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毕业论文实用13篇

新零售毕业论文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1

引言 

截至2015年,我国个人电脑拥有量超过了1800多万台,智能手机近6亿用户,PC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零售商也开始顺应时代变化,寻求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路径,将线下树立起来的企业形象、信誉与方便、快捷的线上销售相结合,实体零售与网络销售相合作,进行多渠道、全渠道销售。据统计,至2015年,全国百强零售企业中有近70家企业同时发展网络销售与实体销售业务,如苏宁、国美等知名实体零售企业近年来推出了网购平台—苏宁易购、国美网上商城,而一些网商也开始建立实体店铺,京东和天猫现在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自己的仓库和实体店铺,实现线上和线下同时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零售企业对于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认识不够、定位不准、经验不足,大多数还处于探索阶段,使得这种全渠道销售模式未能真正发挥出增强竞争优势、增加企业利润的作用,反而还因为未能统筹协调好商品价格、促销活动、售后服务等,造成网店和实体店发展冲突,影响了企业整体形象和业绩。很多零售企业为了避免网店和实体店发展冲突而将其分开经营,虽然避免了一些问题,但却失去了协同發展、优势互补的作用。如何改变当前发展窘境,协同发展线上和线下,探索全渠道营销路径,以此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扩大销售,是零售商未来发展的一大难题。 

相关研究现状 

关于零售商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的文献较少,很多专家学者主要从实体零售企业如何发展网络零售的角度进行研究。 

刘铁则和李桂华(2011)认为,当前是零售企业发展网络销售的最佳时机,传统零售企业应当抓住这一最佳时期,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适当开展网络营销。 

邱子豪和王国顺(2012)在比较网络零售和传统零售的基础上,提出传统零售商发展线上线下零售的可行路径:一是传统零售企业推出网络零售,但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分开,独立经营网络零售业务,待网络零售发展成熟后再整合网络零售和传统零售共同发展;另一路径是一开始就协同发展传统零售和网络零售。李飞(2012)发展了邱子豪和王国顺的研究理论,提出整合法和组合法两种全渠道零售模式和步骤。 

郭立海和刘文纲(2013)则认为,全渠道零售主要有3种模式,分别为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补充发展模式、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分开独立发展模式、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融合发展模式,企业应根据行业所处环境和自身发展状况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 

张其林和汪旭晖(2013)又在郭立海和刘文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全渠道零售模式,分别为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协同发展、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并行发展、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分离发展、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融合发展4种模式,并以苏宁为例子,实例分析这4种模式的具体运用情景和步骤。 

我国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发展现状 

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全渠道零售既是零售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手段,也是其表现形式。当前是我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盛时期,很多传统企业开始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网络零售,传统零售企业绝大多数以自建电商平台为主。据统计,截至2015年,在我国前100强连锁零售企业中已经有75家企业开启了电商业务,有25家企业依然以实体店为主,未开启电商业务。而在75家企业中有40家企业是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此外也有很多企业既自建了电商平台又加入如天猫、亚马逊等第三方电商平台。而开展了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的零售企业普遍比过去未开展全渠道的零售企业销量多,但目前线上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例还比较低。以王府井百货为例,2014年王府井百货开始开辟线上销售渠道,通过加入天猫以及自建了王府井微信、王府井APP、王府井云店、扫码购等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经营,王府井百货当年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近4倍,但由于在电商业务方面投入过大,2014年王府井还是亏损了4000多万元。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2

(三)就业压力大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8学期,这个时候毕业生往往为就业参加各种考试和面试。尽管绝大多数毕业生回答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但这些事情牵扯了毕业生的很多精力,势必对毕业论文质量产生影响。调查中3.1%的毕业生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度,就是就业压力大造成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难度大。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难度较大。毕业生乍一接触毕业论文,对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整理资料、选题、写开题报告等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写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摘要等,感觉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很困难。对教师而言,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教会毕业生做这些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很大。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硕士日常教学中没有对科研能力和撰写论文能力的培养,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收集整理资料、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很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等。而国外许多一流大学非常重视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立科研学分,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就有“硕士研究机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硕士生研究中心”、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硕士生研究办公室”、耶鲁大学为一年级的硕士新生设立了“指导研究”项目等。对我国的硕士教育现状而言,在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培养学生做科研写论文的能力,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难度大、压力大是可想而知的。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19-0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来说,未来五年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社会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及专业毕业生调研,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发展及变化趋势,提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调研报告是在高职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背景下开展的,调研时间为2016年1月至6月,走访和收集相关数据材料,其中走访调研单位对象14个,专业毕业生64人。

一、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我国的连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行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广区域、多业态也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连锁企业在我国的产业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驱动、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发展,连锁企业从大力发展实体业务,转向O2O全渠道经营,并加速布局移动电商和跨境电商。购物中心和便利店具有较强的抵御电商的能力,同时又适应了消费需求的升级和转变,因而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态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总规模达2.1万亿元,增长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连锁行业门店总数达到11.1万余家,年增长4.7%。同时,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连锁零售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百强企业网络销售额达到710亿元,比2014年增长85%。此外,连锁企业在门店优化、商品采购、全渠道营销等方面积极探索。其中,特许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4345亿元,尤其是美容健身、生活服务类等连锁企业营业额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连锁规模上,特许百强企业拥有连锁店铺12.8万个,其中加盟店10.6万个,每家企业平均拥有店铺1280个。2015年,特许百强企业加盟店营业额和门店总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4%和11%。

从全国来看,整个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出现几大特征:一是连锁业态多元化,连锁行业从零售业逐步向衣食住行民生需求大的各类行业渗透。二是区域分布逐步收缩,集聚化和分散化同时存在。一、二线城市连锁大型超市迅速趋于饱和,网点取消,三、四线城市则逐步发展开拓。三是线上与线下推广同步进行,连锁便利店线下经营和线上经营,同步开展,连锁网点基本上是O2O全渠道经营方式。

(二)广西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广西注重吸取国际先进流通经验,城乡零售市场零售业态呈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购物中心、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店、连锁店、网购、小商品市场等各种零售业态共同生存,互为补充。而连锁商店和专业(专卖)店销售额快速增长,在零售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连锁零售业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西法人零售企业达3.6万家(含限额以下),零售业态分布有超市、百货、便利店、专卖店和网络零售等各类连锁行业,全区拥有65家重点大中型百货和超市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5747.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6%,是支撑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品牌进驻方面,国内知名的零售、餐饮品牌如沃尔玛、华联、联华、王府井、国美、苏宁、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相继入驻广西,其中部分大型连锁企业开始向钦州、贵港、崇左等中小城市逐步迈进。在行业扩展上,连锁企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拓展到食品、医药、书店、百货、成品油等多个领域,极大方便了居民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在连锁就业人数上,广西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和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 32.6%和9.59%,全国比重分别达到81.7% 和 27.7%。

“十二五”期间,全区连锁商业网点总计超过6000个,批发零售门店数约5000个,鼓励在南宁、桂林等广西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建设高端商品市场、名品折扣店、时尚消费品零售连锁店,进一步促进流通现代化,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昭示着连锁业在广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增长潜力。

(三)南宁市零售业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南宁市连锁零售业发展引人瞩目,南宁市现有南宁百货、梦之岛、利客隆、北京华联、南城百货、沃尔玛、人人乐超市、百盛百货、巴黎春天等著名零售企业。其中,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体的连锁企业达31家,连锁店铺达1000多家。

据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南宁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68亿元,同比增长10.5%,位居广西第一,占全区28.15%;对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361.25亿元,增长11.1%,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622.65亿元,增长8.9%;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38.51亿元,增长14.7%。

根据《南宁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4-2020)》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优化零售商业资源,大型超市和便利店连锁化率达到80%,连锁门店统一配送率达到75%,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大型批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100%,广泛开展O2O交易模式,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40%;传统业态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升级改造,60%以上的中小批零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销售。

综上所述,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经营行业发展趋势良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具备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强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在“十三五”时期,如何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水平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结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制订专业及课程培养计划,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成为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对象及数据分析

(一)企业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分别到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悦颜千千色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西和桂集团等10家企业开展调研,共发放50份专业问卷,回收50份问卷。

调查显示:企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反馈,1%显示人才储备充分,不存在紧缺人才;90%缺乏基层操作人员;100%缺乏以店长为代表的基层管理人才;70%缺乏总部中层管理人才;60%缺乏以采购、营销为代表的总部专门人才;20%反馈缺乏总部高层管理人才。企业表示,对于连锁专业人才需求100%的供不应求,缺口较大。管理岗位工作,70%反馈1年内换过1次工作岗位,50%反馈1年内换过2次工作岗位,20%反馈1年内换过3次工作岗位。企业满意度方面,50%以上对工资待遇满意,70%以上对文化和服务满意。对于企业员工来说,90%认为最重要是企业的服务和企业文化,比刚性工资更重要。企业管理模式上,100%反馈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连锁门店岗位现场操作能力、连锁终端基层业务管理能力、连锁业务开拓能力;非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沟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工作能力。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大,在人才结构上更倾向于连锁企业基层及中层管理人才,基层员工需求最多。在工作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都需要融合到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员工,连锁企业内部岗位流动成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一人多岗制情况增多,而企业的文化、服务、职业发展等更具备团队吸引力。

(二)学院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到区内外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学院开展调研,共发放20份专业问卷,回收20份问卷。

调查显示:学校连锁专业学生每届招生在50-80人之间,8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在连锁企业的销售、促销及一线执行岗;学院专业教师在4-7人之间,90%以上专业教学压力大;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上,学院100%采用校企培养模式,60%以上调研老师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有待改善;学生培养的课程满意度,80%以上的课程还有待完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均达到90%以上,就业对口率在70-80%。见图1。

图1 4所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率对比图

根据高职学院连锁专业调研结果显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上,学院普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还需要调整完善,提高专业就业率质量。

(三)毕业生调研情况及分析。课题组在2016届毕业生中开展调研,共发放64份专业问卷,回收59份问卷。

调查显示:83%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岗位以销售、业务、收银等一线员工居多;75%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能力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店面商品陈列、人力资源管理、采购能力、门店开发与设计及信息化应用能力;78%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课程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品类管理、店长技能综合实训、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市场营销实务;80%以上毕业生认为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的前三位能力是文案写作、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图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数据图

表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类型情况表

所需连锁人才 基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 其他 合计

人数 28 21 4 6 59

占比 47% 36% 7% 10% 100%

图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技能情况数据图

调研反馈显示,毕业生较多希望能通过实训增强一些技能,如商务谈判技能、文案写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平时上课时,应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分组学习、案例讨论、增强互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学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从工作心态和团队合作要求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未来的连锁业形态多元化和一人多岗制的组织形式,以及未来连锁企业对职场新人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锻炼提高毕业生综合性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连锁业未来大发展的人才。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从连锁行业发展多元化业态趋势来看,并结合连锁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来分析,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从专业性技能向综合性技能发展,在专业培养上从单一定位连锁超市店长向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才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在专业技能上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定位过于模糊会让学生产生误区,培养层次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对资源也造成浪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注重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商品管理,活动策划,外语能力、互联网技术等综合性技能,以此来应对市场多元化和时展的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对企业的调研结果,职业院校课程的培养与连锁企业的具体岗位需要相互对应。课程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培养模式,突出岗位与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一是增加连锁经营管理实训环节的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加网络课程学习、办公技能训练等,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运用,适应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三是理论与实践课程统筹安排,以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为基础科学统筹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性培养,理论适度配合实践操作,合理分配学分比例。整个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课程设置和训练都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这是提高学生职业水平的重要培养方法。

(三)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高职院校承担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线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师资条件和实训配置是建立有效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在师资条件上,提高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尤其是引用和培养“双师型”人才,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专业教学技能,达到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条件上,学院要加大投入,增加连锁专业的实训实体店、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等,向学生提供高度仿真资源,提高实践能力;注重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方的利益,校内校外互相配合,通过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系统联合培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有利于提高实训效果。学生在学院接受专业师资教育与企业培养,需具备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外,还需要考取相关资格证,例如注册品类管理师、商品管理师、连锁经营管理师、零售职业经理人(全国职业店长)等资格证,具备多职业、多技能的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J].商业经济,2011(5)

[2]黄卞悦,周晓茜,沈金玲,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S1)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

[4]韦林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5(16)

[5]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

[6]魏继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

[7]郝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4

1996年至2014年,我国曾颁布多次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终于在2014年末迎来了实质性突破。201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由2012年规定的基准利率的1、1倍提升至1、2倍,同时简化了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2015年2月28日,央行再次将浮动区间扩大至1、3倍;2015年5月11日,又将1、3倍调整为1、5倍。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的进一步扩大,扩宽了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利于进一步锻炼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促进其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最终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资金价格能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推动形成符合均衡水平和客户意愿的储蓄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此外,2015年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即日起实施《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办法》规定,30万元以上的个人存款,将摆脱目前的存款基准利率和上浮区间的限制,实行市场化定价。该《办法》一方面有利于有序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锻炼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培育企业、个人等零售市场参与者的市场化定价理念,为继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进行有益探索并积累宝贵经验。

综上所述,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接近尾声,预计2015年下半年或2016年初存款利率上限将被彻底取消。

二、利率市场化下零售贷款业务的挑战与机遇

1、利率市场化下零售贷款业务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利差收窄、盈利能力承压。从已公布年报的11家上市银行来看,各家银行业绩均面临着盈利增速放缓的局面。除平安银行及浦发银行外,其余9家A股上市银行2014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跌至个位数时代。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要求零售银行改变主要依靠存贷利差的传统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产品创新和风险定价能力。

2、利率市场化下零售贷款业务的机遇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也为零售银行强化内部能力,促进差异化竞争,提升服务和创新水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贷款业务转型

在经济转型形势下,贷款企业风险增加;在以利率市场化为代表的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大中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越来越完善,银行利润空间也大幅压缩。

银行应以新一代的资产负债经营策略为方法,提高贷款收益,降低资金成本,实现贷款业务转型。需要建立对各个客群风险调整后的贷款收益和资本消耗,以及不同类型的存款融资成本的洞析,并主动选择最符合自身情况的零售银行资产业务结构,发展高收益零售贷款业务,主要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消费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

(2)个人存款增速放缓,制约银行个人贷款放贷规模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导致存款流失、资金成本上升成为银行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绝大部分银行面临稳定、低成本资金来源的吸储难题。

2014年以来,银行资金紧张局面愈演愈烈,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存贷比逼近75%,其中四大行零售存款占比基本高于45%,但股份制银行平均仅20%。个人存款增速放缓越来越限制个人贷款的放贷规模。

(3)去银行化趋势加剧,零售信贷业务挑战升级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资金成本提升,且财富管理类产品的普及程度和可选范围不断扩宽,个人金融资产结构的去存款化过程将延续至未来10年。尽管中国大多数银行只有不到30%的资金来自于零售存款,但毋庸置疑,未来对零售存款的争夺将更加白热化。市场实际存款利率已明显上升,这些代价高昂的资金来源带来的实际收益极其有限,零售银行的利润率将会受到持续的冲击。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5

Key words:Highly educated staff; demand; incentive mechanism

作者简介:段莹,女,籍贯湖南,1977年1月出生,广西大学商学院MBA在读研究生;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教研室主任;杨丽杏,女,籍贯南宁,1972年10月出生,广西大学商学院MBA在读研究生;殷义斌,男,籍贯浙江嘉兴,1969年1月出生,广西大学商学院MBA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46-02

一、 激励对于零售企业的重要作用

对零售企业而言,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零售业高速发展的三十年,企业发展速度越快,对人力资源的质与量的要求都在迅速的增长。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激励机制具体而有效的企业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远见的企业往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等来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德鲁克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而在三方面的贡献中,对“未来的人力发展”的贡献就是来自激励工作。

正如麦格雷戈所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才是激励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它可以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为组织创造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使组织成员充分感受到环境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

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员工个人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组织的目标,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并实现其自身的需要,增加员工工作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保持和发扬。因此,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了零售企业面临的重要管理问题之一。

二、零售企业高学历一线员工的需求分析

高学历一线员工指的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企业一线员工。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在我国近十年发展最为迅猛的高职院校,每年有大量的专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毕业后在零售企业中就业,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已毕业就进入了企业的一线工作。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知识层次、综合素质比较高,具有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特点,管理者要制定科学的激励的方式才能满足这些员工真实需求。了解高学历一线员工在不同时期产生的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的激励往往能使企业的绩效倍增。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为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便产生了特定的动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求归纳为五种基本需求,并按其重要性从低级生理性需求到高级心理性需求排列成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一项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调查表明,大学生就业时考虑因素中最重要的几项分别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符合兴趣爱好,再往下是能提供培训机会、福利好、晋升机会多等。这几项多是发展因素,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重视该企业与该职位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希望自己不再依靠父母,能够自立,他们希望工作至少能带来生活上的自给自足。他们要求工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离开舒适校园港湾的他们都对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安全感十分重视。

年少气盛的高学历一线员工渴望沟通与交流,他们不喜欢封闭、压抑的环境,愿意承受工作压力,但希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和爱护理解,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求的特点较其他群体更加突出。

与普通的零售业员工相比,高学历的一线员工更有理想,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比较高,他们注重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对工作的发展前景十分重视,他们渴望被企业、被社会所认可。

三、我国零售企业一线员工的需求满意度问题分析

如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据网络调查,2008年南宁市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水平为1500元左右,而零售企业的一线人员基本工资是650元至750元。当然,六七百元的工资可以满足员工最基本的衣食等生存保障,可以满足高学历一线员工的基本生理需求。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零售企业给予这些员工的微薄报酬相比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还是偏低的。这样的条件如何确保一线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不流失呢?

零售业人员流动频率高,这一行业对一线员工的安全需求往往重视不足,劳务合同期限短、保险福利不足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而高学历的一线员工往往要求对于疾病、养老等各方面更为周全的保障。这些保障的不足导致企业对员工缺乏吸引力,高学历的一线员工往往报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因为另一家企业给予的安全、福利待遇而选择跳槽。

大多数零售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采取两班倒制度,上班交错紧。由于工作强度大及工作时间长,员工之间无论是在上班期间或下班后都很少进行感情的交流,造成员工与员工之间缺少友爱的需求,员工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缺乏沟通与理解。沟通不足使组织缺少团结的力量,员工很难找到归属感。

随着近年来超市扩张之路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员工进入超市,成为一线员工,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当他们受到批评,尤其是比他们学历低、素质低的基层主管的批评时,会形成不愉快的心理,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严重伤害员工的自尊心。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被管理,员工会产生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胜任工作,妨碍组织的发展或认为自己不适应企业的环境而选择离职。由于超市中的一线员工在组织中安排在基层的位置,常常会感觉他们的对组织的作用被企业忽略了,能力没有得到发挥或是没有得到认可。高学历员工敢做敢为,大胆创新,富有创造力,希望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

四、建立满足高学历一线员工需求的激励机制的探讨

我国零售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对人才利用效率的问题也逐渐凸显。针对高学历一线员工需求的特点,零售企业的激励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与加强。

(一)加强保障制度,满足员工的安全的需求。

重视高学历一线员工的安全需求,能为建立稳定的员工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物质利益中奖金、福利、工作环境等同样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存和发展。我国零售企业普遍存在临时用工心态,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拖拖拉拉,如果企业能重视员工的安全需求,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那么安全需求得到满足的员工往往能将更多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在人力资源战略中,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工作大环境,就包括了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个层面,零售企业既要考虑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善,使工作环境能尽量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同时应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感受,及时为员工办理各种医疗、养老等保险,增强保健因素。

(二)帮助高学历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需求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

高学历的一线员工有理想、有抱负,在满足了基本温饱的前提下,他们更希望选择有发展、有前途的企业并为之服务,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在工资、奖金等基础的物质条件上给予他们的虽不具诱惑力,但零售业的快速发展,零售企业在发展中能给予员工的发展空间却是巨大的。

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奖励与晋升制度的建立,加强在企业中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协助员工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与大方向下树立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使员工自觉主动地为企业发展尽其所能发挥作用,不断挖掘出潜能,持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利润分享制度,以长期激励为主体,建立满足员工需要的激励体系

在激励机制上,还可考虑采用的利润分享的激励机制,凡是加入企业并工作满一定年限的,都有权参与分享企业的部分利润。但这部分利润分享不宜采用直接支付现金的方式进行奖励,而是以企业内部股的形式在员工离职或退休时可转让或领取,每年度按企业业绩可获得分红。这样一来,企业的发展也就成为了所有员工的共同目标和愿景而不仅仅是企业管理层的期望。员工的稳定性与忠诚度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会日渐牢固。

企业通过直接的金钱、物质对员工进行的激励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考虑,零售企业通过建立利润分享机制,能使员工得到现在与未来的安全感、满足员工归属的需求。利润分享制度树立了企业与员工的伙伴关系,从制度入手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真正肯定员工的感受,使员工可以完全融入企业的大家庭中,让员工充分感受企业对他的认可与尊重。通过企业利润的分享使员工充分体会到自己的才能得到重视、得以发挥的成就感,全方位的满足了员工需求。

法国企业界有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关爱员工,就要从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开始,只有真正了解员工,给予员工他们最需要的,才会使员工与企业同心同德,为企业不断的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 申文. 浅谈企业建立有效激励的方法,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2] 肖洁. 运用“职业生涯管理” 提高员工忠诚度,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03).

[3] 陈俊辉. 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分析,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 .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6

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人才培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零售行业发展迅猛,基本每年都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速度。虽然近几年以来,我国传统零售行业不断国外优质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冲击,和中国互联网经济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但是,零售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部分。当前的零售市场的发展态势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机遇与威胁并存,要想抓住机遇避免威胁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零售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途径,一是优化产品,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提升运营管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于是,如何构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通道,培养符合零售企业目前和未来几十年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了零售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思路。

一、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现状

零售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2012年以来,我国零售行业发展有所减缓,零售百强增长速度低于15%,而中小型零售企业年增长速度在10%左右。超市和百货业的综合利率偏低。传统零售业正在面临严峻挑战。

二、我国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现状

在传统零售业发展的严冬期,零售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创新、变革挑战,其重要的发展契机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经营模式与思念的创新变革,二是是否具备优良的运营管理人才。

1.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流失严重

2004年我国零售行业市场对外开放以来,国外优秀的零售企业纷纷涌入,零售行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在同一市场的人才人竞争中,中层管理人才如店长、区域督导、采购经理、品类经理等流失率达到20%左右。基层运营管理人才如防损员、导购员、收银员的流失率较之更甚,通常流失率可达到20%,有些零售企业的基层人员流失率可达50%。

2.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在零售行业运营管理人才流失率大的现状下,与其并存的管理难题是人才需求的缺口大。虽然近年来,零售业的经济增长有所减缓,但是零售企业仍然不断新增店铺,需要更多从事零售管理的人才满足店铺运营的需求。

3.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难度大

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企业自主培养。一方面是全国高校中设有连锁经营或零售经营的专业较少,另一方面是社会对零售管理岗位的认识片面,不愿意选择该专业进行学习。因此企业需要自行培养人才,而对于一些中小型零售企业来说,培养人才无论是从课程还是师资以及经费而言都是困难的事情。

三、构建行业引导、校企合作模式的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专业化培养思路

1.零售行业的旗舰企业应作为行业的标杆,共同构建零售运营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机制

目前,我国百强零售企业均有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企业院校,有相对完善的培养机制和较强的培养能力。依托行业协会共同开发一套高效的人才培养标准或技能操作标准,从而大力提高行业内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提升行业内人员的技术素养。同时,行业企业可向政府、主管部门争取一定的政策支持,多方整合,从社会服务的高度进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2.构建零售企业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培养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单凭企业一已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尤其对于中小企,因此我零售行业协会可以引领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使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充分结合。一方面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一方面解决零售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将企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前置于学校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毕业就上岗,具备企业中基层运营管理人才的工作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企业培养人才的时间成本。目前来说,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方式有:(1)毕业招聘,即学生通过毕业招聘进入企业工作。(2)实习招聘,即学生在实习期间如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进入企业工作。(3)订单培养,学生在入校时进行人才甄选,签订协议,形成独立行政班级,学生在校完成两年或三年学习后进行企业工作。(4)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和社招员工入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明确学生学徒双层身份企业与校方共同设计教学计划,工学交替,完成培养计划。

3.构建行业专家与高等院校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队伍,提高企业人才培养的能力

对于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企业师傅或专家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技能缺乏,课堂组织能力相对不足,而院校教师具备高学历,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驾驭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师资的相互整合,形成理论实践均强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企业导师可以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进行技术指导,一方面企业可以聘请院校教师为企业在职员工进行理论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水平。这种“双师”型人才培养团队的建设,既符合国家教育部倡导的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同时对零售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和企业管理技术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实施策略有:(1)企业专家进学校支持校企合作学生的课程教学。(2)学校教授进入企业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和项目化课程训。(3)校企专家教授共同研究企业发展横向课题,树立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标杆性地位。

4.结合岗位需求,开发科学合理的行业专业化课程和高质量教材

通过课程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1)通过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构建适合企业人才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实现人才培养的前置性培训。(2)充分结合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关的技术指标,使课程内涵与实际应用相一致。(3)结合行业执业证书进行课程设计,使得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或员工既通过了教学考核又获得了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一举多得。

5.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吸引优秀学生进入零售管理行业

作为零售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大投入,其投入的方式包括:(1)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争取政府相关优惠政策或经费支持,从而大力提高了合理的经济基础。(2)企业可建立校企合作订单班,并投入相关的经费支持班级的活动。(3)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中校企共同设立奖学金制度,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学习获得优异成绩。(4)企业可设立日常实习机制,为兼职实习生提供合理的工作报酬,对于实习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5)毕业后留企业工作一定时期的校企合作学生可提供年限服务奖励或学费返还奖励。(6)设立管理培养生薪资计划,将院校毕业生或实习生与普通社招员工的待遇有效区别,提升优秀人才的保有率。(7)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优秀教师提供奖教金,或科研经费。从而使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向企业人才培养聚拢。此类经费的投入大大增加了校企合作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依赖感,为学生未来进入企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建设适合我国零售企业人才的培养的科学化专业化模式,是目前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充分与各大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紧密合作,从政策、合作模式、教学内涵、师资队伍、经费等多方面加大投入是进一步实现优质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

作者:龙昱 单位: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劭薇.探析零售管理人才培养方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2]李丽,孙永生.浅论一体化教学方法在零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09.17.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7

一、对接产业发展,形成“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产业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30年,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空前提升,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企业纷纷抢滩中国。这些国际零售大鳄在进入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业态和视野。16年来,中国的现代零售企业在模仿中成长,在学习中成熟,在竞争中壮大。出现了一大批像武汉中百仓储、湖南步步高、深圳人人乐等区域性零售龙头企业。中国的民族零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间虽然凭借自己的努力化解了众多困难,但人才问题一直倍受困扰。

巨大的中国市场同样吸引着有着85年历史的IGA全球。2005年11月,IGA正式进入中国,在商务部的支持下,由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湖南步步高、大庆庆客隆等五家区域优势零售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IGA。该组织现有19个成员单位,均为各区域优秀连锁零售商。

(二)探索“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

现代零售企业的核心技术在“系统”,中国现代零售企业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中国IGA迫切需要没有传统观念约束且具有IT教育特色的高校与之合作,为成员单位批量培养具有IT应用基础的零售人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与中国IGA、武汉中百仓储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一道,以原订单培养为基础,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开展项目合作,在校企合作订单班“中百班”的基础上共同发起成立IGA中国零售学院,为中国IGA成员企业培养、培训一线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为提高合作成效,合作三方积极探索行业组织、企业、学校深度融合“三位一体”的合作办学模式,并形成了共识,要将IGA中国零售学院建设成为中国IGA成员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的基地。

零售学院的专业包括物流管理、采购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生鲜管理、会计、网络维护、美工营销、机电设备等8个专业或专业方向。

(三)形成理事会运作机制

在学院的管理、运行中,建立起了IGA中国零售学院理事会,企业直接融入到学院的日常工作中,合作三方的高层领导直接参与学院的规划和管理。全国人大代表、中百集团董事长汪爱群先生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廖世平先生一起担任学院顾问,中百集团总经理张锦松先生担任学院的理事长,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院长马蜂先生担任学院院长。中百仓储还在学校设立企业代表处,安排专人驻校,从事实践教学、企业文化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

(四)合作各方任务明晰

作为具有国际行业背景的中国IGA,其主要责任是联络IGA全球与学院、协调各成员单位的行动,搭建中国IGA人力资源合作平台。企业定期为学院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场所和指导、安排顶岗实习活动、提供岗位供学院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在寒暑假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就商业企业重大实践问题到学院作专题报告、企业专业人员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学院根据需要为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提供全方位理论培训、在节假日期间选派优秀学生协助促销、承担企业有关商业规划及经营管理方面的调研项目、按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拔学生,组成IGA中国零售学院××(企业名称)××(专业名称)班,并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五)人才培养目标清晰

为满足中国IGA成员企业快速扩张对人才的需要,解决较强执行力的一线管理人才缺失问题,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合作三方共同为学生量身制定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主管助理—主管—区域主管—店长助理—店长。学生上岗就担任门店主管助理,优秀学生直接担任主管。

二、实施“产学整合,双向融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和企业各自拥有自身的优势,企业的优势在“产”,学校的优势在“学”,校企双方互补的优势和互补的需求促进了资源的快速整合,依托零售学院这一实体平台,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实施“产学整合,双向融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开展了有效的工作。

(一)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开展专业教育教学的实施方案,为保证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的“零距离”,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要的无缝对接,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究研究零售人才教育培训基础体系,并按企业的岗位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共同建立评价体系

为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是学生尽快地融入到企业,从合作开始,双方就在对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促进校企文化融合方面达成了共识,致力于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此零售学院制定了《特色班学生操行综合考评办法》、《特色班学生招聘、淘汰及奖励办法》、《特色班优秀学生奖励办法》并印成手册发给学生,用企业文化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在课程模块中专设企业课程,贯彻企业员工守则,开设企业文化专题讲座,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确保学生真正成为忠诚企业、胜任岗位的人才。

(三)共同组建教学团队

良好的教学团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既需要有精通·业务水平的专职教师,也需要大量的生产经营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学院派出专任教师进入企业门店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大量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还聘请IGA成员单位的企业家、工作一线的店长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授实操课程,不定期聘请IGA国际零售专家、中国零售业资深人士来校讲学。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教学。

(四)共同组织教育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实行教学分工。学校专职教师主要完成公共理论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教学主要依靠企业经营一线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进入IGA中国零售学院的企业,为学院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适当的场所及具体指导。为配合IGA中国零售学院的建设,学校与企业合作,在学校附近建设了一个实验超市,在实践教学中将课程实习与勤工俭学结合起来,既保证实习的效果,又能使学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除门店总经理等管理人员由中百仓储派出外,各区域主管以及普通员工,全部由学生担任。

三、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建立“能力导向”教学模式

为确保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对接,缩短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专业能力转化为工作能力的时间,使人才培养的效果既能满足现代零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又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理事长指导下,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建立“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合二为一,把课堂搬到店堂,变教为导,按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设计顶岗实习体系,实施工学多轮交替、突出实践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以工作流程为基础,构架系列教材

经过IGA总部授权,学院以IGA全球的标准工作流程为依据,结合现代零售业的实际,与企业专家一道,借助IGA可口可乐学院的支持,利用IGA可口可乐学院的最新零售资讯,共同开发本土化教材。教材突破原有的纵向学科知识体系,根据现代零售企业的经营流程,采用横向划块的方法,将工作内容划分成若干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包括理论、实操和工作要求。教师可以直接按教材导学,学生可以直接按教材要求开展实操训练。

(二)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尝试改变以“动脑”为中心的单向知识传授为以“动手”为中心的双向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一是采取“教练式”培训方法,手手相传技能。将课堂搬到店堂,把店堂变成课堂,在现场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通过签定师徒协议,强化角色定位,明确教与学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二是开展团队式培训,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打破原有的专业和班级建制,组建新的学习团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加强不同专业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其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在实习中强化团队管理,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实习任务,使学生在实习完毕后能很快适应不同岗位和不同区域的工作,做到每一个团队都能完成复制一个门店的工作。

(三)以岗位工作质量标准为依据,建立顶岗实习标准

为满足企业对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学院尝试改变现有的专业实习标准,建立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的职业实习标准。学院根据企业经营组织结构、工作内容、岗位能力要求系统设计了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确定了收货区、理货区、生鲜区、收银区、大客部、电脑部等14个实习项目,每一个项目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将企业制度、生产流程和工作质量要求教材化,做到了岗位明确、要求明确、目标明确。学生按照该手册的要求实习结束后,能够掌握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独立上岗工作,担任门店主管或主管助理。

(四)以工作岗位为平台,完成能力转化

为帮助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学院按照“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原则,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单元实习、课程实习、专业体验实习和顶岗实习四大块。通过“学校—企业”、 “教学—实训”的多轮交替,帮助学生完成从单一技能的习得到综合技能形成的跨越,并使企业、学校、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现并弥补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存在的不足,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尽早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经过几年的建设,在IGA中国零售学院这个校企合作的平台上,通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大部分毕业生都在各门店的中层管理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部分毕业生通过竞争到企业总部重要部门任职,少数毕业生经过层层选拔担任门店负责人。毕业生的忠诚度和进入角色的速度得到企业的认可,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IGA中国零售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其他专业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以“IGA中国零售学院”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存在着许多待完善之处,现有的规模和水平还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要求,但它在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IGA(international Grocers' Alliance)于1926年在美国成立,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目前是世界上最大最早的一家自愿连锁体系,至今已有85年的历史。其性质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IGA的加盟形式和操作方法的特点之一就是要维护各成员的独立性,即保障各加盟成员在经营、商品、财务和资产上的独立性。所加盟的成员,只需要在自己的品牌下方标注IGA的标识即可。IGA提供的是IGA标准的零售管理、技术、培训和IGA自有品牌,并根据不同区域零售商特点来调整零售管理方案,使之适合维护成员特色的要求。

自1980年着手向海外拓展以来,IGA在全世界已经拥有近4400多家门店和80个配送中心,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柬埔寨、加拿大、开曼群岛、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45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海盖(Haggai)博士接任IGA国际董事局主席,翻开了IGA发展的新篇章。在海盖博士的倡导下,“家乡骄傲”的理念开始融入IGA的血液当中,成为IGA经营拓展的战略思路,并于1988年成功进军亚洲。2004年,IGA登陆中国,开始开拓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市场。

截至2003年,IGA已拥有高达210亿美元的销售和采购能力。除既有的全球零售网络资源之外,作为其红色椭圆大家庭的伙伴供应商,可口可乐、卡夫食品、雀巢等国际大型供应商与IGA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倾力支持IGA事业。在各大国际公司的协助下,IGA建立了世界上目前唯一一家耗资六千万美元的网上零售学院——IGA·Coca Cola。经过80多年的经验沉淀,IGA已经蓄集了足以帮助各中小零售商全面提高营运、采购、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的力量。

在5年的时间里,IGA吸纳了深圳有荣配销有限公司、浙江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湖南步步高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庆市庆客隆连锁商贸有限公司、湖北武汉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等19家成员单位。 其中有5个企业在深沪证交所上市,1个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

中国IGA,成立于2005年11月,由中国上述首批五家区域优势IGA加盟商共同发起成立,是中国IGA加盟商共同发展中国IGA事业的平台。公司加盟商网点遍布东北、华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十个省、三个直辖市,网点共计2600多个,市场覆盖面达7.63亿人,年销售额达600亿元人民币。2011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8

本次调查为随机抽样调查,对宁波市区内四个区(海曙区、江东区、镇海区、鄞州区)的零售药店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自2014年5日23日开始,至6月5日结束,历时两周。调查问卷由5道单选题和5道多选题组成。调查宁波市区各大零售药店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及需求期望。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80%。问卷回收后,经过筛选、整理、分类,录入计算机Excel工作表进行统计。

2 调研结果

由图1可得,各大药店对药店工作人员的学历要求主要集中在中专与大专,我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均为大专学历,满足多数药店需求。同时图2显示宁波市约7成的零售药品企业每年平均会引入1~5名药学专业毕业生,约2成的企业会引入5~7名,可见零售药店对药学人才需求量较大。

在对年龄与性别相关调查中发现,35岁以下的年龄层是在企业应聘中最受欢迎的年龄,约占80%;而45岁以上几乎不为企业应聘所考虑(见图3)。零售药品企业对应聘者的性别未见特别的偏好(见图4)。

从以上数据可见,我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是宁波市乃至浙江省零售药品企业的强大潜在职员。

经调查可知,对于刚就业的药学专业学生,多数药店(约八成)会给予1000元到3000元的薪资。有数据显示2014年宁波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将调整为3档:1470、1310、1200元,多数药店在薪资安排上达到该标准。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大,刚就业的药学专业学生应清晰明确自身工作经验不足等缺点,学会更加理性与务实的接受工作初期的薪酬安排。

在对相关职业证书调查中发现,零售药品企业将“执业药师资格证书”作为首选。药品零售行业执业药师人数不足的现状使得这一调查结果显得理所当然。在竞争激烈的当今,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非易事,它需要广大药学专业毕业生不断去奋斗与努力。

(a)各大药店对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需求;

(b)招聘时,各大药店看中的因素

(a)结果显示为零售药品企业对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需求。选择“药剂学知识”、“药理学知识”及“常见疾病知识”的药店均超过了半数。该数据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安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结果显示为招聘时,零售药品企业更看中应聘者什么特质。结果显示专业技能、态度和经验是招聘者最看中的因素。其次求职动机、社会阅历及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因素也是招聘者希望从应聘者身上看到的优点。该数据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毕业生应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调研结果分析

4.1 零售药店对人才需求观念有改变,对有较强实践技能的药学人才认可度高。

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难发现,社会技术人才的紧缺使得各单位对人才需求理念由“重学历轻技能”逐渐转变。零售药店也不例外,其更加倾向于有较强实践技能的药学人才。调查结果显示,各大零售药店招聘时,看中学生专业技能的药店比例高达90%。因此,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面向基层的技能型、应用型、管理型的复合型药学高等技术人才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4.2 零售药店对药学人才需求大,各类资格证书在学生就业竞争中起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零售药店数量高达1200多家,调查数据表明,宁波市市区多数药店平均每年引进药学人才数量为1到5人不等。同时,对于药学专业学生,78.75%零售药店工作人员认为药学专业学生需具备执业药师资格证,70%的工作人员认为需具备药师证,40%的人员认为需要医药购销证,28.75%的人员认为需要公共营养师。可见,宁波市对药学人才的需求量大,执业药师需求缺口巨大。

4.3 零售药店药学人才学历参差不齐,着重高职教育成为突破瓶颈的关键。

在零售药店中,除执业药师外还包括营业员、促销员等其他药店员工,他们主要工作就是销售药品。由于现行法律对药店营业员准入门槛较低,所以他们之间不乏文化程度仅为高中、初中文凭,在短暂的培训后即上岗的人员,其参差不齐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店的工作效率。正在起草的国家《执业药师法(草案)》对执业药师应具备的学历要求,将提高到药学(包括中药学)大专以上(在药学技术岗位上工作2年后)方可报考执业药师[3]。

4.4 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薄弱、吃苦耐劳精神匮乏,距离零售药店人才需求存在一定距离。

药学专业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药品生产、营销、应用、管理等第一线所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5]。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各药店认为现阶段药学专业毕业生需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达76.25%。许多药学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却不能将之较好的应用于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对学生本身及药店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76.25%的药店认为现阶段药学专业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希望广大药学专业毕业生努力培养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精神,敢于追求与竞争,经得起社会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5 建议与对策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就业压力的集聚增加,深入探讨零售药店对药学人才要求,积极引导与鞭策药学人才朝需求方向前行不仅是对药学专业学生本身竞争潜力的发掘,也是相关高职院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资本,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增加了高职院校的竞争优势。发挥主体的主观性,注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意识的觉醒,培养市场意识,强化自身职业技能,培养吃苦奉献精神,提高自身抗挫能力;发挥客体的能动性,注重提升药学人才培养的实效,优化教育课程结构,加强实践培训,深化就业指导与教育,提供丰富就业信息。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9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亿元,同比增长10.3%。2000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兑现入世承诺,逐步取消外国零售业进入我国市场的各种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背景下,零售业国际巨头纷纷转战中国市场,连锁超市企业竞争日趋激烈。2012年起,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向中高速换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向创新驱动,任何行业都必须转型升级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同时,2015年10月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主流业态,价值链向新业态模式创新也将成为竞争的最高形态。对于连锁超市而言,以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活动作为切入点与商贸流通新业态模式相融合,是创新的核心所在。 

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 

(一)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生鲜食品向“农超对接”模式转变 

在价值链各环节中,采购是最为核心的环节,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中央采购),即企业中专设采购机构与采购人员,统一负责企业的商品采购工作,实现低成本、采购集中管控。集中采购有助于连锁超市企业发挥连锁经营优势、提高议价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保证超市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满足顾客求廉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鲜食品的要求日益提高,连锁超市纷纷改革传统生鲜食品采购模式,通过“农超对接”模式,即由农户与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向超市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目的在于缩短流通时间、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食品安全。如2016年新丝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在三峡区域展开农超对接项目,参照PGS成立有机种植基地,帮助农产品进入欧尚、沃尔玛等连锁超市,解决销售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零”中间商。 

(二)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管理落后,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 

物流价值链贯穿于连锁超市运营始终,对于调整和优化各价值链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运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于两个方面:第一,一味追求门店的扩张,忽略了后台物流体系的构筑与管理。有的连锁超市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时,只重视门店布局以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但物流网络未及时扩大、管理观念陈旧,导致商品的调配费时费力,企业总利润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第二,盲目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导致资源浪费、经营成本上升。有的连锁超市企业意识到物流价值链管理的重要性,并着手构建属于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仓储、设备、运输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由于自营物流配送规模小、作业体系不完善,导致运作成本高、效率低下。 

(三)生鲜产品销售作为超市经营重点,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 

当前,生鲜已成为集客能力最强的板块,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据我国连锁超市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的连锁超市生鲜区销售额约占销售总额的20%。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约为1/3,尤其以经营食品为主的生鲜超市这一比重更是高达70%。可见,我国连锁超市生鲜板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润发超市通过对收银条的大数据研究,重点推出荤素搭配好的净菜生鲜品,进行负、中、高毛利商品的混搭,加速生鲜品的周转率,解决生鲜经营的核心问题—新鲜度。由此,还带动了其它商品的销售,如调料、粮食、食用油等。另外,我国连锁超市生鲜产品销售仍旧面临着障碍,如缺乏标准化的农产品、冷链供应体系不完善、深加工冷链食品匮乏等。 

(四)连锁超市价值链体系对接不完全,导致运营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已基本实现了设备自动化、价值链流程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实现了价值链体系的无缝对接,减少无效价值链,以信息技术为驱动促进运营效率的提升。但本土的中小型连锁超市价值链管理不容乐观,据我国连锁超市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比例为70%左右,多集中于中小城市或城乡结合部,信息技术应用率仅为18.3%。中小型连锁超市企业构建信息系统往往面临着投入大、缺少技术人员等困境,甚至在运营中根本没有能够统筹全局、进行价值链管理的人员,由此要实现商贸流通新业态创新几乎无从谈起。 

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分析 

(一)研究模型设计与问卷设计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10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国际化连锁企业发展需要,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原理、熟悉连锁企业购销存业务流程和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具有良好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关系协调能力的连锁经营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连锁企业总部各管理岗位、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管理岗位、连锁门店管理、折扣店、便利店、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高职学生在专业教育方向应该突出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应当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从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从事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的针对性,同时了解市场环境、企业运作、管理模式等实际问题,为毕业上岗做好准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强,工作爱岗敬业,团结合作,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特点,以“应用”为主要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要安排专业认识实习、超市实习、物流管理系统软件实习,同时与校外企业积极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设置

连锁经营管理不是理论型职业,是操作型职业或应用型职业。在理论体系引导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该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謂理论学习'实践培训和实习结合为一体,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会枯燥无味,不会高深莫测,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高级职业人才的发展规律。专业建设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专业建设根据福建经济建设的实际,确定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构建起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特色鲜明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以与行业、企业乃至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密切联系为中心,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建设现代化,以国际化促进专业建设标准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达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福建经济建设服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在起点上就要与世界先进的连锁理论与实践接轨,由于连锁企业本身科技含量较高,包括物流配送、采购技术、信息技术科技含量较高的内容,需要较多的课程模拟实训。

专业教学要以培养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专业的教学要以适应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构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为教改的重点。以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为特色,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质量保证监控体系为保证;以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为突破口。强调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对专业教改的渗透,加强专业法规、惯例和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探索,以提升专业教改的水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二级支撑平台是经济学、管理学及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因此要把课程按逻辑关系整合成知识模块,形成网络状的课程体系,按照“大平台,小模块”的模式组建教学模式。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教学五大模块组成.高职连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连锁商店经营管理和策划能力,2.商品流通组织和管理能力,3.商业英语的使用能力;4.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术,熟练使用物流管理软件,具有连锁商店信息系统操作维护能力。5.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6.具有从事连锁企业会计核算、理财能力。7.商品包装和展示能力,8.商场定位、开拓及营销能力。

要制定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可行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和教改经费投入、使用计划,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成立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建立由企业界人士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规章制度,确定经费投入、使用计划,配备适应现时教学需要的师资,老师要有较强的教学研宄能力,可以积极与连锁集团联系,聘请他们的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对专业设置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进行指导,同时,与他们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实习等事宜,加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双证书”的考证工作,除了获得高职毕业证书之外,还要取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营销员、推销员”职业资格证书,福建省非计算机专业一级考试证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证书,POS操作证书等等,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在学校内建立商贸中心,以实训和教学结合为一体,通过学生的模拟实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特色

与其他高职教育的专业相比,我们认为,福建省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应当具备以下的特色: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要突出行业背景服务于福建经济建设的需要。今后福建省连锁经营从传统零售业、餐饮业向第三产业多个专业领域渗透,一是在石化、烟草、农资、家电、家具、服装、食品、医药、电信、装饰材料、电力物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汽车汽配等零售行业中,推行连锁经营;二是在旅店、洗涤、美发、照相、维修等传统服务业和旅游、快运、软件开发、商品租赁、教育培训、家庭服务、娱乐健身、房地产中介等新兴服务领域中推广连锁经营;三是鼓励工业生产企业利用、整合自己的销售渠道、经营网点或与流通企业联合,发展连锁经营;四是加快餐饮业连锁特别是中式快餐连锁店的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在地区布局上,重点发展沿海城市及设区市所在城市的连锁企业,支持优势连锁企业加快向城市社区、郊区、小城镇和沿海发达乡村扩张,支持发展跨地区连锁经营。

在形式上,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社会商业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特许经营的发展模式。在完善直营连锁的基础上,鼓励特色突出、具有知名品牌的连锁企业、老字号企业,运用商品、商号、配送、经营管理等优势,发展特许经营和专业连锁,整合社会资源;支持中小门店按照特许经营、自由连锁等方式,与大型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合资合作,联合联手,提高连锁商业的组织化程度。在业务重点上,坚持以“为民、便民、利民”为指导思想,进一步促进业务结构的合理化和多样化。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体顾客,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为经营宗旨,以大众化生活用品和“菜篮子”食品为主体商品,积极推进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超市的发展,努力提高生鲜食品经营比重。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中心、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便利店,探索便利店在不同地区的经营内容和发展模式。推进传统百货店向现代化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等业务转型和功能创新,并利用连锁经营进行改造。大力发展连锁专业店和专卖店,使之成为开拓闽货市场的新形式。在技改重点上,一是建设和改造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采用先进物流配送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配送能力。连锁企业逐步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并逐步发展向社会零售商业配送。二是实施连锁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连锁企业从实际出发,分步骤实施总部、配送中心和门店的管理信息化,并与供应厂商和顾客连网,建立供应链信息网络,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福建省今后连锁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认识到上述大背景,以福建省连锁行业发展的重点作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向。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11

在老笑看来,阿里选择与百联战略合作,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阻击京东。要知道,京东的“亚洲一号”物流中心就位于上海,在其收购1号店之后,就初步完成了在华东市场的布局。而鉴于上海在我国商业市场的重要性,阿里显然不可能愿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独霸上海。

似乎是在1号店“并入”京东不久,阿里投资的“盒马鲜生”模空出世,这个号称“新零售第一店”的新生物种一问世,就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据说“盒马鲜生”的试水非常成功,坪效远高传统超市、生鲜电商,现已开出了7家店。但相对于阿里的规模、实力和企图心,这种自己开店的“重模式”显然来得太慢,于是,与上海的商业霸主百联集团合作就显得顺页理成章,毕竟后者旗下的4700家门店有3300家位于上海滩,且涵盖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菜斯、大卖场、便利店等零售形态,形成了密集的店网。

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是百联集团而不是传说中的大润发,大润发的门店虽然也有近400家,但布局分散,集中度并不高,不像百联门店扎堆上海。对于阿里、京东等巨头来说,上海的重要性可能无与伦比。

超市周刊副总编胡宗利先生认为百联只是阿里的一个跳板,阿里与百联的深度合作意在为“国字号”遍布的北京零售市场打交道获取经验,我觉得这种看法非常准确、独到,如果不出意外,阿里的下一步“收编”行动将会转移到北京,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作为阿里、京东争霸的主战场,这一点应无疑问。

当然,与京东的“缠斗”只是阿里推进“新零售”战略的表层原因,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阿里自身也需要转型,尽管阿里非常强大、富可敌国,但它也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也就是说,阿里提出并实践“新零售”,绝非是为了实体零售活得更好,而是为自己在未来活得更滋润。

麦肯锡消费者渠道调查显示:11%的消费者在纯线上购买,41%的消费者是线上体验、线上购买;45%的消费者是线上研究,线下购买,而单纯的线下购买只有3%。也就是说,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复合型消费。

根据公开数据,2012年,我国网络零售额增速67.5%,2013年增长41.2%,2014年增长49.7%,2015年增长36.5%,2016年增长26.2%;网络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2012年为6%,2013年为7.8%,2014年为10.6%,2015年为12.7%,2016年为12.6%,两项指标的增速下降趋势明显。

亿邦动力网报道,2016年阿里活跃用户增长决速下滑,全年新增用户跌破千万,Q3新增人数只有500万,Q4只有400万。过去3年,阿里零售活跃买家只有4个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因新增用户快速减少,阿里宣布不再公布GMV。

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失序发展,互联网人口红利、流利红利释放将尽,电商零售增长的“天花板”近在眼前。当然阿里并非单纯的电商企业,而是一家包含数字文娱、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诸多领域的商业生态平台。

去年四季度,阿里云计算增长115%,媒体及娱乐业务增长273%,但一是“新业务”所占份额并不高(零售业务所占份额超过8成),二是支付、金融、大数据等业务均建立电商交易的基础之上,而电商业务在直播、淘宝头条、二楼视频等“新动能”的拉动之下,依然疲态尽显,且只靠增加卖家营销费用、却没有相应幅度的流量增长,是―种近似于杀鸡取卵的做法,显然不具有可持续性。

于是,2016年10月,马云在云牺大会上提出了包括“新零售”在内的“五新战略”,在老笑看来,这实质是对阿里转型的一次宣示和动员,即更广泛地涉足线下实体,从一家互联网企业向融合线上线下、实现平衡发展的方向转型。这再次印证了马云的远见卓识――在企业还强盛的时候就感受到危机,主幼型,毕竟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巨头倒下的声音还清晰可闻。

当然,阿里高层宣称的是,阿里巴巴致力于以其互联网、大数据、物流和支付等能力帮助商家和零售业合作伙伴完成商业重构,使每家企业都走向数据公司,完成消费者的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

但老笑以为,与其说阿里的“新零售”战略是为了改造、重构实体零售,毋宁说是阿里拓展市场版图、壮大自身规模实力、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一种主动转型。

显然,阿里的线下收购、整合行动才刚刚开始,未来或将进一步提速,将更多的优秀实体零售企业纳入麾下,阿里不仅将获得更多的零售流量入口、增强用户黏性,亦将为其支付、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的增长构筑更坚持的基础,平稳着陆、接了地气的阿里,也必将更具生机与活力。

当然,阿里的竞争对手们也不会闲着,一场争夺实体商业资源的巨头争霸赛的大幕已然拉开。未来,我国零售市场有可能分裂成三大阵营:阿里系、京东系及其他。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基础之上的“新零售”,毫无疑问是行业发展方向,那些受到阿里、京东们青睐的实体零售企业,无疑将优先获得通向未来的“船票”。

更多的未能有幸获得互联网巨头关注的实体零售企业其实也不必灰心,例如阿里公开宣称“对大润发不感兴趣”,但这并不能否认后者的价值与竞争力,大润发其实是一家非常优秀的零售企业,旗下的飞牛网近门年也有很大起色,阿里不感兴趣,不代表京东也没兴趣,即使京东也不愿与之合作,一是还有其他的电商平台可供选择,二是凭借高鑫零售自己的力量,如果能进一步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更好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飞牛网实现最终盈利也非不可能。况且,从阿里与银泰商业、三江购物的合作来看,更多的是一种提振信心、稳固业绩的作用,带来的增量并不是非常明显。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12

网络销售在推广方式、购物流程、支付环节、配送方式、客户服务、交易信用体系等方面与传统零售不同,这些差别都导致网络营销从岗位设置到岗位技能都有别于传统营销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网络技术进步和居民消费升级,网络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众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在开展网络营销工作。目前,网络零售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张、经营逐步规范化、品牌化,人才需求数量日益增大。根据调研,在企业对网络销售各类人才的需求中,岗位按热度依次为:客服;策划与运作;美工;网页设计;产品拍摄与处理;文案编辑;网络推广;分销管理和培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岗位大多都是与网络营销相关的。通过对网络销售企业的招聘信息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企业招聘网络营销人才的途径主要有:校园招聘;网络招聘;人才交流会;相关人士介绍等。大多数网络零售企业对各类营销人才的需求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所有受访企业都表示乐意获悉由学校提供的毕业生推荐信息,希望学校帮助培养网络营销人才。因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企业优势互补势在必行。针对各企业内岗位名称不同,我们调查发现,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网络营销胜任力培养,满足大多数网络营销类岗位的一般技能和要求。

三、网络营销人才胜任力培养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从事互联网销售的企业多需要复合型掌握网络营销技能的人才和具备系统网络营销知识的人才。现在各类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要求已不只是注重专业知识,更需要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网络营销人才需求的特点,在网络营销人才胜任力培养上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1.能力方面,根据对互联网销售企业的调查,企业对互联网营销人才中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要求有:语言沟通能力(91%)、营销能力(90%)、沟通服务能力(81%)、平台使用能力(65%)、信息采编能力(61%)、网络销售能力(56%)。由此可见,企业对语言沟通能力要求普遍比较强烈。这些沟通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日常工作中团队内部合作沟通上,二是与客户服务、商务谈判沟通上。经过对从事网络营销人员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大多数毕业生都表示“商务谈判能力”也是网络营销类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目前对网络营销沟通能力的培养大都分散在《管理学》、《商务谈判》和《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中展开。这种培养方法导致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今后我们需要注重加强整合,提高学生沟通技能的胜任力培养。

2.知识结构方面,在对相关互联网销售企业的调查中发现,这类企业岗位要求员工掌握的核心能力涵盖的知识结构内容包括网络营销策划与运作(68%)、网络销售(63%)、客户关系管理(53%)、产品拍摄与图片处理(44%)、网络分销管理(42%)、网页设计与制作(42%)。由此可见,企业要求员工具备较为全面的网络营销理论知识,在人才胜任力培养方面既要精通技能,又要具有较为完备的专业知识。

3.职业素养方面,经过调查,互联网销售企业普遍重视的职业素养包括:责任感(76%)、合作性(72%)、诚信(70%)、主动性(65%)和忠诚(53%)。绝大多数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都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一般地,学校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企业则更看中则责任感和应变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训课程、顶岗实习、创业活动等各类校内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提升职业素养。

新零售毕业论文篇1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39-02

长期以来,受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已经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步伐。对此,可以培养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以职业岗位递进发展为目标、以岗位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此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有力地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进步。由于本文主要讨论商场管理方向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因此具体到零售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以本土零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构建以工作内容为载体,以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一、工商企业管理(商场管理)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针对本土零售业的几种主要业态,包括超市、百货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便利店等,可通过企业调研及行业专家研讨会,归纳出在零售业中专业人才适应的职业岗位递进、职业面向和职业能力要求,见图1及表1。

图1 专业人才适应职业岗位递进图

表1 工商企业管理(商场管理)专业的职业面向和职业能力要求

序号 专业人才适应的职业类别 工作能力要求

1 一线服务人员

(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等) 1.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与陌生人沟通。

2.完成简单工作的能力:具备本岗位所需的基本素质(包括销售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理货能力、岗位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理解并能完成领导下达的工作,能够与同事有良好的配合,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工作有计划及条理清晰。

2 专柜店长 1.出色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能保持上下级的顺畅沟通,能够及时发现下属店员心态变化并积极沟通,具备向上级准确汇报工作的能力。

2.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除能出色完成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外,能够处理专柜各项事务(账务整理、货品进销存管理、报表制作、人员简单面试及招聘、销售计划制订与实施、陈列等),完成突发事件处理,发现专柜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3 品牌区域经理 1.具有全局观念,能从大局出发: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看待问题,具备长远的眼光及意识,从公司整体战略上考虑问题。

2.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具备与其他公司或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交往的能力,能够处理公共危机事务。

3.出色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能够同时管理多个地区的各项事务,协调并解决各个地区出现的问题,汇总并分析每个地区的数据,提出今后的工作计划及问题的改善意见。

4.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准确地传达并实施公司战略,将公司下达的指令准确地传达到负责的各个区域,监督负责区域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

4 店长助理 1.出色的协调能力:能够协调店内各项事务,处理各部门提出的问题。

2.出色的执行力:准确传达店长的指示和决议,并监督执行,为店长解决日常琐事,提高店长工作效率。

3.出色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能够协助店长完成店铺各项任务,收集及分析各项数据并提出改进方案及工作计划。

5 店长 1.统筹管理能力:对店铺所有事务负责,能够统筹制订计划及分配任务,洞察周边环境制定及调整策略。

2.团队管理能力:能够激励并团结员工,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6 楼面管理人员 1.出色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能保持上下级的顺畅沟通,能够及时发现楼层员工心态变化并积极沟通,具备向上级准确汇报工作的能力。

2.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能够处理楼层发生的各项事务(各项单据流转、顾客投诉及退换货处理、召开员工班前会议、工作交接、日常设备设施检查等),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良好的组织及协调能力:能够组织开展各项员工活动(员工培训、员工生日聚会等),协调楼层与后勤物业部门之间的工作。

7 楼层经理 1.统筹管理能力:对楼层所有事务负责,能够统筹制订计划及分配任务,对楼层各品牌进行统一管理。

2.团队管理能力:能够激励并团结员工,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3.较好的谈判能力:能够与楼层各品牌进行日常促销活动的谈判,能够通过谈判获得促销资源从而提升销售业绩。

二、具有区域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

从上述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可知,零售业涉及销售、商品、服务、营销、仓储配送、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分析、公共关系、团队建设、法律、商务谈判等多方面多学科知识,应该说是最需要复合型职业化人才的行业。要培养出符合零售业需求的复合型职业化人才,必须从理论课程的基础层面、专业层面、结构层面进行分析考虑,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分别对应基础素质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大模块。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基础层面:基础素质课程模块

基础层面的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和塑造学生的基本人格,包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部分课程是专业知识的基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具有职业素养与人文素质良好,智能统一、全面发展的零售人才。在基础层面的课程体系中,分设人文素质、通用技能两大类别,其中包括思想政治、体育健康、人文综合、外语应用、计算机应用、就业与创业等模块。

(二)理论课程体系的专业层面:专业技术课程模块

专业层面的课程设置是专业的核心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直接表现形式,要能够直接反映出专业的特点,符合本土零售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作出动态的调整,紧跟市场发展的方向。按照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专业核心技能要求,专业技术模块包括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两类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基于零售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所需基础知识及必须具备的通用管理能力、经济常识而确定,主要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市场营销、应用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拓展等。

专业核心课程将满足专业核心技能的需求,根据商场管理职能部门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分为4个技能领域,即商场营运管理技能、客户服务技能、专业商场策划及商业文案写作技能、店铺开发与设计技能。主要有零售市场调研与分析、商场营运与管理、销售与服务礼仪、商场促销设计与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与ERP、客户服务管理、商业形象设计、财务管理、专业商场策划、店铺开发与设计等。课程的设置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注重与就业实际需求的衔接性,强调岗位针对性,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

(三)理论课程体系的结构层面:职业拓展课程模块

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及零售行业的特性,要重点强调知识面的宽和厚,知识的复合性。结构化设置是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职业拓展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考虑学生的隐性知识需求,安排一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如物业管理、物流基础、东盟经济地理、保险知识、国际贸易实务、越南语、泰语等课程。如此,结构化课程既实现了专业教育功能,又重视课程的科学性、综合性和延伸性和深入性,尤其是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高,目的是更加突出他们的能力、兴趣特长及个性化发展,最终能更具针对性地满足本土零售企业多方面、多角度的人才需求。

三、具有区域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很少考虑区域经济的特色,导致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同质化。对此,在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特点,高水平地设计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工学结合实践课程体系。

第一,基础实践,包括社会认知与企业认知实践。社会认知实践,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基本情况的了解,组织学生通过青年志愿者、假期社会实践等方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企业认知实践,即邀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校做专题讲座等,内容涵盖企业运作及管理等方面,使学生对企业和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人员所具备的条件有一定认知。同时,可结合相关专业课程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或参观,增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

第二,专业核心课程实训。专业核心课程全部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相关的实践内容,实行单一课程的实训,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逐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相关技能。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可以在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并采用独立实训项目等形式来完成。

第三,毕业实习。通过毕业实习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解决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为完成毕业论好准备。通过毕业实践,学生也可以为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李琰.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J].职教论坛,2013(17)

[2]朱长丰.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析[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3]王梅.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与职业化人才培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4]金桂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工商管理专业[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