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的信息化实用13篇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1

信息化社会已经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已经被社会大众所认可,信息化系统在管理领域的强大效果是其他管理方式不能替代的,使得大量劳动力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当前绝大多数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涉及到医院的每个科室和各个工作环节,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现代化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准。药品精细化管理是信息化管理系统重要的一个分支,这个系统是按照传统的药品管理方式制定的,主要包括药品的采购、药品的管理和药品的销售等。本文以医院运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对药品采购环节进行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

1医院网络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现状

采购药物对医院是十分重要的,药物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治疗效果,药物的价格将会影响医院的盈利收入和患者的治疗费用,药物的品种将会影响医院治疗的手段和措施,因此医院必须重视采购药物环节。传统的药物采购需要大量的采购人员,为了确保药物的高质量和低价格,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需要奔波很多地方了解药品和厂家的实际情况,即增加了采购人员的工作量,还加重了医院在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医院网络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采购药品的情况,为医院和采购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为采购人员减少了工作量、节约了采购时间,为医院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支出,为患者减轻了看病压力,受到一直好评,下面就当前医院网络药物集中采购平台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

1.1网络完成药品订购 医院采购人员在发送药品采购订单的时候,是按照电子商务B2C模式进行的,这种管理模式将传统的电话、手工订单采购药品转化为更加简单的采购流程。其中具有发送、审核和制单等多个详细环节,以及医药公司对药品采购订单的回复浏览,采购人员可以在不出医院的前提下通过网络得到药品发货情况。通过网络查看订单号能够详细了解药物在物流中的每个环节,能够准确计算出到货时间,便于药品入库管理。

1.2采取阳光采购方式 医院可以通过网络通医药公司进行平台对接,逐渐健全医院采购采购药品详单目录,通过采购系统的中标目录,选取医院确标目录,达到医院药品采购目录的云服务信息,避免在编辑药品目录过程中因为人为操作导致的失误;医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询到所有中标的药品,这位一些特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个性化药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信息化管理之前可以与医药公司进行沟通,查看是否有需要的药品,医药公司是否有配中标,只要在系统中输入药品就可以看到所有中标厂家和药品的各种数据,所有的交易都在网络在开展,实现阳光采购。

2信息化管理在药品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2.1采购普通药品的应用 传统的药品采购工作量十分繁重,因为各种药品生产产地和规格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往往采购人员为了确保药品的高质量和低价格,必须前往药品的生产产地进行现场采购,很多药品需求量不高、产地较远,造成采购药品成本过高。利用信息化采购平台采购过程中,只要采购人员根据医院需要采购药品的清单,在采购平台上查找药品,详细核查药品的规格、价格等数据,对所有的药品生产商进行对比,综合考虑价格、运输费用、质量等因素,性价比最好的厂家进行合作,通过平台直接与厂家相关人员联系,敲定采购药品的具体事宜,具体要对药品的具体情况进行咨询,并且要通过网络查看厂家是否具有生产资质及信誉情况。要认真审核药品及厂家的相关资料,最好选取一些资质较好的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能够简化审核环节,但是首次合作的厂家必须严格认真开展审核工作。药品一般都是由厂家通过物流渠道运送到医院,药品到达后,采购人员要详细核查药品规格是否符合采购标准,保留采购单据,之后付清厂家尾款。药品入库过程中,必须由仓库管理人员和采购人员进行交接,管理人员要将药品的所有信息都录入信息化系统,具体包括采购时间、名称、数量、格等信息,确保药品信息完整。

2.2 PASS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PASS系统不仅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处方审核,同时也方便采购人员提前对所采购药品的说明书进行查询,及时核对用药信息是否正确,无需等药品到库才能看到说明书以确认是否是本院所需用药。并且病人对身体健康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原来的只听医生开药、服药到现在的认真细致看说明书,有疑问不仅对医生提问,还对药师提出自己的疑惑,通过PASS数据库系统可以提前对病人所用药品进行核对,是否就是病人所需,满足个体化用药。同时,这套数据系统也方便了药店对患者购买药品的引导作用,一些药品的售货员并不是专业医师,在顾客买药过程中可以询问顾客病情,查看购买药物是否符合患者病情,为患者提出正确的指导意见和用药说明,帮助患者正确用药。

2.3采购个体化药品的应用 药品的种类十分繁多,有些药物适合普遍疾病,有些药物仅针对少数疾病,当医院接收一些个体化患者的时候,就必须要使用一些个体化药品,这为药品在采购各种对其各种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药品因为产量较低、使用量较大的因素,在医药市场中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医院在使用药品的时候经常出现断货现象,例如人凝血因子、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这些药物还是临床使用药物的必需品,不能够用其他药物替代,为了避免这些药物出现天价现象,物价委已经为这些药物制定了最高价格标准,避免医药公司和医院提升药品价格,从中获得大量利益。为了确保充足用药,可以通过采购平台向厂家提前预定一定期限的药物,并且在采购平台上采购信息,吸引药品厂家前来投标。

2.4查看药品信息的应用 加快无纸化和无线办公,在当前科技条件下,这些问题很容易解决,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办公成本,还能大大提供工作效率。利用手持PDA可以让药品在采购过程中更加的便捷和规范,也能够让使用药品的医师能够快速的查看使用药品的各种信息,在为患者选择使用药物过程中更加的便捷,并在正确掌握药品的使用方式。同时,手持PDA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迅速将药品录入系统当中,不管是入库、出库、使用、卖出等环节只需要通过PDA就能够迅速传入系统,改变了传统中的手工录入,因为很多药品的名字生涩而冗长,在手工录入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各种失误,导致系统录入不准确,增加工作量。

3结论

信息化科技手段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医院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在选择用药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一旦用药出现失误可能为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轻则耽误患者治疗,重则威胁患者生命。医院在采购药品过程中必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科技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采购药物各个环节的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确保药品采购准确、及时、阳光。

参考文献:

[1]赫晓菁,赵喜荣.信息化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253-254.

[2]任娜,赵怀全,甄健存.基于网络化的医院药品采购订单分发服务系统的介绍[J].中国药房,2014,22(45):4260-4262.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2

传统的采购方式已经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冲击,并逐渐被新的信息化采购方式所取代。这种采购方式更加符合现代商业的发展,具有着较强的科学性。为了配合信息化采购的进行,采购的管理也应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借助现代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专门软件的应用,实现采购的网络化操作和网络化管理。信息化采购管理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采购成本低。电子化采购背景下,企业对于物质采购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寻找供货商和采购物品,并且能够通过信息平台了解采购物质的动态情况,实现在线采购以及自动统计分析,节约人力成本。第二,采购效率高。电子采购与传统的采购在流程上并没有太大出入,从竞价采购到招标以至于询比价采购,到最后的网上竞卖,在互联网上实现采购流程,解除传统采购的地域局限性,增加采购供应商的可选性,从而采购的效率和竞争力。第三,采购过程的优化。电子采购后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均存储于采购信息平台,对于采购的管理,从传统采购对采购人员与采购信息之间的核对工作,直接演变成了对货物信息以及人员的一键式核对和管理,优化了管理过程。

二、企业信息化采购管理的战略应用

(一)确定采购战略目标。物资采购,是企业经济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施战略采购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理清采购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采购战略应该服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明确实施战略采购管理,从而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达成企业的发展目标。在采购目标的确立过程中,企业采购管理必须要设立统一的采购标准,建立先进的信息采购管理手段,并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在采购管理的思想上要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以集中采购、同步采购、双赢为战略手段,在产品开发、质量、价格、物流四个方面实现最佳采购供应链,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二)培养战略合作供应商。企业的战略采购离不开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从企业的发展目标来看,供应商一直与企业处于一个合作伙伴的关系,在利益层面,二者是相互促进,互生共赢的。因此,企业实行战略采购,培养战略合作供应商是必然选择,也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在传统采购模式下,对于同一种物料,同企业有供应关系的厂家可能很多,确定企业应该重点管理的关键性物料后,如何在这些供应商中挑选合适的厂家以发展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采购方,与战略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双方管理层应该形成互访机制,采购管理双方应该进行定期的沟通,采购方要针对自己的采购战略目标提出对供应商的采购要求,供应商也应该结合自身发展对采购方的采购需求进行调整,达成相互的激励机制。其二是双方应该保证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应采用建立联合任务小组的形式,供应和采购人员同时参与到采购需求的设计过程中来,采购方根据自身发展提出对采购物质的质量需求,供应商根据自身发展条件指出可行的质量改进,让双方同时参与到采购物质的研发阶段,提升采购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采购人员要求

采购工作的进行对采购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采购人员需要与不同的供应商进行接触,需要比较强的交际能力,而且采购商品的种类比较多,规格又不统一,而且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商品需求和供应都变都比较快,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在政策上、法律上、市场上都充分了解现阶段产品的情况,从而可以更好的维护公司的利益。(1)要有市场学知识。采购人员必须具备充足的市场学知识,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掌握市场上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厂家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选择满足需求的产品,保证采购商品的实用性。(2)要有社会心理知识。采购人员具备充足的社会心理知识,可以充分的了解客户的心理需求,把握市场的消费中的心理需求从而保证采购商品的针对性。(3)要有信息化应用知识。采购人员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化应用知识,才能更好的辅助采购人员进行工作。信息时代,作为一个采购人员,如果没有基本的信息化应用知识,将无法胜任工作。

信息时代,采购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有了新的需求,对于企业的采购管理应走信息化管理路线,形成有利于形成科学、高效的采购成本管理,助力企业实现最优的采购计划,平衡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实现企业经济利益。

作者:李高雯 单位:中船重工717研究所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3

一、综述

信息化采购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不再采用了传统方法来采购商品,这也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其优势非常显著,也是未来采购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以采购管理理论为切入点,并结合物联技术与采购管理间能实际应用的事例探讨采购信息化的优势及其前景。

二、物资采购信息化发展状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物资采购与物流供应也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关注。如何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并以较低成本的实现高效采购供应,正成为企业所面临的继续解决的重大问题。另外,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应用,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倍受人们所重视。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相关信息(如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特别是采购和物流管理方面),将成为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方式的极好工具,并成为未来提高生产效率的强大动力。

三、信息化采购对企业的提升作用

电子商务,简单地说就是在网络上实现的交易。而信息化采购是由采购方发起的一种采购行为,是一种不见面的网上交易(如网上招标,网上竞标,网上谈判等)。把企业之间的网络上交易(招标、竞价、谈判等活动),定义为B2B电子商务。实际上,这只是信息化采购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化采购比一般的电子商务和一般性的采购,在本质上有了更多的概念延伸,它不仅是完成采购行为,而且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治理,并有效地整合企业的资源,帮助供求双方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可见,企业采购信息化的确是企业运营信息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显而易见。

四、信息化采购的明显优势

信息化采购可使企业取消人工采购商品,该全新的商业模式下,随着买主和卖主通过电子网络而联结,商业交易实现了无缝对接,其优势非常显著。

1、多增加了有效供给商。一是采购方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的专业数据库,可跳出地域、行业的限制,找到更多、更合适的供给商;二是丰富了采购方的供给商资源和情报,更加了解相关物资和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三是可根据供给商的资信,整合供给商资源,使得市场供求关系更清晰。

2、大大缩短了采购周期。采购方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根据自身的要求自由设定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有效缩短了采购周期。自竞价采购项目正式开始到结束,只需要1~2周,比传统招标采购可节省时间30%~60%。

3、可节约大量的采购成本。采购方通过电子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使竞争更完全、充分,从而使采购获得更为合理且低廉的价格,大大节省了采购开支。根据他们成功运作的经验,采购价格平均降幅为20%左右,最高40%以上。

具体而言,企业在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没有突破的情况下,采购环节节省的资金是完全可以计入利润的,尤其是在制造业,压缩采购成本绝对是现代制造企业在商海中增强竞争力、提高利润率的有效手段。所以,采购从传统的后勤逐渐走到前台,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并逐步参与到整体决策之中。据有关资料统计,一般制造企业每年在采购(生产性采购、投资性采购)上的投入资金占到全年销售额的80%左右,通过信息化采购,可节省采购资金约为20%,最多达50%,可见,信息化采购可为企业节约显著的成本。

4、为信息共享提供方便。不同企业,包括各个供给商都可以共享信息,及时了解当时采购、竞标的具体信息,还可查询以前交易活动记录(包括中标、交货、履约等)情况,帮助买方全面了解供给商,帮助卖方更清楚地把握市场需求及交易活动中的成败得失,使得供求双方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

总之,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公共交易信息平台,采购、竞标变得更加快速、高效和公平。一般性的采购,从小商品大到机电设备,都可以通过一个交易平台,拉近了空间距离,缩短了竞标时间,使运作效率大大提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采购所需的大量间接资金投入,同时也避免了人直接参与采购与竞标中难以杜绝的不公正性。这样,企业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技术含量与质量上。

五、结论和展望

1、信息化采购的认知性。信息化采购技术已相当成熟,国外普遍得到认可,并为企业所熟悉。而在国内,还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对待。现在已有一些制造企业开始尝试信息化采购,从中也得到了利润和实惠,特别是大的制造企业。

2、环境与影响。国内企业受历史原因和环境影响,发展也极不均衡,搞电子商务的条件也视企业所处行业和内部情况有所差异。推广信息化采购的最大障碍是熟悉问题,是改变人们旧有办公习惯和流程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企业在多年经营的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套完整、流畅的采购流程,突然灌输一个新的概念,并要打破原有的运转惯性,员工也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这也是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这是一种治理观念的变革,只有通过这种变革,企业才能精化治理,减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3、采购信息化模式的特点。采购流程的信息化,不是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简单替换的方式方法,而是要依据更科学的方法重新设计采购流程。该过程摒弃了传统采购模式中不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落后因素,企业也可依靠第三方平台,以最少的投入,最快的速度转变采购方式。

4、企业实施信息化采购成败的关键因素。实现信息化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为:一是企业高层治理层要达成共识,非凡是决策者的大力支持,如此才能排除各种内外阻力,果断地执行实施;二是要采用专业交易平台,依靠专业的技术力量为企业搭建网络系统。专业交易平台,就是除了必须能够实现网上交易、竞价、谈判外,还要对采购和电子商务具备专业治理能力,并能切实协助客户通过治理和技术评估来成功有效地实现线上采购。

5、信息化采购的透明性。网上的采购交易平台使交易信息更加透明,排除了人为因素和偏见,确保供给商之间的公平竞争。所以,它对于处于买方市场条件的采购方来说,消除了“凭关系办事”的独特现象,不仅不会成为信息化采购实施的障碍,反而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化采购的发展。

6、信息化采购软件系统作用。信息化采购软件系统除了保障公平竞争之外,还可以监控供给商的履约情况,这对于采购企业选择战略供给伙伴,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方便。

总而言之,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新技术方面跟上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采购以其先进的采购理念、知识和网络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了现代化采购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所遗留的问题,在采购行业还比较多,且专业知识方面比较缺乏。企业信息化采购的发展水平较慢,与国际上差距甚远,有待于对信息化的熟知和认识的提高。传统采购成本高居不下,采购过程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与供给商也形成一种紧张的关系,且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采购治理信息化的解决。企业通过采购治理、革新,可以注入新鲜血液,能带来更多新的利润点。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4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快速,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为采购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技术。现今的市场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朝着高科技的模式发展,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和发现,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下面是我们做出的一系列的总结和建议。

二、目前采购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在以往的采购工作中,采购部门作为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与企业内其他部门很少进行直接的接触,采购人员很少与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沟通,通常采购部门关心的是物料的制造和供应,采购人员只是在物料计划员和供应商之间起了一个中介人的作用,在两者之间传递信息。

2.采购工作缺少监督制衡机制。物资采购是直接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掌握着大量的资金使用权,必须有有效的监督措施。但目前很多企业的物资采购往往掌握在一个部门或者几个人甚至一个人的手里,由一人制定采购计划,又一人去采购物资,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长此下去,在采购工作中还会出现不正之风,影响企业正常的物资采购工作。

3.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很多企业的采购工作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采购工作就是和供应商搞好关系,然后在这种关系基础上,与企业需求之间寻求磨合和平衡。其实对企业而言,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在采购行为中,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固然重要,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企业对某些特定供应商的依赖,不利于企业寻找新的更好的供应商,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也会在企业内部滋生腐败行为,损害企业的利益。

三、采购管理组织基本类型

1.直线制

直线制是由一个上级直接命令指挥多个下级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总的效果,就是可以最直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避免踢皮球,不负责任,溜号等低效率的管理。例如,军队中,班长和全班战士之间,排长和班长之间;企业单位科长与科员之间,厂长与车间主任之间,等等,都是一种直线制的管理关系。

直线制除了小企业之外,直线制作为一种基础单元,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结构形式。例如,一个采购供应科,科长和科员的关系,一个处、处长和科长之间的关系,一个事业部,事业部经理与各个分公司经理之间的关系,都是直线制关系。

2.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就是在直线制的基础上,再加上职能制。直线职能制是在直线制的基础上加大了职能制,相当于直线制的能力扩大,能克服原来直线制管理者受个人能力限制而管理不宽,水大,不深入的缺点,能在职能人员的协助下,可以对下级的管理更宽,更细、更深入。因此,这中管理甚至可以使用于任何大型的,复杂的管理系统。所以现在一般的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最大量采用的管理组织形式就是直线职能制。

3.采购信息化管理

在企业内计算机网络完善的条件下,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旨在完成企业内部请购单的完成提交、审阅和批准,进行采购流程中各类数据查询、跟踪以及报表的输人输出工作,以便为企业采购外部工作提供良好的后台支持。系统以请购单为基本操作单元,由各部门提交描述其需求的请购单,经理从总体监控,采购员具体执行采购任务并汇报完成情况。对企业外部网络采购承担着“开源”和“节流”两项职能。网络采购的目的在于节省成本与提高效率,使企业生产有一个持续的原材料供应和原材料质量保障;企业通过网络将供应商连接起来,使主要供应商成为整个生产系统的一部分,以便供应商能及时得到供应和生产需求信息,加强和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四、信息化条件下的采购业务流程

减少流程环节辅助员工独立完成作业流程在企业的采购业务和管理工作中,采购业务从计划到最后的财务核算,涉及到技术部、生产部、财务部、销售部等,在完成整个采购业务流程的过程中,部门之间复杂的业务信息沟通非增值性活动消耗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信息系统可以替人工完成流程中的作业环节中的运作。

1.整合分散的资源.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企业可以设计一个标准的采购系统平台,对采购工作集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条件下,选择有效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重组。

2.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运用网络技术,直接完成信息的传递,缩短信息流动的时间消耗。将预先计算的材料信息储存于信息系统中,由信息系统控制材料的数量,各种信息汇总,通过软件功能设定由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实施信息化条件下的采购业务流程重组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关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生产管理人员制定出生产计划后,再由物资供应部门编制采购计划,还要经过层层审批,才能向供应商发出定货。这是一种顺序工作方式的典型代表。由于采购流程过长,流经的部门较多,因而不免出现脱节、停顿、反复等现象,导致一项业务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3.建立采购管理组织的重要性

企业采购管理第一项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采购管理组织机构。这对于进行企业采购管理非常重要。首先,企业采购管理组织,体现了一种适合企业情况的采购管理机制。采购管理组织一定下来,采购管理的权限、职权范围、审权范围、审批权限、工作内容也就一一规定下来,这有利于采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采购管理组织既是企业管理的司令部,又是企业采购业务工作的行动部。就象军队打仗一样,有利于统一指挥,又有利于统一调动、统一行动。可以保证采购业务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

五、开拓思路,加强采购质量控制

1.抓住采购质量关键环节,完善供应商制度

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构建全新的采购质量管理模式采购是企业与一个或多个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活动,采购商品质量与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经验表明,一个企业要是能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质量管理精力花在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上,那么企业过程质量和成品质量起码可以提高50%以上。所以,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构建全新的采购质量管理模式,加强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2.严把采购商品检验关,加强控制不合格品

企业应根据采购批量、采购商品种类与性质、价值以及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制定检验方案,并严格按要求实施。检验应在双方认可的条件、方式和环境下进行,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记录,以满足可追溯性要求,并对不合格品进行质量分析,做到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防范措施落实。

3.做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

采购质量的控制不能脱离人的操作,因此,要把人才的培养作为采购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来抓。随着国有企业中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一些企业把注意力放在硬件更新、设备改进等层面,忽视了对在职人员的培养,而采购工作是一项技术和业务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它要求采购人员不但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而且要熟悉采购业务,掌握一定的商品学、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识货”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采购管理思维在科学家的管理和发展下进入了飞跃性的阶段。科学技术对我国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信息化和市场化在占据着我国的各个领域,现今在采购方面的管理上也开始发展,采购管理系统的信息和科技化是我国采购方面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5

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下,医院积极改变原有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创新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医用设备是医院各项医疗活动、教学及科研开展的基本前提,是医疗水平整体性提升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促进其信息化步伐也就成为了新时期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化视域下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的主要弊端

1.采购成本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

一方面,面对市场大环境给予的有利信息医院采购人员并没有做出最及时的反馈与应对,资源的共享与传递信息化水平不高,最终错失了较好的采购商机,直接影响医用设备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在医用设备的成本管理中,很多医用设备采购人员认为只需要将原有的纸质采购协议转化为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数据记录即可。就目前来看,医用设备采购仍采用技术、需求部门与供应商直接沟通,转而采购部门与其商议价格这一模式。这样一来,供应商在了解医用设备需求后,其价格必然不会降低。第三,为了更大程度上降低医用设备采购成本,采购人员还应注意成本控制,增强财务意识。只有将信息化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采购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2.采购流程混乱繁杂

无论从学历水平还是综合素质上来看,医用设备采购人员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单纯的信息化采购模式尚未完全形成,现阶段单据的签字与核对往往以手工的形式完成,同时由于采购过程中技术部门与需求部门的参与,使得其操作流程更加复杂化,增加了采购基本成本。

3.采购信息化平台构建有失完整性

在医用设备采购时,医院一般会以临床治疗需求为出发点进行采购,其后随着临床需求的增多再重复购买相同设备。因此,批量式的集中购买往往不存在于医用设备采购中。采购数据在短时间内也并未得到及时更新,陈旧的数据参考阻碍了设备采购的选择,不利于采购成本的降低。此外,信息化的优势在于对现有数据加以分析整合,从中挖掘潜在数据信息。但目前医用设备采购数据处于较松散状态,每次都采购信息都记录于其中,再次购买设备却无从参考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在于这些数据仅仅以孤立的个体存在,未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只能作为信息的浪费。因此,笔者认为医用设备采购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有失完整性。

三、信息化视域下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对策分析

1.培养采购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医院应对采购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一方面,培训内容需本着“阶段性”“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制定,就采购询价、招标及中标各个阶段的采购重点讲解;另一方面,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以医院采购成本管理现状为实例指导并改进其弊端。或者以一些医用设备采购成本信息化管理发展较完善的案例为主题进行采购成本管理的探讨,从中总结经验,让采购人员切身体会到采购成本信息化的好处,增强其信息化意识。此外,还应注重对采购人员财务知识的学习,从而便于采购人员将成本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同时又能科学应对风险点把控。

2.采购流程规范化

以信息化的操作管理系统取代手工管理模式。一方面,应注重对采购人员学历的要求,普及信息化采购知识,规范其操作流程。作为采购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只有采购人员对自身采购进行规范才能实现后续采购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采购灰色地带的出现,医院应将设备采购前的市场调研评估、招标工作、设备数据信息的统计等工作进行明确分工,采购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实现对采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还应剔除了与供应商谈判的复杂程序,由采购部门直接与供应商联系,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3.完善采购数据信息化系统

一方面,加强医用设备采购的电子定向监控管理,避免因暗箱操作带来过高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实行计划与临时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模式,批量购买医用设备,统一进行数据的更新处理,得到更加全面的设备信息,为下次购买设备的选择奠定良好基础,从而间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采购信息化系统应对采购数据进行总体性评估,判断其是否做到了采购成本的减少。

四、结论

转变传统采购成本管理理念为信息化视域下的成本管理,在新时期进行信息化视域下的医用设备成本管理迫在眉睫。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设备采购成本的最小化,既要培养采购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规范其采购流程,同时又要完善采购数据信息化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降低设备采购支出,促进其采购成本的科学管理化步伐。

参考文献:

[1]陆明,方梅华.医疗设备采购成本有效控制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8)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6

一、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凭借着其强大的信息综合处理功能,实现了信息管理的新方式,利用各种软件实现了信息综合,可以按照操作者的意愿进行信息处理。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之间的互通,将世界变得很“小”,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递,这对于物资采购管理而言很关键,通过互联网信息收集实现物资对比,最终选择合适的产品,这对现代物资管理有很大便利性。

二、物资采购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供求信息缺乏针对性。一是存在着多批次小批量的问题。二是物资供应生产厂家的批量生产存在着高批量的问题,实际需要与供应量不匹配。三是未对供应商资料进行实时档案化管理,对供应商的推荐、考核、使用不规范。

(二)供求信息有效性不足。供求信息是物资采购管理的基础,可靠的供求信息便于石油企业和物资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和买卖,同时有效的信息是采购管理的基础,现阶段物资供求信息可靠性不足,经常会出现完整性、实时性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对于同一种物资,有多个供应商,物资信息提供不全,在采购过程中会造成物资质量与要求不符等情况;对供应商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导致在选择供应商时仅根据档案记载情况对供应商进行选择,缺乏对供应商现阶段的调查了解。

(三)缺乏科学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对物资采购很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飞速发展的科技面前,专业的管理人员、规范的采购形式和统一的采购渠道都需要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支撑。现阶段物资采购管理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企业对物资采购工作不重视,忽视对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得工作人员技术、思想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同时采购形式和采购渠道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物资采购工作问题不断,影响工作的稳定性。

三、信息化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石油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物资采购这种工作量大且复杂的工作,更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

(一)建立物资采购管理平台。采购管理平台的建立是实现信息化的关键一步,石油企业要针对物资采购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设立科学有效的物资采购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将管理平台打造成集物资信息、供应商信息等为一体的自动化平台,实现平台订单管理系统,实现物资采购管理自动化。要注重信息平台的宣传,让更多供应商参与到平台的建立中去,实现信息平台的建立完善。

(二)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物资采购不仅需要和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还要与企业其它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对各部门物资需求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物资采购。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信息化档案,利用物资精细化管理系统对各部门物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分析,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信息对比,进行信息调用,确保信息可靠性。也便于对各个部门物资需求情况进行详尽分析,制定分析表、分析图,便于资金管理等工作的进行。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因为物资剩余或者采过多造成的物资浪费。

四、结语

物资采购对石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明确物资管理中的问题,采取更好的解决措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物资管理相融合的必要性,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有效避免物资采购过程中的供求信息、信息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有效提升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7

二、物资采购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供求信息缺乏针对性。一是存在着多批次小批量的问题。二是物资供应生产厂家的批量生产存在着高批量的问题,实际需要与供应量不匹配。三是未对供应商资料进行实时档案化管理,对供应商的推荐、考核、使用不规范。

(二)供求信息有效性不足。供求信息是物资采购管理的基础,可靠的供求信息便于石油企业和物资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和买卖,同时有效的信息是采购管理的基础,现阶段物资供求信息可靠性不足,经常会出现完整性、实时性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对于同一种物资,有多个供应商,物资信息提供不全,在采购过程中会造成物资质量与要求不符等情况;对供应商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导致在选择供应商时仅根据档案记载情况对供应商进行选择,缺乏对供应商现阶段的调查了解。

(三)缺乏科学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对物资采购很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飞速发展的科技面前,专业的管理人员、规范的采购形式和统一的采购渠道都需要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支撑。现阶段物资采购管理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企业对物资采购工作不重视,忽视对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得工作人员技术、思想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同时采购形式和采购渠道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物资采购工作问题不断,影响工作的稳定性。

三、信息化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石油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物资采购这种工作量大且复杂的工作,更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

(一)建立物资采购管理平台。采购管理平台的建立是实现信息化的关键一步,石油企业要针对物资采购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设立科学有效的物资采购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将管理平台打造成集物资信息、供应商信息等为一体的自动化平台,实现平台订单管理系统,实现物资采购管理自动化。要注重信息平台的宣传,让更多供应商参与到平台的建立中去,实现信息平台的建立完善。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8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096-02

近年来,随着外部市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同时也对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而在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中,采购过程一直处于整个管理的关键环节。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开始无法满足高校食堂日益提升的食品安全管理需要。笔者认为,对采购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对于进一步提升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主要从高校食堂采购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信息化水平低带来的主要问题以及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1高校食堂采购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高校食堂的采购过程,连接着外部市场供应和内部食品生产,指的是从采购发起到验收入库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涵盖物资类别广,采购品种杂,涉及供应商多,配送频率高,配送关系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较为分散,因此给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具体来讲,其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1食品安全风险源头多

高校食堂的保障属性,决定了食堂必须满足不同师生的日常饮食需求,因此也决定了食堂所需物资在采购类别和具体品种上的多样性。目前,高校食堂的采购物资基本涵盖了常见的主要伙食物资,不仅包括粮油、肉类、禽蛋、果蔬、水产、调料、饮料和酒类等各类主副食,还包括各种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等与食品安全关系密切的衍生类别产品。与此同时,由于同一产品又存在品牌、生产厂家的多样性,整个采购物资呈现出类别广、品种杂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为满足需求和稳定供应,高校食堂往往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供应商。在这些供应商里,既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既有国有的,也有民营的。

12伙食物资验收操作难

在供应商与产品的准入环节后,食堂的验收入库作为采购过程的最后一环,是防范高校食堂输入型食品安全风险的关键环节。由于高校食堂物资采购的特性和不容乐观的市场环境,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在来源与类型方面都较为复杂,这给食堂的验收操作带来很大的难度。由于检测能力特别是快速检测能力的不足,食堂在验收操作时很难对所有类别物资进行关键安全指标的量化验证。即便在借助第三方检测力量后,也因较长的检测周期和较高的检测费用,无法满足现场快速的验收要求。同时,大量伙食物资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在产品标准上的缺乏,导致在验收时很难形成量化的标准,也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

13过程管理的动态性强

高校食堂的物资采购不仅具有类别广、品种杂、涉及供应商多的特点,而且由于食堂的配送点多和配送频率高等原因,整个采购过程中的配送关系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较为分散。这就意味着这一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必须一直处于实时的运作状态,才能对发生的每一次配送关系进行食品安全的把控。同时,在实时的运作过程中,监管要求的变化(如国家标准修改)、由采购结果和安全评估带来的配送关系变更(如供应商更换、产品准入调整)等情况,也都必须得到及时的输入。因此,与单一品种集中式的大批量采购不同,高校食堂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呈现出频率高、不间断和操作量大的特点。

2信息化水平低带来的主要问题

高校食堂采购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的特点,决定了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传统人工操作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效率、管理成本、风险防范、信息共享以及标准建设等方面已无法满足信息共享、实时追溯、动态管理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21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滞后,高校食堂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实现供应商与产品准入材料、食堂验收情况、内部监控情况和第三方抽检结果等信息在采购部门、监控部门和各食堂之间的实时共享,从而增加了在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对接上的管理成本,甚至造成了重复管理现象的出现,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2缺乏产品的实时追溯系统

高校食堂的物资采购品种繁多,并且涉及不同的配送商和生产厂家。作为终端消费方,产品的追溯涉及环节多,信息量大。由于缺乏产品的实时追溯系统对供应商与产品准入、订单发出、产品配送和验收入库等各环节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录入,高校食堂的物资采购还无法达到链式的动态管理要求,也无法实现全部产品追溯信息的实时高效查询。

23缺乏高效的系统管理工具

高校食堂的采购过程涉及大量产品、不同供应商和频频发生的配送关系,整个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没有一个信息系统工具的支持,无论是在不同环节的信息共享、供应商与产品准入材料的期限查验,还是在具体产品追溯信息的实时查询、配送关系和监管要求的调整、采购过程各环节的沟通反馈等方面,都容易产生巨大的工作量,并容易出现各环节人工操作的管理漏洞,从而给食品安全把控带来风险。

3高校食堂采购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校食堂采购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为了建立包括准入管理、信息共享、动态控制、实时追溯和反馈评估的一体化管理系统,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效能,防范安全风险。具体来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31要建立完整规范的基础数据库

食品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要的就是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供应商和产品两个信息库。供应商信息库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准入材料和合同要素等方面内容,通过供应商信息库可以实时查询供应商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件、准入审核资料等信息,也可以对供应商的合同期限、供应品种和配送范围进行系统的锁定。

产品信息库则主要包括科学合理的产品分类信息、产品统一规范的命名和编码、产品准入信息和配送商家信息等内容。通过产品信息库可以实现对产品分类、命名和编码的系统化管理,从而有利于形成内部统一的产品信息规范,减少沟通上的信息不对称,具体来讲,对进入国家统一商品编码的产品按照一个编码对应一个品名的方式进入数据库,而大量没有国家统一商品编码的食用农产品等则按内部使用需要的规格进行对应的编码入库,确保一个品名对应产品的唯一性。通过产品信息库可以实时查询产品生产厂家信息和相关的许可证件和检测报告,以及产品配送商家信息和价格情况。

32要实现食品安全的实时追溯

在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纳入订单发出、产品配送和验收入库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从而实现整个食品安全的实时追溯操作。具体来讲,就是每个食堂的每批次物资和每个产品都能在信息系统上查询到它的验收入库信息、配送商家和生产厂家信息,以及该产品供应合同的相关信息,不仅可以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验证,也可以对配送主体的经营规范和能力进行查询,还可以对问题产品进入的具体原因进行查找,从而有效减少管理漏洞,保障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

33对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把控进行系统化管理

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涉及大量的文件信息处理,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可以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管理绩效,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动态的智能化管理,减少因人工操作产生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风险。具体来讲,这一系统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供应商准入和配送权限实行系统锁定。供应商在采购程序中通过准入审核并签订供应合同后,方可进入信息系统,然后开展实际配送。采购管理部门则根据合同对供应商的配送区域、配送品种和配送期限进行设定。

二是对产品准入的系统管理。为确保采购环节的食品安全,必须对每一个品种实施准入管理,但由于高校食堂采购涉及品种很多,人工审核的方式在全品种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难度。通过系统性的管理,则让这一管理成为可能。由采购部门对每一品种的配送商许可证件、生产厂家许可证件和产品合格证明等进行准入审核,通过则开放系统中的配送权限,并在配送过程中进行实时的动态管理。如果出现证件到期或产品安全存在问题等情况,就可以通过系统对相应品种产品的配送权进行关闭。

三是能够为采购过程建立起动态的反馈机制。从采购发起、供应商确定、合同签订、订单发出、商家配送到最后验收入库,整个采购过程一直处在动态的过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系统性的管理,不仅能有效串联各个环节的操作和信息共享,而且能够对每一次采购行为形成动态的反馈机制,便于采购管理部门开展评估,并决定下一次采购行为。

4结论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高校食堂的物资采购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市场形势,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对于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了技术实现和硬件搭建之外,还要着力于与之相适应的标准规范制定、管理关系调整以及使用人员培训,并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维护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与高校食堂的日常运行和其他管理系统实现顺利的结合,发挥出管理实效。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9

一、我国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在采购信息化建设管理中普遍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缺乏正确的观念认识

目前,我国许多政府部门领导由于缺乏对采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导致采购信息化管理内容往往只局限于对已购进的各类物品资产进行信息录入和归档以及为各部门资产的存放、调用等提供查询,仅仅将信息化系统作为资产存储管理的方法,导致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创新和改进,使得资产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二)缺乏健全的信息网络平台

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即将资产设备采购工作的供货商选择、采购协商、物品输送等环节通过信息网络来完成。虽然目前我国许多政府部门已经建立了采购信息网络平台,但由于受到硬件、软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采购信息的资源共享效果不佳,政府对采购信息系统的利用率较低,各部门、科室间的采购信息无法实现统一化、联网化的调度和管理,其采购信息网络建设存在较大的不健全、不到位问题。

(三)缺乏完善的应用管理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在采购管理工作中都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使得有些地方采购工作信息系统在录入相关资产信息后,没有在后期对数据库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导致系统中的资产信息陈旧,无法完全同实际情况匹配,造成采购信息价值的降低或消失。同时,由于有些采购人员习惯了传统的手工式记账办公模式,对信息化管理模式不适应,导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采购信息系统的应用次数较少,有些甚至成了摆设。

(四)采购管理信息安全缺乏保障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于自身性质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导致在运行应用期间可能受到电脑病毒、黑客等的侵入攻击,导致政府采购工作的相关信息出现泄漏、缺失等恶意破坏,造成采购信息在保密性和安全性上缺乏保障。同时,由于采购管理人员缺乏信息系统的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再加上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能水平不高,导致在实际的系统管理操作中经常出现数据备份不及时、系统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也对采购信息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由于缺乏充分的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相关知识,在采购信息化建设管理以及计算机系统应用方面的素质普遍偏低。这就使得在实际采购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大部分采购人员对采购信息化系统软件存在“不认识”、“不了解”、“不会用”等问题,导致采购信息系统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其在政府采购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更加不利于采购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创新。

二、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在采购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部分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方面的措施,来进一步加强和提高采购工作在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的质量和水平。

(一)积极提高和创新思想认识

各地政府领导人员要深入学习和认识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采购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内容和优势,在思想上加强重视,并给予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从而有效保障和推动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在思想观念上的改进和创新,确保在管理思想上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从而积极提高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采购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

各地政府要加强对采购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在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对采购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和完善,健全和更新采购工作的各类信息数据库(如目录数据库、资产应用数据库、人员数据库、薪资数据库等),并通过专业技术将其进行数据链接和资源共享,提高各部门、科室采购信息的统一性和关联性。

(三)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

各地政府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完善采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采购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目的、岗位职责、具体流程和监督标准,提高采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严格采购信息系统在应用、管理、维护、更新等环节上的工作任务,加强对系统信息录入、更新的监督管理,从而更好的确保采购系统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采购信息系统的安全水平

各地政府部门必须着重加强对采购信息网络安全的关注和重视,聘请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对采购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防火墙、杀毒软件、网络权限、加密软件等安全技术的设置和升级,以便对网络病毒、黑客等进行动态化的实施监控和防范。同时,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让保密意识警钟长鸣,严格规范采购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完善对采购工作相关信息的备份工作,从而有效避免因人为原因造成的信息泄密、失密等问题,提高采购工作信息的安全性。

(五)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重视和加强对采购管理队伍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进行定期的职业教育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采购人员在电子商务、采购信息化管理、互联网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加强他们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技能水平,从而更好的应用和发挥采购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的优势和作用。同时,各地政府还可以积极吸纳和聘用高素质的专业信息管理人才,优化采购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的结构,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进而打造一支信息化管理知识丰富、操作技能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综合性复合型专业采购管理人才队伍,从而更好的保障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三、结语

采购工作是各地政府日常管理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政府各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落实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对采购工作实施信息化建设管理也成为政府采购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和要求。因此,各地政府在开展采购信息化工作时,必须要积极提高采购信息化管理意识,积极改进和创新采购工作模式,完善信息管理机制,强化管理人员在信息网络方面的素质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科技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芦艳荣.信息化背景下政府采购的制度创新与对策建议[J].电子政务,2009(05).

[2]李慧萍.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

[3]杨凌云.对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1(27).

[4]陈永成,陈光焱.政府电子采购、供应链管理与信息化――基于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模型[J].经济论坛,2010(01).

[5]李素霞.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2010(05).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10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是采购方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要理解这种新模式和传统采购模式的区别,就需要弄清楚在这种模式下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合作关系的变化,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是一种充分融合了现代化管理思想的管理方式,其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该模式下,生产制造商和供应商及零售商之间的业务流程被进一步整合优化[1]。该模式极大提高了供应链下所有参与企业的效率,能够对整个采购供应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统一的计划和组织,从而能够保证所需的采购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正确数量和最佳成本进行生产销售。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与传统的采购管理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是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的集成合作。这种供应链模式下,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频繁,供应商可以快速响应采购方,可以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进行事前把关,能够实时控制产品质量,弥补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缺陷;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目标更明确。传统采购模式中,采购师围绕库存进行的,当库存出现短缺时,就进行采购达到及时补充库存的目的。这种采购方式缺乏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往往是企业根据库存所做出的单方面采购决策。而供应链模式下,采购活动是围绕订单进行的,当确定了用户需求订单之后,生产企业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制造订单,继而确定采购数量;供应链下采购管理中供应商和采购方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较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供需双方可以共享信息,能够避免需求信息失真,可以让采购更科学合理。

由于供应链模式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该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信息化管理。它能够实现对所有与采购有关数据的电子化处理,可以清晰看到各环节的信息,能够提高采购效率,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跟踪。

二、供应链模式下采购管理信息化策略

(一)实现采购资金信息和订单信息数字化

在供应链模式下企业物资采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的实现。包括资金信息的数字化、供应商信息的数字化、订单信息的数字化。资金信息化指的是采购方对采购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对物资采购环节所占用的资金进行分析,降低一些不必要物资采购消耗,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降低资金占用率[2]。资金的信息化管理能够确保及时观察资金的流向,确定资金该如何合理使用。供应商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对供应商的报价和资信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录入,方便及时查看,从而选择长期合作伙伴。订单信息的数字化主要将订单上物资的数量、价格和质量要求等进行数字化录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查询和更改订单信息等,提高采购的准确性,确保采购的及时性。

(二)建立采购货物管理信息化模块

该信息化模块包括采购管理模块、货物入库模块、在库管理模块等。采购管理模块是整个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该采购管理模块包括各种功能。首先,采购申请功能。根据采购信息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进行采购申请,然后制定具体的采购计划,将采购计划放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等待采购审批和回复,然后在网上进行议价比价,寻找并确定最优供应商,在信息化平台上生成采购单。该模块还包括对采购单的修改的功能,能够随时根据情况修改采购单,并能及时查询采购单当前的执行状态。货物入库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登录货物信息系统,对当前库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做好新入库物品的按计划入库,能够提高入库速度。要利用这个模块进行存贮确认和货物数据更新,并生成最新的货物信息。在库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在库信息管理平台,对货品数量、入库日和货物的保管位置进行管理,能够及时了解在库货物信息,还可以对在库货物进行有效管理。

(三)建立采购物资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

建立一个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要具备对库存进行动态盘点的功能,利用该功能进行盘点时要保证不影响库房的其他出库、入库和退库等业务的处理。在该数据库中,可以将企业的供应商信息、库单信息等进行组合,可以将所有供应商按照信用等级、物资质量等级、交货准时率、交易价格等进行详细记录,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进行统一管。建立物资跟踪管理数据库,能够随时对物资进行库存、单据和合同查询,及时掌握物资信息,避免生产中断[3]。

(四)采用多种先进的采购方式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11

采购管理是对采购行为进行的管理活动,它要求采购要满足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来达到自身经营活动的需要。其中包括对供应商、原材料等在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计划、实施和改进等一系列过程,采购管理是高校后勤实体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高校食堂原材料的价格稳定、安全卫生是采购管理的核心问题,通过实施高校信息化采购管理可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原材料准入管理模式,提升原材料信息的共享和动态监控,对原材料源头进行追踪和信息反馈,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有效提高采购的安全稳定性和管理效能。

二、现阶段高校后勤采购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后勤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方案相对落后。传统的后勤管理对高校后勤采购有着重大影响。现阶段,我国高校虽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案,但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后勤物资采购在发展全局和发展速度上还是相对落后,在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和改善。

2. 没有明确的采购计划。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采购物资时都没有制定明确的采购计划,没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在这样的条件下高校采购必定是无章可循、混乱不堪,这不仅浪费人力,更重要的是对学校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加大高校的经济负担。

3. 信息化管理存在严重缺陷。现代采购要求及时、准确的采购信息,而原有的信息化管理极易导致采购信息的不准确,进而导致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工作量提高、效率低,严重影响后勤采购的统计。所以,在采购中要求强化高校的信息化平台,为采购物资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 采购方式传统,缺乏创新力度。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采用选择性招标,很难实现在不同的物资采购过程择优选择,价格便宜化,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因此,要突破传统,进行广范围的招标,使采购管理开拓更广的发展道路。

三、高校后勤物资采购需加强管理措施

搭建新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建立集计划、库存管理、预警等一系列功能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保证采购信息的及时准确,减少随意、拖沓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系统,各个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库存情况,制定有效的采购计划,避免采购过多或者采购品种不全,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对高校采购人员廉洁采购有效措施。

高校信息化采购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不再通过人工采购,而是通过计算机来代替原有的买卖方式,通过电子网络来联系卖家。这种采购方式相比较传统采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采购周期能有效缩减。高校可以通过信息化采购平台进行竞价采购,没有繁琐的采购流程,节省时间,有效的缩短采购周期。

2. 采购成本能有效节省。在信息化采购时,可以通过竞价进行选择,可以获得更为合理和低廉的价格。

3. 信息化采购提供选择有效供应商的机会。信息化采购是先建立专业、可靠的采购物资信息系统平台,采购高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选择可靠性强、可信赖的合作商家,而且这个数据库可以基本涵盖全国范围的商家,采购方高校可以不受区域、行业的限制,数据库的资源信息共享,获得更多供应商的资料,为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高校不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了解市场资源信息,有效整合供应商资信和资源,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供应商以往交易情况,客户评价以及供应商的履约情况,找到真正适合的供应商。

四、高校信息化采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校食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化采购,但是由于食堂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导致目前的信息化与食堂管理呈现低水平对接状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 信息化安全校验功能不够完善

高校食堂需求的产品和原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频次极高,因此与供应商的对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因此,高校食堂采购信息系统或者相应的信息模块需要具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从前期的产品产地信息跟踪到物流配送过程,从入库监管到原材料消耗后的品质反馈等各个方面,应该专门设立一个信息准入与查验的功能,实现供应商、食堂和第三方监管部门信息实时共享,这样既节约了管理成本,也真正实现了对安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2. 信息系统操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食堂的信息化采购调查发现,许多食堂的采购信息系统管理和操作人员对信息系统的理解有偏差,认为信息化采购系统可有可无,作用不大,处于为了使用而使用的状态。有的单位并没有设立专人负责操作信息采购系统,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负责,因此出现了信息漏录和补录现象。部分系统操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无法实时进行产品信息的跟踪录入。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采购信息化的实现和系统功能的真正发挥。

3. 缺乏信息化采购的价格监控机制

食堂信息化采购的功能除了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同时优化采购流程,节约采购成本功能也非常重要,通过采购信息系统建立高校供应商数据库可以实现对供应商的管理和筛选。采购信息系统不仅要有供应商的基本产品信息,而且要有供应商的资质信息、营业执照信息和完税登记信息等基本信息,这些可以保障采购渠道的安全和正规,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食堂的信息化系统缺乏这一监管机制。特别是在价格监控环节,采购管理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实时跟踪产品价格信息功能,并且缺乏价格的分析和决策支持分析功能设计,而有效的价格分析能够帮助食堂做出较好的采购方案设计,并节约采购成本。

五、全面提高信息化采购管理的措施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渐频繁,我国企业的采购方式也在迅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全球化采购与本土化采购相结合。全球化采购是指利用全球的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去寻找供应商,寻找质量最好,价格合理的产品。然而,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使企业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新世界和新经济秩序中生存与发展,这就使得企业面临一个新的难题:跨国家,跨地区的全球化采购,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有效的采购计划?这就必须借助资源共享,建立企业信息化采购平台。信息化采购是由采购方发起的一种采购行为,我们所熟知的电子商务,就是信息化采购的一种方式。事实上,信息化采购比一般的电子商务在本质上有了更多的概念延伸,它不仅仅完成采购行为,而且有效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有效地整合了企业的资源,帮助供求双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传统采购存在的问题

采购是任何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的先导,采购的运作水平与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生产过程与生产成本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采购是现今市场经济下一种最主要、最主流的采购。企业的采购不仅采购数量大,采购市场范围宽,而且对采购活动要求特别严格。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国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我国企业在采购的专业知识方面比较缺乏,企业信息化采购发展水平较低,传统企业采购成本高居不下,采购过程消耗过多人力、物力,难以满足现代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传统采购系统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实现异地办公,原始计划、信息传递仍需手工完成。相关管理和业务人员出差频繁,导致很多业务不能及时进行和完成,在客观上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和使用效率。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延长了采购和物料的领用时间,消耗过多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时造成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缓慢,很难掌握最新的产品信息、供应商信息和市场行情。2、重复劳动,信息利用率低。采购合同、收料信息、发料信息等不能进行信息的同步共享和利用,造成各个环节都需要重新完成业务处理,无效的和重复的劳动较多,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博弈过程,买方无法有效地分析供应商的成本区间,竞争远不彻底。3、无法实现对采购业务实施全面动态监控。传统企业采购过程诸多环节需要通过人为因素来确定,这种“面对面”方式,容易产生卖方价格同盟、买卖双方人为的权力或利益干扰等因素,使得降价空间缩小,交易过程透明度不高,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流失。

4、供应商管理薄弱。采购行为已成为企业的重大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讲,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一个企业成为利润的“摇篮”,同样也可以使一个企业成为利润的“坟墓”。我国企业传统采购方式中,没有合理的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服务、价格、交货、质量等数据无法充分利用,不能与关键供应商之间达成更深层的合作关系,缺乏对主要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当供应商流失或变更时不能主动应变。采购中只注重谈判、比价、压价,缺乏从关注谈判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的意识,没有摆脱一味压价的模式,从而导致未能建立双赢机制。原有采购系统只能完成基本业务处理,无法对索取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处理,对采购部的效益和绩效不能进行有效考评。可以看出,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采购管理流程、打造整体的采购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需求。

二、现代企业已逐步建设信息化采购系统

企业信息化绝不是简单地模拟手工管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要把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各个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企业应该在建立系统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模式,这样才能使企业管理水平在本质上有所提高。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建立集成、快速、高效的采购管理系统已成为采购信息化的重要工作,成功应用管理系统将为企业的内部管理、采购决策带来了很多变化。主要表现在:

1、企业与企业间采购活动无空间和时间限制,真正实现信息化的商务模式,实现网上办公。所有采购流程,全面实现网上办公和网上审核,方便信息共享与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实时性,为管理者提供了很好的决策支持。公开、透明、科学的采购流程,更使管理人员能够掌控业务执行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督促考核业务的执行情况,使事后审查变为事前监督,对采购过程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2、科学、有效的采购管理流程,能实现零库存管理,大大降低库存储备资金的占用。采购新模式将协助企业整理采购工作思路,减少由于业务流程定义不清晰造成的重复、拖延和错误,提供科学的采购流程,进而规范采购部门的基础管理和运作方式,使信息的录入和对数据的管理均采用电子化;建立完善的“零库存”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提高用户需求响应效率和服务水平,做到保证供应、物资库存合理储备、降低储备资金占用。

3、建立业务分析,出据有价值信息数据。通过业务分析能够实现对物料采购的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实现对已完成采购业务的绩效评估;通过业务数据分析不断实现组织机构的优化和重组,实现企业采购过程的持续绩效改进。依据准确、有效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极具价值的分析结果,从而提供对采购决策的支持。例如:采购成本降低分析、采购成本差异分析、采购价格与采购比例对照分析等。

4、提高工作绩效。通过系统实施和多种采购方式的实施来优化采购流程。如框架采购、竞价采购、电子采购、网上采购等来降低采购管理成本,降低采购物资价格,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采购周期,简化了传统的采购过程,更使繁杂的订单管理、合同管理变得轻松简单,使企业的采购环节井然有序,与供应商的交流更加多样化,提高采购效率与效益。可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采购管理带来了质的飞跃,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持续加强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利用信息化来不断深化管理,不断提高业务管理能力和专业化的能力、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所有人坚定不移的共识,建立高度集成、高效协作、快速响应的采购运行体系,实现科学、规范、专业的管理是企业领导人和各级人员的最终目标。

三、企业信息化采购的发展优势

在商品短缺的状态下,为了保证生产,必然形成为库存而采购,但在如今供大于求的状态下,为订单而采购则成了一条铁的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库存是企业的万恶之源,零库存或少库存成了企业的必然选择。信息化系统解决的不仅是工作量的问题,而且带来了一种新的采购管理模式,信息化采购让很多不必要的环节省略,让采购工作更加简单有效。在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下,随着买主和卖主通过电子网络而联结,商业交易开始变得具有无缝性,其自身的优势是十分显著的。

第一,缩短了采购周期,节约了大量的采购成本。采购方企业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根据采购方企业的要求自由设定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大大地缩短了采购周期。通过电子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使竞争更完全、更充分,从而使采购方企业获得更为合理并且低廉的价格,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的采购开支。

第二,增加了有效供应商。信息化采购不是万能药,它改变不了企业的资金状况,改变不了市场的供需关系,改变不了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和交货状况。然而使用采购信息化系统,能够帮助您提供企业采购状况的准确数据,对供应商的表现了如指掌,对关键品种的价格变化随时监控,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的专业数据库的帮助,可以跳出地域、行业的限制,找到更多、更合适的供应商;进一步丰富了采购方企业的供应商资源和情报,更进一步了解相关物资和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供应商的资信,整合供应商资源。这些都使市场供求关系更加明了。信息化采购的另外一个优势是信息共享。不同企业,包括各个供应商都可以共享信息,不但可以了解当时采购、竞标的详细信息,还可以查询以往交易活动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中标、交货、履约等情况,帮助买方全面了解供应商,帮助卖方更清楚地把握市场需求及企业本身在交易活动中的成败得失,积累经验。这使供求双方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

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一个公共的交易信息平台,采购、竞标变得前所未有的快速、高效和公平。一般性的采购,小到日常用品,大到机电设备,参与的采购者从政府、军队到企业,通过一个交易平台,拉近了空间的距离,缩短了竞标谈判的时间,而这样的效率在传统采购中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采购所需的大量间接资金投入。也避免了在有人直接参与的采购与竞标中难以完全杜绝的不公正性。企业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品质上。

四、发展实施企业信息化采购的对策建议

企业实施信息化采购是毋庸置疑的发展趋势,然而实施的过程却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实施信息化采购需要很强的执行力。在过去我们的工作经验中,验证这个道理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实施企业信息化采购,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作为采购商的企业,应该把供应商和自身企业看成是为了自身利益及共同利益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对彼此产生较大的信任感并能将合作关系长时间维持下去。在国内推广信息化采购概念的最大障碍是认识问题。信息化采购在国外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而且被普遍认可,但在我国还是一个不为广大企业所认识、认可的新生事物。信息化的推进是改变人们旧有办公习惯和流程的一个过程,是个非常艰难并痛苦的过程。一个企业在多年经营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流畅的采购流程,突然之间给他们灌输一个新的概念,并要打破企业运转的惯性,员工也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层要达成共识,决策者大力支持,才能排除各种内外的阻力,促使企业实现信息化采购。其次,国家要鼓励和支持与信息化采购相关的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进行采购信息系统建设,引入各种先进的采购管理软件,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要采用专业交易平台,依靠专业的技术力量为企业搭建网络系统。所谓专业交易平台,除了必须能够实现网上交易、竞价、谈判外,还要对企业的采购和电子商务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并能切实协助客户通过管理和技术评估来成功有效地实现信息化采购。采购流程的信息化不是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简单替换原有的方式方法,而是要依据更科学的方法重新设计采购流程,这个过程中,摒弃了传统采购模式中不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落后因素。在这方面的工作,企业也可以依靠第三方平台,以最少的投入,能够尽快地转变采购方式。再次,大力实施采购人才战略。信息化采购涉及到市场供求分析、供应商选择、采购运作、库存控制、采购成本核算、采购管理、采购谈判等等,采购员必须具备企业的采购和电子商务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国际采购联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采购人才的培养上,专门设置了“采购能力证书”。世界贸易组织下设的国际贸易中心,也设置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证书”教育,各个国家的采购组织无一不把采购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责职。现阶段,我国更需要加大高素质信息化采购人才的培养力度。信息化采购并不复杂,然而做好也不容易。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企业采购模式已经极大地阻碍了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国所有的企业家都要确立现代采购理念,改革采购模式,积极倡导和实施信息化采购,以增强企业持续的竞争能力。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无论是企业采购部门自身,还是采购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13

问题重重 沟通桎梏

2010年以来,烟草行业以河北烟草为试点,各省、市单位借鉴实施的方式,陆续开展了以信息化为依托的“两项工作”,主要是建设了采购信息门户网站或政务公开平台,对采购信息进行公开,对采购结果进行公示。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建设,各地烟草单位的采购信息化工作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部分省市单位甚至实现了从大到全的应用。

但还有很多省市的工、商企业采购信息化建设要求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无法实现采购人、采购管理部门、集中采购机构、供应商、专家等在网上的一体化电子采购功能,也无法实现各级采购监管部门、审计、监察部门对采购全程的网上实时电子监督、效能监察功能;其二,无法实现对部分协议定点采购的二次竞价采购功能;其三,无法实现从单位采购系统到预算系统最终到统一支付系统的网上对接和网上结算,以及从网上对资金流向进行有效实时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其四,无法实现各省、市单位专家库、供应商库和商品价格信息库三库资源在网上的统一共享功能;最后,现有门户网站的栏目、功能设置还不够完善、信息量不足、服务功能不强等。

六“化”一体 高效协同

经过研究,笔者认为烟草企业采购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按照“一体化设计,全程服务,实时监控”的总体思想,以“明确职责、加强规划、严格程序、强化监管”的原则进行信息化平台设计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平台的功能应覆盖投资项目管理、采购计划管理、招投标管理和合同管理及辅助管理,并与行业的投资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系统等进行系统集成,实现从立项、预算、采购计划、采购执行、合同、资金支付、数据上报及过程事务公开信息等的全流程管理。

其中,投资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申请、审核、省公司批复、项目立项、项目审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决算、项目验收等内容;采购计划管理包括采购需求申请、采购计划审核、采购计划批复等内容;招投标管理包括招投标申请、招投标评审、招投标完成等内容;合同管理包括合同草拟、合同审批、合同复核、合同确认等内容。辅助管理包含专家库管理、机构库管理、会议管理等。

烟草企业采购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关键点:

采购管理全程化:即实现从项目计划申请、采购计划申请、采购计划上报及审批、采购过程管理、采购供应商确定及合同签订,到后续报销业务的合同支付控制等整个采购活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从计划、过程、结果“三部曲”的管理;实现三项业务采购活动的流程规范化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活动的监督有效化以及这两个环节的紧密融合。

流程管理高效化:以自定义审批流和工作流引擎作为采购管理平台的核心,通过建立标准规范的管理流程,并将流程固化在系统中,实现流程对管理活动状态的驱动,使得用户使用系统的过程就是按规范操作的过程,从而积极推进企业管理流程的高效化。

过程管理可控化:实现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以及其他方式的全部采购管理过程控制,环环相扣,并在每一个流程节点,都提供丰富的辅助决策查询。

知识成果档案化:建立采购项目及活动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机制,获取、吸收和整合各种知识,形成合同文本库、专家库、机构库和合格供应商名录等各类规范知识库,实现知识共享,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对采购过程及合同管理形成有力的支撑。

系统集成自动化:系统集成自动化是指采购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应与各采购活动关联系统如行业财务管理、报销管理、办事公开平台及各企业的ERP业务系统(设备、备件、原辅料)等实现应用集成和信息共享,融合各业务系统自有的计划、采购、合同、审计、付款及评价等一系列完整的经济活动过程并形成闭环管理,同时通过办事公开平台对各环节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公开和监管。

公开管理程序化:应按照行业“三项业务”项目实施过程关键环节同步公开的相关要求,实现采购综合管理系统中招标评审、中标公示、招标结果公告、谈判和询价结果公告中与办事公开信息平台自动同步,实现关键采购信息如月度采购计划、月度监督事项、月度合同签订情况等的定期自动。通过一系列信息化手段辅助“三项业务”相关公开事项的日常,用信息化流程固化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厦烟标杆 信息化体现

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厦烟)采购综合管理平台于2012年初正式启动建设,并于同年6月投入使用。在2012年7月的国家局两项工作现场检查中作为工作平台之一,供检查组专家进行在线抽查和数据核查。该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全程服务,实时监控”总体设计思想及实际应用实践得到了现场检查组专家的认可。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