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讲师职称论文实用13篇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1

1、成立**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委员会,由9至1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同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遵循“公正、客观、准确、保密”原则,保证评审质量。

2、成立**老科协职称申评工作办公室,在**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强同本会所属企事业单位联系,负责受理助理级以上职称的申报、推荐、评审、认定的有关事项。

3、各团体会员单位要成立技术职称资格推荐审议小组,该小组一般由行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5—7人组成。

二、转正定职

1、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承认学历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不需评审,可直接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2、大专毕业,见习期满,并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二年,可认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认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取得双学历学位和研究生毕业班毕业的人员在取得最后一个学位或毕业后,可认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

3、硕士学位获得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三年,可认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三、受理评审的系列

1、工程技术系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高校教师系列: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3、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系列: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

4、科学研究系列: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5、经济系列:助理经济师、经济师、高级经济师。

四、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必备条件

(一)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者,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者,应是本会所属企事业并是**老科协团体会员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凡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应提交在公开发行的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或工程设计报告二篇以上;

(四)对外语、计算机等级水平的要求,由各团体会员单位和职称资格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核实灵活掌握。

五、评审标准条件

1、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条件

(一)助理工程师任职条件

具有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能够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获得硕士学位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经考察合格;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上见习一年期满,经考察合格;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技术员工作二年以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技术员工作四年以上者可任职。

(二)工程师任职条件

①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工程师的任职条件:基本掌握现代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方法,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和技术经济效益;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②研究、设计部门工程师的任职条件:有独立承担复杂项目的研究、设计工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从事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工作的实践经验,能吸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提高研究、设计工作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③获得博士学位,经考察合格;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2年左右;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三)高级工程师任职条件

①生产、技术管理部门高级工程师的任职条件:具有解决生产过程或综合技术管理中本专业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有系统广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有丰富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社会、经济效益;能够指导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②研究、设计部门高级工程师的任职条件:具有独立承担重要研究课题或有主持和组织重大工程项目设计的能力,能够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有系统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实践经验,取得过具有实用价值或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设计成果,或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技术著作、论文;能够指导工程师、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

③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工程师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

担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从事工程技术研究、设计、技术开发、技术情报等工作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应能比较熟练和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为了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对在生产、勘察、设计、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破格聘任或任命相应的技术职务。

(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条件,

从事高级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评教授级高工:

①主持和设计过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或解决过省部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的技术关键性问题。取得了显著技术成果或经济效益的(集体项目前三名或确系实际执行主要完成者,显著经济效益指年创税后利润50万元以上,下同)。

②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开创性地提出本专业研究开发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果,或填补国内空白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③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或部省级一等奖或二等奖2项或三等奖3项等级内额定人员。

④在国际性的科技成果交流展览中获金质奖1个或银质奖2个、铜质奖3个的。

⑤获省部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专家称号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⑥主持开发、研制的新产品或结构调整、更新、换代的产品,成为自治区名牌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在自治区内同类产品中名列前三名,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⑦主持完成国外引进大型先进成套(单机)设备或生产线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投入生产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⑧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推广应用中,将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2、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

(一)助教任职条件

助教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得学士学位;或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经考试或考查,确认达到学士学位水平,经过一年以上见习试用,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教职责。

②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经考察,表明胜任和履行助教职责。

(二)讲师任职条件

讲师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担任4年或4年以上助教职务期间,已取得高等学校助教进修班结业证书;或确认已掌握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内容,具有本专业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且已承担两年或两年以上助教职务工作,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③获得硕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左右助教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三)副教授

承担五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副教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①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及时掌握本门学科发展前沿的状况,并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②教学成绩显著,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发表过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出版过有价值著作、教科书;或在教学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或在实验及其它科学技术工作方面有较大的贡献。

(四)教授

承担五年以上副教授职务工作,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教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①教学成绩卓著。②发表、出版过有创见性的科学论文、著作或教科书,或有重大的创造发明。③在教学管理或科学管理方面具有组织领导能力。

对在教学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及其它科学技术工作等方面成绩特别突出的教师,其任职条件可不受学历、学位、任职年限等规定限制。

3、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

(一)助理讲师任职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任助理讲师职务:

①获得学士学位,见习期满;或担任教员职务两年以上,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或有较强的业务实践技能,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理讲师职责。

②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理讲师职责。

(二)讲师任职条件

讲师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得学士学位,已承担4年以上助理讲师职务工作,具有本学科必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能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籍和资料,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或两年以上助理讲师职务工作,具有本学科必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③获得硕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左右助理讲师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三)高级讲师任职条件

已承担5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高级讲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可任高级讲师:

①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熟练地担任一门主干基础课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卓著。

②能指导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咨询、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或其它科学技术工作,造诣较深、成绩显著。

③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对在教学工作或其它科学技术工作方面成绩特别突出的教师,其任职条件可不受学历、学位、任职年限等规定限制。

4、科学研究人员职务任职条件

(一)研究实习员任职条件

获得硕士学位者,可聘任为研究实习员。获得学士学位者,一年见习期满,并具备下列条件,可任研究实习员:

①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②了解本专业研究工作的基本环节,初步掌握本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在高、中级研究人员指导下,能承担研究课题中的具体工作;

③能阅读一个语种的外文专业书刊。

(二)助理研究员任职条件

获得博士学位者,可任助理研究员;担任研究实习员职务四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担任研究实习员职务二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任助理研究员:

①对本学科、本专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了解本门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独立地掌握本门学科必要的实验技术,能独立地设计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工作;

②取得过具有科学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在推广科研成果中有明显成绩,或在野外科学工作中获得有意义的科学积累,或在上述之一工作中起主要作用,能指导初级研究人员进行工作;

③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刊(对从事不同类型研究工作的人员,外文要求可有所不同)。

(三)副研究员任职条件

担任助理研究员职务5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助理研究员职务3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聘任为副研究员:

①具有本学科较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工作,解决科研工作中较复杂又有较重要意义的理论问题或技术问题。

②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掌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选定有较大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提出有效的研究途径,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

③取得过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或较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提出反映这些成果的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研究报告,或取得系统的又有较大学术或实践意义的科学积累,或发表过较高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或在上述之一成就中起关键作用。

④具有指导和组织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

⑤具有指导和培养中级科技人员、研究生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四)研究员任职条件

担任副研究员职务5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聘任为研究员:

①能分析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提出本学科研究方向,选定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或开创性的研究课题,或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②能创造性地解决重大的、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并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成果。

③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能够指导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攻关项目。

④培养出较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对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研究人员,在聘任各级研究职务时可不受上述规定的学历和资历的限制。

5、经济专业人员职务任职条件

(一)助理经济师任职条件

应具有较系统的经济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地对专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胜任助理经济师职务;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在经济专业岗位上见习1年期满,经考察合格;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经济员工作2年以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经济员工作4年以上者可任职。

(二)经济师任职条件

应具有系统的经济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有较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解决较复杂的业务问题,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或经济效益。获得博士学位,胜任经济师职务;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助理经济师工作2年左右;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经济师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经济师工作4年以上者可任职。

(三)高级经济师任职条件

应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国内外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方法和发展趋势。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够解决重要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性意见。在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贡献显著。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经济师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经济师工作5年。

六、破格晋升条件

为鼓励自学成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在生产、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方面工作中业绩突出,成果显著,确有真才实学,贡献突出者,可不受规定的学历限制,放宽资历年限,破格申报评审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一)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满五年,并取得助理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二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①荣获市级授予的劳动模范;

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四等奖或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③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④获市级质量管理奖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⑤在任职期间(三年以上)企事业管理成绩突出,管理经验被市主管部门或市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

(二)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满十年,并取得本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三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①获得省、部级以上授予的劳动模范;

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发明奖,下同)三等奖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③创省、部级名牌产品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④获省、部级质量管理奖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⑤在本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中创立了有价值的经验,被自治区主管部门确认,并在全区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

七、申报、推荐及受理程序

1、个人申报。申报人填写《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表》,提供学历证书复印件、现有专业技术资格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交所在单位专业技术资格审议推荐小组。申报人填写申报材料时,除本人姓名用笔填写外,其余内容一律用电脑打印。

2、单位审议推荐小组负责对申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确定推荐意见,根据申报人的德才表现,学术技术水平、工作业绩、成果等情况写出具体推荐评语。

3、申报材料每人一式二份,在今年7月底前,送交**老科协职称申评工作办公室,整理后送评委会评审。

4、申报人在交申报材料的同时,高级的每人交评审费用500元,中级的每人交400元,初级的每人交300元。

八、评审及审批

1、高教、科研、工程系列,高级评委会要按学科、专业设置若干学科(专业)组,对被评审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申报人的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并向高级评委会提供真实可靠的推荐意见。

2、对照相应系列条件规定的任职条件,各档次职称规定必备学历资历条件和破格晋升条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审。

3、评委会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经出席评审会议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获通过。评委会的评审表决,只投同意或不同意票,不投弃权票,正式投票要一次性完成,不得搞复议。

4、评委会应建立会议记录制度,记录内容包括:开会日期、出席会议的评审委员、会议议程、评审委员发言摘要、投票结果等。记录要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记录人签名。

5、评委会的评审结果须经**老科协专业职称资格申评领导小组批准,由**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行文公布,并发加盖钢印的职称资格证书,方可有效。

九、参加本协会的民营企业人员职称的评审

参加本协会的民营企业人员的职称,由个人向企业申请,再送服务民营企业委员会初审,然后提交老科协专家评委会评审。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2

高职院校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基本都设立了会计专业,并且各个会计专业的招生情况较好、报到率较高。但是,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遭遇到很多难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难题就是怎样讲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学的艰难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下面我们对这种情况进行剖析。

1 高职会计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1 学生水平偏低

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虽然是招生较好的专业,学生的素质相较于其他专业并不低,甚至可能还要高。但由于目前高校的大量扩招,高职院校招到的生源本就有限,各高职院校分数可能不一样,但从整体看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此外各高职院校每年都有补录的学生,还有面向本地生源招收的专科三批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入学成绩可能更低。以河北省为例,2010年专科三批的控制分数线,面向河北省招生的专科:文史类288分,理工类200分;河北省市属专科由河北省各市招生委员会划定控制分数线,但普通文、理科不低于200分;控制线上完不成招生计划,经院校申请,可以降分录取。WwW.133229.CoM因此从入学分数看,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的能力较差,素质较低,尽管有些人认为分数低并不代表其他方面的能力低,但不可否认的是个体的很多能力是相通的,分数在某种程度上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代表学生的基本素质。

1.2 会计知识难度加大

随着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化,财政部日益出台更多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就是其代表,会计的内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是会计人员普遍的共识。会计职业可能仍然比较容易入门,但是,要想在会计领域有进一步的造诣,如想通过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仍是相当困难的,换言之,会计不再是任何人都能从事好的职业。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会计课程越来越难讲,但是,又不能不讲。尽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会计专业的高级人才,而是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当高职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面临的同样是会计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等的一系列考试,作为提供知识的学校,没有理由不向自己的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因此,会计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各个高职院校由于要贴近“职业”的特点,普遍将较多的学时放置在实践课上,缩短了理论课的学时,导致教学所需学时的紧张,更造成教学的艰难。

2 解决对策

2.1 策略之一:吸引更好的生源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够好,是因为现在社会上普遍有一个观点,就是能上本科就不上专科,因此很多家长宁愿选择收费高昂的三本,也不愿意让孩子上高职这样的专科职业院校,家长们的这种错误认识,主要是源于高职院校宣传不到位。

其实,职业教育是一种相当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形式,被研究较多、证明力最充分的就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大类。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据悉,德国约有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同样是职业教育,中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则面临困难得多的处境,无论会计专业办得多么火,招到多少学生,无法找到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就是失败。而以目前高职院校的吸引力,要找到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确实太难。对于一个成功的会计专业来说,它应该主动地去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生,而不是坐等随便什么样的学生来,这是区分高职院校能不能生存下来的重要标志。

因此,建议各个高职院校下大力气进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改变家长们的错误认识,以吸引更好的生源。

2.2 策略之二:提高教员素质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师资从学历上来说,是比较高的,应该说完全能满足教学要求。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讲课只能按照课本讲理论,无法将课程与会计实际相联系,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因此,建议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制定硬性规定:凡是学校刚毕业的学生不能直接应聘到学校工作,学校需要师资,必须从企业招聘。同时,即使是从企业实际引进的具有真正双师素质的教师,也要求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入实际。因为企业在不断地采取新的工艺技术,出现新的经济业务,只有不断地深入企业,才能在企业中随时随地掌握生产中所需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业务,从而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2.3 策略之三:改革讲课的常规模式

会计课程的课时较多,内容较多,而常规的讲课方法,是由一位教师将一门课从头讲到尾,这种讲课方式,不仅使学生由于总是面对同一位老师容易疲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发挥自己所长。

因此,建议改革讲课的常规模式,将会计内容分成各个模块,比如资产模块、负债模块、所有者权益模块、特殊准则模块等,各会计老师可以选择自己拿手的内容,即不同的模块由不同的老师讲解,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保障学生听到最好的讲课。

2.4 策略之四:改革会计职称考试模式

会计职业所需要的职称考试包括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考试。自从实行会计职称考试以来,应该说培养发现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但笔者认为目前的会计职称考试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偏理论轻实际。会计职称考试历年的试题较难,其考题也类似于注册会计师考试题,就是理论性、有难度的知识较多,而贴近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内容少。从2009年开始,注册会计师考试开始改革,增加了综合内容,注重考察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会计职称考试没有理由不进行改革。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3

随着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各级医院将是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发展,严格的医疗质量控制、规范的临床教学管理和开展医学科研将大大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7-9]。本院作为一所年轻的教学医院,为了强化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教学意识,鼓励他们积极从事临床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从2007年就制定了医护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必须完成当年的教学任务,临床带教学生评价满意率在80%以上,并通过教学讲课和教学查房考核,方可申报晋升上一级职称。临床医生未参与教学工作和教学讲课、教学查房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晋升。

2考核标准

教学讲课标准参照“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师讲课评价表”标准执行。教学查房标准参照“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教学查房评分表”、“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护理教学查房评分表”标准执行。

3考核办法

主要采取了平常测评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常测评就是通过每月的教学质量考核和向实习生发放调查表对带教教师进测评;集中考核就是对拟晋升职称者在申报前夕进行教学讲课和教学查房集中测评。晋升中级职称考核由院内高级职称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分别组成教学讲课和教学查房考评小组,按照标准集中考核,当场评分后交人事部门统计,最后按平均分数计算。晋升高级职称考核由医院聘请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相关专业教授到本院对拟晋升人员进行教学讲课和教学查房考核,当场点评,当场评分。

4考核效果

4.1拟晋升高级职称医务人员临床教学考核情况5年来考核拟晋升高级职称的医疗、医技、护理人员共34人次,考核情况见表1。

4.2拟晋升中级职称医务人员临床教学考核情况2009~2011年拟晋升中级职称的医疗、医技、护理人员考核情况见表2。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4

1、助教:新教师在未受聘为讲师以前先从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教学辅助工作,以熟悉大学的基本教学条件和教学的组织。助教也可以由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

2、讲师:能够独立开设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大学教师。讲师也有不同的等级。优秀的讲师完全可以把他的课程开设成对本门学科有巨大贡献的基础课,而他的教学方法、实验方法和基本规范将成为学生必修的一级台阶,借以达到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5

关于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从近10年来的研究文献看,已经有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献[1](2000年)通过对国外、国内的师生比指标和职称结构指标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与对比,得出了我国生师比及师资职称结构比均应进行调整的结论。文献[2](1999年)设计了测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教师的最佳平均年龄为35~40岁,而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的最佳平均年龄分别为30、35和40岁。

文献[3](2001年)探讨了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内涵和优化的要求。师资结构的内涵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素质结构,二是群体素质结构。就群体素质结构而言,又可分为五个方面:年龄、学历、能级、学缘和学科。按照文献[3],这五方面结构的优化目标分别为,正态分布的年龄结构(峰值在36~50岁,均值40岁),尽可能高的学历结构(研究生学历的占80%〈科研为主型学校〉、60%〈教学为主型学校〉或30%〈专科类学校〉),合理的能级结构(有高级职称比例占60%〈科研为主型学校〉、40%〈教学为主型学校〉或30%〈专科类学校〉),理想的学缘结构(纯本校培养的在30%以下),交叉相融的学科结构。

文献[4](2002年)运用比较法对中美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结构、配备及任用、培养进行了分析比较。美国的师资配备早有规定:高校师生比1∶16,师职比为2∶1。我国的师资结构上的差距主要在教授偏少、高学历教师偏少。文献[5](2005年)也比较了美国和我国近年来高校教师的队伍建设。美国高等院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大体呈3种模式:综合性大学为倒金字塔式或葫芦状,4年制学院为卵型模式,两年制社区学院为金字塔形式。美国高校招聘教师时一般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但一部分专业性很强的院校,如建筑、新闻、舞蹈、戏剧等,具有硕士学位者亦可。个别人有特殊经历,如当过部长、大使、总统助理等退位后愿当教师的,即使没有博士学位,也有被聘为教授的可能性。此外,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留本校毕业生当教师。非常有效地避免了“近亲繁殖”现象。

文献[6](2005年)比较分析了多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与我国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相比,可以发现3方面的差异:国外高校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占了很大的比重;国外高校专职教师的聘任既公开又严格;国外高校专职教师的任职资格条件远比我国的高(除学历外,还要求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及附加条件)。

文献[7](2009年)讨论了德国高校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针对以科研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弊端之一——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设立了工作重心为教学的教授岗位,推进教学工作的专业化。对于高校中工程技术学科而言,还有更高的要求,即新聘用的教授原则上必须具有大学以外的工作经历。

文献[8](2010年)专门讨论了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提出建设高水平特色师资队伍,首先要构建合理的队伍结构,其次营造特色的学术氛围。在师资结构上体现为:年龄结构层次合理、学缘结构多元优质、职务结构梯度合理。在学术氛围的营造上突出:特色发展、术有专攻的原则,不畏艰苦、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甘于寂寞、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文献[9](2010年)给出了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分析。指出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发展现状可归结为: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学历结构逐步优化、职称结构和教授聘任条件虽已提高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明显偏低。

总体来看,关于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已形成一些统一的和成熟的观点,但也有一些不明确或不一致的看法。例如,高等学校师资队伍构成该如何定义?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如何分类?每一类结构的最佳比例或分布是怎样的?等等。比方说,根据文献[9]中的资料,美国一流大学的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5%以上。如果由此认定我国大学的师资结构也应如此,那么从今天起,强制所有的大学非博士免进,坚持数年后,我国大学的师资结构的高学历水平肯定可以升至世界前列,但是,也完全有可能,我国大学的科研能力依然很弱。显然,高学历的师资结构并不能简单地与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科研划等号。因此,针对上述基本问题进行科学解答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6

中小学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大学教师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助教指的是在大专院校及中小学内,协助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职务。通常助教来自于同领域的毕业生,有些则是由硕士班或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另外也有外聘的。在一些学校,要能升任为讲师及教授、副教授前必需要担任过助教。教授多指在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与研究员,为大学教师职务的最高级别。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如科学和文学等领域。另外教授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的方式来获得商业上的合作机会,同时训练自己的学生将来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7

我国高职院校当前流行的“双师型教师”术语,被学术界定义为“讲师十工程师”类型的高等职业院校达标教师,要求在获得高等学校教师中级职称资格的同时兼备某门职业中级技术职称,其基本内涵要义是既可以从事高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又能够进行专业实训课的指导。可它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种名义,已经暴露出了名不正言不顺的缺陷,很有改革的必要。

二、原名义的不足之处

1.修饰语与其中心词搭配不当

作为一个偏正性的名词结构,“双师型”是用来修饰、限定其中心词“教师”的,可是前者概念已经包含了后者概念的一部分内涵,致使前后词素在文字及其含义上部分重复,外延上互有交叉,明显违反语法逻辑规范。

2.与高职院校现行教师职称发生冲突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目前沿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的传统,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晋升之路已成惯例。可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口号的提出与实施,使本来正常化的现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出现了混乱现象。多头专业称号的并举同行,竟然让有的副教授、教授不得不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动员会上这样表态:“争当一名‘双师型教师’!”教授们竟然在争当讲师(还有另一半追求目标是所谓的“工程师”),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试问:“双师型教师”究竟是职称系列的专有名词,还是属于荣誉称号一类的东西?“师”出无门,实在名不正言不顺。

3.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号称有一个响当当硬邦邦的标尺,那就是“讲师+工程师”,试问:讲师职称与工程师职称双双评上了以后,而要晋升高级职称的称谓又是“双×型”呢?“双师型”分明是僵化的死教条,是可以一劳永逸的敲门砖,是只认本本却不究其实的假动作。

4.在高等职业院校试图搞“一刀切”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既包括主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公共文化课程的非术科类教师,又含有主要教练职业技术的术科类教师。虽然同为高职院校的主体专业技术人员,但在动手操作技能项目的亲身示范、技术实训环节的传帮带等一线指导职能方面,其技术操作的含金量与学术深造的程度理应有所区别,搞不得“一刀切”。而本来面向中职学校术科教师量身定做的“双师型”标准,如今却被扶摇直上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圣经,显然是不适合的。

5.在实施过程中已经走样

“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本来以“讲师+工程师”的双重职称作为资格指标。这种近乎乌托邦型的职业院校师资理想,在现阶段讲师实际待遇普遍比不上工程师的国情下,不可能大面积行得通,因而也就失去了合理存在的客观基础。至于国家教育部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附件之一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第34条注释里,也无可奈何地将“双师型教师”变通为“双师素质教师”,还从若干降低门槛方面放松了准入的口子。这样的舆论导向,势必带来该部门所主办的“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热,更引发了尚待评估的高职院校内部“双师型”教师镀金以图过关的“”局面。如此看来,“双师型教师”继而滑坡成“双师素质教师”,再掉价为一周时间左右“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双师素质证书”的公开捷径,早已使其学术与技术的含金量大减,公信度大降。

6.误导作用不可小视

据国家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体系》显示,其科任教师所涉及的课程,有基础课、专业课、基础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等四个类别。那么,“双师型教师”的适用对象是仅限于专业课教师呢,还是要求全体任教者?这是一个执行中的疑点。另据本课题所调研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对应达到而未能达到‘双师型’教师资格要求的中、高级职称的专职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将采取‘高职低聘’、限课时和限期达标的措施”,似乎将担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人员排除在该名义的适用对象以外;可是在该校的《大学语文》重点课程建设评审条件中,关于“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的要求仍是一项重要指标。该名义内涵与实施中的粗放经营状态,相互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三、原名义修订构想

在全国上下已经使用“双师型教师”这个有问题名义的情况下,比较切实合理的对策,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进行内涵式建设,即尽可能施以微调手术,适当进行必要的修订。笔者以为,现在把“双师型教师”调整为“双高(即高学养、高技能)型教师”的名义,是比较理智的。

四、新名义推行理由

1.突出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根本特征

高职院校教师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的根本点,正是在高学养的资质条件之外,还兼具高技能的要求。如果要制定高职院校教师执业资质标准的话,一定要突出这个本质性的特色。

2.消除掉原名义存在的内涵硬伤

高学养、高技能型的教师,不仅是一个偏正搭配合理的名词性词组,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群的一个名义来用,讲得通,理得顺,而且伴随着教师职称的正常晋升,高学养与高技能的等级可以细分,尚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这就彻底消除了原来“双师型教师”名义的诸多明显不足,改换得无可厚非。

3.坚持着从上到下对高职院校教师标准的既定改革方向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既然走出了有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改革之路,实属不易,不能前功尽弃。如今以“双高型教师”的新名义来改良“双师型教师”的原名义,其大方向可以维持不变,不失为比较好的内涵建设策略。

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双师型”到“双高型”,仅一字之调整,就有内涵要义上的大进步,而且基本上保持了包括中央主管部门在内的权威机构所认可的原名义,想必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笔者相信,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一定会在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日益完善,其特有的名义也会达到规范化标准的。

参考文献:

[1]刘国良.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4(10).

[2]张社宇.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实现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

[3]唐林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结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4]谈晓明.“新双师”――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J].鄂州大学学报,2006(5).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8

关键词 :中职师资;类型比例;失调;教师文化;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58-03

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于1984年建校,原名重庆市合川行知职业中学,是一所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是生活教育理论实验的中职学校。我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问题,将师资建设作为我校“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项目”改革发展的切入点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中职师资队伍的类型分析

中职师资因为其建校时期的师资来源及专业发展环境的影响,使得师资建设中存在着诸多深层次问题。从师资队伍类型的角度分析,主要表现在:

课程类型的角度: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 我校作为新建职校,教师主要是来自普高、初中等学校,他们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教师,不愿意转教专业课程。因此,学校从一开始就面临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的困境。

智能类型的角度:单一型教师偏多、“双师型”教师不足 当时,我校教师中大多数教师只能教文化课或专业课,缺乏教专业课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由文化课转岗而来的教师,因缺乏专业训练而难以将专业知识讲透;从企业转岗、社会招聘而来的教师,因缺乏良好文化基础而难以将专业知识讲清。这种单一型教师偏多、“双师型”教师缺少的状况严重地影响着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来源类型的角度:半途转岗任教多、专门培养任教少 在我国开办专门的职业技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职教师资以前,中职学校不得不动员基础课教师转教专业课,80%以上专业课教师都是转岗而来。由于缺少专门的职前训练,这些转岗教师只得边学边教,教学效果不好,于是一些教师又放弃专业课教学而转教以前的基础课,使得专业课教师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

职称类型的角度:低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少 对于职称高的优秀教师,中职学校难以引进,来校任教的教师职称普遍偏低。在急需师资情况下,学校大量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如此一来,整个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呈现偏低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年龄类型的角度:中老年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偏多 作为新建学校,前来应聘的大多是年轻人,加之,招聘部分新毕业大学生,使得学校呈现中老年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偏多的现象。虽然青年教师有热情、有精力,但缺少老教师的传帮带。

教学类型的角度:经验型教学较多、思想型教学较少 建校之初,我校许多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还有一些教师是由企业转岗而来。他们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更缺少教学技能培训。他们模仿、移植自己教师教学的样子,简单重复教学多,反思改进教学少。

基于类型分析的建设策略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问题的实质既不是简单的数量问题,也不仅仅是质量问题,而是师资队伍类型结构的失调,即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是师资队伍在课程结构类型上的失调;单一型教师偏多、“双师型”教师不足,是师资队伍在智能结构类型上的失调;半途转岗任教多、专门培养任教少,是师资队伍在专业培养类型上的失调;低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少,是师资队伍在职称类型结构上的失调;中老年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偏多,是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类型上的失调;经验型教学较多、思想型教学较少,是师资队伍在教学品质类型上的失调。基于上述判断,解决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处方是改善师资队伍的类型结构。为此,我校采取了系列措施。

补充专业课教师,稳定文化课教师,促进二者比例合理化 近年来,我校坚持只进专业课教师的原则,学校领导亲自带队到高校招聘数控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汽车制造与检修、会计、学前教育等专业毕业生,专业课教师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学校通过政策引导,让部分文化课教师专学急需教师的专业,转教专业课。经过持续建设,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就趋于合理了。

实施“双师型”导向,减少单一型教师,搭建二者的合理比例 我校与近百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批派送教师到企业代岗、顶岗实践;学校选送专业课、文化课教师到各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鼓励教师报考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多管齐下,我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迅速从当初的不足20%提升到85%,形成了与课程结构比例相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鼓励多方进修,帮助教师提高职称,促进职称结构合理 近年来,我校派送了一批教师到各地高校进修,要求教师在进修期间参加技能展示、发表教研成果,为晋升职称做好准备。同时,学校从西南大学等高校聘请专家为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个别化引导,青年教师的水平迅速提高,教研成果纷纷发表,教学风格逐步形成。一批教师的职称逐次得到晋升,师资队伍职称结构逐步得到改善,走向高端化。

组织教育理论培训,塑造教育灵魂,打造思想型教师 我校来自普通中学的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一般,来自理工科专业的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工程人员没有接受过教育科学训练。缺少教育思想作为支撑的师资队伍,缺乏职业发展愿景、专业发展动力,应付性、机械性的教学是自然的。为此,学校邀请高校专家来校做系统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到高校学习,同时还组织教师开展说课和赛课活动。通过多途径的持续推进,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教师还进行反思、总结,发表教研成果,一支思想型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

基于类型优化后的水平提升

上述措施虽然解决了量的层面的类型比例问题,但仅仅是“治标”,接下来的任务自然该转向质的层面的质量水平问题,进行“治本”。

各中职学校的区域社会环境资源不同,学校如何利用环境资源以打造有特色质量的师资队伍,也是需要自己探索的。在反复研究基础上,发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解决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治本”之方。为此,学校组织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学习活动,让教师体会陶先生“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教学做合一”等主张的现实意义。学校围绕学陶、师陶、研陶,要求教师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定位教学理念、形成教学模式,逐步走向有教育理论支撑的思想型教师,并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以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理论认识。

机械训练少了,人文意味浓了,课堂富于生气 我校教师在学习生活教育理论中,领会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精神,按照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要求,将职业技能训练与人文思想熏陶结合起来,课堂散发出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学校教学生机勃勃,促进了校风的好转。

教学中简单重复少了,反思教学多了,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通过学习,教师体会到“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中学”的真谛,开始注重课后反思,自动总结教学成效,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教师从中获得了职业成就感,进而推动着教学改革的持续。

教学中单一传授少了,引导探究多了,学习主体性得到激发 在陶行知先生“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等思想的启发下,教师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创造新生活的人,并尝试探究教学,注意激发、引导,将“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了学风的好转。

经验型教师少了,专家型教师多了,学校教学品质得到提升 在“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做的法子要根据生活的需要”启发下,教师自动加入到“生活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探讨中,积极参与到“工学交替、理训一体”的培养模式改革中,自觉地实践着“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教师将教研心得写成100多篇出来,学校教师队伍出现了由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的良好趋势,学校的办学品质由此得到了提升。

经验:彰显特色、讲究策略、提升境界、完善制度

目前,我校中青年教师100%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有20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教师中有高级讲师57人,特级教师1人,研究员1人;有区科技拔尖人才1人,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有部级培训骨干教师10人,市级骨干教师15名,区级骨干教师22名,“双师型”教师141名,打造出一支数量规模合理、质量水平较高、各种类型比例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还涌现出一批典型人物。

总结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实事求是,凸显区域特色 首先要正视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其次要清晰认识、高度重视中职师资队伍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这些认识,再探讨师资队伍的准确定位和特色打造。其中,特色打造要注意分析所处区域环境,如我校建校在陶行知创办重庆合川古圣寺育才学校的故乡,有“行知文化”的历史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就要运用好这个资源,抓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陶味文化”来支撑师资队伍思想建设。

抓住机遇,讲究推进策略 面对上述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我校领导分析其产生的主观与客观因素,积极利用“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等政策与发展机遇。同时,分析推进策略,制定支撑政策,分门别类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突出专业带头人、各级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全员培训教师等类型的教师培育,促进各类教师的类型比例逐步走向合理。

营造氛围,提升职业境界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校以“行知校园文化”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支撑,注重思想层面的职业境界引导、提升,努力建设“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风文化,并辅以“以德立人、能行天下,培养做大事的人”的办学理念,“行知合一、德能兼备”的校训,“教学做合一”的校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的学风,教师沉浸在浓厚的“陶味”校园文化之中,使敬业与奉献精神成为教师的身份名片。

突出重点,完善管理制度 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无疑是中职学校师资建设的重点。为此,学校采取了观念先行、制度跟进的策略。一方面,组织教师从学生就业短板、中职教育国际经验出发,诊断教师队伍素质的缺项,形成建设“双师型”队伍的共识;另一方面,学校制定系列配套奖惩制度,如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年带任务、带技术到生产一线去参加30天以上的顶岗锻炼、考察研修、教学研讨,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向“双师型”的转变,提高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叶上雄.生活教育十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

[2]合川生活教育整体改革领导小组.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合川教育整体改革[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的出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唐智松.陶行知居渝期间教育思想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⑷.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9

中学体育教师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从社会的高速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仅通过职前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己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拓宽知识与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地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经调查得出: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中男教师有113人(占73.4%),女教师有41人(占26.6%),男女教师的比例是2.8:1,男教师所占比例是女教师的近3倍。根据相关专家意见,中学体育女教师所占的比例在25%―30%之间比较合理,女体育教师所占比例为26.6%,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中25岁以下的体育教师有10人(占6.5%);26―30岁的体育教师有26人(占16.9%);31岁―35岁的体育教师有56人(占36.4%);36岁―40岁的体育教师有32人(占20.8%);41岁―45岁的体育教师有18人(占11.7%);46岁以上的体育教师有12人(占7.8%)。所以,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基本呈现年轻化。

通过对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情况调查得出,具有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占8%,具有中级职称的体育教师占58%,具有初级职称的体育教师占25%,另外还有9%的体育教师没有取得专业合格证。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出:体育教师的职称以中级职称为主占一半以上,初级职称的体育教师也占到了四分之一,体育教师的职称普遍较低。

2.2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2.2.1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与参加继续教育原因分析

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的效果。据调查,中学体育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对自己的工作很有帮助的占20%,有帮助的占55%,帮助不大的占14%,没有帮助的占12%,说不清的占4%。另外,有28%的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因为职称、职务晋升;23%是学校要求必须参加;17%是教师要求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的提高;15%是想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只占11%。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在主观的认识上是不够的,这就导致一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被动应付,把难得的继续教育机会和时间都白白浪费。

2.2.2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方式与渠道

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方式主要是业余培训占62%,排在第二位的是参观听课等占17%,半脱产占9%,而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进行网络远程教育的仅仅占2%。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占43%,通过县、区进修学校的占25%,通过函授、电大、职大、夜大的占12%,其他渠道如各种学会、交流会、研讨会占9%,通过学校自己组织的培训的占4%,通过自考手段的占2%,通过远程教育形式的占2%。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现有的教师继续教育机制尚不完备,继续教育的机构设置绝大多数还是局限在师范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各县市的教师进修学校的范围内。

2.2.3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通过对继续教育相关部门的调查了解到,现行的继续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体育课程教育理念和实践、体育学科知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及技能、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的知识、体育科学研究知识、与学校体育管理等有关的学科知识等。通过对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教师调查了解到,目前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很合理的占7.8%,合理的占21.4%,一般的占36.4%,不太合理的占24%,不合理的占10.4%(见表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超过半数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都不满意,他们认为现行的课程设置不符合他们的需求,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高度,尤其缺少一些实用性的课程,比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体育技能和健康评价、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演示等课程。同时大家也认为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中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

2.2.4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调查了解到,目前的继续教育,授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是以讲授法为主的占42%,讲练结合的占42.9%,专题讲座的占15%,研讨法的占13%。可见目前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仍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系统讲授偏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学生比较喜欢的讲练结合、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应用得较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少。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希望课堂讲授的理论能紧密联系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使学生通过观摩和讨论等方法多交流经验与感受,真正体会理论的实用价值,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结论

3.1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中男女比例为2.8:1,教师整体结构合理;从年龄结构来看,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基本呈现年轻化。体育教师的职称普遍较低。

3.2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在主观认识上是不够的。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业余培训,通过其他方式学习的很少,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渠道还是局限在师范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各县市的教师进修学校的范围内。

3.3有超过半数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都不满意,认为现行的课程设置不符合他们的需求。教学方法仍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系统讲授偏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学生比较喜欢的讲练结合、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应用得较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少。

参考文献:

[1]白文飞,徐玲: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途径[J].继续教育,2002.

[2]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1991:12.

[3]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外国现代成人教育理论[M].上海:上海市成人教育研究室,1985:185.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10

晚报讯 (记者 杨玉红)数量越多,教师越可以轻松获得职称晋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一个无法考量的指标而搁置。市人大代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祝卫呼吁,修改现行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

目前,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普遍标准是:教师个人的学历、数量、资历,而教师的教学能力被忽视。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2005年因肺癌病逝,终年57岁,他的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晏老师一心从事教学却很少关注科研,去世时,他仅是个讲师。

祝卫表示,目前,高校衡量教师科研能力的“硬指标”就是规定在某级刊物上的数量。如果论文数量达不到规定,无论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教书育人方面多出色,都无法晋升。

教师的工作重点就是课堂教学,千万不能种别人田荒了自己地。祝卫坦言,现行的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定办法和标准,使得高校教师永远摆不正自身工作重点,教学改革和研究始终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唯有在职称评定这个源头上进行改革,才能逐步纠正高校教师的定位,才能使教师回归教育工作者的本我。

祝卫建议修改现有的职称评定标准,将教学能力置于与科研能力平行的地位;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的主要成果人可以直接获得晋升资格;获得市级及国际级精品课程的可替代论文;获得市级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在高级职称评定可以替代论文。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教师共50人,其中初级职称15人,中级20人,高级15人;男性23人,女性27人。学生共160人,其中专科50人,专升本30人,本科60人,研究生20人;男生70人,女生90人。

1.2 调查方法及处理

采用自编半开放式问卷《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单》,共18题。教师问卷包括对多媒体的认识、制作、使用、评价和对学生的了解5个方面;学生问卷包括对多媒体的认识、需求、评价及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4个方面。共发放问卷215份,收回210份,回收率97.7%。结果采用SPSS9.0软件方差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教师对多媒体的制作和使用

在制作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多、手段单一、字多、字体与背景不易分辨,图片、动画、视频应用较少,将多种媒体链接的百分比不足50%。使用中讲解速度快,操作不熟练,少数教师播放有困难[3] 。不同职称教师对多媒体应用的喜好有差异:初级职称教师应用图片多,幻灯片上字多,喜欢鲜艳的背景;中级职称应用动画多,讲解速度偏快;高级职称应用视频多,喜欢浅色字,讲解速度快,播放有困难。

转贴于

2.2 学生对多媒体效果的评价

对教师多媒体的使用满意率随着学生学历的增高呈下降趋势,其中研究生满意率最低,少数学生认为多媒体质量较差,中高级教师与研究生选择相近,喜欢内容、形式简洁;初级教师与专、专升本、本科学生选择接近,喜欢具体、丰富、新颖;各层次学生均喜欢图像;在对学生的了解所设的5个选项中,除丰富和新颖外师生在其它项目上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教师对学生较了解。

3 讨论

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4,5] :①对多媒体缺乏全面的认识;②记笔记困难,多媒体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导致讲解同样知识的时间缩短,因而记笔记的时间短;③制作上存在内容多、手段单一、字小而多、字体与背景不易分辨的现象;④使用中讲解偏快且操作不熟练,大部分教师每节课的幻灯片数为20~50张,即平均2min就要讲解完一张幻灯片,授课节奏较快;10%的学生认为教师更象是播放员。部分教师由于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及缺乏多媒体技术的训练而播放有困难;⑤教师在文字外使用最多的是图片,而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动画。在内容、形式上中高级教师与研究生选择相近,初级教师与专、专升本、本科学生选择接近。这可能是由于中高级教师作为教师、研究生作为学生资历均较深更注重授课的技巧和内容,而初级教师及较低层次的学生由于资历较浅,更注重形式。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尽量使用动画,利于学生记笔记的同时,还有时间听讲,提高听课效率。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的能力,通过自学、参加学习班等加强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达到制作适宜、了解学生、课堂互动良好等。根据师生间的交叉吻合现象合理设计教学,如对研究生可派中高级教师授课,而对较低层次的学生可派年轻教员授课;同时充分发挥中级教师的中间作用。

[参考文献]

[1]韦应波,郝飞,宋志强,等.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1):46-47.

[2]李学农,陈庆.论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启示[J].医学教育,1994,138(12):37-39.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12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cn

作者简介:张朋松(1978―),河北保定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 袁伦渠 (1940―),山东济宁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

2011年2月,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一些学者乐观地估计中国将很快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2014年5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通过购买力平价(PPP)方法预测,2017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2014年8月25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预测中国将于2021年超越美国;2014年9月9日,清华大学教授,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预测,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与之相反,2014年第三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3%,第四季度GDP的增长率估计与第三季度相同,从增长率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的压力。2014年9月1日人民网刊出题为《政府补贴上市公司资金连年暴增》的文章,文章指出:“世界500强”公司在2013年共有50家公司出现亏损,中国大陆有16家公司在其中,亏损总额高达人民币377亿元,这16家公司全部是国企。[1]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虽然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企业的利润率和人均生产率还远远没有达到世界500强的水平。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成为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开发工作,很多企业已经成立了培训中心,部分企业把培训岗位改为学习与发展岗位,这些都足以表明企业对人才开发的重视。

总之,企业培训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繁荣昌盛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成功要素,而培训讲师成为这一环节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企业培训讲师问题的提出

本文把企业培训讲师界定为:能够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个人职业规划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并进行有效的讲解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或员工面临的问题,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企业培训讲师根据来源不同分为三类:来自高校等科研单位的学院派老师、曾经在企业就职的职业讲师以及依然在组织中但时常可以出来授课的兼职讲师。

目前国内对于企业培训讲师的管理还不是非常规范,远没有达到如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002年5月,企业培训师标准试点版公布,并由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开展了首期认证培训,2004年开始向全国正式推出。2003年9月,相关部门出版了《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2004年4月出版了《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学习指导》。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7年颁布了《企业培训师职业标准》,对企业培训师的职业定位、职业责任、职业能力等作了进一步明确。

企业培训讲师作为培训实施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人物直接决定了培训效果的好坏,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目前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培训讲师授课效果无法准确的评估和量化。目前,国内企业实施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主要是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此模型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在培训评估领域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柯氏培训评估模型分为四级: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业绩层。国内企业对于培训的一、二级评估做得相对较好,有很多成熟的工具和方法,但是对于三级、四级评估,一直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应用。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不太重视,只有48.3%的企业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31.8% 的企业没有进行跟踪评价,19.4%的企业正在准备进行跟踪评价。由于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是检验培训目标实现与否和实现程度的重要根据,因此亟须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和工具,以减少企业培训费用和师资课酬[2]。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培训效果评估不重视的原因,一方面是理论与工具不足以支持其进行评估,二是企业本身也不是非常重视评估工作。

在企业培训预算中,培训师资的费用占到总培训费用的40%~60%,虽然企业花了大笔的培训费用聘请讲师授课,但是效果也不一定如预期的那样理想,因此认识与克服这些问题,对于加强企业人力资本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培训讲师的理论研究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首先提出的,他通过分析二手车市场来说明信息不对称理论。用过的车之所以比新车售价低是因为它们的质量存在着不对称信息,旧车的卖方对车的了解要比未来的买方多得多。买方可以雇用一个技工来检查车,但是出售者对车更加了解,而且出售车这件事本身暗示着该车可能是一只“柠檬”――为什么要出售一辆可靠的车呢?结果,一辆旧车的未来买方总是对它的质量有疑虑,这是很有道理的。

旧车市场说明了不对称信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在一个市场完全发挥功能的理想世界里,消费者能够在低质量车和高质量车之间进行选择。有些人会选择低质量车,因为它们价格相对较低,而另一些人愿意为高质量车支付较多的钱。遗憾的是,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以前,很难准确判断一辆旧车的质量,因此旧车的价格下跌,高质量车被逐出市场。

信息不对称按照时间不同分为事前不对称信息和事后不对称信息。事前不对称信息是指发生在签约之前的信息,事后不对称信息指发生在签订合同之后的信息。对于企业培训来讲,信息不对称主要是事前不对称信息,由于培训组织者在培训实施之前无法准确了解培训讲师的真实经历、培训风格、培训内容、职业素养等,导致每次组织培训时,培训组织者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培训讲师信息,尤其是关于培训效果和培训经历方面的信息非常关键,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交易成本。由于培训讲师存在事前不对称信息,企业培训就存在风险点,这也是本文讨论的理论基础。

国内学者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也很多,主要集中于培训收益、工资率等方面。例如徐刘芬等通过对信息不对称、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培训的研究发现,因为工人拥有企业培训水平的不完全信息,所以培训期间的工资不能取决于培训水平,培训工资倾向于较高,企业不可能得到培训的全部收益,导致企业对员工培训预算不足。[2]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都对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企业培训的研究很感兴趣,但他们研究的领域和重点主要是培训的收益如何在企业与员工之间进行分配,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员工跳槽及工资率的影响等,针对信息不对称对培训讲师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培训讲师进行研究。

三、企业培训讲师的实证研究

为了准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培训讲师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了一系列调研工作。本次调研采用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方式包括三种:一是调查人员向以培训讲师或助理为主的QQ群发放调查问卷;二是通过专业的师资推荐网站,如淘师网(.cn)等进行网上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三是以邮件的方式发给之前合作过的讲师或讲师助理,请其按照相关要求填写之后回传。线下方式以面对面的访谈为主,共访谈了19位培训讲师。经过为期1个月的信息收集,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共回收问卷326份,其中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达到了53 %。从有效率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培训市场非常混乱,师资信息不是很完善。

(一)描述性统计

总体来看,在培训讲师的性别上,男性讲师占了绝大多数,约为91%,女性讲师大约为9%,男性讲师数量明显高于女性讲师。有助理的讲师占81%,没有助理的讲师占19%,可以看出大多数讲师还是要借助助理进行包装推广。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下和硕士/MBA各占到了40%,博士及以上占20%,说明目前中国培训市场的讲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这有利于知识传播。

从企业培训讲师授课时间长短来看,从事职业培训10~20年的讲师最多,职业培训5~10年的讲师排在第二位,有27%的老师刚刚转行为职业讲师。

企业培训讲师的平均年龄41.75岁,年龄人数最多的是36―40岁的讲师,排在第二位的是年龄在41―45岁的讲师,这两个年龄阶段身体的各项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讲师快速学习和授课。

从讲师研究领域来看,本次调查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所有领域,参与本次调查的讲师中以人力资源领域最多,讲授行政管理类课程的讲师排在第二位,安全风险、企业文化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讲师比较少一些。

从企业培训讲师分布行业来看,本次调查的讲师分布的行业比较均衡,几乎涉及目前所有的行业,其中以金融行业最多,达到了26个讲师,电力行业、通信行业、地产行业等也比较多。还有一部分讲师,没有专注于某一个行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本文按照课酬多少把讲师分为三类:课酬高的师资为税后20000元/天及以上,课酬中等师资为税后10000~20000元/天,课酬较低的老师为税后10000元/天及以下。从统计结果来看,课酬较低的老师,即课酬在6000~10000元之间的老师最多,一共有113位。

以上是本次调查描述性统计结果,从目前得到的数据并结合行业经验判断,中国企业培训讲师数量达到了3~5万人,甚至有专业人士认为达到了10万以上。由于没有官方统计数字,所以没有办法一一核实。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较短,范围比较小,所以本次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只能反映企业培训讲师行业部分真实情况。

(二)理论分析

接下来本文将研究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培训讲师的影响。首先提出两个假设,一是企业培训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没有一家培训机构能够垄断或影响培训行业的发展或制定相关规则;二是培训市场中培训组织者和培训讲师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即培训组织者在实施培训之前,很难完全收集到外聘讲师的全部有效和真实信息。

假定在培训市场中有两类师资,讲课效果比较好的师资和效果一般的师资,培训组织者和培训机构根据柯氏一级评估得分可以很容易判断哪一位师资讲课效果好,哪一位师资讲得差,也可以根据对讲师背景和口碑调查进行分析。培训讲师的课酬为什么这么高?就是因为不好请。一是高端师资的上课时间不好安排,二是高端师资的课酬很高,三是高端师资本身也不太愿意出来讲。

假设培训市场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会在“无形的手”的作用下达到供需平衡。

1.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培训市场上存在很多报价在20000元/天的讲师,这些师资的具体情况客户并不知道,包括培训效果、师资背景和职业素养等,这样就导致他们在聘请师资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客户方的培训管理者存在“师资高配”的倾向。客户方无论是培训管理者还是培训组织者,都喜欢请知名度高的讲师。“大腕”对他们企业本身及培训中心是宣传的资本,但是从培训效果、性价比和培训对象的接受程度来看,并不一定合适。

3.规避培训风险。按照客户的培训对象、人数、课程内容及培训目标,只需要请课酬在7000元/天的讲师,但培训管理者为了减少风险,提高培训效果,往往请一些高价位的师资。这样一方面提高培训效果,增加保险系数,同时如果这个讲师讲得不好,培训管理者也可以有理由跟主管领导进行汇报。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企业培训市场中高端师资取代了或部分取代了课酬相对较低师资的市场需求,把他们逐出了培训市场。这正好跟阿克洛夫分析的旧车市场的结果相反,低质量车把高质量车逐出市场。[3]

四、促进企业培训讲师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企业培训讲师的影响分析发现,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高端讲师驱逐中低端讲师现象,另一方面,培训组织者也存在“师资高配”倾向。解决由于讲师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培训造成的影响,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管理与监督: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培训造成的影响,可以由政府出面颁布跟企业培训和培训讲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下发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够推行下去的培训师认证体系,强制企业培训讲师进行认证。同时每年对培训讲师进行培训和年检,以保证培训师资的质量。国家层面做得相对较好的是法国,《1971年7月16日法》构筑了当今法国企业培训的基本框架,该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历经数次修订均被保留下来,最后一次修订完成于2009年,至今依然是法国管理企业培训的法律依据。

(二)有效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国内还没有专业性的行业协会对企业培训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监督。国家应该鼓励社会团队及民间组织建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治力量,对培训行业及培训讲师进行规范化管理,这一点可以借鉴美国培训认证协会(ASTD)的成功经验,美国培训认证协会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它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培训方法和工具,培养了一批认证师资,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

(三)建立师资信息平台

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和培训机构联合建立师资信息平台,针对讲师在培训质量、培训风格、职业素养、培训领域、培训课件、培训视频、讲师博客等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平台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平台的安全性,因为这个平台会把所有老师的私人信息放在数据库中,供客户和机构进行搜索和评价,信息安全非常重要。其次是人机交互界面要让用户操作简单、便捷、傻瓜化。最后在平台或数据库中一定要加入客户评价师资的功能,客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他们合作过的老师进行评价,评价分正评价和负评价,通过这些互动和评价可以为讲师建立信用平台,让培训组织者清楚掌握讲师情况。

(四)签订满意度协议

终端客户或培训机构在与培训讲师进行协商签订正式培训协议之前,可以就培训效果一级评估情况进行约定,并写入协议加以约束,行业内把这种契约叫“满意度协议”。通常情况下,如果培训一级评估结果高于85分,培训组织者会支付讲师全部课酬;如果评估结果在70~85分之间,支付80%的课酬;如果评估结果低于70分,一般情况下就不会支付讲师课酬。有效规避潜在的培训风险,大大提高企业培训的效果和转化率。[4]

参考文献:

[1]赵嘉妮,刘夏,林其玲.政府补贴上市公司资金连年暴增[N].人民网,2014-09-01.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13

在中南大学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学校重磅推出了《中南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将“建立健全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作为首要工作提出,并且同时推出《中南大学落实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制度的实施细则》(简称《细则》),对落实教授副教授上课制度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奖惩办法。

1. 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教学秩序

《细则》明确指出:“为本科生授课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授、副教授要把人才培养和给本科生授课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从制度层面将为本科生授课写入教授、副教授的基本工作职责,强调教师对本科人才培养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将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的课表和实施情况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向全校师生公开。学生、同行、督导专家、校院领导均可根据上课任务随时核实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出现与课表不符的情况可随时向教务部门反馈。

同时,进一步严格要求教师上课的行为规范,不得任意调课、调整授课教师。为了杜绝某些高校出现过的教授挂名、讲师代课的现象,学校规定共同承担一门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必须同为高级职称。而教授(副教授)授课率、教师调课次数等均纳入学院本科教学状态数据予以,并作为二级学院评估的指标之一。

2. 改革评价标准,制订量化指标

教授之所以逐渐远离本科讲台,追根溯源,与高校的评价、考核机制有关。在很多高校实行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体系中,论文、课题、经费、专利等指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本科教学任务往往只有工作量的要求。这样的评价体系无疑引导着教师更加看重科研成果和项目经费,而越来越忽视对本科教学任务的付出,淡忘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职责。

中南大学将改变评价体系作为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的核心环节,将本科教学工作作为职称晋升、岗位晋级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学校将进人权、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各二级单位,由各二级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教学、科研发展情况自主研究制定职称晋升、岗位定级和晋级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学校强调保留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即:将教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作为教学科研岗职称晋升、岗位定级和晋级的基本条件。学校规定:“除获准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休假之外,每年都必须完整地给本科生至少讲授一门课程或完成其所在二级单位(或专业)高职称教师人均本科课堂教学纯学时数的70%”。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副教授将转为科研岗或其他岗位。

考虑到制度的可操作性,学校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对特殊的学科和岗位类别提出了个性化的要求。比如,要求“副主任医师在聘任期内,至少担任一个学期时间的本科生课程脱产教学任务,或至少担任学校组织的实习中期质量考核、OSCE考核和实习基地巡回检查教学任务各1次”。对同时承担教学、行政工作的二级学院“双肩挑”的教授、副教授,也要求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工作,工作量给予50%折减。

3. 严格“一票否决”,创新考核方式

教授、副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规定出台后,学校在职称晋升、岗位定级、年终考核、津贴发放等各方面严格执行“本科生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被称为中南大学史上最严的“讲台令”。

在目标管理上,学校把对教师个人的考核与评价变为了对学院的考核与评价。除部分师资短缺的基础学科,在确保高级职称教师授课任务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可由授课质量好的讲师承担授课任务之外,其他教学单位若出现教授或副教授不讲授本科生课程、讲师或助教代替教授或副教授讲授本科生课程等情况,每发现1人次,学校核减相应二级单位业绩津贴总额的1%。即,如果发现某学院有一个教授不上讲台,学校将扣发该院全部岗位津贴的1%,两个则是2%,依此类推。2013年,建筑与艺术学院一名教授请研究生代课被发现,该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负担了学院被扣的1%的津贴。

在全校开展的抽样问卷调查中, 75.6%的教师对此项举措表示理解和赞同,认为“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害怕个人影响自己学院荣誉”[3]。学校及院系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二、政策激励,让教授、副教授站好讲台

在制度约束下,教授、副教授重新站上了讲台,而让他们站好讲台才是最终的目的。中南大学将以人为本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将“让学生学得有尊严,教师教得有尊严”作为衡量办学效果的价值尺度,在让教授、副教授上讲台的基础上,又采取多项措施保障他们站好讲台。

1. 绩效分配侧重本科教学

以前的年终考核中,高水平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及到账经费是年底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老师感叹上课上得再好也不如发表几篇论文,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之后,学校加强了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激励,将年终绩效津贴的90%用于本科教学工作量核算,课时酬金得到了显著提高,授课教师的待遇得到明显改善。教师为教学所付出的劳动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受到了应有的尊重。

同时,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中按任课教师职称分三档给予其课堂教学权重系数,教授为1.6,副教授为1.3,更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了教授副教授站上讲台、站好讲台。在这样的激励下,许多教授表示“学校投入这么多经费鼓励教学,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上课?”

2. 职称晋升开辟专门通道

对于一些讲课效果好、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热衷于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教师,学校专门开辟以教学为主的职称晋升渠道,由学校统一组织申报评审。此类职称晋升条件中,取消了对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出国要求等与教学水平无关的硬性指标,主要考核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类获奖和教研教改成果。

在学校开展的以教学为主的职称晋升工作问卷调查中,92%的教师持赞成态度,认为对教师实行分类评价、分类管理非常有必要,教学为主岗位的设置对长期无私奉献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是一种支持,也为一些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主要从事公共基础课教学的老讲师、资深副教授提供了事业发展的通道。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有一位45岁的讲师,他的课深受学生喜爱,几乎堂堂爆满,来“蹭课”的学生有时候只能站在过道听课。2013年,他凭借饱满的教学工作量、每年获评的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各级教学竞赛获奖、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获奖等工作业绩,晋升教学为主副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一位57岁的副教授,全身心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基本建设工作,不仅教学效果深得学生、同行和专家的好评,而且教材建设成果丰厚,指导学科竞赛年年获奖,教学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于2014年通过教学为主类职称晋升通道获聘教授职称。

自2013年设置教学为主类岗位以来,全校共有20名教师晋升教学为主岗副教授,5名晋升教授。

3. 教学互动确保课堂质量

教授走上讲台,不仅要带给学生书本上固化的知识,还应与学生分享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学科前沿知识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因此,学校在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修订中,注意在评价指标观测点设置上,引导教授拓展课程的学业深度和广度,增强作业和问题的开放性,注重课堂的启发和研讨,鼓励提供课外阅读材料和指导课外研学。

同时,学校通过督导委员听课、同行评课、学生评课、教学管理部门随机查课等环节,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面覆盖;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督导与教师、教师与同行之间的及时沟通,形成评价、反馈、调控、改进的自适应系统,确保教学质量。 三、多方受益,制度实施效果良好

教学是一门学问和艺术。这就要求教授像对待科研那样认真对待教学,认真研究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从2012年全面推行教授上课制度以来,教师们投入到本科教学及教学研究、教学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而学生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1. 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满意度大幅提高

教授上课制度实施后,我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由2011年的83.1%提升至2014年的98.3%,且专业课程全部由教授、副教授开出。面向一年级本科新生开设的研讨类课程――“新生课”,均由各学科领域的院士、知名教授承担,充分发挥了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师资的作用,也为落实教授为本科授课制度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在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中,教授们踊跃参与,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2013―2014年,学校累计投入700多万元支持94门课程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出“精品示范课堂计划”,其中教授牵头建设的课程比例达到86%。在此项计划实施过程中,教授们勇于探索,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投入大量精力实施以“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倡导把2/3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掀起了本科教学改革热潮。经过一年多的改革探索,从低头到抬头、从逃课到蹭课、从玩电游到准备课堂讨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积极变化。

2013年4月,李民教授牵头的中央党校高校改革发展调研组进驻中南大学,对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这一规定进行调研,师生员工的1840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56.8%的本科生认为“效果很好,同学受益很大”。2014年,学校针对学生学习满意度再次开展了抽样问卷调查,在2158份有效问卷中,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活动的满意度高达74.25%。同时,89.5%的学生对“教授上讲台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学科前沿知识”表示认同。

2. 科研与教学携手发展

教授上课,会不会影响科研?在采访一些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教授时,他们表示:“只要协调好时间,在吃透教材与学生们的互动中,反而会促进科研”、“科研主要靠找出新思路,不会因为一周几节课的时间而受到影响”。

实际上,同时启动的中南大学科研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在科研体制改革中本科育人工作也是重要的环节,尤其强调教授的科研成果进课堂、鼓励教授指导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等。学生的积极性也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得到激发,超过50%的本科生参与到实验室开放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中。

在实施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的同时,中南大学还有一条措施引起广泛关注,就是新进青年教师的“2+6”培养计划,即两年博士后加上6年的青年教师阶段培养。在8年聘期内,青年教师不用上讲台,只专心从事科研,但要求参加教学团队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并每年至少承担一门课程的助课工作或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环节,以此让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教学行为规范、学校制度要求以及教学技巧和方法等逐步形成深入的理解,能够在教授的言传身教下逐渐熟悉教学各个环节,为今后走上讲台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落实教育部关于“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的要求,核心在于发挥评价激励机制的引导作用。只有将对本科教学的刚性要求体现在考评体系里,才能够实现从触动利益到触动人心的转变。而与考评体系相配套的一系列人事制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建设是确保考评工作有效实施的保障,政策制定者应系统、全面地思考和布局。制度的制定应以人为本,既要考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要注重教师的个人事业发展需要。制度是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落实。在教授上课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讲规则、讲程序,严格执行奖惩办法,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从而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