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农村交通设施实用13篇

农村交通设施
农村交通设施篇1

二、立足年初计划、辅带相关工程,以质量为重心,全面实施连村到组道路及民间桥梁建设。

今年列入我镇连村到组道路建设计划的有14.79公里,其中连村道路3.14公里,到组道路11.65公里,计划投入资金279.8万元;民间桥梁计划改建4座,计划投入资金119.7万元。截止到目前,已完工到组道路11.65公里,连村公路3.14公里,年初计划都已经完工;已完工民间桥梁3座,1座正在加紧施工中,预计在20*年1月份完工,*村法喜寺桥于6月20日完成招投标工作后,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及时开工建设,目前已经进入施工阶段;新长大桥已完成招投标工作。镇南桥(2005年计划)工程桥面已架好,即将浇筑桥面。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做好杭浦高速公路改道工程及个别行政村农综开发道路工程、通组道路工程的测量、招投标、施工质量管理等工作,共计到组道路7公里左右。

我站在紧抓建设任务的同时,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农村道路和民间桥梁建设的命脉,坚持多种措施并举,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将我镇农村道路和民间桥梁建成满意工程、放心工程。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严格把好质量管理关。主要是以下四关:一是把好道路建设和民间桥梁建设标准关。严格按照县交通局有关农村道路建设和民间桥梁建设的要求,规范设计、施工和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质量终身制、施工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对个别村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未成功或有特殊原因的,都必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二是把好施工队伍资质关。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和施工业绩精选施工队伍,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施工单位,坚决不予受理招投标报名。三是把好质量责任关。严格执行质量监理制、质量社会监督制、质量事故责任终身追究制。四是把好工程管理人员的清正廉洁关。切实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合同》、《质量合同》、《安全合同》,确保把我镇农村道路和和民间桥梁建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

(二)、构筑全面、多方监督的群控网络。一是要求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每月在工地时间不少于20天,工程在三检制的基础上实行工序报验制。二是要求每村配备相关人员对工程进行质量管理,在每一条路、每一座桥梁都必须安排至少一名人员全程监管。同时还要求邀请当地的党员或村民代表参与监督。三是我站人员不定期下工地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中随叫随到。四是邀请县交通局有关部门到工地视察工程质量,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五是在每项工程竣工后及时邀请县交通局试验室进行钻芯取样、压力试验等技术检测。为我镇公路建设和民间桥梁建设的快速稳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坚持质量问题处罚制度。按照工程质量目标要求,在合格工程的基础上争创优良工程,达不到优良、合格工程的,严格对照招标文件要求,对施工单位进行相应处罚。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论大小,坚决做到“四不放过”,即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不接受教训不放过,不落实整改措施不放过。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工程要求必须砸掉重做,如今年在民间桥梁改建中发现一桥梁一块梁板由于芯模移位,造成质量不合格,责令该施工单位报废该梁板,重新浇筑,以确保工程质量。与此同时,我们还实行质量责任连环处罚制,每项工程竣工后,根据县交通局试验室钻芯取样、压力试验等技术检测数据,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质量鉴定和验收。

三、重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努力确保公路、航道的畅通安全和在建工程的施工安全。

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镇上下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公路、水上交通法制观念。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一是召开会议。今年我镇共召开了两次由镇领导、各行政村交通协管员、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贯彻传达县政府、上级有关单位及镇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具体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并分别与14个行政村签订了《*镇公路路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和《*镇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二是分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共分发相关通告、画册800多份,张贴通告、标语及交通安全宣传图画500多份,悬挂横幅5条。三是组织大型宣传活动。在*集镇上开展了次交通法律法规、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奖问答、分发宣传资料、咨询解说、图板展出等,吸引了很多群众的参与。四是充分利用镇、村有线广播、电视等形式,每月至少一次宣传关于公路或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重视交通安全,提高公路、水上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全年共广播250多次。

(二)、加强巡查,及时处置,确保安全。

公路管理:

1、不定期地对全镇内的所有道路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通知所在村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特别在三个收获农忙时期,我们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宣传的同时,组织了以我站为主以及沿线各村协管员,起早摸黑进行巡查,耐心细心地说服教育纠正农户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放等违章行为多起,保障公路畅通。在道路和桥梁突发险情时,不管风雨烈日,白天黑夜,都能及时赶到现场,察险情,制定抢修方案,做好安全措施。今年共发生险情5次,其中高温天气下桥梁拱裂2次,路面拱高1次,桥梁被车船碰撞损坏2次。在节假日、旅游季节时期,组织了多次道路、桥梁安全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整改、维修。

2、对全镇范围内的村级公路实行养护管理制,各行政村分别聘请了一名养护管理员,专门负责所在村硬化路面的管理工作,做到天天清扫路面,清除路面、路肩石头石子、柴垛等杂物,减少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3、全年共开展公路巡查80多次,发现情况33次,发出书面巡查通知29份(其中要求上交书面整改书的14份),收到书面整改书14份。同时协助县路政大队做好我镇境内25多公里县级以上公路的管理工作,协助处理违章现象多起。

水上交通管理:

1、认真抓好源头管理,坚决杜绝非客船搭客和私设渡口;加强航道巡查,保护航道及其设施不受侵犯;严格拦河建筑物审批制度,保证航道通行安全。平时经常进行巡查,全年共巡航80次,发现情况4次,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协调所在村做好安全工作,并做好巡查记录台帐。

2、对全镇23座航道桥梁安装了警示牌,共计警示牌39块,投入资金4万元。

3、积极做好窑厂运泥船管理的监督工作,并与两个窑厂签订了《窑厂运泥船安全管理责任书》,要求各窑厂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运泥船的安全工作。同时,积极配合港航管理部门开展工作,保障航道的安全畅通。

4、积极配合港航管理处开展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即钢质挂浆机船的淘汰工作,利用广播、电视及个别访问的方式开展宣传发动,尽最大可能地得到了广大船户的理解和支持。今年我镇淘汰任务数18只,于9月底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有效地确保了我镇水上交通安全。

工程安全管理:

工程开工后,我们克服了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少的困难,放弃节假日全力以赴奔波在施工一线,严把工程质量、进度关,在工程施工期间不间断地巡查工地,召开工程质量现场会,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经常观测加固便桥、更换夜间照明灯、设置工程告示牌、注意安全用电、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等,确保施工安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出口头或书面通知,全年共发出书面整改通知1份,收到整改书1份。

四、明年工作思路:

1、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保护现有的交通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农村交通设施篇2

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机动车,机动车的增加,将使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农村公路在路线以及路面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安全性问题,给农村公路造成一定地影响。因此,要加以重视并科学地实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规划设计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得以解决,并起到一定地积极性。

1交通标志设计规划

交通标志是通过一定的结构支撑方式、用图形符号和文字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的安全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公路或多或少的都设置了一些交通标志,但是与其他较高等级的公路相比,农村公路上的交通标志还远远达不到牢固、醒目、完善、齐全的标准,往往在设置上有很大的随意性,表现为不完善、不规范。因此有必要针对农村公路的状况,对交通标志设置位置、设置形式进行明确的规定。

1.1设置原则

(1)对于陡坡路段,在进入该路段前应设置限速、警示标志。

(2)对长下坡、单车道路段应提前设置相应警告标志,对于有错车道的路段应设置标志提示间隔多少米有错车道。

(3)对于急弯等视距不良路段应设置减速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4)学校和村镇附近路段和交叉口均应设置注意行人标志。

1.2设置位置

能提供足够的视认距离,给驾驶员足够的反应时间是道路使用者对交通标志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在确定农村公路交通标志距离危险点的设置位置时,应以农村公路的设计车速和驾驶员在不同车速下的视认距离为主要依据。行驶速度与视认距离有很大的关系,行驶速度大则视认距离小,反之,行驶速度小,则视认距离就会增大。农村公路一般行驶速度下的视认距离见表1。

表1视认距离与行驶速度的关系

在具体设置时要结合地形及道路实际情况将标志设置在醒目、无干扰的地点。

1.3夜间标志

根据调查得到的农村公路一天中各个时段的交通量分布情况,农村公路夜间交通量是占有较大比例的。要使交通标志无论在白天还是夜间都能显示同样清晰的信息,除了要求农村公路交通标志具有足够的版面尺寸与合理的设置位置外,反光膜在夜间的反光效果也应达到农村公路的使用要求。即在农村公路一般的设计车速下,交通标志反光膜的反光效果应能满足驾驶员在识别并掌握交通信息后,在危险点之前安全停车。

2交通标线设计规划

道路交通标线是交通安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构成,是引导驾驶员视线,管制驾驶员驾驶行为的重要设施。目前农村公路基本没有交通标线,即使部分道路画了标线也远未达到行车安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农村公路上设置相应的交通标线是十分必要的。

2.1设置方法

(1)车道中心线。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上所采用的最小行车道宽度为3m,当农村公路路面宽度在6m或6m以上时,就应设置道路中心标线。道路中心标线的设置不仅可以分离不同的道路使用对象、强化道路规范,还可以起到诱导驾驶员视线的作用。

(2)车道边缘线。对于一些路面宽度在4.5m以下,无法设置道路中心标线的农村公路来说,可在急弯及视距不良的路段两侧设置车道边缘线,用来诱导驾驶员视线,保证行车安全。对于有些农村公路来说,无法在路侧设置交通标线的情况下,可在这些道路危险路段的路面上设置规则性的凹槽,以起到警示作用,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通过。

(3)纵向标线宽度。一般公路纵向标线的宽度为10~15cm,这也是驾驶员视认效果最佳的宽度范围。但是大量研究表明,纵向标线的宽度对交通状况和司机的心理指标不产生影响,所以农村公路在设置交通标线时不宜太宽,否则不但会造成资金浪费,而且会增加车辆打滑的危险。因此农村公路道路中心标线和边缘线的宽度均可以设置为10cm。根据驾驶员心理,交通标线闪现率为2.5~3次/s时效果较好。假设农村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在这种情况下,交通标线实线段长度设置为3m,间隔长度根据2∶3的比例取4.5m时,可以保证最佳的闪现率。

(4)渐变标线。农村公路普遍存在道路宽度突变的现象。当车道数减少,道路变窄时,应设置相应的渐变标线引导两个方向的交通流顺利通过这个变化区域,渐变标线长度按式(1)计算。如果实际观测运行车速大于设计车速,可按运行车速进行计算,采用更长的过渡标线。

L=0.625Wv(1)

式中:L为过渡段水平长度,m;W为车道宽度变化的偏移量,m;v为设计车速,km/h。

3视线诱导设施设计规划

视线诱导设施是指在道路两侧设置的,用以指示道路方向、行车道边界以及危险路段位置的设施总称。常用的视线诱导设施有轮廓标、线形诱导标和标柱,其中轮廓标和标柱适用于农村公路。

3.1设置原则

(1)在视线不良、急弯、车道数或车道宽度有变化及连续急弯陡坡等路段应设置轮廓标。

(2)在气候条件恶劣,线形条件差和事故多发路段应设置反光性能高的轮廓标或采用尺寸较大的反射器。

(3)轮廓标通常设置在公路的土路肩上或附着在路侧护栏上。轮廓标的形式可根据农村公路是否设置护栏以及所设护栏的形式,选用附着式或柱式轮廓标。且应为双向反光。

(4)轮廓标在公路前进方向左、右侧对称设置。双车道公路,按行车方向左右两侧的轮廓标都是白色。

(5)轮廓标的标准设置高度70m,最小设置高度60m。设置于混凝土基础中的轮廓标其设置高度应与附着式轮廓标的高度大致相同。

(6)轮廓标反射器的安装角度无论在直线段或在曲线段,应尽可能与驾驶负视线方向垂直。

(7)受山体、树木或房屋等阻挡,线形走向不明的小半径弯道外侧可视具体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线形诱导标。

(8)在公路沿线接入道路两侧应设置道口标柱,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止支路车辆突然出现造成意外。

3.2设置形式

(1)轮廓标。轮廓标分为反光类和不反光类,反光类按材料分为反光膜和反光片2种形式;不反光类主要包括警示桩和警示墩。由于不反光类的视线诱导设施造价较高,可用于三级农村公路。对于四级农村公路上选择反光类轮廓标。对于单车道设计水平较低的公路也可将反光膜附着于两侧警示桩之上代替轮廓标来诱导驾驶员视线。根据农村公路车型大小、警示桩高度以及轮廓标的标准设置高度,将反光膜贴于距地面70cm处。设置间距可根据轮廓标在不同曲线半径下的间距选取。

(2)线形诱导标。线形诱导标的设置应根据曲线半径、曲线长度、偏角大小确定。偏角较小的曲线路段,可在曲线中点设一块诱导标;偏角较大,曲线较长的弯道,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块诱导标,应保证驾驶员在曲线范围内连续看到不少于3块诱导标。

(3)道口标柱。道口标柱一般在沿主线方向,路宽≤5m的支路两侧各设l根道口标柱,5m<路宽≤7m路口两侧各设2根标柱。已经设置指路标志或平面交叉警告标志的路口不再设置标柱。个别路宽>7m而未设置指路标志或平面交叉标志的路口在两侧各设2根标柱。

4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善农村的交通道路条件、建设新型农村公路是我国三农问题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标志、标线、视线诱导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分析,得出其设置原则与适用的农村公路类型,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农村交通设施篇3

二、目标任务

我县村村通水泥(油)路,20*年计划建设120公里。

三、组织领导

农村公路建设要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结合”的管理体制,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县乡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农村公路的行政管理职能。为保证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的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已成立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建设领导组,负责全县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工作,下设办公室(在交通局),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实施计划及各项技术规范,协调处理建设工程中的重大事项,了解掌握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进展情况,监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资金使用,总结交流经验,收集整理反馈上报建设信息,召开阶段性调度会和现场会等。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如期圆满完成民生工程村村通水泥(油)路建设任务。

四、实施原则

1、分级负责的原则。县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建设领导组负责全县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的组织协调、计划安排、质量监管、业务培训、资金拨付、竣工验收;乡镇、村负责征地拆迁、杆线迁移和路基、桥涵、路面的实施。

2、多元筹资原则。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建设任务重,国家补助是有限的,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并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捐助,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

3、建养并重原则。各乡镇要坚持建养并重的原则,高度重视乡村公路管理和养护,纠正“重建轻养”的现象,理顺管养机制,落实养护经费,确保行车安全、畅通。

五、建设组织和管理

1、明确法人。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所辖区域内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项目法人,要切实担负起业主的责任,全面负责改造工程的实施工作。

2、加强领导。为保证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建设按质按量完成,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设立县项目办,由工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该项工程的管理监督。各乡镇以“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为基础,设立项目办,明确职责,负责本辖区的工程管理监督。

3、分级监督。建立三级工程质量监督体制。一是有条件的乡镇可通过招标方式,委托社会监理机构,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二是各乡镇成立工程管理组,负责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的质量管理。三是工程所在村,由村两委选派1名工作认真负责、公平公正、敢于管理的同志为监督员。

4、规范管理。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建设要采取招标或议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项目法人要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明确道路等级、工程数量、设计标准、质量要求、检查办法、付款方式、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及双方的责任。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均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

七、资金筹措与管理

1、各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路政[20*]7号)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发[20*]28号)文件精神,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公路建设筹资体制,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渠道。

2、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合理确定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工程造价。

3、村道改造建设资金除国家、省补助外,配套资金主要从以下渠道筹集:一是市、县、乡镇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助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建设;二是有建设任务的村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积极筹措部分配套资金;三是吸纳社会捐助等。

4、省、市、县补助资金用于水泥(油)路面工程,补助的数额按照公路建设里程确定,除上级补助外,县级每公里配套3万元。

5、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规定,不得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不得强行要求农民出工出钱出物,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采取包括征地、地材供应、施工等在内的多项优惠政策,努力减少工程直接投资。对农民群众自愿出工、出资修建农村公路的,应依法加以组织和引导,大力鼓励和支持。

6、补助资金按照各项目工程建设进度拨付,对项目建设计划执行不力、行动迟缓、质量低劣的项目予以缓建、停建,停止拨付建设资金,直至取消建设计划。

7、对公路建设的资金使用必须专款专用。

八、质量管理及验收办法

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工作要严把“六关”:

一是严把施工图设计关。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具体负责,及时提供各项技术资料。县组织技术人员设计,并由县交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报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二是严把审批关。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应向县交通主管部门提交开工报告,经审核具备开工条件的准予开工。

三是严把招投标关。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和交通部关于公路工程招投标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为便于管理,降低成本,小规模项目可采用打捆方式进行招标,自觉接受各监督职能部门的全过程监督。

四是严把合同管理关。要签订好施工合同、质量合同、监理合同、安全合同、廉政合同,并按照合同规定,抓好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和安全管理。

五是严把工程质量关。各项目应建立健全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群众监督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县交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公路建设的质量进行跟踪监督,严防质量事故的发生。

六是严把验收关。工程完工后,由项目法人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县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验收,报市级交通部门备案,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抽验。

九、养护与管理

1、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提高对农村管理养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沿线行政村建立长效的养护机制,确定专人进行养护,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依法维护路产路权。

农村交通设施篇4

指导思想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为主题,抢抓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及东向发展战略机遇,坚持“依靠政府、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造价、确保质量;实事求是、加快发展”的建设原则,以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方便群众为根本,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振奋精神,明确责任,优质高效推进我县村村通工程建设,提高路网基础水平,改善农村交通条件,适应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便捷通畅、安全协调发展的交通环境。

建设目标积极落实**《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本着统筹安排、先易后难、分级负责、多元筹资、建养并重、谁受益谁出资、谁积极谁先上的原则分五年(20**年—20**年)实施,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建设里程750公里,其中:县道190公里,乡道320公里,村道240公里,投资1.68亿元,其中省补资金7500万元,自筹资金9320万元。实现我县建制村通沥青、水泥砼路面公路。20**年度建成里程不低于140公里。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县政府成立县村村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县政府县长**担任指挥长,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县政府办、发改委、财政、交通、监察、审计、国土、水利、建设林业、环保、公路、广电、电信、邮政、电力等部门及各乡镇政府为成员单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徐家友同志担任,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工程项目组、资金管理组、质量监督组,具体统筹工程计划、资金筹措、质量督查、协调宣传等工作。各乡镇应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对本辖区村村通工程的领导。

村村通工程项目法人,原则上由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担任,并接受县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村村通工程项目业主的单位主管领导为项目责任人。项目业主向县人民政府负责,并对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负责,要认真履行项目业主的管理职能,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

村村通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征地、拆迁、三杆迁移等事宜,由各主管部门负责解决。

县交通、县乡农村公路管理部门要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加强对村村通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

三、实施程序及建设标准

(一)规划原则根据省交通厅GPS测量数据及全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规划设计,坚持村村通与村镇建设、农业开发、环境保护、水利建设等相互配套、协调发展,同时本着“老路为主,少占耕地,就地取材,降低造价”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高质量完成规划工作。

(二)技术标准原则上以现有道路为主,路线线位、线形满足规范要求的,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占用有限耕地资源。通行政村公路,有条件的可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如条件所限,除路基宽度外,个别指标可适当降低,但应满足行政村内主要机动车辆的通行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制定村村通建设标准,针对我县水网密布,公路水毁严重,超限运输车辆增幅快,乡村公路养护力量薄弱的现状,通村路原则上以水泥路为主。

1、连接县到乡(镇)、乡(镇)到乡(镇)的县内主要干道,路基宽度8.5米—14.5米,路面宽度以5米及以上为主,为节约造价,路面结构可按沥青路面(沥青单价在4000元/T以内)实施,具体标准为:

旱作区:老路整平、压实+20cm**%灰土底基层+20cm12%灰土基层+下封层+4cm细粒式沥青碎石,每平方米造价在50元左右。

水网区:老路整平、压实+20cm**%灰土底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下封+4cm细粒式沥青碎石,每平方米造价在55元左右。

按以上标准,县道每公里造价约26万元,190公里累计4940万元。

2、连接乡到若干行政村的乡(镇)主干道,路基宽度5.5米—8.5米,路面宽度以4米及以上为宜,以水泥路为主,砼标号不低于C30,具体结构为:

旱作区:老路整平、压实+20cm12%灰土基层+18cm砼

水网区:老路整平、压实+15cm级配碎石基层+18cm砼

以上结构每平方米造价约为60元左右,每公里造价约24万元,320公里累计投资约需7680万元。

3、连接行政村道路,路基宽度4.5米—5.5米,路面宽3.5米,以水泥路为主,砼标号不低于C25,具体结构为:

老路整平、压实+12cm级配碎石+18cm砼,每平方米造价约为50元左右,每公里造价约17.5万元,240公里累计造价约4200万元。

4、所有建设项目上的小桥、涵洞、护坡、挡土墙、边沟等工程在开工前由乡(镇)村一次性按设计规范要求配套到位,并且必须通过县指挥部的验收,建设项目完工后由各沿线乡(镇)、村在道路两侧设立不低于0.5米宽的砂石硬化路肩。

5、防护、排水工程。“村村通”工程实施时应重点做好必要的排水和防护工程以及安全标志标牌设备,提高公路抗灾能力。

以上标准在老路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也可适当调整标准,降低造价。同时应充分调查当地重载车辆情况,如道路所在地的厂、矿企业较多,应适当提高建设标准。

四、计划与前期工作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年度计划要根据已批准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进行编制,村村通工程建设年度计划由县发改委和交通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县人民政府同意,经市交通主管部门提出行业意见,由市发改委审批,并报省交通主管部门、省发改委备案。

列入农村公路建设年度计划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1、项目已纳入国家农村公路五年建设计划和项目库,需要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其报告已经审批的;

2、项目征地、拆迁已完成;

3、设计文件已经批准;

4、项目建设单位已明确,项目建设资金已落实;地方匹配资金已到位。

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项目不得列入年度计划。

五、设计与招投标

村村通工程项目,一般可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设计工作应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由县交通主管部门按地区打捆审批,报市交通主管部门核备。

村村通工程项目,原则上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也可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必须签订施工合同,依据合同实施管理。在工程招标投标及合同执行过程中,有违法行为的,必须依法进行查处。

村村通工程项目资金中含有农民筹资投劳,或未达到法定招标条件的也可不进行招标,但必须经过批准,其合同造价应经审计部门审计,同时不得高于同期市场均价。

县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评标结果要在当地进行公示。

六、工程组织与质量管理

村村通工程项目应执行以下基建程序:(1)乡(镇)建设申请;(2)项目审批立项;(3)施工图设计及审批;(4)招标并确定施工单位(5)签定施工合同和廉政合同;(6)监督申请;(7)工程实施;(8)竣工验收;(9)项目建成后评估、审计等。

村村通工程应结合项目实际,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制度,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保证工程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担任项目业主,县交通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乡(镇)、村参建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建立适宜的工程监理制度。有条件的乡(镇)村村通工程项目可采用社会监理模式,同时要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村村通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由项目所在地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或有质量监督能力的专业人员负责。县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设专人负责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交通部门、质监站要结合实际,确定质量监测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检测频率,制定监督工作要点和验收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县政府或其委托的交通主管部门要与乡(镇)人民政府直至村民委员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村村通工程的组织协调、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廉政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形成社会合力。同时要健全监督网络,县人民政府可聘请人大、政协、技术专家或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党政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监督作用,构筑综合监督网络,将村村通工程建成“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

(四)施工现场应设立明示项目主要施工工艺、主要质量控制措施等告示牌,便于沿线农民随时现场监督和质量举报。

(五)村村通工程项目应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村村通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为2年。凡在缺陷责任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负责修复,并承担费用,同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六)村村通工程监督、监理等各项工作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

七、资金筹措及管理

(一)资金筹措我县村村通工程所需资金除省、市补助外,需县、乡(镇)、村及社会各界筹措。

1、设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专户,长期筹资,统筹使用,分年度偿还。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县交通部门小机规费年投入200万元。

2、拓宽融资渠道。对于资金不足部分,由受益各乡(镇)村,本着农民自愿出资的原则落实资金,不得加重农民负担;各乡镇和村委会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同意、自主修路、民主监督”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等群众自愿、自发的方式,发动群众筹资投劳;可对道路两旁树木按国家林业政策拍卖;可出让道路冠名权发动运输车辆、社会各界捐资。

3、对于各类开发项目中的道路项目,可以与村村通项目互相匹配,以提高道路等级标准。

4、对农村公路建设上缴的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及交通公路部门上缴的罚没款收入,按“收支两条线”原则,作为地方配套资金,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及村村通工作经费。

5、村村通工程应当在建设资金落实的情况下实施,严禁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确须施工企业垫资的项目必须明确还款时间和来源。

(二)资金监管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群众自行筹集的村村通建设资金由实施的乡(镇)村单独建账,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省交通厅、市县两级政府安排的配套资金由县村村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统一管理,在县会计中心开设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或改变资金用途、确保资金全额用于工程实体建设。

(三)资金拨付可依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质量、进度等情况,由施工企业提出申请,由项目所在村、乡(镇)负责人签字后交县村村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审核,由县村村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按有关规定拨付。

八、工作机制

(一)我县“村村通”工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县指挥部负责村村通工程规划、设施、技术指导、质量督查、资金调度、工程验收和奖惩兑现。村村通工程所在乡(镇)人民政府作为项目法人组织实施,负责报送20**年度建设计划和五年建设计划;负责路基、路面、配套设施建设;负责实施本乡镇范围内的土地占用,房屋拆迁、青苗补偿、杆线及坟地迁移;负责备土、加宽路基,整培路肩,处理纠纷。村村通工程涉及的各类土地占用、拆迁等补偿由乡(镇)村两级解决。

(二)实行公开招标制。招投标由项目法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公开或邀请招标,择优选定具有法定资质、信誉良好的公路或建筑施工企业,招标办法可由县指挥部统一制定。考虑到通村项目的实际情况,可按乡(镇)区域打捆招标,打捆长度原则控制在**—25公里范围内。

(三)实行建设合同制。项目业主与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签定施工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工程数量、建设标准、施工工期、质量标准及双方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并经公证部门公证。有关各方应认真履行合同,保证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在签定施工合同的同时,施工单位应按合同价款5%的标准向项目业主缴纳质量保证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业主应及时退还质量保证金。项目业主与施工单位应签定《廉政合同》,有关各方应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检查、监督,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杜绝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四)坚持落实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村村通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业主)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项目法人(业主)对工程项目具有决策和领导权,对工程质量负有终身责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按各自职责对建设项目的质量承担终身责任。工程质量监督由项目法人组织,县指挥部所属工程项目组和监督组进行不间断的巡查和抽检,并采取发放工程建设质量明白纸、聘请义务监督员、沿线群众上路监督、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进行质量监督。

(五)项目建设实施公开、公示制。施工现场应设立公告牌,将工程建设的规模、资金、质量要求、相关单位的责任人、主要的施工工艺及举报电话等进行公示,每月定期由县指挥部在县电视台工程建设信息,将各乡镇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建设进度、建设质量等公布于众,接受全社会监督。

(六)项目建设实行竣工验收制。工程项目完工后,交通部门可视情况将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合并进行,依照交通部《农村公路管理办法》规定编制公路竣工图表、工程决算、工程总结算,并向县指挥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县指挥部按《公路工程验收办法》,对建设工程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质量等级。工程验收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的,由县指挥部按规定拨付资金。各参建单位应注重建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建立工程档案。

(七)项目建设实行效能监察制。纪检、监察、发改委、财政、审计部门要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效能监察工作,加强对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大宗材料物资采购和建设质量的全过程监督,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九、保障措施

农村交通设施篇5

交通是地区品味和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于近日就我市周边农村地区交通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周边农村地区交通发展状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同时不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按照“东 联、西进、南拓、北移”的发展思路,加快农村地区的交通建设,使我市农村交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品位不断提升。

(一)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近几年是我市历史上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最多、速度最快的时期。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 防护栏、路灯、绿色隔离带等基础设施也逐步配套,大大改善了农村道路交通条件,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挠我市农村交通的瓶颈问题。

(二)交通整治成效显著。

近年来,随着我市周边农村地区规模的扩大和村民出行需求的增加,大量农用运输车、摩托车也进入了交通市场。不仅严重破坏了交通秩序,带来了诸多道路交通管理安全隐患,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地区形象。为此,今年对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非法载客营运进行了专项整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农用运输车及摩托车非法载客现象基本得到了有效治理。

二、当前我市农村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市周边农村地区交通状况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首先是道路网络不完善,也没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车辆随处乱停乱放,使本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为狭窄和拥挤。其次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市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比例仅为 0.85‰,与全国2-2.5‰的标准相差甚远。除极少道路外,大多数道路的隔离仅用交通标线区分,安全系数不高。分交叉路口未设人行横道线、减速标志,交叉路口或未设信号灯,或信号灯不完善,或信号周期不科学,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公共交通市场管理不规范

由于公交线路设计不科学、公交班次间隔时间过长、公交站点不足、人流高峰期班次频率不高、夜间运营时间短等原因,造成周边农民乘车困难。平时候车时间长,人流高峰期公交紧俏,夜间公交车踪难觅,无形中降低了村民对公交的热情。另外,公交公司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司乘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部分公交车的车容车貌不清洁、车内环境脏乱差,少数公交车在营运过程中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存在着极大安全隐患。

(三)进一步提高农村交通教育管理水平

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通畅、有序,关键在于教育和管理。首先,要加强农村交通管理。 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改革交通管理方法和勤务模式,加强对重点复杂路段交通的疏导、控制和整治,严格纠正和处罚各类违章行为,尤其要加强交通高峰期重点路口的控制,确保交通安全通畅有序。要实行大型公共建筑交通影响评价制度,防止乱投乱建,破坏交通环境。其次,要加强道路交通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交通宣传工作,让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社区、进学校、进如每家每户,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村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可以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车事件进行爆光,开展全民交通安全劝诫教育,增强交通宣传教育的效果。

(四)道路拥堵解决措施

农村交通设施篇6

引言

公路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技术含量高、整体性强的系统工程。公路总体设计作为整个工程设计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到设计的成败与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农村公路也随之迅猛发展。农用车辆和农村驾驶人员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针对陕西省而言,大部分的农村技术等级较低,地质条件复杂,病害危险路段众多;农村公路在安保工程的建设资金匮乏,特别是地方性的自筹配套资金缺口大。除此以外,农村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农村的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匮乏,甚至无人管理。以上种种因素增加了公路基础设施设计的难度,经常出现局部路段指标满足规范,但是运营后事故率偏高、行车舒适性较差、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公路的设计之初就应注重安全设计,运用安全理念从而减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和事故严重程度,建设更具容错性能的公路。本文从道路安全设计的理念出发,介绍道路安全设计理念在农村公路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笔者针对陕西省咸高公路路段所做的实地调研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后,从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环境和安全设施方面进行探讨,,寻求优化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途径。

1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环境现状及对策分析

1.1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环境现状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环境受到人文素质、当地管理环境、路面状况、路侧绿化等因素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的快速修建,机动车在农村得到普及,而发展的背后,随之出现的是环境管理跟不上时展的要求,交通事故逐年增加。根据对咸高公路所作实地调研,堪忧的交通安全环境现状主要体现在:农村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对标志标线含义认识不清,忽视交通规则;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广,而且驾驶人员比较复杂,突发性较强且难以控制,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公路等级低,建设质量不达标(碎石脱落现象严重),路上管养不到位,道路使用不当,不同季节的积水积雪现象严重;路侧绿化无规律,交叉口视距严重受影响;公交车站设置不合理等,以上因素均是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来自环境的威胁。农村公路上行驶车辆车速相比高速公路上低得多,因此线性设计影响不大,而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则亟待解决。

2.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对策

2.1农村公路安全设施

2.1.1安全防护设施

(1)设置位置

农村公路路侧防撞设施在设置时,除了以线形不良、事故多发为依据外,同时还要考虑在车辆越出路外后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路段,如高路堤或沿溪路段。

对于由宽路变窄桥或路面、车道宽度发生变化的路段,根据农村公路的设计车速,在桥头引道或宽度变化处设置20m左右的路侧设施,起到诱导驾驶人视线,提醒驾驶人减速慢行通过的作用。

(2)形式选择

防撞设施按照其形式可分为刚性、半刚性和柔性防撞设施三种,即为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缆索护栏三种形式。对于一般的农村公路来说,工程总投资非常有限,而交通安全设施造价通常被限制在公路总造价的3%之内,由于波形梁护栏和缆索式护栏造价和技术要求均比较高,因此要在农村公路上设置这两种形式的护栏,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是不可行的。通常采用最多的是示警桩和护墩。

2.1.2标志

交通标志是通过一定的结构支撑方式、用图形符号和文字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的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是现代公路上最基本的安全设施之一,是无声的“道路语言”。它给予道路使用者以确切的道路交通信息,使交通达到畅通、安全的目的。

随着社会各界尤其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安全的日益重视,农村公路上的交通标志也在不断的改善。目前四川省农村公路绝大多数或多或少的都设置了一些交通标志,但是与高等级公路相比,农村公路上的交通标志还远远达不到牢固、醒目、完善、齐全的目标,往往在设置上有很大的随意性,表现为不完善、不规范。另外,有许多农村公路是在原有的四级路和等外路的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成,原有道路上交通标志数量少、结构简陋、设置不规范,但道路改造后,交通标志确仍没有得到相应地更新和提高,这就形成了目前农村公路交通标志设置混杂的状况。因此,农村公路的建设,亦应按照GB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的要求设置完善的警告、禁令等标志。

2.1.3标线

当农村公路路面宽度可画两条机动车道时,就应设置道路中心标线,用于指示车辆驾驶人靠右行驶。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上所采用的最小行车道宽度为3m,因此当农村公路路面宽度在6m以上时(含6m),就应设置道路中心标线。农村公路道路中心标线和边缘线的宽度均为10cm,交通标线实线段长度3m,间隔长度4.5m。

2.1.4其他安全设施

为了改善连续长大下坡、长直线接小半径曲线,陡坡急弯、路侧险要地段等事故多发地段的交通安全状况,除了采取标志、标线等主动引导设施和护栏等适当的常用的安全防护设施外,还可根据不同路段的不同事故特点设置避险车道、停车带、减速带等各种安保工程措施以达到减少事故数量,降低事故危险程度的目的。

(1)避险车道

避险车道是特指在正常行车道以外设置的,专用于道路危险地段供紧急避险,以免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的特殊车道。避险车道的基本形式包括了料坑、端部防撞设施、路侧护栏、排水及其他等

避险车道是特指在正常行车道以外设置的,专用于道路危险地段供紧急避险,以免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的特殊车道。避险车道的基本形式包括了料坑、端部防撞设施、路侧护栏、排水及其他等。

(2)小型停车区

对于山区公路,可结合线形和沿线城镇分布情况,在车辆容易出事故的地段,或距离城镇比较远的路段,考虑交通量和车辆的组成,间隔一定距离,并尽可能地利用路侧的土地,修建小型停车区或可供车辆短时停车休息的路侧休闲区域,以减少驾驶人因疲劳驾驶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3)减速带

减速带是为保障行人安全设置的一种交通设施,其基本原理是在公路特殊路段的行车道上设置某种凸起设施,当汽车以较高车速通过其上时会产生剧烈的机械振动,使驾驶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另外,驾驶人根据常识认为车辆通过减速带时会剧烈振动,并由此产生可能会对车辆机件造成损坏的疑虑,根据上述生理和心理感觉预见,促使车辆驾驶人自觉、主动地降低车速,以达到提高特殊路段行车安全性的目的。

3.结语

本文结合实地调研, 针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环境及安全标志标线等设施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并就农村公路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性建议。另外, 除了环境和标志标线等设施的改善可降低事故发生率外, 还应该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如可以针对不同的路段构建保障体系, 能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得到最合理的救助; 又如可在相应路段安排就近的卫生保障部门, 让事故伤者到就近的医院救治等。再者可以对特殊路段( 学校、幼儿园、弯道等)做安全设置探究分析, 并形成改进标准推广使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 本文仅作为抛砖引玉, 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4.参考文献;

[1]过秀成.道路交通安全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任福田.交通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李峻利,过秀成.交通工程设施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汤三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初探[J].交通企业管理,2008(1):95-97

农村交通设施篇7

乡村振兴计划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点内容,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打造先进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刻不容缓。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除产业化的合理调整之外,新农村环境建设也十分重要。以打造生态文明为方向,新农村建设重在优化居住环境,通过对农村景观建设、农村居住房屋建设、农村交通道路建设等工程来完成新农村建设目标。新农村建设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本目标,以优化农村环境为途径。

古往今来,农村交通问题一直是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交通道路的封闭,农村经济产业输出十分艰难,同时,农民的出行也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新时期农村交通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产业的优化和生活环境的提高,在经济与环境建设中,新农村经济战略需要借助农村交通道路的改善来实现发展目标。另外,农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交通建设工程的实施能够兼顾二者,在促进农业经济输出的同时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笔者在研究2020年福建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202031)、2020年福建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202029)的过程中深刻思考了农村交通建设的实施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并参考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收入效应及形成机理》。该书以农村交通工程建设战略之下的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为基本研究内容,以西部11省农村交通建设为案例,详细论述了农村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编者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挖掘农民收入增长的可能途径,以收入不平等、增长、交通基础设施的三角联动关系为分析框架,全面说明了三者的内在关系。新时期农村交通工程建设对农村经济产业流动、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在农村经济建设方面,农村交通工程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产业衔接城市经济市场的接口,将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工业经济有效结合,有效引进先进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技术和人才资源。在城市工业经济与农村产业有效结合的经济体系中,农民是主要的农村产业支持者,通过农村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农村产业模式得到扩大化,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产业,开始在产业营销模式、电子商务等新型经济运营模式中进行农产品营销,扩大产业营销市场,提高收入。在实现经济产业工业化和增收过程中,农村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农村交通工程建设是对农村封闭落后面貌的初步改造,唯有实现交通通畅,才能实现农村地区的富裕目标。

在传统农业经济中,农民的生活状态与经济发展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工业化迅速发展,但落后地区的小农经济模式依然不变。由于交通的局限性,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农民的出行受到了很大限制,尤其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农村居民缺乏走出农村的交通条件。新时代农村振兴战略中,解决农村交通问题十分紧迫,交通建设战略关乎农村全面发展,唯有解决农村交通问题,振兴战略才能得以有效展开。农村交通工程的建设重在安全建设,不论农村交通工程如何紧迫,安全保障是第一要务,这需要交通建设人员具有专业的建设能力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整个交通工程建设中,需要投入充足资金来保证交通建设基础设备的安全与牢固,另外,应定期检查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当然,交通建设最根本的安全保障是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在资金投入充足的情况下,交通建设者需要具备专业的建设能力,打造安全牢固的交通工程,才能确保农村交通道路质量的合格与安全。交通工程的建设同时也是美化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保障基本道路安全的条件下,绿化景观建设项目也可以融入交通工程建设内容中。就建设工程来说,道路建设是一种建筑工程,建筑工程讲究美观原则与安全原则的统一,农村的绿化资源十分丰富,在整个交通工程建设中,绿化带建设是交通建设工程需要考虑的内容,绿化景观建设有利于丰富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美化农村道路。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绿化景观建设主要是交通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建设,通过道路两旁的花草绿化带造景,提高农村交通道路环境的美感,另外,交通建设工程可以修建自助服务建筑,提供休息场所,来完善交通建设的多元化功能。

新时代背景之下,农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交通工程的建设是经济发展战略,又是生态环境策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美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的基本生活水平。在全程性的交通建设工程中,应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基本的交通工程安全与持久,与此同时,跟进交通道路美化项目,实现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的统一。

作者:李冰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农村交通设施篇8

中图分类号 F54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28(2008)08―0055―04

一、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建设的现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和农民生产生活中,公路交通是农村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繁荣、农业进步和农民发展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福利设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支撑,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正是由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要想富,先修路”已是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所以,当前新农村建设应当把农村公路交通的改善作为重点和突破口。

由于公路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的作用。这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10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10万公里。5年时间农村公路建设总规模约8l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70万公里”。而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公路建设的投资方向要向农村公路倾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2006年国家对农村公路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596.64亿元,比上年增加197.6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截止2006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到302.61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08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0万公里的省(区、市)已有16个。

但由于长期以来,由于政府财政实力薄弱,对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不重视等种种原因,导致对农村公路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农村公路的现状并不乐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公路总里程仅有8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数量极为有限。虽然从改革开放初1978年到2005年的17年间。平均每年增加3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了90多万公里,但到2005年底,全国县乡公路里程只有148万公里,而且由于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业耕作规模小和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规模小、密度低等原因,目前的农村公路规模仍远远难以满足农村发展农民出行的需求。其现状存在以下不足:

1 目前农村公路存在通达率低、公路密度低,地区差异大。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密度为36.0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仍有672个乡镇不通公路,89975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分别占全国乡镇总数的1.7%和全国建制村的13.6%。公路密度分为公路面积密度和公路人口密度。通过对世界部分国家的公路密度的对比,无论人口密度(14.4公里/人)还是面积密度(0.19公里/平方公里),我国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如图1)。

另外。我国各省市公路用地总量和公路密度差异很大。全国公路人口密度最大的是(158公里/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上海(4.6公里/人),两者相差近34倍。全国公路面积密度最大的是上海(0.98公里/平方公里),面积密度最小的是(0.04公里/平方公里),两者相差26倍。所以目前应重点加快中西部农村公路建设,以缩小中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差距。

2 农村道路质量差,等级低,养护不到位,通达深度不够,增加了通行困难。虽然农村、县乡道路建设突飞猛进,不仅道路里程、通行宽度增加。而且质量明显提高,有些地方基本实现了黑色化、网络化和等级化,部分路段甚至达到了国家三级公路的标准。但农村道路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突出表现在:首先是道路等级较低,道路线型性较差,弯多、弯急,坡度陡,路面质量差,破损严重,多为混凝土或沙石路面。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例。2005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4.1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2%;一级和二级公路里程28.5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15%;三级、四级和等外公路总里程约160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83%。四级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量近80%。其次是县级和农村公路质量低劣、养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交通。县级公路特别是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大部分是启用以往的路基,稍加修整而成。因此,建成后道路的质量极为低劣。道路不堪重负,不能经久耐用。再加上公路养护不到位,尤其在雨水季节。致使很多乡村道路被毁坏,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体交通水平,加重了广大农民出行难问题。再次是道路建设标准不高,许多路面宽度仅3.5米,汽车会车困难;农村桥梁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许多桥梁建设标准不高,而且基本上都到了更新改造期,与现有农村道路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农村交通运输的“瓶颈”。四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桥不相配套。农村公路之间、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高速公路之间尚未完全畅通,仍有部分乡镇、行政村还存在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

3 新农村道路建设中,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目前公路建设资金仍以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为主,以2006年为例,全年公路建设到位资金5481.85亿元,同投资完成额相比,资金到位率为8%。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占40%,地方自筹占32.8%,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2.5个和0.9个百分点;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只占1.5%,车购税占9%,利用外资占0.9%,企事业单位资金占7.8%,其他资金占1.9%,上年末节余资金占5.4%。由于主要以贷款修路为主,导致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农村交通的发展。很多地方农村交通道路还待休整,交通条件急需改善,但所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修路资金紧缺,融资渠道少,加上政府的投人有限,大多地方都是依靠农民自筹资金,自拉项目进行融资修路。资金的缺乏使很多还待整修的道路陷于瘫痪状态,特别是乡村公路由于地方财政实力不足导致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交通局面的好转,成为发展农村交通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 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新农村公路交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农业区划、土地总体利用、农业产业基地及移民搬迁、扶贫开发等统筹规划,与农村山、水、田、林、渠治理紧密结合,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运输发展协调安排,做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经济适用。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根据农村地理条件、经济水平、交通需求、资金供给和公路使用功能,恰当利用地形,合理选择路线方案、技术指标和路面结构型式。在项目实施安排中,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突出建设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做好示范带动,讲究重点突破,分步有序地推进农村公路的各项工作。切忌急于求成和贪大求高,切不可因农村公路建设增加乡村债务负担。公路交通设施的规模、布局、等级标准及管理服务,充分体现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兼顾今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和效益第一。公路设施建设应坚持可靠、耐用、适用、实用。

2 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科学制定规划,完善交通网路建设,加强薄弱地区的农村交通建设力度。交通规划目标要有科学性、实用性,要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与地方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一是打通镇至县城或出县境与外县的联接线,发展县域经济。二是接通断头路,尽可能避免迂回线路,缩短里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三是做到村村通公路。从全国来看,应在资金安排上,重点向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经济落后地区倾斜,要优先解决没有通公路地区的交通问题,可以搞一些类似广西大石山区公路大会战的交通扶贫工程,加快改变老、少、边、贫地区的落后交通面貌。

3 要大力加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往往是重修轻管,由于自然力和人为的破坏给农村的现有交通建设成果带来极大的损失。必须从农村交通的实际出发强化路政管理,实行“县管、乡办、群养”的管理体制。探索一条公路建设、公路运输管理、公路养护一体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使农村公路长久地发挥支农、扶农、惠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着重确保新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和效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公路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既要有发展农村公路的迫切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把公路的工程质量和效益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到建成一条路,带动一方经济。县乡两级交通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交通工程质量,真正做到优化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管理、抓好工程质量管理的每个环节。同时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在乡村公路建设中要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对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设计、旧路利用、占补平衡及借土回填造地,尽可能减少占地,减少拆迁,要尽可能利用旧路资源和工程设施,注意保护人文景观和文化传统,保持农村历史文脉和健康的民风民俗。公路修建要坚持文明施工,文明作业。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大力推广车辆节能技术,鼓励发展和使用经济、适用、节能、安全的运输车辆,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要使交通工程与生态环境,农村的自然景观相结合,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与乡村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农村公路交通与生态、环境、资源和当地经济发展相协调。形成农村公路交通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和谐的发展机制。增强农村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新农村的交通建设走上一条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5 确保新农村公路交通资金的规范管理与使用,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的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意见最大就是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不透明。这是导致村民对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性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资金的管理上,要坚持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建设与养护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管理,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中央、省对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以及地方政府安排的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资金,实行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国家、省对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将全额用于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款的支付。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将向项目所在地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实行村务和乡务公开,强化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三、在加强新农村公路建设可采用的各项措施和途径

1 要增加政府对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交通投资机制。省(区、市)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建立国家和省(区、市)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具体就是把农村公路、客运站点建设及公路维护管理投资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作为新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的经常性项目和重点支持的公共设施,逐年加大投资支持力度。通过大路带小路、重点路带动农村资源开发。对于公路修建、公路项目地方税费即征即返。根据国家规划和有关政策要求,制定本省(区、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筹措、落实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交通设施篇9

前言

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在2009年已经达到了333.56万公里,乡镇的通达率高达99.4%。农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体系的最基础的一环,既传递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承载着我国新农村持续建设的重要使命。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和投入,农村公路总里程在不断地飞速增长。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过快的发展速度也导致了农村公路的安全问题已经远远落后,以前原有的农村公路管理模式和农村公路安全设施都无法适应新的要求,农村公路的安全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农村公路安全问题的现状

基础条件差,规划不足

农村公路的建设往往是地方乡政府或者镇政府牵头,居民共同筹钱建设公路。这也就导致了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不足,往往是在农村原有的泥土路上有多少项目资金就建多长的农村公路。同时,农村地形往往较复杂,在建设之前缺乏专业的工程队伍进行路网的规划。公路往往沿着河流或者沟渠或者居民房屋而建,有时候会碰到上下坡度大,转弯多,在这些特殊路段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除此以外,农民对于修建农村公路事实上缺乏统一的认识,农民只愿意出让路面建设需要的用地,对于公路边上附加的路肩、边沟、边坡等设施用地则不仅不提供建设用地,反而会在其上种植一些作物,这给公路的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问题。

遗留问题多,水平低下

在自身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情况下,很多地方政府会选择进行招标的方式。为了节省成本,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那些以最低价中标的公司。一些公司为了中标甚至将中标价格压在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水平上,这就无法控制施工公司的好坏,容易为日后公路的建设带来质量问题。在建设过程中,中标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利润,压缩成本,往往只雇佣当地没经验、没技术、没资格的农民作为一线建设和监督的人员,导致公路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状况频出,也就影响到了公路的质量。在公路建成以后,往往会带来管理的纠纷问题,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相会推诿,导致公路的正常监管没有走上轨道,对于一些诸如超速、超载等交通违规现象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处罚,农村公路安全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同时,在一些危险路段、事故易发路段、居民区出路口等路段没有设置明显的交通警示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措施,对行人安全和行车安全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历史问题多,重建轻养

农村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类,对于资金的需求往往很大,建设公路的大投入容易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GDP的上升,官员为了自身的政绩非常热衷于农村公路的建设。不过,公路的养护持续周期长,平日工作任务重,当地政府往往就忽视了在建成后对于公路的养护工作。农村公路的建设一般都是基于既有路基上进行,既有路基的建成时间长,同时当时的设计标准也无法适应现在的需要。农村公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机动车行驶量和载荷量已经远超设定的标准,尤其是那些旧有的桥梁,超负荷的运行状态让它们成为危桥、险桥,给安全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的建议

增强公路安全设施设置

在长坡、陡坡、有急转弯的下坡路段、路宽桥窄等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设置路侧防撞设施。按照刚度的不同,路侧防撞设施可以分为缆索式护栏、波形梁护栏、水泥混凝土防撞设施,其中缆索式护栏柔性最高,波形梁护栏介于中间,水泥混凝土防撞设施刚性最大。由于农村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局限于资金的限制,而缆索式护栏、波形梁护栏造价高,要求的技术也高,因此,水泥混凝土防撞设施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当中。水泥混凝土防撞设施又可以分为墙式护栏、护墩和示警桩三种,造价墙式护栏最高,示警桩最低。三种水泥混凝土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适合的路段也各自不同。示警栏适合设置在陡坡和急弯前、桥头引道、小半径弯道及视距不佳等路段,护墩适合设置在堤坝、桥梁、盘山公路等路段,墙式护栏适合设置在急弯下坡处、悬崖等路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具体路段设置不同的防撞设施,以达到最佳的安全防护效果。

不过,水泥混凝土防护措施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物,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自身和车辆的毁坏来阻止更加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在设置水泥混凝土防护措施要做好考察工作,在必要的交通事故多发段设置,即节省总体资金的投入,也降低了交通事故的严重度。

除此以外,在事故多发地段前20~50米设置交通提醒标志,交通标志的设置要做到设施牢固、颜色醒目、标识齐全、内容完善,针对不同的路况选择合适的尺寸、材料和颜色,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和资金状况呢,可以适当增加夜间的反光膜。道路交通标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严格设置道路交通标线不但能够分清楚不同的行车车道,还能够诱导驾驶员行驶在正确的车道上。

完善相关制度

相关制度不单单包括农村公路建设招标制度,还包括公路养护制度和公路管理制度。完善招标制度能够严格控制不合规企业,提高公路建设质量,确保农村公路的安全。完善公路管理制度要求加强路面的管理,扩大对于农村公路管理的面积,严抓农村公路上的违规违法行为。完善公路养护制度能够及时地修整坑洼路段及路基坍塌路段,保证了公路的畅通和行车安全。

加强宣传力度

加强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注重农民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让农民不侵占公路附属设施作为农作物种植地或者谷物晾晒点。着重关于农村驾驶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在日常出行时对于交通法规的概念不足,所以要加大对于农村驾驶员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安全教育。针对农村公路的特点,让驾驶员严格控制车速,不超速,不超载,不疲劳驾驶,掌握在农村公路行驶时的注意点。

总结

农村公路安全牵涉到多个方面、多个部门和机构。增强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的设置和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农村公路在建设中应该设置充足的安全设施。

参考文献:

[1] 吉红军 浅析农村公路安全问题及对策[J]. 交通企业管理,2010(10)

农村交通设施篇10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鼓励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政府建设农村公路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动员农民群众踊跃参与农村公路建设,规范农村公路建设行为,保障农村公路快速、健康、有序的进行和建设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交通部颁发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结合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守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注意环保、确保质量的原则。

农村公路中的乡道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道由乡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第三条凡在本县辖区内从事农村公路建设的单位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标准与设计

第四条县道和乡道一般应当按照等级公路建设标准建设;村道的建设标准,特别是路基、路面宽度,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可适当减窄。

第五条农村公路应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或扩建。桥涵工程应当采用经济适用、施工方便的结构型式。

第六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置,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在陡坡、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第七条农村公路直接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计,但农村公路上中型以上桥梁要按照国家规定,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第八条农村公路中的乡道、村道工程的设计,可以由县交通局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但中型以上桥梁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第九条农村公路工程的设计,必须经专家评审并报市交通局审批。

第三章规划管理

第十条农村公路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为依据,认真编制建设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县域干线相衔接,与农田基本建设、水利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一实施。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中的乡道、村道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计划发展委员会、交通局负责技术指导。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项目必须纳入省交通厅的GPS管理系统。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经专家评审,报县计划发展委员会、交通局审批,并报市计划发展委员会、交通局备案。规划批准后,应严格执行,认真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更改,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目标的实现。

第四章计划管理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的年度建设计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申报,县交通局审查、遴选、优化,县计划发展委员会会同财政局、交通局审批,统一下达。县计划发展委员会、财政局、交通局按照已批准的年度建设计划分别上报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列入上级计划。乡镇政府必须在每年九月底前申报下一年度建设计划,过期视同放弃。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必须符合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鼓励先进、分层推进的原则,避免一哄而上,而造成工程无法正常完工的情况发生。

第十五条申报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的项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项目在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内,并纳入省交通厅GPS管理系统;

--施工图设计或简易设计已经批准;

--建设单位和资金构成方案明确;

--项目必须通过“一事一议”,并解决了征地、拆迁等问题。

不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项目不得申请列入年度建设计划。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项目、变更投资、减少建设规模、降低技术标准,确需调整变更的,须经省级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标准,并于8月底前报交通部备案。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建设实行月报制度。各乡镇应在每月初前将截止上月底的工程建设进度、资金到位报表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报县交通局。

第五章建设组织与管理

第十八条农村公路的建设用地、拆迁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负责,并按当地补偿标准给予补偿、补偿标准应当公开。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要依法进行招标。

含群众集资、农民投劳或扶贫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未达到法定招标条件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

不招标的项目应按照法定的招标程序和内容进行议标,必须签订施工合同。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中的乡道、村道建设项目的招标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对于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项目以及大中桥要单独招标,其他项目可以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多个项目一并招标。

第二十一条县政府招投标中心对乡镇政府的招标(议标)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招标前应将招标(议标)文件和组织方式送交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审查,未经审查的项目不得招标(议标);招标(议标)后,应将招标(议标)过程和结果报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招标(议标)结果应当在当地进行公示。

第二十二条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桥梁等工程,要选择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路基改建和公路附属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当地农民参加施工。

第二十三条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相应准备工作,经县交通局认可,视同批准开工建设。中型以上桥梁应当依法办理施工许可。

第六章项目管理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由乡镇人民政府担任。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的方方面面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要选派事业心强、认真负责、作风清廉、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法人代表,并选派精干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健全管理制度,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项目法人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项目建设程序:

--编写项目建设方案设计;

--选择相关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报县交通局评审;

--选择相关单位编写招标文件,并报县招投标中心审查;

--组织招标,并报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批准;

--管理施工;

--组织交工验收。

第二十六条项目法人有责任、有义务履行下列职责:

--为施工做好现场准备工作,包括征地、拆迁,帮助施工单位安排驻地、施工场地、通水、通电等;

--筹集建设资金,发动群众备土,教育群众支持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严格资金管理,按照合同约定及计量支付制度支付工程款;

--监督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工期、质量、安全要求进行施工;

--处理合同纠纷,帮助施工单位解决突发问题和因难;

--及时报送各种报表及工程信息;

--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其他与项目相关的事宜。

第七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七条本县农村公路建设实行政府投入、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等多渠道筹资机制。

第二十八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列入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县政府、乡镇人民政府的可用资金应尽可能多投入农村公路建设。

第二十九条政府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捐资农村公路建设;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公路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赠匾、颁发证书、立碑、媒体公告等方式进行表彰。

乡镇政府要加大建设农村公路的宣传、动员力度,引导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策,自愿投工、投资农村公路建设。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建设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损害农民利益,不得采用强制手段向单位和个人集资,不得强行让农民出工、备料。

第三十一条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要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对农村公路补助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从中提取咨询、审查、管理、监督、纳税(费)等费用。补助资金先预拨一部分,待工程验收合格后再全部支付。

第三十二条县交通局管理由交通部门补助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县财政局管理由国家财政补助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各乡镇自筹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要存入财政局管理的财政帐户,由财政局监督使用。各类资金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工程形象进度,项目法人的用款申请,经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后方能使用。

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三十三条县交通局要指导、督促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要接受审计、财政和上级财务部门的审计检查。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第三十四条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向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加强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第八章质量管理

第三十五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政府监督、法人负责、企业自检、社会监理”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十六条农村公路中乡道、村道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在县交通局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下执行,并负“政府监督”的责任。其具体职责是:

--监督项目法人履行公路建设程序;

--监督、检查项目法人是否建立了质量责任制和质量事故追究制度;

--监督项目法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按规定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抽查施工单位是否按合同规定的人员、设备进场;

--监督项目法人是否聘任了监理,监理合同是否规范,监理合同是否得到正确履行;

--监督监理人员是否认真履行职务,检查监理工作开展情况;

--抽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质量,对发现问题发出整改通知,并跟踪检查,直至消除问题。

第三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作为辖区内农村公路的项目法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负总责。其具体职责是:

--建立健全项目工程量保证体系,并保证体系有效运转;

--建立质量责任制和质量事故追究制度,并认真执行;

--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监督施工单位按国家规范和合同约定组织施工;

--监督施工单位按规定对进场材料、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施工单位。

是否按规定进行工序间的交验收;

--监督监理人员按监理规范和监理合同的要求进行监理,监理人员工作是否认真,是否正确履行监理职能;

--配合交通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检,督促施工单位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及时上报质量事故,并配合有关部门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十八条县交通局要选聘有经验的公路建设人员,经培训后,派往各乡镇,以乡镇为单位对农村公路打捆监理。监理人员归属县交通局管理,检测设备由县交通局提供。监理费用有项目法人单位承担。

第三十九条农村公路及公路上的桥涵等辅助设施建设工程要设定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质量缺陷责任期为一年,质量保证金为工程合同价的5%。质量保证金由施工单位缴纳,待工程验收合格后,全额返还给缴纳单位。

第四十条发生质量事故应及时上报,不得瞒报。

第四十一条农村公路施工现场应设立工程质量主要措施告示牌,以便社会监督和质量问题的举报。

第九章工程验收

第四十二条农村公路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立即提出书面申请,请求项目法人进行验收。项目法人接到施工单位的报告后,应立即开展项目验收的准备工作,分别报请市、县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农村公路施工结束,未经验收者,不得投入使用。投入使用造成的损失,有施工单位承担。施工单位已经提出申请,项目法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进行验收,应按合同规定,给施工单位经济补偿。

第四十三条农村公路实现一次验收,即交、竣工验收合并进行,验收经费由项目法人承担。

第四十四条农村公路中乡、村道路的验收由县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项目法人操办具体事务;农村公路上的中型以上桥梁由市交通局组织验收。

第四十五条农村公路可以乡镇为单位多个工程一起验收。农村公路上的中型以上桥梁应单独验收。

第四十六条农村公路的验收要按国家规定的办法、程序、内容、格式进行,待省交通厅做出具体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办法与程序后,按省交通厅的规定进行。国家规定的验收办法、程序、内容、格式由县交通局另文下达。

第四十七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不合格者,按合同规定由施工单位无偿消除病害,直到合格为止;项目法人认为合格后,可申请管理部门再次验收,如仍不合格,应移交纪检部门或司法部门进行立案调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验收合格者,项目法人应监督施工单位在缺陷责任期内切实负起责任,及时消除病害。

第十章廉政建设安全管理

第四十八条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廉政制度,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加强廉政教育和监督,特别是重要人员的重点环节要盯住不放,避免出现腐败事故。

第四十九条县政府要与乡镇政府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廉政合同。

第五十条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廉政问题举报箱及举报电话,接受举报后,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认真调查,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第五十一条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防止事故的发生,避免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第五十二条发生安全事故,要及时上报县农村公路领导小组及安全局、不得瞒报。

第十一章考核与奖励

第五十三条县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执行情况、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情况、廉政建设和安全生产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作为奖励依据。

第五十四条对考核结果较好的镇、乡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并优先安排计划项目,对表现突现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考核结果较差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暂缓或者取消计划项目的安排。对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不作为的责任人予以戒免。

第十二章附则

农村交通设施篇11

1.1农村道路技术等级偏低

根据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农村公路中四级公路占70%,四级以下占22%,大量道路尚未系统地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地形复杂,山高谷深的高寒地区,使山区农村公路的大部分的山旁水而建,布局和半山区河谷,和路边的,山或悬崖道路线形曲折,宽度较窄,转弯半径太小,连续弯道多,连续曲线和纵坡太大,宽度较窄,一般不超过6米,部分道路没有进行铺路。土路,下雨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这些道路技术等级很低,严重影响车辆安全行驶。

1.2农村道路安全设施缺失

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大大方便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出行,大多数人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加上资金不足,在设计山路时,各种公路运营阶段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足,受资金的限制,在高边坡或悬崖缺乏安全保护设施,农村公路地段大多数的山区域交通标志设置数量少,不能合理安排缺失的位置,控制效果不能发挥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过于简单,轮廓标记不全,车行道边缘线几乎没有设置,夜间行车,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1.3缺乏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往往是限制路基路面、沟渠、边坡和桥梁的修复,忽视安全设施和完善,而对路面的抗滑、超高的曲线,交通安全设施、公路沿线的视线,线间隙、窄桥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危害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一直存在,除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资低,乡村公路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更没有专业的养护机械设备,有些村道严重失养,严重阻碍了农民群众的正常出行。

1.4农村公路地质条件复杂

高寒和山岭地区岩石多,土质薄,地质复杂,道路两侧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影响较大,大多数公路坡陡弯急,路面窄,对行车、行人存在安全隐患。

1.5山区的水文气候环境影响农村公路

水文气候条件复杂,冬天的雪,冻结时间,冰雪路面,严重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夏季易受暴雨和山体滑坡,道路被淹,毁坏路基滑坡,对车辆和道路设施的危害更大,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的破坏,农村公路建设由于资金有限,加上地形的限制,防范风险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维修强度大等特点,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高山公路大多属于山区公路,道路曲折,视野不好,水平低,韧性低,农村公路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

2造成高寒山区农村公路现状的原因

2.1历史原因

由于地形、地貌、高寒地区的地质特点,这给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上投资成本高,国家补贴和地方政府资助的个别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没有资本投资,导致资金短缺,从而降低质量和公路建设进度。

2.2农村公路养护不到位的原因

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要到位,设定专门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养护机械等必须条件。多年来,相对以往的路基养护机构的维护和管理有很大的进步,但有些工作还不尽人意,如公路排水的维护,特别是沟、涵洞、盲沟的维护。如果排水设施差,会造成路基和路面的损坏。

2.3农村公路管理的缺位

由于制度和人员短缺,高寒山区公路管理往往出于个人行为,参加调查道路时存在侵权现象。乱挖,重叠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些行为会造成道路交叉口堵塞和排水设施等存在安全隐患。

2.4运营者安全意识偏低

由于山区的公路等级低里程长,平交路口多,安全设施缺乏,有些公路都未通客车,靠农用车出行,车况差,加上自身安全意识较低,给农村公路的安全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解决措施

3.1增加生命保护工程的安全

安全设施能有效提高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给驾驶员提供安全警报。首先,应设置防撞设施,在危险路段两侧,如悬崖附近的道路,路边的水塘,这些地方和其他地方的农村公路改造过程中存在重大风险,必须建立良好的防撞设施。其次,标志应放置在适当的位置,方便驾驶员识别,应规范、统一,布局应该是明确的,狭窄而危险的道路上应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在四级公路的上下面可以设置相应的标志,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很大。

3.2探索当地条件,探索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的多元化

山区的农村公路由于长期车辆的非法经营,也容易受到损害,因此加大保护力度,延长山区农村公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边沟和排水系统的维护,由于高寒山区公路一面靠山,一边临水,边沟排水是确保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关键。

3.3加大农村公路管理

特别要加强道路产权行为处罚的危害性,还需要根据当事人的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同时加强对一些偏远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处罚,只有加强法律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对农村公路的一些破坏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

3.4增强村民对农村道路保护的意识

近年来,虽然驱动程序数量增加,但高山地区的司机相对落后的状况却依然存在,其技术水平不高的司机,车辆日常检查和维护的不足,从而为出行埋下了安全隐患,如此,应加强教育和农村驾驶员培训。同时,要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人们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农村公路免费、免费乘用车是一种常见现象。有人甚至认为,交通管理执法部门是故意的,不支持、配合交通管理。因此,普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和法律意识,是提高山区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农村交通设施篇12

1.1 农村道路技术等级偏低

根据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农村公路中四级公路占70%,四级以下占22%,大量道路尚未系统地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地形复杂,山高谷深的高寒地区,使山区农村公路的大部分的山旁水而建,布局和半山区河谷,和路边的,山或悬崖道路线形曲折,宽度较窄,转弯半径太小,连续弯道多,连续曲线和纵坡太大,宽度较窄,一般不超过6米,部分道路没有进行铺路。土路,下雨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这些道路技术等级很低,严重影响车辆安全行驶。

1.2 农村道路安全设施缺失

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大大方便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出行,大多数人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加上资金不足,在设计山路时,各种公路运营阶段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足,受资金的限制,在高边坡或悬崖缺乏安全保护设施,农村公路地段大多数的山区域交通标志设置数量少,不能合理安排缺失的位置,控制效果不能发挥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过于简单,轮廓标记不全,车行道边缘线几乎没有设置,夜间行车,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1.3 缺乏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往往是限制路基路面、沟渠、边坡和桥梁的修复,忽视安全设施和完善,而对路面的抗滑、超高的曲线,交通安全设施、公路沿线的视线,线间隙、窄桥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危害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一直存在,除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资低,乡村公路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更没有专业的养护机械设备,有些村道严重失养,严重阻碍了农民群众的正常出行。

1.4 农村公路地质条件复杂

高寒和山岭地区岩石多,土质薄,地质复杂,道路两侧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影响较大,大多数公路坡陡弯急,路面窄,对行车、行人存在安全隐患。

1.5 山区的水文气候环境影响农村公路

水文气候条件复杂,冬天的雪,冻结时间,冰雪路面,严重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夏季易受暴雨和山体滑坡,道路被淹,毁坏路基滑坡,对车辆和道路设施的危害更大,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的破坏,农村公路建设由于资金有限,加上地形的限制,防范风险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维修强度大等特点,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高山公路大多属于山区公路,道路曲折,视野不好,水平低,韧性低,农村公路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

2 造成高寒山区农村公路现状的原因

2.1 历史原因

由于地形、地貌、高寒地区的地质特点,这给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上投资成本高,家补贴和地方政府资助的个别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没有资本投资,导致资金短缺,从而降低质量和公路建设进度。

2.2 农村公路养护不到位的原因

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要到位,设定专门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养护机械等必须条件。多年来,相对以往的路基养护机构的维护和管理有很大的进步,但有些工作还不尽人意,如公路排水的维护,特别是沟、涵洞、盲沟的维护。如果排水设施差,会造成路基和路面的损坏。

2.3 农村公路管理的缺位

由于制度和人员短缺,高寒山区公路管理往往出于个人行为,参加调查道路时存在侵权现象。乱挖,重叠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些行为会造成道路交叉口堵塞和排水设施等存在安全隐患。

2.4 运营者安全意识偏低

由于山区的公路等级低里程长,平交路口多,安全设施缺乏,有些公路都未通客车,靠农用车出行,车况差,加上自身安全意识较低,给农村公路的安全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 解决措施

3.1 增加生命保护工程的安全

安全设施能有效提高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给驾驶员提供安全警报。首先,应设置防撞设施,在危险路段两侧,如悬崖附近的道路,路边的水塘,这些地方和其他地方的农村公路改造过程中存在重大风险,必须建立良好的防撞设施。其次,标志应放置在适当的位置,方便驾驶员识别,应规范、统一,布局应该是明确的,狭窄而危险的道路上应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在四级公路的上下面可以设置相应的标志,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很大。

3.2 探索当地条件,探索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的多元化

山区的农村公路由于长期车辆的非法经营,也容易受到损害,因此加大保护力度,延长山区农村公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边沟和排水系统的维护,由于高寒山区公路一面靠山,一边临水,边沟排水是确保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关键。

3.3 加大农村公路管理

特别要加强道路产权行为处罚的危害性,还需要根据当事人的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同时加强对一些偏远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处罚,只有加强法律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对农村公路的一些破坏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

3.4 增强村民对农村道路保护的意识

农村交通设施篇13

0引言

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交通部每年花巨资投入新农村交通建设,“十二五”规划中,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逾2 000亿元,这些举措有力促进了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有效发展。对于沿海地区新农村而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这已成为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共识。同时,由于沿海地区新农村交通建设项目自身种种特征,很多工程缺乏系统有效的项目管理。现就如何充分发挥新农村交通建设项目管理问题做如下探讨。

1 沿海地区新农村交通建设特点

1)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道路承载率激增。由于公路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订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沿海地区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大,“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从乡镇的主干公路修出通向每一个自然村的柏油路,每年都在飞速递增。但即便如此,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业耕作规模小和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规模小、密度低等原因,目前的农村公路规模仍远远难以满足农村发展农民出行的需求。

2)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和交通设施在军事地位上举足轻重。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既要保证组织计划和协调各种运输手段,做好各个环节的互相转换与衔接,又要组织交通运输线及交通设施的防卫、抢修和交通调整,交通保障的强度、难度显著增大。

3)农村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复杂。新农村交通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这就明确了地方政府工作主体地位,落实责任,才能有效的推进“三新”发展战略实施。同时,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约束条件。它是在限定的资源消耗、时间要求和质量规定下,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新农网交通建设改造工程多为零散工程,一般建设周期较短又是一个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

2 沿海地区新农村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现状

1)政府没有统筹兼顾,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新农村交通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契机,而有些沿海地区政府领导却只将其看做政绩工程。甚至有些领导干脆当做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把项目承包出去后,就不管不问了。这些不负责任的做法扭曲了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使各种利民项目的功效大大缩水。

2)造价管理混乱,资金管理无序。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业耕作规模小和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规模小、密度低。一方面是政府财政实力薄弱,对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不重视等种种原因,导致对农村公路建设历史欠账很多,资金计划无序;另一方面是有限的财力却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益,用钱用不到刀口之上。导致很多工程在承包时施工单位低中标,多签证,高结算,大大超出工程预算。

3)质量打折扣,保养成空白。新农村工程一般小而杂,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修建中,承包商为了利益,不惜偷工减料。建设单位没有现场监理,质量检测等有效措施。致使有些路段刚修好,大型车辆一轧一个坑。还有些经过几次大雨,拖拉机一过,路基就塌下去了。这样的工程承载不了农村发展经济的愿望,本该使用十年的路段,结果不到五年就废了。另外,及时建好了新路,要使这条路长久的发挥功效保养才是重中之重。而农村道路保养后期服务几近为零。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概念在沿海新农村交通问题上总是过早夭折。

3 沿海地区新农村交通建设管理对策

1)科学规划,完善网路。加强沿海地区的农村交通建设力度,农村交通规划目标要有科学性、实用性,要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与地方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一是打通镇至县城或出县境与外县的联接线,发展县域经济;二是接通断头路,尽可能避免迂回线路,缩短里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三是做到村村通公路。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