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热论文实用13篇

汉语热论文
汉语热论文篇1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为海外华人带来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而华人华侨子女占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很大比例。两岸关系研究员、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建民曾呼吁华裔社群负起文化责任,协助华裔子弟建立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知,进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认同,做个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汉语热”也是“经济外交”延伸而成的“国民外交”。

中国从1978年到2005年,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景仍然被世界普遍认同;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体现了中国无穷的潜力与生机。因此,学习汉语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现在的机会,也意味着未来的机会。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过,法国人未来选择学习汉语是一种极佳的选择。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二、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许多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披露,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国家有30多个,汉语学习者至少有3000万,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为100万。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与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格外重视。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国作为汉语的故乡,要责无旁贷地承担完成对外汉语教学这项宏伟工程的任务。

(一)快速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根据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现在的汉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至少需要50万名汉语教师。因此,积极快速培训一大批高质量的汉语教师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它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质量。

(二)、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体制。健全对外汉语教学体制,指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方法、测试与评估等。

(三)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包括研究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本体的研究、教学理论的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及习得认知的心理研究,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

三、针对当前全球“汉语热”的现象,我们应进行冷静的分析。

第一,从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各级学校看来,“汉语热”需辩证地加以认识。

(一)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除了日本、韩国以外,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谈不上“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数虽然增长很快,但绝对数字根本无法与学习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人数相比(二)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学科。长期以来,在欧洲各国有着重汉学、轻汉语教学的倾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汉语教学才逐渐得到重视。欧洲新一代汉学家致力于推广现代汉语教学。但很多欧美高校轻语言重文学、轻技能重知识的状况仍十分严重。“汉语教学法这一专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也没有能在汉学范围里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白乐桑:1993,《法国汉语教学史浅论》)

(三)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总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总体看来,目前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一般起点不高,很多大学生学习汉语都是从零开始,而与英语、法语等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情况不同,英、法等第二语言,在中学阶段已具备较坚实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习者仍把汉语作为选修科目,周课时很少,一般1至2学时。

第二,针对占有七成以掌握工具为学习汉语动机的学习者而言,当今“汉语热”本质上是“现实利益驱动”。它可以提供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机会,但毕竟还不是中国优越性的证明。因此,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而应把这一现象当做机会鞭策自己。要真正实现汉语的国际化,只依靠历史文化还是缺少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全球20亿人学习英语的“英语热”原因,乃是它为近代文明所带来的强大的生产力。因此,我们也应该在扩大中国文化的“软影响”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只有中国文化“软影响”的格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根本的改变,汉语热才意味着汉语真正赢得了充分的国际地位,从而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和对国家利益的创造力。

摘要:当前海外“汉语热”持续升温,本文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对现有相关教育教学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及客观认识这一现象加以阐释。

关键词:汉语热;背景;汉语教学;冷静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持续的“英语热”。如果说这种持续了二十多年的英语热表明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坚定愿望,那么,最近几年来兴起的世界性汉语热则体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开始显示对于世界的日益深入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汉语热论文篇2

概念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英汉对比角度出发,结合语料库,选取与“热”有关的表达,总结英汉语“热”概念隐喻的异同,结合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相关理论解释隐喻投射背后的理据。

概念隐喻由Lakoff和Johnson首次提出,后来卡梅伦讨论语言应用与隐喻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Marina Rokova将隐喻与实际交流很好的结合。

20世纪90年代后束定芳教授是中国认知语言学的启蒙者。虽然已有学者对“热” 的隐喻进行研究,但进行英汉对比分析不多,而且本文除运用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理论,更结合语料库,直观论述“热”概念隐喻的不同。本研究希望可以归纳英汉民族在体验认知方面模式的异同,探讨原因,从而为二语学习者在“热”的学习与使用中提供便利。

2 英汉“热”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热”是人体对外界事物最直接、最基本的感觉之一。一方面外界的温度过高会使人产生热的感觉,另一方面生理和心理因素也会使人产生“热”的感觉,例如当人愤怒或者激动时,体温会升高继而产生“热”的感觉。由于人体构造相同,所以人们在对“热”的体验上具有相似性,但是不同的民族具有的文化以及每个个体对社会的体验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热”在英汉语言中概念隐喻的差异性。

2.1 英汉语“热”概念隐喻的共性

“人类相同的身体构造和类似的生活空间环境(感知体验虽有差异,但仍有很多共通之),正是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语义结构的基础”。 (王寅,2005)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由于人相同的身体构造以及同样的感觉器官,英汉民族能够对同一事物产生相同的概念隐喻,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英汉两种语言的人理解“热”的概念隐喻。

2.1.1“热”喻指强烈的情绪或者高涨的氛围

气温变化会影响人的情绪。通常气温升高,人的情绪会兴奋,但是物极必反,当温度太高会产生不适。如:激动、兴奋、高昂的情绪等,如:The argument became hot以及Hot words were exchanged between the two men等类似的表达方式,中文此类的表达也有很多,如经常可以看见的“热爱”“热情”“热烈”“热忱”等。另一方面,除了表示积极正面的含义之外,“热”在中英文中还可以用来表示像焦虑、急躁、愤怒等一些较为负面的强烈情绪。在表达急躁的时候,中文经常出现像“热锅上的蚂蚁”等生动形象的表达,在英文中也有相应的表达的方式“like a cat on hot bricks”,虽然引用的动物形象不同,但是“热”的概念隐喻是一样的。值得一题的是,英文中很少借鉴与“hot”相关的词汇来表达“热” 的含义,通常直接用“hot”来表达,但是在中文中恰恰相反,中文很擅长引用与“热”相关的,表示相同含义的词,如“气”“火”,这一点在表示愤怒的时候尤为明显,在英文中同样的表达愤怒意思,英文会用“Nonsense! he replied hotly”,汉语基本不使用含有“热”的表达,而是用与“热”相关的含“火”和“气”的表达,如“火冒三丈”“气的直跺脚”等。究其原因,可能是由身体体验在不同的文化模式所造成。

2.1.3“热“喻指艰难的处境、危急的情况

当人处在艰难的环境中内心就会焦躁不安,犹如坐在火盆上一样,坐立不安,因此经常使用“热“来喻指艰难的处境、事物棘手、危急的情况、尴尬的表情等。在中文中有“水深火热”“冷嘲热骂”等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所处的环境,相类似的表达方式在英文中也不胜枚举,如“Bruno was yesterday promising a hot time for his next opponent...”等。

2.1.4 “热”喻指食物辛辣或者女性身材性感

“热”本身就是一种感官体验,而当人吃辣的食物时腹部及胃部会产生火辣辣的感觉,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热”喻指食物辛辣的概念隐喻,并被广泛用于日常的谈话和书面表达中。在日常英语中我们经常会有“hot spicy food”的表达方式在中文里我们常说“辛辣的食物”。“热”除了指食物辛辣之外,“hot”本身在牛津字典面的释义还有身材性感的意思,所以当我们看到身材很棒的女性,都会说“you are so hot”或者“ a hot girl”。此外,“热”还经常与“辣”一起使用,“热辣”除了指食物的味道之外,也可以指天气的炎热、心情的激动或言语、措辞尖锐。如“热辣辣的文字”、“我的脸庞火辣辣的”,但是从目前来看,“热辣”的使用范围渐渐宽泛,我们也会用“热辣”“火辣”来喻指女性的身材,所以我们经常会说“身材热辣”。概念隐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词会出现新的概念隐喻。

2.2 英语特有的“热”概念隐喻投射

除了“热“在英汉语中相同的概念隐喻,当然有很多表达方式在英汉语言中是互相缺失的。

2.2.1“热”喻指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环境

众所周知,万事万物的生长是离不开热量的,所以英语语言中用“热”来喻指促进或者有利的发展趋势或者环境,举个例子,“The area was hot bed of crime”以及“That city seems to be the hot house of decadence”。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hot bed”以及“hot house”都喻指的是促进事物发生的因素,不管是好的因素还是不好的,相类似的表达在中文里用的是“温床”或者“温室”一词,但是英文中的表达属于热范畴而汉语表达属于温范畴,这一表达方式的差异可以说明两种民族对“热”的感觉方面和在“热”的体验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即使在向统一个目标域进行投射,人们也会选取不同的源域进行表达。

2.2.2 “热”喻指人的知识渊博,擅长技能,有技巧

热量最初就是由阳光集中一点产生,所以如果要想专业技巧突出,必须付出很多努力于一点,才可以被人所关注,因此在英语中用“hot”来喻指人在某领域掌握较强的技能。“Brain was never too hot at math”,此处,“hot”就是擅长的意思。

2.2.3“热”喻指好的事物或状态

之前在“热”在英汉概念隐喻共性中提到,“热”有喻指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环境的意思,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当使用“热”这一概念隐喻的时候,应该明白,此处的促进不仅仅指的是好的事物与“孕育”同意,也可以指不好的事物与“滋生”同意。然而当“热”喻指好的事物或状态时强调的是好的事物。因为“事物的囟茸罡摺⒏人感觉最热的时候应该是其自身或外界作用力达到顶点的时候。从一个侧面来说,它是某些事物状态最好的时候”,( 梅进丽,2007)如:a hot tip on the stock market,这里的“hot”指的就是好的事物或状态这一概念隐喻。

2.3 汉语特有的“热”概念隐喻投射

2.3.1“热”喻指亲密的关系

当事物处在运动状态时,内部分子就会高度运转,随机产生热,人们的交往也和“热”产生的原理相同,人们之间的互动越密切关系就越亲密。在《傲慢与偏见》中,有这样的描述“不久以后,彬格莱和他的姊妹跟洁英・班纳特成了朋友,彬格莱与洁英之间的恋情似乎热乎了”,还有我们经常讲的“男女正在热恋”等,从这些表达可以看出,“热”在人际关系表达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2.3.2 “热”喻指社会地位高或者有威望

正如“热”在基本温度范畴中表示的温度是最高的,所以相对应的在汉语中就有“热“喻指最高的概念隐喻。一旦人的社会地位变高,往来之人增多,必然有一番热闹的景象。从中国古汉语开始,就有“热”喻指权势或者威望高的表达方式,如:宋代陆游《感遇》一诗中写到“仕宦五十年,终不慕热官”以及 “寂寞曹司非热地,萧条风雪是寒天”等诸如此类的表达,“热”的概念隐喻和人的社会地位关系密切。

2.3.3 “热”喻指时机成熟

一样东西温度升高或者变热意味着事物已经或者将要达到较好的阶段。例如在烧开水的时候,变热乃至沸腾是判别水是否开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在汉语中就有“热”喻指时机成熟的概念隐喻的表达方式,如我们常说的“一鼓作气,打铁趁热”都是说明事物的时机将要成熟了。

3 分析与讨论

“热”是一种感官知觉,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英汉语言中,“热”的概念隐喻不论是差异性还是相似性都是由人的认知方式和社会体验以及各自特有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所以语言的体验性与隐喻的体验性密切相关。(王寅,2006)因为相同的身体构造,所以人类对“热”产生相同的体验和认识。这阐释了“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相同隐喻投射的原因。但是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性,中国人自古就秉持“天人合一”的信念,强调人的自我感觉,但西方国家强调的是事物的科学性。此外,中国素来坚持主体思维,在认识世界时,中国人喜欢用自身的感觉来衡量外界事物,但西方国家强调的是客体思维,在探索世界时,西方人喜欢找到事物最根本的原因。并且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西方人在对“热”有不一样的感觉体验,以上各方面原因就导致“热”在英汉语言中概念隐喻的不同之处。

4 结语

总观“热”在英汉语言中的概念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我们可以得出,两种语言在“热”的概念隐喻的使用有相似性也有不同之处,但相似性要大于差异性。 “从语言的体验性角度出发,就语言普遍性和差异性来源问题得出了与天赋说完全不同的观点:语言之所以存在一定的共性,是因为我们面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自然世界,我们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和功能;语言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社会文化差异和人的认知方式差异所致” 。(王寅,2007)因为本文的所采取语料库的数量有限以及笔者专业水平的限制,本文只是英汉语“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英汉语中“热”的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弄清“热”的概念隐喻在英汉语言中的表达方法,尽量避免在日常书写、交谈中使用不当。

参考文献

[21]梅进丽.2001.从认知角度看“hot”一词多义现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6:130.

[2]王寅.2005.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37.

[3]王寅.2006.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语言体验性论文之六:从神经学角度论证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J].外国语学院学报,5:5.

汉语热论文篇3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是当前海外“汉语热”现象产生的大环境。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提供商业机会与就业的机会。下表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五类动机及相关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外国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求职与就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为海外华人带来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而华人华侨子女占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很大比例。两岸关系研究员、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建民曾呼吁华裔社群负起文化责任,协助华裔子弟建立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知,进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认同,做个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汉语热”也是“经济外交”延伸而成的“国民外交”。

中国从1978年到2005年,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景仍然被世界普遍认同;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体现了中国无穷的潜力与生机。因此,学习汉语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现在的机会,也意味着未来的机会。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过,法国人未来选择学习汉语是一种极佳的选择。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二、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许多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披露,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国家有30多个,汉语学习者至少有3000万,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为100万。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与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格外重视。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国作为汉语的故乡,要责无旁贷地承担完成对外汉语教学这项宏伟工程的任务。

(一)快速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根据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现在的汉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至少需要50万名汉语教师。因此,积极快速培训一大批高质量的汉语教师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它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质量。

(二)、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体制。健全对外汉语教学体制,指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方法、测试与评估等。

(三)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包括研究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本体的研究、教学理论的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及习得认知的心理研究,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

三、针对当前全球“汉语热”的现象,我们应进行冷静的分析。

第一,从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各级学校看来,“汉语热”需辩证地加以认识。

(一)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除了日本、韩国以外,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谈不上“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数虽然增长很快,但绝对数字根本无法与学习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人数相比。 转贴于

(二)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学科。长期以来,在欧洲各国有着重汉学、轻汉语教学的倾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汉语教学才逐渐得到重视。欧洲新一代汉学家致力于推广现代汉语教学。但很多欧美高校轻语言重文学、轻技能重知识的状况仍十分严重。“汉语教学法这一专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也没有能在汉学范围里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白乐桑:1993,《法国汉语教学史浅论》)

(三)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总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总体看来,目前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一般起点不高,很多大学生学习汉语都是从零开始,而与英语、法语等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情况不同,英、法等第二语言,在中学阶段已具备较坚实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习者仍把汉语作为选修科目,周课时很少,一般1至2学时。

第二,针对占有七成以掌握工具为学习汉语动机的学习者而言,当今“汉语热”本质上是“现实利益驱动”。它可以提供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机会,但毕竟还不是中国优越性的证明。因此,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而应把这一现象当做机会鞭策自己。要真正实现汉语的国际化,只依靠历史文化还是缺少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全球20亿人学习英语的“英语热”原因,乃是它为近代文明所带来的强大的生产力。因此,我们也应该在扩大中国文化的“软影响”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只有中国文化“软影响”的格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根本的改变,汉语热才意味着汉语真正赢得了充分的国际地位,从而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和对国家利益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汉语热论文篇4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是当前海外“汉语热”现象产生的大环境。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提供商业机会与就业的机会。下表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五类动机及相关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外国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求职与就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为海外华人带来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而华人华侨子女占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很大比例。两岸关系研究员、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建民曾呼吁华裔社群负起文化责任,协助华裔子弟建立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知,进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认同,做个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汉语热”也是“经济外交”延伸而成的“国民外交”。

中国从1978年到2005年,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景仍然被世界普遍认同;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体现了中国无穷的潜力与生机。因此,学习汉语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现在的机会,也意味着未来的机会。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过,法国人未来选择学习汉语是一种极佳的选择。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二、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许多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披露,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国家有30多个,汉语学习者至少有3000万,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为100万。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与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格外重视。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国作为汉语的故乡,要责无旁贷地承担完成对外汉语教学这项宏伟工程的任务。

(一)快速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根据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现在的汉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至少需要50万名汉语教师。因此,积极快速培训一大批高质量的汉语教师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它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质量。

(二)、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体制。健全对外汉语教学体制,指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方法、测试与评估等。

(三)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包括研究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本体的研究、教学理论的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及习得认知的心理研究,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

三、针对当前全球“汉语热”的现象,我们应进行冷静的分析。

第一,从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各级学校看来,“汉语热”需辩证地加以认识。

(一)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除了日本、韩国以外,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谈不上“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数虽然增长很快,但绝对数字根本无法与学习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人数相比。

(二)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学科。长期以来,在欧洲各国有着重汉学、轻汉语教学的倾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汉语教学才逐渐得到重视。欧洲新一代汉学家致力于推广现代汉语教学。但很多欧美高校轻语言重文学、轻技能重知识的状况仍十分严重。“汉语教学法这一专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也没有能在汉学范围里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白乐桑:1993,《法国汉语教学史浅论》)

(三)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总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总体看来,目前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一般起点不高,很多大学生学习汉语都是从零开始,而与英语、法语等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情况不同,英、法等第二语言,在中学阶段已具备较坚实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习者仍把汉语作为选修科目,周课时很少,一般1至2学时。

第二,针对占有七成以掌握工具为学习汉语动机的学习者而言,当今“汉语热”本质上是“现实利益驱动”。它可以提供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机会,但毕竟还不是中国优越性的证明。因此,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而应把这一现象当做机会鞭策自己。要真正实现汉语的国际化,只依靠历史文化还是缺少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全球20亿人学习英语的“英语热”原因,乃是它为近代文明所带来的强大的生产力。因此,我们也应该在扩大中国文化的“软影响”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只有中国文化“软影响”的格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根本的改变,汉语热才意味着汉语真正赢得了充分的国际地位,从而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和对国家利益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汉语热论文篇5

“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是1983年在为筹备成立的全国性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学术团体取名时首次提出并正式启用的。自1950年7月清华大学最早设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至今,全国已有近400所大学开展了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早在1978年,吕必松先生就提出“应当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建设;1984年,熙先生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是一门学问,在国外,已经变成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1984年12月,教育部部长何东昌明确指出:“多年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型而又特殊的学科。

说它新型,是因为这门学科的名称、性质、内涵等问题,众多学者如吕必松(1999)、胡明扬(2000)、邢福义(2000)、陆俭明(2000)、赵金铭(2001)等发表的意见都不尽相同。说它特殊,是因为在全国所有的学科中,只有这门学科有部级的领导小组及专门的机构。

在讨论学科定位时,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局限性,因为它无法用来指称对海外华人的汉语教学,也无法指称在世界其它地方进行的汉语教学。在讨论学科地位时,人们又感到“对外汉语教学”似乎只落实在了“教学”二字上,而缺少理论色彩。如潘文国(2004)“‘对外汉语教学’无法进入现行的学科体系”,“把建立学科的希望转移到‘对外汉语’上”。也就是说应把学科和专业合二为一。郭熙(2004)提出采用“对外汉语学”作为学科名称。周健(2005)也提出:“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或‘对外汉语’作为学科名称是不合适的,我们建议把‘对外汉语语言学’作为本学科的正式名称。”总的来说,目前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作为现代汉语专业的分支;一是从现代汉语专业中分立出来,作为教育学的分支;一是作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分支。因为学科地位没有定论,学科的正式名称也就没有定论。正如鲁健骥(2000)所说,“一个学科,在发展初期,对其名称多推敲推敲,也是正常的,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二)一个学科必须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虽学科的名称没有定论,但它是使用者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名称)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研究目的是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内容包括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有:1.对比研究。吕叔湘先生在北京语言学院做的《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学术报告,是向对外汉语教学界发出的开展不同语言间对比研究的号召。事实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是语言教学的有效资源,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又将这一研究方法运用到了不同文化中。2.定量分析。“语言研究有一种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具有的特点。语言学是一门以语言本身为研究对象、又以语言本身为研究工具并以语言本身为表达方式的科学。这就给语言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宁春岩,1982)。

以往的语言研究,多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而定性分析具有随意性,引入定量分析恰恰可以限制其主观随意性,使结论更客观、更科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体系是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成果,使其达到有机统一,形成能够全面指导教学活动的理论系统。

(三)搞好学科理论建设是学科发展的核心,这是众多学者的共识。

对外汉语学科理论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讨论空间。吕必松先生在他的着作和论文中提出了搞好学科建设的理论框架,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归结为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两个方面。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主要的热点问题有:1.国外语言教学流派介绍。对外汉语教学是世界第二语言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成员,只有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规律,将自己纳入世界第二语言教学这一大的坐标系统中,才能取长补短、科学发展。早期的研究成果是《现代外语教学法》和《语言教学原理》等专着。现在设立的课程体系、分技能的课程教学模式都是它的产物。2.语言学习和习得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中,对外国人汉语学习的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较为显着,北京语言大学还研制出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虽然此类研究几乎是跟国际同类研究同步进行的,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然有限。3.汉语认知研究。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是出成果比较多的时期。语言认知研究是当前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国际潮流。语言认知研究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探索影响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因素和学习策略,对认识汉语学习规律、改进教学,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教学理论的几个热点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文化与文化教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探讨语言教学中的文化问题成为一股世界潮流。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也进行了不断探讨,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第二,汉字教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汉字教学成为了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召开了各种研讨会,并研制了汉字教学软件。第三,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研究。这方面相关的呼吁和理论探讨虽然不少,但除建立了个别教学网站,研制出了一些课件外,实际进展非常缓慢。

二、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现状

对外汉语专业由1985年仅局限于4所高校到现在的遍地开花,成为对高考考生有吸引力的 专业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不少学者对“对外汉语”这个名称提出了质疑,如吕必松、施光亨等认为“对外”是修饰“汉语教学”或“汉语教育”的,“汉语”本身没有对内、对外之分(汉语有无对内、对外之分也引起了讨论,如潘文国[2004]、周健[2005]、王路江[2003])。但“对外汉语”这一名称自从出现在教育部的学科目录里,就一直使用至今。 在学者们纷纷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时,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建设也是刻不容缓的。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的是将来有可能承担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从业人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具体的教学,或参与开发相关测试工作等。如果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即使学科理论建设搞得再好,也无法有效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无法搞好这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在“汉语热”席卷全球而汉语师资缺口又相当大的情况下,“对外汉语”专业无疑是个“香饽饽”。但这个“香饽饽”的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集中体现为就业率低和专业不对口。这种尴尬的状况,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第一,从课程设置和主干学科来看,根据200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对该专业的要求,全国普遍开设此专业的高校的课程设置大致包括以下四类:语言类、文学类、文化类和教育教学类。就语言类来说,对该专业的学生而言,汉语既是他们听、说、读、写的工具,也是他们学习、研究的对象,更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教学目的语。汉语的学习、教学才是该专业的本体。但是,从目前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比重来看,基本上是外语所占的比重多于汉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顺利出国,可能对国外环境的适应性很强,但其实际的教学能力却是令人担忧的。

对外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从专业设置上看,以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为主干学科的设置,无法体现出它的专业特性,也无法跟传统的相近专业区别开来。虽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此专业的主要课程做了相应的规定,但一般的高校在“学科基础课”中都添加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在专业课中都设置了“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等课程。目前,加强该专业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比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第二,从专业特色来看,该专业发展的突破口是做好专业特色的建设工作。有文章曾将同时开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秘”“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的课程设置做过比对,发现这三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几乎一样,稍有不同的是“对外汉语”专业在专业课中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通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两门课程以示区别。还有的高校在选修课上大作文章,将各种课程都纳入该体系中,美其名曰扩大学生的就业面。这两种做法实质上都将对外汉语专业置于了不伦不类的境地,没有深刻理解对外汉语的专业特色。该专业的特色在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中文素养、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及较好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其中较好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尤其重要。如今在北京、上海等外国人聚集较多的地方,都开设有对外汉语教学培训班,如“上海默恩国际对外汉语教学培训班”“上海曙海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研修班”等,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这项事业中。如何提升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与社会汉语教学人员相比,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师的优势,但如果没有一个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实践平台,缺少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为该专业的学生打造教学实践平台,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凸现其专业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展望和当前的任务[A].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A].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邢福义.关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J].世界汉语教学,2001,(3).

王路江.对外汉语学科建设新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

潘文国.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郭熙.“对外汉语学”说略[J].汉语学习,2004,(3).

周健.也谈“对外汉语”及学科名称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5,(2).

[10]鲁健骥.“对外汉语”之说不科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0,(4).

[11]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4).

汉语热论文篇6

2013年下半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学校都在举办与“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类似的比赛,就连北大也不能免俗。这让我想起了2010年,那似乎是讨论“汉字危机”最多的一年,有很多东西让我至今难忘:

有这样一项调查,2000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79.1%的人认为写一手好字很重要。

有这样一段新闻:“广预(域)网分布范围为几十公里仍至上万公里,可以fu(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Internet是一种典型的广预(域)网。”昨天,大二学生徐玉在计算机考试时,匆忙写下这样的答案。短短几句话,不但错字频频(括号里的字是对的),有些地方甚至用上了拼音。”

有这样几篇文章:《汉字危机》《提笔忘字”的汉字危机》《“汉字危机”成不争的事实,化解须从中小学开始》……

2010年,关于“汉字危机”的新闻调查以及各种讨论文章不胜枚举,每每读过,我都忍不住唏嘘一番,但似乎没见相关部门有什么举措。今年在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与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中,我算是看到了媒体的行动,虽然有很多评论人员尖刻地批评这些节目,称其只是赚取收视率云云,我却认为,能赚取收视率已经很好了,至少比让观众看泡沫剧偶像剧、相亲约会、音乐选秀要好得多了吧!

然而,我想,拯救我们的汉字,光有几档电视节目的热播还远远不够,据说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韩国也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甚至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而在我们多数人持有敌意的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课和书法课,文科大学中书法课也是一门必修课。我想,保护汉字,拯救汉字,我们应该有更有力地举措才行,立法势在必行。

《中国青年报》如是说:如今,保卫汉字的工作才刚开始;毛笔和硬笔课进入了中小学校园;小学语文“新课标”删去了“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防止被误读成可用电脑打字替代汉字书写。《人民网》如是说:近期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建议小学安排用于毛笔字学习的课时,在普通高中开设书法选修课。

我不禁要问,为什么是建议小学安排课时学习毛笔字?而不是规定?建议有用么?高中为什么要选修书法?而不是必修?不选是不是也行?很多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更差,我认为大学本科、乃至硕士、博士,只要有教育的地方就应该必须开设书法课!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只要有学校的地方就应开设汉字书法课,硬笔、软笔都可。国家应制定不同级别的书法课程标准,编写不同级别的书法教学教材,让学生在学习汉字书法的过程中,理解汉字之美,欣赏汉字之美,热爱汉字之美。教育部门应规定教师在上课时必须使用黑板,必须有一定量的板书内容,而不是只使用PPT展示教学内容;让各个学校的黑板再次焕发生机,而不是成为闲置之物。国家相关部门还应改革各级考试内容,包括研究生、博士生在内的各级考试都应加入与汉字书法有关的考查内容。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毕业论文也至少应该手写稿、打印稿各交一份。如此这般,汉字书写自可深入人心,成为风尚。

可能一些所谓的专家会质问:现在都用计算机打字,会写书法有什么用?会写那些不常用的汉字有什么用?而另外一些所谓有远见的家长则会应声附和。

面对这些质问,我不禁怒从中来。什么叫有用,什么叫没用?一贯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中国人,在高中要学二元一次方程,在大学里所有理科生都学大学数学,你生活中能用它干什么?那些所谓的专家和家长,你质疑了么?崇洋,把会讲几句蹩脚外语当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现如今大部分中国孩子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大学里无论文理、专业都要学英语,可是有多少 人在工作生活中必须或经常用到英语?那些所谓的专家和家长,你为什么不质疑?为什么中国人考研的必考科目不是汉语而是英语?为什么即使考的是古代汉语专业也要学英语?那些所谓的专家和家长,你怎么不质疑了?

现在,提倡中国人写中国字,你就质疑?62岁美国人理查德・希尔斯被称作“汉字叔叔”,他倾其所有,自费研究汉字字源,将9.6万多个古代汉字字形收录上传,建起“汉字字源网”,供人免费查阅。作为一个老外的理查德・希尔斯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美妙的故事。”那些所谓的专家们,那些所谓有远见的家长们,面对这样一个老外,你会说学汉字、写书法没有用,你们不汗颜吗?摒弃你的功利主义吧!中国人会写中国字,是天经地义的事!

汉语热论文篇7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是当前海外“汉语热”现象产生的大环境。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提供商业机会与就业的机会。下表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五类动机及相关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外国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求职与就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为海外华人带来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而华人华侨子女占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很大比例。两岸关系研究员、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建民曾呼吁华裔社群负起文化责任,协助华裔子弟建立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知,进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认同,做个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汉语热”也是“经济外交”延伸而成的“国民外交”。

中国从1978年到2005年,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景仍然被世界普遍认同;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体现了中国无穷的潜力与生机。因此,学习汉语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现在的机会,也意味着未来的机会。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过,法国人未来选择学习汉语是一种极佳的选择。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二、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许多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披露,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国家有30多个,汉语学习者至少有3000万,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为100万。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与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格外重视。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国作为汉语的故乡,要责无旁贷地承担完成对外汉语教学这项宏伟工程的任务。

(一)快速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根据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现在的汉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至少需要50万名汉语教师。因此,积极快速培训一大批高质量的汉语教师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它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质量。

(二)、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体制。健全对外汉语教学体制,指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方法、测试与评估等。

(三)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包括研究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本体的研究、教学理论的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及习得认知的心理研究,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

三、针对当前全球“汉语热”的现象,我们应进行冷静的分析。

第一,从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各级学校看来,“汉语热”需辩证地加以认识。

(一)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除了日本、韩国以外,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谈不上“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数虽然增长很快,但绝对数字根本无法与学习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人数相比。

汉语热论文篇8

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外语或者第二语言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教学法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对外汉语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一线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因为教学法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每一种教学法出现的背后,都有作为支撑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做指导和支撑的教学法只能是一个空壳,从古至今,人们的观念在更新,理念在更新,从而不同的教学法也应运而生。每一种教学法的特点和原则都是与相应的理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种教学法通常是与三类理论分不开:1.语言学理论,教学法的发展是随着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兴替而发展的。2.心理学原理,教学法的发展也同样受到心理学的影响和作用。3.教育学理论,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教育性质的学科,无论是在总体的设计还是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都会受到教育学理论的规范和制约。

(三)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这吸引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合作交流。语言是文化和知识的载体,想要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我的一个美国留学生曾经跟我说过,现在在美国最实用的外语就是中文,学习中文他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听到这句话,我的内心无疑是鼓舞的。

到目前为止,在国外,已开办孔子学院300多所;世界上不包括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汉语的总人数已达到了4000万,再在已经有100多个国家近4000所高等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在国内,各大高校的留学生汉语教育课程渐成体系,在民间也有许多的教学机构涌现。那么,怎么教留学生学习汉语就成为对外汉语教师近几十年来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们对外汉语事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仅仅才有五十多年的历程,对外汉语的教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七十年代以前我们一直运用的是传统的翻译教学法;七十年代以后我们开始引进国外的教学法理论,语言功能开始受到重视,“结构——功能”相结合教学法成为讨论的热点,并被付诸教材编写实践,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师采用结构一功能教学法,将汉语的功能与汉语的语法结构教学相结合;八十年代以来,对外汉语研究者认为,结构功能法没有脱离结构法,教学仍然是以结构法为主,于是就又提出来“结构一情景一功能”教学法,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者与教师都在尝试着寻求它们最佳的结合点,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对外汉语教学法己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培养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动机确定教学内容,采用结构、情景和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教学体系。虽然这在理论上己经形成了一个体系,但是在实际操作上,还是没有真正的实施,对外汉语教学还是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

近几年来,对外汉语研究者或是对外汉语教师都在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地探索,在这方面的研究是越来越细化,于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最终没有找到一个统一被大家接受的可以广泛推广的教学方法。目前有一个被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师采用的就是综合教学法,它是将国外的理论与国内的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固定的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可以随时变换,也就是根据不同的课型,根据具体的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这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一直采用的普遍得到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我们也观察发现,在对外汉语的课堂,由于课堂内容的复杂性,教学对象的多样性,对外汉语教师是不可能仅仅只用一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做到应对自如,这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下面,本人想介绍几种本人在参加(CLS)项目时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当然,本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还综合运用了如翻译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和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由于本人教学经验尚浅,在此就只介绍几种比较新的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

一、自主学习

本人在2013年夏季参加了美国国务院关键语言奖学金项目(CLS),这个项目挑选了二十多名中级中到中级上汉语水平的美国学生到成都参加为期两个月的中文学习。本项目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自主学习,由于学生都是来自美国各个高校的精英级学生,学习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CLS项目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分出快慢两个班,为他们量身定做了大量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所有的课文、练习题、生词等都是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完成。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看书,老师开设听说课和读写课,主要考察他们对课文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当然,项目方同时为他们准备了充分的自学材料以及一对一辅导老师。所以学生在课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自学、讨论,这种方法非常辛苦,但是他们的中文水平提高速度也是惊人的。

我个人认为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更适合精英级学生。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对学习的热情也非常高。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师生间就会产生良性互动。但是如果遇到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热情高低不一的学生,这种方法可能会让好学生更好,差学生更差。

这种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我的学生反映他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在听说方面的提升非常大,可是读写的提升就比较慢。他认为听说课和读写课的区别不大。我想这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练习方法是有很大关系的。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进。

二、互动式教学

目前,我们的大部分课堂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为辅。大部分课堂时间由教师占据,讲课实行三段论的方法,先讲生词,再看课文,之后讲语法点。学生自行讨论或教师有组织的有指导的讨论比较少,即使有,也很浅显和单调,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多是一些临吋性的安排,如课文内容讲完了,还剩一点时间,就给学生自己练习。

这样的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动式教学就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互动式教学的方法主要有:

一是主题探讨式互动。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其方法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二是归纳问题式互动。就是课前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互动问题。教学开始,教师一一向学生抛出,学生广泛思辨、争论,最后达到了解熟悉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开阔思路。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备课。

三是精选案例式互动。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自己的知识。

互动式教学法很难掌握课堂节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如何调动学生的热情,如何掌握话题的方向,都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很多经验不足的学生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经常出现话题偏离教学任务的情况。CLS项目为每位留学生都安排了一对一辅导老师,学生之间也只能说中文,所以项目的每位学生每天都要和老师、辅导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中国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对他们汉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可以把文本、形象、声音、图形、视频图像和动画等多种信息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信息技术。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

对于外国学生来说,要真正的学习汉语,就需要走入汉语世界,感受汉语的氛围,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学习汉语。那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汉语氛围,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不是所有学习汉语的学生都有机会到中国体验汉语的氛围。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优化传统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视觉感,让学生融入其中,让学生敢说。

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破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更多的主动权,在这些方面,多媒体教学无疑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主要以引导为主,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远程技术,把教学对象扩展到教室以外的所有想学习汉语的学生,有效地打破地域局限性,真正地将汉语推广到了全球。

美国国务院关键语言奖学金项目(CLS)也充分利用了这种教学方法。他们给学生提供了TPTV网络视频,学生在网络上看中文视频,网页上还有根据视频出的题目、录音。同时准备了很多相关材料,方便学生进行自学。CLS项目还为学生提供了《看上去很美》的漫画、动画片,以及对应的详细录音、中英文对照问题,学生只要登录网站,就可以开始自学。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结语:

本文以美国国务院关键语言奖学金项目(CLS)为例,简要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现状以及几个本人在参加项目时接触到的几个比较新的教学方法。当然,本项目还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性教学。

汉语教学法研究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对外汉语教学虽然还只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有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但对教学法进行系统研究有特殊的意义,这种研究必将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也必将为对外汉语工作者带来新的有力武器。(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4.

[2] 高顺全:《对外汉语教学探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汉语热论文篇9

那时节,汉字不科学、汉字野蛮、汉字难写难认、汉字不废则中国必亡等说,铺天盖地,相关著作与篇章汗牛充栋。

俄而时移世异,中国好像渐渐有钱了,腰板渐直,号称崛起。于是已弃若敝屣之家产,遂忽获珍重起来。汉字拉丁化不再进行了,诋毁汉字的事业亦恍如隔世,旧调无庸重弹。新的声腔,乃是对汉字的赞歌。

赞美汉字,诚吾人所愿闻。但做学问、论事理,却最忌讳势利眼。一件物事,只因它所在那个国度衰了弱了,就大找理由去耻笑它;又因它所在国富了强了,就再找理由去称誉它,本身便甚可笑。斯乃以势定理之学也。用俗话说,叫做拳头大的有理。论理若都这样论,那也就不必讲理了,大家径去比拳头便是。故说理论事,不能以势定理,是第一原则,脱离了这个原则,所说即是狗屁。因为狗仗人势,学者的论述,届此皆变成了依托权门的狗吠而已。

可叹晚清以来,仁人志士论事辄犯此病,老是觉得人家欧美如此富强,必有道理;我国如此孱弱,亦必有原因,于是怨天恨地怪爷娘。怨天,是说中国这类东方专制主义与气候有关(沿袭孟德斯鸠说);恨地,是说东方专制主义肇因于水利工程(沿袭魏复古说);怪爹娘,是说老祖宗有问题。都是他们的错,故令我如此穷否不堪。老祖宗有什么错?文字、文化、社会、制度……无一不错。过去学者们指出的各种错处,洋洋洒洒,远超过清初起兵告天之七大恨。

如今,稍稍觉得发达了,底气渐充,乃又开始修族谱、盖祠堂、夸说祖宗的好处,甚或翻出老祖宗的家h,准备吆喝着去再赚些银子。于是就把一些破瓶子烂瓦罐旧衣裳也都讲得金光灿灿,仿佛稀世珍宝。

汉字也就在这种气氛底下,摇身一变,成为“华夏文明的内在形式”。说华夏文明的内在形式即是汉字、汉字思维、汉字文化,因而汉文化也即是一种诗性的文化。此可称为“汉字诗学”或“汉语诗学”,因为汉字又是汉语的内在形式。如斯云云,目前倡者颇多,认为这可作为汉文化与其外部社会及其他文化的区别特征。

语言文字能表现用户的思维特性,本是不错的。何况思维时主要仍靠语言文字在思维,因此语言文字的性质自然也就规范或限制了思维。就这一点,说汉字乃华夏文明的内在形式,当然没错。但继此推论道中国是字思维、诗思维就走得远了;不懂汉字而去乱扯字文化字思维,那就更离谱。

汉语热论文篇10

韩国“汉语热”的成因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的汉语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韩国的“汉语热”出现持续不断的升温期。现在韩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韩国的汉语教育已进入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潮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其成因:

政治上的原因。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冷战体制下中韩两国关系处于长期的隔绝状态,韩国的汉语教育经历了漫长的低潮期。但从历史的角度上看,中韩两国有悠久的文化交流史和“一衣带水”的地缘政治关系。从现实的角度上讲,中国具有较大的合作优势和政治魅力,因此建交以后中韩关系稳步发展。中国不仅是韩国近在咫尺的友好邻邦,而且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世界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韩关系的好坏,在国际政治和南北关系问题上显得非常重要。中韩两国在政治、外交方面的诸多问题上均有相同的或相似的观点和立场,两国都希望继续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亚太安全问题上,双方都认为应从亚太地区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出发,采取双边和区域性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安全对话形式,进行平等协商,反对受一两个大国的指挥和控制;在与日本的关系问题上,中韩两国都由于过去的惨痛教训,反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坚决反对日本再度变成军事大国;在上,韩国一直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不与台湾发生官方关系。这是着眼于长远战略目标的、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态度。政治外交上的友好关系是经贸关系和文化交流关系发展的基础。

经济上的原因。中韩经济交流于1978年前后通过香港进行间接交易,1979年双边贸易规模不过1900万美元,到1991年达到了年平均58%的增长速度。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间的经贸交流很活跃。过去单纯的商品交易发展为资本交易,扩大直接投资及技术合作。1996年中韩贸易总额达到199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2001年两国的贸易额将达到500亿美元,韩国经济界人士预言,2010年中国将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国。

中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市场,资本和销售市场容量很大,但较缺乏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韩国拥有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弥补市场狭小、资源和劳动力短缺。这种经济互补性是促进两国经贸、金融、产业、交通等领域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

文化上的原因。中韩建交后,韩国掀起“汉文化热”和“汉语热”,并迅速进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韩国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从历史上看,韩国大量吸收了汉文化的精髓,使中韩文化至今仍有很多相同之处,学术界公认韩国文化是东亚汉文化圈中最接近中国文化的部分。韩国古代的礼乐、教育、科学、行政管理制度也都是仿造中国建立起来的。儒家学说对韩国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教育等都起过重要的作用。中韩传统文化上的共同之处,以及文化发展上的相互借鉴,为中韩两国文化的共同繁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两国相通的古代文明和文化积淀蕴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巨大潜力。如1993年9月,韩国新闻界、学术界、文化界的50余名人士组成“东洋学100卷后援会”,决定出版发行中国和韩国历史典籍中精选的东洋学100卷。目前已出版《贞观政要》、《诗经》、《十八史略》、《小学》、《大学》、《中庸》、《语》等,其中《诗经》、《十八史略》、《贞观政要》等书的印数都超过1.5万册。

教育体制和政策上的原因。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根据韩国教育体制构思背景,于1995年5月31日颁布了《关于树立新的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其要点是:构筑开放教育社会和终生教育社会的基础(包括开放教育社会的制度化,构筑开放教育体制的技术基础等);大学的多样化和特性化(包括大学的设立、定编,学校管理的自律化,学术研究的一流化,大学教育的国际化等);构筑初、中等教育自律化的“学校的共同体”(包括设立学校运营委员会,试行校长和教师招聘制等);涵养道德和创造性教育课程(包括以实践为主的人性教育,涵养创造的教育课程,重视个性多样性的教育方法、世界观教育和外语教育等);改革大学入学制度(包括国家公立大学遵从国家有关高考制度,私立大学自律,设立升学信息中心等);尊重学生多样个性的初、中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改善选拔学生的方式等);确立教育支援者的评价制度(设置和管理“规章合理化委员会”,设立教育过程的专门评价机构等);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培养制度和研修制度,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提升、报酬制度,创造优越的研究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条件等);确保5%的GNP教育财政。这种大胆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全国性的“出国留学热”。据韩国教育部统计,近年来出国留学生人数持续上涨,出国留学的目的地顺序为美国、日本和中国,日本和中国的留学人数相差不大。

韩国汉语教育的特点

韩国的汉语教育高潮期将会渐渐步入稳定,从追求数量的状态过渡到追求质量的新时期。高潮期的汉语教育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大学纷纷设立中文专业。中韩建交以前,韩国政府以及众多有识之士就已经意识到将来汉语教育在大学外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韩国由于经历长期的汉语教育萧条阶段,大学缺乏师资力量,但是各大学克服重重困难,纷纷设立了与中文有关的专业学科。韩国的“汉语热”首先以大学增设中文专业的形式开始,这对韩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外语中,汉语(中文)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生源充足,中文专业在校生人数名列第二位,仅次于英语专业,超过了德语、法语、日语专业。

来华留学生数逐年增多,学科专业呈多样化。过去韩

国人出国留学的去向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很少有人自愿到发展中国家留学。但是随着“汉语热”而出现的来华留学热,打破了韩国人出国留学的传统走向。一个只有5千万人口的国家竟然在中国有上万名留学生。韩国人来华留学学习的学科专业也呈多样化趋势:学历教育有中国政治、哲学、文学、语言、中医中药、音乐美术;非学历教育有语言、文化。来华留学者的目的也不同,有的是为了了解中国进行长短期旅游,有的为了经商,有的单纯是为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教学质量逐步日渐提高。长期以来,韩国的汉语教学偏重于“教”,忽视“学”的方面,只注重知识传授,轻视技能培养。往往采用语法翻译法,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有关语法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交际训练。在这种传统教学的影响下,韩国学生普遍存在读与写的能力强、听和说的能力弱的现象。近几年,韩国教育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教师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学”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经过日趋频繁的中韩交流,人们逐渐认识到培养交际能力的迫切性,反思过去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1993年成立了中国语教育学会,展开了一些汉语教学法的研讨活动。该学会主要讨论发音教学、语法教学、声调教学、造句偏误分析,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语言差异、汉语的规范等。

学术研究越来越活跃。中韩建交以来,韩国的中国学研究学术团体也相当活跃,各种学术期刊纷纷创刊。韩国现有中国语言研究会、岭南中国语文学会、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岭南汉文学会、釜山庆南中国语文学会、韩国中国学会、韩国中语中文学会、忠清中国学会、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中国学研究会、韩国中国戏曲学会、高大中国语文研究会、韩国中国语文学会、中国人文科学研究会、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中国小说研究会、韩国道教学会等学术研究团体。

汉语热论文篇11

周先生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汉字改革课程,他的讲义《汉字改革概论》成为大学教材。他还主持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1979-1982年,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献技术会议,使该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拼音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从中国标准到世界标准,这是过去没有的。朋友们开玩笑说,这几个字母你们搞了三年,太笨了!周先生却觉得非常值得。

对“汉语”的热忱与冷静

“”期间,周有光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劳动中的他还不忘苦中作乐。和71岁的教育家林汉达被派去看守高粱地时,热烈讨论中国语文大众化、现代化的问题。一天,林老问:“未亡人”、“遗孀”、“寡妇”哪一种说法好?他开玩笑说: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又说从前有一部外国电影,译名《风流寡妇》,如果改为《风流遗孀》,观众可能要减少一半……两人最后一致同意,语文大众化要“三化”: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

当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时,一些人推断21世纪将是汉语的世纪,先生保持了相当的冷静:“汉语的国际地位,应作恰如其分的正确估计。汉语的国际性最弱,要想改变事实,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

汉语热论文篇12

1.あなたがもっと心に勉しないのは残念だと思う。

2.田中さんは心な生徒です。

3.山本さんは仕事心だ。

很多学生认为日语的“心”与汉语的“热心”含义相同,便将其译成:“你不热心地学习,我感到遗憾。”“田中是一个热心的学生。”“山本热心工作。”

显然,这三个句子的译法并不完全准确。日语的“心”与汉语的“热心”,虽然写法只存在繁体与简体的差异,但是其含义却不尽相同。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概念――汉日同形词。

汉日同形词是指汉语日语中形式相同的单词,其中包括像“学生”、“社会”、“学校”等写法完全相同的汉字的词,也包括像“历史”和“史”、“谁”和“”这样写法只存在繁体与简体的差异的词,上文提到的“热心”与“心”也自然包括在其中。同形词一般被分成三类:①含义用法基本相同的同形词,比如:牛、猫、、音乐、经济、哲学、法律等;②含义用法部分相同的同形词,比如:担任、正月、作文、发表、今日等;③含义用法不同的同形词,比如:爱人、主人、大事、手纸、汽车、切手、看病、走、汤等。

那么“热心”到底归属于哪一类,又有着怎样的差异呢?本文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汉日同形词“热心”的异同。

一、功能用法

汉语的“热心”具有动词和形容词的词性,作为形容词,它有以下五种用法。

4.今天我碰见唱花脸的吴庆长,跟他说起您,他也挺热心,还献了条计策在此……

5.岳华转而又打电话给另一好友肥仔,这肥仔是我见到过的最可爱、最热心的朋友。

6.同时,他与卡曾斯、里斯等专家学者,积极为开创中美作家定期对话热心奔走。

7.大概是从这开始,我对两岸文学界交流热心起来。

8.他也算知识分子,可对自由恋爱毫不热心。

例句4―8中的“热心”分别处在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宾语的位置。用日语文法术语来表述的话,就是“述、体修、用修、充成分、目的”。

接下来再看看动词的“热心”。

9.这一来也才知道自己远非最先觉悟者,热心此事的作家,两岸都大有人在。

10.话虽如此,其实人们热心此节,也并非完全是为鬼魂设想,倒是各种法事给人们带来了乐趣。

11.孩子热心于收集邮票。

动词的“热心”在句中充当谓语成分,如例句11,经常和“于”在一起搭配使用。

日语的“心”是一个形容动词,使用方法见以下三个例句。

12.母は、いつもよりも、もつと心に美奈子にめた。(真)

13.信一郎は可なり心な眼付で、彼女を送つて居た。(真)

14.良人は合の仕事には心だ。(人)

例句12―14中的“心”分别为“用修、体修、述”,即,状语、定语、谓语。此外,还有一个派生词“心さ”,它是“心”的名词形式。

15.しかし、同じ仕事に向う介の心さの出どころは平とはちがっていた。(生)

二、含义

我们先来看看字典上的解释。

热心:形容词: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

动词:热情地尽力去做。(《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2002版)

心:形容:一つの物事に深く打ちむこと。情をもって一心に物事をすること。また、そのさま。(『辞苑第五版)

从字典对它们的解释来看,区别并不明显。下面通过例句从语感、行为对象、适用范围等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日语的“心”表示的是对某事物倾注热情,而且非常投入的样子。而汉语的“热心”是带有一定余地地做某事,对该事物的紧张程度也是有限的。简而言之,“热心”与“心”相比,语气更为缓和,语感更为柔婉。

16.金山での雨乞いを心に主してやまないのは、人かの酒みだった。(生)

17.その希望ののために果して心に努めているのであろうか。(生)

18.富裕后很热心公益,受到了政府和群众欢迎。

19.这位华裔美国人汉语已经词不达意了,但仍热心翻译。

由此可见,“心”强调的是竭尽全力,而“热心”则侧重于表示对某事物感兴趣。

其次,日语的“心”还可以用来修饰一些具体的行为。

20.心に本をんでいる。

21.心に仕事に打ちんでいる。

也就是“心”所表示的是那种充满热情地努力做某事时显露在外的样子。当然,“热心”也可以用于具体的行为。

22.现在冲绳的那霸市经营蔬菜鲜果,同时热心为日中友好工作。

但是,像与例句22与例句18这样,多是限定一些较大的事业,又如,热心慈善,热心演艺事业,等等。

此外,日语的“心”还可以用于表示动作主体为了实现目标而带着强烈的目的意识努力做某事的样子。

23.シズン最多214安打の新をマクした阪神、マトンの日本球界への能力の高さ、研究心な姿が注目された。

24.仕事心な社は企が注目するの指に与える影が最も大きい。

即动作主体及其目的意识较为明显。与汉语的“热情”含义相似。“热心”,与人的性格相关联,多是用来表示人的内在的性情。看了下面这个“热心肠”的例子,其用法就一目了然了。

25.丽珠那孩子比他懂事多了,对人和气、热心肠,我觉得姓任的不配她。

三、结论与问题点

现在再来看文章开头的三个例句,

1.あなたがもっと心に勉しないのは残念だと思う。

这里的“心”是努力、竭尽全力做某事的意思,所以此句可以翻译成:“你没有更加努力地学习,我感到很遗憾。”

2.田中さんは心な生徒です。

这个短句虽然没有明确的说出田中在哪个方面“心”,但是从他是个学生这点来看应该就是指的学习方面,因此,这句话可以翻译成:“田中是个勤奋的学生。”

3.山本さんは仕事心だ。

通过上文的分析,这句话可以翻译成:“山本工作积极。”或者“山本热爱工作。”

由此可见,日语的“心”与汉语的“热心”绝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虽然两个词都充满了褒义的感彩,但是从用法含义来看却是不尽相同的。

最后,对于“热心帮助他人”这个汉语小短句应该如何翻译成日语,我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日本人将它译成:“人助けに心だ.”而大部分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将它翻译成:“心に他人を助ける。”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是否和汉语日语句式不同相关系呢?我在细致分析后,将再做论述。

注释:

①文中日文例句均来自字典、网络检索以及文学作品。其中文学作品标注“真”的是『真珠夫人(菊池);“人”是『人の壁(石川三);“生”是『生活の探求(木健作)。中文例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汉语语料库:http://ccl.pku.省略: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xiandai.

参考文献:

[1]藤原与一ら.表辞典[M].京:京堂出版,1985.

汉语热论文篇13

目前对外汉语教师主要来自对外汉语专业、中文专业、外语专业、教育心理 学专业等等。其中,中文专业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走“ 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开放性的兼容整合之路 ” (王路江,2003)。所以,作为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中文专业学生,如何完善自我,使自身更符合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条件,成为广大中文专业师生们关心的热点。

二、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等级标准

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等级标准(以下简称“等级标准”)是制订“汉语作为外语 学能力证书”考试大纲的依据,也是我们培养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的依据,对对 外汉语人才应有素质的规定享有绝对的权威性。

“等级标准”对“能力证书”(高级)的总体描述是:证书获得者应具备完备的汉语作为外教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能够对学习者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汉语教学,并能进行相关科学研究。

“等级标准”对“能力证书”(高级)获得者的汉语本体知识水平的要求是: 应熟练掌握汉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汉字等现代汉语知识;掌握常见虚词、 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等古代汉语本知识,掌握汉语发展的一般规律;应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

“等级标准”对“能力证书”(高级)获得者中国文化知识水平的要求是:证书获得者应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深入理解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掌握中国文化及文学发展状况、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国情知识。

“等级标准”对“能力证书本文由收集整理”(高级)获得者教学实施能力的要求是: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参与制定教学大纲,独立设计教学计划;能够承担学历教育课程,能够完成各级别汉语专项技能训练课和汉语综合课,至少胜任一门汉语专业课的教学。应具备娴熟的课堂管理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我们从这一“总体描述”可以看到,对对外汉语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涉及知识能力两方面。

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知识、语言学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论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结构应当包括汉语言处理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与测 试能力以及相应的科研能力。

由此可见,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是综合性人才。等级标准既然对对外汉语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们中文专业的学生就要有针对性的取长补短,补充自身专业不足的部分,强大自己的全局意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发掘潜在资源,不断完善自我,使自身具有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中文专业对外汉语方向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的素质具体如下:

三、专业素质

1、学习专业理论,将其运用到实践:

要学习研究语言学理论,特别是汉语言本体理论,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其中包括现代汉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及古代汉语和方言知识以及国际语言学理论。

例如:要教会普遍感到难发的翘舌音“zh”“ch”“sh”,既 要讲清楚舌位,又讲清楚送气音跟不送气音、阻塞与不阻塞的区别,更重要的是还 要讲清楚与母语中易混淆的几个音发音的差异和相似。这对老师的要求很高。

由上例证可以看出:

第一,我们要求教师自身普通话水平一定要在二甲以上,对所在国语言也要有一定的研究。普通话二级甲等水平绝对是一个宽松的入门条件。严格地说,没有一级乙等以上的普通话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将会遇到来自学生的质疑。

第二,外语水平的基本要求是能满足日常需求的英语水平或具体所在国的外语水平:外国人“学习外语的困难和错误大部分来自母语”,因此,“教外语的老师必须先了解学生母语的结构,把学生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比较,然后根据这个对比分析来选择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和次序,确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张德鑫,1990)。再者,学习一门语言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教师通过自身学习外语的过程,可以更清楚地感觉到汉语的特点,更有利于深入研究学生因母语影响和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接受障碍,更容易体会外国人学汉语的困难。外汉语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双语能力。培养自己的双文化意识。

2、学习第二语言教学法和第二语言教学规律

有些老师语言学知识、教学热情和敬业精神都不缺,但学生就是不爱上他们的课。原因在于他们不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没有很好地贯彻第二语言教学法原则。只讲不练、讲多练少、一味依赖母语授课、内容脱离实际等,都是违反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原则的。催永华提出了课堂教学意识的概念(崔永华 1990),并认为教师须建立三种 基本的意识:实践意识、目的意识和效率意识。他认为:第一,课堂上一定要解 释简单化,课堂用语要行成简单指令,练习以学生为主。第二,让他们开口说话“在 游泳中学习游泳”。就是说,课堂教学要自始至终最大限度地与语言实践和交际 活动结合起来。第三,一定要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目的,选一两个重点强化,不追求面面俱到让学生有效记住重点,并能运用。第四,要有效率地控制课堂时间,完成课堂内容。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有些老师经常因一两个学生提问等因素 而浪费大量宝贵时间。所以要求老师要有控制课堂、管理时间的强大气场。

3、学习研究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哲学、人类社会学等基础知识

如何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和第一语言学习者的心理,如何减少学习者的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怎样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难题只有充分学习科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才能解决。

在教学中,中国文化知识、中外的文化知识背景,外事社交礼仪等内容会随时随地贯穿于课文内容地表现出来。在平时与学生们的接触中,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也会不自觉地表现着自己的文化修养。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知识,尤其是各国风俗、历史发展、各类艺术、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等。所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不是只要了解中外文学作品就可以一言概之的。这也是我们中文专业应该博学的原因。

四、自身综合素质

1、形成特有思维习惯

每个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个有心人。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快速思索实例、前后左右进行比较、独立进行整合总结的能力和方法,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如:如何向学生解释于语法规律外的特例,如何教会外国人正确地使用“了”等等,这些是在资料中找不到现成有效解决办法的,很多情况语言学界都未找到方法。经常带着这种思维方式,在实践实例中有效地长期地贯彻这些习惯,就会让教学“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陆检明,2005)。

转贴于

2、树立很强的学习研究意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忌讳的一句话是“这是汉语的习惯”。其实学生是最不愿意、最害怕听到这样的回答的。这种回答会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 会让一些学生产生“汉语毫无规律可言”的想法。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做到拥有很强的研究意识。一方面要向教学研究前沿靠拢,吸收最新教学研究成果。一方面要多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思考问题,解决“在我们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现有的教材、工具书、汉语语言学论著中经常找不到现成的、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勤学习,多研究、解决问题。

3、自信自尊自重

(1)对内:

现在,国内社会上、教育界有许多人还认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员只是个教书匠,不能成为“家”,从事本体研究的才能成本文由收集整理为“家”。其实不然。行行可以出“家”,在高校或研究单位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教员和研究人员也不一定都能成为“家”;而在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员也未必一定不能成为“家”。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自尊自重。有了这种自尊自重的意识,加上自己的努力,就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对外:

对外汉语教师要有全局意识,要站稳立场,以国家利益为重,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他们对我国的各个方面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了解。但这也需要方法,既要做到不卑不亢,有据有理,又要做到缓和冲突,圆满收场。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体验:如针对敏感话题讨论时,教师观点的公正性很重要。虽然应当以维护中国的形象为前提,但在话题探讨中,应尽量避免自身主观观点的过度表达,以引导性、开放性为中心。理想的跨文化交际方式为平等对话型。一个在本民族文化观上自负或自卑的汉语教师,都不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教师应当带着自尊感客观展示一些现象,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维空间。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和理解。

对外汉语教师是外国学生透视中国教师整体的一扇窗口,其言行举止反映着整个中国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我们要本着教书育人、文化传播的原则,在外国留学生面前体现出中国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4、性格开朗、热情、坚持长久的心理素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