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采矿工程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

篇1

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一般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设计选题题目根据毕业实习矿山为背景,设计题目没有针对性或比较肤浅,有的甚至不科学,重复以前的题目,缺乏对应的研究。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拓展,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生产问题、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

1.2书写功底差

毕业设计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能力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摘要和设计说明书中阐述的设计过程不够严谨,表述不清,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问题解释清楚,把说明书写成记账式说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计算错误,甚至有的学生把导师名字都写错,可见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写作功底比较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1.3工程制图漏洞百出

毕业设计工程制图要求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图文表达能力,学生在制图过程中不断提高绘图能力。通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能力和追求完美的视观感受。但在实际毕业设计过程中,甚至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还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不符合、CAD制图的比例不对应、工业广场留设不合理、代表符号混乱不合要求、矿块布置不合理、通风线路标示错误、平面图和剖面图不对应等。这严重影响整个制图效果,并直接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4低级错误多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不足在于设计中所犯低级错误、原则性错误较多。比如:具有高瓦斯矿井,很多同学没有在设计及说明书中阐述如何抽放瓦斯,更不用说如何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等深奥问题;在地面上有构建筑物需要保护区域没有留设保安矿柱;通风系统混乱,污风相互混合,形成不通畅系统等。这些问题都属于采矿工程本科生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违反了相关安全规程和设计规程,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经常犯这些低级错误,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如果一直马虎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5设计内容高度相似

由于扩招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每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都带3-8个毕业生,项目多的老师相对简单,但对于项目少的老师只能给学生为数不多的设计任务,也就说,指导老师给的任务就比较相近。有的同学的毕业设计大部分内容照抄其他同学的,或者从前几届毕业的学生那抄袭和照搬。虽然设计题目不尽相同,但设计内容和说明书高度相似,导致说明书前后表述矛盾、不一致,相似错误频发等等问题。

2问题产生的因素

导致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原因较多,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指导教师的原因,甚至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2.1前期准备不充分

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强的学科,毕业设计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习,经过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不断进步,应该可以作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和说明书,毕业设计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1)矿山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地点困难,一般靠老师的学生在矿山当了领导以后才能给安排。所以,矿山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2)实习经费不足,学校提供的实习经费一压再压,已经完全不能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实习费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需要;(3)实习内容不够全面,由于实习经费不足,致使指导教师无奈把实习时间从3周压缩成2周,甚至1周,促使实践性很强的实习不能完全联系实际;(4)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由于实习时间的压缩,导致实习过程相对简单,不跟班实习,不能切实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5)有些同学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采矿工程专业属于高危行业,学生对从事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厌烦和恐惧感,特别是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打算到矿山工作,致使毕业设计和实习成为这些学生的艰巨的任务和负担,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毕业设计和实习重视的态度不够;(6)指导教师人员匮乏,难以胜任繁重的实习指导任务,缺少用制度管理学生的经验,对学生产生的众多问题及指导教师提出了要求和修改意见后学生无动于衷的问题束手无策;(7)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实施不够严厉,成绩评定过于简化,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失公平。

2.2指导教师自身因素

由于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压力小,相对10年前,招收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导致每个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逐渐增多,因此,产生了如下问题:(1)指导教师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从时间和精力上讲,大多数高校教师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另外还需完成大量的考核指标,比如:每年要完成多少高水平的论文、获得的科研奖励、专利、著作、指导研究生数量、上讲台课时数、在研科研项目数、是否有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职称、无休止的会议等等,在高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指导教师的自由度相对较小。很多指导老师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只能把握方向;(2)指导教师相对缺乏采矿设计方面的知识。一部分高校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经历,尤其是作为毕业设计指导为主体的年轻教师,个别教师没有很丰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经验来有效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也存在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管作用,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导致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不可能在最后还不让过。

2.3外部环境因素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每个学生均有4-5个单位可以选择,但有一部分学生把主要心思放在考研、出国、考公务员上,从主观上对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上毕业设计期间是求职择业的最佳时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不在毕业设计上。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毕业后去矿山的学生可以完全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

篇2

    3.基于DATAMINE的三维采矿工程可视化建模技术研究      

    4.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改革现状与问题     

    5.数值模拟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6.全球矿业发展趋势及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导向      

    7.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教学探讨    

    8.采矿工程剖面图计算机生成方法探讨       

    9.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10.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12.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13.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4.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15.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16.岩石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用于采矿工程的技术经济探讨与教学实践     

    17.采矿工程专业“多目标、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8.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     

    19.增强现实技术在采矿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浅谈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相关应用    

    21.多元数值仿真技术在采矿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2.古典杨森散体压力理论的拓展及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23.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24.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与进展    

    25.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的研究与探讨    

    26.论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7.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框架     

    28.采矿工程剖面图计算机自动生成研究    

    29.采矿工程图形图素分级及数据化     

    30.岩石力学在金属矿山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31.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应用    

    32.采矿工程数值模拟的发展与现状    

    33.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虚拟实验室建设    

    34.“紫金模式”下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创新与实践     

    35.采矿工程施工中几个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36.中澳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研究    

    37.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38.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特色    

    39.采矿工程专业虚拟实习及教学技术研究    

    40.中澳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体系对比与优化探索    

    41.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现状及对策分析     

    42.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优先出版    

    43.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    

    44.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45.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46.采矿工程新模式探析    

    47.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探讨      

    48.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    

    49.特色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50.声发射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51.澳大利亚采矿工程教学方案制定与课程体系结构    

    52.现代化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53.采矿工程与地表位移的关系     

    54.基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55.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56.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    

    57.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58.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控制研究    

    59.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分析及体会     

    60.浅谈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61.浅析采矿工程井下工程测量工作    

    62.云南省富宁尾洞铜镍矿区采矿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63.探讨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    

    64.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的研究与探讨    

    65.浅谈采矿工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6.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探讨     

    67.采矿工程中的力学问题与分析    

    68.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探索      

    69.采矿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思路探索    

    70.采矿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71.采矿工程施工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和对策解析     

    72.岩石力学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73.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及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74.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对比及启示       

    75.煤炭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困境和对策     

    76.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探讨     

    77.采矿工程专业力学知识结构优化研究    

    78.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分析     

    79.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80.内外结合的专业培养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流程——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     

    81.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82.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探讨      

    83.浅谈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4.西部采矿工程专业特色实验教学示范平台建设实践    

    85.影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86.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发展趋势初步探索    

    87.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探讨    

    88.面向川南煤矿创新采矿工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89.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探讨      

    90.浅谈采矿工程与力学问题的关系      

    91.高等院校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分析    

    92.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建设    

    93.绿春县登天门景区边坡工程治理方案研究 优先出版    

    94.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研究与探讨 优先出版    

    95.虚拟现实技术在采矿工程课程体系教学中的应用    

    96.浅谈3D打印技术在采矿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97.浅谈采矿工程与力学问题的关系    

篇3

近十年来,世界对矿产品资源的需求激增,矿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矿业人才供不应求,特别是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由此,一方面许多高校纷纷增加采矿工程专业的招生人数,新开办采矿工程专业的高校也迅速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办学条件和现场实践等方面的限制,目前我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尚存较大欠缺!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在2010年7月22-25日于重庆大学召开的第24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术年会上,许多参会的教授专家建议在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中开展有关实践作品的竞赛活动,以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逐步满足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作为第25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术年会(以下简称“年会”)承办单位,也承担了首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是本次大赛的主办单位。大赛作品的评奖委员会由教指委委员和参加25届年会的各高校代表组成,颁奖机构为教指委;评颁奖时间定在第25届年会召开期间。参赛对象为全国在校的采矿工程专业二至四年级的本科生;参赛学生可以是个人或集体(一个集体作品人数一般不超过3人)。作品制作经费由学生自筹或在所在学校寻求资助,大赛不收任何参赛作品的评选费用。

本次大赛设以下五类项目,参赛作品必须是与采矿工程直接相关的。1)采矿实体模型:该类作品是本次大赛最为提倡的,如开拓系统、通风系统、提升运输系统、充填系统、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采矿方法、矿用设备、控制系统等实体物理模型,并配上物理模型的说明书。2)采矿数字模型:如根据某些矿用商业软件建立的矿山(或某一部分)数字模型等,数字模型参赛作品需要提供数字文件、说明书和纸质打印材料。3)采矿数学模型:如由理论或实验建立的各种表达采矿问题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要求具有原创性。参赛作品要求提交研究报告。4)采矿学习模型:如采矿DV作品、采矿动漫、学习课件、网站等,参赛作品要求提交光盘材料。5)实践环节作品:如手工制作图纸、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作品,参赛作品要求提交纸质材料。要求参赛作品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以文字形式提交的作品在评奖之前评委会将先经过重复性检查;坚决拒绝由抄袭、请人代做等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作品。大赛作品分类评选获奖项目,每类项目设1、2等奖和优秀纪念奖。获奖学生将颁发由教指委盖章的获奖证书,由大赛承办单位提供的经费发放一定的奖金,并承诺如果获奖学生报考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在满足基本入学条件下优先录取。

本次大赛是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次创新和尝试,是采矿实践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它将对我国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采矿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环节非常重要,而采矿实践作品的大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采矿实践作品大赛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的改进、补充和完善,比如在作品的种类、制作的要求、评奖的规定、参赛的普遍性、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开展探讨,使大赛从尝试走向成熟。

为了进一步规范以后的作品大赛,在首届大赛评奖工作会议上承办单位起草了“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工作章程”、“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竞赛作品申报书”、“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信息汇总表”等建设性文件,并请与会代表进行讨论和提出改进意见,以便使大赛规范化和正常化。

篇4

邱村金矿位于德化县葛坑镇交通便利,自1998年6月建成投产以来,开采+647m-+882m矿体,经调试及改造,目前实际采选生产能力200吨/日,最终产品金精矿全部供应福建省德化县冶炼厂。

二、采矿工程外包

(一)外包的概念

所谓外包(Outsourcing),英文直译为“外部资源”,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1]。外包的方式有:生产外包、后勤外包、销售外包、采选设计外包、财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

(二)外包的意义

其意义在于根据实际生产需要,企业将自己做不好或者别人能做得更好更便宜的事,把一项或几项工作外包出去,交由其它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达到降低本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这样本企业可集中精力去做企业的核心业务,以减少资金投入,达到企业效率最大化。

(三)井下采矿工程外包的方式

井下采矿工程外包的方式一般有3种。

1.按作业类型分包。即采矿和掘进承包。优点是:便于生产管理;缺点是:存在相互影响,岩石混入管理难度增加,不利于降低损失率和贫化率。

2.按作业区域分包[2]。即按不同中段进行分包。优点是:可以根据实际采掘情况进行调整。缺点是:不能实现专业化,每个中段各自为一个生产系统,不利于统一管理。

3.按工序分包。即按打眼、爆破、装车运输等分包。优点是:可以实现专业化作业。缺点是: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管理。

(四)邱村金矿的采矿工程外包方式

邱村金矿采矿工程采用作业类型承包和按工序分包结合的外包方式,即采矿工程用作业类型承包,部分矿石运输采用单独分包。

三、采矿工程外包的管理

邱村金矿外包管理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已基本确定,管理走向科学化,但是随着市场变化,今后工作仍然需进一步完善。邱村金矿除+873中段矿石运输承包给一家运输公司,主要采矿工程承包给一家施工单位。

(一)价格管理

1.采用外包方式的矿山企业与承包单位是甲乙的合同关系,双方考虑的是外包的价格,外包的价格越低,企业的利润越高,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要尽量降低成本,也要考虑承包方的接受能力,邱村金矿每年7月份从新签定合同,根据上一年的采掘成本和本年度物价涨落情况,确定本年度的外包单价,按采矿、掘进分别确定,同时核算出价格涨落和主要材料涨落比率,保证双方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2.采矿和掘进价格的确定是按作业成本计算。矿石分采矿矿石与副产矿石(凡井巷掘进中回收的矿石),不同矿石制定出合理的价格。

3.掘进单价确定,矿山802m中段以上部分,平巷、天井、溜井、漏斗、硐室、旧巷道扩邦、旧巷道抬底、清理旧矿碴、水仓按施工立方分别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斜井开拓部分,一、二次提升斜井及各种附属工程制定出一个价格,802中段(含802中段)至712中段(含712中段)之间各中段掘进工程,其价格在802以上中段相应单价的基础上增加5元/m3,经二次提升巷道掘进工程其价格在802以上中段相应价格的基础上增加10元/m3,硐室、旧巷道扩帮、抬底、清理旧矿碴等工程在各中段价格相同。上述单价包含直接费、管理费及各种税费。

(二)生产技术管理

1.工程采用外包后,邱村金矿生产科工程技术人员对采掘工程是间接管理,所以只能通过经济手段来保证承包方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采掘计划由生产科根据矿山实际,承包方设备、人员的实际生产能力制定出年月采掘计划,由于井下工作有时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在执行采掘施工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调整。井下设备管理和生产组织由承包方管理,生产科属于间接管理,为了保证采掘计划的执行,检查和调整工作较多,经常要与承包方协调沟通。

[论文关键词]外包 采矿工程 管理 实践

[论文摘要]说明邱村金矿采用采矿工程外包方式,详细阐述外包价格、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和产生的效益,通过外包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矿山建设和发展需要。

一、概述

邱村金矿位于德化县葛坑镇交通便利,自1998年6月建成投产以来,开采+647m-+882m矿体,经调试及改造,目前实际采选生产能力200吨/日,最终产品金精矿全部供应福建省德化县冶炼厂。

二、采矿工程外包

(一)外包的概念

所谓外包(Outsourcing),英文直译为“外部资源”,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1]。外包的方式有:生产外包、后勤外包、销售外包、采选设计外包、财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

(二)外包的意义

其意义在于根据实际生产需要,企业将自己做不好或者别人能做得更好更便宜的事,把一项或几项工作外包出去,交由其它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达到降低本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这样本企业可集中精力去做企业的核心业务,以减少资金投入,达到企业效率最大化。

(三)井下采矿工程外包的方式

井下采矿工程外包的方式一般有3种。

1.按作业类型分包。即采矿和掘进承包。优点是:便于生产管理;缺点是:存在相互影响,岩石混入管理难度增加,不利于降低损失率和贫化率。

2.按作业区域分包[2]。即按不同中段进行分包。优点是:可以根据实际采掘情况进行调整。缺点是:不能实现专业化,每个中段各自为一个生产系统,不利于统一管理。

3.按工序分包。即按打眼、爆破、装车运输等分包。优点是:可以实现专业化作业。缺点是: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管理。

(四)邱村金矿的采矿工程外包方式

邱村金矿采矿工程采用作业类型承包和按工序分包结合的外包方式,即采矿工程用作业类型承包,部分矿石运输采用单独分包。

三、采矿工程外包的管理

邱村金矿外包管理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已基本确定,管理走向科学化,但是随着市场变化,今后工作仍然需进一步完善。邱村金矿除+873中段矿石运输承包给一家运输公司,主要采矿工程承包给一家施工单位。

(一)价格管理

1.采用外包方式的矿山企业与承包单位是甲乙的合同关系,双方考虑的是外包的价格,外包的价格越低,企业的利润越高,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要尽量降低成本,也要考虑承包方的接受能力,邱村金矿每年7月份从新签定合同,根据上一年的采掘成本和本年度物价涨落情况,确定本年度的外包单价,按采矿、掘进分别确定,同时核算出价格涨落和主要材料涨落比率,保证双方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2.采矿和掘进价格的确定是按作业成本计算。矿石分采矿矿石与副产矿石(凡井巷掘进中回收的矿石),不同矿石制定出合理的价格。

3.掘进单价确定,矿山802m中段以上部分,平巷、天井、溜井、漏斗、硐室、旧巷道扩邦、旧巷道抬底、清理旧矿碴、水仓按施工立方分别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斜井开拓部分,一、二次提升斜井及各种附属工程制定出一个价格,802中段(含802中段)至712中段(含712中段)之间各中段掘进工程,其价格在802以上中段相应单价的基础上增加5元/m3,经二次提升巷道掘进工程其价格在802以上中段相应价格的基础上增加10元/m3,硐室、旧巷道扩帮、抬底、清理旧矿碴等工程在各中段价格相同。上述单价包含直接费、管理费及各种税费。

(二)生产技术管理

1.工程采用外包后,邱村金矿生产科工程技术人员对采掘工程是间接管理,所以只能通过经济手段来保证承包方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采掘计划由生产科根据矿山实际,承包方设备、人员的实际生产能力制定出年月采掘计划,由于井下工作有时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在执行采掘施工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调整。井下设备管理和生产组织由承包方管理,生产科属于间接管理,为了保证采掘计划的执行,检查和调整工作较多,经常要与承包方协调沟通。

3.采矿地质管理工作是矿山的重要工作之一,邱村金矿矿体沿走向、倾向具有波皱起伏、膨胀收缩、分叉复合及尖灭再现等特征,其厚度、品位变化系数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矿石的损失率、贫化率等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确定矿石损失率为7%,贫化率为10%。

4.年供矿量:根据我矿生产组织安排,承包方应均衡稳定供矿,保证全年选厂的生产需要,其产量、质量指标执行按生产科月度计划要求。

5.矿石质量:矿石要求块度不少于250*250mm。为防止人为贫化,承包方应严格按生产科的要求合理进行配矿,承包方不能把废石、废渣倒入矿井或倒入矿仓。

6.矿石计量:以承包方每天的出矿车数计量为准,矿车的容矿体积不低于0.75m3,少于0.75m3的出矿车不参与矿石计算,满矿车(矿石必须超出矿车顶水平面)为1吨湿矿量,不满1矿车的按0.5吨湿矿量计算,不满半矿车的不予计量,邱村金矿每天派人管理,计量当天的出矿车数,以全月统计的湿矿量扣除4%的水分作为干矿量计价,

7.工程验收以生产科设计要求为依据。若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承包方应按生产科要求返工,维修。

四、安全管理

1.邱村金矿在确定承包单位时,对承包单位进行安全资质进行全面审查。在采矿工程承包合同书中,明确双方责任义务。

2.邱村金矿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承包方执行。在爆破管理上,制定明确的爆破材料管理制度,从进库、领出、运输、装药、连线、起爆、剩余清退,安全员进行严格监督。

3.每月支付工程结余款项的95%,其余5%作为保证金,合同期满后一次性支付给承包方。

4.承包方自配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的特种作人员(包括空压机工、电焊工、绞车工、爆破工等工种)。

5.承包方必须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及邱村金矿制定的井下安全生产制度。

五、效益

1.矿山建设投资减少。邱村金矿主要投资选矿厂,道路建设、电力外网、主扇风机生活设施等,而其它设备及维护设施,由承包单位承担,减少了建设投资。

2.降低采掘成本。生产科的有效管理,承包方的选进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采掘成本大幅度降低。

3.材料采购、储备及流动资金的占用减少,因此产生的费用大为降低。

4.人员的安全和技术培训工作总量减少。承包单位具有矿山生产和建设的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基础,培训时安全技术的理解能力较强,容易接受。

5.减少安全风险。承包方要保证安全文明生产、承担工伤事故责任及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六、结语

邱村金矿通过几年来的采矿工程外包,采矿工程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效益较好,通过几年的实践,外包形式比较成功。外包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被许多企业所接受。邱村金矿外包形式在今后发展当中定继续改进和完善,通过科学管来降低成本,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篇5

未来采矿工程学科的发展及其采矿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是一项十分重大的研究课题,关系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础煤炭工业的发展,更关系到矿业教育的百年大计。纵观全国的教育改革,各高校正朝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方向转轨,并通过校内各项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推动了教学领域的深入改革。面向21世纪,黑龙江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应根据其自身特点,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础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研究对策,以求得到长足发展。

一、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教学的指示精神,我校着重进行了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按照教育部的如下三点指示精神:(1)专业知识结构要进一步调整,拓宽专业面;(2)本科教学内容应适应21世纪采矿工程科学专业的发展要求;(3)加强工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改革本科各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体系。我们认为当前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

1.拓宽专业面尚不够,特别与机电结合不够

近几年来,我们虽逐步拓宽专业面,如非煤开采、露天开采、地下工程、计算机在采矿中应用等内容,但仍不够。特别是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发展,采矿与机电结合不够,知识更新与实践环节均很弱,未形成高水平的模式与系列,不能适应现场生产发展的急需。很多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矿山单位均指出:“若采矿专业再不实现与机电密切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不受欢迎”。随着安全高效矿井的一矿一井一面或一矿一井二面生产的发展,矿井巷道布置、采掘衔接日趋简化,而重在矿山机械的使用效率,所以矿山机电知识日趋重要。不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机电知识,难以管理和指挥生产,难以提高矿井产量和经济效益。有的矿区、矿井总工程师已由机电人员担任。为实现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矿山高级技术人材的目标,采矿工程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2.教学内容庞杂,落后陈旧内容仍较多

近年来,虽然加强了采矿新工艺、新技术及计算机在采矿中的应用技术等新内容,但总体不够突出和系统,一些陈旧的内容仍在某些课程中占有大量篇幅,如煤矿开采学课程中的采区巷道布置和采区和井底车场线路等内容已远不适应安全高效矿井的要求,教学中应大大削减,有关岩石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几门课程都讲,另一方面大型现代化矿山的开拓巷道布置内容又显太简单,没有突出最新技术的发展及成果。因此必须大幅削减落后陈旧的课程内容,增加专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3.目前学校实习教学困难,急需加强开采、机电工程教学

除因安全等种种原因,生产实习受到削弱外,教学内容中还特别缺乏综采工作面装备的安装、使用、监测、维护、检修、回撤、事故预防和处理等知识。而原来传统的煤矿机电专业又有削弱的趋势,形成空白,急需填补。

4.课程设置系统性差,内容重复

采矿工程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学科,所以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有采矿工程专业本身的专业课,又有为采矿工程服务的机电等课程,内容庞杂而分散,所以急需对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对采矿工程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中重复的内容进行精简或合并,避免交叉重复,使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既有课程本身的特性又注重整体性。总之,课程内容及体系应以生产技术发展来调整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中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二、采矿工程专业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黑龙江科技学院采矿工程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本科教学改革必须以面向振兴东北煤炭老工业基地为前提,密切联系生产技术发展,选用多学科(分支学科)的理论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以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1.调整专业结构,扩大专业面

实行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相结合;煤矿床与非煤矿床相结合;采矿与地下工程相结合;采矿与机电相结合;采矿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以此五个结合为原则标准调整采矿工程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面要拓宽,内容要精,制定出符合这五个结合的新的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

2.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科研成果。大力删除落后、陈旧的内容和脱离实际的内容,教学内容面向当前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既区别于大专、中专,又区别于研究生教学。建议增加各类型安全高效综采工作面工艺原理及装备,配套选型,工艺方式优选及工序匹配优化;采场围岩控制及设计,顶板及支架的监测、预报,采场装备使用、监测、维护、检修、事故预防及处理,生产科学化管理等内容。使矿井生产知识结构集中配套,符合生产急需,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并增加巷道围岩控制与矿井各类巷道的优化布置相结合;开采方法与工程优化设计相结合;采矿工程一般设计与系统工程优化设计相结合等的实例教学。培养学生从事煤矿生产、工程设计、管理方面的素质,扩展知识结构。

3.实现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现代化

拓宽专业面,除教学内容要精练外,教学效率必须相应大幅度提高。实施多媒体教学、学导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模型教学等。特别是模型教学直观易懂,是使学生对“矿山王国”有一个从二维平面思维到三维空间思维的有力工具,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大力加强采矿模型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应大力开发采矿CAD的教学演示系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将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4.产学研共建实践教学的基地

密切与大型现代化矿区合作,共建三结合的实习基地是非常必要的,以强化工程实践教学。另外利用矿山闲置设施,在有关厂矿支持合作下,建立模拟生产的工作面。利用已磨损的生产上已不能用的装备、配套安装、模拟生产。模拟工作面的装备可以操作,又不影响生产,特别对加强机电知识及装备监测、维护、检修、事故预防及处理等实践能力培养有很大好处。利用同矿山企事业的科研合作又能促进实践和理论教学。

5.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应当指出,坚持知名教授上本科教学讲台的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近几年来,知名教授被一些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缠身,难以走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教学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中青年教师也受职称评定条件的约束,精力转移到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著书立说,教学投入明显不足。上述现象与学生厌学的大气候共同形成了教学质量滑坡的客观现实,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步了。

6.加强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

目前,学生自主成才已成为新的价值取向,原来固定的学生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必须改变。因此,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是开发出实用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其内容应包括学生情况库、试题库、毕业设计资料库、教学文件库、专题论文库等等。

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要靠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不断取得成果。我们相信,经过四五年的努力,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必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Direc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Subject

CHEN Hai-bo,JIANG Hai-feng

篇6

一、我国有美高校采矿工程本科教育改革情况

目前,孢国大多数设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其专业设置、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例如.中南工业大学,原采矿系经调整、改造后.现为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包括地质工程、采矿工程、测绘工程、城市规划工程及土木工程等专业采矿工程专业本科1999年招生30名,其中1/3在湖南省单考单招,2/3在全国统考生中招收。学校对采矿、选矿、地质及测绘等四个艰苦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奖学金评定上实行优惠政策凡学科各科考试合格的学生都可评为A类奖学金,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岩土工程有关内容,重点是地下工程、道路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添加会计、金融等经济类的选修课程。中国矿业大学仍设采矿工程系及本科教学中的采矿工程专业。1999年采矿工程专业奉科招收四个班,计划1~3年级合为大班教学,4年级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即地下开采、露天开采、通风与安全及工业工程等专业方向。学生在校期问均获专业奖学金,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矿山进行。重庆大学原有的采矿工程专业发展起来舶矿山工程物理专业和矿山环保专业现已分别发展成为土术工程专业和珂=保专业采矿工程专业新设岩土工程及检涮技术方向.单考单捂,年招收25名本科生.教学内窖增加爆破、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和地下工程等有关岩土工程知识。北京科技大学原采矿系现改为资源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改为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包括采矿,选矿、石油等方面。教学改革目标是拓展专业面.由金属矿开采改为以金属矿开采为主,同时包括石油、煤矿、非金属矿开采及海洋采矿。学生在校期闻加强CAD教学、计算机绘图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及部分岩土工程方面的课程。1999年该专业本科招生33人。武汉工业大学为原武汉建材学院,其采矿工程专业现改为矿物资源加工工程。1999年本科招生一个班。教学非金属矿开采为主.增加化学化工、矿物资源深加工及利用方面的内容。

采矿工程本科教育进行了较大改革的高校还包括东北工业大学、山东矿业学院、湘潭工业学院(原湘潭矿业学院)等高等院校。

前述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謦课改革后涉及的课程门效达150门,涉及的专业实习、实验及设计等实践性环节16个。原有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门数减少或合并,学时减少。在校生所授课门散增加较多。总之,各有关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基础和人才需求特点,均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专业范围,在学生招收、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较大改革。

二、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情况

采矿工程、地下工程及地面岩土工程等均属“工程”类学科,处理的对象同为岩土.有非常接近的专业特点,要求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相同或相近.且实践性强困此,了解这些相关专业的教学情况.有助于采矿工程的教学改革。

我国清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长沙交通学院等高校的土术工程、交通工程、隧道工程及地下建筑工程等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教学改革也各有择重。倒如.清华大学课程门数少,每门课择重基础知识教育;中南工业大学课程门数多,内容细.着重地下工程及地面工程有关知识的教学;长沙铁道学院重点在于隧道、桥粱与道路方面的教学。

课程设置中.前述诸高校开设的与岩土工程有关的课程有碧恂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掩工、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道路工程、地下结构设计与掩工、路基与路面工程、工程勘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基加固与处理、地下铁道、地下空间利用、掩工组轵与概预算及防灾硪灾导论等课程及相应的实删生环节。

三、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培养特点

多年来,采矿工程本科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数学力学知识较多,还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技术等知识。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采矿业的主导专业,毕业生在矿山主要从事矿山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基础知识扎实,综合性强,因此,学生在校时需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基本的数学力学知识,及大学物理学、工程制图、电工技术、液压传动及采掘机械、矿山提升运辅及压气排水机械等相关领域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培养中.可适当减少这些课程的学时.增加专业改造后其它所需知识的学时数。

第二,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岩土工程所需的地质测量等方面的知识。课程包括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爆破与井巷工程、地质实习及测量实习等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地球概况、矿物与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史、地质构造、矿井水、岩落塌陷、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矿山地质勘探等地质方面的知识,矿山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测量、联系测量、井巷贯通测量及施工测量等测量方面的知识,及凿岩爆破、井巷断面设计、支护及掩工等井巷工程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均可应用于其它行业的地面及地下的岩土工程中。

第三,专业课程门数多.专业知识划分太细。在70年代以前的采矿工程专业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分为露天开采专业、地下开采专业及矿山安全与通风专业等,因而涉及的专业知识更多、内容更细,导致毕业生专业适应面更窄。因此,有必要进行专业谭程及其内容的调整、综合,在近几年进行专业教学改造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专业课的门数和学时数。

第四,本专业实践性及实习、设计环节多。大学四年,学生需经过盘工实习、电子实习、地质实习、测量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及专业毕业实习等许多实习环节.机械零件设计井巷工程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及专业毕业设计等许多工程设计环节.及许多相关课程的实验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今后,可对现有的实验实践性环节作适当调整增加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实习设计。

总之.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国民经跻建设发展要求,在已有的改革基础之上,还有进一步调整、改革之必要。

四、21世纪对采矿工程教学的要求

目前,各学科知识渗透日益显见,学科领域日益扩大.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另外.当前许多矿山企业严重不景气,资源枯竭,生产技术落后.安全环保问题突出,生产成本高.经济状况差,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发生较大变化。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减步,对岩土、机械、化工、电子及环保等方面人才需求增加,要求更高素质的复合型采矿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我国采矿工程本科教育也应摒弃过去专业划分太细、专业面太窄的局隈,以适应世界经跻发展竞争和国民经济鸯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1世纪对采矿工程本科教育的总要求: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教育应与地下工程、地面岩土工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达到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交叉、渗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此,应切实落实以下四点

第一.生源质量和特殊政策相结合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

高素质毕业生的重要条件。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首先应有高素质的学生.即该专业的学生中小学基础知识扎实,素质高。其次,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对采矿工程等艰苦专业应有优惠政策,如学费减免、奖学盘增加等措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撮性,也有利于吸纳高质量的学生。

第二,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拓展到岩土工程领域。目前,在国家对矿山没有特殊政策的情况下,各有关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在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中增加有关岩土工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利于增强学生毕业以后的社舍适应能力。

第三,加强计算机应用船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计算机已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应注意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加强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的学习和对外交流。在加强基础外语学习的同时,应增加专业外语及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比重.逐步提高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外语教学的门数.全面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

三、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培养特点

多年来,采矿工程本科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数学力学知识较多,还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技术等知识。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采矿业的主导专业,毕业生在矿山主要从事矿山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基础知识扎实,综合性强,因此,学生在校时需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基本的数学力学知识,及大学物理学、工程制图、电工技术、液压传动及采掘机械、矿山提升运辅及压气排水机械等相关领域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培养中.可适当减少这些课程的学时.增加专业改造后其它所需知识的学时数。

第二,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岩土工程所需的地质测量等方面的知识。课程包括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爆破与井巷工程、地质实习及测量实习等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地球概况、矿物与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史、地质构造、矿井水、岩落塌陷、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矿山地质勘探等地质方面的知识,矿山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测量、联系测量、井巷贯通测量及施工测量等测量方面的知识,及凿岩爆破、井巷断面设计、支护及掩工等井巷工程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均可应用于其它行业的地面及地下的岩土工程中。

第三,专业课程门数多.专业知识划分太细。在70年代以前的采矿工程专业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分为露天开采专业、地下开采专业及矿山安全与通风专业等,因而涉及的专业知识更多、内容更细,导致毕业生专业适应面更窄。因此,有必要进行专业谭程及其内容的调整、综合,在近几年进行专业教学改造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专业课的门数和学时数。

第四,本专业实践性及实习、设计环节多。大学四年,学生需经过盘工实习、电子实习、地质实习、测量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及专业毕业实习等许多实习环节.机械零件设计井巷工程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及专业毕业设计等许多工程设计环节.及许多相关课程的实验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今后,可对现有的实验实践性环节作适当调整增加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实习设计。

总之.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国民经跻建设发展要求,在已有的改革基础之上,还有进一步调整、改革之必要。

四、21世纪对采矿工程教学的要求

目前,各学科知识渗透日益显见,学科领域日益扩大.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另外.当前许多矿山企业严重不景气,资源枯竭,生产技术落后.安全环保问题突出,生产成本高.经济状况差,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发生较大变化。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减步,对岩土、机械、化工、电子及环保等方面人才需求增加,要求更高素质的复合型采矿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我国采矿工程本科教育也应摒弃过去专业划分太细、专业面太窄的局隈,以适应世界经跻发展竞争和国民经济鸯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1世纪对采矿工程本科教育的总要求: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教育应与地下工程、地面岩土工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达到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交叉、渗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此,应切实落实以下四点

第一.生源质量和特殊政策相结合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

高素质毕业生的重要条件。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首先应有高素质的学生.即该专业的学生中小学基础知识扎实,素质高。其次,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对采矿工程等艰苦专业应有优惠政策,如学费减免、奖学盘增加等措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撮性,也有利于吸纳高质量的学生。

篇7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通过卓越人才的培养,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行业适应能力等得到提高。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了充分发挥众行业的背景优势,凸显其特色,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加入了“卓越计划”,采矿工程专业2014年底成为我校“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在国家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煤炭行业表现出环保、安全、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这些先进的主题对矿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传统工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根据师生座谈、校友和用人单位的走访调查,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目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行业适应性弱;培养目标与要求不够明确;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更新,使得课程体系设置与之不能较好的相适应;实践环节薄弱,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相对欠缺;大部分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缺乏;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够到位。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我们需要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耐心细致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目标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行业服务宗旨,明确专业办学特色,围绕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管理为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提供创新平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潜能挖掘,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服务矿业、行业为特色,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资源高效开发提供人才支撑,提升本专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的内容

1.科学确立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借鉴国内煤炭兄弟院校取得的良好成果和经验,同时加强对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结合专业认证标准科学制定出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和要求,通过该标准的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现其应用技术,了解本专业前沿及发展趋势。学生通过在企业阶段的锻炼学习,使其具备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工程管理等的能力,具备采矿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与交流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面对新形势下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传统的教学理念必须进行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调整,才能培养造就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矿业类工程技术人才。另外,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要将工程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并在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过程中得到落实。

3.课程体系的优化。构建“学校为主―矿山参与”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和“理论学习―工程实践―创新发展”一体化课程平台。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精炼教学内容,减少课堂教学学时,增加现场教学模块;部分课程实行校内讲授和企业工作务实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部分课程内容可安排现场讲授;大幅度增加工程实践时间,如:新增设煤矿地质实习、煤矿认识实习和煤矿机电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增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企业的实习周数,达到采矿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做好课程的衔接、课程的整合、课程学时合理变动及新课程的开设等。

4.实践环节的构建和强化。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通过新增实验设备、开发原有设备功能等措施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形成“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系列验证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系列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一系列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构成的三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通过新增实习项目和加大原主要实习在企业的实习周数来大幅度增加在企业的工程实践锻炼时间;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通过考察矿山企业和利用校友的血缘关系形成6~8个长期稳定的采矿工程实习基地。

5.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问题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方法、专题讨论式教学方法等。如:案例式教学方法可应用于《采矿学》、《井巷工程》、《露天采矿工艺》、《矿井通风》、《煤矿安全》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专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每讲完独立的章节后,教师可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多个讨论专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资料查询,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并撰写抓提报告。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考核上,总体上以闭卷考试为主,同时由课程性质及需要,将课内实验、平时测验及专题论文纳入到考核中,从而全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对于实践考核,由学校和矿山企业联合制定考核标准,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任课教师评定与企业技术人员评定相结合、任课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四、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旨在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对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的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康健,代少军,张继忠.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9):71-72.

[2]顾晓薇,王青,邱景平等.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183.

[3]师皓宇,赵亚娟.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的研究与实现[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88-91.

[4]杨宝贵,张勇,侯运炳.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煤炭,2015,(03):33-35.

[5]盛建龙,叶义成,刘晓云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矿业,2016,(07):157-160,165.

[6]韩新才,闫福安,王存文等.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3):13-17,32.

[7]汪理全,徐永圻,梁学勤.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报告[J].煤炭高等教育,1999,(04):74-76.

篇8

采矿工程专业来自城市的学生仅占19.08%,并且男生数量比例高达89.31%,有的班级甚至没有女生,多数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学生个人价值主要集中在实现个人理想信念上,即回报父母、找到理想的职业和过上幸福的生活之类,表现出相对单一和模糊。思想指导行动,若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不可能有为之奋斗的实际行动。学生个人价值相对单一和模糊在学习上的具体表现是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动力,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专业选择被动和对未来茫然

虽然当前就业形势较好,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就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人们普遍对采矿工程专业认识比较片面。该校有76.72%的学生是因为调剂或者仅仅因为就业率高被动选择采矿专业的,对采矿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由于采矿行业的特殊性,其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地点偏远,部分学生对专业产生厌恶情绪,对未来的就业和生活感到迷茫。

(三)家庭情况复杂和性格习惯孤僻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80.92%来自农村,87.79%来自中西部省(市),家庭情况普遍较差,有的还来自多子女家庭或者单亲家庭。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复杂的家庭情况往往容易造成性格缺陷,直接表现是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采矿专业学生存在心理阴影和自卑感的问题较多。同时,性别比例失衡也造成了学生性格的孤僻性。具体表现是不善表达、不太自信和不愿意表现展示自己,缺乏个性,与人交流沟通能力不足,动手实践能力弱。这种情况在女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采矿工程专业“五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教育和教育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积极探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独立自主的学生管理模式。实践证明,集思想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管理、实践教育管理、日常教育管理和亲情教育管理等“五位一体”适应采矿专业特色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实际效果。

(一)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大学生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将对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与个人理想的实现相互联系起来,才可能做到知行合一、有所成就,才可能承担起家庭、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结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个人价值的单一性和模糊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是加强时事政治学习,结合“构建两型社会”、“铁矿石价格谈判”等与矿业相关的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大对采矿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打消部分学生认为采矿工程属于夕阳工业的疑虑,树立学习采矿工程专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班会、团日活动、班级QQ群等多种途径加大对矿业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主题红、内容新、形式活”的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注重“专业教育管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风建设始终是学生教育管理应该牢牢把握的本质和核心。学生要学会学习,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结合绝大多数学生专业选择的被动性,进行专业教育管理。首先,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从学生进校起就加强专业介绍和宣讲,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其次,严格课堂管理,严把上课、实习、考试等各个环节,督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第三,建立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的评优体系,鼓励学生加强主干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开展“矿山设计”、“CAD”等学科知识竞赛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加强“实践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加强实践教育管理有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让学生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通过加深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结合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加强实践教育管理。为学生多到生产一线实践创造条件,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识。积极征得企业赞助,搭建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平台,开展大型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8]。倡导创建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学术论文,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假期进入生产单位开展社会实践和就业见习,提前了解就业形式和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四)严格“日常教育管理”,培养学生为人处世能力

良好的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是当代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根本和前提,恰当的为人艺术和处事魅力更能终生受益。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性格习惯的孤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为人处世能力,从严格日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从言行举止、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生活习惯、宿舍卫生状况等各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通过开展辩论赛、交流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设立“值周班长”制度,加强培训和锻炼,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此外,与学生干部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老师更应该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学生。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45-01

山东科技大学采矿专业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通过近年来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和煤矿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明显弱化的现象,由此反映出目前传统的教学环节已不能满足卓越采矿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如何通过改革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提高学生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卓越工程师,是采矿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究重点。

一、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适应性不足;培养目标不清楚,学术化倾向严重;课程体系与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应;工程性缺失和实践环节薄弱;教师队伍缺乏工程经历;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到位。

二、卓越采矿工程师教学体系的要求与设计

我校卓越采矿工程师的培养计划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煤矿行业工程技术人才。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卓越采矿工程师培养体系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求煤矿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照煤矿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由此看出,采矿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体系的关键不仅在于校内实践,更在于在煤矿企业综合实践的实施效果。

为满足以上要求,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与以前的“3+1”定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实施校企对接,实行“3+1”培养模式,让企业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学生三年在校重点学习数理基础、人文管理和专业知识,第四年到签约单位进行工程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一培养模式既为煤矿企业培养了急需的人才,又可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突出了对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三、卓越工程师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构建突出特色、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采矿工程专业依托专业丰富优质的教学科研资源,并将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整个四年的教学过程中,构建了横向上相互关联、纵向上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系统的教学体系和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其中教学体系是核心,主要包含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见图1)。

理论体系改革中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注意整体优化,突出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确定能充分体现采矿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有以下7门课程组成:“岩石力学”、“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矿井设计”、“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井特殊开采”。通过主干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使采矿专业课程体系趋于合理,教学内容和教材选用也将进一步优化。

第二,精炼教学内容,实现七个“结合”:着眼于专业的拓展,实现煤矿开采与非煤固体矿床开采相结合、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相结合;满足采矿技术发展的需要,实现采矿与机电相结合、采矿与信息技术结合;体现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实现采矿与岩土工程相结合;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实现采矿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采矿与环境工程相结合。

第三,加强精品课程和特色教材建设。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在矿山压力与控制、矿井特殊开采等方向具有优势和特色,科研成果突出。将优秀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全过程,教学成果突出,建设了“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矿井通风与安全”国家精品课程2门、“矿山压力与控制”校精品课程1门;出版特色教材5本,其中《矿山压力与控制》获省优秀教材一等奖,《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矿井通风与安全》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实现了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根据“卓越计划”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利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平台,扩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室综合利用率;与煤矿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设计、科研实践等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引进煤矿企业的资源和设备,模拟现场工程环境,建立实习模拟矿井,既可节约实习经费也可让学生对矿井有全面的了解。

创建完善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强调课程教学、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使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环节,通过多环节训练使学生逐步树立工程意识,学会工程思维方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主干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等,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矿山企业、科研部门学习交流及矿山企业、科研部门高技能人才到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山东科技大学已与山东能源集团签订了全面合作培养采矿专业人才的协议,为教师的现场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基地;本专业每年将安排1~2名青年教师到煤矿企业工程岗位工作,或通过实际工程项目设计、科学研究等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其次,从煤矿企业、科研部门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的现场指导老师,承担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

篇10

我国重视科教兴国,注重创新立国,但从我国本科生课程的设置来看,目前的本科生课程中科学前沿课程很少,绝大部分本科生徘徊在科研大门之外。据调查,国内本科生教学较强调知识的学习,而较为忽视让其参加创造性活动。本科生对近现代科技知识的了解要比传统知识薄弱,对科技基础知识理解的深度不够,对高新科技领域的科学术语与原理理解较差;同时本科生对研究过程与方法的本质理解还有所欠缺,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在我国采矿专业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毕业生专业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差,难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在采矿专业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中,存在合作内容有限、合作层次低、合作形式单一的问题;创造性教育不足。在学生的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中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实习与科研相结合、设计与创新相结合。

“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意识,通过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将科研融入课堂教学和相应实践环节,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研讨式教学或问题情景式教学,将学生带入一种研究的情景中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一批科研基地和教学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使他们有了新的思想就随时都能在实验室动手做;对学生实行分类和按兴趣选拔,让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本科生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科研人员,一起讨论,一起体会科研的环境。该培养模式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一、“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是一所办学十多年的独立学院,学院在继承母体学校50多年办学历程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创新型人才。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进行了“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逐步形成了“ 一条主线、四个层次、三个实践环节、综合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条主线: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完成公共课和采矿工程专业的理论学习,使学生理解采矿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第二个层次,完成采矿工程专业主干专业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专业技术基本应用能力;第三个层次,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多个专业研究兴趣方向,如矿压理论与控制方向、通风除尘方向、系统工程方向等,每个方向设置一组课程。第四个层次,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环节,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毕业设计模式,形成适应现代化矿山的运作理念,丰富毕业设计内容,让设计与科研相结合。

三个实践环节:狠抓见习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实践环节。针对目前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实习地点联系难、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内容不全面、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如探索与实习基地合作的新模式,实现校企“双赢”局面;实习内容和过程多元化新模式探索。

综合能力提升:建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导师负责制,让学生在完成前三个教学层次的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研究方向的导师,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深入现场实践,通过科研课题与现场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的科研和实践活动更加接近实际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1.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采矿工程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综合能力为根本,针对社会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依托行业、融合市场,构建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进程,深入开展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强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强化采矿工程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把采矿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江西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专业。

2.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

根据“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强调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中,在强化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借助科研平台,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突出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专业理论教学重点进行重新的分析和确定,在专业课中增设了“矿山地压与控制”、“数值化矿山理论与实践”、“控制爆破”等课程,增加了“矿床地下开采”课程的课时,将先进的科研技术和成果融入教学中。同时,将电工技术、矿石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和计算机高级语言等课程调为任选课程,压缩了“选矿学”课时;开设科研引导课程,帮助学生认识科研、了解科研,掌握科研的程序和方法,增强科研的兴趣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在强化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在任选课中增设“科学研究法”、“创新理论”、“科教应用型人才孵化”等课程。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先进的科研技术、设备和成果,强化科研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广泛建立实习、科研和就业基地,为采矿工程专业“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采矿工程专业的实施

1.实施条件

(1)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我院该专业建有产学研基地十余处,采矿工程专业依托母体在有色行业的优势,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并以此为契机,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些产学研基地既有大中型矿井又有小型矿井,开采条件从地表到地下、从简单到复杂,开采矿种从有色金属矿山、黑色金属矿山到非金属矿山几乎应有尽有。现已将地压监测与控制、采矿工艺优化、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矿山数值化建设结合到实践教学中。

产学研平台基地的建立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丰富了实践环节的题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宽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校内科研设备和采矿实验室平台构建。我院采矿工程专业具有较完善的实验室,并先后投入数百万元,购置了探地雷达、激光探测仪、地应力测试仪、爆破震动测试仪、Flac岩土工程专业软件等先进的科研设备。开展矿山企业急需解决的科研研究,包括地压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采空区监测与岩石冒落规律研究、矿山基建期岩体稳定性研究、矿山三维数值矿床模型开发与应用研究和复杂应力环境下隔离矿柱稳定性研究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均用于实践教学中。数值模拟实验室(Flac岩土工程专业软件)和Surpac数值矿山实验室建成了开放实验室,学生在第二课堂有了实践模拟的平台。

2.实施过程

我院采矿工程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每年招生规模在60人左右,从2007年开始实施了“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分阶段加以实施。大一、大二强化基础,将科研融入课堂教学;大三、大四强化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和校外实习科研基地,对学生实行分类和按兴趣选拔,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大一、大二学生强化基础学习,将科研融入课堂教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科研在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科研与教学结合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应试教育和狭窄专业教育的封闭模式,适时地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科研方法和科学思想,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将矿山企业急需解决而已解决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用现实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技、创造发明的动力,增强实际教学的效果,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掌握从如何选题到围绕课题如何进行信息的调研、选择、收集、分析、研究方案的制订、实验或研究报告的形成等一系列程序和规范。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给出一些综合性或实践性题目,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2)大三、大四强化实践环节,充分利用科研课题资源。

1)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科研探索。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和巩固理论教学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将科研内容引入实践教学中,可以丰富和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形成实验方法、手段的多样化,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在实验中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新动态、当前科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和矿山企业急需解决的科研问题,并在实验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怎样使用先进的实验设备,以构成学生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矿山企业的需要。

2)毕业论文(设计)与科研课题相结合。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本科生经过七个学期的基础和专业理论课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实践性、应用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训练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承担科研项目的有利条件,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选取科研项目中适合学生开展的论文题目,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科研课题中。通过毕业论文(设计)与科研课题结合使毕业生直接参与国家和省级纵向课题、应用开发课题的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培养其创新思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研的工作方法,同时掌握矿山企业急需解决的科研问题的解决方法,便于毕业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3)大三、大四部分优秀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从2007年开始,在大三、大四年级中选拔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综合素质高、热爱科研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包括地压监测与控制、采矿工艺优化、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数字化矿山建设等内容。在参与科研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在井下看到、体验到教师的科研成果,了解成果的科学原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到教科书中不曾介绍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部分测试、实验工作,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极大地强化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利用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加强大学生的科研素养的培养,利用第二课堂,鼓励学生成立科研兴趣小组,由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课题的申报,由学校的专家进行评审,对一些有较高科技含量、有较强应用价值的课题,学校从科研基金中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学科竞赛。对科研成果、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可认定相应的学分。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1.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大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目标定位,在课程体系中设计了从大一到大四嵌入的科研课程,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将科学研究嵌入理论教学,形成一种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在科研与教学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一方面能真正掌握到教科书中没有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部分测试、实验工作,加深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了由知识的灌输转变为能力提升的目标。如我院采矿工程专业每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有数名学生获奖,2011年在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中有2名学生获一等奖。

篇11

引言

本科采矿工程专业经历四年的学习,从高数、大学英语、工程制图等基础课到井巷工程、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课程,并且安排了矿山机械、工程经济学、矿山电子等拓展课程[1],学习内容之广,但学习的深度较浅。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2-3],其目的就是让毕业生综合的、系统的运用四年所学知识,毕业设计还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培养自身技能,为将来从事煤炭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发现,采矿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或者指导教师的责任[4-5]。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说明培养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盲目不求质量输送毕业生,可能由于知识缺漏造成的人员伤亡,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会对本校的声誉以及个人的前途发展有很大的影响[6]。因此,剖析目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新思路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实习情况差

在单位实习情况的好坏是决定是否能做好毕业实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每个煤炭学校的采矿专业学生都安排至少四周的单位实习时间,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周在单位现场实习,对矿井的各个环节有个初步认识并对重要部分重点了解,可以说毕业设计以及答辩就不是问题。但了解学生实际到单位实习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只有三成的学生实际到单位进行了现场实习,并且学生到单位后没有下井实习,只是做了收集矿上基础资料的工作,收集之后便离开单位,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造成对煤矿情况不了解、巷道设计不清楚、实际的采煤生产一无所知,造成毕业设计和答辩的被动。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及内容单一

纵览近年来的采矿毕业设计题目,设计的矿井集中在河南、山西,相当一部分矿井被学生重复拿来设计,如焦作、平顶山和晋城的矿井,重复次多过多,甚至一个学期有两到三个学生做同一个矿的初步设计,设计的内容只是部分不同,缺乏创新。

(三)工程绘图全部依赖电脑,缺乏手绘能力

2000年以前,电脑未能全面普及,采矿毕业设计普遍要求手绘图纸,手绘的内容有《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采区平面图》、《采区剖面图》与《井底车场》,抄袭较少,但电脑普及之后,出现了电脑绘图软件,如AtoCAD,为了减少学生工作量,学生可以利用CAD绘图,逐渐学生缺乏手绘图纸的能力,对图纸的熟悉度大不如以前,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线性不对,图中比例不对、标注不规范等问题,并且学生可以轻易的复制,抄袭的严重。

(四)毕业答辩情况不容乐观

部分毕业生在答辩时尽管设计说明书内容和排版较好,但答辩时对自己设计的论文的内容模糊,答辩时语言不流畅,思路不清晰,对设计的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难用可衡量的标准去给学生定量给分,只能靠答辩老师定性给分,由于收到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准确的去判断情况。

二、解决问题新思路

(一)改变毕业设计实习方式,建立三点一线的联络通道

针对部分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建立“毕业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联系通道,即实习学生、实习单位联系人与指导老师建立联系通道,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情况,指导老师及时进行实习指导和实习内容安排,目的让学生在最短的时候内,高效的将所需了解的内容尽快掌握,也约束了学生的行为,杜绝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

(二)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

由于煤矿行业性质决定,现场实习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再加上煤矿行业不景气,各煤矿经营情况不好,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比较困难,下井进行一线实习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寻求新的实习模式刻不容缓,可以实验室为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可利用3D模拟现场场景,可为学生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打破常规只在现场实习才能了解情况。

(三)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

毕业设计期间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部分同学懒惰性太强,设计进程一拖再拖,到最后阶段随意糊弄过关,为了杜绝此现象,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即学生一周一次给指导老师汇报设计进程。

(四)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

可实施“三项答辩法”,即在原来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答辩采用单一设计内容及图纸答辩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知识答辩和采矿CAD设计能力考核两个答辩环节,并通过采用一定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得出毕业设计成绩。例如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比重分别为70%和30%;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相差20分时,以低分为最终成绩;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成绩一个不及格时,则答辩最终成绩不及格。

三、结语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环节的好坏是决定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毕业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和懒惰时常伴随着他们,但如果毕业实习环节严谨、科学、合理,及时打消学生其他想法,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从中学到各项能力,使同学们能达到具备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适应采矿工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长吉,等.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3(2):50-51.

[2]李怀珍,武俐.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11):85-87.

[3]查文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09(7):102-103.

[4]刘锋珍,戴仁竹,,梁帅江.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探索[J].科技咨询,2012(19).

篇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311504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51-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采掘业也正向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海外矿产开发愈加频繁,[1]国际化矿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专业英语作为当代矿业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已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采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必修课程。加强专业英语教学,针对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探讨、改革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国际型采矿技术人才的需要,是社会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对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将TBL教学方法引入到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2]以期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采矿人才的目的。

一、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目前普遍存在把CET-4、CET-6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导致很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非常重视基础英语的学习,而对专业英语则相对忽视。且很多学校把学位与CET-4、CET-6挂钩,更增加了学生的考级压力,从而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此外,各院校普遍存在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相较其他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偏差,甚至部分学生抵触英语学习等问题。以往课堂传统教学法面对大量的枯燥的专业词汇,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很难调动,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尚未接触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低年级学生,以“是否有必要学习专业英语”为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认为有必要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32%,而认为专业英语可有可无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48%。这一结果直接反映出低年级学生对学习采矿专业英语必要性的认识不够,相应的学习积极性必将受到影响。

2.专业英语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专业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影响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各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师一般由专业教师担任,且大多是年轻教师,他们虽然精通采矿专业知识,有较高的英文写作能力,但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普遍不尽如人意;几乎没有经历专门的英语培训,很难围绕专业知识较好地开展专业英语教学。同时,年轻教师课堂节奏控制技巧与经验普遍不足,很难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和模式陈旧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和模式陈旧,大多只是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学习课文,缺少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容易将课堂变成单纯的翻译课,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与针对性,忽视了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传授尽量深广的专业知识和最新的科技动态,以及专业英语在专业领域的交流、应用等,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情况,对其教学手段与方法调查如下: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该调查主题设计选择项为:教师对教科书词汇、文章讲解;学生对文章段落翻译;就文章涉及采矿主题全班讨论;观看采矿有关英文视频;就某专业主题布置外文文献检索翻译练习;就某专业主题布置科技短文撰写;就某专业主题分组讨论、并汇报结论;其他等8项。其中采用较多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对教科书词汇、文章讲解;学生对文章段落翻译;就某专业主题布置外文文献检索翻译练习三项,分别占调查班级总量的33%、18%、17%。另有班级同学选择“其他”项后,给出了专业词汇听写练习、中文采矿学术论文翻译等课堂教学方法。总体而言,课堂互动所占比重较少,尤其分组讨论仅占调查班级的4%。虽然很多教学班级采用全班大讨论等教学方法,但其效果很难控制,很难做到班级每一个个体都得到练习。

二、TBL教学法在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TBL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最早由Michalsen[3]等学者于2002年在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础上改革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4]其特征主要是以团队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团队讨论,以促进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着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模式。[5,6]该教学法能增加学生参与和准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技巧以及增加知识成果。[7,8]针对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三个问题,TBL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TBL教学设计

(1)组建学习小组。为使学生间方便交流讨论,每组学生以3~5人为宜,[8]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进行交流、讨论。各组选荐出一名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讨论活动,并协助教师做考评工作。

(2)确定专业英语教学重点。根据采矿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精心准备教学材料,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如必须掌握的专业词汇、习语、语法等。设置采矿工程学术讨论主题,如:Open Pit Blasting Technology,Location and Design of Vertical Shafts,Hoisting Systems,Rock Mass Classification,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Digital Mine,Virtual Reality(VR) Mining等,各组学生以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现场就该采矿技术主题开展讨论。主题设置应尽量多增加采矿前沿技术,如Digital Mine,Virtual Reality(VR) Mining,Automation Mining Technology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小组均围绕这些专业主题进行讨论、交流,然后选派代表陈述,持有异议的小组可相互辩论。通过小组讨论、组间辩论和教师提示等多个环节,共同找出讨论主题的最佳结论。整个过程教师注意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通过积极地思考、辩论,在练习专业英语的同时,获得大量的专业技术信息,从而归纳出主题结论。

(3)学生学习评价。应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可采取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教师总评价相结合的手段。

2.T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TBL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对专业英语有了较浓厚兴趣,学习过程不再枯燥,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并且促进了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关键问题。

(1)小组划分。小组划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小组个体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小组搭配不当,在小组内讨论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人人都积极参与,组内个体成绩将会逐渐拉大,同时造成小组之间的成绩差异。因此,应以自愿为前提组建讨论小组,教师适当干预,以保证每个小组里最好有成绩上、中、下的学生。

(2)教学资料准备。采矿工程专业英语一般在大三开设,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还不够全面,教学资料的准备,尤其是讨论主题应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专业课程来设置。学生尚未学习的专业课程相关技术问题,特别是较深奥的专业技术问题,如Ground Control等应尽量避免,否则会导致讨论不成功。但某些前沿热门技术,如Digital Mine,Virtual Reality(VR) Mining等可布置为专题,做课下英文文献检索、翻译练习,并在课堂上讨论相关的技术认识。同时,教师应对相应主题做充分准备,以便在适当的时机对讨论做出提示。总之,教学资料准备应充分、适当。

三、结论

第一,T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教学过程中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教给学生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训练其如何运用专业英语知识。教师必须设计并管理整个课程的进程。TBL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课前阅读,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并讨论,通过团队协作,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将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于进行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和应用性讨论、练习,训练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第二,TBL教学法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一方面要求授课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教学资料;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控制课堂节奏的技巧。否则,课堂讨论将起不到应有效果,影响整个教学质量。

第三,TBL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在课堂外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在基础英语的基础上掌握专业英语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同时扩展了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丰富了专业英语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清运,赵飞,张电吉,等.全球矿业发展趋势及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导向[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6):106-110.

[2]黄宁益,范珍明,胡奇军,等.TBL教学法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评价[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4):90-92.

[3]Michaelsen,L.K.,Bauman,K,A.Fink,L.D.Team-based Learning: 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in College Teaching[M].Sterling:Stylus Publishing,2002.

[4]Thomas,P.A.Bowen,C.W.A controlled trial of team-based learning in an ambulatory medicine clerkship for medical students[J].Teach Learn Med,2011,(1):31-36.

[5]Koles,P.G.,Stolfi,A.& Borges,N.J.et al.The impact of team-based learning on medical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J].Academic Medicine,2010,(11):1739-1745.

篇13

3)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目标,所采取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的总称。目前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的教学方法还属于传统式教育,教师忽视学生参与,而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与学缺乏有机结合。另外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互补性,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的教学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学生听课”这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简单,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很多有用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涉及。一些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教师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与实际相脱离。上课讲课也只是“纸上谈兵”,缺少与实际例子结合,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兴趣。

4)师资队伍需要优化采矿工程的师资队伍在近些年得到迅速发展,教师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得益于高校扩招对教师的需求,但是不少青年教师的从教模式仅仅是课堂,对矿山一线的生产运营缺乏具体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拿捏的也不够精确,经验明显不足。而且青年教师面临人生很多新阶段的压力,把时间和精力大量投入到职称评定、各种科研项目等中,在教学上较为欠缺。具有丰富教学以及现场经验的老师相对缺乏,这就需要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多下工夫,以此来更完善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

2采矿工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1)课程设置应突出实用课程设置是指对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所进行的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设置取决于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是为专业人才的培养直接服务的。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培养煤炭企业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其课程设置理念应突出实用。

2)注重实践教学实验室是理论联系实际、验证理论知识、培养科研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及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为进一步提高分析研究能力提供更加宽厚的思维基础和创造园地。发挥实验室作用,加大实验室教学力度。构建实习平台,增强实践效果,现场实习是培养紧缺人才大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观念的重要环节,通过现场实习使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巩固已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了解社会,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专业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安排如下:第一阶段为矿井认识实习,安排在专业基础课之前,时间为1周。第二阶段为生产实习,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后、课程设计之前进行,时间为3周。第三阶段为毕业实习,安排在所有课程学完之后,毕业设计(论文)之前进行,时间为3周。

3)教学方法应多样化针对采矿工程紧缺人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教学方法的走向是:教师应把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上面,把传统“授人以鱼”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学方法应该由注入式逐渐转变为启发式,丢掉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整体改革,教学方法向多层次、多样化、协调、配合的方向发展。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及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最终使教学方法选择趋向最优化。

4)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从社会的角度看,大学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而且也间接影响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按照我国关于高校教师职务结构比例的规定以及学科建设的需要,合理设置教师职务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教师考核办法和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教师素质进行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使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促进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许多国家以法律形式明确大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任用制度等,各高校也纷纷采取措施,确定教师的地位,维护教师的权益,为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供了保障。我们要重视和关心教师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其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把一线教师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免除后顾之忧,安心教学。

5)加强目的性教育学校培养的目的要明确,是让他们学知识,不是来镀金。所以治学要严谨,高标准高要求,比如严抓考勤率,平时作业,平时实验,考试要严等等,而且授课的知识点可以偏工程实践方面,因为太多基础知识他们也掌握不了学生目的要明确,来学校不是单纯的混学分,不应该对自己太过于放纵,不能把在社会上的习惯带到学校,影响学习氛围,对自己要求要像学生的标准。企业要有目的,送进来的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功底,要有潜心研究的潜质,有选择的送进来镀金,要站在改善煤矿技术的大局上来看待。

6)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要想有效的建立并实施激励机制,必须对激励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需求,掌握学生特点,如此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合理的激励机制。笔者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要求不强烈;自我意识强烈,纪律观念淡薄;无找工作压力,竞争意识不强等特点,提出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