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检查技术论文实用13篇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1

2.1技术、设备问题远程用电检查技术与设备

在不同位置、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为技术的应用以及维护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正因为在设备与技术上存在这些差异,所以远程用建设与电力营销之间的连接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对电力营销中远程用电检查技术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2采集终端问题采集终端存在的差异性

主要表现在环境适应能力与实际工作环境间存在的不同,正因为存在这种差异性使得采集终端的安全运行受到影响,同时数据的准确性也受到了影响。

2.3通信问题远程用电检查技术的实际

应用过程中,通信方法也是对技术应用效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通信方法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优势与不足,现阶段主要使用的通信方式有无线传输、通信光线等,这些通信方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强度的干扰,同时通信的可靠性也会受到影响。

2.4应用问题远程用电技术

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还存在应用上的问题,例如管理和技术人员较少,系统的功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远程用电检查技术的正常应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电力营销中远程用电检查技术的应用

3.1对统一的用电检查设备进行使用

从现阶段远程用电检查技术在企业电力营销中的应用现状尅看出,所述电力企业现在应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远程用电检查系统,但是该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技术上始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用电数据信息的采集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对用电信息检查的准确性进行保证,需要对统一的远程用电检查设备进行使用,将电力系统和用电检查系统紧密的联合在一起,并对目前的电力营销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对良好的远程用电检查系统进行构建,这样就能创建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对远程用电检查技术功能的发挥进行保证。

3.2使用电子电表

电表是对用户用电量进行计量的一种设备,目前在对电表进行使用过程中,电表的工作状态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音响,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可以对电子电表进行使用,这种电子电表在使用过程中计算电量的准确度更高,减少维修工作量,同时对其进行远程用电监控也比较便利。

3.3对通信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在应用远程用电检查技术的过程中会受到通信方式的严重影响,在电量传输过程中不同通信方式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每种通信方式的优势与不足都不同,为了使远程用电检查技术的各项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电力企业应该与自身的工作、供电环境相结合,对最佳的通信方式进行选择,进而使电量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得到降低,最终促进电量传输质量得到提高。

3.4对电力营销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在电力企业中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能够保障营销工作得到正常进行,同时保证远程用电检查技术得到高效的运用,因此在电力工作中应该对电力营销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保证远程用电检查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在电力营销工作中,应该不断对各项制度进行完善,以便于各项店里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供电服务制度建设,更好的为电力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2

(二)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

新刑诉法第121条、第157条中的“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在证据的分类中,鉴定意见是言词证据。鉴定人必须出庭就鉴定意见的内容接受控辩双方的口头询问和反询问。鉴定结果是一种“意见”而非“结论”,对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查,这就要求鉴定人员坚持以严格依法、客观公正、以人为本接受监督为原则的“阳光鉴定”,增强工作透明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改进和加强检验鉴定工作。

(三)规定了“技术侦查措施”

新刑诉法第二章第八节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

二、检察技术工作存在的新问题与面临的新挑战

(一)电子证据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依赖其带来的方便、高效与快捷,逐渐摒弃原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网络社区交际、办公自动化和网上购物取代了传统的纸质通信、纸质文件和实体店购物,因而越来越多的证据就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电子邮件、网络聊天记录、电子签名、访问记录等。

那么何谓电子证据呢?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用作证据使用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它既包括反映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电子信息正文本身,又包括反映电子信息生成、存储、传递、修改、增删等过程的电子记录,还包括电子信息所处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因此,电子数据不同于传统证据种类,其具有一体两面性,在采集、固定方面有自身的特点,同时具有变造性。新形势下,新刑诉法第48条对于证据种类的分类上作出了调整,明确增加了电子证据这个概念。高科技手段获取的证据被合法化,无疑为我们打击犯罪,固定证据链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对新时期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它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若是对电子证据我们还不会操作,甚至只是一个小的误操作,都会导致电子证据被“污损”,轻则影响办案的效率和质量,重则导致证据损毁甚至出现严重偏差,从而造成办案事故。因此技术人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胜任电子证据的采集鉴定工作。

其次,还要提高对电子证据的重视程度。针对基层院来说,提高重视程度分为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要提高对电子证据所发挥作用的认知度。现在基层院,对电子证据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仍然很低。以自侦部门为例,在办案过程中仍然只注重传统证据的查找搜集,如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而忽略新型证据如视听资料、电子证据的存在与作用。在偶遇到有案件线索涉及到电子信息的情况下,也仅仅是要求技术部门配合将电子信息显示、调出查看,并仅以满足办案人对案件性质的判断和办案方向的把握等为目标,而不会将这些涉案电子信息上升到出庭证据的高度去看待,从而常常错失良机,徒增办案难度和工作强度。因此,新刑诉法不仅要求检察技术部门要重视电子证据的查找和采集,更要求检察业务部门重视电子证据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层是要加大检察技术工作在电子证据上的“人、财、物”投入和保障,即要提高检察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加大对技术工作的投资,确保各类鉴定设备的到位。检察技术人员是检察技术工作的根本,只有技术人员数量足够多、技术素质过硬才能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检察技术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协助来准确的采集提取电子证据。而要提高技术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就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与保障,因此要“不惜重金”的加大对技术人员基本的电子证据取证方法、数据恢复检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并增加专业的、专门的技术人员。最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先进专业的鉴定设备,再好的技术人员也无法提取出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证据,因此还要配备先进的电子证据取证设备和软件工具,从而能轻松的提前到电子证据。

以上两层含义相辅相成,没有业务部门对电子证据的重视,单位就不会对检察技术部门进行投资与关注。相反如果检察技术部门的人员数量与水平有限,也没有专门鉴定设备,那么业务部门的电子证据需求也不会得到满足。因此,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院一定要从两方面下手,对电子证据的应用和发展要双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刑诉法对检察技术工作的新要求。

(二)检验鉴定工作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新刑诉法对案件证据的注重,必将导致检验鉴定工作成为未来检察工作的重头戏。而加强检验鉴定工作,首先要求我们要转变两个思想。一个是检察技术部门要转变“等、靠”的工作思想。检验鉴定工作是为检察业务办案服务的,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是需要办案人找到检察技术鉴定人来针对某项涉案证据进行检验鉴定,也就是说技术部门的鉴定工作需要“等、靠”业务部门上门来联系,这样就容易造成技术部门工作惰性,变为你不找,我不干,从而使检察技术工作与检察业务办案严重脱节,背离了检察技术协助办案、服务办案的工作原则。因此,技术部门要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将旧有的“等、靠”工作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找、要”工作模式,与自侦等业务部门建立起工作联动机制,主动配合各科室,在为办案人实时提供鉴定技术咨询的同时,对有必要鉴定的涉案证据提出鉴定建议,从而协助办案人更好的侦破案件。第二个要转变的是自侦业务部门“重口供、轻鉴定”的工作思想。检察业务部门尤其是自侦部门,其工作办案往往存在着以供定案的工作模式,而涉案证据则成为定案后移送法院的后补材料。办案人抱着补齐材料的心态去对某些涉案证据进行鉴定,因此这些检验鉴定很难成为左右案件性质的决定因素。此外,一些办案人自认为不重要的案件证据线索往往被忽略,不做检验鉴定,殊不知也许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这一小点疏忽和间隙来翻供翻案,逃脱法律制裁。此外,新刑诉法补充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不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规定对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获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意见、决定和判决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的办案人要将“以供定案”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证定案”的工作模式,将证据的检验鉴定工作放在首位。

因此,无论是检察技术部门还是自侦业务部门都要提高对检验鉴定工作的认识,努力转变旧思想、旧工作模式,积极适应新刑诉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检验鉴定在未来检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技术侦察措施”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新刑诉法对技术侦察措施的规定,明确了检察机关拥有技术侦察权,但怎样才能把法律、理论上赋予检察机关的侦查权应用到实际办案中去,从而高效的协助侦破案件,是还需要在探讨摸索中不断完善。例如新刑诉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那么 “严格的批准手续”应如何规定,由谁来审批?而“交有关机关执行”,那检察机关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由谁来执行?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能否由自己实施技术侦查措施?另外,鉴于技术侦查措施的专业化、资源和成本、自侦案件技术侦查措施的低适用率,有无必要设立独立的技侦部门?这些问题新刑事诉讼法都没有明确,就需要由不同的机关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协调解决。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刑诉法对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作了严格具体的规范,但其中些许内容只是弹性的规定,在贯彻执行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新刑诉法修改后,最高检对《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进行修改,征求意见稿中在“侦查”一章中新增一节“技术侦查措施”共七条条文,进一步规范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检察机关可以根据侦查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并且通过技术侦查措施所获取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将十分有利于各类涉案证据收集固定,同时对职务犯罪嫌疑人将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技术侦查措施必将成为检察机关严惩职务犯罪的一大利器,这必将对检察机关侦查工作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3

双源CT的冠状动脉成像是一个准确的无创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方法。随着CT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心脏CT成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逐渐增多。与此同时,随着CT使用的增多,对于患者相关辐射剂量的增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而剂量远远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 ;本文就双源CT心脏检查中不同的扫描方式图像质量、X 射线辐射剂量差异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在拟行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行心电门控扫描的病例作为甲组,本组中受检者不受心率、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的限制。 乙组:选取心率小于或等于70次·分-1的患者100例,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本组受检者不受年龄、性别、体重、身高限制,部分心率较快者于检查前 30min服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25~50mg以降低心率。

1.2  扫描方法

两种扫描方法所用CT机型、扫描范围、扫描长度、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旋转时间、准直器宽度、重建层厚、重建间隔、卷积参数、造影剂注射方案及图像后处理方法一致。主要参数差异如表1,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不同BMI与管电压管电流的配置方案,见表2。表1   两种扫描方法主要参数差异(略)表2  不同BMI与管电压管电流的配置方案(略)

1.3  影像质量评价及X线剂量计算 发表教育论文

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从冠状动脉节段的显示数目、三级以上分支显示率、血管边缘锐利度、血管内对比剂清晰度四个方面以 1~4分(4分为优等)进行图像质量评分。4分:冠状动脉显示13个节段以上,三级以上分支可显示,血管边缘光滑锐利,管腔内对比剂显示清晰;三分:四项中一项不符;两分:四项中两项不符;一分:四项中三项不符[1]。记录两组分值。 X线剂量通过设备提供的报告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图像质量评分在两组间的差异。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辐射剂量。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图像质量

甲组:100例患者中,图像质量积分为4者93例,占93%。图像质量积分为3者7例,占7%。图像质量积分为2分及1分者为0。乙组:100 例患者中,图像质量为4者92例,占92%。图像质量为3者6例,占6%。图像质量积分为2分的1例, 1分者1例,占2%。所有冠状动脉段可评价的图像质量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  X 线剂量

甲组平均X线剂量CTDlvol 30.36~45.67mGy,总的平均有效剂量(8.2±0.1)mSv;乙组平均X线剂量CTDlvol 11.96~14.25mGy,总的平均有效剂量(2.6±0.9)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 。

3  讨论

    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是目前心脏检查最为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患者的心率不受限制,任何心率都可得到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因此在检查前无需药物控制患者心率,检查方便,成像成功率高。随着学界对X线检查中受检者所接受X线辐射剂量的关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患者的辐射剂量过高的缺点突显出来,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X线剂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有一些通过机器软、硬件来降低射线剂量的方法,如使用心脏前置滤线器、ECG电流调控、心脏噪声减除滤波器等[2-4],但效果依然不能令人满意,近来,有学者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组研究结果也表明,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进行心脏检查,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需要,X 线剂量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降低3~4倍。

发表教育论文

    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主要通过两个方面降低X线剂量:(1)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根据受检者的BMI采用不同管电压、管电流,使扫描方案因人而异,避免了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为保证图像质量均采用较高的管电压和管电流的扫描方法,从而降低X线剂量[5]。(2)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在扫描过程中整个R-R间期均持续曝光采集,而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只在R-R间期的70%时间断曝光采集,因此会使X线剂量明显降低。

    研究表明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在降低X线剂量方面效果明显,但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患者的心率受到严格的限制,检查时受检者心率须小于70次·分-1,因为在采取R-R间期的70%单一时相采集时,只有心率小于70次·分-1才可得到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对于心率大于70次·分-1 的受检者,须提前给予药物减缓心率,增加了检查的难度。(2)由于只在R-R间期的70%时采集一组数据进行重建,当突然的心率变化造成错录时会导致检查失败,因此在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时会增加检查失败的风险。本组中有2例因心率变化导致图像质量较差。

    通过本研究分析,当受检者年龄较轻(<50岁)、基础心率或经药物控制心率<70次·分-1且心率平稳时,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既可获得高质量的检查图像又可大幅度降低受检者的X线辐射剂量,减少X线辐射损害。

【参考文献】

 

[1]萧毅,田建明,王培军,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357-361.

[2]高建华,王贵生.ECG电流调控技术对64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的影响及评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095-1098.

[3]高建华,李剑颖.后置滤过器C2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73-76.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4

一、受电弓原理

受电弓包括由弓头、上框架、平衡支架、下支架、下拉杆、底架、升降弓装置、绝缘体缘子、电阻尼器、编织电线和碳滑板支撑底座组成[1]。弓头是由碳滑板、羊角和弓头弹簧等一些组件组成。上框架是由交叉拉杆合成的。受电弓由底架、下拉杆、下支架和上框架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升弓装置(像主拉伸弹簧或气囊装置)的操纵下,下支架围绕着底架与下支架的轴承运动,因为底架已经稳固,在受到高度控制(碳滑板与接触网接触)的作用下,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平行四边形;在其平衡杆的用力下,受电弓弓头一直保持在±10°的尺度之间。它的结构简化,无论哪一个零件失效都会引起受电弓的可靠性。

二、受电弓查修意见

第一就是弓头方面检修意见。它是是由碳滑板、羊角和弓头弹簧等一些组件组成。受电弓碳滑板分两种:一种不带羊角碳滑板,在羊角之上安装碳滑板,因为碳滑板与羊角非常光滑以此来带动工作;另一种带羊角碳滑板[2]。受电弓碳滑板主要有碳层胶脱落、碳层出现裂纹、碳层直接断开和铝托断_等故障出现。建议每两周对碳滑板厚度进行测量,并对碳滑板和碳滑板安装托架的进行检修,防止受电弓碳滑板出现断开、脱落及裂开等情况发生。而羊角就是保证受电接触线的交叉处,建议定期检查是否有裂缝情况,如果发现有任何可疑之处,都要及时的去更换羊角以防事件发生。弹簧组件就是起到对碳滑板与羊角的支撑,它是接收接触网的电量冲击,保证受电弓的和接触网的受流接触。因为它的寿命在六七年左右,所以在大修时在更换就可以[3]。第二是上框架的检修意见。它是由框架与交叉拉杆构成,框架是四边形的,非常不稳定,而交叉拉杆的作用就强化框架的安全性,防止受电弓的晃动。建议定期月修框架焊接的地方,无论大小修出现裂缝时直接更换装置[4]。第三,平衡杆的检修意见。它的作用在于保证受电弓弓头有正负十度的自由空间,防止出现弓头的翻转。它的断裂地方是在平衡杆两侧和轴承连接的地方。建议月检测时看焊接与自由度检修。第四,下支架的检修意见。它是受电弓的驱动臂装置,无论哪个地方出现断裂都会出现支架的翻转,因为受电弓下臂是碳钢做的,表面有一层涂漆来防锈,平时的检查发现不了裂缝,所以在检修时要对它进行脱漆检查。第五,下拉杆检修意见。它是受电弓升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节受电弓升弓的高度与受电弓尾的高度。建议在定期检查时对下拉杆两侧连接处进行检查,对容易出现裂缝处进行检查。第六,底架的检修意见。它是由挂挡的附件组成,它的作用在于在受电弓的上部进行安装,并由四个绝缘子所支撑。建议在定期检查时要查看底架上的各个安装零件的状况,在检查时还要进行脱漆的检查。第七,升降弓的检修意见。它是由气囊弓、弹簧弓与电动弓组成。弹簧弓的升降弓包括拉伸弹簧与降弓气缸组成。建议定期检查时重点看弹簧表面与薄弱处。对单组的弹簧在检修时看拉伸弹簧组件,双组弹簧时要加紧零件,也要看拉伸弹簧组件,并对两侧的安装底座进行脱漆检查。气囊弓的钢丝绳、安装座与气囊。它会出现断裂和老化两种情况。建议在定期检查时重点要看钢丝绳、气囊和底座。在及时更新并做脱漆操作。第八,绝缘子检修意见。它是安装在受电弓的底架下面,是用来保障受电弓的带电处,让受电弓的带电处与机车车体之间有一个安全绝缘距离。若是出现了损坏现象就会让受电弓对地放电的后果。在机车的运行过程中也可能造成绝缘子的外体脱落,形成受电弓的对地放电。建议在定期检查时,要对绝缘子进行清洁工作,并检查它的状态,看看是否出现裂缝与豁口,每半年检查一次就好,保障它的良好运行状态。第九,编织导线的检修意见。受电弓的上臂与弓头间、下臂与上臂间、下臂与底架间都是用轴承相连,为出现电流经轴承产生影响,一般将编织导线对轴承进行处理。编织导线两侧处如果连接不好或编织导线断了就全使电流导电降低甚致烧坏。建议在定期检查时要看外观磨损并及时更换。

结论:综上所述,由于机车受电弓结构非常简单,无论哪一个部件失灵就会引起受电弓的安全性,往小了说损坏受电弓,大的方面就是严重弓网事件;由于车顶空间有限,受电弓与车体的电气装置空间小,受电弓上的每个导体脱落都会拉近受电弓与车体间的电气空间,致使受电弓对大地产电,接触网会断电。受电弓是机车受流的最重要零件,它的重要性必须引起生产厂家和使用单位的高度关注。倡导各个受电弓生产企业要对不同的电路设备来设计受电弓,还要构建受电弓模型,并研究生产的受电弓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关于地铁公司等应用单位,要严格遵守生产企业的要求,定期对进行合理的检修,小修时要把检查受电弓的关键部位作为重点,中、大修时同要对结构件进行深入,更换已经达到或要达到期限命零件,保证受电弓的安全性运行。

参考文献

[1]张世钟,袁帅.地铁车辆单臂受电弓关键部件故障形式及检修建议[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4,02(01):81-84.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5

近年来,组织谐波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多普勒频谱成像等一系列超声新技术的出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种准确获取前述信息的手段[1]。上海市电力医院烧伤科从2008年2月开始采用这一无创性检测方法对临床收治的深度电烧伤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检查,本文即探讨笔者应用超声成像新技术在四肢深度电烧伤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科临床收治的III度四肢电烧伤患者共15例,皆为男性,致伤电压380~10万V,平均年龄(31.6±12.8)岁,烧伤总面积范围1.8%~20.0%。共检测患肢28条,其中上肢19条,下肢9条。患者接受手术方案:减张手术3例,清创术15例,截肢6例,组织瓣移植15例。

1.2 检查设备 ALOKA公司α-10型超声检查仪,配备5~12 MHz变频线阵探头,肌肉软组织检查时选用二维组织谐波成像设置,血管检查时选择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优化设置,声功率、动态范围、增益、增益补偿、焦点数量及位置等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节,以求获得最佳声像图。

1.3 检测时间 (1) 烧伤后3 d内行术前超声检测;(2)术后复查时间点:减张术后2~3 d、1周、2周;清创、截肢(骨)术后1 周、2 周、1个月、3个月;组织瓣移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

1.4 检测方式 (1)超声检查由一名高年资超声医师全程负责,并由临床医师陪同检查,讨论病情;(2)检查部位:包括创面处(截肢术后除外)、近心端5 cm处、近心端10 cm处;(3)检查内容:观察软组织损伤程度和范围,肌组织是否存在坏死、水肿,并明确范围、肌腱损伤情况、受累血管血流及管壁受损情况,测量流速-时间曲线,并记录血流峰速PSV值,观察波形是否有异常改变。

2 结果

2.1 术前超声检测 (1)组织水肿:声像图表现主要为组织回声普遍增强、与健侧相比组织厚度增加、严重水肿时在皮肤与皮下软组织之间出现不规则的弱回声条带;电烧伤的特殊点在于其软组织损伤通常呈跳跃性、节段性或夹心状改变,超声检查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图1),本次15例患者在术前超声检查时都非常准确地确定了软组织损伤范围,并在手术时得到了证实;(2)肌肉坏死:其主要声像图表现包括肌纤维纹理消失、肌组织内回声强弱不一、严重时肌层间界线消失相互融合(图1);(3)肌腱损伤:15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都未发现肌腱断裂,有3例患者5个肢体发现局部肌腱的肿胀、轻度增厚、回声降低,但肌腱内线状回声尚存、连续性好,此3例在手术时发现肌腱腱膜水肿,但血供尚可,因此予以保留;(4)血管损伤:有7例患者烧伤局部检测到血管内血栓形成,声像图表现为血管内径扩张、管腔内充斥低弱回声团块、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无法测得血流信号,11例患者烧伤局部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声像图表现为内中膜增厚、水肿、内膜面表面毛糙,部分患者的血流PSV值减低,流速-时间曲线呈单相波或二相波改变(图2)。

图1 肌肉组织损伤坏死之超声图表现

图2 电击伤后血管血流变化及血管壁顺应性改变之超声表现

2.2 术后超声检查 (1)减张术后超声检查:2~3 d开始软组织肿胀程度既有明显改善,1周后软组织回声强度有明显下降,证明组织水肿情况得到改善,2周后皮下水肿情况基本消失。(2)清创、截肢术后超声检查:术后第2周开始的超声随访检查即可发现四肢软组织肿胀明显减轻,组织厚度及回声强度逐步恢复正常,坏死肌肉被清除、肌组织内肌纤维纹理显示清晰、肌层间界限明确,邻近血管内膜增厚情况减轻、血流PSV值有逐步恢复趋势,但血管壁弹性恢复较慢,内中膜毛糙程度无明显改善趋势。(3)组织瓣移植术后超声检查:15例患者都接受了组织瓣移植手术,都获得了成功,连续3次的超声随访发现患者组织瓣内肌组织纹理清晰,供血血管管腔透声好,血流动力学参数都位于正常范围。全部超声检查的汇总结果参见表1。

3 讨论

四肢是电烧伤最易累及的部位,国内外不同文献报道,手腕部作为电流入口的病例占了所有电烧伤病例的80%以上[2-3],而下肢则较多成为电流出口。以往临床多以创面外观、触诊情况、肢体末梢循环等来判断软组织和血管损伤程度。由于电烧伤具有特殊的夹心、节段、跳跃特点,患者在体表损害较轻的时候往往深部组织损伤可能已经很严重,并且宏观上坏死组织的分界线出现较慢,因此,依靠临床征象及医师经验判断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盲目性。医学超声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种无创、实时检查电烧伤患者软组织和血管情况的影像学方法,既往文献也报道了超声观测电烧伤患者手术前后血管损伤和恢复情况的价值,取得了很大的临床效益[4-6]。

组织谐波成像是一种超声成像新方法,该技术相比普通基波二维成像能减少不必要的声反射、散射、旁瓣等干扰造成的伪像,改善声像图质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文中,笔者对15例患者在术前应用该技术进行的超声检查都获得了质量很高的声像图,对于软组织受损情况、受累范围也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并得到了手术的印证。同时笔者还发现声像图上肌纤维纹理的消失是判断肌肉坏死的一个敏感标准,进一步还需要较大样本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证实该结论。

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用于电烧伤患者血管损伤情况的评估是一项比较成熟的临床应用,既往也有一些文献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次研究的结论也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同时笔者也发现在二维组织谐波成像的基础上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能够对血管壁和血管腔的情况进行更为精确的检测,因为组织谐波技术能够在声像图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血管腔内混响伪像的出现,同时增强了内中膜显示的分辨率,因此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频谱多普勒应用是一种定量检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一般来说,四肢血管内血流的流速-时间曲线应该是三相波型,这也是一个血管壁弹性良好的间接指标,根据15例重度电烧伤患者的观测结果,笔者发现血管严重受损时,二维声像图上出现内中膜水肿、表面粗糙的表现,而且在流速-时间曲线上会出现典型的单相波型,并且流速相应降低,手术时发现此类血管的弹性往往很差,保留的意义不大,因这些病例均无可导致血管病变之疾病,故考虑其机理可能是电击伤致血管壁严重受损,弹力层纤维不可逆性断裂,由此造成血管壁的弹性下降、管腔容受性降低。

在减张、清创、截肢及组织瓣移植术后应用上述超声检查手段对患肢进行检查同样可以对组织(图3)及血管的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判断手术效果,其声像图上的异常改变与术前检查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技术,对于重度电烧伤患肢可在手术前后实时、形象、直观地显示组织、血管损伤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变化,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无放射性, 受检者无痛苦且经济实用,重复性好, 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雪,罗家旭,张艳,等.电烧伤病人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外医疗,2010,13(24):52-54.

[2] 宋立为,李晓亮,苏庆.医用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9,4(8):92-93.

[3] Butler E D,Gant T D.Electrical injuri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upper extremities, A review of 182 cases[J].Am J Surg,1977,29(134):95-101.

[4] 陈越秀,徐颖,郭振荣,等.超声检测技术在深度电烧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3,13(19):38-41.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6

1、国内现状看改进的必要性

东三省电力系统科技成果查新工作一直沿袭几年前的老传统,妈接受用户委托后进行手工检索相关文献,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机技术普及度有所提高,但配套的数据为建设远没跟上,只有部分数据可以上机完成检索,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警惕了查新的查全、查准率,其所出具的查新报告,也仅只附上检出文献的篇数及大致内容(有的根本不附大致内容),但更多数的查新报告,检索结果为“零”,结论只能是简单的一句“查无类同”,为此,我们对这种不够满意的结论,或者说对目前查新的尴尬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部分省市,如江苏、四川、安徽等省电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他们的查新方法与我们的类同,也沿袭传统的方法,并没有什么新闻手段和方法。

这种做法,抽出具的查新结论实际上就是查新检索结果,面对所给出的查新结论中,主要还存在着项目的点不突出,和办内外同类研究的对比不够充分,不同之处不明显的缺陷,这样就反映不出项目的真实水平和价值之所在。

2、改进查新方法的主要思路

为了切实改变传统的查新工作方法,真正体现出查新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成果鉴定委员会在评定成果时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我们特提出了改变成果查新方法的思路:

2.1新工作为成果鉴定提供服务,先要改变工作方法。

传统方法是手检为主,过去计算机普及率不高,数据库建设不完善,现在随着大容量、高参数的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完善,机检完全有条件作为查新工作的重要手段,逐步取代手工检索的重要位置。为使查新更准确,资料更齐备,我们还自建并引进了多个数据库/其中图书库、资料库、国家标准库、冲毁颁标准库以及获局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库为自行建设、期刊文摘、六大区成果库、电力部电力科技成果库和专利库为引进的。专利库、期刊文摘和题录库、六大区成果库作为查新过程中必查数据库,其它各库将根据所查项目内容的不同特点随时增添,对数据库中没有包括的数据库采取手工检索的方式予补以充。

要使查新能为鉴定提供帮助,就要出具查新结论,而非检索结果,所出具的结论出现能简而言之“查无类同”,要在结论中体现出项目的创新点,找出与其它成果或过去的项目的异同及其优势所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查新工作的必要性。

2.2在充分利用计算机,发挥现有设备及数据库资源时,制定适当的检索策略主显得龙为重要。

在上机检索时,要克服过去检索的误区,即有些认为检出篇幅、数量越多越好,实践证明并非如此,其关键在于切题,要准确与全面相结合,切不可漏检,是检索员要注意检索技巧的运用。

2.3在出具检索结论时,我们认为不以只给出检索结果,重点是给出结论,这个结论一定要体现出查新项目与检出文献的异同。异,就是要找出各自的创新点;同,是要写出其共同之处在哪里,只有突出异同,特别是创新点,才能为鉴定委员会提供决策参考和可靠依据,在下评审结论时才能有所帮助,也证实了查新检索的必要性。

2.4对查新报告的格式也作了规范,参照黑龙江省情报所及电力部信息中心的报告格式,设计了我们自己的报告格式,相应地也制定了查新委托单格式,以使查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3、具体实施

3.1工作流程的变革

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计算机及数据库的作用,我们相应地调整了工作流程:在接受用户委托后和用户共同研究报告的内容,按内容确定就检索的数据库,然后确定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经上机检索,辅以手工检索,找到切题的文献(文献或原文),对检出的文献同查新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点,最后给出对比分析结论,形成查新报复,并请专家审核定稿。

作上述调整的目的是让用户也参与到查新工作中,以便在查新工作中对所查项目能分析得更透,检索更全面。

3.2检索技艺的变革

传统方法手工检索只能依靠检索员主观印象去检索相应的文献、目录、索引,盲目性太大,漏检几率太高,很难真实反映查新成困所处水平状况,检索过程中几乎技巧可言。

现如今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库检索,去除了主观片面性情,检索过程中技巧性和查新检索经验就显得尤重要,在查机关报检索工作中,我们采取和助用户共同研的方式,分析项目内容,制定检索词,依据这些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并在上机检索过程中不断调整这一策略,以使检索结果达到最佳,对检索结果为零时,我们要求自己重新研究项目内容,确定新的检索词,制定新的检索策略,直到检索出相关文献为止。

对于检索文献数量不满意时,我们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制定出扩检、缩检和补检三种方法。扩检是为了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查全率,缩检是为了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查准率,补检是为了防止漏检,在次检索的基础上,再继续补充查找其他未知文献,扩大检索结果,提高查全率。

往往在检索结果为零或很少时,要扩检,而检出结果数量太多时,则必须要进行缩检,而对检索难度较大的课题,解决的最好办法妈补检。同时为了提高机检效率,要把这几种方法交替使用。而这几种方法的运用又因所检数据库的不同、所检项目内容专程度的差异而有所变化,这些都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体会,灵活运用。

3.3分析方法的变革

认识事物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传统的查新结论只给检出数量,或查无类同,给人的印象是模糊的,成果所处水平及其创新点不清楚,需要评委靠自己掌握的材料去分析下结论。

鉴于传统作法无法正确反映成果所处水平,创新点体现不出来,因此我们决定借鉴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用它来分析成果——取采取对比分析法。

在进行对比分析前,要对查新项目所属的环境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为任何一个项目都有它自己的学科范围,有的同类研究成果较多,说明研究比较成熟,有的研究文献较少,表明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首先要根据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搞清它所处范围的研究概况,特别是最新成果,比如有哪些地区在研究,比较先进的地方何时开始的,进展如何,代表学者昌谁等;其次是确定同类研究范围,因为范围的大小是可变的,因此在检索过程中,如发现有大量同类研究(如在20条以上),说明相关研究较成熟,则应适当缩小检索范围,以便在深层次上比较异同,相反,如果同类研究较少,就应扩大检索范围,如果查新项目是特殊范围的专门检索,几乎不可能有相同研究,则应在整个学科范围内进行全面检索,以说明其一般相关研究的现状。

通过对上述几方面环境状况的分析,经机检与手检找出相关文献,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即是将查新项目与检出结果相对比,总结出它们在技术方法、结构(配方)、技术参数(指标)、使用范围和用途等多方面的不同之处,进而体现出查新项目有无创新之处,在相关研究范围是否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等特点,这一结缘过程是一个深加工的过程,要求查新员要熟悉掌握查新项目的报告内容,提炼出它的精髓部分,还要准确地把握检出文献的主要内容,这亲才能使对比分析的结论准确、详实、可靠。另外,对与查新项目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尽可能找到原文进行分析,一般研究项目找到文献即可。

3.4查新报告格式的变革

为使查新报告规范化、标准化,避免报告一个项目一个模式,保证每个查新人员所出具的查新报告协调统一,我们特重新制订了查新报告的撰写格式,具体要求为:

封面上标题为“科技项目查新报告“的为报局级奖励的项目,标题为”全国电力成果库查新报告“的为报告部级奖励项目。在标题下同时注明项目名称、查新委托单位、委托时间、报告完成单位及完成时间。

首页为用户委托要求,大致阐明项目主要内容、背景情况及所要查新的部分,注册依项目内容确定的检索词及依检索词制定出的检索策略。

次页主要列出根据检索策略上机检索的数据库名称,它们的库容量及起止年限,同时还要列出手工补检了哪些文献。

第三页为检索结果及查新结论,这部分应包括文献分布情况概述和查得文献的综合比较分析,并给予结论性意见。因此,依制订好的检索策略检索出文献数量有多少,分别为哪些,与本检索项目是相关(密切相关)还是无关,在第一段中要详尽表述。

在第二段中要应用检出的相关文献将同类研究成果同类产品的特征、特点、指标等清楚,它依据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多少而定,一般在200字左右,目的是说清国内(外)有关该项目方面的研究状况,为确定查新项目的水平提供依据。

第三段要针对前面的叙述内容,将查新项目的技术内容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查新基础上的创新部分,要求这段分析要透彻,结论要简明扼要,一目发然。一般对查新项目不作总体的水平结论(如国际领先、国内先进等)。

在报告的最后还要附上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原文或文摘的复印件。

最后经审核领导签字,盖上查新专用章。查新报告正式生效。

3.5组成专家咨询组参与查新及审核

科技查新是科技信息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的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专家的参与是保证科技查新咨询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组织我院各专业总工及各室主任工程师组成专家审核机构,为查新工作进行最后把关,负责审核本专业范围的查新报告,为提高查新工作质量作坚强后盾。

4.结束语

查新工作方法变革源于实际,具体方法又要应用于实际,我们所做的这一切还都只是初步深广,得到大部分委托单位的认可,这坚定了我们将这项工作做下去并做好的决心,并期待着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石颖.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情报科学.2005.23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7

一、低压电器触头的检查工作

检查工作是维修的前提和基础。在低压电器触头维修过程中也是一样,要对触头进行全面的检查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去开展维修工作。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1触头参数的检查

一般情况下,触头参数主要涉及到开距,超行程,初压力和终压力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讲:其一,开距,所谓开距是指动静触头之间的距离,在灭弧一定的前提下,开距越小越好,这是避免动作时间浪费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管辖,应该将双档触头的开距控制在15-17毫米范围之内;其二,超行程,在动静触头接触之后,电磁铁会发生移动,而其移动的距离就是超行程。如果主触头磨损三分之一,还可以保持正常的运转状态,不宜使用过长的触头,一般情况下应该将其控制在2-6毫米的范围内为宜;其三,初压力,在两个触头刚刚接触的时候,压力的数值就是初压力。初压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使得触头的振动和磨损现象得以缓解;其四,终压力,是电磁铁完全吸合时候动静触头之间的压力取值,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实现触头温升的控制和管理。

1.2触头接触情况的检查

一般情况下,在检查触头接触情况的时候会从两个角度入手:其一,接触压力;其二,接触面积。在保证接触压力处于合理水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痕迹法去进行判断接触面积。具体来讲,利用白纸和复写纸,将其放在动静触头之间,使用电器进行送电试验,检查白纸上的痕迹,就可以知晓接触情况。一般情况管辖,接触面积宽度会低于5毫米,接触应该大于全部面积的四分之三;如果接触面积宽度超过5毫米,并且接触面积处于三分之二就可以了。如果诊断发现触头出现被烧的情况,可以使用锉刀进行磨平操作。

1.3触头温升的检查

一般情况下,对于触头温升进行检查会使用蜡烛试验去进行。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在通电的基础上,让蜡烛与触头接触,如果蜡烛出现了融化的现象,就可以判断温升的现象,否则,就不能判断其存在温升的现象。

二、低压电器触头的维修策略

总而言之,低压电器触头的维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除了从技术经验方面去进行检查和维修之外,还应该注重从其他角度去夯实维修工作基础。一般情况下,会对于低压电器触头维修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注重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

低压电器触头维修工作,需要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其不仅仅具备健全的电力运行理论基础,还应该具备低压电器触头的检修经验和技巧。因此,高度重视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是很重要的。具体来讲,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积极设立专门的技术交流平台,可以尝试以构建网络信息平台的方式,大家在平台上交流低压电器触头检查维修经验和技巧,以实现全体职工综合技术能力的提升;其二,注重技术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使得其能够迅速的融入到低压电器运行管理工作中去,并且积极在触头检查维修方面开展实际的摸索;其三,针对于部分及技术人员怕麻烦,采用更换元件的方式去维修触头问题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并且要求其在相应的时间内进行修整,避免造成过大的资源浪费。

2.2建立低压电器触头维修标准体系

严格来讲,低压电器触头故障也是电力运行过程中比价普遍存在的问题。各个执行单位在进行检查和维修工作的时候,往往会依据各自的技术要求去进行各项工作,很有可能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构建低压电器触头维修标准,促进各项工作朝着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也是促进低压电器触头维修工作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积极组织专家,依据实际低压电器触头检查维修经验,制定健全的维修标准体系,为做好各项检查维修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2.3形成预防为主的触头定期检测机制

由于低压电器触头故障是常常发生的,因此应该树立预防意识,定期对于触头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证低压电器触头能够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在此基础上,将触头运行状态记录在案,及时后期发生了故障,也可以依照工作日志对于触头故障进行排查,这对于提高检查维修效率,实现运行成本降低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说,应该将触头故障作为常见预防对象,将其检查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去,以保证比较高的工作质量。

2.4注重低压电器触头检修理论的研究

健全的低压电器触头检修理论体系,是开展低压电器触头故障检查和维修工作的依据。因此,积极针对于此方面展开专业立项,鼓励更多的学者和专家进入到此领域开展研究,以使得此方面理论体系的健全;另外,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引进先进的设备体系,将其运用到低压电器触头检查和维修过程中去,使得检查维修工作质量能够得以全面提升。

三、结束语

低压电器触头的维修工作,不仅仅需要技术人员的技能,还需要标准化的体系,更加需要有效的理论研究以及行之有效的检查机制。虽然现阶段在此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我相信,随着在此方面经验的积累,低压电器触头的维修工作质量和水平一定会得以更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骞. 低压电器的正确应用(一)[J]. 农村电气化. 2002(05)

[2] 徐国英. 设计及使用低压电器应考虑的问题[J]. 林业科技情报. 1995(02)

[3] 王国军. 试论林区交流配电网络动热稳性对低压电器的要求[J]. 森林工程. 1998(04)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8

串行序列检测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因此,教材中对这种电路的设计进行介绍是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大多数的数字电子技术教材介绍的串行序列检测电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作者在2003年全国高校电子经验交流会上就指出了问题并提出了多种修订方案[1],该文也引起了一些老师对该问题的注意[2]。但当时论文中给出的修订方案与时序逻辑电路状态图描述不一致。同时,作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最新出版的数字电子技术教材,其中的串行序列检测电路设计仍然是采用以往教材中的设计方法,都没有进行功能验证,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本文有必要进一步讨论这一问题。另外,串行序列检测电路设计作为数字电子技术的一个经典实例,欠缺一定的基础知识,比如串行通信的概念、异步串行通信帧格式概念、串行通信的检测和同步问题等。作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查找资料熟悉上述基本概念,然后设计串行序列检测电路,掌握上述基本概念后,个别同学自己就会发现以往教材中设计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执行多年,效果很好。

一、传统串行序列检测电路仿真

大多数数字电子技术教材都是设计了110或111的串行序列检测电路,多数教材中得到的111序列检测电路(要求检测到连续的3个1时输出Z=1)如图1(a)所示,利用MaxplusⅡ仿真的结果如图1(b)所示。图1(b)中箭头表示在CP的上沿检测串行输入X,检测到第一个有效的1时进入01,检测到第二个有效的1时进入11状态,此时输出Z在检测到连续两个1时输出变量Z就1,显然与设计命题要求不符。其他序列的检测也有类似情况,即不是在有效的检测时刻输出1。

二、改进的串行序列电路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3]中提出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分别给出了Mealy型和Moore型状态图,这样可以得到正确的设计电路。但这种方法的状态图与传统时序逻辑电路状态图不一致。传统状态图是反映时序逻辑电路状态转换规律及相应输入、输出取值关系的一种图形,在状态转换图中以圆圈及圈内的字母或数字表示电路的各个状态,以箭头表示状态转换的方向,相应输入/输出标注在转换箭头上,图2给出了传统的两状态变量的部分状态图。本文根据串行序列检测的特点,即输出是由检测状态S确定的,当检测到有效序列,无论下一个串行输入X为0还是为1,都输出1。则可以将状态图表示为如图3所示的传统形式,进行可重叠序列检测,图4是医电93班吴鹏同学按照改进方法设计的111序列检测电路及仿真结果,由图4(b)可见,只要检测到有效数据串就输出1,结论完全正确。

三、实例安排顺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这一实例所有教材都是安排在基于触发器的时序电路设计部分,因此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最近几个学期在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寄存器等所有知识介绍完之后,让学生开始查串行通信资料、做序列检测电路设计、仿真验证电路功能,并做PPT在课堂上介绍。多数学生对串行通信概念、帧格式、波特率、帧同步等问题都介绍的比较清楚,个别同学对序列检测电路还设计了几种方案,其中包括了参考文献[1]中提到的用移位寄存器、输出与检测时刻同步等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路,部分学生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了仿真和分析。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热情,对数字电子技术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建议各教材在补充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将这一实例放在时序逻辑电路一章的最后,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即使再多教材使用了再久的实例,也需要进行实践检验;建议教材中基于触发器的时序电路设计步骤中,应该增加“电路功能验证”一步,如果有这一步,就可以避免之前教材所设计电路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宁改娣,杨栓科.串行序列检测同步时序电路设计探讨[C].全国高校电子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3.

[2]陈文楷等.讨论式教学方法如何引入课堂[C].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会年会,2005.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9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过购买数据建设镜像站点、购买数据库网络访问权等方式建立起实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体系,现购买的资源包括:CNKI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博看畅销电子期刊等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Elsevier SD、Wiley-Blackwell、SpringerLINK、IEL、ASC、ASCE、ASME、SAGE、Emerald、EBSCO、PROQUEST、Gale、NSTL、Science Online、剑桥期刊电子回溯库、OSA等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中华书苑电子书库、书生之家电子图书等中文全文电子图书数据库;金图原版外文电子书库、WISEBOOK外文电子书库等外文全文电子书库;ProQuest外文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论文及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库等学位及会议论文库;美国工程索引库(EI)、SCI数据库、ISTP数据库、JCR数据库、化学文摘(CA)数据库、中国引文库等检索工具库;中外专利据库、法律法规库、科技成果库、中外文标准库等二十余个专题数据库;爱迪科森就业培训库、银符考试模拟题库等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数据库。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外购资源的基础上图书馆也应该考虑建设符合本院教学特色的资源数据库。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现建设了我校博硕论文库。我院图书馆职工在考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及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时了解到,他们针对学院开设的专业自建了建筑设计优秀学生作品库、优秀动画电影库、艺术学院优秀学生作品库、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库、医学护理视频库、深圳市高新企业数据库、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库、珠宝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这些自建资源弥补了外购资源的资源缺失、专业针对性不强的不足,提供给师生更加符合其专业发展的信息服务。我院图书馆也考虑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外校的经验,结合学院重点专业和特色教学,准确定位数据库建设方向,建立起具有本馆特色且具有实用意义的特色馆藏库。

二、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

(一)外购数字化资源检索服务。目前,很多数据库都开发了一站式资源检索平台,读者可通过篇名、关键词、作者、刊名等多种途径直接进行检索,也可通过布尔检索及年份限制获取更为精确的数字化信息。通过检索平台可以一次得到多种类型数据的电子版本,缩短了检索时间,提高检索效率。如我校购买的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输入检索词后可以一次检索到包括数字化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成果、专利、外文文献、标准、图书、法规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二)网络信息检索服务。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运转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高校读者使用网络的频率更高。他们需要的信息除了馆藏的数字化资源外,更多是从网络获取的。因此上网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也是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必须。今天,网络速度不断提升,通过网络可以很快检索到本馆没有的信息。我院图书馆建设有一百多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通过校园网网络免费访问本校购买的电子资源,也可以接入外网借口,访问本校以外的网站,通过搜索引擎访问更多的资源。

(三)查新及专题文献检索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的检索与获取变得十分便捷,普通的读者经培训或指导后都能做到。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把信息服务的重点转向为校内外读者提供深层次、高水平的服务,如开展查新及专题文献检索服务。目前,在很多高校图书馆都组建了自己的科技查新工作站,开展了一些科技查新的工作。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也于2013年5月获得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建站资格。科技查新是为科研立项、科研成果鉴定、申请专利等提供真实客观及新颖性评价的一种深层次咨询服务,要求查新人员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较高的检索技巧。国内查新时,查新人员可以利用我校购买的多种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及网络数据库查找所需文章,国外查新可以通过国际联机检索查找与查新内容相关的文章,如果在本馆购买的资源里有这些文章就可以不用支付高昂的国际检索费用了。专题文献检索是根据科研人员提供的相关需求,专题检索人员利用其研究专业领域的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其查找相关资料的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些高附加值的检索服务,提升服务档次,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更专业的信息服务。

(四)文献信息传递服务。师生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开展科研活动中,需要的资料很多,信息量很大,完全靠自己去查找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开展了文献传递服务,即通过网络这一快速传输信息的通道,采取在线或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读者向图书馆提出查询要求,专业文献检索人员查找到相关资料再发送给读者。这种服务不限对校内读者,也可以扩展到其他学校、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真正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五)软件学习及多媒体教学、培训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一般高等教育之处就是教育方向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紧密结合、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实践。在校大学生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多种实践和培训考试已是平常事,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够提供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软件和电子资源。如计算机和英语的各种学习软件及等级考试的上机和笔试的模拟软件;中、英文打字练习软件;各种社会考试(公务员考试、律师资格考试、会计师资格考试、建造师资格考试等)的模拟题库等。在提供众多电子资源的同时,图书馆还应该注重开设各种培训讲座。培训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可以是集体上课、讲座或个别辅导。比如对新入学的学生可以集体上课,对很少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个别辅导,还可以为本馆职工提高计算机基本技能提供培训场所。通过各种培训使读者了解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服务功能,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和电子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达到购买学习软件的目的。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10

二、电子证据特性在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中可应用性

与传统证据相比,电子证据因载体的特殊性以及收集的独特性决定了电子证据自身有区别于其他证据的特性。

(一)有利于自侦案件查办的电子证据特性

1、电子证据的广泛性。在无线通讯、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下,手机、计算机的便利,代替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交流和存储的方式。这种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使得人们越来越习惯把个人信息和工作资料存储于电子介质中,所以,电子证据的这种普遍应用使得电子证据的存在具有广泛性,为自侦案件中查找相关电子证据提供了基础。

2、电子证据的可恢复性。电子证据不像传统证据那样,需要妥善保存,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由于物理和化学变化或者人为管理失误,一旦毁灭,难以恢复,会永久丧失。对于电子数据信息的修改、删除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恢复。比如对于计算机操作系统而言,为了节省删除操作所花费的时间,一般的删除并不是将原文件用“0”或“1”全覆盖,而是把相应的标志位清空,允许后来的新文件使用原文件所占用的空间。因此电子证据被删除并未被完全覆盖的情况下,依然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挽救或者恢复。

3、电子证据的客观真实性。 电子证据生成之后就拥有了自己的属性,除非利用专业手段进行修改,否则电子证据就会体现它原始的状态。特别是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下,如(邮件、QQ、论坛等依托于第三方软件工具)。一旦形成就会客观存在,不会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会较长时间保存在第三方的存储设备中,除非有权限的工作人员,否则任何人不能对生成的信息进行任何操作。它不像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证人证言那样带有主观性,不像书证那样容易毁损,电子证据一经形成,便保持最初最原始的状态,能够客观真实的反应事实的本来面目。

例如: 2011年9月间,刘某通过手机彩信及手抄小纸条的方式从张某(另案处理)处非法获取201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科目部分试题。使用其笔记本电脑,利用网络QQ聊天的方式泄露给尹某(另案处理)。

在刘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中,起初的刘某始终不承认犯罪事实。通过对涉案电子设备进行取证,成功提取并恢复出相关电子证据,根据电子证据的哈希值,确定了刘某电脑中的有关电子证据与接受传输的尹某的电脑中的电子证据完全一致。根据提取并解密的QQ聊天记录,确定刘某电脑中的电子证据与尹某电脑中的电子证据在生成时间上具有先后性,且电子证据的传输过程被QQ聊天记录清晰记载。

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刘洋对自己泄露国家秘密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2013年1月6日被大兴区人民法院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缓刑二年。

(二)影响自侦案件查办的电子证据特性

电子证据特性具有两面性,另一方面的特性却阻碍着电子证据的效用,针对这些不利的属性,在案件的侦查和证据审查上应倍加注意。把握住电子证据的特性,在利用电子证据查办职务犯罪过程中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电子证据的易篡改性。电子证据的数据和信息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数据运算和逻辑运算得出的,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或通过信息系统管理权限便可对其进行篡改或者破坏。被篡改后的电子证据就不能反映案件的真实面目,不通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传统侦查手段相结合,很难察觉和识别,会给案件侦办造成阻碍,甚至致命错误。

2、 电子证据的隐蔽性。电子证据属于海量存储,在混杂着各种信息的巨大数据中,甄别出与案件相关的电子证据是非常不容易的,并且,电子证据的制作人可以通过加密、隐藏等方式使其所制作的电子证据不易被人发现。还有一些信息只能在软件程序中体现出来,离开了程序环境,很难查找到其包含的信息。电子证据的隐蔽性还表现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特别是在网络上,电子证据的传递通常是以电子邮件、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这些形式在网络上一般都不以实名制进行。

3、电子证据的不确定性。电子证据的不确定性主要反映在电子证据的行为主体不确定。比如,网络论坛中,只要获知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任何人均可以同一用户名发表意见,并且很难鉴别是否系真实用户自己发表的言论。如果是传统手写书证,大可通过笔迹鉴定来确定是否系当事人所为,而电子证据则较难通过传统的认证方式确定行为人的身份。在审查电子证据时,需要与其他证据进行关联,相互印证,从而利用所获得的电子证据。

例如,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间,犯罪嫌疑人王某利用其担任怀柔区某住院处结算员的职务便利,分别伙同该院外一科医生孙某、内四科护士王某、外三科护士姜某,通过非法修改医疗信息系统记录,对部分患者处方费用进行违规退费或平账处理。

本案中,电子取证人员将作为该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系统服务器进行“完整备份”,并计算hash(MD5)值对备份进行固定,从中提取“住院处出院人员处方费用表”和“住院处出院人员处方费用明细表”等涉案数据,通过对获取数据的分析,排除正常退费情况,并计算出非正常退费的数据及总额。以电子证据为依据,对该院拥有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权限人员进行排查,最后确定犯罪嫌疑人为该院住院处结算员王某,并深挖出其他涉案犯罪嫌疑人。

三、如何使电子证据在自侦案件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1)有针对性的对电子证据应用主体进行培训

电子证据的收集、鉴定、审查涉及到侦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多个学科。实际工作中,拥有法学知识的电子证据鉴定人员和具有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检察人员十分欠缺。一方面,熟知法律原则、程序和各种取证手段的老侦查员,却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比较薄弱,有可能无意中破坏电子证据的完整性。另一方面,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年轻干警,在证据审查和法律程序方面缺乏经验。

针对这一特点,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方法,完善人员素养,发挥各自优势,互补提高。把实战经验丰富,证据应用能力较强,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较为薄弱的老同志,进行专门的知识培训。把拥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年轻干警,进行证据审查及法律程序等应用方面的培训。从而,保证电子证据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同一性,提高证据质量,突破办案瓶颈,提高电子证据应用水平。

(2)与检察技术部门建立电子证据合作机制

电子证据在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应用中自侦部门与技术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协作机制,相互合作,互相补充,从而提高电子证据在取证和应用过程中的证据效力。首先,应该增加电子取证在检察技术工作中的比重,把检察技术人员从“高级保姆”的角色中剥离出来,从“维修工”向贴近辅助案件查办的专业人员转变,因为电子取证范围比较广泛,电子证据的专业性、复杂性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要有较高的计算机理论和操作水平。检察技术部门优势在于技术人员经过了电子证据专业培训,具有专业的取证知识。其次,随着科技强检的不断深化,检察技术部门拥有各种专业的电子取证工具。在协作过程中,技术部门的适时参与,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可以消除承办人的顾虑,为案件侦办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三)做好从数据到证据的审查工作。

收集电子证据只完成了取证的部分工作,鲤鱼跳龙门的一跃在于最后的证据审查阶段,也就是说电子数据到电子证据的转化。如何将电子证据依照法律规定应用到自侦部门工作中,作为案件侦破乃至定罪量刑的有效证据,需要对电子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完整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电子证据的审查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只有经过严格审查的电子证据,才能经得起法庭质证。

参考文献:

[1]陈增旺,电子证据的采集与鉴定,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2]周晓燕,电子证据检察实务研,中国刑事法,2011(1)。

[3] 邱鹏,浅谈现阶段检察机关电子证据应用问题及对策,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9)。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11

一、认识“技术性证据”审查

1、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是避免错案的技术保障。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实施后,社会鉴定机构数量激增、类型繁杂、鉴定人员的素质相对偏低。社会鉴定机构的赢利性质决定了其出具的鉴定必然存在诸多严重问题,已经对一些案件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目前司法鉴定局面相对混乱的情况下,检察技术部门实际上己经行使了代表国家对“技术性证据”审查和监督的权力,这是由检察机关的宪法性质决定的。对各类鉴定加大审查力度,成为了检察机关技术鉴定人员的一项紧迫任务。

2、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与其他机关的技术性证据审查性质明显不同。在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虽然都存在对“技术性证据”的审查和监督,但审查监督的性质和目的不同,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1、在公安侦查阶段,对“技术性证据”的取得目的是为了破案,是为破案提供技术支持,是一种技侦措施,是行使侦查权。其内部审查监督的目的主要是确保所获取的“技术性证据”的准确性。2、法院对“技术性证据”的审查和质证是为了合议庭判断对“技术性证据”是否采信,是对“技术性证据”进行准确性判断的过程,也属于一种内部的审查和监督。3、检察机关对“技术性证据”的审查和监督,其性质是代表国家行使检察监督权,是一种纯粹的外部审查和监督:在侦查监督价段,检察技术部门对公安机关报送的“技术性证据”进行必要的文证审查,是对公安机关取得的技术性鉴定结论进行国家监督;在公诉阶段,检察技术部门对“技术性证据”的审查和监督,是帮助公诉人向法庭讲明案件中“技术性证据”的科学依据,在质证的过程中确保法庭对“技术性证据”的采纳,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二、检察机关对“技术性证据”进行审查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对“技术性证据”进行审查,是针对有关“技术性证据”进行审查和监督而开展的专门业务,包括对法医学检验鉴定、文件检验鉴定、痕迹检验鉴定、司法会计鉴定、音视频检验鉴定、电子证据、心理测试等方面的审查和监督。

与侦查监督、审判监督部门对案件的审查是针对案件整体的、全面的审查有所不同,检察技术审查是对案件中具体的“技术性证据”进行审查,它一方面从证据学的角度审查“技术性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另一方面是对其它鉴定机构所提供的“技术性证据”进行实体、程序两方面的审查和监督。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1、对技术性鉴定证据进行审查,认为原鉴定结论正确的,出具文证审查意见书予以认定。2、认为原鉴定结论不够全面的,出具文证审查意见书建议原鉴定机构补充鉴定或直接补充鉴定。3、认为原鉴定结论有重大缺陷的,出具文证审查意见书建议原鉴定机构重新鉴定或直接重新鉴定。4、认为原鉴定结论有错误的,出具文证审查意见书建议原鉴定机构重新鉴定或直接进行重新鉴定。5、认为原鉴定程序错误或者鉴定人无鉴定权限或超越鉴定权限的,出具文证审查意见书建议办案人员依法审查上述情况,重新委托鉴定。

三、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当前审查监督“技术性证据”的工作现状

案例一:张某,男,24岁。被他人用拳头打击右眼后出现低视力,经公安机关法医鉴定认定其达到盲目程度,构成重伤。检察机关法医在公诉阶段审查认为:张某视力存在伪装成分,应该重新鉴定。该案委托北京同仁医院专家对张某视力复查,确定张某右眼最佳矫正视力达0.6。重新鉴定认为:伤情程度不构成重伤。

案例二:庄某,男,41岁。被他人用巴掌打击左面部后左耳听力下降,法医依据某市级医院电测听检查结果,鉴定为重伤。检察机关法医在审查批捕阶段审查认为:庄某存在伪装成分,应该重新鉴定。该案委托另外一家市级医院进行电测听,整个检查过程一直有检察法医陪同监督,检查结果显示伤者听力基本正常。重新鉴定认为:伤情程度不构成重伤。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如果不经审查,很多“技术性证据”存在严重问题,直接导致错案发生。由于“技术性证据”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确定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此罪与彼罪,因此,检察机关在使用该“技术性证据”前,必须对其合法性、科学性、唯一性和可靠性作出准确的审查和判断,从而决定它们在法律诉讼中的具体运用。这种审查监督从表面上看是对“技术性证据”的审查,其实是对公安机关的技术性鉴定结论的国家监督,也是对整体案件的监督。

司法实践中,有些办案人员对“技术性证据”审查的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技术证据不会出错,因而轻易相信侦查阶段的鉴定结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所有涉案的“技术性证据”必须经过检察技术人员进行审查,这就使送审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另外,“技术性证据”移送技术部门审查期限问题,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都不能超越《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办案期间。有些案件承办人不了解“技术性证据”审查的复杂性,往往在期限快到的时候才委托审查,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技术性证据”的审查工作。

四、从立法角度思考“技术性证据”的审查监督工作

检察机关对“技术性证据”审查监督在立法上存在缺位。技术鉴定作为刑事诉讼中侦查阶段的侦查行为,理应受到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但《诉讼法细则》只规范了检察院可以监督公安机关是否立案、法院审判是否公正等几种行为,没有规范监督技术鉴定等方面的权限。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12

一、司法鉴定工作

1.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结论”一词具有强烈的终局性和排他性,在实践中,不同的鉴定人因其知识水平、经验能力、所用技术和设备等的不同,对同一专门技术问题有可能给出不同的看法。“鉴定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鉴定人的主观性,具有言辞证据色彩。同时,“鉴定结论”很容易误导司法人员,认为“鉴定结论”就是科学证据,忽视了鉴定结论可能存在鉴定错误这一特点。修改后,司法人员可根据鉴定人的“鉴定意见”,结合案情做出决断,“鉴定意见”只是证据的一方面,而不是定性的唯一根据。从而摆正了以往鉴定结论在诉讼中的位置,转变了办案人员的观念,提高了办案人员在审查判断鉴定结论时的主动性。

2.确立了鉴定人员出庭原则。明确了鉴定人出庭制度的义务和拒不出庭的法律责任。“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并增加了一款“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做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这些修改意味着鉴定人出庭作证机率大升,并将有可能要与法庭邀请的专家进行抗辩。这对鉴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鉴定工作的难度。在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常常不出庭,只用宣读鉴定结论的方式来代替鉴定人出庭作证。这种做法弊端极多,往往是造成冤假错案的根源。因此,《刑诉法》的修订,确立了鉴定人员出庭原则,必将根除了这一弊端。

二、技术侦查工作

在“侦查”一章中增设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五个条文,?对技术侦查措施和使用的主体,适用的对象,明确了什么叫技术侦查,他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或录像、秘密获取某些物证、邮检等6个方面和7类具体手段。技术侦查的特征是具有“秘密性”和使用“科技设备”,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秘密性”,二是使用“科技设备”,单纯具备秘密的特点,但没有使用科技手段,或者使用科技的手段,没有秘密侦查都不属于技术侦查。如:秘密跟踪犯罪嫌疑人,但跟踪的时候没有使用科技设备;又如:测谎,现场勘查、鉴定等虽然使用了科技的设备,但没有秘密性,所以都不属于技术侦查。这一次的修改,在时间、范围、条件、程序、期限等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还需要对技术侦查工作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的细化,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明确“技术侦查”和“侦查技术”的关系,适用的范围,使用的手段、措施和规定等。

三、同步录音录像工作

1.新增加的第一百二十一条:“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高检院早在2005年11月1日制定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暂行,这一规定,是对检察机关侦查人员在办案的过程中的自身监督和自我保护,是检察机关自身的要求和规定,是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需要。这次写进了刑事诉讼法,其不但对检察机关侦查的办案人员,而且是对所有侦查机关办案的人员(包括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过程中的监督和制约,是进一步规范侦查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有利于保护侦查机关的办案人员的执法行为的需要。

这次的修订,虽然把“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写进了刑事诉讼法,但是,只是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同时又规定,对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刑事诉讼法虽然没高检要求那么高,但是,作为检察机关来说,我们既要执行国家的法律,又要执行高检的规定,弃一不可。

2.在证据方面,将原第七类证据“视听资料”列为第八类证据。而在第八类证据上,新增加了“电子数据”。过去的“视听资料”是指通过人的视觉、听觉来感知的录音或者录像的材料,而“电子证据”则包括:磁盘、光盘、移动储存介质、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网络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这次的修订,使这类证据能涵盖所有的电子证据,这样更全面和科学。

四、怎样去适应新刑事诉讼法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技术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刑事诉讼法在新的形势下对检察技术工作要求,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修改后刑事诉讼法中涉及检察技术的条款。

2.转变传统的司法鉴定理念和模式,鉴定人从以住的只知道埋头做鉴定转变为诉讼参与人、专家证人,学习与提升出庭技巧。

3.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好“技术侦查”和“侦查技术”的关系。将“技术侦查”和“侦查技术”严格区分开来。如: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或录像、秘密获取某些物证、邮检等6个方面由公安等有关机关执行。另一方面不涉及人权问题的侦查技术,如:现场勘查,鉴定、测谎、手机数据、电脑数据和储存介质数据的提取和还原等使用的技术手段可由检察技术部门执行。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篇13

中图分类号:TL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113-04

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力企业也增大了电力设施的建设,通过提高工程现场建设管理水平,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维码技术在变电站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是二维码技术通过结合计算机软件研发、无线通信技术等共同作用下,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信息智能提示、查询;施工现场工程质量智能化检查;建立可同步查阅的分部工程电子档案,包含了质量检查、工程验收信息;实现分部工程档案信息的准确、快速查询。

在变电站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二维码技术,保证了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信息辅助查询、工程质量检查、分部工程验收档案管理等工作在控,实现了现场施工作业质量检查效率、工程信息溯源效率的提升,大幅度地提升了施工现场作业质量,保证了作业人员施工工艺100%达标、变电站现场工程施工质量100%达标,最终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1 二维码技术

1.1 概述

二维码(QR(Quick Response)code),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可实现的应用十分广泛,如:产品防伪/溯源、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定位/导航、电子凭证、车辆管理、信息传递、名片交流、wifi共享等。

二维码应用根据业务形态不同可分为被读类和主读类两大类,该成果全部采用二维码的主读类业务。

第一,被读类业务。

平台将二维码通过彩信发到用户手机上,用户持手机到现场,通过二维码机具扫描手机进行内容识别。应用方将业务信息加密、编制成二维码图像后,通过短信或彩信的方式将二维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用户使用时通过设在服务网点的专用识读设备对移动终端上的二维码图像进行识读认证,作为交易或身份识别的凭证来支撑各种应用。

第二,主读类业务。

用户在手机上安装二维码客户端,使用手机拍摄并识别媒体、报纸等上面印刷的二维码图片,获取二维码所存储内容并触发相关应用。用户利用手机拍摄包含特定信息的二维码图像,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进行解码后触发手机上网、名片识读、拨打电话等多种关联操作,以此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1.2 技术特点

(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可容纳多达1 850个大写字母或2 710个数字或1 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

(2)编码范围广:该条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用条码表示出来;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可表示图像数据。

(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这使得二维条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

(4)译码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要低得多,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5)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伪性好。

(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7)条码符号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

(8)二维条码可以使用激光或CCD阅读器识读。

1.3 技术原理

根据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求,为分部工程、关键施工区域、质量检查对象制作二维码标识,并显示在相应位置。现场作业人员通过移动终端(PAD或智能手机)扫描相应二维码,可进入到基于二维码技术研发应用程序界面进行施工区域施工明细、标准化工艺信息、质量检查记录、分部工程验收档案界面进行对应信息的查看(见图1)。

2 应用研究

2.1 方案功能图

方案功能图见图2所示。

2.2 标准化作业管理

根据工程施工现场分部工程作业要求,预置工艺作业标准、工艺流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工艺参照图等内容信息页面,在施工伊始为拟定范围内的项目制作二维码标识,并制作标牌,作为界面入口。记录现场作业人员不需要在花时间准备相应的纸质资料,只需要到现场使用带有扫描二维码功能应用客户端移动终端(PAD或手机),通过二维码扫描查看对应工程的相关作业信息资料,通过工艺参照和图片,使施工人员掌握工作要点,确保标准工艺和典型工法的100%执行到位,提升作业质量。并且不在需要带着纸质资料,节省了信息资料准备时间,推进了绿化办公应用(见图3)。

2.3 质量检查

根据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检查要求,预置质量检查内容信息页面,在施工伊始为拟定质量检查范围内的项目制作二维码标识,作为质量检查界面入口。记录检验人员配置带有扫描二维码功能及应用客户端的移动终端(PAD),在进行质量检查时使用手持移动终端扫描项目二维码,终端上显示该项目的检验内容,检验人员在手持移动终端上完成项目的质量检查,并将检验记录上传服务器,生成项目质量档案。

完成质量检查后(见图4)进行现场数码照片的采集,数码照片采用国网公司关于《输变电工程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工作要求》中规定的规格设定,采集完成后与质量检查记录信息对应,上传至服务器。

质量检查操作流程见图5所示。

2.4 分部工程验收档案管理

根据工程施工现场分部工程验收要求,预置验收内容信息页面,在施工伊始为拟定质量检查范围内的项目制作二维码标识,并制作标牌,作为质量检查界面入口。记录检验人员配置带有扫描二维码功能及应用客户端的移动终端(PAD),在进行质量检查时使用手持移动终端扫描项目二维码,终端上显示该项目的过程验收相关文字及数码照片信息。包含:验收内容、检验人、检验人所属单位、检验时间、佐证图片信息、记录人等(见图6)。

2.5 工程现场设备管理

为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物资及工器具制作二维码,并预置变电工程现场物资管理界面,现场人员可通过二维码扫描了解物资的基本信息和检验调试记录,并作为身份标识与运行单位进行交接,运行阶段为运行人员提供运行维护信息查询(见图7)。

2.6 二维码信息维护

用于施工现场工程项目信息对应二维码的信息制作、修改。

3 应用成效

二维码技术通过在天津南1 000 kV变电站建设施工现场的应用,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更大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变电站建设现场信息化管理水平。

3.1 促进作业质量标准化和规范化

现场施工人员可通过查询工艺标准、工艺流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通过工艺参照、图片,使施工人员掌握工作要点,确保标准工艺和典型工法的100%执行到位,提升作业质量;

项目管理人员浏览工程过程质量检查记录及图片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提出阶段性意见,保障施工质量优质率达到百分之百,保证了施工质量验收和工程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提升了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通过智能客户端完成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并同步完成质量检查信息的更新,现场所有人员均可通过二维码查询质量记录和佐证照片,实现人人可监督、实时可监督,切实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3.3 提高了工程信息溯源能力

通过在质量检查、分部工程验收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检查记录、验收记录以及现场佐证数码图片,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查看工程的施工人员、检验人员、验收人员、时间、检验项目类型、验收类型等工程信息内容,实现工程信息的快速溯源。

3.4 推进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二维码技术当前被普遍使用,且简单易懂、操作简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研发的功能合理、实用,不仅可以提高现场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办公耗材使用率,进一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3.5 促进施工现场作业相关图文信息的完善

通过二维码技术及其衍生功能的应用,将图文信息收集工作完美地嵌入质量检查、分部工程验收等工作环节中,使办公人员更容易完成图文信息收集的工作,杜绝事后集中整理信息的做法,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图文信息不完善、不准确、不真实等情况的出现。

4 结语

二维码技术之所以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就在于它能够高效、智能地对相关信息的储存以及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通过在变电站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在效益上获取了重要收获,也大大减少了人员操作时间,随着二维码技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二维码技术在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一定还会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杨.二维码传播信息的应用与分析[D].山西大学,2013.

[2] 苏巍.二维码的应用及标准化研究[C]//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4.

[3] 淘金,闫宁.二维码在档案信息化中的应用[C]//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人文社科与教育学分册).201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