了乡党委的责任权力分离。例如,计划生育工作虽然是乡党委的主要责任,可没有执法权,加上在抓计划生育工作中又要做到“七不准”,弄得乡党委对那些违反计划生育的“钉子户”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另外,条块关系尚未理顺,条条管理的站所“庙”多而事不多,权力大而责不大;相反乡党委责多而权不多,想干而无法干。例如,我们这次遇到一个环境污染问题,群众多次反映到乡里,乡党委多次向有关部分反映寻求解决的办法,可有关部分互相推诿,就是得不到有效解决,等等象这类现象在基层非常普遍。乡党委政府绝大部分权力被上级机关及其职能部门收走,或者被逐步“瓜分”和“架空”。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直接肢解和削弱了乡党委对站所不能形成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约束机制,形不成合力。乡党委的综合管理和服务功能在其管辖区域内发挥的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和削弱,致使乡党委说话不算,办事无力,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直接导致群众对基层党委的不信任,造成群众超级上访案件不断上升,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关于村干部待遇问题。由于乡财政收入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一级干部大多几乎没有误工报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削弱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两头拓展、多方联动工作的开展,其它一些工作(包括党建、计划生育等等)都没有办法推向村一级,使乡村两级无法真正的融合在一起。(从本次选举来看,我们山区乡就出现两难境地:一是选人难,由于村干部没有报酬,没人想当村干部;二是选能人难,还是由于没有待遇,各村人才大都外流,谁都不愿意呆在村里,选来选去没有人。)

3、关于党员发展管理问题。由于山区外出务工人口多,其中一部分是党员干部,给党员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外出务工大多数为年富力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也给山区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增加了难度。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县委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以加快山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紧紧依靠全乡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力争组织工作有所创新,全面推进我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1、继续抓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新《》,还要在全乡继续深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和理论素养。

2、继续抓好“千名干部下基层,强基固本促发展”活动。加强管理,严格考核,进一步激发下派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加大下派干部为民办实事力度,确保这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3、抓创“五好”村党支部和“五好”乡党委工作。下半年,我们将全力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三级联创”工作,结合“先锋工程”建设、“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作、奔小康五年规划和后进村转化工作,以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成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工作标准,真抓实干,使工作质量有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强乡、村两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4、抓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下半年,我们要继续抓好第二、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成果巩固工作,力争抓出成效。

5、继续深化“民情系列”活动,力争在深化和完善上下功夫,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同时加大对该项工作的督查力度,让它成为干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载体,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干群关系。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4

key word: Socialism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istorySaves the nation plan

作者简介:张含卓(1979),男,山东济南人,中国矿业大学讲师,博士;刘凯玉(1989),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2008级本科生。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心情,喜迎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九十载光辉历程,九十载辉煌赞歌。回顾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革命之路,我们不难看出:从1921年至2011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史,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结合史,是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史,是中国人民三座大山、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挫败和平演变图谋的斗争史。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最初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八千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由最初的默默无闻发展到今天倍受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戴,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没有哪个组织或党派能够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带领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

九十年前的中国,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纷纷将殖民掠夺的罪恶之手伸向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逐步掀起了侵略中国、瓜分中国的狂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将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当时中国的凄惨衰败景象,可谓“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为了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曾经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进行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斗争,苦苦探索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许多救国方案相继提出并付诸实施,然而最终都走向了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最后胜利。

一、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农民又一次揭竿而起,举起了反抗压迫的大旗。1843年7月,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逐渐得到了穷苦百姓的认同。1851年1月金田起义后,太平军迅速席卷六省,占领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显示出农民阶级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巨大的革命力量。在《天朝田亩制度》中,太平天国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大同思想,反映了广大农民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在实际中却无法有效实施。后期的《资政新篇》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政治方案,希望学习西方列强“兴银行、兴医院、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等,也由于军事的失利而最终搁浅。1864年11月,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走到了尽头。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无法克服其自身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农民起义领袖在建立政权后,不可避免的蜕变成新的封建统治阶级,依旧腐朽堕落,鱼肉百姓。这样的救国方案即使成功,也不过是封建王朝的又一次改朝换代而已。因此,要农民阶级单独承担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这样的救国道路行不通。

几乎与此同时,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也在日益分化。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封建官僚亲眼目睹了洋枪洋炮的巨大威力,感受到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巨大实力差距。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们希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创办近代化的军队和工业,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和镇压国内农民起义的目的。1861年9月,打着“自强”、“求富”旗号的洋务运动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拉开序幕。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福建船政局,还有汉阳兵工厂、天津电报局等,短短几年基本建成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体系。最为洋务派称道的,莫过于历时十余年、耗资白银上亿两打造的北洋水师。然而这支号称世界第六的“远东第一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救国方案也从此偃旗息鼓。应当指出,洋务派所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质是不触动封建制度本身,而利用先进的科技和军事巩固其统治。洋务派对内镇压农民革命,对外妥协投降,这样的救国方案如果成功了,恐怕中国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二、和百日维新

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割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消息传来,国人震惊。1895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京十八省举人向光绪帝“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于1898年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试图效仿日本明治维新,走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如提倡实业、开矿筑路、编练新军、创办西式学堂等。变法之初,各项新政举措如雪片般飞向全国各地,除旧布新,很有生机。维新派也非常乐观,认为“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然而好景不长,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不仅对变法百般阻饶和破坏,而且不久即发动,废除变法措施,对维新派血腥镇压。犹如昙花一现,仅仅进行了103天即宣告失败,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作为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救国方案是不可能成功的。首先,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很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足以撼动封建制度。其次,中国封建反动势力异常强大。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虽然也希望通过变法自强,但决不允许变法触及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利益,否则就反对和镇压。最后,维新派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仅仅依赖没有实权的皇帝推行变法。变法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措施过于激进,增大了推行的阻力。的失败,暴露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以及满清封建王朝的反动与腐朽。大批有识之士从此放弃了和平改良的政治幻想,积极投身于武装斗争的革命浪潮之中。

三、辛亥革命与三民主义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青年时代也曾将救国希望寄托于变法维新。1894年6月,他上书李鸿章未果,“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强迫”,从此走上了武装起义清朝统治的革命道路。同年11月,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其入会誓词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满清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在发动广州起义、惠州起义相继失败后,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于1905年8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在此之后,孙中山积极奔走于南方各省,联络会党,策动新军,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各省纷纷通电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初步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理想。然而,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残余势力绝不会善罢甘休。它们相互勾结,疯狂反扑,企图将刚刚诞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再次暴露无遗。由于革命党人的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了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中。随后的几十年,军阀割据,租界遍地,百姓生活更加苦不堪言。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同样没能逃脱失败的厄运。

1905年10月,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理念。所谓民族主义,一是反满,即满清王朝,废除其实行的种族压迫和歧视政策;二是独立,即实现“五族共和”,改变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状态。所谓民权主义,是实行“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区分,建立强有力的资产阶级“万能政府”。人民通过行使民权(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监督政府,而政府按照宪法实行五权(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试)分立。所谓民生主义,一是平均地权,实行“核定地价、照价收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公”的土地方案;二是节制资本,强调“大实业皆归国有,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三民主义借鉴了西方政治文明精神,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建国构想,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从思想上武装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随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三民主义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性纲领。然而必须指出,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三民主义不可避免的具有不彻底性和历史局限性。首先,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内容,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次,三民主义并未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因此也就得不到农民的支持。辛亥革命后,封建官僚和军阀打着“咸与维新”的旗号混入革命阵营,而穷苦百姓的生活却没有得到改善。孙中山晚年时,认识到依靠封建官僚和军阀从事革命没有出路,而帝国主义正是“完成革命历史任务的主要障碍”。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他将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称为新三民主义。可惜此后不久,以为首的反动派篡夺了革命领导权,背叛了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他们血腥镇压工人运动,疯狂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使中国革命事业再次遭受严重挫折。

四、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从洪秀全到孙中山,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幻想用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结果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失败。历尽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中国非但没有变成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反却更加积贫积弱。为什么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呢?当时的中国人并不能回答这一问题。事实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才给出了圆满的答案。

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精辟论述。总的来说,这是由于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殊性质决定的。首先,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异常强大。除了几千年来顽固的封建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绝不是为了把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通过掠夺中国来发展它们本国的资本主义。将中国变成殖民地,变成它们的商品倾销市场、资本输出地和原材料供应地,才是它们的最终目的。如果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成功了,中国变成了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不但会在中国丧失一切,而且中国还会成为它们的竞争对手,这是它们绝对不允许的。因此一针见血的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其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承担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并且他们同农村中的地租剥削有密切联系,因此,他们就不愿和不能彻底帝国主义,更加不愿和更加不能彻底封建势力。这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问题,两大基本任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解决”。不能坚决地反帝反封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充分发展壮大,也就不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因此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在中国必然破产。

1987年3月,正当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奋勇前进时,少数人却到处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论调,鼓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老生常谈。对此,邓小平予以了坚决回击。他在一次会见外宾时说,“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从国家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出发,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新中国两代领导人的论述充分说明:无论是在反抗侵略和压迫的旧社会,还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注定要碰壁的。

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既然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那么中国的前途和希望何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陷入了迷茫和痛苦之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中华民族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经历了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相当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完成了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思想转变。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先后经历了白色恐怖、反革命围剿、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发动全面内战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严峻考验。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中外反动势力就从未放弃消产党的努力,想尽办法要将共产党赶尽杀绝,但是他们的如意算盘却一次又一次落空。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前进,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武装起来的军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完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重任。1949年10月1日,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彻底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备受外来压迫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至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救国方案已经取得了其它任何阶级和党派都无法比拟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迅速肃清了遗留大陆的残余反动势力,逐步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摧毁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广大农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真正翻身做了主人。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建成了一大批重工业和国防项目,主要工业产品如钢铁、石油、煤炭、电力的产量连创新高,所取得的成就超过旧中国的一百年。虽然由于党内主要领导人的主观错误,未能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已经充分显现出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倾向,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此后的三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周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取得辉煌胜利。从1978年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2010年进一步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意味着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召开,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缩影。至此,历史已经无可辩驳的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真理。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5

一、兴起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1、开展了乡村干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3月底至4月底,集中一个月时间在全县乡村干部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全县共举办学习培训班536次(包括村级学习班490次),参加集中学习培训的单位782个,其中:乡镇30个,乡镇站所262个,村490个;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4139人(不包括农村党员),其中:乡镇干部886人,站所干部职工1285人,村干部1968人;参加学习的农村党员1.6万多人。乡村干部的参学率达98%,农村党员的参学率达82%。在学习教育活动期间各地为群众办实事2000多件,其中修公路65公里,架桥4座,打井17口,直接为群众解决各种生产生活难题470多件。

2、开展了粮食政策集中宣讲活动。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在4月上中旬组织了千名干部入乡进村访户,开展粮食政策集中宣讲活动。活动时从县直49个部门和30个乡镇共抽调1200名干部组成宣讲团(县处级领导干部35名,县直单位负责人65名,乡镇及乡镇站所领导干部1090名),在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走访农户80000多户,宣讲面达全县总人口的20%,村干部逐户上门宣讲,宣讲面达100%,《致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的一封信》入户率达100%。在活动中全县为农民免费提供种子5吨,为4685户困难户提供小额贷款180万元,粮食局帮助农民落实粮食订单生产10万亩,张母桥镇协调了三家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优质稻订单5000亩。

3、开展了庆“七一”活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建党83周年。一是组织县乡两级领导干部进村入户体察民情,共走访农户1568户,为群众拟办实事600多件,调解民间纠纷150多起,给基层上党课450课。二是深入开展了慰问帮困活动,县委组织部从党费中拿出4万多元,慰问救助老党员、农村困难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三是集中党员过了一次组织生活。四是县委对80名优秀共产党员、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4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

4、开展了向曹发贵同志学习活动。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学习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模范人民调解员曹发贵同志先进事迹活动,重点是开展了五项活动,即集中学习周活动、组织宣讲团巡回宣讲、领导干部上党课、大讨论和“远学曹发贵,近学身边人”活动。全县共举办宣讲活动40多场,乡镇指导组带领各村学习500多次,直接听讲党员达到3万多人,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宗旨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综合素质明显改善,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和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始终把“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委”、“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活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有效载体紧抓不放,以“三级联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不断发展。

1、全面加强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这项工作是我县“强基固本工程”的延伸,是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拓展,也是县委“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主要矛盾,一年解决一个主要问题”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的体现,在连续三年重点抓村一级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把乡镇党委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头戏来抓,突出加强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为了把这项工作搞好,上半年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召开了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拟草了《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的五项机制,即:学习培训机制、议事决策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重大事项管理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等,并在县委常委会上进行讨论研究,后县委决定在南港、张母桥和舒茶等3个乡镇开展了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规范了乡镇党委的工作,提高了试点乡镇党委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也为全面推开这项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11月份出台了《中共舒城县委关于加强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舒发[2004]20号),召开了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工作动员会,规范化建设已在全县全面推开,各地将集中3个月的时间开展好这项工作。目前各乡镇党委已完成了规则和制度的制定,进入了运行阶段。准备在05年元月底组织对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

2、继续抓好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去年,我县全面实施了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工作,研究出台了《关于全县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选拔任用、报酬保障、考核奖惩、激励约束、教育培训等五项机制,经过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精简了干部数量,规范了干部行为,融洽了干群关系,村级工作得到了发展。今年我们继续抓巩固、抓发展,严格村级工作五项机制的规范运行,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农组考评的十项工作之一,开展了对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考评工作。

3、认真开展“双向互动”活动。一是抓好组织建设。在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的城市,依托成立的创业者协会、办事处或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抓好在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目前,全县有千人桥、南港、干汊河、龙河等8个乡镇在上海、苏州、昆山、青岛等城市成立了党支部。二是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为发挥好外出创业有成之士在家乡建设中的作用,我们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外出创业有成之士回乡创业或竞选村干部。目前,全县各乡镇都有一定数量的外出创业有成之士回乡创业,兴办了各类经济实体,还有10多人回乡担任了村干部。比如平田乡有3名回乡党员创办了两个大理石厂,张母桥镇还从加强对外出创业有成人士的教育和培养为出发点,从创业有成之士中选拔了2名致富有方、思想进步的党员担任村支部副书记。

4、继续加强农组示范服务基地建设工作。一是实行“三级联建”,全面推进。实行乡镇、村、户“三级联建”,采取围绕科技推广建基地、立足特色产业建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依托专业市场建基地、鼓励党员大户建基地、镇校联姻建基地、结合干部锻炼建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创建农组示范基地。截止目前,全县乡(镇)、村各级党组织共建立示范基地650处,面积3.4万多亩。二是开展“三五”示范,重点推动。在“三级联建”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农组示范服务基地“三五”示范点建设,即:重点抓5个乡镇示范园、50个村级示范片和500名农村党员示范大户。通过抓重点促一般,推动了全县农组示范服务基地建设。三是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评。经常深入乡镇、村、户,对农组示范服务基地建设进行检查指导。制定了农组示范服务基地“三五”示范点考评办法,严格进行考评。

5、巩固和发展了乡镇村党务公开工作。近年来,按照省、市组织部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了乡镇村党务公开工作的各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市党务公开工作汇报会后,我们迅速贯彻落实汇报会和市组部组通字[2004]26号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和拓展了全县乡镇村党务公开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村党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农组办[2004]1号),进一步明确了党务公开栏建设标准、党务公开内容、时间、程序等,并将党务公开工作纳入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评内容。通过工作的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质量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三、着力加强非公党建、社区党建和机关党的建设。

1、以健全组织为重点,加强企业特别是非公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一是以县委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舒发[2004]14号),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二是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工作,7月份在安徽华力建设集团成立全县首家非公企业党委,目前全县在民营企业建立了党组织54个,在个体工商户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个私协党组织5个,其中年销售收入(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78户,已建立党组织39个,党组织的建立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三是积极向非公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乡镇党委都选派了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企业建立组织、制定制度;四是指导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开展好活动,目前全县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的党组织,在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大多数能够针对非公经济特点,从实际出发开展了组织活动,抓好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发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如城关镇舒雅制衣有限公司党支部建立了一支12人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每年发展1—2名党员,这些同志大多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或生产一线技术骨干。

2、积极探索,努力开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一是进行了广泛调研,年初我们召开了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拟草了《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12月初再一次召开了座谈会对《中共舒城县委关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讨论稿)》进行了讨论,并向各乡镇发出了征求意见稿,准备在年内以县委出台正式文件;二是继续抓好国有和集体改制、破产企业党员与社区党组织的衔接,目前,全县改制和破产企业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基本上已全部转入社区党组织,确保了他们能够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三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城关镇鼓楼社区党总支被列入全省15个社区党建示范点之一,我们以此为契机,狠抓示范点建设。他们已建成了面积达45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该中心集一站式服务、再就业培训、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素质教育、居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组织部还为社区配备了一套电教器材。建立健全了社区党建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开展了以知民、为民、便民、利民为主要内容的爱民工程,建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社区义工志愿者队伍,成立了社区京剧票友会支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和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目前鼓楼社区的党建工作已成为全县社区党建工作的一个亮点,对全县社区党建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以开展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在前几年开展的“创特色,争先进”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在县直机关中主要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机关活动,大兴学习之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兴便民之风,优化发展环境,大兴创新之风,增强机关活力,争创一流业绩,把机关党的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四、扎实抓好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选派成果明显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省委提出的“六句话”目标,严格选派干部管理,加强跟踪督查指导,一方面善始善终地抓好第一批选派工作,一方面深入扎实地抓好第二批选派工作,两批选派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第一批选派工作顺利结束。一是按照善始善终的要求,切实抓好第一批选派干部最后半年的工作。我们要求选派干部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各选派干部认真谋划离任后选派村的长远发展,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后三年发展规划;乡镇党委和选派干部认真抓好继任书记的选拔和培养并通过“两推一选”的办法产生继任书记人选,确保选派干部离任后有人接、接着上、干得好。二是认真抓好选派干部的离任审计和交接工作。在4月下旬我们汇同财政局对第一批45个选派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经初步统计,通过实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已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5.54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18.43万元。同时我们要求选派干部认真做好交接,要清楚交接、清白交接、顺利交接。三是组织对选派干部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定格。我们于5月中旬,组织力量对第一批选派干部第三年度和任期工作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并报县委对第一批选派干部评定了格次,分别是优秀:18人、称职27人。四是召开了第一批选派工作总结表彰会。7月下旬召开了第一批选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第一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下一步选派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会上,表彰了一批选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五是认真抓好选派干部的安排使用工作。对考核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选派干部,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宣传表彰,并积极向县委建议给予提拔使用,把他们作为县直单位和乡镇领导班子的后备人选进行培养、使用,6月下旬我县有7名同志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2人在县直机关,5人为乡镇副职)。六是建立选派干部回访原任职村制度,巩固第一批选派成果。建立了第一批选派干部作为选派村联系员制度,要求选派干部再联系选派村三年;建立了选派干部回访原任职村制度,要求选派干部每季度要回访一次原任职村,每半年列席参加一次村两委会,帮助研究村级工作,并于12月集中时间组织开展了第一批选派干部回访原任职村活动。

2、第二批选派工作开展良好。一是进行了岗前培训和任期培训。在元月份组织了第二批选派干部的岗前培训,11月又组织了任期培训,县委领导在培训会上做了动员讲话,组织部、党校、农委、科技局和扶贫办等单位负责人,分别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通过培训,鼓舞了人心、激发了斗志、丰富了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加强了党性、提高了能力。二是制定了《舒城县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管理办法》。为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使得选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并汲取第一批选派工作经验,制定出台了《管理办法》。三是建立了联系帮扶制度。建立健全了县领导、县直单位联系帮扶选派村制度,县领导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深入选派村,指导工作、给予帮扶。同时各乡镇党委也安排党委成员联系选派村。四是开展了“好支书”活动。为使选派干部经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我们在选派干部中开展了“实践‘三个代表’,争做群众满意的好支书”活动。五是加强督促检查。注重对选派工作的督促检查,采取电话抽查等形式对选派干部加强督查。于11下旬,我们还组织力量对选派村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第二批选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选派干部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选派村的发展规划,他们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解决了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些问题,改善了选派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经受住了艰苦环境的考验,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五、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1、继续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三个培养”)。全县有2400多名农村党员开展了帮带活动,占党员总数的12·6%,帮带农户达3000多户。全县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797名,其中发展能手3045名,占80.2%,发展农村党员1064名,其中发展能手686名,占64.5%。全县1120名村级后备干部中,发展能手占82%,已推选了36名党员发展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对表现突出的推选到村“两委”的主要岗位上,如在第一批45个选派村中,各地推选了12名党员发展能手为村党支部继任书记。

2、按照“十六字”方针,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狠抓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发展生产一线党员、文化程度高的党员、年轻党员和女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特别重视在农村能人大户、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全面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新党员质量。

3、以增强素质为根本,加大党员的教育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采取党员集中培训与平时学习相结合,党员教育培训与民主评议党员相结合,党员教育培训与“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4、不断适应新形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针对近年来农村流动党员增多,支部活动难、党员管理难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一是全面执行流动党员“五个一”管理办法;二是颁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对流动党员实行持证外出;三是通过开展“双向互动”活动,在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四是注重加强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确保流入到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员得到有效管理。

明年的工作思路

2005年,我县基层组织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题,以拓展深化“强基固本工程”为主线,以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根本,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舒城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具体是:突出一个重点,抓住两个关键,做好六项工作。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6

半岛的分支长期把目标对准美国,是因为“”曾把针对美国的行动交给半岛分支负责。2002年底“”要求半岛分支针对美国开展袭击,2003年半岛分支策划用化学装置对美国地铁开展袭击,但该计划被“”否定;最近针对美国的行动包括2010年10月安放货运飞机炸弹未遂案。

“”马格里布营地开展的袭击活动主要局限于该地区;伊拉克营地则据称介入了2007年6月伦敦爆炸未遂案及格拉斯哥机场爆炸案。当美国使用无人机在巴基斯坦部族地区打击“”时,“”指示其半岛分支和伊拉克营地跨地区开展行动。在2008年,为对丹麦报纸刊登先知漫画的行为进行报复,“”下令伊拉克营地袭击丹麦目标。

“”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

“”的组织结构分散。今天的“”并不完全掌控其分支机构,武装分子熟人关系维系着“”从领导核心到分支、营地的组织和命令体系。“”的领导层主要从战略层面掌控该组织的活动。

“”总部、分支、营地之间的联络和协调,大都是在各自的情报委员会和负责策划袭击的行动小组之间进行的。“”的指挥命令大多与其对外活动有关,分支在划定的地区之外发动攻击之前需申请批准。“”前伊拉克领导人扎卡维就曾申请将活动范围扩大到约旦。

当分支在划定区域以外开展袭击时,“”要求他们按已定规则行事,往往采取自杀式袭击、对锁定的公共交通设施、政府建筑等进行连环袭击等手段。一旦目标锁定,分支或营地可自行选择袭击手段;在开展大规模袭击、对新目标进行袭击之前,要请示“”领导层;在使用化学、生物、放射性装置发动袭击前,要向“”总部申请批准。

“”设置了一套审批程序,旨在使各类袭击相辅相成,而不致影响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相比较而言,半岛分支和马格里布较好地遵守了上级命令,而伊拉克营地2005年未经批准对约旦安曼三个酒店发动了炸弹袭击,结果遭到了“”总部的严厉训斥。近来,在反恐力量的打击下,伊拉克营地和马格里布营地的力量均被削弱。

“”与其他好战组织的联系

“”争取对象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尚未加入“”的狂热分子,还有一部分是争取加入“”的派别。“”在与其他组织联合时十分谨慎,这是因为它吸取了过去的教训。2006年,在争取从“埃及伊斯兰团”、“利比亚伊斯兰战斗团”分离出来的小派别加入“”的过程中,遭到了这两派人马头目的反对。这一风波降低了“”对上述两派人的吸引力。“”现在也担心引来其他武装分子的非议,因而往往不考虑接受缺乏统一指挥的派别加入“”。

索马里好战组织青年党近年来争取加入“”。但索马里青年党和与“”有联系的伊斯兰党发生了火拼,因而“”不愿接受其党入伙。2009年一批澳大利亚极端分子(大多是索马里人后裔)准备在澳大利亚发动袭击,在请示索马里青年党时未获批准。“”认为索马里青年党的海外活动对它构成了竞争。如果索马里青年党在西方国家开展袭击成功的话,为控制索马里青年党的活动,“”也有可能吸收索马里青年党。鉴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半岛分支有密切联系,如果以后索马里青年党要并入“”,半岛分支可能将从中予以协助。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7

当我们放眼世界政治制度文明的民族苍穹,法兰西民族始终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辉。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到1791年法国宪法,再到如今无意之中创造了“半总统制”的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法兰西民族的民族特质始终是耐人寻味的,而这一民族特质其实也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有所丰富的。本文在叙述其总统制度及其选举制度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一些对国家政体制度安排和建设的启示。

一、当代法国总统及其选举制度的宪法规定

当代法国的总统及其选举制度是由1958年戴高乐将军根据法国国会授权主持起草的宪法而确定的。该宪法主要是为摒弃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5年宪法的弊端而制定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继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传统的议会制政体,将作为传统民主制度的象征的议会,作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加之当时法国政党林立,因此,难以有单独一个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绝大多数席位,这就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议会,使得法国内阁更迭频繁。在1946年到1958年的12年间,国家政治经济不稳定,这与法兰西民族追求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强大的国家形象的民族情感截然对立。最终,法国1958年宪法在总结第四共和国宪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法国国情,吸收英美等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的优点,创造性的设计出了符合法国国情和民族诉求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使得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并使得国家稳定。关于总统的地位,法国现行宪法第五条规定共和国总统监督遵守宪法。它通过自己的仲裁,保证公共权力机构的正常活动和国家的持续性。共和国总统是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和遵守共同协定与条约的保证人。从中我们可以理解法国总统在法国国家权力制衡安排中的重要地位。

二、法国总统及其选举制度初探

(一)法国总统制度

根据1958年宪法选举产生的总统已不再是“虚位元首”,戴高乐通过1958年宪法做了重大制度改革。内容主要有:1.赋予总统广泛的行政、军事、外交和司法权力。总统直接任命总理和其他内阁成员,大大降低议会对总统的限制。2.保留了议会制度,改革国民议会选举制度,促进国民议会两极化,使其由一个左翼或者右翼政党主导。此时总统权力加强,但是依据主权在民的思想,总统毕竟是作为国家全体民众的人,“人民的意志要高于其人的意志。”这也许是浪漫的法兰西民族对总统权力加强所作的一个大胆而不失稳定的尝试。

但在这一制度实践中,也在不断地嬗变,由于1986年法国国民议会选举结果使得总统所在政党与国民议会多数派政党不一致,这就使得总统任命总理时不能一意孤行,只好任命议会多数派政党推荐的总理候选人为内阁总理。这样,实际上使得总理由议会产生,而且是由议会的多数派政党推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这就具有了议会制的特征。这使得法国的政府制度既有总统制的因素,即总统任命总理,总理对总统负责,总统是内阁的实际首脑;又有议会制的特点,即法国总理实际上是由议会产生。总统即使在某些时候对内阁行政权力失去控制的时候,也还拥有外交军事司法方面的权力,这避免产生第四共和国宪法议会制下的“虚位总统”。所以,独具一格的“半总统半议会制”的法国政府制度,或者说是“有议会制特点的总统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总统所在政党与议会多数派政党不一致,总统任命议会多数派政党推荐的总理候选人为总理。不过,“半总统半议会制”还体现在,即使总统所在政党与议会多数派政党一致时,议会可以行使它的监督权,通过议会对内阁的不信任案,使得内阁辞职。但是这并不减损法国总统的权力,总统依然有任命新总理的权力,总统始终是国家主权的象征。这种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的设计一方面维护了法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的实际地位;另一方面,吸收了议会共和制下议会权力对总统的限制作用,使得总统权力不至于过大,而破坏了权力制衡的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因此,当我们以一种历史的眼光来考察1958年法国宪法下的法国总统权力的制度安排时,可以发现其特殊性——即半总统制。如果把自1958年以来的法国总统制度的演进历程比作成一座绵延的历史山脉。从历史山脉的横截面上来看,法国总统始终是国家主权的象征,至少拥有军事外交司法方面的实际权力,而非“虚位总统”,例如,德国总统、法国总统等属于虚位元首的范围。法国的这种制度不同于议会制,总理始终由总统直接任命,而不是有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内阁直接由总统任命,而无需考虑到总统所在政党与议会多数党是否一致。法国国民议会始终可以像传统的议会民主制那样对内阁行使监督权,以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的方法,使内阁辞职,这是历史山脉的横截面的半总统半议会制。从历史山脉的纵截面上来看,当总统所在政党与议会多数派政党一致时,总统通过直接任命内阁总理作为首席部长,自己掌握实际的内阁政府行政权,由此法国总统集行政、军事、外交权力于一身,权力范围甚至大于美国总统;当总统所在政党与议会多数派政党不一致时,总统如果推荐多数派政党的总理候选人为总理,这样,总统与总理分管外务与内政,这也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权力可能略小于美国的总统,因为行政权力主要由总理掌握。但是,法国总统这时候依然是有实权的总统,而非议会共和制下的虚位元首,仅仅作为国家的象征,这是历史山脉的纵截面上的半总统半议会制。所以,总体上法国总统的权力安排使得法国总统制度兼具传统的议会制和总统制的特点,而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议会制或总统制。

(二)法国总统选举制度

1.在法国,法国总统选举制度的最大变化莫过于1962年戴高乐总统提出了关于总统选举方式的宪法修正案,经全民公决后通过,使得总统选举方式由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法国《宪法》第六条规定:“共和国总统由直接的、普遍的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关于政党在选举制度中的作用,《宪法》第四条规定:“各政党和政治团体协助选举表达意见。他们可以自由地组织并进行活动。它们必须遵守国家主权原则和民主原则”这条可以理解为宪法对政党政治的法律承认,虽然政党政治下的总统选举,总统候选人的提名由政党掌握,而这样的宪法规定规范了政党在总统选举中的角色,为宪法委员会在监督政党在选举过程的规范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8

有限的悬念

算起来,大国家党在野已近10年。在金大中时代,韩国迅速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不俗成绩,一脉由此深孚人望,根基日稳。反观大国家党,由于长期掌权,官僚色彩浓厚,组织涣散,思维僵化,对于金融危机也难辞其咎,故而在金大中刮起的政治民主改革风暴中,一度被挤压得毫无还手之力,有彻底边缘化之虞。

卢武铉执政失当,成为大国家党复苏的契机。民权律师出身的卢,终究比不得蹲了30年黑狱的金大中,其改革完全只是在依葫芦画瓢,而没有考虑到韩国内政外交上的新变化。在朝核问题愈演愈烈的新形势下,卢还死抱着亲左亲北的金科玉律不放,引起了国民的普遍反感和不满,大国家党由此捡了个大便宜,在地方选举中一举令半壁江山变色。

这一次大选,大国家党推出的两名候选人都是人气很高的政治明星:李明博做过首尔市长,经验丰富,且颇有政绩;朴槿惠身世显赫,又是女性,很符合当前韩国人困极求变的猎奇心态。在竞选中,李明博打出了经济牌,直戳开放的痛处,也挠到了韩国民众的痒处;朴槿惠先后造访了中美两国,显然是想给自己加分,然而,她的民意支持多少有些虚浮,缺乏实际业绩的支撑,赚的多半是感情分和形象分,且8个月来一直处于下风。

按照大国家党的游戏规则,党内初选将综合议员党员、全体党员、民意和媒体舆论4方的支持度进行计分。民意支持率大约只有李明博一半的朴槿惠,自然巴望着降低民调的分量,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她的党首履历在党内的人脉优势。现任党代表姜在涉显然更钟意李,所以提出了67%的折中案;朴在抱怨一通后,迫于不能激怒民意,也就接受了,但朴阵营不久即抛出“李明博拥有8000亿韩元之传闻”,以示反击。

根据最新民调,大国家党支持率高达55.1%,开放却只有10.5%,莫说扳盘,就算指望体面地下台的机会都不大。说到党员的个人支持率,除了老将金槿泰的1.2%,两个“卢的男人”中,劣迹斑斑的李海瓒仅为可怜巴巴的1.8%,庸碌平平的柳时敏尚无人问津。回想当年,为了挺卢,这些议员不惜脱离新千年另立门户;再看今日,同一批人又半带威胁半带哀求地呼吁反卢保党!大势去矣,开放的下台正进入倒计时。

经过8个月的暗战,厚积薄发的李明博终于稳中求升,获得了巨大优势,令这场总统选举基本上失去了悬念,成为大国家党一党的家务事。不过,在未来半年内,李、朴二人必须保证不出现台湾马、王那样严重的内讧,否则,年底大选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台湾第二?

在亚洲,韩国与我国台湾地区一样,政治制度上都曾效法美国,却又受到欧洲分权模式及本土传统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法国式的半总统制: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不设置副总统,而日常行政事务又交由国务总理处理。总统和总理类似于古时君与臣,帅与将的主辅关系。然而,在这一权力结构中,总理的地位显得很弱势,往往容易沦为总统为应付危机而踢出去的替罪羊:屡屡更换行政院长,卢武铉更换的国务总理也不在少数。

不过,台韩两地政治上最大的相似之处还数朝野两大政党的相互关系。

由于韩国开放的大多数议员都是原金大中新千年的原班人马,所以开放的执政实际上应该追溯到金大中上台的1998年,比照和台湾上台的2000年,再考虑到总统任期在韩国为5年,台湾为4年的细节,就会发现两地两党的上台几乎是同步的。和开放都由以往备受打压的“游击队”身份咸鱼翻身,扭转乾坤,一跃夺取国家政权,并表现出与长期掌权的“国军”截然不同的面貌:丑闻更少,党政思维更新,当然,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们更懂得如何与媒体和民众打交道。

应该说,包括台韩在内的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一贯奉行精英主义的东方社会普遍朝大众主义的方向转变,和开放都利用了这一趋势。这绝非运气使然。与中同、韩国大国家党高层多为官僚出身,总是高高在上相比,和开放的领导人多半在威权时代的民权运动中摸爬滚打过,对于民众及社会的整体认知都远胜于执政党。然而,仅仅有问鼎天下的实力和野心是远远不够的,相对完善公正的选举机器更是不可或缺。否则,金大中在1971年就能当选为总统。在日益高涨的民权运动的压力下,原执政党不得不改变长期以来的高压做法,将锈迹斑斑的选举机器从蒙尘日久的宪法框架中拿出来。当惯用的作弊手法玩不转了'以往的花瓶最终成为砸死老大党的神兵利器。

然而,和开放执政基础的差异,却导致了两者气数不一。

去年台湾“绿营叛将”施明德率领红衫军“天下围攻”时,笔者不由得心生感慨:这风要是刮在韩国,卢大总统只怕早就被吹出了青瓦台。上百万红衫军虽声势浩大,却终究徒劳无功,不能不说明文攻武卫出彩,使橘色“第三势力”与蓝营主流失之交臂。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本土原住民即便反贪腐,也不愿意让渔翁得利。

反观韩国,并不存在台湾的族群之争,有的只是阶级矛盾。大国家党从李承晚的自由党到全斗焕的民主正义党,代表的是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和有钱有势的资本家;而开放从张勉的到金大中的新政治国民会议,代表的是接受过较高教育的城市中产。韩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为大国家党一脉的生存和掌权提供了社会土壤;但随着汉江奇迹的到来,选民的结构发生了有利于一脉的转变,以至于连靠军事上台的强人卢泰愚也不得不改变策略,与民主旧派出身的金泳三联合执政。随着城市化和民主化浪潮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强大的城市中产阶级终于又将民主新派出身的金大中和卢武铉先后送入了青瓦台。现在,连凡事讲究理性温和的城市中产都抛弃了开放,李海瓒也好,柳时敏也罢,想重获信任可谓难上加难。至少,在短短半年内,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重回右翼阵营

在当今韩国政坛,恐怕除了最左翼激

进的民主劳动党,多数政客都喜欢自我标榜“中道政治”。所谓的“中道”,意即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历史上,韩国的左右之争总是引发政治上的震荡,为韩国选民不喜,当代政客自然知道避嫌。

传统的韩国左右分野具体表现在:经济上是以国家统制还是市场导向为主;政治上是威权主义还是民主主义;外交上是亲美仇北还是对北亲善。随着冷战的结束,原本尖锐的左右分野日益模糊。可是,各党派在时代巨变中普遍当局者迷,就以冷战后首任总统金泳三为例,他就没弄清楚自己的方向:经济上沿袭朴正熙时代的老套路,最终让国际金融大鳄钻了空子,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潭;政治上高举革弊立新的大旗,实际上搞的是家臣政治,他的次子和一众亲信都卷入腐败大案“韩宝事件”;外交上对朝鲜应对乏力,且思维僵化,如1994年正值朝核危机发端,又恰逢金日成逝世,美国总统克林顿发电文悼念,想以此缓和半岛的紧张气氛,结果引起了金泳三的埋怨。金泳三黯然下台后,左右之争就扔给了其后任。

民主新派出身的继任者金大中之于旧派出身的金泳三,立场自然偏左。不过,如果将之放到整个韩国政治的宏观视野中来看,不难发现,金大中是迄今为止最符合“中道政治”标准的总统。但在卢武铉上台以后,整个国政基调出现了全盘左倾的趋势:经济上漠视市场规律,迷信政府调控,结果出现了卢版的“地产新政”,非但徒劳无功,还招惹怨声一片;政治上虽标榜民主,却流于虚浮,显得过于随意,缺乏细致规划,一遭挫折,又立马表现出威权专制的一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卢和媒体的关系。连卢本人都承认,当年没有电视台的宣传他不可能上台。执政头两年,他与媒体俨然处于蜜月期。然而,朝核危机一来,舆论开始对卢不利,他又转而钳制媒体,并打算持续到任期结束。此外,对朝外交是卢的滑铁卢,也是左得令韩国人咋舌的20年未睹之怪现象。金大中虽然在执政晚期为了诺贝尔和平奖和民族英雄的荣誉,对朝鲜有些纵容,但至少坚守了虽亲北不反美的政治底线。反观卢武铉的对北政策,过于空疏,面对一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朝鲜,卢的政策可谓养痈遗患。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9

一、结构转型:从多党竞争制的尝试到“两党合作制”的孕育,从制的推行到“多党合作制”的设想,再到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最终确立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逐渐形成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社会矛盾和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大历史任务,也逐渐形成了由传统阶级、现代阶级、半传统半现代阶级构成的复杂社会结构和在此基础上为民族利益及各自阶级、阶层、集团利益而奋斗的各种政党。从辛亥革命后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开始学步,到政党制度基本格局最终确立、现代民族国家创建完成,中国政党制度先后经历了“五个历史环节”的结构转型。

(一)多党竞争制的试行和很快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后开始建设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实行议会制、内阁制和保障集会结社自由的规定,原先的革命派、立宪派、守旧派纷纷组党,以便通过竞选掌握议会多数、实现组阁执政,一时间,中国政治舞台呈现出政党林立、彼此纷争的局面,西方的多党竞争制就这样被提到中国的政治生活中进行试验。但是,由于纷争不休的各政党始终把握不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不出反帝反封建的明确纲领;由于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相当薄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力量还很弱小,它们的政党不但不能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动员来放大自己的政治能量,反而因为多党纷争消耗了自己有限的政治力量;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多党竞争制缺乏必要的生存土壤和环境,致使多党竞争制不久就被力量雄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搞垮。然而,多党竞争制在中国君主专制的废墟上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政治运作模式,给中国政治带来了新鲜空气和一时的蓬勃景象,确立了以现代政党政治取代传统君主政治的价值取向。所以,多党竞争制不是失败在引进了政党政治,而是失败在脱离历史主题、消耗进步力量而又水土不服的多党竞争。

(二)“两党合作制”的孕育和半路流产。辛亥革命作为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破了封建君主专制之旧,却没能立住现代民主国家之新,致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然如故。在一场大革命势在必行的情势下,在多党竞争无法解决中国紧迫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的深刻教训面前,新建的共产党和准备改建的走到了一起,根据《一大宣言》,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联手革命,结果极大地壮大了革命力量,很快掀起了国民革命高潮,显示了两个革命政党实行政党合作的巨大威力,也似乎预示着“两党合作制”将随着大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上升为新国家的政治制度。但是,国共两党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隐患是,没能有效解决谁来充当领导党这个关键问题,致使两党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最后导致两党合作破裂,共产党因的“”而遭受重创,因投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日益蜕变,严重削弱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造成胜利在望的大革命半途而废,“两党合作制”也随之半路流产。应该说,“两党合作制”的失败不在于两党合作,而在于没能解决好政党合作的领导权问题。

(三)制的实行和深刻危机。借用孙中山“以俄为师”所形成的“以党治国”理论,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根据《中国训政纲领》,代替国民行使“四种政权”和“五种治权”,包揽全部国家事务,而共产党和各派则长期处于非法地位,从而形成了的训政体制,后来又受国际法西斯主义的影响而不断强化。这种制,一则不能容纳各派政治力量参与国事,无法凝心聚力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难以有效应对各种内外危机;二则无视中国复杂的社会结构,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狭隘利益,不但打击和镇压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先锋队的共产党,而且打压和迫害代表社会中间阶级的派,无法给国家政权培植雄厚的社会基础;三则由于长期专制集权,执政的被权力所腐蚀,日益丧失进取精神和民心基础,导致中华民族被一步步带向苦难深渊,而使制面临深刻危机直至瓦解。当然,作为一代伟人孙中山缔造的政党,毕竟在中国执政了22年,在民族危亡面前还获得了各党派对其领导地位的承认,说明一盘散沙、危机深重的中国客观上需要一个强大政党统一领导和有效执政,只是蜕变的难以担此重任。可以说,制不是失败在,而是失败在。

(四)“多党合作制”的设想和瞬间破灭。在共产党倡导和推动下以及各派响应和参与下,执政的基于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同各党派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抗战时期的国共遇事协商、召开国民参政会以及战后初期的国共谈判、召开多党政治协商会议等形式来共商国事,形成了一定程度上不时出现的执政条件下的多党合作局面,还达成了实行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和平建国纲领》等政协决议,这样,“多党合作制”有了一个实践中的影子和纸面上的雏形,这是的主张、派的多党竞争主张、共产党的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相互接近、彼此妥协的产物。但是,基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狭隘利益,在国家层面始终坚持制,对于多党合作的政策时进时退,最后竟然撕毁政协决议,致使一种多党合作制的新尝试化为泡影,错失一次摆脱政治危机、实现政治进步的历史良机。事实上,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大局面前,毕竟存在着多党合作的政治实践和进一步上升为政党制度的可能性。重庆“多党合作”的制度构想昙花一现、转瞬即逝,说明一个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不愿意也没资格领导多党合作,最后是延安“多党合作”的制度雏形脱颖而出。

(五)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探索和最终确立。共产党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坚持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联合一切民主进步党派共同奋斗等)同中国实际(如反帝反封建的中心任务,人数上“两头小、中间大”和力量上“两头大、中间小”的社会结构等)相结合,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从建党之初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到随后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与孙中山的进行两党合作,共同推进民主革命;从拒绝与第三党合作,到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多党派合作救国,并在地方建立体现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从主张建立、共产党、各派共同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到发出“五一”口号,召开共产党领导、各派参加而反动派出局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建立新中国。各派始终坚持爱国反帝、争民主反独裁的立场,在多党竞争制的努力失败后,由走中间道路改走新民主主义道路,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合作建国。这样,通过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最终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基础上创立了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

中国的政党制度经过不断创造新因素、淘汰旧因素的扬弃过程、合成过程,其内在结构最终转型为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为什么多党竞争和不行,只能多党合作?为什么没有领导党的多党合作不行,只能是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为什么领导的多党合作不行,只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种通过先进政党为领导、各种进步党派同向整合以实现民族复兴力量最大化的结构选择,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个重大历史任务决定的。

二、平台升级:从新民主主义政党制度的初步发展,经过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波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际所确立的政党制度,其结构是“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其本质则是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服务的“新民主主义政党制度”。随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围绕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坚持“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增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涵,逐步升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经过了“四个历史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初步发展。从1949年建立新中国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政党制度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经受了三次考验,实现了初步发展。第一次是建国初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共产党内有人以功臣自居,认为派任务已尽、可有可无,派中也有人停滞不前,主张解散派。首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澄清,明确了派的阶级联盟性质,提出了“团结、建设、进步”的方针,使各派实现了组织发展和思想进步,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是随着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确立,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终止,此时,围绕政协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政协“没什么权了”、将退为“太上皇”,有的认为政协仍是“权力机关”或“半权力机关”。对此,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将政协界定为既不同于国家权力机关,也不同于一般人民团体,而是党派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这样,中国政党制度就有了一个重要机构作为运行载体,又形成了人大和政协同时发挥作用的政治特色,有力地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服务。第三次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派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此时,又发生了派还要不要继续存在的分歧。对此,中共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将转变为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派将成为这部分人的政党,今后应采取共产党与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八字”方针的提出,解决了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派的前途命运问题,给中国政党制度增添了新内涵(不仅共存而且长期共存,不仅合作而且互相监督),是对苏联社会主义一党制的创新。

(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的严重波折。从1957年整风反右到1976年后的徘徊前进,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轨迹出现强烈震荡,经历了从挫折到调整、从大破坏再到着手恢复的严重波折。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新课题,共产党和各派都没有经验。在当时缺乏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环境下,派有人不能正确对待共产党因从领导革命转向领导建设而发生种种不适应所带来的工作过急过快、过于简单粗糙的问题,提出“平起平坐”、“轮流坐庄”等实质是重搞多党竞争制的要求;共产党一些人也不能正确对待派的各种批评、建议、意见乃至出格言论,搞反右扩大化,重新把派当作“资产阶级政党”来对待,致使派的地位和作用大大降低;到“”期间,共产党和派一损俱损,政协会议多年未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名存实亡。这说明,没有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政党制度就缺乏健康发展的平台;缺乏“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诚合作,“长期共存”就靠不住,“互相监督”就会走入歧途;不能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坚持不懈闯新路,就容易重走西方多党制和苏联一党制的老路。

(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恢复发展。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起步到1987年后的体制闯关,中国政党制度随着国家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恢复发展、重现生机,开始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阶段,派的性质和作用、多党合作的奋斗目标和基本方针都得到了恢复发展:派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在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祖国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共产党提出的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得到了各派的拥护和支持,成为多党合作新的奋斗目标;共产党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恢复发展了“八字”方针,使共产党和派的关系发展成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上的亲密合作关系。这个阶段,还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的重要理论观点,在此指导下,中共十三大不仅正式提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概念,而且把完善这一政党制度列入政治体制改革日程。这表明,中国政党制度开始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平台上。同时,在如何完善中国政党制度的探索中,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观点,中国政党制度急待全面升级。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世纪发展时期的全面升级。从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进入“加快建设”的跨世纪发展时期,中国政党制度走上了制度化建设轨道。这个阶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制定和实施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系统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既坚持又完善中国政党制度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党制度实现了一系列创新,包括:对共产党作了“三个代表”、“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的新定位,对派作了“三部分人”的政治联盟、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的准确定位;概括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个中国政党制度的“二十字”特征;阐明了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及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效果着眼来衡量中国政党制度的四条标准;明确了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提出了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的多党合作重要原则;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运行机制;等等。同时,中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层次不断明确和提升,取得了宪法地位,成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政党制度的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日益饱满的基础上,不仅理论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鲜明概念,而且中共十六大将中国政党制度明确地纳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范畴,要求更好地发挥其特点和优势,这些标志着中国政党制度实现了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全面升级。

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了一段“之”字形的曲折轨迹,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政党制度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跃升。为什么西方式多党制和苏联式一党制的旧梦在中国都难以成真?为什么中国政党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而波动?为什么中国政党制度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开拓而实现新生?中国政党制度的这种新的平台,实际上是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个新的重大历史任务而“量身打造”的。

三、模式创新:依托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结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平台,不断提高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向着政党制度的“中国模式”创新发展

中国政党制度经过结构转型确立了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基本政治格局,又经过平台升级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在此历史成就基础上,围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提高政党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由政党制度的“中国特色”向着政党制度的“中国模式”创新发展,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达到更加成熟的境界。这是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一个历史趋向”。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10

一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

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党制度都是多党制或两党制。两党制国家也有多党长期合法存在、各政党法律地位平等、多党平行竞争,从这点看,两党制与多党制同类。因此笔者将多党制、两党制作为同一类型的政党制度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对比,分析中西政党制度的一些主要差异。

(一)竞争与非竞争的差异。实行多党制的国家,通常情况下,由不确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结成党派联盟,争取议会多数席位,组成联合内阁,从而取得执政地位。两党制是指一些西方国家长期以来都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大党居超强地位,通过往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选举中取胜的方式,结果总是两党在若干年内相互轮流执政。两党之外,也有其他众多政党合法存在,但都是些小党,其力量和作用长期无法与两大政党抗衡,议会、政府总是被两大党轮流控制。意大利政治学家萨尔托里把政党制度分为“竞争性”和“无竞争性”两人类,·党制列入无竞争性,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Il我国的政党制度虽无竞争性,但并非萨氏分类中的无竞争性的、不民主的一党制,而是一种完全新型的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其主要特征是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一些西方学者将中国简单地视为无竞争性的一党制国家,否定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民主实质,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

(二)利益表达功能的差异。利益表达li:l~l益整合是各种政党制度普遍具有的功能。尽管在现代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政党制度下,通过政党竞争可以把方方面面的民意充分释放出来。即使在意识形态淡化、政党问差异日益缩小的今天,某个政党或政党联盟仍不可能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邓小平所说,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在多党制或两党制国家,有些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亟待解决的大事,当政者也首先从政党利益考虑而使问题难以解决。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代表和整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参政的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特殊利益,执政党与参政党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将各阶层、各领域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源源不断地输入决策中心,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中。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起源于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于建国之初,确立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之后,蓬勃发展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根据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同各个民主党派一起创立和发展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政治财富。

(一)多党合作是历史的选择

与西方国家的先有议会后有政党,政党多数是在议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情况不一样,没有民主自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政党是“非法”地秘密建立,被迫以武装斗争方式为夺取政权和建立民主代议制而奋斗。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及其发动的辛亥革命就是如此,然而议会制的多次尝试都因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而未能确立。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广大民众用长期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国家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当时的国际环境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无论当时的蒋介石国民党,还是其他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肩负着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并适时“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去的…全部革命任务”(毛泽东语)。由于国民党过于强大,中国共产党为达到推翻“三座大山”的目的,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结成广泛的命统一战线。而各民主党派在国共两党对峙中间产生并发展起来,由于其力量薄弱,要实现其民主建国的政治要求和目的,必须寻求工农大众和革命政党的支持,他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同共产党合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当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拆了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路”,靠拢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又绝无可能时,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政治领导,并与之结成同盟。

(二)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11

Historical Basis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Establishe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YANG Shuai, WANG Jianyo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Departmen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ed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under the party system as a starting point.From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the society characteristic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task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other socialist countries lear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explored the history of China's political party system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Chinese leadership's political party system established in the historical basis.

Key word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arty system; historical basis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2007年11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开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与其他形式政党制度的区别主要在于: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执政与参政致力于共同的奋斗目标的多党派合作的非竞争性关系。我们判断这种政党制度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优越性,必须从这种政党制度得以确立的历史依据出发。离开其历史依据,把抽象的判断标准强加于这种政党制度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中国政党制度的最终确立不是对其他国家政党制度的移植,更不是个别英雄人物的独创,它是有其充分的内在逻辑即历史依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各派及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这是因为,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形式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这是政党制度形成的客观规定性;同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规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的原理,政党制度的形成也是该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的结果。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1 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不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制度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十分脆弱,它受到了来自国内封建势力和外来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双重压迫,这就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政治力量弱小,反帝反封建具有不彻底的妥协性。在当时还存在区别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中国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独特产物,它扭曲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要求,打断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向上的、合乎规律的发展,将其强行操控起来,使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权的依附物。”①以上因素使得中国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此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又决定了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又存在大量的封建小农经济。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不足以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能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能力。辛亥革命后,中国曾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议会制和多党制,一度出现了政党林立的局面,当时存在的政党有300多个。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特别是由于不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这种政治局面也随之消散,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最终未能在中国建立起来。正如孙中山先生本人对革命的失败所总结的,中国的社会状况和欧美是不相同,那么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不能完全仿效欧美。

2 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必须建立独具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具体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由于国际和国内条件的变化,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所以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但它与一般民主革命的本质有本质的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旧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此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一般民主革命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在中国不能建立资产阶级政党制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又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同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具体国情又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因为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但有帝国主义列强和顽固的封建势力,而且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与人民为敌的大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使得在当时的中国任何一个党派或团体都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与其他派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这个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建立还在于各派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而这种革命要求与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是一致的,同时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显示出了极大的先进性,此外共产党向派表示出了极大的合作诚意,进而使得派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下逐渐认识到,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寻求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长期维持就决定了,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能是一党制,也不能是多党制,而应当是多党合作制。

3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潮流决定了中国不能实行的政党制度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之后,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已经走上了促民主、反专制独裁的潮流历史。但是1927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以为首反动集团,在叛变革命之后,公然建立起了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实行的是党权高于一切、垄断一切、决定一切,以党代政的“党国体制”政策,对其他党派实行严酷的打压,对人民的民主自由实行严酷的压制。在这种政党制度下,民不聊生,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发展缓慢,特别是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的边沿,国家曾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因而这种逆历史发展潮流的政党制度遭到了各个党派以及人民的广泛反对。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后,统治集团拒绝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行多党政治协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顽固推行的独裁统治,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治协议,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宣布各派为非法组织,最终导致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崩溃和军事上的失败。”②在大陆的彻底表明,在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下,实行是没有出路的,必然会被历史所抛弃。

4 苏联建立后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教训启示我们不能实行的政党制度

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政党制度曾经历了多党到一党的历史过程。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设想建立多党制和曾做过多党合作制的短暂尝试,但是这些设想和尝试由于其他党派的反对并未实现和成功。1921年,布尔什维克加紧镇压和取缔一切“非我族类”的政党,最终确立了苏联共产党的“”的政党制度。由于缺少了党外监督和合作,随着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政党制度给苏联的发展带来了的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体现在政党制度方面,就是斯大林不断强化“”,造成了一种“按照领袖意志去运转的、从政党组织、国家机关、经济实体到一切社会团体统统执行最高指示的高度一体化专制结构。”③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的认识是错误的,他认为,苏联除了共产党之外决不允许其他任何政党存在,他在1936 年作《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时说,“几个党,也就是说政党自由,只有在有利益敌对而不可调和的对抗阶级的社会里,……才会存在”,而苏联已经没有了彼此敌对的阶级,“所以,在苏联也就没有几个政党存在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这些政党自由的基础。在苏联只有一个党,即共产党存在的基础”。④在苏联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谁要是敢在“”有任何异见,谁就可能遭到灭顶之灾,使得人民的自由民利受到了严重损害,严重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同时苏联的“”体制也给苏联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使得苏联国内积累的矛盾越来越多,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失去了活力。新中国建立后,敏锐地看到了这种政党制度存在的诸多弊端,为了吸取苏联在政党制度建设方面的历史教训,在其《论十大关系》指出“究竟是一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仅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基于这种认识,建国后的政治建设方面,我们逐步确立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在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我们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建国6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我们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政党制度建设的认识是完全正确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的确立,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注释

① 李金河.新中国政党制度:历史与国情的选择[N].北京日报,2009.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12

书 名

在1985年撰写第一本《抗日战争史》时,起初拟定的书名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当时在“前言”中说明,该书主要内容是写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和敌后根据地,同时对军队及正面战场的作用也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并且引用的说法,“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范畴,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党派、势力都属于人民范畴。现在看来,这无非就是给自己一个“自圆其说”的理由而已。但是因为一位学术前辈不大赞同而作罢,就使用了《抗日战争史》的书名。

这次使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这个书名就算是一个心愿吧,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对这场战争本身的理解。

抗日战争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它的人民战争性质。在抗日战争初期就以“时代的不同”为主题,反复论证了中国抗战进步性、正义性和人民性。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红军,有了数十年革命的传统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十七年的经验。这些经验,教育了中国的人民,教育了中国的政党,今天恰好作了团结抗日的基础”。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民众的爱国运动和爱国军队的抵抗,全国抗日军民的持久抗战,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充分展示了抗日战争人民战争的本质和威力。我很欣赏邓小平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题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深刻反映了这场伟大民族革命战争深刻的历史内涵。

抗日战争的整体性研究

由于历史政治原因,在以往的研究中,中国抗日战争作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的整体性,不同程度地被分割了,或歪曲了。从全民族抗战的角度对抗日战争进行整体研究,是若干年以来学术界达成的主要共识。我认为,对抗日战争的整体性研究,应包括战争的整体性和社会的整体性问题。因为不从战争的整体上研究抗日战争,就不容易说明这场战争的全民族革命战争的伟大意义;不从社会的整体性上研究抗日战争,也很难说明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只有从整体民族战争的视角对抗日战争进行考察,才能全面把握民族革命战争的伟大意义,客观评价国共关系以及两个战场的关系、作用和地位问题。

抗战伊始,共产党和即分别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抗战建国纲领》,作为本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基本政策主张。本书注意阐述国共两党在政治路线、战略方针等方面的根本分歧的同时,也着重说明了国共两党以及全国各派、各军在团结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以及抗日外交等方面基本的统一和原则的一致;国共合作关系中有“摩擦”,也有“调整”;独立自主,离不开战略的统一;强调了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基础;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本战略格局和胜利的基础,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国共合作抗战之军事、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反映。本书指出,国共两党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的摩擦及局部冲突的基本根源,在于国共两党对抗日战争之民族革命战争及民主主义革命本质的不同认识,在于两党不同的民众政策和社会政策,包括诸如关于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抗日战争与政治民主、民众动员、社会进步等关系的不同的理解和对立的政策。应当说这些问题都是属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更深层次的问题,国共两党不可能达到基本的统一。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否定抗日战争作为整体民族战争的基本事实。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的民主复兴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独立、民主、富强的关键时期。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不仅取得了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胜利,而且动员和组织了民众,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人民民主革命阵线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抗日根据地和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民主力量,代表了新兴中国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走向复兴和民主的决定力量,为新民主主义中国奠定了社会基础。

旧中国是一个极度缺少民主的社会。要求结束,实行民主政治,是抗日民主运动的重要内容。1938年设立的国民参政会,虽然是“邀请”的政治咨询机构,但也是全国各党派力量团结抗战和“开放民主”的重要表现。1939年9月,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上,中共及派参政员提出多项议案,要求国民政府保证各党派合法地位,结束党治,改革政治,明令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并组织国民参政会促成会,协助政府促成等,在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会议通过了《召集国民大会,实行决议案》。问题作为抗日民主运动重要目标,引起国内各界民主进步力量的关注。各抗日党派的领袖在报刊上纷纷发表关于问题主张和建议。中国各派在民主和民主运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1939年10月,各派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在重庆联合“第三党”、青年党、国社党、救国会、职教社、乡村建设派等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主张实施,成立政府;各党派一律以平等地位公开存在,吏治清明,铲除贪污,学术思想自由;同时提出拥护为中华民国领袖,实现国家统一,“一切军队属于国家”等主张。统一建国同志会实现了在国共两党之外的“中间力量”的初步联合。1940年9月,政府以交通阻塞, 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有困难,宣布延期。因为方面根本无意真正实行,所以,所谓国民大会、制定宪法,自此之后,就不了了之,遥遥无期了。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和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的、独裁政策,更加激起国内民主抗日力量的反对。面对的政治压迫,中间党派更加同情、支持共产党,谋求与共产党合作,希望得到共产党的帮助,并谋求建立新的政治团体。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召开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政纲》、《简章》、《敬告政府与国人》等文件,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民主政团成立初期尚处于秘密状态,在中共南方局及、廖承志的帮助下,首先在香港建立机构,9月18日,正式创办机关报《光明报》并发表宣言及纲领,主张抗战到底,加强团结,保证人权,结束党治,革新内政,根本调整党派间不协调关系等。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发展。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社会民主改革,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和社会政策的伟大实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民主主义性质内容的政治经济改革,成为新民主主义中国的社会雏形。

在政治上,根据地实行彻底的民主政治,按三三制原则建设和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和抗日民主政权。抗日根据地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抗日民主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切人民,只要不投降、不,均可参加政权。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

在经济上,实行以奖励资本主义生产为主,同时保存地主若干权利的“七分资本三分封建的政策”。在旧中国农村,一般地租占到土地产量的50%左右。高利贷重利盘剥更是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抗战前政府曾以法律形式限租,根据其1930年6月所颁布的《土地法》规定,“地租不得超过耕地正产物收获总额千分之三百七十五”。但是,这只不过是一纸空文,从来没有认真实行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并列入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进一步总结了抗战以来,根据地进行减租减息的经验和问题,详尽地规定了减租减息的各项具体政策。1943年前后,各抗日根据地在广泛动员群众的基础上,进行了普遍深入的减租减息。各地情况虽有不同,但一般实行“二五减租”和“分半减息”,即按原租额减去25%,借贷按年利一分至一分半利息。这样,如果以原租额相当于收获总量的一半计,实行“二五减租”后的租额,正好相当于土地总收获量的37.5%。

减租减息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条件下,共产党依靠群众,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发展根据地生产的正确方针。其基本出发点是,(1)承认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2)承认地主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是赞成民主改革的;(3)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是抗日与生产不可缺少的力量。减租减息,不是消灭封建剥削,而是减轻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奖励资本主义及富农生产。所以,实行减租减息,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与保障地主、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

减租减息使根据地农村阶级关系和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它基本上改变了中国农村封建的或半封建的生产关系,提高了劳动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地主的威风,使农村中农的数量有了较大增长。通过减租减息,比较成功地调整根据地的生产关系,削弱和限制了农村的封建剥削,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促使一部分地主向工商业和其它资本主义经营上转移资金。

抗日根据地全面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改革政策,使中国这一广大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就其社会性质而言,抗日根据地已属于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形态了。在地区实行的战时经济政策,对支持全国抗战,发展大后方经济起了重要作用,但基本上没有触动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以,在抗日战争后期,在中国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抗日根据地和统治地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民主联合政府奠定了中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历史基础,1944年是中国民主运动的高潮。由于豫湘桂战役失败,统治的腐败全面暴露,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谴责和失望、不满。要求改组国民政府和军事统帅机关,结束,成立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政治,已成为国内外的主流舆论。1944年6月,李济深、柳亚子、黄旭初等在桂林发起成立桂林文化界抗战动员宣传工作委员会。针对河南战役的失败,李济深发表广播演说,抨击失败主义,要求当局加强民主,组织民众实行抗战。张澜等在成都成立民主促进会,提出对国事十项主张,包括切实实行约法,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刷新政治,革除征兵、征税中之弊端,政府用人要选贤与能,全民动员,组织人民,武装人民,等等。同年9月15日,中共代表林伯渠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

联合政府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得到了全国人民和各派的热烈拥护。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举行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改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为中国民主同盟。会议提出了《中国民主同盟纲领(草案)》,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全体”;“国家应实行,厉行法治”;国会是“代表人民行使之最高机关”等。 会议选举产生了以张澜为常务委员会主席的领导机构。民主同盟在原有“三党三派”基础上,吸收了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从而扩大了社会基础,极大地促进了组织的发展与巩固,成为中国民主运动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人民和各派共同的政治纲领,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中国抗日民主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说,提出联合政府主张,“这是一个原则的变化,以前是你的政府,我要人民,九月以后是改组政府,我可参加。联合政府仍然是的政府,不过我们入了股,造成了一种条件”。又说,“长期以来找不出一个适当的口号,现在有了联合政府这个口号,很好。联合政府是具体纲领,是统一战线政权的具体形式”。1945年初,公开拒绝任何关于联合政府的主张和建议,继续兜售“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和各派坚决抵制了召开“国民大会”的阴谋。1月15日,民主同盟发表对时局宣言,针对所谓“国民大会”诺言,重申结束,成立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政治的一贯主张。中共进一步提出,在重庆召开有、共产党、民主同盟三方代表参加的国是会议之预备会议,以便正式商讨国是会议和联合政府的组织及其实现的步骤问题。

抗战后期,各派与共产党为争取民主和建立联合政府与专制政治进行了复杂艰巨的斗争。民主联合政府及其在共同奋斗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派长期合作的历史关系,奠定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复兴”是近年来兴起的更深层次的抗日战争史研究课题。共产党与各派在争取实行民主、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及抗日民主运动中形成的长期合作关系,代表了新兴中国的发展政治方向,成为中国走向民主和复兴的决定力量。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抗日根据地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奠定了基础。在本书中尝试性地将诸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理论及其与三民主义的历史关系;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抗日根据地的实践;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民主力量的发展壮大;保守的社会政策及其政治经济的腐败等等,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作为一个主题,进行集中论述,似乎更能反映和共产党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以及抗日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派出所上半年党建总结篇13

今年初,我们在对去年的组织工作进行认真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共*县委组织部20*年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制定了《中共*县交通局党组20*年工作计划》,列出全年组织工作要点。

局党组领导班子注重学习制度和民主生活制度,党组中心学习小组每季度坚持学习一次,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党组成员还以双重身份参加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自律能力和执政水平。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议事规则和程序。针对上半年局领导班子的人事变动,对调整后的班子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大家的职责,并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

二、突出重点,落实“三真”,大力加强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始终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为此,我们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根据工作的需要,按照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对县运管所、公航站两个基层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工作,通过以老带新的方法,把能力高、原则性强的年轻党员推向领导岗位。在局党组的指导下,新的党支部很快进入角色,工作已经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今年上半年,共组织8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通过3天的学习,全部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核。同时,我们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共发展党员2名,使我局党员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分布结构得到改善。党费收缴工作顺利进行,每个党员都能做到按标准及时上交党费,截止目前为止,全局共收缴党费12673元。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党组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三真”要求,抓好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上半年机关党组选派1名干部参加县委组织部举办的中青班学习;*县运管所、县公航站两个基层党支部共选派40余人参加市交通局举办的业务培训班。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以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契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为贯彻国家有关劳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文件精神,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我局在去年下半年工作的基层上,完成了全局职工198人工资套改工作和今年增资手续。按政策落实了上半年所有福利待遇。局党组十分关心广大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今年六月中旬,组织全局包括退休人员在内所有干部职工参加体检。

局党组鼓励全体干部职工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从2000年元月至20*年6月止,仅县运管所就有63人通过成人自考取得大专文凭,2人取得本科文凭,使我局干部职工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增强了依法行政的能力。

为激活用人机制,党组在县运管所、公航站两个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用人实行聘用制,二层骨干任用实行竞岗,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四、存在问题和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上半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二是开展活动不够丰富多彩。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推进我局组织人事工作更上新台阶,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下半年我们打算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