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农村个体户宣传实用13篇

农村个体户宣传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1

博州辖下两县一市一口岸,总人口48.73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2.21万余人,农户数8.15万余户。辖内已开展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和建立农户信用评价的有,博乐市农村信用联社、精河县农村信用联社、温泉县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博州分行、农业银行博州分行和农行博尔塔拉兵团支行,共33个金融机构网点;正在建立农户信用评价的有农行博尔塔拉兵团支行,共5个金融机构网点。截至2012年4月末,全州涉农金融机构已为7.29万户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占全州农户数的89.45%,评定信用户5.8万户,占建档农户的79.56%。

(二)惠农卡的发放及授信情况

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用服务,农行博尔塔拉兵团支行推广发行“惠农准贷记卡”。截至2012年4月末,农行博尔塔拉兵团支行发行“惠农卡”0.02万张,授信0.02万户,发放小额农户贷款1990万元。

(三)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情况

截至2012年4月末,全州已评定信用农户5.8万户,占建档农户的79.56%,评定信用村、信用乡(镇)分别达129、4个。

(四)农村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情况

博州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对农村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每年的评定工作,截至2012年4月末,全州涉农金融机构已对166户农村中小企业进行了信用等级评级,全州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37286万元,分别占全州各项贷款余额和涉农的49.51%和55.05%。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情况

据调查,截至2012年4月末,博州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2户,有3户在人行征信系统中拥有信用档案。

二、采取措施

(一)政府推动、人行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参与,积极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机制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实践中,博州中支结合人总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指引》,制定《博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博州地区农村信用社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即以“信用工程”创建为载体,以农村征信体系和农村信用宣传为抓手,以建立、完善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评价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同时与自治州政府沟通协调,以博州政办发〔2009〕90号建立起了由19家成员单位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及要求,在全州建立起了以地方及农五师党政为服务的组织主体、以人民银行为服务的指导主体、以村队及连队为服务的传导主体、以涉农金融机构为服务的营销主体的“四位一体”合力互动的博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机制。

(二)积极开展农村征信宣传工作

博州中支通过三个方面全面推动农村征信宣传工作。一是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征信宣传网络体系。为全面推动博州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博州政府批转了由博州中支起草了《博州农村征信宣传工作站创建实施方案》,成立了博州农村征信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了“县(市)-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农村征信宣传网络体系,为博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构建了坚强宣传阵地。二是开展了“金融知识进牧区,征信宣传入草原”系列活动。博州中支组织金融机构成立了“征信知识宣传队”,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方面的知识带入牧区。三是举办农五师“三信工程”创建宣讲暨“征信和金融知识进团场”宣传周活动。为全面推动农五师信用环境建设,加快农五师“三信工程”创建步伐,博州中支在兵团农五师9个团场开展了“三信工程”创建宣讲活动暨“征信和金融知识进团场”宣传周活动。在活动期间,举办了30多场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实现3000余名团场职工与信用知识的“零距离接触”,为农五师开展农牧团场信用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强化制度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民的信用工程,必须有严密的制度来推动它的发展并防患于未然。因此博州中支制定了《全面推进博州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和《兵团农五师开展信用工程建设暂行办法》,在博州地方以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在兵团农五师以创建“信用户、信用连队、信用团场”为主要载体,以人民银行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基础,健全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征集机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和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四)涉农金融机构实施利率优惠措施,积极服务“信用户”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以来,博州各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设计农户信用评价体系,科学评出农户信用状况,不断增强农户信用意识,为农村金融机构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合理放贷提供参考依据,并对“信用户”实施利率优惠政策。据调查,博乐市农村信用联社一年期基准利率为6.56%,对 “信用户”实行上浮10%的利率优惠政策,利率上浮空间大大低于信用评级较低的农户。利率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博州农户信用意识逐步提高,为博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取得成效

(一)农民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

截至2012年5月末,博州有3万户农户获得贷款,农户贷款面达37.43%;农户贷款余额185359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883269万元的20.98%,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2589万元,农户联保贷款65161万元。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信用社增效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继新世纪党中央连续下发了5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之后,出台的又一个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深刻总结了3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决定》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认识上有新突破,在理论上有新发展,在政策上有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用《决定》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突出重点,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做到“四个结合”

这次抽调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六下乡村入农户”活动既是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作风、贴近农民、锻炼干部的有效方式。抽调下派的工作队、组及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要把学习宣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年全市12件大事20件实事,谋划好、部署好全年的工作结合起来;二要与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三要与冬季党员培训、农民法制教育、农民科技培训、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四要与关注民生、扶贫帮困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被抽调下派的工作队成员要通过扎实深入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上来,做到理解更加到位,把握更加准确,贯彻更加自觉,切实在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草畜产业提升、农田水利建设、培育新农民、“少生快富”工程等当前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上再掀“新浪潮”,再起“新浪花”,再创新佳绩。

三、创新成效,积极开展“六下乡村入农户”活动

开展“六下乡村入农户”活动,理论宣传的主题内容是把党的十七届三全会精神、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农业农村工作及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传达给群众,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科技宣传重点是向农民传授向农民传授耕地保护制度、土地流转经营,长枣品牌营销、草畜产业技能、瓜菜特色种植,信息知识普及、专业合作体系、惠农补贴政策等方面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新形势。文化宣传要围绕“六个一”文化下乡村工程要求,广泛开展歌舞下乡村、戏剧下乡、电影下乡、图书下乡、体育健身下乡、新春贺联下乡等活动。卫生、计生宣传要采取联动方式,围绕农村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农民健康教育和基本国策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50岁以上农民免费体检、婚育新风教育和“三无”创建活动,普及医疗卫生知识,为群众“送医、送药、送保健”。法律宣传要广泛开展“三农”改革政策宣传、村民自治法律讲座、财务公开制度宣传、“阳光财政”服务宣传、以案说法教育宣传、法制电影巡回公演、法制读物赠送农家、法治维权关爱农民、婚姻赡养人人明白、矛盾纠纷依法排解等下乡入户活动。要通过“六下乡村入农户”集中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增收信心和致富本领,促进乡风文明,在全市上下形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四、联系实际,转变作风,严明纪律

一要认真学习。镇工作队、各村工作组和抽调的工作队员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行专题学习,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决定》精神和党对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学深学透,准确领会、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为进村入户宣传贯彻打好基础。

二要深入宣传。镇工作队、各村组工作组要在这次动员会的基础上,组织宣讲小组,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宣讲,要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原原本本宣传给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要确保每个行政村集中宣讲2次以上,入户宣传率要达到80%以上,努力使学习宣传的过程成为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3

(二)农村法制宣传的内容要坚持实用性,针对“兴奋点”,以增强法制宣传的吸引力。针对农村、农民结构的层次性和法制宣传需求的多样性,在制定法制宣传计划时,既“求同”也“存异”,既安排《宪法》、《民法》、《婚姻法》、《治安处罚法》等共性内容,又要因人、因岗、因需而异,如安排《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劳动合同法》、《企业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等个性内容,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按需施教,学以致用,时刻把脉不同层次农民需求的“兴奋点”,教育引导农民自觉依法守法致富闯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学会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农民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和能力,让农民亲身感受到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懂法的必要性,以此来激发农民的学法热情、用法原动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逐步由“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使法制宣传教育真正进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农村法制宣传的方式要坚持实效性,把握“着力点”,以增强法制宣传的渗透力。针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多、分散性大、流动性强等特点,一些传统的“我讲你听”、“你说我记”的老办法已经难以奏效,需要我们从过去的“一支笔、一本书、一支队”老套路上走出来,在总结借鉴原有成功经验基础上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创新载体,把法律条文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宣传途径,变成通俗易懂、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传播到千家万户。首先要将农村原有的法制宣传媒体、法制学校阵地向面上扩展,点上渗透,使其有效地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应有作用。其次要充分运用广播、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发挥其“触角”长,“射程”远,传递快,覆盖面广,形象直观,入耳入脑的优势,使农民走在路上能听到、坐在家中能看到、以耳濡目染的形式,把法律送到农民心坎上。再次开展行之有效的法制宣传主题活动。通过开展“法律咨询”、“以案说法”、“法律知识竞赛”、“现身说法”和小品、相声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农村法制文化活动,发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作用。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宣传教育对象需求,改变过去枯燥的“灌输式”、“填鸭式”宣传教育的方式,创办农村“普法超市”、法制夜校,由农民根椐自己需求,进行“菜单式”、“订单式”法律知识

宣传教育。利用农民群众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来“现身说法”、“以案说法”,使农民感到法律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用得上的好东西,真正有效地激发他们学法用法的浓厚兴趣。 (四)农村法制宣传的组织要坚持灵活性,选择“结合点”,以提高法制宣传的实际效果。针对农民生产、生活特点,根椐农民实际需求,统筹兼顾、见缝插针,因“类”制宜实施教育。对在家务农的农民,可利用下雨天或农闲冬休时间组织机动教育;对就近经商、务工的农民可选用早晚或节假日,避开经营、务工时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对外出经商、务工的农民可采取邮寄法制宣传资料进行函授式教育;对农民中的党团员可结合党校、团校培训及平时活动开展阵地式教育;对农村年老体弱、没有文化的农民可上门走访开展谈心式教育。春节期间,利用农村走亲访友之机开展庭院法制故事会、法制报告会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还可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实行农民工外出务工前法制培训,发给普法合格者证书。对个体工商户和企业职工,特别是私营企业的职工,劳动、工商、普法依法治理等部门结合诚信守法经营教育开展应知应会法律知识教育,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限期补课。

(五)农村法制宣传的模式要突出可行性,挖掘“创新点”,把法制宣传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从农村法制宣传实际出发,创新法制宣传载体,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法制宣有效途径,创建农村“普法示范村、学法中心户、法律明白人”普法新模式,推动“六五”普法健康有序向纵深发展。

一是创建农村普法示范村。区法宣办制定下发创建普法示范村工作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对创建普法示范村的标准、措施和考核办法提出具体要求,纳入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各行政村分别成立由支部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的普法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区、镇、村三级组织网络,建立健全普法宣传“五有”阵地,即各村有一所法制学校、一个法制宣传栏、配备一套法律图书、建立一支法制宣传队伍和一套完整制度和档案,“研究工作先学法、作出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言论行动符合法”逐步成为村干部和普法骨干的自觉行动。

二是培育学法用法中心户。以自然村庄划块为区,毗邻居住的农户为依托,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培育学法中心户。确定中心户数不受户数和人口多少限制,因地制宜,每区少则3-5户,多则10-20户。中心户要求“五有”:即有较好的家庭活动场所、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有一套法律宣传资料、有一定的社会矛盾调解经验。户主主要由一些农村老党员、离退休回乡老干部、老教师、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或爱好者等组成,他们既是懂法守法先行者,也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者。主要职责是:利用农村空闲、下雨时间组织邻居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二是利用调处民事纠纷等机会就事说法,宣传治安处罚法;三是利用红白喜事聚会等平台,宣传农村易风易俗等政策法规。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4

1、部分包村干部思想不够重视,对新医合工作的有关政策理解不透,工作不细致,有些政策措施未能很好地贯彻落实,使工作进展不平衡;

2、宣传工作力度不够,部分农民对合作医疗政策了解得不全面,心存疑虑,担心合作医疗基金被挪用、得不到实惠等等,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3、我镇有7000多民工在镇外打工,动员这部分人参合难度非常大。所以农户参合率一直上不去,距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关甚远。 

如何解决各村发展不平衡、干部积极性不高、群众观望情绪重等主客观原因成为镇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为了扭转我镇“新农合”工作相对滞后的局面,加快全镇“新农合”工作进度,提高农民的参合率,1月25日,我镇召开全镇“新农合”工作汇报会,明确了“新农合”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 

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我镇相继召开了5次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立了“全、易、重”的工作方针,全就是全面铺开,广泛宣传;易就是从思想觉悟好,容易说服的群众入手,以点带面;重就是重点抓好几个人口多的村委。并成立了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由书记、镇长担任管理委员会主任亲自抓,分管副书记、副镇长担任副主任具体抓,并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抽调有关人员,确保每个村(社区)有两名包村镇干部。 

二、工作措施到位。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5

2、突出宣传农村清洁工程创建标准,开展以“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活动”等宣传活动,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3、突出宣传农村清洁工程农户家庭“三包”责任制、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知识、卫生评比措施等;

4、宣传报道农村清洁工程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以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二、宣传安排

1、争取在电视台、公众信息网等媒体上多报道消息,扩大知晓覆盖度。

2、在人口密集、交通要道、电线杆等地方设立宣传牌;制订和印发以垃圾分类减量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倡议书或者公开信。

3、组织干部进村入户,重点宣传垃圾分类减量措施,以及农户应承担的垃圾处理义务,指导村实施好农村清洁工程。

4、村负责制定以家庭“三包”责任制为内容的《村规民约》,与每个农户签订家庭“三包”责任状;组织农户开展一次卫生评比活动,对农户张贴评比标识,评比结果在宣传栏内进行公示。

三、宣传要求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6

(一)印制《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致全市农民的一封信》,发到本市每个农户家庭,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印制《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告》,张贴到每个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组和集镇等人员集中、便于群众阅读的地方。

(三)印制《*市农村税费改革宣传手册》,发到本市每个农户家庭。

(四)*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日报和京郊日报等市级主要新闻单位要开辟专栏或者专题节目,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各区县改革的经验及动态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改革期间,每家新闻单位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做到每周不少于一次,做到电视有影象、电台有声音、报纸有文章。

(五)各区县电视台、广播站和内部刊物要开辟专题节目,采取讲座、问答、报道、录音采访等多种形式对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改革期间,电视台和广播站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宣传报道每周不少于三次。区县宣传部门自办的内部赠阅刊物每期都要有报道文章。

(六)乡镇、村广播站从市农村税费改革动员大会以后,对本乡镇、村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每天都要进行宣传报道。各乡镇和各行政村要在主要街道和村级组织办公地点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大力营造改革气氛。

(七)村党支部、村经济合作社和村委会要分别召开党员会、干部会、社员代表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政策,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

二、认真搞好各级干部的培训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政策能否得到准确、及时、全面贯彻落实,关键在于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能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熟练掌握政策。因此,在税费改革开始之前必须对各级干部进行培训。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

(一)由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协调会议办公室编印《*市农村税费改革实务手册》,包括中央和我市有关农村税费改革的文件、中央和我市有关领导的讲话和报告、昌平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知识问答、其他等五个部分内容。对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意义、政策、方法、程序等各种问题的处理进行详细讲解。《实务手册》的发放,做到区县领导、区县有关部门相关人员人手一册;乡镇领导干部、乡镇包村干部人手一册;村级主要干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合作社长)和财务人员人手一册。

(二)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协调会议办公室已于6月17、18两日,采取电视电话会议方式对区县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乡镇主要领导进行了两天培训,由有关领导同志就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问题进行了讲解。

(三)各区县负责对具体从事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有关委、办、局和乡镇干部进行培训。

(四)各乡镇负责对包村干部和村级干部进行培训。

各级进行培训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采取集中讲课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自学与答疑的方式。通过层层培训,务必使各级干部全面掌握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三、把《*市农民负担监督卡》发到每个农户

我市从19*年开始实施《*市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七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农民负担监督卡是农民负担政策的明白卡,是农民群众抵制“三乱”行为的锐利武器,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要把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市农民负担监督卡》的内容包括以下五项:

一是每一户应负担的农业税及附加的数额,详细列出农户承包土地的面积、计税常产、计税价格、税率、应交农业税数额、应交农业税附加数额、完税期限与纳税地点。农户新的税费任务经过社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张榜公布以后,填入农民负担监督卡。经本户户主签字认可后,一定五年不变。

二是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数额。按五个年度分别详细列出各个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项目、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劳项目、农户人口数和劳动力数,人均应负担筹资数额、劳均应负担筹劳数额,本户应负担筹资、筹劳数额、实际完成任务情况等。年初,经社员代表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筹资筹劳方案以后,填入监督卡。

三是主要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水电等生产生活商品和服务价格公示。

四是与农户利益密切相关的主要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公示。

五是农民负担举报电话、受理举报部门名称和地址、举报查处程序公示。

《*市农民负担监督卡》要在今年10月15日之前发到每个农户手中。

四、加强对农村税费改革宣传工作的领导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7

(一)年全市农民参合率达95%以上。以乡镇、行政村为单位的参合覆盖率达100%;

(二)五保户、贫困户、特困户、伤残军人、军烈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役军人等民政优抚对象的参合率达100%。

二、参合对象

凡市辖区内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包括:外出打工、经商、上学的农村居民),农垦系统、林场、各类开发区中属于农业人口的居民、因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占用土地后既未安排工作,又未能参加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农转非人员,按照自愿和属地化原则,可纳入户口所在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筹资标准

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每人每年缴纳参合基金20元,中央财政补助60元,省级财政补助60元,共计140元。其中:五保户、贫困户、特困户、克木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及伤残军人、军烈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役军人等民政优抚对象的个人参合费用由市民政局通过医疗救助基金帮助代缴。镇、乡边境一线村委会边民的个人参合费用由市财政从“兴边富民”工程专项资金中代缴。

四、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工作:年9月为“宣传活动月”,市合管办要深入各乡镇配合各乡镇党委、政府开展宣传工作,9月20日前各乡、镇要召开乡镇宣传动员大会,同时市广播电视局要通过广播电视和报刊做好宣传活动。

(二)筹资收缴工作:年度的筹资工作从年9月10日开始至年12月30日结束,上缴参合基金、上报参合报表工作在年1月5日前全部结束。

五、工作措施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基金筹集等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筹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组织召开乡、村两级动员大会,并把筹资任务分解到每个行政村,确保参合人数达到本辖区农业人口的95%以上。

(二)各村委会及村小组干部要负责本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的宣传、参合费用的收缴、参合登记表的填写、医疗证发放等工作。筹资以户为单位收缴资金,并出具正式收款票据,做到户、人、款、表、证五对应,确保准确无误。筹资工作结束后,各村委会及村小组干部负责及时将参合基金、发票存根、参合登记本上交到乡镇合管办(卫生院)。

(三)各乡(镇)合管办要负责本乡(镇)各村委会参合基金的收缴、汇总表、登记表的核对、参合农民信息的微机录入及参合情况公示工作。参合登记表及汇总表经核对准确无误后,上报市合管办,并及时将参合基金足额上缴到乡镇财政所,乡镇财政所于12月30日前及时将筹集到的参合基金上交到市合管办,市合管办再转交至市财政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四)各乡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要积极参与所在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工作,并做好宣传和政策咨询工作。

(五)五保户、贫困户、特困户、克木人、伤残军人、军烈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役军人等民政优抚对象的个人参合费用由市民政局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负责资助,民政资助资金及边境一线村委会边民的个人缴纳参合资金财政负责部分,必须于年11月30日前直接拨付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六、工作要求

(一)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等媒体的宣传作用,特别是要通过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宣传,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要做到一村一位宣传专干,一户一张宣传单,真正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一人有病大家帮,合作医疗保健康,共同抗病奔小康”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明确落实任务,本着对农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要在坚持农民自愿参合的原则基础上,认真吸取以前开展宣传缴费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充分发挥乡镇干部、村干部的积极性,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人员的责任制方案,做到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确保缴费任务如期完成。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8

4.突出了科技兴农的宣传农民需要科技,农村需要科技。各县(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均开辟了专栏、专题,结合农村实际开展科技宣传,其主要形式有:科普知识介绍,农村实用新技术的推广,科普人物的宣传,农业专家讲座,科普创作等等,起到了“送科学知识上农户,送科学技术到田头”的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5.加强农村的对外宣传“让我省农民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我省农村”,这是近两年我省农村新闻宣传的一条新思路。各县报在抓好本地宣传的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媒介优势,加强对外报道,取得了显著成效。地处鄂西北山区的郧西县,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十分封闭。但郧西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革命史上这里曾是一片革命圣土。为了让外界了解郧西,扩大对外开放,县委组织新闻媒体加强对外报道,摄制了电视专题片《郧西人》、组织了《一部顽强的抗争史》等大型报道,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中央新闻单位均对郧西作了报道。地处江汉平原的钟祥市,近年来更是全方位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仅1996年,该县在人民日 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信息市场报等中央新闻媒介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稿500多条,其中有80条新闻发在头版或头条位置。电视新闻《钟祥效益农业创佳绩》、《钟祥立体植树效益显著》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滚动播出。电视片《江汉明珠》、《神州一片热土》、《荆楚风》(钟祥专集)和《学习张家港,争创省道强》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美国斯科拉电视台播出。这些对外报道,塑造了钟祥市良好的外部形象,有力地促进了钟祥的对外开放。

三、湖北农村新闻宣传的成功经验

1.县(市)党委加强对农村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并给予有力支持这是湖北省农村新闻宣传工作搞得较好的最重要经验。全省绝大多数县市党委十分重视农村新闻宣传工作,十分重视加强对当地报纸电台、电视台的领导与指导,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有力支持。全省各县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人员有编制,财政有补贴,报社负责人列席县(市)委常委会议,能及时了解县(市)委精神、县(市)委指导思想与工作部署。这些措施保证了县(市)报社、电台、电视台能全力做好农村新闻宣传工作。除县(市)党委外,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厅、省农业厅、省新闻出版局也加强了对农村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与指导,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在1997年报纸调整中,我省23家只有内部刊号的县(市)报均以地(市)报的地方版形式继续出版,这就是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给予支持的结果。

2.加强农村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全省目前专职从事农村新闻宣传的人员共计约1万人,其中,报社1000多人,电台约3000人,电视台2300多人,各县的乡、镇均有专职的宣传干部。此外,还有一支庞大的农村业余通讯员队伍。这些业余通讯员遍布全省农村各地,及时反映农村情况,并广泛开展读报活动,在农村新闻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建设这支宣传队伍,各地采取了培训班、评选优秀通讯员、举办中心学习小组等形式,对这支队伍进行政治与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例如钟祥市委宣传部就分别举办了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培训班,多次选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业务骨干到上级新闻单位进行定向培训。各乡、镇以市新闻单位为依托,先后举办了32期业余通讯员培训班,培训通讯员20__多人。

3.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开展新闻宣传活动这是全省农村新闻宣传最重要的特色,也是我省农村新闻宣传受到广大农民欢迎的根本原因。《襄阳日报》是我省乃至全国县(市)中办得较早、办得较好的一张报纸,我们阅读了该报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的全部报纸,发现该报的宣传紧紧围绕着襄阳县委的实际工作进行。报纸宣传重点就是县委的工作中心,报纸宣传的典型,就是县委要抓的典型,报纸的宣传内容与县委的工作部署十分协调,与当地农民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十分贴近。该报负责人说:县报的“根”在县,县报的优势在县,脱离了本县实际,县报就失去了生命力。农村新闻宣传确实大有文章可做,近几年来,各新闻单位围绕着农村抗洪救灾、脱贫致富、反腐倡廉、增收减负、产业调整、科学种田等等问题做出了许多大文章,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例如,我省多家新闻单位共同进行的竹山县十星文明户的系列报道,开放的大别山系列报道和1996年湖北电力报进行的“走村串户访农民”的大型系列报道等都非常成功。以“走村串户访农民”系列报道为例,这次系列报道的采访活动沿湖北境内的长江和北部的山区两条线路展开。沿江一线起自三峡坝区,途经10个县(市),终点黄梅。沿山一线起自郧西山区,同样途径10个县(市),终点麻城。整个采访活动历时一个多月,行程1千多里,先后发稿22篇。这一系列报道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用电难问题,反映了农村的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滥收费等实际问题,因而引起了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实际措施为农民解决用电难的问题,深受广大农民欢迎。4.既做宣传,又做工作,把向农民宣传和为农民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湖北省农村新闻宣传工作的又一重要特点。全省各县(市)报都设有群工部,专门负责读者来信来访工作,负责为农民排疑解难,其它新闻单位也把为农民服务当作自己的重要职责,工作卓有成效。1994年8月,楚天广播电台得知云梦县农民尹秀萍因患左髓骨结核7年,家境贫寒无力医治,多次寻短·311·见。该台立即向社会募资120__多元,安排她到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医,经过7个月的治疗,病情得到好转,尹秀萍在给该台的信中说:“我是楚天台的女儿!”再如,1998年7月至8月,湖北省沿江一线遭到了特大洪水灾害,沿江县(市)农民遇到严重困难,湖北电视台在做好抗洪救灾报道的同时,精心组织了一场向灾区募资的义演,这次义演组织得十分成功,不仅给广大灾民送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而且募集了2亿元的捐赠资金。四、湖北省农村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湖北省农村新闻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从21世纪农村发展来看,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1.农村新闻宣传效果问题我们先后深入到郧西县的过风村、城南村、城北村、伍塔坪村、唐沟林村、上香工村、道西里村,浠水县的芦河村、少主地村,汉阳县的群益村、李集村、官桥村,钟祥市的芦席村、曙光村、尚集村、高集村、罗集村、阳光村、郑桥村、密沛村、东方红村、灯塔灯、花村等24个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是:有12个村的村民对农村新闻宣传不满意,占48,有7个村的村民对农村新闻宣传基本满意,占28,有6个村对农村新闻宣传满意,占24。其中,“满意”的主要集中在钟祥市,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电视宣传搞得好。“不满意”的主要集中在郧西,9个村就有7个村不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新闻报道真正关心农村、反映农民的内容少,离农村实际远了。有的农民说:“现在报纸上是领导坐上席,电视上是头头露脸皮,广播上是小姐唱大戏,我们是云里雾里活受气。”还有不少人认为报道缺少真实性、实用性和可读性。2.报纸和广播进村入户的问题农村新闻宣传要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报纸、广播、电视进村,进农户,让农民真正能看到报纸,听到广播,看到电视。前面提到的郧西县的9个村257户中,平均每个村订报8.1份,户平均有0.15份报纸,主要是公费订阅,有53的人基本不看报;9个村共有喇叭4只,户平收音机0.23台,电视机0.46台。由此可见,报纸、广播入户率很低。地处江汉平原的钟祥市情况也不怎么好。在我们调查的9个村中,户平均订报0.1份,也是公费订报,有45.8的人基本不看报;9个村共有喇叭168只,村平均16.8只,户平均收音机0.82台,电视机1台,广播电视入户率比报纸的入户率要高。3.农村新闻宣传经费投入问题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我省农村新闻宣传工作的最突出的因素。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农村广播事业上,广播由于受媒介特征的影响,创收能力有限,而农村广播的基础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目前,全省绝大多县广播电台还是五六十年代的设备,体积大、功能小、效果差,但是县(市)一般对广播电台实行“人头费包干”制,一般一年有十几万元的补贴,这就使得县广播台经济十分困难,这种状况在实行“三台合一”以后有所缓解,但远不能从根本上好转,必须由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县报的情况除了襄阳、随州等少数报外,经济状况均不太好,许多县报仍然在维生线上苦苦挣扎。4.地域不平衡问题我们的调查表明,我省的农村新闻宣传工作,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报道质量上,还是在宣传效果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一般说来,平 原地区比山区要好;城市周边地区比其它农村要好。如何搞好鄂西、鄂西北、鄂东山区的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5.农村新闻宣传队伍问题全省县(市)新闻单位和县、乡、镇宣传干部共计约1万人,其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极少。有高级业务职称的人数更少,在县(市)报仅有2人,在县(市)电视台、广播电台也只有4人。而且农村新闻宣传人才来源过于单一,除了从基层选拔外,很少有新闻院系毕业生到县(市)新闻单位工作。以郧西县为例,县报(社)、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三家新闻单位共有46人,其中,有本科学历的2人,大专学历的16人,其余均为中专、高中甚至初中学历;没有高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的有4人,只有1人是新闻院系毕业的大专生。显然,这支队伍的学历、职称、专业和队伍来源结构很不适应农村新闻宣传工作发展的需要。

五、湖北省农村新闻宣传工作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9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电信公司要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电话村村通”工程实施领导小组,乡镇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确定专门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电话村村通工作。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新农村建设信息致富联络员”,县电信公司客户经理为“新农村建设信息致富指导员”。

乡镇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乡镇各村社“电话村村通”工程的宣传发动,用户的发展;县电信公司负责全县村村通电话的网络建设、用户电话的安装维护、数据统计等日常工作。

(二)加快通信网络建设,实现全县无缝覆盖

县电信公司在20**年10月底以前完成无线网络优化,新建无线基站,确保20**年年底实现无线网络全县范围无缝隙覆盖;同时在场镇周围做好有线网络的小调,逐步延伸有线网络,通过无线与有线的齐头并进,在20**年底实现全县村村通电话。

(三)制定优惠政策,让农民群众得实惠

1.电话机终端实行补贴,让农民群众买得起。

县电信公司要以优惠价格向农民朋友提供电话机终端,同时赠送相应的话费,真正实现农民群众买得起。

2.多种话费优惠,让农民群众用得起。

县电信公司要把拨打德阳其他县(市)的区间话费由原来的每分钟0.5元下调到每分钟0.2元;对夜间通话、国内长途通话费向农民制定优惠政策,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用得起。

3、农家信息包月,打造幸福农家。

县电信公司要对集合农业、娱乐、教育、打工、供求信息和专家热线的幸福农家信息,实行优惠包月随便打,免收市话费,给农民朋友带来更多的致富信息,优惠搭建致富的桥梁。

4、提供完善售后服务。

农户需安装电话,只要到当地村委会登记、交费后,由电信公司在当地的客户经理负责上门安装,使用过程中的障碍由客户经理提供上门维修服务;电话机终端终身负责维修保证使用。

(四)广泛宣传,积极推进

电信公司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村通电话的宣传,积极配合各镇(乡)在7月底以前组织召开的村社干部电话村村通发动工作会,贯彻落实村社电话村村通发展方案,并组织实施。电信公司要在全县范围内做好墙体广告宣传、路边广告宣传;印制用户优惠政策宣传单,并向每位客户进行宣传;印制、张帖市县保护通信线路公告,宣传到家喻户晓。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10

3、镇计生中心建成一流的世代服务阵地。

4、村(居)世代服务室全履盖,有标准的能提供给农民群众学习宣传培训的人口分校。

5、村(居)应建成常年性、标准性的人口计生宣传栏(生育文化宣传栏),人口文化图书角(计生科技等图书100册以上)。人口文化中心户(新农村文化书屋)10个以上。

6、村居有蓝球场、乒乓室、浴室、卫生室等文体健身场所。

7、生育文化宣传品全履盖,进村入户率达100%。

8、人口文化宣传知识普及率达95%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1、镇村(居)要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和政策法规知识,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新型生育文化的需求。

2、积极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促进邻里和谐、乡风文明,使人口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使婚育新风深入人心、造福万家。

3、注重发挥人口学校、人口分校、世代服务室、人口文化中心户等农村基层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培训,组织农民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及生产、生活、生育相关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

4、整合和运用农村文化资源,加强村(居)人口文化设施建设,将人口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整体规划,村居要有常年性、标志性的人口计生宣传栏、生育文化宣传栏、人口文化图书角、新农村文化书屋、人口文化中心户等生育文化宣传设施。镇要建设一支高质量、高品味的婚育新风一条街和人口文化大院。

5、加强生育文化宣传品进村入户全覆盖的力度,必要的人口计生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100%,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实用的宣传品。

6、采取丰富多彩、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组织开展文艺宣传和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大关爱女孩的宣传力度,形成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

三、主要工作要求

按照弘扬婚育新风,促进生育文明的总体要求,要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坚持结合、融入、促进的原则,找准人口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切入点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农村人口文化建设要努力做到五结合:

1、与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促进乡风文明和生育文明。

2、与人口计生政策法规教育和管理民主监督相结合,增加宣传教育渗透力。

3、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相结合,增强宣传教育感召力。

4、与落实计生奖扶制度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相结合,增加宣传教育影响力。

5、与开展计生“三下乡”和帮助群众致富相结合,增强宣传教育的向心力。

四、实施要求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11

二、工作目标

力争到2013年底,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建成全市统一、功能完备的农村征信服务平台,科学有效地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等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评定,实现农村信用信息共享;二是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建立与农村特色产业链条相配套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支持模式,发挥信用引导信贷资金配置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涉农贷款投放和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营造良好诚实守信氛围,努力将我市争创为“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系统化、特色化、长效化发展。

三、实施步骤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自2013年8月启动,年底前进行总结,分宣传启动、组织实施、总结考评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3年8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市直有关部门、人民银行及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企业的信用档案参考指标和评价参考标准。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1月)。由人民银行牵头,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征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信用档案,推广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和农户信贷评分系统。各涉农金融机构制定配套办法和措施,按照“先增量、后存量、锁定有贷户、挖掘潜力户、最终实现全采集”的思路,统筹安排,将全部新增贷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信用档案纳入农村信用共享平台,对存量贷款户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录入,逐步完善农户信用档案,并依托农户信用评分结果发放农户贷款。各镇(街道)协助辖区金融机构网点开展对所有符合标准农户的信息采集工作,实现全覆盖。

(三)总结考评阶段(2013年12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信用评定工作,涉农金融机构为信用户授牌,团市委和人民银行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授牌,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镇授牌。同时,认真总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和评分系统,拓展评价结果应用范围,深化建设内涵,提高社会效应。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统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负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检查监督等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

1、人民银行市支行。负责组织、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制定信用信息指标和评分标准,将信用档案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库对接,推进电子化信用档案和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根据涉农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和现有设施情况,指导其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

2、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商贸办、团市委。负责协同人民银行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支持和协助涉农金融机构做好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和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采集工作,组织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逐步实现各单位信用信息共享。引导和督促涉农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中资金紧缺问题。协调解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资金配套问题,出台技术服务、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支持信用户、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发展。

3、涉农金融机构。要制定各自工作计划,充分利用现有信贷业务系统,广泛征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将所有农户及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信贷信息及时纳入农村征信服务平台,保证信贷信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要充分利用信用评价结果,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实行利率优惠等激励手段,让信用客户享有信贷倾斜政策和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在贷款额度、期限上满足农户的生产需要。要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相适应的信用培植、信用评价和金融扶持模式,并据此实施信贷业务创新,使信用户享受信贷便利。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12
农村个体户宣传篇13

目前,广丰区区农户总共149330户,2019年全年需要完成新建、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900座,普及率要达84.69%,2020年全年需要完成新建、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9288座,普及率达90%。新建公厕30座,改造公厕22座,目前进展顺利。到目前已经完成124251户,改厕完成率达86.55%。2019年以来我区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水平着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村改厕工作,并做到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最终实现农村改厕全覆盖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广丰区区始终把农村改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环来抓,坚持在压实责任分工、强化投入保障、创新举措机制等多方面深入发力,具体是做到了“三个三”。

第一,打牢“三大基础”。

一是打牢责任分工的基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出台了《上饶市广丰区农村改厕工作实施方案》和《上饶市广丰区农村改厕督查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健委,由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管局等主要部门组成,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每月2O日至25日,区里组织专家组对各乡镇农村改厕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并在全区范围内排名,确保农村改厕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二是打牢数据信息的基础。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广泛深入开展调查摸底。由各乡镇(街道)牵头,充分发挥村(居)队伍数量多、熟悉情况、善做群众工作的优势,由乡镇把改厕任务数下发各行政村,组织村干部扎实开展入户调查,为了确保改厕数据的真实性,我区开发了一套改厕采集软件,方便改厕资料的收集。全面掌握,确保改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落到实处,为针对性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打牢数据信息基础。

三是打牢宣传发动的基础。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将宣传发动贯穿于改厕工作的全过程。召开村、组干部和群众座谈会形式,与他们细算改厕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四本帐,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改是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每个乡镇都抓好了三个行政村以上的农村改厕示范点(每个村一个点,原则上每个点不少于30户),建设标准按区爱卫办下发的图纸标准实施,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等媒体,宣传改厕的科学道理和卫生防病知识,增强农民的卫生意识,改变传统的不卫生、不文明的陋习。再是印发改厕宣传资料,宣传改厕益处,教育群众转变思想。最大限度提升群众对农村改厕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第二,落实“三大保障”。

一是通过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农户改厕工作。按照“地方为主、中央补助”政策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原则,经验收合格后,每座奖补1000—1600元,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厕所改革,区里根据改厕建设情况,对工作推进进度靠前的乡镇(街道)还 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二是通过优化举措机制,保障政策扶持。相关资金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厕所革命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整合更多的资金用于项目实施和后续管理。要把推进厕所革命作为文明创建和卫生创建的重要内容,改水改厕不到位、不彻底的,在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社区)考评中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通过注重跟踪服务,保障改厕的规范管理。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认真执行《江西省农村改厕项目三格户厕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现场施工。不得变更三格式化粪池结构及技术标准,未经统一培训且未取得相关资质的人员不得承包施工项目。要按照编号造册的要求进行编号和造册备案,并统一拍照备查。每座化粪池均需提供显示该池编号的照片作为申请验收的必备资料。

第三、强化“三项管理”。

一是强化质量管理。在工程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严把质量关,确保把农村改厕工作做好、好实。请改厕专家对全区乡镇(街道)、村(居)具体负责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在建设初期到现场讲解指导,放好样板,打造示范村,其他项目村再以样板村的标准进行推开。

二是强化督查管理。区卫健委、农业农村局对全区改厕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同时乡镇(街道)、村(居)明确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进度。对于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给乡镇(街道)、村(居),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区分管领导不定期到现场督查指导改厕工作。

三是强化管护工作管理。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建好厕所是前提,用好、管好才是关键。卫生厕所设计再科学、施工质量再好,如若使用不当,不进行维护,也会出现卫生厕所不卫生的问题,并且影响使用年限。要防止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倾向。各乡镇(街道)在加快改厕步伐的同时,做到加强对农户的指导,让群众掌握科学的使用和维护方法。要做好后续服务工作,把为民服务零距离体现在工作细节上,定期组织农户维护清理,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

四、目前存在的困难

(一)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经过实地调研,部分乡镇农户由于传统观念,不愿将新建厕屋置于院内,宁愿选择位置较远的院外,甚至将改厕工作视为包袱,为改厕施工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农村改風宣传力度需一步加大。部分农户改厕意识不强,仍执拗于千百年的传统习惯,卫生意识不高,不知道“三格式”化粪池的原理,仍不知道从第三格中取肥施用,未真正认识到农村改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三)需要进一步加大改厕资金投入。由于目前人工工资、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现有补助标准显然不够,加之少数农户不愿自筹,村里又没有实力补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具体将做到“三个进一步”。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