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实用13篇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1

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

地理学科的内容是关于地球表层系统的知识,本身具有极强的空间性和区域性,集合了人文性和自然性于一体,掌握地理知识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正是由于地理课程知识体系的综合性,也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具有一定的难度。空间性是地理课程非常突出的特点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充分的利用地理课程的这一特点,形成地理概念,构建地理空间结构,掌握地理环境的知识,完善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通过这种地理空间思维构建的地理知识结构比机械的记忆的知识更加牢固扎实。

2、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

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高中地理课程也是如此。根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地理教学中也需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地理课程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天长日久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自觉的养成从空间的角度思考地理问题,探寻解决方案,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能够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空间智能是人类个体的重要智能之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必备的综合能力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空间思维习惯,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索地理知识的奥秘的过程中,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价值观念,养成优秀的意志品质和性格,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可行策略

1、借助地理直观教具

地理课程的特性决定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等活动中,都需要运用空间形式进行记忆、想象以及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高中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的基础,但是在地理空间形式方面仍然比较薄弱,还需要借助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具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在地理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图片,还有专门用于地理教学的挂图、地理景观图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有力工具,利用这些形式各样的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空间结构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这些形形的图片进行分类,创新设计,以及把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这种形象直观的“地图”,从而使学生对于干巴巴的文字能够形成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多便利。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挖掘出更多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呈现出更加精彩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既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地理课程内容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仅凭死记硬背是很吃透和掌握的,这就需要老师发挥帮助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还原一些地理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进行《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训练空间思维能力,可以把大气运动的热力环流制作成一个简单的flash,使学生通过观看这个动画,形成自己对于大气环流的直观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对照图片进行讲析,从立体到平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意识,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3、通过有效课堂提问培养学生

课堂提问是老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借助有效的课程提问,可以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论是通过直观教具,还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确实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形象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感性的材料信息去思考总结发现一些规律和本质,真正养成空间思维的习惯,提高空间思维的能力。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地理事物的比较分析揭示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在《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中,老师问:同学们,有谁想过要当厂长吗?假如你想建一个食品加工厂,这个厂的周围要有哪些设施呢?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联想到附近的一个食品加工厂周围有什么建筑设施等。像这种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进步,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作为现代人类一种必备的基本能力,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通过高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地理知识的掌握、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借助直观教具,采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有效的课堂提问等措施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还需要积极的创新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实践总结,探索更多的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有效措施,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民中,王忠志.浅析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下),2013(05).

[2] 叶元超.浅谈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2

二、在搜集思考中求最佳

中学生已经养成一个问题连续思考并产生多种想法的好习惯。针对这一特点,教师拟定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集思广益,待大家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方法后,教师从中选择出共识,得出一个最佳方案,这种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的作用在于,学生讨论选择中都会提出有创见性的独特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在热烈的讨论中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这些设想与建议是地理课本中找不到的,是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创新意识思索出来的,也体现了学生集体的智慧。

三、将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作为自然学科,在地理学习中还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并恰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促使学生创造能力和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教师要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打破常规求创新

现在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成现实中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讲授知识。这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定势,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摆脱了固定思路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并有创造性地认识地理现象,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热情。教材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是已知的、现成的,常常是一个答案。仅对教材中已有的标准答案进行记忆,思维会在定式化了的、封闭狭窄的、受到各种限制的单轨思路上发展而导致思维的刻板僵化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教师要注意搜集克服思维定势的信息并设计独具匠心、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打破思维定势倾向的问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去思索和探讨。

五、培养综合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类型,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创新活动本身是一种探究活动,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包含着许多曲折反复的因素,因而需要有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只有突破刻板思维的约束,综合灵活地运用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才会有非同寻常的创造。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

为此,地理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组成部分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这样既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而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它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课堂。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相信,在高中地理中不断深化创新教学,一定会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教育天地,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思索。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教育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适应地理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涌2006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3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而中学地理教材包括自然地理知识,又涉及人文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就事业的沃土。教师就要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活动往往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可激发学生去思维,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讲“经纬方向”的内容时我提问道:“一个人沿某一经线一直向北走,能否回到原地?为什么?”“一个人向东走能否回到原地?为什么?”又如,讲到“青藏高原”的内容时我提问:“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为什么气候却是天寒地冻?”……这些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思考问题也很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设置一定的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密切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

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思维的发展规律是从生动的直观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由于很多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学生从未感知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向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借助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直观形象思维出发,通过积极的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到抽象思维,从而化难为易,掌握地理概念、地理成因或原理。如在学习“季风形成”的内容时,我提问:“在盛夏的中午和傍晚,在水中游泳的人和在岸上的人各有什么感觉?”以此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理解海陆热力差异,从而推理出季风的形成。又如讲“等高线地形图”的内容时,运用等高线模型,可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山体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画出来的,以及等高线的疏密与其所表示的山坡陡缓的关系。

三、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教材的内容有不同的属性,在学习中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采用不同的思维形式。由于中学地理教材以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材料为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地理教学中最根本、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和分析综合法。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4

一、前言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用简洁的公式与定理揭示世界的本质。因此,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和学习数学运算的过程,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也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够“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由此可见,小学数学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即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适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根据人类思维的不同发展阶段,小学生正有形象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形象逻辑思维的特点是具有一律性,指学生能够进行确定的、前后一致的思维过程。比如,加减乘除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倍数有确切的概念,等等。通过掌握这些基本规律,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推理判断。研究表明,9-11岁的学生辩证思维开始萌芽,辩证逻辑思维指铜多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如教授乘法与除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掌握了乘法规律后,利用辩证思维学会除法的运算。因此,数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上述目标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分析是指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要素或特征的过程,综合是与分析相反的过程,指把部分、要素或特征结合成整体。分析与综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通过对学生进行分析与综合训练,能帮助学生不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析与综合的应用非常广泛,贯穿一年级以上的不同年级不同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典型的应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进行解题的过程,根据题意找出所给的已知条件是分析的过程,而根据这些已知条件解答出问题就是综合的过程。通过几年的分析与综合训练,小学生能不断强化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并最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比较是指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和相异点。通过比较,能够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认知程度。比较在小学数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加减法与乘除法的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学习,算数解法与方程解法的学习,等等。通过比较,掌握不同概念的异同,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不同的知识。在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次,要有具体明确的进行比较的属性或特点;如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再次,引导学生找出不同事物的本质属性,抓住主要的核心的概念。另外,比较与分析、综合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分析与综合能更好的比较不同概念的异同点,反过来,通过比较,能够更好的归纳也总结不同概念的特点与属性。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5

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中要求在地理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同时,根据高考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更强调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从所给的图表、数据、材料等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地理形象思维能力是学生地理综合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利用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是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有效、快捷的途径之一。

目前人们对于地理形象思维的培养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是由于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直觉性、整体性、概括性等特征,在传统心理学中,一直把形象思维归于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认为形象思维一定要过渡的抽象思维。这些观点反映到理论方面,表现为对地理形象思维的内涵、方法、能力目标体系,以及两种思维结合的途径等都不是非常清楚。另一是认为表象就是形象思维,反映到教学中,表现为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直观教学混淆,形象思维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仅局限于图文结合的阶段,忽视教学中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只有澄清这些认识,才有利于推动学生地理形象思维的培养。

1.对地理形象思维的再认识

认知心理学把思维看作是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即:思维是人们借助于表象或概念,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过程。它能从已知信息推断出未知信息。因此,学生的思维过程必然包括接受、存储、加工和输出信息的全过程。显然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它参与并控制人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和输入、输出信息。确立这样的观点将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地理观察力、读图能力训练效果不明显的难题。

从逻辑学和意识心理学为出发点的"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这个定义广泛地被采用,它既适用于抽象思维,也适用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人类的理性认识,它们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产生的。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分解与组合、类比与形象概括、联想、想象等方法,对已有的表象和图形进行加工处理,用语言、图形和艺术形式表达思维结果的一种认知方式。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概括性、跳跃性、直觉性和情绪色彩。

由于形象思维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形象性,人们把它混同于感性认识,因此很容易根据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理推出"形象思维一定要过渡到抽象思维"这个结论。事实上,形象思维既然叫思维,那它就应该具有思维的基本属性――概括性和间接性。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可以因工作的性质和思维习惯而高度发展,它们是平等的,不能说有高、有低。

发展心理学认为理性认识不一定都表现为抽象形式,如一些科学成果的图像表达如示意图、函数图像和几何图形等。形象性的认识也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如科技发明、艺术创作、建筑师和服装设计师的成果,是经过他们精心的思考和加工的结晶,难道能说这是感性认识吗?形象性和概括性是可以统一的。这样的例子在地理学中非常多,其中典型例子就是地图。地图是一个按比例压缩的客观世界的模型。在传递空间和环境信息方面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更准确,具有形象性、整体性和概括性。概括性和形象性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表达这些信息的符号、图形并不完全是地面事物实际形态的缩小,而是按照地物形态的基本特征加以概括,使其典型化,用规则图形表示。一些地面上没有明显形状的现象则多采用象征性的图形。这就容易使读者看到符号就联想到实际的形状或特征。其二,地图上所表达的地面状况是经过取舍和概括的结果,即制图综合过程。这种取舍和概括都不是任意的,要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的景观特征,选取和强调主要的、带有规律性和典型性的,舍掉次要的、非本质的,在有限的图面上,以图形表示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主要特点。因此地图上所负载的信息是有关研究人员对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是一种科学的概述。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他们除了必须学好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简单的说,就是应该掌握和具备一些适应社会的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所谓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衡量大学生思维能力和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大学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1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1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其他专业知识。

一般我们认为,逻辑和数学的关系比较密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学习数学等学科比较容易,实际上,逻辑思维能力对学好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会比较清晰,不但关注事物现象,对问题的本质会有比较深入的看法,其思考方式也会变得比较严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的学习方法通常能使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学,所以掌握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产生融会贯通的作用,因此,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利于开展其他学科和知识的学习。

1.2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有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同样,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也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现代大学生要想毕业后很快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应该会学习,会思考,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能够很快的适应社会和环境。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3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求职时的社会竞争力。

随着社会制度的改革,所有类型的大学生毕业后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要找到工作都一样要参与社会竞争,或者参加招聘考试,或者参加求职面试。无论是考试,还是面试用人单位除了考查必须得专业知识外,他们都将着重考虑求职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一些临场应变能力,归结起来,这也体现了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现在大学生毕业考公务员的人数是居高不下,无论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是申论考试,都要考核考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跟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很容易就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解决的措施,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既节约了时间,也比较容易考出好成绩。同样的,在各种面试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占据优势。所以,我们要让大学毕业生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占有优势甚至胜出,那么就必须加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2.1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现在,许多大学都开设了逻辑课程以及一些逻辑学有关的选修课程。不论什么形式的逻辑课程,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更多的是采用讲授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听老师讲,是被动接受,而没有主动参与进去,主动进行思考。本来开设逻辑课程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实际上,仅仅采用讲授的授课方式是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逻辑课的主动性,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听老师讲了以后,积极主动思考,提高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7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思维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这些不同能力的培养及提高体现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但是在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思维能力特别是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地图作为地理知识学习的主要工具,通过形象的图像语言将不同的知识体现在图像中,让学生通过图像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地图知识的学习具有语言和文字所不具有的作用。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运用递进式的观念,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地理知识的熟练掌握及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利用地图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地图作为众多图像学习中的一种,教师应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然后再学习的基础上学会查找,最后通过知识的地图的综合把握,提高空间思维能力,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首先,在进行地图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明确的让学生认识到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形状特征等基本特点,并结合具体的实际地图进行有关地图知识的讲解,然后向学生讲明地图的名称、重要的地理界线及标志性的地理标志等,最后能够让学生在经纬度等有关地图标志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读图的基本程序和技能,提高学生对于地图的掌握能力。掌握地图基本读图程序和技能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没有地图的情况下,通过文字和语言给出的条件自动的在脑海中进行地图定位,从而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一图多用、多图并用”的方式,培养通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高中生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地图的使用能够实现综合使用,其中一图多用,指的是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于一幅地图的使用不仅仅体现在于所要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还可以从侧面发现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注重多种地理要素、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提高地图使用的效率。而对于多图并用指的学生在地图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多多幅地图之间的关联性,对于同一个地理事物的分析可以通过不同地图的综合应用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充分把握某一地理事物的特点及性质规律。如在进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分析时,可以通过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降水分布图等不同的地图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地图的使用培养学生关于东北农业发展的空间思维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此部分的知识。在地图使用的过程中,一图多用和多图并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整合能力、比较能力,从而整体提高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重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地图,在自己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熟练的、细致地对地图进行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体方法的使用包括两种方法的实施,一种方法指的是“以图释文”,此种方法指的是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家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幻灯片或者语言的形式将文字叙述出来,然后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将知识在相应的地图中定位,同时让学生能够运用多角度、多思维的方式思考地理知识,这样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另一种方法是“以文释图”此种方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途径将地图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并且能够运用走出地图思维能力,在知识分析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综合分析和地图的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法的综合使用能够整体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地图进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教师及时的与学生交流,对于学生在地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给予能够清除明确的作出解释,帮助学生扫清地图认知障碍。教师要定期的与学生进行关于地理地图知识的交流,及时的获得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建议与解决办法。

(2)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地图知识的学习应注意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不能代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地图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教学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具体的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无论是对于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是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都要学会主动地运用地图思维定位知识、认识知识、了解知识以至于最后充分掌握知识。同时在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地图学习的从简到繁、从分化到系统的学习方法,这以学习方法的运用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避免学生思维训练能力的混乱。

(3)地理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学生养成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利用地图进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最终的目的就是如果没有老师作出具体的要求,学生在地理知识分析与学习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利用地图进行知识的分析,此种方法的持续习惯,才能最终最大限度的发挥地图在空间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从一开始的引导到最后的逐渐放开,让学生在日益积累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知识分析学习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及时的与学生交流,帮助同学通过读图的基本程序的掌握、图文转换的方法实现地理知识的学习,以此培养及提高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8

一、教学改革地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基础性、实用性等特点,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具备一定优势。地理知识涵盖内容广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综合,在适应解决应用性和能力型的命题设计中,具有潜在功能;在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发展的问题中,都离不开有关的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在教学中要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对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等方面的联系,这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早在70年代末已提出,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曾在1983年于洛阳召开过有关培养能力的学术年会,在促进地理教学功能的转变,从传授知识到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三者并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91年《中国考试》第三期曾发表当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的一个批示:“高考应注意考查能力”,后来《中国考试》还出了增刊,谈各学科能力培养的有关问题。可惜在1993年后地理学科在高考中取消了,在学科内培养能力的问题受到一定影响,当然也有很多教师在探索教学改革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今天地理学科在高考改革中恢复了应有的地位,有了发挥自己优势与潜能的机会,如何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适应新的需要,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了。

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现代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的重要差别之一,就在于现代地理教学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文综卷主要注重对地理基础和主干知识的考察,尤其突出对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可见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欠缺,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做法:

(一)情景教学,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由于地理教学内容时空广远,各种尺度的地理空间内差异都很大,推理能力对地理学科十分重要,培养难度也较大,容易出现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要有层次、难易适度、有趣味性,要提示学生如何去想,指出解题思路。提问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中,进而引入问题,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问题”本身所包含的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教学中用到的图像类型非常多,在各学科教学中是最突出的。地图是地理学科独特的图像,是学好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看图的方法,从地图上发掘并获得信息,从而去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要形成熟练准确的图文转换技能。根据实际需要,宜图则图,宜文则文,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三)注重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地理判断性思维的能力

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可以邻座、分组、全班讨论,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时应注意,准确地选用地理概念,正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要辩证地看待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判断避免判断的绝对化,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用错误判断案例,来提高正确的判断能力,增强对判断失误的免疫力。

(四)组织校外活动,拓展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优势的智能培养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尽量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地理空间能力所依赖的不是空无一物的几何空间,而是大千世界多姿多彩的地理空间,充满各种地理事物和空间关系,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应始终与周围空间相联系,使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大自然,把课本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用处,从而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9

一、观察力

由于中学地理教学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往往以宏大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为观察对象,所以观察方式较其它学科更为全面,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直接观察和实验观察,解剖观察和对比观察等方式都会被经常运用。在地理学习的感知阶段就应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仅可以熟练基本技能,还能提高感知能力。

二、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想象的复杂性,通过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复杂的现象注意特定事物的能力,使注意力在各种事物中集中到所要了解的事物中去。在地理教学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化较多,有利于注意力的全面发展,在地理学习的意向、感知、理解等阶段都应加强注意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想象力

想象在地理学习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对于大量的没有亲历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要根据图像显示和语言文字描述在头脑中构造出形象,这是感知的结果,也是思维的起点。对于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要进行加工改造,构造出新的形象,进而展开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的主要途径是:

四、记忆力

最简单的例子是,能否记忆足够的地名,不但关系到地理知识的掌握,还直接影响着日常生活和工作。在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等认知阶段,都应培养和发展记忆力。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10

一、用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二、用图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1、运用地图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据有关资料测算,人脑记忆能力是文字记忆力的1000倍左右。在地理学习中,容易混淆的内容和难于理解的原理及规律,设计成简单图示,便于记忆和理解。

2、运用地图便于理解地理事物的规律。地理事物的规律是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的感性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借助地图能比较容易地阐明地理事物的分布。地图不仅是联系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纽带,也是启迪人们认识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的钥匙。

3、运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地理技能。地理技能包括内容很多,其中运用地图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是最基本的地理技能。

三、用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是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基本思维形式与地理学科内在逻辑融合后,特有的间接反映地理客观事实的认识过程。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与地理科学特点相符合的逻辑规则。学会地理思维,有助于理解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地区性等特点,有助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有助于正确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学会地理思维,不仅能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扩展知识视野,而且能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可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的结合及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同一幅图,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从地图中提取出不同的信息,这就是利用地图作为思维的发散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基础。

2、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经常读图、用图能使学生更多地使用右脑,既开发了思维潜能,又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与统一,而这正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用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说图等活动,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交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启发引导:观察法,观察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读图,从图中获取感性素材,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智力活动,可以使观察所得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探究出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揭示概念之间的异同,寻找知识的相互联系,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是一条途径,它是一切思维的基石。综合分析法:综合和分析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对思维逆向过程。分析就是把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连接成整体,从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活动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探究如何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五、利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促进语言智能发展

图文转换能力是地理科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其本质是学生基础知识与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图文转化即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像、概括等认知过程把图示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或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消化、迁移等认知过程把文字表达的内容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六、用图可以促进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发展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表现在水平分布上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大小;垂直分布上有高低的差异。地理学的区域性特征要求地理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像能力。改革地理教学的关键是废止“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法,而代之的是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一般说来,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能力。观察是指人们仔细地察看,了解其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必备的特征,虽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较多,但因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利用地理图像更可行。二是图像转化能力。地理图像中的许多图像信息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形,将图像信息与现实的地理事物相对应,把平面的地理图像转化成立体的地理事物,是开发视觉空间智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七、地图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1、培养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

全球意识,作为一种跨世纪的新思想,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和接受。显然,地理科学为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提供了丰富而又生动的素材。地理版图可以展现全球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和特征。使学生接触到多元的文化,易于学生了解多元文化知识,发展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地理课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全球观念、国际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在世界地理的教育和国际意识的培养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11

二、 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

所谓概括,是指在思维上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特性结合起来。一切学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以概括为基础,学生的学科能力正是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基上通过概括化而形成的。可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灵活迁移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他们以大量感性材料中提炼中心内容的归纳综合能力,并逐步提高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就其品质来说,包括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等。它们体现了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个性差异。我们说要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突破口,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反复实践,大量质疑和释疑。例如,可以选择概括性和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或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和深刻性;选择能进行发散、逆向和迁移的内容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立性等等。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12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地理学科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地理学科综合了空间分布,时间的变化。同时综合了数学学科的计算和分析,物理学科的逻辑思维,语文学科的阅读与审美,历史学科的演变与变迁,化学学科的实验。因此,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我们要立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要只局限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手段,全面的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新教材的改置也是有利于地理教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展;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地理学科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立足于帮助引导学生构建和掌握学科思维基本模式,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理解地理事物,发展过程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技能培养充分用图,训练空间思维与定位,变式处理训练,信息提取和拟定,适度运量训练地理计算与分析,这都是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

任何一学科能力,不仅体现在学生有某学科一定的特殊能力,而且有着学科能力结构不同学科能力的建构存在着明显的思维或认知的特殊性。理科的学科能力更多地要与抽象逻辑思维与认知联系;文科的学科能力更多地反映形象逻辑思维与社会认知联系。而地理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更具有其特殊性,更多地体现了抽象与形象逻辑思维相联系。

例:09年高考:甲市2008年出生户籍人口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3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问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解法一:通过出生人9.67万人,死亡人10.7万人,可知:出生人不少于死亡人数,而这种增长态势已14年。可知该市人口处于负增长,而选项只有上海人口的增长率是负增工。故选:上海

解法二:出生口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利用数学做法:

9.67÷0.699%=1383万人

可知甲户籍人口有1383万人,而选项中只有上海的户籍人口超过了一千万人,故选上海。

这就是,我们平时培训学生的学科能力,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通过这个例题,启发我们改变单一的思维模式,而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改变以往陈旧的学习方式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例题也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功能。

再如,我们在讲地理公转意义时,知道地球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而位于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而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我们许多教师在处理时,只是要求同学掌握记忆结论,而没有进一步解释,其实在这个现象的解释我们用开普勒定律:

行星与恒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同。

这样,我想同学们一下子就豁然明白了这个问题。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篇13

(一)发挥地理知识内容的广泛性和时代性,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到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

(二)发挥地理知识实践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地理科学实践性较强。较强的地理技能对学好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吸纳信息以及进行科技小实验等基本技能。

地理课堂教学及一切课内外教学活动,均表现为信息的交换。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其收集信息技能的高低。因此,地理教学中,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学会听课,学会看地图,学会看地理图表,学会基本观察和观测,学会发现各种地理表象等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掌握收集信息的技能就能收集到尽量多的地理信息,然而这些原始的地理信息还是混沌的杂乱的,要使其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记地理笔记,将地理信息反映到地图和图表上。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形成有序而系统的地理知识。各地理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只有掌握各地理事象的内在的本质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吸纳信息的技能便成了关键。“吸纳”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更重要的在于透彻的理解。即通过分析地图,地理图表中以及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差异,创造性地把各种地理知识组合在头脑中。对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及某些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往往还需通过观察、观测及地理科技实验加以验证,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技能亦不容忽视。教师可将地理知识设计成地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重新“发现”,予以培养。

(三)发挥地理知识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表现在它所研究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且组成有机的整体;它是将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融汇为一体,成为统一的地理知识体系。因而地理知识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人类周围的客观世界——地理环境。

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对于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形成观察认识事物的整体观念有重要作用,因而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地理地理知识的综合性,不断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决定了学生多问题性,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的动作。地理教学中要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对好多问题要进行多方面考虑,因而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

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还要求学生能够把各种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表象或具体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以形象方式反映现实或表述知、情、意的思维方式。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的里程中,形象思维是较初级的形式,但是它在创新思维中却占着主导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

(四)发挥地理知识区域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

地理知识的区域性主要表现在其知识内容都是反映具有明确界定范围的具体区域的地理特征或规律,换言之,即地理知识都是以具体的地区(小到以我国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乡土地理,大到全球范围的世界地理概述)作为认识和研究的单位。

地理知识的区域性方便我们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创新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总之,地理学科有着其显著的知识特点。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发挥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饱满的热情多给学生以激励、唤醒和鼓舞,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