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1

2.饲料搭配不合理

饲料是猪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养猪成败的关键因素。通常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成左右,如果选择合适的饲料,降低耗料率,提高稿酬率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猪病防治不到位

养殖户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容易忽略因为猪的疾病隐患而为其带来的经济损失,仔猪时应尤其注意健康问题。

4.猪场管理不科学

饲养管理好的猪场不仅可以节约饲料,避免饲料浪费;猪场管理科学可以降低猪的生病率,节省药物开支。

二、猪的养殖技术

1.养猪的生产特点

每个国家对养猪的形式、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且不同国家的科技水品和农业发展技术也不大相同,概括起来养猪的生产特点有以下几点:(1)猪群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分为不同的生产工艺群:繁殖母猪群、生长保育猪群、保育仔猪群。(2)建立健全的组织生产体系,明确母猪群的数量,保证生产工艺过程中不同环节对猪的数量需求。(3)建立分工不同专用猪舍,以满足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4)建立完善的繁育制种体系,以及达到标准的环境处理系统。(5)拥有高水平技术的管理人员队伍对猪群实行标准化饲养。

2.养猪的工艺流程

目前养猪工艺分为具有管理方便,资金少,转群方便的一点一线生产工艺和需要大型养猪场并通过隔离猪群以便达到控制各种疾病的三点式生产工艺。而根据商品猪的生长发育不同阶段饲养管理方式的差异,一点一线生产工艺详细分为以下五种工艺:两段式、三段式、四段式、五段式生产工艺。

3.猪场的选址与布局

猪场对猪而言就好比人的家,人需要有个温暖舒适的家猪也不例外,且猪在出栏前待得最久的地方就是猪场,因此猪场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场址应选在土地发展规划的平坦区域,周围交通便利,处于生活居住区的下风向,布局紧凑。猪场应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阳光照射充足,通风性能好。在能满足现阶段饲养要求的同时又可为将来技术发展提升预留空间。定期要对猪场及其周围进行彻底的内外消毒,以保障猪的健康。

4.猪的营养与饲料

饲养户应为猪提供各种合理的营养物质以便维持猪的生命与健康,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使用的饲料原料和产品都应该是未受农药和疫病污染,以保障猪的饮食安全。猪的不同生长期所需饲料也不相同,饲料中应添加适量的生活调料,可预防疾病,还应该按照营养需求,搭配适合的的微生态制品。

5.猪的饲养管理

饲养猪应选择具有典型品种特点、体格健硕的种猪。体貌具有品种特征,身体健康没有遗传隐患。小种猪2-3个月大时应实行混群饲养,但长大4月个月大时就需要将公猪与母猪分开到不同猪圈饲养。要想使使后备种猪保持匀称结实的体型,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并定期按月对猪进行测量根据变化调整饲料喂量。在饲养哺乳期的猪仔时应注意保持猪圈保持空气新鲜,为了猪崽的安全应在保温箱或保温室并在分娩栏内安装护崽栏。断了奶的仔猪转入正常猪舍前,应清理圈舍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在饲养上刚刚入正常猪舍的猪仔在一周内应该控制饮食,两周后对其进行正常喂食。为了让仔猪养成在固定位置睡觉、进食、饮水、排便的习惯,这时候就应该对仔猪进行调教。

6.猪的疫病防治

为了保证猪在不同生理、成长阶段都能正常发育和健康,应该科学饲养,防治营养缺乏。保持环境干净,通风性能好,夏天能防暑降温,冬天能御寒保暖。同时养猪场条件如果允许应坚持自繁自养,以减少疫病的发生情况,如果要从从外引进猪,应该对猪进行检疫检查,购买后先隔离饲养一段期间,确定无疾病在从其他猪一起饲养。为了消灭病原体,切断疫病传播应进行严格的消毒,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配制不同的浓度消毒药物。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2

1.2适应性强

香猪的抵抗力强,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生存。由于其较强的适应性,香猪不容易生病,因此饲养的损失小。但是香猪胆小,容易受到惊吓逃跑。因此建议加高猪栏,或者在安静的环境下饲养。

1.3容易管理

香猪的性成熟早,耐近交。饲养到3月龄时候,公猪可以配种,母猪则要延迟1个月。母猪每窝产仔数大约有七八头。

1.4生长快

香猪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到断奶日龄,每只香猪的体重能增长几倍。如果选择香猪进行屠宰,可以选择饲养了4~5个月的乳猪就可以。

2饲养管理方法

2.1圈舍建造

由于香猪以吃野草为主,并且胆小,因此它所居住的地方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向阳、干燥、通风良好、安静,这是为了香猪更好地进行繁殖。一般的猪舍是采用水泥抹地或地砖铺地,这也适用于香猪猪舍的建造。圈舍总面积的确定则需要根据香猪的数量来确定。通常以每头种猪有效圈舍面积为4m2较适宜,要特别注意护栏的安插需要达到一定高度,避免香猪受到惊吓而乱窜。

2.2引种要求

改进香猪的养殖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到经济的发展情况,这些都是影响香猪养殖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对于香猪的品种及饲养的气候特点,需要准确地记录。这样一来,就能够及时做好防护措施,为香猪养殖创造一个优越的条件。一般而言,最好引入4月龄左右的猪种。为了保证香猪的品种安全,在对香猪进行引种时,要严格观察香猪的外貌以及香猪的生理特征,要选择香猪品种特征明显的。

2.3配料饲喂

由于香猪被长期放养的,因此饲料主要以素食为主,包括玉米、小麦、稻谷等。此外,采用青绿饲料饲养有助于香猪的健康成长。要根据香猪的生长时期来确定饲养标准,不同年龄香猪的食量是存在差别的。在这个时期,采用有效的喂养方法对于香猪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3

1.2结构建设

在传统建设上,材料要有更高的质量要求。顶棚用石棉瓦或聚乙烯等材料进行覆盖,质量安全并且保温,防风、防雨雪还能阻挡大量紫外线。同时在屋顶延伸出一米多的屋檐,安装排气扇,让空气更加流通。塑料层以上高度不能低于1.5m。

1.3基本设置

虽然和传统猪舍相同,但要设置两个功能区,一个是发酵床,还有一个是硬化区。发酵床面积占整个猪舍一半以上,发酵槽的深度要根据材料性质和养主的个人条件来决定。发酵槽的底部可以简单,可以为土质地面,但密度要大,防止生猪的排泄物渗透到土壤下的地下水源。如果地理位置不够高,需要在发酵槽铺设垫料,这样才能在健康养殖下,防止污染环境。

1.4硬化区设置

发酵床既然占据了大多面积,硬化区的面积就较少了。建筑材料为水泥硬化地面,让生猪的日常生活有合理的场地。在高温季节中,硬化区的作用为生猪提供凉爽的休息区域。养殖待产的母猪和产后的母猪可以设置专门的生活区域避免母猪在群居过程中发生碰撞和踩踏的混乱问题。而成年公猪需要单独喂养,不适合群居。

1.5发酵床的设计

由于发酵床的微生物比较活跃,生猪的每天的排泄物很多,需要快速的降解,降解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会大量释放,在冬季,发酵床的温度降保持在2.0℃以上,但发酵床的安装不当,所产生的高温将会影响生猪的生长,因此发酵床的设计需要注意尺寸长度的合理设计。并且冬季还要方便生猪的活动。

2发酵床发展建设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成本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成本、技术管理难题、人工成本和养殖成本。

2.1土地成本

生猪发酵床的承载重量是有限的,生猪不能太密集,所以,生猪养殖需要更多的土地才能进行,由于国家土地利用的状态比较紧张,地价的不断上涨,审批程序复杂,租金相对较高等实际问题加重了养殖的成本和养殖人的负担。为了能合理推广,想要进行生猪发酵养殖技术的养殖人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进行立体化养殖降低土地利用率的制约。

2.2技术管理

2.2.1养殖选择

制作和材料方面还有很多过于专业的知识和技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善。提高养殖的效果和使用率,从发酵床养殖的制作上来看,就需要很大的学习应用和发挥空间。因此积极学习养殖技术是推广发酵床使用的最佳途径。

2.2.2疾病的防控

通过以往调查和分析来看,发酵床养殖技术所出现的疫病防控还需要很大的力度去执行,虽然生猪发酵养殖技术对于疫病防治有很大的提高,但不代表能完全防控,还需要人为进行监督,需要人员进行不断地维护。生猪在出栏后,不能进行清洗和化学消毒。生猪在进行养殖后,在墙壁和护栏会产生各种污垢,污垢主要由生猪的排泄物等物质组成的。这会导致污垢中产生大量的有害病菌,因此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以免生猪不断地被感染,造成猪肉的污染。

2.2.3设备问题

想要提高生猪养殖效率,就要完善养殖的场地,想让生猪发酵床养殖得到更好的发挥,就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建造生猪发酵床养殖场的时候就要记得改进翻动设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好的设计才能让发酵床发挥最大的功效,有利于生猪的健康生长,先进的翻动设备不但能发挥发酵的功效,还能节省人力物资,降低养殖的成本。

2.2.4新技术的合理使用

在实际推广中,调查人员发现很多养殖用户虽然使用了生猪发酵床的养殖技术,但还是按照传统养殖技术和管理进行养殖,这对于养殖技术来说是一项不合理的使用。虽然发酵床养殖技术是在原有的传统养殖技术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却是融合了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改变的。很多养殖方法和管理模式都出现了变化,如果仍然按照传统养殖技术和管理进行养殖,势必会对生猪的养殖造成影响。发酵床只有在新技术、新工艺的融合下才能得到提升,而不是一种使用技术的嫁接。既然使用了发酵床养殖技术,就要相信新技术,改变传统管理观念,才能使新型的养殖技术得到更大的发挥,生猪养殖才能顺利的进行。

2.3人工成本

目前人工资源的使用虽然存在缺乏的状况,但随着养殖业和手工业的不断提升,使得人工成本也在不断的上涨。并且年轻人不愿从事养殖技术的行业,从事养殖业的大多都是中年年龄阶段的人,并且文化程度不高,对新型养殖技术了解相对困难,思想较为传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人工成本不断加大,制约了新型养殖技术的整体发展。

2.4养殖成本

发酵床的主要垫料是农作物废料,例如稻壳、花生壳和秸秆,以及木业废料,例如锯末等。但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问题,价格会不断地上涨,某地区的发酵床垫料价格比前几天涨了一倍的程度,生物环保素也较往年有很大程度的涨幅,并且仍有上涨的趋势,这对养殖成本来说无疑是加重了负担。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4

随着人们对猪肉等肉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多,促进了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养殖户在猪养殖过程中,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引发了一系列养殖问题。为确保猪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猪肉产品的质量,养殖人员有必要对养猪施以合理的养殖技术。因此,我国有关人员有必要对猪养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养殖技术,推动我国绿色养殖的发展进程。

2合理建设猪舍

合理建设猪舍能够为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促进养殖户养猪事业的更好发展有利。所以,养殖人员应从圈舍选择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圈舍选择中,尽可能选择地势平坦区域,且对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一,充足的光照,既能对圈舍有杀菌作用,又有利于猪的生长;其二,圈舍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确保圈舍内部空气流通,为猪生长提供清新的空气环境。另外,圈舍建造要靠近水源和远离居民区或交通干道,既能为圈舍清洁提供有利条件,又能避免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北方地区的养殖户而言,建造圈舍应充分考虑到冬季保暖问题,可以通过加盖防护装置实现圈舍升温的目的。其次,加强圈舍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猪栏、饲料槽、饮水器、猪仔加热器等,都要合理设置,如猪栏设置关系着猪群的分群和管理,养殖户可选择栅栏式或综合式等方案[1]。

3饲养管理技术

3.1选种技术

猪种的选择,对养殖户而言发挥着重要影响。在猪种选择过程中,要结合饲养气候而选择猪种。通常,养殖户要在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而选择生长周期短,瘦肉率高的猪种,实现猪种与环境适应的和谐状态。选种技术,对养殖户后期养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选种失败,则可能造成猪养殖过程中出现适应能力差等不足问题,对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2]。

3.2配料技术

饲料是促进猪成长和提高猪免疫力的关键,所以养殖户应施以有效的配料技术。猪是杂食动物,可以食用的东西相对较多,因而养殖人员要针对猪的实际营养需求而进行合理配料,确保猪营养均衡。首先,猪饲料应以玉米、高粱、米糠等原料为主,确保猪成长过程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充足;其次,在主原料中添加南瓜、胡萝卜、富含蛋白质等辅料。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养殖人员要注重饲料加工粗细度,以直径1.2-1.8mm的颗粒为宜,既有助于促进猪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又能够实现养猪育肥的目的,为养殖户创造经济效益。

3.3饲养技术

首先,对于直线催的饲养方式,养殖人员在猪仔断奶之后,便利用精料进行催肥,以圈养方式而饲养,这可能降低猪的瘦肉率。其次,平面喂是养殖人员猪饲养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每次投食时,根据圈养猪的数量而确定投食量,猪可以自由采食。最后,多次投的饲养方式主要是根据猪的不同成长阶段而选择投食量。由于这些饲养方式都具有优缺点,所以要求养殖人员必须根据实际需求而充分结合饲养方式优缺点,选择最佳的饲养方式[3]。

4猪病的防治技术

猪病是养殖者在养猪过程中常见的主要问题,也是重要问题,可能为养殖人员带去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养殖人员采取有效的猪病防治技术是必要的。首先,以预防为主要技术,养殖户要加强对疫病的防治。一方面对母猪产前和产后进行疾病预防的接种工作;另一方面为猪仔打疫苗,以加强对猪病的防控力度。其次,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养殖户应加强管理力度,积极做好圈舍消毒工作和通风工作,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操作,为猪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再次,养殖户对猪进行配种时,应坚持自繁自养,如果需要外来猪种进行,则需要对外来猪种进行疫病检验,避免疫病在养殖场内传播。最后,养殖场内一旦出现疫病,则养殖户要迅速采取措施对病情加以控制,既能将损失缩至最小范围内,又能保证疫病的快速控制,因而养殖人员可以采取药物防治的方式。其一,加强对患病猪的隔离,避免疫病扩大范围;其二,对病猪紧急接种,采用适量的抗菌类药物,在治病的同时,确保猪的健康[4]。

5结论

总之,养殖户要想更好实现养猪的高效益,必须施以有效的养殖技术,以实现养猪的经济效益。首先,对猪圈舍进行合理选择和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为猪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其次,养殖人员要合理选种、配料和选择科学的饲养方式进行管理,为猪的健康生长提供必要的助力;最后,采取有效的猪病防治技术,避免猪养殖过程中受疫病影响。一言以蔽之,养殖户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养殖技术,才能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鞠淑娜.猪的养殖技术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0):209.

[2]王延峰.浅谈猪的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20+152.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90

猪肉是人们生活中备受宠爱的美食,特别是生态猪肉,在人们的餐桌上必不可少。但是传统的生态猪养殖产业,存在自身的发展弊端,包括养殖设备的落后等,造成生态猪的养殖活动不能良好进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善了传统生态猪养殖弊端,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 养殖技术的阐述

1.1 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的卫生环节

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对于养殖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卫生要极为关注,其关系着生态猪能否健康生长。对于生态猪的养殖场地,要利用绿色的材料进行场地的地面构建,地面构建材料的选择,要以吸水性和透水性较好的材质为主要选择对象,保证生态猪养殖环境的干燥,利于空气的传播和流动。也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养殖场地定时清理,保证养殖活动高效进行。

1.2 对食物的供给活动进行管控

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应饲料的获取主要是来自于农田,进而,与饲料生产的场地具有极大关联。包括饲料的种植场地、草地环境等。健康的饲料在生态猪养殖活动中的运用的同时,生态猪粪便可以作为养料,对饲料场地进行施肥,进而形成良好的相互影响。对于生态猪的饲料的配搭,要增加矿元素的含量和维生素元素,增强生态猪的体质,控制疾病的发生,保证猪肉的质量。

1.3 管控水源

水源是生态猪饲养过程中最关键环节,饲养活动离不开水。对于生态猪养殖活动的水资源的供给,要保证水源的健康和绿色,保证水资源没有被工业活动和化学物质所污染,促进生态猪的健康生长。也要注意生态猪的饮用水源的安全性,定时进行清理,保证水的质量,防止受到其它外来元素的影响。在生态猪的饲养活动中,也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入盐和矿物质,维持生态猪的健康。

1.4 疾病的管控和预防

生态猪的健康生长,在养殖活动中,对容易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对患病的生态猪,进行管理和及时治疗,促进生态猪养殖顺利进行,减少因为生态猪患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在生态猪的饲养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面,养殖人员要建立一整套合理的管理体系,把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患病的生态猪群体,及时进行治疗,进行分离,并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包括对饲料槽、水槽等设备,进行及时前面的消毒,对整个养殖场所进行消毒等,保证生态猪疾病的传染率最低化,形成健康养殖、绿色养殖的大好局面。

2 养殖技术的发展形势

2.1 经济体系形式

我国的生态猪养殖,主要是利用基地和企业单位、养殖户进行相互运作形式。这一运作活动,主要是由养殖场地构建生态猪的养殖计划,利用企业公司进行农户的招引,对猪养殖户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在其掌握养殖计划和养殖技术后,展开养殖活动。养殖基地可以为生态猪养殖人员给予技术饲料的支持,并在后期为其提供销售的技巧和渠道。

2.2 散养的形式

生态猪的散养形式,与以往的养殖模式具有极大不同,主要是把生B猪放任到自然环境中,进行放养。散养的形式,增加了生态猪的活动区域,使生态猪和生态环境建立联系性,生态猪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自主觅食,增加了生态猪的自然性,保证生态猪肉的绿色。生态猪的散养形式,把猪和大自然进行紧密联系,营造了一个灵活健康养殖环境,既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也利于生态猪的成长,可谓两全其美。

2.3 立体养殖形式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6

1.2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生猪生长的环境关系到生猪的健康,猪舍的建设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合理的猪舍设计有利于生猪的成长,还有利于最大的发挥生猪养殖的效益。通常而言,猪舍的设计也是需要精心的设计的,但是我国目前生猪养殖场的现状来说,相当一部分的猪舍都是养殖户根据自身的养殖经验来进行设计的,有专业人员专门设计的养殖场较少。随着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猪养殖的猪舍设计也融合了很多现代科技,比如说,现在很多猪场都设有自动控温的设备,能够自动的对猪场进行分析,并自动的控制和调整温度,甚至还配置了自动清粪系统等等,最大化的为生猪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

2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是生猪养殖的根本,是以国家标准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为指导,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完善生猪养殖的方案。本文将着重论述两点较为重要的养殖技术

2.1增产增效技术

这一类综合技术主要是以增产增效为主要目的的技术,比如说培育高产母猪的技术,具体的方法为选择最佳杂交组合生产二元杂交母猪,在后备、怀孕、哺乳三阶段控制母猪膘情,受胎母猪使用定位栏,哺乳母猪使用高床、漏缝分娩栏。再比如说仔猪SEW(早期隔离断奶)技术:通过引进或开发推广消化能力强的优质代乳料,对仔猪舍进行适度改造,完善条件建设,提高仔猪的存活率以及生长速度。此外,还有猪生产性能智能化测定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记录猪采食量和每天体重数据,用于种猪的遗传评估或跟踪猪的生长性能进行饲料、药物、疫苗筛选。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增产增效技术的推广,可有效的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大大的提高了仔猪的存活率。据调查,增产增效技术的推广使得断奶仔猪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每头能繁母猪年提高肉猪达19头以上,料重比低于3.2:1。

2.2配套技术

配套技术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包含的内容较为广阔,本文主要提出几个较为重要的技术:

(1)后备母猪定向培育技术:人们现在对生猪的品种要求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广后备猪优饲技术,对后备母猪进行定向培育。

(2)妊娠母猪控制饲养技术:母猪的饲养是生猪养殖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对妊娠母猪的饲养更加需要重视,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做支撑。主要使母猪获得最大限度的泌乳量,提高产仔数,同时还要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3)生猪人工授精标准化技术:人工授精是现代繁殖技术的一大突破,也优化了生猪养殖技术,充分发挥良种猪的遗传性能,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

(4)猪场粪污综合利用技术:对于生猪养殖来说,后期的猪场粪污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目前,主要是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主要原则,对养猪场污染物进行合理的处理利用,将猪场污物变废为宝和减轻养猪场对环境污染。

3生猪养殖标准化的相关建议

3.1让市场推动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

生猪的养殖与市场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菜市场里的猪肉价往往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市场的变化也通常给生猪养殖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对一些中小型的养殖场而言。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合理利用市场来推动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市场决定价格。生猪养殖规模化之后才能使得生猪养殖的标准化得以实现。

3.2技术流程革新提高生猪养殖标准化竞争力现代技术

的发展也为生猪养殖带来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对生猪养殖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带来了便利。一些先进的生产设备使得生猪养殖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节约了劳动时间。同时一些先进管理模式的引进也使得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得以实现。此外,现代技术流程的更新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生猪养殖标准化竞争力,促使生猪产业生产方式产生转变,并不断取得进步和创新。

3.3创新养殖模式突破人才困境

当前,我国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人才大量的涌入了社会,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的人才纷纷涌入一些热门的行业。生猪养殖这一个行业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的人才来说,是很冷门的就业方向。但是随着生猪养殖模式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并且创新的养殖模式也颠覆了人们对生猪养殖行业的看法,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这一行业,为生猪养殖带来了新的活力。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7

我国在改革以来,经济在不断的增长,同时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得到了相应的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可知,在1985年中农民的人均收入仅有325.23元,到了2011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新的水平,人均为6977员,经相比增长了近21.45倍,实际增长了12.5%。同时,城镇的居民家庭中,从1985年人均可以支配的收入从739.1元增长到了21810员,年均增长了13.9%。快速发展的收入水平使得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特别是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从肉类产品的生产结构来看,我国主要肉类品种按其产量由大到小排列为猪肉、禽肉、牛肉和羊肉,其中猪肉占总产量的2/3左右。随着人们对猪肉消费的增加,我国生猪养殖也逐渐趋于规模化和专业化。

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末,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己经达到56%,比2007年度提高7~8个百分点,首次突破50%大关,这也意味着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首次超过散养比重,规模化养殖正式“控股”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随着规模化的继续发展,根据2012年《中国畜牧业年鉴》,到了2011年,肉产量和产值为5071.24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4.0%,生猪产值为9202.4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4.2%,中国生猪产业在畜牧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愈发体现。

中国生猪养殖同样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猪养殖普遍经济效益不高,养殖风险大;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明显,价格起伏较为严重;动物疫病给安徽省生猪养殖带来了较大影响;生猪散养在养殖中占主导地位,规模化程度依然不高;生猪养殖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或国内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其中生猪养殖经济效益是影响生猪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下是对国内外生猪养殖效益的综述。

1 国外关于生猪养殖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进展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Paul D.Soloway(2004)研究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技术的出现和生猪养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刺激了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的进程,随着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的下降,大量的小生产者被市场淘汰,剩下的生产者进一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结果出现了生猪养殖场数量下降,而规模变大,地理分布趋向于集中的格局[1]。McBride与Key(2003)认为,美国生猪养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两方面,并对其变化进行了分析[2]。美国的爱荷华州大学Cheng Fang and Jay Fabiosa(2002)指出我国农户散养饲养生猪的饲养天数要多于专业户和大规模商业化饲养,农户散养饲养的饲料转化率低于专业户和大规模商业化饲养,这主要是源于不同饲养方式的饲料构成不同,农户散养饲养所用的青粗饲料在计算饲料转化率中没有被计入,我国专业户饲养的饲料转化率接近于美国中东部生猪饲养转化率,并且得出我国在农户散养饲养、专业户饲养和大规模商业饲养三种方式中,专业户饲养的生产成本最低,大规模商业饲养的生产成本最高[3]。美国爱荷华州大学的James Kliebenstein,Ben Larson,M.Honeyman和A.Penne(2002)发表的《生猪养殖成本和效益对比分析》一文中指出,美国生猪大中规模养殖效益一般高于散养或小规模养殖效益,可变成本如饲料成本大大低于散养或小规模养殖,规模养殖对饲用物质和服务费的价格(尤其是精饲料价格)的上升或降低不太敏感,这主要是由于规模养殖的利用率高,且规模养殖具有更高的管理技能和养殖技术,同时规模养殖有助于环境污染的治理[4]。Dr.Larry Martin,Dr.Zana Kruja,John Alexiou(1999)发表的 Prospects for Hog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in Canada (加拿大生猪饲养和加工的前景)分析得出,欧洲的人工成本大约是北美的两倍(丹麦生猪饲养的劳动成本最高),北美的人工成本是南美的两倍,美国的东部玉米带比美国的西部玉米带要高,而加拿大西部生猪饲养的饲料费在所有的生猪饲养竞争者中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其次是阿根廷和美国西部玉米带,丹麦和荷兰的生猪饲养的饲料费最高,这主要是由于欧盟的农业政策人为地导致了高的饲料价格[5]。

2 国内关于生猪养殖方面的研究进展

2.1 关于生猪养殖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进展

周世强(2013)针对生猪规模养殖经济效益不高,提出品种良种化、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免疫体系等措施[6]。沈银书(2012)在中国生猪规模养殖的经济学分析中指出,大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中小规模养殖生猪的经济效益最好,而散养模式可以节约饲料、减轻环境污染。总之,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四种生猪养殖方式各有优势,因此应坚持猪场“适度规模”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逐步形成合理的、多元化的生猪养殖规模结构,充分发挥各种养殖规模的优势[7]。王松伟(2011)以南川区大观镇的调查研究为例,对农户生猪养殖的不同规模进行成本研究,指出农村生猪养殖正在日趋规模化,并且仔猪成本、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是影响农户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效益的关键因素,小规模生猪是最适宜的规模选择,完善小规模生猪养殖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8]。王奎(2010)以涪陵江东营盘村的调查研究为例,对生猪养殖规模及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生猪农户散养的比例在逐渐缩小,规模化养殖的比例在逐步扩大且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生猪养殖的主导力量,同时在规模化养殖中,小规模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最优,中规模养殖模式次之。因此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模式也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9]。谭美英、武深树(2009)认为要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具体提出“六化”,即规划科学化、建设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管理企业化、防疫程序化和污物处理无害化[10]。李桦(2007)对近三年来中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成本效益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小规模和中等规模饲养生猪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大规模饲养生猪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其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具有最低单位成本和最高单位纯利润,而中等规模生猪养殖可以降低我国猪肉产出的波动、缓和猪肉供需矛盾、减少生猪生产成本、增加我国生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1]。刘芳、江占民(2002)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对我1991―2005年生猪养殖业散养户和专业户两种养殖模式进行了成本效益的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劳动力成本、仔猪成本、饲料成本、管理成本和设备成本等是影响生猪养殖业成本效益的主要因素[12]。董天泽、胡晓明(2002)对江西万年县的生猪养殖散户和规模户进行调查得出,规模化养殖可以利用优良猪种和现代化的养殖设备等,大大节约了饲料成本,缩短了养殖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收益[13]。

2.2 关于生猪生产效率等方面研究进展

张园园、孙世民(2013)认为山东省生猪规模养殖技术效率波动比较大,总体而言不同规模技术效率从大到小依次是大规模、散养、中规模和小规模[14]。王乐、邓蓉(2012)对辽宁省生猪生产发展进行分析,提出辽宁省的生猪出栏量和产量已经超过了国内平均水平[15]。谭莹、邱俊杰(2012)中国生猪生产效率及生猪补贴政策优化分析,对生猪生产影响最大的是死亡费用,国家应该加大生猪防疫保险和补贴政策[16]。喻闻、孔繁涛、于海鹏(2012)认为农户散养生猪的养殖越来越依靠饲料,提高产出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饲料转化率[17]。徐雯霞(2010)对中国生猪不同饲养规模的成本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规模生猪养殖的物质费用成本高于散养,且规模越大,费用比例越高。从成本效益值的比较上来看,由于仔猪进价和精饲料费用在物质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而规模饲养的这两部分费用远远高于散户养殖,因此农户散户的效益比规模养殖的效益高[18]。施凯(2009)对我国生猪市场波动因素进行研究,认为中国生猪生产结构和消费的变化会影响生猪市场的变动[19]。周胜利(2005)对我国生猪产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生猪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了政策建议[20]。刘芳(2002)通过对中国生猪养殖业生产的水平比较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的生产效益要明显高于散养模式[21]。

3 结语

国外关于生猪养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养殖规模、成本、效益、效率、产地区位优势等方面,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以对发达的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的建设总结为内容,以对生猪养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目的。其中关于生猪养殖模式的研究,对生猪产品质量安全、防疫卫生的高标准追求,对科学技术在生猪养殖中应用的重视,以及政府对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支持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从中国实际背景来看,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有一段差距的,中国生猪养殖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汲取精华,来服务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

在国内有很多关于生猪市场波动、产业规模现状、生产效率方面的研究,而对于生猪规模养殖经济效益的研究主要是全国范围内的泛泛而谈,或者是某些局部地区的研究,缺乏代表性,给我国整体生猪养殖提供的借鉴作用比较有限。因此,期待有更多的研究,可以把生产组织理论、经济效益理论和计量模型三者相集合,来研究中国生猪主产区的产业发展,找到最适合中国生猪发展的养殖模式,切实提高生猪规模养殖经济效益,最终增强中国生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从生猪养殖大国转变为生猪养殖强国。

参考文献

[1] Paul D. Soloway.Have Hog Producers with production Contracts Maintained an Economic Advantage of Independent Hog Producers in Recent Years? May15,2004.

[2] McBride WD ,Key N.Economic and structural Relation ships in US Hog production.Resource Economics Division,Economic Rervice,US derpartment of Agriculture.http://ers usda.gov/publications/aer 818/,2003.

[3] Cheng Fang,Jay Fabiosa. Does the U.S. Midwest Have a Cost Advantage Over China in Producing Corn, Soybeans, and Hogs? [C]. August 2002.

[4] James Kliebenstein, Ben Larson, Mark Honeyman, Arlie Penner. A Comparison of Production Costs, Returns and Profitability of Swine Finishing Systems[C]. Iowa State University, March 2003.

[5] Dr. Larry Martin,Dr. Zana Kruja,John Alexiou. Prospects for Hog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in Canada[C]. March 1999.

[6] 周世强.提高生猪规模养殖效益的综合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7):81-82.

[7] 沈银书.中国生猪规模养殖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8] 王松伟.农户生猪养殖不同规模的成本研究[D].西南大学,2011.

[9] 王奎.生猪养殖规模及效益分析[D].西南大学,2010.

[10] 谭美英,武深树.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思考[J].猪业经济,2009(12):21-22.

[11] 李桦,郑少锋.生猪养殖规模及成本效益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2] 刘芳,江占民.生猪养殖业成本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2(1):35-39.

[13] 董天泽,胡晓明.发展规模养殖打造生猪产业――对万年县规模化养殖情况的调查[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2(5):11.

[14] 张园园,孙世民.基于DEA模型的山东省生猪生产效率研究[J].2013,2(32):72-76.

[15] 王乐,邓蓉.辽宁省生猪生产发展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4(27).

[16] 谭莹,邱俊杰.中国生猪生产效率及生猪补贴政策优化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3(27):61-66.

[17] 喻闻孔,繁涛,于海鹏.中国农户散养生猪生产成本要素分析[J].业,2012(3):4-6.

[18] 徐雯霞.我国生猪不同饲养规模的成本效率比较[D].浙江工商大学,2010.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8

1 我国的生猪养殖现状

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的生猪养殖规模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消费国与进出口国,因此,在生猪养殖行业,我国在世界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因此,笔者将在本文中着重论述生猪的养殖技术,旨在加强生猪养殖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更好地为养殖户朋友服务。

2 生猪养殖技术

2.1 对养殖环境作出改善

首先,要对猪圈周围的环境作出改善,既要适当的考虑到猪圈内的阳光照射问题,又要大幅度地减少夏季阳光直射的问题。因此,笔者在此给出的建议是,夏季,可以在猪圈周围合理种植一些阴凉、可遮蔽的植物;冬季,可以采用现今广泛流行的大棚等技术,同时及时打扫猪圈内的卫生,及时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以及清洗身体等活动。特别注意猪出圈的时候对猪圈内的粪便进行清理,避免细菌滋长,影响生猪的生长环境。对养殖环境的改善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起环境因素帮助生猪养殖达到最佳水平。

2.2 加大养殖密度

从养殖密度的角度出发,当然是养殖密度越大越好。养殖密度越高,猪在吃饱之后的活动空间会被极度压缩,因此生猪通常会选择休息睡觉,吃完就睡的生猪更加容易长肉。这样做的方法一方面能够节省出大幅度的建猪圈的费用,同时,能够加快生猪的养成速度,最快程度的帮助养殖户朋友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养殖密度也不能过大,一旦养殖密度过大,出现疫情后会难以控制,给养殖户朋友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

2.3 养殖终点的选择

对于生猪来说,一般的养殖户通行的做法是在养殖到200斤左右即宰杀。在生猪的体重达到200斤左右后,其体重增长曲线逐渐趋于缓和,而且其增长的多为肥肉,性价比比较低,在市场上没有一个好的行情。在生猪养殖到200斤之前,其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因而200斤左右作为养殖终点是最为合适的,也是现今市场上公认的养殖终点,不同品种的猪可能其养殖终点略有变化,但是总体来说变化幅度不大。

2.4 对于猪仔的选择

生猪的生长情况一方面取决于养猪户给予的生长环境,而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仔猪的品种。一般来说,杂交代数越多,其猪仔品质越高,因此,养殖户对猪仔进行选择时,要注意那些品质优良、多代杂交、广受好评的品种。

2.5 对饲料以及防疫方面的控制

对于生猪的养殖来说,饲料一直是占的比重较大的一块,在生猪养殖的不同时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饲料的组成进行一定的变化。同时注意对营养的控制,不能出现某一元素的投放量很多而另一元素投放量很少,这样会造成生猪生长的不均衡。在此,笔者推荐全价料,这是目前我国生猪饲养行业的大势所趋,也是经受了实践的考验的。

同时,要对生猪的防疫作出重点的监控,首先要按照检疫规定接种疫苗,接着对一些疾病做一些基本检查,另一方面,对猪的身体表面以及肠道内的寄生虫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寄生虫的检查往往在初期便能够帮助养殖户朋友发现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切实防止疾病的发生以及流行。

2.6 饲养方面的管理措施

首先,对于猪仔的环境控制要合理,对于猪龄为一周内的猪仔,要为其保持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同时,可以定期使用红外线或者紫外线灯对猪圈内进行消毒,确保其健康成长。其次,一般猪仔在哺乳阶段的吸奶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人工的帮助。接着要做的便是注射补铁剂以及对猪仔进行过仔并窝处理,对每头猪仔的补铁剂的注射量也要作出控制,根据现行的科学成果,一般注射一次补铁剂其中铁的含量控制在100毫克左右为宜。同时,根据母猪的母乳的不同情况,合理分配猪仔,将母猪的母乳最大化利用。

一般来说,在猪仔出生一周内就需要学会饮水与饮食,在猪龄为半个月后即可开食,断奶的时间点选择一般在一个月左右为宜。同时注意对猪圈内的卫生进行消毒,切记要对仔猪进行猪瘟疫苗的接种,切实防止猪瘟这一危害性极大的疾病。

在对猪仔的管理方面,需要根据每头猪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管理。例如,根据猪的品种、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力等情况,作出分组,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对饲养管理计划作出调整。一般来说,将每组里分15头猪左右为最佳密度。在分组之后,要对猪进行“调教”,以便于对其日常行为作出控制。例如,控制其在固定的地方饮水、饮食以及排泄,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能够方便打扫卫生。其次,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猪的排泄情况,因为一般的疾病都会在粪便中有所反映。同时,对于猪的精神状态以及皮肤情况也要作出一定程度的评估、了解,如果发现可能爆发疫情的可能要及时向卫生检疫部门报告。

3 总结

总得来说,我国的生猪养殖技术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了,只是由于一些养殖户不根据相关的操作流程来养殖,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相关的养殖户朋友在生猪的养殖技术上能够有所突破,在提高生猪的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借此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9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打造优质生猪基地目标,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生猪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健康养殖,推动生猪产业化经营,加快生猪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产业配套、科技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实现养猪大县向畜牧强县的转变。

二、发展目标

到2013年,全县生猪出栏120万头左右,规模化生产比重达70%,优质三元猪比重达80%,规模养殖场环保达标率100%,基本实现生猪产业“五化”(即产业布局区域化、猪场建设规模化、养殖技术科学化、环保处理标准化、疫病防控经常化)生产格局。

三、产业发展方向和措施

(一)规划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化生产

立足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对接“两型社会”和“先导区”建设布局要求,统筹兼顾工业与农业发展,逐步形成工业和农业分区生产格局,实现生猪产业区域化生产。城市三环线内、工业生产重要区域、交通规划重要区域、城镇建设规划区域等范围内实施禁养政策,有计划逐步退出生猪养殖;居民集中生活区、学校、重点环境保护单位等周边500米范围内或其它法定不宜养殖的地方实施限养政策,不得新建和扩建规模养殖场,对已产生影响的养殖场要引导退出或搬迁;农业主产乡镇可利用养殖区域实施鼓励养殖政策,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区域发展规划,明确生猪产业发展区域,科学规划养殖用地,并有计划承接禁养区和限养区的产业转移。

(二)规范用地审批程序,实现有序用地

根据国发[*]4号和国发[*]22号文件规定中合理安排养殖业用地,简化规模养殖用地审批程序的具体要求,以及国土资发[*]220号和湘国土资发[*]34号文件规定,对全县生猪规模养殖用地审批进行明确,其它各部门不得搭车收费和违规添加审批环节。符合规模养殖的区域,任何乡镇和部门不得禁止或限制。凡申请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企业或个人,无论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其他企业或个人,设计常年存栏量在300头以上(含300头),栏舍面积超过400平方米(含400平方米)的规模养殖用地经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同意,报县畜牧主管部门审核后,由乡镇国土所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县国土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设计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规模场需取得环保评估许可方可建场。

(三)鼓励养殖环保治理,实现粪污“零排放”

按照《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湘政发〔*〕14号文件)要求,加强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明确生猪产业环保整治措施和整治目标。大力宣传推广生物垫料生产技术和“猪-粪-沼-林(渔、田、果)”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切实解决粪污环保问题。*年完成存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环保治理;*前完成存栏3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环保治理,鼓励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环保改造。对在规定时间采取生物垫料生产技术的养殖场(户)优先享受国家生猪产业扶持政策和其它农业类扶持政策,未享受国家扶持政策的养殖场(户)按40元/平方米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未按规定时间完成环保治理的规模养殖场(户)依法停产整顿或强制关闭。

(四)严格产品质量管理,实现安全上市

切实提高生猪疫病防控能力,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的发展趋势;突出抓好乡镇畜牧水产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强化猪肉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畜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饲料、兽药、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猪肉生产销售环节检验检疫监管,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以及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五)完善产业配套措施,实现标准化生产

1、提高种猪保障能力。实施生猪良种工程,加大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和生产水平。

2、加快发展规模饲养。积极探索生猪产业发展新机制,建立以适度规模养殖为主导、标准化饲养为基础的生猪养殖模式,鼓励县外销区在我县建立生产基地,实现产销对接和生猪订单式生产。

3、大力发展养猪经济合作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契机,采取多元化兴办主体、多种形式发展养猪专业合作组织,及时引导合作组织兴办养猪合作社,不断增强实力,更好地为社员提供优质服务。

4、扶大扶强生猪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肉食深加工企业,择优扶强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

5、完善农村信用担保。鼓励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扩大业务范围,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多种方式,为规模养殖场(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保险服务,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贷款给予重点支持。

6、加强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10

自主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是指养猪户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和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特征是养猪户自负盈亏,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目前,从事自主经营模式的养猪户在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户数量庞大,规模不等,不仅包含专业仔猪养殖户、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专业种猪养殖户等专业养殖户,还包含自繁自养养殖户。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自主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独立做出决策和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利,减少了决策时间;根据其养殖对象的特点,具有相应的养殖优势。但自主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谈判能力较低,交易费用较高,降低了规模收益的水平;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集团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各种风险[5]。该模式多被大型养猪企业所采用,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管理高度集中,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仔猪、饲料等原料的采购活动和商品猪的销售活动都发生在公司内部,降低了交易费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高,而且规模较大,有利于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独立开展生猪养殖过程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单独面对生猪养殖各个环节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水平较高。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生猪的生产和经营,以国内外生猪及其制品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生猪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6]。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养猪户”模式、“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形式。与自主经营模式和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相比,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合作分工,从事最擅长的核心业务,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五统一”管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兽药和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模式、统一组织销售),不仅降低了养猪户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且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构成主体多而复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监管成本高;利益协调难度大,关系不稳定,违约现象较多。按经营范围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多元化养殖模式和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是指只从事生猪养殖产业,而不经营其他产业的一种养殖模式。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采用这种模式。只有少数人、财、物等资源雄厚的大集团或公司采用多元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相比,专业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生猪养殖业,有利于生猪养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只涉及生猪养殖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但专业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专业化养殖模式由于只涉及生猪的养殖环节,综合竞争与盈利能力较差;由于无法通过相关产业分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多元化养殖模式多元化养殖模式是指以养猪业为主,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有种猪、仔猪和商品猪,实行自繁自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7]。该模式不仅要求公司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求公司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与专业化养殖模式相比,多元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包含生猪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盈利能力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但多元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涉及生猪养殖的整个产业链,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和管理过程复杂,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其他养殖模式除了以上几种养殖模式外,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养殖模式,例如: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生猪“4450”养殖模式、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等。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机制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11

前言

现阶段,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越来越旺盛,其养殖规模也呈上涨的趋势,尤其是生态养猪的规模更为明显。但是,很多的养殖商家对养猪数目不加以严格控制,导致其大量的猪粪便不能及时处理,给水质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并且一些药物的盲目使用也严重影响了猪肉的安全,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养殖商家应该重视这类问题,提高养殖技术。

1 生态农业和生态养猪

生态农业的含义早在宋元时期就已被人们重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到了上个世纪初期,生态农业便在全国各地得到有效的发展,尤其是瑞士、英国和日本等这几个国家。生态养猪是自从1980年甘肃省召_的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召开之后陆续发展起来的,生态养猪技术主要是结合了动物营养学知识、环境卫生管理学、生物学、农作物栽培等多方面的知识。生态养猪系统是贯穿了综合性的生态学原理、食物链以及物质的循环利用等,其与绿色重视和水果重视以及其他的有机环境相结合,实现共同促进、各取所需,并实现了绿色环保,保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生态养殖目标。

2 发展生态养猪的意义

2.1 解决猪肉安全与风味的基础

如今市场上是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无论是在肉味上、色泽上还是各种质量指标都远远不及以前,以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很多商家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在养殖过程中,为了猪群的快速宰杀,就大量的使用了助长剂和抗生素以及对人体有害的大量铜、锌等添加剂。这些物质都对消费者的健康有很大的伤害,因此,国家应该严惩这些商贩,则这就需要国家大力推行发展生态生猪养殖,保证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还消费者一个安全健康的食物。

2.2 生态养殖能够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猪养殖场每年都排出大量的粪便,这对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人员数据统计得知:一头猪平均每年能够产出两吨左右的粪便倘若一个养殖场养殖了1万头猪,则每年就要产出2万吨的粪便,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这些粪便,则对周边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这污水的排出会严重地污染了水质。因此,养殖场家应该重视此类问题,改善养殖环境,可以在养殖场建设多个化粪池,利用化粪池发酵可以产生的沼气来照明养猪舍以及家庭用电,而发酵过后的杂物可供给农民用于农作物。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的作业。

2.3 发展生态养猪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加强养猪场的规范管理是生态养猪顺利发展的关键。发展生态养猪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求,要想提高猪肉产品的质量,走出国际市场,就要加强生猪养殖场的管理,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3 生态养猪模式

如今,我市的某个生态农业公司的生猪养猪场通过探讨和研究,摸索出一套具有创新型的生态养猪模式:

(1)在购买猪品种时,选择生长速度快并且肉质鲜嫩的且适应能力较强的猪群,待一定时期时,可挑选出合适的猪种作为母本行父本进行。

(2)在小猪出生后要加强管理,在猪圈中安装高科技的远程监控设备,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监控小猪们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也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猪圈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3)运用先进饲养技术。选择合适的饲料喂养、多喂养一些绿色食物、如:草、红薯叶、菜叶等,必要时可以适度放养。

(4)建设多个沼气池,将猪群产出的大量粪便进行发酵,利用发酵出来的沼气用于猪圈的照亮、煮饭等。而发酵过后的杂物可以用于农作物的有机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通过这样不仅解决了猪圈的排放物的存放为题,还解决了环境污染,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 生态养猪关键技术

4.1 遗传改良技术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很多的生猪养殖场都从国外引进了的优良猪品种,但是国外的品种虽然瘦肉率比较高,且生长速度快,十分满足养殖场的需求,而我国的品种大多数成长速度慢,瘦肉率也很低,但是在肉质方面和环境适应度上,我国的品种相对于国外品种而言都是比较强的。因此,为了能够将这两种品种的优点相结合,应该采用先进的杂交技术,运用国外品种和我国的品种进行,杂交选育,为生态猪是生产提供优良的遗传基因。

4.2 生态饲养技术

生态养猪场的选址应该选择在地势高、朝向好且干燥舒适的方。例如,我市的某家农业生态公司的养殖场的位置就选择在环境优美、周边都是树林或者果园的地方,这样的选址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粪便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为树林和果园提供有机肥料。

该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积极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采用了分段养殖和早期断奶的方式,采用这种养殖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了生猪的存活率,大大降低了猪仔的病毒传染。该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比较注重的是生态养殖,在喂养过程中,严格控制好饲料的投放,合理地搭配好饲料,在喂养饲料的同时还喂了青菜、草等一些绿色食物,必要时还采用了放养的方式。此外,猪圈要保持通风干燥,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病毒感染,减少了药物的使用,从而保障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4.3 现代信息远程监控技术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科技发达的社会,为了随时随地的监测到猪圈里的情况,掌握猪圈的环境情况包括对温度、适度的掌握,养殖场一个利用当今先进的网络远程监控技术,对猪圈进行24小时监测。猪圈的温度、适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及病毒的数量没隔15分钟就会将数据传输到监控系统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地掌握猪圈中的情况,一旦出现任何异常,养殖人员就能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经济损失。

4.4 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利用沼气的综合利用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由于养殖场每年都会排出几万吨的粪便,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则会给周边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每个养殖场都应该建设多个大型的沼气池,猪圈中排出的粪便可以直接通入沼气池中进行发酵,发酵出来的沼气可以用于猪圈的照明、家庭用电等,而发酵过后的沼气渣可以用于农作物或者果园、树林的有机肥料,有助于植物的生长,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生态养猪在不断地发展,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积极吸取养殖经验,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减少药品的使用,才能养殖出肉质鲜嫩、高质量的猪肉,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保证人们的消费安全。此外,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养殖技术,还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保持生态平衡,才能更好地保证生态养猪走向生态化、国际化市场,实现生态养猪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0.043

中国是世界生猪养殖量和消费量的第一大国[1]。生猪养殖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业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湖南是生猪养殖大省,生猪生产优势县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四川,《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年)》规划了全国437个生猪生产优势县,其中湖南省占有50个,成为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中的核心区域,是中部地区生猪生产的第一大省[2-3]。目前,湖南省3万多个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先后创建512 个省级以上示范场,规模养殖户达29万户,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8.3%。畜牧业的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大,不仅有利于提高湖南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对稳定全国畜产品供a应有着较大的影响,为助推我省经济的腾飞起着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生猪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生猪产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畜禽饲养稳步提升,生猪产业质量明显改善,人均畜产品占有量有较大增长,畜产品的总量大幅增加等等。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200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推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随着中央和我省强农惠农政策的具体实施,生猪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城镇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当前,我省生猪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生态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 湖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1 养殖环节的发展现状

湖南生猪生产加快发展,存出栏双增长,养殖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据湖南国调信息网统计,2014年生猪出栏6220.3万头,比上年增长5.4%;年末生猪存栏4188.3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2%,猪牛羊禽肉产量544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猪肉产量458.1万吨,增长6.4%。但由于2014年生猪价格持续下降,亏损期长达7个月之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散养户加速退去,规模户都在扩大生产规模或计划扩大规模,形成以规模化、标准化带动生猪生产发展的良好态势。

1.1.1生猪散养户逐渐减少,呈现规模养殖趋势 随着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重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生猪散养户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散饲养进一步减少。根据湖南省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显示,我省生猪散饲养正在加速退出。

据湖南国调信息网统计,2014年我省监测的1431个散养小区,生猪散养户退养加速,散养小区42863户农户的生猪散饲养的仅10124户。由图1可见,2014年比2013下降10.2%;比2012年下降15.1%,散养户数逐渐下降。由图2可见,2014年年末存栏比2013年减少13100头,比2012年减少2600头,据有关统计,2012年~2014年的生猪散养户养殖比重不断下降,养殖户户均存栏量逐年上升。

图1 2012年~2014年散养户数基本情况

图2 2012年~2014年散养户年末存栏基本情况

1.1.2 规模户养殖户不断增加,养殖量稳定增长 据湖南国调信息网统计,2014我省生猪规模养殖存栏量在10000头以上的大型规模户57户,占规模养殖户数的0.6%,但其生猪存栏量却占规模户存栏总量的18.5%。生猪存栏量在1000~5000头之间,养殖户数为1109户,存栏生猪216.8万头。规模户养殖稳定增加。

由图3可见,湖南规模化养殖呈加速发展趋势。2014年生猪规模养殖户数(期末存栏生猪400头以上)稳定增长,其中2014年比2013增加130户,增长1.6%,比2012年增加211户,增长2.67%。

图3 2012年~2014年规模养殖户数基本情况

1.2 加工环节的发展现状

红星实业、伟鸿食品、唐人神、联海食品是湖南省4大龙头生猪加工企业,其中,唐人神集团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伟鸿(湘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其下属有1个万头原种猪场,9个万头母猪扩繁场。为打造五星级企业,全国规模猪场几乎都是用长白、杜洛克、大白猪等国际通用品种猪,实现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要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加工,推动生猪产品加工向精深方向发展。新常态、新机遇、新起点,要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要积极探索生猪产业化的发展模式,闯出一条农业现代化超常规发展之路。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推动养殖业由传统型向生态科技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安全型转变,实现我省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促进湖南经济的腾飞。

1.3 价格行情的现状分析

常言道:“暴涨惊市,暴跌伤农”,湖南生猪生产价格波动,对生猪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4]。当然,价格波动是生猪产业多年来不可避免的风险,从全国各地市场仔猪价格来看,仔猪价格上涨速度继续疯狂。虽仔猪价格出现上涨,但是大部分养殖户反应根本抓不到小猪,局部地区出现了疯抢现象。

近些年来,湖南生猪价格的变动越来越频繁,经常出现“肉贵伤民,肉贱伤农”的局面,严重制约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1994年猪价最低3.6元/公斤,2006年因生猪周期性下滑,猪肉价格整体处于最低位,给全国养猪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2007年5月以后生猪价格高位运行,但随即在2008年10月生猪价格跌入低谷,2009年生猪价格迅速上涨,2010年11月生猪价格跌到低谷,2011年由于供不应求,价格猛增至历史最高,全国猪肉价格整体处于最高位,超过常规的可控范围。生猪养殖又进入大幅盈利期,2012年生猪价格开始回落,并在低利润水平上小幅波动运行。2013年下半年价格上涨,2013 年年末开始小幅下滑。2014 年年初快速下跌,1 月中旬跌破了盈亏平衡点,亏损期长达7个月之久[5]。受生猪价格下跌的影响,仔猪、猪肉价格均有所下降。2015年1~2月,全国猪肉价格处于历史中位偏上水平。

2 湖南省生猪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生猪养殖户技术缺乏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农村养殖户思想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养殖人员养殖技术出于个人想象、跟着干、模仿别人等等,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在农村畜牧养殖户治疗兽病依靠自己的占84%,防病措施靠打疫苗的占6%。购买用品的依据:同行推荐占39%,根据广告占50%,自己想象占11%。由于农村养殖户缺乏最基本的养殖技术,生产条件、生产设备、生产知识相对比较落后,绝大部分养殖户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时候往往养殖亏损了,还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养殖户还没有从传统生猪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生产模式里,主要以散养为主,摆在一个家庭副业位置,思想意识、生产模式、生产方式、生产技术都难以跟上现代养殖业的步伐。政府及有关部门把养殖户组织起来,搞培训、做讲座,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有时候只重在号召,发动,雷声大,雨点少,造声势,做样子,搞形式。在技能培训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计划,缺乏久久为功精神。但是由于养殖户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不足,接受农业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面临困难。成为影响农村发展大规模养殖专业户的重大障碍。生猪养殖户要想成功致富,就必须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学习现代化养殖技术,同时,要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和留住人才,把生猪养殖事业做得更大更强。

2.2 质量安全是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心向背,社会发展,国家稳定、人民幸福。2013年我国已成为了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每年进口近2万亿美元的商品,已经是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我省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生猪业质量安全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发展生猪产业的瓶颈。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畜牧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一些病毒发生变异,加大了疾病防控的难度。据统计:全球已知道的3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中人类与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有100多种,比如禽流感、猪流感、猪囊虫病、结核杆菌病等危害人类和动物的传染病。这些动物疫病不仅可以在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染,而且可以在动物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当前,如何处理好生猪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最迫切和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

随着饲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养猪业的发展,而且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6]。由于一些饲料原料过度使用过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等,导致了化学性污染。饲料问题、兽药、农药残留物等多种因素也会影响畜产品安全。有些养殖户为了加快家畜生长,提高牲畜的出栏率,更快创造经济效益,经常会使用饲料添加剂、滥用兽药或过量使用兽药添加剂,导致动物组织内药物的高残留,从而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安全造成威胁。

2.3 畜禽养殖污染是生猪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和全国一样,生猪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生猪产业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给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发展生猪产业面临的严重挑战[7]。目前,无论是以工厂化、规模化的现代养殖场,还是以“散养”为主的家庭养殖户,对畜禽粪便的处理未采取相应的环保举措,缺乏废物处理系统,未经处理采取随意堆放,或直接排入河流,这样直接危害人体生命安全,制约了生猪产业的长远发展。当前,大部分种植农户使用化肥撒入田里,畜禽排泄物不再还田,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减少与严重污染。而且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的养殖户很少种田、种地,大量堆放的粪尿未经彻底处理,影响了周边环境与居民生活,造成了社会矛盾,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另外,如果畜禽粪尿堆放过程中的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等200多种有害气体。这些恶臭气体加剧空气污染,让人感觉极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着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牲畜的健康。国家关于畜牧业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较晚,考虑具体的畜牧业生态问题较少,很多方面还处于不完善、不配套、不健全的状态。1998年1月1日施行的《动物疫病法》和2006年7月1日《畜牧法》颁布的实施,近几年来,我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大体框架下,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如《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然而,政府在生态畜牧业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度、保障、立法创新不够,在管理过程中,多侧重利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做就可能会导致监督失职、决策失误、违法违纪等现象频频发生,影响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2.4 粗放型加工是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工过程相对薄弱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一是畜产品加工业没有打造出全国有名的企业,龙头企业少,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二是畜牧产品产业链较短,精细化加工少,粗放型加工多,加工层次低,经济增值不容乐观,有些特色产品没有形成大规模,大批量生产。如宁乡花猪、沅陵野猪等等,从而束缚了畜牧加工业的发展;三是生产设备利用率较低。全省冷库运用到畜禽加工业加工、冷冻的不到30%;四是畜牧加工场生产条件较差。由于受场地条件设置的限制,屠宰场规模小,加工后的废水、废弃物等不能及时处理,这样就导致了二次污染。

目前,全省肉类加工的比重还不到15%,深加工产品产值与初级产品产值之比仅为1∶5,且现有的产品加工企业大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比例低、产品附加值低,同时,绿色农畜产品口碑虽好,品牌偏少。畜产品流通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总体来看,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够大、品牌不够响、加工不够深、市场不够宽。加工业也存在优势企业不突出的问题,品牌杂乱影响肉类的价格。尤其缺乏像雨润、唐人神等涵盖良种、养殖、饲料、加工、流通一体化的重点龙头企业,导致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3 促进湖南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3.1 着力提高生猪产业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近几年来,湖南生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养殖规模扩大,养殖数量增加,但养殖效益增强缓慢,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户,落实国家有关扶贫政策,要加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畜禽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知识进行培训。聘请畜禽方面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围绕生猪、牛、羊、家禽等产业,开展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的授课培训。有条件的养殖户、龙头企业可以组织人员去发展生态畜牧业较好的地区学习技术,从而增强自己的本领;同时,基于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对有所需要的养殖户进行入场入户面对面指导。要以养殖户提出的问题为导向,组织专家进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让养殖户彻底掌握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搜集专家、专家的讲课录音、视频,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新媒体手段传给养殖户进行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生猪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3.2 强化生猪产业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机制,省畜牧水产局与食安委、公安局等部门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切实抓好生猪产业质量安全监管。2013年7月中旬举办全省标准化知识培训班,要求各地强化对兽药、饲料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管。要认真抓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开展打击运输贩卖、加工、销售环节非法处置病死动物及产品的违法行为。同时开展畜禽养殖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规模户、产业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取得显著提升。为了进一步加强生猪质量安全监管,中央编办于2010年10月20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的意见》(中央编办发〔2010〕105号),全省各级各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管措施,对生猪养殖、贩运、加工、销售所有环节对“瘦肉精”的查验,对不合格的产品及时处理,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举措。

3.3 注重优化生猪产业及生态环境

按照《湖南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任务分工,全省迅速行动,抓紧部署,年初即完成对湘江干流两岸规定区域内规模养殖情况的摸底调查,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湘江干流两岸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其中,衡东县、祁东县率先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部退养任务。大部分市(州)严格划分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禁养区养殖场必须抓紧落实退去或搬迁,限养区、适养区要稳定和控制养殖总体规模,实施适度规模养殖。对设立的养殖场要严格进行环境污染影响评价,该关闭的要限期关闭,应达标的要限期实现达标排放。要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比如长沙市、湘潭市推广种养平衡、生物垫料、发酵塔等生态清洁养殖技术。同时要积极探索生猪养殖的污染治理模式,实施养殖粪污治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与养殖项目扶持相挂钩。着力推广三级沉淀、干湿分离等先进治污模式,真正做到生态环保养殖。加快提升治污科学化水平,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3.4 加快提升生猪产业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大养殖业先进技术科研攻关,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不断提升科技贡献率。紧紧围绕生态环保养殖、动物防疫、养殖粪污治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健全动物防御体系,大力解决制约生猪养殖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生猪生产优势市县、规模化养殖程度较高的地区,不断提高养殖业的科技支撑力。要充分发挥政府、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在科技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强强组合。大力推广程序化防疫技术、畜禽污染综合治理等适应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的组装配套技术,不断提升科技养殖水平。针对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技术缺乏的情况,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技术讲座,要“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帮助养殖户掌握先进技术,提高养殖水平,着力提升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瑶生,王健,刘小红,郭惠武,王晨.中国生猪产业新趋势[J].中国畜牧杂志,2015(02):8-14,19.

[2] 武深树.湖南生猪养殖生产的发展趋势[J].饲料广角,2015(05):25-30.

[3] 易泽忠.湖南生猪业发展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4] 潘国言.湖南生猪生产波动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篇13

契约农业(contract farming),在中国被称作订单农业或“公司加农户”,是一种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合作进行农产品生产的生产组织模式,在国外已经被长期运用在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中。在国外契约农业项目中,企业通常会为农户提供免费的生产资料、贷款和技术服务。这些服务能够帮助农户突破进入有利可图的农产品市场的障碍[1][2]。尤其是技术服务,国外学者认为即便是最苛刻的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项目运营也能让农户学会一门新的技术[3]。但是,一方面在国外的契约农业项目中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会对农户进行选择造成贫穷农户难以参与契约农业项目[4]。另一方面,中国契约农业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不一定能有效地帮助农户全方位地去除进入高附加值农产品市场的障碍。

一、农户参与契约农业项目的障碍性因素

(一)投资门槛

在国外的契约农业的实践中企业在项目实施前会为农户提供诸多的货币或实物形式的贷款服务,同时在生产环节企业还会向农户预先提供诸多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饲料等。这些服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使得农户以较少的投资就能够参与项目生产。但是,中国的契约农业项目违约率较高,据统计,中国订单农业的违约率高达80%以上[5]。因此国内的契约农业实践中,一方面浮动价格合约被较多的采用;另一方面大多数合约都只是营销合约,即公司与农户之间只存在产品买卖关系,公司不向农户预先免费提供种苗、化肥等农资 [6]。因此,在中国的契约农业项目中农户需要自己去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来源问题。一部分较为贫困的农户可能会因为资金的匮乏而难以参与契约农业项目。

(二)企业的农户偏好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在项目实施前根据项目和项目实施地社会、经济具体情况在对农户的选择上有不同的偏好。影响企业偏好的因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户耕种土地的性质及期限

在国外契约农业实施过程中,企业会对农户耕种土地的性质和期限进行考察。农户耕种土地的来源和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多种多样,而契约农业项目所耕种的农产品往往是生产周期较长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农户需要保证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对土地拥有绝对的支配权或者能够自主的决定在土地上耕种的农作物品种[7]。中国农村目前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虽然对土地没有绝对的所有权,但是拥有法律保障的长期的使用权,只要是进行农业生产,农户可以在具有使用权的土地上种植或养殖任何的品种[8]。因此中国农户耕种的土地性质及期限不会成为农户参与契约农业项目的障碍。

2.交易成本

在契约农业项目中,为了能够最终获得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农产品,促使农户能够履行合约,企业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交易成本。企业在契约农业项目中可能产生的交易成本包括以下方面:1)寻找农户的费用;2)对可能参与项目的农户进行筛选产生的费用;3)对契约进行协商产生的费用;4)分发生产资料的费用;5)收集及转运或存储农产品产生的费用;6)农业技术推广产生的费用;7)对农户的违约行为进行监督产生的费用;8)促使农户履约产生的费用[4]。通常来讲获得相同数量的农产品,企业与中小农户合作付出的交易成本要高于与大农户合作的交易成本。以技术服务为例,无论农户生产规模的大小,企业为每户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的成本是固定的,农户越多企业在技术服务上花费的交易成本就越多[4]。因此,企业更希望与少量的农户合作就能够获得足够的农产品,从而更倾向于与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合作。

另外,企业还面临农户违约的风险。农户的主观违约行为包括项目外出售和将企业提供的生产资料用作他图。首先,农户有可能以高于合约的价格将产品出售给其他收购商。企业一方面无法获得足够数量的农产品,另一方面无法回收已经预先支付给农户的生产资料的成本。其次,农户有可能将企业提供的具有通用性的生产资料用在其他农作物生产中,从而影响项目产品的质量和数量[4][9]。面对农户的违约行为,企业促使农户履约的成本很高,甚至有可能高于农产品本身的价值。同时,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和低效的法制体系也增加了企业的履约成本,因此面对高的违约率,企业更希望与大农户合作[10]。大农户的生产规模较大,即便是发生了农户违约行为也值得通过法律等手段来迫使农户履行合约。

(三)企业在契约农业项目中的技术推广服务

契约农业项目生产的农产品往往是农户生疏或首次种植和养殖的品种。为了获得满足需求的质量和产量的农产品企业会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但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低下而难以为大量的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从而导致项目的失败[11]。而在中国的契约农业实践中,由于技术推广的不到位使得农户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难以达到公司的需求,从而也是造成农户客观违约的一个主要原因。企业的技术推广服务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的企业会主观地降低技术推广的水平。为了降低在技术推广中的成本,企业有可能会通过降低技术推广服务的水平而与大量农户签约的方式来获得充足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农户难以掌握生产技术从而造成家庭经营的失败,使得契约农业的技术推广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功能难以实现。因此,如何控制企业在技术推广中的成本也对契约农业项目的成功实施有着重要影响。

如上文所述,中国的契约农业实践当中,企业一般不向农户预付相关的生产资料和提供信贷服务,因此

农户在参与项目时依然要面对投融资门槛。契约农业项目有可能把较贫穷的农户排除在外,加剧农村社区内部的贫富差距。同时,技术推广服务的效果也是决定契约农业项目成功实施的主要因素。针对这样的情况,本研究在2009年8月对一个生猪养殖契约农业项目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够了解在企业不提供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农户是否能够顺利参与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以及浮动价格合约的使用对农户的影响。同时还对项目的技术推广效果进行了考察。

二、 生猪养殖契约农业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1.项目公司基本信息

被调查的项目是由陕西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发起实施的生猪养殖契约农业项目。本香集团成立于1999年,成立之初是一家饲料加工企业。2002年本香开始实施生猪养殖契约农业项目,迄今为止已经在全国建立起150多个以“公司+协会+农户”为组织模式的生猪养殖基地。在养殖过程中本香为养殖户提供养殖规范、安全饲料、兽药、疫苗、医疗器械、疾病防治和技术培训等配套服务。

2.调查对象及内容

调查实施于陕西省扶风县太白乡。2008年7月在太白乡进行了初次调查,当时有200多户养殖户参与了本香的养猪事业。到2009年7月进行正式调查时大约75户退出了养猪事业,因此在正式调查中总共有117户养养殖户被走访,其中114户养殖户填写了信息完备的问卷。另外调查中还走访了52户已经退出养猪事业的农户,获得了50份信息完备的问卷。

针对仍然参与本香养猪项目的农户(下称参与组)的调查主要涉及参与养猪事业的劳动力性别结构、养殖户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参与项目的原因、养殖户进入新生产领域的障碍、项目技术推广效果、养殖户在目前的养殖活动中存在的障碍及困难等问题。同时已经退出的农户(下称退出组)还被问及退出的原因。

(二)生猪养殖契约农业项目相关信息

1.参与养猪事业的劳动力情况

总共164户养殖户户均投入养猪事业的劳动力数量为1.46人。如表1所示,参与组养殖户户均投入劳动力数量要明显高于退出组养殖户。同时无论是参与组还是退出组,女性劳动力的使用都多于男性劳动力。164户养殖户户均投入0.64名男性劳动力及0.82名女性劳动力。

参与养猪事业的主要劳动力是指养殖户中对养殖活动具有主导作用、进行各项决策的劳动力。调查中对养殖户参与养猪事业的主要劳动力进行了性别、年龄结构、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

的调查。调查中受访的164位主要劳动力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分别占51.8%和48.2%。但是参与组养殖户和退出组养殖户的主要劳动力的性别结构有很大差别。在参与组中主要劳动力为男性的养殖户占57%,多于女性劳动力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养殖户。而在退出组主要劳动力为女性的养殖户要明显多于主要劳动力为男性的养殖户。图1为养殖户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分布图。164位主要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48.3岁,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70岁。养殖户的养猪事业主要由年龄在35至60岁的劳动力负责经营。164位受访主要劳动力中有152位年龄位于35至60岁之间,仅有7位主要劳动力年龄小于35岁,5位主要劳动力大于60岁。164位

受访主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年。参与组和退出组养殖户的主要劳动力在文化程度上没有明显差别。

2.农户参与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的障碍

调查中养殖户被要求从列出的六个障碍中选出两个对他们参与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影响较大的障碍。六个障碍分别是:缺乏市场信息、缺乏技术、缺乏资金、波动的市场价格、缺乏劳动力、缺乏土地。33.2%的养殖户认为缺乏资金对他们参与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影响较大。缺乏技术进入了22%的养殖户的前两位选择。21%的养殖户认为缺乏市场信息是他们参与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的主要障碍。仅分别有9.2%的养殖户认为劳动力和土地是他们参与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的主要障碍。

3.养殖户收入与投资状况

调查中养殖户被询问了2007年全家的现金收入,通过与养殖户的家庭成员数量对比测算出了养殖户的人均现金收入。图2为被调查农户的人均现金收入分布图。被调查的164户养殖户中,年人均现金收入最低为1 000元,最高的达到了30 000元,平均为2 729元。

图2 养殖户人均现金收入分布图

被调查养殖户参与养猪事业时的初始投入最低为600元,最高为171 200元,平均为10 856.4元。养殖户的初始投入中圈舍建设占总投入的68.1%。同时,联同养殖户的人均现金收入分析发现,养殖户的初始投入资金规模与人均收入相关( r=0.5050, p

4.养殖户参与养猪事业的时间分布

图3 农户参与养猪事业的时间分布

本香的养猪项目开始于2002年,图3为被调查养殖户参与养猪事业的时间。如图所示,在本香养猪事业开展初期仅有少量的农户参与养殖。大部分养殖户是2005年以后开始参与养猪事业。而生猪价格也是从2006年开始不断攀升,到2008年8月攀升至最高点。因此,养殖户参与生猪养殖的动力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参与本香养猪事业的养殖户的数量变动情况经测算与生猪价格具有很高的相关度(r=0.92,p

5.农户参与养猪事业的原因

根据前期走访,调查中列举了五个可能的农户参与养猪事业的原因,分别是:参与本香推广讲座后感觉养猪有利可图;别的农户参与养猪后赚到钱了,所以我也想试试;政府给予补贴;想学一门新的技术;养猪是我的兴趣。53%的养殖户参与本香的推广讲座后选择参与养猪事业;25%的养殖户受已经参与养殖的养殖户的影响而参与养猪事业;15.9%的养殖户是因为政府的补贴政策而参与养猪事业;2.4%的养殖户参与养猪事业是为了学习新技术;3.7%的养殖户因为对养猪感兴趣而参与养猪事业。

6.本香养猪事业的技术推广效果

本香目前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本香从相关科研院所聘用的兼职专家、学者;本香公司内部的专职技术推广团队;养殖基地的养猪协会会长。本香的技术推广服务主要由会长和公司技术团队承担。养殖户遇到技术问题首先向会长求助,会长先行进行诊断和处置,如果会长无法解决再联系本香的技术团队入户帮助养殖户解决问题。那么,本香目前的以协会会长为核心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效果如何?调查中养殖户被询问了整个养殖过程中请求技术服务的频次变化并被要求对会长和公司推广团队所提供的技术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进行打分,养殖户也对目前自身对养殖技术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评价。

调查中54.9%的养殖户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活动,他们请求入户技术服务的频次有所下降;35.4%的养殖户认为他们请求入户技术服务的频次没有明显变化;另外有16户养殖户在以会长为核心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之后没有请求过入户技术服务。调查显示,加入养猪事业时间的长短对养殖户请求入户服务的频次有较大影响。调查中有67户养殖户参加养猪事业超过2年,其中67.2%的养殖户认为他们请求入户技术服务的频次有所下降。而参与养猪事业少于2年的养殖户中只有46.4%的农户认为他们请求入户技术服务的频次有所下降。这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农户能够逐渐掌握养殖技术。养殖协会会长的经历也印证了养殖户养殖逐渐掌握养殖技术的趋势。据调查中接触的会长介绍,在协会成立之初他所承担的技术服务工作非常繁重,但是经过两年的运营目前会长的工作轻松了很多,大部分养殖户已经基本能够自行处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调查中养殖户对自身掌握技术的程度进行了评分(5分=完全掌握,1=完全没有掌握),50%的养殖户的评分为4分,36%的养殖户的评分为3分,5%的养殖户的评分为5分,只有8%的养殖户选择了2分。养殖户评分的平均值为3.5,这表明目前养殖户基本掌握了养殖技术。

调查中养殖户被要求对协会会长和本香技术团队的入户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5分=非常及时/有效,1=非常不及时/无效)。除16户养殖户未请求过入户服务,总共有148户养殖户请求过会长入户服务,其中123户养殖户还请求过本香团队的入户服务。如表2所示,请求过会长入户服务的养殖户中有49.6%的养殖户认为会长的服务非常及时,44.6%的养殖户对会长服务的及时性给予4分的评价,养殖户对会长服务及时性的评分平均为4.4分。同时大部分养殖户对会长服务的有效性的评分为4分或5分,平均为4.03分。养殖户对公司技术团队入户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的评分分别为3.3分和4.4分。

7.养殖户目前经营中的困境及退出原因

调查中列举了六个养殖户在目前的养殖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分别是:缺乏资金、市场价格波动太大、缺乏修建猪舍的土地、缺乏种植饲料作物的土地、技术没有掌握死亡率太高、缺乏劳动力。波动的市场价格对农户有较大的影响,114户参与组养殖户中有61户认为市场价格波动对他们目前的经营有较大影响。31户养殖户认为缺乏资金是他们经营中的主要问题。15户养殖户选择缺乏土地是他们经营的最大障碍,其中8户缺乏种植饲料作物的土地,7户缺乏修建猪舍的土地。

如前文所述,参与本香养猪事业的养殖户数量与市场价格高度相关。调查中50户退出养殖户被问及了退出的原因。其中33户是因为生猪价格太低而退出;11户的退出是因为技术失败;5户农户的退出是因为急需用钱;仅有1户是因为缺乏劳动力而退出。因此,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对养殖户的经营有较大的影响。

三、讨论

(一)契约农业项目增加农村就业的效应

调查中,契约农业项目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返乡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虽然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一部分进城农民工会因为各种原因在打工一段时间后返回农村。调查中有58户养殖户的主要劳动力是返乡劳动力,其中28个主要劳动力是因为家里有老人或孩子需要照看而返乡。第二,为留守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所做的中国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中45岁以上的农民工仅占8.17%[12]。本研究调查中共有106户养殖户的主要劳动力没有进城务工的经历。同时调查中仅有7位主要劳动力年龄小于35岁。由于农村人多地少的现状,留守劳动力在农村难以实现充分就业。而农户通过参与契约农业项目可以顺利进入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实现劳动力的有效就业。第三,为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主要劳动力为女性。女性在中国农村家庭的生活中承担了较多的家务劳动,通常外出打工的机会与男性劳动力相比较少。养猪等项目的推广使她们能够参与高附加值农产品农业生产,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二)农户平等参与契约农业项目的机会及资金来源

虽然本香的契约农业项目并没有向农户提供免费的生产资料,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缺乏资金似乎没有成为农户参与项目的障碍。调查中,不仅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0 000元的富裕农户能够参与养猪事业,同时收入仅为1 000元的贫穷农户也能够参与。不同层次的农户之所以能够顺利参与养殖是因为企业没有对农户的经济状况进行筛选,即便是贫困的农户也可以通过小规模的投入而参与契约农业项目。相反,如果企业对参与农户进行一定条件的筛选,一部分较贫穷的农户将难以参与契约农业项目。例如目前正大集团在各地农村运行的“正大模式”契约农业项目仅吸纳养殖规模超过500头的养殖户参与,这样的模式下只有富裕农户才有机会参与,而大多数农户因为财力匮乏难以参与,从而加剧农村社区内部的贫富分化。

因为本香并没有对养殖户的养殖规模进行限制,养殖户能够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从事规模或大或小的养殖活动,因此养殖户大部分的初期投入是来源于自有资金及亲友之间的借贷。同时,由于政府对生猪养殖的补贴,使得养殖户通过较小的投入就能参与养猪事业,或者投入同等数量资金能够获得更大的养殖规模。但是,仅靠养殖户自有资金,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受到了限制。养殖户在扩大养殖规模时依然存在缺乏资金的问题,需要更多有效的融资渠道。

(三)市场价格风险

由于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本香项目中公司和养殖户没有签订固定的收购价格。因此,波动的市场价格依然对养殖户有着较大的影响,多数退出养殖户是因为市场价格过低而退出。但是,由于本香承诺以高于市场价格10%~15%的价格收购养殖户的生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户所面临的市场价格风险。调查中接触到的164户养殖户中有92户农户认为加入本香的养猪事业后最大的好处就是本香能够以较高的价格收购生猪。

(四)农业技术推广效应

本香的契约农业项目虽然在帮助养殖户去除资金障碍和化解市场风险方面的作用有限,但是调查中发现本香的技术推广服务能够有效地帮助养殖户掌握养殖技术。如图4为本香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本香的兼职专家、学者主要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学及畜牧经济学教授组成。在本香的技术推广体系中他们主要承担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为农户讲解养殖技术要点和分析猪肉市场行情。其次,定期为本香的技术服务团队和协会会长提供技术培训。最后,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养殖户遇到会长和本香技术团队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本香会派出专家入户为养殖户解决问题。本香的内部技术服务团队也承担着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定期在养殖基地为养殖户举办养殖技术讲座;第二,对养猪协会会长进行培训;第三,在养殖户遇到会长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入户为养殖户解决问题。

图4 本香养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养殖协会会长在本香整个技术推广体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契约农业项目中公司也会雇佣当地人参与技术服务,但仅被用作公司技术人员与农户沟通的工具,并不承担提供技术服务的工作[14]。会长参与技术服务工作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契约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首先,协会会长参与技术推广服务确保了入户服务的及时性。会长本身就是养殖基地的村民与养殖户居住在同一村落里,养殖户遇到问题后会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养殖户进行指导。与公司技术团队相比,会长能够更为及时地为农户提供入户服务从而降低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其次,会长的产生和培训机制确保了入户服务的有效性。会长本身就是养殖户选举的对养殖技术较为精通的养殖户。调查中走访到的会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从事生猪养殖,有近20年的养殖经验。同时本香对会长进行至少一年两次的技术培训也确保了会长入户服务的有效性。

会长参与技术推广服务也削减了本香项目运营成本,使得本香没有对养殖户的养殖规模进行筛选。在国外契约农业项目中存在企业因为技术推广服务成本过高而难以向农户提供足够的技术服务导致项目失败的情况[11]。国外学者认为契约农业项目中技术推广服务成本是企业所面临的主要的交易成本,对企业的农户偏好和农户参与项目的门槛设置有重要的影响[4]。以公司自身技术团队为主体的技术推广模式在养殖户遇到问题时公司需要派出技术人员进入乡村为养殖户提供服务。由于养殖户要求入户服务的不定期及分散性,公司不仅需要配备大量技术人员来满足养殖户的需求,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交通费用。另外,由于养殖户缺乏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诊断的能力,公司的技术人员往往需要多次往返才能解决。而建立起以会长为核心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之后,会长凭借简单的交通工具甚至是步行就能迅速抵达养殖户。同时会长也能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诊断从而减少了技术人员往返农村的次数。

另外值得讨论的是会长之所以能够尽职尽责地提供入户服务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会长是养殖户选举产生的。本香每月会向会长支付1 000元劳务费,如果会长不能够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技术服务,在下次选举时将因得不到养殖户的认可而不能连任。其次,由于会长本身就是农村社区的一员,如果会长在养殖过程中推诿和拒绝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其在农村社区的威望和名声会受到损害,在未来的农村社区事务中将受到村民的排斥。因此,企业对会长的行为不需要进行监督,而在以往的以企业技术团队为主体的技术推广服务中公司还需要对技术人员是否尽职尽责进行监督,这也无形增加了企业运营的交易成本。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激励与制约机制研究”(70273035),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859)资助成果。

参考文献:

[1]Little, P.D. & Watts, M. Living under contract: Contract farming and agrarian transform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Madison, WI: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4.

[2]Warning, M. & Key, N. Th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distributional consequences of contract farming: An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Arachide de Bouche program in Senegal.World Development, 2002,30(2), 255-263.

[3]Glove, D. J. Increasing the benefits to smallholders from contract farming: Problems for farmers' organizations and policy makers. World Development, 1987,15(4), 441-448.

[4]Key, N., & Runsten, D. Contract farming, smallholder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 The organization of agroprocessing firms and the scale of outgrower production.World Development,1999,27(2),381-401.

[5]刘凤芹. 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以订单农业为例[J]. 经济研究, 2003, (04):22-30.

[6]Guo,hongdong., Jolly,Robert W.,et al. (2007). Contract Farming in China: Perspectives of Farm Households and Agribusiness 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2007,49, 285312.

[7]Eaton, C., & Shepherd, A. W. Contract farming: Partnerships for growth. Agricultural Services Bulletin145, Rome, Italy, FAO, 200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2004).

[9] Simmons, P. Overview of small holders contract farm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orking Paper Rep. No. ESA/02-04). Rome, Italy: FAO,2001.

[10] Jaffee, S. Marketing Africa’s horticultural exports: A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s System, U.C. Santa Cruz, CA,1999.

[11] Glove, D. J.Contract farming and smallholder outgrower schemes in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World Development, 1984,12(11/12), 1143-1157.

[12]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之一》, stats.省略/was40/reldetail.jsp?docid=402358407.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