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心血管专科护理实用13篇

心血管专科护理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1

心血管专科医院实施护生毕业实习是护理专业向专科化、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的需要。护生实纲要求:“专科性医院应具备适应学生实习所必需的床位、设备和相应的医技科室”;“有一定数量的适应教学需要的技术骨干”[1]。我院作为一所建院仅12年就已闻名华南地区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不但具备上述条件而且在心血管专科护生的培养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自2001年以来,我院接收护生毕业实习,并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护理能力为核心,以心血管专科学习为特色”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

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4年5月共接受护理学院、学校毕业实习护生57名。其中普通中专生48名,大专生2名,本科生7名。年龄18-23岁,均为女性。

2方法

2.1建立建全教学管理组织:2001年我院首次接收毕业护生实习心血管专科,并成为护理部本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建立了医院副院长---护理部主任---护理部教学负责人---病区护士长---病区带教小组长---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管理体系。对实习教学工作责任落实,层层负责。此外,护理部还专门指派一名临床一线的教学总负责人(主管护师,本科),及时协调管理层、带教老师、护生之间的沟通与反馈。

2.2临床带教老师的系统培训和管理:高素质的带教老师是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基础。首先,从临床选拔医德医风优良、护理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操作技能过硬的优秀护士担任带教老师。然后,对她们进行系统培训。在首届护生实习开始之前及其后的整个过程,始终坚持不间断的培训学习。培训的内容有:实纲、实习质量评估办法、实习守则、带教老师工作职责的全部内容;护理教育学的部分章节;基础护理与心血管专科护理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强化练习与考核;PBL教学法,护生实习差错防范,护生心理等。除了本院的系统学习外,还定期选派优秀带教老师参加全国临床护理带教师资提高班。

对带教老师每年度进行2次综合考评。考评的主要直接指标:①对培训学习内容的考核;②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估;③带教护生的实习质量考核成绩。每年度评选优秀带教老师3名。

2.3制定心血管专业特色的实纲:根据护生实习目的的要求,结合心血管专科医院具有与综合性医院不同的特点,科学地制定实纲。在制定大纲时,轮转的科室应考虑到护理临床基础与心血管专科特点相结合,各科室的实纲要求应考虑到内、外、儿科的一般知识与心血管专科知识相结合。此外,由于专科医院分科比较细,我们在各科室的实纲中,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分工和侧重点。

例如,心血管内二科与心血管内五科实纲比较。两个科室实目标相同:培养护生热爱护理专业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感情;能对心内科常见疾病的病情,常用药物的疗效及反应进行观察;能独立完成心内科常用护理操作;能对危重病人配合抢救;能用沟通技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两个科室具体目标各有侧重:心血管内五科要求护生以护士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强职业素质修养;掌握冠心病、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护理要点、健康评估及健康教育;能掌握内分泌疾病(甲亢、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出科专科技术操作考核要求除颤器的使用,描记心电图。心血管内二科要求护生具备严谨蹋实的工作作风,正确运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掌握风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护理要点、健康评估及健康教育;能叙述肾脏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出科专科技术操作考核要求韦康呼吸机的使用、微量泵的使用。

2.4实习时间安排

2.4.1岗前教育时间1周。内容包括医院的环境和规章制度简介;医院的院史、服务理念;护士素质;护理安全;实习护士守则;护理伦理;基础护理操作强化练习;参观医院。

2.4.2岗位教育时间41周。心血管内一科、心血管内二科、心血管内五科、儿童心外科、成人心外科、手术室各4周;心内科监护室(CCU)、心外科监护室(ICU)各5周;急诊2周;心电图室2周;门诊、心导管室、供应室各1周。

2.5教学质量评估

2.5.1完善实习质量评估标准实习质量评估标准是学生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方向和尺度,是教师实施临床教学的标杆[2]。我们以大纲的目标要求为依据,由护理品德、知识、技能构成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理论与实践操作、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实习质量进行全面考核。

2.5.2评估形式每位护生的考核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平时表现占30%。② 各科出科考核占30%。其中知识目标考核又分临床提问10%,平时小测验(要求护理查房、个案讨论后进行)30%,出科理论考核60%;技能目标考核又分基础护理60%,专科护理40%。③阶段考评占20%。在实习第18周进行。由护理部、护士长及临床带教老师组成考核小组,对护生全面综合考核。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考核基础护理60%,专科护理40%。④结业考核占20%。 由考核小组在实习结束前一周完成。其中知识目标:专科医学、护理理论40%;技能目标:专科护理操作、基础护理操作60%。

3结果

3.1护生结业考核掌握心血管专科医学、护理理论;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情况总汇,见表1。数据经SPSS统计学处理P

3.22001至2003年度实习护生就业情况,见表2。

4讨论

由结果可以看出,我院的临床教学质量整体是比较优秀的,教学质量在逐年提高。实习心血管专科的毕业护理专业学生,不仅在就业安排上未受到专科实习的局限,而且能够在心血管专科护理方面,显现出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率100%。

4.1制定科学的实纲、详细具体的临床带教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我院实施护生临床毕业实习心血管专科带教仍处于摸索阶段,实纲和带教计划对临床教学经验比较缺乏的带教老师仍起到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带教老师按照实纲的要求实施目标教学和考核,具有比较明确的方向性和目标性,保证了我院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要求各科室根据大纲拟订详细的带教计划,轮转时间3周以上的科室要求具体到周,3周以下的科室要求具体到天。护士长工作守则要求落实教学计划,在安排带教老师班次时要考虑到教学需要。此外,各科室的教学计划还有护理技能操作、临床提问、小测验、护理查房、讲座、读书报告、病历书写等量化指标。

4.2护生实习质量评估成绩是对护生与带教老师学与教双重的质量评价:科学、全面的护生实习质量评估为护生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学习与竞争环境[2],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评估成绩,我院每年评选10%的优秀实习生,颁发荣誉证书。优秀实习生予以优先选择在我院就业的权利。同时,我们在对带教老师的年度考核中,也将带教的护生实习质量评估成绩作为重要指标(占30%)。考核成绩落后的带教科室和个人予以批评和淘汰。由护生直接投票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和科室,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护生进行实习质量的评价,同时也是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反馈信息[3]。

4.3坚持将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素质教育是根本,是护理教育者工作的目标[4]。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情操,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激励学生热爱专业,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身心整体护理。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教育,选拔和培训带教老师时就首先考核老师的医德医风,是否具有团体合作精神,踏实苦干精神。每月一次的全体护生会议,都要以个案讨论的形式开展不同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此外,我们还注重对护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如组织护生集体活动(去海边郊游),选派护生参加医院文艺演出,担任医院学术会议礼仪等。在临床学习中,注重对护生学习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如怎样观察病人,掌握沟通技巧,查找参考文献,培养思维方式。正因为我们坚持素质教育是根本,所以尽管是心血管专科医院培养的学生,护生到了不同的工作岗位,都能以不变应万变,较快较好地适应环境和工作的需要。

4.4走心血管专业特色培养的教学路线我院的带教理念是“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护理能力为核心,以心血管专科学习为特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5],我国人口死因构成中,心血管病占40%,位于第一位[6]。培养心血管专科护士,既能充分利用其心血管病的专业知识扩大护士的工作范围,又能胜任对心血管病人进行独立的医疗保健,促进病人的康复[7]。在毕业实习阶段加强对心血管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强化教育,是否有利于培养心血管专科护士,是否能缩短心血管专科护士的培养时间,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我们期待广大护理教育者和我们共同关注这一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亚利,魏本友等主编. 实习护士手册[M]. 山东:山东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9:4.

2. 崔芙蓉,王玉香. 新形势下关于护理实习质量保证的思考[J].

护理研究,2004,18(6B):1122.

3. 马玉萍. 新形势下护生素质教育的新思路[J]. 护理研究,

2004,18(7B):1310.

4. 王孝玲. 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99:1-83.

5. 姚崇华. 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概况[J]. 心肺血管杂志,1999,

18(4):241-244.

6.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 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2

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1月心血管内科发生的14例护理风险案例,其中,安全性事件3例(跌倒1例、坠床2例);差错性事件4 例(摆错药1 例、换错液体1 例、样本送检不对2 例);其余7例则属沟通问题。见表1。

2 心血内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深入分析选取的案例情形以及护理过程,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2.1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当心血管性疾病起病快,病情善变,普遍存在潜在危险性,容易发生猝死等不测,而且大多数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为老年人,他们大多身体健康条件差,常常伴随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等其他疾病,这些病情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增添了护理风险的产生[2]。如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当,一旦患者发生意外,家属就会认为是治疗失误,从而引发纠纷。

2.2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忙于护理行为而疏于解释与告知工作,忽视了潜在的安全问题,再者部分护士对工作和业务学习热情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导致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2.3专科知识缺乏药物与医疗器械成为构成护理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有药物及医疗器械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对于药物及医疗器械的非正确使用问题。伴随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兴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使用都有着特殊要求,对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熟悉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低年资、经验不足的护士便成了潜在的护理风险。

2.4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件不仅是病患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的诊疗记录,还是日后纠纷中最有力的证据。部分护士不重视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存在护理病情记录与医生病程记录不一致的情况,存在较大风险。

2.5缺乏风险控制机制由于某些领导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认识不足,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存在着监管不严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减了护理风险的监督和防御功能[3],使临床护理暴露出极大的漏洞,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风险。

3 心血内科护理风险的应对对策

3.1人员配备及专业培训实行弹性安排班次,减少护理人员高负荷的工作,在夜晚、节假日以及有危重患者的特殊时期,由技术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直接提供护理服务,充分利用和调动护士的专长及积极性,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制定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和健康教育资料,制定奖罚制度,防止发生护理差错。

3.2控制药物和器械风险药物和器械属于外在因素,控制风险的关键在于避免失控情况的发生。例如把抢救的药物和设备给专人管理,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在交接班次时,能随时待于备用状态。普通药物要和高浓度药物分开存放,并用红色笔标注出明显标记。

3.3加强护患沟通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是整体护理的基础行为,它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是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的基础,如说话态度和蔼,采用礼貌用语,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倾听患者诉说,这些都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能降低护理风险。

3.4严格管理护理记录针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管理也是预防护理风险的重要媒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医嘱经过转抄后,需双方核实签名后才能执行,在交接班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务必要有清楚的交接记录[4]。如在每日晨交班时,通过夜班护士的陈述,医药治疗班护士应该了解夜班病患静脉注射了哪些药物,白班时应该静脉注射哪些药物。

3.5制定管理风险程序①提高一线护士特别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待遇,因为它不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高,而且工作强度大、突发状况多,这样能有效地减少有着丰富护理经验人员的流失。②近一步加强对重点风险的管理能力,依据心血管内科的特点,对待频发事件,如抢救、重大疾病等进行分析,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护理预案,并严格按照预案执行,避免人为风险。③增加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用来对护理过程的监管、风险的识别以及事件的处理等。

4 结论

心血管内科的疾病具备起病快,病情复杂多变,风险性大,猝死率高等特点,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要求很高,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其护理人员要善于察觉问题,协助患者解决问题,合理满足病人的需求,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5]。我院在加强管理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以来,成效显著。随着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安全防范措施逐步的加强以及护理人员孜孜不倦的努力,心血管内科必然会为每位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小平,谭建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4:89-90

[2]王萍.内科护理风险因素调查及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02:165-166.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3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居多[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每年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逐渐增多并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2]。临床上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很多,如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粘稠、吸烟酗酒等,以上几类人群的心血管发病率大大高于正常人[3]。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以及促进预后的关键。但是在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规避这种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顺利进行,本院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44-81岁,平均(62.3±3.1)岁;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42-79岁,平均(62.1±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具体如下:

1.2.1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2.1.1护理人员因素

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多数病情复杂且变化较快,要想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这就导致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更大且心理压力更重,进而使得她们对护理工作产生厌烦、倦怠的心理,反映在工作中就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没有耐心,不能严格执行工作制度以及操作流程,因此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4]。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不过关也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1.2.1.2患者自身因素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除了与护理人员有关之外,与患者自身的配合程度也有一定的关联。由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容易反复,使得患者常常会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有些患者甚至不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及护理,不能很好地遵从医嘱,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为病人的病情带来不利的影响。

1.2.1.3环境因素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住院人数较多,并且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因此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更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5]。同时如果对患者的住院环境管理不善,也容易发生风险事件。如地面湿滑容易发生患者滑倒事件,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引起护患纠纷的发生。

1.2.2防范对策

1.2.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

在所有护理不安全因素中,因护理人员工作不足产生的风险事件占比最大,因此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显得十分重要[6]。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对于低年资护士可以采用带教的模式,由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指导,使其尽快成长为专业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2)加强职业道德培训: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她们的责任感,使她们在临床护理中始终保持工作的热情。

1.2.2.2增强患者的护理

依从性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以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与依赖感。同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对其疾病转归的重要性,从而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2.2.3不断完善护理环境

护理环境的不完善对患者的病情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环境的管理工作,定期组织专人对护理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规避,以确保患者就医环境的安全。1.3观察指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原因。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行χ2检验,用(%)表示,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1/80),发生原因为患者自身因素;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0%(6/80),其中护理人员因素造成的风险事件3例,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事件2例,环境因素造成的风险事件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同时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较高,然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7,8]。为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本研究通过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医患纠纷的发生也大大减少,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蓓.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8):43,46.

[2] 董泽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15(09):111-113.

[3] 徐敏.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3):121-122.

[4] 宋建华.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21):101-103.

[5] 王玉美.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01):75-76.

[6] 申时艳.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3(04):100-102.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4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了较大的改变,同时生活压力也逐年增加,这也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这也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由于心血管疾病大多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导致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风险,这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为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0名患者以及20名护理人员进行不安全因素调查,并在临床护理中尽量避免这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2年3月-2013年8间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80名,其中男性患者35名,女性患者45名,平均年龄为62.3岁;另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20名,全部为女性,且工作时间均在一年以上。

1.2 方法 对选取的80例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问卷调查,并通过患者病例以及临床护理记录回顾分析患者的实际护理情况,总结不安全因素。对于患者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技术与经验、职业素养、护患沟通以及环境等因素。护理人员是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直接实施者,因此在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护理人员存在很大的关系,专门设计调查问卷对2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技能与经验,用药、仪器操作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医院管理,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护患交流等因素。

2 结果

结果显示,对80名患者的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问卷调查中,有25人选择了护理人员技术及经验不足,占31.25%,有19人选择了护理人员欠缺职业素养,占23.75%,有21人选择了护患缺乏有效沟通,占26.25%,此外有10人选择了环境因素,占12.50%;而对2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中,有14人选择了技术与经验不足,占70.00%,有11人选择了患者自身原因,占55.00%,有7人选择了用药及器械操作不规范,占35.00%,有6人选择了护患缺乏有效沟通,占30.00%,还有5人选择了医院管理原因,占25.00%。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即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则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以及微血管)。心血管疾病又可以细分为急性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心血管疾病,但两者都与动脉硬化有关。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大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

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多变、突发的特点,容易出现急性患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控制以及康复十分关键。而护理过程是护患双方共同参与与完成的过程,需要双方密切配合、协作以及相互支持。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护理人员以及医院造成,医院管理不当,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经验不足,护患之间缺乏沟通,书写护理文书不规范等都可能引起护理不安全事故。医院由于疏于管理,没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等,导致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临床经验匮乏;此外由于医院排班不够合理、人手不够等,导致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繁重、时间长,在心里上易产生疲劳感,而对工作产生抵触,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出现态度恶劣等情况,从而无法与患者做到有效沟通;最后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繁重,使其不能认真记录护理文书,导致护理文书出现纰漏甚至错误等,而影响医务人员通过护理文书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从而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除了医院和护理人员外,患者自身原因也有潜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存在。由于患者自身缺乏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当病情出现好转时,就会放松警惕,不遵医嘱、不按时服药以及擅自活动等,导致病情加重等。此外部分患者有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喜欢吸烟酗酒,然而这些习惯都可能对病情产生影响,患者由于自制力不足,违背医嘱,偷偷吸烟酗酒等,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最后如果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没有好转甚至恶化时,就会感觉医院治疗水平有限,而对护理人员产生误解,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从而延误病情大大增加护理风险。

总而言之,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医院以及护理人员造成的,其次患者自身的因素也可能引起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因此,为了尽量避免护理不安全因素,保证护理顺利完成,医院需要加强管理,护理人员也应该要不断学结,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职业素养以及临床经验,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规范书写护理文书,保证记录的正式性、完整性以及时效性,最后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实时病情,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联系主治医师,配合主治医师控制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

[1] 梁秀萍.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外医疗,2012,31:182-183.

[2] 韩远丽.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06-307.

[3] 林智欢. 解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117.

[4] 朱凤珍,陈玉华,麻薇,邓显霞,邢敏丽,董晓明.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分析[J]. 吉林医学,2007,06:846-847.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5

1.1.2先进性: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围绕护理事业的发展需求,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紧随世界步伐,使评价指标各维度的内容立意准确、独到、有创新。

1.1.3整体性:评价指标的建立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视角对心血管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1.1.4针对性:针对心血管科及心血管科护士的特点[6],选取相应的指标条目,突出“心血管科”和“核心”两个主题内容,使其与其他科室的护士要求内容有所区别。

1.1.5可行性:本次指标的选取必须建立在临床实践可操作性的基础之上,通过相应的评价途径,对所有评价指标条目进行评价。

1.2心血管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确立:心血管科护士可处于多角度的角色,如照顾者、管理者、计划者、教育者、协调者和研究者等,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维度的设立,必须综合考虑其核心能力在专业实践、评判性思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同时也要体现心血管科护士在新形势下的职业发展规划及自身对本学科专业发展的必要性,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初步形成了5个一级维度、17个二级维度和73个三级条目,然后选择了36名具有本学科代表性的专家通过2轮的Delphi法对条目进行了删选和修改,最终确立了5个一级维度、17个二级维度和73个三级条目:专业实践能力(38个)、评判性思维能力(12个)、管理能力(7个)、沟通协调能力(8个)和专业发展能力(8个)。

2确定指标权重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利用方根法确定一、二级指标的权重,并检测各层次的重要性赋分是否合乎逻辑一致性的要求,最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2.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心血管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内在特性,建立分析模型。

2.2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建立是为了对指标间两两重要性进行比较和分析判断,表示针对上一层次某元素与本层次某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认为“人区分信息等级的极限能力为7±2”[7]。因此,层次分析法在对各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判时,引入了9分位的相对重要的比例标度,赋值:极重要9分,很重要7分,重要5分,略重要3分,相等1分,略不相等1/3分,不重要1/5分,很不重要1/7分,极不重要1/9分,2分、4分、6分、8分为中间值[8]。

2.3相关指标的计算:

2.3.1计算权向量及最大特征值:根据判断矩阵,求出矩阵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处理后,每个因素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值(Wi),就是该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某因素的重要性的排序。一级指标权重确立BA判断矩阵见表2。应用方根法求解可得5个一级维度的权向量为:ω=(0.22,0.22,0.11,0.22,0.11)。计算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为5.0。其中A=心血管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B(1,2,3,4,5)分别表示专业实践能力,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

2.3.2矩阵一致性检验:权重分配是否合理,还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CI)的计算公式为:(λmax-n)/(n-1),其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一致性检验的公式为:CR=CI/RI,CR为判断矩阵随机一致性比率,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阶数1~10RI值分别为0.00、0.00、0.58、0.09、1.10、1.24、1.32、1.41、1.45、1.48。当CI=0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当CI<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赋值,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经计算,CI=0.00,CR=0.00,即该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2.3.3权重的确立:分别计算各位专家对各级指标的权重,然后进行总体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得出最后的权重系数。

3结果

心血管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二级相关内容及权重系数见表3,评价指标的总体一致性检验为0.00,即总体判断矩阵有完全一致性。

4讨论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6

2.1、外阴及尿道口皆为人工再造,尿管留置困难

行剖宫产手术时为了避免术中误伤膀胱,术前常规留置尿管引流尿液。此病人自2008年地震伤后,先后行外阴重建术、膀胱造瘘吻合口术,其、外阴及尿道口均为人工再造,在留置尿管时操作稍有不慎将导致再造外阴及尿道口损伤,给留置尿管带来了极大困难。

2.2长期反复静脉穿刺,静脉穿刺困难

病人近年来上百次的静脉穿刺输液,此次住院,其双上肢已无可供穿刺建立静脉通路的血管,但行剖宫产手术,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术中及术后用药,同时为发生危急状况提供抢救的生命通路。

2.3腹部血管重建,血小板计数减少,术后大出血风险大

病人近年先后行横结肠双腔造瘘术、膀胱造瘘吻合术、外阴重建术、横结肠还纳术等,盆腔重要血管都已行重建,术中稍有不慎即可误伤血管,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92×109/L,术后发生大出血的风险极大。

2.4多次腹部手术使切口不易愈合

入院查体:腹部多处手术瘢痕,左大腿残端骨隆突处皮肤有破溃。已形成的手术瘢痕会影响病人再次手术时伤口愈合的进程,且左大腿残端骨隆突处皮肤已有破溃,术后伤口处理不当可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

3多专科护理会诊,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3.1泌尿科

病人先后行外阴重建术、膀胱造瘘吻合口术,其、外阴及尿道口均为人工再造,多次手术形成的瘢痕可能导致尿路狭窄,留置导尿时尽量选择小号的尿管。插管前先予以止痛胶充分尿管及前尿道,插管过程中动作轻柔,遇阻力时勿强行插管,嘱病人放松情绪,深呼吸,再缓慢将尿管送入。由于病人曾行膀胱造瘘吻合口术,为避免尿管插入过深损伤吻合口,见尿液流出尿管继续插入1cm。

3.2静脉输液治疗专科

病人上百次的静脉穿刺及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双上肢外周血管已严重受损,无可供穿刺的血管,但行剖宫产术又必须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因此只能行中心静脉置管。通过权衡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利弊,最后由具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资格的专科护士在B超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导管深度13cm。置管后穿刺处予以无菌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按PICC置管后的护理要点进行导管的维护,病人血小板低,用肝素钠6250U+0.9%氯化钠100mL稀释液封管。

3.3伤口/造口治疗专科

病人肢体残疾,活动受限并有压疮病史,在加强翻身的同时可在压疮易患部位使用压疮贴进行减压保护;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支持;定时给病人翻身,促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

3.4血液科

病人血小板减少,出血风险大,术前积极配血,并进食提升血小板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连皮花生米及高蛋白饮食;嘱病人卧床休息避免外伤,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3.5产科

术前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胎动、胎心、胎监、宫缩及阴道流血流液情况,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术后行特级护理,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静脉输注缩宫素促进宫缩、头孢曲松预防感染。指导病人饮食,协助翻身,因新生儿转入儿科观察,指导挤奶,每天6次~8次,每次30min,保持泌乳。

4结果

4.1护理措施全面、有效,病人满意

通过上述护理,病人于3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顺利,术中出血300mL。新生儿男,体重2490g,身长48cm,阿氏(Apgar)评分10-10-10分,新生儿转儿科观察。病人子宫复旧好,恶露量少,双乳泌乳通畅,于3月26日出院。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为4.6~8.8mmol/L,餐后2h血糖处在5.6~16.8mmol/L,其中男性占有38例,女性有30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在(43.56±3.26)岁。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每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患者交由科内责任护士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由糖尿病护理团队实施专业护理:①构建糖尿病护理团队:主要成员包括1名队长(糖尿病专科护士主任)、2名副队长(分泌科资深护士)、3名核心成员(大科护士长)、1名秘书(内分泌科护士长)、20名网络成员(各护理单元骨干);②强化专业培训:邀请护士与内分泌科资深医生讲授,强化理论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及临床实践。理论与技能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及与胰岛素泵、胰岛素笔、血糖仪使用等技能;③实施团队护理:入院后,科内责任护士予以系统评估,包括体重、运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运动等状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并强化健康教育宣教。本团队网络成员负责宣教及指导,发现问题时即刻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流,并指导行专科操作,接受电话咨询与现场会诊;核心成员定期检查团队工作质量;每月团队组织1次交流会,系分析、讨论并整改各种问题,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同时,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及满意与不满意四个级别。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上,实验组依次为(1.82±0.43)mmol/L、(4.23±1.56)mmol/L,对照组依次为(1.62±0.54)mmol/L、(3.02±1.81)mmol/L,实验组血糖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总满意率为58.8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通常而言,非内分泌科临床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缺乏一定的认知水平,容易忽视低血糖宣教,而团队护理对糖尿病护理与健康宣教更为细致、全面,于护理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规避或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2]。有学者认为,在应用胰岛素泵过程中,积极发挥糖尿病护理团队的作用,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动态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胰岛素泵报警、血糖异常变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维持血糖稳定[3]。

有学者通过对47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发现糖尿病护理团队护理组血糖改善情况优于科内责任护士护理组,表明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作用突出[4]。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及血糖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团队对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霞,李俊玲.糖尿病护理亚专业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年河南省糖尿病教育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10.

[2]郑雪君,倪健蕾.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在妊娠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4,24(02):25-27.

[3]李丽娟,杨毅华,赖文娟,等.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在输液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3,32(02):11-13.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8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医疗设备逐步向专业化、自动化和高速化方向发展,血液中心仪器设备装备水平不断完善。血液中心的仪器设备对血液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科学使用、维修和管理设备,确保其正常科学工作,为血液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已成为当前血液中心一项重要工作。

1 血液中心设备管理概况

1.1 血液中心仪器设备的新特点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中心的仪器设备走向高度智能化,如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血细胞分离机、血型鉴定系统、全自动生化仪等,这些设备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但由于其专业性较强,日后的维修及更换配件都比较困难,且设备更新时间也大为缩短。

1.2 血液中心设备管理概念及意义

血液中心设备管理是以血液中心各项专业使用的仪器设备而开展的一系列组织与计划,包括对设备的选择、采购、使用前确认、使用、维护、维修、直至报废处理工作过程的全称。设备能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血液中心业务工作能否正确有序运行[1]。因此,重视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以保证设备为血液中心各项工作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有利于血液中心各科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2 血液中心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设备掌握不到位,缺乏对设备的正常维护和保养

目前血液中心的大多数设备为进口产品,几乎全是英文界面、全电脑操作,对操作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能够完全掌握、精通设备操作的人员有限,在实际运用中出现异常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由于血液中心设备多,原理结构不同,维护保养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血液中心无法做到对设备进行正确的维护保养。

2.2 对关键设备缺乏有效控制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对可能影响到血液质量的所有设备要进行校准,特别是血液检测设备如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酶免分析系统等,但是目前很多血液中心认为设备开机自检后即可使用,没有进行必要的检定校准工作,使一些关键设备处于半失控状态。

3 设备维修保养中存在的问题

3.1 观念落后,设备维护不及时,缺乏良好的维修模式

设备维修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但是片面夸大的维修的作用是不科学的,有些血液中心无法正确处理维修和设备更新之间的关系,不利于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开展[2]。同时对设备管理和维修缺乏正确的定位,维修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局面。目前,各血液中心的设备维修没有统一模式,大都事后维修,维修工作不规范,没有纳入质量体系中,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相对薄弱。另外,各血液中心对国外先进的预防维修、状态检测维修等维修方式缺乏了解、研究和使用,维修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化设备技术发展的要求。

3.2 维修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应设备维修需要

目前血液中心维修指导思想落后,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往往以经验为主,维修方式过于单一,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预防维修等先进维修方式得不到应用。维修人员缺乏对血液中心质量体系及业务知识的了解,对设备管理理论、设备费用经济分析缺少系统研究,且内部缺乏必要的经验交流。

3.3 制度落实不严格

按相关规定,血液中心的设备要建立专门的仪器设备档案,实施分类管理,并指派专人负责。但有些单位没有按规定落实,未明确责任,管理不规范,各种制度落实不到位,使得设备档案资料不完整,设备维修、保养记录不全,操作规程卡片描述不清等现象时有发生。

4 加强血液中心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加强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完善设备管理体系

传统的单纯依靠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应将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维修纳入血液中心质量体系,明确责任、维护和维修相结合,制定操作和维护规程[3],对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保养、提取折旧费、处置报废都实施科学的程序,使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和设备巡查制度,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维修中心测查原因并予以解决。

4.2 对关键设备进行有效控制

血液中心设备种类多,应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化验室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酶免分析系统等关键设备,可委托厂家维修站专业工程师每年对设备进行检测校准,并注意保存测试校准报告;对酶标仪及其它常规计量设备应按照计量仪器要求由当地计量部门进行强制性周期检定;另外多与厂方沟通,了解设备特点、校准方法等,通过仪器自检、类比测试、标准品测试、高精度对低精度等方法,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3 提高维修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注重培训

为有效提高血液中心设备管理水平,要求维修人员技术全面,并善于学习新技术,对新引进的设备从前期论证、安装调试、培训、维护应全程参与;另外,维修人员应更新观念,积极参加设备管理工作,推进设备管理和维修的规范化;血液中心也要加强设备维修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其全面掌握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和维修技术。

4.4 重视设备的前期论证,积极推行设备维修的社会化,建立维修预防制度

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与设备的前期调研密切相关,在购买前,应进行充分的论证,充分考虑设备性能、可维修性、零备件、耗材能综合因素。积极推行设备维修的社会化,对部分专业性强的进口设备,可借助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厂方工程师的指导完成维修工作。实行设备预防维修模式,根据设备说明书及设备状况和特点编制预防性维修计划,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4]。建立完善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对设备的原始材料、资产、计量、故障维修等实现动态管理,同时通过历史数据查询,对预防维修进行不断的调整。另外,应完善和健全检修组织,明确设备检修管理方法程序、检修范围要求,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加强血液中心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才能保持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血液中心应采取科学合理化措施,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校验、建立设备档案、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完善预防操作制度,将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维修纳入血液中心质量体系,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申喜叶,张瑶婵,潘斌.血液中心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2).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9

长期以来由于血液透析室专科性强的特点,血液透析室护士重视专科技能的掌握,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现将血液透析室护士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存在问题

1.1 管理者将培训重点放在护士对透析机的熟练操作上,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

1.2 个人不重视学习 个别护士认为只要掌握了血液透析技术的操作就可以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这种现象特别体现在高年资护士。

1.3 护士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1.4 急救能力低 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与医生配合不默契,急救技能不熟练。

1.5 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低 医学术语使用不准确,护理记录缺乏内涵质量。

1.6 职业防护意识淡漠 护士锐器伤时有发生。

1.7 基础护理不到位 危重患者透析治疗时,忽视了基础护理的落实。

1.8 法律意识淡漠 非抢救患者时,护士盲目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等。

2 对 策

2.1 护士长重视专科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将相关培训项目纳入平时的业务学习计划,认真落实,不流于形式,根据护士考核情况再进行个体化培训,以达到预期效果。

2.2 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自学为主,科室培训为辅,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开展业务讲课,科研创新,护士间交流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积极进取,不断更新知识。

2.3 制定,完善落实规章制度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是预防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1]。强化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透析治疗过程中,护士加强巡视和观察病情,熟练掌握透析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护士长不定时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各专业组长加强督促落实。

2.4 定期对护士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不定期地抽考,要求人人掌握,并将考核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2.5 指导护士准确使用医学术语,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护理记录体现专科特点。

2.6 强调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善各项防护措施,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加强督促检查,提高护士职业防护的自觉性和依从性。

2.7 对本病房的透析患者实行专人接送,认真填写病房和血液透析室患者交接登记(包括患者生命体征,血管通路,心电监护,吸氧,皮肤,引流管等),以保证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得到连续性的护理,防止了压疮,引流管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8 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和医生的沟通,非抢救患者不执行口头医嘱,透析器复用,必须在患者及家属签署透析器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

3 小 结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疗法,专业性强,风险性大,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血液透析室作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是护理高风险部门[2]。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差错的关键[3]。通过对血液透析室护士急救技能,护理文件书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真正实现对患者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10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确诊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2岁±2.8岁(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0岁到75岁),其中男性心血管患者40例,女性心血管患者46例,本组心血管患者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和先天性心脏病以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等。

1.2 方法以及观察指标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本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本组患者和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护士在护理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并且根据调查结果探索分析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第一,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11例)和护理水平因素(13例);第二,患者自身因素(27),例如患者出现期望过大等心态,第三,环境因素,包括不合理的规章制度(20例)和住院环境因素(1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疾病具有多发性,起病急,病情复杂的临床特点,如果心血管疾病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本次研究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展开探索,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本组86例心血管患者和20例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全因素,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进一步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

3.1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第一,护理人员因素,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中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11例)和护理水平因素(13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复杂,这就要求临床护理人员具备相当高的护理水平和责任心,然而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严重匮乏,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无法应对突发紧急事件,表现的惊慌失措,这样容易耽误患者的及时治疗,并且容易导致护患纠纷;另一方面,由于心血管病人较多,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部分护理人员在大量的工作内容之中逐渐失去耐心,未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地沟通,无法保障护理工作的质量;第四,患者自身因素(本次研究中出现27例),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该病高发人群为中老年患者,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大,其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这就造成了治疗时间的延长和治疗效果的降低,部分患者对临床护理和治疗所抱持的期望过大,未建立积极的乐观心态,使得治疗结果一旦达不到患者的期待,巨大的心理落差将长生悲观消极等不良心态,从而使疾病产生不同程度的恶化或者产生医患或护患纠纷;第三,医院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本次研究中出现25例)和住院环境(本次研究中出现15)等,导致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地下以及护理工作质量差的直接原因为医院的管理不到位,即院方的规章制度缺乏合理性,另一方面,医院的病房地面湿滑或者走廊拥堵等均成为患者出现危险的潜在威胁。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11

1.1 一般资料。选择院内100位血液内科患者和20位医护人员为数据样本,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为20―70岁。医护人员中医生6名,护士14名,男性8名,女性12名。患者中血液性疾病占86.5%,非血液性疾病占13.5%。以上临床资料完整,输注过程均在本院内完成。

1.2 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本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护理风险事件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本院医护人员及患者,问卷包括护理人员专业及实践能力、医护人员对医院制度认知、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等内容。其中向患者发放100份,医护人员发放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100%。

2.结果

本次调查,有2例为因血液内科护理人员失误造成护理风险发生,有2例为医院管理层面造成护理风险发生,有1例为患者自身原因造成护理风险发生。患者及家属对血液内科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显示28例(%)为非常满意,46例(%)为非常满意,20例(%)为一般,6例(%)为不满意。患者对医院医疗环境满意度调查显示21例(%)为非常满意,53例(%)为满意,19例(%)为一般,7例(%)为不满意。

3.讨论

3.1 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原因分析

3.1.1 护理人员问题。护理人员是参与血液内科患者救治的直接人员,护理人员自身出现的问题是造成护理风险的关键原因。由于部分护理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足,实践操作经验匮乏,本院出现了护理人员在突然情况出现时无法有效处理,进而延缓了患者的救治时间的情况。护理人员的业务素养不够,对先进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不熟悉,造成操作失误现象出现,进而提高了护理风险。由于工作疏忽、沟通不畅等问题,护理人员没有及时提醒化疗后的患者易出现眩晕情况,导致患者在无人看管的时候眩晕摔倒,造成严重伤害。

3.1.2 医院层面问题。医院管理中应急措施采取不及时是造成护理风险的原因之一,出现停水停电等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当血液内科在进行护理任务时,存在仪器设备断电后无法使用,而缺乏备用仪器可使用等问题,这将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医院层面还存在地板防滑程度不够、病房物品摆放不合理等造成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的问题。

3.1.3 患者自身问题。医患问题是当前收到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血液内科的患者多存在情绪焦虑、心理负担重等消极意识,这是造成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此时医患之间发生信任危机将造成患者不配合护理人员工作,产生护理风险。血液性疾病需要治疗的时间较长,产生的费用高,当低收入患者的病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将面临医疗纠纷。

3.2 血液内科护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3.2.1 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从护理人员角度出发,应对护理风险需要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通过专业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来院授课等方式提高血液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要求每位护理人员掌握血液内科专业的护理技术,例如:化疗血管选择、药物反应、静脉置管护理等知识,进行定期的考核,检查护理人员的掌握情况,考核通过人员才可进行临床护理[1]。提高血液内科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在面对日常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事故可以从容的运用所学知识应对。选择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经验分享。强化护理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在实际岗位中勇于面对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明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患者风险的预见能力。

3.2.2 健全医院的风险管理制度。基于医院角度,建立健全的医院风险管理制度对防范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在风险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医院需要加强对血液内科护理人员的监管,从源头上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认真负责情况,给予相对的惩罚和教育,端正血液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由医院组织管理培训,并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以达到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目的。建立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发生停电停水和备用设备无法使用情况是,及时补救,使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减少资源浪费现象,避免血液内科o理的交叉感染。提高病房管理的重视程度,严格控制家属的探病和陪护时间,及时进行清扫和消毒,设置防滑标志,合理摆放病房中的物品,保证血液内科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中康复。

3.2.3 增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血液内科护理人员增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是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一大措施。了解血液内科患者的内心思想活动,在进行护理工作过程中明确患者的主体地位,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普及血液内科相关病症的护理知识,讲述相关病症的成功案例,共同为患者康复制定计划通过必要的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提升患者康复的自信心,并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以此提升患者满意度。保护血液内科患者隐私,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由于治疗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确保其享有知情权[2]。耐心且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进而有效缓解血液内科护理风险造成的损失。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关心患者病症相关收费检查,为患者提供消费清单,解释其中患者不明白的项目,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出现。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12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到2012年12月将64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675±48)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科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R)、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的评分结果。

2 专科护理管理

21 病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地面防滑,床边最好有护栏,设备尽量简单,刀剪、药品等要收藏好。各种物品放置牢靠,方便拿取。

22 用简练、明确的词句反复介绍环境,以使患者思想、行为能尽快适应环境。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交往。不要大声喊叫,这样可能刺激患者情绪。从思想上、情感上尽可能沟通,以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23 安全护理老年患者感觉迟钝、行动不便,要防止烫伤、跌伤、砸伤及自伤等意外伤害。要避免过多的刺激,如噪音、光线、活动等,治疗护理时动作尽量轻。提供娱乐活动,防止对自己或他人有损伤的危险,必要时使用软的束缚带束缚患者的腕、手、腿、腰等部位。

24 饮食护理应给予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粗纤维的食品,要考虑患者嗜好,同时限制食物盘中的量,防止暴饮、暴食。对进餐困难者,辅助患者进餐,进食速磨幔。

25 皮肤护理避免压疮的发生是皮肤护理的重点,常翻身,更换减轻局部受压,配合皮肤按摩,减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26 口腔护理轻度痴呆患者要提醒,督促早、晚刷牙,每餐之后用清水漱口。

27 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及时控制血压,保持适当的血脂、血糖,防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8 康复指导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努力完成自身生活需要,如让患者自己洗脸、刷牙、穿衣、吃饭,安排观赏盆景、花、鸟,根据爱好安排听音乐、看电视、下象棋等[2]。

3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实施专科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MMSER总分、HDSR评分、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表(WMS)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4 讨论

临床症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构成痴呆的精神症状,另一类是脑损害的局部症状和体征。在构成痴呆的精神症状中,真正精神症状相对较少。缓慢起病者,记忆力减退是早期的核心症状,早期为近记忆下降,后期出现远记忆障碍以及其他智能(计算力、定向力、理解力)的减退。急性起病者常为关键部位或大面积的病变,也可为多次发病相对稳定VaD与AD相比,在时空定向、短篇故事即刻和延迟回忆、命名和复述等方面损害较轻,在执行功能等方面损害较重[3]。不同的血管性病变引起的临床表现可有不同,如大脑前动脉梗死,可有意志缺失、失用、经皮质性运动性失语、记忆力减退、对侧下肢瘫痪及感觉障碍、尿失禁等;大脑中动脉梗死,可有严重的失语(优势半球受损)、失读、失写及计算障碍,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视野缺损,对侧锥体束征等;大脑后动脉梗死,可有记忆力障碍、失认、失读,无失写,有视野缺损及脑干受损症状等[4]。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专科护理管理,疗效明显,因此专科护理干预有利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陈希萍,潘杰,等 高血压病病人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2008,14:119120.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13

心血管在人体中是血液循环至关重要的载体。心血管相关疾病往往突发性强,危害程度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其重要关键与脆弱敏感性决定了心血管内科在医院中是高风险科室,在其间的护理工作更需要谨小慎微,防范风险。如果护理不当,会对整个医疗过程造成阻碍和危害。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为确保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需要通过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不利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形成完善的管理策略。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不利因素

1.1 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缺失。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属于多发疾病。繁重的工作量和长期高负荷工作,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神经紧张的状态,容易出现疲惫和懈怠的错误心理,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服务态度差,注意力不集中,护理工作完成的不及时,护理过程甚至出现差错……这些都为医疗事故的发生埋下导火索。加上个别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其法制观念、安全意识达不到社会及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2]护士责任缺失容易阻碍医院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进而引发医疗纠纷,对于患者健康恢复与医院名誉都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1.2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薄弱。心血管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以科技含量高,精密度准确的先进仪器作为支撑。而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也随之不断变革。但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护理人员,缺少临床经验,相关培训制度不完善,使其不能及时掌握更新仪器和新技术的使用,对患者治疗贻害无穷。此外,护理人员部分存在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的情况。护理文书室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是疾病诊治过程全面、真实的记录,证据的准确性,主要靠记录的正确性,它是患者与他人纠纷的重要依据。[3]与患者诊疗情况紧密相连的客观准确的护理记录也会规避安全风险。

1.3 护士患者沟通交流欠佳。护理人员在病情和治疗情况上没有与患者进行恰当的沟通,容易造成患者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不配合,不谨遵医嘱提前出院。在治疗之前没有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清楚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使其选择不合适的治疗措施。而一些患者自认病情轻微,轻视治疗,导致疾病加重或反复发生。而这时他们往往会责怪医护人员,引起纠纷和矛盾。

1.4 医院管理体制亟待完善。通过调查,我国大部分医院一方面缺少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机制,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无法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在护理工作监管上不到位,例如对护理文件检查疏漏不认真。在医院硬件设施的保障上难以实现时效监管,某些医疗仪器损耗需要淘汰却仍然在使用,为医疗安全埋下隐患。病房管理体制不完善,噪音大,影响患者心情与康复。这些都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人员和设施都以最佳状态为患者服务。

2 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2.1 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强,职业道德高尚的优秀人员作为护士长及相关管理人员,言传身教,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神圣和重要职责。热爱自己的职业,真正把患者当做自己的家人。科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于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与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轮班制度,节假日注意人员搭配,尽量避免其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

2.2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加强基本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在科室内确立完善严谨的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护理工作技能培训,敦促护士在工作中仔细观察,吸取临床实践经验。在工作之余开展知识讲座进行新护理方法和新仪器使用要点的讲解,使其不断汲取新的护理知识,与时俱进提高自我。对于刚刚上岗的护士,尤其要加强业务培训,令其牢固掌握科室护理知识,提高突况反应和解决能力,为其提供尽可能多的临床实践和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其迅速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此外,要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记录的书写与管理,从法律角度严肃对待,避免书写随意,潦草,涂改。记录要确保及时与客观性,为解决医疗矛盾提供良好凭证。

2.3 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在患者治疗前,要利用语言技巧耐心与其沟通,使其把自己身体情况完整告知,方便医生诊疗;同时护理人员要告知医院的规章制度、诊疗安排情况和初期治疗方案,交代家属医院相关环境。为日后二者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与病人进行紧密沟通。对病人提出的疑问,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个性化语言,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向其说明诊疗护理计划及注意事项。[4]当两者出现矛盾或者患者一意孤行不遵医嘱时,护理人员不可与之争吵。言语过激,而要以安慰体谅为主,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可与之发生纠纷,影响患者健康和科室稳定。

2.4 建立医院合理管理体制。医院在科室培训制度上要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撑和硬件保障。建立对于护理人员的监管机制和奖惩机制,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为科室安全和医院发展提供不竭内驱动力。严格规范医院各项技术设备和环境设施的使用和更换,对于老化设备要及时淘汰更新,完善相关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地面过滑致使摔倒等低级风险。

3 总结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需要科室内医生、护士等全体工作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在充分认知各种危害安全的不利因素的基础之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专业技能,树立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了解患者的切身需求,严格落实医院各项政策与条令,不断优化科室护理流程,为患者康复提供良好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荷香.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36(9):493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