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实用13篇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1

(1)库存管理概念。库存管理是指企业在物流过程中对于商品数量的管理。在现代化的企业之中,一般认为企业库存应与自身的企业发展相适应,库存过高则导致占用资金情况严重、经济负担加剧,而库存过低也会导致企业商品出现断档,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库存管理优化的目的。进行库存管理优化可以更合理地运用企业资金,如果有大批库存积压则会导致企业运转资金僵化。同时,进行库存管理优化还能保证在最小库存量的前提下促使企业产品正常销售流动,而进行库存管理优化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库存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最合理的库存比重,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库存管理优化的重要意义。库存管理优化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库存管理优化可以保证企业库存量始终处于合理水平上,可以及时了解并调整企业的存量动态,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出现超储或缺货的情况,保证企业资金在良性的状态下进行周转;另一方面,通过库存管理优化可以避免因库存问题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或造成企业产品损耗,可以通过库存管理优化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我国国有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储过度,资金量过大。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一般我们认为库存占流动资产的50%左右即为合理的库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由于重视自己本身的信誉,担心无法按照预定时间交付货物,因此采用大量囤积产品的方式进行日常运行。这种大量库存运营的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不会出现错过交货期的问题,但其占用了企业的大量成本,造成资金周转时常出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大批量存货还将导致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增加,还有可能产生产品贬值、损毁或丢失的情况,种种情况都将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存储过大,存储占有的资金量过大,这将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统计。企业出现大量的库存产品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经营思路造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混乱,缺乏科学有效的统计。国有企业一般都属于大中型企业,其生产的产品较多,库存管理内容也相对繁杂。面对这种情况,国有企业库存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这种现象将导致存货计量无法精确,进而导致库存管理数量不准确。这种库存管理数量不准确还将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就无法给予企业生产进行正常的指导分析。与此同时,我国国有企业由于材料领用以及转结记录涉及个人因素较多,尤其是国有企业针对多个项目同时做统计之时,企业对于存货的收入以及发出缺乏有效的统计。

(3)缺少企业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的资源整合。企业物流运输也属于企业库存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企业仅仅关注企业库存方面的管理,仅仅重视存货以及发货等实物方面的内容,对于物流运输并不十分重视。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国企更为愿意选择自己搭建物流平台,使用自己企业内部物流进行产品运输,不愿意同企业外部物流进行合作。但从某种意义来讲,国有企业自己搭建物流平台相对成本付出更多,并且在运输专业化程度方面远远不及专业的物流公司,因此国有企业在库存管理物流方面缺乏与外部物流公司的深度合作。

三、针对国有企业库存问题合理化建议

(1)建立与企业适合的存货管理制度。对于不同的国有企业而言,存货占流动资金的比例不同,我们不能一味模仿其他企业的库存比例,应该建立符合自己企业的存货管理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存货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结合本时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当下的库存管理计划,并将这个计划分散到各个部门,严格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库存管理,并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在这个合理的存货管理制度下,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执行企业库存管理计划,并以此保持企业的长期合理库存状态。

(2)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做出调整,在当今互联网科技时代,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技术也应该向互联网方面靠拢。不同的国有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特点,运用先进的ERP管理模式,形成一个高效的产品供应链条,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帮助企业在某个时期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同时也不会造成企业额外的库存压力。这种ERP管理模式是目前公认的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成效。

(3)合理运用内部物流资源,充分与外部物流实现对接。我国的国有企业对于内部物流体系重视程度较高,但对于外部物流体系始终没有上升到一个合理的认识阶段,没有对外部物流进行利用。从企业当今形势来看,将自己的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进行高效的整合,进行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的有效对接,不仅能降低自己的库存以及物流成本,还能使物流运输更加高效化。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与外部物流的有效合作,学习外部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再将这部分先进的经验运用到内部物流体系中,让企业库存管理在物流部分做到成本最低,运营最高效。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情况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面对竞争之时,除了需要保留一部分库存产品以应付不确定的风险之外,更应该将库存管理逐步向科学化、合理化发展,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数量,减少企业库存所占用的资金,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扩大化生产之中。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分析,找出了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存储过多、管理混乱、物流效率较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通过建立与自身企业符合的库存管理制度、运用现代化的库存管理模式以及采用和外部物流对接的方式将库存管理科学化、高效化。只有在库存管理方面取得初步成绩之后,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才更加科学,更加快速。

(作者单位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台)

参考文献

[1] 李莉香.浅谈我国成品油库存管理的策略与优化[J].科技视界,2014.

[2] 周杨.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库存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商贸,2015.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2

1引言

2008年,由于受到原油价格的影响,我国的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前11个月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幅度实现均在50%以上,达到历史之最.由于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我国的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受到了最严重的打击,出口定单几乎全部取消。由于最近一些年来的经济形势转变太快,库存问题对石油装备企业的影响逐步体现出来,造成石油装备企业的损失也比较大。根据外部环境有效的优化供应链,控制库存对石油装备企业来说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做好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的途径

要做好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必须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通过有效的信息渠道,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准确的分析出未来的走势,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进行采购,生产。对国内外的需求变化进行充分及时的了解,在第一时间内调整库存,在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能把石油装备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使石油装备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转得到保证,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做到产品及时销售出去,提高资金流的快速正常运转。论文写作,库存控制。现金流转情况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没有现金周转,就立刻导致企业窒息。论文写作,库存控制。只有合理的控制生产和库存,达到有效控制供应链,让现金流正常运转,才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论文写作,库存控制。

3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库存控制策略

本文将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企业的实践经验进行结合,归纳出基于供应链的生产库存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下面对它们进行具体的阐述。

(1)供应商管理库存:由石油装备企业供应商在供应方与需求方双方同意的体系架构下管理库存,实现供需双方的互相合作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由于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实现了共享,从而对需求更准确的预测能够做出,石油装备企业的订货批量能够进行更准确地确定,从而降低了安全库存的库存量。因此,当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减少时,就加快了石油装备企业的资金和物资的周转速度。然而,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中,用户不会担负库存相关的成本、运输花销和发生意外造成的损失,这些花费都是供应商负担的,由此可见,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会加大供应商的风险。

由于这种策略能够提高库存周转速度,因此,许多著名的石油装备企业结合实际经济、技术、人员情况,都采用了这种库存控制策略。此种策略的实现需要参与双方的信息共享和彼此合作,这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要求主导方对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必须能够很快接受和掌握,与参与方进行合作共赢,最终使供应商管理库存取得良好效果。

石油装备企业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之后,会获得下面的效益:

第一,促进石油装备企业库存的合理化,消除牛鞭效应。

第二,使参与双方的库存管理成本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降低。

第三,使石油装备企业的产品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第四,虽然石油装备企业短期的经济效益有可能降低,但是从长远上看,石油装备企业将来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联合管理库存:这种库存控制策略要求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中的供应方、采购方、需求方等等全部都要加入进来,由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商议拟定库存计划,他们都共同参与库存计划的制定,使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增加。此种策略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强调在“供应链”中的各环节的协调合作,而不仅局限于供需两方互相合作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在联合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中,一种相当于分销部门的职能部门必须存在,这个职能部门一方面可以作为商品的联合库存中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供需信息的沟通中心,通过这种方式,供应链中的销售企业仅仅储备很少的库存就可以了,而分销企业储备非常多的库存,这样,供应链中的每个销售企业的库存压力得到大大的减轻,进一步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量得到减少,从而达到了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论文写作,库存控制。

(3)协同式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不仅着眼于供需关系,更将协同合作深入到供应链上各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是对整个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中“所有的节点”全面处理的策略,不仅使用业务过程,而且也进行信息的共享,使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论文写作,库存控制。协同式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都能够获利,这种库存控制策略着眼于大局的利益,进行供应链中的全体企业统一业务过程和处理方式的制定。论文写作,库存控制。所以,和上面的几种库存控制策略进行比较,协同式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策略更有利于各参与者之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的实现。

(4)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这种库存控制策略能够做到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的全局库存控制。这种库存控制策略的方法主要采用集中式的和分布式的策略。所谓分布式的策略,就是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可以自行确定库存的多少,但是如果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不能搞好,那么非常容易导致他们各自为政。集中式的多级优化策略是将核心的节点作为控制焦点,库存控制与协调由核心节点企业进行,所以,该策略的优势就是对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

4结束语

总之,相对于其它企业的发展来说,中国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所走过的路程是非常特别的。中国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在技术和产量方面,中国石油装备企业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很多的发展障碍和不利的外部条件也同样限制着中国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2009年的经济危机,大幅度降低了国外的需求量,导致了一部分管理不力的工厂倒闭。通过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有利于改善和促进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牟雪江.石化装备热战冷市场[J].中国石油企业,2009年10期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3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0日

一、虚拟库存管理技术概述

虚拟库存技术是指将自身在未来生产运营所需的原料、生产要素等建立相关的信息,对其名称、规格、价格、数量等信息进行仔细的统计和整理,在需要时对信息进行筛选,并以这些信息为依据进行原料和生产要素的调动。虚拟库存的特点是不占用实物空间,也就是在仓库内不一定存在这一资源,但是出现资源需要时,社会资源就成为一个大的仓库,因这一仓库储备都是虚拟性的,也因此将这一储备称为虚拟仓库和虚拟库存。

虚拟库存发挥自身的效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固定的经济状态下才能真正出现虚拟仓库和库存的管理意义。首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是虚拟库存技术的技术基础,在技术的支持和不断拓展中优化虚拟库存技术;其次,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尤其是买方的市场环境,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也是虚拟库存实现的重要外部环境;最后,企业自身的组织方法也对虚拟库存管理技术有着更加直接的影响。只有所有条件都具备时,虚拟库存技术才会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虚拟库存管理技术在国内发展现状和趋势

物流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逐步兴起并壮大,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摸索着逐渐适应市场,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问题,物流信息系统分散、物流信息共享性比较低、管理标准不一致、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匀等现象,都能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薄弱。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没有完全将物流行业的经济价值激发出来,需要大范围地建立起一个完善、畅通的物流配送系统,改善物流信息传递不及时、运输效率低下的缺点,通过虚拟库存管理、协同配送等组织管理手段,使资源配置更加专业化,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节约时间成本,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虚拟库存管理技术与协调物流配送能够实现各环节的流畅运作,实现产业的整体性,为改变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物流行业服务质量。物流运输行业从产品上分析属于服务行业,服务的质量是企业和组织体现竞争力和整体水平的关键,在激烈的物流行业竞争中,快捷、安全的特点才能真正使物流行业得到客户的认可。虚拟库存管理以及协同配送能够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信息,减少组织安排的时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能够更快速进行工作的流程,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将运输、配送、储存等多种功能同时发挥,扩大物流运输行业服务领域,让物流运输行业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为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成为拉动整个行业服务质量的动力。

(二)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虚拟库存技术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这一优越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是减少成本,虚拟的库存只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操作和控制,并不会真正占用企业的仓库空间,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产品不会积压、过期,虚拟库存中的资源都有详细的信息登记,在产品的调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产品过期的现象,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利用虚拟库存管理技术可以规避囤货的风险,减少资金的投入,以整个社会资源为库,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需求和周围市场的变化,进行库存产品的调整和交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为企业自身的生产环节节约更多的成本,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生产目标。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虚拟库存管理技术以及协调配送理念的运用和构成,能够促进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一体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使得原来的配送系统出现质的改变,从原来容易造成积压的各级仓储和运输逐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变成网络的虚拟库存,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对整个配送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反馈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以便于及时解决和调整,为自身的服务和工作提供时间保障,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相关产业链条的形成道路上逐渐培养管理者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在竞争与合作中相互提高,从而实现“双赢”,在增加相关企业集成程度的同时,提高各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为实现中国市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四、结论

虚拟库存管理以及协调配送在新兴的物流行业中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积极效用,为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规范化、一体化的引导性作用,为未来的行业集成、相关产业链条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虚拟库存管理技术的概述、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三方面进行论述,更加细致地了解虚拟库存管理的优越性以及协调配送理念在实现市场一体化中的积极作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库存管理技术与管理工程技术相结合可以为我国的大型物流运输、远航企业、铁路系统、民航服务行业等带来更多的价值体验,这一技术的推广将会为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技术模式创新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田红英,黄远新.基于虚拟库存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资源集成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12.8.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4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定义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一种买方企业和供应商合作的策略,以取得供应链库存最低成本和加强企业间合作为目的。供应商在这么一个共同协议下,对供应链上的库存进行管理并能够得到持续性的改进,并提高顾客的满意的水平和库存的周转期,这样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就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思想。

2.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优越性

实施VMI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非增值性活动,提高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1)对于供应链的下游企业来说,由供应商负责管理库存,降低了库存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的成本,减少占用的库存资金,可以集中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为客户服务;降低了缺货率和积压率。

(2)对于供应商来说,通过实施VMI可以更好的获取相关的需求信息,根据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率,更有效的安排生产,增加整个生产的柔性;合理的制定原材料的采购计划。

(3)VMI库存管理给双方带来的好处有:对产品的管理更专业化,可以实现更有效的库存管理和订货决策;降低双方采购订单、发票、付款、运输和收货等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

(4)供应商管理库存能减缓“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也称需求放大效应,是指供应链中下游消费者的需求轻微变动导致上游企业生产、经营安排剧烈波动的现象。供应商管理库存从以下四个方面弱化了牛鞭效应:

①需求预测。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后,供应商直接根据下游企业的销售数据及库存数据进行预测,产生的结果准确及时,减弱了需求波动的放大。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5

1.现代企业物流系统。现代企业物业管理是指把所有的物流活动综合起来进行集成式的管理。它主要是以降低成本,给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为目的。而且现代企业物流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涉及到供应、生产、销售等方面,这也在为现代企业物业管理指明了方向。

2.物流成本的基本构成。企业物流成本主要是由支付、运作和功能这三个部分组成的,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对支付形态而言,它是整个物流成本运作的基本条件,主要的包括了企业在运行中各种费用的预算和材料物资的消耗。而运作范围,是指在企业物流中的所有应用系统,而这些系统在企业物流运行的主要动力来源;功能形式这个就很好理解,就是指的企业物流中,所采用的如包装、搬运、保管等各种形式。

二、库房物流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1.存货成本费用的构成。存货成本费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订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这三个都是库货成本费用中的核心部分。所谓的订货成本就是指的销售方在向产品供应商订单购买物资的时候发生的成本费用;而库存持有成本就是指的所有存储的有机成本和过时成本,这些有机成本的包括范围很广,主要有:税、资金、保险等;而缺货成本也是人们在生活中常遇到的一种情况,也是指当你向供应商订货时,由于供应商没有客户需要的物流货物,就有很大的可能让客户失去销售的机会,导致额外费用的增加。

2.库存优化控制目标。时间上和数量上的优化,达到在最低库存成本下的最优库存保证生产销售的顺利进行。

3.传统库存控制存在的问题。企业传统的库存功能主要是对供,产,销过程起着一种缓冲作用,库存信息的需要大部分只是体现在财务系统上。一是缺乏供应链的系统观念;二是对客户服务水平理解上的偏差;三是缺乏准确的交货状态信息;四是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五是忽略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六是缺乏合作与协调性;七是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八是忽略产品设计流程的影响。

三、现代存货成本控制方法

1.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合作伙伴之间的管理策略,它以系统的库存管理模式,对库存进行同步优化,而且这种控制管理策略是由供货商一致进行管理的。他们与客户建立其一种合作关系,把现实货物信息进交换或者共享,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地步,使得信息代替库存,也就是说客户可以取得的货物多少,要通过你得到了多少信息。这样的管理方式,有效的降低了因缺货而导致给客户或者供应商带来的损失,从而巩固了客户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很好的改善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潜在的矛盾,打破的传统的管理手段,并且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流通。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主要根据企业双方签订的协议,供货商被授权负责对零售商分销网络的库存点进行监视,并制定计划和直接补充库存。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协议对供应商和零售商都是有利的,主要表现在:其一,零售商能够减轻订货及监视采购的负担;其二,供应商也能从以下方面收益。减少需求预测的次数及需求的不确定性;减少物流成本;缩短交货时限;改善服务水平;降低运输成本。

2.准时制存货管理。“零库存”理论,是应用在生产管理系统的一套理念形技术,一般称为实时生产管理系统或实时供应系统等。准时制的理念最早来自于美国学术界研究的(实时存货管理制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体系的发展,企业在各个环节运用“准时制”存货管理系统,实现存货数量的降低和存货成本的降低。一个有效的准时制存货管理系统,可以在库存的各个环节实现最优的存货成本控制目标。如下:一是采购环节(准时制采购)。将原材料库存降到最低甚至零,减少原材料库存占用资金和优化应付账款。当然还有库存管理成本的降低泡括仓库费用、人员费用、呆滞库存等等);二是生产环节(准时制生产)。将生产环节中的在制品和半成品降到最低减少在制品和半成品库存占用资金;三是物流配送环节(准时制物流)。在物流和运输中做到一体化协同运作,减少中间仓储和搬运等环节,可以将物流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四是销售环节(准时制销售)。按”真实的”订单生产,”消灭”成品库存;或者是销售预测准确,将成品库存降到最低甚至零,减少成品库存占用资金和优化应收账款回款,规避成品因市场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而产生的降价风险。同样还有库存管理成本的降低(包括仓库费用、人员费用、呆滞库存等等)。

3.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和准时制库存管理理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联合库存管理和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体系。一是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基予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办法,通过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即各层次的供货商和销售商共同制定库存计划,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在合作中实现共同的成本最小化目标;二是协同供应链库存管理体系。打破了仅仅在库存管理上的合作而实现供应链的各个上下游企业在决策层。运作层。内部管理层和系统管理层四个层面上的协作,实现全面的双赢局面,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四、对加强我国企业存货成本管理控制和物流成本控制的建议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6

1 引言

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能力成熟度理论构建了软件能力的评价框架,提供了软件开发的等级演化机制,对软件开发的评价实践、软件开发质量的改进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能力成熟度理论不仅在软件行业得到了普遍应用,在其他领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知识管理领域的成功应用,显示出能力成熟度理论应用于非软件评价领域的价值。本项目尝试基于成熟度理论,通过专家调查,并借鉴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与应用的经验,构建机构库的综合评价模型。本次专家调查以访谈为主要形式,选择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嘉兴学院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嘉兴学院图书馆、嘉兴学院科技处的负责人、教师以及部分博士研究生共25位作为调查对象,访谈的主要内容是听取调查对象对于机构库评价模型等级划分以及评价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意见,然后结合成熟度理论,得出机构库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成熟度等级和关键过程域(Key Process Areas,KPA)。

2 机构库评价模型结构

虽然不同学术机构对机构库开发与管理的理解有所差别,在机构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但在建设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需经过相类似的阶段。本项目所要构建的基于成熟度视角的机构库评价模型可以看作是学术机构对机构库建设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所经历的阶段进行明确定义、管理以及控制的框架体系。

机构库的建设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共同的关键问题,也会经历相似的建设阶段,而这些关键问题和阶段分别成为了评价模型中的关键过程域和成熟度级别。本项目所构建的机构库评价模型以软件能力成熟度为基础,因此评价模型中成熟度等级的划分和级别名称可以与软件能力成熟度相同,专家调查的结果也支持沿用原有名称。据此确定基于成熟度视角的机构库评价模型的级别分别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和优化级,如图1所示:

当然在机构库评价领域,各个级别已有了不同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全新内涵,不同成熟度级别反映的是学术机构建设机构库进程中开展的各项活动。

2.1 初始级

在数字化科研时代,任何一个学术机构中都会有成员进行或多或少的开放存取活动,如通过个人网页、博客、BBS等途径将其教学科研成果公开。但处于初始级的学术机构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这些开放存取活动并没有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关注,学术机构也没有对这些活动进行有意识地控制;某些“成功”的开放存取、知识共享活动仅仅是凭借运气,而不是学术机构既定目标和规划实施的结果;部分成员自发的开放存取、学术机构对某些数字资源进行管理等活动并不是有意识地为建设机构库服务;学术机构的绝大部分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尚未清楚认识到机构库对于反映其教学和科研成果、衡量现有研究水平与明确今后发展方向以及对外提高学术机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意义。

2.2 可重复级

一旦学术机构已经认识到开放存取与知识共享对于学术机构、机构成员的重要性,就可以确定机构库的建设已从初始级发展到了可重复级。虽然此时学术机构并没有明确提出构建机构库,但是部分业务的开展已经可以看作是机构库建设的准备工作。在个别成员的引导下,个别部门或者部分学术团体已经开始了小规模的知识共享活动,可称为“雏形”的机构库建设。这些小规模的部门或者学术团体所进行的开放存取与知识共享活动可以为以后整个学术机构层面的全面机构库建设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并且部门和学术团体的开放存取活动是可以重复进行的。

2.3 已定义级

当学术机构不仅认识到了机构库的意义,而且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和实际行动对部门与学术团体的开放存取活动提供支持,同时已着手从全局进行机构库建设项目的调研、规划以及系统建设等工作,则表明机构库的建设进入了已定义级。从该成熟度级别开始,学术机构对部门和学术团体的开放存取活动与组织层面的整体机构库建设活动进行整合,相应的活动也均有信息技术提供支持与保障。因此,对处于已定义级的机构库建设项目来说,其相关活动已经被学术机构清楚地识别与定义。处于已定义级的机构库建设活动将成为今后学术机构开放存取与知识共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已管理级

完成已定义级中的调研、规划以及系统建设工作之后,机构库即可开始投入使用,通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得益于学术机构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宣传推广工作的开展,更多的机构成员已经认识到了机构库对于学术机构、机构成员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成为了机构库的资源提交者和用户,以实际行动支持机构库的建设。此时,机构库的建设已进入到已管理级。在这一阶段中,学术机构已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对机构库的运转采取了较为标准和规范的管理;机构库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平稳期,在机构库建设总体目标的指导下,与机构库有关的部门已经开始设立机构库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并进行有计划的测评和宣传推广工作。上述这些活动也能得到学术机构领导及成员的长期支持(包括关键的经费及人员支持),机构库的建设逐步实现了系统-资源-成员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2.5 优化级

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资源-成员等多方面协调发展之后,机构库逐渐能够面对学术机构成员等多方不断变化的知识共享要求,而学术机构也在机构库的管理实践中不断积累了经验,并逐步具备了不断适应环境和自身调整的能力,使得机构库的建设一直能够较为平稳地保持现状,机构库建设进入到了平稳发展的成熟期,这个时候即可称机构库建设进入到了优化级。在这一级别中,已经将前一个成熟度级进行的机构库测评和宣传推广工作与机构的其他战略控制工具进行了有机地结合。进入优化级以后,机构库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尽可能地使机构库建设保持在优化级中,并想法设法使学术机构及机构成员可充分享受机构库建设与开放存取所带来的各项益处。

根据成熟度理论和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经验,同时听取部分专家所提出的意见,笔者认为,学术机构在最初开始机构库建设时,应该以当前所处的级别为基础,并以下一个更高级别的成熟度为目标。而要使机构库建设能够从一个成熟度级别往更高地级别发展,就需要关注每一个级别中的所有KPA。因此,

学术机构在从整体上建设机构库之前,应该把重点放在改善相对落后的KPA上,待其改进之后,再考虑机构库的整体建设,然后沿着评价模型中各个级别的顺序逐步推进。

3 机构库评价模型中的KPA分析

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相类似。除了初始级以外,基于成熟度视角的机构库评价模型中每一个级别都包含了若干个KPA,每个KPA又包含了若干个关键活动。关键活动是对KPA起重要作用的基础工作,只有完成了这些关键活动,才能实现KPA的目标,进而推动机构库的建设进入下一个成熟度级别。

目前不少基于成熟度理论的评价模型都提出了各自的KPAL,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笔者列出了若干个基于成熟度视角的机构库评价模型的备选KPA,然后在访谈中咨询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了机构库评价模型的六大KPA,分别是学术机构高层领导、学术机构战略与知识共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学术机构成员、团队合作与组织文化。

学术机构高层领导。此KPA主要指的是学术机构高层领导对于机构库建设的理解与支持,包括学术机构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者对机构库的认同感。在机构库的建设活动中,高层领导及管理者除了应该要求机构成员积极参与,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激励之外,本身也应该在机构库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术机构战略与知识共享。此KPA要求的是学术机构能够将机构库的建设与学术机构的长期发展战略相联系,确定机构库的建设有助于保存学术机构的知识产品、促进学术机构教学科研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术机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依据学术机构战略对机构库的发展进行规划,并明确机构库在学术机构中的地位,

信息基础设施。此KPA涵盖了机构库系统的数字资源管理所涉及的多个方面,也包括与机构库管理相关的其他信息基础设施。机构库系统的建设以及数字资源管理流程的设计都应该以学术机构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等现有条件为基础,并与之相适应。尤其是数字资源管理流程的设计,应以方便用户提交资源、保存资源和利用资源作为指导思想,从用户出发进行设计。

建设资金。此KPA要求学术机构能对机构库的建设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除了为开发机构库系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外,还应对机构库管理以及日常维护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该KPA与“学术机构高层领导”KPA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如果机构库的建设能够得到学术机构高层领导的支持,那么建设资金一般能得到保障。而这也是机构库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学术机构成员。学术机构成员对机构库的接受度与支持度是机构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此KPA要求学术机构成员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建设机构库的意义,能切身感受到机构库给机构成员本人所带来的益处;要求成员能够主动将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提交给机构库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也作为用户享用其他成员所提交的学术资源。

团队合作与组织文化。此KPA关注的是学术机构在机构库建设中机构层面上的一些“软因素”,如组织文化、成员交流渠道、学术团队结构以及关系结构等。需要注意的是,学术机构的团队合作和组织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学术机构高层领导影响,因为学术机构内的不少行为准则与规范或多或少是由管理层所制定,而正是这些准则与规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组织文化。

4 机构库评价模型实施和评价流程

一般来说,应用基于成熟度视角的评价模型对机构库建设进行评价,其流程如图2所示: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7

1.益益仓储存在的问题

(1)出入库使用手工登记,效率低且准确性不高

①速度慢,效率低。采用简单的人工方式进行登记操作,作业速度慢。

②容易出错。由于是手工方式登记,会存在第二次人为错误,人工处理流程重复。

③旺季人工需求增加,成本增加。

(2)成品单层堆放,未充分利用立体空间

①仓库空间利用率低。益益乳业常温库产品单层堆放,仓库高层空间无法利用。

②产品之间相互挤压,货损严重。常温奶仓库中的产品相互挤压,产品损耗大增加了产品的损失。

(3)常温库平面布局混乱,拣货时间长且出错率高

成品仓库布局混乱,往往相同产品会堆放在不同的区域,出入不方便,并且库存数据容易出错。

(4)仓库人力资源管理混乱,人员考核制度不完善

2.针对仓储问题的优化方案

(1)基于RFID的立体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

我们在使用RFID的基础上,将RFID与K3系统的进行对接。射频识别后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是完全实时更新在该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K3里的。

(2)使用穿梭式中层货架提高空间利用率

针对立体仓库空间利用不充分,我们以益益低温仓库的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高约8米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基于Fishbone的仓储货位分配布局,改变益益仓库产品单层堆放的现状,加入立体货架。经过拼接合成后符合优化后的益益仓库的鱼骨布局,并且空间利用率能够提高80%。

(3)基于Fishbone的货位分配优化平面布局

针对益益乳业仓库平面布局混乱的问题,我们将利用Fishbone布局对其平面布局进行整体优化,将鱼骨布局的进货口和出货口合成并一个出入库口,是一种拥有两条主拣货通道和无数条局部拣货巷道的货架布局形式。

(4)基于要素评定法的人员考核制度的优化

根据益益仓库人力资源管理混乱的问题,我们采用要素评定法制定人员考核制度,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以一个月为一个考核期,每一个考核期内,各个员工的初始考核分数均为100分。

二、基于FlexSim仿真软件的模拟实验

1.设计思路

由于益益乳业的仓库采用最原始的人工存取货的方式,而且货物的入库陈列较混乱,我们主要通过模拟储存仓库的布局,分析在Fishbone布局下的工作效率。为了仿真建模的对比化,结合仓库流程提出以下条件:

(1)设定益益乳业生产16种常温奶,16常温奶通过叉车放到货架上。

(2)假设机器在运行过程中不出现设备故障问题。

(3)模拟运行时间为3600秒,通过计算订单完成数目来验证Fishbone布局的优化以及优化程度。

为了更详地的定义模拟过程,我们对仓库的作业流程进行仿真构建,如下图所示:

2.模型优化

(1)优化方案

①添加16个货架,仓库布局为鱼骨状,货架的长度与产品出入库频率有关。按照产品出入库频率越高,货架越长;产品出入库频率越低,货架越短的原则摆放货架。

②建立电子标签拣货系统:传统的人工记录信息方式降低了工作效率,不能满足益益乳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引入电子标签来代替人工工作,有效解决拣货速度慢、因货物繁杂而带来的失误等问题。

(2)仓库布局优化-Fishbone布局

(3)优化模型运行结果统计与分析

运行模型一小时,输出拣货区统计数据,如下图所示:

通过两个模型的对比,我们发现经过优化后的益益仓库在一小时内订单完成数由15优化到了18,在产品订单的处理上效率提高了20%,证明Fishbone仓库布局的合理性,优化了益益乳业原来的仓库布局。

三、总结

我国乳品行业的竞争激烈,优化企业的技术及管理,提升其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团队以安徽益益乳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真实了解该企业物流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并为其提出了可行性的优化方案。

本报告基于牧场、乳业、经销商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三者之间的路线问题,分别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主要的问题有:手工采集原奶数据效率低下、仓库布局不合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车辆配送路线缺乏系统性、无法对冷藏车位置及温度进行实时跟踪等。优化方案是建立在该企业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得到的相应地解决方案。

本报告的创新点是:基于Fishbone软件优化仓库平面布局、采用RFID技术优化立体仓库信息管理系统、借助FlexSim仿真技术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模拟,确定其可行性。

本报告为该企业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具体优化策略,对促进其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一方面,牧业、乳业、经销商三者之间的路线优化可大大提高效率,满足更多的订单需求;另一方面,仓储管理的优化可大幅度提高仓管效率,有效控制成本,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本调研报告的研究成果不仅对益益乳业有限公司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本行业其他乳制品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欣欣.面向空间损失改善的仓储系统平面布置优化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董溪哲.仓储货位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卢鸿.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商场现代化,2011.

[4]张静.基于RFID的仓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以连云港圆钢物流中心为例.南京理工大学,2011.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8

零库存是当今时代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为实现零库存管理,中外许多企业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总结起来有如下六种途径和方法:

2.1无库存储备

无库存储备事实上是仍然保有储备,但不采用库存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比如有些国家将不易损失的铝这种战备物资做为隔音墙、路障等储备起来,以备万一,在仓库中不再保有库存就是一例。

2.2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

把所有权属于用户的货物存放在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中,由后者代替用户保管和发送货物,用户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受托方支付服务费。比如大型物流企业利用其庞大的物力、财力、人力为国内外委托单位提供高效、专业的物流服务,其委托单位就不必再过多地储备物资,甚至不必再单独设立仓库,在一定范围内便可以实现零库存和进行无库存式生产。

2.3协作分包方式

这种形式可以以若干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例如,分包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可采取各种形式和库存调节形式,以保证主企业的生产速率,按指定时间送货到主企业,从而使主企业不再设原材料库存,同时以主企业集中的产品库存满足各分包企业的销售,使分包企业实现零库存。

2.4采用适时适量生产方式

JIT(JustInTime)生产方式典型的代表是看板方式,也称传票卡制度或卡片制度。采用看板方式,要求企业各工序之间或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下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环节指定供应,其主要目的是在同步化供应链计划的协调下,使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同步进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减看板数量的方式来控制库存量。据调查,一汽大众在零部件采购上主要就是采取了看板方式。

2.5按订单生产方式

在拉动(pull)生产方式下,企业只有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配送的,仓库是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一个“枢纽”,物是按订单信息要求而流动的,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从而也就消灭了“库存”。例如,作为中国首家物流示范基地的海尔集团,其“一流三网”同步流程物流模式就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按订单采购来生产必须的物资,从而达到零库存的物流整合。

2.6实行合理配送方式

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采用标准的零库存供应运作模式和合理的配送制度,使物品在运输中实现储存,从而实现零库存。可以采取如下三种配送方式:(1)“多批次、少批量”方式;(2)集中库存方式;(3)“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例如,笔者在某市公交物资公司,在各个公交运营公司(用户)设立物资供应站,集中需求,统筹安排、集中供应,通过增加送货的次数、降低每个用户、每个批次的送货量,提高运输效率;通过集中采购、集中库存的方法形成规模优势,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设立配送中心库调剂配送物资,将各供应站库存尽量压缩到最低;临时采购采取“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原则,通过中心库及各供应站储备调剂和供货商即时配送,保证供应。在这种较为有保障的配送服务体系支持下,用户的库存弱化为零,该公司储备物资数量也得到极大压缩和控制。

第三章:关于零库存理论在公交物资公司的应用思考和探索

企业通过上述几种方式方法实现零库存管理,在实际运用中却面临各种困惑,笔者就所在的某市公交物资公司库存管理优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出探讨:

3.1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一定能节约成本吗?

作为一个专业化物流企业,公交物资公司承担其下游企业各运营公司的配件物资供应工作,利用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和专业化优势,采取“多批次、少批量”的采购和配送方式,压缩了一定库存,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零库存”。但是为降低储备物资,对采购计划进行压缩控制,根据以往情况作出预测进行的大计划采购只能保守地满足一定的需求,临时需求的不可预见性和多样性使得采购费用居高不下甚至填补了库存费用下降的空间,企业整体费用是否节约、利润空间是否最大化还有待探讨。可见: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是需要成本和代价的,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零库存会降低成本,但是这部分降低的成本并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会转嫁到其他方面。如果企业能够在不同的环节实施零库存管理的话,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实现零库存的难点和管理成本也应得到重视。零库存管理对于企业有正反双方面的效应。

3.2企业实现零库存就一定能达到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化吗?

物资公司为达到本企业零库存管理采取了“多批次、少批量”的采购和配送方式,对于其自身来说,只要加强计划和成本的控制管理,不失为本企业实现库存优化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从整个供应链系统来看,下游用户运营公司库存消灭为零了,但是其用户需求是否能及时满足,更大程度取决于信息流在两公司间传递是否迅速、反应机制是否灵敏。从上游供货商来说,由于物资公司计划采购的稳定性,供货商可以采取按定单生产或供货方式,这部分物资的生产、储运基本处于“流动”的过程,也就是零库存管理;而临时采购计划却不可能在计划发出时再去生产和长途运输过来,为满足用户需求,只能在本市设立储备仓库,加大投入,获得用户满意。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能否达到真正库存最优化是很难预计的,企业要实现零库存管理必须在信息支持系统和物流支持系统的保障下进行。信息支持系统要求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时掌握企业定单需求变化,逐步完善经验化的需求计划生成模式,使月度大计划的生成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从而及大限度降低临时计划的数量,降低采购费用。这就要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比较好的联动性,建立盟友化的战略关系,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效率和准确性。物流支持系统要求从物资采购的需求计划制订到传递、执行,库存物资的仓储、货运、管理等等必须高效率完成。需求计划分解成大计划定单形式为制造企业完成准时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大计划定单不断优化才能使临时计划数量减少,从而降低企业采购费用,从供货商来说就降低了物资储备数量。只有供应链上各环节杜绝了浪费,物资在整个系统中保持畅通运转,才有可能达到企业库存的最优化。

3.3关于常用件物资零库存管理方法的探讨

物资公司由于主要服务的客户是该市各公交运营公司,近年来随着运营车辆车型、数量的增加,该公司经销的汽车零配件产品也呈现繁、多、复杂的特点,为保证对运营公司的供应,各类型配件物资必须广泛备货,占用了大量库存资金,这也是形成库存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降低库存储备而又不影响日常供应工作,该公司在库存管理上进行了多方尝试,比如针对收发频繁、量大且品种较多的轴承类物资管理实行按销售付款、入库代管理形式。在与供货商协调一致基础上,部分代管物资入库时财务不计入存货,月终结账时根据销售数量确认应付账款金额,该物资存货收发由物资公司代为管理。通过这种方式,物资公司部分代管物资库存为零,供货商为促进品种物资的销售,加强了存货信息管理、质量监控,促进了服务质量提高。看起来这是物资公司某类物资实现零库存的一个事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给管理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效应。比如说,该类物资入库后,因不计入物资公司存货,从理论上来说就还属于供货商的存货资产。但由于供应商在物资公司又未设立仓库,部分代管物资的收发仍由物资公司仓库管理人员代为进行,物资的管理责任不清晰,奖惩无法进行。另一方面,供货商将物资交给物资公司仓库后,因不能马上收到销售证明的发票,只能靠双方多次协同对账、查账,才能确认货物保管是否完好,造成的重复性劳动和协调困难,实际上是管理上的漏洞。试想,假如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方式,供应商在物资公司设立仓库,实行“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方式,物资公司该类物资库存仍然为零,但是供货商将因承担了物资公司部分职能必然成本增加、产品价格增长,这样零库存管理就失去了意义。而假如物资公司在与供货商协商谈判过程中,将按销售付款、按付款期限取得价格折扣等等作为部分条件条款写入合同,势必起到促进库存合理化、减少资金积压等作用,不疑也是对零库存管理方法的又一探索。

第四章企业实施零库存管理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企业实现零库存管理有多种方式,然而在现实运用中却是困惑重重,要真正达到零库存管理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下面谈谈实施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4.1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与供应链各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战略伙伴关系。一是要积极寻找和发展战略合作伙伴;二是在合作伙伴之间建立分工协作、相互信任的关系。合作的目标定位于削减库存,同时避免缺货现象的发生,做到适时、适量、适质、适地、适价的提供所需物品。

4.2加快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将销售信息、库存信息、生产信息、客户信息、成本信息等与合作伙伴交流分享,做到信息共享,增大信息透明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求各方在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3采用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包括采用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用供应商管理库存、多级库存优化以及按订单采购、制造、配送等。同时对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必须有供应链管理全局的思想。

4.4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资源。坚决走专门化、集约化的道路,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努力发展本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把非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只保留少量的安全库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5加快企业内部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推广高新技术在物流设备中的应用。要想实现零库存,只有很好的“软件”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硬件”才行。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现状已经阻碍了零库存的实现,提高物流设备高技术含量,加快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已是刻不容缓。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9

一、前言

在“精益思维”中,要求企业以最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占用最少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最超值的服务。在物流供应链中,仓储管理效率的提高,是实现精益生产的重要环节。基于“精益思维”,通过对仓储库位进行优化,是提高仓储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汽车生产装配中的零部件物流体系,因需要对成千上万的零部件按照所生产的汽车型号进行排序,并准确无误地送到目的地(装配工位),实现向生产线边准时供货,以保障汽车装配的正常运行,因此更需要对仓储的库位进行合理布局优化。本文着重就汽车零部件物流的线边库位优化,以上海大众宁波工厂LOC大件库位优化为例进行分析,说明库位优化对提高仓储效率的重要意义。

二、货位优化的必要性

在仓储管理中,货位的布局,将直接影响到出入库效率。据统计,卸货、上架、下架和装车发运等作业占可传统仓库物流作业中40%的时间,其余的大量时间均花在人员的无效行走上。劳动力成本是现代物流企业成本中占比最重的一部分,人员的无效移动,势必降低劳动效率。因此,通过对仓库进行合理规划,对库位进行优化,从而减少人员的无效移动,提高作业效率。

对于配送的仓库或者配送中心,高效的拣货能力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办法。而与拣选作业效率紧密相联系的库位布局是否合理,就变得非常重要。对库位进行管理及合理优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仓库货物的存储库位进行相关的规划、分配、使用、调整等,其目的在于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及拣选人员作业效率,从而降低相关的仓储运作成本,提升企业物流配送服务的能力。

三、库位优化的目标及原则

1.货物存储目标

货物的存储目标是仓库进行货物的存储时想要达到的效果,或是目的,一般仓库都会以以下所列的几项作为各自仓库的存储目标:

(1)保障存储货物质量

(2)最大化空间利用率

(3)确保货物的有效移动

(4)确保高效的后续作业

(5)便于管理

2.货物的存储策略

(1)定位存储

(2)随机存储

(3)分类存储

(4)分类随机存储

3.库位优化的原则

以下是一些在库位优化中通用的原则。

(1)周转率为基础法则。

(2)货物相关性法则。

(3)货物流动密度法则。

(4)货物同一性法则。

(5)其他法则。

4.库位优化的基本思路

(1)明确影响货物存储的关键因素。

(2)收集所需的基础信息。

(3)确定优化的目标和约束。

(4)实施库位优化。

四、上海大众宁波工厂LOC大件库位优化

1.大件零件库位现状分析

上海大众宁波工厂大件储存区主要有A库、B库、C库、D库和E库,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五个库区组成每个库区所放的零件的量不同,每个库区都有相应的拣货区以及上线的路线。

2.LOC大件库位问题分析

大件库位的划分主要依据零件规格、数量以及零件上线路线等因素,将其划为A库、B库、C库、D库和E库,其中A库设置了隔离区且D库没有零件上线的路线。但是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每次拣货出库的时候都需要跑到别的库去拣货,这样大大的加长了拣货的过程,同时也延误了出库的时间。如洗涤气罐总成这个零件它的出库路线在E库但是它却放在了B库,从而导致E库的拣货员每次需要出库的时候要跑到B库去拣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浪费掉了在去B库拣货的来回途中,如果我把这个零件放在E库那么我拣货的时间会大大的减少,从而缩短了出库的时间。

3.LOC大件库位优化

(1)优化目的。为了提高上线的速度,提高出库效率,促使其最大化空间利用率、确保货物的有效移动、确保高效的后续作业、便于管理。以物流总量最小作为库位优化的目标,将零件拣货频次和行走距离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同时,使员工的分工合理化,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库位优化实施根据精益生产原则以及货物相关性原则将每个库位进行小范围的变动优化。

①将A库的隔离区与D库的大件零件区进行调换;同时,将其D库的零件按照上线的路线分配到各个库区。②将各个库区拥有上线路线的零件在别的库区的零件移至本库区。③将原本存货在A库且上线路线在B库的零件移至B库,同时把B库的有限空间合理的应用;④把原有存在B库,上线路线是在E库的零件移至E库,将E库零件储存量不大的零件库位适当的减小。⑤将D库的零件需全部移至A库,同时把D库空出的储存面积用来作为隔离零件存放区,原本隔离零件存放区是在A库。

(4)库位优化后的效果。在库位优化后,如图1中A11区中的空白区域我们将放置原有零件的上线路线在A库且零件放置在别库的零件移至A11区。再如图2和4中的B11区和D2区与D3区进行调换,将D2和D3区域划分为隔离区;同时,将原有零件上线路线在B库且零件放置别库的零件移至B11区。通过库位优化后,仓储效率明显提高,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或是带来更多的利润。

五、结论

在仓储管理中,入库和出库操作效率将直接影响着仓储效率。因此,在仓储配送工作流程中,首要考虑的是缩短拣货频次高的货物的出库行走距离,也就是对库位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出库效率。本文通过对上海大众宁波工厂LOC大件库位的优化设计,充分说明库位的优化对提高仓储效率是大有裨益的,对物流企业的货位优化可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何振彪.提高物流中心作业效率的利器――货位规划与调整[J].物流技术,2002(03).

[2]董千里.高级物流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陈月婷,何芳.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货位优化分配[J].物流科技,2008(01).

[4]Daniel T.Jones.精益思想[M].C械工业出版社,2011(5).

[5]顾君.货位布局研究和图形化模拟仓库的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2).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10

2.原材料库存特点

钢铁企业具有消耗大、运量大、运距长、投资大、物资流通频繁、生产环节众多等特点,担负着为其他行业提供原材料的重要任务,所以钢铁企业一般都处于供应链的上游。钢铁企业大宗原料的消耗数量和消耗金额惊人,一般每生产1t钢需要消耗3.0~3.5t原材料。那么,以一个产值100亿元的企业为例,就有60~70亿元左右的资金以大宗原燃料的形态流转,每天就有1500万元的资金、每分钟就有1万元的资金在流转。因此,原材料单品类的单个数量降低1%,累积下来都将是惊人数字。库存管理是企业看似不动但变幻莫测的资金晴雨表。其既可以改善现金流,增加投资回报;也可以积压库存,冻结资金。因此,库存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企业库存量控制最佳,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除了合理安排人、财、物之外,还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不是锁定单项成本最低,而是追求企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钢铁企业的库存整体可以分为原材料和产成品两大部分,本文结合一般钢铁企业产成品库存相对简单的现状,仅对原材料库存进行研究分析。下面总结钢铁企业原料库存特点如下:(1)原材料自身方面——大。采购量大、库存量大、资金占用量大。钢企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所采购的原材料、燃料相对集中,主要是铁矿石、废钢、煤炭等,但采购资金占用量大,物资供应消耗量大。(2)原材料使用方面——准时。钢企内生产流程严谨,虽然多段生产、多段运输、多段储存,但工序连接紧密,作业连续性强,对时间要求条件高,若因缺料而导致冶炼过程中断,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原材料提供的准时性要求很高。(3)原材料存储方面——敏捷。由于原材料本身的外形尺寸不同,因此对存储的要求也不同。一部分是类似煤炭和矿石一样的散料,此类原材料的存储多属于露天堆放,存储要求低;另一部分类似于废钢,可通过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品类繁多,并且需要入炉前预处理(如破碎、筛分、烧结等),因此在原材料存储方面,要求其存储方式具有敏捷柔性的特点,不能单一操作,最好是具有存储场地、加工处理的作业现场、输出的使用料场“三位一体”的功能。(4)原材料信息管理——全。对于钢企内原材料量大、出货时间要求高的特点,其信息系统必须要能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采集数据以满足生产管理实时性要求,并能有跟踪功能,不断更新人员、库存、物流等相关信息,详尽统计,辅助管理或调度部门最合理的控制信息。

二、原材料库存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1.原材料库存问题研究的意义

钢铁企业是典型的产品主导型企业,每个钢铁企业都是以主打产品及其质量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来运行的,从《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可以看出,不论大型还是小型、不论国营还是民营的钢铁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其物流系统问题进行研究与应用。但从供应链管理的国际化研究角度上分析,对原材料库存问题的优化,可以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并能科学高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节能环保、实现循环经济。

2.原材料库存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钢铁企业在企业战略管理层面上的不够重视,现阶段在企业内部原材料库存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原材料采购计划性不强,采购渠道单一,供户管理难度大。(2)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价格浮动大,资源缺乏,不稳定,易涨价。(3)原材料库存大,资金占用多,周转速度慢。(4)基础设施简陋,存储场地规划设计欠妥,物流设备配套不足。(5)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分布零散,信息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信息孤岛。(6)钢铁企业分散,集中度不高,缺乏协会协调,在国际竞争中比较优势弱。(7)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价值流未实现有机协同。

3.现阶段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钢铁企业在原材料库存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就其研究对企业发展有深远意义,特别是在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原材料库存问题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意识培养方面;二是在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三是在企业战略采购和供应商管理方面;四是在企业自身原材料库存管理方面;五是在企业危机管理模式方面。本文将就这5个具体方面提出对原材料库存结构优化运行机制的建议。

三、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控制优化机制研究

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结构优化应该结合各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结构优化,本文仅就钢铁企业的一般库存问题提出结构优化方向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议如下:

1.强化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意识培养

钢铁企业要改变只重视产品的生产过程,不重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流通过程,不将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做法。提高企业对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认识,在中层及基层员工中普及物流概念及相关先进理念,提高员工素质,实现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的全程物流服务,优化路线,流程再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层面

钢铁企业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工业系统,随着其规模与现代化程度的扩大,企业内部的单据账目繁杂,管理困难,数据不规范导致的信息流动不畅通、反馈迟缓且误差较大。因此,企业要升级,必须要借助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建立企业内部的OA系统和ERP系统,并针对企业内的库存与采购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WMS与EDI平台,优化原材料库存结构。现阶段,钢铁企业内部使用的信息系统平台,主要采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通过其开发的数据平台可以实现:关键任务企业数据平台、动态开发、关系数据和商业智能。结合不同钢铁企业的状况,可以开发不同的系统功能,例如:企业信息平台的系统整合和开发;系统内不同部门、不同界面的数据操作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内的数据共享;报表的即时打印;权限集中控制与分权控制;web网页信息查询;本地缓存处理;日志查询功能;等等。

3.企业战略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层面

大卫•波特(2003)认为战略采购就是要理解采购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要求每个组织双向、持续地进行流程改善工作。战略采购与传统采购在总价值观与方式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其更看重长远与整体的价值。因此,钢企要实现对原材料的战略采购就必须要调整思路,利用供应链的思想,确定恰当的供应商,采取科学的采购方式对企业原材料库存进行上游控制,具体运行建议如下:(1)积极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定供应源头。在全球燃料与铁矿石市场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都相继采取战略联盟、长期合作、投资收购等方式来控制燃料资源。(2)积极探索与创新经营管理方法,选择灵活多变的采购方式,降低成本,保证供应。如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现货采购与远期合同采购相结合,自营采购与外包采购相结合,等等。(3)积极采用先进的采购管理方式,如采用零采购和JIT采购方式,将企业采购环节中的库存降到最低,紧密结合生产过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达到零故障、零缺陷、零库存、零怠工等。(4)积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开展阳光采购。传统采购环节多为暗箱操作,企业可通过对市场询价、采购组织和流程重组等环节控制,加大对采购的监管力度,采用比价采购、招标竞价、网上投标等方式抓住市场机会,获得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5)通过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模式,实现电子采购。电子采购可以降低采购运营成本,减少纸质作业,提高运作效率,并将逐步形成联合采购的规模优势,为钢铁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企业自身原材料库存管理层面

物料存储与管理是实现库存管理的基础,其包括物料实际存储方法、物料移动管理、保持库存记录准确的方式方法。库存管理就是要实现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改善现金流和增加投资回报3个目标。钢铁企业的库存管理,主要对各种原材料、燃料、中间制品及产成品等的出入库、库内搬运装卸、盘库和配料等进行管理,主要功能是缓冲、调节和平衡。在库存管理和控制方面,可以应用ABC分类法将物资产品进行分类后,再采取战略库存与基本库存相结合的库存战略,统一编码,进行物料存储规划和快速反应(QR)库存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和综合调度,加强对数据的挖掘,为企业建立决策系统,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层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尤其是各国对我国贸易的限制,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危机,能够很快产生蝴蝶效应,影响全球经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危机的合理控制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危机管理并非根除危机,而是在可接受范围的危机中取得最大回报,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将危机风险降为最低。更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员工要提高市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法律意识、沟通及合作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全面的危机管理: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危机管理能力,确定市场定位;建立危机的事前预防机制和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遵循危机处理的三原则并制定危机处理方案。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11

生产经营的前期活动有一个物资供应的工作,维持正常的库存水平对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由于平衡存货的不足导致的短缺损失,和库存太多导致的资金成本与仓储成本的增加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目前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一些企业物资供应的管理部门采用的管理办法就是物资供应链,其方法是通过单位生产的需求计划来为供应商采购足够的物资,管理部门在通知中标的单位,把检验合格后的中标物资派送至制定的仓库或者使用单位,然后建立物资储存备库用来对生产进度进行缓冲,还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库存,库存的存在表明资金的占用,并且该资金不可以用作企I当中的其他方面,还占用了工作人员以及仓库设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负担有所增加。库存管理说的是优化物资储存,这样能够时企业在适当的时间,通过较低的成本来达到用户在产品质量以及数量方面的需求,库存管理的质量影响着企业的盈利,大部分的企业都意识到在生产经营当中,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也提出了一些措施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一集团采取统一采购、统一计划、统一结算、统一配送、统一质量与价格、统一督查。这些库存管理的方法是比较单一的,企业独自管理库存的方式会使信息传递的效率比较低,不能解决物资需求当中出现的问题,独自承担库存资金的风险也给企业增加了一定的负担。

二、加强接货方面的管理

接货指的是通过储存计划、承运单位、发运单位的发货通知,对货物进行接收和提取,准备好入库保管的工作。首先和承运单位与发货单位做好联系工作。该工作是通过业务部门的合同协议和承运单位、发货单位之间建立联系的,用来掌握相关的接货方面的资料,方便制定接货计划,对接货方面的人力以及物力进行安排。其次是制定合理的接货计划。确保到货时间、重量、数量以及体积等情况后,针对接货力量和经营要求,和相关的业务部门进行协商。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分别是通过内部的情况和承运部门、发货部门确定到货后的接取计划,以及提高承运部门、发货部门的计划对单位的接货人员、接货的时间、接货的装备、接货的地点进行合理的安排。接着是办理接货手续。根据接货的计划、各部门的职能确定计划时间当中接货手续的办理,像财务手续、接取的手续。然后是到货后的处理。当各个手续办完之后或者在手续办理的过程党总,要将到货进行搬运、清点和到货签收等工作,再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暂存。最后进行验收工作。根据接货计划的要求,以相关的契约或者凭证,将到货进行检查、检验,做到确认无误。该工作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核证,核实货物相关证件,像产地、品名、出厂日期、认证材料等进行仔细的核对;二是对数量的验收,也就是检查清点到货的总量和单位的包装量等其他内容;三是质量的验收,将货品的外观质量进行仔细的检查。

三、加强保管方面的管理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1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笔记本电脑市场的竞争也从一国或一个地区内的竞争转向全球内的竞争。从笔记本电脑的研究开发活动、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整机的组装、物流运输、渠道终端以及售后服务等产业链节点不再局限于封闭的区域内,而是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笔记本电脑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态势:

一是笔记本电脑品牌出现高度整合的趋势。如惠普公司收购了康柏公司,此举一度使惠普实现了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中国的联想则通过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

二是笔记本电脑产业链不断整合。一部分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企业从上游笔记本电脑零部件的生产开始,逐步延伸到下游的组装生产,而以和硕为代表的企业则从下游的笔记本电脑整机组装向上游延伸至零部件的制生产,呈现出组装企业整合零部件的制造的态势,以此提升自身的产业链条整合能力。另一部分基本实现了对电子零部件制造业务的控制。

三是笔记本电脑开启大规模定制时代。各笔记本电脑品牌商除了推出标准化的笔记本计算机外,还提供了定制化服务,消费者可以参与笔记本电脑的外观、配置、电脑外包装的款式等方面的决策。

2012年的经济探底使得企业几乎将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创新能力不强带来的活力衰退,企业库存压力太大导致的资金安全风险,企业售后带来的危机等。其中,企业资金安全风险是所有问题中最核心和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企业只有资金安全才能组织生产销售,才能在经济危机过后迅速扩充产能、投入研发并拓展市场。而其中库存的管理是对企业资金安全、企业活力和生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此,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是一项重要并且十分紧迫的任务。这次研究的库存管理正好为企业的短期,中期,长期战略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契机,为企业保持优势竞争力带来启发。

第二部分:文献理论综述

库存指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具体来说就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销售或耗用而储存在仓库中的材料物资和商品。从广义上讲,库存还包括正处于制造加工和运输状态的物品。仓库里储存的货物和物料是库存,生产线上的半成品是库存,运输途中的商品也是库存,产品做出来质量不达标而堆放在不良品仓库的也是库存。现代化的生产和经营都离不开库存,为了使生产活动可持续,一般企业都会需要一定数量的库存来支持,因此库存是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库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预防带有不确定性的顾客需求。(2)锁定价格避免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损失。(3)有效缩短订货周期。(4)满足生产各个环节的生产作业。(5)经济批量的订货能依托规模经济来取得更好的价格,从而降低成本。(6)调节供需平衡。(7)减化运输的复杂性,降低运输成本。总之,库存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也是关系到整个公司运营是否顺畅的关键问题之一,库存的控制是一门学问,多了少了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库存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库存管理理论包括:(1)EOQ 库存管理(经济订货批量);(2)ABC分类库存管理方法;(3)VMI(供应商管理库存);(4)MRP(物料需求计划);(5)MRPⅡ(制造资源计划);(6)JIT(准时制生产方式)

国内外在库存管理与优化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在库存管理研究现状这个问题,通过对需求预测下的库存管理研究,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研究,控制绩效视角下的库存管理研究,基于ABC、VMI等多视角下的库存管理研究等多种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近年来,由于物流成本的不断上升,库存控制已成为制约企业运营管理、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国内也涌现出大量学者研究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国内外关于库存管理与优化问题的研究对象比较宽泛,主要是针对整个制造业,而关于某一行业如电脑制造业的库存管理问题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通过综述可知,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库存管理已成为各行各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从电脑制造业的实际出发,针对这一特定行业的库存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该行业的企业提高自身的库存控制水平,降低库存成本,同时,也丰富了库存管理理论研究内容。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与设计

上海X笔记本电脑制造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台湾某公司在2000年投资1.7亿美元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发展迅速。2002年,公司以9.8亿美金的业绩名列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创汇第一名,2009年营业额已突破259亿美金,在全国名列前茅。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一个世界最先进的IT制造业重镇,X公司上海制造城正在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崛起。 为追求成长,2006年,X公司又在江苏常熟投资,成立X公司常熟制造城,共同构建X华东制造基地。2010年4月,X于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投资,成立X(重庆)电脑有限公司。

X公司引入台湾总部先进的运营模式,主要以生产笔记本电脑为主,兼顾服务器、手机、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IT产品的生产。公司广揽业界精英,生产、研发团队实力雄厚。不仅致力于产品的研发创新,更积极拓展行销网络。因品质卓越、技术领先,深受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市场青睐。制造技术精进,享誉业界,已经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研发的领导者。

针对研究对象的特点以及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使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本文以X笔记本电脑制造公司为研究对象,X公司作为笔记本电脑制造企业的代表,通过对X公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剖析,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通过构建有效的模型来对X公司的库存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得到适合与X公司的优化对策。对策对于其他相关企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第三章对X公司的背景资料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笔记本行业的市场现状以及本文选取X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的理由。

(2)调研法。本文对X公司的资料分析来自于各种书面报告以及相关研究报告资料,对X公司采用相关的调研材料进行分析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调研发可以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在本文第四章的内容里,通过调研的手段获得X公司在库存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能够得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模型构建法。本文通过构建以X公司为核心的一个采购-生产-销售模型,通过这个库存管理的实证模型来对本文的有关库存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佐证说明,并为库存优化方面相关对策建议的提出一定的依据,通过这种简单的模型能够得到一般性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可以扩大到更宽泛的研究对象当中,能够有一定的合理性。

X笔记本电脑制造公司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1)市场需求预测准确率较低,现记本电脑制造企业的激烈竞争,使笔记本电脑制造企业已由原来的“以产定销”转变为面向需求的“拉式生产”。作为拉式生产的原动力,客户需求是以市场与预测的形式反映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当市场发生骤然变化或由于信息不全而造成预测高估时,库存问题就很容易暴露出来。(2)传统流水线管理不完善,特别是因为流水线中某一个步骤出现问题导致的整个产线停滞最终导致大量半成品不能被及时组装形成巨大的产线库存,不仅占用资金而且大大拉低了整体制造效率带来巨大的影响。另外,流水线出现的不良品维修也成为问题,常常导致大量不良品得不到及时的维修最终直接拉到报废仓拆机之后用作配件维修,加大呆滞库存的情况下还无形中拉高了产品的成本。(3)库存管理模式亟需完善,仓库对于仓库管理人员的考核只限于账目同仓库的实际库存相符。同时仓库对于易耗品采购计划的影响非常小。所有的物料消耗,生产计划,由生产单位直接进行申报。这样的流程使得采购计划和库存产品在一定程序上造成了脱节。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分析

由于生产、库存、采购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将生产库存与采购环节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物流优化角度,对生产、库存、采购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尝试。在此,假设生产商既要采购原料又需组织生产,在原料采购环节,既产生采购原料的固定费用,也产生原料的库存费用。在生产销售环节,既产生生产启动费用,还产生产品的库存费用。这些费用之间相互影响。本模型由于克服了传统的经济批量模型仅考虑生产销售环节的问题,进一步考虑了来自原料供给方面的影响,与生产实际情况更为接近。因此,所出的模型具有较强的现实基础,对相关企业的生产库存与采购等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1、模型假设与参数

模型用到下列假设:

(1)生产批量大于等于采购批量。(若生产批量小于采购批量,可以采用与“生产批量大于等于采购批量”相似的分析方法获得相应的最优生产与采购批量。)

(2)不允许缺货(因为缺货成本无穷大);

(3)生产库存周期将永久持续;

(4)生产商进行批量采购,需要采购活动经费(与采购批量大小无关),且每次采购活动经费相同;

(5)仓储费用与平均库存量、存储时间成正比;

(6)生产商生产某产品须且仅需一种原料;

(7)生产单位某产品须且仅需单位原料。事实上,如果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不是单位原料,可以进行处理,使之符合这一假设;

(8)产品缺货到一定程度时开始生产,生产启动时间为零。但是存在生产启动费用,该费用己知且固定;

(9)需求率、生产率、单位原料成本、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均固定;

(10)生产过程中,原料不允许短缺。原料一旦降低为零,生产将马上停顿,并将产生新的生产启动费用。

(11)每一生产库存周期中,生产商向供应商采购至少一次原料,且生产过程结束时原料库存为零。

模型中用到下列符号:

,: 为需求市场的年需求量,为生产商的年生产能力;

,:为每次的采购活动经费,为每次的生产启动费用;

,: 为单位原料的年库存费用,为单位产品的年库存费用;

:为采购批量;

,: 单位原料的价格为,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包括原料成本即原料价格)为;

,: 为生产库存周期,即连续两次生产启动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一个生产库存周期内用于生产的时间,(-)为非生产时间;

,, : 为仅考虑采购时的最优采购批量,为仅考虑生产时的最优生产批量,为综合考虑采购与生产时,生产商的生产批量;

,,:仅考虑采购时的最优生产周期为,仅考虑生产时的最优生产周期为,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的时间为;

,,:为仅考虑采购环节时,采购环节单位时间的采购成本,为仅考虑生产环节时,生产环节单位时间的生产成本,为生产商在一个生产库存周期中,综合考虑采购与生产时,单位时间的总成本。

:为在一个生产库存周期中的采购次数。

2、模型基础

采购批量优化模型:

仅考虑采购、不考虑生产时,采购部分模型的己知条件与要求可表述如下:每次采购的活动经费为;单位时间单位原料的库存费用为;需求率(生产环节的生产率)为;需求持续时间为。试采取适当库存策略,使采购环节成本最少。显然,若不考虑需求的持续时间限制(即,假设需求是永久持续的),则单位时间内的采购费用可表示如下:

令=0,则

在考虑需求持续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可令采购次数为。显然,这次采购的采购量均相同时,在内,单位时间的采购成本最低。而采购量通常并非。此问题的求解步骤应为:

(1)求解得=

(2)求出初步的采购次数,其值为/

(3)令=/。通过对,进行舍或入可获得相应的成本数据。通过比较成本数据,即可求得最优的采购策略。

生产批量优化模型

仅考虑生产、不考虑采购时,在生产库存系统中,若需求市场的需求率为,生产启动成本为,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单位产品单位时间内的库存成本为,则在一个生产库存周期内单位时间的总成本可表示为:

令=0,则

3、生产商批量采购原料的生产批量优化模型

由于要同时考虑采购与生产两方面要求,使生产商的总费用最少。显然,这个问题包含两个相互影响的方面:采购与生产。由于要同时考虑生产与采购,因此,它们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的问题。令(取不大于与之比的最大整数,即下整数)。

对采购环节而言,每一个采购循环内(一个或多个采购周期,一个生产库存周期内用于生产的时间),需求存在的时间长度为 (生产时间为,采购总量为)。

若=,则最优解已得到:采购批量为,采购周期为,一个生产库存周期采购次时,采购总费用最少。

若>,则使采购总费用最少的采购批量与采购次数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在考虑采购的生产库存模型中,要考虑采购与生产的相互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采购次数只能是或+1次。

设采购次数为次(= 或+1)。可以证明,各次采购批量相同时,费用最少。显然,=。 因此,这次采购的采购批量为。

显然,各次采购的采购批量相同,且生产量与采购总量相同.但采购循环时间为。如果将生产与采购综合起来考虑,则

其中与生产物流成本相关的成本为:

对的偏导等于0,则:

由于的取值只有两种可能性,因此,因此很容易求的值。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料价格、生产成本固定,在采购环节成本与生产环节成本中可以略去这些成本组成部分。因为Q的取值与采购价格和生产成本无关。

以X公司生产D产品(GC89EF机型)为例,此机型的市场需求率d为10000件/年,单位产品年库存费用(hm)4元/年。

根据现有条件,分别求出,只考虑采购的生产批量、只考虑生产的生产批量以及生产商同时考虑采购和生产的生产批量。为了求解方便,本文以料件AHL03003013作为分析对象,其他料件可以依此方法进行类推。(此次分析中不考虑原料费用与生产费用,仅考虑采购活动经费、原材料库存费用、生产准备费用、产品库存费用四项)。

第一种情况:生产批量优化模型

经计算得:

最优生产批量=3163

采购成本=20870

生产成本=6325

总成本=+=27195

第二种情况:采购批量优化模型

经计算得:

最优采购批量=1000

采购成本:=12000

生产成本:=11000

总成本:=+=23000

第三种情况:生产商批量采购原料的生产批量优化模型

=3因此,一个生产周期内的采购次数是3次或4次。当=3时,生产批量Q1=3082单位;=4时,生产批量Q2=3546单位。将和值分别代入式(5-8)中得:=12329元,=12410元。因此,最优生产批量为3082单位。最优采购策略为:采购次数为3次,采购批量为1027单位。此时,总成本=12329。

经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运用生产商批量采购原料的生产批量优化模型,得到的总成本为12329,而运用批量生产优化模型得到的成本时费用为27195,运用采购批量优化模型得到的费用为23000,明显,12329均小于单独考虑生产或单独考虑采购时的总成本。所以,生产商批量采购原料的生产批量优化模型在原有的生产批量优化模型和采购批量优化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了成本费用,优化了公司的库存管理。

4、本电脑制造公司库存优化方案

(1) 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库存控制最重要的是对产品需求的预测,目前X公司对于产品需求的预测准确率较低,这导致公司不能制定一个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和库存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库存成本。因此为提高X公司的库存效率,首先应该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2) 构建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篇13

1铁路物资管理中信息化建设问题

1)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差。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统,库存管理、计划提报、财务核算不能同一个系统内完成,数据转换困难,效率低。2)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不高。现有系统的功能应用不充分,仅用了基本的物资收发料管理模块,而班组提料管理、物资消耗统计等功能未发挥作用,导致消耗统计和班组核算困难。3)信息系统专业知识匮乏。物资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物资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系统建设的专业技能,影响物资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4)信息系统科学性差。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有效解决库存管理的基本矛盾,库存积压与缺货仍然同时存在。

2现代信息系统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形成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难题,如物料需求计划(MRP)、新型RFID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库存管理(VMI)、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2.1RFID管理

RFID管理是超市管理的成功案例。应用RFID技术,我们可以为每一件库存商品做一个电子标签,物资出库时扫描电子标签,系统自动减少库存数量,当库存数量到达进货预警点时,系统提示进货。

2.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产品或服务提供最终用户活动的上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规划、组织与控制,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2.3ERP系统管理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是由MRP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拥有强大的库存管理功能,能够实现对企业物资在整个供应链流程的全过程管理。

3ERP技术在铁路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开发适合铁路物资管理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是铁路物资管理的重要课题。而ERP系统,是在MRP的基础上,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通过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及供应商的资源集成在一起,在供应链范围内优化企业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ERP库存管理模块包括物资采购、质量检验、库存动态、计划提报和报表查询等功能。ERP通过物资主数据为每一项物资建立库存,根据生产维修任务的需要以及市场供应能力等,通过MRP自动平衡库存,生成物资采购清单,同时确定订货时间,提高计划的时效性,保证供应,并降低成本;另外,ERP库存管理模块能够随物资出入库动态调整库存,精确反映库存信息;通过报表查询,分析库存结构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4信息系统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

铁路物资需求种类繁杂、专业性强,供应工作计划性强、时效性差,由于信息不畅通,经常出现生产和需求脱节,缺货和积压共存的现象,加强库存管理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物资管理效率。

1)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对物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重新设计,是对物资管理流程的整体优化。

2)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不同区域的协同作业能力,有效保证供应。

3)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物资作业程序的标准化,规范物资管理工作,提高库存管理质量。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