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实用13篇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1

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最终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和主动性,让他们做好本职工作,为教书育人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心血,但如何才能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呢?

一 用情感管理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人的管理无非是制度和情感管理两个方面,而制度管理只是一个规范行为的准则,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制度管理本身不能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不能有效地平衡人的各种心理状态,激发教职工做好教育工作的内动力,如果操作失度,会产生负面影响,教职工会失去工作热情。而情感管理却能调整和弥补由于制度管理或操作失度造成的负面影响,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中的主动和积极性,人的思维创造性产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而情感管理恰好有利于这种氛围的形成。用教师最真实的话语来讲:“只要学校领导能尊重教师,谁都会把工作做好”,只要学校的管理人员尊重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正确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用公平、合理的制度管理方法,用诚实的情感去对待教职工,那么教职工会主动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也愿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二 有高度的事业心,树立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感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2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 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缺乏运用办公自动化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改造。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主要是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虽有微机和档案网络,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按手工在进行工作。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现在综合档案管理室以一个班组存在,在行政上无法对各大部进行管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需向主管领导汇报,但主管领导一般都是兼任,本身的各项工作时间都较紧张,档案人员要想向领导说明一项工作较为困难,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现在某些部门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也造成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3

网络管理工作是网络管理员利用多种工具软件、应用程序软件和辅助设备来监控和维护网络,使网络正常、高效运行的一种服务工作。

一、网络管理员的主要工作

简单地说,网管人员的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服务。

网络建设:规划网络发展和组建局域网(包括规划拓扑结构、物理硬件实现和网络协议设置),新增或升级网络设备。(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保留网络拓朴结构图、配线架的配线图,以便我们日后寻找故障点。)

网络维护:包括网络故障检测和维修(硬件和软件)以及保障网络安全。(我们要制作维护日志,对增加、修改的结点要进行标注。)

网络服务:根据不同的网络、不同目的而有所区别,包括软硬件资源。我们提供服务、并进行维护。但这些网络也有共同的服务,最常见的服务有: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资源共享服务、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设置、即时通讯(im)软件的设置。

由此可见,对局域网的管理是网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为网管人员具体要负责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网络设备

管理网络设备是管理员工作重点中的重点,要管理设备,就必须知道网络在物理上是如何连接起来的,网络中的终端如何与另一终端实现互访与通信,如何处理速率与带宽的差别,不同的网络是如何对联及如何通信的。对网络设备的管理主要是指对路由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及线路的管理,对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书面和电子文档的归档存储。

2、管理配置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是网络中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与其相连的一些硬件设置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共享,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及数据管理等服务。

一般一个网络中要有许多的专用服务器来满足网络用户的需要,我们要进行规划,将发生冲突的服务分别放在不同的服务器,我们要用最小的配置来满足的用户的要求。通常需要服务器提供的服务有以下几种:

(1)web服务器:

(2)email邮件服务器:

(3)ftp服务器

(4)dns服务器

(5)proxy服务

(6)数据库服务器

(7)即时通讯(im)服务器

(8)软件防火墙:网络杀毒软件

维护和管理各种不同功能的服务器应该熟悉这些服务器的安装和使用知识。

3、管理资源:

网络中的资源很多,如ip地址资源、域名资源、硬盘资源等,对病毒库更新升级,只有管理好这些资源才能够让网络为用户更好的服务。4、管理用户:

管理用户就是添加或删除用户,授予用户一定的访问权限、分配不同级别的资源给不同的用户,并保证网络的安全。

5、数据的备份:

网络发生故障会造成网络崩溃,因此,我们要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的资源进行备份,一旦发生网络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备份数据进行快速恢复,把损失降到最低。建议: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二至三份的备份并进行妥善保管。

网管人员负责的这些工作,说起简单,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的。

二、网管应当掌握的知识

掌握网络管理相关的硬件及软件知识,是成为一个合格网络管理员基础。

1、硬件方面的知识

管理网络免不了和硬件打交道,除了要熟悉pc的各种配置和故障排除方法外,还得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相关知识,才能够排除网络设备的各种故障和问题。熟悉服务器、网络适配器(网卡)、传输介质(网线)、路由器、交换机(包括集线器)、硬件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实用性。

2、软件方面的知识

软件方面需要掌握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安装及配置方法,掌握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掌握软件防火墙、杀毒软件的安装及配置方法。

三、网管应具备的素质

1、熟悉自己的网络设备

作为网络管理员,必须知道自己的系统都使用了哪些网络硬件,熟悉系统的物理线路所连接的交换机、路由器,应该了解自己网络设备的安装位置,网络设备的功能及性能、型号和制造厂商、使用方法,网络设备有无服务合同及故障预报机制,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根据故障的现象找到故障设备,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2、能使用一些必要的管理工具软件

网络管理员不但要掌握常规的网络管理软件,还应该了解一些攻击防御软件,这样,才能在出现各种网络危机时化险为夷。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4

网络管理工作是网络管理员利用多种工具软件、应用程序软件和辅助设备来监控和维护网络,使网络正常、高效运行的一种服务工作。

一、网络管理员的主要工作

简单地说,网管人员的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服务。

网络建设:规划网络发展和组建局域网(包括规划拓扑结构、物理硬件实现和网络协议设置),新增或升级网络设备。(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保留网络拓朴结构图、配线架的配线图,以便我们日后寻找故障点。)

网络维护:包括网络故障检测和维修(硬件和软件)以及保障网络安全。(我们要制作维护日志,对增加、修改的结点要进行标注。)

网络服务:根据不同的网络、不同目的而有所区别,包括软硬件资源。我们提供服务、并进行维护。但这些网络也有共同的服务,最常见的服务有: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资源共享服务、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设置、即时通讯(im)软件的设置。

由此可见,对局域网的管理是网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为网管人员具体要负责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网络设备

管理网络设备是管理员工作重点中的重点,要管理设备,就必须知道网络在物理上是如何连接起来的,网络中的终端如何与另一终端实现互访与通信,如何处理速率与带宽的差别,不同的网络是如何对联及如何通信的。对网络设备的管理主要是指对路由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及线路的管理,对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书面和电子文档的归档存储。

2、管理配置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是网络中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与其相连的一些硬件设置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共享,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及数据管理等服务。

一般一个网络中要有许多的专用服务器来满足网络用户的需要,我们要进行规划,将发生冲突的服务分别放在不同的服务器,我们要用最小的配置来满足的用户的要求。通常需要服务器提供的服务有以下几种:

(1)web服务器:

(2)email邮件服务器:

(3)ftp服务器

(4)dns服务器

(5)proxy服务

(6)数据库服务器

(7)即时通讯(im)服务器

(8)软件防火墙:网络杀毒软件

维护和管理各种不同功能的服务器应该熟悉这些服务器的安装和使用知识。

3、管理资源:

网络中的资源很多,如ip地址资源、域名资源、硬盘资源等,对病毒库更新升级,只有管理好这些资源才能够让网络为用户更好的服务。4、管理用户:

管理用户就是添加或删除用户,授予用户一定的访问权限、分配不同级别的资源给不同的用户,并保证网络的安全。

5、数据的备份:

网络发生故障会造成网络崩溃,因此,我们要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的资源进行备份,一旦发生网络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备份数据进行快速恢复,把损失降到最低。建议: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二至三份的备份并进行妥善保管。

网管人员负责的这些工作,说起简单,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的。

二、网管应当掌握的知识

掌握网络管理相关的硬件及软件知识,是成为一个合格网络管理员基础。

1、硬件方面的知识

管理网络免不了和硬件打交道,除了要熟悉pc的各种配置和故障排除方法外,还得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相关知识,才能够排除网络设备的各种故障和问题。熟悉服务器、网络适配器(网卡)、传输介质(网线)、路由器、交换机(包括集线器)、硬件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实用性。

2、软件方面的知识

软件方面需要掌握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安装及配置方法,掌握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掌握软件防火墙、杀毒软件的安装及配置方法。

三、网管应具备的素质

1、熟悉自己的网络设备

作为网络管理员,必须知道自己的系统都使用了哪些网络硬件,熟悉系统的物理线路所连接的交换机、路由器,应该了解自己网络设备的安装位置,网络设备的功能及性能、型号和制造厂商、使用方法,网络设备有无服务合同及故障预报机制,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根据故障的现象找到故障设备,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2、能使用一些必要的管理工具软件

网络管理员不但要掌握常规的网络管理软件,还应该了解一些攻击防御软件,这样,才能在出现各种网络危机时化险为夷。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5

1.管理观念创新

管理观念的创新在整个创新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管理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以解放思想和观念更新为先导的。

在我国,要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管理创新能力,必须有先进的观念创新机制作保证。观念创新不光是几个领导人的观念创新,而是整个企业以至于每个员工的观念创新。

要进行管理观念创新,首先要对企业现状和内外竞争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差距,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这样才能激起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而要更新观念,管理者必须打破现有的心智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式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并通过综合现有的知识、管理技术等, 改进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大胆否定自我不断突破。

其次,解决观念创新问题最关键的一个词是“主动”,主动收集创意。必须承认,这是个苦力活儿,但是哪有闭着眼睛就能获得的创新呢?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收集关键知识方面,并通过关键知识的分享激发员工各方面的创新想法。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创新及分享文化的形成,这种做法仍然可以帮助企业在管理创新上获得更多的机会。 2.战略管理创新

战略创新是企业根据其内外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性谋划方面做出的新的思考和实践。现在世界各地有效的管理者无不认识到战略创新对于提高组织绩效的作用。  企业管理层必须意识到当前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在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等要素上进行重新整合,对关系着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以有的决策及决策过程进行全面整合,旨在增强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决策等,使之更加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概括来讲,战略创新的要点如下:企业是容纳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的容器,这些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特定的企业运营模式来相互平衡;高回报来自于对公认的假设进行挑战,而不是采纳和其他对手差不多的策略;从客户的不满、厌倦和感受中寻找灵感;根本性的战略上的创新比在单纯运营效率上的改善有价值的多;战略要面向未来的市场环境。

3.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是对企业组织的流程、结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范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重组或变革。组织创新的实质是建立一个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适应环境持续变化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该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充满效率,能敏锐地感觉到环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进行自我变革和调整。

我国企业要加强组织的柔性,建立跨职能部门的机动团队。这是因为在柔性组织结构下,其专业化、正规化和集权化程度比较低,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跨职能工作能力,从而更易于发动和实施组织创新。

富足的组织资源是实现组织创新的重要基础。组织资源充裕,使管理部门有能力开发创新成果,推行整体性组织创新。建立多向的组织沟通有利于克服组织创新的潜在障碍。例如,委员会、项目任务小组及其他组织机构等,都有利于促进部门间交流,达成共识,采用组织创新的解决方案。创新型组织通常具有独特的组织文化,例如,鼓励试验,赞赏失败,注重奖励等。如: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它是未来理想的企业组织形式,它能不断反思,不断否定自己,这就是组织创新的成果。

4.管理模式创新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模式有两种:一是以改进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市场适应模式,一种是以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市场创新模式。发达国家常采用市场创造模式,而我国企业还处于市场适应模式这一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应围绕如何在适应市场的基础上,向市场创造的模式迈进。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产品创新模式。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可以取得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科技成果;或设计出新结构、新规格、新样式的产品,或具有独特技艺或配方的老字号产品。这些都可以使我国企业的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从而以独特的优势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2)服务创新模式。所谓服务创新是一切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来便利消费者的新举措,如服务项目的增加,服务态度的改善、服务设施的改进、及服务方式的推陈出新等。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的需求将日益多样化,高档化。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方面应该不断创新,向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附加利益,以创造企业经营特色,创造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5.管理方法与手段创新

管理方法是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直接涉及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企业要重视和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加强管理,把建设企业的长期实践中所创造的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与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结合起来,逐渐扬弃并改进以前的管理方法,从市场预测、成本分析、库存物流、产品销售等过程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

例如: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它是以严格管理规范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以员工自我管理为主体,通过一种顺势而人性化的管理。它还是以理性的管理思维,超越了传统的硬性规范管理模式,把刚性管理制度的强制实施发展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要求和弹性的约束准则;把被动的事后惩罚转变为事前预防性的相互监督;把围绕生产的管理结构调整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灵活应变的弹性管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的创新型管理方法。 管理手段创新主要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信息化能提高其应变能力,可以进一步融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各项资源能综合、合理、集约、高效地使用,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随着企业获得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跟踪世界上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以及信息的更广泛的共享,与外部尤其是与消费者更直接和密切的联系等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及其变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生存在环境中,必须对环境开放,与外部经济社会环境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又必然被经济社会环境所制约,因此企业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达到其管理目的,不仅要掌握员工的价值观、组织其所拥有的资源等内部环境因素,而且要了解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和竞争等外部环境因素,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今天的企业而言,其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空前的,对企业管理的冲击也是空前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管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内范围来讲,我国告别了计划经济体制并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企业面临的所有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经济规模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日益提高;人们的需求结构的层次性已明显地表现出来;环境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进步发展途径、经营机制、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使得环境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范围而言,世界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竞争对手跨越国界,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壁垒在不断削减,市场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伴随着信息革命的冲击,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企业管理转向知识和无形的资产,知识成为决胜的法宝,人力资产的管理无比重要。面对这一变化,企业管理者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学会竞争与合作,创造双赢或多赢的市场竞争格局,以适应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三、做好企业管理对环境变化的应对之策

企业是存在于经济社会这个复杂而又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以便生存下去。达尔文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大的、最强的,而是变化最快的。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重新定义了通用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该公司以前的产品类型和管理模式。在1980年上任伊始就提倡“管理思想的变革”,首先烧掉了鼓吹传统行业管理方式的公司政策手册,随后改进了公司的管理机制,革除了两个完整的管理层。此外,他还广泛向下属授权,实现决策制定的分散化,并由此提高了经营运作的效率,使得通用电气公司在过去的10多年来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公司之一。究其原因是当今世界游戏规则的变化迫使管理者们开发系统性的方法,以分析环境,评价组织的优势和劣势,识别有可能建立竞争优势的机会。在组织方面,长期以来,企业是按职能设立管理部门,按管理幅度划分管理层,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管理组织机构。这种组织结构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已成为新的趋势,管理组织结构变扁变瘦,综合性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扁平化、网络性、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将发展起来,这样可以实现企业组织集权化和分权化相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相统一。上述变化对我国企业管理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该借鉴优秀企业的做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本企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变不惊,游刃有余。对当前来说,企业应选择以下应对之策:

首先,要制定面向世界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国际范围内,世界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竞争对手跨越国界,竞争将更加激烈。面对这一变化,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敏捷而灵活地做出反应,冲破狭隘主义的束缚,施之以恰当的管理方式。中国加入wto后, 在纷繁变化的国际市场中,每个企业都必须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制定面向世界的企业发展战略。具体而言,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全球信息情报搜集网络,了解和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了解和掌握同类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供求状况、技术创新程度以及成本和收益情况,准确定位自己的生产和经营,从而能有效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企业发展服务。与此同时,要转变思维方式,不仅要学会竞争,还要学会合作或竞争中的合作,创造双赢或多赢的市场竞争格局,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技能和智慧,在变革的年代,企业管理者的中心任务就是推进组织的变革。处变不惊,随机应变,这是企业系统的开放性和环境适应性对企业管理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企业管理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这是系统思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所要求的。企业要有意识地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遵守规则,恪守信用。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经济系统,区别于该企业系统的其他周围系统,就是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企业经营而言,既能提供机会,也会形成风险。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所提供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避开社会环境造成的威胁,为企业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营战略提供基础性资料,以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存在和运行的。社会环境是对管理的限定,也同时提供了管理发展的机会。企业管理就是在不断的与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中,产生一种能量以抵偿系统运转所消耗的能量,从而保证了管理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具体要注意的就是:在处理与发展资源的关系上,要正视自己企业的位置,不要以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自己企业,更不要以攫取不可再生资源来为自己企业谋利益;在处理企业与外界企业的关系上,不要偏向自己的企业,也不要完全依托别的企业;在发展速度上,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利益的关系,不要贪图小利,更不要只顾发展速度而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无欲速,无见小利”。④①

参考文献:

[1] 黄人杰.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方法[j]现代管理科学.2007.01

[2] 石明合.浅议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思路[j].西部财会.2009.04 [3] 马海清.谈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改革与开放.2009.08

[4] 张学银.企业管理创新的几个着力点[j].领导科学.2009.20 [5] 伏玉.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研究[j].理论界.2009.1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6

(一)安全意识淡薄。由于企业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造成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三)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四)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深入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二、建筑安全的管理措施

(一)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才能上岗。所有新员工或从事新的工作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项目部、班组的安全教育,并要定期培训,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强化工程特点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二)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科研合作。

鼓励施工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研究、开发、推广一批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和装备,淘汰落后工艺,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要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的制约作用,从而把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全面引向深入。

(三)加强风险评估,做好重点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作出评估,并对每个项目具体化,做好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

(四)编制安全措施,执行科学程序。

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遇有特殊作业(深基坑、起重吊装、模板支撑、人工挖孔桩、临时用电等)还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程序经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

(五)搞好“五定”,认真落实。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三、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一)全员安全管理模式

1.注重培育全员安全文化

这种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因此,其安全文化应该是全员安全文化。形成新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员安全文化。全员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还应包括业主、设计、监理及社会相关方。

作为总承包方,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相关各方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使安全管理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当然,首先要充分调动本单位全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安全文化。只有形成全员安全文化,才能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保障人员安全。全员安全文化是新的项目安全模式的核心。

2.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四个转变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与传统的项目安全模式相比,有四个转变,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3.全员参与是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管理组织,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管理为核心,以各专业工程师为骨干,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管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体系安全管理,是将生产与安全的紧密结合的组织,是对项目安全管理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

(二)安全目标管理模式

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7

建筑领域项目监理制的推行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短短20几年的时间里,监理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基本上覆盖了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为实现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更好的开展施工监理管理工作,为此,文章从施工准备、实施和竣工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与研究。

2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管理工作

2.1 资质审查

监理机构除了应要求承包单位填写《承包单位申请书》之外,还要对其营业执照、从业资格证书、技术力量、人员组成等方面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报告递交项目监理部进行复核,确保施工承包单位有能力为施工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2.2 组织技术交底和施工图会审

在组织技术交底和施工图会审之前,监理机构首先应组织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和图纸进行内部审核,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递交业主、设计及施工单位,以便让交底和会审工作更有针对性。

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结束后,监理单位应对所涉及到的各类文件和规范进行整理,形成会审记录,在由与会各方签字后妥善保管,以备日后查找和使用。

2.3 施工组织设计

监理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的审查应包括查看方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检查设计方案是否存在与有关标准和规范相互冲突的地方,以及工期的设定是否满足承包合同中对于工期的要求。如果是大型的群体工程,则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分阶段、分部的施工方案,以便监理单位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审查。

审查通过后,监理单位要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递交建设管理单位进行复核,如果在此期间方案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改动,则应在施工开始前将改动内容递交,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

3 施工阶段的监理管理工作

3.1 测量放线工作的质量检验

对于施工单位所递交的测量放线结果及相应的保护措施,监理单位应及时派出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监理人员对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控制桩保护设施以及临时水准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复核,检验合格并签字确认后,施工单位方可对这些数据进行使用。另外,监理单位还要注意预先对测量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查,确保其持证上岗,以便为测量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3.2 材料、设备质量控制

材料、设备进场前,监理人员必须对其出厂合格证进行核对,并进行外观检查和抽样检查。对于那些不合格的产品,监理人员应拒绝签收,同时要求材料、设备的生产单位限期将不合格产品收回并提供合格产品,避免不合格材料进场,从源头上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另外,监理人员还应定期对材料储存情况进行检查,以免因储存或管理方式不当而导致材料变质。

3.3 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检验

监理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在对隐蔽工程进行隐蔽前,将详细的质量参数和施工记录上报,待监理人员现场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另外,监理人员也应化被动为主动,对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抽查,以免因错误的施工方式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而导致返工,确保施工保质、按期完成。

3.4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验

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工作一般由专业的监理工程师负责完成,而分部工程的质量检验工作则由项目总监来完成。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除了要对施工单位递交的质量资料进行查看外,还应到现场对材料内容进行核实,准确无误后,方可在项目统监表上签字确认。需要注意的是,分项、分部工程的主体结构和地基部分必须在经过检测后方可隐蔽,对于那些擅自隐蔽的,监理人员应组织人员将覆盖物挖开后进行质量检验,切忌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而单方面听信施工单位提供的质量报告。

4 竣工阶段的监理管理工作

4.1 竣工审核

竣工审核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是项目完成情况审核、技术档案审核及竣工图审核。在项目施工结束后,监理人员应对承包合同中的技术、质量等要求是否得到了完全的满足进行审核,以保证建设项目的完整性,消除安全隐患。

竣工技术档案的审查内容主要是所采用的工艺流程是否与合同要求相符、质量检验和试验次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档案中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准确、监理人员的签字确认是否真实、完全等,做好技术档案审查工作能够有效保障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在投入使用后发现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必要麻烦。

在对竣工图进行审查时,监理人员首先要对图纸是否具有竣工图章进行检查,同时对施工单位、审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图纸编制人、监理人员、图纸编制日期等内容的准确、完整程度进行审核,并保证所使用文字、图形、代号的规范性,以备日后使用时能够迅速、准确的找到有关负责人。

4.2 编制监理档案

在编制监理档案时,监理人员应注意保证内容填写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做到签字齐全、字迹工整,并按照先后顺序准确排列,合理分类。可以说,监理档案的编制质量直接反映着监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责任心,做好此项工作不仅会使日后的档案查找更加方便,也会极大的提升监理人员和机构的社会信誉,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5 结语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8

1.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工程施工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少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高位瘫痪的脱节管理模式

这种不健全的管理模式使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了自和控制权,被动地依附项目承建人,仅收取管理费,从而被迫违心听从和放任于项目承建人。而项目承建人往往又把工程进行层层转包或分包,从而造成部分建筑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文件,造成政令不通和建筑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

1.1.2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显著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监管薄弱,检查、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忙于日常事务,对安全生产的相关文件无暇顾及,只停于口头上讲安全生产,或被动、或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工作的落实。

1.1.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工作无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和对各自的职责负责,经济承包合同未能体现从施工企业项日部班组施工作业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

1.2工程质量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2)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

(3)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2.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了解工程概况,有备而战

(1)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了解清楚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2)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了解清楚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

(3)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熟悉施工图纸,只是对工程的纸上了解,这是不够的。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2.2实行目标组织,面面俱到

(1)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是基层施工技术的一项关键工作。做好施工准备,向施工人员交代清楚施工任务要求和施工方法,是为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建筑施工整体目标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尤其重要的是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技术、经济文件的要求,围绕着质量、工期、成本等施工目标,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每项施工任务中积极组织协调,严格控制,使施工中人、财、物和各种关系能够保持最好的结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关键部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检查,预防事故的发生,凡属关键部位施工的主要操作人员,必须强调其应有相应的技术操作水平。在一个施工班组中,人员技能有所差异是必然的,这就需要施工技术员合理分配。 例如,在砖砌体丁程中,人员协调安排要求按技术分工。技术底子厚的人员安排在砌墙角的位置,确保墙与墙之间的成角垂直。反之,技术生疏的人员分配砌墙身中部的砌筑。同时实行“熟手带生”的方法,让熟练的人员带着新手,发挥互助互利的精神,确保砖砌体工程的质量。 施工管理当然离不开“管”和“理”。要“管”好人手的分配,也要“理”顺施工的程序,要随时纠正现场施工各种违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问题。

(3)另外,如遇设计修改或施工条件变化,应组织有关人员修改补充原有施工方案,并随时进行补充交底,同时办理工程增量或减量记录,并办理相应手续。并且要在图纸上标识修改的内容,便于施工的顺利进行。不但要做好以上工作,还要严格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制度,并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

2.3安全管理,预防为主

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上是一项重点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名誉和管理素质。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的首位,若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那是最大的隐患,是最大的危险,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的命脉。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足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

2.4强化组织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在管理建筑工地时,要确保工程能够安全,按质、按量地完成,不但要有一定的技术,而且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注重良好集体的建设。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凝聚力,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施工班,集体的凝聚力越强,班组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越顺利,越有效果。因此,必须加强集体的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使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2)一个集体风气的好坏,会影响每一个施工人员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技术发展的积极性。因此,作为管理员必须了解每一个施工班以及施T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班风,使之自觉遵守施T规则和执行安全规范,并自始至终地遵守这一集体无形的准则。

(3)为了使工程质量符合有关设计要求,就要依靠技术人员的团结协助。如何得到班组人员的信任,同时可以很好地管理他们的工作,服从自己的安排和要求,要依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融洽关系。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9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项工程都是通过激烈的投标竞争而得,往往是低价中标,质量要求高,工期紧。如管理不善,将难以避免浪费或不必要的返工,对工程施工工期、质量、效益以及企业信誉都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项目实施中,管理是关键,其中技术管理又是重中之重。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针对现工程项目建设的各施工单位(标段) 施工技术总负责人如何做细、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1 明确自身的责任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应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全面的责任。对于工程”质量“二字。自身的职责是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是在充分理解业主及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应解决和参与控制、管理的范围。

2 编写经济、合理、适用的施工组织方案

在编写施工方案前,首先必须熟悉各专业图纸,明确各工序安排,然后踏勘现场,将图纸内容与现场结合。再后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及规范,对工程的结构,施工及业主要求情况等形成一个清楚的轮廓后再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结合现场的实际现状、工程特点、施工难点以及单位的机械设备情况进行编写。方案中应包含工程的概况、施工组织及管理、工期安排及保证措施、重点及难点施工方法(尤其是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采用)、工程施工质量目标及控制方法、安全及文明施工保障措施等内容。方案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各项内容适用,针对性强。并且随着现场施工条件变化,对工期和施工组织安排作出及时合理的调整。

3 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

技术负责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也是工作的关键内容。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时巡视现场。除收集、解决施工中存在的技术总问题外,还应检查各施工环节是否按规范施工,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做法及时制止,对不合格的工序督促质检,实验人员监督整改;另一方面是督促实验人员对进场材料、半成品以及砼配合比、回填密实度等及时进行检验试验,以数据说话。工程施工过程中,督促实验人员对砼送检、分析;对各种进场材料如水泥、砂石等进行送检。查验其合格性:提前索取如砼、砂浆等配合比数据随着工程进展随时检测分析、工序合格性,如回填密实度、施工配合比及砼坍落度等.技术负责人应随时提醒实验人员并收集相关资料。确保工程施工过程每一个环节均达到和符合规范要求,满足质量目标。

4 对材料的用量及质量进行控制

技术负责人对工程材料控制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工程材料是工程结构的骨架,并最直观地反映出工程质量中,技术负责人应不定期对进场常规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如管材,砂石地方材料等。需进行实验确定材质的材料如水泥、钢筋等。应督促送检,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核查,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在我们建设区内已发生过因施工砼强度达不到设计标号和施工技术负责人的不认真度而引发的施工质量和整改工程实例。对工程中所采用的新材料,应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先了解其特性及工艺要求后,方可使用于工程必要时可先作现场试验段。二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工程最大实施成本来源于材料,材料用量直接影响利润指标。技术负责人在工程实施前应对工程的材料需求量计算清楚,针对施工段落、施工工序材料用量进行合理分布过程控制中以计划控制用量、以用量核定产值,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逐步实现阶段性成本控制。

5 配合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

现管理要效益,工程成本核算是关键,技术负责人应全力配合项目经理做好成本分析、核算及控制工作。每月应根据现场实际完成情况计算出产值。再根据现场人工、材料、机构费等支出情况计算现场投入,然后初估利润。结果出现赤字,应多方面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以便及时纠正偏差,而不是向业主发联系单。

6 随时对工作进行梳理

施工技术工作内容繁杂,为了防止工作疏漏,每隔7 天至10 天应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工作。梳理工作包括:已施工的工程段落中还需要完善的技术工作如签证、变更内容,正施工的工作段技术准备工作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施工中又出现什么新问题待解决,准备施工的工作段是否已具备条件,是否还有欠缺。工作内容梳理后,各项内容以条款形式显示,以后每完成一项均在该项后面作上相应的记号。对那些本次梳理工作中因条件不成熟,未完成的内容进行下一次梳理内容。这样可避免工作出现遗误。

7 作好施工日记及会议记录

施工日记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巡视施工现场的日记。技术负责人在一天之内。至少两次以上巡视施工现场,并随时与施工工长沟通,掌握和了解工程施工进展第一手资料。发现和预计施工中存在或可能遇到的质量和技术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以避免对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展造成影响。必要时左请业主、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协商解决。解决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是作好与相关单位之间的一些约定的日记。一个工程的建设。会涉及很多单位。如业主、设计监理、各专业配套设施单位、其他施工单位(标段) 等等。从工程开工至竣工的全过程中与这些单位之间会有一些关于工程施工或工程施工有关的约定无论是口头约定还是先口头约定后补以书面约定,都应作好日记,日记中应显示时间、地点、人员及约定的内容。会议纪录建议设专用会议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时、地点与会人员及会议内容。会后形成纪要,传递给与会单位。涉及工程技术变化或工程造价变化的应请相关单位、人员签字盖章。

8 作好与设计单位的配合

作好技术负责人应随时与设计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设计图纸实施于施工现场由于受实际施工情况影响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管线穿越结构、建筑与结构不符时、技术上、规范上的重大偏差等,技术负责应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人员。必要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计商讨以确保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施工任务。

9 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技术负责应全面负责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资料收集后应分门别类的进行装盒,这样易于资料的查找,也方便工程竣工时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结语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10

1.思想意识上的创新

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善于用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才能突破前人,超越自己,才能永葆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好档案工作。

1.1档案人员应当重视观念更新

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因此,档案人员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多一些胆魄与果断,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让档案工作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的清苦是人所皆知的,不怕清苦是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苦,继续踏踏实实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开拓与创新,使档案工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发展档案事业。

1.2档案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善于提出新方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1.3档案人员应当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档案人员要把学习作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必然选择,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拓宽视野,运用档案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努力去多思考,多研究,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2.创新――档案工作才有活力

2.1做好档案工作要有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 进步;没有创新,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创新,档案工作才有活力。21世纪的今天,面对档案资源信息化,信息资源网络化的时代要求,档案工作更需要创新。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固定思维,工作只注重踏踏实实,按部就班,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个别档案干部习惯于照既定框框办事,过于强调继承,忽略了开拓与创新,导致工作上死死板板无生机,档案工作的局面打不开,究其原因,就是档案工作缺乏创新,因此,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有创新的理念。

2.2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档案工作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在改革开放中,档案执法宣传、档案升级认证、村民建档、民营经济建档、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资源共享等等,这地有效探索,与时代相呼应,为档案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型档案载体的广泛应用,给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方式都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推动档案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2.3市场经济为档案工作创新创造了广阔空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为我们今天的档案工作拓展了创新的空间,提供了创新的舞台。譬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以及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特别是市场经济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体制,对档案工作来讲,涉及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会越来越重,如何在这块新天地中写就档案工作创新的华彩篇章,是整个档案部门都应考虑和实践的大问题。另外,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档案载体多种多样,如何做好新领域和新载体档案的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广大档案工作者既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工作上积极创新,才能使档案工作跟上形式的发展,档案工作才有生机、有活力。

3.创新――档案工作才能发展

3.1在思路上创新

档案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方方面面,如何开展档案工作,使全社会都能关心档案事业,重视档案工作,就要以创新求思路,通过科技创新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通过思路上的创新开拓视野,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对于有创新的思路,要敢于在实践中试验,要提高加强档案工作的办法、意见和规定,使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2在工作上创新

档案部门要围绕档案的收集、整理、安全保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大胆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档案的收集和提供利用方面,应突破旧框框,打破过去你进我收的常规,努力征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档案进馆,形成各档案馆都有自己的馆藏特点和“镇馆之宝”。在提供利用中要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情况,提供服务,使档案成为领导决策的参考。

3.3在机制上创新

档案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各级档案部门应努力创新机制,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进档案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形成对档案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和创新研究的工作机制,以指导和规范档案工作。要完善岗位责任规范,严明岗位职责和纪律,实行竞聘上岗,末位落聘,工资与岗位职责挂钩的竞争机制,真正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工作有力、运转灵活的管理机制,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4.提高创新能力是档案干部的历史责任

档案工作创新离不开档案干部的创新思维。提高档案干部的创新能力,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今天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新知识快速增加,处在这样的时代,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档案工作要发展,档案人员就必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研究探索档案工作的新理论、新技能和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档案人员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掌握新理论,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手段。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敢于打破常规,与时俱进。二是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档案干部应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形成新认识,找到新答案。从而把档案工作推向新境界。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态度,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围绕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好档案工作,提高创新能力。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11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离退休工作也呈现出了新态势和新特点,同时也赋予了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新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离退休工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一、充分认识做好离退休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是我们党执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职工工作”,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离退休干部职工的深切关心和关怀,同时也为广大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因此,做好离退休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关系到我们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敬老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国古代就有了“养老”“敬老”的一些规定,西汉就有尊老的法律制度,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有朝廷“五仗”,持“五仗”者在社会上享有优待和照顾。今天我们的党和国家把敬老尊老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切实做好离退休工作,把老同志安排好,为他们服务好,不仅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并且将会进一步调动老同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续作贡献的积极性,为推动党风建设,促进民风的转变,关心教育下一代,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起到重要作用。

(三)做好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安定团结

很多企业的在职员工都是离退休老同志的子女后代,离退休工作是涉及到众多在职员工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把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使老同志愉快度过他们的晚年,同样对大批在职员工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老同志们的问题没处理好,在职人员就不安心工作,直接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再者老同志的今天就是在职员工的明天,做好离退休工作,有利于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实现安定团结。

二、如何做好离退休工作

(一)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当前,形势发展日新月异,离退休管理工作者,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各种方针、政策,牢固地树立发展观,才会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自觉性,才会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经验的进取心。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培养沟通协调能力。老同志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更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关心。要对他们多加体谅,多问候,多亲近,多安慰,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该办的,能办的立即办理,不能或不能立即办的,耐心做好离退休职工的解释工作,并及时向有关上级部门汇报,上下沟通,争取理解,有的放矢的做好离退休干部职工工作,切实提高离退休工作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文化素养。离退休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紧跟形势,结合老同志追求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的强烈愿望和渴望,能指导开展多种多样的积极健康的活动。

(二)建立健全离退休党支部建设

把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中,分批次开展党组织活动,确保每位离退休党员同志都享有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权利。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向他们发放党员读物,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使离退休干部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向老同志通报企业的发展情况,就企业的改革发展建设举措,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为企业贡献力量的真诚愿望,使老同志们退休后能继续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设发挥余热。邀请离退休党员代表参加企业党代会等重大活动,增强他们的党性和革命气节,充分满足他们的政治诉求。

(三)不断充实、丰富离退休工作的内容

一是结合老干部追求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的强烈愿望和渴望从健康、愉快、生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寻求乐趣的需求,紧跟形势,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积极健康的活动。通过"老年活动中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室"等组织,积极组织老同志开展唱歌跳舞、下棋打牌、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科学知识讲座等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科学健身的文体活动、延年益寿的保健活动之中,用党的思想文化去占领他们的业余文化阵地,让老同志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新方针、新政策、新形势、新变化、新成就。二是要树立典型,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正面引导,宣传教育,把离退休党支部建设成开展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推动离退休老同志思想政治工作向前发展。三是要主动请老干部来参与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也成为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的一员。通过他们,向离退休职工宣传国家、企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关怀,同时也通过他们收集反馈老同志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离退休职工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积极争取资金,准时足额发放离退休职工生活补贴、统筹外补贴等各项津补贴、节日慰问费等,保障离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待遇。有保证的生活待遇是离退休队伍稳定和谐的基础,只有实实在在的把生活水平提高上去了,解决了离退休职工基本的物质需求,才能真真正正的赢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五是定期到生活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家中走访慰问。对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同志,采取看望慰问,发放重病救济金的形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对于收入低负担重的老同志,采取发放困难补助金的形式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对于患病去世的职工,协助家属料理后事,送去慰问金,并帮助家属申请办理离退休职工死亡抚恤金;对于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离退休职工遗孀,为他们申请遗孀生活补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

总之,目前我们正处在企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各项工作正不断向前推进,为做好离退休工作创造了条件。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离退休工作的方针政策,发扬我们民族和党的优良传统,深刻认识做好离退休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以对离退休老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满腔热情地全心全意地为离退休老同志服务,就一定能开创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亚兰.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离退休老干部服务工作[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52).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1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离退休管理工作呈现出了新态势,离退休职工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更好的生活待遇。在新形势下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制定合理对策,不断提高离退休工作水平。秉持“一切为了老同志”的基本理念,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离退休人员思想上出现的新问题,推动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存在一些新的问题。由于缺乏活动场所,离退休组织开展活动比较困难,与其他同类型企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离退休人员居住分散,由于待遇等方面的差异,很多活动难以组织。离退休职工管理关系不明晰,不再承担管理职能,有关任务难以完全执行,对退休职工管理的制度政策较少。社区管理不完善,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社区工作尚不完善,对离退休职工管理未完全纳入日程,因此缺乏实施办法。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单一,日常管理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离退休职工的需求。

二、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敬老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国家把敬老尊老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把离退休职工安排好,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动党风建设,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切实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是我们党执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对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非常重视,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有利于实现安定团结,关系到党的兴旺发达。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有利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直接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三、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创建优质平台,充分发挥离退休职工的余热。离退休的职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极搭建专属性平台,推进离退休职工发挥余热,真正实现老有所为。组织座谈强化与离退休职工间的沟通,听取离退休职工对于企业发展的建议,好的建议可给予适当的奖励。组织离退休的职工为青年职工传授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可为企业培养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年轻化专业人才,通过离退休职工的积极投入能够充分体现其价值。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加强支部思想政治建设,通过精选学习内容,采取举办报告会、互动学习等方式。加强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完善离退休职工组织生活制度,结合离退休党员生活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建好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建设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懂得老年人思想。要高度重视抓好离退休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实行岗前培训,实现知识互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干部的道德修养。加强保障措施,确保资金和费用的投入。

3.不断丰富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内容 。积极开展多种积极健康的活动,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唱歌跳舞、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用党的思想文化去占领他们的业余文化阵地。树立典型,通过正面引导,推进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前发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向离退休职工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并收集老同志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到生活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家中慰问。

4.离退休管理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管理工作必须向物质的、文化的多种载体扩展,改进方法,加大科技和文化含量,形式上更趋于生活化,从日常小事入手。要改进离退休工作的方法,从集中型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转变,讲求实效性、实用性。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达到老有所乐的目的。按照离退休人员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把活动和调整健康心态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综上所述,离退休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事工作,与安定团结这一大局密切关联。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做好离退休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握离退休工作的客观规律,找准工作的重点难点,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离退休工作的方针政策,将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做好,做好各项工作,为做好离退休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将管理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需积极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推进离退休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13

建设项目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的核心工作之一,可确保安全的生产,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应该全过程参与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紧密联系各相关单位,合理安排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配网建设,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避免出现人身伤亡事故,从根本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树立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1 项目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管理策略

在配网工程中,首先应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在勘察设计阶段做好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施工安全隐患的出现。勘察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主要工作包括:(1)职能部门对配网建设的项目,严格遵循相关的配网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定期相关的工作信息;(2)职能部门全面指导监督勘察单位做好勘察工作,综合分析勘察数据,选择最优化的建设项目方案;(3)在严格遵循节能、环保、安全原则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电网构架和电气设备,从根本上保证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达到电网标准,并在设计文件中加以注明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与环节;(4)在组织编制工程概算过程中,职能部门委托项目管理单位组织进行分析项目供电走廊通道、危险点预防等因素,为工程作业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2 工程招标及合同签约阶段管理策略

在招标和合同签订阶段,加强项目管理安全准入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以减轻供电企业压力。

(1)在进行审查投标人资质后,责任部门进行编制招标文件,应该明确安全管理要求,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项目,明确安全管理水平评审的标准等。

(2)在资格审查过程中,责任部门必须严格审查安全业绩及安全管理能力,与安全管理业绩良好的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3)责任部门确定合理的工期,合理评估造价,合理投入安全管理资金,有效预控风险的出现。

(4)在投标单位中标后,供电企业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合理分配监理人员的配备等。

3 工程施工、投产试运行阶段管理策略

3.1 工程施工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作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在进现场前,建设单位应该做好安全管理情况的现场追踪工作,严禁出现擅自将项目工程进行分项转包等事件。

明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安全责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等,项目建设单位提交项目安全管理方案,进行申请施工许可证。

供电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安全检查、会议、奖罚、文明施工管理等制度,明确监理、施工单位进现场后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遵循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各单位合理评估交叉作业,合理划分主要责任部门、协办部门,充分发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作用,不断健全安全管理框架。另外,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充分协调管理整个项目安全生产工作。

项目建设单位应该全面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确保施工人员属于持证上岗,定期检查安全工器的优化配置,收集完整系统的档案资料等。

全面结合项目经理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度,进行制定现场审大的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对于风险较大的施工环节,首先必须进行编制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以形成有序的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实现标准化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另外,根据监理、施工单位执行的实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供电企业监督其采取合理的监督方法,并做好各项监督、跟踪、整改工作,落实各个岗位的工作实施。

供电企业结合承包商安全生产的实际工作,制定各项处罚工作,合理投入符合实际的安全资源,全面提高施工队伍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到严格的执行。

在实际的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业主应该全方位监督检查监理单位安全工作,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对施工单位工作形成全方位的监督。同时,做好现场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与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各项安全管理整改工作。

每年定期做好年度事故预想工作,全面指导安全措施,并按照实际的需求,制定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比如在出现台风来袭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应启动防风防汛应急预案,供电企业统一指挥各施工单位采取防范措施,做好全方位的抢险救灾工作。另外,合理按照事件的严重程度,分级制定相应的方案,确保公用物资的合理调用等。

供电企业必须采取财务控制等方法,督促各承建单位投入适量的安全资金,认真落实劳动保护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套工作,进行缴交员工个人工伤保险等。

3.2 产试运行、验收阶段

配网建设工程涉及的专业消防安全设施、电力线路、电气设备安装、土建等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结合不同的专业特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层层把关各个部门、公司分管领导、总经理等工作,落实仔细的配网安全工作。

3.2.1 加强调度与施工单位的配合工作,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做好接火、转供、试验等工作。尤其外来施工企业对电力作业现场并不熟悉,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由供电企业、施工方指派专门的工作负责人。

3.2.2 严格做好项目的配套及安全措施的跟进工作,确保消防器材配置安全标志牌和安全工器的系统性。结合业主自行管理的具体要求,合理安排人员做好整体项目的交接投运工作。坚持“安全第一”的宗旨,协调处理安全与工期的关系。

4 结语

作为电力建设工程的投资方,项目任务复杂而繁重,必须加强对电力建设工程的监督与控制,做好各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以维持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高效发展。综上所述,为了做好配网安全管理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高度认识到电力建设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编制出各项目的实施情况,结合电网要求,合理规划,做好各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完善各项配网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工作责任与义务,切实提高管理的实效性。电力配网安全管理人员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配网建设安全管理,从根本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岸平.如何做好配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及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3,3(9).

[2] 顾泽富.配网工程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0).

[3] 陈兆雄.配网工程安全实务管理的探讨与应用[J].科技传播,2013,11(19).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