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助理工作内容实用13篇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1

可以跟客户介绍公司产品的优势

2.学习给客户写邮件,推荐产品

3.学习如何找客户,维护客户,和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

4.了解外贸的基本流程

5.学习做产品目录、报价单、形式发票等

6.了解各种收款方式和其中的风险

7.处理客户邮件。

跟进样品,安排仓库发货

外贸业务助理工作职责21、负责老客户的跟进、维护以及二次开发;

2、负责订单的处理,订单安排、跟踪落实等;

3、负责及时准确地与业务、采购等同事做好跨部门协调沟通工作;

4、跟踪业务进度,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5、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外贸业务助理工作职责31、协助业务员完成订单操作,能独立处理和解决所负责的业务;

2、协助处理客户下单,工厂订单生产跟踪,质量控制,出货等整个业务过程并负责相关业务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3、整理样衣,系统录入数据,拍照寄送样衣,做好外贸跟单记录及日常邮件处理;

4、服从安排,及时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

外贸业务助理工作职责41、熟悉外贸业务基本流程;

2、能独立开发新客户;

3、负责公司产品出口业务,接受客户询价、报价、订单确认等工作;

4、跟踪订单生产、检验及发货等情况;

5、维持与海外客户的日常业务联系;

7、英语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8、参加国内外展会

外贸业务助理工作职责51.协助业务跟进客户,处理国外客户的邮件。

2.负责跟进业务订单的下单、生产、验货,发货,收款等内部流程。

外贸业务助理工作职责61.协助业务员维护新老海外买家,保持良好的关系,顺畅的沟通;

2.协助业务员处理订单,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以及顺利及时的完成;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2

会计信息化;ERP—U8账务处理系统;处理流程

会计信息化软件用友ERP—U8是用友公司针对大型企业设计的ERP软件,其中包含多个模块,但其核心模块就是账务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企业财务进行处理,协助企业高效实施会计工作,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下面将具体分析下系统特点及具体数据处理流程。

一、会计信息化用友ERP—U8账务处理系统简介

用友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提供商之一,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用友公司跟随时展步伐又逐渐研发出了多种企业管理软件如ERP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等,其中用友ERP—U8账务处理系统是其典型代表软件产品,这个软件系统将精确管理作为基础,将规范业务作为先导,目标是改善管理,以此提出了分步实施及应用为先的实施策略,用友ERP—U8系统是一种分布式企业应用平台,采用多种平台技术,其能够为企业提供通用标准的信息管理平台,使得企业各级管理者都能获取不同信息需求,优化资源、提升管理是这个管理软件的核心理念,是一款用户群较多的ERP软件产品,涉及涵盖了企业财务、业务及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

二、会计信息化用友ERP—U8账务处理系统特点

企业这个软件账务处理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综合性与概括性;②在数据传递及交换中处于中枢地位;③统一遵守会计准则;④具有普遍的通用性。

三、会计信息化用友ERP—U8账务数据处理流程

(一)明确用友ERP—U8账务系统的结构内容与使用方法

会计信息化用友ERP—U8账务处理系统功能结构主要有以下内容:①软件系统的初始化,其将企业业务参数、科目设置、凭证类型等多个内容包含进去;②凭证处理,这部分包含了企业相关财务账务所有内容的凭证,凭证类型多样主要有填制、查询、删除以及审核等等;③出纳管理,管理对象是银行存款、现金及日记账管理等等;④数据输出,输出对象主要是企业总账、明细账等等;⑤管理综合辅助账簿,主要是对往来账、部门账等的综合辅助管理;⑥期末处理,账务数据大致分析计算后的多种账务处理方式例如自动转账、对账与结账;⑦结构末尾是系统维护,对数据进行备份与恢复。

(二)设置用友ERP—U8账务处理系统业务参数

接下来是进行企业数据处理系统业务参数的设置,设置对象内容主要是控制凭证、制单、预算及账簿参数等等,这些设置的参数内容及数据对这个账务处理系统的输入、输出及处理形式及内容都有较大决定作用,用友ERP—U8账务处理系统业务参数具体设置步骤是:进入账务处理系统,会看到一个窗口,其中内容是“企业应用平台”在窗口列表左侧有一个选项“总账/设置”,会计管理人员需单击选项,使用单击按钮进行编辑工作,设置好其中的各项参数。

(三)学习了解用友ERP—U8账务处理系统具体科目体系内容

企业会计使用数据处理系统处理账务时,要先对企业账务系统中的相关科目内容进行编码,编码时应遵守这些原则内容:系统性原则;唯一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等等。软件系统会计输入科目内容主要有会计科目编码、科目名称、科目类型、账目格式及辅助核算。

(四)会计信息化用友ERP—U8系统对日常账务处理

企业的这种账务处理系统主要应用于企业数据处理,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下其对企业日常业务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工作中经常性业务处理内容与程序是日常账务处理主要工作,主要包含了制单、审核、记账等内容,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下系统对几种日常账务的处理。第一项内容是处理凭证,凭证处理具有多种功能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查询及审核等等。凭证的填制需要包含一般性要素例如类别、日期、编号、数量及借贷方金额数目;包含特殊要素主要是银行辅助核算信息、客户辅助核算信息、个人往来辅助核算信息以及核算信息辅助等内容。凭证记账时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会计信息化数据处理系统不能在期初余额试算不平时进行当月首次记账;凭证在选中范围内若出现有未审核签字现象时,账务数据处理系统应先记账并给出自动中止提示;选中的记账范围不能也不应超出审核范围;应该按月开展记账凭证工作。账务管理系统不能在凭证记账过程中中途退出,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应尽快地恢复系统记账前的状态借助系统软件的一些技术手段;所使用的数据处理系统应保证随时都能运行记账功能,而且要具备每月执行任意次数记账操作。第三大项是出纳管理,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账务处理系统出纳管理对象主要是管理企业货币资金,首先是对现金日记账出纳管理,这部分能对企业在任何一天的现金输出进行记账管理,也能协助企业会计将任何月份现金日记账输出;其次是记录银行存款日记账,将某天发生额、余额等存款科目进行查询与输出;第三小项内容是制定资金日报表,其能反应体现出企业现金及银行存款每天内发生金额及所剩余额具体情况;第四是支票登记簿,这个登记簿给出纳员将支票详细内容展示提供了出来:领用人、日期及用途等等;最后是银行进行操作,进行对账等工作,主要包含录入银行对账期初数、银行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等等。第三大项内容是管理企业账簿,企业会计将其出现的经济业务账簿打印并查询等;其中查询账簿操作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企业账务中的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开展查询;可以使用打印机查询输出账簿,输出内容会在数据处理系统上显示出来,并经过磁盘进行输出。

四、结语

用友ERP-U8软件账务处理系统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最常使用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也能帮助企业会计进行业务处理,是业务处理的核心内容,会计信息化用友ERP-U8软件账务处理系统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对初始数据录入、凭证处理、各类账簿管理等任务实施操作,企业日常账务是其处理主要对象,凭证处理在日常账务中是最常见的,它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填制、修改、查询及审核凭证等等。这些会计业务内容在会计信息化处理方式及这种软件下能够促进企业更好地开展财务工作,取得可持续发展。参赛选手应该熟练学习并掌握财务处理系统的特点,更好的把握系统操作流程及相互关联情况,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才能很快的找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3

在2006年2月所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我国开始对会计行业进行第二次重大改革活动,使其能够根据我国的国际化进程速度做到对会计准则的完善与发展,保障会计准则内容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举措的提出,使得我国的会计准则能够进一步发展,就其所出台的准则价值来说,主要特征表现在:(1)对传统利润的重新定义,让其可以满足债务发展的需求,让其产生根本改变,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对资产负债表的重视程度。(2)根据国家所制定的相关标准与要求,让传统的会计准则可以适应不同的规则要求,促使其可以在计算基础上,产生对各项领域的影响,让其可以借助国际会计的先进经验,以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接受。(3)随着会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在对资产损失与成本内容进行计算的时候,较以往,其采取的方法有着更高的稳定性与突破意义,就准则颁发的实际成效来说,其所取得的经济成效不言而喻。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提高了对财务管理人员工作内容的重视程度,提高了这项工作的开展成效。

2会计准则的特点

就我国会计准则本身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了:指导指南、目标制定内容以及基本的准则要求。其中,基本的准则要求作为最为主要的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目标制定内容又是根据基本准则要求来进行补充的,所以,在对相关业务报告进行制定的时候,需要以指南内容作为基础,来提高贯彻力度。当然,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发展,一方面,会为新经济的建设提供新的助力,做到对缺失内容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际,让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加强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内容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会计计算方式与政策选择内容上,可以使得在满足国际要求的前提下,适应本地的实际情况,提高新制度的科学合理性,让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中降低资产损失,促使相关管理活动的影响能够落实到位,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影响

3.1公允价值计量

在对公允值进行计算的时候,应当将企业的行为规范纳入其中,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得以提高,促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相关建设方面的需求。会计活动的信息内容应当能够满足企业的经济建设需求,在做到对财务报告的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评估。提高企业会计管理行为的精准度,促使会计计量行为能够做好对公允价值的计算,让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对成本状况的重置。当然资产初期计算时所需处理的金融易活动也要让其能够满足对公允价值的追求。尤其是,公允价值产生变动的时候,更应将这样的期损利益得以实现,促使资产可以通过非货币的形式来得到满足,将相应的价值差额归纳到定期损益表现中来。在这个过程中,还需借助于对非现金的资产进行转移、转让,进而来完成对债务的重组。即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按照债务的本身需求来得以明确,让债务内容明确性提高,促使账面本身数额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距可以形成损益,保障这些损益能够正常地表现出来,做到对浮动盈亏情况的把控,进而降低风险对其的影响。并且,我国的会计准则内容与国际财务报告的制定准则相比较,可以发现公允价值保持在适当的变化区间,是正常且合理的。

3.2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

就上市企业的资产减值情况来说,其表现出了较高的冲回价值,就其所采用的操作方式来说,主要分为了以下三种:①对资产进行减值,使其能够具备较大的金额追求,让其可以在下年度实现稳固提高,改变目前的盈亏状况,对市场风险做到有效规避;②资产出现较大额度的超支的时候,也就需要在下一阶段,做到有目的的降低,让财务报表本身的稳定性能够做到提升,进而更好地实现操作利润;③当年度盈利状况出现较大盈余的时候,可以对资产进行减值处理,促使当年的支出费用得以降低,如若来年的盈利状况出现下滑,可以让这样的回转手段发挥价值,促使企业利润可以具备稳定性与安全性。当然,在会计准则中,也对计价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不允许其频繁出现冲回现象,降低资产对其的处理水平,规避虚假收益的产生,减少因会计计提手法所带来的利润信息模糊不定。

3.3存货管理

会计准则在对资本信息进行记录与处理的时候,需要根据记账内容来做到对存货的有效管理。正因如此,在对较长周期内的企业发展本身来说,如果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可能会给企业本身带来更大的消极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的存货管理活动,开展水平较低,这既增加了存储活动的开展成本,也不利于对所存商品的处理。特别是当产品的生产原材料价格出现下滑的时候,“先进先出”这样的存储方式会极大程度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利润,造成生产、经营活动的震荡与波动。具体来说,会有一部分企业的原材料是有色金属,这也就使得企业在对会计准则进行使用的时候,会采取先进先出的模式,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同时,如果发生通货膨胀,传统方式还能降低税收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3.4债务重组方法

会计准则的能够帮助债务重组活动实现深入发展,提高其改革价值,让债务人的负债追求可以因生产活动的变化而提高其对资本公积的影响力度,将债务重组工作的收益融入到营业活动之外的收入内容中去,将其作为利润表现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模式,是对传统计算模式的创新发展与改革调整,在营业活动之外的收入,本身所需的债务利益,应当采用实物形式来做到抵押,促使计量属性可以被公允内容所认可。换句话说,债务重组本身可以对企业损益造成影响,并以此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经营利润。同时,会计准则也会对债务重组工作的开展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检测,其具体表现如下:①通过对现金的重核,来对相关债务做出补偿,债务人需要将实际支付与账面金额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计算,将其作为目前收益情况的表现;②使用非现金的财产来对债务进行补偿,债务人需要将公允的价值内容与账面存在的价值差额进行技术,来将其作为既得利益的表现;③将所拥有的债务进行转化,使其成为自身的资本内容,做到对公允价值与账面数额之间的增减,让其成为收益表现的内容;④对债务自身的条件内容进行改造,促使其能够成为入账价值与差额价值之间的区分,当作现阶段损益内容的追求。

3.5合并报表会计处理

就会计准则的实际实施活动而言,企业需要根据合并报表的处理内容来做到对会计报表的处理与变革,其变革形式分为了两种:首先,是对变革报表的理论进行创新。就现阶段的规定来说,新的内容加强了对合并理论的重视程度,使其较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强了对实际情况的重视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理论内容加强了关注,使得控制范围更具实质性;其次,在变革合并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会对统一控制下的建设活动进行创新,提高合并双方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做到对公允价值的真实反映,避免违规操作的产生。同时,也能让公允价值的内容表现可以得到合并双方的共同认可,在帮助双方完成合并工作的前提下,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4完善会计准则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4.1规范并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内容也要随之做到进一步发展,使得企业价值能够做到国际化、全面化。当然,在经济活动中,知识作为重要生产力,其所获得的社会关注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具备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强对知识理论的使用,让其可以顺应管理活动的建设目标,使知识理论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真正意义上地做到和谐统一、稳定发展。

4.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息建设

在对财务信息进行搜集、处理的时候,企业需要做到全面性与准确性,并让这些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当然,新准则本身对财务信息的处理水平要求过高,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根据相关引导内容来,满足更高要求的建设需求,促使财务信息可以在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出其价值所在,进而更好地预测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调整了会计报表结构的同时,让财务管理系统本身的信息内容可以产生与之相适宜的变化。

4.3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及创新

企业在对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深化改革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①对企业部门职能进行更新,让资金管理效率得以加强,也能提高企业的周转效率;②企业需根据内部制度内容来对财产内容与物资管理活动的操作流程进行优化;③加强对公允价值的重视程度,会计制度能够满足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规划,提高对资金的利用水平。

4.4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当注重企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与工作水平的提高,借助培训活动的定期开展,来实现员工能力的不断提高,促使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随着市场发展而做到相应提升,帮助企业加强市场竞争力。总的来说,会计准则的提出为企业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既需要就自身的财务工作内容,提高处理能力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也需要抓住这样的改革创新机遇,让企业本身可以借助于多样化的措施来对财务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使得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实现质的飞跃,让财务管理本身能够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也能更加严格、规范。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重视培训活动的开展,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与操作技能,进而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工作水平,以此来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竞争力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4

2010-2012年中国的国际贸易行业发展良好,从数据上可以看到无论是一般贸易所占比重的上升还是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都展现出国际商务行业的蓬勃生机。然而近几年中国贸易行业发展受到了世界经济下行的大趋势、各种贸易保护和汇率波动的影响。行业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来自成本升高、质量标准要求提升的压力使得行业的利润率进一步下滑。行业洗牌使得各类企业放缓了对于国际商务相关部门的建设发展,对于业务和市场进入选择更谨慎。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不可避免要面对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带来的供过于求和行业发展迅速,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跟不上行业知识的更新和标准的提高两组矛盾。

调研小组将通过对中国几个主要提供国际商务相关岗位的区域进行分析,找出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再从南京高校的主要就业市场中找到提供相关工作岗位的目标企业,并以这样的企业为样本分析企业对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最后以这些工作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得到当前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素质能力的方法,展示如何解决上述矛盾。

2.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

根据省人才市场的宏观数据统计可以发现对于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企业主要聚集在江苏(8.91%)、上海(31.85%)、浙江(12%)、山东(8.99%)、深圳(19.59%)和广东(16.69%)等区域。

进一步统计可以发现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集中于面向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这些企业当中主要担任国际市场营销专员,进出口业务助理/专员,渠道/分销专员,外贸跟单员/单证员,(对外)营销/客户经理,外贸业务经理六个工作岗位。

3.企业岗位具体需求分析

为了获得更具体的需求,明确当前各个主要就业岗位所需要学校培养的重点和标准,提高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调研小组就江浙沪56家提供两个以上上述岗位的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采用了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及相关部分负责人中进行。根据调查问卷,以人才市场提供岗位数量排名前3的专业第一岗位工作内容为例进行分析,展示如何找到工作内容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3.1外贸跟单员/单证员岗位分析

岗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定期完成量化的工作要求;处理和解决所负责的任务;按照公司贸易业务的操作流程及管理制度执行和跟踪监督贸易业务;协助实施公司贸易业务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完成上级交给的其他事务性工作。

对上面的主要内容进行分解可以得到如下典型工作任务:制证,运用外贸软件完成相关单据的制作;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并进行信息管理;使用中,英文函电与客户和工厂相关合作方沟通;辅助完成相关市场调查及分析;跟单,负责接单以后直至出货收款整个流程的跟进,解决期间的突发状况;控单,与工厂和销售人员及时沟通确保合同顺利完成。

3.2进出口业务助理/专员岗位分析

根据如协助处理国内/国外客户的产品报价与相关贸易业务;安排国内外贸易运输及办理相关进出口手续;对各种贸易文件和合同进行管理和归档;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及跟进客户要求及订单更改;帮助建立和维护关键客户关系;协助国际营销人员等的工作内容可以得到如下典型工作任务:与国内工厂联系进行产品询价、下订单理;对工厂的产品进行生产管理,产品检验管理,出货管理;输入销售合同的审核L/C等单据;完成订舱、运输安排,费用谈判保证顺利出运;议付单证和收汇,以及费用结算,负责核销单的收回保证进口手续的办理;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同事完成项目的跟踪和实现订单;行政办公常用公文的撰写。

3.3对外营销/客户经理岗位分析

根据汇报,制定海外销售战略;制定并分配所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任务,并分解为有效的销售指标;确保公司产品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维护关键客户或市场的关系;迅速有效反馈市场信息、同业动态、客户建议;开拓新客户,拓展新品,使得区域内经销商或商能完成公司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与客户、同行业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管理部门销售人员,帮助建立、补充、发展、培养销售队伍等工作内容可以得到如对所负责海外市场区域的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反馈;实行关键客户和市场的营销策略;与国内外合作单位、客户进行日常沟通;制订所负责市场或关键客户的市场营销策略和销售目标计划;进行销售和技术、售前协助、售后客户服务和基础产品知识培训的典型工作任务。

4.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和课程设置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5

1.社会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发展战略,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要求,200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都说明了发展电子商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从事网络行业的人数超过百万,中国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中国电子商务教育要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培养出足够的合格人才,培养出兼备网络技术和商务知识的应用型、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

2.教学改革思路

2008年本校通过对湖北省商务厅及武汉多家企业的调研,了解到武汉已成为中国服务外包支付中心,需要大量懂英语、有外贸及电子商务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对本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委员会论证及对毕业生的成长轨迹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本专业调整了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一道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确定了本专业主要面向涉外企业中与英语有关的电子商务助理、外贸业务员、商务行政助理等工作岗位,培养具有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商务业务能力,能满足涉外商务活动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确定了本课程属于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运用类型,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贸行业的实际操作能力、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和营销能力。

为了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本课程进行教学探索,引入电子商务企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培养具有助理电子商务师资格证的电子商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助理电子商务师所培养的是具备电子商务行业基本职业道德、具备助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综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助理电子商务师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理念是“引入行业内容,立足网络销售,实施项目教学,提升创业技能”。即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本课程对应的工作领域是网络销售行业,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项目来实现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课程目标注重对学生行动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目标。

2.1 引入行业内容。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根据助理电子商务师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知识内容、技能内容、素质内容基本涵盖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引入助理电子商务师的培训内容。

2.2 立足网络销售。淘宝和阿里巴巴速卖通是现今最广泛实用的免费的电子商务平台,学生可以以真实的网上店铺为基础,立足网络销售,学习相应的电子商务知识及技能。

2.3 实施项目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设置三个大项目任务,进行课程设计,以电子商务网店的运营项目的实施为载体,以项目导向的学习情境构建的教学思路。其中三个项目,也是教学内容三大块(电子商务入门、淘宝应用、速卖通应用),用项目进行驱动教学,每个大的项目中又包含了若干个小的工作任务。三个项目结构层层递进。

2.4 提升创业技能。学生以真实的淘宝和阿里巴巴速卖通的网络平台为基础,从电子商务的行业调查到网店的SWOT分析,从网店的建立到网店的经营与管理,逐步完成,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业技能。

项目一:电子商务入门

工作任务:任务 1: 调查电子商务在 XXX 行业的应用;知识内容:电子商务基本知识,电子商务行业应用;技能内容:(1)能运用Google、Baidu等进行网上信息检索,(2)形成调研报告;素质内容:培养敏感的商务信息的提取、分析及总结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教学形式:小组现场汇报和讨论。

工作任务:任务2: 网上商店运营平台的选择;知识内容:网上商店运营平台的主要类型;技能内容:能正确地对比、选择网上商店运营平台(淘宝、速卖通等);素质内容:培养敏感的商务信息的提取、分析及总结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教学形式:讲解+操作演示+实例分析。

工作任务:任务 3:数字证书的申请、导出与导入操作;知识内容:数字证书的申请、安装、查询、备份、删除操作;技能内容:(1) 能进入指定 CA 中心申请并下载数字证书;(2) 能进行数字证书的安装、查询、备份、删除操作;素质内容:培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素质和自我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形式:一体化教学。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6

EAP是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的英文缩写,是组织为其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精神福利与心理帮助支持项目。作为解决员工身心健康问题和提高组织绩效的一种新兴项目,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以及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帮助计划(以下简称EAP)的基本属性认识不清,以至于在实施该项目时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是边缘化倾向。没有意识到EAP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和为企业带来的长远潜在效益,认为对员工的个人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在EAP引进上持可有可无态度。二是心理咨询化倾向。视员工帮助计划为心理咨询,甚至用心理咨询“代替”员工帮助计划。出于个人隐私和就业安全的考虑,员工在使用EAP中徘徊观望和不信任。三是娱乐化倾向。过度强化形式的多样化,如心理活动、心理游戏、户外拓展训练、宣泄放松等等,对EAP实施效果表示质疑。EAP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的关系怎样?它的基本属性究竟是什么?有没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如何高效地实施EAP?本文试图予以探讨。

员工帮助计划(EAP)与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EAP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心理咨询是面向社会普通人,由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不适问题。员工帮助计划则是由专业人员对组织进行诊断和建议,对员工及其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其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企业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两者都属于服务行业,均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其任务与内容有重叠与交叉之处,但仍有许多不同。第一,对象和目标不同。心理咨询是面向社会普通人,其对象是心理需要帮助的个体或团体。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不适,促进其身心健康,实现其自我成长。EAP服务则面向企业员工及其家属,除员工心理咨询外,还有管理咨询和组织咨询,即还要为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服务,帮助组织建立组织文化,协调组织内部关系,提高组织的健康水平与绩效水平。第二,内容侧重点不同。心理咨询一般根据来访者的需求确定咨询重点。EAP服务涉及员工生活与工作问题、管理技能和组织发展,其侧重点在员工的职场身心健康上,包括家庭问题和工作平衡、压力管理和个人职业发展等问题。第三,服务方式不同。心理咨询主要有面对面咨询、电话心理咨询、网上心理咨询等形式。EAP服务除心理咨询的方式外,还有心理健康调查、针对性培训、系列讲座、心理活动、效果评估等。第四,服务时间长短不一。心理咨询的次数一般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和要求有所不同,短程咨询可能1次就会结束,而长程咨询可能会延续12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EAP服务是企业为员工买单,往往采用短程咨询,标准的咨询次数通常为每人1~6次。第五,专业人员不同。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是心理咨询师,EAP的专业人员是EAP咨询师,可以认为是“心理咨询师和顾问的总和”,其角色除心理健康的宣传者和心理咨询师之外,还是企业和人力资源顾问。

EAP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 EAP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密切联系。其一,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两者共同的核心理念;改善员工生活质量,提高生产率,获得企业竞争优势,是两者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其二,EAP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EAP属于员工的一种精神福利项目,它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操作性实践流程,包括企业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宣传教育、针对性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效果评估等环节,EAP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进一步细化与深入。其三,EAP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支持与促进作用。目前,EAP服务越来越多地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内容联系在一起,有机渗透到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环节中。EAP服务正从最初的救质转变成员工福利乃至企业人力资本开发组成模块。其四,EAP须与人力资源管理分工合作、各司其职。EAP可以通过向企业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行动技巧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服务,帮助他们习得处理压力的方法,间接对组织效能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由于其内容和性质所限,它并不能为组织和员工减少工作压力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压力症结。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有权限、有能力去改变工作场所中的问题源,从根本上减少问题。不同的功能,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和EAP必须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打造高品质的现代企业。

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基本属性

目标的明确性 研究表明,一个成功有效的EAP项目要围绕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两个层面的需要开展工作,并在两个层面上达到预期的目标。员工个人层面的预期目标是: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指导其提高生活品质;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各种困扰;帮助员工缓解压力;推进员工良好的人际及工作和谐关系;促进员工家庭和睦,改善夫妻、亲子关系;促进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协助员工自我成长,引导其生涯发展等。组织整体层面的预期目标是:丰富福利制度,满足员工不断变化和提升的需要,特别是心理层面的需要;优化组织承诺,增强员工在组织中的幸福感受;提高员工各项满意度指标,增进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改善组织的氛围,提高员工士气;降低相关管理成本,如离职率、缺勤率、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损失等。

发展的可持续性 EAP反映了人本主义的核心理念,“人的价值高于一切”,每一个员工都被看作是有价值的人力资源。以人本主义人性观为依据,以人文关怀为基础,蕴含着一系列发展性观念:一是全体发展的理念,即服务对象的全体性,包括员工及其家属,关注的问题有员工的工作生活与个人发展,也有管理者的管理技能、组织的发展战略等。二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中国的EAP不应当,也不可能只是解决具体的、现实的个人问题,还应当帮助员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企业消除或减少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三是潜能开发的理念,EAP在我国是属于发展性、建设性、教育性和预防性的,侧重点应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主要关注全体员工的健康维护、潜能开发和工作绩效提高。

内容的生活性 与人力资源管理相比,EAP作为一项为个人和组织提供咨询的服务项目,它重点关注员工个人生活、工作问题和组织发展。个人生活方面涉及健康问题、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经济问题、情感困扰、法律问题、焦虑、酗酒、药物成瘾及其他相关问题;工作问题涉及工作要求、工作公平感、工作关系、欺负与威吓、人际关系、家庭/工作平衡、工作压力及其他相关问题;组织发展涉及的是具有企业发展战略的服务项目,如企业如何更好地应对业务重组、并购、裁员等变革和危机;改善管理风格、沟通组织关系、谋划工作设计等。

隐私的保密性 EAP计划是一项涉及个人隐私的服务。严格保守秘密,既是EAP激励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EAP激励能有效进行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一个EAP项目必须建立在服务公司、企业组织以及员工三方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在先期的推广说明上,要特别做到使员工确信他们的隐私权会得到充分的保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员工的隐私性,当事人的资料绝不能当作社会闲谈的话题。除非涉及生命保护需采取保护措施外,EAP激励专家所作的记录不能视之为公开的记录而随便任人查阅。若有必需,资料传阅之前,必须经当事人同意。EAP工作者的专业伦理规范,关系到服务对象的权益和员工的信任。

激励的非薪酬性 EAP是一项精神薪酬的福利服务项目,它不只是把雇员看成是管理的对象,更注重把雇员看做伙伴和朋友,通过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使员工从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解脱出来,维护其心理健康,提高工作绩效。实践表明,EAP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全方位的人本主义关怀,满足了他们自身层次的精神需求,将产生全面持久的内在激励作用,先期投入的成本能得以加倍的回收。据报道,日本摩托罗拉公司在2002实施EAP项目后,员工的病假率降低了40%;美国健康和人文服务部1995年宣称,企业对EAP投资每一美元可为其节省5~7美元的营运成本。

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有效实施

EAP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精神福利项目。EAP的有效管理除要考虑对项目范围、时间、成本管理外,还要重点考虑与之相关的在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优化组织机构,整合EAP人力资源 EAP在组织中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组织高层领导与主管阶层的支持、一般员工的认识、工会的参与、执行团队的专业力量和执行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此,需要设计配置结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以促进援助资源的合力形成。一要加强党对EAP工作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由工会牵头,会同人事处以项目形式从组织角度积极推行,其他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要科学设置机构,明确工作目标。企业应该建立专业的EAP管理部门,同时企业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源,包括各种必备的物质资源,比如资金、场所、设备、人力等,还包括充分、快速、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传递,消除各种不确定和潜在的问题。三要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稳定的EAP工作队伍。

选择适宜的操作模式,确保EAP实施效果 EAP实施的成功,选择合适的操作模式至关重要。根据国内外研究,EAP操作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内置模式,指在企业内部配置专门机构或人员,为员工提供服务。二是外设模式,指企业将EAP服务外包给外部专业的服务公司,并与该公司签订合同,安排1~2名EAP专员负责联络和配合,由专业公司提供全部援助专业人员和服务。实践证明,内置模式具有更了解、熟悉组织内部情况和员工情况的优势,便于有效地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但目前咨询人员远远不足,在人员配备上会有较大困难。更重要的是,在我国企业中人际关系相对紧张,内置模式容易导致员工的不信任感。而外置模式提供的服务更加专业化,更能取得员工信任,满足员工最在意的保密需求。但目前外置EAP实施人员多以心理学家为主,结构单一,相当一部分咨询专家没有接受过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与变革方面的培训,或者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难以结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实施服务。还有第三种整合模式,比较适合当前中国的EAP选择,即在原来已有内置式EAP的基础之上,与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共同为本企业员工提供援助计划服务。

寻求专业合作,加强EAP合同管理 企业一旦决定EAP服务外包给外部专业的服务公司,则需要与该公司签订合同。EAP合同有非常特殊和复杂的内容,每做一个EAP项目,可能需要签订多个合同,无论是当面访谈还是问卷调查,都要单独签订隐私保密协议,与其他合作组织之间的合作也要签订核心保密协议等。合同是管理的灵魂,合同内容是EAP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基础。设计单位是合同主体,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所有工作内容、工作范围负有主要责任。项目的名称、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双方权利和义务、咨询费用及支付方式、违约及合同解除、保密义务、不可抗力、合作期限、合同的终止与争议解决、附则等都要明确表述。因此,设计单位在起草、签订、实施前重点要做好合同评审。合同评审时间通常在投标、签定订同或订单之前进行,以确保与项目服务有关的要求,包括口头表达的要求得到确认,异议得到解决,乙方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同时,对合同评审中的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合作内容与形式发生变更,应修订合同并及时将修改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

设置制度化的援助流程,加强EAP质量管理 EAP的实施必须遵守基本的操作步骤和原则。一般来说,EAP有六级操作模式:第一,把脉与诊治。由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评估员工心理生活质量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二,宣传与推广。搞好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利用海报、自助卡、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员工对心理健康正确认识,鼓励员工遇到心理困扰时积极寻求帮助。第三,改善环境。除改善工作硬环境――物理环境外,重点通过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工作轮换、员工生涯规划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软环境,在企业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指明员工的发展方向,消除问题诱因。第四,全员培训。开展员工和管理者培训,通过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保持积极情绪等一系列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第五,心理咨询。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对于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员工,提供咨询热线、网上咨询、团体辅导、个人面询等,充分解决员工心理困扰问题。第六,检验反馈。即针对解决的具体问题设定不同的指标对EAP做出检验,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确认EAP在组织和个人表现中的有效性。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EAP沟通管理 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是EAP有效开展的主要渠道之一,组织应提供畅通良好的上下双向沟通渠道。一是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和处理员工意见,或通过访谈形式了解员工的心理现状,及时预防问题。二是组织开辟诸如E-mail或BBS社区论坛等通道,当员工工作、生活、学习或人际关系上有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对待时,可以向上级或主管部门反映和申诉,相关部门和人员经过调查核实后,尽快处理并协助员工改善。

参考文献:

[1]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3

[2]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上册):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45.

[3]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EAP):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J].经济界,2003,(3):58.

[4]赵然.员工帮助计划――EAP咨询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4.

[5]郑晓明.人力资源管理导论(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

[6]Masi D A,Friedland S J.EAP actions and options[J].Personnel Journal,1988,67(6):61-67.

[7]郭建斌.EAP的非薪酬激励功能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2):75-78.

[8]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9]王雁飞.国外员工帮助计划相关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7

目前,南宁市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覆盖。即市县(区)覆盖情况:幼儿园1933所,义务教育学校1733所,普遍高中学校68所,中职学校29所,卫生学校1所,技工学校1所。除技工学校学生资助队伍人员有10人外,每所学校学生资助队伍人员大致由政教或教务1名干事、学校资助办主任?v政教处主任或副主任?w1名、校级领导1名构成。负责学校资助具体工作的人员,大部分为学校的政教或教务干事。这部分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学历不高,对国家资助政策理解不够透彻,缺泛统计、经济、财务、档案管理及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学生资助工作涉及面大,工作量多特别辛苦,但又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全市培训任务十分艰巨。

学生资助工作战略地位的确定,对教育领域学生资助的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种新挑战。因此,本文以南宁市学生资助业务培训为例,结合南宁市中小学校学生资助业务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实效性的科学方法和措施,与同行共免,将培训工作经验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学生资助工作是教育民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学生资助工作战略地位的确定,决定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v一?w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与学生资助教育民生工程息息相关

培训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及政府的威望和人心向背问题。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培养学生资助干部职工认识学生资助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做好学生资助教育民生工程,促进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发展。

(二)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与学生资助干部职工个性发展息息相关

培训是南宁市学生资助人力资源管理制定的重要组织部分,树立人才培养理念,储备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骨干人才,稳定工作队伍,引导学生资助干部职工个性发展直接关系到“十三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精推资助战略目标的实现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培训缴励机制,营造干部职工培训学习氛围,促进全员培养,增强干部职工学习的内动力,促使干部职工在教育和培训工作中不断学习,积极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干部职工个性发展。

(三)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与南宁市学生资助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事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队伍发展建设的培养。因此,必须从“战略管理”理念的高度加强团队凝聚力的培养,打造一支综合素养较高的干部职工队伍,确保干部职工队伍满足南宁市学生资助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水平,促进更好地发展。

二、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措施

本文所说的“干部职工”是特指南宁市县?v区?w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卫生学校、技工学校和资助管理部门负责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大学新生入学资助工作的学校政教或教务处的干事或老师、管理者及领导者。“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就是对上述“干部职工”实施完整而系统的思想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和管理知识以及业务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本文所说的“实效性”是指在学生资助业务培训过程中,按照培训方案拟定的培训内容,在规定的培训计划期限内完成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教学任务,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培训真实有效,完成全市学生资助年度工作目标,通过年度绩效考核。

南宁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自2007年成立以来,从战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领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先后外送学生资助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约70人次分别到中共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等参加领导干部培训班、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基础教育卓越领导力高级研修班、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综合素质提升研修班、学生资助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培训班学习,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综合素养、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重抓学校基层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努力开创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作了七次工作经验介绍,中职国家助学金“南宁统发摸式”和信息化管理经验被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高度认可,在全国、全区中职学校推广应用,同时推广应用于各教育学段的资助管理工作中。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全市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培训工作制度化

“十二五”期间,南宁市学生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南宁市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教育五年培训方案》(2011―2015年),确定了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并把2013年确定为“资助队伍”建设年。业务室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培训经费由行政室根据培训方案的安排和需求,做好年度预算安排,为培训工作做好保障。

培训前,业务室根据各教育学段资助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制定“学生资助工作细则”和“学生资助工作操作流程”,并按照每个教育学段资助项目的具体要求,统一制定每个资助项目的格式报表。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做好培训需求调查,掌握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培训问题和难点,精准确定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工作质量。资助政策细则化、流程化和报表格式统一化,便于学校更容易了解资助政策的实质和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易于实践操作和贯彻执行。

(二)培训内容精准化

学生资助工作政策性很强,是新形势下的一项新工作,没有前人借鉴的工作经验,也没有现成的课程教材。全市在岗学生资助干部职工文化和政策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干部职工缺乏统计、经济、财务、档案、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表现在当接受工作任务时无从下手,处在非常茫然的状态,实际工作的结果是否正确不知道怎么判断,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南宁市学生管理办公室根据国家资助体系的政策要求,组织编印了《学生资助政策大家学――南宁市学生资助政策文件汇编与政策问答》一书,并将该书和制定的“学生资助工作细则”、“学生资助工作操作流程”及“每个资助项目统一的格式报表”作为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各项指标,精选统计、经济、财务、档案、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点融入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精准化,确保全市年度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完成,突显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课堂教学与实践培训实效性。

(三)培训方式多样化

南宁市学生管理办公室创新学生资助干部职工培训模式和方法,按照年度的工作计划,结合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完成工作的紧急情况以及干部职工掌握工作方法的程度等,灵活采取以下培训方式开展培训工作。

1.以会代培方式。对已经实施的资助政策,在布置资助工作时已经培训过的项目,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利用工作布置会再次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有利于干部职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现场操作”培训方式。对新实施国家资助政策、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以?嘟艏弊手?工作等,带着工作任务限时完成的要求,采用“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现场操作”培训方式,指导干部职工快速熟悉掌握工作方法,现场实例培训观摩,现场实践操作,边培训边实践,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时效。

3.研讨培训方式。对实施国家资助政策过程中,受政策局限带来的资助工作困难和社会关注热点,采用研讨培训方式,调动干部职工的创新精神,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促使学生资助工作迈上新台阶。

4.经验介绍学习培训方式。利用全市学生资助工作评优评先活动、年度工作总经的机会,将各校和各资助管理部门总结的工作经验在全市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优化学生资助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工作方法,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实现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战略目标。

5.与国内名牌大学合作培训方式。利用中央学校、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的师资资源,从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中选拔领导干部、精干的业务干部职工骨干参加短期送培学习,促使他们接受更高层次的培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面,转变工作观念,更好地为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服务,从而激发全市学生资助干部职工的学习兴趣,调动全市学生资助干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南宁市学生资助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三、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成效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8

我区法律援助中心于成立,正式核定全额事业编制人员2人。法律援助办案义务主要由区司法局行政编制调节的法律援助律师、社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担。

目前,我区法律援助中心尚没有制定法律援助案件标准和案件质量评估办法。没有设立专门的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机构。但是,区司法局成立了法规股,安排了法规专干,法规股将法律援助的案件质量纳入了指导、检查、监督范围,并且受理和处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投诉。在履行管理职能时,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审查受理指派流程、检查案卷材料、回访办案单位、要求当事人填写质量监督卡、公布投诉电话等方式来保证办案质量。依据益阳市司法局6月制定的《关于律师办理重大复杂敏感案件的若干意见》,我们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界定为人数多、事关群体利益、涉及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以及因历史、政策等因素形成的积案需要以诉讼或非诉讼途径解决的案件。为保证此类案件的质量,我们制定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制度》,明确了办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各项原则性要求,如向上级政法部门报告备案,事先调查了解案情,召集资深集体研讨,通过调解前置努力做好工作,如何协调配合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等。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承担《律师法》规定的法律援助案件错案赔偿责任。律师协会对于如何保证法律援助质量没有明确的奖惩规定。由于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属于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办案补贴、奖惩金额对他们没有深层次的触动,绩效评估和综合工作考核对他没有实质影响,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年度考核主要指数量的完成,对质量的好坏没有要求,因此历年来采取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与办案补贴、评优奖励挂钩等措施,收效都不明显。因法律援助案件数量日益增长,法律援助专项经费如杯水车薪,我区法律援助经费预算中没有安排质量评估专家补贴或监督员补贴等专项经费。

我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及监管措施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上级对口部门的考核只重“量”的增加,忽视“质”的提升;二是办理援助案件主要依托中介机构人员,管理职能对非专职法律援助律师没有根本的约束力;三是法律援助经费不足,甚至无法保证办案成本,影响了办案人员的积极性;四是没有建立完整、统一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没有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评估办法。

二、案件质量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缺少统一的评估操作体系。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案件质量评估指导性意见。省、市法律援助中心没有制定省、市案件质量评估的统一的标准。区、县法律援助中心没有制定具体的评查办法。

二、没有专门的质量监督评估机构或者专业评估员。起湖南省政法系统推出的执法档案考评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没有针对性,市、区进行执法质量检查没有将法律援助案件纳入考评范围。从开始,我区司法局成立的法规股将法律援助案件并入司法系统案件质量考评,但市司法局法规管理没有作相应要求。区法律援助中心负有管理和服务双重职能,履行案件质量把关职能时,既充当“运动员”,又充当“裁判员”。

三、缺乏对质量监评结果的有效控制。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考评对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没有实质影响。奖惩机制直接关系法官、检察官的评先评优、晋升晋级,而中介机构人员以追求经济价值为从业主要目的,从本来就不多的办案补贴中扣发部分作为奖惩对他们没有吸引力。目前,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仅仅作为一项业务工作来进行管理。要实行有效的控制,必须理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与事务所自律管理、行业协会管理、司法行政管理的关系,必须与法律服务有关的管理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依托司法行政、法律服务行业协会强化控制力度和效果。

三、对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的几点建议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系统的建立要保证整个体系的设计、指标取舍具有科学性,要保证评估系统所用数据的科学性,要保证评估工作逐步开展、稳步发展,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评估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由上级法律援助机构负责,指导下级法律援助机构的评估工作。同时整合各级司法行政、律师、法律服务行业协会的管理资源。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按照统一的目标任务和评估标准,制定上下统一、科学具体的可行性方案。

(一)、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的任务。

制定《关于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 体系的指导性意见》。可以根据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需要,将评估指标体系划分为流程公正、办案效率、办案效果三个二级指标。流程公正由受理申请率、复审批准率、不予受审复议率、维持不予受理决定率、违法收费率、拒绝指派率等内容构成;办案效率指标由法定期限内受理率、特殊情况先予受理率、年人均结案数等内容构成;办案效果指标由受援人上诉率、受援人申诉率、受援人率、诉前调解率、诉中调解率等内容构成。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可根据实际增加或者减少三级指标内容,也可以根据案件的类别,将评估指标体系划分为刑事援助案件、民事援助案件、行政援助案件、非诉讼援助案件四个二级指标。刑事援助案件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率、申请率、申请受理率、会见次数、受援人拒绝辩护率、新证据调查、法院采用新证据、辩护意见采纳、受援人满意度、受援人上诉率、抗诉率、未成年人案件主动提前介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帮助教育效果、法律文书质量等内容构成。民事援助案件由法律援助工作站初审与援助中心复审程序公正、审请受理指派程序公正、特殊情况先予受理、不予受理决定复议率、复议维持率、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免予审查经济困难程度、调查证据采信率、意见采纳、案件胜诉率、诉前调解率、诉中调解率、案件(履行)执行到位率、受援人上诉率、受援人申请再审率、受援人满意度、案件卷宗质量(包括法律文书质量)、接受异地协作等内容构成。行政诉讼由案情研究、决定受理率、受行政干预因素拒绝受理率、拒绝受理复议率、复议维持率、附带行政赔偿调解率、维持行政行为率、判决撤销、部分撤销行政行为率、受援人上诉率、申请再审率、获得国家赔偿率等内容构成。非诉讼案件由咨询接待台帐、接待笔录、一次性告知书、首问负责制、代书审查、诉前调解、人民调解、非诉案件卷宗统一标准、受援人满意度、调解案件履行率、重新率等内容构成。咨询和代书均应纳入评估范畴,提供咨询意见、代书诉状设定诉讼请求等非诉业务决定受援人对合法权益的取舍。咨询和代书的评估质量应当通过咨询台帐、首问负责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律师值班制度、接待笔录、非诉案件档案评比、非诉风险告知制度等内容来评估服务质量。

评估实行信息化管理,评估指标的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和指数编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和实时更新,避免和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估的干扰。评估计算机管理软件由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开发。应评估目的多元化的要求,采用模块化的指标设计方法,除对办案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外,通过评估指标、评估指数的转换和组合,实现对案件办理各环节、各类别的评估,以及对援助工作者个人办案质量的评估。建立和完善与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和管理需要相适应的统计制度.统一统计指标的名称、统计口径、统计时间、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

(二)、省市两级法律援助机构的任务。

建立案件质量考评机制。制定全省、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办法》和《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目标考核标准》。

成立专门的案件质量评估机构、安排专业人员。因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既承担管理职能又承担服务职能,案件质量评估机构应该独立于法律援助机构,也可以与司法行政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依托省市两级行业协会和司法行政单位现有的监督管理机构进行质量评估,扩大监管职能,如法规处、法规科等机构,完全可以将法律援助案件纳入统一管理、考核、评估。

有效控制办案质量,整合司法行政和法律行业协会的资源进行管理。法律援助机构与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联合制定各省、市《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细则》、《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细则》,将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明确为年度考核内容,法律援助案件服务质量决定执业人员年度考核、人员异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将案件质量纳入司法行政、法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奖励处罚范围;建立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律师年度考核执业终身档案,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考评纳入档案管理内容。

(三)、区县法律援助机构的任务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9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其中一项内容,但是有的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并不重视,使得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而且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竞争越来越大,如果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则容易使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更加公开、透明,如果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则容易造成企业资金与资源的浪费。

2.管理力度缺失

内部控制效用的发挥与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力度有较大关系,如果企业管理缺乏力度,则无法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实行。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一些企业中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促进商品与资金的流通,企业相关人员必须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有助于降低企业资金的压力。但是有的企业由于管理力度不强,使得企业管理较为松散,不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3.监督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监督机制还停留在内部审计阶段,相关工作主要是通过内部部门完成,这不利于保证监督的公平性以及有效性。有的企业中,监督人员与财务人员同属一个领导,也有的企业,监督人员同时兼任多项职务,使得监督审计缺乏独立性,而且容易造成监督不严或者审计不准确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发展,传统的监督机制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其审计工作较为单一,而且忽视了对内部员工以及制度的审计,缺乏先进性与有效性。所以,内部控制的相关监督机制并不完善。

二、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与国际内部控制制度的融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制度的不断深入,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对传统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革,要与国际相关制度相统一以及融合,这样才能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为了做到与国际内部控制制度的融合,相关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的力度,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还要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释放一定权利,使其更好的监督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另外,企业管理者还要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保证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各项经济活动都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要求。所以,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使企业在合法的轨道上更好的发展。

2.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有助于帮助保证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只有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技术水平以及法律意识,还可以增强员工的创造力以及创新精神。另外,通过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真实,所以,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为企业创造更加的效益。

3.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在有的企业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并不高,而且对会计知识掌握不全,其会计观念比较淡薄,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与创新,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各项制度的健全性。

4.有助于掌握实物资产保管情况

物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运营的过程中,需要置备多种设备,这也构成了企业重要的固定资产,做好资产保管工作,需要掌握实物资产的实际情况。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实物资产进行分类管理,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可以先进行编号,再利用信息网络,对实物资产进行详细的记录,还要做好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工作。内部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更加了解实物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寿命,从而保证生产流水线的完整性,做好调配工作,节省企业运营与生产所花费的开支,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有助于实施成本分析与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不断变化,企业间的竞争点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管理者比较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要对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这样才能提高成本分析的准确性,才能保证财务控制系统的完善性。成本分析包括三项内容:分别是材料、工期以及费用支出,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提高控制的合理性,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

6.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财务风险是企业较为常见的风险,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各项财务分析可能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而且企业在投资中也容易出现亏损,这会减少投资者的利润,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也可能其他客观因素导致的,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这类风险发生的概率。首先,企业的管理者比较具有风险意识,还要通过学习,增加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企业更加长久、健康的发展。

内部控制还可以增加企业经营的方式,这也有助于提高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其必须具有抵抗与处理财务风险的能力,通过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对内部员工加强约束,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操作更加规范,避免因为疏忽或者遗漏而对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管理者水平,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出有效的考核制度,并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感,使其向着共同的发展目标一起努力。

三、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

企业的负责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需要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负责。只有企业的负责人做到对财务信息进行高度重视,才能做好最基本的管理工作。企业负责人的重视主要表现在遵守传统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地了解多变的市场信息,充分利用最前沿的控制技术,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在进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其主体是财务管理人员本身。因此,其素质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力度。因此,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2.完善评价和监督机制

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对相关的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和改进,这也是保证财务管理正常运行的必经途径。只有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有效地检查和控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但是,从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上来看,很多制度还不适应与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的监督和完善。

3.建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新模式

由于现如今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模式等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可以进行财务预测、计划以及核算等步骤来提高财务信息的使用率,提高工作人员所传递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优化财务信息结构,进而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

4.加强预算管理

为了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力度。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采取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对具体的收支标准和收支情况进行核定,对于财务费用要进行控制和调节,每一项收入和支出需要出示具体的明细,而且要对项目资金的投入进行细化。另外在预算的执行环节,需要加强其刚性约束,主要是为了减少超预算、无预算的现象出现。

四、结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以及会计报告的准确性,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当前形势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强,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其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只有加强内部控制以及内部管理,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综合素质,才能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更加透明、公开,使企业在合法的道路上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佳佳.完善房地产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0.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10

美国学者beidel(2006)指出,人力资源问题通常是组织危机管理容易忽视的方面,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不仅是西方社会一种常规的人力资源服务项目,而且已逐渐发展成为在组织遭遇自然或人为灾难、创伤以及危机事件时,帮助组织和员工共同应对危机的一种有效途径。而近些年来,随着外资企业的涌入和文化交流的促进,员工帮助计划(eap)被带入我国,为中国企业的员工心理危机干预指出了一条道路。

一、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基本内涵与发展

1.eap的定义

对于eap的定义,国内外至今尚未形成权威的界定标准,众多专家学者根据各自的理解进行了不同的阐述:

goedings(1987)等人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通过合理的干预方法,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评沽、诊断和影响员工工作表现与绩效问题的过程。

方隆彰(1991)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工作人员运用适当的知识和方法,在企业内提供相关的服务,以协助员工处理个人、家庭与工作上的困扰或问题。这里所谓的知识与方法包括:心理学、跨文化管理等相关知识,以及会谈沟通、团体辅导、活动策划与执行、调查、评估、压力松弛、转介等实务技术。

bohlander(1992)等人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通过为员工提供诊断、辅导、咨询等服务,解决员工在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消除员工各方面的困扰,最终达到预防问题发生,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目的。

gloria(1994)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由管理者,或由工会团体、员工协会与咨询顾问公司、社会团体、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或个人签约,为员工提供援助服务的总称。

dessler(1994)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内部正式、系统的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与推动,为面临情绪、压力、酗酒、等问题的员工提供咨询、引导及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他们度过困难的过程。

罗业勤(1996)指出,员工帮助计划是组织基于对员工的关切,在劳资双方的支持下,由组织提供资源及时间,经由特定人员及程序,以接纳的态度帮助员工处理有关酗酒、情绪、家庭等问题,以及其他组织内部有关人群问题,例如主管部署、同事、男女情感,或者工作问题,例如绩效、晋升、待遇、惩戒等更广泛的内容。

hansen(2004)从心理干预角度,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能够预防、诊断、改善员工心理或个人问题的一系列知识、行动、策略和战略的整合。

张西超认为,eap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接家属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改善组织管理。

从这些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eap主要是组织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是运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技术,通过整合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专注于帮助组织和员工解决与工作场所有关的问题。主要包括评估、咨询、培训和治疗等服务,为员工创设一种良好的内外工作环境,缓解员工的压力和心理问题,从而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提高组织的效益。

2.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发展

员工帮助计划(eap)最早起源于2o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在欧美日等国的许多企业成功运用。纵观eap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简要概述为4个阶段。

(1)职业戒酒计划(occupational alcoholism program,oap)。2o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企业注意到员工酗酒与吸烟等问题影响企业的绩效,于是企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职业戒酒计划(oap),这便是eap的早期雏形。

(2)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eaps)。2o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美国社会的剧烈动荡,滥用药物、家庭暴力、工作压力、法律纠纷等越来越多的问题成为影响员工情绪及工作表现的重要原因,企业绩效的降低不仅是酗酒单方面的原因造成。于是,oap项目向eap项目转变,范围得到了扩大,内容也更丰富,提供更多的服务以解决更广泛的个人问题。

(3)职业健康促进计划(occupafion-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ohpps)。开始于1980年的职业健康促进计划是针对oap中员工帮助项目过于一般化,对员工心理与行为问题缺乏细致描述的不足而提出来的。ohpps是组织所采取的寻找并解决那些在工作场所内外引起员工健康隐患问题的措施和活动的总称,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员工健康医疗维护,提高身心健康的水平,促进员工的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增加工作环境中的合作行为,提高员工的适应性、健康水平及主观幸福感,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与组织绩效的目的。关注员工具体疾病隐患,具有御防性是ohpps与其它项目的主要区别。

(4)员工增强计划(employee enhancement program,eep)。从2o世纪开始,在eap的基础上,企业延伸出了员工增强计划(eep),它强调压力管理、全面健康生活形态、工作生活质量、人际关系管理等问题,致力于改善工作中和工作后可能逐渐引发未来健康问题的行为。因此eep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动态性、超前性的特点。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对员工出现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员工帮助计划的内容在不断扩展,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发生变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时代性。

二、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内容和运作模式

1.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内容

eap的内容相当广泛,许多研究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lewis将eap的内容分为八方面:(1)个体咨询:工作、个人及家庭问题;(2)团体咨询:以团体为对象,目的在于解决团体面临的问题;(3)咨询服务:提供各种咨询、社会资源及中介服务;(4)教育培训:为员工提供援助服务培训、再培训,各种咨询培训;(5)职业生涯规划:为个人或组织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咨询;(6)特别服务:酗酒计划、健康促进计划或员工福利计划;(7)研究工作:为员工帮助计划的研究及推广提供支持;(8)紧急服务:为各种紧急、重大事项提供服务。

bohlander 等人认为,eap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四大方面的问题。

interlock eaps将eap分为个人事务与工作事务两大类。个人事务的内容包括酒精与药物、情绪控制、家庭关系、财务、健康、法律与人际关系技巧;工作事务包括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作场所性骚扰、人际冲突、工作绩效、工作压力与退休规划。

国际eaps组织将eap分为电话服务、面对面咨询、网络援助、eaps培训、管理援助、危急事件及压力管理(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cism)、儿童与老人照顾及其它中介服务。

fgi机构将eap分为专业咨询服务、生活信息服务与员工服务3大类。专业咨询服务的内容包括个人问题、婚姻与家庭问题、工作方面问题与不良习惯;生活信息服务包括儿童老人的照料、营养咨询、医疗信息咨询服务、法律咨询服务、财务咨询服务与计算机网上服务;员工服务则包括管理人员员工援助培训、危急事件处理、工作场所性骚扰与全球工作调派服务。

张西超认为eap项目包括企业调查研究及建议、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和心理咨询与治疗四个方面,主要内容有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灾难事件、职业生涯困扰、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减肥和饮食紊乱等,全方位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

台湾林桂碧提出的eap服务内容包括五大类:(1)心理咨询辅导类,包括新进人员工作与生活适应,员工个人情绪、情感、婚姻、家庭沟通,生涯规划与转换,退休员工和离职员工咨询辅导等;(2)教育成长类,包括员工进修、培训,技能训练,生涯规划,辅导专业智能等;(3)休闲体育类,包括社团、康乐、联谊、聚会、旅游、球赛、文艺活动、文化交流等;(4)医疗保健类,包括医务室服务、特约医院、医药报销、健康教育(尤其是女性健康这一特殊的领域)等;(5)福利服务类,包括急难救助、照顾老人和小孩、救济补助、法律咨询、税务咨询、投资理财等。

而目前国内的eap服务项目还主要集中在心理方面的帮助,主要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教育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危机干预以及个人测评等。

综上所述,由于分类标准不一致,

目前中外学者在有关eap的内容上没有一致结论。但是可以看出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它包括解决来自组织及其员工的有关影响组织绩效的所有问题,而eap的具体服务内容则因组织特性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员工在不同时期需求的变化而需进行动态调整。

2.员工帮助计划(eap)的运作模式

国外常见的员工帮助计划执行模式有两大观点,分别由masi等人和cunningham提出。

masi等人认为,员工帮助计划的执行模式可以分为内置模式(in-house mode)、外设模式(out-house mode)、联合模式(consortium mode)、整合模式(affiliate mode)4种。内置模式指组织自行设置员工帮助计划实施的专职部门,聘请具有社会工作、心理、咨询、辅导等专业人员来策划实施该项目。外设模式是组织将员工帮助计划项目外包,由外部具有社会工作、心理、咨询、辅导等专业人员或机构提供员工帮助计划服务。这种模式在组织员工数量不多时较为常用。联合模式指若干组织联合成立一个专门为其员工提供援助的服务机构,该中心专门配备了专职人员。整合模式是指组织内部员工帮助计划实施部门与外部的专业机构联合,共同为组织员工提供援助项目。

而cunningham认为,除了以上4种模式以外,还有工会成员援助计划(union-based member assistance programs)和共同委托模式。工会成员援助计划是工会通过成立机构,聘用专职人员,直接为员工提供援助,或通过信息,通过网络平台间接地为员工提供援助服务。例如美国的国家戒酒机构(niaaa)。共同委托模式是指若干个组织共同委托专业员工援助人员与机构,为员工提供援助服务。共同委托模式是组织间资源共享,降低成本的最好方式之一。

而由于eap在我国尚属于一种比较新兴的模式,还没有大范围地展开,所以当前对eap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国内eap的运作模式与masi等人提出的运作模式较一致,也是分为4种,分别是:公司内部模式(内置模式)、公司外部模式(外设模式)、联合模式、会员制模式(即让员工以会员的身份加入相关的服务机构来接受服务)。

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不同的运作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对不同规模的公司有不同的影响。内置模式具有更了解、熟悉组织内部情况和员工情况的优势,能与管理者和员工进行互动,便于有效地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外置模式提供的服务更加专业化,更能取得员工信任,满足员工最在意的保密需求;联合模式能为企业节约成本;而整合模式能使eap 的内容和模式与组织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够增强eap 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有人认为,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内部设立几个eap专员,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则请专业的外部提供商来做eap服务。相反则有人认为,大型或成熟的企业要建立内部eap,这样才能更贴近和了解企业及员工的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同样也有人认为,企业引进eap模式与其规模有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同运作模式下的eap对企业的作用,应该根据不同组织对eap 的不同理解和需求、不同行业的组织特征和组织文化、不同类型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及组织的经费预算等诸多因素来进行选择和创新,以确保eap 的实施效果。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内涵

1.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及特点

危机可以是一种状态,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事件,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是突如其来的,具有不确定性和严重后果的,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关键决策来减少个人和组织损失的事件。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危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具有危害性、风险性和时间的紧迫性的特点。

而心理危机的概念则由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林(g.caplin)在1974年首次提出并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提出,心理危机是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他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使自身与环境相平衡与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一般反应会维持一周。研究表明,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约有70%的灾难当事人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愈心理创伤;30%的当事人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灾后表现出如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酒精依赖和药物依赖等。确定心理危机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第一,出现较大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第二,出现一些不适感觉,但尚未达到精神病程度,不符合任何精神病诊断;第三,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应付困境。这时候就需要对当事人的心理进行及时的危机干预,疏导其脆弱的情感、混乱的思维,使其尽快回到正常的心理状态上来。所谓心理危机干预是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技巧,对心理活动的方向、性质、强度和表现形态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使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归于正常。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一是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的发生;二是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当事者的自信心和正确地自我评价,提出适当的建议,促进问题的解决;三是提供适当的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低目标是在心理上帮助病人解决危机,使其功能水平至少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最高目标是提高当事人的心理平衡能力,使其高于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心理危机与挫折有关,是一种不平衡状态。而心理危机干预则是为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人或群体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必然的应对策略。它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

2.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现状

1974年,美国心理医生卡普林首创了心理干预这门专科,利用语言这个特殊的工具,帮助失去亲人的人们度过精神危机。此后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实验,并把心理危机干预引进灾后救援和重建的体系。20世纪80年代,随着卫生管理的出现,使得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卫生管理体系视心理危机干预为个体从创伤走向康复的整个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要求临床医生快速给出干预的方案。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各类心理危机干预组织已多达上千个。预警、应对教育、危机后现场干预等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系统早已建立。如美国911事件、校园枪杀事件、日本阪神大地震等危机中,很多心理医生、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员等都及时到达现场,对需要心理援助的人们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政府给遇难者家属都配备免费心理危机干预,最大限度地医治心理创伤,将损失降到最低。

我国最早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和心理援助行动开始于1994年的克拉玛依大火。2003年sars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正式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作为一个常设机构开展危机应对与危机干预的研究和服务工作,这是我国公共危机心理援助走向专业化的开端。此后,北京、广东、杭州等地分别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然而,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的研究上,对其他的社会群体以及企业危机、社会公共危机关注不够。2008年汶川大地震及2010年富士康工人“十三跳”事件使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并使我国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很多工作者实战经验缺乏等缺点。

3.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

贝尔金等提出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这三种模式为许多的危机干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基础,是心理危机干预的传统模式。

(1)平衡模式。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或情绪的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平衡模式却能帮助人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平衡模式较适合于早期干预,这时人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分不清解决问题的方向,不能做出适当的选择。除非个人再获得一些应付的能力,否则主要精力应集中在稳定病人心理和情绪方面。

(2)认知模式。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危机植根于对事件和围绕事件的境遇的错误思维,而不是事件本身或与事件和境遇有关的事实。该模式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尤其是通过认知中的非理性自我否定部分,通过获得理性有利强化思维中的理性和自强的成份,人们能够获得对自己生活中危机的控制。认知模式最适合于危机稳定下来并回到了接近危机前平衡状态的求助者。在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贝克等人的认知系统疗法中,这一程序的基本步骤被发现。

(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psychosocial transition model)认为人是遗传天赋和从特别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的产物,认为人们总是不断地变化、发展和成长的,他们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影响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危机可能与内部和外部(心理的、社会的或环境的)困难有关。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与求助者合作,以测定与危机有关的内部和外部困难;帮助他们选择替代他们现有行为、态度和使用环境资源的方法;结合适当的内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以帮助他们获得对自己生活(非危机的)的自主控制。

针对不同的个体,心理咨询师根据其不同的心理危机状态

,选择不同的干预模式,也可将各种模式进行折中,同时使用。然而不管是哪种模式,都是以个体达到自助为最终目的。然而,这些干预模式却缺乏由个体影响其他个体,由个体影响群体,同时由群体影响个体的干预模式。也就是说,这些干预模式的目标都定位在帮助个体恢复到危机之前的状态——达到自助,而没有考虑到让达到自助或部分自助的个体去影响他人——助他,以便促进和提升自助水平。也没有考虑到预后问题——达到自助的个体,其干预效果能否保持长久而不容易反复。

四、eap框架下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兴起的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lan,eap),从根本上把心理健康从个体层面拓展到组织和社会的层面。eap员工援助计划是一项为工作场所中个人、组织提供咨询服务的工作,它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发展关心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辅导措施来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各种心理问题及应对由此引发的危机事件,危机干预是一项有效的心理支持途径。在组织危机的情境下,员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心理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组织的发展。员工潜在的心理问题处理不当及有可能导致危机事件,如冲突、静坐、上访、暴力、罢工等。转型时期的组织兼并、重组、裁员、新管理手段的运用等带来的冲击使得组织内员工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倦怠的不断滋生,己经成为危及员工个人健康与组织健康的关键影响因素。

国外企业把员工帮助计划作为建立员工心理支持和干预系统、帮助员工解决变革中各种心理问题及应对由此引发的危机事件的一种有效途径,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员工帮助计划被引入企业后,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员工面对的各种情境中都有用武之地,针对组织中的常见问题,如企业内冲突,裁员,员工对变革的不确定性等引发的压力进行干预,具体包括设计员工的沟通流程、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危机行为,提供有效的员工沟通、裁员会谈、面对变化的心理辅导等等。因此,eap框架下的心理危机干预主要是为各种紧急、重大事项,如办公场所的暴力、自杀、裁员、精神疾病等提供干预服务,且主要针对个人。

五、eap框架下心理危机干预在企业的应用

国内普遍认同的eap的框架下的员工心理危机干预主要分三个步骤:危机前干预、危机中干预和危机后干预。

1.危机前干预

企业应在危机发生之前对员工提前进行危机干预培训,文字媒体宣传。把危机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来看待,虽然危机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我们应该未雨绸缪,以防万一。其次,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互相支持的体系,使每一个员工都觉得生活在一个有力的支持系统里面,增加员工的安全感。并建立一个有力的专业支持关系,就是拥有企业自己的心理援助顾问,让员工知道在困难时会第一时间得到专业的帮助。这些信息都会慢慢植入潜意识里面,大大增强员工的危机防御能力。

2.危机中干预

即为危机的现场处理,最重要的是及时性,最好要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的24-48小时之内进行干预。应激事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会转变成慢性心理疾病,增加解决的困难。所以,现场处理,除了有序的干预、防止危机扩散外,更重要的就是立刻启动危机干预程序。一般此时需要一个有力量的人物在场,比如企业的核心人物,或者专业的心理专家,可以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3.危机后干预

预后处理往往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目前国内企业管理层由于对心理层面的重视度不高,往往看到事情没有在现实中进一步持续,就认为危机已经过去。殊不知,很多危机干预的工作才开始。因为一些危机的影响一旦产生后,并不会立刻表现出来,特别在行动上看不出什么不同,但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在场的员工产生长远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干预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跟踪观察和及时的干预。

而在危机干预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危机干预技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从下面三个方面介入:

想象技术。想象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想象,它是结合nlp、意象对话、引导式想象及自我催眠,借以减轻重复出现的“白日梦魇”或反复出现的灾难影像(这些往往是使许多人承受暴露于创伤与暴力的痛苦根源)。用反复的练习来积极地改变内在意象,许多人可以消除或至少可以减弱这些侵入的影像。如:暴露疗法。

重新构建有力的世界。以实用的具体方法来辨识出在创伤中被破坏的平衡——像是工作、经济来源、心爱的人、乐观的感觉、计划未来的能力等——那些是个案所曾经拥有的,同时也找出剩余可用的资源与支持系统以帮助人们重建他们的生活。

情感释放技术。通过角色扮演、艺术治疗和心理剧的形式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或者像清除垃圾一样把内心负面的情绪倾倒出来,这往往能把隐藏在创伤者内心的积极力量唤起,把注意力放在目前的生活和以后的计划中,摆脱过去情境的困扰。如:紧急事件应激晤谈 (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

六、eap框架下的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尽管近几年eap逐渐被我国企业认识,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我国的企业员工危机干预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eap的应用研究力量匾乏,需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研究人员的力量进行整合。当前,我国的服务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eap服务的从业人员较少,他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在进行eap应用研究过程中,缺少对现有研究力量的整合,研究工作缺乏组织性、系统性和针对性。而且目前国内的eap从业培训还不完善,培训机构还不健全,培训过程还不规范。

其次,企业的危机干预意识还不够强,需要强化。其表现之一就是企业领导对员工的心理状况与诱发危机之间的关系不了解。李旭博士曾经给某企业做了一个调查报告,指明公司的危险行为很多,员工压力很大,但企业领导认为这与企业的危机事件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再次,企业员工的心理危机干预要全程化推广,但我国企业在实行危机干预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多两少”的现象,即危机发生后对现场的干预是最多的,危机发生前预防预警使用少,危机发生后善后延续使用少。例如:2010年富士康企业发生员工13跳事件,就是由于危机发生前企业没有做到充分的干预工作。

【注:1、此文章为东莞市科技项目(200910815253);2、作者李鹤展系广东医学院心理教研室教授,秦亚平系广东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孙冬梅.国内外员工帮助计划(eap)的研究综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25卷第3期:55-59

[2]伍晓奕.基于危机管理的员工援助计划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10月,32(10):51-57

[3]王雁飞.国外员工援助计划相关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219-226

[4]宋华剑.员工援助计划在增加员工心理资本中的应用.经济论坛,2009,12(24):131-133

[5]郭朝晖.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的应用效果及导入.科技与管理,2006,32(2):151-153

[6]misato takada and satoru shima.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suicide prevention programs: comparison between workplace and other settings. industrial health 2010, 48, 416?426

[7]耿婕.社会性危机事件处理新模式:危机干预与危机管理的结合.山东大学,2005,4

[8]b.e.gilliland,r.k.james.《危机干预策略》,肖水源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32-33

[9]套格申扎布.“他助-自助-他助”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5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11

一、新会计准则执行的必要性及基本特点

(一)新会计准则执行的必要性

结合企业运行状况,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如下:第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伴随企业的发展,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精准披露企业财务信息,应该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并细化企业会计报表的披露制度,提高社会公众能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认同;第二,新会计准则执行中,可以保证国内会计与国际会计的趋同性,实现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提高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管理质量。在新会计准则执行中,可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结合企业的运行现状,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并设置财务披露标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1]。

(二)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1.会计处理与法律规定一致在新会计准则执行中,可以根据会计规范的基本特点,解决新旧制度中的冲突问题。如在旧会计准则中,企业在会计工作中不仅需要编制财务状况表、损益表,而且也需编制现金流量表,由于这种工作形式的多样化,会增加工作冲突,无法实现会计工作管理的目的。而且,在新会计准则中,通过财务数据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方案的设定,可以根据行业的发展特点,细化会计处理工序,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进行,同时也可以对企业账面价值有明确的规定,实现会计处理与法律规定一致的目的。2.实现会计准确的国际化通过对新会计准则内容的分析,在相关工作落实中,可以实现会计工作与国际会计的融合,使我国会计工作顺应国际化的发展需求,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根据国外制作会计准则的相关特点,在实际的会计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财务会计理念设定财务会计框架,这种框架中,存在着较多的会计成果及会计经验,所以,在新会计准则执行中,通过国际化内容的分析,可以提升我国会计工作的竞争力,为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支持。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影响企业财务管理

在新会计准则制定中,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投资环境的特点,设置规范性的财务管理方案,以便逐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企业在实际发展中,通过新会计准则的落实,可以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帮助企业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同时也可以直接突出企业实践管理的优势,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支持。如,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对企业的分部报告、中期财务报告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等聂荣进行分析,按照新会计准则的指导要求,可以按照制度纰漏企业的财务内容,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精准落实,为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进行提供参考。

(二)影响企业财务目标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在实际的会计理论设定中,企业应该将财务管理作为重点,通过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强调,协调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帮助企业逐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果,为行业的稳步运行及经济发展提供参考。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基本特点,企业需要将财务管理作为重点,通过财务管理工作的设定,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而且也会按照企业的战略化发展需求,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会计工作及财务工作的协调提供支持,逐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2]。

(三)影响企业财务风险

通过对企业运行及发展状况的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通过新会计准则内容的设定,可以结合企业的运行状况,细化财务管理方案,帮助企业会计人员按照新规定,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内容,避免财务管理偏差内容的出现,逐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而且,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作为衍生内容,主要被运用在房地产、债务重组等行业中,通过这种新形式的运用,可以使会计工作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行业运行及稳步发展的目的。企业财务管理中,通过公允价值的设定问题,在企业发展中,如果没有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析,导致企业损失及收益缺少均衡性,最终增加企业账面利润,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频发,无法实现企业效益管理及新会计准则指导的目的。所以,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企业财务人员应该结合行业的运行特点,积极设置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为企业的经济运行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信息失真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要听从企业领导的意见,出现了财务管理中权力过程的问题,这一因素影响下,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无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第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中,存在着核算资料失真的问题,这种现象与会计人员自身工作职能不足存在关联,工作中为了获取自身利益,做出了伪造发票及收据的行为,降低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第二,信息失真。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信息失真是市场常见的问题,如,财务管理中若会计人员填错信息,导致最终财务管理出现不对账问题,影响财务管理效果[3]。

(二)目标不确定

企业财务管理中,受到管理目标不确定的影响,影响财务工作的管理标准,导致各项工作流于形式:首先,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并没有根据企业的运行特点进行各项财务工作的整合,导致财务管理形式单一,难以实现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其次,一些企业在发展中,只是将短期的利益作为考虑重点,在各项财务工作及财务处理中,没有按照企业需求设置长远计划,使企业出现了财务管理相对滞后的问题,无法帮助企业建立财务管理目标,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根据企业的运行及发展特点,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中,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并按照规范标准调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4]。

(三)人员问题

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在综合素养与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关联,但是,在部分企业发展中,存在着财务人员综合素养不足的问题:第一,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部分财务人员并没有掌握新会计准则内容,受到企业财务工作范围扩大的影响,由于会计人员的职能滞后,无法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行为,降低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第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政策,而且也需要对会计制度进行评估,但是,受到会计队伍综合素养不足的限制,会降低财务会计的执行效果。如,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报表附注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项目的变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会计人员并没有全面进行评估,导致财务报表出现不完整问题,增加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5]。

四、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细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通过对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由于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效果,也无法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应新时代会计准则,因此,在企业发展中,应该根据导致信息失真的问题,确定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内容:第一,在企业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管理者要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根据企业的运行特点及发展现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6]。第二,企业财务人员要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创新财务管理方案,如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设置灵活性的资金使用方案,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执行,而且,会计人员也可以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帮助企业在经济运行的同时获取收益。第三,伴随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在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中,企业管理者需要融入信息化的管理平台,通过资金统筹、财务管理以及资金使用方案的确定,将财务管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帮助企业在合理缴税的同时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第四,根据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特点,会计人员应该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建立现代化的企业价值观念,并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逐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财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转变以往的思想,根据企业资产情况,深入开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并通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设定及高层次演化内容的协调,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如在知识资源整合中,企业可以设置共享性的管理资源,通过可转移性能的强调,展现企业文化及运行价值,逐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统一发展的目的[7]。

(二)确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人员应该全面分析新会计准则内容,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置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进行:第一,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新会计准则的指导规范,根据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发展现状,确定财务管理方案,实现对企业财务行为约束的目的。而且,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中,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帮助企业财务人员对其他部门进行合作,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行为,避免财务管理偏差以及财务信息不真实问题的出现[8]。第二,企业发展中,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现状落实财务管理规范,如在策划部门与市场调研部门合作中,为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势,应该设置市场调研机制,在采购计划获得领导审批之后,才可以执行采购计划,避免采购信息交流不及时问题的出现。第三,对于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实际工作中要按照企业运行特点进行资金分配,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并降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隐患,为企业发展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如在新会计准则中,通过财务数据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方案的设定,可以根据行业的发展特点,细化会计处理工序,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进行,同时也可以对企业账面价值有明确的规定,实现会计处理与法制体制一致处理的目的[9]。第四,企业工作协调中,为了展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信息财务管理工作的设定价值,并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设置信息化的协调机制,帮助企业在各项财务工作协调中规范财务工作职能。如结合公允价值计量、减值准备等工作的分析,财务人员要将新会计准则作为重点,通过数据资源的协调及统筹处理,帮助企业建立完整性的财务管理软件,相关的财务软件要与企业管理进行融合,帮助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资金的他统一管理,增强财务工作的真实性,逐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满足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10]。

(三)规范财务人员工作行为

在企业发展中,为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目的,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细化财务人员培养方案,规范财务人员的实际工作行为:第一,在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招聘中,应该优先选择学历高、经验丰富的人员,并熟悉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同时可以将财务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稳步提高企业财务工作队伍的综合素养,避免工作中由于专业能力不足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第二,企业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与培训,并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内容,使员工时刻保持学习态度,并加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11]。而且,在财务管理控制中,财务人员要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设定科学化、有效性的财务管理方案,并通过财务管理监测内容的分析,保证各项工作的稳步进行。对于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加强对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认识,并将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职能部门,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避免企业管理以及资金管理不足问题的出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第三,企业员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增强职业素养,并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提高自身的形象。应该注意的是,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避免思想偏差以及思想滞后的问题,通过自身工作职能的展现,为自身的职业化发展树立正确方向。第四,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落实中,企业管理者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对财务人员工作表现情况的分析,设置竞争及激励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达到最佳状态[12]。第五,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加强风险控制意识,根据市场资产及负债情况,对公允价值内容进行分析,帮助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协调中规避风险。如由于企业资产的特殊性,负债及资产的公允值存在着不及时的特点,而且,在市场不断变化中,大部分商品都可以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展现其相应价值,但是,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而言,在实际的运行中存在着资本市场不成熟的问题,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缺少对相关工作的认识,会影响市场报价的公允值,因此,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结合企业环境及市场变化,分析企业财务工作中的潜在风险,提高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行及可持续发展[13]。

五、结语

总而言之,根据企业的运行及发展特点,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中,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根据企业的运行现状以及财务工作的基本特点,全面分析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并按照规范标准调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避免财务管理偏差问题的出现。通常情况下,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在企业财务信息工作的整合、财务管理标准的确定以及财务人员综合素养提升中,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保证企业各项财务工作的稳步进行,实现企业在行业中创新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文汀.从信贷评审角度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8(01):231.

[2]张艳玲.新会计准则对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评《现代矿山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0(11):203.

[3]魏新宇.论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12):61-62.

[4]张波.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报表合并问题研究框架思路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20(07):107-108.

[5]王奎.解读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与转变[J].财经界,2020(03):161-162.

[6]杨诗琦.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报表合并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20(07):196.

[7]牛敬原.新会计准则对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探究实践[J].现代国企研究,2019(04):31.

[8]刘维,胡小凤.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探讨——以M企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9(02):37-38.

[9]罗宇璇.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施路径略述[J].财会学习,2019(09):69+71.

[10]巩中丽.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企业财务审计策略探讨[J].现代商业,2019(09):171-172.

[11]李琳.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报表合并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9(05):107-108.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12

一、会计制度与预算管理的基本概述

(一)新会计制度基本概述

在社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形势下,财政部门为了满足事业单位的管理及发展需求,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更加趋于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础上拟定的,新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的使用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对事业单位中的各项事务进行了记录、报告、确认以及计量,对事业单位中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了明确规范,该制度的改变与出台促进了财政改革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共同发展。

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八方面,第一是新会计制度中融入了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的理念;第二新会计制度强化了单位中的入账管理与资产计价;第三新会计制度添加了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以及单位部门预算等一些与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第四,新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体系以及相关使用说明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第五新会计制度对定期录入事业单位会计账目中的基建数据及账目进行了明确规定;第六,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结构及体系进行了有效完善;第七新会计制度对非财政补助分配、结转以及结余等会计核算进行了合理整顿与核算;第八,新会计制度强化了对财务投入资金的核算力度,对会计核算更加重视。

(二)预算管理基本概述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科学运动的基础,是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理化开展以及资金安全运用的重要手段。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中的一部分,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财政资金收入和支出的具体体现,对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具有积极作用,对单位财政资金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在事业单位内部实施预算管理能够真实反映我国国有资产的实际变化情况,有利于我国合理配置及使用国有资产,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会计制度变化分析

新形势下会计制度的内容也发生了诸多变化,新会计制度是在原有会计制度上发展起来的,其不仅完善了财务报表结构与体系,同时还增添了财务改革政策中所涉及的会计核算,对会计科目设置与会计核算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为了了解改革后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笔者对会计制度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的变化

1.取消的会计科目。新会计制度中取消了拨入专款、接入款项、专款支出、拨出专款、销售税金、成本费用、结转自筹基建以及拨出经费等多个科目。

2.增加的会计科目。我国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累计折旧、存货、累计摊销、在建工程、短期借款、待处置资产损益、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以及非财政补助结余等多个科目,这些科目的增加使得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更加完善,满足了事业单位和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等多项财政改革的会计核算要求,使会计核算内容更加丰富,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量更加完整。

3.规范调整的会计科目。新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中部分科目的名称进行了规范调整,但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并没有改变。例如会计制度中的“现金”变更成为了“库存现金”,“材料”与“产成品”统称之为“存货”,“应交税金”变更为“应缴税费”,“应缴预算款”变更为“应缴国库款”等等。

4.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部分变化。会计制度在改革过程中遵循准确真实反映会计科目经济特征的原则,并借鉴了企业会计与国际惯例等相关经验,根据事业单位基本特点,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科目确认条件及计量原则进行了充分明确。

(二)会计制度中总说明的变化

1.会计基本规定变化。未改革前的会计制度中曾规定,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档案管理应按照国家档案局以及财政部制定的相关规范就进行执行;对于会计核算中的各项事宜与一般要求,应按照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工作相关规范进行办理。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内部控制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加精确规范的要求,充分展现了《会计法》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在事业单位会计事务中的地位。

2.适用范围的变化。未改革前的会计制度适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国有事业单位,与事业单位建设投资相关的会计核算应按照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执行操作,但不能直接对本制度进行执行。新会计制度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该制度可以应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各级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不仅可以在建设投资会计核算中执行该制度,同时还可以按照国家会计核算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单独建账与核算。由此可见,新会计制度所包含的内容,界定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全面、具体。

(三)会计制度中会计报表的变化

1.会计报表体系变化。原先的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囊括了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以及附表等内容,而新会计制度中则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新会计制度中不仅包含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以及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同时还增加了补助收入支出表,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更加完善,以此来满足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工作中的信息需求。

2.会计报表结构变化。会计报表结构变化主要包含了三方面内容,首先是收入支出表变化,新会计制度对收入支出表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改进,按照新会计制度制定的收入支出表既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与支出状况,还能够反映事业单位中年度非财务补助结余的分配与形成状况。这些变化不仅使会计制度的内容更加完善,同时也促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报表体系和会计惯例两者之间更加统一协调。从事业单位的角度出发,会计制度的变化充分考虑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满足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的信息化需求,充分发挥了财务报表体系的作用。其次是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化,新会计制度中按照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非流动负债以及流动负债的分类方式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原有的收入与支出项目,这一举措对事业单位做出客观准确的财务分析十分有利。新会计制度适应了事业单位部门对预算管理的要求,并净资产相关内容中增加了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非财务补助结转等多个项目,强化了对非财政拨款、财政拨款与结余结转资金的核算分类管理。

三、会计制度变化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分析

上述对会计制度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其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诸多内容,同时也消除了一些冗杂的会计内容,使会计制度整个内容结构更加清晰明了,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供大量完整精确的信息,为事业单位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依据。为了充分认识到会计制度变化的影响,笔者重点针对会计制度变化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强化了财政投入资金核算

新会计制度在财政投入资金核算方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改革,对财政补助收入核算口径进行了充分划分与界定。新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在财务投入资金核算过程中应以事业单位支出科目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财政补助支出进行单独核算。不仅如此,会计制度变革后还针对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形成过程与事业单位中财政补助支出及收入实际情况,就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账务处理流程,对事业单位实现财务资金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事业单位各部门的预算结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与此同时,新会计制度还规范了会计核算中的非财政补助分配、结转以及结余等内容,并对财务补助结转结余以及非财务补助结转结余进行了严格划分,并对事业单位中的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及非财政结转等诸多科目进行了合理化的重新设置。会计制度的变化大大强化了事业单位中的分配与支出行为,对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使预算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与科学化。

(二)强化了资产计价与入账管理

以往会计制度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导致事业单位在会计方面出现一些资产不入账或者接受捐赠不入账的情况,这一情况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精确性,同时也影响了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开展,因为预算管理需要以大量的会计相关数据作为预算的理论依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形势下我国对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新会计制度强化了资产入账与计价管理,对于类似资产市场价格无法确定以及没有任何凭据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必须将所获取的各项资产按照名义金额的方式使其入账,同时还要财务会计报表中的附注部分对此种行为做出明确且详细的阐明。会计制度的变化既增强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也有效推动了事业单位获取资产的快速入账,保证了事业单位资产核对的时效性与真实性。在预算管理中不仅要依据事业单位实际财务以及资产状况,还要明确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产等诸多内容,会计制度的变化满足了工作人员在预算管理中的信息需求,对提升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另外,新会计制度中对财政、非财政、资产、会计等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该举对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十分有力,有效提高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三)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等内容

会计制度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内容都做出了进一步变更,规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的引入就是会计制度变更与创新的体现,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以及预算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事业单位中是否计提折旧需要依据与其相应的会计规则以及制度来确定,为了确保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该制度还重点针对这两方面内容提出了先进有效的处理措施。该处理措施不仅满足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预算管理中的具体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更加凸显了预算管理效果。另外,在事业单位中按照新会计制度执行,可以对事业单位在使用中所产生的价值消耗状况做出了客观反映,推动了事业单位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将会计制度中的资产管理原则与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事务中,为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成本核算与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持。

四、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议

我国社会经济一直在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内部各种财务会计事务也在发生着改变,因此要使会计制度满足事业单位的各种要求及要求,也要与时俱进。对于新会计制度而言,其与原先的会计制度相比,已经有所完善,但仍有需要健全之处。首先在新会计制度中可以增加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内容,将原先会计制度中的成本费用会计科目恢复,该科目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精细化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其次,新会计制度中应该增设一些相对比较灵活的规定,比如说我国事业单位的种类较为繁多,针对此种状况会计制度中可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成本核算业务比较复杂的事业单位,可以会根据自身单位实际需求及发展状况合理设置必要的成本核算科目,可按照自身单位所提供的劳务、产品等内容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并收集相关费用资料,从而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成本核算创造良好条件”。在新会计制度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核算,可以有效节约社会资源,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快速适应日新月异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我国对事业单位做出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强化了我国对事业单位的宏观管理。再者,目前会计制度虽然有了一些改善,然而新会计制度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并不能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现金流量信息以及会计信息,因此还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做出进一步调整,使我国会计制度在实践应用中逐渐趋于完善与规范。

五、总结

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事业飞速发展,我国财政改革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及外部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随着事业单位新业务及新情况的出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难度也大大增加。会计制度的变化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入了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时代,使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资源以及资产得到合理化配置,其不仅提高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更促进了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国玉,李伟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变化及影响探析[J].商业会计,2013,14(9):93-95.

[2]粱丽香.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及启示[J].国际商务财会,2012,6(7):45-48

[3]吴延亮.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变化――对新制度征求意见稿的解析[J].商业会计,2012,32(14):198-201.

业务助理工作内容篇13

员工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工具,企业不得不考虑安全和治理问题。“IBM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以社交内容为中心的管理方法,通过为企业建立一个直观的社交及协作环境,帮助业务变得更加灵活,实现更快更好的决策,同时不必担心安全和治理问题。” IBM软件集团全球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Craig Hayman介绍说,IBM的社交内容管理解决方案包括办公室文档管理、内容协作以及共享企业内容管理服务的社交业务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员工从社交媒体及企业内的非结构化数据里提取到信息。

日前,IBM全新了更为强大和完整的企业内容管理(ECM)最新战略和产品,将从文档成像及抓取、社交内容管理、高级案例管理、信息生命周期治理、内容分析等企业内容管理五大领域着手,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在信息生命周期中抓取、管理并分享内容,从而降低成本并实现生产力最大化。

核能行业需求攀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