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教学论文实用13篇

网上教学论文
网上教学论文篇1

积极探索新技术,打造基于云服务的网络教学基础设备,为开放教育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经济的网络教学环境,是提高网上教学效率与网上教学资源应用效果的前提条件。高效的网上教学平台,在功能上要体现适应性、便利性和有效性。宁波电大当前校园网拥有70多台各类PC服务器,1000M局域网,100M电信专线出口和1000M宁波教科网出口,为开放教育网上教学提供了相对可靠、畅通的网络环境,但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关键时间点上,由于同时上网学习的学生多,网速明显下降,甚至会出现“卡”的现象。为此,学校应本着“以应用推动建设”的精神,建设和完善务实有效的网络教学环境。首先是通过优化原有网络教学设施来提升校园网硬件性能和运行的可靠性;其次是通过全面升级双向视频系统,支持大用户量并行运行,实现跨平台运行,高清视频传输;第三新建支持跨平台视频点播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多终端的学习体验;第四优化开发网上教学平台的功能和应用,不断优化各教学系统之间的无缝整合,如在线系统和双向视频系统应用对接,实现动态获取和显示课程列表,并实现动态添加学习者,并打开客户端直接进入课堂;建立参加课程信息表,记录用户参加视频会议的数据,又如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在电大在线系统和课件学习系统之间新增“宁波电大微课程”模块和教师后台管理功能。

1.2注重网上教学资源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宁波电大在开放教育试点初期就提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遵照“从无到有,从有到精,适用为主,分步实施”建设指导思想,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学校网上教学资源数量多种类丰富。但就质量来讲,专业之间、课程之间良莠不齐,很大部分课程网上资源只是教科书的翻版,是以电子教案、课件和练习等形式累积呈现,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反应在使用上就是适用性不强,使用率低,效果差。所以提高资源的质量是每个网上教学责任教师必须要思考并努力改变的任务。首先,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定位要准确。充分考虑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学习需求以及虚拟空间中师生关系等,既要考虑到实际的教学需要,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及需求。其次,资源建设要注重实用性,开放教育多数是成人在职学生,他们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对于纯理论的内容比较畏惧排斥,所以在资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突出实用技术和技能的培养,用实际案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在资源的呈现上,要注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三,通过动态化管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即通过师生与学习系统的交互或通过资源点击使用情况,动态地调整资源的内容和资源的组织结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适应性和时效性,能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第四,针对学生在宽松自主学习环境中容易“迷航”的现象,加强对资源使用的“导航”,在各类繁多的资源中,能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快速自主选择所需资源,节约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3鼓励引导、检查督促、评比奖励,促进学生上网学习

首先是鼓励引导,学校、责任部门、辅导教师和班主任通过多种途径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其次是检查督促,班主任定期地检查学生上网学习的次数与时间并反馈给学生和课程辅导教师,技术支持部门不断加强和完善远程学习平台的跟踪监控功能,提高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监控效果。上网学习次数和时间纳入形考成绩,督促学生参与上网学习和交互。最后是评比奖励,为引导学生上网学习,想方设法激活网上学习氛围,使网上学习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可定期开展网上学习评优系列活动,如每月或每学期开展“网上学习之星”、“网上学习型班集体”、“网上学习优秀组织奖”等评比活动,树立上网学习的先进典型。

1.4健全网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网上教学有效落实

科学的、全方位的网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网上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监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要以国家教育法规政策、各级电大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定为依据,需要学校、部门、各类教师及学生共同关注,积极配合,通过教学检查、质量评估、教学信息反馈、竞赛评比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从而有效促进网上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要确定质量监控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网上教学质量监控由督导室、教务处、信息与资源中心及各教学单位共同完成,督导室和教务处负责制定网上教学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采用抽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网上教学资源质量、应用情况、网上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等。检查形式包括在线检查、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信息与资源中心负责网上教学资源维护和使用等数据的采集和反馈,建立平台数据月报制度,将各类数据反馈给教务处和各教学部门;各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课程网上教学情况的日常督查,随时了解和把握本部门专业和课程网上教学的总体情况。其次要有完善的网上教学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网上教学规章制度,明确网上教学工作规范,制订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是开展网上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维持网上教学秩序的行为准则,还是学校内部各单位及各类教师工作职责的依据。第三要及时采集、分析、评价、反馈与调控教学信息。通过教学检查及平台自有的跟踪记录采集网上教学信息,实时掌握各课程网上教学运行动态,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评价,合理分析教学质量,准确掌握影响网上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因素并不断加以改善,对经过汇总处理的教学信息与质量评价结果,及时通过工作会议、教学信息反馈单、教学检查情况通报等方式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调控和改进网上教学工作,使网上教学工作始终处于高效状态。第四要有严格的奖惩激励机制。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对教学责任部门及部门领导的考核和评优产生影响,更要与课程责任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奖优惩劣,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网上教学论文篇2

1.基于局域网上的教学模式

1.1多媒体教学网的教学模式

⑴教学模式的流程

多媒体教学网上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基于教室里的多媒体局域网,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许多相同之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对学生进行授课,在这个教学模式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把准备的多媒体CAI课件放入服务器,以便上课调用,这些课件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信息处理系统是对教、学信息的处理。使教学双方随时能得到反馈的信息。其教学模式如下图1所示

图1多媒体网教学模式

⑵教学模式的特点

①支持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可将教师机的屏幕(图像、动画、文字)语音(音乐等)实时广播给任意指定的个别、部分或全体学生。也可对学生机实现个别、部分或全体的轮流监看、监听。随时与学生机共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实现交互式教学需要时可指定学生机为教学实例。

②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方式,使有创造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更为出色。把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③有利于大班教学

传统的大班教学的效果一般可能不如小班。但如何上好大班课,这是很值得我们考虑的因素,学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材的需求),大班教学成了事实。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平台为教师上好大班的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

随着教学班规模的增大,了解学生个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于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到的在这里都可做得更好。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教师再也不需要扩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强手势及脸部表情,或者如何书写大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学生看得清,因为大屏幕的投影机及网络的广播功能,教师再不需忧虑传统的大班教学的烦脑,可专心一意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学设计。

④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水平,选择或编制CAI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的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可能来自其他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自己的工作总结,甚至是学生的习作等)。在提出某个课件的需求时,即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最后在计算机专家、教育心理学家,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CAI课件精品。这些MCAI的精品放在网络上,供师生们共享。

⑤提供科学的教学测量手段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系统提供课堂教学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定,以提供确切的学生学习数据供教师教学决策作为依据。例如,学习过程的测试,包括课堂上实时反馈的学生信息,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反应和回答问题的用时等。以及使用网上标准题库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对学生建构性、创造性学习的测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2基于VOD教学模式

⑴教学模式流程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预先把选好视频教学节目或学习材料放入视频教学节目服务器,学生自主地利用VOD在视频点播系统中进行学习。其中VOD起着辅助教师的教,或起着辅助学生学的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加工者,其教学模式如下图2所示。

桌面上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屏或鼠标器自由地点播自己想收看的教学节目,点播操作即时响应,图像画面清晰流畅,而且学生可以随意地控制教学节目的播放过程。

图2视频点播教学模式

⑵教学模式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又可分为T模式和L模式。T模式的特点:利用VOD辅助教师的教,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首先把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材料编制成程序教学材料。然后设计IMCAI的课件(智能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VOD中预先存入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与VOD会话模拟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作业练习、实验模拟、考查等,使VOD的教学得以实现。

VOD教学光盘的研制成功与否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要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采用特定的智能算法或模型,其次要注意已有知识,教学专家和系统的推理功能,在学生模型、教师模型及教学策略模型的建立,使得教学系统更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体现出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L模式的特点:利用VOD辅助学生的学,在这一教学模式中,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自行编制或从市场上各种的VOD学习光盘中选择出适合自己教学对象的光盘。

在选择时应注意:

①VOD学习的内容应符合学习目标;

②VOD软件应具有良好的导航机构;

③VOD内容应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④VOD内容不应使学生产生认知超载;

2.基于Internet教学模式

2.1教学模式的流程

基于Internet教学模式,它包括教师、学生、课件(CAI、CAL、ICAI、IMCAI等课件),Internet和WWW技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把课件文档,挂在WEB服务器上,网络上的学生经过注册登记,就可在自己工作站上访问教师的WEB站点。教师和学生通常不在同一地点,学生也不一定在同一个教室,他们也不一定在规定时间内上课。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学生通过Internet不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而且可以随时阅读、浏览世界各地图书馆的资料和信息;学生除了听课还可以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发言。开展课室讨论等。其教学模式如下图3所示。

图3Internet教学模式

2.2Internet教学模式的种种⑴个别学习模式

个别学习者可以通过WWW查询和阅读在线数据库中的信息;调用在网络上教学软件,由教学软件模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也可以通过E-mail或InternetPhone向教师提问,还可以在网上BBS站(电子公告)上提出疑问,征求解答。这种模式的特点可以24小时进行,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的内容或向教师请教,从问题的不同时间、角度来学习,这正是建构主义提倡的随机访问学习方法。有助于学习者掌握非良构领域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缺点缺乏实时的交互性。

⑵ONETOONE学习模式

远距离教学中的一对一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和学生之间的一对一关系。在师生一对一的学习模式中,师生之间进行实时的多媒体交互。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对课程的具体指导,学习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成效。

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学习属于协同型学习,即两个学生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网络共用写字板、画笔或某些应用程序(课件注释系统)相互交流讨论,协同学习。通过种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促进学生自己的学习、总结和自述,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

⑶ONETOMAMY学习模式

在一对多的学习模式中,一位教师同时向多个学生授课,除独立操作外,学生只能和教师进行交互或者通过教师的控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互。这种模式的交互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观看屏幕上远地教师的授课,而是在学生决定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得以实现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⑷MANYTOMANY学习模式

在多对多的学习模式中,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虚拟学习环境.事实上除实现一对多的模式中教师和多个学生之间的交互外,还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互。学生可通过同步对话模式(SynchronousDialog)进行同步对话,展开更加广泛的学习合作,学生的网上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合理运用以上四种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最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关键是网上教学的管理。

2.3Internet教学模式的特点:

①教师必须具有网上教学能力。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教学双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③学生学习更自主,而且具有网上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④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媒体,全方位的虚拟学习环境。

⑤教育的投入小,效益大。

3.网上教学的实践

3.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的性能

目前在广州地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网有:TopSchool、WinSchool、Top97等。但是普遍缺乏在这些多媒体教学网上运行的课件,尤其能与学生计算机课本配套的课件就更少。为此,我们在广州市教委的资助下,联合研制和开发了一套多媒体教学网上使用的CAI课件,它配合了广州市中小学计算机的教材。一套四个,其中有"键盘认识"、"快快乐乐学打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识字大王"。几年来实践证明这套MCAI课件能在各种多媒体教学网上运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对媒体教学网的使用效率。

3.2充分利用远程教学网发展继续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课室、宿舍等)难以满足需要,社会上报考成人本科函授教育越来越多,把现有的函授教学模式改用网上教学,已经成为现实。让广大的函授学员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提高自己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挖潜发展,进一步体现个人价值。

近年来,我系的函授教育开始试行网上教学,即函授学员除了到本校来面授、考试外,还利用我系的远程教育网进行网上学习。

目前我系远程教学网提供了几十门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并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学生可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交谈,进行网上答疑、讨论、上交作业等。这些都很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对个别的残疾学生来说,网上教学更显优越性。

3.3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搞好学历教育

校园网络是学校教与学的纽带,搞好学历教育,学生可以从校园网上得到更多的知识信息,也能及时地自己的信息,并实现网上交流、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而大大丰富和充实课余生活。教师的备课可从校园网中获得更多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方便地,有选择地比较教学信息资源,然后通过校园网向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的做法是:

⑴教师要建立自己的教学主页;

⑵在教学主页要有自己任教课程的多媒体教材(电子版);

⑶配合教学进度,定期更新讨论主题及BBS材料;

⑷每周定时与网上的学生进行实时交谈、辅导、答疑;

⑸利用自己的邮箱(E-mail)收缴学生作业及收集学生对教学意见或建议;

⑹建立课程成绩管理系统;

⑺建立任教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素材数据库;

⑻教学主页必须具有良好的导航机构,并提供学生访问相关的Wed站点。

网上教学论文篇3

我将魏占峰的文章《真实的交际》贴到了网上,大家又开始了讨论

读孤求败:干脆不要作文了,岂不痛快!

严文:实在不敢苟同孤独求败“干脆”之语:为什么不要作文?课程设置本身,目的是培育学生的作文能力(现在叫写作),而且,作文本身绝不仅仅是作文啊。如果作文本身的目的太单一,真的要考虑您说的。不过,作文的综合培育功能谈强大了。我们创设交际环境的目的,并不是要“取消”,而是完善作文教学。您说对么?

独孤求败:严兄,别拿大概念唬人,请解释一下:

1、什么是作文能力?你自己搞清楚了吗?

2、作文的综合培育功能太强大了能理性解释一下吗?

这个提法那些外行可以,内行人却看不懂了。

小樱子:不要作文,多么不负责任的说法。对你这种人真是没话说,还想当斑竹?你凭哪一点啊!

严老师,我支持你!

严文:我绝不敢拿大概念吓人。读一读课程标准,行吧?什么是作文能力?用书面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生活经历体验以及相关收获的能力。我是这样想。

至于综合培育功能,我指的是作文教学中,我们决不仅仅教作文,还教做人、创造、生活......不能一语说尽。

独孤求败:严兄适才言语失敬处请海涵:

1、就兄所说能力其实人人都会。用书面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生活经历体验以及相关收获的能力。 我觉得重要的是想法、观点、生活经历、体验等这些东西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靠作文这种形式来得到验证。作文仅仅是把内容写出来而已。重要的是头脑里的东西,而不是书面上的文字。头脑里有了,还愁写不出来吗?

2、至于综合培育功能,我指的是作文教学中,我们决不仅仅教作文,还教做人、创造、生活......不能一语说尽。 严兄,您所说的教的内容早就超出了作文的范畴了。所以严格来讲,这个说法站不住脚。一个站不住脚的推断怎能有说服力。

当然我现[:请记住我站域名/]在也拿不出真理,这需要我们继续争论下去,希望能够争出个好东东来。 顺便回复楼上的樱子:多学着点,别光耍嘴皮子,拿出点理论来先。

小樱子:唉,被你晕死。

来点理论,要不我还怎么混阿 。

作文是从动机走向目的的有效途径。这不是我说的啊,是人家心理学家阿尼列昂捷夫说过的。人家认为啊,作文是动机支配活动,体现了学生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需要。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就要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的训练方法。 被你累死啦。歇会阿。

严文:小樱子老师:理论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赞同您的观点。动机——目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写作的动机源于发表的欲望。为什么发表?交流、交际。就像咱们现在谈论相关的话题。目的:表白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实现要实现的目的——在各自的教学中,研究中,为自己找到支撑一样。儿童写作,同样是这样的道理呀。不过,他们跟咱们不太一样。我们是不是认真研究一下儿童为什么写作? 别晕。如果那里没说明白,请指出。好吗?

独孤求败:哇塞:少来了,搞那些东西有啥用。

作文是从动机走向目的的有效途径。什么乱七八糟的。干脆说实践是从动机从向目的的有效途径岂不更好。

樱子,别拿自己不懂的东西来充数。再学点吧啊。

回严兄:请“孤独”兄谈一谈,什么学科可以做到?

答复:

1、什么学科都涉及到。

2、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就语文这一科(其实严格来讲,在中国语文本来就不是一门学科,因为他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该具备的条件。)研究一下作文的目的任务究竟是什么?从这一点上来讲,还就得孤立地讨论一下真的啊。我是不太懂,可是我认真学习啊!说说我怎么教作文的吧 。

1、激发作文兴趣。有时我和学生聊天,玩游戏,不要求什么。信马由缰。

2、慢慢引导进入角色。学生根据所玩,所聊,展开讨论,设计故事,然后写写。

严老师说学生为什么写作文?我也不知道哦,那我们为什么吃饭呢?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您说是吗?

樱子,我赞同你上面的路子,不过您能回答一下: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练习写作等等这样的目的是什么?

存在就是合理是一句唯心的废话,没有什么说服力。

严文:作文本身是学习和运用一种语文工具,它是手段,是促成人发展、使人能够更好工作学习生活的工具手段。它本身的目的,就是怎么样在需要是能够好好地用它。

独孤求败:严兄,也许是俺笨,看不懂耶,能讲讲否? 另:

1、能不能从人的心理出发想一想:为什么要作文?

2、能不能讲讲作文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体起到什么作用? (俺认为,能够与实践紧密联系或者说描述实践的理论才是理论的至高境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嘛。)

严文:好吧 。从心理上谈,人们写作是为了满促交际的需求。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与人的交际总是非常必要的。应该讲:没有任何人能够脱离开它(写作)(承担主要的传播文化任务的人除外,这里指的是一般人)。当无法用口语交际的时候,人们就会用到写作这个手段。 下面试着谈一谈写作对人成长的作用。写作对人成长的作用在作文以外。作文源于生活,生活对人的成长自不必说。这里想说的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必然要对生活进行回顾、反思、重新整理、升华认识,并在写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批判;加深相关的体验;在写的过程中,自己的许多方面得到锤炼。这就是对人成长的作用。(我这里谈的只是“写作”,而非写作教学)成人如此,中小学生也如此。 以上,请教独孤兄。

读孤求败:回复严兄:

好吧 ,从心理上谈,人们写作是为了满促交际(应该是交流吧)的需求,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与人的交际总是非常必要(是的,但这些交际必须用写作来实现吗?)的。应该讲:没有任何人能够脱离开写作(孔子一生述而不作),(承担主要的、传播文化任务的人除外,---[能否举例说明]这里指的是一般人).当无法用口语交际的时候,人们就会用到写作这个手段.(哈哈,岂不又成了可有可无的事)…… 1、赞同严兄以上观点。但在下认为,人的成长途径多得很,人更多的成长经验来源于实践及心理活动而非写作,写作虽说有这方面的作用,但不可过于夸大。

3、以下观点望与兄商榷:

在下认为:当前很多人之所以对写作如此热忱,并且付出很多精力但又没有改变当前学生作文的现状,乃是中国两千年写作史所造成并且遗留下来的不正确的因素作怪。 解释:

中国两千年写作史乃指中国文化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纵向综合研究,这是小的一个推测论断,尚未研究证实。

严文:谢独孤兄。您的思路很是开,我想,这对我们研究作文教学有好处的。我们在教着语文,做着这件事,我们就该尽力研究它,努力开掘它的 教育功能。当然,没边地夸大是不好的。我们有时候好像夸大了“作文”的作用,实际,是从作文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活动甚至游戏综合在一起思考的。过去,我们往往孤立地研究学科教学,这样对教育的发展不好。因此,新课程提倡整合,提倡综合性学习。我想,我们是不是要从“综合”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作文? (在辩论中,我好像找到了感觉)

网上教学论文篇4

搞研究性作文教学,转变教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认识,从哪里突破呢?

我想到了首先帮助老师转变“学生为什么要写”的问题。我在实验的培训中谈到了“为有所用而写”的观点。但是,好多问题,我并没有展开讲得很清楚。

于是,我开始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撞进了人教论坛,用“严文”的名字注册以后,先发了个试探贴《学生为什么要作文?》

在这里遇到了山东的刘刚老师。他很年轻,在语文教学方面,很有些思考。他第一个回贴。然后,敏老师、wm、郑燕、跃然、论语、小雨儿、芷宣等老师参与到了讨论之中。 在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的观点相互撞击着,我的认识也在提升着。 请看下面我们的讨论:

学生为什么要作文?

独孤求败:

说法一:为了做人而做文。

说法二:为了满足创造的欲望而作文。

说法三:为了交流和发表自己的情、思而作文。(专家语)

小的续一问题:如何作文?盼跟贴。

敏老师:我觉得写作是一种需要,一种欲望,一种发泄,一种.......很多种:)

wm:如果一个人不会写作,就象生活没有了音乐,显得枯燥。:)

独孤求败: 赞同敏老师的观点。

可否这样解释一下:

阅读是一种精神消费,写作是一种精神创造。

敏老师:爱生活的人,爱写作的人,需要写做的人,写作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跃然:爱生活的人,爱写作的人,需要写做的人,写作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小雨儿:如果要听实话的话,那是为了考试。不过,确实有一小部分学生把写作当成乐趣的。

2003:但有用得上的地方。如写一封信,以后可能是电子邮件,求职信、情书还有其它,不是电话手机可以完全代替的。还隐约觉得写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现在的作文教学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作文。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很少有人能把这种乐趣保持一生的。

严文:对的。这就是从心理的角度来考虑学生的学习。其实,作文同样如此。我们教育者(特别是语文老师),责任仅仅是教学生怎么写吗?不。您说过,作文是创造的过程。我认可这种观点。留美教育学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过这样的一种观点“创造力不能教,只能培育”。我想,我们的作文是不是也“不能”教,应该重在培育——给学生创造一种“写作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回复独孤兄。

独孤求败:

1、我认为语文教师没有权利过多干涉学生怎么写(这是他们的权利,他们怎么写是与他们各自的习性素质有关,不必强求。),而应把重心放在写的内容上。

2、应该保留学生不愿写作的权利,允许他们可以不写作。

3、在下一家之言:可恶的作文教学(起码截止到现在)害人非浅,这劳什子应该千刀万剐。

严文:赞同独孤兄的观点,应该关注的是内容。至于如何写,我想,如果学生愿意写时,他们也会愿意学,老师不教时,他们也可以自己去学。

我将一个小时候的故事。那时唐山地震那年。一位高中毕业不久的老师教我六年级(相当于现在的初一),期末时,老师要写总结。那位老师在(即不请他当时用了什么样的办法)使我很愿意、认为我确实应该做的情况下,把写班工作总结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就写了。我怎么会写班工作总结呢?没办法,我照着我父亲(当时,我父亲也是老师)写总结的格式、语言等,写了我们班的内容,写了我们班的工作总结。那就是自学。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学的能力(潜力,尽管水平不一),当他们需要、想做时,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去想去做。

严文:同样是完成任务,有的任务学生喜欢,有的任务学生不喜欢。我们探索一下,学生喜欢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呢?

独孤求败:现在都是老师“要”学生作文,大家感到问题多多,一旦做到学生自己“要”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 ----赞同

------在下认为:学生应该是有喜欢发表和交流(一种满足自己也满足别人的精神活动)的天生的欲望的,我们是不是从一些新的角度来研究一下:

1、为什么学生现在没有这种欲望。

2、写作文到底是不是学生必须做的事情

3、如果确实有必要做,那么应该如何从新做起。

盼跟贴!

严文:我们真的又走到一起来了——“喜欢发表交流”

我的观点

1、学生不一定必须写作,但必须学习写作——这是人成长的必要,课程规定的。

2、学生现在到底有没有这种欲望,不敢说;但教学中,我们要调动、激发;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他们产生这种欲望;

至于如何从新做起,还是让大家说一说。我不太清楚从“新”的意思。

论语:问:学生为什么要作文

答:为了交流而作文。

提此问题的用意:我们教作文的时候、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让他们觉得有这个必要,需要写,有兴趣写。

网上教学论文篇5

1.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六项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

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4.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6.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反之,则认为是心理不健康。

那么,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何在呢?

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

他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

笔者认为,这个公式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心理健康。

为什么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据以上原理,原因有两条: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

其一,工作繁重、压力过大。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

正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国内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报道:在教师中有37.5%的人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30%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20%的教师需要心理医生特别关心;另有30%不易与人相处,无疑,这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关。

在我国教师工作繁重,压力过大,心理状况不佳的现象,更有其特殊的背景: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虽然“科教兴国”已成为基本国策,但政府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经费来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面;临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极为艰苦。据报道,农村教师工资拖欠率达31.5%,城市学校也有不能全额发放现象。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在如此重压之下,我们的教师怎能忍受得了?

工作繁重、压力过大是造成我国教师心理健医问题的主要因素。

其二,“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教师不仅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而且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据我们调查,教师抗教育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j中动、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症状,尤其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常常被现实所挫伤,所以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着消极的自我意象,扮演“红烛”角色:照亮别人,牺牲自己,他们没有自我,不要索取,只有无私奉献,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内部又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这样的结果,按照柯永钰教授的公式:B=P/E,心理症状的出现率出)自然要比一般人群要高出许多。

三、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心理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少年儿童心理的健廉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除父母之外,排在第二位的就应该是教师,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有:

其一,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根据我们的调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与目标的实现关系颇大,影响深远。因此,全社会都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特别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学生要减负,教师更要减负,他们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作为政府领导,应该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有条件的地区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网上教学论文篇6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要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与网络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任务观、方法观和质量观,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载体,这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这一切都表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在继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整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开拓大学生思想工作新局面,已经成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分析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大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个性发挥、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其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了条件。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首先,网络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一定冲击;其次,网络使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再次,网络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性异化;最后,网络有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倾向。

(三)分析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垃圾,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信息垃圾中,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形成等深层次的东西,甚至会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极易使一些大学生在心态上出现偏差。

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校园网络文化机制建设尚停留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实施科学、有效地网络文化管理还缺少依据。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络平台目前还处于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亟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工作者在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期间还是存在技术困难和理念差异的问题,不能够较好地开展工作,一些高校的网络文化队伍不稳定,大部分为兼职,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这些都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方式策略的研究

(一)从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证分析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网上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足以评价大学生网络思想现状,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容、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同时进行大量的资料汇集,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研讨分析,鉴于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策略研究就具有创新的意义,这将涉及到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虚拟空问的表现方式,通过网络的传媒优势实现正确的导向,把网络营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以网络的互动性来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注重教育引导策略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校园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体网络平台。要以校园网为依托,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寓教育于服务中,而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照搬到网上。把课堂延伸到网上。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进网络,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多媒体技术等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独特优势,注重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的有效结合,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党建、团建和社团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鼓励、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自主开发、自我管理、有效辐射,加强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多年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习惯于强制性的控制,可这种方式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惟有以教育引导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在网上主动接受科学意识形态的教育,自觉抵制消极网络舆论的误导。同时,在教育引导策略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可以直接应用于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三)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进一步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把网络的优势化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突出创新性,提高实效性,使网络成为哺育大学生茁壮成长的新空间。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工作队伍。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育技术管理队伍,保证校园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高素质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就地或异地上网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队伍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培训、服务与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资源建设技术保障的关键。学校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舆论策略方法的探索

(一)以大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服务

就是要坚持以大学生为网站服务的对象,以大学生为网站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主体。一方面,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社会交往、就业与考研、心理健康、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通过网上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为大学生成才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大学生建、大学生管、大学生用的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个环节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科学管理。注重人性化服务。

在解答学生网上问题时,要坚持问题解答的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回复语言尽量贴近学生心理,回复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求及时送上鼓励和祝福的话语,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学校来讲,就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通过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不仅赢得学生对学校的满意,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爱校意识,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注意BBS论坛讨论主题的设置

信息海量是网络媒体一个突出特征,在BBS中哪些是同学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BBS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客观需要。通过“议题设置”,可以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引导同学“想什么”,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网络论坛中的议题设置主要表现在设立讨论主题,围绕国际国内校园内外发生的和同学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而设立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是BBS的常见做法。同时,由于同学的专业、兴趣、经历各不相同,所关注的话题也差异极大,由此造成网上舆论的多元化和分散性。BBS的舆沦应及时准备论坛管理预案,选择一些诸如个人发展、学术讨论等贴近现实、贴近同学生活的热点问题作为论坛的主题,以供同学。用积极的话题来左右舆论的走向,减少其他言论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

(三)真诚面对网络舆论

以真诚面对取代置之不理,在行为层面以舆论的舆论引导来取代盲目的封杀,在监管方式的角度上提高了BBS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提高BBS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完善BBS解决问题渠道的功能,还需要校方在态度层面上以真诚面对,具体反映在BBS上和获取信息的行为上,对于反映学校的工作失误的言论,如属实要向学生解释并实施具体的行动;对于反映非学校工作失误但对学生造成影响的言论,如属实业要向学生做以说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同学们的支持,经过努力高校BBS也能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渠道。

网上教学论文篇7

一、高校思想玫治理论课进网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玫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刨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互联网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网络使用人数增长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年初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内地网民已达1.37亿,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00万人。调查显示,65.3%的网络用户年龄在18~35岁之间,具体分布为:18~24岁,35.2%;25~30岁,19.7%;31~35岁,10.4%。大学生网民(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用户)占51.8%。具体分布为:大专23.3%,本科25.8%,硕士2.3%,博士0.4 %。

上述情况表明,大学生(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用户)构成了我国网络用户的主体,作为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他们是网络最主要的也是受影响最深的使用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点正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发生着新的变化。青年大学生是党的事业接班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在互联网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互联网上赢得青年大学生,是党的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任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网上意识形态活动”,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还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长期面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活动。西方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分化”、“西化”,是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特点。网络对青年大学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给他们大量的信息,带给他们新时代的行为理念和高效的学习方式,方便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网上复杂多元的思想观念也给大学生带来困惑和迷茫,网上一些黄色信息、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侵蚀着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网络上的交往和交流方式也会导致少数大学生网民在行为上出现失范状态。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互联网已经成为广泛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新领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占领这个领域,这是无可置疑的。网络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影响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积极占领网上思想教育新阵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制网权”,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二、网络的特点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

网络空间主要表现出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因而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

(一)网络的虚拟性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是完全必要的

网络的虚拟性,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模式,网络可以把大学生带入一个比现实世界更为广阔的虚拟空间。其自主性和虚拟性,从积极意义来说,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和纯“灌输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讲授内容不能再由教师“一言堂”。而网络的匿名性,使交流双方都可以隐瞒自己真实身份,使交流更真诚、平等,互相了解对方的心声,更有利于师生在平等地位上探索真理和研究学术问题。但是,互联网无国界,链接无限制。网上信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面对非常庞杂的各种信息,网民自主选择而非被灌输。这些眼花缭乱、良莠不齐、五花八门的信息,对于分辨能力有待于提高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又十分需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属于“疏导”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选择。

(二)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

网络的开放性在于,无论是什么样的网站,只要按规定申请,都可以和全球互联网相联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有必要在互联网占有一席之地。针对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的特点,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可以在网上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详细内容及各种参考资料。丰富的网络信息可以方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素材积累,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又可以使该课增强形象性和感染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设计出融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画面,吸引和感染大学生,让其眼观耳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是以往的思想教育方法显然无法与之相比的。

(三)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教师与大学生的平等交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

网络的交互性可以把思想理论教育的主客体方联结起来,通过网络进行思想交流与心灵的沟通。在网上,大学生思想的表达可以更为自由和真实自然。通过网上互动交流,理论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准确快捷地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思想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等情况,及时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的针对性。现代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过程的互动性在不断加强,这种互动性有利于教学相长,推动科学发展和学术交流;通过网络的互动性,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把握思想动向,调整教学内容;通过网上互动交流,教育工作者可以准确了解思想教育的现状及其变化,及时改进思想教育工作。

(四)网络的即时性,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时效性提供了方便条件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从教学内容来说具有相对固定的特点,教材编写好了,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往往落后于现实情况的变化。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可以较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国际国内,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世界每天都有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适应情况变化及时改进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而互联网的即时性,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另外,网络的即时性,还有利于教育工作者针对青年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解答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的思想理论问题。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的实效性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我们认为可以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和提高。

(一)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的第一位

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工作中,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网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载体。因此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弘扬高校网络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建设高雅文明的高校网络文化,促进高校网络管理的有序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建设要做到: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这即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内容充实到网络建设中。

(二)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不断提高理论资源的供给能力。集中力量建设有影响的、大学生认同的网上思想理论课阵地

当今世界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带来毫无限制的信息量,但却削弱了官方信息的权威性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在几乎没有约束的开放互联网上,要重新获取青年大学生的认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阵地必须努力扩大影响力。网络要赢得大学生网民浏览,就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理论的思想力量,花力气建立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上思想理论网站阵地。目前我国思想理论类网络阵地存在布局分散、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落后的现状。因此,需要花大力气建设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大学生思想理论课教育网站。这样的网络阵地既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又要具备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高校思想理论课教育类的网站主要提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典文献,中国近现代史资料,丰富的时事政治资料以及反映当今世界潮流的理论动态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等。其功能与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通过网络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塑造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要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制作出图文并茂、美观大方的网页,附带可供选择下载的多媒体音像资料;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强大的覆盖功能,进一步扩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作为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应该成为大学生追寻人生理想,确立精神支柱,学习先进思想理论的理论圣地和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其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三)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的政治性隐含在各种社会文化知识信息之中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在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时,要注意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思想理论的来源,推动我国优秀传统美德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中华文化信息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同时,可充分利用社会各种网络资源,将其它媒体,如报刊、电视、广播、图书等网络宣传信息链接到思想理论教育网络上,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思想理论教育资源,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的模式

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值得我们花功夫进行探讨和研究。目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搭建平台。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交流网站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建设,首先要建立网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阵地。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就会占领。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的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这是改变网上“西强我弱”状况的根本出路。我们要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体系,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采用生动活泼的理论传播方式,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思想等。创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可以设置理论要览、教学课件参阅、学者释疑、资料查询、热点讨论、视频点播、模拟测验等栏目,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共享,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教学手段多样化,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开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这种网络课堂要具有选择性、方便性、长期性等特点,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内容学习。让大学生上网阅读参考书和其他参考材料。网络多媒体教学要有交互性、多样性、形象性等突出特点,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它不仅帮助大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还要有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思想的功能。网络多媒体教学要促使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要在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大学生教育过程始终处于现代化的氛围内,对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强化学习效果和实行因材施教发挥潜力和作用。为此要尽量做到: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课件要采用多媒体授课,进网络的课件全部要做成CAI课件或Powerpoint课件。

(2)教学内容和电子教案上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做成电子教案挂上网,方便大学生浏览和阅读。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要实行网上与网下相结合

现代教育提倡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互联网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互动的途径。但网络不是万能的,网上教育只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种选择方式。因而要实行网上网下的无缝链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可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建立好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覆盖高校、辐射社会的立体交叉大网络,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全过程,并努力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网下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多形式、多途径地进行,务求实效。网上网下互补,在网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

(1)在进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后,可以开展网络讨论和网上师生交流。要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利于交流的优势,开展师生思想交流活动。“课程讨论”由学生发贴,教师答疑回贴。通过网络课堂的“师生讨论栏目”,老师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可以保持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热情,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教师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保持联系,在教学和论文批改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邮件。

网上教学论文篇8

二、三种期刊2007 - 2011 年刊载论文分析

( 一) 论文概况

2007 - 2011 年,《成人教育季刊》、《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和《美国远程教育杂志》刊载文章的数量变化,能够侧面反映美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动态。在这三种期刊中,所刊文章主要为三类: 由编辑撰写的社论、研究性论文( article) 及书评( book review) 。鉴于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将分析样本限于三种学术期刊的研究性论文。因此,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先对三种期刊2007 -2011 年的研究性论文刊载数量进行统计。

我们从上表清晰看出, 2007 - 2011 年《成人教育季刊》共发表研究性论文88 篇,其中,2007 年16 篇, 2008 年16 篇,2009 年17 篇, 2010 年19 篇,2011 年20 篇;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共发表研究性论文144 篇,其中, 2007 年21 篇, 2008 年25 篇,2009 年21 篇, 2010 年45 篇,2011 年32 篇; 《美国远程教育杂志》共发表研究性论文64 篇,其中,2007 年12 篇,2008 年12 篇,2009 年12 篇,2010年12 篇, 2011 年16 篇。2007 - 2011 年三种学术期刊收录研究性论文共计296 篇。

从论文数量看,三种学术期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或许源于不同的期刊编排和编辑的选稿要求。但从总体趋势分析,2007 至2011 五年间,三种期刊的论文数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尽管增加的幅度不一。这也似乎从侧面印证了,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远程教育的发展,美国相关的研究和探索也在不断地跟进和扩大。

( 二) 研究方法

每种学术期刊都遵循一定的价值理念和研究倾向,并在论文的收录上展现出研究风格的独特差异。我们详细研究了三种期刊所涉及到的296篇论文,对每篇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以及从不同方面对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总结。尽管这些研究方法大多为我国从事远程教育研究的人员所熟知,但其应用模式、表现方式等与我们现实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亦即在研究方法的运用及表现等方面,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由于论文在方法的运用上较为灵活,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研究方法,因此,在论文研究方法的归类上,我们按照论文所偏重的研究方法进行划分 。

1.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即指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 P. 188) 依照定义,在我们的统计中,《成人教育季刊》刊载论文未涉及实验研究,而在《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美国远程教育杂志》所收录论文中应用较多,采用的研究方式包括了实地实验、标准试验等。在实验设计上,多采用随机对照实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和准实验( quasi - experiment) 。如《远程教育能否成为实验教育的有效途径?》( Are Distance LaboratoriesEffective Tools for Technology Education?) ,其中采用了随机对照实验的形式,分别测量了以远程教育形式进行实验课程学习的学生和在中学课堂进行实验课程学习的学生,对获取的六学期的成绩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此探讨在实验教育类课程中远程教育形式的有效性。《发展一种测量工具以评估学生对远程教育课程质量的意见》( Developmentof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Student Opinions ofthe Quality of Distance Education Courses) 则表现了另外一种实验研究的模式,通过对学生态度、意见等的测试来验证某种测量工具的可靠性。这些实验研究注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并常常利用建立数理模型等展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让研究显得更为直观和明了。

2. 调查研究

在三种期刊收录的研究论文中,调查研究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采用这种研究方式的论文数量最多,应用也最为广泛。尽管《成人教育季刊》偏重于理论性的研究,但在其近五年收录的论文中,采用调查研究方法的论文仍占总体论文的一半以上。而《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和《美国远程教育杂志》使用调查研究方法的论文比例也是最高的。调查研究的方式灵活多样,有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这些研究方式在相关的论文中,或以一种研究方式为主,或二种或三种研究方式相结合,综合运用。抽样的方式以随机抽样为主。通观调查研究在这些论文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首先,重视对调查研究方法的具体描述,在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中,一般都会用较大的篇幅对具体的抽样、调查方法等展开论述; 其次,在调查数据的表现和展示上,尽量通过多样的表格和图示来呈现相关的内容,在表格和图示的设计上较为科学、直观,增强了研究论文的表现力; 最后,在讨论中立足于数据描述和分析,能够给予诠释性的论述。

3. 历史研究

在2007 - 2011 年三种期刊所收录论文中,历史研究相对较少。通过统计分析,《成人教育季刊》中有少部分历史研究的论文。另两种期刊集中于对现代及当前远程教育的研究,因此仅《美国远程教育杂志》收录了1 篇历史研究论文,而《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所刊载论文几乎未涉及历史研究。从方法的视角看,历史研究常关注某一特点群体、地区在某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来分析事实的发生原因并揭示这段历史对现时代的影响。如《不为人知的故事: 1920- 1949 年洋鬼子在上海丝绸厂的成人教育》( The Untold Story ofForeign DevilAdult Educatorsin Shanghai Silk Factories ( 1920 To 1949) ) ,主要叙述1920 - 1949 年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所进行的劳工成人教育的情况,分析其中的各种现象和原因,以及对二十一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启示。

4. 理论研究

2007 - 2011 年,三种期刊收录论文对理论研究方法均有涉及,在论文中所占比例仅次于调查研究。而《成人教育季刊》尤为注重此类研究,其统计论文中共有24 篇属于理论研究论文,占总体收录论文的比重为27. 3%。理论研究以严密的逻辑思辨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解释和建构,使其系统化、抽象化,并对远程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具有普遍地指导意义。无疑,从远程教育中所获取的具体的、零散的经验,并不能完全适应远程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对这些经验的理论化改造,将帮助远程教育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理论研究多持一种质化的研究取向,提倡逻辑思辨的方法。如《关于自我发展中自我的理性反思》( TheSelfin Self - Development: ARationalist Meditates) 。但这并非理论研究的全部,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归属为理论研究的论文中,已较为普遍地渗透着量化研究和模型建构,以一种数理化的表现方式来阐述理论性的命题。如《网络沟通中的内容分析: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评估批判性思维的分析模型》( ContentAnalysis in Computer - Mediated Communication:Analyzing Models for Assessing Critical Thinking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

5. 文献研究

可归为文献研究的论文在2007 - 2011 年三种期刊收录论文中所占比例较低,《成人教育季刊》有7 篇论文,《美国远程教育杂志》有5 篇论文均属此类。文献研究强调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符号、数字、图像等各种形式存在的资料,从中发现并探讨相关的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网络学习、教师的教学设计等。对应用文献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普遍采用了内容分析、二次文献等方法,已涵盖了文献研究的各种具体方式。如《巴西远程教育研究方法和主题分析以1992 - 2007 年期刊为样本》( Analysis of the Methods and Research Topics in a Sample ofthe Brazilian Distance Education Publications,1992to 2007) 。

综上,笔者似可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美国远程教育重视实证研究。具体表现为在统计的期刊论文中,使用历史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的论文数量合计为225 篇,占总体论文数量的比例为76%。这些数字和比例已远远超过了应用理论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的期刊论文。显然,客观、严谨、定量的实证研究已经成为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特征。实证研究强调对研究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已然成为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常态,并进一步促进了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科学化。除此之外,虽然各期刊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但量化研究已成为了这些论文的共同选择。无论是实证的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还是倾向于定性描述的理论研究、文献研究等,都强调了量化研究的运用。定量分析已不仅仅是实证研究的专利,理论研究、文献研究等也似乎脱离了纯粹的质化研究的束缚,转而寻求与定量研究的结合,通过数理推论、模型建构来增强其理论分析和阐述的科学性。

( 三) 论文选题及内容

论文选题是研究的方向标,通过对选题范围及内容的梳理,我们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某一学科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学科研究的前沿,以及这一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研究广度与深度等。论文选题已成为我们追踪及分析学科研究现状的重要内容。为了较为完整地描述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现状,笔者对2007 - 2011 年三种期刊收录的296 篇论文进行了分析,概言之,其选题共涉及以下6 个方面: 基本理论、政策分析、发展历史、外国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网络教学等。

1. 基本理论

有关基本理论的选题在美国现存期刊论文中较为常见,其所涉范围较广,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理论本身。具体分析相关论文,可以发现三种学术期刊收录论文普遍存在一种理论偏好,即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较少或几乎未曾涉猎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自身,如远程教育的概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质量监控等,而较为集中关注社会运动、社会思潮的新进展及对成人远程教育的影响,或是在社会文化、哲学思想的背景下探讨远程教育活动等。近五年的选题热点如下: 后现论、终身学习、现象学、新殖民主义、社会文化、全球化等。倾向于从较为宽广的理论视野探讨远程教育活动的规律、发展、变化等,从宏观层面对远程教育的发展进行概述。此外,也有部分研究者关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理论,如建构主义、社会学习理论等,还有研究人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沿理论进行了探索,如虚拟教学理论等。这与我国当下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存在迥然差异,我们似乎更重视远程教育领域内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科理论的探讨。两者在理论研究选题上的差异,或许源于远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及成熟度不同。我们强调立足于远程教育的研究对象、命题及范围,进而构建远程教育的学科体系,因而理论研究在更多的时候以此为目的,并为此服务。

2. 政策分析

关于远程教育政策分析在三种学术期刊的收录论文中并不多见。就选题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大概有4 篇论文涉及到此类主题。有研究者从宏观层面关注社会、国家公共政策对远程教育的影响,如社会福利改革、扫盲计划等。他们以这些社会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为背景,深入分析特定的教育对象接受远程教育的费用、机会等相关问题,这一类的政策探讨,带有强烈的社会学或公共管理学的色彩,展现了较为宽阔的理论视野。还有研究者热衷于远程教育自身的政策分析,他们从远程教育管理入手,探讨远程教育与主流教育机构的融合、经济领域的远程学习、特殊区域的远程教育( 如监狱) 以及新型远程教育大学的构建等相关政策,期望通过对这些政策的分析,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并规范其管理。尽管探讨的层面和视角存在差异,但两类研究者都将研究视野投向了国外,论文所及也多为联合国或其他国家的公共与教育政策。

3.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是美国远程教育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三种学术期刊的论文均不缺乏对此类史实的追溯。主要内容和选题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成人教育、天主教工人运动中的妇女学习以及远程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等。总体而言,有关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发展历史的选题较少,在这些论文中,研究者多关注他国特殊历史阶段的成人教育发展,而较少关注美国的相关历史进程。此外,我们在这些已有的论文选题中发现,研究者关注的特定历史阶段,多为社会矛盾激化、斗争激烈的时期,重视研究这些特定时代背景中的弱势群体如妇女、工厂工人等。而在涉及诸如少数种族、妇女等群体时,其研究重点往往倾向于教育权利、受教育条件、社会公平等偏政治性的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远程教育研究的教育性。

4. 外国远程教育

作为日益国际化的远程教育学术期刊,开始逐渐重视外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三种期刊的收录论文中,以外国远程教育发展为选题的论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国际化。在有关外国远程教育发展的论文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涉及国家和地区较为多样,有加拿大、韩国、博茨瓦纳、瑞典、南非、巴西、哥斯达黎加等,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这与我国远程教育集中于研究英美等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二,从研究内容分析,则涉及跨文化、种族、妇女、老年人、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题材丰富、视角多元。研究层面有微观的,如《以技术平台构建教学方法: 韩国基于博客学习的案例研究》( A case study of blog - based learning in Korea:Technology becomes pedagogy) ,以两个不同的研究生班为样本,研究了博客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平台对网络学习者及教师的重要影响; 也有宏观的,如《瑞典大众教育模式: 一种民主与殖民的矛盾结合》( Paradoxes ofSolidarity: Democracy and Colonial Legacies inSwedish Popular Education) ,通过对上世纪70、80年代坦桑尼亚民间发展学院的分析,探讨了瑞典大众教育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输出及影响。

5. 在线学习

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在线学习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同步学习、异步学习、混合学习等各种各样的在线学习方式始终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激发着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在三种学术期刊收录的论文中,也以这一类选题最多。研究者对网络学习者的行为和心理等展开探讨,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进一步梳理这些选题,我们发现研究者在专注于网络学习的同时,其侧重点却大相径庭,涵盖了在线学习的各个方面,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研究蓝图。有研究者喜欢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因而常常关注电话交互式学习、分布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社交网站中的体验学习、网络环境中的阅读行为、异步学习中的合作、在线讨论、聊天社区中的学习行为等; 有研究者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热衷于讨论性格内外向学习者的远程教育学业成就评估、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在远程教育中的认知发展、在线学习动机、在线项目合作中的社区意识、社会学习理论与在线学习等; 还有研究者重视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着力于研究虚拟学校、虚拟教室、在线特许学校、虚拟教育、远程学习环境、在线社区、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空间、大型网络课堂、同步的网络音乐课堂、网络虚拟实验室等。

网上教学论文篇9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探索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可以拓宽大学生思想工作新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要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与网络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任务观、方法观和质量观,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载体,这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这一切都表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在继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整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开拓大学生思想工作新局面,已经成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分析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大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个性发挥、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其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了条件。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首先,网络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一定冲击;其次,网络使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再次,网络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性异化;最后,网络有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倾向。

(三)分析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垃圾,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信息垃圾中,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形成等深层次的东西,甚至会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极易使一些大学生在心态上出现偏差。

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校园网络文化机制建设尚停留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实施科学、有效地网络文化管理还缺少依据。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络平台目前还处于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亟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工作者在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期间还是存在技术困难和理念差异的问题,不能够较好地开展工作,一些高校的网络文化队伍不稳定,大部分为兼职,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这些都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方式策略的研究

(一)从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证分析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网上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足以评价大学生网络思想现状,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容、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同时进行大量的资料汇集,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研讨分析,鉴于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策略研究就具有创新的意义,这将涉及到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虚拟空问的表现方式,通过网络的传媒优势实现正确的导向,把网络营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以网络的互动性来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注重教育引导策略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校园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体网络平台。要以校园网为依托,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寓教育于服务中,而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照搬到网上。把课堂延伸到网上。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进网络,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多媒体技术等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独特优势,注重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的有效结合,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党建、团建和社团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鼓励、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自主开发、自我管理、有效辐射,加强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多年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习惯于强制性的控制,可这种方式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惟有以教育引导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在网上主动接受科学意识形态的教育,自觉抵制消极网络舆论的误导。同时,在教育引导策略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可以直接应用于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三)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进一步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把网络的优势化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突出创新性,提高实效性,使网络成为哺育大学生茁壮成长的新空间。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工作队伍。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育技术管理队伍,保证校园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高素质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就地或异地上网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队伍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培训、服务与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资源建设技术保障的关键。学校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舆论策略方法的探索

(一)以大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服务

就是要坚持以大学生为网站服务的对象,以大学生为网站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主体。一方面,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社会交往、就业与考研、心理健康、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通过网上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为大学生成才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大学生建、大学生管、大学生用的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个环节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科学管理。注重人性化服务。

在解答学生网上问题时,要坚持问题解答的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回复语言尽量贴近学生心理,回复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求及时送上鼓励和祝福的话语,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学校来讲,就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通过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不仅赢得学生对学校的满意,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爱校意识,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注意BBS论坛讨论主题的设置

信息海量是网络媒体一个突出特征,在BBS中哪些是同学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BBS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客观需要。通过“议题设置”,可以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引导同学“想什么”,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网络论坛中的议题设置主要表现在设立讨论主题,围绕国际国内校园内外发生的和同学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而设立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是BBS的常见做法。同时,由于同学的专业、兴趣、经历各不相同,所关注的话题也差异极大,由此造成网上舆论的多元化和分散性。BBS的舆沦应及时准备论坛管理预案,选择一些诸如个人发展、学术讨论等贴近现实、贴近同学生活的热点问题作为论坛的主题,以供同学。用积极的话题来左右舆论的走向,减少其他言论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

(三)真诚面对网络舆论

以真诚面对取代置之不理,在行为层面以舆论的舆论引导来取代盲目的封杀,在监管方式的角度上提高了BBS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提高BBS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完善BBS解决问题渠道的功能,还需要校方在态度层面上以真诚面对,具体反映在BBS上和获取信息的行为上,对于反映学校的工作失误的言论,如属实要向学生解释并实施具体的行动;对于反映非学校工作失误但对学生造成影响的言论,如属实业要向学生做以说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同学们的支持,经过努力高校BBS也能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渠道。

网上教学论文篇10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网上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指基于“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环境下实施的现代远程教学,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远程开放学习中,网上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教学资源将教学全过程有机结合,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想的融会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远程交互式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落实网上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加强网上教学的管理与服务历来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其目的是要不断提升网上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衡量网上教学有效性有三个逐级递进的层面,浅层表现为学生参与网上教学的广度,中层表现为教学交互的深度,高层则表现为网上教学的效度,包括师生、生生情感的沟通、价值观的调校和学习力的提升。围绕提高网上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结合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网上教学实践,对网上教学的设计思路、网上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多个层面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统设必修课。该课程主要阐述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该课程以促进小学教师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融为一体,使小学教师在认识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影响学习的因素,促进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本人自2006年9月担任本课程的责任教师以来,主要负责课程资源的建设及课程论坛的管理,同时还承担了甘肃电大直属学院和兰州市分校的面授教学任务。从2006年至今,共导入中央电大IP课件6讲,录像视频18讲,期末辅导2讲;建设网上动态文本资源70余篇;组织网上实时性答疑和讨论30多次,在课程论坛中回帖、发帖300多条,进行面授辅导50多课时,积累了一定的面授和网上教学经验。

一、网上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网上教学,希望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一)不断提高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习过程得到有效保证;

(三)强化网上教学的效果,加强对分校的网上教学支持服务。

二、网上教学的设计与模式应用

(一)细化学习者分析

进行学习者分析,是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偏好、学习背景及网上学习条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细化分析,并以此作为网上教学设计的依据。通过调查发现,甘肃电大本专业的学习者主要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小学教师,他们为在职成人,年龄跨度较大,大部分在25岁至45岁之间,在学校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多数学生家庭负担比较重,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从认知水平上看,他们中的多数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初步的教育理论修养,但教育研究意识和学术水平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从学习方式上看,他们主要以个别自学为主,参加小组学习和接受面授辅导为辅。从学习条件上看,他们虽然都难以获得系统的脱产学习机会,学习资料条件也相对比较匮乏,但是,凡是参加中央电大的开放教育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获得由中央电大和各地电大提供的教学支持服务,包括收看卫星电视,利用网络环境进入由中央电大和各地电大提供的网络教学服务环境。即使以上方面的条件不够好,也能获得经过中央电大和各地电大教师组织制作的有辅导功能的文字、音像教材和作业册等自学材料。从学习者需求来看,大部分学生受到来自工作、家庭和社会的外在精神和物质压力,一方面希望能通过电大的学习进行学历补偿,另一方面,他们也迫切希望能够通过电大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育理论修养,

(二)优化网上教学资源

网上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有效实施网上教学的前提。课程教学资源配置不应是一种“堆砌”, 而应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应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应用性”要求,为此,本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整合、上传网上教学资源。“基于资源”的网上教学模式必然将教学资源的提供当作网上教学的主要任务。2008年甘肃电大教学指导中心对400多门课程在“电大在线”平台上的资源栏目及所属资源类型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统设课程包括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学辅导、IP课件、视频课堂、往届试题、网络课件等九个必具栏目,栏目所属资源一般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有关本课程的各种教学文件,如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考核说明等;二是有关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各种辅导文本,如各章节的知识要点、导学和拓展学习材料等;三是各种数字化的音频、视频教学资源,如流媒体课件、VOD点播、直播课堂和网络课件等。本课程为中央电大统设必修课程,因此上传资源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分析中央电大各教学资源的性质和功能,在上挂资源时对资源做出适当说明,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二是根据本地区学生的需求补充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辅导栏目中除了上传各种教学辅导文本稿件外,还设置了“案例库”和“答疑集锦”子栏目,其中“案例库”主要用来收集网上小组讨论中的教学案例,每个案例还对应上传学生讨论的文本材料以及教师的点评。“答疑集锦”用来上传课程论坛中一些典型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方便学习者浏览。

2.传递动态的教学信息。在“教学辅导”栏或者“课程论坛”及时本课程答疑、讨论时间或其它教学辅导、学习信息;转发中央电大网上教学活动、午间直播课堂的信息;推荐学习网站。

(三)多样化网上教学形式

1.开展实时和非实时的网上教学活动。每学期,在“课程讨论区”通常组织4次实时性网上教学活动,期初一次,主题为课程导学,内容主要以课程说明、教师介绍、学习内容介绍、学习资源介绍、各章的学习要求为主。期中两次,主题为课程答疑,答疑内容一般为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期末一次,主题为期末复习指导,主要解决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有关考试的相关信息。每次的教学活动时间为2小时。在“课程讨论区”进行的非实时答疑与讨论,主要是对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及时回复(回帖),回复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

2.以案例教学为主题,开展网上小组学习。利用“课程讨论区”,以分校、工作站某一教学班为小组,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网上交流、讨论。活动通常在期中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安排提前两周通知讨论小组,活动的主题为案例教学,讨论的案例由教师精选后于正式讨论的前两天在课程论坛中。活动开始时注明“某某小组网上学习活动开始”,结束后由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将活动文本上传至论坛并置顶,以供其他小组进行学习。

(四)催化学习者能力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开放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课程远程教学平台上,专门开辟了“课程实践”栏目,为学生课程设计、心理健康、课堂管理、认知分析等实践小课题,并提供相关专业文章帮助学生完成课题的研究,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个别化网上学习辅导

在教师介绍中公布个人的电子信箱、QQ号码、MSN等信息,运用这些方式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指导,如传递教学资料供学生下载。

(六)强化网上学习监控

本课程网上学习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30%,要求学生学期参与本课程网上实时教学活动不少于3次;在本课程讨论区有效帖不少于10帖;浏览本课程网上教学资源不少于10小时。这种把网上学习纳入到形成性考核范围内的形考改革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网上学习的监控。

三、网上教学效果总结

(一)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表1显示,无论是学生的在线时间、浏览资源的次数以及资源的点击数,从2007年至2008年均呈现递增的趋势,反映出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的积极性有所增加,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二)学习过程得到有效保证

以某一分校、工作站某一教学班为小组开展的网上学习形式,使课程责任教师在一个教学时段内面对有限的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组织和控制网上教学的形式、过程和效果。教师将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以文本形式上传在论坛中并置顶,可以使其他教学班的学生共享学习资源,使学习过程得到了有效地保证。

(三)学习效果良好

表2:2006―2008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

形考成绩平均分

通过对省内分校形成性考核完成情况的抽查结果显示,所抽查学生均能认真完成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册的作业任务,作业质量较高;教师能够根据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出指导,实践小论文反映出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2是2006至2008年全省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分,数据显示,形成性考核成绩基本趋于稳定并略有上升,课程学习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网上教学论文篇11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0年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对网络课程的界定:“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基于这一定义,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国外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

从国际相关的主要刊物、网站和主要学术交流活动来看,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相关的研究主要有: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它将学习历程解释为条件作用,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是个体对刺激情境的反应;将学习者学习的行为解释为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的联结;皮亚杰的认知主义认为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认为学习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当刺激情境与记忆内容以某种方式影响学习者的操作水平时,学习便发生了,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者学习前后操作水平的差异来推断学习的发生;维果斯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是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的,由于个人的经验是多种多样的或有差异的,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或建构也是多样化的,从这一观点出发,要求网络课程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应是灵活多样化的过程;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提倡真正的学习应以人的整体性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从人本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观点出发可以概括出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成人教育家诺尔斯的成人理论认为“成人学习者有清楚的自我概念,成人学习应该是自我指导的学习;成人学习者有丰富的经验;成人具有良好的学习准备;成人适合以问题或者任务为中心的学习;成人学习者倾向内在学习动机而非外在动机为等观点,在网上课程设计中,在什么时候采用怎样的理论,要分析学习者特点和课程内容, 进行度身订造的设计;穆尔为则提出“交互距离”的概念认为, 远程教育中的教学关系有两方面的特征:教师和学生是互相分离的,远程教学应包括三个主要因素:对话、结构以及自主学习;霍姆伯格提出了“有指导性教学会谈”理论,提出课程设计开发发送和学习支持服务;戴维·西沃特的持续关心理论认为学生自治是对学生的持续关心和支持服务的结果,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关注的连续性;杰格迪指出,如果课程的导学能清楚地告诉学生如何应用软件和上网定位到所需的材料,在咨询中心可以找到咨询教师、对学生上网操作进行很好的培训,作业及时批改并快速返回,学生在学习网上课程时遇到的孤独、混淆、焦虑将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消除;基更的教与学活动再度综合理论认为,由于网络课程教与学在时空上相互分离,必须从远程学生的角度考虑,精心设计课程资源与精心安排人际交流,激发学生的内在主动性,重新建构跨越时空的教与学相互作用情景,使教与学的双方联结重新建立。

二、国内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

通过对近十年中国期刊数据库以“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作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发现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相关的学术论文有 292篇,这些文章中既有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作研究的,也有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而以人名搜索,主要搜索了张伟远、何克抗、李克东、南国农等教育专家的文章。其中,张伟远归纳总结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认为网络课程设计有三大理论派别,分别是“以技术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以学习论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学习论和技术论并重的网上学习理念”,并网络课程设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简明的综合式的网上课程蓝本制作模式;何克抗指出,构成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的有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何克抗、李克东则在参考美国罗布耶的《教育技术整合于教学》理论的基础,根据美国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提出“主体-主导”教学设计模式——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强调认知主体只有一个——学生;丁兴富则通过教学设计理论对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创新,提倡远程教育多种媒体课程材料的教学设计;南国农认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并不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解决不同的学习与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三、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启示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任何实践过程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以各种理论为指导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教学目标设计、课程结构设计、内容的设计、重视学习者特征、学习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交互设计策略,注重用学习者过去的知识,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等。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开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支持服务,关键看“教与学”的联结。

参考文献

网上教学论文篇12

四、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

(一)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

网络实名: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网址:http://

版权所有人: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关于奥尔夫、奥尔夫动态、会刊、招生讯息、李妲娜文集、刘沛文集、论文集萃、译文天地、教材教具、奥尔夫中国认证、奥尔夫之家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适用范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相关研究资料查询和下载。网站特色:该网站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创办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专门网站。该网站为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提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体系概念、最新动态、委员会会刊、教学案例、培训信息、专家文集、论文集萃、译文荟萃、教材教具等资料,还提供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国认证和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注册等服务。该网站是一个由音乐教育专业机构创办、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为主题、以学术资源和服务为内容、以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对象的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

(二)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网络实名:郭声健艺术教育网,网址:http://sj—

版权所有人:郭声健。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艺教动态、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学位论文、论文集萃、教学点评、教案精选、艺术启蒙、新书推荐、投稿专线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适用范围:音乐教育课题研究方法学习,音乐教育论文写作及音乐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的学习和参考,音乐教育论文浏览,音乐教案交流与研究,音乐启蒙教育研究资料浏览,音乐教育新书查询等。网站特色:该网站由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声健主办,是一个以音乐教育研究者为主要对象的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该网站的资源主要有:音乐教育课题申报与研制指导、音乐教育论文写作指导与范例、音乐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指导、音乐教学个案点评与教案精选、音乐启蒙教育研究成果资料、音乐教育新书推荐等。该网站为音乐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了从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到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系列相关资源,其音乐教育专家主办的背景也为其资源的科学性、客观性、专业性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哈睿.论音乐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2)

网上教学论文篇13

(一)网络文化教育环境 的松散

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带来的强烈冲击,深刻地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环境,直接影响到传统德育的主导地位。来自互联网的纷繁复杂、浩瀚丰富的网上信息,对传统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一个多元的巨大的文化包围圈。先前的思想教育对象虽然也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但基本都圈在一个空间狭小的校园内;先前的德育工作模式虽然也强调启发疏导,但主要还是面对面的单向直达模式。互联网进入校园形成网络文化后,学生们可以更直接地接触社会。他们所受到的潜移默化不再只是家长的唠叨和思想政治者、德育工作者的熏陶,而是受到来 自整个世界、社会的影响。

(二)教育主动和被动性

由于对网络文化采取开放式的松散管理,町以为一般学生任意选择不同的功能区提供方便。但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由于管理松教而乘虚而入随便加入某个功能区域,并以网民的身份发表误导学生的言论。互联网上出现数以万计的电子论坛,为大学生网民提供了数不胜数的信息,其中有真理,也有缪误,有科学,也有伪科学。大学生在接触了大量不同观点和真假难辨的材料后,容易发生思想波动,从而造成对学校思想教育的漠视,削弱了思想教育的影 响力 。

(三)信息内容良莠不齐

网络中各功能区域配置的不平衡,学校和社会监视区域的严重滞后和不健全,导致娱乐区域的强势发展、文化区域的自由化膨胀、先进文化区域和教育科技域的弱势发展,这不利 :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思想教育作为高等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乐于奉献的崇高理想、信念。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效果的原因

1、网站内容是影响其效果的最主要冈素,内容单一容空洞,吸引力不足。

2、缺乏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没特色。不能吸引大学生上网浏览。只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徒有虚名而已。

3、缺乏互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动 差。

4、功能欠缺。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跟不上网络发展,不善与大学生在网上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同时由于:自身知识、信息、能力缺乏,难以达到说服学生、引 导学习、教育学生的目的。

5、重视不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意识到当前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紧迫性,仅仅停留在宣传口号,思想政治意识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宵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这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无力发挥应有 的实效性 。

6、没有形成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处理的专业队伍。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懂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懂得刚络技术,而懂网络技术的人又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矛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足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坚持正确的的舆论导向,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舆论导向,我们始终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积极性原则,即正而引导的信息应能阻挡抵消消极信息,营造浓烈的正面宣传氛围,造成强有力的正确舆论态势;主动性原则,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出击,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和各种信息,及时地对出现的不良信息 主动驳斥,以掌握舆论战的主动权:完整性原则,即网络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应足客观而全面的,不能变成单色过滤镜,失信于学生。

(二)培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

高校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培训,普及并提高他们的信息网络技术,使他们能够利用网络及时进行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掌握对信息的筛选、鉴别和使用的技巧和能力,使他们能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时解决学生思想 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律法规教 育和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世界是一个新的道德领域,其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很值得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注意。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为一一些人传播虚假不负责任的信息,甚至是进行人身攻击提供了便利,所以我们要通过校园网、课堂教学、讲座等各种形式,开展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的教育。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正视网络发展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网站

首先 ,学校上下要树立阵地意识和整体观念。校园网建设不光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也是学校的大事。应该把学校领导、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技术人员、两课教师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校园网的建立和管理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栏目和内容的设置要突出思想性、趣味性,符合学生的特点。

(五)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交叉网络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排斥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要使它与新的教育方式两者形成优势互补。要在做足网下大文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不断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在新的形势下,特别要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通过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软件,实现教育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有机结合。

(六)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