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结算方式实用13篇

财务结算方式
财务结算方式篇1

事实上,推行公务卡结算的积极意义还远不止这些。从宏观上看,公务卡通过对各项电子交易信息的准确记录,形成个人和商户的交易档案,有利于促进对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缴和监管,防范偷税漏税行为;公务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带动其他社会人员使用银行卡,推动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用卡环境的投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和金融环境的改善;公务卡完善了银行卡的品种和功能,为银行业提供了更多拓展其他金融业务的空间,增强了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后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力。从微观上看,公务卡结算方式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额零星采购更加方便快捷;免除了公务人员预借现金的程序,将公务开支由原先的预借款、报销两道程序,变为报销一道程序,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单位可利用金融系统的融资功能,降低资金的占用成本;财务人员不再需要存取、核对和保管现金,公务人员不再携带大量现金,有利于控制现金风险,更加安全。有关机构对全球50个银行卡产业较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银行卡支付在一个国家消费总支付中的比重每增加10%,可带动国家GDP增长0.5%。因此,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

财务结算方式篇2

实行公务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建立公务卡制度,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机生成公务消费的各项明细信息,使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地克服现金支付结算方式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种种弊端。二是有利于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当前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现金支付和报销方式,仍然落后于现代科技发展,制约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使用公务卡结算,既不需要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和保管现金,也不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向单位借款,简化了手续,减轻了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财政财务部门还可以有效监控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三是有利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预算单位应用推广公务卡,有利于扩大银行卡持卡人范围,完善银行卡品种和功能;有利于发挥信用卡扩大消费信贷、培育信用观念、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作用;有利于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调动特约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财务结算方式篇3

方案一:直接收款销售结算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3条第一款规定:“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

在5月28日,无论是否收到货款,美华公司都应该确认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

全部销售收入金额1000000(元);

应纳增值税170000(元);

应纳消费税300000(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32900(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14100(元);

应纳所得税66990(元);应纳税金和附加合计=170000+300000+32900+14100+66990=583990(元);

税后净收益=203000-66990=136010(元)。

此方案优点是可以在销售货物的同时及时收到货款,能够保证企业在取得现金后再支出税金。

方案二:分期收款销售结算

若预计5月28日无法及时取得货款,可以采取分期收款销售结算方式。假设将上述货款平均分成4个月收取,每个月收取250000元,合同约定分别在6、7、8、9月10日收取货款。销售费用50000元在6月份发生。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3条第3款规定:“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5月28日发出货物时,无需确认收入计算纳税。

6月10日,应收到货款250000元,当日无论是否收到该笔货款均需确认收入,计算纳税。

应纳增值税42500(元);应纳消费税75000(元);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8225(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3525(元);

应纳所得税=(250000-400000÷4-50000-75000-8225-3525)×33%=4372.5(元);

应纳税金和附加合计=42500+75000+8225+3525+4372.5=133622.5(元);

税后净收益=13250-4372.5=8877.5(元)。

7月10日,应收到货款250000元,当日无论是否收到该笔货款均需确认收入,计算纳税。

应纳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与6月份相同,分别为42500元、75000元、8225元和3525元。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因销售费用已经在6月份扣除,所以7月~9月份不再扣除销售费用。

应纳所得税额=(250000-400000÷4-75000-8225-3525)×33%=63250×33%=20872.5(元);

应纳税金和附加合计=42500+75000+8225+3525+20872.5=150122.5(元);

税后净收益=63250-20872.5=42377.5(元)。

8、9月份应纳税金及税后净收益与7月份相同。

4个月税金及附加合计=133622.5+150122.5×3=583990(元);

4个月税后净收益合计=8877.5+42377.5×3=136010(元)。

此方案虽然不能减少税款总额,也没有增加税后净收益总额,但可以延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方案三:委托代销结算

若美华公司于5月28日,将化妆品委托永安商场代销,合同约定永安商场以单价100元销售,每销售一盒化妆品可提取4元作为手续费(商场在交付销售清单时开具普通发票给美华公司)。美华公司5月份的销售费用则减少为10000元。美华公司于7月20日收到永安商场的代销清单,上列已销售数量为8000盒,不含税价款为800000元。永安商场扣除手续费后,将余款通过银行支付给美华公司。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3条第5款规定:“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

①5月28日,由于尚未收到销售清单,所以无需确认该笔业务收入,也不需要计算缴纳相关税金,但5月份发生的销售费用10000元,可以在计算5月份的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②7月20日,确认收入计算纳税应税收入800000(元);应纳增值税136000(元);应纳消费税240000(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26320(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11280(元);

代销手续费32000(元);应纳所得税=(800000-40×8000-32000-240000-26320-11280)×33%=170400×33%=56232(元);

应纳税金和附加合计=136000+240000+26320+11280+56232=469832(元);

该业务税后净收益=170400-56232-10000=104168(元)。

此方案的优点是可以保证税金在收到货款后支付。

结论:

1.若预期在商品发出时,可以直接收到货款,则选择直接收款方式较好;若商品紧俏,则选择预收货款销售方式更好,可以提前获得一笔流动资金又无需纳税。

财务结算方式篇4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84-02

从早期的网上银行到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无现金报账,以及很多高校正在推行的网上缴费平台,高校财务管理已经步入了无现金结算时代。无现金结算方式的运用对高校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尤其是收付款业务堪称财务工作的第二次革命。

一、无现金结算方式与现金结算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无现金结算方式对财务管理岗位设置和业务授权与现金结算方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区别

现金结算方式下,高校财务管理中收、付款业务主要以有形的现金方式结算,超过国家现金管理规定的业务以银行存款方式结算。根据内部控制的需要,财务管理必须设置的核算岗位有出纳、审核、稽核、凭证装订,预算管理、收费管理、票据管理等其他管理岗位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设置。核算业务流程一般是审核出纳稽核凭证装订或者审核稽核出纳凭证装订。对银行收、付款业务,出纳岗位负责根据审核过的记账凭证录入除金额外的收、付款方单位名称、账号等信息后办理收、付款项。该结算方式下,当天已审核的收、付款业务能否及时办妥收、付款项,银行回单是否及时收到并附入记账凭证的职责一般设在出纳岗位,银行存款账目的核对工作量较小。每天库存现金是否账实相符,是出纳岗位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关注的重点。

无现金结算方式下,高校财务管理中收、付款业务均以无形的电子方式通过银行存款结算。由于采用电子形式传输数据信息,收、付款业务全部数据信息需要一次性录入,除制单人员外,其他任何岗位不能对已经录入的收、付款业务数据信息进行任何修改,只能进行诸如收、付款按钮的操作以及财务管理需要的信息数据的统计等。财务管理岗位必须设置的有审核、电子付款、稽核、银行回单处理、银行存款账目核对、凭证装订等。核算业务流程一般是审核电子付款银行回单处理稽核凭证装订或者审核稽核电子付款银行回单处理凭证装订。审核岗位需要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录入收款或付款单位的名称、账号、开户行、结算方式、金额等信息。当天已审核的收、付款业务是否能及时办理完毕,收、付款项是否成功、有否重复、银行回单是否及时收到并核对无误后附入记账凭证后,成为核算业务流程关注的重点。电子的无形化将岗位牵制和业务授权的重要性提到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地位。由于每笔收、付款业务都是以银行存款方式结算,银行存款账目的核对工作量成倍增加。每天的银行存款账目账单核对调节后余额是否相符,岗位分工是否合理、业务授权是否正确成为财务部门负责人关注的焦点。

(二)联系

无现金结算方式与现金结算方式都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手段之一,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不会改变高校财务管理的核算、监督、服务职能和本质。足额筹集办学资金,加强管理,按预算支配资金依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责,不会因为结算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高校财务管理仍然执行国家会计法规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需要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稽核制度。在高校会计机构内部,也仍然必须执行如下相关规定:每一笔会计事项必须至少有两人以上经手;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等。

二、无现金结算方式对高校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根据高校的运行规律和特点,无现金结算方式的运用,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有:

1.收入核算工作。无现金结算方式要求收费项目清晰、明细,缴费渠道简单、方便;各类收入单据信息齐全。

2.审核制单工作。无现金结算方式要求审核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就同时输入各种收、付款信息,如单位名称、银行账号、开户行、收、付款方式、金额等。

3.电子付款及银行回单处理工作。无现金结算方式要求在支付每一笔款项时要核对付款信息,包括单位名称、银行账号、开户行、金额;电子密匙的口令、密码及付款等级需要严格区分;每一笔付款成功的银行回单都需要附入原记账凭证;未支付成功或退回的付款业务需要查找原因,重新办理纸质转账或电汇。每天填制的付款凭证一般情况下必须当天全部付款。

4.各类银行卡及银行账户信息维护工作。无现金结算方式要求各类银行卡、收、付款银行账户信息更新及时,以确保收、付款项及时到账。

5.银行存款账目核对工作。无现金结算方式将原来的现金业务全部变成了银行业务,而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劳务酬金采取实名制付款后,原来的一笔现金业务可能会变成几笔、几十笔银行业务。银行存款账目核对工作量成倍增加,每天可能会产生五六百笔银行业务,有时甚至会接近上千笔。

财务结算方式篇5

如图一所示:

三、案例剖析及说明

1、国内Y公司和H公司(供应商)签订货物购销合同。香港A公司与国内Y公司、国内X公司签订三方代开证协议。

2、从业务本质而言,国内Y公司与国内X公司、国内X公司与香港A公司、香港A公司与境外H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目的均只是为开具信用证的形式需要,实际购货合同的购货方和供货方分别为国内Y公司和境外H公司,相关合同条款均由国内Y公司和境外H公司协商确定。

3、作为香港A公司而言,对境外供应商开具的是即期信用证,需在签订购销合同时立即付款,而国内X公司开具给香港A公司的是90天的远期信用证。因此香港A公司需要在香港以远期信用证质押取得银行借款。

4、香港A公司开具发票给国内X公司,价格是在供应商销售价格基础上加差价,以弥补借款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费用,并赚取一定的收益。

四、财务处理及争论焦点。

(一)香港A公司帐务处理意见如下:

1、甲方二开具给香港A公司的远期信用证,香港A公司作为应收票据列报;2、香港A公司在香港外资银行的借款,作为短期借款列报;3、香港A公司按供应商实际销售价列报主营业务成本,按开票给国内X公司的价格列报为主营业务收入。

(二)帐务处理争论的焦点主要有如下:

1、信用证结算是否可以列入应收票据。2、向银行的融资行为是界定票据贴现还是短期借款。3、该项业务是按总价确认收入还是按差价确认费收入。

五、笔者的观点

1、信用证结算是否该纳入应收票据核算取决于应收票据的实质含义。虽然国内会计准则规定应付票据只核算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但从信用证的功能上分析,实质和银行承兑汇票类似,前者主要针对的是国际贸易结算,后者主要在国内使用。这里还需注意的是信用证项下的不同情况及业务进展的不同时期来具体判断,一般应以银行水单上是否列示该项信用证为基本的判断标准。若银行水单已经列入了该项信用证票据,则表明银行已取得对议付行付款的承诺,无论客户是否有能力付款,议付行都有义务无条件到期付款。此时应确认应收票据已经实现。为了规范该类交易的会计处理,笔者建议能否在“应收票据”科目下设置“信用证下银行承兑汇票”。同理,企业在开具国际信用证时,根据信用证基本信息判断,一旦形成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并且银行水单已列示承兑付款的时候可以将其归入“应付票据—信用证下银行承兑汇票”核算。

2、区分票据贴现和短期借款的关键在判断A公司对收到客户的信用证的处理方式。已实现承兑的信用证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可以申请转让、贴现、质押的处理方式。若进行贴现,该项信用证的收款权利让渡给银行,银行根据信用证的所附开证行的资质、金额、币种、付款期限等因素来确定贴现的利率,并最终确定贴现金额,一旦贴现,该项信用证的权利即转移。若进行质押,该项信用证作为抵押物。银行根据信用证所附的信息确定质押的最大金额,在其额度内的融资都能被银行接受,与贴现不同是,客户对该信用证仍然保有收款权利。从A公司的交易方式判断A公司的收证和开证金额不一致,融资金额不是以贴现金额为依据,收证权利仍然保留在A公司。所以A公司是以信用证为质押的短期融资行为,应列入“短期借款”核算。

3、判断收入金额的实质是看该类业务交易实质。从业务性质来看,香港A公司通过代开证协议明确了不承担货物项下的所有责任和义务,包括质量、数量、报关、运输等,只承担开证及交单义务。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国际贸易中提单即货权,提单交易即货物交易,与国内实质贸易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虽然A公司并不承担具体货物买卖,但已形成提单交易,理论上A公司能通过掌握提单来控制交易的进行,在A公司上已发生了物权的变化。因此,应按总价确认收入,同时按进价确认成本。确认收入的时点应是A公司收到提单并提交银行单据,收证行收到议付行承兑付款的时点。

六、国际信用证结算模式业务流程的会计处理

(一)收到客户开出的信用证

(1)收证不做帐务处理。

(2)收证后向客户交单。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3)收议付行银行承兑通知。(议付行收到提单审核无误,即向收证行发承兑通知)借:应收票据,贷:应收账款

(4)信用证到期收款(根据信用证约定日期确定收款日期)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二)向供应商开出信用证

(1)开证时不做财务处理。

(2)开证后,供应商发货交单。

借:原材料(物质采购)

贷:应付账款

(3)开证行承兑付款。

借:应付账款

贷:应付票据

(4)信用证到期公司付款。(开证行的付款时间根据信用证条款及合同上注明的付款日期)

借:应付票据

贷:银行存款

若需延期付款,或背对背信用证质押融资(一般期限在6个月以内)。

借:短期借款

财务结算方式篇6

    如图一所示:

    三、案例剖析及说明

    1、国内Y公司和H公司(供应商)签订货物购销合同。香港A公司与国内Y公司、国内X公司签订三方代开证协议。

    2、从业务本质而言,国内Y公司与国内X公司、国内X公司与香港A公司、香港A公司与境外H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目的均只是为开具信用证的形式需要,实际购货合同的购货方和供货方分别为国内Y公司和境外H公司,相关合同条款均由国内Y公司和境外H公司协商确定。

    3、作为香港A公司而言,对境外供应商开具的是即期信用证,需在签订购销合同时立即付款,而国内X公司开具给香港A公司的是90天的远期信用证。因此香港A公司需要在香港以远期信用证质押取得银行借款。

    4、香港A公司开具发票给国内X公司,价格是在供应商销售价格基础上加差价,以弥补借款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费用,并赚取一定的收益。

    四、财务处理及争论焦点。

    (一)香港A公司帐务处理意见如下:

    1、甲方二开具给香港A公司的远期信用证,香港A公司作为应收票据列报;2、香港A公司在香港外资银行的借款,作为短期借款列报;3、香港A公司按供应商实际销售价列报主营业务成本,按开票给国内X公司的价格列报为主营业务收入。

    (二)帐务处理争论的焦点主要有如下:

    1、信用证结算是否可以列入应收票据。2、向银行的融资行为是界定票据贴现还是短期借款。3、该项业务是按总价确认收入还是按差价确认费收入。

    五、笔者的观点

    1、信用证结算是否该纳入应收票据核算取决于应收票据的实质含义。虽然国内会计准则规定应付票据只核算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但从信用证的功能上分析,实质和银行承兑汇票类似,前者主要针对的是国际贸易结算,后者主要在国内使用。这里还需注意的是信用证项下的不同情况及业务进展的不同时期来具体判断,一般应以银行水单上是否列示该项信用证为基本的判断标准。若银行水单已经列入了该项信用证票据,则表明银行已取得对议付行付款的承诺,无论客户是否有能力付款,议付行都有义务无条件到期付款。此时应确认应收票据已经实现。为了规范该类交易的会计处理,笔者建议能否在“应收票据”科目下设置“信用证下银行承兑汇票”。同理,企业在开具国际信用证时,根据信用证基本信息判断,一旦形成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并且银行水单已列示承兑付款的时候可以将其归入“应付票据—信用证下银行承兑汇票”核算。

    2、区分票据贴现和短期借款的关键在判断A公司对收到客户的信用证的处理方式。已实现承兑的信用证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可以申请转让、贴现、质押的处理方式。若进行贴现,该项信用证的收款权利让渡给银行,银行根据信用证的所附开证行的资质、金额、币种、付款期限等因素来确定贴现的利率,并最终确定贴现金额,一旦贴现,该项信用证的权利即转移。若进行质押,该项信用证作为抵押物。银行根据信用证所附的信息确定质押的最大金额,在其额度内的融资都能被银行接受,与贴现不同是,客户对该信用证仍然保有收款权利。从A公司的交易方式判断A公司的收证和开证金额不一致,融资金额不是以贴现金额为依据,收证权利仍然保留在A公司。所以A公司是以信用证为质押的短期融资行为,应列入“短期借款”核算。

    3、判断收入金额的实质是看该类业务交易实质。从业务性质来看,香港A公司通过代开证协议明确了不承担货物项下的所有责任和义务,包括质量、数量、报关、运输等,只承担开证及交单义务。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国际贸易中提单即货权,提单交易即货物交易,与国内实质贸易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虽然A公司并不承担具体货物买卖,但已形成提单交易,理论上A公司能通过掌握提单来控制交易的进行,在A公司上已发生了物权的变化。因此,应按总价确认收入,同时按进价确认成本。确认收入的时点应是A公司收到提单并提交银行单据,收证行收到议付行承兑付款的时点。

    六、国际信用证结算模式业务流程的会计处理

    (一)收到客户开出的信用证

    (1)收证不做帐务处理。

    (2)收证后向客户交单。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3)收议付行银行承兑通知。(议付行收到提单审核无误,即向收证行发承兑通知)借:应收票据,贷:应收账款

    (4)信用证到期收款(根据信用证约定日期确定收款日期)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二)向供应商开出信用证

    (1)开证时不做财务处理。

    (2)开证后,供应商发货交单。

    借:原材料(物质采购)

    贷:应付账款

    (3)开证行承兑付款。

    借:应付账款

    贷:应付票据

    (4)信用证到期公司付款。(开证行的付款时间根据信用证条款及合同上注明的付款日期)

    借:应付票据

    贷:银行存款

    若需延期付款,或背对背信用证质押融资(一般期限在6个月以内)。

    借:短期借款

财务结算方式篇7

(一)资金管理型该模式的特点是商业银行负责日常结算服务,财务公司负责对成员单位账户余额进行额度控制,并配合集团进行资金预算管理。其账户设置方式为集团成员单位同时在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开立结算账户,财务公司对成员单位在商业银行的账户额度进行控制。商业银行账户主要用于成员单位与非成员单位之间的支付结算,以及现金缴付、各类税费上缴等;财务公司的账户主要用于成员单位之间的结算。财务公司对成员单位商业银行账户的额度管理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将财务公司在商业银行的清算总账户作为一级账户,成员单位在银行的结算账户作为从属二级账户,二级账户与一级账户同步联动,二级账户的可用额度受一级账户余额控制;二是集团(或委托财务公司行使监督管理权)对成员单位在商业银行的账户进行严格的实时、限额管理,当账户余额超过限额以后,通过商业银行系统自动划转超过部分到其在财务公司开设的账户中。在资金管理型账户设置方式下,财务公司不需要开设现金、汇票、清算等专柜,柜台组织较为简单,结算服务人员较少。资金管理型结算模式的流程如图1所示。财务公司同时与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集团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资金预算控制、资金清算、账务核算一体化处理。商业银行实时向财务公司传递成员单位在商业银行账户的余额和发生额情况,并根据预先制定的原则进行资金上收及下划。

(二)结算服务型结算服务型结算模式指商业银行作为财务公司的清算行,不直接服务于集团成员单位;财务公司直接面对成员单位,提供全面的日常结算服务职能,同时配合集团进行资金管理。结算服务型模式的账户设置方式为:财务公司代表集团在商业银行开立统一清算账户,成员企业只在财务公司开设结算账户,成员单位对内对外的所有支付结算全部通过财务公司办理。成员单位的账户体系由财务公司设计,主要以自设账户编码和取用行编码两种方式为主,但无论何种方式,财务公司必须借用行的行号和结算凭证才能实现成员单位的对外支付。在结算服务型账户设置方式下,财务公司柜台种类齐全,包括现金、清算、凭证出售、汇票等专柜,柜台组织较为复杂。结算服务型结算模式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财务公司同时与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集团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商业银行实时向财务公司传递清算的处理情况,集团通过财务公司平台掌握成员单位的资金情况并进行控制。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从财务公司业务对集团政策依赖性程度、与客户的业务联系程度以及风险承担程度等方面将两种模式进行对比,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笔者认为结算服务型结算模式信息交流充分,财务公司主动管理成分较强;而资金管理型可以直接利用商业银行成熟的技术产品及高效的结算网络,人员及技术投入较少。因此财务公司应该分析自身发展经营各方面的因素来最终确定结算模式。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结算模式选择依据及原则

财务公司结算服务模式的选择受到监管政策、集团行政管理力度、集团资金管理特点、客户市场化程度、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以及财务公司自身发展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从政策定位分析。2004年颁布实施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将转账结算和清算纳入财务公司营业范围,在政策上对财务公司开展结算业务给予了明确支持。但是,目前我国支付体系的参与主体仍然是商业银行,银行账户登记管理系统和各种高效支付系统都不能直接面对财务公司开放,财务公司只能通过商业银行间接纳入全国清算体系,必然存在结算效率损失和清算风险。因此,如果仅仅从结算政策考虑,财务公司选择资金管理型更为合理。

其次,从企业集团的具体情况分析。对于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或者外资成份较多的企业集团,简单地通过行政命令来约束成员单位的资金管理行为不符合其经营特点,这一类财务公司很难通过资金管理型结算模式来实现资金集中,为拓展财务公司业务及为集团资金监控管理服务,只能依靠自身技术开发,投入大量的设备和人力,通过有特点的服务来获取成员单位对财务公司产品的认同及依赖。因此该类财务公司采用结算服务型更符合企业集团特点。

第三,从技术方面分析。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给财务公司根据自身条件建立各具特色的结算模式提供了可能,财务公司可以根据集团的需求和自身技术投入能力来确定相应的结算服务方式。

财务结算方式篇8

使用公务卡结算有着诸多优势,极大的提高了资金利用的规范化程度,同时规范和标准的操作也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其对于财政财务规范化管理的作用主要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资金的支付效率

全面实行公务卡结算改变了传统结算方式中手动或者半手动的操作方式,尤其是收入收缴、非税收入票号认定、信息核对等均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所以极大的提高了资金流转的速度,也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收缴管理效率。以往非税收入款项打到财政专户需要将近1月的时间,而应用公务卡结算后极大的提高了资金入库的速度,也改变了专用资金滞留问题,资金的申请、支付、审查和收缴均可以在网上完成,最终全面的提升了财政资金的支付效率。

(二)加大了财政预算的透明度

信息技术能够及时、真实、完整的反馈资金的流动过程,因此财政预算也能够在相对透明的环境中得到运用。通过财政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各个款项的交款人、项目金额、项目资金使用等详细情况,而且各项预算资金涉及到的付款时间、方式、地点以及涉及责任人等均可以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显示。

(三)加强对财政资金的运行监督

公务卡结算的使用还有一项重要的好处那就是能够改变传统的多重资金账户和分散预算等落后的方式,这也极大的简化了对资金利用的监管难度,因此能够有效的提高对财政资金收付过程的监控,并及时的发现违规操作的问题。主要的实现过程是,公务卡结算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动态的监督财政收支的运行状态,所以对资金的收付的事前、事中、事后实现了全面的监管,并结合配套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下,显著减少了财政违法违纪的问题,也提高了资金利用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四)综合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公务卡结算的使用能够全面的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并提高财务计划对整个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效果,而且监督制约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原有的单一的内部管理控制逐渐的向复杂的多维立体交叉的全范围制约转变。尤其是在新型结算方式的影响下,传统财务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也将得到纠正,财务管理意识上的转变是视野单位财政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动力,从而开始逐渐的重视财政资金的计划使用,并将业务工作和财务管理进行融合,加强对账户用款的使用计划、申请以及审核等多个环节的监督效果。同时重视内部和外部管理的结合,在内部不断的加大预算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多个工作环节的协调和合作,从内部主动的预防和控制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对外要严格的按照财政预算中对资金利用的安排和计划,重视资金利用的规范化,强化财政管理的智能,提高更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促进单位的发展。

(五)为去那面开展财政管理提供基础

公务卡结算是一种创新的财政管理模式,所以全新的结算方式也为基础财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为账户管理、财务核算、预算执行等工作提供给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使这些新兴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能够获得较强的执行效果。与此同时公务卡结算的引入也为其他财务管理的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公务卡结算也要求预算单位能够对资金管理记性精细化的分析,从而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而这些全新的要求也反向影响了公务卡结算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方式。

二、公务卡结算应用于财政财务管理的难点

(一)加快系统建设

系统建设是财政管理创新的技术基础,系统建设包含连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进一步的完善系统功能,全面的升级预算审查、用款规划、合同订单等多个工作;其次是借助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信息传递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的实现各个财政资金运用信息在各个环节以及部门之间的传递效果,实现信息在对应部门的采集、反馈和共享效果;最后要全面的建设适应信息建设系统,进一步的简化和规范系统操作的过程,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财政监督过程

要想全面的提高公务卡结算的应用效果,就必须强化财政监督和财务管理的作用,做好资金收支管理、记账和归档等,要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做好财务基础管理工作,确保监督的实际效果。同时要建立内部监督审计机制,对涉及单位经济活动和财会工作的人员进行约束,做好职能和权利的制约和分离,从而强化内部监督。

(三)强化银行管理

公务卡结算的应用离不开银行的辅佐作用,建立专门的约束和激励措施,进一步的加大对银行操作和运行中的监督作用,并对业务能力以及服务系统严格的银行给予鼓励和支持,并通过约束和激励的共同作用提高其服务的水平,从而全面的促进公务卡结算应用效果。

公务卡制度的建立使财政资金管理规范化,同时让国库统一支付制度更加完善,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使预算单位用款更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了财政动态的监控,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结算方式中支付信息不公开的弊端。我国的公务卡制度改革刚刚起步,以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进一步提出完善优化制度改革的措施与办法,对于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毕莹,王春婷.关于推进公务卡改革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24).

[2]齐敏.完善公务卡结算改革的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

[3]马胜武.推行公务卡结算方法的思考[J].绿色财会.2011(08).

财务结算方式篇9

1     部门预算的特点

1.1   结合部门编制收支预算

如果将部门预算纳入收支预算中,那么部门预算将会包含政府各个部门的全部资金收入与支出,不仅包含功能预算下的资金收入与支出,还包含基金收入与支出等,能够充分展现收支过程。在预算分类中,将部门视为基本分类,如果想要进一步细化分类,那么需要在部门类下开展工作。通俗来讲,就是某个部门如果按照功能对资金进行分类,那么需要将全部资金纳入部门预算中,对某个部门或者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明确与具体反映。

1.2   逐级汇总程序

预算编制主要采用逐级汇总程序,功能预算采用自上而下的编制方式,两者存在很多不同。部门预算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编制程序,主要指基层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详细分析与研究本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量、部门发展规划等,然后采用逐级上报、审核等方式开展部门预算工作,最后形成总体预算报告。

2     部门预算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影响

2.1   与高校财务管理出现矛盾

部门预算改革工作,通俗来讲就是政府部门对权力的一种回收。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与高校传统财务管理的分散管理方式存在一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保证部门预算工作的高效性,从而开展严格的集中预算管理工作,更好地执行部门预算工作。第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内各项管理体制都在不断进行创新,使财务管理权力中心转移到各个院系中,从而不利于开展财务工作。

2.2   保证预算的权威性

部门预算改革需要高校转变自身财务收支管理理念,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方式。同时,高校还需要对自身的各项工作进行详细规划,将部门预算目标与实际预算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部门预算。如果部门预算改革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那么即使高校内的各项工作做出了详细规划,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调整预算工作时有发生。由此可以看出,部门预算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预算的约束性与权威性。

3     做好高校财务工作的措施

3.1   树立部门预算理念

预算是高校内各项工作的财务计划,是开展各项财务工作、会计核算工作以及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财务预算能够体现出高校内各项工作的资金计划,如果高校内的各项工作失去资金支持,各项科研计划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部门预算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需要树立部门预算理念,意识到财务预算工作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将预算工作作为高校开展财务工作的重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各项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各个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部门预算理念。此外,高校要在校园内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采取开展会议、张贴海报等形式增强工作人员的预算意识。

3.2   构建财务管理体制

在高校中,部门预算管理改革需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财务管理体制。部门预算明确规定了高校财务工作,并将全部财务收支活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中。通俗来讲,就是保证高校内财务预算编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想要实现此目的,高校需要明确内部的财务关系,结合部门预算管理满足高校财务工作的需求,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现有财务管理体制通常是根据高校规模大小决定的,比如,高校采取统一集中管理形式或者分级管理形式等。在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有部分高校采取会计委派方式,但是也有部分高校采用分类核算方式或者分级核算方式,虽然体制方式不同,但是都将财务工作按照不同功能进行划分,从而很难开展财务收支工作。因此,高校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并结合部门预算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推动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要想顺利开展财务工作,高校还需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内部管理结构构建相应的财务部门、财经委员会等,从而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编制。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应该界定权利与责任,但高校财务预算的主要部门、职能单位以及工作人员等,并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从而导致高校难以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这也是高校财务工作与部门预算不匹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更好地解决此问题,高校需要强化预算部门的管理职能,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各个财务工作人员的权利与责任,做好本职工作。此外,高校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财务工作顺利开展。

3.4   发挥职能作用

在部门预算改革的背景下,政府逐渐构建并出台了采购制度,对我国高校财务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财务工作内容出现了很大变化。比如,高校应在新的会计年度开始前,通过开展部门预算等各项工作明确年度采购计划。同时,年度财务收支工作,采用政府采购方式、国库账户办理等方式,减少高校内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基于此,高校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以及财务筹划等职能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强化财务部门的职能,促使各项财务工作以及财务活动有序开展。

3.5   细化会计核算

部门预算改革对高校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想更好地开展财务工作,需要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对高校的要求,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同时细化高校内会计核算工作。因此,高校财务工作管理人员需要结合高校财务的實际情况,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比如运用计算机技术逐步细化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保证高校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6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对高校开展财务工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高校各项财务工作能够为高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需要加强财会队伍建设。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保证财会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部门预算等相关内容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部门预算意识,将部门预算贯穿在整个财务活动中。

财务结算方式篇10

1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特征

财务预算是企业在发展规划过程中以市场预测和各项财务决策为前提,通过货币形式针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等价值指标实施分析预测并编制财务计划的活动过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下,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针对自身财务预算活动及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的行为。作为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构成,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的核心。由于财务预算通常是为控制企业财务活动,保障企业财务目标顺利实现,基于相关价值指标提前预测分析前提下而针对企业营运收支、资本性收支、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所实施的预算计划活动,因此,财务预算管理也同时体现着战略指导性、全面系统性和动态过程性特征,财务预算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规划,涉及企业全方位的预测编制、执行控制、考核评价等各项环节,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活动中。

2 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2.1

益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对财务资金特别是现金流量通过科学的财务预算,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及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企业资金按预定计划进行流转和运动并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2.2

益于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剧了企业产权结构形式逐渐趋于多元化方向转变,投资者对企业当前经营成果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关注,需要通过财务管理职能来反馈并进行决策,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来实时获取企业当前资本结构、经营成本和利润以及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为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2.3

益于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战略经营目标,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职能。深化财务管理主线,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财务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控制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费用,采用程序化管理方式强化企业经营发展潜力,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保证。

3 当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着如下问题:

3.1

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不够全面

由于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健全,很多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能责任意识不强,致使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权威性和前瞻性,部分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片面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发展目标,各期财务预算衔接性差,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3.2

财务预算管理方式相对滞后

有些企业在资本收支、经营收支等财务预算中依旧采用传统静态式的固定预算或定期预算方式,采用传统制造成本法计算和控制成本,片面重视资金运用忽视其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要素变化较大时其预算管理方式缺乏灵活性,造成资金结构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加大。

3.3

财务预算管理保障机制缺失

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完善的保障体系为基点,部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以历史指标和过去的财务活动为基础,结合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来确定未来财务预算指标,往往忽视对外部环境的详尽调研与预测,缺乏与之适应的财务预算指标和保障体系,难以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的控制作用。

3.4

财务预算管理过程监控弱化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具有过程性特征,加强其实施监管力度,有利于保障财务管理的高效运行。目前,很多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中缺乏有效监管措施,特别是在成本预算方面虽然保障了成本指标与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但在确定产品价格、控制未来成本方面,仍不能发挥其财务预算的积极作用。

4

新时期强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4.1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财务预算管理理念

当前企业要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必须在积极建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和责任,指导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并全程控制相关经济活动,以市场需求为基点、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理念,调整并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结构,利用合理的价值形式对财务活动进行市场预测,实施科学规划。

4.2

以控制为手段,深化财务预算管理内容

企业财务预算应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完善各级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体系,合理优化企业筹资、资本投入、经营预算以及现金流量等财务预算内容,严格控制预测、决策、执行、监督、考核等程序,以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现金流合理运转为核心进行科学编制,通过财务报表形式按年度分期予以反馈体现。

4.3

以效益为目的,创新财务预算管理方式

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财务预算的主要目的是尽量提高企业资金效用,财务预算时应在管理实践和成本效益基础上全方位处理好资产结构中成本、盈利与风险的关系,创新和利用科学的财务预算方式,规划与控制企业现金流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4.4

以过程为主线,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监管

财务预算具有严谨性,经批准后不能随意调整和修改。企业应通过建立严密的预算管理保障机制,定期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检查并搞好综合分析,强化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的动态监管与控制,实施有效激励考评,通过强化财务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内部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结束语:总之,预算是相关主体对未来变量所做的预测性计划。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战略机制,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规划、协调和控制财务活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对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效益、促进市场竞争力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耿丽娟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新探

财务结算方式篇11

着我国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建立在“财政性资金所有权和控制权归政府,使用权归单位”新型财权关系基础上的财务统一收支结算将作为一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创建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崭新工作,在强化政府职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并且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也会凸显其优势。因此,对财务统一收支结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政资金的分散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70%以上的地级市仍然实行分散式的财政资金管理模式。这种分散式管理包括收缴方面的分散管理和支出方面的分散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得财政资金,无论是在收缴环节还是在支出环节,都会分散于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支出环节,资金还会长时间的沉淀于其中。财政资金分散一方面会增加财务风险,导致财政资金流失;另一方面,会产生资金沉淀,导致统筹调配困难。如果遇到重大或突发事件,对捉襟见肘的政府财政而言将更是雪上加霜。

(二)少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政资金的集中核算

与分散式财政资金管理模式相比,全国实行集中核算的地区较少,只有不足30%的地方初步建立起了会计核算中心,并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之中。集中核算模式的推广和实施在规范各单位的财务流程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杜绝各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上也有一定的贡献,然而,目前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报账式的集中核算”和较为滞后的事后监督。因此,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资金沉淀所导致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1.资金周转率较低。首先,原有的分散管理模式下,有收缴权的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进行征收并缴入国库,再由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将财政资金分别拨付至各个单位账户,各单位根据自身运行情况对外进行资金的结算。在这种“从收到支”的过程中,资金流经的环节较多,资金的周转速度将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其次,就整体财政资金而言,当地政府已经无法对已经拨付的财政资金再次进行统一配置,财政资金将由此长时间的沉淀在各行政事业单位账户中,沉淀时间从几个月到一年或跨年度不等。这样,不但会影响资金效益的发挥还会造成单位之间的“苦乐不均”,这样既不利于财政资金发挥效用也不利于政府职能的履行。最后,就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来说,资金到账后还会拨付至各个下级所属单位,由此会产生新一轮的资金沉淀,这次沉淀意味着资金将会沉淀在各个下级单位,资金的周转率和统筹调配将同时受到影响。

2.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利用率较低。在行政事业单位众多的支出项目中,楼堂馆所的建设、办公设备与仪器设备的购买、车辆的购置这三项支出的支出比例和数额最大,而一般情况下也正是这三项支出,极大地影响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政府统一控制、统一配置财源,上述问题就会极大地消除或从根本上被解决。

(二)资金控制权分散所导致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弱

1.收缴权分散导致财务风险增大。具体说来,资金的收缴权分散可能会导致财政资金无法及时上缴,甚至会出现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或携款潜逃等危险。由于财政资金收缴权的分散,行政事业单位或个人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收缴权和本单位票据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漏洞,或者无法做到“应收尽收”,导致财政资金的流失,或者导致财政资金部分或全部被截留、挪用,更有甚者,如果截留的财政资金足够大,很有可能会造成收缴人携款潜逃的危险,由此所形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2.支付权分散导致财务风险增大。由于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很多并非专业人士,本身缺乏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或者负责人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本身就有故意占有财政资金的意图。在这些情况下,单位财务部门按照单位负责人的指示对财政资金进行流转划拨或支付,往往会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造成重大的财政资金损失。

(三)核算层次多及核算口径不一致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分散管理模式决定了会计信息的汇总程序是由下级单位层层汇报至上级主管部门,再由上级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物价部门、审计部门或统计部门等报送。由于控制权的分散,核算层次过多及核算口径的不一致等原因导致了各单位对信息进行“修饰”的可能性增强,从而会增大会计信息传递过程中失真的风险。

三、统一收支结算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统一控制财政资金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统一收支结算就是将财政资金的控制权与使用权分离,控制权的行使由结算中心来完成。这就意味着政府所辖的各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单独结算、不能进行收入与支出的管理,各单位负责人没有划拨资金的权力,其经济业务结算必须通过结算中心与外部结算网络处理。这样一来,当地政府的财源就全部由结算中心来控制,从而避免了目前财政资金分散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二)有利于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预算管理的改革

实行财务统一收支结算有助于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预算管理的改革。财务统一收支结算模式下,结算中心对各预算单位原来分散的、多头管理的资金实行统一收支结算,全面掌握资金流动各环节中的财务信息。在可靠详实信息资料的基础_匕由结算中心编制并执行预算,将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进程。

(三)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并节约行政成本

财务统一收支结算的实施使得所有财政资金支出都由结算中心专业人员经过审核、论证、评价后完成,并且严格执行预算。这将最终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行政成本大大降低。

(四)有利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实行财务统一收支结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部收支业务都被纳入结算中心统一管理。结算中心拥有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人员,在运用先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账簿的建立、科目的设置、凭证的装订等,都能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执行,从而将大大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四、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收支结算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强化财源的统一控制原则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1.资金收支结算的统一控制。统一收支结算就是要求取消各单位各自为政分别办理收支结算的权利,每笔收支业务的发生都要由结算中心集中控制、统一办理。这样做不仅能提高结算效率,而且便于结算中心及时掌握各单位的财务信息。具体情况如下: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往来业务由结算中心统一办理。第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收支结算由结算中心统一办理。第二,行政事业单位与非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收支结算业务由结算中心统一办理。

2.票据开具及管理的统一控制。鉴于票据开具及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分散管理存在的种种弊端,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就必须实行票据开具及管理的统一控制。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取消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票据开具权,票据由结算中心统一管理。第二,与正式票据相关的有偿服务费协议书、处罚决议书等附属凭证都需要由结算中心统一印制、统一编码。第三,结算中心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统一收费代码,做好分类工作,划分好预算内、预算外等收入。

3.信息收集与监管的统一控制。在统一收支结算的财务管理模式中,信息的收集与监管作为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信息收集的及时性与直接性。第二,信息监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二)加强财源的统一配置力度以大幅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1.维持各单位正常运行的常规配置。第一,对原有资产进行配置,具体包括对原有资产的“统计、调整、处置”。第二,对新资产的统一配置,具体是指根据各单位的预算及需要,由结算中心进行统一“采购、分配和支付”。

2.应对突发事件与重大项目的非常规配置。结算中心应从每年的财源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建立“预算资金备用库”,以便在非常规时期统一配置该项财政资金,增强各有关单位的协同效应,形成统一指挥、整体联动、灵敏通畅、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凝成强大的合力,应对好各种突发事件与重大项目的发生。

(三)统一收支结算的财务管理流程

1.按照统一收支结算的要求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就财务管理流程来说,各单位基本一致,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信息分析、预算编制、审核、结算、记账、编制报表、决算等。统一收支结算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结算中心根据财务管理流程的不同环节,对各个单位的资源进行统一控制与统一配置,因此,需要在结算中心内部设置多个部门机构,各部门机构应以“提高执政效率、降低财务风险”为目标,相对独立的行使职责,从而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2.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强化各部门的人员配置。根据统一收支结算的要求,结算中心细分为综合部、计划部、结算部、审核部、核算部、采购管理部等多个部门机构。为使统一收支结算顺利运行,达到提高执政效率并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就必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统一;强化各部门的人员配置,确保各部门职责的充分发挥。

3.规范核算审批程序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强化责任意识。规范的核算审批程序不仅能提高结算中心各部门的服务水平,提升其工作效率,更能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强化各单位履行政府职能的责任意识。因此,为确保统一收支结算财务管理模式的顺利推行,必须逐步规范并不断优化核算审批程序。

参考文献:

[1]陈立齐.美国政府会计的原则和重大变化简介[J],会计研究,2004(09).

财务结算方式篇12

一、财务集中管理的三大模式

1、实时集中管理模式

产业型企业集团一般采用该种模式。实时集中管理模式就是对企业集团整个业务发生“过程”的实时控制。在该模式下,集团与子公司组成一个会计核算的主体,集团与子公司的关系相对紧密。从会计核算上,它们发生业务的核算,相当于对这个主体中一个“部门”的核算。从财务控制的角度看。对一个主体中各“部门”的财务控制。侧重点是对整个业务发生“过程”的控制。集团总部各部门、各子公司都是费用中心,会计核算主要就是对费用核算,财务控制主要是对费用的控制,而对费用控制采取的方法是全面预算控制。当费用发生后。对费用的处理又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会计核算集中处理。由会计人员采集原始数据,计算机自动生成费用记账凭证,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传递到集团总部,由集团完成费用原始凭证、原始数据的采集,费用记账凭证的审核、记账均由集团总部对其进行审核,记账,在集团总部统一的经营目标和战略下,由集团统一制定业务处理规范、标准,并进行集中控制、集中审核、集中管理,集中决策;第二种是会计核算分散处理,凭证数据集中存储。当费用发生时,当地会计人员完成费用原始凭证的输入、审核、记账,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数据提交集团总部。由集团总部集中存储记账凭证。

2、定期集中管理模式

投资型企业集团一般采用该模式。定期集中管理模式就是集团定期通过报表信息、财务分析信息等了解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对子公司进行“结果控制”。在该模式下,每个子公司都是一个自负盈亏的会计核算主体,是一个利润中心,集团和子公司间的关系相对松散。从会计核算角度看,集团编制合并报表,需要各子公司提供的报表数据:从集团对各子公司的财务控制角度看。集团依据各子公司提供的报表数据形成反映赢利情况、营运情况等各种财务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对各子公司进行财务控制。这种财务控制与实时集中管理模式的侧重点不同,它不是一种“过程”的控制。而是通过对子公司“报表”的分析,而进行的一种“结果”控制,即定期集中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该模式主要表现为“账簿”的集中管理和“报表”的集中管理两方式。如果采用定期账簿集中,企业集团各成员不需要层层汇总报表。就能定期掌控整个集团的信息。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一致性、实时性、正确性;如果采用定期表集中,其信息的一致性、实时性、正确性程度降低于账簿集中。

3、实时与定期集中管理相结合模式

一般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采用。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有二级行业管理部门。并将三级相同行业的成员归属相应二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二级对三级采用实时集中处理方式,一级对二级采用定期处理方式。对于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往往会出现不同子公司管理方式不同的现象,部分子公司需要集中管理、强化控制力度,其他子公司需要分散管理。因此。这类企业集团采用混合集中管理模式,可实现对一些子公司采用实时集中管理,对于另一些子公司采用定期集中管理。

二、财务集中管理的应用与设计

(一)财务集中核算与统一控制

由于数据集中、信息集中、管理集中并且规则统一,各级成员的财务数据和经济信息都从经济业务发生的源头直接采集。而不是层层报表汇总和报送。财务集中核算与控制一方面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使各级管理者能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自己设计的控制准则对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控制。

(二)全面预算管理

在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预算管理可分为三个部分:制定预算体系、控制与执行预算、分析与考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预算体系搭建、预算的编制、调整、控制和分析等全过程的管理功能,并能与其他业务系统紧密结合,为企业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提供有效工具和手段。

在IT环境下,利用预算子系统编制预算体系、各种计划表和预算数并存放在数据库中。当经济业务发生时,该事件实时驱动相应的子系统获取信息,同时驱动预算子系统的控制器,预算控制器将计划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预算考评应建立指标体系与当期业绩直接挂钩,使预算在企业集团的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效用。

(三)资金动态管理

1、设计资金动态管理框架。计划层制定资金的长期预算,通过预算。管理者可以了解未来现金流入流出情况;日常经营层通过日常现金收支管理实时动态反映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让管理者实时了解企业日常经营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短期预测层从中央数据库中动态获取销售定单、应收款、存款到期等短期现金流入量信息。通过在数据库中获取采购定单、应付款、贷款到期等短期现金流出量信息,自动生成短期预测表。管理者可以通过预测表动态了解近期的现金流情况,合理安排资金,有效进行经营活动。

2、设立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大型集团一般设立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结算中心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管理部门,负责整个集团公司日常资金结算。代表集团筹措、协调、规划、调控资金。

3、设计内外部结算流程。内外部资金结算流程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网络的优势。例如,当内部结算时由交易的任何一方通过网络向结算中心提出结算要求,财务结算中心确认结算要求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划账结转单,并根据业务收付关系自动调整对应账户增减的单据;同时驱动动态会计平台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由于双方都在结算中心开户。资金可以网上实时结转。减少了企业在途资金占用。当发生外部结算业务时,如果超预算,必须通过网络交财务结算中心审批,财务结算中心依据资金支付计划和预算向分子公司的账户内拨入款项,分子公司对外支付款项。同时。对外付款通过银企联网E-banking实现外部结算,外部结算过程中的相关单据经动态会计平台生成记账凭证传递到总账。

总之,财务集中管理,在公司推行的时间不长,各企业还处于探索阶段。要真正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高效运转。并进一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财务结算方式篇13

一、母子公司财务控制内涵

母子公司财务控制就是以集团董事会和集团母公司为主的财务控制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采用一定手段使母子公司财务资源或现金流转朝着集团公司财务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发展。集团财务控制的主体主要是集团母公司通过子公司董事会等控制子公司,子公司控制孙公司等层层控制,而母公司财务控制的主体则是公司董事会。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在对外代表公司进行主要活动,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控制。而财务控制的具体执行者则是集团母公司的财务机构。在公司财务控制目标方面。首先,集团母公司财务控制目标是使其利益最大化。母公司财务控制目标一方面从属于其股东财务控制目标,另一方面是各单位成员财务控制目标的综合,而子公司从属于母公司目标。其次,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次要目标是有效控制人,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

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按控制主体的层次划分,可分为高层控制、中层控制和基层控制;(2)按控制主体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母公司出资者控制和子公司经营者控制;(3)按财务集中程度划分,可分为集中财务控制和分散财务控制;(4)按控制的时间划分,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在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模式上,主要分为行政控制型、参与控制型和混合控制型三种类型。其中,行政控制型财务控制模式在中国母子公司管理中比较常见。在这种模式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决策权限主要有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所有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经理任免权两方面。而参与控制型模式是集团母公司以出资者的身份取得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权,是通过子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控制的一种模式。而混合控制型财务控制模式,又称集分权相结合。是行政控制型、参与控制型两种模式的混合物,是一种集权分权结合的模式。该种控制模式吸收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大程度上避免了它们存在的缺点。目前,影响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模式选择的因素上,主要包括集团类型、集团发展阶段、母公司的管理能力、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重要程度和文化等。

二、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方法

财务控制方法是实现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的目标的重要手段,财务控制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1)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下一年概括性的企业计划,是企业管理计划的数量化的形式。它是利用预算实施行为和业绩的控制活动。预算管理预算规划和预算控制。预算规划是实行预算控制的前提,预算控制是以预算规划为核心。母子公司的预算控制方法按照预算控制的重点不同,主要有以收入为中心的预算控制、以成本为中心的预算控制和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预算控制等三种方法。(2)货币资金控制。现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集团出现支付危机,通过现金流动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获取最大收益。母子公司现金控制的方法有多种,在不同的经营环境中,可选择的不同的方法。一般而言,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货币资金有设立财务中心方式、设立结算中心方式、设立内部银行方式以及设立财务公司式等。(3)财务人员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控制通常采用财务人员全员委派制、财务主管委派制、财务监事委派制三种方式。(4)财务制度控制。母子公司内部各层次的财务制度均应重点突出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财务管理部门四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划分,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5)审计控制。审计可以限制经营者投机取巧的行为,以降低公司的成本。健全的母子公司审计模式可以分为直接监控型内部审计控制、外部审计控制、间接监控型内部审计控制三种模式。(6)财务信息控制。信息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保证运营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集团母公,是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依据。财务信息控制主要包括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和财务管理网络化两种方式。目前,对许多企业集团而言,财务信息控制还是十分薄弱的,因而需要集团通过设计一套传递迅速及时的信息网络,这可以节约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管理成本。

三、加强我国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的策略

首先,健全完善的母子公司治理结构。我国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不力主要原因是母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因此,要健全母公司自身的公司治理结,建立以社会化制度,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同时,母公司通过向子公司委派产权代表实施有效控制,子公司也要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母公司的产权代表发挥有效作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