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建筑论文实用13篇

人防建筑论文
人防建筑论文篇1

2.1人防地下室出入口的设计

人防出入口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在甲类防空地下室中,主要的出入口必须设置成室外出入口,而且在地面上的建筑部分一定要在防倒塌范围之外,也可以增加设置防倒塌棚架从而避免战时人防重要的出入口被建筑构件堵住。因为汽车库的坡道的设计大多数都是室外设置,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会选用汽车库的坡道作为人防地下室的主要出入口。如果人防地下室的出入口位置选择有错误,就会对其后许多的设计及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2.2人防地下室门的设计

首先,人防地下室的门不能全部开启,根据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在附建式人防地下室中的出入口一般采用楼梯式的出入口,作为公用通道的楼梯,在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管道井、排水管道以及消防设备的布置。人防地下室的门与普通的门存在抗爆性与密闭性的差异。人防地下室的门扇的尺寸在一般情况下要大于洞口,而且不能镶嵌于洞口之中,门框墙和钢筋混凝土门扇都需要搭接100mm。同时在设计的时候更要注意,人防地下室的门在开启与关闭的范围之内没有消防栓、消防管道以及顶板梁等因素的制约,充分保证人防地下室门的前面的通道的尺寸能够达到人防地下室的门的安装与关闭开启的要求,比如在防护密闭门的门洞上方通道的内侧一定要设置一个后凸梁。如果没有对防护密闭门的门洞上方通道的内侧进行一个后凸梁的设置,就会使密闭门在开启的时候被防护密闭门上方的后凸梁挡住从而无法开启。又或者是在防护密闭门的侧面设置了密闭门,这就使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有闭锁的一边相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密闭门的开启会不会受影响进行思考。在进行防护门的开启与安装的时候注意设计的宽度也是尤为重要的。其次,要对人防地下室门的开启方向设计进行考虑,由于人防地下室门的比较重,开启较为不方便,所以使用的次数相对较少,因此,在人防地下室门的下边进行垫块处理,这样就可以支撑门的自重避免了人防地下室的门不会因为自身重量过大而产生的变形。在对人防地下室的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使开启的门完全的贴近墙边,在没有遮挡消防栓与门洞的基础上达到减少占地面积的目的。由于密室的通道尺寸比较的小,并且滤毒室的门经常开启的话会给在地下室的人的通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面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将人防地下室的门的开启方向设计为朝内开启。最后,要保证防护密闭门的设置能够达标。在图纸交底时,发现竖井内部的防护门或沿通道侧墙在设置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在设计中人防地下室门的竖井的内墙面或是通道侧墙和门框外边都在同一平面内,使得门扇正对冲击波的作用方向。对此应当对设计进行改进,将门扇镶嵌入墙内,使内墙面与门扇的外表面持平。

2.3人防地下室集水坑的设计

战时的防空地下室,重要的进出口防护密闭门的进风口的竖井、通道内部以及外通道内都要对集水坑进行设置,对于排水与给水,滤毒室、进风扩散室和除尘室或是防毒通道等,都要对收集洗消废水的集水坑、清扫口或是地漏进行设计。

2.4人口疏散问题

如果按照每200个人不小于0.6M的要求来计算的话,每个门的设计人数就要小于等于700个人。2.1m为每700个人的疏散宽度,所以即便是门洞的宽度为2.1m,其可以疏散的人数也就是700人。楼梯虽然是疏散的口部,但是疏散宽度主要是看楼梯之间的中到中的轴线距离。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就会使实际的疏散要求不能达到正规的设计要求。

人防建筑论文篇2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了建筑建筑设计、园林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进行内部环境设计,也人的生活有着亲密的关系。以至于最近几年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很多人为了追求美观和舒适度,大部分都忘了一个小环节,那就是消防设计。消防设计是:为保证电力工程安全生产,防止或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采取的综合性防火技术措施和应急消防装备的统筹规划和安排。在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一些室内设计发展比较早的国家很重视这个环节,但在我国内的一些小城市还没有被完全普及。,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目前只有大中型城市的一些娱乐场所、酒店、机场等大型工装在室内消防设计这块做的还比较完善,在我们家装设计和园林还不大被人重视。,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大的园林和高层建筑更要注重消防设计。,高层建筑。,高层建筑。

建筑消防设计设计条件大致分为:

(一)、建筑部分

1、熟悉建筑资料,了解建筑性质及分类(该建筑属于几类高层建筑?主要作为消防系统设计依据);

2、熟悉建筑平面及功能布置,确定用水点(排水点)位置;

3、通过对整体建筑进行给排水(含屋面雨水)初步布置确定建筑布局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在那些部分需要修改(主要为设备间尺寸、管道井位置及数量、用水点尽量上下对齐、配电间移位等)?

(二)、电气部分

1、根据建筑布置确定电气系统(主要为总配电室和分层配电间)是否对给排水系统布置有影响;

2、对弱电系统采用同样方法处理;

3、对建筑布置中特殊功能房间采用同样方法处理;

4、如上述布置对给排水系统布置有影响应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三)、给排水部分

1、根据建筑条件选择相关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2、初步确定设备间布置地点(规格是否合理)?

3、根据建筑布置熟悉各给水点(生活冷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等)位置;

4、根据建筑布置熟悉各排水点(生活污水系统、消防后事故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系统等)位置;

5、初步确定屋面(含各分区)生活或消防水箱设置位置;

6、熟悉或初步确定各管道井(尽量相对分散布置)位置。

二、设计步骤

(一)、建筑给水系统

1、确定建筑给水引入点(一般为两点引入)及控制方式[一般为两阀(闸阀、止回阀各一)一表];

2、根据市政给水资料确定采用市政给水余压供水区间(一般为从建筑地下部分至上部三-四层);

3、根据建筑功能分区和用水点资料确定建筑上部生活给水系统分区(一般分区原则为按建筑高度35-60米分区,建筑要求供水等级越高则分区建筑高度越小;另外要考虑相同建筑功能的空间尽量在相同供水分区内);

4、确定屋面(含各分区)生活或消防水箱设置位置(水箱容积及形状规格等根据计算结果确定);

5、根据给水分区对各用水点进行优化的给排水平面布置(各分区给水立管可以设置在一个管道井内方便检修维护;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考虑分层给水计量;除特殊要求外一般应考虑分层给水控制;给水管线布置应水力条件良好;确定给水管线材质-方便水力计算查相应水力计算表);

6、标注给水立管编号并绘制管道井大样图,注意分层给水支干管应与相应分区给水立干管连接;

7、根据给水管线平面布置绘制给水轴测图,编制给水水力计算表(注意是否有集中热水供应;一般只需要对有代表性的给水管线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其它可以根据该计算结果参考确定流量、管径、水头损失等参数);

8、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整个建筑给水系统的管径(避免片面根据计算结果频繁变换管径);根据水头损失计算资料确定建筑给水设备所需要的设计扬程(最上区应考虑屋面消防水箱采用生活水泵供水);根据流量计算资料确定建筑给水设备所需要的设计流量;

9、如建筑有设置中水系统要求其系统设计参考以上步骤;

10、图纸完善及设计和计算资料整理。

(二)、建筑排水系统

1、根据市政排水资料确定建筑排水的总体走向(建筑污水汇集后一般通过局部污水处理构筑物-化粪池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根据建筑规模化粪池可以多处设置;注意室外排水检查井设置间距要求和污水流经化粪池等构筑物存在局部水头损失);

2、根据市政排水情况和建筑功能确定排水体制(即排水系统是否采用分流制-如建筑设置有中水系统则必须分流);

3、根据建筑给水系统布置进行优化的排水系统平面布置(排水系统一般不分区,一般需要设计专用或共用辅助通气立管;排水立管应尽量上下取直贯通;排水立管中部、下部及出户横管处应设置专用消能管件;建筑中下部排水水封应安全可靠-一般选择S型水封;排水管件一般选择自带检查口型);

4、对建筑地下部分进行排水管线平面布置(除正常排水点外设备间等一般应设置集水井排可能出现的积水-采用潜污泵提升排除);

5、确定排水管线材质(一般选择金属管材或加厚塑料管,排水出户横管最好选择金属管-做加强防腐措施);

6、绘制排水系统轴测图,进行排水系统水力计算(主要确定排水管径、敷设坡度、专用通气管管径;排水管出户标高应根据建筑的基础结构资料和市政排水资料确定);

7、建筑室外排水系统的优化平面布置及水力计算(主要确定排水管径、敷设坡度、埋设深度);

8、图纸完善及设计和计算资料整理。

(三)、建筑雨水系统

参考建筑排水系统和雨水排除系统(教材资料)设计(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后通过雨水立管排建筑户外雨水井与室外雨水系统汇集,雨水立管一般设置在建筑室内专门雨水管道井内;注意暴雨强度公式选择和重现期确定)。

部分普通高层建筑室内雨水系统一般由建筑专业考虑。

(四)、建筑消防系统

严格执行现行《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根据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进行消防系统设计(主要为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喷淋给水系统、消防器材配置等,其它消防系统暂不考虑)。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要点就是将高层建筑进行经济合理的分区,每个分区既相对独立又存在有机联系;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该高层建筑理解为每一个分区就是一栋普通多低层建筑。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

(3)《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T29-98

(4)《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GJ164-2002

人防建筑论文篇3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日益增多,同时出现的各种建筑工程事故也在增加。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防火防爆设计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实用性,甚至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国家的经济损失,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防火防爆设计的研究,提高设计的安全性。

二.对工业建筑进行防火防爆设计需考虑的问题。

建筑消防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文章从防火分区、安全疏散以及防爆泄压三方面来讨论:

(1). 建筑的防火分区问题。

《建规》中规定了厂房及仓库的的防火分区,其中有一点需要注意,厂房及仓库的防火分区首先受该建筑物生产类别影响,其次还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有关。虽然《建规》中规定封闭楼梯间的门为双向弹簧门就可以了,但做为划分防火分区用的封闭楼梯间门至少应设乙级防火门。否则楼梯间也是火灾纵向蔓延的途径之一,也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计算面积。

(2). 安全疏散设计问题。

很多大型工业建筑在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首层疏散楼梯无法直通室外,设备及管道布置错综复杂致使人员逃生路线迂回曲折,疏散距离超过规范要求等。在设计中应合理设置安全疏散通道,并使疏散通道两侧的隔墙耐火极限≥lh(非燃材料),房间内最远工作点的疏散距离应考虑设备及管道布置的影响等等。

(3)防爆泄压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不同用途的厂房有不同的厂房爆炸危险等级,进而根据规范采取相应级别的泄压比。第二,要避免建筑物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形成长细比过大的空间,以防止爆炸时产生较大超压,保证所设计的泄压面积能有效。第三,泄压方向要避开人员疏散通道及重要设施。

三.工业厂房防火防爆设计要点。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一旦发生爆炸,不但会造成房倒人亡,设备摧毁,生产停顿,甚至引起相邻厂房或设施连锁爆炸、次生火灾。因此,从厂房设计起,就应考虑防爆抗爆措施。消防部门也应加强对此类厂房的审核,严格把关,将隐患消灭在源头。因此在设计爆炸危险厂房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平面布局设计。

规模较大的工厂和仓库,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生产辅助设施区和行政办公、生活福利区等。同一生产企业内,宜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便分别采取防火防爆设施,便于安全管理。在选址时,应注意周围环境,充分考虑建厂地区的企业和居民安全。注意地势条件,应根据产品的性质,优先选取有利地形,减少危险性,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火灾威胁。注意风向,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应布置在厂区的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2.建筑耐火等级。

建筑物耐火等级。划分建筑物耐火等级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它要求建筑物在火灾高温的持续作用下,墙、柱、梁、楼板、屋盖、吊顶等基本建筑构件,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灾,从而起到延缓和阻止火灾蔓延的作用,并为人员疏散、抢救物资和扑灭火灾以及为火灾后结构修复创造条件。

3.防火墙和防火门及防火间距。

根据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和构造形式,有与屋脊方向垂直的横向防火墙、与屋脊方向平行的纵向防火墙、内墙防火墙、外墙防火墙和独立防火墙等。内防火墙是把厂房或库房划分成防火单元,可以阻止火势在建筑物内的蔓延扩展;外防火墙是邻近两幢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足而设置的无门窗洞的外墙,或两幢建筑物之间的室外独立防火墙。已采取防火分割的相邻区域如需要互相通行时,可在中间设置防火门。按燃烧性能不同有非燃烧体防火门和难燃烧体防火门;按开启方式不同有平开门和卷帘门等。

火灾发生时,由于强烈的热辐射、热对流以及燃烧物质的爆炸飞溅、抛向空中形成飞火,能使邻近甚至远处建筑物形成新的起火点。为阻止火势向相邻建筑物蔓延扩散,应保证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

4.工业建筑防爆。

在一些工业建筑中,使用和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等物质能够与空气形成爆炸危险性的混合物,遇到火源就能引起爆炸。这种爆炸能够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建筑物、生产设备遭到毁坏,造成人员伤亡。对于上述有爆炸危险的工业建筑,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减少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要从建筑平面与空间布置、建筑构造和建筑设施方面采取防火防爆措施。首先,此类建筑以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承重结构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第二,要加强与其贴临建造建筑物的保护,根据需要将两者之间的隔墙设置为防火墙或防爆墙。第三,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仓库)应设置足够有效的泄压设施,以减少爆炸带来的损失。当建筑物长细比大于3时,宜将该建筑划分为长细比小于等于3的多个计算段来计算所需泄压面积,且各计算段中的公共截面不得作为泄压面积。另外,位于寒冷及严寒地区的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屋顶上所设的泄压设施还应考虑采取有效防止冰雪积聚的措施。

5. 设置防爆门斗

设置防爆门斗是解决交通和防爆的有力措施,第一道门宜采用防爆门,才能达到防爆的效果。但防爆门均采用特殊钢材制作,其连接转动部件和防止门与门框碰撞产生火花,门铰链应采用青铜轴和垫圈或其他摩擦碰撞不发火材料制作,门扇周边贴橡胶板,防止碰撞产生火花。防爆门斗内要有一定的容积,保证当门打开时瞬时进入门斗的可燃气体浓度降低,两门布置应在不同方位上,间距200以上。防爆门斗也是爆炸危险部位的安全出口,其位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财产的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安全保障问题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经济性建立在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只有保证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才能够考虑建筑工程施工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在正常的情况下,建筑工程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进而为社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进而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促进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海 防爆防火设计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2期

人防建筑论文篇4

(1)城市化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不断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城市,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务工,使得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特别快,城市用地紧张,导致高层建筑不断的出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成为主要的建筑模式。(2)建筑材料等不断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得到不断的更新,导致高层建筑的存在成为可能,但是建筑材料的不断更新,使得高层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多,这样丰富的功能,导致火灾安全风险系数不断的提高,而且高层的人员、物资等处于集中态势,导致火灾的危害系数进一步提高,使得整个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得到提高,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以及设备配置复杂、人员集中等,给消防安全带来很大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给高层建筑制定科学合理的灭火救援预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是消防队伍在经过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之后制定出来的应急预案,它是消防队伍消防经验的总结,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没有经过实际情况的检验,在一些场合并不适用,取得的效果是比较差的,而且消防人员也存在抵触情绪,具体的不足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信息片面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是有消防队伍进行填写的,但是存在模板化的问题,大多数预案都是按照预定的模板来填写,导致存在应付的现象,而且预案信息填写片面,不能有效的指挥灭火救援工作。对于整个高层灭火消防来说是极具威胁的;(2)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缺乏实战性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是消防队伍经验的总结,理论性比较强,而且在预案中的专业术语比较多,只是简单的代过,不没有详细的说明每一项灾害的具体操作措施,这样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只是具有理论性,缺乏实战性,对于高层灭火消防工作来讲是缺乏实践依据作为支撑的,是不合理的。

三、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的作用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是针对高层建筑可能出现的火灾等做出的应急预案,它是消防队伍传承下来的消防经验的总结,对于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的作用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是指挥灭火救援工作的依据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是十分详细的,它包括了灭火救援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可能发生的其他灾害的应急预案,是灭火指挥进行指挥的重要依据,对于高层灭火救援工作的进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广大消防官兵的好评;(2)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有利于消防官兵提高专业能力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需要广大的消防官兵进行阅读理解,对于官兵来讲,有利于其熟悉消防灭火救援的专业技术,不断的巩固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中包括了城市许多的城市建设的实践情况,比如说道路状况、水源情况等,有利于促进消防官兵了解这些基础情况,便于任务的执行。(3)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是在发生火灾等的时进行现场指挥的主要依据,为了提高熟练程度,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也大多依据应急预案中的具体措施来进行训练,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的制定有利于提升消防官兵训练的针对性提升训练的效果。

四、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的具体制定

(1)完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信息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中的信息要不断的完善,不能只有理论性,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预案信息,尽可能丰富预案内容,使得整个预案的内容不断的完善,让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更好的服务于高层灭火救援工作。(2)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要注意重点在制定预案的过程中,要注意详略得到,抓住重点和难点,分清主次,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加强重点难得的训练,而且要在预案中进行重点标识,以及详细的说明具体的操作步骤,以此来加强对具体操作的指挥,更高效的完成救援任务。(3)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要及时更新内容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不可以是一尘不变的,要及时的进行更新。由于城市建设的速度是十分迅速的,在制定预案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更新城市的建设,比如说城市建筑的变更,城市水源等的变化等,必须不断的完善、更新,保证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的及时性,更好的为救援工作服务。

小结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对于消防灭火救援工作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如今高层建筑成为建筑形式主流的背景下,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而作为指挥高层灭火救援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新时期更要受到重视,不断的改善其中的不足之处,继续发扬积极的的方面,来更好的指导灭火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参考文献:

[1]占童.超高层民用建筑火灾防范与灭火救援技术[A].2014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人防建筑论文篇5

正文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多,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遭受雷击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1世界以来的十几年间,全国因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事故就有近400多起,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数千人。高层建筑在社会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许多商业写字楼往往将银行、公司、酒店等多种功能的场所集中在一起,人员密集,电子通讯设备繁多,电力系统复杂,一旦遭受雷击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雷电防护是一种保护建筑物及人身安全、电力系统及其他一些装置和设施免遭雷电损害的技术措施,也是近年来愈发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保护内容涉及建筑物、发射塔、输电线路、加油站、航空、军事等重要领域及工作生活场所。

一、雷击对高层建筑的常见侵袭途径

1、 直接雷击

对一般高层建筑外部来说,所属建筑物、建筑物天面设备和电力线及传输线都有可能遭受直接雷击,即使在避雷针保护范围之内的设备也有被雷电绕击的可能。直击雷的特点是能量大,电力线发生直接雷击,容易发生火花放电,引起火灾,同时,雷电流通过电力线进入机房,也可能击中电源及设备。传输线发生直接雷击,可能导致线路焦化、短路、致使传输中断。

2、侧击雷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不仅屋顶容易遭受直击雷的雷击,在滚球半径以上的侧面,外墙的电线、金属门窗、外挂空调机、节日彩灯和轮廓灯都容易遭受侧击雷的侵袭,损坏设备、烧毁线路甚至危害人身安全。因此高层建筑要做好相应的侧击雷防护措施。

3、电磁感应

当雷击发生时,将在雷击点附近产生电磁场。当雷电流沿着高层建筑的引下线和内部钢筋向下泄放时,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整个建筑物会处在一个强大且变化的电磁场中,这个电磁场很容易使正在工作的电子设备产生过电压或浪涌故障,即使是一些与外界没有联系的系统,也可能在雷响过后发生瘫痪。研究建筑物内部的

雷击电磁脉冲是非常必要的。

4、雷电波侵入

架空高压输电线路和金属管道在进入高层建筑物时,线路管道附近有可能被雷电击中而产生过电压和静电感应,通过供电线路进入设备使设备造成损坏。

5、地电位反击

地电位反击是雷电流入地瞬间,由于地电位不同而产生的电位差,沿接地线到达设备的外壳、电力线的中性线以及直流地的基准电位点。

二、防雷设计原则、依据、标准及规范

设计原则 :

(1)保障高层建筑内的人身安全;

(2)保护高层建筑主体以及各处电子设备不受直击雷影响和破坏;

( 3)保护高层设备不受侧击雷的破坏;

(4)尽可能保护建筑内设备和电力系统不受雷击各项效应破坏;

设计依据:

根据高层的建筑结构、防雷等级、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楼高、建筑材料、土壤电阻率、以及测量的数据等资料,结合相关技术指标以及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行业规范标准等综合考虑制定。

设计标准、规范:

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02D502-2 《等电位连接图集》

GB/T 21431-2008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03D501-4 《接地装置安装图集》

99D562(原99D501-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图集》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IEC61643-1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选择和使用导则》

IECI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

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三、 防雷检测

对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比较科学的方法是首先进行雷电风险评估。雷电风险评估综合了建筑物所处的地理、土壤、气象以及建筑物使用、设备等情况,进行高层建筑防雷设计时,不能单纯的从建筑物使用性质来确定防雷类别。全面执行防雷管理办法,提高产品和工程质量。

四、防雷措施

1、 接地网

当发生雷电时,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向自然接地体周围大地泄流外散,土壤呈现的电阻称为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公式:Rd=p*ε/c,我们从公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增大接地网的面积,接地电阻将减小。接地网是指水平方向由钢筋绑扎或焊接成的网格,水平钢筋组成的接地网可以近似看成一块独立的平板,它的电容主要由它的面积决定的。在设计利用底板接地网做自然接地体时,不应认为自然接地体埋得越深,接地电阻就越小,应通过地质勘探报告了解周围的土质情况。

2、引下线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避雷带与自然接地体连接在一起,使雷电流构成通路。在高层建筑中利用其柱或剪力墙中的主筋做为引下线,随主体结构逐层串联焊接至屋顶与避雷线连接。为了安全起见每条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主筋,主筋的截面不应小于Φ16mm。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中,利用其结构主筋做引下线,这样做具有经济、实用、易于操作的特点,由于现浇混凝土内的引下线不易氧化,所以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按建筑物的防雷类别适当减小引下线的间距,这样做可以迅速分流,降低反击电压。

3、避雷带

避雷带由避雷线和支持卡子组成,避雷带应设置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层檐、女儿墙等处,其作用是引雷效应,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向大地泄流,避免高层建筑物雷击。

4、均压环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除了防止雷电的直击外,还应防止侧向雷击,超过30米高的建筑物,应在30米及其以下每隔三层围绕建筑物外廓的墙内做均压环,并与引下线连接。保证建筑物接构圈梁的各点电位相同,防止出现电位差。

5、内部防雷接地装置

高层建筑除了采用外部防雷措施外,还应采用内部防雷措施。

笼式避雷网利用建筑物柱、剪力墙内的竖向钢筋迅速分流并疏导雷电流,与板内水平钢筋形成笼网状,在一定程度上屏蔽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还可以达到良好的均压环及等电位作用。现代高层建筑物内重要的强、弱电机房多采用笼式避雷网,因此建议在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中,将内部防雷接地装置与外部防雷接地装置结合起来,构成统一的防雷接地系统,防雷效果将是最理想、安全和可靠的。

四、总结

目前随着计算机、通讯、控制(3C)技术的发展,对防雷接地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证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正常工作。高层建筑的雷电灾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防雷设计进行研究、审核、检测和验收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从而达到高层建筑防雷的真正安全。

参考文献:

[1] 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2] 孙景梅.高层建筑的防雷[J].设计建筑电气,2001

人防建筑论文篇6

【 key words 】 : building engineering; Shock;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要求的提高和高层建筑的增多,建筑工程的结构防震分析和设计已变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特别是我国国土面积比较大,地震多发区比较多,建筑工程的防震设计是工程设计中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地方,建筑工程的防震依旧是建筑物安全考虑的核心问题。

1 建筑防震理论分析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规范是指导建筑工程防震设计的法定性文件,它是各国在建筑防震经验权威性的总结,它一方面反映了各个国家经济与建设的时代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具体防震实际经验。它以有关防震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为具体的防震施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使这份规范向着使用性方面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建筑防震设计的理论主要有三种,这是在不同的年代上根据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采用的设计理论,第一种是拟静力理论,在20世纪10-40年展起来的一种理论;第二种是反应谱理论,在20世纪40-60年展起来的;第三种是动力理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广为应用的地震动力理论。目前而言,现代建筑工程防震设计的理论都是采用的第三种动力理论,这种理论的发展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人们对地震的深入理解,采用实验模型演示地震发生的情形,为防震设计提供理论的数据支持[1]。

2 建筑工程防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 抗震设防烈度低

就目前来讲,现在应用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水平偏低,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国情的需要,近几年,地震的频发,这段建筑物安全性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应该大幅度的提升[2]。国内现行的防震标准中,中震相当于在规定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较低的抗震设防烈度放松了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这是使得建筑物的安全性大大的降低。

2.2 地基的选取不合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地基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好的地基可以增加建筑物的防震能力,所以地基选取时应选择开阔平坦的坚硬场地,远离河岸,尽量是选取的地基在一类土壤上,避开复杂地形,尽量采用人工地基不采用震陷土作天然地基,避免在危险地段建造房屋。地基的选取之前一定要进行实地的采样分析。

2.3 部分建筑物高度过高

由于我国自身的国情所决定,现在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这样就对建筑结构防震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在某个确定的设防烈度和结构型式下,采用钢筋混凝土技术的高层建筑都有一个合适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以内,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还是比较有保证,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很多建筑物都超过合适的限定高度。超过高度限制后,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性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就导致建筑物的防震能力下降,影响因素也变得复杂多变,这样就会对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工程预算带来很大的难度[3]。

3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设计的基本内容

3.1 重视建筑工程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工程设计时必须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对于不规则比较严重的设计方案不应该采用,不要只重视建筑物的外形而不重视建筑物的安全性,建造工程设计时要把安全性放到首位,采用平面或立面简单的对称。这是由于地震发生时,相互的对称的建筑物在地震时抗震能力比较强,不容易遭到破换,而且对于它的加固和防护也比较容易实现。

3.2 防震概念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防震结构设计时采用的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结构构件设计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 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墙(柱)”的原则;

 对结构中抗震相对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 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尽量不要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3.3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3.1 推广使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目前,建筑工程设计时一般都是采用延性结构体系(传统抗震结构体系),这个体系是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地震发生时,允许结构构件进入非弹性状态,并具有较大的延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减轻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使建筑物出现裂缝但对整体结构没有大的影响。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产生,在传统抗震结构体系中加入软垫隔震,滑移隔震,摆动隔震,悬吊隔震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改变结构构件的力学特性,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减轻结构地震反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防震措施。

3.3.2 减少地震能量输入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设计时,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这样可以减少地震能量的输入,设计时要进行定量分析,在地震发生时,结构的变形能力满足定量分析的变形要求。定量分析师不仅要验算构件的承载力,还要控制结构在地震震感很强的作用下层间位移角限值或位移延性比。在建筑工程中,选择坚硬的场地作为地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错开地震的活跃周期,防止地震余震与结构产生的共振破坏。

3.3.3 建筑工程结构材料的选用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结构材料选用也很重要。如果结构设计的很完善,同时也符合防震的要求,但是如果结构材料的选用不当,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防震效果。在防震结构设计时必须要对结构材料参数随机性的防震模糊可靠度进行分析,这与以往的结构抗震可靠度的研究不同,以往的研究中只考虑荷载的不确定性而不考虑别的因素。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了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地震烈度的不确定性以及烈度等级界限的模糊性等因素,确保设计时考虑因素的全面性。

3.3.4减轻建筑结构自重

减轻建筑结构的自重,对于增强建筑物的防震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从地基承载力来看,如果是相同的地基条件,在不增加基础或地基处理造价的情况下,减轻结构自重意味着可以增加建造层数,对于软土地基影响更为明显。地震效应与建筑物的重量成正比,建筑物结构重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地震力的增大,建筑物的结构中惯性较大,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危害性较高。所以在建筑工程设计时尽量采用自重比较轻的结构构件[4]。

3.3.5 建筑结构应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建筑物为了提高防震性能可以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发生时,第一道防线的构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能抵挡后续的地震动的冲击,提高建筑物的防震能力。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材料研发的也同样在不断的进步,这些新技术和材料的应用是建筑工程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防震结构的设计和结构材料的改进,这是建筑工程防震设计的新方向,这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陆文强,陈瑛.几种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33(6):82-86.

[2] 蒋山.浅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1,(10):195-196.

人防建筑论文篇7

1.建筑工程强化事故防范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事故风险管理,早已被提升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日程表,并已基本付诸实践。鉴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规模大,需要面临各种各样事故风险影响因素,再加上施工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其施工事故风险管理势在必行。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当中,施工事故风险管理将贯穿整个工程的始末,而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大、施工周期长,需要面对形形的风险事故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筑工程施工事故风险管理方法,在实际工程管理工作中,我们有必要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事故风险管理,引为工程管理的重点,而在实际工程管理中,已经取得了相对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因此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风险管理将是工程的重点管理任务之一。2009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员为1074人,其中4起重大事故中,就有45人死亡,同比2008年,重大事故增加了3起,死亡人数增加了35人,可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形式的严峻性,同时反映出建筑工程强化事故防范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故事防范管理理论尚未成熟,无论是风险事故定义、风险事故识别和风险事故评价,还是风险事故分析技术、风险事故评价技术等,都不足以与国外某些国家相提并论,可见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事故防范管理任务任重而道远,与风险事故防范管理学科化和行业化发展,仍然具有相当远的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展开建筑工程事故防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2.建筑工程事故防范的对策分析

基于建筑工程事故防范提高必要性分析的结果,我们对建筑工程事故的方法,有必要对工程事故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进而通过事故风险识别、事故破坏程度分析、事故防范决策制定几个方面,为事故防范提供性质有效的科学依据。具体的事故防范决策如下:

2.1建筑工程事故防范的评价

基于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理念,并综合国内外关于工程事故“风险管理”的历史性研究资料,我们需要针对建筑工程事故管理的问题,分析工程事故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而找出事故发生前的诱因。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工程施工风险和施工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前者属于一种已存在的危机状态,对其管理需要采取直接的控制措施,后者则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对其管理需要进行预防和实时控制,即重点强调不确定性管理。笔者认为对建筑工程事故防范的评价,分别从不同层面展开探讨,但前提都是分析不确定因素控制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条件。一方面是工程事故防范最重要的管理步骤是分析事故原因,要求工程事故分析人员需要具备丰富工作实践经验,还要懂得如何取舍事故原因分析的方法,以及应用有限替代方法等。另一方面是识别工程事故发生的方法,是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事故风险原因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方法,提出较为实用的施工事故防范评价方法。

2.2建筑工程事故防范的具体流程

建筑工程事故的方法,可利用六步项目风险动态管理模型,根据系统事故风险、具体事故风险、项目事故风险可控程度,开展工程事故防范的工作:

(1)工程事故风险识别。建筑工程事故风险识别方法,通常有暮景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工作分解法、故障树分析法、核对表法、筛选-监测-诊断法、常识经验法,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而且需要涉及多方的人员和单位,以及项目结构庞大复杂等,因此建筑工程事故风险的识别,除了需要选择性应用以上的方法,还需要借助因子建模技术和应用高级数学计算方法,通过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事故施工风险管理的研究,建立以AHP为基础的项目风险识别系统,通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以便“单刀直入”的识别建筑工程事故风险。

(2)工程事故破坏程度分析。识别和评估工程项目事故风险之后,利用定量分析法,对事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后产生破坏程度进行究,以便评价所有可能产生工程事故的风险性因素,这也是后期施工事故风险管理措施制定的前提性工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事故风险评价,离不开项目各阶段事故风险之间互相影响,以及总体施工事故风险的影响分析工作,这也是对工程项目具体事故风险承受能力的考核。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费用联合风险评价仿真模型,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事故风险的控制工作,统计和分析仿真的结果。

(3)工程事故防范决策制定。评估建筑工程施工事故风险之后,根据整体事故风险的可承受能力,作出事故风险防范的决策。笔者认为可通过事故风险的规避、转移、减轻和接受,并将工程施工事故风险防范,分为项目投标阶段、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结算阶段,结合工程具体施工事故的防范对象,以针对性和弹性的防范对策,对工程施工事故风险控制基本原则展开全方位分析,最后借鉴供应链理论,提出“鞭梢效应”和“迁移性”事故风险控制和决策方法,这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事故风险的有效防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从侧面要求我们加大力度防范工程事故的发生,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建筑工程事故防范的必要性和防范的方法,但鉴于不同建筑工程事故防范主客观环境的差异性,我们在不同建筑工程中开展事故防范工作,需要结合具体工程的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灵活借助以上的事故防范方法,确保将工程事故约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 潘毅.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现代装饰(理论),2012,15(3):1-3.

人防建筑论文篇8

二、地质基础概论

根据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为市二二三地质队实验学校教学楼工程项目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场地属第四系粉质粘土和白垩系细砂岩等组成,现分述如下:1)杂填土.2)粉质粘土.3)强风化细砂岩.4)中风化细砂岩.5)微风化细砂岩等五个土岩层,无断裂构造。场地下层未发现滑坡、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本工程采用的独立基础形式,可视为适合本工程合理的基础形式。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版)等的划分,区内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无须抗震设防。

根据府厅发[]1号文件精神,该工程为人员密集型工程,应纳入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范围,建议进行6度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场地内土岩层分布简单、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

三、总评与建议

本工程属教育部门的自救能力较弱人群使用的教学建筑工程项目,应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参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第4.0.3条,进行丙类抗震设防。经专家讨论,本工程为六层教学楼建筑,建筑面积为3971m2,建筑高度为23.4m,可不进行地震作用的计算,但应强调抗震概念设计,本工程抗震措施符合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要求,使建筑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经讨论研究,专家组认为本工程结构基本具备6度抗震设防的要求。

建议:

1、轴5~轴6和轴1/5~轴1/4的楼梯间休息平台梁处,应设钢筋砼构造柱,并始于基础;

人防建筑论文篇9

引言

在现代的房屋建筑中,应用斜屋面进行房屋建筑建设,有效的改善了原来单调的屋面形式,从而实现了屋面的多样化、立体化,使得房屋造型更加美观;于此同时,在现代的房屋建筑中应用斜屋面还能够有效的丰富小区的景观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不止如此,在带有各楼的房屋建筑中,如果应用斜屋面形式的屋顶,还能够有效的力高空间利用率和增强房屋的采光能力,因此斜屋面在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倍受青睐。但是,就目前对斜屋面的应用实际情况而言,由于现在的斜屋面施工技术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斜屋面渗漏现象时有发生。在房屋建筑中,出现渗漏现象,不仅使房屋建筑的外在形象大打折扣,还严重影响到建筑的安全质量问题。因此对斜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找寻出科学合理的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方案迫在眉睫。本文从某小区斜屋面防水工程实例出发,对斜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个人看法,以供同行探讨。

一、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共有3幢多层住宅,为7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3.6万m2。屋顶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斜屋面,坡度为45%,檐沟有组织排水,斜屋面采用倒置式防水体系,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水泥砂浆找平层、涂膜防水层、聚苯乙烯挤塑泡沫板、屋面挂瓦。本文以此住宅小区斜屋面防水工程为例,重点介绍斜屋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层自防水和涂膜防水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二、屋面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就斜屋面防水工程而言,对斜屋面房屋建筑防水也应从屋面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出发。在屋面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过程中,首先应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频率,从而有效的提升屋面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能力。

1、模板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在进行屋面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时,模板施工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因此在模板施工中,高质量的模板施工和高水平的模板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的屋面建筑工程中,进行屋面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时,通常采用胶合板作为屋面模板。在进行模板安装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对模板的标高进行精确的计算,然后才能够进行后续的施工,在施工时应该对屋面的坡度进行严格把控,从而确保斜屋面的稳定性。

2、钢筋质量控制

工时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绑扎钢筋,严格控制板支座负筋的保护层厚度,严禁在浇捣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在负筋上来回走动,主要采取架设跳板马凳来避免踩踏负筋,控制板支座负筋的有效高度。

3、混凝土浇捣质量控制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捣屋面板,严格控制进场混凝土水灰比。浇捣前做好混凝土板厚控制标准点,以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厚度和板厚均匀。浇筑自下而上从坡脚处开始向上浇筑,振捣时先用振动棒振捣,振点均匀,快插慢拔,为确保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性,再用微型平板振动器从下到上按l/3搭接振捣,直至表面不明显下沉,不出现气泡并泛出灰浆为止。

4、认真做好屋面细部处理

屋面泛水、滴水、管道周边以及其它节点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施工,泛水平整光滑,滴水无缺棱掉角,管道周边做到嵌缝密实,表面密封处理,檐口顶梁和外侧面事先找平及粉刷面层,做好水电管路、避雷带的预埋工作,严禁在混凝土板浇捣后随意凿打。

5、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精心施工找平层

加强混凝土养护控制,特别是7天内的早期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严禁养护期间上人和在其上进行作业。

三、屋面防水涂料施工

1、防水基层要求及处理

1.1 防水基层要抹平压光,不允许有凹凸不平、松动和起砂掉灰等缺陷存在,浇水坡度按设计要求,排水口或地漏部位应低于整个防水层,以便排除积水,阴角部位应作小圆角,以便涂料施工。

1.2 涂膜防水施工前,将基层表面杂物清扫干净,对阴阳角、管道根部、地漏及排水口等部位重点清理,做到牢固,干净,无明水。

1.3 所有管道、地漏或排水口等部件应安装牢固,接缝严密,收头圆滑,不得有任何松动现象。

2、操作要点

2.1 按设计1.5mm厚高分子乳液涂膜,分4遍成活。

2.2 涂刷工序。先涂刷底涂,在第一度涂层完全固化后,用无纺布加强粘贴,再涂刷第二层(一般间隔6一8小时)。根据涂层固化程度再涂第三层、第四层。

2.3 涂刷方法与要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后,把桶里的原料完全搅拌均匀,即可进行第一度涂层施工,涂刷方法按“先低后高,先重点后整体”的原则进行,第一层涂层不宜过厚或过薄,以盖住基层,使基层没有暴露点为准。大面积部位可采用滚涂,对于阴阳角、管道根部、地漏或排水口等部位可采用漆刷刷涂。涂刷要求平直、均匀、满涂、无起泡翘边、气孔和破损,不可过薄或过厚,漏刷露底,每遍涂刷方向应与前一次垂直。在天沟檐口处应顺一方向涂刮,尽量减少搭接。涂刷最后一遍前,应先在伸缩缝、落水口、女儿墙泛水、透气管、排气道等细部节点铺设无防布增强材料,进行密封防水处理,搭接长度按规范要求,搭接缝相互错开,收头处理应多遍涂刷或用油膏密封。

四、结束语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形象、质量、性能的新要求,建筑设计师通常会将各种新颖的屋面形式纳入建筑设计中。斜屋面是现代建筑一种常用的屋面形式,其能够有效提升现代建筑的形象,并且能够合理的利用空间,因此斜屋面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倍受青睐。但是,屋面渗漏问题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还是没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成了现代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建筑屋面出现渗漏时,首先直接影响的建筑的使用功能,也会进一步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必须对屋面渗漏问题以予高度重视。本文从某小区斜屋面防水工程实例出发,对斜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个人看法,以供同行探讨。在斜屋面防水工程中,首先应该提高施工管理层对防水重要性的认识,然后再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斜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从而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斜屋面的防水能力,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纯 大坡度薄板斜屋面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 ISTIC PKU -2005年10期

[2]傅关水 斜屋面工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4期

[3]张晓春 大型斜屋面防水施工探讨 [期刊论文] 《科学与财富》 -2010年4期

人防建筑论文篇10

一、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的特点

外观体量的庞大化、摩天化,显示了现代建筑的雄伟和神奇,各类功能场所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建筑群,甚至一个超大规模的建筑物,建筑高度不断增高,这给消防灭火的登高作业、内攻侦察、火场供水等都带来了不少困难。结构外壳的轻灵化、通透化,创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与形象;新颖的钢结构使建筑的跨度增大,荷载减少;玻璃或金属的幕墙的运用使建筑外形日趋明快。但这些却都造成建筑的耐火等级的降低,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的缩短,也造成竖向防火分隔难以实施。内部环境的互融化,智能化,丰富了现代建筑的情趣和内涵,花园式室内庭院;集中控制的楼宇设施,将整个建筑融为一体,相映生辉,产生充满韵味的空间组合,给人以舒适和贯通的感觉。但是传统的建筑防火分区的措施难以落实,火灾的排烟更加困难。

二、仿生建筑设计已成为发展趋向

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也是建筑设计的新课题。它主要研究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从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未来的城市建筑必将以仿生与生态为主体。仿生通过研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这种最具有生命力的创作形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筑师们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创造各式各样的建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建筑,建筑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潮流,建筑仿生学还需要大力发展,因为它今后必将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保证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性能化设计的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基础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包括:总平面设计、防火分隔和建筑构造、安全疏散、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系统、采暖通风和防排烟及电气等内容。建立火灾场模型,也是必须基于火灾燃烧理论及火灾中烟气的流动理论。下面仅以安全疏散的“火灾安全工程理论”为代表,对“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加以简要说明。一般认为,应当通过实验来认识典型物品的火灾燃烧特性,据此估计特定火灾中的释热速率。因此尽可能以全尺寸火灾试验来对这些参数进行研究。由于烟气的减光性的作用,人们在有烟场合下的能见度必然下降。烟气的减光性对人员的安全疏散构成严重威胁。

四、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的应用

在火灾安全工程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的建筑物,建立火灾模型,用工程学的方法加以解析,得到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总之,“性能化防火设计”和“性能化防火规范”是建筑消防设计的发展趋势,要大力开展对“火灾安全工程学”的研究,研究适用于建筑工程设计的消防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开发计算机设计软件,为逐步建立和完善“性能化防火设计”创造条件。近年来已经开发的火灾模型有许多中,但设计方向大致有两个。一是采取既定的设计方案,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设计,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二是调用“人员及建筑物”在火灾时的反应状况,对设计结果进行估算。后者的设计方向较为理想化,但因为火灾场景的设定数据比较难以确定,现有数据的数量也相对较少,而且现阶段已确定的数据,可靠性没有保证。建筑火灾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现阶段,这种设计方法较难实现。因此,就其可行性而言,一般选用既定的工程学设计方法,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加以计算,并对结果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五、未来建筑性能化设计的现状及前景

《高规》中明确指出: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防火应对特殊的防火设施进行专题研究,并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就是针对现代建筑“摩天化”的特点而提出的。而专家论证的本质就是一种性能化设计。我国自90年代以来,摩天大楼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升起;火车站、飞机场和大型集贸市场等大空间建筑层出不穷;智能建筑也在一些发达地区不断兴起。但消防法规的建设却显得滞后。所以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迫切地呼唤消防设计的改革。

六、结束语

中国已经具备发展未来建筑的的条件,国家科委已组织一些关于建筑防火设计、绿色环保、仿生建筑、智能建筑的一些课题,这些都引领着建筑走节能化、防生化、智能化的道路,可以得知,未来建筑讲给人类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经济.便捷.人性化的工作或居住环境。建筑智能化可以分为三个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及控制系统.多媒体系统。而为了给用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工作或生活环境,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任何设施与系统都要在细节上考虑得更加详细,这样才能更好地服从于这个目标,否则建筑智能化就失去意义了。本文中所提到的“性能化设计”,也仅限于民用建筑,避免了建筑防火设计的先天不足,减轻了日后防火工作的压力;火灾场景模型的建立,为将来的火灾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火灾蔓延的场景预想,也为灭火预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性能化设计将消防工作一体化,真正的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人防建筑论文篇11

Abstract: in the guarantee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f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this premise below,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has become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most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eir own management, this paper, the author to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construction erroneous zone and its control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building enterprise; Buildings;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rroneous zone; Control; The measure; analysis

房屋建筑企业生命就是效益和质量,在整个市场经济浪潮里面,要求房屋建筑企业必须要从过去单纯的对生产速度和规模追求转变成为提升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以及保持企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然而,提升房屋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加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房屋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将房屋建筑企业的防雷接地施工误区出现概率大大降低,建筑企业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的管理工作必须要运用一种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目标施工工作,还要建立起一系列的包括建筑企业防雷接地施工控制、考核以及分析在内的制度,用以进行实际施工的评价,根据不同管理的项目和内容,运用不用种类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房屋建筑企业目标施工管理的工作。下面,笔者就对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误区及其控制进行讨论。

一、提升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设备使用效率

在建筑企业进行防雷接地的施工过程里面,大量需要机械设备来对生产进行辅助,在这些设备里面,有一部分设备必须要从外部的市场里面进行租用,在企业租用设备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房屋建筑企业机械设备技术的性能,考虑其是否能够为房屋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对承租的价格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和出租人员签订一个合同,对于企业需要长期使用机械,我们必须要多找几家机械出租的单位,俗话说,货比三家,我们要承租那些对房屋建筑企业最为有利价格的机械,对于自有的机械更加要充分的使用,合理的进行任务的安排,配备一名合格操作的人员,健全和建立设备的保养、维护以及使用的规章和制度,对操作人员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教育,使其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爱护,这样也就能够将机械设备使用的寿命进行提高,最终将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的误区很好的避免,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二、加强建筑物防雷接地现场管理和材料收发

建筑施工企业材料很多都是进行露天堆放的,在建筑企业的材料仓库地址选择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所选择的地址必须要有利于施工材料的存放和进出,房屋建筑企业施工材料在进场的时候必须要对其进行认真的检验和计量,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好相对应的检验和验收的标识,对材料使用的制度进行严格的实施,建筑企业的材料管理人员应该要对建筑企业材料使用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督,真正做到场清、料净以及工完,在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的过程中要求企业的施工人员必须要及时的对材料消耗情况进行掌握,要根据这一个月某一个项目的材料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出这一个月的消耗,将其计入到工程的施工里面,在发现问题以后,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反馈,最终保证生产的目标能够实现。

三、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必须要遵循目标管理原则

在我们进行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的过程中,也就是房屋建筑企业提出施工的项目管理原则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使得目标分解的十分得当,决策也十分科学,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方法,我们要对先进管理的制度进行利用,采用一个网络规划时间优化的方法,还要加强建筑企业防雷基地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企业防雷接地施工进度的计划,这样能够很好的将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质量进行很好的保证,这样能够对建筑企业防雷接地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施工进行确保,最终将建筑企业的工程施工大大降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好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误区的控制工作。

结语:总而言之,在建筑企业中,我们想要实现自身的目标,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要遵循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管理相关的要求,运用一种科学、全面的管理方式方法,做好一系列建筑企业业务技术的工作,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最为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在竞争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工程施工的项目,并且要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实施以及组织,带来一定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中,笔者就对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误区及其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东福,游火龙,黄发明,余春华,幸卫斌,王珊珊. 建筑物防雷施工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1).

[2] 李益民,刘啸峰. 变电站电缆沟基建施工新工艺[A]. 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3] 李霞,魏建苏,朱贵刚,肖稳安,王潇宇. 苏州地区雷电分布规律及对农村安全的影响[A]. 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4] 张晓东. Experimental and Mechanism Research on 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Catalytic Tar Cracking[D]. 浙江大学, 2003.

人防建筑论文篇12

针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这就对建筑需求比较大。这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建筑形式也是变得丰富多样,建筑主要以高层为主,出现了建筑区域集中,建筑单位面积增大的现象。针对于这样的建筑情况,我们是非常需要采取建筑节能措施。在建筑过程中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应用是建筑节能措施的重点。所以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在各种风格的建筑中建筑保温材料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举措。不过外墙保温材料虽然是广泛的运用,但是也为建筑的火灾埋下了安全的隐患。所以,针对于建筑保温材料的防火措施是必须注重的安全性措施。

1提高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防火性能的必要性

目前的建筑大多都是高层建筑,容纳的人员是非常多的,较多的高层写字楼或是住宅小区的居民楼都是运用了外墙保温材料的,这样的施工方式可以改善建筑的性能,还是非常有利于建筑节能措施的。不过我们要知道建筑采用的外墙保温材料大多数都是墙体外增加的有机保温层,这样的有机保温层的材料很多都是棉岩或是玻璃纤维等易燃性的物质。因此,保温材料的防火安全性很差,在人员密集的建筑中发生火灾,就会造成火势的难控制,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外墙保温材料会使建筑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提高保温材料的安全性。

2 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安全防火措施

我国的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建筑形式也是变得丰富多样,建筑主要以高层为主,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也为建筑的火灾埋下了安全的隐患。所以,针对于建筑保温材料的防火措施是必须注重的安全性措施。

2.1增加无机类保温材料的利用,减少火灾的危害程度

如何进行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安全防火措施,需要我们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材上就开始注意,我们的首选应该是不燃材料,其次是选择阻燃性质的保温材料,这样的保温材料可以提高建筑外墙的防火性能。保温材料本身的不燃、阻燃性, 能够抵抗别的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的侵入, 能够最大程度的阻止自身火势,这是对于减小火灾事故造成损失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考虑到有机高分子性质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是由着可燃、助燃性质,所以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中,我们尽可能的增加无机类保温材料的利用,这是减少火灾危害程度的重要方式。

2.2加强各部门对外墙保温材料的控制力度,杜绝违法行为的产生

完善外墙保温材料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减少避免外墙保温材料造成的火灾,要通过监理消防以及建设质监等职能部门增加对外墙保温材料的监管,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验收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控制和消除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造成的火灾隐患。我们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都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积极的开展对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治理,在外墙保温材料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必须要严厉的打击。同时,严格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要落实有关消防安全,要在建筑工程完工验收时,将消防设施,包含着消防通道以及准备一些消防器材和消防标志等,这样才可以确保尽可能的减少隐患。

2.3 严格规范外墙保温材料的标准,从生产环节进行防火质量防控

近些年,我们出现了不少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引发的火灾,对于这样情况我国制定了相关的外墙保温材料的政策法规和具体的设计标准,相对国外先进国家虽然还是不够完善,但是也是有着巨大的进步了,我们也是清楚自己在有些方面在政策规定上是有着不足之处的。比如外墙保温材料在生产制造标准和技术方面的要求以及工程验收方面的规定是有着不足的,一些防火性不够的保温材料也是会趁机应用到建筑外墙的施工过程之中。聚苯板这样的材料是经常使用的建筑外墙保温的材料,实质上这样的保温材料的防火能力是比较差的, 可以说发达国家严格规定了聚苯板材料的使用。目前在我国对于聚苯板材料的使用范围也是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不过由于聚苯板的造价低,加上国内没有禁止性的规定,导致我国的建筑外墙保温工程中还是在广泛使用这样的可燃易燃材料,这就给建筑火灾的发生形成了重大安全隐患。

2.4 完善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制度,严防问题出在最后环节

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一旦安装到位,由于其内外皆被不燃材料包裹,已经不易发生火灾。所以外墙保温材料的施工是其火灾发生的最后关键环节。在建筑施工过程,引发这些火灾的原因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完善的消防制度,就会使得施工人员没有消防安全意识,很多的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也是会造成火灾隐患。因此,我们是要注意建筑过程中消防安全的管理,要求施工人员增强消防意识,按照规程施工,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预防建筑施工中火灾。如2010年11月15日上海胶州路高层公寓火灾,就是整幢建筑不分楼层上下同时进行施工而导致火灾一发不可收拾。我们要求建筑施工制定全面的消防制度,在施工中也是要严格落实的。定期对建筑施工的现场进行防火检查,如果在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是必须要及时地消除和整改的。其次就是要按照规范进行物料的安排,必须要将可燃物或是易燃物和用火作业隔离,确保道路的畅通,方便消防车辆进入。特别是要加强建筑工地的明火的监管,增加动火作业人员的消防意识,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的警惕,杜绝动火作业出现火灾隐患问题。我们必须要严把有机保温材料的使用,这样的易燃材料是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建筑外墙保温的防火措施,从自身出发,解决防火问题。

3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建筑行业外墙保温材料应用是非常有助于建筑节能措施的实行的。但是,我们必须要严把有机保温材料的使用,这样的易燃材料是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建筑外墙保温的防火措施,从自身出发,解决防火问题。对于普及人们的消防安全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措施可以更好的发挥保温材料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旗.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问题探讨.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

人防建筑论文篇13

王镜榕北京报道近日,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阳伟业)以其在建筑地下防水领域“企业类别”创新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为我国建筑质量与安全的提升做出的突出贡献,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列为“全国科技自主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示范单位”。董事长王伟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聘任为兼职副所长,并获得了“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修养、有较高水平的管理创新成果”的高度评价。

十余年来,龙阳伟业始终坚持并专注于建筑地下防水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FS101、FS102地下刚性复合防水技术,获得国家相关标准的认同,并依靠持续的自主创新与工程实践,实现了技术体系、产品品类、企业类别和商业模式的四项创新,为根治建筑地下防水渗漏“痼疾”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公司董事长王伟也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赞誉为“建筑地下防水变革实践者”。2012年5月,在由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和中国建设报社联合主办、龙阳伟业承办的2012“中国建筑地下防水与建筑安全”高峰论坛上,王伟董事长发表了题为《向“管理型企业转型”是做好建筑地下防水的关键》的主题演讲,由此,龙阳伟业将十余年实践创新成果正式回馈给行业及社会。2013年7月,在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上,王伟董事长撰写的论文《向“管理型企业”转型是做好建筑地下防水的关键》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并且全文入编《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中国管理科学十年成果荟萃》。

在相关政府部门与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广大媒体,以及龙阳伟业等企业的共同倡导下,“建筑地下防水关乎建筑安全”、“建筑地下防水应回归根本——结构主体防水”、“建筑地下防水应与建筑寿命相同”、“建筑地下防水是大系统工程”、以及“建筑地下防水应‘主动防水’”等科学的防水认知,逐渐成为防水行业乃至社会的共识。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是经陈云同志批示,在宋平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下,于1987年6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是我国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专门从事管理科学和相关交叉科学研究的新型科研咨询机构。现为国际管理学者协会联盟(IFSAM)的理事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重要的研究所之一,是从事企业管理前沿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的专门机构,致力于研究企业管理创新,传承管理思想,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活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