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工作思路实用13篇

品质工作思路
品质工作思路篇1

一、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是指对实体的一个或各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和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要求相比较,以及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等所进行的活动。经过专家审查、试验、测量、对比分析,产品的功能特性、质量特性可以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更真实、更可靠。

1.1操作流程

1.1.1明确产品质量要求

不同商品的使用要求、使用性能不同,所以其质量要求、标准也不同。在质量检测时,需首先明确检验商品的质量要求和标准,根据规范条例制定检测计划和方案。

1.1.2选择检测工具

确定方法和检测计划之后,检测人员需根据产品特性,选择试验设备、工具及试剂,按照标准方法系统分析产品的各项结构性能。同时,也可以利用电子检测、数字计量仪器,测定产品构成元素配比率和构成特征。

1.1.3对比分析

搜集到的产品数据不宜直接引用,需要进行严格的对比,如同种类产品性能、质量对比,同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对比等。

1.1.4数据分析

将所有数据汇总,进行质量试验检测,并结合比较结果、检测结果、分析结果等信息,判断产品质量是否满足生产要求,是否符合标准,并提出质量改进方案。

1.2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发展意义

据统计,我国目前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多达2万多家,检测内容包括质量、性能、功能、安全、环保等多个领域,适用于工业、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农业、水电产业、化工业等多个行业。同时,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政策,为稳定、保护市场产品使用性能和功能。经过多年发展,产品质量检测已经变成了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个必要的环节,凡是出厂产品都需严格控制其质量,检测它们是否安全,符合产品标准。从广义角度看,产品质量检测可以推动我国民生经济、稳定贸易经济秩序;从狭义角度看,产品在质量检测的约束作用下,其生产技术、使用性能会不断革新、提高。

二、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创新发展

2.1理念创新

思想是改变工作状态、工作重心、工作能力的根源性要素,在创新理念的熏染下,实践效力和创新认识逐渐演变成了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要点、核心内容。经济多样化、产品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正统的思维方式已无法适应产品革新、升级速度。因此,产品质量检测工作需转变工作思想,开拓新的领域,寻求新的检测技术和管理模式,在深刻探究的基础上,完善工作内容。根据工作漏洞,拟定新型工作方案,将实践经验引入质量检测工作中来,分级、逐层探索产品发展和工作演变的关联性。

2.2管理体制创新

产品检测中政府扮演着多个角色,在产品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产品检测工作也应承担相应义务,维护规范条例的权威性、利用质量控制稳定市场秩序、通过质量检测约束生产发展等。目前,《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食品安全法》已悉数确立,在法律的维护下,产品质量检测需突显出管理效力的正统性和权威性。除此之外,监督管理者需站在服务角度、调控角度、判决角度、培养角度等四方面,分析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通过完善管理体制,丰富服务功能,利用监督能力,协调产品销售秩序,采用市场导向路标,引入正确的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同时,采用岗位责任制度,让监察人员学会依法办事、行使政务管理行为,做到在监督部门在岗要尽职尽责,在职要一丝不苟,在心要秉公执法。总之,本着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原则,健全制度,不断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维护消费者权益,是下一阶段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推行的管理制度纲要。

2.3工作模式创新

传统质量检测工作需建立工作模本、计划、方案,依照方案规定有计划、有顺序的完成检测目标。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质量检测机构需转变工作模式,依托创新理念和管理制度,扩大行政工作的服务效果,联合多家管理机构,实行“一站式”服务。由专人负责,开展工作,其工作流程和内容都会记录在档案中,监理人员会定期检查工作,抽查工作报告,二次检测产品质量。在自成系统的工作环境中,每个检测人员都会主动承担问询、检测、监管责任,采用高效、标准、有实用价值的质量检测工作模式,完成工作任务。

2.4探索行之有效的产品质量检测措施

2.4.1专注市场导向

在经济规律和WTO贸易规则的影响下,市场的主流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企业联合运营、合作生产、链条经营等模式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产品质量的构成元素和成分。从这个角度看,市场导向会改变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工作人员需学会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划分产品质量责任,纠正错误合作“经营”程序和模式,增强产品在质量控制上的透明度

2.4.2突出服务价值

产品档次不同,其市场价格不同。为此,针对价格高、具有品牌口碑的商品,检测机构需要特别重视,虽然它们的品牌影响力很大,但是市场是由若干个生产组织构成的,需平等、公平对待。同时,还应根据企业类型和管理状况,突出重点,实施分类指导,让企业向着正常、稳定、科学的道路研究新产品、开发新生产技术。

2.4.3突出产品的产业特征

产品价值由产品、品牌价值两部分组成,质量检测工作要想落实到实处,体现市场价值。政府需联合企业创建特色产业,以产业为基准,引入规范化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加工设备、生产原料,在固定程序的推动作用下,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样一来,以特性产业为中心的良性产品生产链条会更加饱满,在高水准、高收益生产链条的推动作用下,产品的质量检测任务会相应减轻,其效果、效率也会成倍增长。

结论:

通过上文对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和创新发展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培养良好企业生产能力、规范它们的生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检测的工作矛盾,实现对产品的原料验收、生产、包装、运输、仓储、销售等全过程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韩刚.新形势下做好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2010,18(27):832-847.

[2]祁胜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07):109-112.

[3]黎文雄.地市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品质工作思路篇2

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果某单位被人认为工作的思路也没有,那么某单位的形象就可想而知了。我国新时期的残疾人事业发轫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二十多年来的残疾人事业从开创到形成,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在改革形势下,残联这个新型的事业团体也必须要有与时代合拍的工作思路,摒弃随意性、盲目性,强调思想的超前性、独特性,要在群体的智慧中获取思路、在更新思想中拓宽思路、在深入实际中完善思路,一句话,思路是形象的生命,没有了思路形象就无从谈起,特点为间接性。

同时,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基层残联形象的灵魂。高品位的思路必须由高素质的人员来实现,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档次,他的表象是人的业务素质、思想作风以及活动方式在工作过程中的充分展示,特点为直接性。政策确定了,人就成了决定因素,单位形象的主体是人,因而人及其工作过程是形象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二、形象展示中的服务原则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第五章第二十四条规定,基层组织的任务是:联系、团结、教育残疾人,反映残疾人的要求,开展有益活动,为残疾人服务。说到底基层残联的主要工作是体现在服务上,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伦理情操、工作精神以及工作能力等等,都要通过服务过程来展示,残联工作的目的就是为残疾人服务,所以服务原则高于一切。

基层残联应该是一个服务型的部门,应该使残疾人感到亲切、舒适、温馨,塑造出自己的形象特色。一是树立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用诚信、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品位和延伸服务内涵,创“残疾人之家”优质服务品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体现热心、细心、耐心、爱心的工作,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快捷规范、热情周到的服务;二是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各司其职,精简高效,形成纵横工作网络,在效能型、服务型、开明型、廉洁型的统一责任中顺利运作,体现服务的自觉性;三是建立服务体系。充分运用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疾人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富有特色的服务工作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四是建立规范管理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和个人行为,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三、引入品牌发展战略

市场经济中,名牌是企业高质量产品的标志,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往往通过名牌产品来显示。残联工作尽管不是经济工作,但是服务理念是相通的。

品牌就是最好的形象。形象通过服务品牌来展示,在这里同时也是残联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凝聚,是基层残联在工作中的综合体现。因此,创出工作中的服务品牌就是塑造形象,是塑造基层残联工作形象的一个聚焦点。

品质工作思路篇3

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国内市场国际化,日趋明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和实质就是质量。要把质量搞上去,就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合理的组织起来,汇集到提高和改进质量的目标上去,而在所有资源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最起作用的因素。可是,传统的质量管理却将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人员淹没在表格里,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停留规范中、检查中,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屡见不鲜,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了巨大损失。

1、工作生活品质理论的基本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员工生活态度的深刻变化导致工作生活品质运动迅速兴起。该理论假设人类生活可以分为家庭生活和工作生活两大部分。开始于20世纪初的婚姻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家庭生活,使人本主义确立了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但在工作生活领域,人本主义确立自己的地位就晚得多,而且在管理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劳资关系对立,双方心理预期的差异加大,冲突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劳动者的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工作满意度降低,进而影响员工和企业的绩效水平。管理环境的变化要求变革人力资源工作生活品质理论认为组织的目的不应该只是追求绩效的提升,也应该注重人员的满意,甚至是增进组织全体人员的繁荣幸福。让员工有满意的工作生活品质,可以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替企业创造绩效,企业必须重视工作生活品质才有竞争优势,才可以达成永续经营的目标。Google(谷歌)的办公室装修极其奢华,咖啡厅、健身房等设施一应齐全,即便是最普通的员工都享有免费午餐,而这免费的午餐也是五星级酒店自助餐的标准。

2、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工程项目法律法规,行业建立了完整的标准和规范,大多数施工企业也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并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是这并没有减少重大质量事故发生的风险。当前,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日趋饱和,业主对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一定也只可能体现在工程质量上。可是在工程质量管理实践中却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在输电线路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输电线路点多面广,线路所经过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施工现场情况变化快,质量管理人员有时即便发现了质量问题,但是却不能及时纠正。输电线路工程在时间、空间和人员上的复杂性增加了管理的维度,而管理维度的增加使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急剧增加。正是由于输电线路施工特点,即便项目部、监理部安排了尽可能多的质量管理人员,输电线路质量水平还是取决于亲临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取决于他们心中对施工质量的理解和重视。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强调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性和群众的广泛参与性,强调点面结合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在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管理实践中,按照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仅仅为其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与高标准的质量要求还相差甚远。如何加强工程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理解与重视,并激发他们发自内心地对高质量产品(服务)的追求,是几代质量管理人员努力探索的方向,尤其是输电线路行业质量管理人追求的目标。所以,如何激发他们由内而发的对高质量产品(服务)的追求,就成了我在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管理实践中时常思考的问题。Google(谷歌)公司的做法,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3、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新思路

施工人员的工作生活品质直接能影响工程质量水平。工程项目是我们改造大自然、创造便捷生活环境,提高工作生活品质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也是我们提升工作生活品质的过程。施工人员如果能有高尚的工作生活品质,那么他肯定在工作中也是一个严谨认真,兢兢业业的主动者。很难想象,一个衣衫褴褛的工人,如何将基础保护帽表面抹得平整、美观。一个人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其实就是其内在品格的外在表现,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这就为我们提高输电线路工程质量水平指出了一个新方向。高标准的工作生活品质在带给人们极大满足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也必然会提供高水平服务和产品的能力,在工作中这样的人同样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我们不妨通过提高员工工作生活品质着手,同时丰富其精神生活,从而培养和增强输电线路工人高尚的生活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生活品味,以此来影响施工人员对高标准施工质量水平的追求。而此时他的行为完全来自他内心的追求和向往,这完全符合现代管理理论中对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表述,而且更适应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需要。

企业为员工提供高标准的工作生活品质是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做的努力,是为了企业核心利益的最大化。而员工高尚的生活品味在为企业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不但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也为员工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两者相互促进,相符相承。

4、结语

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对工作生活品质理论的思考能否为“行”铺上一条有效的“道”呢?

参考文献

[1] 瞿观鄞.关于工程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年06期.

[2] 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9期.

[3] 曹增节.杭州:共建生活品质之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品质工作思路篇4

Key words: thermal power project;environment-protec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management and plan

中图分类号:TM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079-02

1 创精品策划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在投产后能否持续稳定地运行与工程建设质量直接相关,工程建设质量又与其建设过程中的策划、实施状态有关。为强化基建全过程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行为,提高参建单位创精品意识,重庆石柱发电厂新建工程项目(以下简称石柱项目)将管理关口提前,于项目开工前对工程建设各项内容进行策划,提出管理思路、确定管理目标、制定管理措施。

2 创精品策划的模式

创精品目标通常以质量指标、进度指标、安健环指标、经济指标、环保指标、档案管理指标、考核指标、综合管理指标等进行描述,石柱项目按照上述目标进行分解,制定不同的创精品管理措施。通过整合工程建设资源和管理力量对各分解目标、措施进行统筹融合,以达到局部创精品向整体创精品过渡的目的。

创精品策划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工程特点,确定创精品目标;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创精品领导小组;成立创精品考核小组;建立和完善工程创精品管理机制;实施过程监控和持续改进;坚持全过程创精品。

3 创精品实施的主要内容

3.1 创精品实施总则 工程概况:项目所处地,机组型式与容量,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厂区总平面图等。

工程建设目标:对工程的基本定位,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工程,明确争创国内或者行业奖项;细化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环保目标、形象目标。

工程建设总思路:确定工程管理总体思路,细化设计管理思路、质量管理思路、工期管理思路、工程造价管理思路、安健环管理思路等。

创精品机构组织机构及职责:成立以项目公司基建领导为组长,以项目公司总工、监理总监、设计院设总及各参建单位项目经理为副组长,以项目公司各部门主任为成员的创精品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负责创精品工作。成立以安全管理、建安质量、调整试验、技术指标、档案管理、综合管理为内容的六项考核小组,通过量化、细化各项管理内容指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管理考核。成立以外聘专家为主要成员的创精品顾问小组,发挥专家人才库的优势。

3.2 安健环管理 安全管理总体目标:根据国家、行业、集团的安健环方针,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安健环管理总体目标,分解为安全管理目标与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文明施工监督管理体系。明确总经理、总工、总监、各项目经理的安全生产责任。成立由项目公司总经理为主任、各参建单位项目经理为副主任、其余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施工安全委员会。监督完善项目工程安全教育工作流程、安全会议工作流程、安全监察工作流程,并保证其正常运转。

制定危险源辨识及控制体系,做好重大危险源评估和登记,制定应急预案,成立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制定规则制度及实施细则,严格管理安全培训、现场消防、紧急联络、安全防护、高处作业、放射源作业、有毒害作业、三废处理、粉尘作业、密闭容器作业等要点,制定安全文明施工奖惩、考核体系。

3.3 设计管理 完善设计管理体系,由总工负责总体设计管理,明确各参建单位设计管理职责:监理单位组织图纸会审,提出设计优化意见;施工单位参加会审,完成二次设计;设计单位做好设计配合、出图及设计交底;工程部做好提资、设计配合、图纸催交、参加会审等工作。

3.4 工期管理 建立进度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重大问题;制定工期管理保障措施及管理流程图,规范管理工期进计划的审批;严格过程控制,制定图纸、设备、资金、人力、机具的保证措施,完善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的应对措施。

3.5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以集团公司精品示范工程及集团公司基建工程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为样板,打造集团公司同类型机组的标杆。制定各类工艺质量标准,并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实施细则,充分开展二次设计,以达到工艺质量创精品的要求。明确工程总体质量目标,明确争创国内、行业奖项。对比国内同类型机组先进生产指标,制定重点指标控制措施。

3.6 物资管理 根据工程建设实际,项目公司各部门、各参建单位、监造单位明确责任,制定设备招标管理、乙控甲供物资招投标管理、甲供乙委物资招投标管理、设备监造催交管理、设备物资现场管理相关控制措施。

3.7 档案管理 依据《档案法》和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规定、标准,结合本工程实际,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责任,落实档案管理职责,重视档案的过程管理,制定档案流转流程。制定档案的形成、归档,竣工文件的验收和移交的保障措施。

3.8 综合管理 对工程管理所涉及的合同管理、技经管理、财务管理、监察审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党群管理也进行相应的策划,全方位保障工程建设。

4 创精品策划与实施编制路线

通过对石柱项目创精品策划与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出创精品策划与实施编制路线,为火电项目创精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创精品策划与实施编制路线:分析工程特点,确定创优目标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创精品领导小组立足工程实际,突出工程亮点,编制创精品策划初稿与参建单位共同审查,宣贯创精品理念,完善策划报上级单位审核批复(N立足工程实际,突出工程亮点,编制创精品策划初稿)Y印刷出版,下发执行由施工单位根据创精品策划,制定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开展二次设计,坚持样板引路,编制创精品实施细则坚持全过程创精品,实施过程监控和持续改进,检验细则是否适应工程实际(N由施工单位根据创精品策划,制定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开展二次设计,坚持样板引路,编制创精品实施细则)Y通过全过程持续改进,达到全过程控制的效果,达到创精品策划对工程建设的指导、推进作用。

5 结束语

创精品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缩小与国际水平差距的重要举措,石柱项目通过创精品的策划与实施,策划于前期、贯穿于过程、着眼于细节,不断优化提升,打造出12项“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工程亮点,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品质工作思路篇5

一提出明确的德育工作思路

为了切实让德育的首要地位落到实处,当务之急就是要分析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依据学校发展目标,提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我认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应“以学会做人为基点,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为基本的工作思路。

1.以学会做人为基点。“做人”就是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会”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品德能力培养的要求。

2.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从个体的品质结构来说,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必须建立在心理品质的基础之上。而心理品质在这三种品质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促退作用。

3.以道德教育为主线。道德教育无疑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还必须保证道德教育的过程和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过程的一致。

4.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始终会受思想品质和政治品质的制约,思想政治品质是衡量品德结构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准。

二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框架

完善的德育工作框架是德育工作思路具体运作的保证。我认为要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框架:

首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是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工作包括德育工作只有都围绕着既定目标进行,才能为德育实效性的取得作了前提性的准备。

其次,在德育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依靠两支队伍,其一是以辅导员为主的教师德育工作队伍,这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力量。除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外,教师还要把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工作作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会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其二是学生干部队伍,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依靠力量。通过对学生干部的有效指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再利用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中以及全校或全班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三摸索德育工作最有针对性的形式

德育工作要取得实际效果还必须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形式。因为,由于学生个体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影响,所具有的生活经验是不一样的,应当根据不同对象的现状和特点,选择最需要、最迫切和最能奏效的方式来作为德育的“突破口”或“切入点”。在寻找“突破口”或“切入点”的时候,我认为下面三个系列是应当考虑的问题:其一是主题教育系列,主要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其二是分类指导系列,主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三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合作系列,即“三维”德育。“三维”德育是一个涵盖家庭、学校、社区的系统工程,就是把学校、家庭、社区“三张皮”变成“一张皮”。

四抓住德育实效性提高的关键

所谓德育的实效性不仅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如果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下面几个问题解决的好坏是关键。

1.思想道德的内化是德育实效性的操作难点

德育实效性如何,关键是看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而其难点在于思想道德的内化,即如何顺利地将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实,“四个以”的德育工作思路即是对思想道德的内化问题所做出的尝试:“以学会做人为基点”,从狭义的较低层次上要求学生做一个文明的人,然后才是品德高尚的人,避免了德育要求的“高、大、空”;“以心理教育为基础”则可以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学生个体内在的需要,把握学生思想道德内化规律,从而在德育过程中为德育内化提供了可能;“以道德教育为主线”则明确了德育的主要内容,而道德教育过程所包含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环节可以进一步促使德育要求的内化;“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则明确了德育的方向,深化了德育的要求,使学生的行为有了正确的思想动机的指导,从而将行为的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四个以”的工作思路为德育内化提供了途径,为成功内化提供了可能性。

2.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德育实效性的现实着眼点

德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德育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要做到这一点,一是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二是要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三是要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四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3.学校系统的管理是德育取得实效性的实施关键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不是某一个时期、某个场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可以取得实效的,而是无时无刻不渗透在各个教育环节之中,体现在学校每个教职员工身上。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书本中,在环境中也会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因而必须从整体上,从全局性出发,不断优化德育过程,从而增强德育行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总之,在德育工作中既要形成包括措施、制度、物质环境的德育有形的系统,也形成包括德育思想、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校园文化的德育无形的系统,这两大系统交织在一起,共同对德育的实效性起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通过德育思路的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德育框架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充分发挥教师们在学生德育中的合力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民主管理学校中的模范作用,发挥全体学生在德育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将德育实效性向更高层次推进。当然,让全体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还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德育新论》鲁杰王逢贤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07

《德育论教程》刘济良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9.10

品质工作思路篇6

**市质监局2004年度工作总结 2004年度,**市局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 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2004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系统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质监工作新路子。一是创新工作思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今年来,全系统始终坚持“三不变”、“三转变”、“三贴紧”的工作思路,适应了体制转变、职能调整、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调,为全面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首先,严格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制定考核办法,每季度进行工作调度,半年进行考评,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依据。其次,严格落实源头质量监管责任机制。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的“四定”要求,实行划片监管,确保源头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完善督查督办、协调机制。重点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即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加强对县(分)局工作指导、加强内外部协调。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以源头监管、安全监察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在监管手段、监管方式、监管成效上有了新突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在干部职工的管理、使用机制上有了新突破;以政风评议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执法行为,政风建设有了新突破;以促进事业发展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业务工作与文明创建有了新突破。农业标准化工作受到省局表彰,安全生产、双拥工作、招商引资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物质奖励,政风建设被市政府命名为“群众满意单位”。全系统用于基本建设、执法装备、技术设备和办公设施上的投入累计达***万元,占总收入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二、狠抓源头、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工作 今年以来,全系统把监督与服务有机融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强化监督中优化服务,实现了监督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一是扎实推进质量兴市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质量兴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开展了2004年度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二是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确定9家企业11种产品为2004年度安徽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强引导和扶持。经过精心培育,**、**公司的3种产品荣获“**名牌”称号。三是加快建设质量水泥企业生产许可证年审中,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召开了分析会,帮助企业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积极整改,深受企业欢迎。六是服务为先,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依托部门职能,突出做好服务,坚持诚信引商、服务安商,介绍引进投资项目1个,引资额950万元,占市政府下达任务数的380%。**县质监局引资120万元,也超额完成了引资任务。 (三)围绕部门职责,服务于社会稳定。一是探索创新源头监管体制。为将“两抓两提高”的要求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建立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系统协调、划片监管”的管理工作体制。根据企业分布状况划分监管责任片区,成立片区监管组,履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个责任制,实行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综合执法,建立了源头监管的协调指挥机制、工作运行机制、许可准入机制、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质量诚信机制和责任追究奖惩机制,制发了监管考核办法,规范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环环相扣的工作措施。既将有限的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充实了监管力量,而且锻炼了队伍,提*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同时一个口子对外,避免了对企业的多头检查。新的监管体制运行以来,已全面摸清了辖区生产企业基本状况,建立了电子监管档案库,切实提高了源头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二是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受理小麦粉等五类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39家,新十类食品*申请2家,组织对已获证的55家企业进行了逐户复查,并顺利通过了省局检查验收和抽查复审。完成了肉制品等十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调查,对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宣贯。对获证企业,继续加强证后监管,保证企业生产条件符合发证要求。通过严格市场准入,获证企业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意识、质量管理都有了明显提高。组织43家企业进行了人造板、眼镜、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的宣传贯彻,12家企业通过了现场审查。建立了31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档案,完成了2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加大无证查处力度,查处生产、销售无证产品违法行为9起。三是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围绕农资、食品、建材、强制性认证产品和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把产品质量关。前三季度,共抽查892批次产商品,合格755批次,合格率85%,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公告、曝光、收回、整改、处罚、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企业自律,督促引导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并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告监督抽查结果,正确引导消费。四是强化“执法为民”理念,全面履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的重要职责。1至10月份,全系统出动执法人员2200多人次,以食品、农资、建材、节日市场整治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两节市场打假、农资、知识产权、汽车配件、奶粉、生活生产资料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立案查处382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500余万元,端掉制假窝点3个。同时积极做好禽流感、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刚在媒体曝光,市局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性,率先开展了对奶粉市场的全面清查,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了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查获黑名单所列或有质量问题的奶粉5种0.8吨,无qs标志的小麦粉3吨、大米0.5吨,查处质量问题的大米近40吨。与经贸委、供电部门联手,切断小轧钢企业电力线路,彻底停止了地条钢生产行为。五是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制定了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管到位的动态监管机制。全面完成了压力管道普查工作,建立了压力管道普查数据库,通过了省局验收。出动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人员550多人次,组织开展了冬季、“两会”、安5宣传服务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上报的政务信息被市委、市政府采用6条,省政府采用1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质量报》、**电视台等市级以上媒体播发稿件75条。质量月期间,与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全市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演讲比赛,营造了全社会进一步关注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我局3名机关干部获得前三名。开展了“农资打假送法下乡”活动,向农村经销户、农民宣传农资产品标准要求和识假方法,发放宣传材料,引导经营户依法经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质量监管情况工作报告为契机,为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加强宣传,我们将《质量技术监督常见问题50问》、《政务公开服务指南》、《农业标准化工作手册》和《**质量信息》等资料分别呈送给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列席领导,进一步宣传质量工作,宣传质监职能,宣传质监部门,取得了良好效果。六是以改革为动力,强力推进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确立了“立足现有、着眼发展、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改革思路,制定了技术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全过程成本核算,人员实行聘用制,推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基础的工资模式,以岗定薪、绩效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大投入,添置了一批先进设备,提高了装备水平,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建**产品检验中心,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项目市场化”和“投资多元化”的前提下,开展项目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资源整合。市技术所与**公司合作成立了**检测中心。 四、正视困难、超前谋划,理清2005年工作思路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局党组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新形势下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企业质量意识、质量基础有待提高,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二是质监系统基础薄弱,经费保障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乏力,检测手段和检验能力亟待改善,技术机构改革和能力建设有待实现新的突破。三是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005年,市质监局将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思路、锐意进取、艰苦创业,推动全市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坚持“三转变”、“三不变”、“三贴紧”的工作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全面推进质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基本工作思路是:牢牢把握服务经济建设“一个主题”,突出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个重点”,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三个意识”,认真抓好队伍建设、技术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风建设等“四大建设”,努力实现源头抓质量、执法打假、文明创建、技术机构改革、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等“五个突破”,达到“建立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树立一流形象,创造一流业绩”的“四个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全力打好食品质量安全攻坚战。 二是推进名牌战略,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建立全面高效的服务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计量、质量认证等质量基础工作,加大从源头加强质量建设工作的力度,引导企业走品牌效益发展之路。 三是把“质量兴市”工作引

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将“质量兴市”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四是围绕监管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对源头质量监管进行“流程再造”,确保监管责任主体明确、过程环环相扣,使源头监管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增加检验、检测机构投入,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五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安全监察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安全事故隐患的检查、监管和整治的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增强全社会质量法制意识。 七是加强质监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论、业务素质和勤政廉政教育,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畅通外部监督渠道,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努力塑造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

品质工作思路篇7

在精益思想中与路桥施工相适应的管理原则有:运用视觉管理使问题无处隐藏;使用可靠的、已经过充分测试的技术以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现地现物;重视事业伙伴与供货商网络,激励并助其改进。从这些原则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在对路桥施工项目管理中获取启示。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管理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许多路桥企业对成本管理不够重视,工程施工的效率一直为人所栓垢,如何改善其表现为众人所关注。学习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是改善和提高建筑工程业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精益制造产生于汽车生产行业,在提高质量和生产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使汽车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被称为精益思想的理论。精益思想理论提倡创造、实现和增加价值,而这正是一直为建筑工程行业所忽视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我国路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

力,一些企业开始提倡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以最经济的管理方式获取最大的效益,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方式。要求服务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那么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其实精细化管理就是精益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20世纪50一60年代,澳大利亚的建筑公司之一的Jennings公司几乎是与丰田公司在同一时间,就将精益思想贯彻到其日常管理中。Jennings公司从一家小房屋建筑公司迅速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可见,精益思想同样适用于建筑施工企业,而且发挥的威力同样巨大。

因此,路桥施工企业要生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尽快解决我国路桥企业目前存在的管理效率低下问题,就必须在管理思想上有所突破,因此,把精益思想应用到路桥施工管理也许是一条最好的出路。

笔者根据精益思想的核心、工具和原则,提出精益路桥建造模式。创建精益施工现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如果员工每天工作在满地脏污、垃圾成堆、灰尘满天飞、设备脏旧、噪音扰人的施工环境中,是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而整齐、清洁有序的环境,能达到员工工作热情高、产品质量好、企业形象佳、企业竞争力强。

目前路桥施工流程中各工序割裂较多,工序之间出现较多等待,难于形成完整的、不间断的生产流程。“一个流”明显改善生产,能够使生产时间缩短,使库存物品数量减少,使占用生产面积变小,使问题点易于暴露,有利于保证工程产品的品质。在路桥施工项目中,同样可以做到工作标准化。精益施工流程是以标准化为基础,通过员工参与,采取不断改进的方法,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最终获得优异成果。它对每个不同的工作方法加以研究后,将其中最好的方法设定为标准,这样技能、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目标水平将更加明确,以达到有组织地改善标准化的目的。在路桥项目的实际生产中,需要给每个工序制定标准化作业单和岗位指导书,把它们作为员工工作的基本文件。如果能彻底地依照标准化工作,只有在不按照标准化工作的时候才会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就将很容易发现问题,这样就能明显提高工程产品的质量。

采购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在路桥施工项目中,材料成本比较大,大约占到合同总价的60%,所以已经越来越受到施工企业地广泛重视。但目前,采购部门一直是项目的后勤服务部门,仍然不能摆正采购工作在项目经营管理中的真正位置,不能把采购.管理纳入企业的整体战略,以至采购管理比较落后,急需用精益采购方式来引导采购管理工作。

精益采购的目的是消除浪费,其关键是根据企业和项目实际情况,让采购环节中的每一项工作以最优的方式联接起来,形成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连续流动,让价值流顺畅流动起来,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具体实施时,首先要明确流动过程的目标,即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使价值流动朝向明确。其次,把沿着价值流的所有参与企业集成起来,摒弃传统的各自追求利润极大化而相互对立的观点,以最终顾客的需求为共同目标,以长期合作为基础,共同探讨最优物流路径,消除一切不产生价值的行为。

综上所述,精益路桥建造模式包括创建精益施工现场、推行精益施工流程管理、建立精益采购方式三个方面,这种建造模式必将改善施工项目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施工企业的生产率,使企业获得竟争优势。

品质工作思路篇8

    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现状

    市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主要有3个,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农产品质量流动检测服务站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为市农业局的内设科室或下属事业单位。现有39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中级农艺师5人;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共6个,每个镇都成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点,现有18人。检测工作主要由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中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兼任,归属镇政府管理,市农业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村级农产品质量安监员200人,市镇双重管理。

    当前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各级领导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对基层农技推广事业不够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和农民种养水平的提高。主要问题表现为不重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体系建设,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和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人才缺乏,导致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现了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技推广机构工作“边缘化”现象。

    改革完善三亚市三大公共服务机构的思路

    根据三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远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合理设置、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等一系列改革,力争在年内建立健全以市级业务部门为主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级农民技术员等为基础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公共服务网络,重点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大公共服务机构。

    1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思路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①市农业局新设农业科技教育科,主要负责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②整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优质蔬菜开发中心和市南红农场组建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市农业局下属副处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着重解决制约三亚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为三亚市的农业科技研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提供平台。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市农业局农业科技教育科行政主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配合业务指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农业技术推广站,核定编制3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培养1名农民技术员,建立农技推广服务点。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村农民技术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2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改革思路

    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改革思路见图2。为加强对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植物检疫条例》赋与的行政执法职能,把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事植保植检工作的植保植检站和病虫测报站划离,独立设置为市植保植检局。全市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农业局全面统筹行政主管,其中的动物疫病防控由市畜牧兽医局行政主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业务指导;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植保植检局行政和业务主管,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配合业务指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动植物疫病防控站,核定编制6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动植物疫病防控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各培养1名动物疫病防疫员和植物疫病防疫员,建立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点。区镇动植物疫病防控站和村动植物疫病防疫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3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改革思路

品质工作思路篇9

服务品牌建设“两条途径”

在逐年加大的业绩压力下,对于文化这种非业绩因素,商业企业员工有部分的不理解,认为文化高高在上,这其中既有时间原因,也有员工学历素质、组织体系、推广宣贯策略等原因。但是文化建设是烟草商业企业必须坚定和持续走的强企之路,在服务品牌建设的今天,下一步更需要在文化建设的策略、宣贯方法、多个项目协调机制方面做调整,尤其是要理清文化建设与服务品牌建设、体系建设等几个形式上不同的项目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联系点,一体化推进,让员工认识到“虚”的文化与自身工作的紧密相连之处,增加认同感,从而创造参与积极性,实现业绩倍增。

“当前行业服务品牌建设正处于由体系构建向全面推进的转型期,要着力解决影响服务品牌全面推进的突出矛盾,通过系统性的引导工作,做到品牌内涵丰满、品牌形象统一、品牌管理有力。”在今年全国烟草行业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推进会上,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领导指出。

服务品牌建设推进有两条途径。一是自上而下统一性地建设行业品牌,由国家烟草专卖局主导建设,各省局贯彻落实;好处是一个声音、一条路线,贯彻性强,实施性同样也强,而且费用低廉;劣处是难以照顾不同地市级烟草公司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另一条途径是各地开花、树立典型,然后各省公司以一体化的方式进行统一整合,也就是目前的服务品牌建设方式;好处是自下而上、自发式热情的建设,往往生命力较强;但劣处也显而易见,各地市对服务品牌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而且多依赖于咨询外脑,形成体制外力量实质上完成行业内服务品牌思考及建设的情况,整合起来也较难形成合力。

进一步讲,不管此前的服务品牌“体系构建”阶段,还是目前的“全面推进”转型阶段,从服务品牌建设到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过程,如果不能对烟草商业服务品牌的本质进行探究和了解,任何服务品牌建设,都将失去灵魂,因缺乏生命力而行之不远。

洞察服务品牌建设的本质逻辑

“上一个层面解决”的思维逻辑

要探索烟草商业服务品牌的本质,需在系统性逻辑思维下思考。简化为“一个问题的产生,不是孤立的,必须回到问题的上一个层面去寻找解决之道”。就事论事、因循过去成功的经验,只会徒耗企业的精气。所以要从上一个层面思考、下一个层面实施。例如某企业家感觉组织有问题,又听了EMBA的组织课程,回去就调组织,4年调了7次,在他看来,组织调整就像搬积木一样,却丝毫不考虑组织的问题。这多数源于上一个层面――战略方向及路径不明晰。烟草商业服务品牌建设不能单纯地安一个品牌名称、赋予漂亮的logo,然后演绎出很多很美丽的理念辞藻,必须从服务本质上思考上一个层面的问题。

就笔者经历的烟草工商企业而言,可概括为五类症状。

其一,省、市级公司责任不清,分工不细,建设主体不明确;

其二,商业热,工业冷,不少工业企业将服务品牌建设与企业营销工作混为一谈;

其三,脱离于企业文化,游离于生产经营,与中心工作契合度不高;

其四,有的单位重理念,有的单位重标准,建设内容轻重不一;

其五,有些单位重名称、重标识、重手册,但品牌的运营和维护不力。

“主体林立 需求不同”的本质逻辑

洞察烟草商业服务品牌的本质逻辑,核心可归结为八个字“主体林立 需求不同”。从服务逻辑图示可见,烟草商业公司服务品牌的建设主体囊括了营销、物流、专卖、烤烟四个专业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而传播对象,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传播基础对象是烟农、工业企业和零售客户,传播的核心对象是消费者。而各个传播对象与建设主体的需求均有不同,笼统建设只会使服务品牌难以落实到位。其需求的核心都是要将“烟草公司的服务”转变成“服务的烟草公司”。

“微缩标本”探讨服务品牌本质的建设思路

洞悉这一建设思路和方法,就需要切割找定位、细分找差异,启动烟草商业服务品牌细分战略,以品牌细分法则切割不同服务对象需求,以服务品牌统领各个不同细分服务对象,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供给。在这种本质性的需求契同下,任何地市级烟草商业公司都可以为全行业服务品牌建设一个“微缩标本”,探索一条从服务本质上解决问题的和谐发展之路。

试想,如果一个省内的各地市级公司都按此本质建设服务品牌,省级烟草公司的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之路显然会顺畅很多。

“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两误区

在烟草商业服务品牌建设的基础上,视时机成熟而推进的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体现了行业内统筹全局、分级推进的总体思路,即使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阶段性实质上的“表面文章”,但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工作势如滚滚铁流、不可阻挡。在当前推进的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中,笔者认为要防止以下二个误区。

误区一:事先将某地市级局公司的服务品牌为主导,整合其他公司的现有服务品牌。

在服务品牌一体化路径中,最便捷也最为现实的做法,是各省级公司将属下各地市级局公司的服务品牌,按照省内某“标杆”服务品牌的建设情况,统一名称、标识、内涵等,从而实现全省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

在这种做法下,会将行业内由下而上的服务品牌建设方式的好处一笔抹消,最终结果是抹杀了各地市级公司的个性特色。而且,目前所谓“标杆”并不见得非常科学且其提升符合历史发展,需要辩证看待。

误区二:单一服务品牌的提炼方式,实则与大势不符

部分地市级局公司,在提炼服务品牌的过程中,将自身最有特色的某个部分放大为全公司服务品牌,例如烤烟,例如营销,这本质上与现实不符,更与大势不符。因为,烟草商业基本面临五类服务对象:消费者(社会大众暂不计)、零售户、烟农、工业企业、内部员工,无论忽视了哪一类服务对象,基本上都难言是完整的服务,更难言服务的有效性,遑论在错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服务品牌。如果仅仅为了企业自身能够差异化在同级单位中脱颖而出,显然更是偏离了服务的本质。

从目前现实可见,烟草商业企业单一服务品牌或集中于卷烟营销――针对零售客户,或集中于烤烟部分――针对烟农,这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

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本质逻辑

去除以上两个误区,立足于烟草商业服务品牌本质上的烟草商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本质逻辑,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唯有如此,才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为何?因为针对了所有服务对象的不同细分需求,并切合其服务需求进行了差异化的供给。

品质工作思路篇10

二、提高业务水平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应该全面准确地把握好新时代背景下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应该根据专业的发展状况和学科的前沿动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导,不断加强学习。要逐步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努力下功夫,要精心钻研教育教学,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成为善教学,懂管理的教师。(二)、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不再是“学生一杯水,教师一桶水”,而是“学生一桶水,教师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我们既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认真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注重教书与育入相结合,用理论业务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教学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必须按照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不断开创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品质工作思路篇11

《当代贵州》: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质监工作历来是衡量一个地区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当前全省“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背景下,质监系统该如何作为,才能真正服务并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期间,质监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什么?

张伟力:战书书记、克志省长到贵州工作后,创造性地提出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带来了推进贵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新思路和大思路,极大地提振了全省上下的发展信心。当前,在工业强省战略实施中,面对赶与转的双重任务,质监部门只有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积极转变服务方式,发挥自身优势助推贵州产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在促进调结构、转方式上真正有所作为,才能跟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只有不断拓展工作思路,转变思想作风,提升能力水平,创新工作机制,才能开创质监工作服务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思路决定出路,统一思想才能更好地凝聚力量。“十二五”期间,质监系统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主基调和主战略,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为主线,按照“四强化、三转变”的工作思路,实现“两提高、一跨越”的奋斗目标,即按照“强化执法监管、强化队伍建设、强化技术支撑、强化服务发展,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的工作思路,实现“执法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技术支撑能力显著提高,质监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科学、严谨、高效的产品质量执法监管和风险监测防范体系基本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极大增强。目前,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主基调主战略已在质监系统深入人心,“四三二一”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已深入人心,全系统思想高度统一,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各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质监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高起点谋划

构建技术保障体系

《当代贵州》:长期以来,由于受财力和观念等因素制约,贵州质监系统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专业人才匮乏、体制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及周边省区。您认为全省质监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质监系统为之作出了哪些努力?

张伟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靠技术支撑,凭数据说话,是质监履行职责的最大特点。如果没有相对完善功能齐全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质监部门监督规范市场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空中楼阁。然而作为欠开发、欠发达的西部省区,一边是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有限的技术体系,一边是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尤其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工业强省的战略部署后,质量兴省使贵州质监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们始终坚信,做任何事,办法总比困难多。再怎么困难,我们的工作都绝不能成为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和质量兴省的短板。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对内创新机制体制,整合资源激活“内能”,对外争取总局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强“兵”利“器”“双管齐下”的发展思路。

经过比较发现,国家质检总局每年投向地方的建设资金并非小数,可是贵州受到的眷顾并不多。必须让总局走进贵州,了解贵州,理解贵州,支持贵州。今年以来,省局领导带领相关处室同志,多次主动前往国家总局汇报工作,反映困难。与此同时,邀请总局相关领导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前来视察、调研和指导工作。今年8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和贵州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正是贵州质监人积极的工作状态和务实作风,使国家质检总局在项目布局上有了倾斜:从2011年起,国检质检总局每年将至少投入5000万元(今年支持的5000万元已经到位),用于贵州质监系统加强技术保障体系建设,连投五年,确保“十二五”期间总金额达到2.5亿元,这个支持力度,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位居第三。目前,国家批准在贵州筹建的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磷及磷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新型墙体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子基础元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煤炭清洁转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5个部级质检中心,以及仁怀国家酒类实验室全部开工建设,开启了贵州质监历史上国检中心建设的春天。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国检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做强省级技术机构,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发展壮大市(州、地)级技术机构,建设一批县级技术机构,最终形成以国检中心为龙头、省级技术机构为支撑、市(州、地)级技术机构为骨干、县级技术机构为基础的贵州质监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一是加快5个在建的国检中心建设步伐,力争2012年底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二是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做强省级技术机构,目前已将7个省级技术机构整合为4个;三是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对基层技术机构重新规划布局,确立了8个市(州、地)级和40个县级技术机构进行重点建设,并以此组建48个区域性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提高基层执法技术支撑能力。

筑牢“防线”

当好质量安全守卫者

《当代贵州》:对于质监工作来说,保安全一直是首要职责。有了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质监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服务发展才有了根基。今年以来,除了全力构筑质监技术支撑体系外,全省质监系统在保安全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张伟力:保安全始终是质监部门的第一责任,质监部门不仅要当好食品安全的守卫者,还要当好各种产品质量安全的守卫者,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只有做到严字当头,创新思路和方法,加强执法监管,严守“底线”并筑牢“防线”,质监部门才能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误发展,才能真正当好质量安全守卫者。

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生产过程监管。综合运用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等手段,加强产品尤其是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市场准入工作,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加强巡查回访,加大食品和重点民生产品抽查力度,约谈食品生产企业,督促企业严把原料进厂、生产控制和出厂检验,严格生产过程监管,有力确保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

二是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执法打假。部署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家电下乡”产品执法打假、电煤打假、“瘦肉精”、“地沟油”专项执法检查等行动,立案查处案件1200多件,办理大要案件27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6100多万元。

三是加强风险监控监测,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针对乳制品、白酒、饮料、饮用水等10类日常消费量大、高风险食品,省级监督抽查就抽检了3071批次食品。开展了三聚氰胺、“瘦肉精”、农药残留、邻苯二甲酸酯类专项风险监测,共监测乳制品、原料乳及含乳食品788个样品,饮料、肉制品、蔬菜制品等其他食品113个样品,全部合格。同时,督促全省4121户小作坊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建档,有效保证了全省食品安全,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四是精心制定安全预案,确保酒博会、民运会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专门制定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食品、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方案》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并以贵阳市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确保了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

同时,在执法和办理案件中,提出并执行“四不罚、四必罚”的要求,即对新投产的生产企业试生产期间发现一般质量或标识问题以整改和帮扶为主,原则上不处罚;对因购销双方发生一般质量问题而投诉的以调解为主,原则上不处罚;对招商引资企业已主动申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但暂未获得受理许可的,原则上以责令停止无证生产整改为主,不予处罚;对一贯重视质量管理、首次出现一般质量问题的企业,以整改为主,原则上不处罚,真正达到查处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而对主观故意违法、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等情节特别严重的四种违法和犯罪行为,坚决予以处罚。

打造“服务质监”

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

《当代贵州》:对于质监部门来说,强化常规的执法监管自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工作方式和理念,主动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寓服务于行政执法监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唯其如此,质监工作才能有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张伟力:是的。强化质量监督执法只是质监工作的“原始阶段”,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是质监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前及今后,全省质监工作只有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和产业振兴规划等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事后处罚向事前服务转变,从“游离”于经济社会边缘向主动渗透、扎根到发展每一环节转变,潜心打造“服务质监”,切实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方能真正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当代贵州》:如您所说。在打造“服务质监”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今年以来全省质监系统是如何作为的?

张伟力:今年以来,全省质监系统积极深入企业搞服务,从产品源头抓质量,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方法,根据企业不同特点开展相应的服务内容。

针对企业在生产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生产许可证办理、生产条件建设、标准制定、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培育等具体困难和问题,质监部门专门在全省确立了100家重点企业,在全系统开展“服务100家企业”活动,主动上门,深入瓮福、开磷、振华等大企业,进工厂、进车间,从标准、计量、生产的工艺流程环节到质量监管和发证、认证的申报,向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从求实效上下功夫,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针对企业产品名牌培育和创建问题,围绕工业强省战略和十大产业规划,制定了《贵州省质监局“十二五”名牌培育规划》,还针对民营企业品牌建设问题,专门制定了民营经济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对名牌培育的重点企业深入开展帮扶活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宏福牌磷酸一铵”等98家企业的157个产品被评为2011年贵州省名牌产品,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企业创建名牌的积极性,增强了贵州企业名牌意识,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标准化促进产业化的问题,以确保实效为出发点,加大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加大对标准化示范项目的指导和支持。今年7月,由省质监局组织制定的《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GB/T 26760-2011)已由国家标准委正式,并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填补了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空白,进一步巩固了我省酱香型白酒在全国的地位,提高了贵州酱香型白酒在全国的话语权。

品质工作思路篇12

一、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作为农业部门的“一把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在不断发展变化,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要真正认识“三农”实际,必须在求知、真知、深知上下功夫,没有深入实际的调查,就掌握不了大量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没有在此基础上的筛选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升华过程,就抓不到“三农”问题的实质,也就谈不上针对区情、局情制定科学的农业工作思路。

以前一提我区的农业,都感到农业是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农业部门的存在价值到底有多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种植业到底有没有作为;江宁撤县设区,加快城市化建设,农业产业在江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到底重不重要;农业部门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服务指导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区情全面的认识。通过广泛的调研,我感到我区农业发展必须调整思路,才有出路,才有作为。我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虽然撤县设区,但区委、区政府对农业的基础地位、作用重视程度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并多次强调:江宁虽然撤县设区,但县情没有变,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而经济的加速发展,反哺农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必将加大;占人口70%的农民依赖土地增收的心情依然迫切;依托大城市发展近郊农业的前景并不是没有。为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我们把“跳出农业抓农业”作为发展的基本思路:围绕五大农业求突破,即在“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上求突破;确立全区农业四大重点工程,即“优质米工程、蔬菜工程、食用菌工程、西甜瓜工程”,形成江宁“板块农业”和“特色产业”,把农业融入城市,达到兴业富民的目的。由于适应新形势提出了农业工作的新思路,我区农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增加,农业产业的领域得到扩展。通过实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围绕挖掘特色、培育特色、壮大特色的产业路线,较好地推进了农业区域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浅谈“江宁都市农业集中区”的建设》,对江宁农业长远发展在思路上进行了探讨。

二、必须以坚持群众路线为根本。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往往反映和预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自然也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工作思路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群众形成的工作思路,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才能被群众所接受。如在“三个代表”学教过程中,我围绕“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盼,分门别类件件抓落实,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再如,在区重点工程温州街拆迁工作上,农业局办公楼、种子站及仓库、几十户职工住宿楼以及几十间门面房共有1.5万平方米建筑需要拆迁,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矛盾错综复杂,迟迟不能解决,人民来信从省、市到区,接连不断,一时期已造成农业局的整体不稳定。我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全方位地调查研究,从班子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职工,个别谈心,个别走访,了解他们的思想、意见,把握症结所在,听取和集中各方意见、建议,并归纳为三类:涉及到的被拆迁户担心拆了以后过渡无期,安置地点不理想,不愿拆;还有一部分是住在二层小楼房改时不符合政策的未房改户,至今也无住房,局里如何处理无定论;还有一大部分人则认为,农业局过去在城区有500多亩土地,现在再搬走就是寸土不剩,比比人家,看看自己,伤心、悲观,认为局领导是“败家子”、没有用。针对各种意见和看法,本着顾全大局、以人为本的精神,我反复研究修改方案,在大多数职工思想统一的前提下,专门召开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发动,讲明政策,公布纪律,对重点人我亲自谈话,结果未用二个月时间搬迁结束。由于这一拆迁思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广大职工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使温州街工程能顺利推进,农业局也从此化解了一个不安定因素。

三是必须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指导。跨世纪的“一把手”在政治方向正确的同时,思想观念要超前,富有创新意识。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我们全部工作的灵魂,也是领导干部“胆识”的体现。“一把手”要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捕捉发展机遇方面见事早、行动快。实践使我感到:不同的思维观念为“一把手”提供不同的思路。新的思维观念能给“一把手”带来新的科学思路,使“一把手”的思想符合实际,符合历史进程,得出合乎规律的认识。旧的思维观念则阻碍着“一把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产业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生产连续五年滑坡,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面对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农业服务工作难以到位;同时,农业入世,面临的状况是千家万户对付“八国联军”、“提篮小卖”对付“跨国公司”,更使我们感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迫切性。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必须靠产业化导向才能有效提高竞争力,从长远看、深层次看,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转移农民,产业化农业增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要善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以开放型、多向型、求异型、政策型思维方式,取代封闭型、单向型和求同型的思维方式,不就农业抓农业,不就农业来解决“三农”问题,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学会走自己的路,这样才能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近几年我局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战略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订单农业、基地园区农业,以此来实现农业内部经营性收入的提高,这不仅对增加农民收入举足轻重,而且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提出了江宁区五年农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鼓励奖励政策,加强了以土桥优质米为主的秦淮河圩区优质稻米产业带、横溪“大自然”牌西瓜、其林千亩设施农业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而且还以培植品牌农业为支柱,确定“打造品牌农业、树立江宁形象”的发展思路。

品质工作思路篇13

一、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基矗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作为农业部门的“一把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在不断发展变化,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要真正认识“三农”实际,必须在求知、真知、深知上下功夫,没有深入实际的调查,就掌握不了大量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没有在此基础上的筛选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升华过程,就抓不到“三农”问题的实质,也就谈不上针对区情、局情制定科学的农业工作思路。

以前一提我区的农业,都感到农业是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农业部门的存在价值到底有多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种植业到底有没有作为;江宁撤县设区,加快城市化建设,农业产业在江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到底重不重要;农业部门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服务指导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区情全面的认识。通过广泛的调研,我感到我区农业发展必须调整思路,才有出路,才有作为。我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虽然撤县设区,但区委、区政府对农业的基础地位、作用重视程度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并多次强调:江宁虽然撤县设区,但县情没有变,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而经济的加速发展,反哺农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必将加大;占人口70%的农民依赖土地增收的心情依然迫切;依托大城市发展近郊农业的前景并不是没有。为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我们把“跳出农业抓农业”作为发展的基本思路:围绕五大农业求突破,即在“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上求突破;确立全区农业四大重点工程,即“优质米工程、蔬菜工程、食用菌工程、西甜瓜工程”,形成江宁“板块农业”和“特色产业”,把农业融入城市,达到兴业富民的目的。由于适应新形势提出了农业工作的新思路,我区农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增加,农业产业的领域得到扩展。通过实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围绕挖掘特色、培育特色、壮大特色的产业路线,较好地推进了农业区域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浅谈“江宁都市农业集中区”的建设》,对江宁农业长远发展在思路上进行了探讨。

二、必须以坚持群众路线为根本。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往往反映和预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自然也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工作思路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群众形成的工作思路,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才能被群众所接受。如在“xxxx”学教过程中,我围绕“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盼,分门别类件件抓落实,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再如,在区重点工程温州街拆迁工作上,农业局办公楼、种子站及仓库、几十户职工住宿楼以及几十间门面房共有1.5万平方米建筑需要拆迁,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矛盾错综复杂,迟迟不能解决,人民来信从盛市到区,接连不断,一时期已造成农业局的整体不稳定。我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全方位地调查研究,从班子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职工,个别谈心,个别走访,了解他们的思想、意见,把握症结所在,听取和集中各方意见、建议,并归纳为三类:涉及到的被拆迁户担心拆了以后过渡无期,安置地点不理想,不愿拆;还有一部分是住在二层小楼房改时不符合政策的未房改户,至今也无住房,局里如何处理无定论;还有一大部分人则认为,农

业局过去在城区有500多亩土地,现在再搬走就是寸土不剩,比比人家,看看自己,伤心、悲观,认为局领导是“败家子”、没有用。针对各种意见和看法,本着顾全大局、以人为本的精神,我反复研究修改方案,在大多数职工思想统一的前提下,专门召开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发动,讲明政策,公布纪律,对重点人我亲自谈话,结果未用二个月时间搬迁结束。由于这一拆迁思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广大职工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使温州街工程能顺利推进,农业局也从此化解了一个不安定因素。

三是必须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指导。跨世纪的“一把手”在政治方向正确的同时,思想观念要超前,富有创新意识。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我们全部工作的灵魂,也是领导干部“胆识”的体现。“一把手”要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捕捉发展机遇方面见事早、行动快。实践使我感到:不同的思维观念为“一把手”提供不同的思路。新的思维观念能给“一把手”带来新的科学思路,使“一把手”的思想符合实际,符合历史进程,得出合乎规律的认识。旧的思维观念则阻碍着“一把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产业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生产连续五年滑坡,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面对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农业服务工作难以到位;同时,农业入世,面临的状况是千家万户对付“八国联军”、“提篮小卖”对付“跨国公司”,更使我们感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迫切性。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必须靠产业化导向才能有效提高竞争力,从长远看、深层次看,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转移农民,产业化农业增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要善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以开放型、多向型、求异型、政策型思维方式,取代封闭型、单向型和求同型的思维方式,不就农业抓农业,不就农业来解决“三农”问题,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学会走自己的路,这样才能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近几年我局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战略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订单农业、基地园区农业,以此来实现农业内部经营性收入的提高,这不仅对增加农民收入举足轻重,而且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提出了江宁区五年农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鼓励奖励政策,加强了以土桥优质米为主的秦淮河圩区优质稻米产业带、横溪“大自然”牌西瓜、其林千亩设施农业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而且还以培植品牌农业为支柱,确定“打造品牌农业、树立江宁形象”的发展思路。

近几年来,我区已有6个市名牌产品,创省名牌农产品2个,部级绿色食品2个,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9个,有机食品基地1个,无公害基地达到30万亩,市级以上标准农业示范园6个。农业工作抓住了品牌,就会涉及我们工作的各个层面,对我们原来的工作方法、政策、指导思想有很大冲击。作为农业部门的一把手,打造自己的品牌,实际上就是张扬我区农业的优势、扩大对外的影响力。我局每年都要多次组织农产品到省外参展,还成功地在白马公园组织了江宁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展销专场,为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搭建平台,为农产品进城入市开辟渠道。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不仅是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的实质性内容,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健康、迎合绿色消费时尚的根本作法,更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要想把工作做的更好,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是一种价值大风险也大的活动,这就要求“一把手”有超人的胆识,自觉地从我小为我大的身心中育胆;能动地从变不知为深知的实践探索中壮胆;果敢地从变小勇为大勇的风浪考验中练胆。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抓住种粮农民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就稳定了粮食的大局、政治大局;抓住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就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未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