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经济论文实用13篇

园林经济论文
园林经济论文篇1

1.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缺乏长远规划。当前,中小城市意识到了园林绿化工程对于提升城市整体规划水平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对象,无法得到确实的借鉴案例,使得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在初级阶段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针对城市特点进行深入的规划和探索,从而影响了园林绿化工程经济效益的发挥。1.2缺乏经济管理的意识。在城市步伐加快的进程中,土地资源严重紧张,有些城市政府为了增强土地利用,则减少城市绿化,对城市环境保护认识不足,造成了城市绿化远远低于城市发展规划要求。为了节约绿化成本,高质量、高标准的景观很少,这样机忽视了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有不利于经济效益的获得,进而给经济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3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在对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健全的体制机制的支撑,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园林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未能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一些部门的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自成体系,在管理上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使得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宏观层面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即使制定了规划也将成为表面文章,与实际实施脱节。除此之外,监督机制作为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在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过程中仍显薄弱。

2.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工作

2.1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规划。为了能够使中小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工程得到顺利开展,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园林绿化工程进行决策和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经济管理的规划。在前期,应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勘查工作,对城市的发展规划、气象环境、生态环境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城市中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地点,并对建设地点附近的管线、文物遗址、居民活动区、商业活动区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查阅相关的资料,从而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并注重对可行性的论证,从而使园林绿化工程能够发挥出其实际效果。2.2提高管理者的经营水平。前有很多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者,对于如何进行经济管理、如何发挥经济效益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简单地将园林绿化工程当作一个工程项目来进行管理,没有将园林绿化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考虑到其中,影响了园林绿化工程效果的发挥。因此,经营管理者的意识决定着园林绿化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因此,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对经营管理者的意识进行强化,使其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目标,并重视园林绿化工程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学习优秀的经济管理理论,并与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从而采用最佳的经营管理方法。与此同时,应使管理者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各种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等进行了解,从而清晰地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中每个环节的经济支出和经济收益,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2.3将园林绿化工程与城市生产实际相结合。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所有的工程建设、生产都是与市场相联系的。中小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城区的园林绿化,也涉及到近郊和远郊的园林绿化。因此,城市绿化与农业生产是紧密相连的,做好园林绿化工作,也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应与城市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将园林绿化工程作为新兴的投资项目来进行经济管理,推行市场化的经济管理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经济管理的效果。同时,经营管理者可以将经营项目向着市外、省外、国外进行开拓,使得园林绿化工程的市场能够得到扩展,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2.4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当前对于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并没有非常完善的制度,使得很多人对于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所有权都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也涉及不到任何法律法规,因此影响了园林绿化工作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落实。因此,应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使人们都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长拳问题,认识到植物、植被都是归经营管理者所有的,不能够随意进行破坏和侵蚀,从而保障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促使中小城市绿化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从而保障经济效益。

3.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园林绿化工程得以建设,给城市带来了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具有美感的景观以及更加人性化的休闲娱乐场所,其经济效益的取得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索创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作者:常晓静 单位:丽水市园林管理局

参考文献

园林经济论文篇2

(三)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的专业教师很少目前的高校教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尤其是“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没有比较健全的制度机制来制约,有些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的实践学习;学校与园林企业合作只是表面形式,校企合作的共同锻炼、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专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企业一线参加社会实践,每天都是满负荷的教学任务。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大约是50%。

二、以校企联盟理事会为契机,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措施

高职教育要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来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类高职院校,为当地的一些园林企业单位输送较为优秀的技术型知识分子。这就要求打造一支不仅专业知识扎实、技艺优良,而且要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3]。

(一)完善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再教育培训制度自主培训、校本培训和校外企业培训可以作为专业教师再教育培训的三种培训方式。加大经费的投入,每学期制定合理的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与方案;按照计划分期分批地将专业教师分配到园林企业、苗圃、施工现场参加短期的技术技能培训、学历进修、岗位实践培训等。也可以通过校内聘请专家、国内参加学习班、国外出境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鼓励专业骨干教师申请第二职称,主动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

(二)建立健全专业教师挂职企业锻炼奖惩机制完善《专业教师下企实践锻炼管理暂行规定》《校企合作师资建设方案》等相关制度,统筹要求专业教师每学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实践不少于1个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为教师提供流动培养机制,将企业请到校园,让教师参与企业的运营,协助企业完成科学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任务。对于专业教师走入企业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表现不好的给以相应的惩罚。(三)加大校外兼职教师聘请力度,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以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着眼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技能熟练的人员组成兼职教师的资源库[4]。由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开展专题讲座及其相关的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兼职教师也可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以及教材的编制、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与教学实践。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一)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通,促进教师团队发展。培养专任教师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兼职教师即高级工程师为校外专业带头人。通过校外专业带头人提高高职院校校内专业带头人的实践技能。大力提升校内专业带头人的行业、社会影响力,使其尽快成长为具有高知名度的教学、生产、科研领军人物;利用校外专业带头人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同时提升校外专业带头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培训。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水平。

(二)应用型教学队伍建设成效学校要求以任务作为驱动,动员教师走进园林企业锻炼、实践、服务。如黑龙江生态工程学院生态工程系园林类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32人。通过考取职业证书,目前已有国家林业局考评员11人,2人获得造价员证,5人获得景观设计师证,1人获得国家二级建造师证,14人获得花卉工考评员证书。“双师型”教师由原来的20人增加到32人,形成了一支“名师+骨干教师”兼备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拥有如此的专业教学队伍,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因为教师获得了行业中相应的资格证书,证明该教学团队对园林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具有为企业行业服务的资格和能力。

园林经济论文篇3

1.1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1)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城市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装潢市场、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搬运市场等。除了投资者直接受益以外,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由于经济效益的诱导效应,提高了投资主体的“绿化觉悟”,推动了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1.2权益的平衡问题值得探讨

城市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的约束,无论投资者还是非投资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自然空间里均衡地得到享受,由此形成了环境效益普遍性的特点。市民作为纳税者,享受绿化的环境效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某些经济实体因城市的绿化环境使他在经济活动中受益时,他不需要通过市场付出代价,又形成了绿化经济效益外部性的特点。对那些没有依法负担应有的绿化建设任务或没有达到法定绿化数量的单位来说,实际是他们占用了社会的环境资源。对这类单位应该以环境评价、计量为标准,他们应该向社会做出补偿。把外部化的经济成本转向内部化,才能从利益驱动的高度,调动其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样,某些依法进行了环境绿化建设达到或超过法定指标的单位,他们投入了土地、资金,对城市绿地系统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城市环境质量的生产者。政府对这类单位在税费负担方面给以优惠才比较合理。

但是,目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在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状况。多数单位对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现在有一些先行单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计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绿化管理法制化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增加“依法治绿”迫切性,需要以法制保障绿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应该清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城市绿化条例》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修改与市场经济和“入世”不相适应的法规、条例。至少应该研究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面对绿化事业社会化的特点,确立绿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社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

(2)面对绿地面积增加、质量提高的现实,确立全社会发展绿化和维护绿化的法律保障;

(3)对新兴的、发展中的绿化产业,要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相应的中介机制、监管机制。3管理策略

3.1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

“绿线”的划定是实现绿化规划的前瞻措施,维护“绿线”比划定“绿线”更重要。当今实施的“拆房建绿工程”,对当代人来说是个大成就,但需要以数倍、数十倍的投入进行环境重塑。前车之鉴不容忽视,以多少无奈吞下历史的苦果,不要因现在的宽容给后人留下隐患。应该严守规划,从法制出发,像维护“红线”一样,维护“绿线”的严肃性,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制订土地转让、土地借用、房屋拆建等的法制措施。

3.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绿化发展

当今,城市绿化是涵盖城乡的系统工程,近郊、远郊都纳入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多种经营,是城乡一体化大规模发展绿地的基本措施。回顾人类的生产历史,绿化、植树从来就是谋求生存、富民强国的手段。为农业生产者开辟生产致富的道路,是发展绿化的必由之路。在法制建设和绿化管理中,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3养护管理法制化

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同时,兴办绿化养护企业,开发绿化养护市场,实行集约化经营,为社会绿化养护服务。

园林经济论文篇4

1.2园林水体景观设计

当中的低碳理念水景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现代的园林设计当中对水体景观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将地毯的理念和水体景观的设计融为一体,这需要考虑其景观效果,也需要注重生态性、亲和性和创造性。在选址上,需要依靠主要的地形和自然水源来对水体景观的设计进行考虑,就地取材能在很大程度上将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

1.3园林景观材料选择

当中的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的构建过程当中,无论是对园林的道路进行铺设,还是对碳排放量的降低,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选择低碳型材料,这样能够更为直接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对于低碳材料来说,主要是新型材料的研发和木质材料的使用。而且采用木质材料还能够更好地固碳排放,有效提高低碳经济的效益。

1.4园林景观施工和养护管理

当中的低碳理念将低碳理念引入园林的设计当中,最重要的除了上述需要考虑的以外,还需要对高水准的施工质量以及其长久有效的景观效果做出充分考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最好能够尽量减少机械操作部分,以此来减少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效果,也能够减少因为机器对周边生态景观所造成的破坏。

2低碳经济生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分析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将低碳理念注入其中是符合时展潮流的,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设计师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低碳要求,急需要对碳的排放量做出充分考虑,因此,在计算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对二氧化塔的排放量做出精密的计算和控制,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才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也可以从4个方面说起:①低碳理念能够促进园林景观使用的持久化。因为园林设计当中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更需要创造出最佳的园林景观,这才能够使各个方面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量减少到最低,可以延长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园林的成本,促进园林景观的持久化。②低碳理念更有助于园林景观的维护。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想要减少碳的排放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选择低碳型园林材料。采用这些材料对园林中所有涉及到的植物、水和石头等进行设置,能够更加有助于园林景观的维护。③低碳理念可以加大园林景观的绿地面积。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之前,相关设计师就需要对设计的必要性和相关设计情况做出充分考虑。在设计的时候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动工程序,采用低碳理念,对园林原有植被进行养护和管理,再配合粗放型管理,便能够增加绿地面积,达到低碳的目的。④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综合价值的影响。在园林景观低碳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怎样才能够达到低碳的目的,还需要对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做出考虑和顾及。合理采用低碳理念能够更好地使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得以提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园林经济论文篇5

当前,国家一方面已经逐渐不再成为圈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栅栏,另外一方面,国家同样也不再是独占地区的、民族的长期依存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围墙。这从当今国际局部地区的不断冲突中可以看出来。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必然导致国家、地区、区域资源在社会发展的开发、保护、利用过程中,也呈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这也不难从当今国际纷争、政治纷争、经济纷争中看出来。资源合理有效可持续的保护、利用、开发在国家、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当前乃至下个世纪,寻求区域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建立客观、合理、有效的发展产业模式,谋求经济的共同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滇派园林的现状

滇派园林是云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环,既体现云南的资源特色,也体现云南的社会生产力量。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高原低纬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兼具的边陲重地,在发展中国经济的过程中,兼顾云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从中国近、现代史中不难看出。发展滇派园林也就是居于云南特殊的地域资源提出的,它既是专业理念,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理念。滇派园林是应用云南资源分布的立体性特点,利用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山水映象和生态元素,参与人类环境修复,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园林、园艺活动,或劳动结果的展现——园林、园艺。园林活动成果,是满足人类发展的环境需求,而园艺劳动的结果,是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园林、园艺活动均是以满足人类自身要求,同时,又兼具发挥环境功能,如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除讲究各类生物对象的生存需要外,还提出了生物和谐共荣、多样性、持续性的发展理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适度开发利用和提高持续、科学、发展意识的理念。滇派园林概念的提出,具有全球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以及打破国家、地区范围,种族、政治、阶级划分的特点。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域环境,云南在从事各类经济活动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经济社会的发展须立足于长效的资源开发,滇派园林理应成为当今云南发展的一面旗帜。

2发展滇派园林的对策及措施

2.1克服急燥冒进,将滇派园林经济纳入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实施。

滇派园林是利用云南的地域资源或造园技术实施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云南园林园艺派别。前些时,云南曾经以发展绿色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十八种生物资源”开发曾经创造过辉煌,至今也发生着重要作用,如此种种,可以看作是滇派园林的原产地经济(微观经济),但是,利用资源结合技术开发异地经济(宏观经济或地域经济)作为滇派园林外延式经济发展亟待开发。

2.2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培植滇派园林产业。

政府要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滇派园林发展关心、支持,加强地方立法,建立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和激励机制,地区资源保护、利用补偿机制,引导和培植滇派园林产业。

2.3政府下大决心,斥资引凤,强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

一方面,政府注重产业开发的同时,一方面要注重产业文化、理论体系的研究,引进和培养一批滇派园林的产、学、研队伍及学科带头人。

2.4应用推广先进的技术及产品,提高滇派园林对云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发展滇派园林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的有效结合、区域的和谐发展、产品的创新,形成云南经济发展的旗舰,拓展省内外、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园林经济论文篇6

随着城市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一支支园林建设队伍和园林绿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现代园林经济将得到飞速发展,园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对于从事财务管理的园林会计而言,如何通过更为有效的会计核算管理来控制或降低园林施工成本,已成为园林会计管理者的首要考虑问题。

一、园林经济的重要性和发展因素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 城市的园林绿化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发展城市的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建设的专家学者的共识。因此,园林经济也应运而生。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园林经济的重要性, 以及我国园林经济迅猛发展的因素。

(1)我国园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从广义范围上理解的园林, 即发展整个城市以至整个国家的园林绿化,实现园林的绿地向整个城市的大园林范围转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统一。广义上的园林经济包括了园林景观和风景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园林建设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建设国家的城市园林、城市园林景观和城市的人居环境。园林经济包含于广义园林的建设中,支撑着我国广义园林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广义园林的核心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自然与城市的协调统一和发展。而园林经济则是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园林经济,即在建设广义园林的活动中,在建设城市园林的基础上,在景观资源和风景区的保护中,以城市园林为载体,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园林经济,是广义园林概念的发展结果,广义上园林的建设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园林经济的经济效益,并推动了与园林建设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保证了我国园林建设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稳定的增长。园林经济对我国的园林建设发展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同时,园林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园林建设的发展进程。

(2) 我国园林经济的发展因素

园林经济在今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分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

城市的政府部门为建设城市的绿化形象, 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城市的人文品位, 在政策和资金上都为园林绿化的建设投入较大。园林经济是城市增长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法,也可以作为旅游业来发展城市的第三产业经济。

2. 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很多城市抓住结构调整的机会,制定了自然与经济、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战略,调整农民收入来源的结构。

3.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DP 的提高,使城市居民渴求更好的居住环境,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推动了园林经济的发展。

二、园林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1.园林管理会计核算的对象不完善。

就园林会计核算的成本部分来讲,其核算对象仅包含了园林建设中的经济成本,而对于在此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则未加以核算;就园林会计的收益方面讲,核算对象主要指在市场上可用于交换的货币性收益,而对于园林建设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却没有得到客观公正的反映。由于园林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完备所带来的园林建设单位之间个别成本、个别收益与社会成本及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导致园林建设单位之间由于资源、地域等的差异而产生分配不公的现象。

2.资本保全原则未得到充分体现。

园林经济管理进行生产与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资本保全,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很多的园林管理的会计核算体系中,没有充分地体现资本保全的原则。首先,在园林绿化的育林基金中的提取使用循环中, 没有体现管理的资本保全原则。其次, 在园林资产的计价时没有考虑园林建设的时间因素, 而只是考虑了园林建设的历史成本对于管理资本的影响作用,所以,园林建设的资产成本只是被划分为了园林管理费和园林造抚成本。因此,园林的管理方式只计算了园林建设的初始成本投入, 而忽略了因时间因素导致的长时间内货币价值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变化, 使园林经济管理没有充分体现园林管理的资本保全原则。

二、建立健全园林会计核算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林业自身的生产而言,由于周期较长且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我国林业会计核算起步较晚,因而,要制定单一的园林会计核算制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新会计制度实施以来,为加强园林会计制度建设,规范园林会计核算,林业部有关人员结合园林经济发展的特点,为建立健全园林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反复深入的探究。就完善林业会计核算方法,促进会计核算制度完备方面而言,在计量林业培育成本时,首先,为符合当前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园林业也应在遵照执行国家统一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依据园林经济发展特性,及时的构建适于园林业发展的会计管理制度;其次,应在林业会计人员核算管理的基础上的同时,积极反映园林会计核算特性,以成本核算方法的形式对园林生产经营的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进行严肃的规范。

三、园林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设

园林单位的绿化工程,是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来降低和控制园林的施工项目成本, 已经成为我国园林会计核算管理的主要问题, 本文讨论了园林绿化项目施工中成本控制的管理, 从而对园林管理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强化园林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设措施。

1.树立成本意识

施工建设的项目成本的管理, 其目的在于利用成本管理的方式,不断地促进控制和降低建设施工的项目成本,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所以,做好园林管理的项目成本管理,要注意加强对园林管理部门的项目经理进行成本管理的教育, 同时采取相关的措施。只有在园林的施工建设的项目中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 使施工建设的管理和实施的员工都意识到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对于园林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才能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在园林施工建设的项目管理中得以贯彻实施。

2. 加强成本的控制管理

园林建设施工的成本管理, 是园林绿化建设企业的项目管理中的子系统,成本管理子系统的具体内容有,园林建设的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成本的会计核算和成本的分析,以及成本的考核等。园林的建设施工企业经理部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成本的信息,通过系统地计划和预测,以及控制、会计核算和有效分析等工作, 使项目的实际成本可以被控制在财务预定的资金计划的成本范围内。项目的成本管理中很多管理环节都是有联系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成本决策是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依据成本决策来具体制订成本计划。通过实施成本的控制来实现对成本计划的监督, 从而实现成本决策中的目标。通过成本的会计核算对成本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验。因此,成本的考核过程是实现园林建设管理中成本责任制的保证,也是实现园林建设工程目标的主要手段。

强化园林建设施工前的成本管理, 同时促进园林管理中会计核算的实施,对于园林的建设施工单位来说,应根据相关的文件和园林工程的基本概况进行合理的成本预测。对于施工建设中的准备阶段,对建设造价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应用会计管理和园林建设的原理,来制订合理的、经济的施工方案。

在控制和管理园林建设期间的成本管理中, 要严格把握园林经济的产生过程,使园林的会计核算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首先, 园林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健全园林管理的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资料的记录、整理以及统计工作。园林的原始资料反映了园林经济活动和生产经营, 是园林建设时进行成本计划的编制和完善建设的成本统计和管理的基础依据。在园林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应当掌握园林原始记录的编制和计算,以及记录分析的方法,准确并及时地保管好园林原始资料,有效地进行资料的传递和存档,能够真实反应园林建设活动的经济情况。其次,要实现园林管理企业的最大经营利润的目标, 主要是进行建设中主要材料的成本控制,因此,对于园林绿化建设来说,控制降低苗木等绿化材料的成本费用, 对整个园林建设的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绿化工程的成本管理是园林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此为基点,就如何贯彻实施会计核算提出了两点建议。总而言之,园林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应重视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贯彻会计核算在园林单位成本管理的实施,促使园林单位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较好实现。此外,园林会计核算制度的构建与实施,应基于生态林业理论,在追求经济、生态及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的基础上,更为重视园林生态及环境效益的发挥;同时,对于整个林业系统,还应顺应时展特点,积极的构建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会计人员信息化培训,保证园林会计核算的透明化与公正化。

参考文献:

园林经济论文篇7

【key words】yunnan send gardens; yunnan economy; internationalization; globa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gional economies

当前,国家一方面已经逐渐不再成为圈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栅栏,另外一方面,国家同样也不再是独占地区的、民族的长期依存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围墙。这从当今国际局部地区的不断冲突中可以看出来。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必然导致国家、地区、区域资源在社会发展的开发、保护、利用过程中,也呈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这也不难从当今国际纷争、政治纷争、经济纷争中看出来。资源合理有效可持续的保护、利用、开发在国家、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当前乃至下个世纪,寻求区域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建立客观、合理、有效的发展产业模式,谋求经济的共同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 滇派园林的现状

滇派园林是云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环,既体现云南的资源特色,也体现云南的社会生产力量。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高原低纬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兼具的边陲重地,在发展中国经济的过程中,兼顾云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从中国近、现代史中不难看出。发展滇派园林也就是居于云南特殊的地域资源提出的,它既是专业理念,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理念。滇派园林是应用云南资源分布的立体性特点,利用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山水映象和生态元素,参与人类环境修复,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园林、园艺活动,或劳动结果的展现——园林、园艺。园林活动成果,是满足人类发展的环境需求,而园艺劳动的结果,是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园林、园艺活动均是以满足人类自身要求,同时,又兼具发挥环境功能,如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除讲究各类生物对象的生存需要外,还提出了生物和谐共荣、多样性、持续性的发展理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适度开发利用和提高持续、科学、发展意识的理念。滇派园林概念的提出,具有全球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以及打破国家、地区范围,种族、政治、阶级划分的特点。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域环境,云南在从事各类经济活动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经济社会的发展须立足于长效的资源开发,滇派园林理应成为当今云南发展的一面旗帜。

2 发展滇派园林的对策及措施

2.1 克服急燥冒进,将滇派园林经济纳入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实施。

滇派园林是利用云南的地域资源或造园技术实施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云南园林园艺派别。前些时,云南曾经以发展绿色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十八种生物资源”开发曾经创造过辉煌,至今也发生着重要作用,如此种种,可以看作是滇派园林的原产地经济(微观经济),但是,利用资源结合技术开发异地经济(宏观经济或地域经济)作为滇派园林外延式经济发展亟待开发。

2.2 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培植滇派园林产业。

政府要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滇派园林发展关心、支持,加强地方立法,建立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和激励机制,地区资源保护、利用补偿机制,引导和培植滇派园林产业。

2.3 政府下大决心,斥资引凤,强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

一方面,政府注重产业开发的同时,一方面要注重产业文化、理论体系的研究,引进和培养一批滇派园林的产、学、研队伍及学科带头人。

2.4 应用推广先进的技术及产品,提高滇派园林对云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发展滇派园林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的有效结合、区域的和谐发展、产品的创新,形成云南经济发展的旗舰,拓展省内外、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园林经济论文篇8

[前言]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将悠久的区域园林传统和现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炼提高的作品。景观的发展是在伴随着对过去的继承与否定中进行的,一种新的景观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其历史上的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重视传统价值的同时,还要正视当前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不要盲目的地模仿过去。设计园林景观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系统的工程,在目前的经济条件,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既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又要遵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点,园林景观设计就难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一、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依据设计园林景观;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生态持续性,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至今二十多年来,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上升,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尤其是环境问题。有些地方或企业为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的理念,只顾满足当前的利益,而大量的消耗资源,严重的污染生态环境最终形成高投入,低产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恶性循环。昔日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雪白的棉花状的云朵在空中缓缓地移动着,现在已被厚厚二氧化碳气体、沙尘所掩盖。人们置身在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下这种景观已经是过去。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须的,土地也是有限的,但是,应该认识到,大自然是有系统物质结构构成的。论文参考。协调城市与大自然的关系决不是一班问题要通过科学、谨慎的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生命系统的干扰是可以大大减少的,许多破坏是可避免的。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把发展可持续的科技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二、园林景观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着眼于景观规划设计作品中民族文化个性的培育,并把其注入我们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共有性与差异性,整合两者在景观规划设计创作中的理念。

第二,景观规划设计过程要倡导多元化。具有民族文化风格,保持中西文化的差异,发展国际间的合作,倡导个性化设计。弘扬中国特色,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民族、乡土、个性等问题。

第三,积极发掘园林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论文参考。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要求,就是如何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在当代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而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既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去自身传统的特色,这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

信息化的今天,文化共享已是必然。反映到景观规划设计中就是我们要能体现出自己文化的底蕴。同时,要吸收西方的异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融合常会产生强大的新的生命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主体文化意识,只有在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异域文化中的精髓,景观规划设计创新才能真正实现。

1、园林景观设计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今天的园林景观设计师更多的是在治疗城市伤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空间。同样,园林景观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许已经超过了历史的任何时期,所有人都在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

2、园林景观设计的社会性、艺术性与生态性的关系

国家“十五”计划中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明确指出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坚持在经济发展中进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快速发展。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园林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园林景观。

3、园林景观设计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园林专业人员必须在更大的领域内承担起改变生态系统的重任。

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包括从总体布局、道路组织到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和设计。风景园林师必须设计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规划设计:要解决中国的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园林专业应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中坚力量。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只有园林专业才最有能力实现保护地的宗旨,体现自然与文化精神。旅游地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是必不可少的。

高速公路、铁路系统,新开发区的规划等,都有园林专业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3. 结论;园林专业设计人员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中发挥其他专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的园林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园林专业设计应从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求为出发点,把握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确立园林专业的主攻方向,放弃小农式园林设计,承担起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重任。论文参考。目前和今后人们生存方式的变革导致了新环境的需求,它应该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良好结合。生存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革命。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园林经济论文篇9

1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概述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就是指建造园林工程所花费的金额,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种是指工程预算或者实际投入的固定资产费用;另一种是指建造园林所花费的所有费用的总和,包括土地、设备、技术、劳务、安装等花费的所有金额。园林绿化工程包含从苗木的引进、栽培、管理到园林道路、园林景观的建设等。

2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形式、特征及特点

2.1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形式、特征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管理是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时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定义了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和建设单位为了完成工程建设所能够花费的最大限额的人力、材料、设备等。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设计图纸所计算出来的工程预算;另一种是在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变更的决算或结算的形式。工程造价的精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决策的质量。但是,园林绿化建设又不与普通的工程建设,因为绿化植物的价格通常变化幅度较大,同时,绿化植物具有生命,存在着植物死亡的可能,因此,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弹性较大,精准度较低。

2.2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特点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的特殊性,其造价具有明显的特点:第一,适用面广,投资大。第二,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植物、文化存在差异,因此进行绿化工程造价时要充分考虑地域的实际情况。第三,弹性大。植被具有生长性,不同苗木的立地环境要求不同,其规格大小、移植和维护难易度都直接影响到绿化工程造价。

3影响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因素

通过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影响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绿化苗木的材料价格。这一价格主要受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和苗木生产者相互作用。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苗木材料价格是时时更新、瞬息变化的,不好把握;再加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我国园林绿化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园林绿化企业而言,需要对苗木的市场情况和真实价格有全面的了解,确保具有园林绿化招投标的主动权。

4园林绿化工程造价与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的关系

对于园林工程而言,既要按图施工好,又要合理进行造价控制,经济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各个环节。可以说园林工程造价控制是基础,而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是核心。所以,一方面需要根据国家地区的相应要求,进行各种费用的确定,并进行、材料、和机械工程量的计算。另一方面还需要严格的遵从施工的要求,确保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和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的全面统筹进行。

5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在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所谓的经济管理,就是经济管理者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进行社会经济活动和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计划和指挥控制。从整体上来说,经济管理是需要以经济管理者对经济管理的活动情况进行控制的。对于园林工程施工进行经济管理,需要以传统的经济学管理为基础,利用对园林工程的全面综合性管理,实现我国园林工程施工水平的提升。只有做好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才能够确保对园林工程施工市场化发展的全面指导,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的时候,一般采用实时、动态更新的工程造价技术,并据此进行内部资源的共享,实现对施工经济管理中经济技术活动的控制,确保达到预设的经济管理目标。

6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经济管理对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要求

对于工程造价而言,是投资方进行投资的基础和前提,而且还是园林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经济管理的时候,需要确保工程造价管理的时效性和经济性符合工程的要求,另外需要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园林绿化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经济效益,实现我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经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7加强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进行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管理的时候,需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多方面管理工作,并以工程造价为基础,进行全面的工作开展,实现系统性的业务研究学习,对于相应的数据进行全面的统筹和手机,实现各种指导文件的全面学习。另外还要做好对材料的储存和更新,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与此同时,需要确保工程造价的审核和评议符合要求,实现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管理的真实性提升。结束语:从整体上来说,园林绿化工程的工程造价对于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的时候,需要对绿化造价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相应数据的把握,实现对相应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突出工程造价的多样性特点。对于园林工程进行经济管理,需要以绿化造价和管理核心,真实的反应出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绿化造价的管理和使用,提高我国园林工程的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对我国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和水平的提高。利用对工程造价多因素的分析,得出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对造价管理的相应素材进行累计管理,实现对我国绿化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确保我国的绿化工程在园林工程施工经济管理中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渝.园林工程场地标高控制和土方量总体平衡关系研究[J].四川水泥.2016(11)

[2]张开芳.园林工程中施工环节景观设计技术试论[J].农业与技术.2016(22)

[3]李超.浅析建设工程项目中质量控制与工期管理的统一性[J].科技与创新.2016(23)

[4]孙美芳,颜兵文,喻燕.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绿色科技.2016(21)

园林经济论文篇10

当今的园林设计包涵着很多种意义,赋予着时代的因素,比如生态、经济、社会等,我们在园林设计时,应该以生态效益为出发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结合,更大程度的发挥生态园林的生态功能。彻底改变只看重经济效益的做法,完全忽略当代园林综合发展的要求,在生态园林设计筹备之时,就应当考虑到生态、经济、社会等三大因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合理的设计生态园林的蓝图、正确的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二、因地制宜原则

从古至今,在我国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都有着不可忽略的原则需要遵循,例如,因地制宜—通常对因地制宜这个有两个非常常见的解释,一个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经济条件、风俗习惯等采取适宜当地情况的办法与措施。合理的使用现有的土地,根据当地本身具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特点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另一个就是当我们人类设计园林作品时,必须要把园林设计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充分的考到自然环境在整个园林设计中起到的作用,尽力使园林作品与自然合一,最后既满足日后人们居住、观赏的需要,同时也获得天人合一的效果。

三、地域特色原则

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地区特色,不仅仅是地理气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风情、传统工艺等因素的存在,同时文化观念和审美趋向以及伦理关系等都有着重大的联系。所以,我们在园林设计时,一定要把以上提到的因素充分的、全面的考虑园林设计中去,否则,将不会得到社会和人们的认可和接纳。充分尊重和汲取一些由来已久和约定俗成的东西,比如一些我们经常在设计会遇到的建筑样式、主从位置、内容安排、生活礼节等。地方独特的文化特点是园林作品有利的竞争要素,但在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适时的保护本地拥有的特色,注重改革创新。

四、兼顾效益原则

生态园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三个因素的统一,我们可以称为综合效益。生态园林设计最终目的不仅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也要认识自然、改变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园林建设必须考虑到经济、资源、产业结构、教育、文化等;不论是生态园林的设计者还是园林作品的受益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意识,不仅要注意生态园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注重环境效益,使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效益有机的统一。

五、开拓创新原则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创新,要真真切切的落到实处,使创新真正的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在园林设计的创新中,有下几点需要我们给予重视,一是在园林设计整体规划时,就要有创新的思想,不能只是对现有的园林建筑作品的翻新和维护,要深入的理解创新的含义,要在园林设计创新内涵上下大力气。二是在园林设计中要避免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力争屏蔽成本高、投资大的园林设计。三是作为园林作品的经营者或是使用者,都需要经过沉淀过程而塑造属于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品格。四是在园林设计中,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的应用到园林设计中来,使园林设计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当代园林设计的新理念。

六、生态园林设计方法

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不同区域,按照园林设计的惯例,功能分区通常会有原始区、自然区、史迹区、休憩区、服务区等5个分区。以下针对以上提到的5个分区,进行概略的论述:原始区—所谓原始区,就是原始的没有经过任何干扰的区域,保全原有的生态系统,保护濒临稀有的动物;自然区—尽力使区域保留原有的自然风貌,小范围的开发,使其自然景观占主导因素;史迹区—针对这个富有特殊意义的区域,要给予人文的关怀,以保护、修复、看护为主,避免后来的设计增添和装饰;休憩区—这个区域在所有的园林作品中都有一席之地,正因为人们需要它的存在,经过我们设计人员的设计加工,这个区域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会为园林作品增添人文气质;服务区—园林作品中服务区的设计应在不破坏整个园林设计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存在园林作品中,为所有经营者和使用者提供服务。

七、景观构成要素

园林经济论文篇11

    2.1必须有足够的生态学理论作为生态园林建设支持

    理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工作才能够更为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从根本上使工作的效率达到最大化。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是一项大型的建设项目,其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各个环节的工作也都是起到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点,如何做好各方面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则是直接影响着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能否满足社会要求的重要因素,这些方面与环节一旦出现了疏漏,就会极大程度地降低整个建设项目的效率,甚至使整个建设项目流于形式,无法保证质量。只有做好了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好各个环节衔接的无误。而这一衔接工作是极具系统性的,要想做好这一衔接工作,就必须从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主体,让整个衔接工作循序渐进,使整个建设项目更为平稳、高效地进行。

    2.2让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应尽量自然化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便是让园林建设与自然相融合,让城市生态的园林建设更为贴近自然的生态系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其生态的自然化入手。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应尽量满足设计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给园林的生态系统提供一个繁衍的空间。生态的多样性是园林建设自然化的一个关键点,只有保证了生态的多样性,才能够使整个园林建设更为切合园林自然化的需求,才能让整个生态园林建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限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园林建设的质量。而要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多样性,就必须从根本上保证生物的繁衍过程的顺畅,而要保证生物繁衍过程的顺畅,就必须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解,让整个生态园林建设更为符合生物的繁衍要求,开拓生物的生存环境,让生物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繁衍。

    2.3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同其他的园林建设。生态园林有其独特的一面,生物的繁衍要求以及成长要求等等都奠定了生态园林的独特性。如何让生物更好的繁衍以及成长是园林建设的一大问题,只有在解决了这一问题的前提下,整个生态园林建设才能够真正做到贴近自然。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选取生物的养殖,根据地质条件、温度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合理地筛选出一部分生物投入建设,只有在生物能够适应园林建设环境的前提下,整个园林建设才能更趋平稳和高效。

    2.4构建“天人合一”的绿色和谐环境

    城市生态园林以人类的福利为根本.追求人、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城市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共存,使城市居民、人工设施、历史民俗文化风情  与绿色环境等各个方面达到最理想的配置。 2.4.1人与绿色环境的和谐人是城市环境中的主体及核心 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景观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一些生理上或心理上的需求,如通过在园林绿地空间中的观赏、游玩、健身等活动获得的放松和调整等,同时人的活动对园林绿地空间的维护和发展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生

    态园林建设中,既要满足各种人类活动对园林空间的可及性。又要考虑绿色环境的自我维护能力.使人们既愿意进入园林绿地空间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又能与绿色环境和谐共处。

    2.4.2人工建筑与绿色环境的和谐建筑及其设施是城市景观的特点

    雕塑、园林小品等人工设施也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园林绿化技术要求这些人工设施和园林绿地融为一体。一方面要保持绿色环境的自然特点.满足人们对自然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应考虑借助人工设施的建设,完善园林空间的功能,让城市的绿色环境具有现代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在生态城市中,增加一些碑文、石刻、小型古建筑、微缩人文景观,则更能体现“天人合一”的美,从而充分发挥生态园林的综合生态功能旧。

    2.4.3历史民俗文化风情与现代城市绿色环境的和谐城市绿地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场所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园林艺术中,园林植物往往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通过合理种植设计。可在局部地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位和情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3.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城市生态园林的内涵和基本的特征,提出一些发展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认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实现城市社会文化、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园林经济论文篇12

一、园林绿化经济的性质特征

园林经济是结构和功能都十分复杂的复合体,不仅包括复杂的经济内容,也包括复杂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内容。园林经济从投入到产出,供人消费,涉及动物、植物、气象、水土、环保、货币、市场、审美等多种要素,这就要求把所有园林经济的活动当作一个复合体,优化配置各种要素,采取一系列复合的对策和措施,在谋取经济效益时,要特别强调三个效益的结合,达到合理高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园林经济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是“人——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和效应,园林经济的主体是园林绿化事业,这一事业的建设内容是一种艺术创造,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又具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艺内涵,一旦脱离了园林文化,园林经济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园林经济系统不能完全听任市场的自发支配,必须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要有一定的计划性,或者说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才能使园林经济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园林绿化经济的发展形势

城市绿化形成的经济热潮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迁建设绿地,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资金投入较大。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同时,拉动了房地产、金融、装潢、建材、劳动力与搬运市场等。除了投资者直接受益以外,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从而推动了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城市园林绿化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依法建立园林经济体系

由于园林经济的三重性,要保证其健康发展必须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园林经济体系。如文物法、规划法、绿化条例、风景管理条例、第三产业政策等,以及地方园林保护条例、绿化条例、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等,以确保园林绿化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二)园林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城市园林(公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旅游资源,对社会资本充满了吸引力。在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上政府可建立园林建设保证金制度,进一步开放银行信贷政策,提供更加优惠的金融措施,加速城市园林景区的开发建设。政府财政可与银行联手建立城市园林建设的绿色通道和园林建设单位的信用档案,加强对园林专项资金投放使用的监管和宏观调控。政府的财政性投入可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而游乐项目及部分景区建设可引入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或利用外资进行投资建设。如山西太原市历史最悠久的迎泽公园,则是采用政府投资兴建和个人投资经营相结合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已在全国一些城市得到运用。引进外资同时引进先进的园林管理经验与管理手段。大量多元资本的注入,可化解政府投资园林景区的资金压力,为城市园林的规模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园林建设的特色化

城市园林建设要走特色化道路,有特色才会有生命力;有特色,才能确保城市园林的长效发展。上海历来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在公园景区、绿地建设方面(如华山绿地、古城公园等),广泛地吸取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做到中西文化融合,形式多样化,有灵魂有特色,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创新。因此,每个城市要结合自身的城市实际和园林定位,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设计与建设理念,创造城市园林的新特色、新意境,彰显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创出富含个性的城市园林的“品牌效应”、“精品效益”。政府部门可依据对园林精品产出率的考评来指导和规范城市园林的发展。

(四)参与市场竞争,实行强强联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园林必须积极投入竞争之列,各园林单位要做大做强,应对城市园林的新发展与新挑战。要内练内功,强化管理;外拓市场、多做精品,在城市园林景区(点)的规划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养护管理方面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操作行为,不断提高施工养护管理水平,努力追求园林建设资质与所建园林景区级、类的提升。现多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养护队伍良莠不齐,形不成规模,合力不强,为社会提供的园林产品质量档次低劣,对这类园林建设单位政府应纳入资产重组行列,进行市场的优胜劣汰。具备条件的城市可成立跨行业、跨地区的风景园林建设集团,组织集科技人才、机械力量、施工力量为一体的高精尖联合体,以应对城市园林绿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促进城市园林经济的良性循环,才能使城市园林事业真正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结语

总之,要保障绿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相应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引导市场的运行,不断促进全社会绿色经济的发展。

园林经济论文篇13

一、国家经济发展和开发森林公园的必要性

1、国家经济发展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很不平衡。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正迎来蓬勃的发展机遇。

2、四川地区旅游经济分析。四川地区发展旅游经济具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区位、政策等先天的优势。目前全省有世界遗产5处,列合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有4处,部级风景名胜区1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A级旅游景区25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部级自然保护区2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0个,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也已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部级森林公园31处,省级森林公园54处,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2处世界级地质公园,部级地质公园14处,部级历史文化名城7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61处。除此之外,长期居住着汉、藏、羌、彝等多个民族,有着“中国第二藏区”、“中国唯一羌族聚集区”、“中国第一彝族聚集区”的称号,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人文旅游资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征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四川旅游经济发展的自然优势,给四川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同时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下为四川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优势。

二、森林公园的旅游景观开发与保护管理

1、森林公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人类“回归自然”的热情高涨,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旅游新时尚。森林生态旅游就是依托现有森林资源,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以人文景物为点缀,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为群众提供游览观光、避暑度假、疗养休养、会议培训、文化娱乐和科学研究的良好场所。它的建设不仅开发了旅游资源,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做出巨大贡献。

2、四川森林公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四川旅游整体发展较为良好,2012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280.3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4.4亿人次,增长24.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229.8亿元,增长34.0%。接待入境旅游者227.3万人次,增长25.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0亿美元,增长26.5%。但由于整个西部地区的总体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四川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自然景观资源相对丰厚,加之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川西高原藏区“四大片区”是政府的扶贫攻坚重点对象。所以,大力发展和提倡旅游经济对四川民族地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同时增加人们的收入,实现民族地区脱贫;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等等。开发和发展四川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平衡与扩大四川旅游接待和经济发展的辐射网,既能发展旅游经济,又能保护环境,从而使得四川旅游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森林公园的旅游景观规划开发研究。旅游景观是旅游景区的主体内容,也是体现旅游景区的特色、亮点与灵魂的主要载体。旅游景观设计的核心是关注怎样针对环境资源构建出景区生态化和情趣化的游玩氛围与场景;如何塑造或提升景区的主题品牌,达到打造旅游景观的独特性;如何通过人工的建造物体成为旅游的吸引物;如何创造出既安全、高效,又健康、舒适、美丽的旅游环境。按照森林公园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景区中所处的位置分类一般可分为景区入口、游客中心、休憩节点、标识系统等,或者我们可以从边界、道路、区域、节点、标志等5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与规划。比如从区域着手进行分析就应该划分为绝对保护区、杜绝人类干扰的荒野区、旅游建设区、自然风景观光区、娱乐区、旅游城镇区等,或者可结合景观结构原理并利用遥感等技术进行更加系统周全的规划设计。做的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即要符合旅游者的需求,体现市场经济需求,从而达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

4、森林公园旅游与资源保护并存的管理办法与措施研究。健全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是协调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关系,促进森林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我国森林旅游发展的时间短,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面临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体制的不健全等引起的问题,对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管理办法与措施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森林旅游资源应采取不同的基本管理模式,在管理权限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级别的森林公园进行不同经营管理模式,系统研究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和健全政府监管体系,建议修改与增加相关法律法规。

三、森林旅游景观开发与地区经济开发的结合

森林旅游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是以旅游经济影响研究为基础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特别是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同时具有前瞻性和借鉴性,是我们今后开展此类研究的方向。森林旅游业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和产业关联性,它的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特别是在第三产业行业中,森林旅游与住宿业、餐饮业、旅游交通业等产业。森林旅游的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和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使森林资源在利用与保护的协调过程中达到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何丹.辽宁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

[2]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崔莉.旅游景观设计[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