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的护理实用13篇

贫血患者的护理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1

作者简介:宋琼芬(1973-),女,云南禄丰县人,大专,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等组织内)消耗殆尽,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很高[1]。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有缺铁性贫血。在发达国家中,亦有约20%的育龄妇女及40 %左右的孕妇患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是由贫血、组织缺氧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所组成,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疾病进展可出现前面提到的症状和体征。苍白是最常见的症状,此外病人可出现指(趾)甲变平或反甲,薄脆易裂,异食癖,喜欢吃泥土、石头等。患者主诉头痛,感觉异常以及舌头烧灼感。慢性缺铁性贫血很少见直接导致死亡的,然而,中、重度铁缺乏可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加重呼吸和心血管功能的损害。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1月以来我院接诊的53例缺血性贫血患者给予护理措施,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1月以来我院接诊的53例缺血性贫血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7例,其中男9例,女18例,年龄范围:24~54岁,平均年龄:(33.21±4.15)岁。对照组26例,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龄范围:21~49岁,平均年龄:(35.33±4.1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强化护理干预,在药物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具体措施如下。

1.2.1 药物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给药,给药前应了解有没有服用影响铁作用的药物(如制酸剂,别漂呤醇,氯霉素,四环素,维生素E),明显的胃肠道出血迹象,贫血症状。铁剂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可减少反应。口服液体铁时,告知患者使用吸管,以免使牙齿染黑。服用铁剂时与橙汁同服帮助铁吸收。禁饮茶和咖啡以影响铁剂的吸收。铁剂注射液使用时注意宜深部肌肉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吸收,避免硬结形成。右旋糖酥铁可引起局部皮肤变色发黑。采用“Z"型注射法,以免药液滋出,拔针后进行皮肤按压[2]。

1.2.2 适当休息与活动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说明适当休息与活动的重要性,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护士应妥善安排各种护理及治疗时间,使患者有充分时间休息。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和身体状况,与患者共同制定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教会患者监测活动期间及活动中脉搏情况,当脉搏)100次/分,应停止活动,如有头晕,活动时可由护理人员或家人协助以防跌倒。如出现下面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主诉胸痛,气急或眩晕;休息4分钟后脉搏没有恢复至正常范围;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加快或减慢,收缩压下降。

1.2.3 饮食护理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要元素,其主要来源于食物。护士应指导患者摄人合理的饮食,并说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富含铁的食品种类:指导患者进食富含铁的食品:动物肝、瘦肉、蛋黄、鱼、豆类、干果、深绿叶蔬菜、土豆、麦片、海带及木耳等,偏食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评价患者饮食中是否有缺铁,给予相应的个体化指导。确定患者是否因缺铁引起异食僻,

指导其停止食泥土和浆水[3]。

1.2.4 低血氧的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评估有无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告诉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荷,抬高床头,利于肺扩张,有助于肺泡内气体交换。给予吸氧,改善细胞缺氧症状。告诉患者改变时动作应缓慢,观察有无脑部缺氧的表现。指导有效的呼吸锻炼和放松技术以缓解呼吸困难。

1.2.5提供有关的疾病知识 审视患者的生活方式,给予患者有关改善生活方式、营养和药物知识的信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实验组27例患者,护理有效26例,护理效果不明显1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26例患者,护理有效23例,护理效果不明显3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8.46%。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贫血是一种慢性疾病导致患者及家庭产生心理社会问题,对贫血患者,护理人员应持续评估由于疾病和医院环境对其的影响。评估患者的家庭支持、社会及其性生活情况等。慢性抑郁也常见于贫血病人中。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服用药物。铁补充制剂应远离儿童,以避免引起误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哪些生活活动需要家属协助完成[4]。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动态平衡,体内的铁呈封闭式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当需要增加,铁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时,才会导致缺铁。其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失血或溶血。成人中,失血是导致缺铁的另一主要原因。慢性失血主要源于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的慢性失血。消化道出血常不明显,当发现时可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常见的消化道失血的原因有:十二指肠溃疡、胃炎、食管炎、癌症、痔疮出血和实体瘤。月经量过多是成年妇女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治疗也可导致铁缺乏,这主要是由于血液丢失在透析机器里以及反复的采血检查有关。大出血是导致机体铁过度丢失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血管内溶血致血红蛋白尿发生。铁吸收障碍可与小肠疾病(炎性腹泻、乳糜泻、地方性肠炎)或有胃肠道手术史有关。

参考文献

[1] 杨林华.乳酸亚铁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2,23(11):37- 38.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2

1.病因预防护理

禁用抑制骨髓的药物及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如氯霉素、四环素、他巴唑、消炎痛等等。患病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用药。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防止与物理及化学毒物接触,避免周围环境中有可能导致骨髓损害的因素。必须接触能致本病的化学、物理因素者,要严格执行劳动防护措施,定期做预防性检查。

2.家庭护理

注意休息,防止晕倒和摔伤,注意保暖等。

3.预防感染

再障病人因白细胞生成减少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易感冒、发烧,受伤后易发生感染等。所以应注意观察和预防各种感染。

二、贫血的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患者的自我护理也很重要

1.预防感染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剪指甲。居室定时通风,少出入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睡前漱口。注意肛周清洁,便后坐浴(可用1∶ 1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女病人注意会阴清洁。若出现咽痛、咳嗽、流涕、尿痛、牙龈肿痛、红肿等,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以便早期处理。

2.预防出血

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活动时防止滑倒或外伤,以免伤后出血。禁止用硬毛牙刷刷牙、用牙签剔牙,进食宜慢,避免口腔黏膜及牙龈受损。预防鼻腔黏膜干燥,必要时涂油保护;禁止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黏膜,引起出血。注意小便颜色。女病员注意月经量及时间。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生活照顾

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硬食物。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缺血性贫血的临床症状且血清铁含量和血清铁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值,排除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等患者。100例患者中,男性42例(42.00%),女性58例(58.00%);年龄20~86岁,平均(53.3±2.1)岁。其中重度贫血20例,中度贫血53例,轻度贫血27例。所有患者身高,体重,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 患者面对自己的疾病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恐惧和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像了病情的恢复,因此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心理障碍,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这就要求护士耐心解答患者对疾病的疑问以及要求家属积极地配合。

1.2.2饮食护理 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含铁量不足,通过饮食补充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实验中针对每位患者病情制定了合理的饮食方案,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且极易被人体吸收。

1.2.3用药护理 根据每位患者贫血程度补充充足的铁剂药物,一般为5 mg/kg/d,可以根据实际病情上下调整。且用药期间患者禁止饮用茶水,牛奶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

1.2.4运动护理 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充足的活动量,避免长期卧床降低机体免疫力。

1.3疗效评价标准[2] 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其中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体内含铁量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2结果

2.1护理效果 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参加本次实验的100例患者的整体治愈有效率高达95.00%,见表1。

2.2安全性比较 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现仅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且经过及时调整后不影响病情的恢复,整体过程安全可靠。

3讨论

由于缺铁性贫血往往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者由于治疗不及时引发其他疾病,因此,科学有效的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护理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针对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采用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①进行的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与担忧,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同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是饮食护理,针对每位患者贫血程度给予食物铁元素补充,保证了铁元素的摄入量。③进行常规的药物护理,规范患者的铁剂药量,随病情变化对药量进行调整,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最后进行运动护理,避免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发生医源叉感染。此套方案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有效的促进病情的恢复,临床疗效较好[3]。在本次实验中,对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一套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89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5例患者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整体有效率高达95.0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采用一套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MHD实验组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检查治疗的MHD患者70例。其中,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12例,小管间质性肾病6例,不明原因4例。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2.35±11.42)岁;透析年限为1~10年,平均1年10月。受检者还需满足如下条件:规律透析(2~3次/w),3个月以上,4 h/次,采用费森尤斯4008s;透析器Polyflux-17R相同;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250 mL/min;均为碳酸氢盐透析;近1个月内无出血或输血史;无血液病;此外应排除心衰、肿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正常对照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48.16±12.35)岁,其肝肾功能正常,无冠心病史。采血前1w内均无感染、手术、创伤史。MHD患者使用的EPO为益比奥,100~150 u/Kg/w体重,均为透后皮下注射。

1.2在血透前对MHD患者静脉采血,于清晨对正常对照组空腹采静脉血,测定hs-CRP、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MHD组按照血透前CRP浓度分两组:A组,高hs-CRP,hs-CRP≤5 mg/L;B组,正常hs-CRP组,hs-CRP>5 mg/L;C组正常对照组。对MH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EPO用量与CPR水平间的关系及上述指标的差异性。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统计,相关系数用r表示,P

2结果

2.1三组间hs-CRP的比较 A组hsCRP明显高于B组(b是A组与B组比较,P

2.2 A组与B组比较ALB、Hb、HC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A组hsCRP升高组的EPO每周使用量明显高于正常hsCRP组的患者(P

3讨论

CRP是一种肝脏在受到炎症刺激后所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是机体进入炎症反应后的一种标志性蛋白,并且它本身也主动参与炎症的进展,也是一种炎症因子。MHD患者常处于微炎症状态中,除了尿毒症本身可导致炎症外,血透治疗过程中的透析效率,透析用水,透析器的膜材料等都可引起炎症反应。本研究显示:①透析年限是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随着透析时间的推移,hsCRP显著升高,炎症反应状态明显增强;与有关文献报道[1]的长期血液透析可成倍的加重炎症反应进展的表达一致;②随着hsCRP的升高,虽然两组间透析的效率相当,肌酐水平无差异,但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下降;③两组间虽然A组明显使用了更大剂量的EPO治疗,但贫血纠正反而差于B组,这说明血透患者贫血对EPO治疗的低反应性可能与炎症标志物CRP升高相关。由于营养不良、贫血与炎症反应间相关,而血液透析患者一般都有微炎症反应,因此,在营养不良改善、贫血纠正及MHD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提高中控制微炎症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预防炎症的产生,增强EPO疗效和更有效的纠正贫血,是医护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4护理对策

4.1建立营养管理系统 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体系及良好的护患关系。

4.1.1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个体化宣教。制定详细的个体化饮食治疗方案。

4.1.2保证能量及优质高蛋白饮食摄入能量的摄入为1.47~1.88×10 J/Kg/d,蛋白的摄入量为1.2~1.5 g/Kg/d[2]。鼓励多进食,每日糖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55%~60%,脂肪提供的热量不应>30%,胆固醇摄入量为0.78~1.04 mmol/d。

4.1.3适当补充水溶性维生素。

4.1.4做好心理护理据调查 患者由于长期透析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从而影响食欲,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工作,从多方面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善食欲。

4.2纠正贫血因肾性贫血主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和铁缺乏有关[3],故应使用EPO,可以血细胞比容达33%~36%或血红蛋白水平达110~120 g/L为目标调节维持剂量[4];对血清铁

4.3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改善炎症状态 有资料表明,对于炎症水平较高的患者可以增加透析次数,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给予高通量透析,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定期进行血液滤过,严格无菌操作,能更好地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营养不良,纠正贫血。

4.4加强血管通路的护理 必须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力争穿刺一次成功,保证足够的血流量,防止因血流足从而导致透析不充分而加重贫血。做好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防止导管感染而导致贫血加重。

通过我们采取上述护理对策,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纠正贫血,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Himmelfarb J.Uremic toxicity,oxidative stress,and hemodial-ysis a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J].semin Dial,2009.22(6):636-643.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在我科进行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为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83例,其中男为25例,女为58例;年龄在13-46岁间,平均年龄在27.6±2.8岁间。观察组为83例,其中男为32例,女为51例;年龄在10-54岁间,平均年龄在30.4±2.4岁间。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易倦、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口腔炎、舌炎等临床症状,均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1.2.2.1 心理护理

缺铁性贫血患者因缺血缺氧引起活动无耐力,自觉工作能力下降,易出现激动、烦躁和郁闷的心理。在治疗期间我们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要点和护理重点,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2.2 饮食护理

缺铁性贫血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食物,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每日以80克左右为宜【4】;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B族维生素可以防治贫血,含铁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种来源,即肉类中的血红蛋白铁和蔬菜中的离子铁,荤素搭配可提高铁的吸收率;忌饮浓茶和咖啡。

1.2.2.3 药物护理

患者在服用铁剂时,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应在饭后服药;服用铁剂的患者禁忌饮用浓茶;避免与牛奶同服,影响铁的吸收;静脉注射铁剂时应避免药液外渗,肌肉注射时应采取深部注射,利于吸收。

1.2.2.4 健康教育

定期定时开展缺铁性贫血的健康讲座;对于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对于青少年和成人要提倡科学健康饮食,强化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用药一周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两周血红蛋白升高,1至2个月恢复正常,为补足体内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服铁剂3-6个月【5】。

1.3 观察项目 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 83 66(79.5) 15(18.1) 2(2.4) 81(97.6)

对照组 83 45(54.2) 20(24.1) 18(21.7) 65(78.3)

X? 3.234 3.245 3.239 3.304

P值 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8%,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9.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基本满意(例) 不满意(例) 总满意度(%)

观察组 83 71(85.5) 11(13.3) 1(1.2) 82(98.8)

对照组 83 47(56.6) 19(22.9) 17(20.5) 66(79.5)

X? 0.344 0.372 0.365 0.386

P值

3 小结

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是人体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成人体内约有铁2g【6】。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因此,预防是关键,对婴幼儿,应及早添加富含铁的食品,对青少年,应纠正偏食,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可补充铁剂。通过我科的研究发现,在治疗的同时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8%,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9.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Markus Kosch,Udo Bahner,Helga Bettger. A randomired 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ron SuCrose(Venofer) Vs iron gluconate(Ferrlecit)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rHuEpo[J].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01,239-244.

【2】王颖,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4):532-533.

【3】Ai Yun,Shi Yan-qin,Effects of entirety nursery for the old age iron deficiency anemia pati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2012,21(z2):632-635.

【4】练玉颖,罗艳,临床路径在缺铁性贫血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09,167-168.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6

接受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者共20 例。其中男14 例,女6 例。年龄6~44 岁。病史1 个月至18年。其中2 例为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8 例为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部分患者入院前均经过多种药物治疗,如雄激素、一叶新碱、山莨菪碱、左旋咪唑、环孢菌素A 等,均因疗效不佳或病情加重而来我院。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 40g/ L ,白细胞< 210×109/ L ,血小板< 20 ×109/ L 。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 95g/ L ,白细胞> 410 ×109/ L ,血小板> 50 ×109/ L 。20 例中2 例无效,2 例改善,16 例获显著疗效。

2  治疗方法

无菌采取正常健康产妇足月顺产儿脐带血在体外6 种细胞因子联合作用下培养1 周,[2 ]收集离心后加入人血白蛋白100mg/ ml ,为临床输注液。每次输液250ml ,输入的细胞数为8 ×109~10 ×109 。每天或隔天输注共4~5 次,输入细胞总数为35 ×109~45 ×109 。患者在接受输注前5 天开始用环磷酰胺10mgkg - 1d - 1 ,连续5 天。在输注前1 天开始用环孢菌素A 125~250mg/ 日,连续10 天。

3  输注造血干细胞的护理

3.1  输注前的护理

安排病人住无菌消毒病室,病室内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1 次,每次30min。晨间护理后及晚饭前,用配制的1000ppm 的BC298 高效消毒液各进行1 次空气喷雾消毒,喷雾量为1ml/ m3 。室内门窗、桌椅、地面用1 :1000 洁消净消毒液擦洗,每日擦地2 次,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在病人入院时,仔细进行全身检查有无隐匿的感染灶并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及时治疗。因患者在接受输注治疗前需用免疫抑制剂,此时患者免疫功能非常低下,因此切实做好环境的消毒和患者自身感染的预防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3.2  输注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输注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输入开始,速度宜慢,观察2~3min ,无反应后以120 滴/ min 的速度快速输入,30min 内输完为好。为防止过敏反应,在输注前常规输入地塞米松5mg + 5 %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 ,或甲基强的松龙80mg + 5 %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 。本组无1 例发生过敏反应。输注前后均用等渗盐水冲洗输液器,防止干细胞粘附及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3  输注后的护理

(1)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定时监测体温、脉搏4 次/ 日。体温超过3815 ℃,给予酒精擦浴或冰袋物理降温。本组病例在输注前有7 例病人发热,经对症处理后,体温正常,在输注中无1 例体温异常。

(3) 饮食应为清淡、高蛋白、低渣饮食。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 经常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如鼻腔出血,可用1 :1000 肾上腺素棉球堵塞鼻腔压迫止血;牙龈出血同样用1 :1000 肾上腺素棉球嘱病人咬紧,闭合双唇5~10min。本组有2 例出现鼻腔少量出血,经处理后停止。当患者主诉头痛、恶心伴有意识改变时应考虑有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本组无一例发生。

3.4  输注治疗前后的健康指导

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了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做到: ①多和患者接触,详细介绍病室的环境、消毒制度的重要性和输注治疗中防止受凉感冒。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积极配合。②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应防剪过短或剪破) ,及时更换内衣、内裤,饭后用1 :5000 呋喃西林溶液和4 %的碳酸氢钠溶液交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③指导患者注意休息,不去公共场所,不去其他病房。严禁有呼吸道疾患的人前往探视,防止碰伤、摔伤。④嘱患者不抠鼻,气候干燥时可用复方薄荷油滴鼻,防止鼻腔出血,用软毛牙刷刷牙,防止牙龈、粘膜损伤出血。⑤此外一部分患者使用免疫制剂后会出现头痛、关节酸痛或恶心、食欲欠佳等反应。此时,应向患者耐心地说明这是药物的副反应,以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使治疗顺利进行。本组病例中,有2 例由于对环孢菌素A 有严重的副反应,出现剧烈头痛、关节痛不能耐受而停用环孢菌素A。其他患者在输注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4  小 结

与传统的一般性刺激骨髓造血的药物及免疫制剂比较,经脐血干细胞输注的患者外周血象的恢复较快,经7~10 天的输注,一般两周后血红蛋白上升至100g/ L 左右,白细胞上升至正常水平,血小板也有明显的提高,平均恢复时间为2 周。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输血,包括脐血的输注。这是因为体外扩增的脐血造血细胞的输注,补充了患者的骨髓造血细胞,使病情获得缓解。其中护理对保证输注过程顺利进行,防止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与骨髓移植比较,该方法不失为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新方法。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2014年10月17号出现不明原因头晕,乏力不适,当天月经来潮,量极多,后逐渐出现皮肤紫癜,牙龈间断渗血,无血尿,黑便,未予特殊治疗。12月4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达39.8℃,伴畏冷、寒战,偶有咳嗽、基本无痰,当时起床时曾晕厥一次,持续约1min,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院给与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控制,后转入我院血液科治疗,诊断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与抗感染治疗,层流病房保护性隔离等处理。期间患者于12月9日,12月10日晕厥一次,持续约1min。12月27日患者体温再次升高,伴畏冷、寒战,体温达39.9℃,抗生素调整为泰能+稳可信+威凡治疗,患者体温逐渐控制,感染控制后,与1月3日开始移植前预处理,1月7日输注干细胞232ml,1月8日输注干细胞299ml,1月9日输注骨髓血第一袋422ml,第二袋460ml,同时另开通道给予鱼精蛋白62.5mg。1月12日G-CSF促进粒细胞恢复,1月19日中性粒细胞1.27G/L提示干细胞植活,2月11日骨穿示骨髓增生活跃,巨细胞病毒阳性给予膦甲酸抗病毒治疗,2月12日粒细胞处于安全期水平转出无菌层流病房。

2 护理

2.1环境维护

2.1.1移植前 先用1:1000的百消净消毒水擦拭天花板、墙壁、地板、门窗、床单位、各种用物及缓冲带,再用0.36%过氧乙酸喷洒消毒,再熏蒸。医务人员如患感冒,皮肤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不得进入层流室。

2.1.2移植中及移植后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进出病房消毒双手,备齐可能用物,用物经消毒后以无菌法投递到病房里,戴双层口罩和帽子,铺无菌脚垫,穿无菌隔离衣和脚套,戴无菌手套后方可执行各项操作,病房每天用1:1000百消净水擦拭两遍,患者衣物每天更换,用0.36%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整个层流室,2次/w。更换2次/w床单位,及时清除室内垃圾。

2.2预防感染

2.2.1移植前 患者入仓前须剃头,备皮,修剪指(趾)甲,有专人护送至存流室门口,换鞋,进入药浴间,用1:500的碘伏药浴,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如腋下、脐部一定要清洗干净,药浴后更换无菌病员服,戴口罩、帽子,由护士护送进入百级仓。

2.2.2移植中 经过预处理后患者骨髓处暂时空虚期,也称无细胞期。患者免疫力趋于零,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感染,此时预防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2.2.1肠道护理 患者一切食物必须经微波炉加热5min方可使用,以防发生肠道感染。肛周高渗盐水坐浴,3次/d,大便后用清水洗净后塞入太宁栓1颗,观察患者痔疮的大小、颜色,若破溃用表皮刺激因子,百多邦交替涂擦。患者若大便不易排出可以用20ml的注射器抽灌肠剂将注射器的轻轻插入肛内慢慢推注灌肠剂,以使大便容易排出,防止肛裂的发生。同时加用卡泊芬净对抗绝大多数的真菌和酵母菌。

2.2.2.2五官护理 用75%的酒精擦拭外耳道2次/d,用鱼腥草和红霉素滴鼻3次/d,用氯霉素和利福平滴眼液滴眼3次/d,口腔护理3次/d,口护时间一般选择在晨起、饭后30min和睡前进行。以防止五官感染。口腔炎症如口腔溃疡和咽腔的炎症是化疗常见的并发症,发现口腔有溃疡用甲硝唑含片口含,每日用碳酸氢钠和益替漱口,每天上午清水浴,下午1:1000碘酒药浴。

2.2.3移植后 病房彻底清洁消毒液擦拭后过氧乙酸熏蒸消毒,过氧乙酸喷雾消毒1次/w,每周更换无菌床单被服,病房内勿放置鲜花等植物,谢绝探视,患有呼吸道感染等传染性疾病者避免入室,病房门口备快速手消,隔离衣,一次性鞋套,医务人员进入病房需更换拖鞋,着隔离衣,快速手消消毒液消毒双手,遵医嘱执行五官护理及肛周皮肤护理,称体重1次/w。

2.3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输注的护理 输注骨髓血时因为骨髓中的脂肪粒可以引起肺栓塞,所以骨髓血干细胞回输前应将装有骨髓血的采集装置倒置30min,使骨髓中脂肪处于上层,输注最后约5~10ml时弃之,因为最后的5~10ml含有大量的脂肪等物质,不宜输注到患者体内。输血过程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和栓塞现象。

2.4化疗副作用的护理 患者在预处理时大量运用环磷酰胺,而环磷酰胺最大的毒副作用就是会引起出血性的膀胱炎,护士要严格遵医嘱给予美司那解毒和给予大量的碱化,鼓励患者大量喝水,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以减少环磷酰胺代谢产物丙烯醛对机体造成的伤害,每次排尿后观察尿液的量、颜色与性状,如果发生血尿及时报告医生给与相应的处理,每次便后测尿的PH值,根据PH值决定碱化的量与速度,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尿痛、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

3 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界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理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随着预处理方案的完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预防和支持治疗的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目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好的办法[1,2]。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全部都选自2011年2月~2012年7月入住本院的患者。其中男38例, 女38例, 年龄17~67岁。患病的时长通常为3~17个月。

1. 2 方法 护士对患者的患病情况展开临床观察, 根据其特征, 首要利用保护性隔离护理, 其次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进行多种护理方式, 辅助医生药物治疗, 获得满意结果。针对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 对于对照组38例运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2]。

1. 3 护理方案

1. 3. 1 入院护理 患者到患病区域时, 相关负责护士在给患者办理相关手续时要热情, 带患者了解其所在区域情况。若患者及家属有疑惑, 工作人员要进行认真解答, 态度要良好, 细心介绍患病区的要求及入住医院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行动上有障碍的患者护士要主动帮助, 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 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 最重要的是要保护患者隐私。

1. 3. 2 提高活动耐力 依照患者的贫血轻重情况, 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方法:①观察患者活动耐力的生理耐受情况, 及时指导患者休息或改变活动的多少;②输血或输红细胞以及给予推动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 增强耐力, 改变缺氧;③急性患者卧床休息, 可大大降低内脏出血;④慢性型轻、中度贫血者应合理的休息, 避免劳累, 减低氧耗;⑤病情稳定后,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作日常生活计划, 指导患者恰当的活动[3]。

1. 3. 3 预防保护性隔离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机体的抵御能力明显下降, 极易出现感染的状况, 要对其进行间接性的保护, 即隔离。保证周围的环境是经过消毒的。尽量开窗通风3~4次/d, 时长为20~30 min/次, 可大大降低细菌量。在医院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无菌的观念 , 并且要时刻贯彻这一理念, 可以在病房内种植一些植物, 净化空气。患者家属进行探视时一定要消毒, 用肥皂洗手时间要在15 s左右甚至更长, 以便能够彻底清除细菌, 洗手超过2遍即可达到医院感染的控制标准。

1. 4 统计学方法 处理所有数据全部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观察组38例中满意31例(81.6%), 一般满意7例(18.4%), 整体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38例中满意20例(52.6%), 一般满意5例(13.2%), 不满意13例(34.2%), 护理整体的满意率为65.8%。观察组的满意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伴随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与环孢菌素A的联合运用, 协调造血因子治疗及隔离病房的应用, 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缓解率逐渐加大, 有效患者比例可以达到100%。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等因素造成的重度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其病情发生特点是发病迅速、病症情况有些严重、病死可能性很大, 感染以及出血是导致死亡的关键因素[4]。

综上所述, 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针对性治疗过程中, 采用相对应良好的护理服务, 适时对患者及家属展开心理帮助及健康知识普及, 时刻注重预防感染及出血, 认真照顾, 可以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患者可提前痊愈, 在临床推广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心天.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观察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19(1):32.

[2] 刘媛, 秦晶, 彭.护理干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吉林医学, 2013, 31(34):2432-2433.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1年7月―2014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且并发感染的患儿中随机选取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5.4±1.7)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5±0.3)年,其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1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12例,患儿并发感染期间均有全血细胞减少症状,白细胞平均1.3×109/L,中性粒细胞平均0.5×109/L,血红蛋白平均数为53.6g/L,血小板平均13.9×109/L。所有患儿入院时均出现感染症状,其中反复低烧15例(53.6%),口腔感染11例(39.3%),鼻腔及鼻窦感染5例(17.9%),肛周及会感染4例(14.3%),肺部感染4例(14.3%),有2例重症患儿出现鼻腔内糜烂引发面部红肿,1例患儿出现败血症及其他感染症状。

1.2预防感染及护理措施

1.2.1环境护理 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的环境整洁、空气清新,为避免继发感染,减少陪护、谢绝探视,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每日早晚两次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并用消毒液对病房室内及地面进行擦拭,当患者白细胞明显减少时,可居住在无菌层流室中,以保证患者在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时顺利渡过感染阶段[3]。

1.2.2心理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发展快、病程治疗长,且患儿年龄小、对疾病耐受力差,长期的治疗会让患儿内心产生极度焦虑、惧怕等情绪,影响患儿的配合和治疗,同时对患儿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心理的考验和煎熬。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娴熟准确的技术取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赖,积极配合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给与必要情感支持和心理干预,鼓励患儿及其家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口腔感染的预防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最易发生口腔炎、口腔溃疡等口腔感染症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儿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和碳酸氢钠漱口液交替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对于口腔溃疡面可用红外线照射仪照射治疗,或用制霉菌素、阿奇霉素、强的松、必奇各1片研成粉末,涂于溃疡面,促进溃疡愈合。

1.2.4鼻腔、鼻窦感染的预防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因血小板减少导致鼻腔极易出血,且止血困难,容易引发鼻腔、鼻窦的继发感染导致鼻腔黏膜水肿、糜烂的发生,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长应用蜂蜜和抗生素涂抹于患儿糜烂面,在进行鼻腔止血时,可用无菌油纱布加庆大霉素填塞,用石蜡油滴鼻,降低鼻腔感染的发生率。

1.2.5肺部感染的预防护理 当患儿出现肺部感染时,患儿会出现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因血细胞低炎症而出现系统性感染,护理人员除遵医嘱应用大剂量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对患儿进行加压吸氧,以缓解患儿的不适症状。

1.2.6肛周感染的预防护理 肛周感染也是患儿极易出现的局部感染,提醒患儿家长注意观察患儿肛周及会症状,发现红肿、出血或感染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大小便后及睡前可用中药或PP粉坐浴,以预防肛周感染。

1.2.7 用药护理 在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或注射治疗时,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肌肉注射,禁用一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4],用药后仔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出血现象的发生,患儿有无不良反应,根据患儿身体状况控制滴注速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结果

通过对2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并发感染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所有患儿病情均得以控制,血常规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无1例患者死于感染、出血及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感染的原因是患者重度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极易被细菌、病毒等侵蚀,导致多种感染;另外全血细胞减少,出血趋势明显,且易继发感染[5]。尤其是小儿年龄小、机体抵抗力差、病情发展迅速、并发感染的可能性较高,所以护理人员在患儿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细致周到的从患儿住院的环境、心理、感染的预防和用药等方面给与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挽救患儿的生命有积极意义。

从本研究结果看,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所有患儿病情均得以控制,血常规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无1例患者死于感染、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综上所述,积极预防和控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感染,从环境、心理、感染的预防和用药等方面给与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提高患儿治疗的抗感染性,从而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振珠,沙琳,张红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感染的观察与护理62例[J].实用护理杂志,2013,7(15):2237―2238.

[2]杨强.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感染的观察及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6(08):237―238.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10

再生障碍性贫血指的多种原因引起的人体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血细胞迅速减少,且伴有继发性的感染和出血。经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证实,加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加强整体护理的临床措施和护理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0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33.25±1.2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骨髓内给药治疗。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6例,观察组患者56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录入统计学表格进行初步分析,未见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骨髓内给药治疗,经麻醉处理后行骨髓内给药术治疗,山莨菪碱10mg,重组人工细胞生成素3000U,地塞米松10mg。每周给药2次或者每两周给药3次,治疗2个疗程,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制给予适当的调节。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流程按照标准护理程序[2]进行。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整体护理,主要如下:①心理护理:许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知较少,治疗期间经常会产生焦虑、恐慌、怀疑、不安等心理症状,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在患者入院时要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和相关制度,消除其陌生感,多向患者列举成功治疗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②感染护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感染率较高,所有尽量为患者安排单人房间,嘱咐患者注意增减衣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按时为病房消毒、清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按时通风,女性患者应注意清洁会位。③出血护理:一旦患者发生出血症状要及时给予止血处理,若肠胃道大量出血应立即上报医生。此外,需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症状,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3],避免滑倒、外伤等,禁止患者使用硬毛牙刷刷牙,避免口腔黏膜损伤或牙龈损害。④健康指导:治疗期间禁止患者滥用对造血功能具有损伤的药物,必要使用时应加强对其血常规的检查。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纤维和高维生素的事物,特别小心有刺、带骨的食物,以免发生感染或出血。

1.3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出现3例头痛,6例头晕,2例恶心患者,对照组患者中5例头痛,12例头晕,11例头晕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引起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因素较多,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经常伴有继发性出血或感染症状,若治疗得当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也有个别患者的症状迁延不愈,急性发作会导致病情急转直下。在临床治疗期间预防出血和感染是护理的重点。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出血和感染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平稳的生命指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治疗。健康指导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抵抗力和集体免疫力,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其临床价值,值得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琴.护理干预在西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8(07):109-110.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1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地中海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11(4.36±1.64)岁,输血时间1~4(1.31±1.19)年;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12(5.13±1.87)岁,输血时间为2~5(1.75±1.2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均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儿家属均能够正常沟通;签署由我院所提供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的患儿。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并给予处理,安抚患者情绪,并在患者输血结束后,告知其下次输血时间。研究组予以输血安全护理。⑴加强人员培训:定期集中护理人员进行输血安全护理培训,强调输血操作模式训练以及安全意识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水平。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进行培训,使得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时,可以采用温和、耐心以及平等的服务态度,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如抗拒、不安以及恐惧等,使得输血过程可以顺利开展。⑵构建管理制度:采集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输入到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中,对患者进行科学化管理以及人性化管理,同时可以进一步对输血患者开展跟踪随访活动,保障患者的输血效率。⑶规范化输血流程:通过结合医院运行管理方式,对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输血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首先简化患者就医过程,最大程度减少患者排队等候血液供应的实践,保障患者可以获得充足的用血计划。我院选择采用预约时间集中输血模式,通过预约输血时间,提前与血站联系,备足血液,提高输血效率。其次,我院根据不同输血内容,优化输注操作模式:①去白红细胞悬液输注:在进行红细胞制剂输注的过程中,需要先将输血袋进行反复颠倒,使得红细胞在输血袋中能够充分均匀分布。在输血过程中,若发生堵塞情况时,需要立即更换输血器,不可对过滤网或输血管道进行强行挤压,以免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血管堵塞。在开始输血时的前15min,需要采用先慢后快的输血原则,并且对患儿的输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有不良反应,则需要立即进行速度调整[2]。②洗涤红细胞输注:在进行洗涤红细胞输注时,也需要遵循输注前15min先慢后快的输血原则,并且对患儿的输血过程进行密切观察,同时一袋洗涤红细胞需要在4h内输注完成。

1.4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4.1家长满意度选择参考问卷调查法,自制患儿家长百分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格,要求患儿家长进行客观填写,对此次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同时将评价等级划分为三级:100~80分为非常满意,79~60分为一般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1.4.2不良事件观察患儿输血后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

1.5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xˉ±s),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等级资料比较,以频数()、构成比(P)和平均秩次(Rˉ)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由spss19.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2.1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93.37%,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70.00%,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不良事件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5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子宫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基础组(37例)和优质综合组(3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2],以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多、经期长等为主要表现,经肛检、B超、体检等除外生殖器官肿瘤、器质性病变,无孕激素使用禁忌或全身性疾病。

基础组年龄16~50岁,年龄平均值(35.73±5.28)岁。体重42~82 kg,体重平均值(63.52±1.37)kg。育龄期女性23例,未婚14例。出血时间11~28 d,平均(20.91±1.35)d。合并轻度贫血29例,中度贫血8例。优质综合组年龄16~49岁,年龄平均值(35.71±5.12)岁。体重41~82 kg,体重平均值(63.93±1.24)kg。育龄期女性23例,未婚15例。出血时间10~28 d,平均(20.32±1.31)d。合并轻度贫血29例,中度贫血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χ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年龄、病情不同给予止血、促排卵、月经周期调整等治疗。基础组行出血常规护理;优质综合组行优质综合护理。①心理护理:子宫出血患者因对疾病了解不充分,可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应给予心理护理,加强宣教,使其消除恐慌,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战胜疾病信心。②环境护理:为患者安排舒适休养环境,护理遵循四轻原则,最大程度减少噪音,确保患者每天睡眠时间充足。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摄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和富含铁、钙矿物质食物,如动物肝脏、牛肉、禽类等,根据饮食习惯制定合理饮食计划,确保营养摄入充足,纠正贫血和改善体质。④加强感染的预防:因患者体质低下,可出现逆行感染,应加强对脉搏、体温的测量,观察有无腹痛,定期消毒会阴,操作器械严格消毒,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每次大便后冲洗外阴,避免逆行性尿路感染。⑤出院指导:出院前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出现异常现象需及时就诊[3]。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①止血效果;②止血时间、住院时间;③护理后贫血率、感染率。显效:经治疗和护理后,有效止血,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经治疗和护理后,有效止血,3个月内复发;无效:经治疗和护理后,止血无效。止血效果=(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1.4统计学分析 子宫出血患者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止血效果、护理后贫血率、感染率行χ2检验(百分比表示),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行t检验,数据用(x±s)表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

2 结果

2.1止血效果比较 优质综合组患者止血效果显著比基础组高,其中,基础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08%;优质综合组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有统计学差异,P

2.2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优质综合组止血时间(5.23±1.34)d、住院时间(7.53±1.44)d显著比基础组(8.72±1.95)d、(10.46±1.25)d短,有统计学差异,P

2.3护理后贫血率、感染率比较 优质综合组护理后贫血率2.63%、感染率2.63%显著比基础组13.51%和10.81%低,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经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出血等症状,提高经期规律性,但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和配合心理,更好开展临床工作,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5]。

优质综合护理综合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预防感染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其中,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轻其恐慌感,焦虑感,以较为轻松的状态接受治疗;环境护理注重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以保障患者的充足睡眠,促进患者免疫力的提升[6];饮食护理注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纠正贫血,提升机体抵抗力;加强感染的预防,以避免病情加重;出院指导则强调出院后遵医用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经相应护理措施的干预,可提升患者对子宫出血疾病的认知,并树立健康理念和行为,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减轻了临床工作负担,也加速了患者的康复,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7-8]。

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综合组患者止血效果显著比基础组高,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比基础组短,护理后贫血率、感染率显著比基础组低,说明子宫出血患者给予行优质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止血效果,缩短止血时间,降低贫血、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汪华生,吴崇惠.120例子宫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23(5):209-209.

[2]何凌彩.护理干预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5):2305-2306.

[3]耿继华,葛艳恒,朱志玲,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7(11):442-442,439.

[4]杨小玲.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心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22(23):74-74,75.

[5]高艳玲.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8(2):279-279.

贫血患者的护理篇13

1. 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全部都选自2011年2月~2012年7月入住本院的患者。其中男38例, 女38例, 年龄17~67岁。患病的时长通常为3~17个月。

1. 2 方法 护士对患者的患病情况展开临床观察, 根据其特征, 首要利用保护性隔离护理, 其次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进行多种护理方式, 辅助医生药物治疗, 获得满意结果。针对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 对于对照组38例运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2]。

1. 3 护理方案

1. 3. 1 入院护理 患者到患病区域时, 相关负责护士在给患者办理相关手续时要热情, 带患者了解其所在区域情况。若患者及家属有疑惑, 工作人员要进行认真解答, 态度要良好, 细心介绍患病区的要求及入住医院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行动上有障碍的患者护士要主动帮助, 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 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 最重要的是要保护患者隐私。

1. 3. 2 提高活动耐力 依照患者的贫血轻重情况, 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方法:①观察患者活动耐力的生理耐受情况, 及时指导患者休息或改变活动的多少;②输血或输红细胞以及给予推动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 增强耐力, 改变缺氧;③急性患者卧床休息, 可大大降低内脏出血;④慢性型轻、中度贫血者应合理的休息, 避免劳累, 减低氧耗;⑤病情稳定后,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作日常生活计划, 指导患者恰当的活动[3]。

1. 3. 3 预防保护性隔离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机体的抵御能力明显下降, 极易出现感染的状况, 要对其进行间接性的保护, 即隔离。保证周围的环境是经过消毒的。尽量开窗通风3~4次/d, 时长为20~30 min/次, 可大大降低细菌量。在医院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无菌的观念 , 并且要时刻贯彻这一理念, 可以在病房内种植一些植物, 净化空气。患者家属进行探视时一定要消毒, 用肥皂洗手时间要在15 s左右甚至更长, 以便能够彻底清除细菌, 洗手超过2遍即可达到医院感染的控制标准。

1. 4 统计学方法 处理所有数据全部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观察组38例中满意31例(81.6%), 一般满意7例(18.4%), 整体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38例中满意20例(52.6%), 一般满意5例(13.2%), 不满意13例(34.2%), 护理整体的满意率为65.8%。观察组的满意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