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外包论文实用13篇

业务外包论文
业务外包论文篇1

(一)建立校企联合的管理模式通过引入学校、企业等多方共同管理模式,建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联合办学机制。管理委员会校外成员可以是行业企业及相关管理、技术机构,也可以是培训中心、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机构。多方合作,共同制定学院发展规划,联合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合作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平台,行业、企业相关专家参与学校学生招生、教学规划与实施以及学生就业等整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使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融为一体,使学生从入学伊始就知道自己将来的工作去向,毕业后无需再进行岗前培训就能直接上岗。为了保障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培养一体化,还需要创新机构设置,如:校企联合设立招生部、教学部、项目部三个部门。其中,招生部负责招生、就业以及学生日常管理;教学部负责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及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部负责实践平台建设、学生实践教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

(二)形成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首先,学校应建立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和渠道,积极引进国内外相关行业专家学者、精英人才,组成一个理论教师和实践导师相结合、创业导师和就业导师相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导师团队”。同时,实施“模块化教学”。根据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业务流程,形成与教学模块相对应的由学校教师、企业教师等共同组成的师资组合。学生学完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后,还可自由选择导师指导其进行创业能力、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拓展训练。其次,重视学校教师的再培养。支持学校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或到企业兼职,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努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让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高校教师进入企业挂职,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审视行业及相关企业,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理论咨询,促进企业提升,最终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三)建设“前校后厂”型实践教学基地“前校后厂”型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学校教学和社会企业运行接轨,建立像企业一样运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学校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接轨。一方面,通过“前校后厂”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让学生感受企业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运作、业务流程和项目开发流程,体验企业文化氛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前校后厂”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积累基本的工作经验,及时应对社会上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的动向,使人才培养和社会行业需求同步。“前校后厂”型实践教学基地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按照企业的真实环境和工作流程建立的实训室、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园等。

(四)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分析,大学尤其是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瞄准市场需要,培养用人单位急需的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不断整合校内外资源,尤其是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资源整合,与企业大力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充分实现与行业企业间的对口衔接。打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教学内容上注重跨学科、跨专业知识技能的融合,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要特别注重“人”的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崇高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团队精神以及强烈的责任感。这样,既把金融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好,又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的人、完整的人,使之有能力成为金融外包行业的基层骨干力量,从而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培养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经济步入全球化时代。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也要与时俱进,以开放办学为指导思想,放眼世界服务外包市场,兼容并蓄,引进国际教学资源,努力实现金融外包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通过国际师资交流与培训、学生留学深造、国际论坛等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国际合作培养机制;通过“订单式”培养、共建国际实习基地等多种模式,积极开发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使金融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与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行业发展趋势同步。

业务外包论文篇2

二、模型和数据

1.基准模型设定本文在Lodefalk(2014)的计量模型基础上,从C-D生产函数出发,构建计量模型。生产函数如下:上式中,i是制造业行业,t是时间,Yit是行业的工业增加值,Ait是生产率,Lit是劳动投入,Kit是资本投入,ioutit是国际服务外包率,doutit是国内服务外包率。服务和其他要素都是边际收益递减的。制造业行业使用服务投入生产制成品,并用于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销售。为此,制成品的出口EXit可以看作是生产率和服务外包的函数,因此出口函数可写为:上式中,outit是两个服务外包变量,国际服务外包率ioutit和国内服务外包率doutit;outit-1是服务外包滞后项,滞后结构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考虑时间变化的影响,制造业行业出口对服务外包变动的反应是有滞后的,二是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模型的内生性问题;Cit是控制变量,包括资本投入K、劳动投入L和交叉项等;εit是随机误差项。

2.数据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投入产出表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由于制造业行业分类标准和数据的可处理性,采用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和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或投入产出延长表以及相关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将投入产出表和统计年鉴的行业类别交叉分析,共19个制造业行业③。被解释变量是行业出口exit,即i行业t时期的出口值,数据来源于投入产出表。主要解释变量是服务外包率ioutit和doutit。国际服务外包ioutit表示进口的服务中间投入占总投入(服务加原材料)的百分比,国内服务外包率doutit是外包给国内企业的服务投入占总投入的比值。本文采用Feenstra&Hansen(1996)的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外包率,FH指数是在发包方视角下比较有代表性的计算国际外包的方法,计算公式为:上式中,ioutit是i行业的国际(服务)外包率,Xi是i行业购买的中间投入总值,Xji是i行业购买、使用的j行业中间投入,IMj是j行业总进口,EXj是j行业总出口,Yj是j行业总产出。从FH指数可以得到类似的国内外包率计算公式,将i行业从国内购买的服务投入加总,再除以购买的总投入可得:控制变量包括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生产率。资本投入K采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各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来表示(张海洋,2005);劳动投入L由于劳动力时间数据无法获得,采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从业人员年均人数来代替。生产率LP采用劳动生产率指标,本文用各行业工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年均人数的比值来表示,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另外,控制变量中还加入了服务外包和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交叉项,以此来捕捉Egger&Egger(2006)中提到的非中性技术变化。

三、实证分析

1.典型事实和假设在实证检验之前,先从数据描述进行简单分析。图1表明滞后一期的制造业行业国际服务外包和出口显著正相关,但国内服务外包和出口负相关(见图2)。这恰好说明了企业或行业参与国际分工,能够带动生产率或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增加产量和出口;但企业参与国内分工的动因可能并不是为了获得技术或降低成本,而是其他非技术的原因,如为了避免投资风险、集中利用资源等,因此,国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作用不大甚至是反方向的影响。表1比较了不同生产率水平的服务外包变化,表明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的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相当于总体平均值的0.77和0.89;而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制造业行业,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的程度反而相对偏高,相当于总体平均值的1.22和1.11。这可以说明提高技术和效率是外包的动因之一:企业自身生产率较高,可供其选择的服务承接商就相对较少,很有可能企业外包出去的服务投入也少;同理,企业生产率水平较低,有可能由于效率和技术水平不足更倾向于将服务外包给专业化的、技术水平更高的企业。同时也发现相对于国内服务外包,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国际服务外包影响更大一些。从以上的图表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假设:假设1:预期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是正的,而国内服务外包对出口的影响有可能不显著或者为负。国外的技术或生产率水平较高,企业进行国际服务外包,可以通过技术外溢、规模经济以及市场准入等效应,提高自身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因而增加出口。而国内企业间的技术水平差异并不大,企业进行国内服务外包很可能是企业为了专业化发展核心业务、避免较高的内部生产成本或者降低投资风险所采取的战略,并不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技术和更高的效率,反而可能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环节外包出去,对于国际竞争力和出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或者可能阻碍出口。假设2: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效应会受到生产率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行业生产率的高低和其参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程度、国际竞争力水平等相关,从而影响出口。生产率和技术的提高是行业参与国际服务外包的一个主要动因,但是行业生产率本身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和出口优劣势,同时,还要考虑国际服务外包的贸易成本,因此,生产率水平不同引起的国际服务外包对出口的影响就不确定了。所以,在分析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时,要考虑生产率的复杂角色。

2.基准回归经过豪斯曼检验,本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其回归结果如表2。第1、2列不考虑国内服务外包,结果表明国际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显著正相关;第3、4列不考虑国际服务外包,发现国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显著为负,但这种负效应是极小的(-0.0141和-0.0116)。其中第2、4列加入滞后期和交叉项的控制变量后,服务外包的估计系数基本没有变化,表明回归结果很稳定。最后第5、6列是国际服务外包和国内服务外包共同回归的结果,结论和单独考虑国际或国内服务外包时一致,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有正的影响,国内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负相关。同时还注意到共同回归模型的估计系数大约是单独回归时的2倍,这说明在控制国际(国内)服务外包的作用时,国内(国际)服务外包对出口的作用更为明显。基准回归的结果验证了本文的第一个假设,即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是正的,而国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有微小而显著的负效应。3.门限回归典型事实分析了生产率对服务外包的作用,并进一步反应于出口,如何判断制造业行业生产率的高低对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关系的影响呢?传统的划分样本的方法是研究者主观判断,确定一个或多个门限值,如将制造业行业分为生产率高于平均值和生产率低于平均值的两类,然后根据门限值将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分别进行计量回归,但是这样既没有对门限值进行参数回归,也没有对其显著性加以检验,得到的结果并不可靠。尤其是当划分子样本的生产率变量不是离散型而是连续型变量时,就需要一个比较严谨的划分标准,针对此问题,Hansen(1999)提到“门限回归”方法,自动识别数据来确定门限值,以严格的统计推断方法对划分的门限值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将所要回归的模型按照检验后的门限值区分为两个或多个子样本,然后每一个子样本由不同的回归方程表达,避免了主观偏误。经过对国内服务外包的门限回归检验,发现生产率的门限效果检验并不显著,因而,本文只重点研究国际服务外包的生产率门限模型,对国内服务外包的门限模型不进行详细解释。门限回归首先要确定门限值的个数。依次在无门限、单一门限和双重门限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F统计量和P值(见表3)。以劳动生产率的滞后期(lnlpt-1)作为门限变量,进行门限效果检验。检验发现,单一门限的效果非常显著,双重门限和三重门限效果均不显著,未通过检验。因此,本文的门限回归分析将基于单一面板门限模型进行。门限值的估计值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4中所示。在本文的单一门限模型中门限参数的估计结果是0.658,根据估计的门限值将制造业行业分为生产率较高(lnlpt-1>0.658)和生产率较低(lnlpt-1≤0.658)的两类制造业行业。表5是单一门限模型的回归结果④,分析发现虽然两类制造业行业的国际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都是正相关的,但是估计系不同,即制造业行业生产率的差异影响了国际服务外包促进制造业出口的程度。制造业行业生产率较高,在追求技术或比较优势的动力下,行业面临的可供选择的服务承接商相对较少,国际服务外包水平可能较低,从而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出口;但同时行业自身的高生产率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准入效应带来的巨大出口优势,仍然使得国际服务外包和制造业行业出口呈高度正相关(0.341)。制造业行业生产率较低,有可能由于效率和技术水平的不足,更倾向于参与国际服务外包,获得高技术和生产率,在能够以抵消贸易壁垒影响的同时,也能逐步改变其自身的相对出口劣势,带动出口的增加,低生产率行业的国际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的相关系数达到0.567。门限回归的结果和本文的假设2一致,即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行业的出口效应由于生产率的影响,而呈现非线性关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基准回归还是门限回归,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作用是显著为正的,而国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的影响则是负的。而且对比表2和表5系数可以发现,两个回归的估计系数差别不大。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改进FH指数,以中国发包方为视角计算制造业行业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率,采用面板OLS和面板门限回归的计量方法,验证服务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主要结论为国际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显著正相关,国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有极小但很显著的负影响;生产率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国际服务外包对出口的影响小于生产率较低的行业。从实证结论可以得到以下政策启示:

业务外包论文篇3

1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成因

1.1联机编目的发展为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提供了技术条件

我国联机编目的发展是以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应用系统1998年12月进行联通并试验运行为标志的;CALIS高校文献保障服务系统也于1998年正式启动。这两个全国性共享平台的运行为编目业务外包服务商制作编目数据提供了标准化的蓝本。由于庞大的联机编目技术支撑以及文献处理加工标准化的实施,为编目业务外包服务商提供图书馆需要的业务创造了条件;MARC数据制作的社会化,图书馆管理软件的通用性都改变了图书馆的作业模式,为编目业务外包提供了一个可靠应用平台、服务环境和服务手段,使编目业务外包的巨大潜力得以开发并蓬勃发展。

1.2书商和中介机构的大量涌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大批经营状况良好、信誉较佳的书商和中介机构,如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武汉三新书业等。由于图书馆隶属于事业单位,信誉良好,与其合作风险小。因此,大量书商纷纷向图书馆展示其实力,竞争的加剧使得这些书商不仅要在价格上招式百变,在服务上也是花样翻新。比如从单纯订单式服务转变为图书分类、编目、加工服务一条龙。激烈的竞争关系使得这些书商和中介机构都想建立一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业化的、训练有素的图书分类、编目、加工队伍,为编目业务外包提供了人才准备和可靠的保证。

2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优势和劣势

2.1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优势

2.1.1降低成本

由于书商采用的是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经营成本低,他们利用国家图书馆,编目中心等单位的书目数据进行一次套录,多次利用,数据成本更低。图书编目业务外包,促进了机读书目数据的标准化,减少了大量重复劳动,提高书目数据的利用率。据统计,目前我国图书馆原始图书编目,每种书的成本在10-15元之间,而套录数据每种书仅0.3元。

2.1.2节约人力资源

图书馆实施编目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实行编目业务外包,可以将节省下的经费投入图书馆内人力附加价值较高的工作中,从而达到减员增效,节约经费的目的。

2.1.3解决图书馆新书积压问题

新书积压、新书滞后是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重视和购书数量的增加,就显得尤为突出。图书编目业务外包,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图书加工周期,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新书积压、新书滞后的现象,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2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劣势

2.2.1外包合同的短期性和松散性,导致编目数据质量下降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往往是在图书招标过程中书商作为提供配套服务的形式来完成的,由于每年中标的书商都不一定相同,而且是多家中标,这样,由于多家书商参与合作,对于图书分编细则的理解和书商编目人员素质的差异,外包合同的短期性和松散性,将直接影响到书目数据的质量。

2.2.2过分强调节省成本,导致编目业务外包后书目数据质量下降

图书馆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减少原有的图书编目人员,而外包商编目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导致原始编目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外包人员对于图书馆编目的系统性缺乏概念,在处理多卷书时,容易将不同时间到馆的书分散著录,甚至给出不同的分类号。而这些错误又较隐蔽,只有当图书出借时才会被发现,另外,复本不认真,导致一种书有多条书目数据。凡此种种影响了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质量,陡增图书馆书目质量控制的风险。

2.2.3隐藏的成本增长和新的竞争对手形成的风险

编目业务外包既孕育成本节约的优势,同时也隐藏着成本增长的潜在风险,编目业务外包作为图书馆图书采购过程中书商提供的一项配套服务,如果长期外包,不仅削弱了图书馆的编目技能,而且造成书商对此业务的垄断,图书馆过分依赖书商,同时,书商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能采取一些机会主义的行为,降低服务质量,提高此项业务的成本,使图书采购价格提高,长此以往,增加了图书馆潜在的成本风险。

2.2.4图书馆人力资源重新配置的风险

编目业务外包的初衷是为了将更多更好素质的馆员安排到一线读者服务部门,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拓展图书馆服务的层面。但是,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打破了原来各部门的利益格局,因此会出现很多新的矛盾,处理不好,会严重的影响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开展。

3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编目业务外包并不表示编目业务在图书馆的结束,而是意味着另一种更为复杂的管理工作的开始,所以在外包过程中更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3.1外包书商的选择

对书商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业务外包的成功与否。图书馆应首先对书商的技术实力、信誉、资金、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和调研,并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数,在招投标的时候将其作为选择书商的硬性条件。对于承揽过该类业务内容的书商可以优先考虑。

3.2加工方案的制定

图书馆在确定了书商后,经过专门小组的讨论研究,应对书商提出详尽的加工方案和加工要求。因为每个图书馆的目录体系都有自己的历史,而书商的员工对图书的历史缺乏了解,所以加工方案除了对必备字段的要求外,还需要有专门的文字规定相关著录、标引原则,

3.3外包的适时考核与监督。

在编目业务的外包过程中,不论是到馆操作还是异地操作,图书馆都需配备审核人员进行适时抽查和监督。审核人则根据规定对外包商提供的数据进行抽样,把不符合加工要求的数据单列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且在表格中进行统计,当书商的编目质量超过双方约定的“出错率上限”时,则根据约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3.4加强沟通,优势互补

我国图书馆的编目业务外包正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外部条件还是内部条件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双方要本着相互理解的态度,进行沟通。要把书商看成是图书馆工作的战略伙伴,对书商的能力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应提出他们无法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应鼓励与协助书商谋求与具有庞大编目数据的CALIS联机编目中心、国家图书馆编目中心甚至图书馆系统商等多方的合作,在多方合作中,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与书商间数据的“互联互通”,使外包效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艳芬.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特点与风险控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

[2]韩超.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成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

[3]韩红予.浅析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业务外包[J].现代情报,2008(5)

[4]莫振轩.试论业务外包对图书馆发展的深刻影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6)

业务外包论文篇4

1.1编目业务外包

分编外包是图书馆传统的业务外包内容,也是到目前为止最常见的外包内容。在国外,书商们将自己的数据库与书店及图书馆等终端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图书供应网络,实行查询、供货以及分编等一条龙服务。

1.2数据库建设外包

将馆藏资源制成电子出版物,使它们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吸引更多读者,是提高信息利用率的一种手段。数据库建设一方面质量要求较高,除了数据的正确性外,还要保证元数据的标准化和接口的规范。另一方面数据库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许多数据库本身的技术力量和其他资源都不足以满足这些要求,通过业务外包就能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1.3信息服务外包

图书馆之所以无法满足本馆读者的所有信息需求,是因为图书馆在人、财、物力即信息资源方面存在着欠缺。因此,必须将有关信息服务外包出去,由其他图书馆或公司代为进行。最常见的信息服务方式有合作咨询、查新、定题和跟踪服务等。委托图书馆外的组织撰写专题研究报告、动态分析、综述评论等也是常用的外包服务内容。图书馆还可以委托馆外组织代为进行读者需求调查,以节省人力、财力,并提高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

1.4基础业务与行政事务外包

报刊装订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的常规性业务,但是大多数图书馆并没有专门的装订设备和从事装订工作的人员。而通过成立图书馆装订中心,把若干家图书馆的装订业务统揽下来,不仅形成规模效应,而且有利于提高装订质量。图书馆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可以通过对临时工和学生读者的知识技能培训,使他们胜任这项工作。

2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益处

2.1降低图书馆运作成本

专业机构(团体)采用的方法是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经营成本比较低,以此提供的服务价格也比较优惠。以OCIC为例,从该中心联机套路一条数据的费用是1美元;批量或回溯性编目服务,费用为2美元以下一种。据美国一家图书馆专业公司提供的价目表,一条书目的编目费为1.35美元,卡片费为1美元,另收磁盘费,委托他们的原始编目每种还要收10美元。同样是分编图书,如果是图书馆自己完成,每种图书的分编成本至少要50美元以上。我国的情况同美国差不多,据统计,我国每种书的原始分编成本在10-15元,而从CALIS套路或由书商提供分编数据,分编的成本就要低得多。

2.2提高图书馆劳动效率

有研究表明,业务外包就是速度经济时代下的产物,是“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高的价值”这一要求的结果。如:对于一般图书馆来说,新书同读者见面至少要1个月时间,有的甚至要在3个月以上。而如果说采用纲目购书,要求书商随书配送编目数据或者到书目数据公司去套录,则可大大缩短新书与读者见面的时间。

2.3使社会资源得到利用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协作共进的出生存形态。社会上本来就存在着许多可以为图书馆服务的资源,但是在图书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对此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其原因在于竞争压力不大、技术水平不高、服务要求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导致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图书馆发展模式,一方面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另一方面大量的资源被闲置。改变这种传统的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就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业务外包。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专门为图书馆服务的公司,如果图书馆视而不见,弃之不用则是非常不应该的也是对事业的发展不负责任的。3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市场前景

(1)业务外包应有限度、有节制,不可抱有甩包袱的思想。业务外包能带来主体的高效益,但也有可能是暂时的繁荣,因此,把握外包的范围与尺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不应把某一块业务简单地甩给别人,让自己有一种卸包袱的感觉。

作为图书馆来说,读者服务的确是关键业务、核心业务,图书馆中一切流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如何给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文献资源支撑、技术支持都是保证良好服务的因素,实行部分业务外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过分地依赖别人,读者服务也可能就会受制于人。

(2)业务外包应有整套的监控机制,以保证外包业务质量的稳定。图书馆的业务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是流程清清楚楚一条龙,无枝无节,说复杂是每个环节都有着详尽的业务规范和操作章程,马虎不得。对于外包出去的部分业务,回到馆里与其他流程衔接时,应作必要的质量检验。同样,对图书馆环境布置外包、临聘人员及学生工的工作质量监控,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岗位抽查等方式进行。

(3)对文献资源的储备方面,应有长远的考虑,制定必要的应急方案。当前,图书馆界深感忧虑是,对于网络数据库不仅是拥有资源而具备使用权的问题,而是对这些资源长期储备的问题。虽然包库可以免去技术维护、硬件条件的烦恼,但它总是虚拟的存在,主动权掌握在承包方的手中。而且数据库投入是个不见底的深渊,年复一年,费用只增不减,图书馆却得不到一页纸、一张盘,万一经费不足或数据库公司破产,图书馆便一无所有。因此,资源的定期储备问题应予重视。CALIS引入的部分外文数据库是保证某一地区(大区)配套保存1套印刷本文献方式组团订购,以此免除了更多用户的后顾之忧,但更大量的数据库提供这种配套服务是否切实可行,让人不得不担忧。

由此可见,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应予全面考虑,尽可能地选择实力雄厚、市场前景广阔、用户喜爱的数据库产品。在订购虚拟产品的同时,要求商家提供相应的累积数据光盘,如果经费许可,还是尽量建设本地镜像站,这一方面可以保证资源存在,同时也可以提高检索质量,扩大用户范围(包库往往有并发用户限制)。

(4)外包并非逃避新技术、新知识,而是通过去繁存精,让本馆人员更加集中精力抓好团队学习,培养自己的特长。从外包的初衷来看,是把成本过高而又自己不擅长做的或投入与产出比例不够经济的部分业务交给有经验的人去做,从而提高整体流程的效益,但外包绝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关系到图书馆与读者产生直接联系的服务内容,外包只能是一些工作,其中关键的、核心的业务如运用最新技术获取最新信息向读者提供最快的服务等流程,是图书馆的业务命脉,因此,这部分业务就应不计人才的成本,应从长效服务出发,培养一支适应环境变化快、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很显然,这支队伍应指全馆所有的工作人员,因此,团队学习的要求就更为迫切,通过学习让每一个同志都有所长、有所专。

4总结

业务外包是图书馆普遍的业务现象,无论从内因还是外因来看,业务外包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通过业务外包形式实现资源共享才是图书馆全面满足读者需要的出路,同时,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图书馆业务,因为有了业务外包和合作,才可以提高自身的效率,才能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但同时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业务外包的广度和深度,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把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石继平.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及其策略[J].图书馆杂志,2004,(4).

业务外包论文篇5

一、业务外包的产生及其背景

业务外包(Outsourcing)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即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其实质是企业重新定位,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塑造和发挥企业自已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构筑自已竟争优势,获得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业务外包因能促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长期竟争优势,并能达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所以在市场经济竟争中日益受到企业瞩目。事实上,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正是通过这种经营策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如世界最大的运动品牌耐克的核心竟争力是运动鞋的设计、应用与研发气垫(NikeAir)技术,而所有的制造工业外包给世界各地。微软公司的核心竟争力是创造他的软件产品及其他公司发展策略性合作,提供顾客服务和支持,而其他的工作都是外包。据邓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业务外包上的开支上升了27%,达到了3250亿美元。

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十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受到普遍的欢迎。图书馆将非核心功能通过合同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以便集中自身的力量搞好改变基础结构,提高核心功能的工作。业务外包这一经营管理方法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是正在形成的一个趋势。

1977年日本东京都一份报告称,93所图书馆中有47所将分编工作部分外包。1981年5月15日日本《自治日报》报道,在被调查的542所公共图书馆中,警卫外包的占37.7%,清洁外包的占58.5%。1997年在被调查的全美授学士学位以上的117所高校图书馆中,33个正在进行或已进行编目外包,16所正在考虑。1998年秋美国美国图书馆学会(ALA)特别成立了一个“外包工作组”来研究业务外包相关的课题,并在ALA的冬季会议上设立了公开论坛来讨论业务外包对图书馆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在我国,从九十年代以来,业务外包逐渐为图书馆所重视和采用,但业务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编目工作方面。

二、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类型

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较成功和成效最好的外包业务有下面几种:

1、采访业务外包。采访业务外包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纲目订购,它实际上是一种图书馆与书商之间的采书合约,书商根据图书馆采访人员圈订的纲目控制范围(如:专业范围、主题控制、出版社控制、阅读水平控制等)和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将选出的图书送到图书馆,图书馆采访人员通过验收将适合的书留下,不需要的图书退回给书商。这种方式可以节约采访人员选书的时间,也能保证所购图书具有针对性。另一种方法是由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征订书目进行圈选,交由书商订购。近几年,地区采编中心和图书公司不断涌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供应商要能发展下去,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竟争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优惠和附加服务,其中包括书目数据的配送以及装防盗条、盖馆藏章、贴条形码和书标等手工处理过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人员,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目的。

2、编目外包。编目外包是国外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且最具成效的一种。早在七、八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图书馆已开始将编目业务部分外包,1967年OCLC成立之后,由于它费用低,质量高,OCLC更是成了世界各地图书馆编目外包的服务商。在中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全国联合编目中心、CALLS、地区采编中心的建立,从九十年代开始,各图书馆普遍采用了编目外包方式。编目外包,一方面可以减少编目人员的负担,加快文献处理的速度,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开支,解决诸如待编积压图书、工作负荷不均、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统一编目,图书馆书目数据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3、书目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进程中最繁重的一项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它耗时耗力,很多图书馆都将此业务外包给建库承包商。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外包,包括依据卡片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和到现场依据文献实体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两种形式。前一种方法简便、经济,但卡片信息不全,依此制作出来的书目数据不能达到准确、全面的效果。后一种方法是较为彻底的做法,双方通过签订合约,由承包方派员进驻图书馆,按馆藏文献建库,同时还按照现在的标准全面重新加工。

4、自动化业务外包。自动化业务外包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移植或委托专业厂商设计和开发,服务提供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整套的应用方案,包括咨询、软件系统、实施、运行中的维护、软件的升级、高质量的技术支持等。由于大多数图书馆缺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软件在不断升级,如果相关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由图书馆自行开发,则图书馆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通过服务外包,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支出,还可以直接享受服务提供商提供强径的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的优质服务。

5、后勤物业管理。大学图书馆的行政和后勤虽然没有公共图书馆复杂,但事务性工作很多。近几年来,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各地政府都投入巨资建设新图书馆,新建的图书馆面积都较大,如华南师范大学新馆面积为23500平方米,湛江海洋大学图书馆为23000平方米,新馆的各种设施,包括公共卫生、消防、绿化、空调、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任务很重。通过后勤外包可以使管理层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精力用于业务建设中。后勤外包可以采用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两种,全部外包可以向社会邀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对图书馆所有物业及设施、设备实施统一一体化管理,图书馆只设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物业的宏观管理及与管理处的联络,深圳南山图书馆即是采用此种形式。较为普遍的是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部分外包主要用于:

清洁卫生:对于几万平方米馆舍来说,清洁卫生是一项较繁重又不可忽视的业务,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外包给保洁公司来完成,图书馆办公室可以建立明确的检查制度进行监督。

绿化保养:图书馆要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绿化是不可缺少的摆饰品,而图书馆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对这些植物进行保养,因此可以委托给学校的绿委会进行托管,以保证图书馆的花木常青常开。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图书馆领导最为头痛的问题,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活动场所,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图书馆内书籍是易燃物品,同时还保留着大量的文物和古籍,因此图书馆消防安全在后勤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图书馆可以将此项业务交由消防公司来完成,消防公司派专人进驻图书馆,定期检查和更新消防器材,并可以和图书馆合作,开展消防演习,进行消防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消防意识。

设备维护:除计算机设备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包括空调、电梯、影印设备、视听设备等,这些也可以通过合约形式进行委外服务。

三、图书馆业务外包评价

业务外包之所以能被图书馆所用并得以发展,是由于这种模式确实能给图书馆带来很大的利益,有着明显的优势:

1、图书馆实行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专业机构(团体)往往具有规模经济,有着专业程度高和高度效率化,经营成本较低的特点,通过他们来提供服务,可以取得较大的价格优惠,并能节省庞大的人事费用。以采编业务为例,将采编业务委托给地区采编中心完成,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采购取得价格优惠,另一方面,采编中心是一个以采、编、配送一条龙服务为特色的服务机构,在完成购书的同时,实现了随书配送书目数据,有些采编中心甚至帮助图书馆将所购图书贴条形码、书标、盖馆藏章等图书加工工作,而且这些工作是完全免费的。在美国,图书馆成为OCLC成员馆后,套录一条书目记录费用是1.5美元(OCLC成立之前,美国国会图书馆一条书目记录成本是75美元,Ohio大学图书馆是30美元),委托编目,平均才2-12美元。我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据统计,图书馆单独编目,每种图书约10-15元,而套录每种图书是0.3元,委托地区采编中心或书商,编目是免费。

2、节约人力资源,克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的困难。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很难引进和留住高技术人员,因而也使图书馆难以进行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在业务外包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保证自已的先进性。如选购成熟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既可以降低开发软件的风险,也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又如南海学院图书馆,由于是新建图书馆,专业人员少,因此将采编业务全部交由广东高校信息服务中心完成,该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生产制作出标准的书目数据,使南海学院图书馆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员。以联合编目为例,美国Ohio大学图书馆1967年共有编目人员15名,每年处理约2.5万种图书,成为OCLC成员馆后,编目人员减至5人,每年可处理5万种书,以每名工作人员年薪5万美元计,每年节约工资约50万美元,而全部套录OCLC数据也只需花7.5万美元。

3、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可以专注于自已的核心业务,提高竟争优势。图书馆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完成,将使图书馆的管理层可以集中精力实现对业务流程,人员配置进行整合,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竟争优势,保持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

4、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回溯建库为例,如果要完成30多万种中文图书,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自已建库,估计要用1-2年时间,而委托建库商,可能只需要2个月时间。

业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促进图书馆的重心转移,发挥图书馆的竟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直接购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最大缺馅是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对外部技术的严重依赖。一般情况下,技术外包可以产生良好的短期回报,但不知不觉中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只停留在使用上,而不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包括人才),从而损害图书馆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某些技术决窍必须通过开发的过程中才能学会。采购业务外包方面,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增加和学校评估要求,广东高校这几年购书经费增加很快,常常一次拔数百万元,校方限期完成,图书馆将数百万的采购委托给供货商,有的馆甚至要求供货商每种书配5——10册,积压的旧书也配上,从而造成藏书质量的下降。

四、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策略

业务外包主要是透过与外包商合作及关系之调整,以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图书馆仍要承担规划、目标制定、监督标准制定及执行、评估及修正等工作,换言之,业务外包服务质量的好坏,图书馆应负责任,因此在制定外包策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决定业务外包考虑因素。实施业务外包之前,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任务、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评估成本效益,听取各方意见,明确自已的核心业务,从而确定哪些业务与核心业务关联性不大,或是本馆难以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或是自已完成成本高、效率低,这些因素都是图书馆考虑进行业务外包的原因。

2、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签定合作协议。外包商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外包业务成功与否。图书馆应全面考虑外包商的财务、人力资源、信誉、管理控制及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是否熟悉业务、价格水平等条件,在审慎外包商各方面因素后,认真签订外包合约,作为双方共同遵守及管理的依据。合约的内容应包含:工作目标及预期效益、合作范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所有权归属、合约修改与终止、付款方式、培偿问题等。

3、加强对外包商的控制和管理。图书馆把业务外包出去后并非万事大吉,相反,应密切注意并配合外包商进行各项活动。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图书馆还必须对外包商进行有效的监督,重视业务外包的过程管理,尤其是技术业务工作,同时应建立一套可以将服务对象的问题直接反馈给馆方的机制,如提供意见箱、电子公告栏、留言板等。

4、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无论是与本馆职工还是外包商。图书馆与外包商的关系是互相依靠,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双方在充分的沟通与相互理解基础上,加强合作与协调,使业务流程顺利进行。在图书馆内部,外包势必会影响到一些工作人员的利益,如编目外包,从前图书馆内部往往以编目人员为核心人物,知识层次最高的当是编目人员,由于编目外包,他们可能要转变角色,由台后服务走向台前服务。因此,要做好员工的沟通工作,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五、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前景

虽然图书馆业务外包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也存在一些顾虑。但是它体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图书馆职能社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虚拟馆藏比例的上升及联机编目的普及,图书馆内从事信息贮藏与处理的人员将减少,从事读者信息服务人员,尤其参考咨询人员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人员,图书馆的整个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应用等都应加以重视与重新分配。人力删减、经费紧缩、以及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迅速变化,业务外包在图书馆业务的应用层面日益扩展。委外服务不仅促进图书馆从节省成本及提升效率等方面进行创意思考,同时也是图书馆思考改造其组织作业流程、实施机构重组的一项良方。可以预料,随着图书馆管理的改进,业务外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雷永立,杨成杰.OCLC网络化发展道路的启示.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

56-59

[2]杨谦.美国图书馆采访业务外包模式与方法研究.情报杂志,2002(5),

42-43

[3]王兵.业务外包-高科技时代集团经济发展的方向.科技管理研究,2002(4),18-20

业务外包论文篇6

业务外包(Outsourcing)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即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其实质是企业重新定位,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塑造和发挥企业自已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构筑自已竟争优势,获得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业务外包因能促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长期竟争优势,并能达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所以在市场经济竟争中日益受到企业瞩目。事实上,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正是通过这种经营策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如世界最大的运动品牌耐克的核心竟争力是运动鞋的设计、应用与研发气垫(NikeAir)技术,而所有的制造工业外包给世界各地。微软公司的核心竟争力是创造他的软件产品及其他公司发展策略性合作,提供顾客服务和支持,而其他的工作都是外包。据邓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业务外包上的开支上升了27%,达到了3250亿美元。

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十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受到普遍的欢迎。图书馆将非核心功能通过合同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以便集中自身的力量搞好改变基础结构,提高核心功能的工作。业务外包这一经营管理方法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是正在形成的一个趋势。

1977年日本东京都一份报告称,93所图书馆中有47所将分编工作部分外包。1981年5月15日日本《自治日报》报道,在被调查的542所公共图书馆中,警卫外包的占37.7%,清洁外包的占58.5%。1997年在被调查的全美授学士学位以上的117所高校图书馆中,33个正在进行或已进行编目外包,16所正在考虑。1998年秋美国美国图书馆学会(ALA)特别成立了一个“外包工作组”来研究业务外包相关的课题,并在ALA的冬季会议上设立了公开论坛来讨论业务外包对图书馆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在我国,从九十年代以来,业务外包逐渐为图书馆所重视和采用,但业务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编目工作方面。

二、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类型

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较成功和成效最好的外包业务有下面几种:

1、采访业务外包。采访业务外包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纲目订购,它实际上是一种图书馆与书商之间的采书合约,书商根据图书馆采访人员圈订的纲目控制范围(如:专业范围、主题控制、出版社控制、阅读水平控制等)和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将选出的图书送到图书馆,图书馆采访人员通过验收将适合的书留下,不需要的图书退回给书商。这种方式可以节约采访人员选书的时间,也能保证所购图书具有针对性。另一种方法是由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征订书目进行圈选,交由书商订购。近几年,地区采编中心和图书公司不断涌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供应商要能发展下去,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竟争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优惠和附加服务,其中包括书目数据的配送以及装防盗条、盖馆藏章、贴条形码和书标等手工处理过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人员,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目的。

2、编目外包。编目外包是国外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且最具成效的一种。早在七、八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图书馆已开始将编目业务部分外包,1967年OCLC成立之后,由于它费用低,质量高,OCLC更是成了世界各地图书馆编目外包的服务商。在中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全国联合编目中心、CALLS、地区采编中心的建立,从九十年代开始,各图书馆普遍采用了编目外包方式。编目外包,一方面可以减少编目人员的负担,加快文献处理的速度,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开支,解决诸如待编积压图书、工作负荷不均、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统一编目,图书馆书目数据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3、书目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进程中最繁重的一项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它耗时耗力,很多图书馆都将此业务外包给建库承包商。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外包,包括依据卡片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和到现场依据文献实体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两种形式。前一种方法简便、经济,但卡片信息不全,依此制作出来的书目数据不能达到准确、全面的效果。后一种方法是较为彻底的做法,双方通过签订合约,由承包方派员进驻图书馆,按馆藏文献建库,同时还按照现在的标准全面重新加工。

4、自动化业务外包。自动化业务外包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移植或委托专业厂商设计和开发,服务提供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整套的应用方案,包括咨询、软件系统、实施、运行中的维护、软件的升级、高质量的技术支持等。由于大多数图书馆缺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软件在不断升级,如果相关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由图书馆自行开发,则图书馆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通过服务外包,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支出,还可以直接享受服务提供商提供强径的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的优质服务。

5、后勤物业管理。大学图书馆的行政和后勤虽然没有公共图书馆复杂,但事务性工作很多。近几年来,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各地政府都投入巨资建设新图书馆,新建的图书馆面积都较大,如华南师范大学新馆面积为23500平方米,湛江海洋大学图书馆为23000平方米,新馆的各种设施,包括公共卫生、消防、绿化、空调、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任务很重。通过后勤外包可以使管理层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精力用于业务建设中。后勤外包可以采用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两种,全部外包可以向社会邀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对图书馆所有物业及设施、设备实施统一一体化管理,图书馆只设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物业的宏观管理及与管理处的联络,深圳南山图书馆即是采用此种形式。较为普遍的是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部分外包主要用于:

清洁卫生:对于几万平方米馆舍来说,清洁卫生是一项较繁重又不可忽视的业务,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外包给保洁公司来完成,图书馆办公室可以建立明确的检查制度进行监督。

绿化保养:图书馆要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绿化是不可缺少的摆饰品,而图书馆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对这些植物进行保养,因此可以委托给学校的绿委会进行托管,以保证图书馆的花木常青常开。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图书馆领导最为头痛的问题,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活动场所,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图书馆内书籍是易燃物品,同时还保留着大量的文物和古籍,因此图书馆消防安全在后勤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图书馆可以将此项业务交由消防公司来完成,消防公司派专人进驻图书馆,定期检查和更新消防器材,并可以和图书馆合作,开展消防演习,进行消防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消防意识。

设备维护:除计算机设备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包括空调、电梯、影印设备、视听设备等,这些也可

以通过合约形式进行委外服务。

三、图书馆业务外包评价

业务外包之所以能被图书馆所用并得以发展,是由于这种模式确实能给图书馆带来很大的利益,有着明显的优势:

1、图书馆实行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专业机构(团体)往往具有规模经济,有着专业程度高和高度效率化,经营成本较低的特点,通过他们来提供服务,可以取得较大的价格优惠,并能节省庞大的人事费用。以采编业务为例,将采编业务委托给地区采编中心完成,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采购取得价格优惠,另一方面,采编中心是一个以采、编、配送一条龙服务为特色的服务机构,在完成购书的同时,实现了随书配送书目数据,有些采编中心甚至帮助图书馆将所购图书贴条形码、书标、盖馆藏章等图书加工工作,而且这些工作是完全免费的。在美国,图书馆成为OCLC成员馆后,套录一条书目记录费用是1.5美元(OCLC成立之前,美国国会图书馆一条书目记录成本是75美元,Ohio大学图书馆是30美元),委托编目,平均才2-12美元。我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据统计,图书馆单独编目,每种图书约10-15元,而套录每种图书是0.3元,委托地区采编中心或书商,编目是免费。

2、节约人力资源,克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的困难。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很难引进和留住高技术人员,因而也使图书馆难以进行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在业务外包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保证自已的先进性。如选购成熟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既可以降低开发软件的风险,也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又如南海学院图书馆,由于是新建图书馆,专业人员少,因此将采编业务全部交由广东高校信息服务中心完成,该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生产制作出标准的书目数据,使南海学院图书馆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员。以联合编目为例,美国Ohio大学图书馆1967年共有编目人员15名,每年处理约2.5万种图书,成为OCLC成员馆后,编目人员减至5人,每年可处理5万种书,以每名工作人员年薪5万美元计,每年节约工资约50万美元,而全部套录OCLC数据也只需花7.5万美元。

3、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可以专注于自已的核心业务,提高竟争优势。图书馆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完成,将使图书馆的管理层可以集中精力实现对业务流程,人员配置进行整合,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竟争优势,保持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

4、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回溯建库为例,如果要完成30多万种中文图书,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自已建库,估计要用1-2年时间,而委托建库商,可能只需要2个月时间。

业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促进图书馆的重心转移,发挥图书馆的竟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直接购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最大缺馅是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对外部技术的严重依赖。一般情况下,技术外包可以产生良好的短期回报,但不知不觉中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只停留在使用上,而不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包括人才),从而损害图书馆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某些技术决窍必须通过开发的过程中才能学会。采购业务外包方面,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增加和学校评估要求,广东高校这几年购书经费增加很快,常常一次拔数百万元,校方限期完成,图书馆将数百万的采购委托给供货商,有的馆甚至要求供货商每种书配5——10册,积压的旧书也配上,从而造成藏书质量的下降。

四、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策略

业务外包主要是透过与外包商合作及关系之调整,以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图书馆仍要承担规划、目标制定、监督标准制定及执行、评估及修正等工作,换言之,业务外包服务质量的好坏,图书馆应负责任,因此在制定外包策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决定业务外包考虑因素。实施业务外包之前,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任务、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评估成本效益,听取各方意见,明确自已的核心业务,从而确定哪些业务与核心业务关联性不大,或是本馆难以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或是自已完成成本高、效率低,这些因素都是图书馆考虑进行业务外包的原因。

2、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签定合作协议。外包商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外包业务成功与否。图书馆应全面考虑外包商的财务、人力资源、信誉、管理控制及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是否熟悉业务、价格水平等条件,在审慎外包商各方面因素后,认真签订外包合约,作为双方共同遵守及管理的依据。合约的内容应包含:工作目标及预期效益、合作范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所有权归属、合约修改与终止、付款方式、培偿问题等。

3、加强对外包商的控制和管理。图书馆把业务外包出去后并非万事大吉,相反,应密切注意并配合外包商进行各项活动。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图书馆还必须对外包商进行有效的监督,重视业务外包的过程管理,尤其是技术业务工作,同时应建立一套可以将服务对象的问题直接反馈给馆方的机制,如提供意见箱、电子公告栏、留言板等。

4、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无论是与本馆职工还是外包商。图书馆与外包商的关系是互相依靠,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双方在充分的沟通与相互理解基础上,加强合作与协调,使业务流程顺利进行。在图书馆内部,外包势必会影响到一些工作人员的利益,如编目外包,从前图书馆内部往往以编目人员为核心人物,知识层次最高的当是编目人员,由于编目外包,他们可能要转变角色,由台后服务走向台前服务。因此,要做好员工的沟通工作,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五、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前景

虽然图书馆业务外包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也存在一些顾虑。但是它体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图书馆职能社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虚拟馆藏比例的上升及联机编目的普及,图书馆内从事信息贮藏与处理的人员将减少,从事读者信息服务人员,尤其参考咨询人员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人员,图书馆的整个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应用等都应加以重视与重新分配。人力删减、经费紧缩、以及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迅速变化,业务外包在图书馆业务的应用层面日益扩展。委外服务不仅促进图书馆从节省成本及提升效率等方面进行创意思考,同时也是图书馆思考改造其组织作业流程、实施机构重组的一项良方。可以预料,随着图书馆管理的改进,业务外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雷永立,杨成杰.OCLC网络化发展道路的启示.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

56-59

[2]杨谦.美国图书馆采访业务外包模式与方法研究.情报杂志,2002(5),

42-43

[3]王兵.业务外包-高科技时代集团经济发展的方向.科技管理研究,2002(4),18-20

业务外包论文篇7

摘 要:基于服务外包业发展状况以及经济社会效应的视角来阐述其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并且分析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同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服务外包;内需;产业结构 1 引言 2008年9月15日,随着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轰然倒地,华尔街在短短数日内完成了积淀已久的金融危机的井喷似爆发。这场“盛况空前”的金融危机很快席卷全球,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未能幸免。GDP增速下滑、出口额锐减、中小型企业大量倒闭、出现大量农民工返潮和大学生失业问题,这一切严重阻碍和影响了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以及建立和谐安定社会的发展思路。 尽管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损伤,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升级,正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进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将有更多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给我国承接外包业务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同时,积极主动寻找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的国际产业转移新机遇。 2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服务外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极其迅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有资料显示,2011年和2005年总值已经分别达到3000亿美元和5850亿美元,2007年全球外包市场总值更是高达1.2万亿美元。 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为2000 多亿美元,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左右,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软件外包出口为例,2007年我国软件服务外包的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650 亿美元,到2010年,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可望增长到6000 亿美元。由此可以预见我国在服务外包市场上将大有所为。 3 发展服务外包市场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3.1 促进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众所周知,尽管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是第二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三次产业比例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据国研网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6.7%。而中国仅为41.1%,这一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的69%也差距很远。同时,第三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也主要是集中在低端的加工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外包市场在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却很小。由此可见,积极争取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将大大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朝着更加合理和高端的方向发展。 3.2 增加就业渠道 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涉及经济增长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大事。然而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企业不得以开始纷纷裁员,2008年底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以及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的报告称,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农民工高达2000万,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我认为,除了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原因外,结构性矛盾突出和就业渠道狭窄是失业增加的重要因素。 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出于劳动力套利的动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发包到劳动力廉价的发展中国家,据麦肯锡的分析,全球范围内49%的软件工程、44%的信息技术服务、25%的金融业、19%的保险业以及13%的制药业岗位都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潜在的服务外包将给承接服务的国家创造高达1400万个就业岗位,仅在金融服务业,服务外包就给东道国带来了200万个就业机会。 3.3 有效扩大内需 一方面,正如上所分析的,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渠道,而这群人是我国当局不可忽视的一块消费群体。 另一方面,服务外包业也存在很多关联产业,如该行业通常会大量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从而促进通讯信息产品的消费;该行业还会租用甚至买下大量高档写字 楼,从而促进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 3.4 缓解能源压力 尽管总体上看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能源可采储量则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我国能源技术依然落后,能源效率明显偏低。 因此,作为我国目前支柱产业的工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基本上是以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在目前全球能源紧张,诸多能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价格飞涨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仍然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着手产业升级,那么可以预见经济增长将不可持续。而服务外包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可称得上是微耗能产业。因此,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不仅能给我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瓶颈。 3.5 减少环境污染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生态的破坏,已经愈来愈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寻找和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一直成为我国当局努力的方向。而服务外包业务作为高端服务产业,其涉及的服务性工作(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是一项彻彻底底的“清洁产业”。 4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服务外包业起步较晚,目前规模很小,但是从我国的整体条件来看,具有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正在迅速成熟,为发展服务外包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我国劳动力具有诱人的“价格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IT 行业大约有75 万的各种中高级技术人才,40 万的软件工程师。此外,每年又大约有4~5 万科学和工程方面的毕业生加入这支队伍。同时,国内工程师平均每人月工资水平约500 美元左右,而印度为700 美元左右,美国则高达4000 美元。美国《商业周刊》指出,中国的低成本富有才干的软件技术人才是开展IT 服务外包的一大优势。 (2)服务外包的投资环境良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明显增强。我国经济经过20 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和服务体系,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包括政府产业政策以及法律制度等)不断改善,使我国企业具有大规模承接服务外包的客观环境。 (3)依托制造业优势,服务外包内外需求旺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被称为“世界工厂”。事实上,惟有制造业的发达,制造企业才有可能将服务外包出去,才能产生对服务外包的需求。而我国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我国在大力吸引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更可以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我国本土制造企业的服务外包。较强的本地制造业实力成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有力支撑。可见,我国自身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服务外包的需求是“域内外包”的内需和“离岸外包”的外需双重叠加。 (4)另外,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良好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交通以及通讯、信息和网络发展水平都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等都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有利条件。 尽管如此,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首先,我国服务外包型企业竞争力不足。与印度、爱尔兰等承接服务外包的强势国家相比,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小,国际化经验不足。其次,我国员工英语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和欧美发包方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再次,我国相关法律体系还有待健全,这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全国仅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有知识产权法庭),而这正是发包方所十分看重的软环境。另外,我国外包企业对西方商业惯例及文化的不熟悉、不适应等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最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速度。 5 政策建议 在这方面,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不少好的对策和建议如:政府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构建有利于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建立起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风险投资。我认为以下几点格外值得当局重视:(1)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构建诚信的商业环境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已成为服务外包转移方选择承接方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应加大对软件盗版等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合同,保守客户商业机密,遵守国际 上的信息保密规则,建立有效的数据安全机制来规范金融服务领域的商业秩序;(2)加强语言、IT、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外包业不同于一般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从业人员需要较高综合素质。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接包国印度、菲律宾、捷克的经验表明,合理的人才结构是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之一。为了大力开拓美国外包市场, 菲律宾教育体系采用美国模式, 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体制等方面都与美国相通, 并分派专业人员到美国接受培训。这使得菲律宾拥有一批精通英语、熟悉美国客户要求的专业人员。而这方面人才匮乏正是我国外包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需要“两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的相结合,英语水平与专业技能的相结合。(3)充分重视国内服务外包市场的开拓。从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我们不难看出,但凡过分外向型企业均受到严重打击。服务外包市场也同样如此,尽管欧美、日本等海外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庞大,但同时也是不稳定的。一方面,发包国具有“游动性”,他们随时都可能将办公室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服务效率更高的国家;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极易受到诸如金融危机、战争、天灾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鼓励本土企业将自己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加大其在我国服务外包业中的比重。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而且也将提升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4)政府加大对全国外包示范城市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进一步完善这些城市的软硬件设施,并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积极争取国内外投资。

业务外包论文篇8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讲,电子政务是一项面向社会、造福社会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公共责任,理应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共同完成。具体来说,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层出不穷,而大部分政府部门又缺乏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和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有些时候显得无所适从。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开展,系统建设规模更大、范围更广、技术更新,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从仅要求技术背景向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过渡,相应的政府部门更显得难以判断和选择,造成了很多问题。

采取外包的设想

电子政务建设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既实现政府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又带动产业,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高效配置作用。大力推行市场化,实现不同角色的精确定位:出资方角色应通过招标确定,赋予特许经营或优惠政策;系统集成方、运行维护方、监理方三个角色应通过公开招投标参与系统建设;政府是制定标准、支付运行维护费或使用费的使用方角色、进行监管的监管方角色。政府部门最好不承担出资和建设运维等角色,为了有效制衡,出资人和系统承建者最好是不同主体。

新建系统应优先选择企业出资建设方式,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局面,首先要求政府理清思路,明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以及一步一步的战略部署,否则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只能跟着企业的思维方式去行动,把网络建设起来,把软件买走,能不能用得上、用得好则是这以后的事情,企业这么做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经营行为最终是为了赚取最大的利润,而政府必须在其中起到掌舵者和导航仪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企业的尊重。为了做好电子政务,我们需要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这就是认真挑选IT承包商的重要意义。

外包的模式

实行总体统筹负责制,对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在招标的基础上,按市场机制承包给企业来建设、运营,政府负责支付运营维护费用,其他费用在资源、政策外包基础上支持企业自筹。这一做法有利于政府集中精力做好规划、提出需求,加强政策贯彻,统一宏观管理、监控和服务;避免建立庞大的专业队伍;把技术工作交给专业化公司,把政府从具体的技术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集中于城市的管理和服务,也有利于资源共享,降低成本。

业务外包论文篇9

一、服务外包的概念和由来

服务外包(servicebusinessprocessoutsourcing),或称离岸服务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以保持服务的稳定供应以及最优的质量和最低的成本的经济活动。其本质是通过合同发包、分包或转包等方式向第三方转移非核心的商业技术和服务流程,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益和利润空间。近年来,随着国际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将低附加值的经营环节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自己则专注于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运作、营销推广、产业升级等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和高附加值的核心业务,服务外包由此发展起来。服务外包的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IT产业的软件服务,在90年代由于“计算机千年虫问题”得到加速发展。随着服务外包这种经营模式在IT领域的成功,本世纪初外包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到金融、保险、医疗、资产管理、顾客服务等服务业领域。据统计,全球的服务业外包市场已从2001年的1500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3000亿美元,成为一项新的全球性产业转移和增值模式。从外包方式上看,离岸外包将成为服务外包的主要方式,如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提出将把80%的公司外包业务采用离岸方式。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今后五年内,美国白领工作的离岸外包将增长30%。

二、旅游业发展服务外包的可行性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一直都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历史阶段一样,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于一体的关联度较高的传统产业。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和提升,实现了现代管理理念指导下的现代高科技、信息化的运营模式。在此基础上,产品形态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与相关传统产业及新兴产业的交叉和融合进一步加剧,对原来形成的产业固定化边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造,出现了诸如会展旅游、旅游咨询、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但几乎与此同时,也发生了行业恶性竞争激烈、经营绩效持续下降、行业管理边缘化的不良现象。因此,如何有序、规范、健康地发展我国旅游业,提高行业自身效能和产业层次,是新时期我国旅游业界和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旅游业作为一种高成长性的服务产业,其产业扩张能力和渗透性较好,因此具有外包的潜力。旅游业在原有生活核心业态的基础上,受到生产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创意服务业的明显影响,从而引致旅游业内部结构和能级提升,出现了高增值性、高层次性、高功能性、高技术性、高知识性的新特点。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入世”的呼声日渐高涨,通过外包的方式实现与国际旅游业接轨的内在需求已经成熟。

其次,旅游业是服务业经济中一个较为活跃的产业代表,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繁荣的“晴雨表”,包含了传统服务业的内容和现代服务业的元素,有着显著的二元结构特征,即以生产和生活为其要素的产业结构模式。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延伸,现代企业制度的普及和生产职能的强化,旅游业的服务对象也扩大到了生产者,建立以生产为主体的新型旅游业已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按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来重新布局旅游产业,通过“归核化”的战略,将“非核心”的生产环节通过外包的方式加以整合、重组,实现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由于现代旅游服务业同样具有高技术性、高知识性和高人力资本等现代服务业特征,因此决定了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下,无形智力投入较高而有形资产投入较少,引进外包经营方式,不仅能直接创造价值增量,还有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增加无形资产等间接途径和作用。如现代企业的一些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使旅游业为生产性企业提供第三方会展、商务等专业服务成为可能,从而形成某种经营功能的规模化效应,促使企业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又如旅游规划或策划、旅游咨询和信息服务的外包,可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再如旅游企业形象的策划和营销、旅游广告的宣传运作,将使企业的品牌声誉和社会形象得到明显改善,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就随之上升。

三、旅游业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和建议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经营实践,将成为旅游业今后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之一。由此,笔者认为,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服务外包,抢占旅游业发展的制高点,形成现代服务业驱动GDP增长的新型发展模式。

(一)加强旅游业服务外包的外部环境建设

相比生产性企业而言,服务性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更大。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集中建设公共支持技术平台,强化对旅游业服务外包的技术支持和基础,以低廉的使用成本向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旅游产业的综合开发环境、服务环境和管理环境,制定针对承接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改善其运营环境。积极构建旅游服务的外包数据库,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外包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工作,使企业能把握服务外包国际市场动向和发展趋势,在发展中少走弯路。另一方面,采取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引进世界著名的专业化旅游服务商,优化配套服务措施;鼓励境内、外企业参与旅游相关产业带的基础建设,加快建设进度,提高旅游服务产业的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大地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增强旅游外包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已经建立的行业规范的基础上,集成现有法律、法规,构建服务外包政策体系,充分利用已有的政策资源,形成对服务外包的支持体系。

(二)旅游业服务外包的组织文化协调和流程再造

企业与外包商的文化协调,是指在外包运作过程中,外包双方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努力扩大双方产业文化的兼容性和共识面,从而有效地减少或降低因文化冲突和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旅游业通过实施服务外包,各相关企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都将发生较大的改变,经营职能也将随着外包业务控制权的转移而与以前有所区别,这必然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组织文化和运作机制进行再造,以确保旅游企业外包业务的正常运营。具体地说,企业应就实施外包的业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举行信息会、案例分析会、提交各自的业务报告等,尽量消除交流中的文化壁垒,充分了解外包企业的相关信息,并采取建设性的态度化解因组织文化差异引起的各种纠纷。其次,对外包企业的生产模式和服务流程进行监控,及时搜集和反馈业务运转信息,提供必要的协助和业务培训,建立外包服务产品的评介体系和质量标准,以使外包企业的服务产品符合自身的质量要求。最后,企业还应本着互助与诚信的原则,与外包商就售后服务、企业CIS的统一化等建立可靠的协商机制。

(三)旅游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

人才是保证旅游服务外包成功的根本前提,旅游业发展服务外包离不开大量既熟悉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又具备相关外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我国发展旅游服务外包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人才严重不足,尤其缺乏具有相关技术和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同时,由于旅游业人力资源的流动性较大,服务业外包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会阻碍旅游服务外包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于服务外包这种快速增长的行业来说,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人才供给机制显得更加紧迫。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专属的服务外包管理机构,联合行业协会和服务外包行业工会,为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提供引导与支持;第二,通过举办国际性企业与人才洽谈会,搭建有利于人才与企业交流的平台;第三,推动建立“产学联盟”,支持大学的商学院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按照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包括管理、策划、运作、外语能力等,为服务外包企业培养和提供高素质的服务外包人才;第四,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鼓励“海归人才”回国创业,以提升我国旅游服务外包业的国际化水平。

四、结论

世界服务业加速现代化和跨国转移的趋势,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也使服务业日益告别传统的地缘导向发展模式,不断打破时间、空间乃至文化、观念的隔离,开始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这不仅使服务业的全球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了空前高度,也正在使世界各国经济、产业、技术创新乃至经营管理模式出现全方位变革,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我国旅游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其中的科技、研发及营销、设计等环节,对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有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旅游业服务外包以促进服务业现代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对于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文建,试论奖励旅游与生产者服务[J].旅游科学,2005,(1)

业务外包论文篇10

服务外包是指技术开发与支持其他服务活动的外包。目前,服务外包广泛应用于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会计、客户服务、研发、产品设计等众多领域,服务层次不断提高,服务附加值明显增大。根据美国邓百氏公司的调查,全球的企业外包领域中扩张最快速的是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媒体公关管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服务外包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浪潮,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支柱产业。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实现产业升级、优化外向型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培育财源的重要途径。

目前,服务外包广泛应用于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会计、客户服务、研发、产品设计等众多领域,服务层次不断提高,服务附加值明显增大。根据美国邓百氏公司的调查,全球的企业外包领域中扩张最快速的是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媒体公关管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

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其非核心业务发包给其他业务提供者,以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业务形式主要有两种,即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

服务外包目前一般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ITO和BPO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ITO强调技术,服务内容包括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基础技术服务等,对服务成解放的IT知识技术及软件技术要求较高。而BPO更强调业务流程,关注企业内部运作或客户的后端活动,服务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企业业务运作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注重解决业务和运营的效率问题。

一、什么是会计服务外包

所谓会计服务外包,就是指企业将内部业务活动或过程连同它的所有资产转到外部的供应商或服务提供商,由外部的供应商或服务提供商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所达成的协议提供特定的服务。最近外包协会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外包协议使企业节省9%的成本,而能力与质量上升了15%。外包解放了公司的财务资本,使一些新的经营业务得以实现。一些小公司和刚起步的公司可以因为外包运营职能而获得飞速增长。通常会计外包的业务包括:税务外包、财务报告外包、员工工资外包、职工福利外包、日常生活费用外包、差旅费外包、固定资产管理的外包等等。

二、会计服务外包优势

会计外包的前提是企业把整个财务流程切割成很多段,而只把其中的一段(即某一个业务流程)或两段给外包公司来做,比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包括应收款、存货等内容,而存货又可分成采购、入库、出库等环节,也就是说外包的只是细分后其中的一个部分。与此同时财务中某些流程的外包,能给管理者节约一些时间,而利用这些时间去增加公司收入;会计外包使公司更有效率,因此可以更赚钱。通常,财务功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应付账款、应收账款、总分类账、固定资产核算,这些步骤不但不能给公司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反而效率低下,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一项调查显示从2001年,采用会计外包的企业数量已经翻了一番,占被调查公司总数的25%,据估计到2007年外包市场将会增长33%。许多财务总监都在关注企业会计外包,他们不但把其看作是节约成本的最佳选择,而且也把其看作是提高核心商业价值的有效途径。

三、会计外包利好企业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信息传递的限制,空间上使财务管理从企业内部转向外部,时间上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服务交付方式又使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大大促进企业的会计外包需求。

当一切与会计从业人员相关的服务都将能通过互联网获得,原本分散、各自为政的在线会计服务外包、会计资讯网络平台、远程会计教育与培训、在线财务配套用品购销都将聚集到同一个平台上。他们将构成一个完整的在线会计服务生态圈,从而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这种整合的方式可以把世界两极的资源有效的组合起来,并在组合中找到更多价值。当把第三方的服务有效整合到这个平台,并将所有服务标准化后,必将产生更大的新市场,没有什么会比这样开放的市场更庞大。将为广大企业提供巨大的财务集中处理平台,企业通过内外部财务信息分析处理,能有效控制企业成本风险。首先是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平台,除了完成日常的财务工作,还可以通过会计人员社区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交流,真正涉足到人们的工作领域。成为企业所有管理人员、商务人员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平台,实现企业内外部的全面管理、进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交易,以及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本着“开放、对等、共享、协作”新经济的四大特点,建立一种新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四、会计服务外包的市场现状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分工非常细化的西方,会计外包非常普及,很多公司从成立之日起,财务工作便委托给专业化的财务公司去打理,这样做既规范了公司财务管理,又规避了很多风险。同时,企业从专业化的会计师那里又得到了自己公司所需求的财税信息,政府部门也非常鼓励这个行业发展,并设立了相关监督部门。在我国,会计行业兴起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很快便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专业化的财务公司以其优质、灵活、高效的服务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外客户的青睐。

目前,印度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首选的会计业务外包市场,这将给印度带来巨大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中国也有大量优秀的低薪会计从业人员,与国外相比中国会计参与国际外包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能为跨国公司提供会计外包服务的公司还很少,而且在业务范围上也仅限于外资机构的中方代表处。

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中国的会计人员想参与到国际外包业务之中还需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和国际业务能力,熟悉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和流程,这也是我国会计界面临的一大挑战。

五、会计服务外包的趋势与预测

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财务不公开的现状遭到了海外投资者和监管者的强烈不满,并严重阻碍了他们海外融资的进程;财务不透明引起的财务预测和预警功能缺乏更是中国企业的一大致命伤。当然,有些中国企业的CEO和CFO已经意识到会计外包的好处——减少成本、科学管理、财务透明——会计外包正在成为他们选择方向的一根拐杖。

另一些公司受益于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2003年开始进入扩张的快车道,有大量的企业因为财务管理能力匮乏而陷入财务危机,对于这些成长期的公司,他们开始明白,他们必须越来越专注于核心业务。对于他们来说,会计外包意味着:可以减少成本、尽快摆脱当前财务管理失控的局面、摆脱内部资源的局限、为企业战略性决策提供支持、提高财务透明度以吸引战略投资者。

六、会计服务的利与弊

外包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应收账款的收账工作、内部审计、工薪会计、财务报表会计、养老金管理与业务处理会计,以及现金管理。我们在研讨每一项会计工作外包的利弊时,将相似的部分放在一起,以方便读者进行比较并对其作出利弊权衡。几个依据是:许多会计工作是文书性工作,或是可以自动化进行的且是非战略性的工作,例如业务处理会计、养老金管理和工薪会计,由于这些工作对企业整个战略方向不产生重要影响,应该将其外包。财务总监应该更多关注于那些将影响企业的获利性或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重要的工作。

将应收账款收账工作外包给外部机构的最充分理由是,与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相比,外部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催促拖欠账款的客户还账。催促拖欠账款的客户归还老账需要特殊的技能,外部的收款公司可以雇用这类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人员。利用收款公司催收应收账款的不利一面是,收款公司向客户催收账款时可能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可能导致客户不再与公司进行业务往来。不过,公司在将应收账款外包给收账公司催收时,会考察这些客户的欠账情况,公司将来也不打算与这些客户再有业务往来。同时,收账公司一般要收取收回账款的很大一部分,通常占总数的三分之作为费用。因此,公司通常只是在确信一笔账款自己难以收回时才将这笔账款转交给收账公司催收。不管收账公司能催收回多少账款,即使不能全额收回,也要比由公司自己催收强得多。而且许多公司都要在账上核销那些必须交由收账公司催收的应收账款,公司不再期望能收回那些资金。有时公司也可以将应收账款交给那些愿意计时收费而不是按应收账款百分比收取费用的收账公司催收。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高额的收款成本,同时也将收款成本从高额的变动成本转化为固定成本。总之,将难以收回的应收款转交给收账公司催收非常有成效,因为收账公司更擅长向拖欠账款的客户催收账款。现在许多公司将内部审计工作也外包。为了更好地、更全面地理解内部审计外包时所产生的后果,以下在讨论内部审计外包的原因时,同时将由此产生的弊端随列其后。支持内部审计外包的观点有:

(1)技能更强。

若提供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较大,事务所有从事各项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这样,各项审计工作就可以由这方面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来承担。

管理能力。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专门提供审计服务,它们比公司更擅}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因此,它们能够替公司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并且。可以比公司内部人员做得更好。

(2)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许多公司从事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知道该执行怎样的程序才更有效率、更有效果,这些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也可以从事务所内其他审计人员处获取,因此,能够给公司提供更多的改进性建议。许多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呆在公司许多年,缺乏与其他公司接触的机会,不能积累广泛丰富的工作经验。

(3)变动成本。

公司只在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时才付费,审计成本在内审工作由公司内部人员从事时是固定成本,内审工作外包时审计成本相应转化为变动成本。

(4)迅速获得。

公司在国外购并一个新的企业时,不方便派驻公司内部监审计人员进驻到新的企业中。这时公司就可以很快雇请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请他们提供审计服务。

(5)减少差旅费。

公司需要派出内部审计人员出差到各个营业分所进行内部审计,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情况下,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分派它在各地的分所到这些营业分所审计。这样就能避免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产生的额外的差旅费支出。不过这些差旅费成本只有在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有分所靠近公司各个营业分所的情况下才能节省下来。

(6)没有停工。

内审工作外包时,公司在需要进行审计时才聘请审计人员提供服务。这样就避免了在非外包的情况下,一次审计工作结束到另一次审计工作开始之间的内部审计人员的停工休息时间。

(7)没有招聘和培训成本。

外包情况下,公司不需要为了雇请一批高水平的内审人员而发生招聘和培训成本。

也存在内部审计工作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向外部购买的重要原因,管理者在做出外包业务的决定前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外包业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1)成本。

利用外部会计师事务所代替内部审计人员的一个最大缺点:是它的高额成本,包括固定性成本及正常的毛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公司遣散它的内部审计人员旧益依赖外部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时,审计事务所将可能增加收费。

(2)培训。

由于内审工作要综合考虑公司的许多职能,一些公司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来训练它们的管理者。一旦撤销这项工作,公司便将失去培养未来管理者的训练基地。为了保持这种训练方法,一个解决方式是将这些受训人员集中起来,与受托方的审计人员一起工作。

(3)经验。

公司能够察觉到外部会计师事务所派来的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比预期的低。由于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人才流动性高,为了让那些初级水平的审计人员积累在各种不同会计环境工作下的工作经验,事务所往往让他们参与到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中来。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检查事务所派来的每个审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证书来解决。

(4)责任。

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建立维持内部控制并对这些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是管理人员的责任。若公司被指控缺乏内部控制,则不能将责任归咎于提供审计服务的外部审计师事务所,管理者将承担有关会计责任。

(5)独立性。

通常假定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在其内部设立起一道“屏障”,使得其从事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时不会干扰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然而一些小规模的审计事务所很难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因为它没有足够的审计人员,不可能让审计人员各自单独从事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和周期性的外部审计。

工薪会计通常情况下都是外包出去的。工薪会计工作外包的主要优点有:

(1)避免纳税申报工作。

公司可以将按时申报纳税的工作负担转给工薪会计受托机构。政府要求企业及时进行纳税申报工作,若未及时进行纳税申报,企业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对于那些经常不能及时进行纳税申报的企业,将这项工作外包给会计服务公司后,节省下来的纳税罚款金额比将工薪会计外包所花费成本支出要多。

(2)避免软件更新成本支出。

由于每年一些地方税都会发生变动,公司的财务软件要正确计税,每年都要随税收制度的变动而更新,公司不愿意支付这笔软件更新成本支出,但公司若是用自己的软件做这项工薪会计工作,则每年都必须支出这笔软件更新费用。

(3)不需要打印工薪单。

当公司员工众多时,用打印机打印出工薪单需要费很长时间。打印时为避免差错,需要工作人员密切监管这项工作。工薪会计工作外包后,不需要打印机,也不需要雇人来做这项工作。

(4)工薪可直接转存款。

许多公司内部的工薪发放系统不允许将员工工薪直接转为存款,但提供工薪会计服务的机构可以将员工工薪直接转为存款。对于那些员工经常出差或是不能到公司领取工薪的那些公司来说,能将工薪直接转为存款非常方便。

(5)能使用工薪单自动封装设备。

提供工薪会计服务的机构能够使用自动化设备,将工薪单自动装人信封并邮寄给员工,会计人员不需要做填写信封的文字性工作。

(6)能利用递送服务将工薪单邮寄给公司各个营业分所。尽管提供工薪会计服务的机构不会将工薪单邮寄给每个员工,但它们可以将工薪单成批邮寄到公司各个营业场所,然后分发给每个员工。

(7)能将签名自动印在工薪单上。

会计服务公司可以将主管的签名印在所有的工薪单上,这样就不需要有专人来做这项繁琐的工作。

(8)能提供一些特殊的和标准的报告。

许多会计服务机构能提供多种报告以满足许多公司的需要。对于一些特殊的报告需要,有专门定制的报告制作软件来满足公司的特殊需求。

尽管有上述许多优点,一些公司也不会将工薪会计工作外包,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

(1)成本。

若要提供所有的工薪会计服务,会计服务机构将收取昂贵的费用,许多工薪会计服务机构最典型的策略是开始时对打印工薪单这种基本服务收取很低的费用,一旦公司签订下这项服务,则其他服务的收费理所当然就超过这项服务。例如,公司必须额外支付一笔费用购买自动化签名、工薪单自动装封、工薪单递送至各个营业所、定制特殊报告以及工薪直接转存款各项服务。

(2)转录问题。

公司有许多数据必须恰当地转录到受托的会计服务公司的数据库中,确保能进行正确的扣减,使员工每次都能收到数额正确的工薪单。若不能将数据顺利转录到会计服务公司的数据库中,公司将不再对会计服务公司抱有幻想,工薪会计工作仍由公司自己来完成。数据转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问题,因为在每个年度开始时许多公司都想将工薪会计外包,这给会计服务公司系统转换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

(3)手工制单。

手工制作员工工薪单时,很难正确计算出税收扣减数额。不过现在许多工薪会计受托方一般都提供自动热线服务或利用网络计算以提供税收方面的信息。

(4)必须发送工薪信息。

会计服务公司并不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必须由公司自己做这项工作,组织这些信息并提交给会计服务公司,以正确计算出工薪和纳税额。这些工作实际是工薪会计中主要的文书工作,没有公司能找到一个方法将这项工作转交给会计服务公司以降低成本。不过若公司中大部分员工拿的是固定薪金,几乎不需要收集员工的工时数据,则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一些会计服务公司也能提供与工薪计算软件直接链接的条形码计时器,这样就能减少文书性工作。

若一个公司的财务人员较少,或财务人员没有经验按期正确编制财务报表,则可以将财务报表外包给会计服务公司。若受托的会计公司规模较大,工作人员具有很丰富的编制财务报表,尤其是编写报表附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时,将财务报表会计外包不失为公司的一个较好的选择。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是由公司内部工作人员编制出财务报表,然后由外部会计服务公司验证报表的准确性。尤其当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其报表需要呈报给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且报表的编制需要满足SEC的要求时,这种方式更被广泛采用。因此,公司决策前要对报表质量的提高与为此额外支出的成本做出利弊权衡。

(5)现金管理工作也可以外包给银行。公司自己进行现金管理工作时,现金在各个会计手中流动,并且需要手工记录现金流动的信息,而当现金管理工作外包给银行时,银行可以将各个会计手中的现金归集到一起,存入到一个计息的账户中,且不存在任何干扰,而不外包时会存在各种干扰。现金管理工作外包也可以使公司降低成本,公司支付给会计人员用于追踪记录现金流动的固定性成本转变成银行按每笔交易收取的变动性成本。同时由于银行的现金管理工作能够全部实现自动化,大大降低了公司现金管理工作中出现差错的风险。惟一的不足之处是,公司被迫委托同一家银行管理现金账户,公司不能做到选择多家银行,促使银行之间形成竞争,从而给公司提供更合理的收费.

业务外包论文篇11

2008年9月15日,随着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轰然倒地,华尔街在短短数日内完成了积淀已久的金融危机的井喷似爆发。这场“盛况空前”的金融危机很快席卷全球,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未能幸免。GDP增速下滑、出口额锐减、中小型企业大量倒闭、出现大量农民工返潮和大学生失业问题,这一切严重阻碍和影响了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以及建立和谐安定社会的发展思路。

尽管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损伤,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升级,正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进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将有更多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给我国承接外包业务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同时,积极主动寻找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的国际产业转移新机遇。

2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服务外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极其迅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有资料显示,2004年和2005年总值已经分别达到3000亿美元和5850亿美元,2007年全球外包市场总值更是高达1.2万亿美元。

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为2000多亿美元,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左右,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软件外包出口为例,2007年我国软件服务外包的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650亿美元,到2010年,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可望增长到6000亿美元。由此可以预见我国在服务外包市场上将大有所为。

3发展服务外包市场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3.1促进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众所周知,尽管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是第二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三次产业比例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据国研网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6.7%。而中国仅为41.1%,这一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的69%也差距很远。同时,第三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也主要是集中在低端的加工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外包市场在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却很小。由此可见,积极争取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将大大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朝着更加合理和高端的方向发展。

3.2增加就业渠道

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涉及经济增长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大事。然而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企业不得以开始纷纷裁员,2008年底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以及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的报告称,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农民工高达2000万,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我认为,除了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原因外,结构性矛盾突出和就业渠道狭窄是失业增加的重要因素。

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出于劳动力套利的动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发包到劳动力廉价的发展中国家,据麦肯锡的分析,全球范围内49%的软件工程、44%的信息技术服务、25%的金融业、19%的保险业以及13%的制药业岗位都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潜在的服务外包将给承接服务的国家创造高达1400万个就业岗位,仅在金融服务业,服务外包就给东道国带来了200万个就业机会。

3.3有效扩大内需

一方面,正如上所分析的,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渠道,而这群人是我国当局不可忽视的一块消费群体。

另一方面,服务外包业也存在很多关联产业,如该行业通常会大量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从而促进通讯信息产品的消费;该行业还会租用甚至买下大量高档写字楼,从而促进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

3.4缓解能源压力

尽管总体上看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能源可采储量则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我国能源技术依然落后,能源效率明显偏低。

因此,作为我国目前支柱产业的工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基本上是以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在目前全球能源紧张,诸多能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价格飞涨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仍然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着手产业升级,那么可以预见经济增长将不可持续。而服务外包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可称得上是微耗能产业。因此,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不仅能给我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瓶颈。

3.5减少环境污染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生态的破坏,已经愈来愈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寻找和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一直成为我国当局努力的方向。而服务外包业务作为高端服务产业,其涉及的服务性工作(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是一项彻彻底底的“清洁产业”。

4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服务外包业起步较晚,目前规模很小,但是从我国的整体条件来看,具有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正在迅速成熟,为发展服务外包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我国劳动力具有诱人的“价格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IT行业大约有75万的各种中高级技术人才,40万的软件工程师。此外,每年又大约有4~5万科学和工程方面的毕业生加入这支队伍。同时,国内工程师平均每人月工资水平约500美元左右,而印度为700美元左右,美国则高达4000美元。美国《商业周刊》指出,中国的低成本富有才干的软件技术人才是开展IT服务外包的一大优势。

(2)服务外包的投资环境良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明显增强。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和服务体系,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包括政府产业政策以及法律制度等)不断改善,使我国企业具有大规模承接服务外包的客观环境。

(3)依托制造业优势,服务外包内外需求旺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被称为“世界工厂”。事实上,惟有制造业的发达,制造企业才有可能将服务外包出去,才能产生对服务外包的需求。而我国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我国在大力吸引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更可以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我国本土制造企业的服务外包。较强的本地制造业实力成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有力支撑。可见,我国自身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服务外包的需求是“域内外包”的内需和“离岸外包”的外需双重叠加。

(4)另外,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良好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交通以及通讯、信息和网络发展水平都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等都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如此,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首先,我国服务外包型企业竞争力不足。与印度、爱尔兰等承接服务外包的强势国家相比,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小,国际化经验不足。其次,我国员工英语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和欧美发包方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再次,我国相关法律体系还有待健全,这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全国仅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有知识产权法庭),而这正是发包方所十分看重的软环境。另外,我国外包企业对西方商业惯例及文化的不熟悉、不适应等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最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速度。

5政策建议

在这方面,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不少好的对策和建议如:政府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构建有利于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建立起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风险投资。我认为以下几点格外值得当局重视:(1)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构建诚信的商业环境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已成为服务外包转移方选择承接方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应加大对软件盗版等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合同,保守客户商业机密,遵守国际上的信息保密规则,建立有效的数据安全机制来规范金融服务领域的商业秩序;(2)加强语言、IT、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外包业不同于一般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从业人员需要较高综合素质。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接包国印度、菲律宾、捷克的经验表明,合理的人才结构是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之一。为了大力开拓美国外包市场,菲律宾教育体系采用美国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体制等方面都与美国相通,并分派专业人员到美国接受培训。这使得菲律宾拥有一批精通英语、熟悉美国客户要求的专业人员。而这方面人才匮乏正是我国外包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需要“两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的相结合,英语水平与专业技能的相结合。(3)充分重视国内服务外包市场的开拓。从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我们不难看出,但凡过分外向型企业均受到严重打击。服务外包市场也同样如此,尽管欧美、日本等海外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庞大,但同时也是不稳定的。一方面,发包国具有“游动性”,他们随时都可能将办公室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服务效率更高的国家;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极易受到诸如金融危机、战争、天灾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鼓励本土企业将自己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加大其在我国服务外包业中的比重。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而且也将提升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4)政府加大对全国外包示范城市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进一步完善这些城市的软硬件设施,并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积极争取国内外投资。

参考文献

业务外包论文篇12
业务外包论文篇13

A Systematic Masterpiece abou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ibrary Outsourcing:Review of Library Outsourcing

Zhang Xuemei

AbstractThis paper objectively comments the good features and deficiencies of Library Outsourcing which was the first book about the area of outsourcing written by Chen Xinjie. Library Outsourcing is a book which thoroughly states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library outsourcing, which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framework of library outsourc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irculation. This book has a good system and front view. It provides the sufficient argument about library outsourcing and has an active meaning in promoting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ibrary outsourcing.

KeywordsLibrary management. Business outsourcing. Book review.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期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主题分布及其演变趋势研究”(项目编号:13CTQ003)研究成果。

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陈新洁所著的《图书馆业务外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在图书馆业务外包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这部著作很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首部专门论述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专著,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图书馆业务外包理论图书出版上的空白。《图书馆业务外包》全书9章,5个附录,约16万字,所形成的思想、提出的思路均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参考价值,值得一读。具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构建了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理论体系

目前,业务外包已深入到图书馆各工作环节中,图书馆开展业务外包的领域比较广泛,但相关的图书馆业务外包研究理论成果极少,造成了一种研究缺失。至今为止的相关研究,在理论设计上多集中在关注图书馆业务外包现状以及采编业务外包上,对图书馆其它业务的外包如图书馆外包的风险、质量、标准评价等实证研究不够深入。

《图书馆业务外包》一书内容系统完整,布局合理,层次清晰,文笔严谨。它从理论高度上系统阐述了图书馆业务外包管理的九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图书馆业务外包的概况,详细地阐述了其起源、内涵、特点、外包的内容;对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优势和风险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管理视角论述了外包决策及在业务外包过程中的管理;全面探讨了业务外包各个方面的理论支撑、风险控制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规避书商和外包商不合理行为;详尽而全面地论述了采访、编目、流通、信息技术、后勤物业等当前图书馆外包所开展的所有业务,涵盖的图书馆业务外包理论范围较广;最后将合同管理纳入到外包理论中予以阐述。通读该书后即可窥见当代我国图书馆业务外包发展现状,明了图书馆业务外包的深层理论和实际操作。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具有时代感

《图书馆业务外包》是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外包工作理论成果的总结。从作者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不难发现,其近年来研究方向主要是图书馆业务外包,内容涵盖了图书馆业务外包风险,业务外包控制与评价考核、图书馆各业务的外包内容等等。在该书的各章节中,凡涉及我国目前图书馆界已经开展的具体业务外包的操作环节,均通过实际案例予以阐述。如文献资源采购业务外包以较大篇幅论述了异地外包的图书外部加工沟通指导案例。编目业务外包以实际案例讲解了到馆图书数量及质量控制与评价、图书外部加工质量控制与评价、合同实施过程的监督等内容。流通业务外包及后勤物业外包也有相应的详细案例阐述。另外,在附录中作者根据图书馆外包的实际工作经验提供了图书馆业务外包规律和注意事项,为图书馆业务外包管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与借鉴,使图书馆成功开展业务外包活动。该书重视应用性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在同性质的图书馆理论书籍中并不多见,因此对图书馆外包工作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3学术上创新,建立了管理决定外包成功这一理念

《图书馆业务外包》一书首次为图书馆业务外包过程的各环节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支撑,在学术理论上具有创新性。首次归纳总结了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经济性、监管性、艺术性、科技性和协调性等特点。该书还将图书馆业务外包风险理论予以升华,提出规避风险的种种策略。该书在图书馆业务外包各环节具体操作过程中,创新性地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业务外包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考核,从而使得开展业务外包的图书馆能准确掌握业务外包的全过程,取得预期效益。

创新性地提出了信息技术外包理论。目前有关图书馆信息技术外包这一理论国内尚无专家学者集中探讨。随着信息技术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外包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商业活动,许多企业将信息技术外包作为管理信息资源的方式[1]。《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0-2011)》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外包市场已逐步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各个领域开始加入信息技术外包的行业[2]。在图书馆外包已经兴起的今天,信息技术外包将成为图书馆外包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它对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创新性地构建了图书馆流通业务外包的理论框架。图书馆流通外包具有可操作和可实现性。而这一最具有可实现性的流通外包在我国尚未大面积开展,许多图书馆跃跃欲试,却迟迟没有实施,这是为什么呢?没有系统的理论来指导操作是重要的原因。而该书则提供了相应的理论,这对图书馆界来讲是一大喜事。据笔者所知,此书一出,已引起不少图书馆界同行对此书中所阐述的流通外包理论极度关注。

创新性地指出管理是决定外包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作者视野中,外包并不意味着图书馆的不作为,而是更加强调审核验收的管理功能。管理使外包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图书馆每一项业务外包的质量控制与绩效管理,该书都有详细明确的阐述。如文献资源采购业务外包一章中,通过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合同实施过程的监督、建立对书商的评价考核制度等措施来成功实施业务外包管理。总之,在整本书中管理的理念贯穿了业务外包的每一步骤,这也是该书的一大亮点。

图书馆业务外包这一现代管理方法已经开始在国内图书馆界应用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该书的出版使图书馆业务外包理论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提升了其理论高度与可操作性。同时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认识到外包给图书馆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还存在着巨大风险,需要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依据业务外包理论,探索研究有效控制外包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从而达到业务外包成功这一最终目的。

当然,作为一本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新作,《图书馆业务外包》还存在需要充实并完善的地方:其一,应补充国外图书馆业务外包理论及发展近况及发展趋势的内容。其二,应在附录中收集更全面的图书馆业务外包相关的范文、范本,这将会更有益于图书馆业务外包工作的开展。其三,增加数据库建设外包理论。数据库建设是关系到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知识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鉴于图书馆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严重不足,为保证将科技论文、科研成果、学位论文及具有特色的馆藏建成数据库,外包是图书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因此该书加入这部分内容将充实外包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 1 ]Tanriverdi H, Konana P, Ge L. The Choice of Sourcing Mechanisms for Business Processes[J].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2007,18(3):280-299.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