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建设论文实用13篇

机房建设论文
机房建设论文篇1

【引文】

一、规划、设计和配置的不合理

机房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在设计和规划机房建设期,由于对机房建设的重视不足,规划设计相关人员对机房设备,和机房管理的不太了解,只从单专业领域来设计规划机房,没有从多专业领域中进行详细的探讨和规划,导致建成的机房利用率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机房前期规划阶段是我们整个建设和管理当中的重之重,做好他的初期规划,根据具体需求和业务发展的速度和未来发展的规模,做好机房IT整体规划。经过IT规划后再来做机房基础设施的规划。

前期的规划、设计机房工程是多专业、多学科、技术含量高的综合工程,所以在规划、设计时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完成。在智能建筑工程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必须明确机房工程的重要性才能做好机房建设。

二、机房环境滞后。不重视机房的扩展性要求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据传输的数量不断增加,但随而来的新问题是分散在各地的中小机房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又出现了隐患。这样在各个行业及先关部门均开始大规模的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机房,对数据的处理、存储进行集中管理,以提高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并有效降低了运行及维护成本。各数据中心机房采用高速网络相连通,使各数据中心形成强大的机房群,进一步的提高了机房的可靠性及设备的使用效率,并建设统一的冗余备份成为可能。但由于环境滞后、设计、配置的不合理,大多数机房在运行时为了散热单一采取排风使机房内产生负压,造成机房内灰尘洁净度严重超标,导致机房里部分IT系统的不稳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机房建设往往最开始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不考虑以后添加新的服务器,导致机柜内配电存在很大问题,以后无法增加设备,扩展性很低;相关线缆的长度不考虑实际施工时的一些不能走线的位置只看图纸,导致机房内到处都是插线板、电缆线,像蜘蛛网,使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机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认真作好用户需求分析,如果只根据经验进行组建,那么所进行的规划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针对功能需求、设备数量进行相关设计,容易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这样通常导致机房建成后不久就要进行机房改造来满足新增设备的需要。

三、服务器选用和业务系统不均衡

选用服务器,我们不仅要考虑所运行的业务系统,还要应考虑使用稳定性和适用性去选择产品,而不是一味降低成本,或一味的追求高性能。要考虑到业务系统在不同时间段里的负载,选用的服务器和业务系统要达到一个均衡,要保证业务系统在繁忙的时间段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不然弄出的服务器拿到机房经常死机,后期管理员维护起来很头疼。

很多中小型企业的技术人员在选择服务器的问题上存在这样一个疑问:究竟什么样的配置可以支持所运行的业务系统。这个问题虽然是从所运行的业务系统上来寻找答案,但需要从业务系统上详细分析:例如同是运行网站业务系统,因为每个网站使用的Web系统都不一样,有些用IIS+ASP,有些则是用Apache+PHP,这在脚本的执行效率上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网页系统编写的复杂程度和优化程度也极大的影响着服务器能够承载的访问人数,大部分的新闻资讯、下载类网站都已经使用了静态页面来减少Web系统对服务器处理能力的依赖,但是仍然有不少例如论坛、商城一类的系统需要大量动态代码的支持,所以笼统的从业务系统上来需选择服务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必须具体的从业务系统上来分析该选择哪种服务器。

四、系统性、可用性不高

机房建设论文篇2

2.1化工企业网络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思想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机房服务器等设备逐渐增加,对化工企业网络机房的物理环境的安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机房内的防火防雷防盗系统、配电系统等要时刻保持整个网络机房系统的可靠运行,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故障都会对网络机房的整体运行造成损害,必须及时处理,网络机房内的计算机数据库信息资源的存储和传输必须得到可靠的保障。如果网络机房采用全天候工作人员值班的方式,那样会加剧工作难度,时间上没有弹性,负担很重,出现故障只是通过技术人员的判断,这种判断不仅没有说服力,而且没有保留的证据,所以很难做出故障分析,这样对网络机房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我们必须采用动力监控系统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使网络机房整体安全监控得到保证。采用动力监控系统进行全天候监控,方便快捷,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和维护上也很方便,对网络机房的物理环境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是很重要的,动力监控系统把监测到的信息采集到一起,然后经过图像声音等方式反馈给工作人员,这也是适应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纯网络化、分布式监控结构是把底层采集到的数据反馈给网络数据采集终端,实现网络化。纯嵌入式、纯B/S软件设计是监控管理系统采用纯嵌入式软件设计,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内嵌Web,服务器采用Web视图方式,不需要其他系统软件。动力环境、安防、网络门禁及IT预警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用户关心的信息全部呈现出来。由远到近的视图信息采集,由整体到局部的多层次监测在空间和环境,由远到近依次监测收集信息。多层次预警策略设计,防患于未然,发现故障立刻处理,保证机房内物理环境的安全。基于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化工企业网络机房的整体监控平台效果,如图1所示。

2.2动力环境一体化监控管理系统主要优势

纯网络型、分布式结构,监测系统从底端采集到终端收集,整个数据信息的网络上传速度很快。监测系统的主机终端采用并发收集的方式,底端数据信息可以同时上传给终端主机,速度快,收集效率高。监测系统采用网络化结构,充分利用网络机房内的网络资源,节约时间,不需要复杂的布线连接,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纯嵌入式的“allinone”技术,以底层unix语言开发的系统,非常稳定;监控软件直接配置在网络机房内的任意一台主机上就可以,不需要单独配置终端主机,而且兼容性好,不受其它系统软件的影响。组态软件设计,嵌入式监控管理软件采用模块方式,如果管理者想增加或减少一些功能,可以通过添加模块的方式,在功能扩展和使用上十分方便。纯B/S架构,监控管理极其方便,查看信息方便,只要通过网络登录任何一台计算机,用IE浏览器打开查询界面就可以进行查看,这也是监控软件Web功能的便捷性,使网络机房达到监测的目的。

3化工企业一体化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介绍

3.1化工企业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信息采集的主机基本结构包括,3串口、2路继电器控制输出、一个100M网口、3路12VDC输出,串口连接UPS等智能化设备,端口是RS232或RS485,网口连接主机和网络之间,将主机采集到的信息进行传输。监控点和终端采集主机采用网络进行连接,工作人员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打开Web界面就可以进入采集系统来查看网络机房的具体情况。机房监控系统可以管理模拟摄像枪和网络摄像枪。同时,音频方面,工作人员可以管理整个机房音频的输出。视频DVR采集到的视频信息存放在硬盘录像机上,可以通过动力监控管理软件对视频信息进行管理操作。网络视频本系统兼容移动DR和DV,操作的时候可以直接接到网络上,便于管理,实现对化工生产所有环节的监控保障,保证化工企业生产的安全。机房大环境监控网络型嵌入式主机信息采集结构图,如图2所示。

3.2综合管理软件告警功能介绍

监测系统在监测的时候即使出现问题的监控区域不在即时监控页面下,也会立刻报警,并且把视屏和声音传到监测主机发出警报。监测系统发出警告信号的时候,按指示的红、黄、绿不停的闪烁来警告管理者出现问题的紧急、重要、一般。警告发出时,管理者可按确认来取消报警,如果管理者不在,那么可以在监测报警里面设置电话通知管理者。这样节省时间,而且很快发现问题并处理。监测软件可以把出现问题的多个采集信息同一时间段一起发出警告,这样保证警告通知没有遗漏。管理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无用的警告设置为不报警,只显示时间和数目。管理者如果要查询警告记录,可以通过软件直接查询并拷贝。系统可以对自身进行故障检测,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如果系统发生通信中断,系统可以发出警告,告知管理者对线路进行检查。管理者可以通过软件系统按自己的要求来处理警告信息,管理员可以为监测系统调整警告级别等设置,具有短信、电话报警功能,通过短信编辑简单命令也可控制系统的简单操作。

3.3配置供能管理功能

管理员对系统操作的所有过程都被系统软件自动进行记录,便于管理员更换时候进行工作管理,并且系统可以设置多个管理员账号,可以同时登陆查询管理。管理员在对系统软件进行操作时候,比如对特定服务器进行操作,那么通过系统软件记录可以看到作服务器名称,以后进行操作人员的信息。操作人员在网络机房内对特定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时候,登陆时间和注销时间都会被记录,方便管理员进行查询确认。管理员或者操作者在网络机房内进行操作时候,不会因为个人操作的错误而造成整个系统崩溃,这样避免误操作造成监控系统死机。当监测系统自身软件或硬件出现问题,监测系统可以自行监测,然后向管理者发出故障信息,这样系统可以得到很好的自我保障。系统对化工生产数据信息可以安全备份,避免数据丢失。当供电恢复的时候,系统可以自己启动运行,在系统功能中进行设置。系统报表管理中工作人员在系统中查询历史数据、记录日志等,并对其以报表、统计的方式打印出来,系统还具备用户自定义报表功能。

4结语

基于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化工企业网络机房建设研究,是化工企业完成现代化生产和建设的重要的基础保障,为化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王兴国 王宇航 单位:辽宁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机房建设论文篇3

一、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网络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通信基站的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也区域多样化,大量车间通信机房得以建设。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微电子产品和设备应用在通信基站内,来调节和控制移动网络通信信号的传输[1]。微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提升通信设备性能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车间通信机房的耐压能力,加大了车间通信机房在雷电防护问题上的难度,尤其是安装在电源主控室内的通信设备,受到雷击的概率更是大于其他机房。所以对雷电灾害的研究进行深入研究来了解车间通信机房收雷电击中而发生灾害的原理,对于车间通信机房的雷电防护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雷电灾害形成以及对车间通信机房造成的灾害

雷电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带电云层放电现象。当天空中有雷雨云层时,云层会携带大量的电荷而产生静电感应作用。当地面某些特殊物体或者建筑物与带电云层形成强电场而足以让带电云层进行对地方放电时就形成了雷电现象。一般的,雷电现象对车间通信机房造成的破坏有直击雷灾害和感应雷灾害两种形式[2]。直击雷是带电云层直接放电而造成的破坏,这类雷电放电具有瞬发性,短时间内形成高电压并释放大量的电流而对车间通信机房和通信设备造成强烈破坏。感应雷是由于带电云层与车间通信机房的信号传输线、设备连接线形成强电场,强大的电磁感应对通信设备中的微电子元件间接造成破坏的灾害现象。虽然没有直击雷造成的灾害严重,但是发生的概率却很大,而且强电场形成的电磁感应对微电子产品造成的过压破坏会使通信设备产生故障而是车间通信机房瘫痪,对于整个通信网络而言,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感应雷是车间通信机房主要防范的雷电灾害。

三、车间通信机房的防雷措施

车间通信机房的防雷措施主要以防止感应雷为主,直击雷主要通过安装避雷装置和浪涌保护器等保护装置来降低雷电对车间通信机房内电源和通信设备等的危害。另一方面,在建设车间通信机房时,要消灭机房内的防雷隐患等,确保将防雷工作做到最底层。

(一)安装避雷装置,减少电荷量

在车间通信机房上部安装避雷装置是车间通信机房的主动防雷,通过避雷装置,可以将车间通信机房上部的带电云层在聚集电荷足够多之前就对和带电云层运行形成通电回路而对带电云层进行放电,并将多余的电荷导入到大地,从而避免车间通信机房由于带电云层电量过多而进行放电造成的破坏。针对建筑物常见的避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等,在建设车间通信机房时,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选择避雷装置,或者多种装置结合辅助使用以增强车间通信机房的防雷能力。此外,安装在车间通信机房内的电源避雷器的引入线不宜过长,以避免在雷击发生时由于引入线过长而抬高雷电电位,同样对通信设备造成过压伤害[3]。一般的,车间通信机房内的电源避雷器的火线引线应该尽量短,加上和接地线总长度应尽量控制在5米以内,以确保雷电不会从交流引入线进入车间通信机房。同时,针对避雷装置的安装,针对车间通信机房的建筑、电源、通信设备等独立、可靠接地,且相距一定距离,尽量避免保护地联合使用,以避免使用同一接地线致使整体的防雷能力降低,防雷效果不佳。

(二)联结机房等电位,消除电位差

针对车间通信机房防雷措施,虽然建筑、通信设备、电源等接地系统相互独立,但是同类型内部应该进行等电位联结。当车间通信机房遭受雷击时,如果通信建筑之间或者电子设备之间彼此接电线没有等电位联结,那么彼此之间就会由于接地电阻而产生电位差,当电位差足够大时,同样会破坏车间通信机房的绝缘系统,造成设备破坏。针对车间通信机房建筑之间的等电位联结,将建筑接地引下线与建筑柱内钢筋焊接在一起,从而使建筑接地形成上端与顶层混凝土钢筋相焊接,地部与地网相焊接,从而形成笼式避雷网,将雷电的高电流强电压进行分流均压。同样的,针对电子设备的等电位联结,需要将通信设备中的电气、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通信电缆外皮、设备机柜、各种浪涌保护器、安全保护器等接地端都应该以最短的距离联结起来,以降低甚至消除电子设备内部防雷系统的电位差。

(三)加强通信设备雷电防护

车间通信机房的雷电防护要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运作,以保证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通信设备的保护包括电源保护和设备屏蔽两部分。针对电源的雷电防护,需将避雷器加装到车间通信机房总配电室的电缆内芯两段来进行一级保护,同时在车间通信机房每个楼层的电缆内芯两侧加装避雷器进行二级防护,最后在各种重要的通信设备以及UPS前段对地部分加装避雷器作为三级保护,最终确保侵入电源系统内的雷电流通过分流技术将其泄入大地[4]。通信设备的屏蔽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雷电产生的电磁场对通信设备进行干扰而扰乱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转。通信设备屏蔽包括空间屏蔽和线路屏蔽,线路屏蔽是对网络信号线和电源线进行屏蔽,此外还需对机房进行屏蔽,将其内部的金属门、窗等以及防静电专业地板进行接地,以减少雷电场对通信设备的干扰。

四、总结

车间通信机房的雷电防护措施主要从预防雷电灾害的直击雷和感应雷两方面入手,通过为车间通信机房建筑、通信设备、电源等进行避雷设备安装,以减少带电云层放电时对车间通信机房造成的危害,同时通过内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联结,降低甚至消除由于接地电阻产生的电位差,同时要加强通信设备的雷电防护工作,确保设备电源供应正常,设备运转正常。车间通信机房的防雷工作要从细处入手,做到方方面面,一点疏忽就会造成整个防雷系统失效,所以我们要不断努力,将车间通信机房的防雷工作做到细处,保证通信设备正常运转,保证通信网络正常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孔照林,郝世峰.信息化实验室综合防雷工程设计[A]. 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论文摘编[C]. 2007

机房建设论文篇4

在建筑项目招投标体制下,建筑设计机构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获得客户的青睐,还须在市场营销范畴下建立起前期接触机制。似乎业界同行对此较为反感,但建立在偶然性大于必然性的竞标背景下,惟有加强前期沟通与接触,才能深化客户对该设计方案的理解。毕竟,与采购专用性资产不同的是,这里的客户往往并不是业界专家,其更像是执行资本运作的人格化代表。

所谓“营销体系”可以理解为,营销活动所依次经历的各个环节的总合。以4PS为代表的营销体系,分别经历了产品选择、价格制定、渠道建立、促销构建等四个环节。然而,就房屋建筑设计本身来看,其无法完全依照上述4个环节开展营销活动。理由在于,其作为高端服务型产品无法通过调研来确定产品形态和价格;同时,设计方案的专用性也使得分销渠道成为多余,且更不需要促销的参与。

为此,如何建立营销体系与房屋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模式,便成为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一、对房屋建筑设计的技术环境分析

本文不打算讨论建筑设计的具体技术流程,而是假设技术具有可行性的前提下,聚焦于技术环境分析。具体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三个方面。

(一)经济环境分析

这里以建筑结构设计为考察对象。众所周知,房屋建筑设计不仅须满足客户对建筑项目的功能要求,也须控制在一定的造价之内。因此,后者便构成了技术环境中的经济因素。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对房地产开发的价值取向,都使得客户对于项目造价更为敏感。当然,在造价控制下将能在一定程度上维系正常的资金投入,但造价概算仍然基于房屋建筑设计图纸而进行的。实践表明,诸多由国家设计院所转型而来的设计机构,似乎相对更关注内部结构的合理性,而弱化了对项目造价的考虑。

(二)社会环境分析

如果说以上技术的经济环境须在“工具理性”的驱动下来适应,那么建筑设计的社会环境则需要与当地人文环境相匹配。上文已经指出,客户方一般并不是建筑设计业内的专家,其只是从概念出发给出房屋的一般构想。此时,设计机构则需要在多元目标导向下给予满足。因此,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人文环境,并在房屋的功能定位上最大化的满足当地民众或商家的使用偏好,这种设计方案才能获得客户青睐。而目前在这个方面更多的体现为,设计机构把设计理念强加给了 当地民众。

(三)自然环境分析

这里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称作自然生态环境。其对于房屋建筑设计而言,不仅关于它的室内朝向,还关注于它的整体结构设计能否与自然环境形成共生效果。如,根据不规则的土地表面形态合理设计房屋结构,以及根据当地地质结构科学设计承重结构等。

以上三个方面的环境分析说明,如何通过营销体系的适应性建构来逐一满足它们,将最终决定营销体系的适应性程度。

二、技术环境对营销体系的要求

遵循营销体系的本质特征,将产品选择、营销组合、公共关系等三个方面引入到房屋建筑设计中来。那么技术环境对它们的要求,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产品选择的要求

作为专用性很强的房屋建筑建设方案,一般植根于客户方所给出的基本要求之中。在此基础上针对产品选择的要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环境适应性要求。简单而言,这里的适应性要求便是成本造价控制要求。在造价控制的基础上,再来努力寻求与客户实际需求间的契合态势。实践表明,客户选择方案时的往往更关注方案的建设周期、造价和功能优势。

2.社会环境适应性要求。特别对于涉外房屋建筑设计中,对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更为关注。如,针对东南亚、中东国家民众多建设的房屋建筑,对于房间的功能定位应展开市场调研。

3.自然环境适应性要求。关于这一点,一般不构成房屋建筑设计机构的难题。但在竞标中的方案陈述环节应突出本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共生效应。

(二)对营销组合的要求

若要使客户青睐本机构的房屋建筑方案,还应使客户感觉到方案具有增值效果。所谓“增值效果”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方案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且其所释放的功能定位形成了外部性效应。这时,我们把它称为营销组合。由此可见,其仍然依赖于在设计方面的构思,而不是传统意识上的产品组合。

(三)对公共关系的要求

从营销体系的构成上看,公共关系构成了6PS中的一个要素。与客户关系管理不同,公共关系不仅包括与客户的关系,还包括与各类媒介、政府的关系。不难看出,对于诸多从事房屋建筑设计的机构来说,在公共关系的把握上呈现出明显的软肋。为此,设计机构应通过广告宣传、建筑实物展示等途径夯实以上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就为下文的模式构建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要求驱动下的适应性模式构建

这里并不讨论营销体系的具体构建,并且在“要求”部分已经对此进行了一定的讨论。这里主要关注于,如何在建筑设计机构内部形成营销适应性的土壤,以及如何从企业行为中去满足这一点。为此,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将营销观念植入机构文化中

首先应在能源机构塑造产品营销的文化氛围,特别对于“客户关系管理”要素更是文化营造的重点。从具体的实施步骤来看,可以遵循这样的环节:(1)机构管理层根据产品营销的适应性要求,提炼出核心价值观;(2)通过仪式、树立标杆,以及绩效考核等方式推动这一核心价值观;(3)在员工岗位培训内容中,增强营销观念培育的权重。

(二)跟踪当地城市的发展动态

房屋建筑设计产品营销的目的存在着社会效益性,因此机构管理者应组建专门团队,密切跟踪城市的发展动态。动态方面着重掌握开发区的建设状况、城市范围拓展的方向、城市社会人文环境的具体情况等。通过主动掌握情况,从而在建筑方案设计上努力与城市发展同步。

(三)与当地政府、民众保持良好的沟通

政府作为管理当地各项事业的实体,必然影响到客户在房地产领域的开发状况。建立与政府良好的沟通关系,不仅能改善政府对自身的态度,还将借助政府的引见来获得客户的重视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因此,建筑设计机构在遵循低碳发展的同时,还应根据政府的目标导向,在社会和自然环境适应性上针对地方房地产发展规划进行整体设计理念调整。与民众的沟通则在于,强化他们多本机构项目设计上的认可度,从而营造出有利于我方的舆论环境。

机房建设论文篇5

本建筑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卫国道与雪莲路交口处,主体部分为地上十二层、地下一层,裙房部分为地上三层。建筑高度为58.00m,占地面积为4515m2,总建筑面积为29600m2。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防火等级为一类公建,工程总投资为1.4亿。主体部分主要为各个部门的办公区,裙房部分为士兵的住宿区。

1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为30L/S,全部取自市政给水管网,引入管有两条,分别位于卫国道和雪莲路上,管径均为DN200,引入后在室外成环,管径DN200,布置了多处室外栓。室外栓同时满足两条要求:1)间距不大于120m;2)每个水泵接合器均能在15~40 m范围内找到一个室外栓供其取水。科技论文,设计。

2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为40L/S,全部取自消防水池。科技论文,设计。低位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位于地下一层,水池有效容积为402.5m3,满足2小时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及1小时喷淋用水量。科技论文,设计。消火栓与喷淋合用的高位消防水箱位于屋顶水箱间内,有效容积为21m3,另设有增压稳压设备以保证最不利点的消防压力。

室内消火栓箱采用钢-铝合金箱体,箱内设自救式消防卷盘JPS0.8-19和启泵按钮。8层及以下消火栓均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以保证栓口出水压力不大于0.5MPa。

室外设置四套消防水泵接合器,分散到两处,设置的位置同时满足消防车易察觉易取用及离建筑外墙距离大于5m的要求。

3水喷雾灭火系统

首层大台阶下设有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在这两个场所设置了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喷雾强度为20L/min.m2,保护面积约50m2,持续喷雾时间为0.5h,设计用水量为30m3。

采用高闪点油类水雾喷头;

4气体灭火系统

本指挥中心楼内设有多处机房,但重要性不一,经与甲方协商,在三、五、七、九、十二等层内的部分特别重要的房间内设置了气体灭火系统,其余机房仍采用水系统保护。

可用于机房灭火的气体主要有两种:七氟丙烷和IG541。七氟丙烷较为便宜,但灭火剂输送距离较短,且灭火时分解出的HF对人有一定的毒性、HF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汽又会对精密设备有侵蚀,因此本工程选用了IG541作为灭火剂,其性价比也得到了甲方的认同。

因三层的部分机房对温、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暖通专业在这些机房内配置了恒温恒湿空调,给排水专业则需要给这些空调机组配置补水并排放冷凝水和加湿溢流水。为防止给排水管道对机房产生不必要的不利影响,管道设置时都尽可能地靠近空调机组,缩小管道长度,给排水管道处设置漏水报警器。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除配电室、变电站、消防值班室、消防水池、面积小于5平米的卫生间及设置了气体灭火和水喷雾的房间外,其余场所均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危险等级按中危 I计,设计用水量为30L/S。

喷淋与消火栓合用高位消防水箱,有效容积为21m3,另设有增压稳压设备以保证最不利喷头处的消防压力。室外设有两套消防水泵接合器,接至报警阀前。科技论文,设计。

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设有五套湿式报警阀和一套雨淋阀,各层各防火分区内分别设有信号蝶阀和水流指示器。科技论文,设计。10层及以下楼层的水流指示器之后均加装减压孔板,以保证配水管入口压力不大于0.4MPa。科技论文,设计。具体的孔板孔径为:3层及以下,40mm;4~7层,50mm;8~10层,60mm。所有喷头均为玻璃球型,动作温度68°C,K=80。

6问题讨论

本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曾多次得到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给排水专家的指导,我也根据专家的意见作了设计优化,但对于以下指导意见,我在进一步的研究基础上坚持了自己的看法。

1)专家意见:消火栓的火灾延续时间为什么采用3小时,而不是2小时?

设计人意见:本楼裙房为士兵宿舍,此楼应定性为综合楼,故消火栓的火灾延续时间采用3小时。

2)专家意见:室外给水引入管既然有两路DN200,那么在计算水池容积的时候就可以减去水池的补水量。

设计人意见:DN200的给水管道所能提供的流量约40L/S,减去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L/S,再减去生活用水量9.6L/S,已经所剩无几,故未考虑。

3)专家意见:换热机房的温度较高,喷头动作温度建议改为93度

设计人意见:经向暖通设计人及换热设备厂家咨询得知,换热机房夏天不用,室温应为常温;冬天时又未设采暖系统,换热设备均有保温措施,室温应该不会高过20度,所以63度喷头即能满足要求。

7小结

机房建设论文篇6

一、协同理论简介

协同理论最早由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哈肯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他通过考察自然中无干预状态下的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归纳总结了协同理论。作为与耗散结构论、突变论齐名的系统科学“新三论”,协同理论的核心在于揭示自然界中无序走向有序的事实规律。

相比“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系统科学老三论,协同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精确概括了事物之间存在的统一性。协同理论描述了开放系统在不受到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形成自组织有序形态。系统理论强调,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中,是通过子系统非线性的协同作用而成的。但是在此有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因为内部子系统之间、外界与子系统之间的作用而自组织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尽管说不同的反应、变化具有不同的机理,但是协同学通过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即新的结构代替旧的结构的过程中的质变在内在原理上不管任何表现形式,其核心在于非线性作用的自组织的过程。

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作用速度是不同。协同理论为去粗取精,通过区分本质与表面因素、暂时作用于长久作用,偶然与必然因素等。哈肯通过在自组织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因素的衰减速率加以区分,那些衰减慢的影响因素是系统的决定性因素,即主宰系统变化的序参量。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序参量之间的作用最终产生少量支配系统的序参量。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序参量之间通过协同合作形成自组织结构,换句话说,协同作用的核心在于自组织。

笔者选择协同理论来分析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因在于其更为贴近现实。普通的计量模型往往将问题假定为线性的,而实际上住房保障的投融资问题并非线性关系,系统内部的作用可能产生多能级的越变。整个社会系统由诸多的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千差万别,协同理论抽象将其概括出子系统之间的存在着相互作用,通过竞争、合作、反馈的机制得以体现,在一定条件下的从宏观上就形成了一定有序的结构。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协同理论分析

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从上文分析不难看出本质上是子系统间多层次、多要素以及系统内外作用关系的总和。该系统集开放性与复杂性为一体,包含金融发展子系统与住房保障子系统。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系统具有自组织性与开放性,在其演化过程中的自创生、自组织与自适应的形态,本质上是子系统的开创与协同的结果。正是因为开发性金融内部部门之间,住房保障的供求双方之间,开发性金融机构与住房保障机构之间的相互非线性的作用,使得系统不断演化与改进,不同的融资模式“产生――消亡――进化”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进而达到协同理论意义上的协同。

(一)序参量的产生需要开发性金融与住房保障的协同运动

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是动态调整的。开发性金融与住房保障的双向协同演化过程中,二者将出现动态的涨落,即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耗损与集聚的螺旋演化中自发协调产生序参量,系统走向稳态――住房保障的多层次融资体系。此后,开发性金融部门与住房保障部门在该序参量的作用下,通过相互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普遍关联性的群体。在此平衡态下,每个子系统都在属于自身的维度上与外界进行最佳状态的耦合,从宏观上看整体之间进行着有目的、有方向的运动,系统的自适应性达到最大化。

(二)序参量是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的决定要素

依照协同理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拆分为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网络,通过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外界之间的作用,以物质能量交换为载体,自动形成宏观上有序稳定的状态。这种自组织的过程的出现是以序参量的发生为标志,系统的有序是子系统内部之间的竞争协作的结果。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自然也不例外,通过住房保障的内部供需方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不断的适应、调节的过程中形成的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回路网络,在这种耦合机制的作用下,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的方式不断调整,形成了稳定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序参量。住房保障下的子系统与金融部门的子系统之间对于该序参量既有正作用也有反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修正序参量。

(三)日本政策性金融引领住房保障投融资的序参量

政策性金融最为典型的是日本的“住宅金融公库”和“住宅金融支援机构”。住宅金融公库早在19世纪明治维新时期已形成雏形,住宅金融公库将邮政储蓄、养老金、生命保险资金予以归集,向购房居民提供低息、固定利率的长期贷款。住宅金融公库的资金不但用于发放居民购房贷款,还向日本的公营住宅(类似我国的廉租房)等公共住房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形成住宅金融的多层次、全覆盖的融资体系。由于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缺口造成住宅金融公库负债高企,上世纪末,日本政府对其进行改革,2007年4月1日住宅金融支援机构取代住宅金融公库,通过MBS即抵押贷款证券化引入民间金融机构资金,建立市场化住房保障投融资体系,政府在此过程中从“主导”向“引导”角色转变。

从上文的协同理论介绍和日本政策性金融探索不难看出,当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临界状态的过程中,那些变化速率慢的参量将变成序参量,进而支配整个系统向一定方向运动,达到一种自组织状态。在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众多住房保障的供需方以及开发性金融机构参与其中,任何一方都希望有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如中低收入群体希望能够“居者有其屋”,保障房的开发商希望能回收投入资金,开发性金融机构希望能将住房保障的贷款信用能在未来得以回收。若无任何约束,这些投融资行为很难进行,整个住房保障体系处于无序状态。在子系统作用的过程中,子系统之间肯定能找到相关的利益结合点,形成各种特定的融资模式,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从无序走向有序。

三、协同理论视域下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的相关措施

解决住房保障的融资困境,需要开发性金融支持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协同运作。对此,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等多方协同努力,开发性金融在此可以发挥其政策性和商业性的优势,通过多方协同运作,发现、引领序参量,创造良好的融资循环体系,以及设计一套高效科学的制度框架,加快金融支持与住房保障体系的协同运动,实现社会公平。

(一)政策性金融带头鼓励金融支持住房保障各方进行融资模式创新,培育系统的序参量

例如上海率先引入的住房公积金改革在全国得到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与住房保障协同发展的所形成自组织体系的序参量。此外吉林省国开行也对住房保障贷款进行尝试,对接政府的安居工程,这说明二者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子系统之间出现引领系统发展的序参量。而在序参量出现之后,整个系统仍然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不同的融资模式在不断的分化与组合,选择与淘汰的过程中进行着新老交替,而最终通过系统的自组织与政策性金融的协同作用下,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才能步入协同发展的轨道。

(二)构建金融支持住房保障的制度保障网络

相关制度的完善是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二者协同发展中发现序参量的重要因素。从上文的介绍不难看出,日本模式对住房保障体系的投融资问题制定明确的法律予以界定。而我国对于住房保障投融资支持问题,只存在于房地产法以及各地的政策文件的零散表述中。信用经济下缺乏有效法律依据融资体系很难得到疏通,因此及时设立住房保障的专门法律,构建开发性金融支持的制度保障网刻不容缓。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是进行金融活动的前提基础。信用体系的完善是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协同运行发现序参量的一大重要条件。住房保障的群体的需求方主要存在于中低收入群体,其信用信息的采集滞后于企业融资,此外骗取、套现住房保障资金的现象在各地也是屡见不鲜。信用体系的混乱难以有效疏通融资渠道,更难以发现序参量。因此加强住房保障征信体系的建设,使得每一笔业务都能得到追踪可以促进开发性金融机构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四)引入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组织,拓宽合作渠道

吸引民间资金参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民营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于民间,具有代表性的有财务公司、典当行、私募股权基金、小贷公司等,是对现行开发性性金融和政府财政的有益补充。由于民营金融自负盈亏的特点,民间金融机构势必对住房保障的融资需求方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核,监督项目的建设与资金利用,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探索民间金融服务机构与开发性金融合作支持住房保障建设,可以有效拓展资金渠道,发现可能存在的序参量。

(五)引入新型的投融资模式,修正现有的序参量

相比现行的政策性金融贷款的序参量机制,市场化下新型的投融资模式具有筹资能力强、资金来源渠道广、风险分散等优势。上文中日本住宅金融公库的例子不难看出,传统的住房保障融资缺口造成金融机构的赤字高企,只能依赖于政府财政补贴,金融机构投融资意愿不强。当引入MBS资产证券化后,其循环的信用机制尽管可能存在一定金融风险,但是其盘活现有住房保障资金存量的优势亦不容忽视。因此在住房保障建设融资的过程中,积极探索MBS、BOT、TOT、ABS等新型融资模式,先从部分地区试点发现新的序参量,然后将其推广到全国。引入市场化机制的运作,可以修正现有的融资序参量,引领开发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Haken H.Introduction to synergetics[M].Synergetics. Vieweg+ Teubner Verlag,1973.

[2]Haken H.Synergetics:An Introduction. Nonequilibrium Phase Trasitions and Self-organization in Physics,Chemistry,and Biology[M].Berlin,1977.

[3]Haken H.Advanced synergetics[M].Berlin:Springer,1983.

[4]Haken H.Synergetics[J].Edited by Peter Fulde,1983.

[5]Haken H.Synergetics:introduction and advanced topics[M].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2004.

[6]蔡冰菲.政府住房保障责任的理论基础论析[J].社会科学家,2008(3):38-40.

[7]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8]黄先可,张伟.协同学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7):163-165.

[9]贾康,张晓云.我国住房保障模式选择与政策优化:政府如何权衡“倒U曲线”演变中的机会公平与结果均平?[J].财政研究,2012(7):2-15.

[10]黎维彬.开发性金融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J].博鳌观察,2012(2):22-27.

[11]刘平,王会雨,罗文孜.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问题与政策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5(1):32-49.

[12]吴彤.论协同学理论方法――自组织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6):19-26.

[13]谢福泉,黄俊晖.日本住宅金融公库的改革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13(2):79-84.

[14]谢树锋,庞永师.国内外住房保障体系比较及其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1-44.

[15]许安拓.构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本土实践与国际经验[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5):12-17.

机房建设论文篇7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国房地产界衍生了一个特殊的新兴职业——房地产策划师。据住建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有65%的房产企业急需策划人员,有90%的企业出现岗位空缺。”这表明,目前中国从事房地产策划工作的人员还远远不够,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在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随着中国城市化,城市国际化的进程的加快,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据智联招聘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房地产策划师已经连续三年蝉联智联招聘十大热门职位。 2005年3月为了满足对房地产策划师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房地产策划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将房地产策划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并将房地产策划师共分为四个等级。 

房地产策划师可在大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投资分析、开发、策划、销售工作;在房地产估价机构从事估价、咨询工作;在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事经纪、销售、咨询工作;在物业管理企业从事物业服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土地拍卖行、资产评估事务所从事相关岗位等等多种工作。 

2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特征 

2.1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房地产市场营销及策划理论、销售与管理基础理论、规划设计等知识,锻炼房地产市场调查、项目策划、房屋销售技能及管理等专业能力,同时要加强熟悉房地产政策法规。 

2.2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 

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包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房地产策划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等。这无疑为创建富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3.1科学系统地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知识主要课程可以设计安排经济数学、统计学、管理学、房地产概论、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房地产市场策划、房地产商务谈判及推销技巧、公关礼仪、房地产定价理论、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理论、房地产经纪实务、建筑概论、房屋结构与识图、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建筑工程概预算、物业管理、房屋维修与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开发经营、经济法实务、房地产法律法规等课程。 

从事房地产策划与销售管理等工作,对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房地产营销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要求较多,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内外环境以及建筑工程建设、工程概预算、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与材料等基础知识。房地产项目开发早期就较多涉及到与房地产营销后期的协调,如售楼处包装、样板房建设、销售培训内容等,但随着房地产营销意识的深入,房地产产品本身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市场和自身条件而确定房地产产品定位,从营销角度出发指导规划设计已成为普遍做法,这就要求房地产策划师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 

3.2加强校内“房地产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建设房地产产品概念展示厅(配置房地产主题概念的模型、效果图、沙盘及展示设备),满足形成房地产概念资料库,满足专业及专业群建筑产品从认知与运营等方面的教学需要功能; 

建设概念设计实训室(配置概念设计用桌椅,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设计资料库),满足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规划等基本技能的实训功能; 

建设房地产营销实训大厅(配置楼盘沙盘,洽谈桌椅,销售管理软件及其它售楼道具),满足开展销售策划与销售实务技能实训,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房产营销业务房地产网上交易与交流平台,满足房地产营销员培训需要; 

建设样板间实训室,通过建筑构造、装饰构造节点剖析与展示,满足房地产产品销售、建筑构造、装饰构造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训需要,满足房地产营销员培训需要; 

建设物业设备实训室(配置各类物业设备,包括消防系统,楼宇智能化运行系统等),满足建筑设备安装施工、设备运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需要,提供建筑设备安装施工、运行、调试、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需要和物业管理公司员工上岗培训需要。 

在加强院内“房地产实训中心”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通过与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物业管理企业等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已形成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另一方面为这些企业输入了新鲜血液并储备了急需的人才。 

3.3加强《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是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策划、销售等相关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可以帮助分析房地产市场,掌握策划与销售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本课程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尝试。 

1)自编教材、建立教材群,并重组课程内容,与房地产行业对执业人员的职业认证要求结合起来。采用“双教材”教学,即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材相结合。 

2)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3)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实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如讨论式教学、边讲边练、社会实践等,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观。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形成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机房建设论文篇8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商品房市场发展的如火如荼。房产交易中房产建筑面积、分摊面积、共用面积等核心参数成为房产购买者用于衡量房产的主要因素,而房产测量通过房产调查、房产平面控制测量以及房产要素测量,绘制房产图,测算房产面积,为购房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房产测量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房产测量的内容包括:房产调查、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要素测量、房产面积测算、变更测量、房产图绘制以及测量成果检查及验收等。

房产测量是采集和表述房屋以及房屋用地有关的信息,为房产产权、房地产开发和利用、房产交易、产籍管理、征收房产税费提供依据,同时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数据和资料支持。

在房屋面积测算中,房产测量是具体形式,房产测量的结果通过房产管理部门的严格审核和批准,具有法律效力,房产测量结果减少了房产产权纠纷的发生率,为房产产权人提供了产权法律保护依据。同时,房产测量在测量过程中,采用了科学的测量技术,实现对房屋面积的计算,能提供较高精度的测量结果,这为房产产籍管理部门提供了处理和协调房产产权纠纷。另外,房产测量根据国家有关测量测绘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房屋信息进行采集和测量,对房屋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占地位置、周边状况等信息提供专业性数据,形成了房地产档案的原始资料,为规范城市发展、管理城市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房产测量形成的房产簿册、房产图集和房产数据,为房产购买者提供了检测房屋买卖面积是否存在缩水、缩水比例大小等有所顾虑问题的解决手段。同时,在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商品房屋价格居高不下的市场情况下,房产测量在某种程度上能监督房地产开发商的交易诚信,避免部分开发商因为房产利益趋势而在房产面积上动手脚,由此,加强房产测量管理和监督,有利于保证房产买卖双方的正常利益,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正常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秩序。

房产测量就是表述房屋以及房屋用地等相关信息的测量技术,通过采取科学的测绘手段和方法,根据房地产管理的需要和要求,对房屋及房屋用地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和测量,并提供测量结果,用于表述房屋相关信息。房产测量的结果,构成了建筑产权面积的基础,同时也成为了购房者需要掌握的信息。由于房产测量结果涉及到房屋产权人的利益,做好房产测量,减少测量偏差,避免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提高房产测量水平,对提高建筑质量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三.房产测量技术。

1.房产数字化测图技术。

数字化测图是通过收集房产相关信息,采用计算机数字化数据处理软件,经过图形生成、编辑、处理,形成数字化房产图,利用数控绘图仪和其他图形输出设备,最终获得房产图的技术。

数字化测图技术是通过收集房产信息资料,踏勘拟定设计方案,对测量进行基本控制,根据测量界址点进行测量,在完成房产调查后,采用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等光电测距仪和全站型电子测速仪,开展野外数据采集,将采集和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图形处理、测量软件和相关应用软件内,计算机进行图形编辑,通过数控绘图仪绘制线划图,最终完成房产图的绘制。

2.GPS-RTK技术在房产测量中的应用。

RTK测量技术,即实时动态差分法(Real-time kinematic)是常用的GPS测量方法,其在野外测量定位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别,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的作业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测量的精度。RTK定位技术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施动态定位技术之上的,由于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能实时的提供测量站点在测量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在RTK作业的模式中,基准站将观测值和测量站的具体坐标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送给流动站,而流动站在通过数据链接收基准站的数据的同时,也同步采集GPS的观测数据,并在极短时间内将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实现精确定位。通过RTK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房产测量的作业效率和测量精度,同时RTK采集的数据全部是数字化,经过软件的简单处理,可直接输出电子地图,非常适用房产测量要求。

RTK测量系统通常包括:数据传输设备、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和GPS接收设备。通过在基准站上设置GPS信号接收设备,连续观测所有可见GPS卫星,并通过无线电传输其观测数据,及时的将数据传输给观测站,基准站根据观测数据,依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及时对整周模糊度未知数进行解算,并显示用户站的测量精度及三维坐标情况,根据计算的实时定位结果,监测用户站和基准站的观测质量和结算结果。RTK能实施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观测冗余量,大大缩短了测量观测时间。

3.GIS测量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利用计算机存贮、处理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与工具,是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资源信息和环境参数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和分类编码输入、处理、存贮、输出,以满足应用需要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它通过对多要素数据的操作和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把所需要的信息以图形、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输出。房产测量中,GIS系统将信息以数字化、直观化和可视化,将复杂的施工过程采用动画图像描绘出来,为房产信息提供信息支持和可视化支持。

四.结束语。

房产测量结果是房屋买卖交易以及业主办理房屋产权的依据和基础,同时也是房屋产权的法律保障和依据。随着商品房市场的火爆走向,房产所有权更需要详细、明确,因此,加强房产测量研究,对于引导房产交易、提升建筑服务水平、提高建筑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汪善根GPS定位在房产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2001年5期

[2] 李旭阳 浅议房产测量与质量检查[期刊论文] 《华章》2011年17期

[3] 龙明皓 浅谈GPS-RTK 技术在房产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23期

[4] 周日圣 房产测量中预测与实测面积差异的分析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2012年12期

机房建设论文篇9

近十年来,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发展迅速,普遍激增的房价不断推动当前房地产投资规模的直线增长,炒房现象十分严重,从而使得许多城市的大量新建住房闲置。城市中大量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的现象已逐渐成为当前房地产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当前的房地产投资市场,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许多控制房价过快增长的相关政策,以便从各个方面缓解当前城市未购房居民的买房压力。众所周知,当前形势下的房地产投资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必须充分掌握当前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各种有效信息,不能盲目进行投资建房,一旦房源严重过剩势必会大量积压闲置,直接影响与房地产投资有关的部分行业的正常运营。事实上,房地产投资受土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不确定性信息的影响,因此,要想稳妥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需要对这些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理。为了很好地处理房地产投资中的各类不确定性信息,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采用模糊变量来处理这些不确定性信息。

自从zadeh在1965年首先提出模糊集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了模糊集理论的研究工作并且使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后来,bellman和zadeh在数学规划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模糊规划的概念,他们的先驱工作使得模糊环境下的数学规划理论得以迅速的发展。基于可能性理论,许多学者已经研究了大量模糊环境下的房地产投资组合问题,并且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模糊房地产投资优化模型以及一系列模型的性质和求解模型的各种相关算法。基于可能性测度,liu 和 liu在2002年提出了可信性测度的概念并且有效地丰富了现有的模糊优化理论。经过许多学者近十年的努力,可信性理论已经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类新的带有可信性限制的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另一方面,本文将可信性理论作为模糊优化的理论基础,讨论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目标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本文通过目标函数的性质将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转化为一个等价的线性形式。最后,列举一个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并应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

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本文首先给出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并且讨论模型的一些基本性质;另一方面,本节还将通过所建立模型的一些基本性质将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转化为一个经典的线性规划模型。为了建立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本文将采用下面的指标、参数和决策变量。

n:建设住宅楼的种类数量。

xi:建设第i种住宅楼幢数。

c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的单位利润。

d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用地面积。

d: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土地数量。

ω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人力劳动时间。

w: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人力劳动时间。

m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机器使用时间。

m: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机器使用时间。

使用上面的各种记号,为了得到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下面本文首先建立带有确定性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

(1)

根据以往房地产投资中的诸多经验,由于建筑原材料的价格、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以及建筑劳动者和各种机器的能力等不确定性因素,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在有限的条件下只能得到有限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但是,当房地产投资决策者不能获得有效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势必会影响到房地产投资的最终利润。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者要想准确而有效地描述现实的房地产投资环境并且最终能获得更大的房地产经济利润,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就需要对当前房地产经济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而准确地分析。基于以上的这些因素,本文考虑将建设各种住宅楼的利润c1,c2,……,cn分别看作相互独立的模糊变量。于是,可以得到房地产投资的模糊利润系数c1(γ),c2(γ),……,cn(γ),这里假设以上的各个模糊变量是三角模糊变量。进一步地,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利用模糊期望值模型对以上的房地产投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因此,下面可以建立以下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2)

由于以上建立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中的全部三角模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基于此本文则根据有关模糊变量期望值的相关性质可以将上面建立的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转化为下面的一个带有确定利润系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3)

由于在以上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2)和(3)的转化过程中,本文已经通过模糊变量期望值的相关性质将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转化成了一个经典的带有确定性利润系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3)。因此,就可以通过经典的整数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3)。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本文将采用常用的lingo软件对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3)进行求解。

模糊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分析

本节将通过一个数值实例来分析说明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假设某房地产投资建筑公司共承包建设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的住宅楼,其中五种类型住宅楼的建筑数量分别为x1,x2,……,x5,各种类型住宅楼每幢的土地使用面积、所需的人力劳动时间以及所需的机器使用时间分别为d1,d2,d3,d4,d5、ω1,ω2,ω3,ω4,ω5和m1,m2,m3,m4,m5。基于房地产投资承包商当前所拥有的各种建筑材料(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是有限的,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必须根据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市场境况和以往的房地产投资经验加之所拥有的各种有效信息才可以作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房地产投资决策。首先,由于当前的房地产承包商共有土地面积为d=10(103平方米),即有∑i=1dixi≤10;其次,房地产投资承包商所拥有总的人力劳动时间为w=8(103小时),即有∑i=1ωixi≤8;再次,房地产投资承包商所拥有总的机器劳动时间为w=10(103小时),即有∑i=1mixi≤10。另一方面,表1给出了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的其它相关数据。由于受到当前房地产投资市场变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市场价格往往是一个不确定的值。若房地产投资承包商只凭个人的经验来作出最终的房地产投资决策,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房地产投资利润,同时也会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或大或小的房地产投资市场风险。因此,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描述当前变化不定的房地产投资市场环境,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三角模糊变量分别表示每种住宅楼每幢的利润系数c1(γ),c2(γ),c3(γ),c4(γ),c5(γ),并且假设各个模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最后,基于以上的各种假设,本文将建立以下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4)

这里模型(4)中的模糊变量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根据方程(2)和方程(3)之间的转化方法可以得到以下一个等价形式的房地产投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5)

为了求解房地产投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5),本文利用可信性理论中求模糊变量期望值的方法已经分别计算出每个模糊利润系数ci(γ),(i=1,2,3,4,5)的期望值e[ci(γ)],(i=1,2,3,4,5)。然后, 可以利用整数线性规划中的经典算法来求解上面建立的房地产投资模型(5)。最后,可以得到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4)的最优投资利润为68.5以及最优解(x1*,x2*,x3*,x4*,x5*)=(2,0,0,0,2)(见表1)。

机房建设论文篇10

近十年来,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发展迅速,普遍激增的房价不断推动当前房地产投资规模的直线增长,炒房现象十分严重,从而使得许多城市的大量新建住房闲置。城市中大量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的现象已逐渐成为当前房地产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当前的房地产投资市场,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许多控制房价过快增长的相关政策,以便从各个方面缓解当前城市未购房居民的买房压力。众所周知,当前形势下的房地产投资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必须充分掌握当前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各种有效信息,不能盲目进行投资建房,一旦房源严重过剩势必会大量积压闲置,直接影响与房地产投资有关的部分行业的正常运营。事实上,房地产投资受土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不确定性信息的影响,因此,要想稳妥地进行房地产投资就需要对这些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理。为了很好地处理房地产投资中的各类不确定性信息,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采用模糊变量来处理这些不确定性信息。

自从zadeh在1965年首先提出模糊集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了模糊集理论的研究工作并且使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后来,bellman和zadeh在数学规划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模糊规划的概念,他们的先驱工作使得模糊环境下的数学规划理论得以迅速的发展。基于可能性理论,许多学者已经研究了大量模糊环境下的房地产投资组合问题,并且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模糊房地产投资优化模型以及一系列模型的性质和求解模型的各种相关算法。基于可能性测度,liu 和 liu在2002年提出了可信性测度的概念并且有效地丰富了现有的模糊优化理论。经过许多学者近十年的努力,可信性理论已经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类新的带有可信性限制的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另一方面,本文将可信性理论作为模糊优化的理论基础,讨论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目标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本文通过目标函数的性质将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转化为一个等价的线性形式。最后,列举一个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并应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

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本文首先给出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并且讨论模型的一些基本性质;另一方面,本节还将通过所建立模型的一些基本性质将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转化为一个经典的线性规划模型。为了建立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本文将采用下面的指标、参数和决策变量。

n:建设住宅楼的种类数量。

xi:建设第i种住宅楼幢数。

c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的单位利润。

d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用地面积。

d: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土地数量。

ω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人力劳动时间。

w: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人力劳动时间。

mi:建设每幢第i种住宅楼所需的单位机器使用时间。

m:建设i种住宅楼所需总的机器使用时间。

使用上面的各种记号,为了得到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下面本文首先建立带有确定性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

(1)

根据以往房地产投资中的诸多经验,由于建筑原材料的价格、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以及建筑劳动者和各种机器的能力等不确定性因素,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在有限的条件下只能得到有限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但是,当房地产投资决策者不能获得有效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势必会影响到房地产投资的最终利润。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者要想准确而有效地描述现实的房地产投资环境并且最终能获得更大的房地产经济利润,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就需要对当前房地产经济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信息进行合理而准确地分析。基于以上的这些因素,本文考虑将建设各种住宅楼的利润c1,c2,……,cn分别看作相互独立的模糊变量。于是,可以得到房地产投资的模糊利润系数c1(γ),c2(γ),……,cn(γ),这里假设以上的各个模糊变量是三角模糊变量。进一步地,本文基于可信性理论将利用模糊期望值模型对以上的房地产投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因此,下面可以建立以下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2)

由于以上建立的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中的全部三角模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基于此本文则根据有关模糊变量期望值的相关性质可以将上面建立的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转化为下面的一个带有确定利润系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3)

由于在以上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2)和(3)的转化过程中,本文已经通过模糊变量期望值的相关性质将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2)转化成了一个经典的带有确定性利润系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3)。因此,就可以通过经典的整数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3)。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本文将采用常用的lingo软件对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模型(3)进行求解。

模糊房地产投资问题的实例分析

本节将通过一个数值实例来分析说明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假设某房地产投资建筑公司共承包建设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的住宅楼,其中五种类型住宅楼的建筑数量分别为x1,x2,……,x5,各种类型住宅楼每幢的土地使用面积、所需的人力劳动时间以及所需的机器使用时间分别为d1,d2,d3,d4,d5、ω1,ω2,ω3,ω4,ω5和m1,m2,m3,m4,m5。基于房地产投资承包商当前所拥有的各种建筑材料(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是有限的,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必须根据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市场境况和以往的房地产投资经验加之所拥有的各种有效信息才可以作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房地产投资决策。首先,由于当前的房地产承包商共有土地面积为d=10(103平方米),即有∑i=1dixi≤10;其次,房地产投资承包商所拥有总的人力劳动时间为w=8(103小时),即有∑i=1ωixi≤8;再次,房地产投资承包商所拥有总的机器劳动时间为w=10(103小时),即有∑i=1mixi≤10。另一方面,表1给出了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的其它相关数据。由于受到当前房地产投资市场变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市场价格往往是一个不确定的值。若房地产投资承包商只凭个人的经验来作出最终的房地产投资决策,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房地产投资利润,同时也会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或大或小的房地产投资市场风险。因此,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描述当前变化不定的房地产投资市场环境,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三角模糊变量分别表示每种住宅楼每幢的利润系数c1(γ),c2(γ),c3(γ),c4(γ),c5(γ),并且假设各个模糊变量是相互独立的。最后,基于以上的各种假设,本文将建立以下带有模糊利润系数的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

(4)

这里模型(4)中的模糊变量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根据方程(2)和方程(3)之间的转化方法可以得到以下一个等价形式的房地产投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5)

为了求解房地产投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5),本文利用可信性理论中求模糊变量期望值的方法已经分别计算出每个模糊利润系数ci(γ),(i=1,2,3,4,5)的期望值e[ci(γ)],(i=1,2,3,4,5)。然后, 可以利用整数线性规划中的经典算法来求解上面建立的房地产投资模型(5)。最后,可以得到模糊房地产投资期望值模型(4)的最优投资利润为68.5以及最优解(x1*,x2*,x3*,x4*,x5*)=(2,0,0,0,2)(见表1)。

机房建设论文篇11

高职院校不论是理工类还是人文管理类的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及相关课程。我们学校是属于理工类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分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计算机课程因为其学科特点,需要实践操作练习。所以,计算机机房是很重要的教学设施。计算机机房的使用率高,学生的流动性大,需要安装的教学软件较多,这些都是机房建设、管理和维护的重点。

这些年来,互联网发展很快,在各个高职院校都得到普及。互联网给现代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互联网资源共享的特性,给高职教学改革带来良机。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机房引入互联网,老师和学生能够结合互联网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升。但同时,互联网进入机房,给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和维护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新的研究方向。

一、传统机房模式的现状

我校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相关专业(例如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专业)开设了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三维动画设计软件(如3DMAX)、数据库软件(如ACCESS、VF等)、网页设计(如ASP)、图形处理(如PHOTOSHOP、AUTOCAD)等课程。这些课程都需要大量的实训教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和学。这就对计算机机房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

要传统教学模式下,机房一般都建成单机状态或是建成独立的局域网。在这样的机房中进行教学时,不能够很好的运用互联网资源,不能让学生在互联网状态下去探索学习过程。更谈不上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学习。

计算机专业的网络课程需要学生进行互联网的实践练习,传统的局域网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就是非计算机专业学习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需要学生掌握初步的互联网应用技能。这些都要求现代的计算机机房具有互联网的功能。

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应用型的技能人才。在教学中需要高职学生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一些计算机专业学生经常面对专业的的网上考试和网上技能竞赛,这也对计算机机房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机房接入互联网是大势所趋。较多的高职院校都完成了或正在进行互联网基础上的计算机机房建设或改造。

二、互联网模式下的计算机机房建设

(一)结合学校发展和网络发展,做好机房建设规划

现在较多高职院校都是从以前的中专层次合并升格建立。在以前的学校建设中没有更好的根据专业进行实验建设。高职院校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应用型的技能的人才,强调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因此高职学校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训实验操作。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互联网的普及就是那么几年的时间,现在各级各类高校的计算机的计算机机房都有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需要,都在做这方面的改造或重建。前些年学校的机房建设受技术和资金的制约,机房建设没有前瞻性,往往机房建好就有落伍的感觉。机房的建设要充分结合学校的发展,考虑学校的专业设置,充分论证学校的实训规划,科学地制定机房建设或改造方案,加以实施。

机房建设的规划很重要,可以避免在机房建设出面不必要的失误和浪费,可以充分延长机房的使用生命周期,让机房的作用发挥最大化的实现。

机房建设的规划应注重科学,从学校的需求出发,着重运用计算机网络科学、系统的方法论,不要盲目,同时又要结合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做到一定的前瞻性,让计算机机房为学校的教学更好地服务。

(二)科学运用综合布线系统

笔者访问了一些高职院校,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机房建设在前些年的建设中或多或少相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高职学校以前是中专层次,只是将计算机放在一个教室,连接成局域网,就成了现代化的计算机机房,根本谈不上有规划和综合布线的意识。

当前对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较高,因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机房承担了较多的实训教学和其他方面的功能。为了计算机机房的安全、计算机机房科学地管理,以及计算机机房的后续升级,计算机机房应该采用科学规范的综合布线系统。

(三)计算机配置要选择得当

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硬件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同时,现代计算机软件对硬件的需要也是越来越高。在计算机机房建设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学校专业教学的软件需要,配置符合的计算机硬件。充分结合学校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所需,论证当前互联网的发展,选择合适的计算机配置。

(四)做好机房附属配套建设

当前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和改造都是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而进行。所以,在机房建设或改造中,要充分考虑互联网要求,做好机房附属配套建设。例如,机房主干网的带宽,这是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应充分估计和演算杋房所需的互联网使用量,设计较为合理的带宽,做好网络线路的建设。

另外,科学考虑计算机机房的安全,做好机房应付停电、病毒等情况的配套设施的建设。

三、互联网模式下的计算机机房管理策略

(一)规范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加强互联网模式下计算机机房的管理,首要的是规范机房管理制度。互联网时代,充分论证互联网的特点,例如信息共享度高、互联网网络病毒入侵、互联网信息安全等。根据这些互联网特性,首先规范机房管理制度,用规范的管理制度去管理设备管理机房工作人员。

(二)合理配置机房管理与维护人员

计算机机房并不是组建成功就一劳永逸,还涉及到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根据机房的教学实训任务和计算机的配置,合理相当数量的配置机房管理和维护专职工作人员,保障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机房的正常运行。。

(三)提升机房管理与维护人员的业务技能

在新时代互联网模式下的机房管理涉及到网络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运行安全性,应对机房管理与维护的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持续的计算机管理与维护的技能业务培训,这还应该成为一项制度。

(四)完善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尤其重要,黑客攻击、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病毒、计算机网络物理设备安全等等,都是涉及计算机网络机房是否正常运行的关键。为了保障机房的正常使用,应完善互联网下的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一是从思想上对专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二是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能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五)做好机房与教学的配合工作

学校的计算机机房建设好,不是摆设,主要是为了配合学校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互联网下的信息共享特点为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可能性。因些,在规划机房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学校教学要求,机房硬件和软件的构造,都要满足教学所需,才能衬布机房的功能最大化。

四、互联网模式下的计算机机房维护策略

(一)完善计算机机房维护制度

计算机机房的维护是一项长期 的工作。为了保障机房的正常运行,应建立和完善互联网时代机房的维护制度。培训维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二)建立计算机机房维护日志

计算机及网络的故障多样化,维护人员作了计算机及网络的维护,应及时建立维护日志,方便以后查阅和避免同样的故障。

(三)计算机机房数据的保护措施

数据安全是网络的一大特点。计算机机房为教学实训服务,那么计算机机房的数据安全尤为重要。做好计算机机房数据的及时备份和保护。

(四)做好计算机机房网络病毒防治

机房的网络病毒防治方法有:一是加强维护人员的网络病毒防范意识;二是安装硬件型或软件型的计算机病毒防火墙;三是安装正版的病毒防杀软件,定期进行病毒库升级和查杀病毒。

(五)做好计算机机房网络信息安全防范

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机房置身于互联网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也是重要工作。一是计算机网络软件的正版使用,二是加强机房的密码保护。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机房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计算机机房保障高职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实训的正常运行。对机房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持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南亚会.如何做好机房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6月第24卷第2期

[2]李洪,吴一琦.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组建与管理,光谱实验室,2009年3月第26卷第2期

[3]尤松.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机房维护方法初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

机房建设论文篇12

0 引言

1998年国务院首次阐明“廉租住房”概念至今,国内各地区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效。然而纵观全国各地具体实践,后期管理保障力度明显不足。国内理论界对廉租住房后期管理问题相对冷淡,大多数研究者只是针对某一内容作零散分析,系统性的研究比较匮乏。为此,笔者以系统性原则为指导,详细剖析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涉及到廉租住房后期管理细枝末节的典型文献,以期整体上总结廉租住房后期管理的成果经验,为今后的研究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现状述评

廉租住房后期管理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方方面面的问题,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当前国内学术界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 物业管理——政府与市场的“利益博弈”

廉租住房的物业管理是廉租住房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国内学者对物业管理现状展开了论述说明,普遍表示出极大的不满与担忧。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物业管理困境产生的缘由及其应对措施,各种观点争锋相对。邓国雄(2011)指出,廉租户弱势的身份地位和相对低下的文化素质给管理带来了不便,致使廉租住房的物业管理较之其它社区更难控制。该观点在客观上认识到了廉租户的自身缺陷,但将物业管理的责任一味地归罪于廉租户就稍微不妥。实际上,廉租住房社区物业管理现状的不尽人意是由其它层面的因素造成的,租户结构混乱只是表象。王吓忠等(2006)学者提出“资本逐利性”理论,即政府和市场两个管理主体必然导致职责推诿、廉租户权益受损,因此他们建议政府在物业管理中只能起辅助作用。笔者认为,政府行政化管理亦不足以掩盖廉租住房物业管理难的制度根源,相比于政府管理的公益性,物业管理公司等市场主体的管理功能显得更加灵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物业管理公司对看不到经济利益的市场毫无兴致。

综上观点不难推测,廉租住房物业管理本质上取决于政府与市场的利益博弈,物业管理资金便是博弈的游戏规则。无论是坚持政府为主体还是市场为主体,有效解决费用难题才是完善廉租住房物业管理的根本出路。而关于资金来源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主张,诸如廉租户适当支付、社会组织捐赠等,遗憾的是这些方案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实践的检验。

1.2 动态监管——屡试无果的“罪魁祸首”

廉租住房动态监管机制是廉租住房后期管理乃至整套管理的“稳压器”,动态监管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廉租住房政策实施的影响维度。国内相关研究的学者一致提出,我国对廉租户家庭保障条件的动态监管存在很大的不足,以致于“搭便车”成为廉租户的常见行为。

学术界就动态监管机制盲区的形成进行了激烈讨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信息不对称”,另一种是“力不从心”。以李光(2012)为代表的学者分析认为,廉租户工作的不稳定造成家庭收入具有临时性,监管单位难以真正核实其动态资产。以赵晶(2011)为代表的学者进一步指出,我国各地廉租住房监管部门良莠不齐,机构编制整体上人手少、力量弱,与后期管理的物质需求不相匹配。除此之外,学者们还就如何完善动态监管机制各抒己见。陈小梅(2007)专门提出“一户一档案”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建立跨区域的廉租户家庭电子档案系统,提升动态监管的效率。受资源设施条件的制约,笔者认为该方案短期内较难实现,但长远来看,廉租住房动态监管的电子信息化应该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1.3 配套服务——社会保障的“输血缺位”

国内学者对廉租住房小区建设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相关配套服务探讨的蛛丝马迹。许自强(2011)意识到,廉租住房小区一般建在城镇偏远地带,公交站、商场、学校等基础配套设施缺乏,影响了廉租户的日常生活。对此他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优先解决廉租户生活、出行等不便。白友涛等(2010)指出,政府集中兴建廉租住房小区是美国“贫民窟”的再复制,加剧了社会分层和社区治安的矛盾,他提议建设“渗透式”小区,即将廉租户和其它收入居民混在一起,不仅可以增强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归属感,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廉租户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区偏远建设和集中建设带来的麻烦,具有较高的实践参考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廉租住房后期管理不仅仅指管理问题,具体还包括服务问题,特别是廉租户的户口迁移以及由此产生的最低生活保障关系转移、子女教育等困境,都是关系廉租户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尚不健全,廉租户享受的配套政策服务十分有限。该领域的研究目前在我国学术界是块“处女地”,鲜有学者对廉租户户籍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细致描述。

1.4 退出机制——制度设计的“大漏洞”

学术界关于退出机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策的摸索,并在制度设计层面开展了长期的争论。以何灵等(2010)学者为代表的“强制派”认为,目前国内对廉租户骗租、转租、拒租等违规行为惩戒力度不够,侥幸心理驱使廉租户钻国家政策的空子,因此必须完善廉租住房法制建设,加大对不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而以曾国安等(2010)学者为代表的“激励派”认为,采用激励政策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制度设计上,该派学者严格区分了“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方针:一方面对廉租户实行政策优惠,譬如提供住房腾退、资金贷款等补贴,支持廉租户主动腾退;另一方面对不愿退出的家庭实施逾期罚款、提高租金等措施,促使廉租户尽快腾退。笔者总结上述观点认为,完善的退出机制应该注重惩激并重、刚柔结合,并且要有区别地、人性化地设计退出制度。

国内部分学者直接避开针对退出方式的争论,转而围绕补贴形式进行了学术论战。刘黎辉(2008)指出,实物配租廉租住房退出程序复杂、退出管理被动,根本上解决“退出难”问题必须逐步扩大“补人头”的比例。而周小寒(2012)对此持反对态度,他认为货币补贴家庭具有“选择偏好”,在信息缺失的前提下极有可能导致退出机制失效,“补砖头”才是目前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的有效形式。上述两种观点都忽略了地方经济发展实际,补贴制度的选择必须考虑多种因素。

1.5 模式构建——廉租小区的“世外桃源”

我国学者正在积极探索廉租住房后期管理的模式,实践的基本思路主要构建于国外经验的学习和国内典型地区的调研以及国内外管理现状的研究对比。张鹏(2007)详细介绍了欧美地区廉租住房法制建设、补贴形式、退出管理等经验做法,重点提出了我国廉租住房建设模式的相关措施。冯国清(2012)根据宁国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情况,总结出“居民小组为主、居委会和房管局为铺”的廉租住房后期管理创新模式,并在宁国市实践管理中起到了良好效应。总体而论,我国廉租住房后期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庞乱,很难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具体模式,而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千差万别,各地区不可能按照某一固定模式进行后期治理,学者们需要不断创新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后期管理模式。

2 综述讨论

系统梳理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就廉租住房后期管理问题取得了一定进展,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理论研究也存在瑕疵,就此讨论如下:

(1)微观层面虚。后期管理对策多从立法、司法、行政等宏观层面入手,未能具体到节点,对于矛盾的解决显得苍白无力。(2)实践探讨弱。后期管理资金、管理模式等实践性问题研究不够深入,专门涉及实践领域的文献也较少。(3)定量研究薄。问卷调查、田野调研等实证方法运用不广,文献结论缺乏必要的严谨性和科学性。(4)国内总结少。移植国外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研究经验的推广价值不大。

3 研究展望

笔者分析认为,未来廉租住房后期管理与实践的研究至少要有两方面的突破:(1)研究内容:由浅入深。廉租住房后期管理问题远远超出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实践中牵涉到的廉租户户籍制度、医疗改革等难点问题亟待探讨解决。(2)研究角度:由零散到系统。廉租住房后期管理各个环节彼此隔离,系统把握后期管理整体规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21049719002)(教育部)

参考文献

[1] 邓国雄.浅析廉租房的物业管理[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37,38.

[2] 王吓忠,巫月娥.廉租房相关问题研究[J].城市问题,2006(6):61-64.

[3] 李光.保障性住房“退出难”的破解之道——以杭州市廉租住房为样本[J].中国房地产,2012(2):51-59.

[4] 赵晶.对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考——以山东省滕州市为例[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28-30.

[5] 陈小梅.福建省廉租住房制度的现状与改革[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19-21.

[6] 许自强.城市廉租房后期管理模式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9):77,79.

[7] 白友涛,李艳.廉租房补贴方式的问题分析——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J].中国房地产,2010(2):56-58.

[8] 何灵,郭士征.廉租住房保障退出机制:现状、问题与对策——以上海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0(2):1-4.

[9] 曾国安,胡晶晶,周盼.关于建立廉租住房腾退五大保障机制的构想[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5):54-58.

[10] 刘黎辉.浅谈构建廉租住房退出机制——借鉴香港公屋退出经验[J].消费导刊,2008(6):34-35.

机房建设论文篇13

经济适用房是我国实行的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主要是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作为具有二元属性的社会保障商品住房,在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拉动住房消费、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平抑房价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经济适用房在运作过程中暴露出如下一些问题:第一,经济适用房售价过高,价格水平超出中低收入阶层的水平。按2003年1月1日实施的《经济适用房价格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构成有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小区基础设施费、非经营性公建配套费、管理费、贷款利息、税金和控制在3%以下的利润。一般地段的普通商品房成本构成为土地费用占10%~25%,建筑成本约占40%,税费约占30%,开发商利润在15%~20%左右。如果据此测算,那么同地段经济适用房由于享受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并按上述规定控制利润,其售价应该比同地段商品房低30%~40%。但大多数地方的价格都大幅高出此水平,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第二,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标准过高。目标群体出现严重错位,有很多高收入者甚至投资者购买经济适用房。近年来,有关经济适用房建设标准过高的报道屡见不鲜,如“经济适用房建成别墅”、“18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等;第三,在整个住房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小,不能充分发挥其平抑房价的作用。

本文以委托-理论为依据,分析在经济适用房项目运作中中低收入阶层、政府与开发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发商的行为以及政府的激励措施,并提出规范化的建议。

一、委托-理论概述

委托-的概念来自于法律范畴。在法律上,一方当事人授权另一人代表当事人从事某种活动时,委托-关系就发生了;授权当事人被称为委托人,另一人被称为人。而在经济学上,委托-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一方的目标要通过另一方的行动来实现,交易中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人,而另一方称为委托人。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可能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动,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契约发生前,契约一方隐藏自己的私有信息,或者提供不真实的信息,以谋取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契约发生以后,契约一方选择有损于另一方的机会主义行动。所以,委托论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激励相容和两个约束的条件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激励合同,规范人的行为,使人选择有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动。

二、政府与开发商间的委托关系

(一)政府与开发商委托关系分析。政府赋予开发商一定权利(划拨土地、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开发商要按照政府规定进行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销售给特定的对象,并获取一定的利润。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开发商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政府能够观察到开发商所开发的项目规模、建设效率、销售价格等,但却无法直接观察到开发商的行为(或工作的努力程度),如开发商的实际成本,实际销售对象等。因此,政府处于信息劣势,是信息经济学意义上的委托人;开发商在优惠政策下进行开发建设与销售,清楚自己的行为与意图,操纵着从规划设计开始到销售交房的全过程,了解实际利润、实际销售对象等,具有信息优势,是信息经济学意义上的人。政府的目标是要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开发商作为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其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双方的目标不一致,但政府的目标要通过开发商的行动来实现。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经济适用房领域的委托问题。

(二)政府与开发商委托-模型的建立。为了对经济适用房开发商的开发行为进行分析,根据委托-理论,现只考虑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委托-关系,忽略开发商和各建筑承包商之间的纷繁复杂的委托-关系。同时,为了简化模型的构建,假设地方政府对开发商行为的控制分为两种情况:即有效监督和监控主体缺失。

开发商行为选择简化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开发商努力工作,严格按照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开发,包括户型标准、开发比例(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对购买群体进行审查等并按照政府指导价进行销售;二是开发商不按要求进行开发,比如超标准开发、恣意扩大商品房的比例、对销售对象控制不严,虚报开发成本等随机违规开发行为。通过设定一定的参数,可以确定在不同的监督状态和不同的行为选择下,开发商的期望收益(利润)。开发商期望收益(利润)矩阵如表1所示。其中,R1:按规定标准开发时开发商预期收入;R2:提高商品房开发比例、虚报开发成本等违规行为发生时预期收入(R2>R1);R3:监控主体缺位时增加的收入;C1:开发成本;C2:违规行为发生查出后处罚费用;T:减半征收的税费。(表1)

开发商进行经济适用房项目运作时,行为选择取决于期望收益矩阵中期望利润的高低。

通过表1,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在开发商按规定标准开发时,无论政府的监控是否出现缺位,开发商的利润都是一致的,即(R1-C1-T),但是在开发商出现违规行为时,开发商的期望利润就不一致了。

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委托人,欲达到使开发商按照规定的面积标准进行开发、对购买群体进行严格审查,提高经济适用房运作效率的目的,必须保证开发商在状态1获得的期望利润高于状态2时的期望利润。

即:EP1>EP2

EP1= R1-C1-T

EP2=P(R2-C1-T-C3)+(1-P)(R2+ R3-C1-T)

= R2-C1-T+(1-P)R3-PC2

R1-C1-T>R2-C1-T+(1-P)R3-PC2

变换以后得:R1>R2+(1-P)R3-PC2(1)

下面分别讨论政府有效监控和政府监控缺失两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

1、政府各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对经济适用房开发商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

即P=1,公式(1)简化为:R1>R2-C2

这说明,如果处罚费用C2足够大,在严格监控的条件下,能保证开发商按照标准进行规范化开发,因此,政府应当在其制度上进行合理设计,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设立非盈利专门机构从事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或者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对违规的开发商进行严厉处罚。

2、监控主体缺失

即P=0,公式(1)简化为:R1>R2+R3

这说明,在政府监控主体缺失的情况下,如果想达到使开发商选择按规定标准进行开发的目的,必须使R1>R2+R3,可是现实的状态是违规开发的期望收入总是高于状态1时期望收入,即R2+R3>R1,根据委托-理论,人总是选择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因此在监控主体缺失时,开发商所选择的占优策略必然是违规开发。

三、政府与中低收入群体委托-关系

在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运行过程中,中低收入阶层和政府之间也同样存在委托-关系。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主管工作最终是要落实到政府中某个部门或某个官员身上的。但是目前,地方政府设立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机构比较混乱,与其他住房管理机构的工作互相交叉,责、权、利关系不清,责任人难以明确;同时,该部门或官员的收入往往与其监督努力无关,因此缺乏监督动机,容易出现放纵开发商违规操作的偷懒行为。这将直接影响前述的那层委托-关系中政府对开发商的监督力度,甚至出现权力“寻租”,与开发商“串谋”等问题,从而间接损害中低收入购房者的利益。但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监督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行使委托权的官员监督不力。如果政府的整体意志是支持和大力倡导经济适用房的,那么经过政府和行使委托权的官员之间的重复博弈是可以消除个别官员的不作为现象的。因此,经济适用房管理机构设置混乱和个别官员的监督不力仅仅是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监督不足的部分原因和次要原因。

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监督不力,一般认为是政府在经济适用房的立项论证、开发建设、销售过程和消费过程这四个方面的监督成本极高。除此之外,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监督不力还存在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公众,利益极为分散,行为能力弱化,公众监督成本和收益严重不对称,加之双方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初始委托人对政府的监督力度有限。中低收入群体对政府是否认真推行经济适用房的监督力度不足。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开发商仅会提供最低限度的努力,从而损害中低收入购房者的利益。政府的监督本来是为了消除这种道德风险的,然而政府的监督不足不仅不能防范道德风险的产生,反而降低了开发商“偷懒”的成本。结果就是政府的监督不力与开发商道德风险之间的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完全失败。

四、政策建议

(一)设计有效的激励模式。人激励模式的设计应当遵循适度原则、公平原则、目标原则以及正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满足个人激励约束和激励兼容约束,使之成为人自我强迫实现的机制。政府在进行激励模式设计时,应当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对不同行为选择的开发商给予不同的激励。

(二)建立社会专业评估机构或利用现有的评估机构,受政府委托审核经济适用房开发成本,对开发商的行为形成制约。政府要规范自身行为,理顺关系,房改领导部门必须与经济适用房开发单位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在政府各有关管理机构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让有关部门及时了解信息,在管理要求、管理方向和步骤上协调一致。

(三)建立开发商档案。通过接受民众投诉、调查等措施,记录开发商的违规行为,对有不良记录的开发商不再准许其介入经济适用房项目,形成对开发商的长效监管机制。

(四)适当放宽利润限制,让开发商获得合理的利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开发商参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经济适用房建设质量。

(五)创造一个信息对称的市场环境。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消费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单单依靠中低收入群体的力量难以创造出一个信息对称的环境。相比于市场中分散的主体说,政府无论是在信息量获取,还是在改变信息不对称状态方面,都有着更大的优势,可发挥信息的规模效果。

(作者单位: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库伯西安熔断器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