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档案管理实用13篇

金融档案管理
金融档案管理篇1

随着我国新金融产业组织结构的建立以及国内金融企业新一轮的改革,金融企业档案的内容、数量和结构较以往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金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会不断面临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采取新举措。 一、金融企业档案的种类和特点 金融企业档案是指金融企业在各项工作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基本涵义包括四个方面:①其形成者是各类金融企业,如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等。②形成的档案是金融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以及面向客户开展的各项专业金融业务和服务活动中直接产生的。③企业保存备查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档案,是企业各项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原始凭证。④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金融企业档案的种类: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各类金融企业群体逐步壮大,经营管理活动日益精细化,各项金融业务活动涉及的对象也越来越社会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使得金融企业档案产生的领域和来源更加广泛,呈现出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从金融企业档案所反映的活动性质和内容看,金融企业档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档案,包括文书档案、审计档案、档案、法律事务档案、科技档案(基建、设备和信息技术档案等)、人事档案、财务会计档案等;二是与客户密切相关的金融业务档案,包括信贷档案、中间业务档案(信用卡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金融会计档案、保险业务档案、证券业务档案、金融业务客户档案等。 2、金融企业档案的特点:(l)内容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金融企业档案内容上的复杂性,表现在金融企业产生的档案既包括传统的档案内容,又包括丰富的金融业务档案内容。而每一大类金融业务又可分解为数种至几十种,从而使金融企业档案内容更加复杂。 金融企业档案内容的专业性,表现在其内容反映了货币和信用的密切关联性,这是其与其它企业档案内容最大的差别。 (2)数量的庞大性。金融企业档案内容的复杂性和载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档案数量的庞大。 本市区级综合性档案馆的馆藏一般为10一20多万卷,而据不完全统计,至2004年底某国有商业银行上海分行各类档案总量已超过400万卷。 二、金融企业档案的管理现状及改革 金融企业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强化内控,既提高了对金融企业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又为档案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l、金触企业档案传统管理体制引发的弊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其管理模式沿袭了机关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这就造成了企业档案工作“三重三轻”的状况:第一,各级立档单位均较重视文书档案的管理,而轻视了金融业务档案管理;第二,重视行政管理方面档案的建立,而轻视了企业经营管理和科技档案的建档;第三,重视档案实体的整理质量,而轻视了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 而今,金融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实行怎样的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实际上决定着金融企业档案工作今后的健康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在遵循法定、求实、效益等基本原则上,今后金融企业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将出现多种类型,并逐渐向多元化、专业化和法制化等方向发展。金融企业档案的管理,也将实现由原来的以文书档案管理、行政档案管理为主,向以金融业务档案管理、经营管理档案为重心的转变。 2、依法管理金融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目前,国内金融企业档案工作依法管理面临一些新问题,例如部分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经常依赖于有关领导的重视而非相关的法规制度,而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档案法制意识较淡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金融企业档案工作的依法管理体制不完善等,也造成了金融企业档案工作中目前存在着一些无法可依、有规难依、执法不严、监督乏力的现象。 因此,要实施对金融企业档案工作有效的宏观管理。首先,要逐步健全金融企业档案工作管理的规范体系,使金融企业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实现各类金融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其次,要深人开展档案普法教育。档案普法的对象不能仅限于档案工作人员,还应包括金融企业的董事、监事、法定代表人、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人员。 最后,要加大档案执法力度,加强对金融企业档案工作的依法监督。针对目前企业档案工作等级管理已被取消的情况,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更多地转向法治手段,通过行政执法检查的法治手段来监管金融企业的档案工作,确保金融企业改制、改组、改革过程中企业档案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尤其要推动金融企业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档案管理体制。 3、金融企业档案基础工作的新变革 随着我国金融企业档案的种类逐步增加、档案的内容更趋复杂、档案的载体更趋多样、档案的数量急剧增长等的变化,金融企业的档案基础工作必须进行新的变革。 (l)强化档案收集工作,提高收集的齐全完整 对金融企业而言,企业档案种类的增加、内容的复杂和载体的多样,必定会给档案收集工作增加不少压力,对此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①转变收集重点。从内容方面看,收集范围的重点由以党政工团为主转向以经营管理和业务开展为主。从形式上看,重点由以纸质文件为主转向以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重。②完善收集制度。要及时制定和细化档案收集归档范围,要履行严格的归档材料交接手续,控制好交接环节上存在的隐患与风险。 (2)规范档案分类规则,科学确定保管期限,简化立卷整理方法#p#分页标题#e# 在档案鉴定分类和立卷整理过程中,大部分金融企业尚缺乏行业内或系统内统一规范的档案分类体系、档号编制规则和保管期限表体系,不利于今后档案垂直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信息一体化管理;同时还存在档案分类中人为主观性较强、立卷整理方法繁琐、重复建档现象较严重等问题。因此,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①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档案分类体系、档号编制规则和保管期限表体系。对于金融企业总公司(行)而言,要根据行业特点确定一个系统内至上而下、统一明确的档案分类方案和档号编制方案,解决以往各级分支机构因缺乏横向和上下级间的联系沟通而自定一套分类方案的问题。另一方面,为适应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特点,应尽快对各类档案保管期限表和各级单位的保管期限表实施统一规划和修订,由小到大、由下至上地建立同一企业、同一行业和整个金融行业的保管期限表体系,使同一级别、同一类档案保管期限表保持一致,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保管期限表不应重复,从整体上实施档案鉴定的标准化管理。 ②适时调整档案实体的分类和立卷整理方法。对于企业的文书档案,在运用了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后,同一年度的电子归档文件所对应的纸质文件分类就可采用“机构(问题)—责任者—形成时间顺序”的分类法,从而减轻在文件材料分类方面的人为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某些短期保管的电子文件不必还原为纸质文件,而直接进行电子文件逻辑归档即可。对于金融业务档案,按单笔业务项目结合办理顺序立卷是传统的整理方法,随着金融业务期限的拉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按客户分类立卷逐渐成为较合理的方法。对于会计档案,鉴于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主要是银行)采用综合柜员制,可按“经办部门(网点)—会计档案形式(凭证、帐册、报表、其它)”来作为分类整理的方法。 档案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档案立卷工作将趋向简单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简单化即指推广单份文件立卷形式,除文书档案外,对于金融业务档案也可视其产生的应归档材料的多少,来灵活确定立卷形式。对于已实施了缩微扫描处理的会计凭证,则可运用真空包装、加贴条形码的现代化手段。规范化是指档案材料卷内目录、检索工具的编制、打印等皆可由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按预先设置的统一的样式、规格来完成,不再受到人工操作因素的影响,并可实现一次录人多次利用。自动化即指电子档案文件材料的排序编号工作可由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完成,而后再将相关档号编制到对应的纸质文件材料上。 (3)优化档案库藏结构,提高保管效益和水平基于金融企业档案的发展趋势,金融企业档案的库藏结构也应发生一定的变化。 ①妥善解决“鉴而不销”的问题 “鉴而不销”的现象在金融企业普遍存在,但随着个人金融业务、中间业务迅速增长等因素,金融业务档案数量猛增,给库房容量带来不小压力。而让过期可销毁档案占据着档案库房空间,就是对库房资源的最大浪费。因此.开展档案鉴定销毁工作,解决“鉴而不销”的问题是每个金融企业都须抓紧进行的工作,这也是优化档案库存结构、提高档案保管效益的有效途径。 ②提高档案保管效益和水平 根据金融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企业档案产生状况以及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同,可分别采取不同的档案实体保管措施,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档案实体安全、完整保管的效益目标。 首先,进一步细化档案的保管期限,对不同保管期限的档案可实施不同的科学保管方法,以降低档案的保管成本。对于其基层单位、营业网点产生的短期档案,其保管条件和要求可适当放低,其库房建设投人仅需满足短期保管需求(巧年以下)即可。同样对于将中长期保管的档案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实施专业化档案保管的企业来说,对由其自身保管的短期档案材料,保存在标准办公楼的改造库房内即可。其次,加强大规模档案库房的专业化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总公司(行)的档案部门应加强对集约化档案保管工作方面的监督指导与执法检查,实施档案托管的企业应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检查监督。同时,可考虑采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档案保管工作,如采用条形码技术来实施对档案实体接收、出人库和利用等工作的辅助管理,积极采用库房温湿度控制自动化系统等来实现对保管条件的自动控制等。

金融档案管理篇2

一、档案管理数字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档案管理数字化对于传统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

伴随着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优势开始逐渐的显现出来。与传统的纸质档案及音像档案相比,数字化的档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其次,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延长档案储存的时间,数字化的档案对于保存环境要求低,通常情况一个电子设备就可以储存一个图书馆的档案。第三,档案管理数字化,可以方便档案的备份,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档案的检索效率及利用率。

2、档案管理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今社会,传统的纸质档案及磁性档案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传统的纸质档案及磁性档案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同时存储档案对环境要求很高,不但需要大量的空间,还需要确保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对于传统档案的检索,虽然工作人员已经通过编号进行了索引,但是面对大量的档案检索文件仍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数字化的档案,通过扫描、人工及拍照的方式将传统的档案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不但节约了存储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检索及维护的效率,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3、档案管理数字化对于档案的传输有一定的优势

传统的纸质档案及磁性档案,通常情况下会存储在图书馆、档案馆及一些存放档案的地点。实体档案的检索需要到这些存放档案的地点才能检索,本地实体档案的检索还相对比较方便,但是,异地实体档案的检索就非常的不方便了。数字化的档案已经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数字信息,并存储在电子资源中,这就方便了档案的检索及查阅,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传递,不但节约了成本,还可以达到资源的共享。

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践方式

1、在全社会普及档案管理数字化,形成整体性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数字化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员树立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意识,并在行动中践行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数字化由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的过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的努力,共同为档案馆理数字化尽一份力。社会各行各业可以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将实体档案与数字化的档案一同存储,这样档案馆在管理中就可以省去转化的工作,极大的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企业在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时需要注意将数字化的档案采集、档案查阅及档案管理三个系统综合管理,提升整个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数字化的档案采集系统是整个数字化档案系统的关键,只有采集档案的准确才能确保查阅及管理的准确性。日常的档案管理系统是维系整个数字化系统的重要渠道,数字化的查阅系统可以确保数字化档案查阅的高效率性。

2、制定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制度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规定做保障,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需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制度,需要统一部门的数字化文档的归档标准、档案数字化的技术指标、档案数字化的查阅标准、档案数字化的安全制度、档案数字化的更新和销毁标准及移动存储的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制定制度,来规范整个企业及部门人员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行为,相关部门及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建立的制度,促进档案数字化的合理、健康发展。

3、实施档案管理的数字化需要着重注意档案安全的管理

实施档案管理数字化对于实体档案的保存及传输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但方便了同城档案文件的传递及管理,对于异地档案文件的检索及管理更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为档案管理的大量性及传输性提供了方便。但是,在如此方便的前提下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问题,数字化的档案的传输及应用需要借助一定的网络机制,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不安全性因素逐渐产生,如电脑网络的病毒、黑客的攻击、网络漏洞造成的隐患等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数字化档案的安全传输。因此,做好数字化的档案管理需要注重档案安全的管理,采取访问控制、系统漏洞定期扫描、病毒的防护及档案信息加密等手段。

三、档案管理数字化对于金融企业业务创新的启示

1、用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创新理念武装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形成大量的金融企业的档案,这些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以数字的形式记录了企业发展的成功与失败的脚印,反映了一个企业发展的经验及教训,并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企业所受到的党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目前急需要档案管理的创新理念来指导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目前,我国金融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管理观念陈旧、方法单一、满足于现状及不思进取的问题,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沿用以往传统的观念,缺乏创新的激情与动力。思想是实践的先导者,只有做到思想方面的解放及观念的创新,才能实现理论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因此,我国金融企业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以创新的思想为动力,改变固有陈旧观念,突破旧的档案管理模式,树立创新的理念,积极的探索金融企业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要在继承弘扬传统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与时俱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档案管理的管理方式、手段及机制,促进金融企业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2、金融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需要进行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大量的国际性资本在金融市场上流动,这种流动造就了大量的金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金融企业要想抓住数字化档案管理发展的机遇及挑战,就需要在档案管理方式上创新。首先,需要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金融企业管理方式及手段的现代化发展,牢记金融企业档案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部分,主动推进企业金融档案管理的发展。其次,要促进管理手段的创新,数字化的档案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档案成为整个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要促进金融企业档案的收集、归档、检索、整理、分类及编目由手工向现代化推进。最后,要促进各个金融机构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金融机构档案管理的网络建设,改变目前金融机构数字档案各自发展造成信息不畅的问题,在确保金融机密的前提下实现企业间档案工作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

3、确保金融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创新与档案管理创新步伐一致

档案管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发展,无论是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手段还是服务的质量都在不断的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金融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提升个人的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复合型的金融档案管理人员。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水平,在适应经济形势的前提下,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及水平, 不断的学习市场经济新的理论知识,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修,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其次,需要重视知识结构的更新,不断的学习先进的现代管理、科学技术及技能。最后,要注意将档案管理的工作与实践的活动相结合,将新的经验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金融企业档案管理及利用相结合。

参考文献:

金融档案管理篇3

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是通过扫描仪的扫描,将纸质的会计档案转化成电子式的会计档案,然后再用OCR技术将会计档案的电子化影像建立精确的索引,实现档案的电子化,最后采用容量大的存储设备对会计电子档案进行长久的保存。

借助现代的网络技术,可以将会计档案的信息进行分享,提高会计档案保管与其他环节的工作效率。比如,会计档案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提取相关的管理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生成有关管理信息。

二、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与金融系统有关的两个特点

2.1形成过程的严密性

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是要取得凭证的。会计人员在接到原始凭证的时候,要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进行一系列的审核,并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在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来登记账簿,接着是根据账簿来定期地在销存软件中形成了有机整体,所以说,会计档案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的严密的,会计档案管理系严密性远远超过了其他的一般的管理系统。

2.2记载事物的连续性强

资金的运转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她的具体的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会计为了完整地反映和监督资金的运转全貌,必须系统、连续地予以记录、计算、分析和评价。所以,会计工作中所产生的会计档案本身就具有连续性,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进销软件中的财务报表,时间上依次连接,内容上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

三、什么是金融系统

金融管理系统是关于资金流动、集中和分配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一个由连接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一起构成的有机体。广泛被家庭、公司、政府为了执行金融决策而使用的机构,囊括了股票、证券和债券的市场,当然还涵盖了保险公司和金融中介机构。金融系统的资金是通过金融系统从资金盈余者流向资金短缺者的。

四、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在金融系统中的应用

(1)在金融系统建设中,要形成的文件数量是很多的,而且系统建设必备文件又不是同于一般的技术文件。在系统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为了总结和协调的需要,要产生很多详细的技术文件,而且还得在这些文件的基础上总结系统建设的每一个阶段的必备文件。(2)着眼于成本差异分析的传统管理会计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经济环境,金融系统决策者所要考虑的不仅是数据化的指标核定,更加需要着眼于成本的分析与执行者行为的结合。金融系统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个盈利性的系统,通过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型的三者结合,实现净利润的最大化。膨胀不断的经济使业务和会计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变成了金融系统内部管理机制首要选择。(3)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具有用户管理的功能,可以实现对系统管理用户的维护,比如说是新增系统用户,对系统用户信息进行修改过着删除,这些都是可以用在金融系统上面的,金融系统是一个中介机构,里面有证券、债券、保险等的市场,设计道德用户也是很多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利用会计档案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可以对金融系统里面的大批量的用户信息进行保护。(4)机构维护也是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让用户按照ABIS中的机构隶属关系,从而来进行增加机构的操作,或者是用于机构信息的修改以及机构撤并后机构的删除和隶属关系变更后的维护。(5)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提供一定的统计功能,便于管理。用户可以根据范围、档案的种类或者是保管的状态对会计档案进行统计,计算出档案的记录数。而金融系统里面是有资金盈余者的资金流向资金短缺者的一方,中途肯定时候金额的交易,那么利用窥觊档案管理系统的统计功能可以更为清楚地记载交易的数量和情况。

五、结语

本文大概讲述了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在金融系统中的应用,只有将会计档案好、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优点真正运用到金融系统当中,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金融档案管理篇4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档案工作组织建设。

一是明确部门,落实责任。由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行档案日常工作管理及年度目标考核工作,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行领导汇报。

二是配备精干高效,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职档案人员,确保了档案工作的正常,持续开展。

三是梳理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档案工作发展规划。近几年档案管理的办法制度随着业务的发展都在不断修改完善,为保证档案工作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及时对相关的管理制度、办法、操作流程进行了梳理,确保档案管理与业务发展的有效结合。上半年,按照上级行的总体安排部署,并结合我行实际,我们制定了档案管理三年目标规划,确立了“一年一进步,三年一大步,力争2010年我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达到一级标准”的工作目标。

四是检查监督日常化。我们按期对全行的档案工作及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是努力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各行处,部室组织员工了解,学习,熟悉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了员工的档案法制意识,在全行上下形成良好的档案工作环境。

(二)强化档案标准化管理,努力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一是初步建立了综合档案管理体系。按照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我们对全辖业务档案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全行的法人客户信贷档案,个人客户信贷档案,文书、财务会计、科技、特殊载体档案等都基本上实现了集中管理;

二是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管理制度。我们在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借阅使用、鉴定销毁方面,都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收集充分、档案交接手续齐全、档案整理规范、档案内容完整、档案管理期限划分准确,做到交接有手续、借阅有审批、归还有记录、鉴定销毁有依据。

三是重视全卷宗的建设。我们正在逐步建立内容充实,规范的全宗卷。

四是做好档案统计工作,确保档案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和准确完整。

(三)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档案安全工作

我们自始自终把档案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

一是重视对档案实体的安全管理检查。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档案实体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档案实体是否存在水浸、霉变、粘连、字迹退色看不清、虫蛀、鼠咬等现象,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保证了档案实体的安全。

二是重视档案库房设施的硬件建设。今年根据档案工作需要,增配了一台微机,并准备按档案管理标准建设档案库房以及带监控录像设备的借阅室,但由于地震原因,这些工作未能按计划进行。

三是重视日常安全检查。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库房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了所配备设施的正常运行;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房环境,定期测记温湿度变化,定期投放防虫药物,定期检查照明情况,定期检查防火防盗,确保了库房温湿度适宜,库房清洁卫生,档案无虫霉滋生现象。

(四)加强对档案管理系统的运用,努力提高我行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金融档案管理篇5

一、建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相关要求,逐步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物理归档与移交,以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有效与安全,适时开展电子文件的网上接收工作。对传统纸质档案,进行电子档案化处理;对部分仍须留存纸质档案的,同时以拍照、扫描等方式归入电子档案,同时必须明确文书、科技、声像、实物等档案的电子文件格式。

二、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一)规范电子档案管理

规范数据存储、专用服务器,专人管理,灾备;电子档案的目录著录等管理,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总量有序增加。完成档案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的著录工作,建立完备的数据存储机制,规范档案信息数据格式,实现档案信息无障碍交流。

(二)建立电子档案系统

档案数字化是电子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技术加工成电子档案形式,然后通过互联网进行检索、阅读电子档案。在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前提下,能够在网上查阅没有密级的文件。同时,突出“快捷服务、优质服务”主题,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档案信息化与全行信息化同步协调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要满足总行对全系统档案工作进行垂直管理的要求;第二,实现全行全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第三,为全行全系统统一档案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模式,对分行的档案工作进行监控、管理和指导提供有效的工具。第四,能完成档案管理各环节(数据的自动采集、录入、分类、检索、编目、统计、鉴定、利用管理等),还具备管理以银行业务为主的多门类档案管理的功能;不仅能管理文本文件,还可管理声像、图片等形式文件的功能。第五、数据库自动定时进行数据库的完整备份,充分保证数据安全售后服务,保障用户对维护、服务、升级等方面的要求

(三)实现电子化办公系统、业务电子化流程系统与档案工作的良好衔接

使办公室处理后的文件材料直接转到档案管理系统,避免重复输入,使档案人员摆脱手工抄写目录等繁琐的工作,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档案利用中,让档案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价值。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增强文件利用的时效性。要严把电子信息归档关,做好电子信息动态管理,也即做好电子档案的更改补充工作,实行电子档案的同台管理,做好对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底子档案的无缝对接工作。

(四)电子化档案的运用和保密工作

对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之后,应该规范对电子档案的运用,在享受电子化档案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应注重维护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档案的保密工作。由于电子化档案载体的特殊性和信息的高密度性,电子化档案的运用和保密工作与纸质档案的运用和保密工作有很大区别。

1.载体的安全性。电子档案通常以磁盘、光盘为载体,这类载体成分复杂,性能不稳定,可能存在档案失真的问题,而且对环境温度、适度、防磁、防机械损伤等条件要求较高。同时由于电子档案具有信息高密度性的特点,对电子档案的运用和保密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新的要求。

2.传输的安全性。传输的安全性包含两个方面:物理的安全性和管理的安全性。物理的安全性,主要是指电子档案在更大范围得到共享的同时,也面临着无孔不入的网络黑客和防不胜防的计算机病毒的威胁。管理的安全性,则主要是指应对有密级的文件设置相应的浏览权限同部门、不同人员的查阅权限,并对所利用的电子档案进行全程监控并自动记录,防止电子档案被篡改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我们应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管理、身份验证和密匙管理,防止内部信息外流,被不法人员利用,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制定统筹规划,确保信息安全

由于银行业务逐步由分业经营转向综合经营,档案的管理类型更加复杂多样,因此我行应提前制定相应措施避免银行内部机构档案管理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现象,做到档案工作统筹协调,档案实体相对集中保管,档案信息高度集中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监督指导,保证全行的核心信息安全,为总分行提供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办公系统各业务系统紧密结合,实现文档一体化。

档案实体分散保管,数据和服务器集中放在总行,通过多级授权,各分行可以相对独立运行,档案实体分散保管;分行各部门人员直接通过利用授权的身份登录,管理、查询需要的本分行档案,总行可以查看全行档案数据,分行需要查询总行或其他分行数据可以通过被查询单位的临时授权进行查看。其中,档案管理系统可建立多个相对独立的分行、支行的档案子系统,并授权下属机构通过浏览器方式对自己的数据进行管理利用;对于公开档案,全行都可以相互查询,对于档案,需要相互授权才可查询;档案实体由于地域分散,因此还是保持分散保管。档案数字化工作由档案实体所在分行负责。

金融档案管理篇6

一、信贷档案管理的现状

信贷档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虽然说各金融机构对于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逐年提高,对于信贷档案管理办法的贯彻也越来越好,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在其中还是存在一些认识不够或者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一)相关人员认识不够。一些金融机构的信贷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只要贷款能够发得出去,收得回来,那就已经足够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那么重要的。更有些金融机构对于信贷业务的发展十分看重,但是对于信贷档案管理就相对比较轻视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相关人员没有做到妥善管理,不讲究工作效率,造成工作拖沓甚至是错漏的现象,在面对检查工作的时候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由于他们对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因此导致信贷档案的资料收集不够完整,不够严谨,同时在移交、归档等方面的手续不够齐全,大大地影响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

(二)资料搜集不够完整。信贷档案对于分析贷款人资料,进行风险防控预警相当重要,但是要让它起到更有效的作用,还必须建立在信贷档案资料收集完整、齐全,文本资料严谨的基础上。但是有的金融机构对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往往不够重视,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部分问题体现在材料的多收、漏收和重收上,有些工作人员由于自己业务不够精通,所以不知道哪些资料是必须要收集的,所以就导致了遗漏一些重要的资料,但是却将一些不必要的资料收集了起来。比如说在土地类贷款项目中,环保评测是一份很重要的资料,有必要搜集,但是有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认识,所以就导致这方面资料的缺收。又例如在房贷等贷款中,由于贷款时间很长,所以导致这方面的日常工作没有能够很好地完成,缺少了诸如贷款催收通知书等内容,殊不知这些资料是相当重要的,当贷款发生问题需要进行诉讼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贷款催收通知书而在诉讼时效等方面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也有一部分问题体现在资料搜集不够严谨上,有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或者是缺乏相关经验,所以虽然搜集了某些资料,但是却没有进行认真地检查,有的时候没有给资料进行编码,有的时候甚至连还没有签字盖章的资料都搜集了起来。由于缺乏信贷档案资料的严谨搜集,很容易导致信贷档案缺乏连续性,也会给日后的信贷档案调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发生贷款风险的时候,在诉讼的时候就会导致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况,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三)管理移交不够规范。除了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信贷档案的管理和维护也是相当重要的,若是信贷档案的移交不够及时,就会导致档案的目录和它实际的内容之间对不上号,以后需要查找信贷档案的时候就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很有可能会因为信贷档案移交不够及时而造成重要的资料被非法篡改等现象,还可能会产生资产不良的情况,后果相当严重。除了移交方面外,信贷档案还有其他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是需要不断规范化的,例如档案的保存,这就十分重要。信贷档案档案有一定的保存期限,在这个期限中要确保档案得到很好的保存。有些档案室的环境相对比较差,出现潮湿,多虫患等情况,这就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信贷档案遭到破坏,当需要调用这些资料的时候就会发现因为信贷档案的保管不当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二、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的途径

要完善信贷档案管理,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要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必要的考评机制来帮助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提高综合素质,明确责任,同时还要规范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让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更加完整有效。

(一)明确责任,统一认识。由于信贷档案的主要责任人是信贷员,所以要规范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责任,统一认识,对所有的信贷员加强组织领导。信贷档案相关工作领导要注意敦促每一个工作人员及时移交重要的信贷档案,要加强他们对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杜绝遗漏、拖延、泄密等违规行为的出现,只有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树立了风险防范的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做好信贷档案管理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有了工作的责任感还不够,还必须提高业务水平,所以金融机构要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信贷档案队伍。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档案法》等相关法令法规,并必须熟悉信贷档案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促进工作人员树立更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日常业务考核,并设立适当的奖惩措施,对于一些工作态度差,业务能力不强的员工要提出警示和教育,并采取“传帮带”等方式,让他们更快地提高业务水平。

(三)严格管理,规范步骤。各金融机构要规范每一个工作步骤,及时收集和登记相关数据,尤其是在核实客户真实身份等方面,更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风险防控。由于传统的信贷档案管理模式存在各种问题,所以金融机构可以逐步改变传统的信贷档案管理模式,采用信息联网等高科技的手段,建立更加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通过设置各种权限,建立多重保密措施等方法,让档案资料更具有安全性。

三、结论

加强信贷档案管理,树立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明确责任,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技能评测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信贷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以采用电子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并更好地进行风险防控,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莉.谈信贷档案管理[J].陕西档案,2002(1):21~22.

[2]翁陆平.谈市场经济时期的信贷档案管理[J].浙江档案,2000(4):24~25.

金融档案管理篇7

二、金融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为其他领域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凭证的作用。

人民银行在日常的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信息,并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在开展金融业务以及管理工作中积累的文字、数据、图表等综合材料的内容,这些档案信息不仅有潜在的使用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我们档案室努力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在处理经济案件、民事纠纷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便是一个证明。

1、利用档案调解贷款纠纷。1995年11月海南怡丰房地产开发公司向琼海市乔泉信用社贷款200万人民币,还本付息的时间是11个月。贷款期满后,怡丰房地产开发公司没有按时归还借款,琼海市乔泉信用社在多次催促未果的情况下,上诉法院,要求裁决。乔泉信用社委托华合律师事务所赵军律师就贷款纠纷一案到我们档案室查阅有关文件。我档案室根据案情为其提供大量证据和法律依据文件。经过二审开庭审理达成了协议,琼海市乔泉信用社同意调解为按原期限推迟一年,罚息减少。此案为怡丰房地产开发公司和乔泉信用社挽回了经济损失。

金融档案管理篇8

一、大都会档案馆简介

伦敦大都会档案馆位于英国伦敦克拉肯威尔北安普顿路40号,是一座紧邻街道的五层红白相间的砖混建筑,整体建筑呈回廊形,与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有机融和。档案馆对面社区花园里各类植物生机盎然,周边环境恬静而安适。大都会档案馆总建筑面积大约是14000平方米,现在使用的建筑前身是个印刷厂,于20世纪30年代启用并改造成为现在的档案馆已经有30年。大都会档案馆设立于1883年,距今已有130年的历史,档案工作在伦敦金融城政府成立之前就已开展。1986年开始有了大伦敦市的概念,大伦敦市共有33个政府机构,包括32个自治区政府及金融城政府,大多数区政府都有了自己的档案馆,有些金融城之外的档案就建议保存在各自区政府的档案馆,1986年以后大都会档案馆就不再干涉金融城外的档案工作。

金融城在大伦敦市的地位较为特殊,一直保持独立及高度的自治。金融城政府的管理者由伊丽莎白女王直接任命,该管理者具有和伦敦市市长同样的级别,而伦敦市长则是由选举产生的。大都会档案馆由伦敦市金融城政府进行管理,目前政府拨给档案馆的经费是每年400万英镑(约4000万人民币),全职工作人员90人。

二、大都会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情况

大都会档案馆的档案工作与英国其他档案机构的工作内容相似,包括对政府的现行文件管理及档案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具体有伦敦金融城政府的文件、法院文件、著名的政治家私人的相关文件、相关的学校和医院的记录、圣保罗大教堂的婚姻和死亡墓地的档案。馆藏档案不单只保存伦敦金融城的内容,也保存有整个伦敦市的档案及更多关于伦敦城外的历史记录,其中记录了很多伦敦乃至整个国家的大事件。如十四世纪爆发的黑死病、1666年的伦敦大火、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有长度达到十米的铁路设计图纸、泰晤士河上著名的伦敦塔桥的竞标设计草案等。

金融城地处伦敦市的核心,其历史已经超过了一千年,因此大都会档案馆馆藏中有很多非常珍贵的与之相关的档案,如大文豪莎士比亚(Shakespeare)的相关档案;杰出的英国浪漫派诗人约翰·济慈(John Ke? ats )以及对世界的司法史具有重要贡献的《大》等等。最早的馆藏档案始于1067年,是一份城镇特许状。1600年以前留存的档案很多使用拉丁语记录,之后大部分都是用英语记录。馆藏档案数量排架长度达到了一百公里,在英国除了英格兰的国家档案馆外大都会档案馆是第二大的档案馆,是全世界保存城市记录最好的综合档案馆之一。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大都会档案馆中还有很多关于中国的档案资料。其中最早的档案资料是在1850年在上海进行中英贸易的照片档案。另外在1968-1986年之间,伦敦市政府机构专门还对华人进行记录,其内容来自伦敦市32个自治区的中国人社区。同时,大都会档案馆专门对华人进行口述史的记录,形式包括档案、录像带和录音磁带,其内容是华人如何移民英国并居住在伦敦的相关专题,近期将以多媒体形式出版发行。另外,他们和华人社区合作了一个名为“龙的足迹”的项目,鼓励华人把个人记录向档案馆捐献,目前已经有19位卓越的华人捐献了个人记录,如第一家开设海外新华社的华人。

三、大都会档案馆档案的收集和征集工作

英国法律要求出生死亡登记、法院、政府文件等由档案馆保存,大都会档案馆和金融城政府相关机构有很好的合作,双方达成协议,每一年将文件记录主动交到档案馆。移交单位将档案按照法律、财务等大致分类后交给档案馆,馆内工作人员再进行细致整理后上架保管。

除了依法接收档案以外,公众也会将文件记录等以礼物形式赠送给大都会档案馆,机构则以租借保留所有权的形式向档案馆寄存档案。同时,档案馆也会就一些主题内容征集相关档案。目前,如奥运会的馆藏档案依法接收的比例是50%,其余的50%是主动征集和赠送的。

另外,大都会档案馆认为需要将档案工作和现实生活及商业用途紧密地联系起来,对相关机构的现行文件提供专业化的档案管理,如对市政道路建设、教育机构、律师事务所的现行文件提供专业化的保管工作。其意义所在,一是这些机构能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二是档案馆能系统地保存这些机构发展的历史,三是能让纳税人或公众看清档案馆的现实作用,认识到纳税的意义。

四、大都会档案馆的利用工作

大都会档案馆的利用工作是在英国的相关法律环境下开展的,自1958年颁布的《公共档案法》中规定,档案的封闭期为30年,自档案产生的下一年1月1日起满30年将向社会开放。在2000年颁布的《信息公开法》中规定任何公共部门都应该将信息公开,不公开则需要批准。规定中确定任何人都可以到大都会档案馆利用档案。在这里利用档案既有收费项目,也有免费项目,在复制档案时则适当收取一定费用,凡查阅档案原件的利用者都要先进行身份注册。据统计每年有3万人到大都会档案馆利用档案。其中,很多利用者在馆藏档案资源中寻找家族的历史,一些现代建筑师在查询伦敦历史建筑档案的同时,利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馆藏档案来参考设计现代建筑,以此来保障新建筑与历史建筑的规划设计上的协调统一。

大都会档案馆与利用者建立网络互动方式以提供便捷一流的服务。例如开设网站、咨询、电话、电子邮件等不同方式的服务措施。为此,网站上有600万件馆藏档案的目录信息,很多人可以在网上查找目录后,再到档案馆继续利用。2012年共收到25000份各类利用咨询。公众利用网站查档检索时,利用者在网上先注册一个号码,登录以后再开始进行目录信息检索,检索到所需要的目录信息后,可以选择是现在利用,还是在以后的一定时间进行利用,后台工作人员都会及时处理。用户也可以将自己检索的记录收藏,下次检索时可以直接打开已经收藏的条目来提高效率。为此,档案馆网站去年的点击量达到2800万次。

五、大都会档案馆的档案数字化工作

大都会档案馆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还把档案馆重要的和利用率高的相关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及时呈献给公众。档案馆自身也为公众提供扫描、复制服务。另外,档案馆与私人公司合作,完成重要档案的扫描数字化工作。例如请专门的私人公司对出生、死亡等历史登记档案进行数字化工作,至今按照人名统计达到了7000万个。由于馆藏档案数量庞大,目前已经数字化的档案数量仅占全部馆藏量的2%。

六、大都会档案馆的库房管理

大都会档案馆大楼非常坚固,因此为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提供很好的保障。由于档案馆在金融城中又处于伦敦市寸土寸金的核心地带,因此档案馆的空间利用率就要求很高,库房均采用了密集架。一些不常用的但是法律要求永久保管的档案置于架子的最高层,档案全部放在盒子里(档案馆根据尺寸用机器自己制作),同时对破损档案尽量做一些修复工作。

档案馆还根据档案的内容分类保存,依据载体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库房里。纸质档案的库房保管温度是18℃、湿度是50%。馆内总共35个库房,采用设备调温调湿的库房只有一半,其他库房全部是利用自身墙体控温控湿,节省大量的运行费用。另外,档案馆每年会将保管期限到期的档案交由专业公司销毁。

七、大都会档案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大都会档案馆非常重视宣传和推广工作,具体的推广活动都在档案馆专门的网站上进行,期间会和使用者互动。网站设置了论坛,大家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档案馆网站和金融城、政府及其他机构的网站设有链接,但是之间也有竞争,如何吸引公众的眼球和关注档案馆工作是他们宣传中面临的一个课题。目前网站广泛使用社交网络进行推广,例如facebook公共软件,在fleeker(音)社交网站中上传了大量的照片,把馆藏照片放在这个网上,是作为宣传和推广大都会档案工作的一部分。

档案馆会利用馆内空间作一些专题的展览,平均每年推出3-4个展览,如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举办时,需要展示出1908和1948年举办的两届奥运会的以往记录,正好馆藏档案中有伦敦举办前两届奥运会的相关记录,档案馆制作了相关的展览和展示据此作了很大的贡献。我们访问期间馆内正在展出的《莎士比亚的生活和时代展览》(Life and Times Of Shake? speare)。按计划近期还要制作档案修复工作的展览。与此同时档案馆也会将这些展览租借给其他机构使用,如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

档案馆也会举办一些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普及活动。例如,请员工或志愿者来馆给公众讲课,讲授如何正确利用档案馆的普及工作和如何利用档案学习、学术研究、探究家族史等相关知识。

金融档案管理篇9

2.循序渐进,逐层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要遵从系统理论思想以及集成化要求,要从系统整体出发,针对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各方面逐一细化,建立立体化、功能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横向与纵向的信息通过网络加以联通,真正发挥出信息系统优势。

3.加强论证,重点搞好数据库建设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开发和建设数据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档案资源的科学化管理,这是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档案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到一点,那就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次性投入工程,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建立的最初的系统之后,还面临着不断的升级和维护,因此强化论证,为数据库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4.科学决策,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作,因此从设计到最后的使用,都要经过严格的计划,科学的决策,微机、工作站以及服务性能、网络技术都是影响信息自动化工程的因素,在当前的管理背景下,应该合理选择档案信息化系统的技术路线,在保障档案信息管理质量与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系统建设的合理性与经济性,要结合当地的房产档案管理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积极借鉴先进的信息化建设技术,不能盲目引入信息化技术,制定阶段性目标,确保每个阶段都能够完成建设目标。

5.多渠道筹措,科学合理分配建设资金

房地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要长期坚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为了能够减少单位投资压力,单位领导应该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坚持中央拨款、地方拨款与单位自助、争取外援相结合的原则,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向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减少资金浪费。充分调动财税征收管理的积极作用,实现财政、税务、金融的相互融合促进,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长期建设发展计划中,为档案信息自动化奠定扎实基础。

6.加强培养教育,重视人才管理

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和动力,因此在建设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单位应该强化人才的教育培养,重视人才的管理,减少人力资源流动性,构建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有针对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信息管理人才的工作责任心,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以及专项人才培养机制,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发展环境。

7.注意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

如何实现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协调,如何把繁重的任务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相结合,决策的正确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行政领导与档案业务、计算机专业技术、人事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共同研究,设立专家业务技术咨询小组,讨论并提出系统建设中长期发展日标和指导方针,协调自动化系统建设中各有关方面工作,审定系统建设的阶段日标、技术路线、标准规范、实施方案、投资规模、经费预算及重大立项和执行。

8.结束语

房地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而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及,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顺应时展规律的举措,是档案管理工作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宋斌路 单位:齐齐哈尔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

参考文献:

金融档案管理篇10

一、当家理财档案的内容和种类

对一般的家庭来说,当家理财档案主要有两类:

(一)家庭管理记录档案

1、物资记录。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我们可以给家里的抽屉、橱柜、箱子等等事先做好“分工”,如哪个抽屉放票证,哪个抽屉放日用杂物等等,都分门别类,编上号码,并建立家庭物资管理记录,让每一类、每一样东西都有固定的放置位置。用过以后,放归原处,用时一翻“档案”,随手可得。

2、家务记录。为了高效率地做好日常家务,核算好家庭财力支出,建好家务备忘卡和家务日记,很有必要。

3、储蓄记录。除了定点集中放置所持有的存储单据之外,应设立一份储蓄记录表,将其号码、金额、利率、存储点、到期日、开奖日期等内容详细记载。

4、收支记录。设立家庭收支明细账,收入部分设有收入时间、来源、金额等栏目,支出部分设有支出时间、事由、单位、数量、单价、金额、余额等栏目。可记一本账,也可记“日常开销账”和“菜金专用账”两本帐。建立家庭理财账簿,既能使开支量入为出,做到每月略有结余,不发生家庭经济赤字,又可将账目前后对比,启发子女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家庭理财档案

家庭中的理财档案主要有:

1、收支发票档案。

2、贵重物品档案。

3、金融档案:一是各类银行存款、信用卡及股票和记账式有价证券(如债券、国库券)等。二是各类保险的凭据。三是个人之间相互借款的凭据、收据、合伙契约、协议书等。

4、珍贵物品档案。

5、证件档案:包括家庭成员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书、离婚证书、独生子女证、(子女)出生医院证明书等。

二、家庭理财档案的管理

(一)家庭理财档案的保管。

每个人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不同,保管档案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要因“家”制宜,对于分类后的材料,可分装入袋,并标明项目,存放于抽屉内,贴上标签。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备一专门档案柜或保险柜收装。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已经进入档案管理范围,有电脑的家庭,可将个人家庭金融档案存入电脑,建立总目录,以便随时检索。对于非常重要的家庭理财档案资料,还可以复制备份或利用银行的保管箱贮存,以防止遗失或被盗。

(二)家庭理财档案的日常管理

在建档管理时需注意:

1、入档要及时。

2、内容要全面。

3、重要的证件,最好预先复印1至3份,随时备用,保护原件。

4、存档要保密。

5、资料要经常

6、对入档的理财资料经常进行研究分析,可提高自己理财的本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保证家庭理财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三、建立当家理财档案的意义

1、物资管理规范—生活更有理性。家庭物资管理混乱,东西越到用时越难找的现象时有发生。若建立物资管理档案,让每一类、每一样东西都有固定的放置位置,用过以后,放归原处,用时一翻“档案”,随手可得,生活变得理性而轻松。

2、制定投资计划—凡事预则立。尽管家庭投资规模有大有小,但投资计划却没有大小之分,计划做得好,小规模也能创造高效益。在股市、邮市滚了十来年的王先生这几年来成功的体验就是每年都做好比较现实和适中的投资计划,目标获利一般不超过50%。这样投资的心态不容易被外界热潮风浪所动,因此在股市和邮市上都没有大的投资失误。虽然从某一个时期或短期来看,王先生的获利没有别人那样大起大落有刺激,但最终他的获利是最稳健的。

3、掌握投资资料—磨刀不误砍柴工。收集投资对象的资料是家庭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理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成功人士一般比较注重投资对象资料的收集,如财务报表、人事变动、价格行情、市场信息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细致的分析。

金融档案管理篇11

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孙彪明知银行具有为储户保密的义务,却违反银行规定,非法提供储户信息资料,其行为涉嫌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罪。犯罪嫌疑人张合军、耿豪、吴伟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涉嫌构成盗窃罪。据此,检察机关依法对孙彪、张合军、耿豪、吴伟批准逮捕。

二、对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资料罪的分析解读

为了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和储户的财产安全,200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五)》第一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该条第二款规定“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从重处罚。”

《刑法修正案(五)》第一条所确定的“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资料罪”,是指以秘密手段或者以金钱、物质利益等方式取得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或者以不合法的方式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犯罪行为。银行职员孙彪因涉嫌触犯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信用卡信息资料,是指信用卡持有人在申请信用卡时按发卡金融机构要求填写信息资料,包括姓名、生日、居住地址、家庭情况及证件号码等,以及金融机构制作信用卡的信息资料和其所管理持卡人的账户资料。这些信息资料的泄露不仅会给持卡人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会严重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刑法修正案(五)》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档案”一词,但信用卡信息资料其实是金融机构在为储户办理信用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事关储户隐私的专门档案。在几乎人人都要与金融机构打交道、“刷卡”消费盛行的现代社会中,信用卡业务档案能否得到妥善保管,事关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事实上,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信用卡业务档案的管理,不仅是保护储户隐私的需要,同时也是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资料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一般主体,即由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构成;也可以是特殊主体,即由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特殊主体犯本罪要从重处罚。本罪侵害的对象是信用卡信息资料即信用卡业务档案。需要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形势下我国金融机构的所有制性质日趋多元化,无论是国有金融机构还是非国有金融机构,其在为储户办理信用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专门档案的安全,《刑法》都给予一体的保护。本罪的主观心态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信用卡信息资料而实施窃取、收买、非法提供的犯罪行为。本罪属于行为犯罪,具体包括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三种行为方式。其中,“窃取”是指以秘密手段获取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如通过偷窥、偷拍以及其他现代高科技方法(如网络解码、安装解码器)等方法;“收买”是指以给予财物或者其他物质利益的方法非法得到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非法提供”是指信用卡信息资料持有人将其知悉、管理、持有的信用卡信息资料以不合法的方式提供给他人的行为。行为人一经实施上述三种行为之一,即可构成犯罪而受到刑罚的制裁,不要求必须有实际危害结果产生。

三、《刑法》对档案保护的新进展,揭示档案部门对规范其他社会事务的法律、法规中涉及档案事务的条款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档案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档案事务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就法律调整对象而言,档案法律、法规是由专门规范档案事务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其他社会事务的法律、法规中涉及档案事务的条款两部分构成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专门规范档案事务的法律、法规在档案法制发展史上出现较晚,它以档案事务社会关系为专门的法律调整对象,构成档案法律、法规的主体,是档案法律、法规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得以独立存在的根本条件,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专门规范档案事务的法律、法规是档案部门关注的重点,也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执法依据。

金融档案管理篇12

各金融机构要以支持“三农”为已任,切实发挥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在贷款发放工作中的工具作用。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支持县域农村经济发展。

二、方法及步骤

(一)加强调查研究。县人行率领征信和金融机构信贷人员深入到无公害蔬菜、养殖、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板材加工等基地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为农户信用信息档案中筛选出的优质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金的需求程度以及融资中的困难,掌握第一手资料,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农户信用信息档案,确定支持重点,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全力做好支农、惠农工作。根据调研情况指导各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有信贷需求的农村企业和农户给予大力扶持,促进农户信用信息的运用。

(二)做好筛选工作。

1、优质农户的筛选。县农行、县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要成立农户信用信息运用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筛选标准,对已征集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进行筛选,形成优质信用农户名单。按照各农村信用社属地进行初级分类,然后按属地内的行政村落继续细分保管,以便于信贷人员查找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各乡镇要组织各村委会配合县农行、县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人员搞好农户信用信息筛选工作。

2、筛选时间和数量安排。县农行、县农村信用联社下属23个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下属6个分部,从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末,完成我县108114农户信用信息档案筛选工作,筛选优质农户的数量由各信用社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筛选。

3、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县农行、县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要以农户信用档案为基础,尽快建立在农村金融机构开户农户的信用评价模型,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评价办法,不断提高农户信用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实地查看,认真仔细收集、整理农户信用信息,并根据评价办法,确定农户信用等级,推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相结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农户+征信+信贷”、“信用联保体+农户+征信+信贷”、或“公司(商会)+业户(会员)+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在农户信用评价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

(三)加强农户信用信息运用。县农行、县信用联社、邮储银行及其他相关金融机构要按照边筛选边运用的方式,对先期筛选出的优质农户中有信贷需求的,按照各自贷款管理办法和要求,简化贷款程序,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同时,要发挥农户信用信息的诚信约束作用,提高贷款回收率,以此规避信贷风险。

(四)创新信贷模式,扩大信贷规模。县农行、各信用社筛选出优质农户后,对筛选出的优质农户,与正在发放的“农信通”卡挂钩,对有申请“农信通”卡意向的优质农户优先评定办理。优质农户只要凭借自己的信用等级,即可享受“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贷款方式,实现农村信贷的快捷、高效、安全。信贷人员要改变以往坐柜等“贷”的贷款方式,要积极深入村镇,了解优质农户的资金需求意向,立足农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对具有辐射作用的优质企业和农户建立授信机制,进一步扩大授信范围,及时合理地给予信贷支持。要由单一支持农户信用户向支持信用商户、种植、养殖加工专业户、优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要针对贷款限额不能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资金需要的实际状况,将授信额度依据农户产业发展需要给予适时调整。

(五)加大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之间逐步实现农户信用信息互通互用。同时,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金融核心作用,将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为全县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加大县域贷款投放力度。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规模,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简化业务流程,下放审批权限,力争涉农贷款超过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幅。

2、加快农村新民居建设贷款投放。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做好省级新民居示范村的项目衔接工作,对示范村内符合条件的农户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要落实和完善农村新民居建设信贷办法,实施新民居贷款优惠政策,贷款利率在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可适当缩小浮动幅度。

3、积极推动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各金融机构要以家电下乡、农机具补贴等政策为契机,扩大消费信贷覆盖范围。

4、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贷支持。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推动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模式,支持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5、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再贴息的杠杆作用。人民银行要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管理,将支农再贷款重点支持涉农投放比例高、资金相对不足的法人金融机构,增强贷款能力,提高其使用效率。

三、工作要求

金融档案管理篇13

21世纪以来,人们对图书馆、档案馆的融合服务研究日渐兴起,这是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合作和结盟日趋紧密的基础上产生的重大课题,其融合服务研究与实践已在国际行业间产生了广泛影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了图书馆、档案馆之间的联系,也为彼此间的合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在图书档案界合作的过程中,二者由最初的实体结盟起步,逐步演变到虚拟融合的愿景目标,从而建立起以资源集成和知识服务为主要特征的门户系统,为用户获取文化资源和信息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

一、当前国外图书馆与档案馆合作融合的现状及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以欧美国家为例,他们开展图书档案融合服务起步早,规划性和实践性强,管理与服务效果显著,从分析欧美国家图书档案机构合作的战略规划和典型项目中,剖析其融合服务模式,对我国及高等院校开展相关工作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制定图书档案合作的战略规划

时间追溯到20年前。199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推出了面向21世纪、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北京宣言》,为图书档案界的务实合作制定了战略规划。《北京宣言》围绕“两个专业、同一前景――21世纪图书档案工作者的合作”这个主题,明确了两大机构继续保持良好合作的发展和延伸,在保留原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开展新项目、开辟新空间,如新领域中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图书档案工作者的密切合作等项目。

之后两大机构又根据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发表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向和具体规划,为落实《北京宣言》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两大机构相继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如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在《IFLA 2006 ―2009战略规划》中提出了要在资源共享、无缝存取等诸方面,更加强化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合作。国际档案理事会则提出要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推动档案馆的外向性业务扩展,尤其与其他文化机构包括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成立新型的联盟体系,促进档案界与外部机构的有效融合。在国家层面上,欧美一些国家的图书馆、档案馆都在各自的战略规划中强调二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以上可以看出,促进融合的主角是政府机构和公共专业组织。由其发起相关项目倡议,并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规范项目成员伙伴的使命和任务,确保项目的有序开展和达成。

(二)机构主动参与合作

1993年,在美国政府的白皮书中,提出应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以满足企业和科学发展的需求。由于其中没有涉及到文化建设的议程,而数字环境下艺术和人文社科的合作显得十分重要,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联合网络信息联盟及盖蒂信息研究所发起合作项目,以回应政府在艺术和人文社科方面遭遇的挑战,并在其报告中发出了应当由部级的各类团体参加的倡议。此后,由人文和艺术机构作为基础性组织,发起成立了美国国家网络化文化遗产倡导组织,参与其中的有教育组织、科研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甚至非公有性质的基金会,这些组织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成员包括63个文化机构和45个大学图书馆。

(三)积极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

数字环境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国外的学者和机构已经意识到这种挑战,并以此为契机开展网络化的合作,力求做到每个项目开设网站,提供相关文化资源,为用户提供方便。如英国成立了由博物馆、图书馆及档案馆理事会构成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其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文化部门的合作,促进图书馆、档案馆的创新。其设立了一系列创新项目,如聚宝盆项目,这是一个拥有包括英国博物馆、艺术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在内的超过6 000 个收藏品的在线数据库。

(四)多样的合作模式

项目开展的范围很广,每个文化组织都有可能涉及。如有全球性项目、国家项目、地区项目等。从合作的模式看,包含战略伙伴关系、面向社区服务、设施共用、不同程度的资源整合等形式。国外的组织注重对最佳实践的培育和发展,制作出项目指南,指出入选最佳实践的标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我国开展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理论研究少、实践性差,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国内有的图书馆、档案馆进行融合服务实践,只是单纯地把二者在行政上归于一体,但融合的程度不深,从内涵上而言,仍然是两个机构生硬地结合在一起。鉴于国外先进的经验,为更好地保存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从国家层面进行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使命。而作为处于科学研究前沿阵地的高校,理应在图书馆与档案馆融合服务的研究及实践方面走在前列。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差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作为高校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与档案馆,也在走过60余年的发展之后,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校的图书和档案工作都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担负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基础性建设必不可少。由于分属于不同的组织机构,两者在管理和服务上有着不同的标准和条件。2015年12月,教育部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这是对原200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重新修订,是当前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的指导和规范性文件。2008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是高校档案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不可否认的是,高校档案馆与图书馆比较,在运行、发展、规模、影响力方面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推动二者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有效融合,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调研和思考。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高等学校“图强档弱”的现状。

(一)资金优势差异

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第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要把图书馆的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图书馆的经费包括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运行费和专项建设费。运行费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维护费、办公费等。第十八条规定,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与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相适应,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总量和纸质文献信息资源的年购置量应不低于国家有关规定。全校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由图书馆统筹协调、合理使用。而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第五章条件保障中,有以下表述:“高等学校应将高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学校预算,保证档案工作的需求”;“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图书馆作为高校为师生服务的重要部门,教育部对在校生人数与馆藏图书比例、馆舍面积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其硬件配置、资金配套都是硬性的,而且要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改善。相较于高校图书馆的“恢宏大气”,档案馆则略显“寂寞孤单”。作为高校的一个部门,在很多高校中,档案馆多不属于中层单位,而归于一个中层单位来管理。它基本上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高校事业,却又忠实地记录下高校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足迹。随着高校档案馆的馆藏不断增加和丰富,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人群越来越多,但在实际工作中,在传统的视角下,档案工作可以被搁置,可以被延缓,可以优先发展教学科研一线而将档案工作“放一放”,所以在资金投入上显然不够科学,与高校事业繁荣的大趋势,尤其与其他部门如图书馆的资金配备相比就显得捉襟见肘。

(二)受众认同差异

图书馆与档案馆都是高校基础性的服务部门,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资源服务。但在受众心里,二者显然不属于一个层次。如果说高校是人类传播知识的摇篮,那么高校图书馆显然就是摇篮中的摇篮。图书馆是学子们必须要去的地方,师生都离不开图书馆,可以说,高校没有图书馆,学生离开了图书馆,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档案馆,多数在新生入学进行入学教育时,集体参观一下,以后就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接触和再次走进档案馆。这是因为档案馆藏资源多是学校自身的历史沿革和文献资料,对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知识扩充意义不大,这就造成了图书馆与档案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个大热,一个冷门;一个“门庭若市”,一个“门可罗雀”。

(三)人员优势差异

高校图书馆一般设有采编部、流通部、网络技术部、参考咨询部、古籍与特藏部等部门,在人员配备上相对稳定、结构合理、技术力量优越。《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规定:图书馆馆员包括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的50%。专业馆员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辅助馆员一般应具有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层次学历,具体聘用条件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学校的人事管理制度确定。以某211高校为例,全馆现有30余个书库和阅览室,有阅览座位 6642 个,各阅览室及书库全部开架服务,每周开馆时间达98小时。由此可知,图书馆人员的数量及质量一定要有充分的保证,才能确保整个图书馆系统的有序运行。而其档案馆是国家二级档案馆, 在人员配备上则明显不如图书馆,档案馆现有专职工作人员7名,其中研究馆员1名,副研究馆员2名,馆员4名(另有兼职档案员170余名)。从我们调研的高校来讲,图书馆员的专业技术力量明显强于档案馆员,无论是在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有压倒性优势。

(四)技术优势差异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高校图书馆迎来信息技术的革命。充足的配套资金支持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让高校图书馆实现了数字化飞跃。除原有的传统纸质图书外,高校图书馆都拥有丰富的电子网络数据库,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做好信息的加工整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群和其个性化需求。高校档案馆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部分高校还是以纸质档案材料为主,网络化管理及服务还是流于形式,这固然与受众面较窄、查阅者少有关,但与技术应用的意识不强、技术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

(五)服务意识差异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受众面比较广,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水平十分重要,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其高效便捷的服务是每个图书馆人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赢得广大读者的先决条件。而档案馆由于受查阅制度、传统观念的影响,主动服务的意识较为淡薄,受众面小,前来要求服务的多为特定人群,档案工作者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意识不强,加之宣传不够,封闭式的服务模式导致工作主动性差,坐等上门的观念重,影响了服务质量。

三、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融合服务的益处

(一)实现资金配置的均衡化

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面临着不断发展的瓶颈,由于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图书馆工作则会紧跟高校事业的不断壮大而壮大,而档案工作则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窘境,原因有以下几点:高校决策者认识不到位,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在相关方面投入不足,如馆舍建设、馆藏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维护、档案机器设备购置,专业化档案管理软件及档案信息化、安装有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及防盗报警安全系统等的安全防护设施及时升级与完善。而当图书馆与档案馆融合一体进行管理和服务时,则会在二者的投入上不分彼此,有利于二者结成一体,全方位地进行建设,实现资金配置和利用的最大化。

(二)实现人才队伍的专业化

高校图书馆的人才力量明显强过档案馆的人才力量,无论是数量还是在人才的内涵建设上。而当二者进行融合管理与服务时,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资源的调配与利用,使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在各有专攻和各自占有优势岗位的前提下,提倡一专多能、一岗多能、多人胜任一岗的能力。

(三)实现共享资源的科学化

无论是图书还是档案,实现统一的技术服务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的利用水平。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方面走在了前面,作为融合的一个整体,档案服务理应在技术上与图书馆共同进步。

(四)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化

二者的融合服务前景广阔,而且可以达到共赢的目的。不管是对图书还是对档案来讲,在探索和完善融合服务的基础上,将会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树立高校大图书大档案的理念,使二者的融合服务深入人心,增强读者及受众群体心中的认同感,进一步认识高校图书馆的未来,进一步感知高校档案馆的厚重历史文化,这将促使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打造优质服务团队,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四、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融合的实施途径

(一)制订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融合规划

图书馆与档案馆的融合应该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融合。在数字环境下,数字资源的长期存取是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面临的共同课题,虽然二者在各自领域都进行着数字化建设,但是却没有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协调,极易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均属于高校内部的工作部门,避免了行政方面的干预和阻碍,开展相关合作也会顺理成章。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的融合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从融合的实践来看,效果显著。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的融合服务研究将为国家层面的图书馆、档案馆的合作融合走出一条新路。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制定好战略规划,提出科学融合的方案,必将为我国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一批合作项目

在当前数字化融合服务相关的框架和方法还不够成熟的条件下,可以采取试点项目的方式,在部分高校中建立示范性合作项目,将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如在有的高校可以进行“有限”的融合模式,即以图书馆和档案馆的馆藏为基础,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进行二者馆藏提炼后的融合,形成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个过程并不追求一种大而全的全部馆藏资源的融合,而是将最能体现二者文化精粹的资源进行统一的采集和组织,实现由重数量到重质量的改变,建立统一的文化平台。有的高校可以开展体现本校馆藏特色、专业建设的融合,实现数字资源对本校发展的有效保障。总之,高校开展的融合研究和实践应各有侧重,以有利于工作、有利于服务、有利于数字化实现为主。

(三)开发图书档案融合的统一技术标准

在分类标准、编目技术的使用上,图书和档案都有本质的不同,开发统一的元数据标准是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公共馆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攻关,在借鉴现有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图书档案融合的技术标准,为两者的融合提供技术保障。

(四)建立图书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图书档案信息服务平台是体现融合服务的重要成果,也是解决馆际之间跨库检索的有效手段。在构建主题门户时,要注重开发一个资源实质整合、检索手段科学、获取资源便捷的功能系统显得十分关键。开发系统时,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很有必要,在深入了解用户的前提下,洞悉其需求性,才能构建一个成熟完善的文化资源平台。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