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采矿工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采矿工程论文

篇1

    3.基于DATAMINE的三维采矿工程可视化建模技术研究      

    4.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改革现状与问题     

    5.数值模拟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6.全球矿业发展趋势及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导向      

    7.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教学探讨    

    8.采矿工程剖面图计算机生成方法探讨       

    9.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10.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12.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13.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4.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15.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16.岩石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用于采矿工程的技术经济探讨与教学实践     

    17.采矿工程专业“多目标、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8.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     

    19.增强现实技术在采矿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浅谈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相关应用    

    21.多元数值仿真技术在采矿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2.古典杨森散体压力理论的拓展及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23.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24.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与进展    

    25.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的研究与探讨    

    26.论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7.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框架     

    28.采矿工程剖面图计算机自动生成研究    

    29.采矿工程图形图素分级及数据化     

    30.岩石力学在金属矿山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31.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应用    

    32.采矿工程数值模拟的发展与现状    

    33.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虚拟实验室建设    

    34.“紫金模式”下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创新与实践     

    35.采矿工程施工中几个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36.中澳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研究    

    37.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38.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特色    

    39.采矿工程专业虚拟实习及教学技术研究    

    40.中澳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体系对比与优化探索    

    41.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现状及对策分析     

    42.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优先出版    

    43.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    

    44.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45.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46.采矿工程新模式探析    

    47.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探讨      

    48.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    

    49.特色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50.声发射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51.澳大利亚采矿工程教学方案制定与课程体系结构    

    52.现代化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53.采矿工程与地表位移的关系     

    54.基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55.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56.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    

    57.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58.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控制研究    

    59.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分析及体会     

    60.浅谈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61.浅析采矿工程井下工程测量工作    

    62.云南省富宁尾洞铜镍矿区采矿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63.探讨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64.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的研究与探讨    

    65.浅谈采矿工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6.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探讨     

    67.采矿工程中的力学问题与分析    

    68.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探索      

    69.采矿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思路探索    

    70.采矿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71.采矿工程施工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和对策解析     

    72.岩石力学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73.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及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74.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对比及启示       

    75.煤炭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困境和对策     

    76.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探讨     

    77.采矿工程专业力学知识结构优化研究    

    78.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分析     

    79.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80.内外结合的专业培养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流程——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     

    81.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82.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探讨      

    83.浅谈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4.西部采矿工程专业特色实验教学示范平台建设实践    

    85.影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86.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发展趋势初步探索    

    87.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探讨    

    88.面向川南煤矿创新采矿工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89.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探讨      

    90.浅谈采矿工程与力学问题的关系      

    91.高等院校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分析    

    92.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建设    

    93.绿春县登天门景区边坡工程治理方案研究 优先出版    

    94.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研究与探讨 优先出版    

    95.虚拟现实技术在采矿工程课程体系教学中的应用    

    96.浅谈3D打印技术在采矿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97.浅谈采矿工程与力学问题的关系    

篇2

1.2高强度开采需求

对采矿业来说,在能够满足安全开采的需求进行高强度开采对于开采过程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同时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选择高强度开采。采矿企业也是企业一种,所以盈利是采矿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深入发展高强度开采。

1.3可持续发展需求

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劳动价值生产的角度来分析,需要通过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劳动生产率才能够得以实现。

1.4采矿方法需求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生产行业,都需要方法简单、简易操作且可行性强的生产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率。同时,生产的成本不断降低,生产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加强,保证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之生产效率也会逐步提升。

2影响开采工程中采矿方法选择的因素

2.1地质因素

矿产是地质经过矿物作用形成的埋在地下或是在地表上能够使人类进行利用开发的矿物,这就说明矿产开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质因素。一般情况下,地质因素索要考虑的主要是矿床的自身条件,其中的矿山与威严的物理性质、矿体的形状、厚度、倾角等在矿石中分布的因素都会对采矿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2.2经济因素

企业在对项目投资之前都会做一个较为详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策略,经济上的收益问题是不必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矿工程中的开采方法选择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经济实力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经济罂粟也是采矿工程中开采方法合理选择的影响因素之一。

2.3技术因素

开采的技术因素对开采的方式影响很大,开采的工作不是靠蛮力去解决的,技术水平如果不能够达到具体的开采要求,是无法满足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性。技术因素需要考虑的方面主要包括开采装备好坏、开采技术水平、开采装置机械化水平、开采管理水平、开采的勘探技术等等。

篇3

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专业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设计说明书还应达到一定的书写要求,需要达到通俗易懂程度,还应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深度和技术难度。当然,我校对毕业设计要求更高一些,就是需要具有专题研究,该部分要求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创新性等,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当前的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一般部分(含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及专题部分,部分学生的设计质量大部分都偏低,甚至有的学生都不能满足最低要求。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2.1毕业设计选题简单及内容相近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一般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设计选题题目根据毕业实习矿山为背景,设计题目没有针对性或比较肤浅,有的甚至不科学,重复以前的题目,缺乏对应的研究。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拓展,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生产问题、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

2.2书写功底差毕业设计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能力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摘要和设计说明书中阐述的设计过程不够严谨,表述不清,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问题解释清楚,把说明书写成记账式说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计算错误,甚至有的学生把导师名字都写错,可见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写作功底比较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2.3工程制图漏洞百出毕业设计工程制图要求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图文表达能力,学生在制图过程中不断提高绘图能力。通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能力和追求完美的视观感受。但在实际毕业设计过程中,甚至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还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不符合、CAD制图的比例不对应、工业广场留设不合理、代表符号混乱不合要求、矿块布置不合理、通风线路标示错误、平面图和剖面图不对应等。这严重影响整个制图效果,并直接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4低级错误多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不足在于设计中所犯低级错误、原则性错误较多。比如:具有高瓦斯矿井,很多同学没有在设计及说明书中阐述如何抽放瓦斯,更不用说如何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等深奥问题;在地面上有构建筑物需要保护区域没有留设保安矿柱;通风系统混乱,污风相互混合,形成不通畅系统等。这些问题都属于采矿工程本科生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违反了相关安全规程和设计规程,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经常犯这些低级错误,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如果一直马虎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5设计内容高度相似由于扩招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每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都带3-8个毕业生,项目多的老师相对简单,但对于项目少的老师只能给学生为数不多的设计任务,也就说,指导老师给的任务就比较相近。有的同学的毕业设计大部分内容照抄其他同学的,或者从前几届毕业的学生那抄袭和照搬。虽然设计题目不尽相同,但设计内容和说明书高度相似,导致说明书前后表述矛盾、不一致,相似错误频发等等问题。

3问题产生的因素

导致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原因较多,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指导教师的原因,甚至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3.1前期准备不充分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强的学科,毕业设计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习,经过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不断进步,应该可以作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和说明书,毕业设计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

(1)矿山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地点困难,一般靠老师的学生在矿山当了领导以后才能给安排。所以,矿山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2)实习经费不足,学校提供的实习经费一压再压,已经完全不能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实习费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需要;

(3)实习内容不够全面,由于实习经费不足,致使指导教师无奈把实习时间从3周压缩成2周,甚至1周,促使实践性很强的实习不能完全联系实际;

(4)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由于实习时间的压缩,导致实习过程相对简单,不跟班实习,不能切实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5)有些同学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采矿工程专业属于高危行业,学生对从事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厌烦和恐惧感,特别是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打算到矿山工作,致使毕业设计和实习成为这些学生的艰巨的任务和负担,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毕业设计和实习重视的态度不够;

(6)指导教师人员匮乏,难以胜任繁重的实习指导任务,缺少用制度管理学生的经验,对学生产生的众多问题及指导教师提出了要求和修改意见后学生无动于衷的问题束手无策;

(7)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实施不够严厉,成绩评定过于简化,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失公平。

3.2指导教师自身因素由于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压力小,相对10年前,招收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导致每个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逐渐增多,因此,产生了如下问题:

(1)指导教师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从时间和精力上讲,大多数高校教师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另外还需完成大量的考核指标,比如:每年要完成多少高水平的论文、获得的科研奖励、专利、著作、指导研究生数量、上讲台课时数、在研科研项目数、是否有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职称、无休止的会议等等,在高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指导教师的自由度相对较小。很多指导老师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只能把握方向;

(2)指导教师相对缺乏采矿设计方面的知识。一部分高校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经历,尤其是作为毕业设计指导为主体的年轻教师,个别教师没有很丰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经验来有效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也存在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管作用,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导致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不可能在最后还不让过。

3.3外部环境因素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每个学生均有4-5个单位可以选择,但有一部分学生把主要心思放在考研、出国、考公务员上,从主观上对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上毕业设计期间是求职择业的最佳时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不在毕业设计上。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毕业后去矿山的学生可以完全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

篇4

目前,有很多种井下采矿技术,在不同的矿产开采中,不同采矿技术的应用方式和适用程度也不同。例如,长壁开采技术作为最常见的井下采矿技术,通常在煤矿开采中应用,但在金属矿产开采中却没有较好的适用性,因为金属矿在储量和矿层厚度方面不同于煤矿,这时就需要结合矿产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采矿技术。

1.2井下采矿工艺技术复杂程度较高

相比于露天采矿工艺技术来说,井下采矿技术在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通常在应用井下采矿技术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保证开采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场地较小等,相比于露天采矿,井下采矿技术的工作效率较低。因此,在应用井下采矿技术时,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改善工艺技术,强化科学管理,使井下采矿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得以有效提高。

1.3井下采矿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大投资成本,引进先进的工艺设备和专业化人才,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2采矿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

2.1采场围岩的控制技术

相关的技术研究人员需要充分结合煤矿采场的具体情况,比如地质围岩结构压力等,对采场围岩控制方面的理论进行完善。对那些难采煤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比如不太稳定、倾斜度较高和地质构造复杂等。研究在较恶劣的环境中,支架围岩同放顶煤开采岩层之间的作用机理,对支护质量技术和顶板动态监测技术进行研发和完善。此外,还需要研发其他一些岩层控制技术,比如如何有效地预测和防治冲击地压等,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保证煤矿开采的质量。

2.2深矿井的开采技术发展前景

冲击矿压防治、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井巷布置、瓦斯和热害处理等是深矿井中进行煤炭开采关键性技术的几个方面。针对深矿井开采的现状,目前急需大力研究和发展的有:深井作业场所的工作环境的变化;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分布状态;深井冲击矿压的监测、监控和防治技术;深井的高产高效开采的相关配套技术等。

3采矿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首先,要构建科学的井下生产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各个工种岗位的操作流程,以便顺利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分层、分解井下安全生产目标,将责任严格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和工作上,促使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保证生产的安全。强化安全工作,还需要加大检查力度和处罚力度,并坚持和落实每周的安全例会制度。

其次,要大力检查安全责任,及时消除井下采矿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例如日常监测、专业检测和大规模检测等。如果有重大的安全隐患存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责令相关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并以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汇报,避免出现问题。再次,要结合矿山的具体情况,在科学地制订灾害应急方案时,要将灾难事故作为重点考虑的内容;提高采矿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培养紧急情况下处置事情的意识,并完善和健全灾难应对体制;强化救助演练,结合具体情况,对灾难逃生和救援方案进行科学的制订;应用高科技的救援和检测设备,以保证矿区的生产安全,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护。

最后,为了避免因通风不畅而导致的窒息灾难,对矿区来讲,构建通风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通风系统。除了要强化通风管理外,还需要构建检测风量、风质和风速的台账,促使其与相关要求相符。此外,还需要落实基层班组建设,在班组建设中加入安全管理规划内容,不能只重视生产,还需要重视安全;构建班组考核等级制度,给班组提供一个更加规范和科学的平台,鼓励班组自查自纠,促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班组要做好安全监察工作,保证采矿工作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严格贯彻和落实;在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以班组建设为核心内容,重视标准和考核,进行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

篇5

2.1为井下开采工程的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采矿企业在采矿前,需要对矿区的地质进行勘测,以充分掌握矿藏的存在状态以及开采的环境等,进而保证设计方案的有效开展。井下测量工作主要测定矿藏的储量、质量和存在条件,矿藏的储量将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对开采范围的限定,进而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能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矿藏的质量将影响到企业的销路,因国家与各商家对于不同质量的矿藏,其接受要求不同,因此,对矿藏质量的勘测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根本利益。另外,矿藏的存在条件是开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矿藏所在层次及结构、内部与外部环境等的勘测,直接影响到矿藏的开采方式和开采角度。

2.2保证井下开采工程按计划开展与实施

矿产的开采过程,也就是企业的正式投入生产阶段,为了保障矿藏的生产可以按照计划实施,并使其得以有效利用,这就要求测量人员能够实时测量井下的开采过程,及时填充井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并对开采计划进行相应修改,对月计划、季度计划、年计划生产进行相应调整,进而保证矿井的生产能力。若一味追求生产产量而忽视施工环境,不按照原有计划实施矿藏的开采,将危及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影响企业的经营模式,形成混乱的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使相关领导失去对“三量”的掌控力度,甚至出现开采滞后的现象,严重影响矿产的安全生产和正常开采。同时,对井下开采情况进行及时测量和填充,可保证开采工程的有序发展,进而保证井下开采的安全和矿藏的质量。

2.3为井下开采工程提供有效监督

矿藏开采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勘探、计划和开采。对于矿藏开采的一般要求是:首先规定矿藏开采的数量,并在实际生产中,务必按计划开采,不能随意丢放矿藏,同时及时上报矿藏的开采情况,进而确定开采的进度是否同原有计划一致,其服务年限是否得到相应保证,此类工作均需要专业的井下测量人员对开采情况进行实时勘测,并及时填土,避免出现滥挖滥采的状况,为井下开采工作提供有效监督,实时掌握井下开采情况,有计划的进行矿藏开采,掌握回采率,避免矿产资源浪费,提高矿藏利用率,保证矿藏的安全顺利生产。

2.4为井下开采工程提供适时指导

矿藏的开采受数量上的限制,自建井以来,需对井下开采工程不断投资,使矿藏得以不断生产,以维持矿业企业的正常运行。鉴于此,若要保证矿藏的持续生产,需按照生产计划来实施,在井下开采过程中,相关测量人员需及时跟进生产进度,并为井下开采工作提供及时指导。同时,矿井中对于矿藏的运输,通常是有专门的运输巷道,然而对于其运输设备是否完善、施工方向是否准确等,均需要井下测量人员对其进行测量与检查。若在井下开采过程中,缺乏测量人员的适时指导,导致施工人员盲目挖掘,同时缺乏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和事故的处理经验,将制约着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篇6

2.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采矿技术操作过程复杂,难度大,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技术。一般情况下,矿产资源都是深埋地下,需要地下钻探,尤其是在西部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对采矿技术要求更高。在这样的环境中开采矿产资源,需要注意瓦斯爆炸、矿井坍塌、火灾及透水事故等常见的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率和人员伤亡。同时,采矿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不能毫无节制地开采资源,而不重视矿工的生命安全。

3.采矿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建国初期,为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积极开采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但在开矿的过程中,采用比较粗放的开采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破坏了自然环境,就是对人们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惩罚。虽然,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重视采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但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破坏,特别是在资源丰富,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更要重视环境保护。

二、采矿工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采矿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都使经济蒙受损失,不仅给矿工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也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采矿工程中的问题,从而保证矿工安全,煤矿高效生产。

1.提高采矿工程中的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的采矿技术大大提高,但仍有进步的空间。为了实现矿产资源高效生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加大对采矿人员的技术培训,努力培养一批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采矿技术人员;二是完善采矿工程的技术设施建设,使采矿技术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完善采矿地区的交通运输,减低运输成本,争取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2.提高采矿工程中的施工安全

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应高度重视采矿工程中的施工安全,具体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加强采矿施工中的安全防范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是建立完善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严格遵循安全生产规定;三是提高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仔细检查安全隐患部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采矿中的人员伤亡和事故发生率;另一方面,保证采矿过程顺利进行,做到安全高效生产,,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篇7

新形势下的采矿工程专业是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专业,应具有复合与应用两大特征,兼备“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能力,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直接为矿山经济服务的,因此,实践教学在本科培养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出其日益重要的作用。尽管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在办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以下的短板。

2.1校内实验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压测试等课程。实验开设内容有:采煤工艺、采区巷道布置、井田开拓方式和井底车场等;单体液压支柱工作特性、相似材料的配比和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演示实验;岩石物理力学测试和锚杆支护质量综合检测等;矿井通风风流状态参数的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及全矿井反风演示等。实验依据的平台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但是实验平台仍存在短板,与开设课程相配套的演示模型如采矿模型、矿井通风系统模型较少,且大部分与现代化矿井不相适应,不能反映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巷道布置、开采方法、通风方式等特点;岩石力学实验设备功能不全面,不能适应现代化采矿工程的要求,影响了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2.2矿山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最近几年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一大批煤炭企业出现亏损,加之煤矿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一些矿井考虑生产任务和安全因素不支持学生下井实习,更主要的是采矿工程专业的各种实习是通过带队老师与矿井领导建立的私人关系才联系的实习矿井,因此,建立在私人关系基础上的实习方式,考虑到井下实习过程的风险承担问题,使得实习环节不能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虽然实习时间从表面上看非常充足,如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均为4周,然而根据我们统计,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四年期间,一般井下实习次数为6~9次,即认识实习1次,生产实习3~4次和毕业实习2~3次。因此采矿工程专业的整个实习过程流于形式、实习内容不能按实纲要求进行,从而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现场实践教学难于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效果。

3采矿工程实践平台的建设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相对在校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实践性环节多,为了达到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具有良好的实践平台。基于这一点,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结合自身学科发展的要求,进行了实践平台的建设。

3.1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原有的实验教学平台有矿山压力实验室、岩石力学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室、采矿模型室、采矿CAD绘图室及现代化矿井模型室等。为了配合采矿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建设和提高采矿工程专业科学研究的硬件设施,我们不仅对已建教学实验室进行了改扩建,同时新建了6个实验室,如巷道支护研究室、矿山绿色开采研究室、多相耦合实验室、岩石非线性力学性能实验室、仿真巷道实验室和矿井模型组合实验室。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研制了2m可旋转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台和10m大型可调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台,购置了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和综掘机等大型综采设备;扩充了矿井开采和开拓模型、一套现代化矿井模型,以及学生自制矿井开采模型和实验设备等。新增设了曙光数值模拟计算机系统、深部围岩非线性力学测试系统、煤岩石动态力学测试系统、钻孔电视分析仪、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仪和电磁辐射监测系统等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还根据采矿工程专业学科发展要求,针对本科学生开放了现代化矿井模型室、相似模拟综合实验室、采矿模型室、矿业工程CAD实验室、仿真计算实验室、仿真巷道实验室和矿井模型组合实验室。这些措施的实施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实践能力,同时又促使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以及科学研究共同协调发展。

3.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积极加强与煤矿企业的联系,建立与煤矿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合作机制,探索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双方共建、共有、共同使用和经营的模式,以此来保证采矿工程专业实践基地的长期稳定性。目前,我们已在淮南张集矿、淮南谢桥矿、淮南潘集一矿、淮南潘集三矿、新集一矿、新集二矿、淮北朔里矿、淮北祁南矿、淮北许疃矿、皖北卧龙湖、皖北祁东矿等矿井建立了本科实践教学基地。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体系按照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的需求,结合60多年办学经验,制定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同时紧密结合理论教学,深入浅出、相互交融地设置了实践教学内容。另外,我们在建好实践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与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等建立了四个产学研教学示范基地。依托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和创新型矿业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完善了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班级中实行班主任制,在高年级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加强学生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高校外部的教学资源。

3.3加强校际实践交流合作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按照学校和波兰相关高校的协议,每年暑期选拔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赴波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实习活动。学生在波兰参加了AGH大学举办的国际采矿夏令营活动,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参观了波兰的煤矿、盐矿等矿井,听取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收获颇丰。最为明显的是,通过一个月的英语口语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在波兰师生来校访问期间,承担了大量的接待和翻译任务。

篇8

(2)运行效率低、总体利用率不高。实验设备通常是按照预先设计的实验目的购置的,能够支持的实验内容比较单一,同时受益学生有限,而且在2次实验之间,处于闲置状态,总体利用率相对较低。

(3)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完善的统筹与安排,计划性不强,针对性较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实验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5)现有模型陈旧、展示手段单一、更新效率低,阻碍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基于虚拟矿井建设的采矿工程学科实验教学方法的提出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矿山实体与工程视图之间的一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由于缺乏现场认识,学生们难以想出书本上呆板图形所要表达的矿山巷道形状、结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果能够利用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虚拟样机技术构建一个“五脏俱全”的矿井生产环境,分别利用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实物照片等多角度多方位地冲击学生的感官神经,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同时,通过三维游览和兴趣驱动的游戏模式表达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描述的现象和规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各种井巷、硐室等的结构形状和空间位置关系,而且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带领学生在虚拟生产矿井中游览每个井筒、巷道和硐室,使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悟,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感受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综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等生成逼真的“虚拟矿井建设”实验场景,按照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在从事工作后的实际晋升途径,分别设计出工作岗位角色和工作任务,并配备必要的设备、仪器和工具,让同学们在虚拟情境中完成自己未来岗位的工作任务,并获得晋升及奖励,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而且可以得到许多在常规实验中难以实现的效果和实验现象。

3基于虚拟矿井建设的采矿工程学科实验教学方法的构建

通过构建基于兴趣和任务驱动的囊括矿井工业广场、完整地面生产系统、井筒及提升运输设备、井底车场(包括中央变电所、水泵房、水仓、煤仓、转载硐室、炸药库、充电硐室等)、测风站、掘进工作面(综掘、炮掘)、采煤面(炮采、普采、综采等)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大型综合虚拟矿井建设的实验场景,不仅可以形成独特的实验教学体系,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煤矿生产各系统、各环节进行掌握和实践操作,便于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珍惜热爱生活的态度。具体构建方法为。

(1)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求新、求异、个性化的需求,探讨一种新型的基于兴趣驱动的采矿工程学科虚拟实验方法,让学生在虚拟的“矿井建设”环境下完成自己的专业实践训练,通过构建兴趣驱动的游戏般的实验环境,使互动媒体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统一。

(2)总结分析我国现有虚拟实验在硬件装备、软件配置等方面的现状,收集整理学生、实验教师等对虚拟实验教学的评价,明确采矿工程专业学科“虚拟矿井建设”实验可行性;

(3)综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采矿工程学科实验教学场景实现方法。

(4)基于虚拟矿井建设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①人物角色设计及其晋升体系:以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矿业生产工作的实际职称系列或管理系列为依据设定相应的角色。

②角色任务分配及奖惩办法;根据采矿工程行业各职称系列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设计出虚拟矿井建设过程中各角色的任务。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们明确自己以后的实际工作内容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而明确大学期间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

③实验道具设计,即虚拟矿井建设所需的设备、仪器、系统及工具等,使学生们掌握采矿生产过程中的设备配套、功能原理及其操作方法,并加深相关作业的工艺过程和关键环节控制等专业知识。

④角色身份及相关装备的获取途径及条件设计:基于现有职称晋升标准,制定出虚拟矿井建设中各角色任务的晋升条件,使学生们对于自己未来的成长方式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准确把握大学期间的任务和目标。

⑤基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生成逼真的实验情境,使学生在该情境中借助必要的道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操作,实现“虚拟身份”的真实体验。

篇9

在国际上,采矿工程已经运用了大量的新型爆破技术,而我国在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上还处在落后阶段,笔者对国内外的许多先进爆破技术做了一定的研究,总结了一些先进有效的爆破手段。

2.1等离子技术在爆破中的应用

传统的爆破技术多是火药类的爆破,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大,随着绿色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传统的火药爆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火药的爆炸规模和爆破力度难以准确控制。笔者发现,在以往的采矿工程爆破中,这种爆破方式很容易对工程中的其他岩体造成破坏,影响开采工程的进程。针对这种情况,国际上已经有了等离子的爆破技术,这种技术运用了电力爆炸的原理,将大量的电能通过可控的设备集中在一个点上,远程控制其爆破的能量和时间。经研究发现,等离子爆破方式产生的爆破力高达200MPa,是完全不逊于火药威力的,而且等离子爆破方式的可控性也弥补了火药爆破的不足,是值得采用的一种方式。

2.2妙用中深孔爆破技术

在采矿业当中,有很多工程是开展在小型基地或矿山之上的,对这种小型矿山的爆破,往往会浪费大量的爆破材料,而且对爆破范围和爆破点的把握也很不到位,而为采矿工程的顺利开展,我们也不能不使用爆破手段,因而我们在这种小型工程的开展上,必须改变爆破方式。笔者对一些先进的采矿企业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对小型矿山一般采取深孔爆破技术。这种深孔爆破方式是在一个相对小的平台上安放爆炸物,并设置后方的爆炸力度小于前方,这样就使得爆炸物的需求量更少,而爆炸造成的纵深也更大,对外侧岩体的伤害较小,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2.3工程中探索精确爆破的手段

上文中已经提到过,我国的爆破技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爆破中容易伤及附近的岩体,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构成障碍,这就要求采矿工程人员在实际中探索精确爆破的手段。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采访发现,多次爆破是精确爆破的有效手段。首先,爆破者要先用深孔爆破等方式将需破岩体和附近分开,然后再对需破岩体进行爆破,避免了爆破对附近岩体的伤害,从而保证了爆破的准确性。另外爆破人员还可以通过计算机预先判定爆炸物的威力,根据需要爆破的面积来控制爆炸物的数量,以保护工程内的其他岩体。采矿是一个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产业,而爆破就更增加了采矿的危险性,精确爆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爆破的威力和范围,是提高采矿业安全系数的一个可行的手段。

2.4光学引爆的应用

光学引爆是利用激光和机器发出的光纤来引爆的,这种方式可以远程操控,而且不受周围磁场、电波以及噪音的影响,可靠性强;另外激光设备可以重复使用,不会增加成本,其安全性也相对更高,在采矿业的爆破环节中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引爆方式;最后,这种利用激光进行引爆的方式,其效果与雷管引爆并没有什么不同,而激光的精确度和可控性甚至还高于雷管,因而在推广中无须担心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这一层面来说,光学的引爆方式也应该被我们所认同和采用。

3采矿工程中爆破应用的建议

我国矿藏丰富,但分布不均,对于不同的地区和矿藏情况,要采取不同的爆破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另外爆破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危险性的工作,所以无论运用何种爆破方式,都要根据其特点来设置相关的安全措施,做到安全生产,比如爆破中所产生的飞石,一般会由爆破点向四周扩散,这就要求我们对爆破点的四周进行安全布置,防止意外发生。最后,笔者建议采矿工作和研究人员在爆破中多观察、多总结,努力发现和发明更优秀的爆破方式。

篇10

2.1基本要求以煤炭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围绕行业企业对专业知识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和课程内容,既要保证扎实适用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内容,又要注重专业背景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根据煤炭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素质体系要求,既要培养煤炭行业特有的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精神,又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依据煤炭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体系,以工程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同时要培养科研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改革和建立与新的培养目标和方案相适应的培养制度体系(如注重应用实践、应用创新在总学分中比重的学分制、能够积极引导师资不断提升实践及应用创新的教学科研能力的评价及分配制度)。

2.2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①专业方向设置行业化专业设置面向行业,突出特色,培养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学生就业前景广阔。②课程设置系统化要以行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为出发点,按照构建与企业生产技术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素质培养要形成一套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适应生产技术的科学完善的培养体系。课程内容要突出工程应用特点,既要有本课程必需的理论基础,又要包含当前行业企业的新型实用技术。③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以知识单元为依据构建模块,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生可根据需要从中选取教学内容。④教学组织多元化根据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差异,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教学环境组织形式多样的多元化教学。⑤实践教学创新化摈弃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和简单的参观劳动性实习,在实验室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开发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生产现场实习以解决工程技术实际为目的,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技术的能力。

2.3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体系基本框架根据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了3+N+1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为三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实践教育平台;“N”为多个专业方向模块;“1”为素质拓展模块,主要是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贯穿实践能力培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安排不同要求和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①通识教育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包括了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两个部分。注意交叉学科,提供宽口径的培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整合各专业的教学要求,打通公共基础,拓宽学科平台,减少课程内容的交叉。②强调应用的专业特色以能力为本位出发,根据专业内涵和社会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及时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将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③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学生课程内实验教学的比重,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比例;更加强调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平台、校外产学研实训基地等加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探索实践3+0.5+0.5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针对煤炭应用型工程类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四年标准学制内,实行在校学习与实践三年,另外半年与企业及科研合作单位开展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最后在企业完成8周实习,10周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必须以解决企业某一工程实际问题开展真题设计。毕业课题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毕业答辩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评判,毕业答辩委员会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构成,人员各占半数,根据综合评判结果给出毕业设计成绩。对于行业要求特点明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数量相对集中的情况,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模式。在校学习的三年中,专业基础学习内容按企业要求进行设计。④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提出高等院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高校教育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适应的一种重要形式。与研究型人才强调学术、科研创新能力不同,应用型本科人才主要是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创新能力。因此,注重以学科竞赛、科创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大力推广以竞赛促创新能力培养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创新活动,点面结合,不但在点上有获奖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参赛人数的面上铺开。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创新教育学分。

篇11

1.2高强度开采需求

对采矿业来说,在能够满足安全开采的需求进行高强度开采对于开采过程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同时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选择高强度开采。采矿企业也是企业一种,所以盈利是采矿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深入发展高强度开采。

1.3可持续发展需求

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劳动价值生产的角度来分析,需要通过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劳动生产率才能够得以实现。

1.4采矿方法需求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生产行业,都需要方法简单、简易操作且可行性强的生产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率。同时,生产的成本不断降低,生产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加强,保证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之生产效率也会逐步提升。

2影响开采工程中开采方式选择的因素

2.1地质因素

矿产是地质经过矿物作用形成的埋在地下或是在地表上能够使人类进行利用开发的矿物,这就说明矿产开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质因素。一般情况下,地质因素索要考虑的主要是矿床的自身条件,其中的矿山与威严的物理性质、矿体的形状、厚度、倾角等在矿石中分布的因素都会对采矿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2.2经济因素

企业在对项目投资之前都会做一个较为详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策略,经济上的收益问题是不必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矿工程中的开采方法选择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经济实力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经济罂粟也是采矿工程中开采方法合理选择的影响因素之一。

2.3技术因素

开采的技术因素对开采的方式影响很大,开采的工作不是靠蛮力去解决的,技术水平如果不能够达到具体的开采要求,是无法满足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性。技术因素需要考虑的方面主要包括开采装备好坏、开采技术水平、开采装置机械化水平、开采管理水平、开采的勘探技术等等。

篇12

采矿工程的井下测量工作人员要按照标准的采矿施工设计,在巷道和回采面进行实际测量,既要标注又要实际测量掘进巷道、采准巷道(包括天井,切割巷道)的位置、方向、坡度等数据。还要注意预留矿柱和矿房间柱这两大因素的位置、方向是否合理安全,在这一测量阶段,井下测量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一旦出现任何测量误差或是遗漏之处,就有可能给整个采矿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采矿工程井下测量工作人员要充分根据测量到的数据图纸,发挥自身对矿井开采区地势地形全面熟悉的优势,及时准确的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

3井下测量对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和利用的重要性

篇13

1.2水资源受到破坏

在开采矿石的过程中,地下含水层的原始径流通常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产生大量的地下水,不仅会降低区域含水层的水位,形成地下水降落的漏斗,对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采矿工程中由于技术不到位,方法不恰当很对地表水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沟泉河流甚至会出现干涸的现象,进而当地的植被生长也会遭到破坏,严重的就会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产生。在我国西部地区这一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

1.3大气污染的问题

在采矿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不但会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在煤矿开采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瓦斯气体,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由于煤炭开采排放出的瓦斯气体达到150亿立方米,而且瓦斯气体导致温室效应的效果是二氧化碳的4到5倍,可想而知这对地球环境造成多么严重的污染。

2在采矿工程中应用绿色开采技术的意义

人类的经济要快速发展,生活水平要不断提高,所以对矿产资源功利性的开采,导致很多自然资源被滥用和浪费,使得资源慢慢枯竭、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淡水资源逐渐缺乏让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基于目前的情况,探索出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研究出可持续发展的采矿技术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绿色开采技术是以经济的增长为核心,追求自然生态平衡为目标的采矿技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保障生态平衡和环境清洁。为了保证我国对矿石资源的需求,又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绿色开采技术在采矿过程的应用是高效发展的必然路径。

3采矿过程中绿色开采的应用措施

3.1采矿废物综合治理

3.1.1采矿废弃物无害化治理

3.1.1.1对采矿废弃物进行覆盖,以减少在地面被吹散后对环境的影响。在覆盖物的选择上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尽量控制经济成本。

3.1.1.2对于不能或者不易覆盖的采矿废弃物,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使用相关化学试剂进行化学反应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3.1.1.3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来说,一次性治理后的结果没有综合性治理的结果有效,所以可以在采矿废弃物周围种上植被。

3.1.2采矿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3.1.2.1提炼出废弃尾矿中有价值的金属

尾矿主要是那些被开采完之后留下的矿址,在主要的开采资源被开采完以后,尾矿一般都被丢弃了,但其实尾矿中也含有一些金属物质,可以使用系统的方法将其提炼出来使用。

3.1.2.2运用于建筑材料

被开采和提炼之后的尾矿还能够应用与制造建筑材料,不仅增强建筑材料的质量还能够降低建筑材料生产正本,目前在建筑行业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了。

3.1.2.3用于建造耕地

我国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已经越来越少了,对原有的矿址进行治理,改善成为耕地,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3.2矿区水环境的治理

矿区供水矛盾的处理:在采矿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也在逐渐匮乏,总量是有限的。所在在采矿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要不断提高,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计划。比如:(1)运用技术隔离,将生活用水和采矿用水进行隔离,减少在采矿过程中对生活用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2)矿业开采后的水资源可以进行类似农业灌溉的二次利用。(3)保持疏干层水层的独立性,避免对可供人类使用的水源受到污染。(4)运用截流或者是阻水技术把进水通道进行封闭,减少矿井漏水,从而增加矿区的水量。(5)对于已经被污染的矿井水进行治理和净化。

3.3矿区岩体移动和废弃地的综合治理

要具体研究矿区矿岩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采矿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避免在采矿过程中出现岩体移动或者松动。对于已经出现塌陷和移动的岩体要进行加固和填充,防止其不再扩大范围。由于不同矿区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和情况都是有所不同的,在进行矿区生态建设的时候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矿区的具体结构进行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