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焊接专业论文实用13篇

焊接专业论文
焊接专业论文篇1

2焊接专业安全素养课程建设思路

为确保焊接专业安全素养教育的开设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经过多次研讨,首先将安全素养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并用一定的课时保障,同时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的构建。

2.1师资、教材、课时三落实

2.1.1师资建设。职业学校开展专业安全教育效果如何,师资是关键。近几年来,我校通过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结对子方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向一体化教师模式转变。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全省技能操作资质认证,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理念,强化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目前我校已有两名焊工高级技师,两名焊工技师,这为顺利实施本专业安全素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2.1.2教材建设。目前,我校主要选用员工特殊工种安全培训用书《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学生用书《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及《焊工技能训练》三本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授课,同时我们已经完成了本专业安全教育读本编写及题库建设,并借助于我们组织学生拍摄的“安全双述”(岗位描述及手指口述)视频综合进行安全素养教育授课。

2.1.3课时。为了保证教育的效果,我们已将焊接专业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列入学校正常的教学体系,开设专业素养课程,每周2课时,一学年至少保证30课时。一年级以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二年级以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

2.2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及可能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掌握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应具备的劳动卫生知识及防护措施,并具备一定的事故急救常识。使学生树立主动安全意识,掌握专业安全知识,具备安全操作技能。

2.3优化设置教学内容。根据焊接专业岗位特点,设置安全素养教学内容如下:焊接与切割劳动卫生与防护;焊接与切割安全用电、焊接与切割防火防爆、各种焊接与切割方法安全操作技术(焊条焊与电弧切割、气体保护焊、气焊与气割、特殊焊接与切割作业)、各种事故安全急救常识及典型焊接与切割事故案例与事故原因分析等。在合理设置本专业教学内容的同时,完成了相应内容教学大纲的编制。

2.4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现场实习为辅,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将焊接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岗位紧密结合在一起。注重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专业安全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该专业对应的职业病以及职业伤害的特点,我们以课堂讲授为主,将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光盘模拟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通过案例再现、情景启发、视频解说等模式让学生领会“懂安全是前提,会安全是基础,能安全是关键,不出事是本事”的安全理念内涵,体会“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安全观转变的意义。实习教学不放松。现场教学是解读安全生产、实施安全素养教育的主阵地。结合校实习车间焊接作业环境、焊接设备及焊工劳动防护及焊接作业体会开展针对性教学,更容易充实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直观效果。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去各单位工厂见习,熟悉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使学生及早预见未来职业岗位特点,利于调动学生主人翁参与感意识,在理———实一体的教学氛围中让安全知识深植于学生身心中。丰富实践活动。组织实践活动是开展专业安全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主题班会或主题实践活动宣讲相关知识,并聘请了一些企业焊工师傅现身说教。同时借助于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载体宣传安全知识,定期组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急救演练等活动,通过开展融教育与趣味性一体的多项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安全知识的兴趣。

焊接专业论文篇2

焊接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高职焊接专业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其初期课程体系源于中专或普通专科的焊接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过于强调学生的技能学习,忽略了理论教学的指导性。(2)忽略了焊工与铆工的关系。当前很多结构件焊接企业铆焊合一,培养焊接专业技能人才,必须学习铆工相关知识。(3)淡化了焊工对工艺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会编制焊接工艺规程或进行焊接工艺评定。(4)没有有效地将国家焊工职业标准内容与课程相结合。(5)学校培养与企业链接不紧密,所培养的人才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总之,以上问题是高职焊接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必须有其本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当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基于工作过程的含义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要对现实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对其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以获得应具备件的生产工艺流程。

典型焊接工艺流程及职业能力

通过走访和调研大量钢结构焊接企业,对其典型焊接件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从事焊接的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见下页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1)焊接是该生产流程的主要环节之一,由焊工负责,主要进行各种焊接操作。焊接前的下料、拼装,焊后矫正由铆工负责,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由焊接工艺员负责,而焊接检验由焊接检验员负责。由此可见,焊工、铆工、焊接工艺员、焊接检验员四个岗位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工作过程。(2)结构复杂的焊接结构件是由若干简单结构件组合而成,先生产简单结构件,最后在总装车间或生产现场进行总装。个别焊接结构件还需要焊前或焊后进行热处理。(3)作为一个高技能的焊工,应该具备“能识图、知下料、明安全、懂工艺、熟操作、会检验”的职业能力。只有具备丰富的一线焊接操作经验,才能更好地胜任焊接工艺和焊接检验的工作。

高职焊接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焊接岗位群,由“通才”(在学校,通过系列课程,让学生掌握焊接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向“专才”(在企业,结合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的实训岗位进行侧重培养)过渡。因此,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研究课程体系建设,所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合企业的需求。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焊接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其中专业方向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两个方面。

以焊接生产工艺流程及所需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课程 如表2所示,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负责焊接基础理论的学习,通过焊接实验、实训(以试板和简单焊接产品为载体)掌握基本的焊接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企业负责学生职业能力和企业文化的学习,通过生产实训、顶岗实习(以实际产品为载体)熟练掌握焊接相关技能。

以知识的相互链接决定课程的先后顺序 (1)专业基础课开设在专业方向课之前。适当将某些专业课的内容融入专业基础课之中,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的教学。例如,在机械制图中加入展开图、焊接图,有利于材料成型工艺学、焊接施工图识读识训的教学。(2)根据专业方向课之间的知识链接,设置专业方向课的顺序。例如,熔焊原理是学习焊接方法与设备等课程的基础,应该开设在其他专业方向课之前。(3)将焊接实训与专业理论课穿行。打破那种先理论、再实训的模式,在上理论课前先进行实训,实训后再上理论课,接下来再实训,通过理论与实训相互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4)毕业综合设计是综合检查学生各方面知识的课程,应在所有专业方向课之后。通过对中等复杂零件的焊接,系统掌握焊接图识读、工艺文件的编制、焊接、检验等知识,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将焊接的行业标准融入课程之中 焊接作为特种工种,必须持有焊工资格证和操作证,“双证上岗”是对焊接人员的从业要求,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将初、中、高级焊工的要求要有机地融入实训项目之中,为学生的顺利取证做准备。

拓展专业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国内国际焊接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国际焊接标准解读与贯彻、现代焊接技术及应用、焊接专业英语等。

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是加深校企合作的有益探索。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焊接人才,才适应社会的需要,深受企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彭颖.基于工作过程的职课程建设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

[3]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

焊接专业论文篇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4―0090―01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也就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做好中职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就成为了社会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中职焊接专业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指出了当前中职焊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改进中职焊接专业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期能够通过探讨来促进中职焊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中职焊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综合素质与自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中职焊接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男生,其年龄较小,文化基础较差,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认知理论性知识的能力。其次,中职焊接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工位少、人数多、材料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专业学生的操作时间十分有限,练习次数无法跟上实际教学的要求,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从而导致该专业教学质量整体低下。

2. 教学设备更新的速度无法跟上市场发展的速度。中职焊接是一个对教学设备有很高要求的专业,教学设备的优良性会直接影响到中职焊接专业教学的效率。当前,受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中职焊接专业的教学设备更新速度十分缓慢,不仅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需求,也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致使很多先进的焊接设备或仪器无法良好地应用到中职焊接专业教学中,限制了焊接人才的培养。

3. 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有序性与目标性。首先,在中职焊接专业的理论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习技能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学生的理论操作无法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学生掌握与巩固知识技能十分不利,浪费了本就有限的教学资源。而且中职焊接专业的很多教师都对此现象没有引起重视,只是单纯地为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模糊。其次,在实训教学中,当前中职焊接专业的实训教师数量较少,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实训指导教师素质与技能有限,无法发挥出其对学生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利于培养焊接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改进中职焊接专业教学的对策

1. 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焊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职院校可以采取校校合作的方式,与高等院校之间进行合作,让中职焊接专业教师到高等院校中接受培训,进行深造,让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中职院校担任实训教师,两者相互促进。同时,中职焊接专业教师还必须要加快转变教学观念,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或轻理论重实践等片面的做法,用师资队伍的力量来保证中职焊接专业的教学质量。

2. 对中职焊接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整合,完善已有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设置课程结构的时候,要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保证设置出来的课程体系既有科学性同时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其次,还要对各个不同职业岗位对于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把握各方面知识在整个焊接专业中所占的比例,然后对课程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其能够与实际要求相适应,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与完善来提高中职焊接专业的教学质量。

焊接专业论文篇4

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开设实训教学投入大,焊接设备也非常有限,跟企业的实际生产仍有一定的距离;焊接实训环境差、工种苦,学生学习容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黄金冶炼行业是灵宝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焊工需求量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我院是灵宝地区唯一一所开设焊接专业的高级技工学校。因此,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培养综合素质高、有敬业精神、技能优秀的技术工人,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模块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焊接实训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一直以来是职业院校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也是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技能训练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分科教学、单科独进,理实分家”的模式,不可避免的造成理论和实训教学之间的脱节,难以保证技能教学的主导地位。实训课程往往只是形式,是理论课的附属,达不到真正的目的和要求。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理论学习的目标直接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技术等级要求,以焊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焊接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包括焊接专业基础知识、焊接专业知识和相关焊接工艺知识),按照焊接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焊接理论教学和焊接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是同步进行的。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学生手脑并用,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先讲授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操作;也可以从实训实践操作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同时还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就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每位学生对每个模块课题的操作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气保焊操作水平高而焊条电弧焊差,有的学生焊条电弧焊操作水平高而气保焊差。实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来灵活调整模块学习的时间,集中时间和精力,强化弱项。同时开设的课题有几个,学生在工位观察学习的机会多,实训时与其他学生比较也会产生紧迫感。操作能力强、领悟快的学生可提前选修其他实训模块,对于学习散漫的同学也可起到鞭策作用,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二、焊接实训教学模块的建立

焊接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体系,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模块。教学模块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不断积累,需要在实训教学中不断反馈更新,不断探索、创新。

三、焊接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师资问题

模块化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教学理念更新、知识能力更新、教学方法更新”的新要求。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需要理论精、操作熟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传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还能及时解决现场随时出现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既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又能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

建设一支这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逐渐形成。对于原来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师,要求进入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多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对于原来的实训指导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钻研教材和教学理论,进一步掌握这种教学方法,最终都能成为优秀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师。

四、模块化教学与校企合作

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的今天,就业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教师调研、“老生”反馈、企业需求告诉我们:要解决好学生的就业,就必须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实践动手能力。我焊接技术系与三门峡地区多家大中型企业都有“订单式培养”合作,应该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焊接专业实训模块化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的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应该加强与“订单式培养”企业接触、沟通,在新生入学初,请企业派有经验的人事管理人员参与“订单式”新生的面试与考核,与基本符合用人要求的学生签订订单,组建焊接专业“订单”班。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对生产过程、经营管理认真研究,熟悉具体工作岗位对于知识的要求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商讨理论课程、实训教学模块设置,将实训模块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融入到实训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变化,及时更新实训模块内容。在模块化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核,获得相应技能证书。以便学生毕业后就能持证上岗,增加就业竞争力。

五、总结

焊接专业实训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我们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使实训模块反映企业需求,使学生获得从业技能,培养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焊接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灵宝市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焊接专业论文篇5

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质量的焊接技术人才是各大高校焊接专业和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努力追求的目标。[1]专业课教学内容多、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泛、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学起来具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抓住本专业的重点学习科目,减轻学生的负担,很多高校将专业课程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目前,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向把《焊接冶金与焊接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定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综合评分。将《压力焊》、《钎焊》、《弧焊电源》、《焊接检验》、《焊接专业英语》等其他焊接相关课程均定为考查课,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成绩、开卷考试或者写论文等方式评定,形式比较灵活。我校焊接方向的学生,大四才进入焊接专业课学习,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考查课涉及专业知识对他们将来从事焊接相关工作的重要性。考查课和考试课之分,导致大部分学生只重视考试课,严重忽视考查课的学习。一些学生对考查课的印象就是“混到学分就行”,甚至认为“考查课可有可无”,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作为培养焊接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和从事焊接方向教学的教师,如果对专业考查课现状听之任之,必将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优良校风、学风的营造。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一开始就走出“考查课不重要”的误区,正确对待考查课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为此,笔者针对我校焊接专业考查课教学做了认真思考,从教学方法、考评手段方面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意见,与大家探讨。

一、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考查课的学习兴趣

(一)做好新课引导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产生了兴趣,即使是考查课,他们也会自觉配合老师努力学习。这就要求考查课的任课教师,必须充分准备第一节课,依据专业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新课导入环节,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谓“万事开头难”,任课教师应该做到:(1)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2)认真介绍课程特点,重点讲解课程涵盖知识的生产应用实例,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本门课程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3)介绍一些课程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中不至于彷徨和无从下手。如《压力焊》的第一节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将电阻点焊在现代汽车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示范;介绍一下焊接毕业生就业的汽车企业;也可以把已经在汽车企业从事点焊工作的学生请来,介绍一下所学知识工作中的应用,使这些刚刚进入专业课学习的学生,把考查课重视起来,更对焊接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

(二)改进教学方法

焊接方向的考查课,比如《压力焊》、《钎焊》、《弧焊电源》这些课程,教学课时都比较少,理论性又较强。尽管任课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多媒体、图片、动画等方面下功夫,但仍难摆脱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考查课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1)内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在能力方面又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考查课的课堂讲授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在注意加强与拓宽基础的前提下,抓住每章教材内容的核心和难点,联系焊接实际,讲其精华。经验表明,点滴不漏地给学生详细讲解,课堂内容庞杂繁多,学生疲于应付,处于被动依赖的状态,只会养成了“听会”而不是“学会”的学习习惯。[2]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安排一定的自学时间和内容,指导学生去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加强直观教学,注重联系实际。考查课的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作为任课教师除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外。如条件允许,还可以把部分章节内容的讲解设置在相关生产企业,在生产现场直观教学。比如《压力焊》课程点焊部分的内容,可以去一些汽车制造厂的车身车间,汽车车身的焊接几乎全部采用点焊;像《焊接检验》中介绍的一些检验方法,在压力容器生产企业应用也非常多。这些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教学中利用现场教师或者工厂工作人员示范使理论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教学,这种“直观”教学能帮助理解问题,同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3)开展趣味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①组织好课堂讨论课。课堂讨论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如《钎焊》课上,通过讨论金刚石刀具钎焊中钎料的选取原则及钎焊的工艺参数,使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重视实践的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此外,如《焊接专业英语》课上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加深大家对焊接知识的印象,更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大家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一举两得。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程比较易懂的章节,如《焊接检验》中金相检验等部分,可以安排学生制作PPT并讲解,其他学生评论讲课效果,最后由教员总结讲评。让“学生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完善考评体系,促进学生对考查课的重视程度

由于考查课的形式灵活,随意性大,一些学生认为考核结果的可信度相对较低,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完善焊接专业考查课的考评体系,使考核结果更加公正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考查课的重视程度。[3]期末总评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一定比例,最后依据两部分的评分结果计算出总成绩。(1)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听课状态、回答问题情况等)、课后作业及阶段测验等方面构成,其中阶段测验可以采取学生出题目,由任课教师随机分发给其他同学回答的方式来测试,出题情况和答题情况均计入成绩。(2)考试方式可以采用现场口试及竞赛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现场口试,可以由教师或者学生当场提问,其他同学根据其答题准确性评分的方式进行。现场竞赛,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组,由我说你猜、快速抢答、找错改正等环节构成,依据每个学员的参与情况及答题情况给出考试成绩。

三、结语

高等学校专业课是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努力提高焊接专业课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焊接专业人才也是焊接领域的重大课题,考查课作为焊接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焊接人才体系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努力改善教学方法和完善考评体系,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使我校焊接方向的人才培养真正走上特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焊接专业论文篇6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体系的适用性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现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如: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五年制高职教育更是要求专业课与专业实践课时数之比控制在1 : 1。可见,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中,如何合理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一步改进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都过硬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一、目前焊接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合度较低,技能训练与专业技术知识脱节;

(2)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相对陈旧,学生在校内实训室获得的实践技能仅仅停留在练习层次,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差距还较大,量不多,面不广,多数学生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

(3)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及标准不明晰,课程资源、实训条件与培养目标相对脱节。

二、焊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质量提升

焊接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才能达到要求。在建立焊接实训课程体系时,需从企业实际对应岗位的知识与技能需求出发,构建出模块化、递进式的、高度适应高职教学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

1.确定焊接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

焊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以焊接为主要生产工艺的行业,从事焊接生产操作、焊接工艺编制与审核、焊接质量检验、焊接项目管理等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时具备焊接操作能力;焊接图纸审查与装夹具设计能力;焊接工艺制定与评定能力;焊接生产管理能力,从而达到“精操作” “知设计”“懂工艺”“会管理”的毕业生质量培养标准。焊接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呼应,应通过与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三方联动、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资源互补,共建实习基地等多种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同时,依附于校企合作平台,基于工作岗位,设计“工学交替培养、能力梯次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1)使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并活跃学生的科学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焊接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

①实践能力;②职业素质;③职业资格证书。

2.焊接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基于“三方联动、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焊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改革,主要思路是从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从工作岗位出发,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如焊接操作岗,通过分解岗位主要的5个工作任务:手工电弧焊、CO2碳气保焊、埋弧焊、氩弧焊、金属切割操作,确定熟练调试、操作各种切割和焊接设备的行动目标、分析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熟悉常用金属切割和焊接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技能),从而制定相应实践课程,如《手工电弧焊实践技能操作》《切割实践技能操作》《CO2气保焊实践技能操作》《氩弧焊实践技能操作》《埋弧焊实践技能操作》。

三、以实际产品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焊接专业的毕业生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认识实训、初级技能训练、中级技能训练、高级技能训练四个环节的实践教学,并对应各个环节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各模块中通过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串在一起进行训练。并在每个任务中以实际产品为导向,构建相关专业任务引领型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焊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要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背景,因地制宜,根据岗位实际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的合理化设置,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实践技能为目标,培养知识、能力与技能并重的高技能人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在实践项目和实践过程中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焊接专业论文篇7

一培养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调研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表现的满意度,以及对人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于工程认证背景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工程基础和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分析和解决复杂焊接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机械、化工、冶金、船舶、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生产与质量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培养目标可分解为以下四个目标点。目标1指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研究、发现、解决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目标2指能够从事焊接技术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工作,具有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目标3指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目标4指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拓展知识,开拓国际视野,适应职业发展。

二毕业要求

焊接专业论文篇8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每位学生对每个模块课题的操作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气保焊操作水平高而焊接电弧焊差,有的学生焊条电弧焊操作水平高而气保焊差。实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来灵活调整模块学习的时间,集中时间和精力,强化弱项。同时开设的课题有几个,学生在工位观察学习的机会多,实训时与其他学生比较也会产生紧迫感。操作能力强、领悟快的学生可提前选修其他实训模块,对于学习散漫的同学也可起到鞭策作用,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焊接实训教学模块的建立

焊接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体系,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模块。教学模块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不断积累,需要在实训教学中不断反馈更新,不断探索、创新。

2.1确定模块。将不同的焊接实训课题分成一个大的模块,在大模块的基础上设立小模块,以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选择。

2.2设置模块教学内容。根据模块内容,把每个模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模块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系统性。

2.3每个模块能力目标的设立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设置,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可适当设置高目标模块,以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2.4注意模块的更新,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淘汰旧的不实用的模块,创建新的模块,实训模块使学生掌握实用可行的技能。

3焊接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师资问题

模块化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教学理念更新、知识能力更新、教学方法更新”的新要求。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需要理论精、操作熟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传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还能及时解决现场随时出现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既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又能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

建设一支这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逐渐形成。对于原来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师,要求进入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多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对于原来的实训指导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钻研教材和教学理论,进一步掌握这种教学方法,最终都能成为优秀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师。

3.1校内交流式培训。即通过制定阅读书目并开展交流讲座、辅导讲座、观摩听课的方式,大力开展培训,主要是转变教育理念和提高教学方法。

3.2脱产上岗式培训。即暂停校内教学任务,将教师送往相应的工作岗位见习,主要是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熟悉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能真正和实践结合起来。

3.3带队实习式培训。学生进工厂上岗实习时,安排带队教师同往,既负责实习生管理,又随实习生接触实际工作,强化了自身综合素质与操作技能,并将之应用到本院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

4模块化教学与校企合作

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的今天,就业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教师调研、“老生”反馈、企业需求告诉我们:要解决好学生的就业,就必须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实践动手能力。我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与南通市多家大中型企业都有“订单式培养”合作,应该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焊接专业实训模块化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的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应该加强与“订单式培养”企业接触、沟通,在新生入学初,请企业派有经验的人事管理人员参与“订单式”新生的面试与考核,与基本符合用人要求的学生签订订单,组建焊接专业“订单”班。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对生产过程、经营管理认真研究,熟悉具体工作岗位对于知识的要求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商讨理论课程、实训教学模块设置,将实训模块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融入到实训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变化,及时更新实训模块内容。在模块化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核,获得相应技能证书。以便学生毕业后就能持证上岗,增加就业竞争力。

5总结

焊接专业实训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我们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使实训模块反映企业需求,使学生获得从业技能,培养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焊接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南通市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2]许志安主编:《焊接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焊接专业论文篇9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了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动手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二、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

焊工专业教学计划一体化是指对焊工专业教学工作进行的统筹规划,并分步进行实施。对焊工专业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合理安排,教师可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模块法、目标教学法、演示法、案例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通常把焊工专业所学课程分成几个大模块,还可以把大模块细分成小模块。一体化教学以“教、做、考”为轴心,以“压力”为动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做到“课内精讲,课外延伸”,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教学班级人数原则上在30人左右。每班分6个小组,每1小组实习学生人数为5~6人。建立试点班学生学籍管理专门档案,完整记录试点班每位学生课程的学习情况。在公共课和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时数达到总课时数的90%以上,100%的课程有电子教案。中级焊工抽考的课程为焊接工艺与技能训练,抽考的时间为第四学期期末。注重德育教育,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节基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执行焊接设备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具有安全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

1.培养目标一体化

焊工专业培养目标一体化是指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把学生终生成长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整体把握学生的成长方向,阶段设计学生的培养目标。焊工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较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能够从事焊接结构件的焊接、焊缝质量检验、简单焊接工艺制定的中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2.教师一体化

焊工专业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教师不但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专任课教师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专业教师还应熟练掌握焊接操作技能,并取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证书,有企业工作经验或实践经历,能进行焊接加工专业的课程开发,具有一体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3.教材一体化

焊工专业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专业课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通过实际操作等形式,开展一体化教学。公共课程成绩由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组成,比重分别为20%、20%、20%,40%。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作业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规范严谨的操作习惯。

4.教学场地一体化

教学场地一体化就是把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了一体。焊工普通一体化教室用于焊工一体化课程教师讲授、演示、小组讨论等,主要设施有黑板、多媒体、电脑、椅子、焊工常用工机具。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设置了焊工一体化教学区和计算机房,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特点。

三、焊工专业学生学业一体化评价方案

1.课程成绩一体化评价

根据教学计划,课程分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二大类,专业课程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公共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为主,不同性质课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1)专业课程成绩评价

专业课程考核分为项目评价、工作页评价、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四部分,成绩采用百分制。工作页评价是测评学生对项目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期中、期末考核是对学生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试卷卷面分均为100分,占课程成绩比例为30%、70%。职业技能鉴定成绩可作为课程的期末或期中成绩。

(2)公共课程成绩评价一体化

公共课程分二类,Ⅰ类公共课程考核分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四部分,课程成绩评价采用百分制。Ⅱ类公共课程考核分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末考核三部分,考核内容与要求与Ⅰ类公共课程相同。课堂评价、作业评价由任课老师评价为主,融合学生互评与自评。期末考核由教学部门组织评价。

2.中级焊工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评价

中级焊工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一体化,即把职业资格鉴定成绩分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二部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构成一体,成绩均取得60分以上可获得中级焊工职业技术等级证书。

(1)理论知识成绩评价

依据焊工的国家职业标准,中级焊工理论知识过程鉴定涉及德育(职业道德部分)、机械制图、电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焊接结构生产、焊割安全技术、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冷作工艺与技能训练等八门课程。根据《中级焊工职业标准》,确定各课程占中级焊工理论知识成绩比重。对涉及二个及以上学期的课程,其成绩按每学期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进行折算加权平均,即课程成绩=(这里是一个图片)/n。评价方式采用学校自评与鉴定中心抽考相结合。

(2)操作技能成绩评价

依据焊工的国家职业标准,评价方式采用学校自评与鉴定中心抽考相结合,把中级焊工技能过程鉴定涉及焊前准备、焊接、焊接检验三个课程模块融为一体,确定各课程成绩占操作技能成绩比重。

总之,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总结,积极探索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途径,使焊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走在职业教育的前沿,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培育出优秀的中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焊接专业论文篇10

一、引言

焊接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焊接已在许多工业部门的金属结构制造中几乎全部取代铆接。课程设计是学生适应实际生产的必要阶段。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是焊接方向的集中实践环节的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完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焊接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使之得到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为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奠定基础。目前国内针对焊接专业课程设计改革主要集中在课程设计选题和课程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如重庆科技学院针对焊接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设计的管理和实施进行了教学改革。佳木斯大学则将焊接结构的课程设计选题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满足企业对焊接工程师的需要,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对焊接专业进行改革,把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融入到本科教学中,培养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的本科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随即南京工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沈阳大学、抚顺石油大学等30多所院校都积极地开展了在校学生的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工作。通过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更系统的理解。另外,在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中还增加了“焊接生产及应用”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综合利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由于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培训教材的各部分内容都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并且将相关行业的主要标准穿插其中,进而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过程中,除了理论培训外,还有60学时的动手实践环节。该培训环节是基于国际最新ISO标准条件下的实训练习,包含了实际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焊接工艺方法。总之,通过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竞争力。

我校1992年成立焊接专业,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焊接人才,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焊接专业一贯坚持的办学准则,为此焊接专业除理论和实验课程外,还设置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实践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课程联系生产实际的机会。但由于受时间、办学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课程设计环节对标准规范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期望通过该项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核心就业竞争力。

二、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中存在对标准和规范的认识不足的问题

不管是焊接结构课程设计还是焊接工艺课程设计,其实都是对标准和规范的具体应用。比如设计压力容器时,应用的就是从GB到JB再到HG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由于历史原因,我校任课老师多为学院派,对工厂里规范和标准的应用缺乏充分的认识,所以对标准和规范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了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很多时候不是按照标准和规范来规范指导,错失了教会学生学习标准和规范并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本文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改善教学效果。

三、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的改革措施

针对以往不重视标准和规范情况,本次教学改革确定一切以标准和规范为导向,教育学生尽早学习和应用标准和规范。焊接结构的设计,大到整体尺寸的计算,小到一个螺栓的选择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教导学生如何应用一整套标准体系,以及标准之间的涵盖关系。焊接工艺、焊评、焊考也都有相应的标准,对学生灌输一种思想,将来的工作就是吃透标准和应用标准。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智力资源,师资结构的合理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所以做好师资队伍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我院《焊接结构课程设计》和《焊接工艺课程设计》主要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为提高自己对标准和法规的理解,在学校的支持下,去沈阳东方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践,东方钛业安排了具有多年设计经验的王达理工程师,对两名实习教师进行专人辅导,模拟企业接到合同到设计完成的整个过程。在此期间两位老师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台固定管板换热器的设计。设计过程中学会了熟练运用SW6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并编制了SW6软件的学习课件,并决定以后进行焊接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运用SW6软件。根据GB150和GB151等压力容器行业的标准法规,选定了换热器的关键部件,确定了关键尺寸,按照设计草图在CAD上画出了正规的装配图和零件图。通过亲自动手设计、绘图,发现了原来在教学中存在的装配图不规范、零件图不完整等问题,并打算在未来的工作中逐一纠正。

四、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涉及标准

根据教学改革具体内容,我校焊接专业教师制订书面的计划,并编制合适的课程设计指导书,推荐合适的参考资料。自2012年开始进行小范围的尝试,至今已经在整个焊接专业推广了该方法。具体做法为两个课设使用同一个题目,主要为压力容器类题目,如球罐、卧罐、立罐、换热器等。焊接结构课设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部分按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和GB150.1~GB150.4-2011《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GB12337-2011《钢制球型储罐》、JB/T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JB/T4734-2002《铝制焊接容器》等标准进行。计算过程也由原来的手算改为采用工厂通用软件SW6进行计算。焊接结构设计除强度计算外还包括焊接坡口的选择、焊缝的标注两部分。坡口设计采用的标准为GB/T985.1-2008《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和GB/T985.2-2008《埋弧焊的推荐坡口》,焊缝的标注标准为GB/T 324-2008《焊缝符号表示法》。焊接工艺课程设计分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制定和焊工考试三部分。焊接工艺评定的标准为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6-2011《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焊接工艺制定标准为NB/T47014-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NB/T47018.1-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采购通则》、NB/T47018.2-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钢焊条》、NB/T47018.3-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3部分:气体保护电弧焊钢焊丝和填充焊丝》、NB/T47018.4-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4部分:埋弧焊钢焊丝和焊剂》、NB/T47018.5-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5部分:堆焊用不锈钢焊带和焊剂》。焊工考试的标准为TSG Z2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五、收获与体会

焊接专业是材料、机械、电子和计算机交叉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艺课程设计则是焊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标准和法规重视不足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并进行实践。促进了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了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专业人才,弥补了当前本科生“通才”教育的不足,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缓解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体现了我校“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但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时间来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出现的问题,课程改革以来,不仅学生在此过程中受益,教师也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相信本次课改可为其他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方洪渊.焊接结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史耀武.我国高等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与培养模式的发展[J].焊接,2002,12(5):16-18.

[3]闰久春,吴林.加入WTO以后中国高等学校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焊接,2004,13(9):26-28.

[4]邹家生,蒋成禹.老专业新办的问题与对策――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87-89.

[5]陈少平,王文先,孟庆森,张红霞.本科生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培训认证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79-81.

焊接专业论文篇11

在焊接训练初期教授五步焊法时,一般采用废电阻或镀锡铜丝进行大量的手工焊接训练,所谓量变到质变。在此期间,感兴趣的学生不仅提高快,干活时的心情也不错。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出现焦躁情绪和敷衍现象。这时适时插入“创意焊接”内容,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比如镀锡铜丝等随意制作工艺品,可以展示一部分学长的作品,如鸟巢、水立方、坦克、乌龟等等使用空间立体焊接技术完成的作品,开拓学生思路,课堂上来不及完成的作品可以带回去制作,统一上交作品的时间,采用集体评议,让大家感受集体的创作热情,感受他人的创作激情,感受什么叫做工精细、创意无限。“创意焊”也是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创意的最好方式,学生的作品常常让人眼前一亮且难以忘怀。比如一位学生的作品是一片焊锡精制的树叶,他的制作过程是将烙铁头上融化的焊锡迅速地往光滑的地面上甩,锡在地面上溅成一平片,捡起来用剪刀剪出叶边,再用笔的背部在叶面上印出叶脉,一片锡制树叶就这么做好了。没有用到焊接技能,只用到焊接材料,大家仍情绪高涨地评议他得满分。这种课程极能引发学生对专业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创造力。教师在自主性课程上要善于把握学生,引导学生,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4]。

3强化焊接专业英语,拓展职场空间

焊接训练接触到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的英文标识较多,尤其SMT的编程全都是英文,而职业院校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不佳且有畏惧心理。在训练中采取慢慢渗透的方式,从日常英语开始适应,逐步加深到专业英语。比如,讲色环电阻的读法时先用中文,接着翻译成英文,甚至较浅的内容采用全英文授课,只要学生能听个半懂且能坚持听即可。逐步过渡到机器焊接时,可以先讲英文名称,穿插中文解释。比如说到供料器就用Feeder代替,说多了学生自然就习惯了。课程涉及到的主要术语时中英文对照表可人手一份,学生需要时能随时翻看。在企业实习时可请企业兼职教师适当加入英文名词,让学生引起共鸣。有了专业英语的底子,进入职场后学生的提升空间就更大了。

4加强“企业实践”,锻炼职业适应能力

在《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工艺》课程里融入现代电子制造工艺,采用企业参观和企业实践的方式感受电子产品制造现场。企业兼职教师着重讲解机器焊接与检验的技术知识,比如印刷工艺、贴片工艺、回流焊接工艺及AOI检测等要求。带队教师着重企业文化的引导,指导学生学习企业规章制度,观察车间墙上的标识,如静电释放标识等。若识岗实践时间比较长,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心理变化,适时加强疏导,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时间观念和竞争观念以及对新技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

焊接专业论文篇12

针对我国工程教育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尤其是工程学科高等教育毕业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薄弱的现状,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企业需深度参与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或者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根据以上三点,卓越工程师培养应设定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联合进行,并尽可能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模块化和定向培养,其中,教师能力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衔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元素,是能否培养出卓越人才的关键。西华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前身为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1991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97年招收本科生,1999根据教育部专业设置要求,与铸造工艺与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合并成成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焊接专业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中分离出来,设置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与生产应用紧密相关,其实践性非常强,符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理念”,为了进一步深入配合“卓越计划”的实施,对本专业课程安排、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点及教学现状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涉及了材料、力学、自动控制等学科的交叉性学科,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三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在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中灵活运用,如:焊接过程是一个复杂、影响因素诸多的金属融化和凝固成型过程,在工艺设计时既要考虑母材、焊材、焊接方法,还要考虑不同的零件结构及其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要想真正掌握并灵活应用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校焊接专业课程教学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虽然前期开展了一定的实践教学活动,但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1)教学方式单一,授课方式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参与,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2)教材内容理论脱离实践、应用实例少,学生在进行焊接实践时无从下手。(3)课程实验主要为演示实验,学生参与程度不够,兴趣不高,难以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4)各门课程的考核仍以闭卷的书面形式进行,以考察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以上四点教学和考核方式均不利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能满足“卓越计划”对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培养的要求。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改革

(一)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卓越计划”的特点与要求,从工程实际出发对本专业培养模式提出几点建议,拟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同时吸收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并与教材的内容结合起来,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增加典型焊接件工艺设计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实例掌握产品的焊接工艺设计步骤及方法。根据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本学院本专业特点,明确提出将本科毕业生培养成为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围绕上述目标,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理论基础,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培养计划进行模块化设计,把授课以及实践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焊接理论基础知识、焊接工程师必备专业知识以及行业企业相关内容的实践。通过三部分教学模块相互配合,使学生及时巩固焊接基本理论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实验和实践现象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时将实物展示给学生,并采用启发法及课堂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讲述焊接接头的三个重要分区时,向学生展示一个典型的对接焊接接头工件实物,并采用低倍组织显示区分三个区域,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教师提出几个组织与性能方面的思考问题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不均匀性进行深入的思考,讨论其不均匀性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完成直观认识后引导学生联想相关热处理学理论,树立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紧密关系的思想,让学生主动联系各个知识点并参与教学。

2.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展现具体教学内容,使教师摆脱了讲台上课堂内对空间和时间的束缚,进一步扩展学生认知的广度与深度。多媒体可以清晰生动地展现某些复杂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并促使学生发现规律,想象这一变化的机理,增加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利于认知思维的深化与发展,更有利于增强工程设计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搜集、制作焊接工艺方面的图片、动画,丰富该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联系具体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焊接氢致裂纹的成因时,如采用板书教学来讲述其影响因素,则显枯燥并且不易掌握,如采用Flas的形式描述氢原子扩散或者化学反应的过程导致氢脆或氢腐蚀现象,则可清楚、直观地看到裂纹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掌握相关内容。采用这种方式将单纯的听觉语言转换为视听同步的教学活动,学生理解更加轻松,降低了基本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课内实验教学改革,焊接专业实践性很强,但现有的课内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数字技术如:焊接过程模拟有限元软件引入课内实验,使之应用于实际焊接生产工艺设计,通过焊接工艺过程模拟,可以更加直观体会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过程的影响作用,如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坡口形式等对焊接过程的直接影响作用。比如:焊接工艺课程采用SYSWELD软件开展焊接速度对热输入的影响,速度的快慢对热影响区的宽度,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温度梯度等会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模拟软件直观地显示温度场、应力场和应变场,给学生直观的认识。通过增加这种实验改革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结合先进技术手段加以应用的目的。将原理与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加强学生深刻认识焊接工艺设计原理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环节的改革,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扎实掌握基础理论,提高设计能力,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基于校企合作实现实践研究型教学,企业优秀工程师、技术和管理人员都具备丰富的实践技能和工程经验,聘请优秀工程技术骨干承担课堂及课外教学任务,讲解具体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焊接工艺设计的关键环节等,使得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现场技术。通过将技术骨干请进来的方式弥补大学教师在实际工程领域经验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认知水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做到课堂上的教学理论与课堂外的生产实践相结合。结合本专业的情况,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及企业的科研项目,特别是本科毕业设计方面,做到学有所用,积极联合企业结合具体问题开展工作。学生在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对现场问题的直观了解,提取来自现场的工程问题,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并提升为科学问题,从而反馈至理论学习中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目前,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通过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对实践内容及行业规范的考核。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焊接工程师为从事开发、定制焊接工艺,指导工人作业,维护焊接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采用多种考核方式,考核以期中、末理论考试为基础,并将以上考核内容延伸到现场实践中,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实践考核指标。基于以上思路,我院已经成功开展了第一届高级焊工培训,首次培训为期52天,共300个学时,其中理论课时140,实践操作课时160,通过此次长课时、持久性的培训,将以往所学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在焊接理论及实际操作方面都受益匪浅。通过对实践技能的考核方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参训学员均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急需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门专业,通过对该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深入认识水平,并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25-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2010.

焊接专业论文篇13

一、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为了培养出焊接操作熟练又能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全新人才,一些职业技能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学校不再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操作分开进行,而是在焊接操作过程中向学生讲解焊接参数设置、焊前处理、焊材选用方法以及安全保护措施等问题。学生在具体的焊接过程中及时与教师讨论一些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办法。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它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其优势所在。但一体化教学毕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二、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1教材老旧,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焊工的传统培训过程中,也有理论知识学习部分,但理论教育和实习操作是分开的,教材也是分开编制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开设的时间较晚,很难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只能选用一些老旧的教材,期望弥补教材上的不足。但这些教材中,很多知识点是重复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资源浪费,而且在讲授过程中很难由一人完成,容易造成知识上的脱节,达不到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2教师专业技能不过硬,无法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全打乱了原来的教学方法,一些理论知识掌握牢靠的讲师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不够或者操作技能熟练的技师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又比较薄弱。有的学校配备的双教师,即每个专业配备专门的理论传授讲师和实习技能培训技师,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之间根本没有教学上的联系,在新模式下也就很难较好地配合。

三、如何改进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1编写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材

为了更好地实现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可以依据传统的教材,将各个模块的知识重新整合,注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完美结合,编写出新的教材。新教材的教学安排中可以分不同的实习环节,在每个实习环节中对所接触到的具体焊接方法进行相关的理论讲解,实现理论和操作的同步教学。

2增强对教师的培训以及教师之间的良好配合

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以使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焊接操作熟练、理论掌握牢靠。原来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讲师可加强对其焊接操作的培训,原来操作熟练的技师可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在焊工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同时掌握了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焊接手法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与此同时,可加强理论传授教师和技能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使他们能根据相互之间的不足作出改进,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教育质量。

3借助多媒体应用提高一体化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借助现场拍摄的焊接录像或图片对此焊接方法进行讲解,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克服了无法亲临现场的困难。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最好的办法还是教师带学生去施工现场,根据现场状况实施教学。

总而言之,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其间必定面临着种种问题,但为了培养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学校应克服一切困难,不断总结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积累经验,为更好地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而努力。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