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技术论文实用13篇

erp技术论文
erp技术论文篇1

(二)系统再造工程技术

系统再造工程技术是组织管理系统再造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和使用的科学方法,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适用意义,也是一门组织管理技术。系统再造工程技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发展目标,对已有系统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制等进行分析和模型设计。对于信息系统再造工程主要包括:软件再造工程、资料库再造工程、程序再造工程三部分。

1、软件再造工程。软件再造工程也称为软件再生工程,其目的在于有计划地整建重要的旧系统,从而降低大量的长期维护成本,其中包括:重整结构、再造工程和反向工程。

(1)重整结构。重整结构是指在不改变旧系统功能的情况下,重新安排程序的逻辑,使程序的复杂程度降低,可靠性提高。

(2)再造工程。对于所有的资料及程序重新梳理建立系统的管理程序,通过全盘掌握组织内所有资料定义,并使用各资料之间相关程序的输入和输出建立一个控制中心,作为改善系统和制定标准的基础,从而避免产生资料定义或格式不一致以及程序重复,资料处理无效的问题,它基本不具有改变原有程序的功能,只是寻找解决清除乱源的方法。(3)反向工程。反向工程是分析软件系统的一种程序,以便重新建立系统组成元素及相互之间关系的描述,其中资料的反向工程是从方程式的资料定义中找出各种资料的内容,存储在其中,并尝试找出各项资料之间的关系而画出资料结构图或是实体关系图。

2、资料库再造工程。资料库再造工程分为资料再造、资料转换和资料库纲目整合。

(1)资料再造。因企业业务变化或快速成长,当新系统之间必须加入新功能时,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必须改变原有的资料库架构,甚至是更换成较大型的资料库管理系统。但目前一般资料库所具有的资料转换工具仅适用于两种架构完全相同的资料库,若新系统的资料库架构为因业务流程改变或加入新的功能而必须改变资料库架构时,这些工具便不能使用,但信息乃是企业的命脉,如何使这些资料能完整的转换至新资料库中,是软件再造工程技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2)资料转换。通过开放资料库连接器连接各种资料库,将旧资料库中的资料转换至新资料库中,其中牵扯到各种资料库中资料表的目录信息读取及资料形态转换,更广泛地还必须考虑到资料表间的关联性,以确保资料在转换过程中不失其正确性与完整性。

(3)资料库目录整合。在一个通过网络连接由不同资料库所组成的多资料系统中,为了使使用者在获取众多资料库系统内的资料时有一个统一的界面,各组成资料库的目录需被整合起来,建立一个整体目录。在众多资料库系统中,各资料库是独立设计完成的。因此建立整体目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各组成目录之间在设计上的不一致问题。定义相关特性,由资料库管理者用来指定组成目录间含义上的相关性。根据这些指定的相关特性,制定出整合规则,从而解决其设计上的不一致,然后再将其整合起来。整合技术的原则是要保证没有丢失信息,即原来在组成资料库中的资料在整体结构中都要能够得到获取。此外,含义相关的资料也能因目录整合而得到整合。

3、程序再造工程。程序再造工程指的是软件再造工程中的系统流程部分。因为当企业的实际作业流程有所变化,而需要对信息系统做适当的调整时,这套信息系统将面对不可避免的大幅度改变。一个信息系统通常是先进行系统分析,然后根据系统分析结果来编写程序代码,当旧的系统分析不再符合现状时,程序代码也要有所调整。而程序再造工程技术就是先根据旧的程序代码分析得到资料流程图、事务流程图等,然后加上新的需求分析,从而修改这些用来描述系统的处理流程,再根据新的资料流程图产生程序代码,这样系统的程序代码就完成再造工程,并且符合现在的需求。所以不管是需求改变、程序结构出错还是系统逻辑问题等,都避免不了程序代码修改、再造的过程。程序再造工程技术包含有程序界面转换器、程序修改、程序再造。

(1)程序界面转换器。信息系统有时会因为“人机界面不够亲切”、“不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潮流”等原因而面临程序再造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唯有通过程序界面转换器。其运行方式为不论程序来源是那种程序语言,及转换的程序语言为何,只要通过程序界面转换器的转换,就可以达到最终所需要的程序语言。

(2)程序修改。当信息系统面临的不是功能需求的改变,而是最初程序设计时设计师忽略的问题、程序技术无法达到的目标、硬件无法支持、逻辑上的错误等,当这些问题一一出现时,程序设计师就需要针对程序各个部分做修改。

(3)程序再造。为了让系统维护人员很轻松的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常都采用图形来表示。当企业因作业流程改变或产生新的需求时,如果能将旧系统资料流程图表示的作业流程和新的需求及作业流程相互整合,且以资料流程图来表示时,这个新的资料流程图所代表的系统就能够符合现有需求和作业流程。而根据资料流程图隐藏的信息了解其逻辑描述,进而就可以产生虚拟码,也可以产生程序代码。所以利用资料流程图来做程序再造是一个非常方便的方法。

二、系统规则

ERP的建设涉及到整个企业的资料流向,运作流程的全面整合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比以往信息自动化的推动更复杂。而ERP的方法为企业使命、企业前景、企业目标及顾客需求来引导企业运营策略,并依照此策略来建立完成企业目标的核心流程;接下来根据企业运营策略及核心流程建立企业功能架构及企业模式;最后根据所建立的企业模式,规划开发符合企业运营需求的信息应用系统。为一个完整的ERP系统规划和发展方法,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步骤:

(1)企业诊断。

①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做整体性策略规划,妥善运用企业资源;

②以现阶段的企业规模衡量引入ERP信息系统所需的人力、物力;

③做观念转变的宣传;

④决定初期参与受训的人选,并找到原财务人;

⑤制定出未来企业运营的核心流程。

(2)功能架构设计阶段。本阶段延用企业诊断所制定的企业运营策略及核心流程项目,建立企业功能架构及其主要流程,企业资源规划事前的准备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运作。为了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企业在引进ERP之前,必须先做好整体流程设计的工作,因此需要先做一次彻底的企业流程再造,经过流程再造之后企业实体也得到改善。

(3)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导入阶段。本阶段延续功能架构设计阶段,开发复合该企业模式的信息系统,主要工作包括:

①上线前的人员培训,针对各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做训练,并提供使用者及时地支援服务、解决问题,消除组织成员对新系统的陌生和恐惧;

②运行测试。以确保新系统运行平稳,无故障;

③资料转换。将原有的资料用新的系统运行操作。

三、系统设计、整合及开发

当企业要导入ERP信息系统时,在功能架构建立阶段分析并归纳出一个符合企业的流程模式;但是最后所归纳出的企业流程必定有部分流程是依据企业原来旧有的流程来运作,因此必须有一个资料流程整合系统,可以将企业原有的各子系统的流程提取出来,再利用整合工具将各子系统流程进行整合,此整合后的流程也就是企业原有的流程,而在建立ERP系统时可以提取出原有流程中较完善的部分,这样不仅减少了ERP流程规划的时间,也减少了系统开发的时间,并且减少了使用者在适应新流程上所耗费的时间。许多企业在导入ERP信息系统时,因为旧系统上仍存放着公司过去所有的资料,而新系统中也不可能将过去的资料全部重新输入,这样常会造成新旧两重系统同时运行的情形。虽然导入成功了,但却增加使用者的负担,并且造成资料无法进行有效的串联。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个资料转换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将旧系统的资料转入到新的ERP系统中,这样旧系统被更换,全部采用新的ERP系统,不仅降低了企业维护、运行及经营成本,且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为ERP系统规划和发展方法与资料流程整合系统和资料转换系统结合流程图。

(一)资料转换系统设计

资料转换系统的目的是将旧系统内的资料转换到新的ERP系统中,始终保持只有一个系统再运行。因为ERP系统下的资料库是已经固定的结构,但原有系统要转换的资料却是未知的、不固定的结构,且存在两个资料库结构,因此分析原有资料库结构及ERP系统资料库结构是十分有必要的。根据分析结果,依据不同资料库定义其相关特性,再拟定资料库目录整合的规则,利用资料库目录整合技术将原有资料库转换到ERP系统下。其转换步骤为:

①分析ERP系统资料库结构(目标系统);

②分析各种不同资料库结构(欲转换系统);

③找出欲转换资料库和ERP系统资料库之间的相关特性;

④根据各相关特性制定资料库目录整合规则;

⑤用资料库目录整合技术将整合规则实现。为资料流程转换系统流程图。

(二)资料流程整合系统设计

在企业中因各部门之间很少有资料的流通,所以常有资料重复的统,或与将要导入的ERP系统做流程上的比较,使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导入ERP系统。为资料流程整合系统流程图。

erp技术论文篇2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大量资金的投入,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尤其是ERP系统的实施,失败的例子非常多。以往的研究忽略了系统运用者——内部人员的行为与态度,因此文章主要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进行研究。文章基于技术采纳理论,建立ERP环境下的TAM 模型,通过对模型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对ERP技术采纳进行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Ajzen提出的,是被广泛接受的研究人类行为意愿的理论,该理论分析了行为意图的决定因素以及行为形成的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Davis提出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从个人认知角度出发应用于技术采纳问题中。

二、ERP环境下的技术采纳模型研究

针对ERP技术的特点以及ERP实施环境,文章在原TA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保障、主观规范、咨询引入、ERP培训、ERP交流和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以及绩效和未来使用几个变量。模型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将理论中提出的信念和主观规范纳入该模型中。模型还提出技术采纳应该是没有终点的不断采纳的过程,技术采纳情况经过绩效的考核,影响下一步技术采纳的决策。模型如下图所示:

ERP环境下的拓展TAM模型图

1.外部变量

(1)咨询引入。咨询为ERP的实施提供规划和指导。咨询人员熟悉各种软件的功能模块、技术参数、适用行业及成功案例,在系统选型、软硬件架构的规划方面影响企业领导和员工对系统的易用认知。咨询通过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访谈,分析出企业信息化需求,将上级领导的愿景和企业的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交流,保证ERP系统的设计可以为企业员工所用,增强了员工对ERP系统的有用认知。

(2)ERP培训。ERP培训对行为意图的作用主要通过信念来影响有用认知和易用认知,在培训中管理者把信息化的好处与ERP系统的有用性进行扩散,使员工树立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ERP培训影响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同时ERP培训直接提高用户对计算机和系统应用的能力,提供ERP系统如何与现有系统、业务结合的方法,为ERP系统的使用和开发提供了参考,增加用户对ERP的易用认知。

转贴于

(3)ERP交流。ERP系统是在团队中使用的,团队交流可以通过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影响行为意图。高层管理者是ERP系统实施的决策者,员工是ERP系统的使用者,交流可以把高层管理者对ERP的看法传给员工。同时,交流保证了信息的不断更新以及及时准确。交流的目的就是通过影响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来影响态度和行为,最终导致ERP技术的采纳。

(4)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是人们对准则的认知。TAM模型假设对信息技术的采用都是自愿的,但ERP的实施是由上级领导基于企业战略而决定的,员工只是对上级命令的执行。高层领导对基层管理者和员工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在企业内部周围同事等的社会因素对个人采用ERP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模型考虑了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的作用。

(5)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根据Ajzen I的计划行为理论,信念也是影响行为意图的因素,是认知的前因。ERP是团队中高层领导和管理者要求实施的技术,高层领导者需要让员工明确信息化的价值和好处,使不同层面的员工产生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因此,文章考虑了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对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的影响。

2.对ERP的易用认知、有用认知

(1)对ERP系统的易用认知。易用认知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正相关,计划行为理论也指出认知是行为意图的前导变量。在ERP实施中,用户易用认知不仅受操作系统的易用性影响,还需要理解ERP对目前业务的改进之处,明白ERP的作用。咨询的引入,ERP培训都会影响对ERP的易用认知。

(2)对ERP系统的有用认知。有用认知也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正相关,员工要感知到ERP的有用之处,明确ERP系统的可用性,当员工意识到ERP系统可以帮助自己处理一些业务,使自己的工作绩效提高,就增强了使用ERP的行为意图。同时,对ERP系统的易用认知也对有用认知产生作用。

3.行为意图

TAM模型研究了态度对行为意图的作用,以及有用认知直接对行为意图有正面的作用。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图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态度、主观规范、认知的影响,行为意图对使用行为有直接的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在本模型中对行为意图产生影响的变量有:易用认知、有用认知和主观规范。

4.ERP使用绩效、未来使用

erp技术论文篇3

ERP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il

YANG Kai

(Petrochina Huabei Petrochemical Branch Company, Cangzhou 06255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takeoff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swept through all industries. ERP as a mode of moder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s, not only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scope and function of MRP Ⅱ, the world recognized busines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However, the process of ERP in the promotion will not verify the enormous benefits business experts predicted, the majority of ERP business applications have failed. 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ERP's survey, about half of the complete failure of the company. In Apri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ERP system has entered a final push. This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RP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implementation, but also for being thrust into the oil business analysis ERP limitations, which listed the problems and pointed ou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ERP; in oil; data mining; the pros and cons

1 ERP系统的发展概述

在1990年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集团提出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EPR的理念延续MRPⅡ的精髓也对企业的供应环节和内部控制管理进行了整合分析,ERP在发展中经历了MIS系统、MRP的雏形系统、MRPⅡ系统、ERP四个阶段。从主要记录原始数据与查询功能逐渐发展到具有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平衡分析再到集成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最后发展为现在的财务管理、生产控制管理和物理管理三大模块(现在很多企业在应用中添加了人力管理模块),ERP主要是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和政策决议的平台。

MRP - MRP II - ERP 系统 功能扩展如下:

MRP――物料需求计划

MPR――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的封闭循环系统

MRP II――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的封闭循环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财务、供销管理)

ERP――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的封闭循环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财务、供销管理)――企业资源计划

ERP系统是数字化管理与计算机的信息相结合的技术。在企业管理技术中的资源整合、信息集成、功能分配和企业间的管理上,通过集成化的统一管理和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全面的管理生产经营全过程。ERP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中的客户与服务器的分布式结构、浏览与服务器的结构、条码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等,能够支持网络运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不同平台的操作。

图1为ERP系统的运行分解。

2 ERP在中石油推广的现状及其应用分析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化经营的要求,中石油在2001年就提出了ERP的总体规划,在2006年初ERP系统正式在中石油企业实施,采取了集中的管理技术,根据先试点制模板、后推广优化模板、快速推广的实施手段。

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注重ERP系统的高度统一管理原则,将电子商务与ERP的系统分开运行,不仅造成了系统管理效率降低,也使得电子商务与物资供应不能协调,在整合公司资源与降低成本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ERP系统在中石油的运营中没有将采购的数据模块和销售数据模块进行整合,使得企业在ERP系统中国得不到及时的信息,数据缺乏完整性,造成企业数据标准化发展成为空谈。且ERP的软件和数据没有进行共享,也造成了系统维护方面的资源浪费。

3 ERP系统的应用分析及深度研究

3.1 ERP系统的应用分析

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信息集成措施使得企业的运作流程得到优化,企业的数据信息得到的准确及时的收集和分析。但是ERP系统在执行决策能力的过程中对于炼化企业这样需要集成数据支撑的年度决策仍然效率不高。ERP系统只是处理信息的系统对于炼化企业这样需要大量信息分析的企业来说,对于数据的依赖使得企业间各个部门的数据联系变化得不到分析。ERP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在存储交易数据方面非常方便,但是难以满足大量的历史处理存储,时效性不强。

传统的ERP系统不能适应炼化企业的管理应用,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造成了数据的浪费和人员的冗余现象,对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相差甚远。

3.2 ERP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对于浩瀚的数据来说进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数据挖掘技术就是将数据从数据库中抽离,分析数据中潜在的应用价值。传统的ERP数据分析中是企业用户对需要分析的数据提出假设关系,然后利用数据分析系统进行验证,这样的方法在有效性上有所限制。但是数据分析技术与之相反,数据挖掘技术使用的是利用发现数据的方法,和模式匹配与计算法对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决定。

图2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处理模型。

数据挖掘技术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了解使用的情况与背景,以中石油为例,在进行数据挖掘前对石油的市场情况和企业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需要的目标数据集或者子集。消除数据中由于其他外界原因造成的空值,对数据进行清理。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在对数据挖掘法产生的模型进行确定,对数据挖掘的功能进行明确。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模型和参数,对数据进行提取和计算。最后是对数据进行整合与检验,将数据形式转化为可以操作的系统并将知识进行相应的措施。

数据挖掘技术在炼化企业ERP系统中类型主要分为特征规则、辨识规则、互联规则、分类规则、数据聚类、预测及趋势性的规则挖掘。数据挖掘是根据人的分析和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是建立在统计学、集合论、逻辑性等等学科的基础上,对数据挖掘和技术的分析。数据挖掘的算法主要包括:

数学工具的传统数理统计:根据数学工具和数据知识进行分析,在ERP系统中对模型的分析从数学的分形理论开始。

NN:NN技术是神经元网络技术的简称,建立在软件技术上的方法。在进行复杂数据或者模糊数据的导出中,利用神经元网络技术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决策树:在基于专业知识的数据中,将实际数据逐步的分类划分,代表不同的类别。因为决策树的分类非常直观,所以在分析和理解中就较易接受,计算机获取信息的效果有效快捷。

进化计算:进化计算是根据遗传算法、编程、规划等等结合的算法,能够在适应度数约束下的智能化搜索,在进行适应度函数的帮助下实现数据的筛选。进化算法不仅能够交叉、变异而且通过扩大了的搜索范围更加提高了对所有数据的最优解方法。

实例推理法: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推理的原理,根据曾经发生过的案例进行分析选择最优解决方法。

粗糙集理论法:这是将集合论的概念进行应用,将不精确的数据通过模糊理论进行表示。

4 ERP在中石油推广的发展方向

ERP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的调整:ERP系统必须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在进行市场分析、订单处理和生产分配方面要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对客户关系和销售、服务进行一体化数据整理。

ERP系统与电子商务要进行协调整合。电子商务模块离不开ERP系统的帮助,在进行数据业务分析时,加强ERP供应链的管理,在炼化企业的销售和采购中加强过程优化,实现管理协调。

ERP与数据管理方面进行整合,产品在管理中的信息和数据要纳入ERP系统的数据库中,对数据设计和整理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ERP与CAD和CAM的集成。

ERP与制造执行系统是为了加强生产的数据控制,将ERP与MES和车间管理系统进整合形成ERP、MES、SFC的统一,将生产流程管理进行统一化。

ERP在软件技术中要加强系统的动态可重构性,建立系统封面、软件可重构、速配工具技术,将更新的模块引进系统,逐个更新模块增强系统等概念,将ERP将以客户/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分布式结构、多数据库集成与数据仓库、XML、面向对象方法和Internet/Extranet、软构件与中间件技术等为软件实现核心技术,并采用EAI应用服务器、XML等作为ERP系统的集成平台与技术。

5 结束语

本文从ERP的历史发展到我国中石油企业对ERP的实施情况分析从中看出,企业的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如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物流管理、员工素质等等于企业ERP理念的矛盾都会造成ERP实施的失败。对ERP在我国企业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ERP的失败率居高不下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企业是否因为忽视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而导致ERP系统实施失败?还是因为国家文化差异、实施时期的因素亦或是没有发现的更加深层的原因都是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沈懿,孙王月,张英轩.ERP对中国企业绩效影响研究报告[R].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2006.

[2] 王立彦,张继东. ERP系统实施与公司业绩增长关系[J].管理世界,2007(3):116-121.

[3] 郑称德.ERP实施与我国企业营运绩效增长的关系[J].信息系统学报,2009(6).

[4] 郑称德.我国企业ERP系统实施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4):148-151.

erp技术论文篇4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英文缩写,那么企业资源计划是什么,可能从理论上进行抽象的描述还比较容易做到,但如果将这一问题落实到某一企业的具体操作,就很难形成对ERP的统一认识;比如说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叫做ERP,这里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理论上的ERP不同,企业在上ERP时需要面对一系列具体的问题。

说到ERP的形成过程,就会说到MRP和MRPII,从MRPMPIIERPMRPIII是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升级的过程。企业上ERP给人的直观印象是通过电脑工作,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就认为上ERP就是找软件商来编程,然后购买硬件及网络设备。对ERP的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是导致ERP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

首先,我们要问企业为什么实现管理信息化?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使管理更有效,有效包括效率和效果;二是竞争的结果,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其实这两个原因都围绕着一个目的就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就不难看出,企业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要服从和服务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这也就是说,企业不能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为ERP而ERP,信息化本身不是企业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其次,ERP与企业管理的关系。ERP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企业信息化,好象是一个信息技术问题;但是从本质上来看ERP是先进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高度浓缩,通过信息技术加以固化,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ERP是一个管理问题。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是人们对管理最基本的认识,管理的艺术性决定了管理理论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只存在管理理论应用对与错的问题。任何管理理论与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当条件发生变化后,与这种条件相对应的管理方法也就不适用了,所以,管理理论与方法只有是否适用管理实际是管理者决策的关键。ERP本身是非常好的一种管理理论与方法,更适合于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比较好,员工素质比较高,社会总体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也比较高的环境。可以这样说,企业上ERP失败了,不是ERP自身的问题,而是企业的管理者把ERP用错了。

管理者把属于自己的失误,归结为ERP的不足,以此来转移视线。如果说ERP存在问题,不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或者是企业的管理者事后提出的其它种种理由;那么,企业的管理者又是怎样做出上ERP这样的决策,又是怎样对实施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呢!

ERP选型上的回归

现在做ERP的厂商太多了,所提供的功能模块也比较丰富,的确让企业管理者难以决策;再加上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应用水平不高,特别是很多企业的决策者对很多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管理理论与技术比较陌生,给决策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容易被ERP厂商牵着走,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地位。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有关信息与管理技术的洋文缩写特别多;但是,企业不要被其所迷惑而不知所措。当专家学者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方法,需要借助一个概念把它介绍出去;但企业管理者要对这种概念的本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但要看到它自身的优势,更要看到条件。企业搞信息化,不要抠概念,应该更多地考虑下面的问题。

1、企业的发展战略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要有一个战略做指导,企业上ERP要以企业的战略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战略实施的手段,为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服务。企业上ERP又是一个过程,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ERP要在企业战略的框架内,制定自身的规划,保证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能够做到相互衔接与技术上的兼容,减少重复投资。

2、企业的实际情况

企业上ERP的实战性非常强,无论多么豪华的ERP模块组合,如果不能和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不能被企业所充分利用,那么上这样ERP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企业首先要研究一下基础管理和员工素质等影响ERP实施效果的因素,考虑自身通过整改,能够提高到什么程度,进而对ERP的选型做出决策。

单方面追求ERP功能的强大,对于企业是没有意义的。但是,ERP的选型又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的现状去做,要比现状的水平略高,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应该能够达到。

企业上ERP要在长期中规划,要在短期中实施,长期规划与短期实施要统一。

ERP对企业的影响

从ERP臼身来看,这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的条件下,形成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这是企业对新的外部环境的主动应对。

任何时候企业管理的变革都要面对不同程度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所以企业管理变革的失败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ERP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管理变革,所以,从这一点来看,ERP的出现失败的情况也是非常正常的。ERP是企业在逐步进入信息杜会条件F的管理变革,信息社会企业管理变革也必然体现信息社会的特点,信息化环境下的“快”,是导致企业管理变革失败案例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ERP作为当今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重要内容,其比较高的失败率也是可以理解的。有人说“企业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这句话的确从某一侧面既反映了ERP实施的困境,也从深层上反映了信息社会企业管理变革的特点。

但是,同样是管理变革的失败,ERP的失败为什么这么受关注呢?ERP的实施既要有一般管理思想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企业流程的变革与创新,还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与设备,才能最终实现;以往的或其它类型的管理变革,很少有相应的设备投资,而ERP的实施费用与设备投资非常高,这是ERP的失败广受社会各方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就在于信息化是企业必由之路,是当前制约企业管理的瓶颈,ERP又是当前企业信息化的代表模式,所以广受关注。第二个原因是有些企业出于非正常的目的,对ERP进行有倾向性的宣传,作为引起社会关注的题材进行炒作的结果。

上ERP是企业管理的革命,不是当前管理活动的克隆。

ERP组织实施结构的完善

当我们分析当前企业ERP的组织实施组织结构时,就会发现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就是缺乏独立的咨询公司的参与。企业上ERP,就是企业选择ERP厂商,以ERP厂商为主导,由双方共同完成。这种实施的组织结构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ERP的失败,这是因为,在ERP厂商主导下,ERP厂商没有真正替企业着想的结构保障,这种实施结构的缺陷,存在着道德风险问题;因此需要对ERP的组织实施结构进行完善。

ERP的实施,应该有独立的咨询公司的参与;尽管说到这一问题的时候,ERP厂商就会说自身也有管理咨询部,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资深管理咨询专家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但这种咨询服务是不独立的,当企业的利益与ERP厂商的利益矛盾时,没有充分的理由能够保证企业的利益。作为ERP厂商的附属部门,咨询机构的咨询意见难以排除自身整体利益的考虑;所以,咨询机构的独立性在ERP的实施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就像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其价值就在于客观、准确和公正,如果让企业自己提供这类数据资料,就很难让投资者或其它利益相关单位信服。

ERP是企业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就应该有管理咨询公司对企业的需求进行研究,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ERP的总体目标与具体要求,制定出企业ERP的实施方案,并完成ERP实施前企业所必需进行的流程再造、基础管理工作的规范与提高、员工的培训等工作,然后由ERP厂商根据方案进行实施,如果因为技术的原因需要对方案进行调整,需要与咨询公司协商,并得到企业认可后,才能进行。这样,企业的ERP项目,由咨询公司对ERP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具备的功能,所要达到的目标等问题负责,ERP厂商对软件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负责,这样做到职责分明,共同对企业负责。

ERP的项目管理

ERP实施周期比较长,投资数额大,涉及范围非常广,因此ERP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对ERP最终实施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做好ERP项目管理意义重大。

ERP既然是一种管理变革,首先必需有企业一把手的接受与认可;一把手是企业管理变革的天然发起人,就要直接分管ERP的工作。ERP项目的实施要有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管理小组成员应该由企业、咨询公司和ERP厂商三方的人员组成。企业要选好自己的ERP项目经理,这样的人选需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对管理学知识、企业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信息技术等都要有系统认识,能够在漫长的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充分驾驭。

整个ERP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制定方案,以咨询公司为主,ERP厂商为辅,这一阶段通常需要完成对企业流程的再造;第二阶段主要是方案的实施,以ERP厂商为主,问公司为辅;两个阶段都必须有企业的高度参与。

erp技术论文篇5

现代经济环境下,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相互结合,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管理技术的优化。作为高度集成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采用ERP技术,针对企业经济进行全面管理,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和市场竞争实力。ERP技术理论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关于ERP技术系统的内涵特征分析

ERP系统是由美国著名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提出的一套将财会、分销、制造和其他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其实质是在制造咨询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

ERP管理思想是当前信息科技环境下的现代企业逐步与世界接轨的更高层管理理论。这种理论主要体现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同时继承了众多管理模式的精华,吸纳了准时生产、精良生产、并行工程及敏捷制造等先进管理思想。

企业财务管理中,ERP系统企业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活动以及资源供应形成的整个供应链上,可以满足跨国经营的多方位应用需求。ERP具有强大的系统功能,灵活的应用环境和实时控制能力,代表了当前集成化企业管理软件系统的最高技术水平。ERP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一)实效性

ERP系统注重面向市场进行经营和销售,对市场信息反应迅速。注重强调生产、供应与分销环节的合作关系,更注重透过企业流程与工作流实现企业人力与财务、生产与销售等信息的集成,讲究资源计划管理的实效性。

(二)针对性

ERP系统是针对企业管理而设定的资源计划管理体系,具有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职能,能够将企业资金流与信息流有机结合,强调财务价值管理理念的实施。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因素在生产经营规划中的作用,具有针对性。

(三)综合性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ERP系统采用多种最新计算机技术,信息集成范围更为广泛,针对企业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等财务管理进行动态监控,支持多行业、多模式的管理性能,实现不同管理平台之间的互动协作。

二、ERP技术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相关财务活动和经营资金的会计信息进行及时预测、管理和反馈,企业领导层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形成的财务报表进行决策规划,对于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ERP作为一种融合企业管理规范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化新型管理信息系统,凭借集成性、实时性和前瞻性等技术优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核心体系。RRP技术系统在传统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预算管理功能,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相关财务信息的电子处理和资源共享,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预,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ERP技术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为企业提供了财务制度、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平台。ERP技术系统与企业产供销运作的所有领域密切结合,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实时记录并及时反映,充分利用其集成优势,将当代财务管理的生产成本控制、财务报表分析等各种理论综合性的加以实施。

三、实施ERP技术系统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ERP系统具有很好的集成,拥有账务、成本、采购、销售以及库存等管理模块,其中,财务信息系统涵盖了企业会计和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着巨大影响:

(一)ERP技术系统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传统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核算相对滞后模糊,财务系统无法针对成本要素进行有效制约。ERP技术环境中,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应用得到深化,能够针对企业生产决策和经营运行的成本信息进行实时全程监控和反馈,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ERP技术简化了财务信息化流程,实现了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的高效性。

(二)ERP技术系统对总账管理的影响

企业会计账务处理通常是在总账模块中进行的,传统财务管理中的会计账务结转需要在会计期末落实,但在ERP系统中可以随时进行。根据架构进行设置总账会计及明细账科目,在总账模块中进行会计期间划分,通过一次性数据提交将生成的凭证及时过账到相关明细分类账并自动汇总至总分类账,简化了对账过程实现了同步过账,确保了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间的平衡。

(三)ERP技术系统对欠账管理的影响

市场竞争下,很多企业通常采用赊销形式扩大销售,形成一种欠账付款方式,传统账务处理时,欠账资金管理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造成企业内部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存在很高的风险性。ERP系统针对企业财务的欠账处理,主要是完全面向业务流程,明确划分欠账业务的核销和账龄,强化对客户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非财务因素的信息管理,通过设置高度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欠款收账管理。

(四)ERP技术系统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财务报表的编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企业决策具有重要影响。ERP系统的实施,采用多种会计核算方式,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介质载体,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严格的会计监控,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变得迅速快捷,形成精确程度较高的财务报表,为企业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

结束语:总之,ERP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从多方面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实现了账务管理的手工操作向电子化处理的技术性飞跃,优化了企业会计流程,完善了会计职能,改进了企业财务会计方法,极大的降低了财务管理难度,是当前企业较为科学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财务管理技术系统。

erp技术论文篇6

ERP的应用实现了企业内部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集成以及企业外部供应链的信息集成。但ERP对决策支持有着明显的不足。商务智能的实现依赖于大量的、准确的、真实的数据;而ERP系统产生了大量的、准确的、真实的数据。因此,将商务智能建立在ERP系统原始数据的基础上,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二、ERP

ERP理论从MRPⅡ发展而来,扩展了管理的模块。它综合应用了B/S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网络通讯等成果。ERP中的数据是按照面向事物处理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存储的。一般包含四大功能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此外还可能包含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模块。

三、数据仓库原理

数据仓库是ERP与商务智能之间的桥梁,可以理解为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同时间的、稳定的数据集合。数据仓库最大的特点是面向主题,每个主题对应一个客观分析领域。

四、商务智能理论

商务智能的定义众说纷纭。本文在总结商务智能的众多定义之后,将商务智能定义为:商务智能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创造出商务知识和商务信息用以提高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行动,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商务绩效,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从数据分析的角度看,商务智能是为了解决商业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各种信息系统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过程,其基本功能包括个性化的信息分析和预测发展趋势。从应用的角度看,商务智能可以帮助用户对商业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帮助企业解决商业问题,辅助决策,以便更好地实现商业目的。

五、ERP与商务智能整合应用的核心技术

1.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

获取数据是实现ERP商务智能系统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过程包括:辨识与所研究主题相关的原始数据;确定数据抽取策略;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目标格式;将原始数据加载到目标区域。上述数据获取过程就是数据的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ition)和加载(Loading)过程,称为ETL过程。ETL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则:第一,尽量确保引入的仅仅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的数据;第二,必须保证被引入的数据是完整的和正确的。在完成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时,应尽量选择ETL工具。

2.维技术

维是人们观察客观世界的角度,也就是决策分析者分析数据的角度,是多维数据集中重要的组件。维技术是商务智能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对商务智能的实现非常重要。

3.数据分析技术

(1)OLAP

OLAP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联机数据访问、处理和分析,通过直观的方式从多个维度、多种数据综合程度将系统的运营情况展现给使用者。在数据仓库应用中,OLAP工具一般是数据仓库应用的前端工具。

(2)数据挖掘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数据量急剧增大,从海量数据库中挖掘信息的过程,称之为数据挖掘,即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正确的、新颖的、潜在的、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

六、ERP商务智能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根据对ERP和商务智能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本文提出ERP与商务智能整合应用的基本方案如下:

1.理解ERP的管理理念,理解ERP系统产生的数据的涵义,进而选择需要的数据。

2.根据对ERP的理解,确定分析主题,进而确定数据仓库的主题。

3.设计合理的数据仓库模型。

4.确定数据仓库的建立路线,确定是否需要建立数据集市。

5.构建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

6.确定数据转换规则,使用一定的数据抽取和加载工具从ERP数据库提取数据,经过数据转换,最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数据仓库模型,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

7.创建对数据仓库数据进行管理的元数据文件。

8.根据分析主题的要求建立多维数据集,手工编写代码或者直接使用OLAP工具、数据挖掘工具和查询报表工具,利用数据仓库或者数据集市的数据进行支持决策的数据分析。

9.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分析结果。

10.注意数据仓库中的信息主要用于数据分析,它不能被商务智能用户修改。

总体上说,商务智能处于高度整合的ERP环境下,ERP数据仓库和ERP应用系统通过接口紧密结合,元数据在它们之间流动;ETL工具从ERP系统中提取合适的数据,然后将其放入以商务主题为导向的ERP数据仓库中,再利用商务智能工具进行数据的分析,最终将可视化的结果展示给决策分析人员。

参考文献:

[1]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著.ERP系统集成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2]陈京民等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8

erp技术论文篇7

“ERP”即“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化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员工提供经营管理和业务执行的平台。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不同程度的ERP实施和应用,国内的ERP软件有用友ERP、金蝶ERP、神州数码ERP、浪潮ERP等,国外的ERP软件有微软ERP、ORACLE ERP 、SAP ERP、Sage ERP等。ERP能否全方位地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使企业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运作效率?ERP的有效实施应用与企业规模有无关联?笔者通过对国内一些引进ERP的中小企业的调研,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通过企业引入ERP后最近3年(2007年至2009)的数据为依据,来测算引入ERP企业的相对效率,考察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收益的变化情况。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了30家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作为分析的样本。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连续性和分析的全面性,样本中小企业均在2006年以前引入ERP,以2007年至2009年的数据为依据,来测算引入ERP以后中小企业管理的相对效率,考察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收益的变化情况。本文的样本原始数据主要来自各中小企业公布的各年年报、深圳证券交易所。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一种线性规划技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用于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有效的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由著名的运筹学家Charnes A.和Cooper W.W.等人于1978年提出。DEA方法直接使用评价单位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待评单位做出综合评价,得出待评单位有效性的综合数量指标,确定有效的(即相对效率最高的)单位,定量地指出其他单位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从而获得反映企业系统状态的各种管理信息。由于DEA方法注重个体而不是平均值,因此对个体的差异尤其是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的绩效和相对效率的考察有着独特优势。常用的DEA模型主要有CCR模型和BCC模型。

(1)测算总体效率的CCR模型。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j(引入ERP企业),j=1,2,…,n。每个DMU都以m种投入获得s种产出,xj=(x1j,x2j,…,xmj)T为DMUj的输入;yj=(y1j,y2j,…,ysj)T为DMUj的输出。对于某个选定的DMU0, 输入向量和输出向量相应为X0,Y0。基于凸性、锥性、无效性和最小性的公理假设,可以得到如下带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的CCR模型:min?兹-?着(■Ts-+eTs+)s.t.■Xij+?姿j+s-=?兹xij0,i∈(1,2,…,m)■yrj?姿j-s+=yrj0,r∈(1,2,…,s)?兹,?姿j,s-,s+?叟0,j=1,2,…,n■T=(1,1,…,1)∈Rm,eT=(1,1,…,1)∈Rs

S-是与投入相对应的松弛变量组成的向量,S+是与产出相对应的剩余变量组成的向量;?姿为决策单元线性组合的系数;?兹表示投入缩小比率。用该模型可以评价DMU的技术和规模的综合效率,称为总体效率。设式(1)的最优解为?姿*,s*-,s*+,?兹*则有:若?兹*=1,且s*-=0,s*+=0,则DMU为DEA有效,即在这n个评价单元中,在原输入X 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输出Y 已经达到最优。若?兹*=1,且s*-≠0或s*+≠0时,则DMU为弱DEA有效,即在这n 个评价单元中,对于输入X 可以减少s*-而保持原输出Y 不变,或在输入X 不变的情况下将输出s*+提高。若?兹*1时,表示DMU0的规模效率递减,该值越大,规模递减趋势越大,也就是说该决策单元没有必要再增加投入,因为增加投入量不可能带来更高比例的产出增加;当∑?姿j

(2)测算纯技术效率的BCC模型。Banker,Charnes和Cooper(1984)将CCR模型的假设放宽到规模报酬可变,提出了BCC模型。由于BCC模型的假设是规模报酬可变,所以加入一个约束条件■?姿=1后,成为:min?灼-?着(■Ts-+eTs+)s.t.■Xij+?姿j+s-=?兹xij0,i∈(1,2,…,m)■yrj?姿j-s+=yrj0,r∈(1,2,…,s)■?姿=1?兹,?姿j,s-,s+?叟0,j=1,2,…,n■T=(1,1,…,1)∈Rm,eT=(1,1,…,1)∈Rs(2)

其最优解?灼*评价DMU0的单纯技术效率有效情况,设ξ*为规模效率,则ξ*=?兹*/?灼*。其经济学含义如下:当?灼*=1,且s-=s+=0时,该决策单元为技术有效;当?灼*=1,且s-≠0,s+≠0时,该决策单元为技术弱有效;当?灼*<1时,该决策单元为技术非有效。

(三)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构建了如下指标体系:(1)输入指标。输入指标为职工人数(x1)、无形资产(x2)、营业成本(x3)。引入ERP以后,企业在职工人数(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行政人员)上会有所变化,体现ERP对人员效率的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 ERP产生的成本可作为无形资产入账,所以将无形资产作为输入指标。根据有关文献 ,ERP的引入对企业成本有影响,故将营业成本作为输入指标。(2)输出指标。输出指标为利润总额(y1)、总资产周转率(y1)、存货周转率(y1)。利润总额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力。在原始的输入输出数据中,由于指标的特性,是存在负数的,如利润总额等,因此,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后所有数据的值在区间[0.1,1]的范围内。归一化公式为:xij=0.1+■×0.9。数据归一化后,决策单元DMU形成的前沿面只会发生平移和按比例放缩,总体形状不变,即DMU间的相对关系不改变,因此对最后的评价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相对效率分析

样本的输入输出指标见表(1)至表(3)。结合规模报酬不变(C2R模型)和规模报酬可变模型(BC2模型),用DEAP2.1 软件计算,可得到这30 家中小企业引入ERP后的相对效率,结果整理如表(4)。企业效率的高低采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 种效率值判断。第一,综合技术效率分析。一般而言,综合技术效率为1表示最有效率的单位;纯技术效率值越高表示其投入资源使用情形越有效率;规模效率可以分为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三种情况。综合技术效率有效的为5家,占总样本数的16.7%,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534,高于平均值的企业为14家,占总样本数的46.7%,低于平均值的企业为16家,占总样本数的53.3%。规模效率有效的样本中小企业,综合技术效率都有效。处于规模收益不变区域的中小企业,都可以实现综合技术有效;处在规模收益递增区域的中小企业,综合技术效率无效;处在规模收益递减区域的企业,综合技术效率均无效,并且62.5%是规模无效导致的。第二,纯技术效率分析。纯技术效率(即ERP管理效率)有效的为14家,占总样本数的46.7%。纯技术效率无效的为16家,占样本总数的53.3%。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35,高于平均值的企业有17家,占总样本数的56.7%,低于平均值的企业有13家,占总样本数的43.3%。从纯技术效率可以发现,在规模效率递减的情况下,即使纯技术效率有效,也会造成综合技术效率无效。第三,规模效率分析。规模效率有效的企业为5家,占总样本数的16.7%。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企业5家,占总样本数的16.7%;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企业为1家,占总样本数的3.3%;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的企业为24家,占总样本数的80%。可见,大部分企业处于规模收益递减区域。

(二)投入冗余率及产出不足率分析

由表(5)DEAP2.1 结果整理可知,共有16家企业纯技术无效,当纯技术效率无效时,才会产生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也即冗余不足率与纯技术效率密切相关。在纯技术效率无效的企业中,2家企业即12.5%的企业利润总额不足,8家企业即50%的企业存在总资产周转率不足,9家企业即56.3%的企业存在存货周转率不足,9家企业即56.3%的企业存在职工人数冗余,12家企业即75%的企业存在无形资产冗余,1家企业即3.3%的企业存在营业成本冗余。如第2个DMU,即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纯技术效率为0.828,主要是由于存货周转不足率为0.070,职工人数冗余1061人造成的,所以得润电子可以通过提高存货周转率,通过培训等改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ERP的管理效率。而DMU14,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的纯技术无效,主要是由于总资产周转率不足和营业成本冗余造成的。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总资产周转率,改善经营发展能力,合理控制营业成本,来达到纯技术效率即ERP有效的目的。

(三)DMU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

根据DEA 理论,非DEA 有效的DMU 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是DEA 有效的,即通过适当调整非DEA 有效的DMU 输入、输出数值可以使其达到DEA 有效。下面以DMU6,即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要使其达到DEA 有效,需要对其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调整。要达到DEA 有效,即要使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达到1,需要把各项输入的数据调整为:职工人数x1=387人、无形资产x2=7447944元、营业成本x3=18560万元。输出数据调整为:总资产周转率y1=0.745、存货周转率y1=3.638。这样,数据达到最优值,DEA 为有效,总体效率为1。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30个中小企业样本的调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通过具体指标对中小企业引入ERP的相对效率和规模收益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ERP在企业中运行效率一般。ERP成功实施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制造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但是就样本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ERP在中小企业中运行效率不高。当纯技术无效时,会产生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样本企业中,纯技术效率(即ERP管理效率)有效的为14家,占总样本数的46.7%,说明ERP在中小企业中的运行效率一般,而造成纯技术效率无效的最大的原因是由于无形资产冗余造成的,存货周转率不足和职工人数冗余也是造成纯技术效率无效的原因,采用ERP以后,如果实施不成功,存货周转不够快,人员效率不够高,就体现不出ERP给企业带来的变化。企业应合理控制ERP成本,与软件供货商一起考虑ERP系统建置规模,提高存货周转率,改善人员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ERP在企业中的运行效率。第二,ERP的运行效率与企业规模密切相关。样本企业有24家企业规模效率递减,5家企业规模收益不变,1家企业规模收益递增。样本企业中,纯技术效率(即ERP管理效率)有效的为14家,占总样本数的46.7%,但达到综合技术效率有效的仅为5家,占35.7%。有64.3%(9家)的企业在纯技术有效的情况下由于规模效率无效而导致综合技术效率无效。而规模无效的企业大部分是属于规模收益递减。调查结果说明,很多中小企业的ERP与其规模并不匹配,所以在ERP的选型过程中,企业要考虑的不仅仅是ERP软件的价格,更要考虑企业的需求,企业需要的是哪些ERP管理功能,怎样通过ERP合理利用资源和优化内部管理、有效控制库存与流动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ERP的管理效率。

*本文系江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ERP对中小企业成本削减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082108)阶段性成果

erp技术论文篇8

企业资源计划(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继MRPII理论与技术成熟后,随着企业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ERP从90年代兴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随着社会、企业对ERP各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许多高校的相关专业相继将ERP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目前ERP已经成为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符合,如何做好此课程的教学工作一直是我们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此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ERP课程的课程设计及信息化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ERP课程特点

1.专业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类,它是由原来的科技信息专业、信息学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合并而成。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系统工程方法的综合型、实用性的高级人才。在学习期间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方面的实践训练,我们学院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

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流程;

掌握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存储、检索、开发和利用的基本能力;

具有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意识。

因此,无论从专业的构成还是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要求都能清楚看到本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接信息系统实施方面的实践训练,由此看出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必然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ERP课程建设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

2.ERP课程特点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基于ERP定义,我们设置的ERP课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综合性

ERP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ERP课程。这个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2)实践性

ERP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ERP的原理,还要通过具体的ERP平台掌握企业运作的全流程,通过实践而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本课程的难点也在于实践内容的设计,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工程实践的经验,如何设计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ERP课程教学研究内容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及ERP的课程特点,我们对ERP课程的先修课的设计、教材建设、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实践环节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教学研究,这些教学研究内容现已逐步在本专业应用,效果较好。

1.先修课的设计

从ERP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得知,学生在学习ERP课程之前,必须要学习管理及计算机知识,因此我们根据ERP课程要求,修改和完善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逐渐形成了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下图是我们设计的本专业ERP课程学习体系路径图。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我们为本专业的信息系统应用方向的学生在大三的下学期安排了ERP课程。从上图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生产运作与管理、C++、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管理理论及财务、营销、生产等业务知识,并且具备了计算机知识,这样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ERP课程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不需要在本课程中来弥补管理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欠缺。

2.教材建设

ERP课程在我们学院的开课历史已有四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深感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我们曾经选用过一些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教材具有理论性较强,对ERP的内容介绍的较全面等优点,但也具有重点不突出、内容全而不具体、同时没有实践内容的设计等缺点。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满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学院引入的SAP平台、用友ERP平台,以实际的应用背景为素材,利用我院良好的信息化资源,编写出了真正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ERP教材,这本教材已由东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教材的编写既有理论的讲解,浅显易懂;又有结合具体ERP平台的功能介绍,理论联系实际。教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读性,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实时性、专业性。

3.实践环节的设计

ERP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执行教学大纲中,除了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内容的设计

在课程总体设计时,既强调了理论教学又加大实践教学的设计,通过ERP平台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ERP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概念层次。另外,为了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我们在2005年建立了ERP实验室,引进了用友ERP平台。在授课时,我们提供学生一套模拟的企业业务数据,指导学生在这个虚拟企业里学生模拟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企业供应链、财务、生产运作的全流程进行模拟实践。这样的实践内容的设计提高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我们学院坐落于大连的软件园区,周边有很多的软件企业,通过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课程实习,了解ERP系统的实际开发、应用的过程,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006年,我们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东软公司与著名的ERP解决方案商SAP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这极大地推动了学院的ERP课程建设。我们正在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量身订造SAP软件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体系,为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国际化、专业化人才。

4.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黑板+粉笔”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受到很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传统的课堂,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笔”,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我们学院很早就开始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工作,我们深知信息化教学改革是为了全面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方法。由于我们学生在校期间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因此本课程信息化教学结合了我们学院“笔记本大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院信息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东软教学特色的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1)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资源管理

我们根据课程发展及实际需要,进行了详细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设计。我们开发了ERP课程网站,我们将课程教学要求、课件等相关资源上传到网站,同时网站还设有网上教师办公室,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在课下进行沟通,很好地促进了教学。经过近两年的信息化教学改革,ERP课程已具备了纸版教材、电子教材、教学指导书、案例库、教学PPT、实践平台、教学网络系统等教学资源。当然我们还需继续努力,最终将实现多媒体教材、文字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及网络环境于一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管理。

(2)应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过程管理

我们授课时充分利用学院的良好的网络环境,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广播教学,摆脱了“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合理、适时、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在授课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实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运用了案例教学、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如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我们针对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设计一系列课堂讨论题目,并且将讨论题目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资源对讨论题目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在授课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想法。通过案例讨论教学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扎实。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ERP作为新兴的学科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的步伐,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尽管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有了一些进展,但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将在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培养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与国际接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福权王晓煜吴迪王琨:企业资源计划(ERP)[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2]李红: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erp技术论文篇9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企业内部所有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同外部合作伙伴之间交换和分享信息的系统。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ERP,作为管理决策和供需链流程优化不可缺少的手段,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竞争力。然而,ERP的实施范围涵盖整个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时间以及其他内部资源。ERP实施后,企业的绩效能否得到显著提高,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本研究从财务绩效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微弱甚至没有关系,即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另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ERP系统作为一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可避免的陷于争论之中。rover等(1998)研究信息技术的对公司的影响的变化,结论认为信息技术对公司业绩影响是有限的。Pinsonneault(1998)针对产出悖论研究认为信息技术对公司的业绩影响也是微小的。徐美凤(2004)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1995~2000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全要素相对生产率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在这6年间,我国信息产业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率悖论”时期,并且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仍将持续。饶艳超(2004)通过对国内已实施ERP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明确回答ERP系统实施效果明显、很明显、极为明显的分别为32%、27%、2%,合计为61%,另有28%认为系统实施应用效果一般,9%认为没有效果,甚至有2%回答ERP系统实施带来的是负面效果。对经营业绩影响评价的结果显示,只有24明确表示会有影响,21%认为影响程度会很高,但是有超过半数(54%)的答卷者认为影响一般甚至没有影响。Hayers等(2001)不但证明了实施ERP系统是一种革新性的信息技术投资,而且证实ERP系统对于公司业绩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关系。Hunton等(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采用ERP系统3年后ROA和ROI比未采用ERP系统的企业的ROA和ROI有显著提高。张继东、王立彦(2007)的研究搜集了2003年上市公司实施了ERP系统的企业与未实施ERP系统的控制组样本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说明实施ERP企业的样本公司的业绩好于未实施ERP系统的公司的结论。

三、假设的提出

ERP系统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主要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根据美国的生产和库存控制协会(APIS)的统计,ERP系统的使用平均可以使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降低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库存费用的下降,采购费用的节省都直接引起了企业成本的降低,交货周期缩短则加速资金回收和周转。而ERP系统通过整合供应链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以及信息整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协作成本,节约了时间成本,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使企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加快,这些定性的效益,都将转变为定量的数据,间接地促进了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综上,提出如下研究假设:(1)实施ERP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销售净利率;(2)实施ERP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3)实施ERP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资产净利率。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期间、数据来源于样本选取。本研究将ERP系统实施当年作为T0年,由于ERP系统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系统运行需要企业内部进行磨合,必对T0年财务绩效产生较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ERP引入造成,并非ERP系统正常运行所致,所以,T0年并不在研究期间内。ERP系统正常运行后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才能显现,所以本研究将ERP系统实施后三年作为研究期间,同时,为了与实施前的绩效进行对比,将系统实施前三年也纳入研究期间内。采用的样本从沪市上市公司中于2001~2006年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中选取。由于上市公司关于ERP系统的信息披露并不完善以及对于财务业绩数据时间的要求,经过筛选,最终本文用于研究的样本公司为122家。

2.文中采用非参数检验对假设进行检验,考察ERP系统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具体做法是将实施前的财务绩效与实施后的财务绩效进行配对,然后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化。将ERP系统实施后3年的财务指标分别与实施前3年财务指标的均值进行配对分析。

3.指标选取和数据预处理。本研究主要选用销售净利率(ROS)、总资产周转率(ATO)和资产净利率(ROA)三个指标衡量企业的财务绩效。为了消除行业和通货膨胀因素对财务绩效指标的影响,本文将所有的指标经过行业均值调整后再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假设,我们检验了样本公司在ERP系统实施前后的绩效的差异,我们将T-3 年至T-1年的业绩的平均数分别与T+1至T+3年的业绩进行配对,然后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考察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动情况。SPSS分析结果如下:

注:T+1 、T+2、T+3 分别代表代表ERP实施后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绩效,Pre代表实施前三年的平均绩效。

Wilcoxon秩和检验的结果表明:

1.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的财务绩效经过行业均值调整后,ROS在实施后第一年下降,下降的公司数为68,上升的公司数位54;第二年ROS开始上升,上升和下降的公司数分别为66和56,平均秩分别为57.80和64.64,但是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前两年ROS的下降和上升都不显著。ERP实施后的第三年ROS上升的公司数为74,下降的公司数位48,且结果在5%水平上显著。

2.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的财务绩效经过行业均值调整后,ATO在实施后第一年下降的公司数为56,上升数为65,第二年下降和上升的数目分别为55和67,第三年ATO上升的公司数增加为71,下降数位51。三年里上升的平均秩都高于下降的平均秩,Wilcoxon秩和检验值第一年在5%水平上显著,第2年和第3年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ERP系统实施后,企业的ATO有显著提升。假设2得到验证。

3.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的财务绩效经过行业均值调整后,ROA在实施后第一年下降数为60,上升数位62,秩和检验值表明上升并不显著。第二年ROA上升的公司数位71,下降的公司数位51,上升的平均秩63.61高于下降的平均秩58.57,秩和检验值显示结果在5%水平上显著。第三年ROA上升的公司数为70,下降公司数为52,结果显示在10%水平上显著。假设3得到验证。

我们看到ERP实施后第一年,企业的财务绩效的提升并不显著,相反ROS在实施后的第一年还出现了下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ERP系统在运行初期的磨合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会阻碍业务运营,从而不仅不能带来成本费用的降低,反而会因运营受阻而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从而降低销售净利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ERP运行日趋正常化,ERP的效用逐渐体现,企业的财务绩效逐步提升。

六、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发现,ERP系统在实施后短期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甚至在实施后第一年出现部分绩效下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ERP促进企业财务绩效显著提升。ERP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着滞后性,其实施效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

参考文献

[1]Mabert V.A.,Soni A.,Venketaramanan M.A.,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urvey of U.S.Manufacturing Firms,Prod Inventory Manage J. 2000.

[2]Hunton JE,McEwen RA,Wier B,Analysts'reactions to ERP announcement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2003(32)

[3]孟倩.生产率悖论与中美两国信息技术投资效果比较[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

[4]舒琴.“生产率悖论”对企业实施ERP的启示[J].科技与管理.2004(6)

[5]饶艳超.国内企业ERP系统实施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经济界.2004(2)

[6]王立彦,张继东.ERP系统实施与公司业绩增长之关系[J].管理世界(月刊).2007(3)

erp技术论文篇10

一、引言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这一点,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已成为普遍共识。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ERP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自然是对ERP应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实施ERP需要大量既懂得管理科学,同时又懂得ERP软件实施应用的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然而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ERP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此而言,高职院校就非常有必要建设一支高效的ERP虚拟教学团队,它有助于高职院校有效构建ERP实践教学体系,并且能充分发挥和挖掘ERP课程群组的教师的特长和潜能,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活动,比如,对ERP提供商和应用企业进行参观实践、进行ERP仿真实训、参加ERP沙盘和信息化技能竞赛、职业资格培训以及顶岗实习等,并通过对教学团队成员相互交流、定期培训等举措来增加教学团队的有效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优秀的ERP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高职院校ERP虚拟教学团队的涵义与特征

1.ERP虚拟教学团队的涵义

关于部级教学团队的要求:教育部颁发的《有关组织2007年部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这一文件中阐述到: “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高职团队中应有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兼职教师。[1]”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经管专业的ERP系列课程主要包括ERP原理与实务、ERP沙盘模拟、ERP综合实训、ERP顶岗实习。这四门课程构成了ERP课程群组,分别从原理掌握、模拟实践、软件操练、企业实战等四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理论武装、能力提升、技能培训和企业检验。

所以,基于上述两点分析, ERP虚拟教学团队应该是指具有共同目标和互补技能、同时团队结构合理,为提高ERP教学质量、培养优秀ERP人才而协同工作的来自不同地域、院系、专业和企业的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它是ERP课程群组教学团队,是经管专业教学团队的主体。

2.ERP虚拟教学团队的特征

从上述ERP虚拟教学团队的涵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特征。首先,ERP虚拟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团队的特殊形式,它自然天然拥有团队的共同目标性、互补性、协作一致性、学习性、创新性等特性之外,同时应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即团队非正式性、团队成员结构的梯队性、团队成员的“双师性”、团队教学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以及虚拟性等特征。

三、建设ERP虚拟教学团队的理论基础分析

1.协同教学理论

协同教学理论是从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与改进中产生的。协同教学,这种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在美国流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协同教学之父”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夏普林教授给协同教学的定义是: 所谓协同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教师、助理人员和他们所担任教学的学生在两个或更多教师的合作下,担任同一班级学生的全部教学或其它部分[2]。协同教学是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集于一身,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并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基于此,协同教学将有利于ERP虚拟教师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和发挥,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团体内的教师可以进行集思广益,不拘泥于自己以往的教学,对ERP学生实施“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分享模式”教学,协作完成教学目标,并且可以加深专兼职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2.虚拟团队理论

虚拟团队理论阐述:有学者提出虚拟团队是一种将具有不同知识和专长的人聚集到一起工作的方式。这群人或者是由于在空间上分散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或者由于是在不同的时段工作,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很难聚在一起工作。这种团队常常存在于问题解决、质量监控、产品开发、信息共享或其他一些团队取向的活动中[3]。现在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虚拟团队是指具有不同能力或资源的一群人,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或达成某个共同的目标,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跨越时间、空间或组织边界的障碍,而在一起协同工作的群体。

由于ERP虚拟教学团队中含有来自不同地域、院系、专业、企业的专兼职教师,出于团队成员沟通信息的方便准确快捷,以讲授ERP系列课程为中心,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来跨域时空障碍,而不是面对面交流来开展教学活动、产学研活动,以实现ERP实践教学体系目标。

3.学习型组织理论

199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名的管理学者彼得・圣吉所著的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首次将 “学习型组织”理论化和系统化。他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 “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4]

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出于ERP虚拟教学团队的团队发展和教师成员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建设ERP学习型教学团队,通过专兼职教师间的学习与合作,最大程度地挖掘团队教师的潜力,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整体教学能力,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

四、ERP虚拟教学团队建设举措的提出

1.教学团队目标的设置

由于团队理论在教学领域应用的特殊性,在设置ERP虚拟教学团队目标时需要考虑三个层面:一是从构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出发,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学院的竞争实力;二是从实现优秀教学团队出发,提升团队成员中的专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三是从高职学生的ERP人才应用能力出发,培养出企业所需的ERP技能。

依作者而言,对于高职院校和教学团队可以设置如下目标:比如,成功建设省市级ERP系列精品课程、出版ERP校企合作教材,获得ERP技能大赛奖项,成功申报省市级ERP教学科研课题、与ERP人才需求企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等。对于学生设置如下目标:比如,培养学生运用ERP管理思想的能力,使学生了解ERP应用软件的安装和运行环境,重点培养ERP操作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在操作ERP软件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诊断,倾向性的进行ERP应用能手证书的培训,使学生获得相应证书,满足从事ERP相关岗位的任职需要。

2.教学团队成员的配置

对于ERP虚拟教学团队成员的配置,总的来说,需要一些数量规模适当、优势互补、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团队成员,同时需要注意团队成员年龄要呈现梯次,而且职称结构合理。最后团队成员要有各自的分工,以及责权利相统一。

具体的说,从数量规模上讲,成员数目最好控制在5-15人之间,超过了会出现“社会惰性”现象;从优势互补上讲,要从理论方面、实验实训方面、技能大赛指导方面、职业资格培训方面、顶岗实习方面等选取出有突出技能的专兼职教师;从分工角度上讲,需要有ERP虚拟教学团队负责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从团队成员年龄上讲,要讲究老中青搭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梯队结构;从团队成员的来源上讲,要搭配好满足教学、科研、顶岗实习、就业、培训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需要的教师。一般由ERP行业企业的公司负责人或者骨干人员、ERP软件提供商的技术顾问、高职院校的ERP系列课程的专任教师等组成。

3.学习型平台的搭建和团队成员的沟通

首先,搭建类似省市级ERP精品课程的网站平台,开发基于ERP技能知识点的开放性、网络型的课程系统,形成ERP实验实训教学平台、技能竞赛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的三合一,有利于教学团队成员以及学生在平台上进行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流。

其次,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团队成员要共同开发与ERP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相接轨的实用型教材、讲义等。通过ERP行业企业调研、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培训以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ERP应用企业相关负责人、外聘教师就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讲课方式、作业、考试、实训、实习、考证等方面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实用教材。

最后,团队注意定期举行一些聚会、讨论、案例分析、演讲、辩论、讲座等方面的沟通活动,适当增加非正式沟通的次数,鼓励进行电子邮件和网络社交活动,这样有利于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克服时间和空间产生的障碍。

4.教学团队成员的培训

ERP虚拟教学团队需要具备“双师”素质外,还应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企业培训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上有所突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如下:

首先,高职院校应为ERP课程兼职教师提供优良的教育理论培训,为兼职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的提高创造条件,因为ERP兼职教师可能不擅长课堂和实训教学;同时ERP外聘兼职教师也要为高职院校ERP专任教师进行行业企业岗前培训,传授ERP实际工作经验;行业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可以带领校内专任教师进行实际企业调研,加强教师的“双师”素质;通过协同工作,来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其次,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扩大眼界,了解外界科研、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还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ERP行业企业主动开展社会服务,承担科研项目,实现良好的团队和个人职业发展。

5.教学团队管理制度和文化的形成

一般来说,团队建设一般要经过形成期、激荡期、凝聚期、收获期、修整期五个阶段。另外,从团队成功发展和实现ERP人才培养目标上看, ERP虚拟教学团队进行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活动,都需要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校企融合的团队文化。

由于ERP虚拟教学团队的管理制度在刚建立时可能还不成熟,要实现团队成员间良好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具体包括激励制度、培训制度、沟通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宣传制度等。

为了建立校企融合的团队文化,首先,要树立团队的共同愿景;其次,要有一个优秀的ERP虚拟教学团队领导者;再次,要创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对此,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团队成员的工作授权,给予团队成员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还有要从资源、经费、制度、人力资源上支持团队来实现目标,同时ERP校企合作单位也要提供相应的顶岗实习、社会培训服务、企业技术攻关项目的参与等工作条件。

五、结束语

ERP虚拟教学团队的建设对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成功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它是提高ERP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实现ERP课程群组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理想的ERP教学团队建设应立足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培养第一线的ERP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实现团队成员个人良好发展为次要目标,团队成员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力求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达到融合,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高效率的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财政部.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 ,2007-1

[2]廖辉.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协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月第10期

[3]龚志周. 虚拟团队理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04年第27期

[4]李春平.学习型组织理论及其对构建学习型教学团队的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02期

[5]王雨连.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10期

[6]邵建东.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04期

erp技术论文篇11

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当前国际上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它顺应企业面临全球化市场竞争的管理需求,在供应链流程中进行信息集成处理,具有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目前,ERP项目倍受广大中小企业关注,ERP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正在不断地展开,ERP已成为不少中小企业解决交货延期、资金周转慢等内部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中小企业应用ERP的必要性

1.从影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因素来看,除了诸如社会环境、生产工艺、筹资融资的艰难等因素外,核心的因素仍然是管理。

2.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同样需要资源整合。从市场大环境来看,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单独的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条产业链和另一条产业链的竞争。ERP弥补企业管理资源不足,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

三、中小企业应用ERP的可行性

1.虽然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无法应用ERP,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需求日益迫切,它们期望通过ERP的实施与流通企业及其它制造企业建立起信息联网系统,使其能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减少交易费用。

2.各软件服务商现在也纷纷瞄准中小企业市场,纷纷推出中小企业版ERP软件,根据世界知名的ERP软件服务商SAP公司的年度报告,年营业收入的六分之一来自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

3.中小企业往往雇用工人较少,管理层次也不多,任何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只需得到企业所有者的支持即可实施,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也相对大型企业少些。

四、ERP实施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ERP的认识不够

对ERP正确理解和认识直接关系到ERP实施的成败。目前,中小普遍存在对ERP认识不清,对ERP认识过于简单化,对ERP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的期望,把ERP等同于技术改造,对实施ERP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等一些看法和认识。

2.企业管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的制约

从企业管理模式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即家族性。许多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中重视的不是法治,而是人治,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管理流程的规范化。而ERP管理模式是基于法制的体系,ERP系统中处处体现着高度协作和分权的思想,这样一来,对ERP系统所必须的跨部门的协作过程在中小企业中就难以实现。

3.ERP软件产品不成熟

近几年,我国企业实施ERP成功率不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ERP软件不成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软件自身缺陷过多。首先表现为我国ERP软件功能先天不足,如我国的一些财务软件和简单的供销存软件,“一变脸”就硬说是ERP管理软件。其次,软件是一个全过程系统管理软件,必须有基本的通用技术标准。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这类软件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严格的质量标准,在实施中难免出现问题。

4.企业缺乏实施ERP的高级人才

ERP实施需要既懂得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更加紧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ERP实施的质量和速度。

五、中小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对策选择

1.正确认识ERP思想与产品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没有管理层次繁多、决策慢的“大企业病”,可以保持特有的敏捷状态,但是,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少、市场信息慢,生产和管理缺少规范等却是市场竞争的致命弱点。通过企业信息化,以及灵活的机制、贴近市场的产品技术研发,中小企业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享用技术创新、现代信息服务和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企业信息化将使中小企业第一次有机会与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竞争。

2.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ERP实施的失败有各种原因,其中,企业管理运营与ERP软件系统之间的互不适应是主要因素。企业管理的改造必须从企业的现状出发,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原理,在不同的企业中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ERP的软件必须能够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而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中小企业的个性化、多变的特征相比大企业来说更为明显。

本文分析了ERP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ERP的原理、管理思想及项目实施方法论,研究讨论ERP在中国的实施可行性、实施成败的关键成功因素及如何正确实施等内容,通过有效的实施方法体系,成功在中小企业应用ERP系统,帮助中小企业顺利实现信息化。

参考文献

[1]俞建国.中国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

erp技术论文篇12

erp系统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写,它是由美国著名计算机技术咨询集团企业加特纳(gartner group)于1990年提出的概念,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的最新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以管理会计为核心,同时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实现企业(以制造业为代表)整体经营管理的解决方案。

一、实施erp系统的风险分析

1.目标过高。在制定erp系统项目的目标时,中小企业制定的目标过高,无形中夸大了erp系统的功能。中小企业的erp系统实施范围过大,脱离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和现有资源,对企业内部的现有资源缺乏客观的评价,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未认清erp系统与企业目标的真正结合处,盲目上马,在实施后难免产生一种失落感,影响到erp系统的后期实施工作。

2.设计与业务脱节。整个选型过程由it技术部门负责,以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主导,业务部门不参与选型。在实际环境中,各个部门的业务都很繁杂,erp系统的应用本身就是与各个部门密切相关的工作,别人不了解你的业务,也无法替你发表意见,只有亲自参加选型过程,才能充分理解所要选择的erp系统,使本部门的业务需求得到满足。

3.过于相信承诺。决不能把承诺作为系统建设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不能把系统建立在任何承诺之上,谨慎的做法,就是把承诺当作不存在来进行系统的选型和实施,只有真正的成功实施,才是不变的真理。

4.过于追求新技术。erp系统是基于软件技术的商品,但它的目标是进行业务管理,不是为了实现某项技术,中小企业并未真正领会到这一点。erp系统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信息技术及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过于追求新技术,只会造成南辕北辙,得不偿失。

实施erp系统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 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

二、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是erp系统实施的基础。正如三露案失败的教训总结,与其说erp系统是一个技术项目,不如说erp系统更是一次管理变革,只有自身具备了管理变革的适应性,才能在变革面前伸缩自如,进而才能将erp系统作为工具为自所用。

管理班子重视,思想正确,思路清晰是erp系统成功实施的保障。erp系统实施被称为“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系统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

2.对erp系统正确的认知

erp系统是企业的支柱——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从内部财务信息和业务表现数据的有效整合,到未来的延伸型企业和协同商务平台,这些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企业不但需要了解erp系统是做什么的,还要了解erp系统实施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怎样才会真正起到erp系统的作用,怎样erp系统才会真正的成功。要做好高级管理人员的观念转变,重点是一把手的观念转变。把erp系统的实施真正做成一把手工程,采用自上而下、潜移默化的方式,首先高层、中层领导先转变观念,在实施中向基层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灌输erp系统的理念,使企业可能接触和使用erp系统的员工对erp系统的理念、整体流程有相当的认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合适的制度保证

要有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制度机制。加强管理,调适各阶层利益,设计好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人员内部利益分配不公平,是企业中常见的问题,所以就要在利益点上有一个平衡,加强绩效的考核,用制度来管人而,不是“人管人”,消除员工内部的不公平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论是erp系统也好,还是其他的一些项目也好,才会更高效和有力度的实施,才能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与支持。

4.适合本企业的产品

在做好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企业的erp系统产品。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生产线和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对系统实施可行性分析,避免骑虎难下。选择适合企业的erp系统是该系统能够在企业成功运用的前提。企业要从自身出发,在充分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引进高起点的erp系统,并认真做好招标工作,在产品选型上一定做到恰到好处。

5.做好系统维护与升级

erp系统的实施完成后,企业要保留团队的主要技术和业务人员,做好实施后系统的维护和顺利升级的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力做坚实的后盾。erp系统实施完成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起点。一般来说, erp系统期望的应用生命周期在10~20年左右,在未来的岁月里,企业还要仰仗erp系统实施小组的工程师和业务人员改进系统,处理应用中的瓶颈问题,以适应社会的新的变化和进步。企业在提高管理水平上的探索应是永无止境的。

三、结论

目前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一些中小企业在实施erp系统的进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碰到了暂时的阻力,但是有理由相信,在中小企业erp系统实施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在认清问题本质的前提下,在不断总结成功与失败经验的情况下,我国众多中小企业会迎来erp系统实施的黄金时代,普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迅速发展壮大自我,繁荣中国经济。

erp技术论文篇1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98- 03

0 引 言

工业工程本科专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一般会开设有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ERP三个方面的课程。在不同的学校,对这三门课程的叫法会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数据库类课程,有的称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有的称为“数据库设计与应用”;ERP类课程,有的学校称为“ERP原理与应用”,有的称为“ERP应用与实施”等。不管叫法如何,课程的内涵都是一致的,因此,在本文中舍去其叫法上的差别,将其简称为“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ERP”。

之所以将这三门课程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一方面是因为这三门课是紧密相关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数据库的应用,ERP是一个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因此,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这三门课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门课;另一方面,在工业工程这个专业,存在三门课程知识点的划分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相关知识点的重叠。

本论文基于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方向,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对这三门课程的内容和课程实践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设计。

1 工业工程专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要求

目前,工业工程分有经典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经典工业工程主要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和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因此,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技术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数据库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的众多应用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在企业管理领域,数据库的作用更加重要。成为企业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必不可少的支持工具。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此,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技术。这里的相关技术是指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即如何使用数据库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重点包括3个方面:数据的存储、处理和查询。

管理信息系统是数据库的典型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是通过数据库来存储管理的。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对工业工程的专业人才来说,既要掌握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又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与管理相结合的运用方法。但是工业工程人员不同于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不需要对系统的开发技术有深入的掌握,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结合企业实际管理的需要,担任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规划的角色,指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以符合企业的管理实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对于工业工程人员来说,必须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特点和难点、开发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当前主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运作原理以及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应用的领域和层次,可以划分出很多种类。其中,ERP是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应用中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企业已经实现了ERP的管理模式。从软件技术角度来看,ERP的技术就是数据库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综合运用,但是,ERP不仅仅是一种软件,更重要的是ERP代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的管理思想。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因此,ERP知识的掌握也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

2 教学内容设计

2.1 培养目标设计

基于以上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分别对三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拟定如下。

2.1.1 数据库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应用数据库进行信息存储、处理的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的步骤与方法以及数据库的操纵与管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基于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数据表的规范化设计方法以及各种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处理技术,为后继管理信息系统和ERP原理课程的学习铺垫基础。

2.1.2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到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实现技术方法、步骤及过程,能够利用信息化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承担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协调和建设工作。

2.1.3 ERP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ERP市场和当前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了解ERP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特征,掌握ERP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培养其从事ERP系统操作、管理、应用与实施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2 教学知识点设计

三门课程在内容上是相互衔接的关系,其关系如图1所示。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是ERP的基础。在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还有其他的相关应用和系统,在此不做赘述。因为这三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导致相互间的边界不是太清晰,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知识点划分不合理,相互间出现知识点重叠,从而造成整体知识结构的混乱。比如在数据库课程中就过度强调信息系统的开发,反而导致学生对数据库本身掌握不够透彻。

2.2.1 数据库知识点设计

在数据库课程中,重点是数据库本身,是要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练掌握SQL语言和数据库软件的使用,因为数据库软件种类比较多,不可能一一讲解,因此,选择较为常用,而且容易入门的数据库软件SQLServer。SQLServer掌握后,学习其他的数据库软件也会非常容易。

(1) 在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方面,需要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程,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通过这几个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对数据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是关系的概念、关系的键和关系的完整性;掌握函数依赖、关系模式分解、范式和规范化的概念。这几大知识点是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是进行数据库的建库、建表的必备知识。

(3) 在SQL语言方面,需要熟练掌握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e Language,DDL)和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尤其是数据操作语言中的Select语句,是以上语言中,使用频度最多,变化最大,难度最高的语句,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在掌握以上语言的基础上,再学习掌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概念,能够编写简单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4) 在数据库软件使用方面,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操作SQLServer软件,能够利用该软件进行建库、建表、定义约束、编写SQL语句、编写简单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执行数据的备份、还原和数据的导入导出。

其他未提到的知识点,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扩充,以了解认识为主,比如:关系代数、关系演算的概念,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不用花费太多课时。

2.2.2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在数据库课程基础之上的后续课程。因此,在该课程中将不涉及“数据库本身”的知识点,而是基于数据库课程中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其他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点将聚焦于“技术”层面,即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而与管理相关的知识将在ERP课程中展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建设方法概述;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测试、运行与维护。因为本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很有可能会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当中来,所以整个知识点的划分,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展开。

(1) 在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建设方法方面,目的是要学生能够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该部分的讲解中,可以给学生展示多种不同的、在企业中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比如:ERP系统、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系统、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HR(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在进行这些实例系统展示时,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仅是展示,不需要详细讲解。因为,此过程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感性认识。

(2) 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测试、运行、维护方面,这些知识的安排完全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展开的。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能够安排一个设计实例,比如常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规划的知识点讲解完后,即以该实例系统的规划为演示,加深学生对系统规划的理解。系统分析部分的知识点讲解完后,以该实例的分析为演示,以下各阶段类似。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讲授,能够让学生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较好的认识,从而帮助其在工作当中更好地应对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

2.2.3 ERP知识点设计

ERP课程是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后继课程。ERP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实例,因此,ERP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的方法,就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所讲授的系统设计开发方法,所以,这些技术层面的知识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已经包含,而ERP课程将聚焦于“ERP管理”和“ERP应用”方面。不同行业的ERP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工业工程专业主要是面向制造行业,因此,选择制造行业的ERP模型做讲解。

ERP管理方面主要针对ERP本身的相关概念、理论、思想以及在企业中的选型和实施的讲解。主要知识点有ERP的发展历程、作用、管理思想;ERP的相关概念;ERP的销售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车间作业管理、成本管理以及ERP选型和实施等方面。因为这些知识点比较理论化,因此,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最好有一套实例系统配合展示,比如金蝶或用友的ERP软件,或者自行开发的ERP系统。

ERP应用方面是指使用ERP软件的技能,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实践课程来完成,通过该部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加深对ERP管理理念的理解,并能够掌握ERP软件的使用方法。该部分的组织需要一套实例系统作为实践平台,比如上面提到的金蝶或用友的ERP软件,或者自行开发的ERP系统。实践过程可以分成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单人实验,每个学生独立实验,完成ERP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练习,该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对ERP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第二阶段为综合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企业,小组成员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同完成,该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有全局意识,从整体上理解ERP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3 实验平台设计

这三门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配套的实践环节。三门课程的实验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

在数据库课程中,上面提到数据库的软件选择SQLServer,因此实验平台也选择SQLServer,该软件也是后继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的实验软件之一。SQLServer目前也有多个版本,比如:2000、2005和2008。其中2000版本和2005、2008版本的界面差别比较大,但使用模式还是一致的。因为这些版本在企业中都有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时,要根据实验室的配置情况,以一个版本为主,其他版本给学生做辅助介绍即可。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领域,目前主流的开发平台有Java平台和 .net平台,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Java平台的难度较大。因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或大二会学习Visual Basic课程,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选择目前较为流行的 .net平台,该平台支持VB语言。在 .net平台上选择和两个实验环境作对比,因为这两个环境代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两种架构模式C/S模式和B/S模式。目前,这两种模式企业应用中都存在,其中B/S模式越来越成为开发的主流。因此在实验中,可以略偏重于B/S模式。在数据管理层面,采用SQLServer数据库。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所在单位,主持了一项教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研究》,在该项目中,设计了一套可重构信息系统开发套件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平台之一。

该平台的目标:① 能够提供多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展示,拓宽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认识的广度;② 能够提供快速的系统开发环境,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过程。摆脱枯燥的代码编写,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全面、深刻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标,该平台需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 基于该平台可以构建目前企业普遍使用的常规管理信息系统,如:ERP、CRM、OA、HR等,以及其他小型的管理系统,如工资管理、图书管理、学生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等。从而保证有足够的管理信息系统实例为学生做演示性实验。

(2) 该平台要具备快速的系统开发环境,突破从底层代码开发的模式。使得系统的开发不再是枯燥的代码编写,而是具有快速参数化的配置功能,通过参数化的配置,即可设计出不同功能的管理模块,既提高了模块开发的速度,也提高开发的趣味性。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上,而不是局限于代码的编写。

(3) 该平台不仅可以做为实验课用,同时还可以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工作平台,可以让学生基于该平台开发各种管理系统或完善已有的管理系统,从而可以为该平台丰富更多的管理信息系统实例,为后继教学提供更好的素材。

在ERP课程中,实验平台可以选择国内较为著名的金蝶或用友ERP软件。本人所在学院购买的是金蝶ERP软件,单一的实验软件不利于学生对ERP的全面认识,有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所有的ERP软件都是这个模式的错误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续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综合实验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够提供其他模式的ERP,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ERP。

4 结 论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从整体上对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ERP三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实验模式进行分析设计,划分三门课程知识点的界限,使得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从而有利于整体课程教学的组织。因此,在各门课程的教学细节上,本文没有做详细探讨。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可以应用于工业工程专业,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相关专业提供借鉴。对于该课程体系,本人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作进一步的持续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志泊.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 第2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 闪四清.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M]. 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