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工作方案实用13篇

课题工作方案
课题工作方案篇1

二、宣讲人员及对象范围

宣讲人员:党政班子成员。

对象范围:全体机关党员干部职工、镇直单位、农村党员。

三、时间安排

(一)制定专题党课工作方案(7月20日前)

党政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制定专题党课工作方案(含专题党课内容、时间、地点等),报主要领导审定。

(二)讲专题党课(9月30日前)

党政班子成员专题党课讲稿由主要领导审定,并于9月30日全面完成专题党课讲授。

四、有关事项

(一)注重引领。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决策部署上来,严格审定党课讲稿,带头高质量讲好党课,为其他班子成员作出示范。

(二)精心准备。各党政班子成员要精心准备党课讲稿,要结合自身的分管工作和具体事例谈体会和感想,并落实“三个讲清楚”要求,否则不能开讲。

(三)力求实效。要注重实效,切实以好的作风开展专题党课宣讲,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坚决防止图形式、走过场。要落实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等要求,让专题党课宣讲成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在改进作风上,推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作风进一步好转,营造崇尚实干、敢于担当的浓厚氛围。

五、有关要求

课题工作方案篇2

(三)为起草好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会议文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课题及分工

(一)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现状分析

调研重点:移民生活现状(包括土地占有情况、收入水平、居住条件、就业状况)和移民失业、养老、最低生活、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现状及新的保障措施,分城镇、农村的不同情况予以调研,提出意见。

牵头单位:县移民局

参与单位:县统计局、县劳动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库区各乡(镇)。

(二)库区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

调研重点:“十五”期间库区产业发展现状,库区“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经贸委、县农办、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三)我县库区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调研重点:结合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和推进库区新农村建设,对“十一五”库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和规划。

牵头单位:县农办

参与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局、县辣椒办、县扶贫办、县医药公司、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四)加快我县库区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调研重点:库区集镇体系、道路交通、供电、通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现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步骤安排及项目推进。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建委、县交通局、县市政园林局、县经贸委、县水利局、县国土房管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库区各乡(镇)。

(五)促进库区对口支援及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对口支援及招商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移民局、县经贸委、县农办,库区各乡(镇)。

(六)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和确保安得稳的对策措施

调研重点:移民工程推进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确保剩余移民搬得出,如何提高已安置移民的生活质量,确保稳得住。

牵头单位:县移民局

参与单位:县级相关部门,库区各乡(镇)。

(七)开发西沱古镇特色旅游的政策措施

调研重点:充分利用西沱古镇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制定发展古镇特色旅游,活跃第三产业的具体政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旅游局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文广局、县建委、县交通局、县移民局,西沱镇。

(八)加快我县库区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调研重点:库区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现状,在移民搬迁和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新时期争取或制定的相关政策,促进其加快发展。

牵头单位:县经贸委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农办、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辣椒办、县医药公司、县信用联社,库区各乡(镇)。

(九)加强我县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途径及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库周绿化带建设、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三期地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消落区治理、清漂等规划的实施、项目的推进。

牵头单位:县环保局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房管局、县建委、县移民局、县市政园林局。

(十)我县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政策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五年库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目标、规划和服务管理的工作措施。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

参与单位:县农办、县劳动保障局、县教委、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十一)库区社会事业发展专题调研

调研重点:摸清库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工作现状,分别提出推进以西沱一职中为基地的职业教育、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化阵地建设、实用科技推广应用等政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参与单位:县教委、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县科委、县财政局等县级部门,库区各乡(镇)。

(十二)确保我县库区社会长期稳定的思路和办法

调研重点:库区稳定(、治安、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现状、影响库区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措施。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

参与单位:县法院、县办、县公安局、县安监局等县级相关部门。

(十三)我县库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调研重点:库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现状,加强库区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库区基层民主,加大新型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领导干部及干部人才队伍素质,建立移民干部选拔任用的激励机制等。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参与单位:县人事局、县编办、县民政局等县级相关部门。

三、调研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这次调研活动的组织领导,县委成立以陈航同志负总责,李成群、李奎同志具体负责,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研究室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整个调研活动的统筹和领导工作。

课题工作方案篇3

一是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课题定期检查督促机制,按合同书规定的研究进度和阶段性指标对课题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年度评估,检查督促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停留于下发文件和收取上报文件归档,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每个档案科研项目第一线,详细了解每一项课题的研究进度和完成情况?熏认真检查原始记录,严防弄虚作假。通过检查,督促课题承担单位按计划按时开展课题研究,对检查中发现未按计划开展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提出警告?熏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是课题检查督促应邀请有关专家参加。有关专家在检查过程中,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使课题研究人员能及时听取建设性意见,在专家指导下对研究中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内容等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修正和调整。

三是档案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经费动态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分期拨款阶段控制。根据定期检查督促和年度评估结果,结合课题完成质量情况,实际核销经费支出,分期下达课题经费,对课题立项后半年内未启动的课题、对一年内无实质进展的课题、对即将超过期限又无法完成的课题终止研究工作,收回课题经费,使经费管理成为课题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抓好档案科研课题选题

选择和确定课题题目是进行档案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它决定研究者研究的方向、目标与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确定一个适宜的、有意义的题目,对顺利完成研究,推动实际工作和学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基层档案科研选题,应注重以下“五性”:

现实性:选择的课题要从当前基层档案工作发展实际出发,针对性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选择的《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与鉴定工作研究》课题,在档案鉴定工作成为迫切需要的现实需求下开展,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推广意义。

价值性:科研成果要求具备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基层档案科研与其他研究机构不同,高校等研究机构选择课题有的很强调学术价值,而基层档案身处档案工作一线,其研究优势在于利用工作实践研究实际工作性课题,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强调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行性:基层档案科研项目应具有现实可能性,研究的问题是能被研究或通过研究能实现的。要求对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内容和预期目标进行分析论证证明其可行,同时要求具备研究必要的、可行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研究对象、理论准备、一定的实验或实践方法与步骤等主观和客观条件。

创新性:在基层档案科研中,相对同行而言,研究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与前人或别人不同的见解,研究具有新意和时代感,研究不步人后尘、不是重复性研究。通过研究一方面可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理论、新观念,在档案学术研究上有新突破;另一方面可实现实践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档案工作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础性:基层档案科研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保证在一定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如,具备一定实践工作基础,本单位在课题提出以前针对该项目研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或具备一定理论研究基础,课题组研究人员已对该项目研究有过初步研究,发表过相关文章。或对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并掌握课题有关的材料。

抓好档案科研外援力量引进

基层档案部门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占有研究素材的优势,工作实践和经验素材丰富,但其中一个很大的困难是科研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不够,积极引进外援,能够有效克服这一难题,并增强其科研实力。基层档案部门在结合实际情况申报某项科研课题时,应考虑引进档案科研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课题组成员或顾问,可以是有关高等院校在该课题研究领域有专门研究的学者,也可以是上级管理部门或兄弟单位的有关专家,通过他们学术和理论上的正确引导,避免项目研究走不必要的弯路。同时最好能让其在课题研究中蹲点,在科研方法、理论、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引领基层档案部门,给予基层档案部门科研直接、切实的帮助。

抓好课题组自身建设

首先,在课题立项时及时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成人员应由相关负责人、业务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避免单兵作战,根据课题需要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开展科研,形成课题研究整体优势。必要时建立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由有关科室分别承担由内容分解的子课题,在总课题组的统一指导下,子课题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有效提高课题研究运行质量。

其次,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基层档案部门应提高对档案科研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倾斜,满足课题组人员研究需要,在确保研究时间、协调科研与业务工作矛盾、调配科研协作人员、配合调研工作、开展课题实践、使用与投入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视,尤其在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上如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基层档案部门从事具体工作多,接触科研前沿信息少,订阅和了解国内外报刊少。基层档案部门领导应重视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工作,扩大国内外档案报刊的订阅范围,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级国家图书馆、资料馆等方式,加强对科研课题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强化研究过程的自我管理,建立课题组研究活动机制,切实按照合同要求落实课题研究。基层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科研制度,制订有关课题组学习研讨制度、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等,对课题研究的实施、奖惩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确保科研工作有序进行。并定期召开课题协作会议,基层档案科研项目一般由多个科室、多名档案工作人员联合攻关,历时较长多在一年以上,这个过程中应加强科研协作的组织管理,定期就研究工作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协作,对课题分工协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协商解决,使科研计划顺利进行。

第四,组织或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会议。受工作范围限制,基层档案部门科研接触面比较窄,可以组织本单位以外的更大范围的专门针对课题研究的学术会议、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同行对研究课题的做法与观点。可以定期组织本单位课题研究专题和阶段成果研讨会、碰头会,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调研情况、实验情况、实践工作开展情况、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果情况、课题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等进行研讨,使课题组成员对研讨、碰头的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并邀请课题组有关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总结评价,使研讨为课题研究的每一步进展提供依据。

第五,鼓励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任务分工、安排,在研究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在档案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活动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实践工作总结等,为课题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第六,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使用。在基层档案科研工作中,鼓励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承担科研任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培训、参观考察、汇报交流等,开阔课题组成员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改善学术氛围,使基层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将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培养成为档案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基层档案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同时,加强科研骨干的使用,依据其业务工作优势吸纳为不同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研究任务,充分发挥其作用。

抓好档案科研后续工作

课题工作方案篇4
课题工作方案篇5

本刊讯 8月15日至16日,北京市档案局组织召开了“基于异构系统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中期总结暨评审会议。该课题是2011年12月市档案局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申请立项的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经课题组半年来的努力,课题按计划得到有效推进,取得多项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了以北京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陈乐人、局(馆)长吕和顺等同志为组长,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高林、北京市丰台区档案局(馆)局(馆)长董化斌、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发展计划部部长高顺尉等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评审。

陈乐人对课题组的中期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课题研究工作富有成效,报告全面明了、工作深入细致、人员得到锻炼,对课题组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课题的研究活动要对我市档案信息化工作产生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二是下半年要将通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落实到我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际操作层面;三是课题组要进一步采取开放式研究方法,多借鉴、多学习,要以虚心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吕和顺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课题组在理论、技术和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出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该课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同时要求,下半年的研究任务较上半年更为艰巨,同志们要有紧迫感,我们的课题在创新性、实用性和复杂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课题组要明白肩负着的重要使命,大家任重而道远。

会上,课题组向与会专家详细报告了课题的基本概况、阶段目标、研究任务完成情况、各研究组工作情况及主要成就、经费执行情况、实施亮点及下半年工作重点等内容。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评审,指出:该课题致力于破解基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处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课题组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模式,立足北京实际,探索并首创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有望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各自为战的现状,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字档案馆的战略定位;课题的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课题调研工作深入、需求分析详尽、方案设计合理、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原型系统的研发工作起到了验证课题成果的应有作用。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本课题组过去半年的研究思路科学、明确,课题管理措施完善、有力,课题成果丰硕、出色,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全面、详实,希望课题组能够继续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果。

课题组长、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陶水龙同志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在课题组内部研讨会中指出北京市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全局性工作,课题组必须要配合好局(馆)领导完成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任务,并就课题组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课题工作方案篇6

产品建模与仿真课程是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是在前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讲述产品设计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产品模型数据交换的方法以及产品建模与仿真分析平台的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产品零件及整机设计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利用典型的产品建模与仿真平台或数字化设计系统来建立完整的产品虚拟模型,能够利用虚拟模型代替实物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从而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后续毕业设计以及将来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型产品技术开发人员的需求。

一、目前课程授课现状

课程的授课目标要求学生一方面掌握产品设计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典型的数字化设计系统为工具将相关理论及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用于产品开发。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目前课程的教学较多地在数字化设计系统的技术运用层面对学生进行强化,如美国PTC公司开发的Cero软件的具体操作和使用。在讲授这类课程时多是遵循单项的、以知识积累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单纯地教给学生具体命令的操作技能。另外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软件的操作和讲解,而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还没有做好。在现行的教材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内容的编排以软件说明为主线,系统的解决工程问题思想较弱;以命令操作为核心,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联系不够密切;学生普遍表现还是为了建模而建模,不会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在面临具体工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时,仍然不知所措。

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一些思考

1.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1]。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组织运用和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案例的出处、案例在专业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案例的专业结构组成以及案例覆盖课程知识点的综合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学生自己的看法,并做出评价和决策,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同类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2-4]。对本课程来说引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认识课程内容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培养其灵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解决具体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什么样的案例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服务于本课程。对本课程的教学来说,案例的出处、性质以及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合理应用都是需要进行归纳和研究的内容。目前大学老师基本都在搞好本科教学的同时开展着具体科研工作,而机械工程的大部分科研课题都有着非常好的工程背景,如果将老师科研与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炼为教学案例引入本课程,并将案例分解为工程问题及需求、工程中的通常解决办法、课堂内容知识点与工程问题的联系、学生上课后应掌握的程度和目标、相似问题的进一步归纳和举例,五个部分依次有层次有目的性地将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建立学习兴趣,知道学为所用并能够学以致用。

3.改革教学手段以多种形式组织精选案例实施。在教学手段方面,在课堂教学引用案例的同时,同步建立网络化互动教学平台,作为课后知识加强和讨论应用的主要途径,教师完善课程资源,将精选案例经过加工组织后通过微课、MOOC的形式保存在云端实现网络化共享,以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并进行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多注重案例的工程性内涵,课堂具体知识点与工程问题的点面有机结合,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系统性地开展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解决目前课堂内容过于具体、学生被动接受、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现状。如此在消化案例服务课程的内涵以及案例本身包括的具体内容同时,进一步在课外进行延伸实践。学生可以基于收获的知识在更大范围参与开放实验、大学生科技计划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并从项目全局出发,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的进行工程技能训练。

三、以管道检测机器人为例说明具体实施过程

作为服务课程的教学案例必须非常丰富,而且一定要精选案例使其具备工程性强、覆盖面大的特点。限于篇幅,下文以管道检测机器人为例对其服务课程的作用及实施过程做一简要说明。

1.案例的来源。作者所在学院有一个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技术,其中有一个典型机电产品管道检测机器人。作者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做了部分工作,在完成整机方案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制造装配等环节中都运用到课程相关理论及具体内容,后将相关体会整理后作为教学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2.案例的具体组成内容。案例的具体组成包括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及描述、零件结构设计与三维建模、机械运动与结构强度等仿真分析、整机虚拟建模与装配、零件制造工艺分析、零件图与装配图纸绘制、技术文档的整理汇编等。所述内容全部以研制的管道检测机器人为载体,反映到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当中。

3.案例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随堂实施。讲绪论课的时候,就将案例引入,从案例的来源、包括的具体内容、解决的具体问题出发,向学生解释说明常见的工程问题及需求、通常的解决办法等。使学生对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树立学习自信并增强学习兴趣。在后续授课环节中,进一步以案例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作为例子引出具体知识点。增强课堂内容与工程问题的实际联系、让学生认识上课应掌握的程度和达到的目标。比如机械零件的建模会用到哪些操作命令,如何组织各命令的顺序才能使模型更加简洁、结构更便于加工制造、更方便输出工程图以及数控加工程序等。从工程实际中提出问题,并通过课堂授课将其解决突破,让学生真实感觉到点滴知识的实际用途,待课程结束时,整个案例也基本完成,学生同样完成了一整的产品数字样机,体会到学习本课程的成就感。

4.案例在课外使用时的资源共享。课程所学内容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还会被经常用到,为了更好服务学生将来从事具体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必须建立从始至终的学习方案、学习指导,并在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计划、课外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等实践环节中逐步实施。当然这仅靠一个案例是不够的,需要不断精选转化教师科研工作过程中的成果,建立优良、完善的典型案例资源库供学生课后学习提高。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电脑、手机等接收终端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网络上共享的数字资源。在正常课堂教学引用案例的同时,同步建立网络化互动教学平台,可以作为课后知识加强的主要途径。教师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将精选案例通过微课、MOOC的形式保存在云端实现网络化共享,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并进行学习。目前已有部分案例资源经过整理后,以文本文档、PPT、教学视频、互动APP等形式分别存储到校园网、百度云端、360云端等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进行访问和下载。

5.课程开出效果及评价。通过将典型案例贯穿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并延伸到后续学期的学习实践当中,学生反馈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基本掌握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现代设计方法。在每学期结束后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给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评价连续几年都是优秀;(2)在后续专业实践环节特别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当中,本课程所掌握内容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很多地方用到课程所讲内容及方法,使得后续学习的目的性更强;(3)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在后续学期的课外实践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每年都有比较多的同学积极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获得北京市级、部级奖励,通过案例的运用、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四、结论

通过将教师科研工作过程中完成的具体机械结构等工程实践转化为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课堂讲授知识点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联系。加上学生在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计划项目、课外科技竞赛等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断深入体会和应用,从项目训练入手,从工程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经过实践并完成项目后,参与学生都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基本具备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总之,将工程实践转化为教学案例对提升产品建模与仿真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型产品技术开发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敬尧.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5):98-99.

课题工作方案篇7

Abstract The project bidding course is a introduction for the bidding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It combines with the actual strong. Case Method is a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It discusses the project bid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se teaching method to implement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project bidding in the processing of teaching. The case study is used in this paper then. So case method application is helpful for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skills. It also optimiz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ase method; bidding cours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method of implementation

1 工程招投标课程的基本内容

工程招投标课程以合同法律知识为基础,以我国公路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为重点,全面介绍了公路工程施工设计招投标工作内容。通过对工程招投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合同法律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掌握《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基本内容,了解公路工程招投标程序和方法,了解合同法律知识基础,熟悉各种公路工程承包工程招投标问题,掌握公路工程施工合同条款的基本内容,并全面了解工程变更、分包、延期、索赔及违约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等内容,掌握FIDIC合同条款,了解FIDIC合同条款与国内公路工程施工合同条款的区别。它是法学、经济学理论、土木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在组织实施合同中的具体运用,其知识点较为枯燥与繁琐。所以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使枯燥的知识与实际结合。

2 工程招投标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特点

案例教学法指采用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并结合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①

依照工程招投标课程重点及讲解要求,所谓工程招投标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工程招投标课程的相关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先理解课程相关理论,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结合课前预习与课堂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教学过程形成多向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工程招投标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实际上也是一个本地化应用的过程。如果脱离了工程招投标课程特点,而照搬理论,就会难以有效实施。所以需要掌握案例教学法在工程招投标课程中的特点。②

2.1 实践性

案例教学法在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中具有较强实践性。在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选取来自于工程事件,学生可以基于工程时间体会和理解工程招投标的重难点知识点。学生在能在课堂中接触到实际工程,并且运用前期所掌握的知识展开讨论与总结,找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与措施,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更易理解枯燥的工程招投标知识,符合课程改革要求。

2.2 启发性

案例教学法在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中具有启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工程纠纷问题。案例教学法先是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隐藏的背景和存在的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得到具有自身特色的解决方案。

2.3 针对性

案例教学法在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中具有较强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训练对结论的探究过程,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现阶段新教改中教学目标实现的手段之一,不断改善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的方法之一。

2.4 互动性

案例教学法在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中具有互动性。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教师不能像以往课堂中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只充当课堂教学的辅助者。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进入独立的分析归纳状态。真正做到由教师的教授知识转化为学生与教师课堂上进行生动讨论的互动教学方法。

3 案例教学法在工程招投标教学环节中的实施方法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老师须全面把握教学环节,最好能选择目前工程招投标工作与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晒选,需在大量搜集实际案例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个案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且课堂教学时间较短,学生需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充分了解与掌握案例的具体情况,并掌握案例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结合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与讨论。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深度的消化吸收,也就是进行案例预习,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一个案例往往不能反应全面的课程内容,若仅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在教学实施环节中,应结合案例不断改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单元,先阐述知识重难点,再把招投标课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提供分阶段案例。可把一个情景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里设立小案例,小知识点更为明确,且改善了一般案例教学法中缺乏概括化知识和理论分析能力培养的局限。

事实证明小案例的教学效果良好。但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与老师不断的思考与创造,这种方法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程变得生动,通过学生发言,锻炼学生的辩论能力和思维能力,改变原有的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不再被动,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吸收知识,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者,这种学习方式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交流与讨论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考核大部分的考试以题型包括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题型,着重考查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知识点和原理。但是实施案例教学法后,应将考查的重点集中在考核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析,锻炼期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的考核不应仅仅基于期末的考核,在进行每一次案例分析后,做好反馈设计,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独立思考和总结,可通过书面上交作业,对学生工作打分,考查学生对案例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可占学生总成绩的大部分。期末考核可以实际案例为主的考核方式,题目可结合招标注册工程师的考试的历年真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未来成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4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4.1 案例背景与分析

首先在课程中简要介绍招投标工作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原则。然后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基本情况:某重点工程项目预计于2015年11月28日开工,但由于工程较为复杂,业主经相关主管单位采取邀请招标方式。业主于2015年8月8日向通过资格预审的甲、乙、丙、丁、戊五家施工单位发出了投标邀请书。这五家企业均接受了邀请。招标文件规定,投标截止时间是9月18日下午4点,业主将于10月10日发出中标通知书。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前,甲、乙、丙、丁四家企业均提交了投标文件。10月21日下午由招标人开展了公开开标工作。评标委员会于9月28日提出了评标报告。乙、甲企业分别为第1、第2名。但企业乙投标报价高于甲,因此业主在10月10日向甲企业发放了中标通知书,并在11月12日签订了中标书面合同。

教师应在上课以前先给学生案例,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该招投标过程存在什么不合理性?请说明理由。

4.2 案例实践

上课的时候,将学生分组进行深度的讨论,然后要求小组进行代表发言,阐明各小组对案例中涉及问题的看法,提出各小组讨论后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开标应该在投标文件上指明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中公开进行,本案例中指出9月18日下午4时是文件中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但业主单位到9月21日下午才开标,这与相关规定并不相符合。(2)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天内,应按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但在本案例中招标单位于11月10日发出中标通知书,到11月12日才签订书面合同,时间间隔已超过1个月,这与《招标投标法》中对中标通知书发放的相关规定也不相符。

5 总结与评价

本文通过阐述工程招投标中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介绍案例教学法在工程招投标教学环节中的实施方法,简述了案例教学法在工程招投标课程中的应用。该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优势:帮助老师凝练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施案例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大幅提高。除此之外,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掌握新知识以及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案例教学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对学员课前预习内容与深度的要求较高,预习案例会占用学生较多时间。其次,在案例教学实施环节中教师难以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和课堂气氛的掌控能力。而就考核和评价的方式而言,紧扣案例教学的基本特点,如何进一步优选案例,凝练教学内容,使案例与知识点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公司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优化,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课题工作方案篇8

二、档案信息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同样需要借助于前人或他人的大量成果和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大量的科技档案。因此,档案人员可以通过课题跟踪服务,使研究者及时获得攻克难关的资料,避免重复劳动,起到“雨前送伞,雪中送炭”的作用。同时课题研究中常常需要了解和利用各种最新的理论信息和资料,不断充实、修正、完善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档案跟踪服务就能够满足科学研究这一特殊需要。它通过及时、同步的跟踪服务,向研究人员提供科研信息,确保课题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无线电研究所档案人员通过参展搜集资料,把国外的同类产品的性能参数、数据指标、工艺与本所的大量档案信息进行比较,经过分析、研究、综合,提出了本所产品存在的差距,把分析得出的结论及详细数据及时反馈课题组,使课题组人员及时修正、补充、完善了研究内容,得到了科研人员的好评。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阶段。可见,档案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不失时机地开展创造性的跟踪服务,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着保证课题水平、质量的作用。

课题工作方案篇9

10052909(2015)04009904

随着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工程项目国际化、市场化的趋势,招投标已成为中国建筑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合同管理也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1]。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各类标准合同文本的应用普及,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已成为工程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更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对其进行案例教学改革探索,对于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部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该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部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一直是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重点,并成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子课程。“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将经过处理、提炼后的实践案例展示给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讨论的教学模式[2]。将案例式教学应用于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既是课程内容特点的客观要求和专业能力建设的需要,又可弥补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帮助学生体验在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经验的积累,内化为对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工具的切身体会和实际把握[3]。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对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案例式教学的案例准备、教学实施、考核测评工作进行探讨。

一、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案例式教学概述

关于案例式教学法,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但通常的概念描述包含以下要点:一是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二是重视情景建设、环境模拟;三是借助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式;四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一般而言,教师首先针对课程教学目标选取具有典型性、实效性的案例进行案例背景和问题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结合理论知识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或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与传统的填鸭式、讲授式、演示式等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一方面活跃了以往略显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气氛、增加授课吸引力;另一方面,可改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强知识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大纲,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其它专业学生辅修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之一。目前,该课程在本科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共40个学时,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授课班级学生数一般为50~65人。通过学习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学生应对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基本内容有系统掌握,同时获得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把握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的各方责任、各项工作流程、风险分析,清楚如何研读、分析合同,如何以合同指导实际工作。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对工程施工合同、委托监理合同等的系统学习,具备分析其它如委托设计、物资采购合同的能力。学生还应熟练阅读并理解英文工程建设招投标文件和合同范本。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帮助本专业学生将大学前三年所学主要专业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法规、工程质量管理、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等课程联系起来,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维度的知识架构,达到专业知识及应用的融会贯通。

二、案例教学准备工作

案例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与学生分享实践经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思辨能力。案例的编写和案例库的构建是顺利组织实施案例式教学并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此项工作也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教学基础材料的丰富性、适用性和针对性。教师通常需要针对所教授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内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感悟,进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实际事例和事件的搜集,编写案例教案,形成实用性和质量性并重的案例库。

近年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调研相关企业的实际操作和经验,精选加工公开发表的典型案例,编制了该课程的教学案例库。案例库注重体现四个特点:(1)专题性,按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知识体系的不同设置不同专题,选取的案例涵盖合同管理各个理论模块和方法体系,有较强的针对性。(2)实用性,案例选取来自工程实际,多选取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案例,并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和先进性。(3)简洁性,在充分、清楚的前提下力求案情描述文字精炼、简明扼要,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花尽少的时间了解案例内容。(4)趣味性,案例力求内容生动、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通过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对该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涉及的案例大致可分为操作型案例、描述型案例和分析判断型案例三种类型。

操作型案例是指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案例基本背景内容、文本或图表信息和相关材料,并且提出具体的分析操作要求,包括案例分析的内容、结果呈现形式等。例如,在工程招投标管理教学模块中,根据招标和投标流程知识点所使用的案例,要求学生通过对某实际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研读和交流,根据招标文件分组编制投标文件,通过投标书制作和投标模拟,掌握如何响应招标文件,如何进行投标书的文件准备、内容组织、文本编写和签署封装等。

描述型案例通常是将实际工程项目运作中关于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部分的典型做法(如要约和承诺的期限、项目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平衡报价等案例)抽取出来,编制成文字论述的PPT课件,供学生学习和讨论,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运行和合同管理的要领。

分析判断型案例是在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和具体问题描述的基础上,针对有关案例(如招投标违规操作、合同条款争议、国际工程索赔等案例)明确提出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各自的判断见解和建设性意见,实现理论知识的巩固。

在编制案例库的同时,还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形式上的完善,即形成案例教案,以帮助教师把握好案例内容及课堂教学的过程控制。案例教案需要围绕一个预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明确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难易程度。案例教案通常可包括:教学目标、相关理论知识点、案例标题(便于案例分类和识别)、案例正文(包括案例的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具体内容和争端问题等背景,帮助学生对案例内容及案情有概括性了解)、对案例思维角度的提示(鼓励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开放式思考和不同视角的分析)、教学实施计划、附加的阅读材料、参考分析及评述等。对于较为简单的案例,教师只需向学生展示基本案情和主要数据资料,将大量的问题探索、综合分析工作留给学生;而对较为综合复杂的案例,教师则应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重点问题的判断和分析[4]。

三、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案例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一项考验。考虑到本科生大都缺乏工程实务和管理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的案例教学组织中,明确教学各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基于案例库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模块整合,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案例教学计划和组织工作。首先,需要教师根据课时计划和目标,选取案例库中相关案例,熟悉案例教案。其次,在人员组织方面,受班级学生数量的限制,结合案例教学的可行性,一般可采用小组演示法,这样既有利于个人观点的表达又方便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规定6~10人为一组,学生自由分组、搭配并选出联系人,课程中小组成员不允许变动。

(2)课堂案例展示。首先,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案例,考虑到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需要阐释案例深层内涵,补充可能用到的相关信息。然后,教师需要提出案例分析讨论的问题和具体要求,包含涉及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案例分析的形式、内容、准备时间等,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通常学生会在课后进行有关案例参考资料的查询和分析讨论。

(3)案例分析展示。学生经过课后充分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成果展示。对不同的案例类型,教师可采用不同的讨论方式。如对于操作型案例,学生课后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按教师要求形成文本或实物,再在课堂上呈现,宜采用小组演示法。小组演示法可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头脑风暴、思维碰撞以消减他们实践经验缺乏的影响,但缺点是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而对于描述型和分析判断型的案例,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在课堂上则可以采用单独回答的形式进行问题的阐述和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把控好课堂讨论的进度、深度和范围,创造积极的讨论氛围,并及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4)案例分析总结和评价。教师针对学生们的案例分析情况进行问题及结论的归纳和总结,评价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侧重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点的回顾以提升学生理论学习的深度和效果。教师可采用分类图、流程图、归纳图等形式理清知识脉络,将内容系统化,使学生既见树木亦见森林[5]。

(5)案例教学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综合性强或可进一步深化的案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后,上交书面总结。教师还应注意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以及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改进,并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

四、案例教学课程考核测评

根据案例教学课程特点,笔者对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考核和评价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将案例分析考核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主要从理论学习状况、案例分析质量和课堂展示表现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如表1。

例如,在招投标管理案例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某水电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编制

投标文件。首先考察各小组学生对招投标范围、文件、程序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后具体考察案例讨论分析的成果,如编制的投标文件是否齐全,是否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文件袋封条和签章是否合格等;在课堂上模拟实际开标过程,教师担当主持人,学生担当投标人和评标委员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模拟投标和评标时的表现。又如,在FIDIC合同国际工程索赔的案例中,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发现、分析、解决和对知识点的反向捕捉能力,以及清晰表达自我想法的能力。

状况考察学生对于案例涉及知识点的学习是否到位,如能否运用正确适合的理论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和应用,能否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40

分析

质量考察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分析效果,如能否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并提出有建设性的结论或对策建议,能否就案例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40

课堂

展示考察学生的现场表现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如能否将问题和分析论述清晰并重点突出,能否借助多种表现形式(PPT,视频,现场模拟等)进行充分展示并吸引听众。20

五、结语

将案例式教学法引入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案例库的建立、案例教学的过程设计以及对学生的考核测评是做好案例教学的三个重要方面。案例编写和案例库建设重在适用性和针对性,并通过教案为教师提供辅助支持。对于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应科学合理地设计案例过程,充分挖掘授课技巧,使教师更好掌控课堂,保证案例教学启发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改进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将学生案例分析的理论学习状况、案例分析质量和课堂展示表现情况计入成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考文献:

[1]李启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方光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315-318.

课题工作方案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加工中心。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实验班试点开设“企业案例分析”这一亮点突出的课程,主要采取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授企业技术案例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技术,加强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氛围的认同,并由此为学生和企业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这是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内涵的做实之举,也是新形势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一、企业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特点与现实意义

案例教学法[1,2]始创于1870年,由哈佛学院创立并引入教学,现已成为很多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案例教学法以实际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及能力为目的教学方法[3]。

传统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以讲授分学科的知识为中心,学生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重在“认识问题”,课程提供在该学科领域内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因而问题的答案也往往是惟一的;而案例教学法则是以研究“问题”为中心,重在“分析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实践经验,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及其背景,学习、研究如何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样的问题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多种多样的合理解决方案[4,5]。

企业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将已经完成的企业实际项目,按照课程教学的需要,对其中的技术问题进行精简和整理,使得企业技术案例中涵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理论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者对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将企业技术案例引入教学工作中,能使学生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不再感觉抽象,能清楚地理解各知识点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和具体作用,从而牢固掌握各知识点。同时,案例教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实践的详细过程,结合实际的生产工艺,以及通过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由此可以积累经验,为毕业后将从事的实际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案例分析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企业进课堂的教学实践,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认识与理解,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在课堂上得到良好的融合以及运用。这一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手段,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及与企业专家的互动,学生可以了解自身所学专业领域的一些企业的基本特点和经营模式,了解企业家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和条件,了解和掌握企业技术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案例中的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做好融入生产实践的思想准备,并形成一种“乐于走进企业”和“勇于创新创业”的理念。

二、企业案例分析教学实践

1. 教学模式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3+1)高级工程试验班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我校试点的一种特种试验班。“企业案例分析”是该工程试验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方案中一门亮点突出的特色课程。本课程主要采取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授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并由此为学生和企业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企业专家通过讲解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关材料及其加工方面的技术难题、产品缺陷、质量事故处理等具体技术案例,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工程试验班的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企业技术的重要性,了解企业技术研发、实施和管理的基本程序,为后续走入企业,将自身培养成卓越工程师而奠定基础。同时,企业专家通过该课程的讲授,有机会直接面对学生传授创业和攻克技术难关的经验,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吸引学生去企业实习、调研,甚至就业。学校通过该课程的这种特殊运行模式,达成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由此促进学校和企业对工程试验班学生的联合培养。

“企业案例分析”开设在工程试验班正在学习专业课程的第六和第七学期,每学期各24学时,共24堂课。课程以专题方式进行,大约分为15-18个主题,由学院具有丰富的企业合作经验的老师组织和主持。课程内涵分两个层次,即第六学期的核心主题是“企业技术问题及解决案例”,侧重于企业自主解决的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问题分析;第七学期的核心主题是“企校技术合作案例”,侧重于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的技术问题分析。

第六学期,作为引导和动员,课程首先由学校有经验的教授讲述“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布局与现状”,向学生系统介绍我国有色金属的产业布局、行业形势和企业现状,以及中南大学在有色金属行业的重要地位与突出优势,使学生对于未来可能服务的行业和企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其后,学校聘请了国内或省内一些知名企业的技术专家,尤其是在行业内事业较为成功的校友,以专题形式为学生讲授了“铜加工技术企业案例”“CONFORM连续挤压铝管技术企业案例”“建筑铝型材生产技术企业案例”“内螺纹铜管生产技术企业案例”“铝铜加工模具热处理技术企业案例”“铝材铸轧技术企业案例”“医用金属材料”“电力机车用铜材料技术案例”“离子镀膜技术案例”“新型电池及电池材料”等典型技术案例。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能有效地将正在学习的技术原理与该课程企业专家讲解的实际生产技术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

第七学期,学生的专业课程大部分已学完,且已经完成了企业生产实习,对企业的技术问题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这个学期开始,首先由学校有经验的老师系统介绍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的基本模式和运行程序,并分析相关案例。其后,聘请企业专家以及部分与企业有紧密合作的本校教授,结合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的政府资助项目、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材料预研项目、军工配套项目等,以专题形式为学生分析其中的技术问题和管理模式,使学生深刻认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必要性及合作的方式方法。最后,作为本课程的总结,由本校老师以“卓越工程师的成功之道”为主题,引导学生系统回顾两个学期来所接触到的企业专家、了解到的企业、学习和思考过的企业技术问题与管理问题等等,引导学生综合思考造就卓越工程师所需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鼓励学生为寻求成功之道而努力完善人格修养和知识体系。

2. 教学效果

“企业案例分析”课程开设一年来,我们全程跟踪了每一堂课,获得了许多新的体会与经验。实践表明,“企业案例分析”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企业专家们不仅为学生讲述了一些具体实际的技术案例,而且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有效鼓励了学生的创新与创业勇气。课堂上,企业专家们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有些学生对某些技术问题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甚至有位公司老板立即邀请一名学生去他的公司工作或开展研究。企业专家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与学校老师的授课模式明显不同,这一点让学生感触非常深刻。“只有去生产一线,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这是学生们真实的表露,表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对企业技术的兴趣,明确了自身定位,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奠定了知识和心理基础。

后阶段对于企校合作案例的分析,更加让这些学生认识到作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的重要意义。从教学合作到技术合作,从人才培养到技术研发,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是推动企业和高校共同发展的最佳模式。以高校为技术依托,从学生到工程师,从精通技术走向企业管理,使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课程开设的独特模式,同时也增进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学生普遍认为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工程实践综合训练,获益匪浅;企业则获得一次很好的推介机会,有效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经初步了解,通过这两个学期的校企合作教学的开展,第一届材料工程试验班大约有5-8名学生与授课专家的企业达成了硕士期间的实习协议,同时促成了3家企业与学校老师达成技术合作。

当然,对于这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成本与教学效果的矛盾问题、企业教学队伍的稳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正是下一步深入改革过程中将着力解决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促进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案例分析”是新形势下校企合作教学的新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中南大学材料工程试验班以聘请企业专家授课的方式开设的“企业案例分析”这一特色课程,是一次创新之举,是教学改革中的一次有效尝试,为校企联合教学树立了典范。在新形势下,促进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4):102-105.

[2] 吴安平,王明珠,王继忠.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02,12(5):22-23.

课题工作方案篇11

0引言

课程思政是推进思政教育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改革需要针对不同课程内容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它的课程思政就需要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来进行。由于在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方法时,必须结合特定的题目或者案例,所以,有目的地选择既能讲清楚课程的知识点,又能履行思政教育使命的案例就成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进行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案例选择,还必须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1案例由谁选择

1.1教师选择为主

任课教師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不但承担着课程理论的讲授任务,更肩负着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进行思政教育的使命,而计量经济学课程几乎全部的内容都是基于案例来讲解的,思政要素的提炼也主要来源于这些案例,所以,教师理应对课程思政的案例负责,不但需要恰当地选择能够讲解课程理论和方法的案例,更要在理论和方法的讲解中融入一定思政教育目标。

1.2学生选择为辅

教师为主的案例选择并不是说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没有主动性的学习不能够实现预想的教学目标,只有学生也参与其中,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被动的教育才会变成主动地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划定某些特定的范围,让学生参与一部分案例的选择。这个特定的范围,可以结合案例的组织设计来考虑。只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他们是可以找到合适的案例的,而在寻找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思政教育的目标就会逐步实现。但由学生进行案例选择的前提一定是教师有预先设定的思政教育框架,学生的工作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完成的,学生不能不受约束地任意发挥。

2案例如何组织

2.1总体组织原则

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案例是为课程特定的内容服务的,相对来说,各个案例之间缺少特定的联系,对案例的讲解和分析以能够解释概念和学习方法为前提,这就使得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相对完整,而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缺乏重视。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会思考案例内容本身的意义,只会关注依托于案例之上的课程知识点或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方法是否得到了清晰的呈现。课程思政改革,就需要若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在不影响课程既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的前提下,让学生重视课程案例内容本身带来的思考。课程思政不需要也不应该改变课程既定的理论体系和教学重点,只是希望学生在完成课程知识学习的同时,在案例分析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政案例的总体组织原则是不偏离课程原有的理论讲解体系,但在课程知识体系下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组织和设计。

2.2具体组织方式

在能够讲解清楚课程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方法理论的前提下,对思政案例的组织和选择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思政教育的目标设定主题,然后寻找相关案例;另一种是在根据不同章节内容讲解需要而选择案例时,有目的地选择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案例,然后将所有的案例的思政教育价值重新进行梳理,获得一个相对完善的课程思政案例教育体系。尽管两种方式最后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但显然后一种方式更容易实施,案例组织工作能够比较容易完成。

3案例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基于课程知识的思政元素的提炼,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案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要素,将它们系统性的提炼和总结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以案例来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就能够得以实现。结合以往的案例教学经验,总结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可以考虑分层次、分目标地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使命,具体地讲,可以从案例中提炼如下一些方面的思政要素,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1)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比如通过研究吸烟与肺癌发生的关系这样的案例,提醒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鼓励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对身边事的关注与思考。比如通过研究学校食堂饭菜销售数量与影响因素分析的案例,通过研究大学生消费支出与生源地、家庭收入、是否得奖学金等因素关系的案例,学会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得到有信服力的结论。

(3)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认识。这样的案例非常多,比如居民消费支出变动的研究,地方教育支出与地区经济发展、地区人口数量、人均教育消费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中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与国内旅游人数、各类型人口人均消费、铁路里程数的关系研究,我国各行业投入产出关系的研究等。这些案例用真实的数据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既能看到成绩,也能显示问题,对学生的教育和启示更有说服力。

(4)对我国经济政策效果的科学评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不断地有具体的政策被推出,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测量,政策作用是否明显等,都可以借助计量经济学中具体案例来分析。比如关注中国储蓄和收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关系,就可以了解相关政策的效果。

(5)对专业知识和专业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本门课程选修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其中大量的案例与学生的专业学习领域相关联,比如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题、股票市场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等,都分别能与各自专业的学习相呼应,案例所揭示的变量间的关系能让学生对具体的专业知识有更切实的体会。而且,结合这部分内容可以将案例搜集的工作安排给学生,这也能培养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敏感性。

(6)对国外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国外版本的居多,教材中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国外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使用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自然就能够对国外的经济发展概况获得一部分数据上的认知,也能够将这些结论与我国类似问题的研究结论相对比,清楚认识两者的差异。

(7)对科研精神的追寻。思政案例的选择除了需要考虑课程的知识点讲授所需之外,还可以考虑搜集一些故事类的案例进行讲解,以此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激励性,让学生对课程所属学科的发展多一些了解。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多次奖励成果都与计量经济学相关,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总结,指出这些成果的意义,同时教导学生要对未知问题具有严谨的探索精神,要对科学问题保持热情,要甘于寂寞,不怕困难和失败,要具有努力拼搏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也应该成为学生以后做任何事情的一种行为准则。同时,结合课程的学科特征,鼓励学生求真务实,要以事实和数据说话,遇到问题不要想当然。

4案例思政的方案如何实践

好的方案还需要好的实践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工作需要借助案例教学来完成,思政案例的设计和选择方案明确后,接下来就必须寻找到有效的实践方式和实践途径。课堂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主要的实践方式,这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同时也需要学生层面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的讲解只有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才能体现为设定的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

4.1上机操作的实践

计量经济学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课程所有的理论知识都依赖与上机实践来完成,这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途径。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努力进行多种思考,这本身就是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了课程的理论方法的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只要案例选择恰当,问题设计合理,学生的每一步工作除了包含对计量方法的实践之外,同时必然包含着对案例问题的理解、分析和思考。每一个案例的上机实践的完成都标志着学生对案例问题所蕴含的思政教育的接受,这种影响伴随着整个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

4.2学生案例搜集和分析的实践

课题工作方案篇12

一、加强科研课题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帮助研究者了解有关研究领域的动态

观今宜鉴古。为了便于学校领导、各部门以及全员查考、研究学校的组织机构、人员变化的历史情况,以便今后有的放矢地对师生进行校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为有关部门研究各种机构的发展史、编修地方史志积累系统的史料,我校编制了《组织沿革》。《组织沿革》系统地记述了学校体制、职能等基本状况变迁过程,这份档案资料汇聚了许多老前辈的心血。每当课题研究或撰写汇报材料遇到困惑时,翻一翻这本资料定会“柳暗花明”。可以说,正是随着这些第一手的珍贵资料的不断积累充实,学校的科研课题才得以在高起点上开展。

(二)为研究者提供事实依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能详尽地说出25年中对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所作的艰苦教育工作及学生曲折的成长过程,他对3700名学生做了个案记录,可以说,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理论正是产生于这些研究资料之中。研究问题――积累资料――提炼总结,这正是一个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最终成为教育家的途径。

我校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的有关要求,为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让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树立典型,2013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通过全校动员、个人申报、综合测评、评委复评、结果公示等五个阶段,评选出我校首届“十佳班主任”。在评选过程中,这10位候选人须撰写先进事迹材料通过述职与全体教师分享,他们的事迹材料都是在担任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亲身体会,非常感人。这些事迹材料编印成册,班主任人手一册,以便借鉴经验,开辟新思路,开创新局面。这册资料无疑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宝贵财富。

(三)帮助研究者提升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有的部门档案资料比较多,但总结工作时却是条理不明,特色不突出,说明这样的总结未能清晰地回顾工作,找出规律。但有的部门不是这样,今年做了工作,积累了档案资料,明年再查,档案资料更丰富了、更完善了,工作总结也更新了,更有特色了。如我校梁远榕校长主持的“中职学生规范管理与学生自主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第一阶段研究如何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第二阶段就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第三阶段研究如何结合学生个性和特长组织开展社团活动,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成长。这个课题研究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帮助研究者明确方向,开拓思路,加大深度,一步步地撷取研究成果。

(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汇聚正能量

充分发挥科研课题档案的承前启后作用,加强规划是重要的,相应的资料搜集与整理也同样非常重要。一所办校历史较长的学校,领导人员不断变更,领导思路也不尽相同,这是很正常的,但学校经过有效规划与发展之后,各项工作均已走上正轨,实现有章可依、有史可循时,哪一位领导都可以按照规律来办学,把工作做深做实,那么受益者将是整间学校以及整个教师队伍。如此,学校就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进程中,档案资料所产生的重大意义是功不可没的。

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对科研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如何科学地建立教育科研课题档案、如何科学地对课题档案进行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加强科研课题档案的科学化管理

(一)科研课题档案的积累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资料都属于科研课题档案收集的范围。如按课题研究的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可把相关档案资料分为策划性、创建性和总结性等三类。

1.策划性资料

指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所得到的资料,主要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立项批准书(就是任务通知书)、课题实施方案、课题论证书、开题报告、调查问卷与测试题、观察表及所做的文献综述等。

2.创建性资料

指课题开题后到实施结束这一过程中所搜集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重要的活动记录,咨询、观察、实验、分析、研讨、交流、展示等与课题研究有关活动所形成的数据、文字、录音、照片、录像、光盘等资料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3.总结性资料

指课题研究总结阶段所得到的资料。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报告、结题验收申请报告、最终研究结果、结题验收鉴定书及其他研究成果(调查结论、经验总结、典型设计、论文、专著、课件、音像制品等)、各类获奖证书、有价值的学生作品、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专家、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和新闻媒体对课题研究的直接或间接的评价、研究活动大事记、鉴定推广材料等。

每个课题都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袋”,如用活页表格及时记录相关事件的过程及启示,在每个研究阶段结束时进行整理。课题组可指定专人保管和填写,同时用电子稿备份,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散失。

・教学管理・科研课题档案科学化管理初探(二)科研课题档案的管理

科研课题档案与科研课题研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要形成一个有序、可用的科研课题档案,必须要认真及时地对科研材料进行鉴别筛选、认真整理和妥善保存。

1.鉴别筛选

对原始资料收集的地点、时间、提供者是否符合要求以及真实性进行考究,摒弃虚假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对不足的资料要充实完善。在大量的原始资料中筛选出真实、典型、有用的资料,及时归档,才能为课题研究得出科学结论打下良好基础。

2.认真整理

(1)按照事物或问题的内在联系来分类排列。随着研究的深化,科研课题研究凸现出一条以主干问题、分枝问题、绿叶问题为线索的问题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则表现出“同源映射”,即把一个主题的研究转化成不同层次和相互串联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按问题链梳理一个课题的资料,就可构建起与成果形式相一致的“大树型”或“家族式”的档案体系。这一体系便于窥视课题研究的内涵、脉络和逻辑关系。这种构建方式适宜于较宏观的课题,如以各类系列丛书为成果的档案资料的整理。

(2)按照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发展过程整合。中职学校教师的课题大多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的中微观课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这类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托行动研究,其成果要体现出过程性特点。可见,这类课题的过程资料相当珍贵,有较高的保存价值,特别是反映课题研究过程的事件记录、形象性描述和研究设计的得失反思等内容的材料。因为记录和描述事件及其背景可给档案添加活生生的东西,理性思考可以弥补记录和描述的缺失。因此,按“成果主体+过程资料(附件)”方式建构课题档案,既可更好地凸现课题研究的成果、轨迹和过程价值,也有利于借鉴和学习。

3.妥善保存

(1)独立建档,实行一题一档制。这是构建独立完整的教育科研课题档案体系的基础。课题档案应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档案分离。

(2)成果主体和附件分卷编目。成果主体主要是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附件是支撑成果主体的相关材料和阶段性成果。附件整理要有序排列,体现资料形成的时间顺序和结构上的隶属关系。

(3)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一并归档保存。归档工作要及时,在分期整理的基础上,到课题研究结束时统一调整、组档,力求全部课题资料完整、有序归档,并做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时保存。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纸质挡案,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合乎逻辑和原始真实性。

(4)专人保管。科研课题档案是学校一笔寄存精神产品的宝贵财产,要交托给有责任心又专业的教师保管好。

(三)科研课题档案的开发利用

1.加强对科研骨干教师的管理

将科研骨干教师备案注册,建立学校科研骨干教师的管理档案。定期对其发展进行考核并登记备案,同时加强培养培训工作,创造条件支持其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2.实现科研课题档案管理力度的现代化

将科研课题档案和综合档案的重要内容输入计算机,实现网络化管理,从而开发利用档案资料。学校开发科研网页,促进科研管理的现代化。

3.加强对课题相关信息的搜集,建立科研信息中心,应集中对学校内部各类型资料和信息的集中管理。科研信息中心的工作应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项目获奖信息、知识产权管理(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域名)、论文论著管理、标准组工作管理、供应商管理等。

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是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记载了一个科研课题从策划、立项、研究到最后结题的全过程,它不仅是课题成果的佐证材料、课题验收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教育课题研究的基础和依据,是实践升华为理论的中介。材料的真实、客观、可靠程度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结论和成果的质量。因此,科研课题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是刻不容缓的。

课题工作方案篇13

2PBL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案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课程设计

PBL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因此环境工程案例的课程将围绕教学大纲,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废处理与处置等,结合案例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及思考问题,给学生一定自由探索的空间。如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将按照污水来源分为生活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先用2~4个课时对专业知识重点进行巩固和扩展,再结合实际,按污水性质将学生分组进行案例调查和分析。

2.2PBL教学模式的实施

首先对学生介绍课程的意义、应掌握内容、课程安排和要求以及PBL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对整个课程和学习方法有个总体的了解。继而分为5个部分对PBL教学模式实施:

1)基础学习:分章节要点,先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扩展,再给出该章节涉及的主要污染物处理方法或污染物类型,以此为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案例进行专题汇报。

2)分工合作:学生将分组合作,每组5~6个人,共同商定所选题目。并根据要求选题进行调查、分析、搜录、筛选、PPT制作和讲解准备。组员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工,如资料查找、案例搜索等。同时要求所有小组成员参加讨论,探索如何对资料、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以达到最佳报告效果。这样,通过查找资料案例,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分组合作的方式下,学生相互学习、讨论、合作,可以充分培养和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增加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在小组讨论后,学生依据查阅的资料和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并制成PPT,做一个不低于10分钟的发言,展开课堂讨论。学生以组为单位派出代表,对污染物处理方法进行讲解并例举相关案例,以案例背景为基础,分析采用该方法的原因,并对案例中使用的处理设备和效果进行介绍,最后对该污染物处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各小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说明展示,如结合视频介绍、仿真模拟、图表分析等。

4)课堂讨论:积极鼓励其他组学生对该专题报告进行提问,发言者进行回答,小组其他成员也可以帮助进行答问。任课教师也需在课堂讨论中指出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存在的疑点。

5)总结报告:每组将在课堂讨论后,结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本组专题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做成报告上交。

6)评分形式:分数由三部分组成:组内评分、班级评分以及教师评分。组内评分由组员根据工作量及贡献率进行评分;班级评分由其他组根据课堂讨论中发言及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分;教师将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PPT和总结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

2.3教学效果及反馈

通过PBL教学模式的引入,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改变严肃紧张的授课局面,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互动增加,讨论激烈,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加强;同时,在小组合作的状态下,同学间交流增多,能发掘他人和自己的优点,具有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通过案例资料查找,较好的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并自主的学习了解相关设备的运用和运行,扩大了知识面。最后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