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普及实用13篇

茶文化的普及
茶文化的普及篇1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深厚,特别是文人饮茶风的兴起,一些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就脱离饮食形态走入了文化圈,掀起了上至皇家、下到庶民的饮茶热情,并不断推动着茶业经济的发展,陶冶着人们的精神情操。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日常生活之中,不讲形式,不拘一格。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着不同的追求,但其基本精神“和、静、怡、真”始终保持着对中国茶文化的至深影响力。中国茶文化奇葩之一的佛茶文化,又蕴藏着许多耐人寻味的内容,佛理与茶理的结合,使得佛法的魅力深入人心,对人文素养的形成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1佛茶文化与道德 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但均以五戒为基础。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所谓不杀生,佛教戒律的中心思想是针对人的,首先以慈悲心来对待人,再进一步扩展到爱护一切动物;不偷盗,很多人觉得这条戒比较好守,因为大家都希望做一个廉洁奉公、光明磊落的人,做一个对他人东西秋毫不犯的人。只要我们没有贪心,这条戒还是易守的。但是,如果把它进一步引申的话,还包括不占公家集体的小便宜。很明显是人家的东西,我们不去偷、去拿,不会不予而取;不邪淫,也就是说,不能有夫妻以外的关系,并且正当的夫妻生活在时间和地点上亦有一定的规定;不妄语是指不说谎话、不挑拨离间、不骂人、不说性的花言巧语。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要犯妄语戒。这条戒是最难守的,但守这条戒是最重要的。我们有时会随口出言伤人,造成人际关系不和,影响团结,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所以佛教这条戒很有现实意义,每个佛教弟子都要严格遵守;不饮酒,因为饮酒过量会使人丧失理智,从而做出违反道德、败坏人格的事情,佛教这条戒,要求信徒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醒理智,使自己的人格日益完美起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根据佛教这五条戒律去修行,去增进道德,那么,我们自然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受人尊敬的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一个模范成员。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成为佛家弟子的人少之又少,也不提倡大家都去修行,但若能以传播佛茶文化的方式,让普通人感受佛家的戒律,提升道德,创建和谐,将是社会精神文明之强劲需求。 2佛茶文化与心灵 一个人的心灵要得到净化,首先应从安详、安定做起。这种安详的心态很难自自然然就能形成,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做到。佛家信徒简单而直接的方法就是念佛与参禅。念佛就是把我们千头万绪的心集中到一点上,把全身心都投入当下这念佛号中去,心灵就自然地得到安详和净化,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能这样来修行,这样来念佛,不管你有多少烦恼、多少妄想,通过一定时间都可以淡化和消除,心灵逐步便能得到净化。参禅也是如此,参禅与念佛在佛教修持上来看其目的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方法有所不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每天去念佛参禅并不现实,我们需要有激情的生活,但也需要宁静的时光,听音乐、赏月、佛茶不失为一种高雅的心灵净化仪式,如果在某一娱乐场所、某一茶楼、某一文化广场定期或不定期的有一些佛茶表演,有意无意地传播佛茶文化,对提升民众素养功不可没。 3佛茶文化与智慧 佛家通过念佛与参禅的修持以达到开悟。怎样开悟呢?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说,即怎么样来认识世界,这也就是佛教的认识论。佛教的认识论包括缘起论和因果论,离开了缘起和因果,就无法开发智慧。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都因缘而生。即产生该事物的条件具备了,该事物就产生而存在,条件不具备,就不能产生。缘生的事物不能离缘而存在,佛法讲“四大皆空”的用意是要人们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能积极进取、淡泊名利、乐于助人、不图回报,既利于社会,又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是说,佛教理念中的“四大皆空”,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穷人为生计奔波而悲天悯人,富人为寻找精神愉悦而不择手段,很多人为探寻生活的意义而茫然不知所措,通过传播佛茶文化,使更多的人能正知正见、正确看待和理解人生、开发智慧。 4佛茶文化与人格提升 提升人格从佛教来讲,就是要证得果位。在我们当生,在我们这一辈子就要得到一个结果。我们敬仰、效法释迦牟尼佛,将其教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一点一滴地融化于做人做事中,按照佛教的道理,遵从社会道德规范,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心灵净化的人、充满智慧的人,那么在人格完美的同时即成就了佛果。从佛教的立场和角度看,这样的人生是最现实的。所以,提升人格,证得佛果并不是一句空洞的话。只要能够按照增进道德、净化心灵、开发智慧这条路走下去,我们自然会成为完美的人,我们的人格自然会提升。虽然我们并没有成为圣人,更不要说是缘觉,是菩萨,但这种精神、这种道德品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符合圣人的精神、缘觉的精神、菩萨的精神。像这样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能完成佛果,达到最圆满的境界。如果说,通过传播佛茶文化就能提升人文素养,是否有点狂妄和不着边际,但是,如果说传播茶文化,使人们在生活娱乐中潜移默化地优化自己的人文素养,那也并非不可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佛茶文化当之无愧地可作为茶文化的一枝奇葩大放异彩。茶与佛的结缘,形成了底蕴深厚的佛茶文化,当今,佛茶文化在生活中的传播,其主要形式是茶书茶文、茶艺表演。在此,链接东南网茶叶频道“礼佛茶”茶艺表演部分解说词供大家一同学习欣赏。 我们今天为您奉献佛学茶艺队演示的“礼佛茶”茶艺,希望您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情来领略。佛茶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别具风采。佛茶茶艺作为一种物质、精神和文化现象,带有佛教文化的浓厚色彩。……佛门僧院,常常是佛乐声声,隐隐传出诵经声,香烟袅袅,不时飘来茶香味。在幽静、雅致、清寂、古朴的禅堂里,寺僧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佛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形成了“茶禅一体”的“茶礼规范”。“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寺院僧尼用茶敬佛、敬师、献宾客,供自己与善友品饮,谈佛论经,修心养性,形成了庄严肃穆的“茶礼”,“礼佛茶”便是五台山佛学礼茶的其中之一。“礼佛茶”是焚香拜佛,敬佛敬师的特殊礼仪,也是调茶献客,结缘行善的特殊茶艺。礼佛茶在禅房中进行,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分为十道程序,谓之功德圆满。十道程序分别是:莲步入场、焚香顶礼、礼佛三拜、普施甘露、打坐禅定、抽衣净手、烫杯泡茶、敬茶献茶、收杯接碗、问讯退场。#p#分页标题#e# 1)莲步入场 在平和优雅的佛乐声中,住持师和大师兄、二师兄、两位沙弥尼身着佛装,穿海青,披慢衣,轻移莲步,步步生莲,鱼贯而入,进入禅房。为何叫莲步?莲也叫荷,古称其为花中君子,名列众花之首,其花未开时包着花蕾的叶片为青绿色,称为青莲,与清正廉明的清廉同音,含内心清廉之意,与中国茶德廉字居首心心相印。禅堂中的观音菩萨是佛国众菩萨的首席,也是端坐于莲花台上,可见莲字有其特别含意。众尼拐弯走的是直角,佛家认为无方不圆,也即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修到功德圆满,需要行走有方,拜佛有礼,行走坐卧,皆是佛理。 2)焚香顶礼 第二道程序叫焚香顶礼,进入禅房按次序站于拜垫前,住持师到供桌前,右手抽香,左手三指在前,右手三指在后,持香在油灯上点燃,二指夹香,双手顶礼,心中默念:弟子恭敬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以香头点绕小圈,焚香行礼。小圈代表十方法界,十方是佛教中的空间,三世是佛教中的时间,佛、法、僧是佛教“三宝”,表达恭敬供养,皈依“三宝”虔诚之意。 3)礼佛三拜 焚香之后再拜佛,这是标准的佛教拜佛仪式。两足呈八字形站好,曲膝弯腰,右手按于拜垫中央代表佛,左手按于拜垫左上方代表法,右手从中央移至右上方与左手并齐,两拇指相接,掌心向上翻莲花掌,五体投地,头磕于拜垫上,心中想着为众生接福接寿,左手接福,右手接寿,收掌虚握,手心向下,心想将福寿施于众生。多福多寿,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共同心理,古时的五福,是长命、富贵、健康、道德、平和的寿终。五福寿为首,礼佛三拜,为众生祈求的是福寿双全,福寿万代。这与中国茶德;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一脉相承,意蕴相通。 4)普施甘露 住持师到供桌前,合十行礼,取净杯上一柱香点燃,摆放于供桌。右手持净杯绕香三匝,左手仰竖慧力智三指,右手持杯放于左手三指上,取柳枝放于杯上,竖二指靠杯边,走到拜垫前,右手中指在杯中水面写佛字,在左手腕处写佛字,并用柳枝蘸水点洒。然后长跪拜垫上,再用柳枝蘸水向左、右、中点洒甘露。佛教教义含普施甘露,普渡众生。住持师绕四周向四方普洒甘露。古人云: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悟的诸佛,而迷与悟,惑与觉只在吾人方寸之间,佛法是使人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法门。而茶也古称甘露,先苦而后甘,其滋味在一于自我品尝,而难以明示,再加以品饮者的精神寄托,似乎就很容易进入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这也正符合佛教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之说,可见佛茶一理,佛茶一味很有道理。住持师回到拜垫前,展具铺于拜垫上,礼佛三拜。具即僧尼护身护衣之坐具,后取作礼拜之用具。 5)打坐禅定 礼佛三拜后,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便要打坐参禅入定。禅定是佛教的基本修持方法,禅是“静虑”之意,“定”是指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坐禅要做到半跏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且又“过午不食”。而茶叶性淡,醒脑提神,利于佛教修练“禅定”,即适应僧尼坐禅时消除疲劳,激励精神,阻止瞌睡,从而达到止息杂虑,安静沉思,“静心”、“自悟”,所以佛家把茶叶称为“神物”,历来倡导饮茶,这便也是佛茶的功效。 6)抽衣净手 在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禅定之时,沙弥尼即做泡茶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准备干活,就要脱去慢衣、海青,只留小衣,便于操作。而她们的脱衣动作也完全是按佛教习俗整齐而有序地折叠起来,放于拜垫上,心中默念:阿弥陀佛。显得多么虔诚、多么认真。然后净手,将手洗净,这不仅是讲卫生,而且也是讲礼貌。有的寺院内还专门设有“茶堂”,有专门煮茶的“茶头”和负责布施茶水的“施茶僧”,唐朝就有“百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的记载。 7)烫杯泡茶 两沙弥尼摆放茶几。二师兄为主泡茶,两沙弥尼将茶具放在二师兄茶几上。然后生火烧水。泡茶之水与水质关系极大陆羽《茶经》云:“山溪泉水为上,江上之水为中,井中之水为下”,而五台山佛茶用的是佛地圣水———般若泉泉水。般若泉水具有清心保健的功效,是稀有的难得的珍贵矿泉水,是泡茶的水中佳品。学者曾有“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称。煮水用的是五台山千百年来传统的粘土火炉和无烟硬木木炭,所谓“活火煮活水”,并有“圣火煮圣水”之说。壶是用山西传统的泥砂壶,保留有泥土的自然本色,有良好的保味和保鲜作用。二师兄温壶烫杯,注入茶海,静心分茶,以虔诚的心境,将茶三次分拨,置于壶内,同时心中默念阿弥陀佛。接着以“银河落天”的手法注水入壶。然后,以“菩萨点化”和“普渡众生”的妙法冲茶泡茶,使佛茶真正具有了“佛”的含意。 8)敬茶献茶 敬茶的顺序的是先敬佛、再敬师,然后献宾客。第一杯茶敬佛、敬法,第二杯、第三杯茶敬师、敬兄。佛教讲究功德圆满,主张清心寡欲,明心见性,品茶悟道。在苦涩而又甘醇的茶味里感受悠然怡神,百虑不生,心如圣水的境界。去体会清静幽雅、平心静气、沉凝养性、和平友好的意境,这种精神正是茶性与佛性融为一体的升华。在敬佛敬师后,沙弥尼恭恭敬敬地奉茶献给各位宾客。宾客接受献茶时,端坐平视,双手合十,行合十礼。而不用手去接茶。茶放在桌上要等主持师举杯向宾客示意举杯品饮时才端杯品尝。这时,心境要平和,慢慢细品,徐徐入口,才能品出其味,领略情趣。佛茶品茶讲究的是宁静清逸的情趣,不仅仅是感观上的享受,而且也是精神上的建树。 #p#分页标题#e# 9)收杯接碗 在细心品茶过程中还可行谈佛论经、畅叙缘谊之事。在品茶之后,沙弥尼按顺序收杯。陆羽《茶经》中说,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而佛教则规定“五戒”、“六度”,这种推崇精神的修养和生活的简朴,贯穿在茶文化和佛文化之中,对于中华民族勤劳、质朴的美德和精神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 10)问讯退场 在我们欣赏、享受完礼佛茶的意境和甘苦之后,住持师和众沙弥尼要向佛问讯、向宾客问讯,以顺序退场。希望礼佛茶以独特的魅力与您结缘,给您带来好运,使您受到佛的保佑,给您留下回味无穷的吸引力。

茶文化的普及篇2

近年来,普洱茶热的持续升温,带动了普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突出的优势。从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起,普洱市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茶城”的形象,并在“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把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八大旅游产品之一。因此,对普洱茶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和合理整合,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但能够加快茶产业的发展,也将大大促进普洱市的旅游业发展,进而拉动该地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普洱茶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普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理区位;是发展边境旅游的理想之地;第二,普洱市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哀牢山、无量山群峰云集、云雾缭绕,苍茫无际,层峦叠嶂,区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62.9%;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素有“绿海明珠”之美誉;第三,普洱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茶树资源丰富,野生型、过度型、栽培型三种茶树类型齐全,是“天然的茶叶博物馆”,当之无愧的“世界茶乡”。到2005年底,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134.1万亩,其中古茶树(园)60万亩,现代茶园74.1万亩,总产量3.55万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0.2亿元;第四,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分布有14种世居民族,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首先发现、驯化和利用了茶树,开创了人类种茶的历史。在长期的种植、采制、饮食、贩运普洱茶的过程中,积淀了厚重而丰富的普洱茶园艺文化、普洱茶采收与加工文化、茶马古道与马帮文化、饮茶习俗与茶道文化和普洱茶收藏与鉴赏文化等,以及由各少数民族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传统习俗演义出来的民间歌舞等。普洱茶文化以其自然、清幽、恬静的文化魅力,对喜爱茶文化的人们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二、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和问题

普洱市旅游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5.56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0469.47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1298.47万元;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普洱茶文化为核心的一批茶文化旅游产品正在形成。目前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镇元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及万亩野生古茶林生态旅游、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生态旅游、营盘山万亩现代茶园及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茶马古道旅游等。计划推出的有:天下普洱茶国、普洱古茶都等。普洱市力图打造的城市形象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其意图显然是要凸现茶文化旅游在普洱市旅游中的主打地位。但是,普洱的旅游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经过多年开发以后依然处于“冷点”状态。普洱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并未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其应有的强势,这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雄厚的茶产业优势不相称。经过分析和调研,笔者认为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起步晚,开发程度低。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发展起步晚,旅游项目开发程度低,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和旅游经营管理经验,而且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定位,因而,在市场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

2、旅游产品整合度低。普洱地区茶旅游资源呈零散分布,整合度低,茶产品的组合度较低,主要以茶园观光作为茶文化旅游产品,其市场需求局限较大。茶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以闲静、淡泊为特征的“冷”休闲活动,缺乏强刺激性,如不提高组合度,就难于构成触动大量游客出游的专门动机。

3、产品的文化含量不够,特色不鲜明。目前普洱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其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由于茶文化旅游内容不丰富、不饱满,大大地影响了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因而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闪亮卖点,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4、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旅游的过程要有丰富的旅游活动内容来填充,而旅游活动内容又需要一定的旅游业态的支撑。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大多还停留在以观光为主的形式化层面上,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因此,如何丰富茶文化旅游的活动内容,培育一批与茶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业态就成为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5、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经济总量小,自身财力弱,引资规模小,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使普洱市发展休闲旅游的步伐受到严重的制约,2004年普洱市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为1910.85元,仅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60%。由于普洱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1)通往古茶树园区的道路条件较差;(2)景区规划及建设级别较低(目前仅有a和aa景区8个);(3)城市休闲娱乐设施规模小而散,尤其缺少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4)城市园林化程度不高,达不到生态休闲旅游的要求。

三、加快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普洱市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应把普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厚的茶产业基础、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进行空间、内容和形式的整合开发,尽快形成普洱市旅游核心吸引力。

(1)空间组合——通过点线连接,对旅游资源(自然风光、茶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示范村落、茶马古道、茶文化娱乐园、人造景观等)进行组合。点与点之间的线不宜长,布点不宜少,同时应注意整治线路沿途的视觉景观,以提高空间整合度。

(2)旅游活动内容组合——通过打造一批吸引力较强、特色鲜明、影响大的大型旅游节会和特色民族节庆(如中国普洱茶叶节、普洱茶博览会、茶马会、民族鼓舞节、泼水节、葫芦节、双胞胎节、芒果节等),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展示出来,并把旅游茶园林观光、自然风景观光与民族茶艺表演、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原生态民俗体检、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捆绑起来,以形成闪亮卖点。

(3)旅游活动形式组合——通过精心安排时段,把观光、观赏、参与、娱乐、休闲合理地组合起来,以强化旅游清新感,增强体验度。

2、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可能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积极主动地开拓旅游市场。虽然普洱旅游更广泛的市场是港、澳、台地区和欧美一些国家以及国内沿海城市,但一段时期内普洱旅游的第一市场应该是省城昆明,或者说昆明是普洱旅游首先要开发的市场。通过打开并培育昆明旅游市场,向省外、国外拓展。只有吸引了大量的昆明游客到普洱旅游,才能对省外和国外的游客产生影响。普洱市应通过大型茶事节庆,着力打造普洱旅游形象,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及各种营销手段开拓旅游市场,使普洱市真正成为云南旅游的新热点。

3、创新思路,着力建立有文化含量的旅游业态。适应新的普洱旅游发展趋势和变化,以新的思路重新定位和谋划未来普洱市旅游业发展。以普洱茶文化来提升核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系列整合产品。通过对普洱茶文化和区内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炼和整合,凸现普洱茶古朴、厚重、丰满的文化特色。只有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及原生态民族文化,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实现茶文化旅游的优势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卖点。积极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如:茶叶交易市、茶道饮食市、制茶工艺展示所、茶艺表演队、茶歌舞表演场、大型民族歌舞专场、民间少数民族杂艺表演场、茶文化博物馆、茶鉴赏会所等。将目前已经整理排练的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如《茶之魂》、《茶乡春潮》、《普洱茶之歌》、《茶韵古乐》等大型歌舞和音乐会形成专场,以业态形式提供给游客消费。

4、多渠道融集资金,着力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是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必备的条件。应多渠道融集资金对通往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园区和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园的道路进行拓宽、铺油,以提高通达性和舒适性;对茶马古道必要的修复性建设;完善景区规划及建设,提高景区级别,力争创建数个4a或3a级景区;加强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相对集中的城市休闲娱乐设施,尤其是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加快城市园林化建设,加紧推进“满城绿色,满城水”项目设计实施,规划建设时应注意应用借景的方法,把城市园林延伸至自然背景,并逐步与自然生态背景融为一体,着力营造和谐生态城市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 汝百乐: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 2。

[2] 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茶文化的普及篇3

二、普洱茶祖历史文化载体

普洱地区种植茶树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茶树发展史上的五个重要阶段(宽叶木兰--中华木兰--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形成的“五世茶祖”序列,物证均在普洱市辖区之内。

普洱少数民族是世界上最早驯化、栽培、种植和使用茶的民族。各族人民崇拜茶,认为茶与祖先的生命源流息息相关。千百年来,由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形成的虚幻反映等多种因素,产生了各种超自然神灵崇拜的原始宗教,形成了丰富独特而神秘的茶文化。

(一)物质文化形式

包含了古茶林、森林、民族古村寨及各民族展现茶叶文明景观的全部要素。以茶叶化石、古茶树、古茶园以及由古茶树与其它物种和环境形成的古茶园和野生茶树群落为代表的文化是人类茶叶历史上珍贵的遗产。少数民族特有的林下古茶树栽培形式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现代茶园种植形成的台地景观及茶叶加工、茶叶生物产业,是现代茶产业文化的核心物质载体。民族古村落集中了民族建筑文化、民族茶文化、民族风俗、民族生活、生产等多种民族文化。

(二)非物质文化形式

各少数民族对茶的敬畏与信仰而生成的独有的茶耕作文化及祭祀仪式孕育出的独特文化。各少数民族关于民间文学、民间舞蹈、音乐、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礼仪与节庆等方面确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1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各少数民族在植茶、采茶、制茶与护茶中演化出的诗歌、故事、传说等民间文学,这些都是普洱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边三县茶祖历史文化内涵

涵盖澜沧、孟连、西盟的边三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三县均与缅甸交界,形成一个面向缅甸境内凸出的三角形,三县至今仍保留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风情、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又称普洱“绿三角”。

(一)边三县有五世茶祖

边三县茶树茶源中的茶祖文化――茶树起源史上的意义:边三县区域拥有中华木兰化石和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古茶园。澜沧勐滨中华木兰化石,距今2500万年,为茶树发育和传播提供了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澜沧老挝黑山、东回帕令黑山,孟连腊福黑山及西盟县佛殿山存活有古茶树群落;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发现的古茶树是迄今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过渡型古茶树,确定了中国云南普洱是世界茶叶起源地和发祥地的地位;澜沧惠民景迈芒景现存世界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因此,边三县拥有普洱市作为茶叶发源地的重要文化载体,是普洱“五世茶祖”文化资源的集中区域。

(二)边三县自然生态观中的茶祖文化――茶叶种植史上的意义

普洱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生存与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生态观,这一生态观表现为敬畏与崇拜自然,亲合与保护自然,他们将自然界和自然物神化,产生了对天、地、水、山、树、石等自然物的崇拜。形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生态智慧:自然的力量是神圣而庄严的,主宰人类的全部生产和生活,人们必须敬畏它、尊敬它。自古以来普洱的少数民族以茶为生,自发现茶、认识茶、种植茶、食用茶,一直把茶看做是生命的一部分来保护、崇拜、继承和发展。

生活在边三县的少数民族至今还保存着传统的祭茶祖习俗,都拥有自己的茶祖文化:布朗族的山康茶祖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佤族司岗里的传说中与茶叶重要的关系,佤族祭茶祖与敬佤山天池水、献牛头,行木鼓舞礼相结合,拉祜族山寨在春茶采摘前也进行祭古茶活动,傣族祭茶祖与赕白象等宗教活动融合。边三县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茶祖,并与本民族的文化融合,表现出其独特性。

(三)边三县民族茶俗中的茶祖文化――人与茶的关系史

唐代朝廷命官樊绰《蜚书.管内物产卷七》中写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边三县各寨人家火塘边的各种烤茶便是这种“烹”法遗存和演变。“普茶”一词首见诸文字于明朝谢肇涮所著《滇略・卷三》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洱茶“蒸而成团”的传统工艺在这里比比可见,而且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边三县世居民族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茶和茶的习俗,特别是布郎族、佤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种茶、制茶、用(饮)茶历史悠久,在千百年茶的栽种、加工、储存和药用、食用及饮用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创造了自己民族的茶加工食用方法,并发展成自己特有的茶艺、茶礼和茶俗。同时,各民族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都把茶当成一种高洁典雅的物品,认为茶是上通天神,中达祖宗,下连亲友的媒介和信物,各民族在共同的生活与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多种民族茶文化的融合。

(四)边三县土司文化中的贡茶文化及茶马古道――“以茶为媒”的整治、经济发展史

清道光《普洱府志》记载:“普洱茶名震天下,每年纳茶六七千驮,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普洱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是当时辉煌历史的再现。

东晋常琚的《华阳国志》记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国等八个小国家讨伐纣王,南方各国以“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现存的茶马古道遗迹、孟连宣抚司的贡史,可直观地让人体味到历史上边疆人民对中央王朝崇敬和拥护。

孟连是云南建立土司制度最早的地区之一,自元代起就成为滇西南澜沧江以西至萨尔温江以东这片广阔土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昔日在孟连傣族土司统治下,西盟县、澜沧县等区域茶山的茶叶大部分卖到孟连市场,因此孟连也成为茶叶的重要集散地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有“九勐出,十勐进”的说法。昔日芒景布朗族在孟连土司的统治下,年年向土司贡茶,并经过土司将茶叶贡到京城。

孟连在唐南诏时就是傣族居住的地方,“孔雀巢人家树上,土俗养象以耕田”是当时傣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孟连的地名出现在宋朝的史籍中,在傣族聚居区颇负盛名。元代以前,孟连曾一度因瘟疫而衰败,佤族成为澜沧江以西的主要民族。当又一支傣族远道迁徙而来,“寻找”到孟连这个地方时,第一位傣王娶了佤族头人的公主为妻,建立了“以傣族为父,佤族为母”的政权。“以茶为媒”的纳贡文化结合少数民族之间的联姻,确立了孟连傣族土司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和谐共融,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

(五)边三县茶祖文化的特质总结

天人合一性:天,即自然;人,即人类,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边三县茶祖历史文化中,人们对茶树、茶祖的崇敬其实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保护。人类爱护自然,自然回报人类,这种爱护、回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万物共生。神秘神圣性:边三县茶祖文化中人们对茶祖的自然崇拜、景仰,及其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形成了对茶树、种茶祖先的崇拜文化,具有一种天然的神秘性和神圣性,这种神秘、神圣深藏于人们的心灵深处、灵魂深处。这有别于世界上其他茶种植区形成的茶艺茶道文化。

多元包容性:在边三县中,聚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与茶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但是形成的茶文化却各不相同,如基诺族吃凉拌茶、佤族饮烧茶、布朗族饮青竹茶、拉枯族饮烤茶、傣族饮竹筒茶等,各民族在不同的文化理念中,和睦相处,彼此交流、相安无事,因而以茶为媒的文化具有一种天然的包容性。

时代鲜活性:由古至今边三县地区茶祖文化在自然生态观的庇护中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其文化不是风干的历史,是鲜活的青枝绿叶,在今天边三县地区的山水自然、古茶林中触手可及。就茶的应用而言,随着历史的辗转,经历着从药用、食用、饮用等过程,同时应时代的需要,而演生出各种不同的时代产品。

四、边三县茶祖历史文化的多重价值的开发方向

茶树“茶祖”生物科学价值与旅游开发边。三县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是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产业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等,可开展茶科学考察、茶文化展览展示、茶文化交流、茶园观光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少数民族“茶祖”精神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普洱民族把茶看做是生命的一部分,形成了茶树、茶林、茶山、茶园、种茶人等精神信仰体系。依托现有的民族村寨、古茶山、现代、将形成就有极强文化吸引力的多元产品。普洱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价值与旅游开发:

人类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的文字记述《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茶叶因具有消食散寒解毒的功效最初作为药用,这种保健价值直到现在在普洱茶中仍能找到重要的研究证明。普洱各民族也因其茶叶具有治疗疾病的价值,最初当做神药来崇拜。随着时代的变迁,茶叶逐渐经历了作为一种作料来使用、当成贡品来使用,作为商品交换物来使用等过程。普洱茶的保健价值及其发展历程是开展茶养生、茶餐饮、茶俗、茶商业的旅游产品文化载体。普洱茶文化的商业品牌价值与旅游开发:具有神秘性和独特性的“茶祖”文化及具有东方文化特质的茶文化作为市场推广的品牌代表,具备打造世界性文化品牌的潜力。以茶祖为独特性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及茶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将推动普洱茶文化的推广和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因此以茶及茶祖为媒介的茶休闲商业及茶产业相关项目也将是开发的重要旅游产品。

五、边三县茶祖历史文化开发意义

(一)对弘扬中华茶文化的意义

茶被誉为“国饮”,渗透到不同民族、区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形成茶俗、茶艺、茶礼、茶道等茶文化。茶祖历史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构建在传统文化底蕴上的茶文化,与其母体有着本质取向,茶找到中国文化获得了强大的普及与提升空间,中国文化找到了茶,得到了辽阔浩远的开发空间。因而传承、发展、升华茶祖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是在弘扬中华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

(二)对云南省旅游发展的意义

云南省旅游发展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不断推出结合地方文化的全新形象的旅游目的地,并呈现出逆时针渗透式发展规律,如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云南先后成功地推出了昆明石林、大理苍山洱海、丽江古城雪山、迪庆香格里拉和腾冲热海等形象各异的知名旅游目的地。遵循这一规律,滇西南的古茶茶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将会迎来一次好的发展机遇,这既是云南省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广,也是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茶祖文化具有多元包容性,打造宣传茶祖文化对最多少数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来说具有深远意义。

(三)对普洱市旅游发展的意义

普洱市打造茶文化旅游目的地多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和一定的市场知名度。普洱市旅游业处以一个蓄势待发的阶段,需要一个具有世界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推出,引爆和带动整个绿三角、普洱市旅游业发展。景迈芒景景区所具有的茶祖文化旅游的独特性、垄断性和世界唯一性,有吸引全世界、全国和全省旅游者的能力。景迈山茶祖文化旅游产品的成功推出,将强有力的吸引远方的客人,并源源不断地向边三县、普洱市输送游客,最终带动整个区域的旅游快速发展。

茶文化的普及篇4

1普洱茶营销战略分析

1.1产品策略

茶文化是所有茶产品所共有的一种文化,也是茶产品与生俱来的文化优势。普洱茶主产地处于茶树的发源地云贵高原地区,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就在这个地区,因此普洱茶从出身来讲,就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普洱茶产品的种类设计上,继续保持普洱茶较为传统的茶饼、茶砖等形式。虽然普洱茶近几年的产量大幅增加,但是其产品生产工艺,依然严格按照传统的生产工艺来进行。而这种传统的采茶、制茶工艺中,也处处体现了悠久而厚重的文化,甚至普洱茶的产品都同样按照历史上传统的包装方式来进行。普洱茶产品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文化气息,这为产品的文化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普洱茶通过市场细分,将目标市场主要分为礼品市场、拍卖市场、收藏市场和终端市场。虽然每个细分市场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不同,但普洱茶的销售主要还是通过茶馆和茶叶零售店两种业态中进行的,其中又以茶馆的经营最具文化特色。以“七彩云南”、“茶马古道”等为代表的普洱文化主题茶馆,与普洱茶的营销相互呼应,互为补充。还有将其他文化与普洱茶文化相结合的主题茶馆,如“舞林茶艺馆”等,这些茶馆通过文化之间的交融,形成了自己的特性,达到了更好的经营效果。

1.3促销策略

普洱茶的促销战略充分与茶文化相结合,并采用了文化造势与产品促销相结合的立体促销模式,在整个营销攻势开始之前,就通过茶文化的相关书籍以及网络等载体,将茶文化以及普洱茶所承载的茶马古道文化,良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文化传播媒体使大众对普洱茶的基础常识以及内在的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同时,随着各种普洱茶功效的提出,相对应的书籍和网站也随之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1.4价格策略

普洱茶的价格来源,大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产品本身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最根本的部分是普洱茶产品本身的价值。借助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和普洱茶年代越久价值越高的特性,收藏普洱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一种潮流,普洱茶的价格自然被提升得很高。同时,普洱茶在销售过程中,融人了诸多文化的元素,普洱茶的自身价格加上茶道、茶经、茶艺等茶产品销售附属环节的价值,组成了普洱茶的最终价格。这种综合定价形成的价格,虽然比原始的价格要高很多,但是可以被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所接受。

2对其他产品营销的启示

2.1充分利用文化进行营销

茶文化的普及篇5

北回归线从普洱穿境而过,造就了普洱温润的气候特点。低纬高原山地,立体地貌突出,为普洱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极佳的条件。在普洱境内大量分布着野生茶树群落,生长着树龄2700年的野生古茶树,以及树龄千余年的过渡型古茶树和人工栽培的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如今,普洱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全市茶园总面积达318万亩,年生产能力1000吨以上茶叶企业达22户。

作为普洱茶重要的原产地之一,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为摸清全市古茶树资源,2005年集中了600多人,耗时一年多,全面进行了对古茶树资源的普查。

为进一步加强对古茶树和核心区资源的保护,普洱市加大对古茶树资源保护的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古茶树。制定了对野生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法规。有效遏制了对野生古茶树群落和原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和赞助,多渠道筹集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管理专项资金,对濒危古茶树加固除险。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在不断加强对古茶树保护的基础上,努力延伸普洱茶产业链,将传统概念的普洱茶,经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使其功效进一步明确,工艺进一步改进,产业进一步升级,蕴含着科学内涵和科学精神的普洱茶正向更高层次阶段发展,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已成为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让世界亲近普洱、走进普洱的一张名片。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凭什么列入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包含完整的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过程,证明了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从野生型古茶树居群、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园以及改造后的生态茶园,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发展体系;具有多样的农业物种栽培,农业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涵盖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茶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茶文化传播的中心节点。该系统不但为我国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提供了有力证据,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植资源库,还保存了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丰富的民族茶文化,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专家认为: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环境的协同进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历史悠久的茶叶栽培和生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无污染、高品质的茶叶保证了食物与生计安全,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与古茶园栽培和管理方式形成了当地特有的社会组织与文化和知识体系,众多世界级的古茶树、古茶园显示出其全球重要性;所开展的申报工作与保护工作扎实有序,制定的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切实可行,符合联合国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标准和要求。

知识链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包括以水稻为基础的农业系统、以玉米/块根作物为基础的农业系统、以芋头为基础的农业系统、游牧与半游牧系统、独特的灌溉和水土资源管理系统、复杂的多层庭园系统、狩猎-采集系统七种类型。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于2002年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和适应性管理项目,旨在为这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农业生物多样性、知识体系、食物和生计安全以及文化的国际认同、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提供基础。

GIAHS属于世界遗产的一部分,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等推动,该项目将形成一个长期的开放式的计划,并最终计划在全球建立包括100到150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

目前,已经在秘鲁、智利、中国等国家确定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包括“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在内,我国仅有八个项目列为试点。

声音:

挖掘、保护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对于解决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现代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为保护试点后)要加紧制定保护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发展思路,加大各项投入,严格按照粮农组织的要求,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和科学发展,使之成为一项惠及民生、泽被长远的长期工程。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屈四喜

农业文化遗产绝对不是关乎过去,而是为我们解决未来的农业发展问题提供更多选择。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非目的本身,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他正式开启了我们对于属地内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意味着我们需要为保护和利用遗产承担更大的责任,践行更多的义务。

茶文化的普及篇6

随着普洱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普洱市图书馆都经历了长期的茶文化积累过程,普洱民族茶文化这个具有“地域文化的个性”,给图书馆的发展引来了一股很有力量的“势”,离开了这个个性就失去了公共图书独特的优势。故普洱市图书馆因势利导,充分地利用好手中的地域文化资源,为研究普洱茶文化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并“量体裁衣,自做衣裳”,积极主动地推出自己的品牌,显示自身有研究实力的一面,更好地体现自己的职能,促进了普洱茶文化的发展。

普洱市图书馆收藏的诸多史籍中有许多记载足以说明普洱茶是勤劳智慧的祖先留给思茅的“永活财富”。唐・樊绰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写到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蒙舍蛮即哀牢人是当是南诏的统治民族。据哈尼族支系尼人口碑相传,1600年以前,当尼人进入西双版纳地区时,当地已有了土著所种的茶树。至今,在西双版纳、普洱、景东、景谷、澜沧等地还保存有大量野生型、过渡型、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同时,这些地区也都是古银生节度所辖。可以作为“银生域界诸山”产茶的活佐证。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金齿百夷指滇西傣族祖先。乾隆《云南通志》记载:“普思茶山,夷人穷苦,惟籍茶叶养生,是小民养命之源。”道光《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蛮民杂居,以茶为市,衣食仰给茶山”,在漫长的岁月中,滇西南各族就开发出名扬天下的“普洱茶”。也营造了灿烂的民族茶文化。

1普洱茶文化文献的价值意义

1.1普洱茶文化的定义

普洱茶文化,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来理解,它是普洱市、西双版纳州茶乡各族人民从古到今创造的、在对茶的发现、驯化、栽培、制造、加工、运输、保存、销售、饮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1.2普洱茶文化的内容

普洱茶文化与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涉及种茶人、制茶人、售茶人、饮茶人各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想观念、、文化艺术等等方面,如古茶树、古茶林、大茶山、茶种植、茶品种、茶加工、茶贡品、茶厂家、茶马道、茶饮具、茶医药、茶民俗、茶品饮、茶风情、茶碑刻、茶文史、茶诗词、茶楹联、茶文艺、茶保健、茶叶节等等。

1.3普洱茶文化的内涵

普洱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众多茶文化中,有其独特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广博性特点,其中一些内容实体,已具有文物价值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价值。思茅为世界茶起源地之一,在漫长的茶叶发展历史长河中,14个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底蕴丰厚的民族茶文化,这是思茅普洱独特的资源。它将带动云南思茅旅游业、茶产业、茶经济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造福于云南思茅各族人民。茶文化促进着普洱茶的振兴,普洱茶为茶文化提供了发展基础。是中国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而传扬海内外。

2普洱市图书馆馆藏茶文化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2.1茶文化文献特色专柜

普洱市图书馆于2003年设立茶文化文献的特色专柜,从开始的30多册到现在的1011册。十年来,专柜收集了如:由普洱茶文化的创始人黄桂枢先生于1994年主编辑的《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是当代研究普洱茶文化的起始文献。由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邓时海著的《普洱茶》是记载普洱茶文献,普洱茶理论的专著、由思茅政协编的《普洱茶源》是系统地反映普洱茶发展的历史演变,及现代普洱茶的发展趋势,为广大读者认识普洱茶提供一个了解的平台,并对普洱茶的有关问题进考证和定论的茶文化文献。

2.2多方面收集研究文献资料

当今的普洱茶及茶文化研究有地方性研究和个人研究,在新纂地方志中有普洱茶专述,有的集体或个人出版了书籍多种,1993年至2001年,弘扬茶文化后,普洱市举办了三届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有关论文文章、论著已发表、出版多篇(部),为普洱茶文化增添了新成果。普洱茶文化具有多种文学艺术特色,有普洱茶诗词、普洱茶楹联、普洱茶民歌、普洱茶民间传说、故事、普洱茶小说、散文、普洱茶曲艺、歌舞、普洱茶邮票艺术。以茶会友,广交天下,茶文化搭台,茶经贸唱戏。1993年至2013年,普洱市举办了十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促进了中外茶文化交流,促进了普洱茶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影响深远,其影像、图片资料我馆也有收藏。

2.3普洱茶文化古籍的收藏

银生普洱茶自唐代入载《蛮书》以来,记载有普洱茶史料的书有所增多,普洱市图书馆馆藏茶文化文献的史籍主要是宋代有《续博物志》,明代有《滇略》、《本草纲目》等。清代的史料和文物有《滇云历年传》、《滇南新语》、《本草纲目拾遗》、《滇南见闻录》、《滇海虞衡志》、《普洱茶记》、《清史稿》、《道光普洱府志》、《思茅厅志》。《普洱府志》、《易武茶案断案碑》、《永安桥功德碑记》、《信征别集》等。民国时期的史料和文物有《梵天卢丛录》、景谷茶人《纪襄廷墓志》、《思茅钧义祥茶庄包装说明单》等,为普洱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3普洱市图书馆茶文化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3.1普洱市图书馆史籍佐证普洱茶是世界普洱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

普洱市图书馆收藏的诸多史籍中有许多记载足以说明普洱茶是勤劳智慧的祖先留给思茅的“永活财富”。唐・樊绰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写到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蒙舍蛮即哀牢人是当是南诏的统治民族。据哈尼族支系尼人口碑相传,1600年以前,当尼人进入西双版纳地区时,当地已有了土著所种的茶树。至今,在西双版纳、普洱、景东、景谷、澜沧等地还保存有大量野生型、过渡型、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同时,这些地区也都是古银生节度所辖。可以作为“银生域界诸山”产茶的活佐证。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金齿百夷指滇西傣族祖先。乾隆《云南通志》记载:“普思茶山,夷人穷苦,惟籍茶叶养生,是小民养命之源。”道光《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蛮民杂居,以茶为市,衣食仰给茶山”,在漫长的岁月中,滇西南各族就开发出名扬天下的“普洱茶”。也营造了灿烂的民族茶文化。

3.2弘扬民族茶文化,促进普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从1993年以来,先后在普洱举办了三届“中国普洱茶

国际研讨会”和一次“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使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关于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在印度的争论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从1993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集民族文化、经贸洽谈、旅游观光、经济协作为一体的“中国普洱茶叶节”。至2013年4月共举办了十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而且成功举办了普洱“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活动。普洱茶叶节的重大活动期间,普洱市图书馆2004年为市委朱飞云副书记引证资料。提供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的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鱼盐铜铁。周漆茶密……皆纳贡之》,2005年4月中国茶叶节前,为市委沈培平市长提供清・阮福《普洱茶记》原文。2006年3月为市委领导提供普洱府有关资料,例如在《四库全书・云南事略》中查到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云桂黔总督鄂尔泰续集《请添设普洱流官营制书》,设普洱府,是普洱府建置沿革的宝贵资料。2011年2月至今,思茅地方人士,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研究者,退休干部李建德,笔名信安,一年多来坚持来馆查阅元、明、以下有关普洱茶文化资料。查阅《四库全书》部分、《二十四史》云南部分,《普洱府志》、《思茅厅志》、《思茅古化各少数民族》等资料,摘抄笔记3本,收集原始文献资料数百条。挖掘、发现及研究了普洱民族茶文化的渊源历史。同时馆员根据李先生需要,迅速帮助查找有关资料,大大减少了读者所花费的查找时间。馆员向读者所提供的深层次顾问式服务,读者在这里颇有“家乡遇故知”的感觉。之时,在每篇文化尾附上本文由普洱市图书馆资料室提供资料。

3.3出版茶文化著作

为进一步揭示文献内容,便于读者查找利用。我馆资料室积极做好二次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编辑了《普洱市公共图书馆馆藏茶文化文献联合目录》,资料部从2005年开始做年代检索课题(专题)汇集。收集与整理有关普洱茶资料。如《普洱市图书馆茶文化专题》内容包括唐、宋、清有关茶对联的来源、评析汇编、《四库全书》中有关记载普洱茶的原始出处等茶历史渊源资料。提供市委、人大、政协、各大局领导机关参考。普洱市图书馆还出版了由查正儒馆长主编的《普洱茶事》一书。

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图书馆的文献数字化建设会得到快速发展,普洱茶文化文献专题资料在网络上为文化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茶文化的普及篇7

翻开今年的八月刊,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六月份拜访瑞河先生的场景,记忆的片段在我的脑海中翻腾……在福建闽南田园的“瑞草堂”,已至耄耋之年的瑞河先生,用充满亲和儒雅的神态和幽默睿智的语言,侃侃而谈他59岁时在大陆创业的故事。聆听瑞河先生的创业故事,在随意和轻松中,让人感觉创业如品茗,有苦涩,更有甘甜。瑞河先生坚定地相信“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也必将是中国茶的世纪”。我发现瑞河先生今天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是一个坚定中华文化传承儒商的成功……在采访瑞河先生的日子里,满是文化创意的总编王洪波老师与满怀诗一样深情的专栏作家何真老师有一些消瘦,有一些疲惫 。我突然觉得,人生没有几个10年,一本杂志的10年也并不漫长,这是一个沉淀、积累和付出的过程。在这次福建采访之行中,我对文化有了一份更为深切的体验,我发现文化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文化是生命与智慧的创造、绽放过程,《普洱》杂志承载的普洱茶文化,是千百年来普洱茶乡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意的结晶。

过去的10年,《普洱》杂志社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茶业展会,在每一次茶业展会上,《普洱》杂志总是如文化珍珠般自然而高贵地亮相展台,让生长在莽荒之地、粗枝大叶的普洱茶在大雅之堂上楚楚动人;在每一次茶业展会上,《普洱》杂志社立足文化创意开发出的合订本、典藏本、连环画、系列丛书等产品让同行们大开眼界,成为期刊创新发展的一种模式。在一次国际茶业大会上,一位部级官员对《普洱》杂志的工作人员说:“感谢你们,你们让中国茶文化充满了自信,你们为世界茶文化做出了贡献”。一位大学校长惊奇地说:“没有想到期刊竟然可以这样来办,并且还能办得如此精彩!”我在想,精彩才刚刚开始……

以多种语言文字出版的宣纸版《普洱茶》连环画在中国茶书中因其大气和深厚,呈现出普洱茶及普洱茶历史文化的极端之美,它记录的不仅是故事、流传的不仅是精神,而是人类对茶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普洱》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余秋雨先生的《品鉴普洱茶》,满怀深情地,细腻地描绘了普洱茶的美、深刻地揭示了普洱茶可以俗雅共赏的善良与高贵,发行二十八万册还仍然供不应求的需求,反映的不仅是读者对学者大家的仰慕之情,更是大众对普洱茶茶艺茶道的追捧。

在10年的发展历程中,《普洱》杂志共计出刊96期、印数270余万册,发行地区遍及全国各个省份及美国等5个国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20多个读者俱乐部。目前在中国,《普洱》杂志是唯一把地名、产品、文化等元素“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的唯一一本刊物,它既是产业的文化,也是文化的符号,它就茶叶入笔,一纸茶香,写出了中国产业文化的深度,开创了中国地州级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创新了中国地州级期刊发展的模式。

10年的发展历程,《普洱》杂志始终以科学普洱的思维、品牌创新的思路、生态文明的倡导,铸就了刊物的个性和品质,始终以坚定的思想、创意的思维积极引导产业发展、健康生活。

10年的发展历程,《普洱》杂志始终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意结合,始终坚持以提升文化推介力量、建新型文化品牌、打造经典旅游路线、共享优势资源的理念,提出并坚持开展“茶山行”杂志文化活动,成功促成了旅游与茶文化、养生文化的结合。《普洱》杂志用连续七届成功举办“茶山行”文化活动的实践告诉人们,专业杂志服务产业、服务地方不仅要“坐而论道”传播文化,更要结合实际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不断探索实践、努力创新发展产业……

10年的发展历程,《普洱》杂志举办的系列论坛将中国茶文化的价值世界化、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无限化。《普洱》杂志结合实际探索出来的建立读者俱乐部等有效发行销售模式,颠覆了中国期刊的传统发行模式,开辟了期刊的全新生存与发展路径。《普洱》不仅服务了中国茶产业、传播了中国茶文化,也为中国期刊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不知不觉间,《普洱》杂志已然走过了10年,作为目前全国发行量最大的茶专业杂志,我们要告诉世人的是:《普洱》杂志很薄、很薄,一片普洱绿叶很轻很轻,可是,当文化、生态与经济相碰撞的时候,《普洱》杂志的扉页就会飘舞,普洱茶的绿叶就会沁人心脾。每一期《普洱》杂志,都在努力从茶叶研究者、茶叶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诉说中挖掘茶文化,探索自然生命的神奇密码,不断追寻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统中的那种如普洱茶香般含蓄、淡定、深厚的诗意,为后工业化的现代人寻找一种强健体质、温润心田,重归自然的质朴与宁静;每一期《普洱》杂志,都在讲述着普洱茶如何从中国茶类边缘配角跻身到中国名茶行列的“有志者事竟成”的最朴实道理;每一期《普洱》杂志,都在不断拓展普洱茶品饮、器具、服饰、茶道、茶艺等普洱茶文化元素的审美空间,努力展现普洱茶的文化艺术魅力,努力让人们的精神情感变得更加丰富、细腻、空灵。

茶文化的普及篇8

“喝什么普洱?”这是茶友口中常说的,一般都将普洱茶简称为“普洱”。普洱是用来喝的,是用来把玩和品味的,怎么“读”起来了呢?

一天,我的朋友周重林找到我,挑一款好的生茶开喝后,话题自然聊到了茶。周重林说,他现在是一本杂志的执行总编,今天就是来约稿的。他说,普洱市的领导高度重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决定将普洱市文联主办的杂志改名为《普洱》,一本专门介绍、普及、研究普洱茶的杂志。我听后十分高兴,云南终于又有了一本与普洱茶有关的杂志。老友将带来的杂志拿出来,我仔细翻阅之后,对杂志的办刊宗旨和特色有了了解,有谈云南茶史的,有分享品味某款茶的,有回忆某茶人的。总之,看后受益颇多,也感慨万千:云南的茶产业有上千年的历史,涉及到的茶农和商人上千万,但多年来,我重视茶叶的栽培与种植,重视茶叶的生产与销售,对茶文化,尤其是普洱茶文化则是研究不够。云南普洱茶要有长足的发展,要提升其附加值,要成为支柱产业,必须在普洱茶文化上做足文章。“茶叶没有文化就是一片树叶”,这是我对普洱茶文化在普洱茶推广、普及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现在普洱市创办《普洱》茶杂志,对云南茶叶的发展,对普洱茶的普及与提高,对普洱茶的研究,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都是一件值得点赞的好事,应该坚决支持。写什么好呢?脑中灵光一现。

记得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淘到了一款1980年代思茅地区墨江县茶厂生产的普洱茶(生茶)散茶,此茶用塑料袋装,200克,那时普洱生茶分为"三春三配"(春尖、春蕊、春芽、甲配、乙配、丙配),此茶虽等级不高(甲级,即甲配),但二十年过去了,在昆明摆放的干仓茶,香气扑鼻,口感厚重,汤色透亮,呈金红色,十分好喝。写对一款老茶的感悟,而且是现在的普洱市墨江县的老茶。此茶有把玩之处:一般而言,当时的茶大都是台地茶,但细观叶底,则有不少大而圆、叶厚而茸毛多的茶叶,分明是古树茶,唯此才有把玩的意义。这款普洱茶说明:干仓摆放的普洱茶,越陈越香绝对成立;云南的三个茶叶主产区都有好茶。就写这款茶。

有了这次约稿,自然就看到了自己的文章登在了《普洱》茶杂志上。从此,认识了这本杂志;从此,读上了这本杂志;从此,养成了一种阅读习惯。在读“普洱”中,得到了提高,在读“普洱”中,品味着普洱茶的滋味,品味着渐渐流逝的时光。

茶文化的普及篇9

作为云南普洱茶的代表之的”同庆号”普洱茶始创于1736年,最早推行普洱茶六选六弃之精细作法,使用的龙马内票图案,亦是最早的商标图识,中国历史上商标之瑰宝,已载入茶文化之史。通过200多年的历史沉淀,“同庆号”以“国礼茶”的辉煌与昔日的“贡茶”尊贵遥相呼应。”同庆号”传承了“老字号”的现代文化、坚守精神,传扬了“茶佳礼敬”的市场理念。

“同庆号”这样的传统普洱茶企业受到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指示以“同庆号”为例,发展茶叶行业的安全追溯物流化管理,是项目系统开发的重要条件。该项目的实施将会起到模范和榜样的作用,必将带动其他普洱茶生产企业的竞相效仿,将会在我国普洱茶生产领域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茶叶安全追溯系统的编码方案

通过调研普洱茶企业对管理系统的要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设计出条码技术在普洱茶生产、销售、配送跟踪与追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方案,主要技术工作包括制定普洱茶编码方案、管理系统设计与编制、系统设备配置和使用等3个方面。

1 普洱茶编码方案

普洱茶编码方案立足于商品条码编码技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规范统

普洱茶的编码和标识,可对普洱茶的相关溯源数据进行采集。

普洱茶编码方案必须满足实际使用单位的信息需求,应包括内部溯源信息和外部溯源信息,并具备通用性和灵活性,便于企业采用。本系统原则上采用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lN)和应用标识符(A1)对普洱茶信息进行标识编码,所标识的产品必须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全球唯性,载体可选用GS1-128条码和二维条码。

2 信息管理系统

(1)总体目标

以维条码、二维条码为标识,贯穿普洱茶生产主要流程,实现从原材料、生产、仓储、销售4个主要过程的信息管理,从而推进和提高普洱茶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

(2)功能模块及流程

经初步需求分析,按照软件工程管理要求设计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及流程见图1。

(3)技术路线

根据生产流程及生产场地的不同,将综合采用B/s和c/s模式进行开发。其中B/s模式利用浏览器实现数据传递、查询和分析之用,便于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局域网或者VPN(通过互联网接入局域网)及时了解信息;C/S模式主要利用茶厂局域网(有线与无线)实现原料、生产、仓储、销售等功能开发。开发工具采用成熟的JAVA、VB。

3 系统设备配置

(1)软件配置

终端选用Wi ndOWs系列操作系统;服务器端选用Windows xP Pro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TomCat 5.5,

(2)硬件配置

终端选用联想台式机:条码扫描器;数据采集器:标签打印机:通用激光打印机:票据打印机。

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可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深度贯彻和执行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追溯”的理念,采用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对普洱茶供应链仝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进行有效的标识,进行普洱茶个性化产品跟踪与追溯。在供应链中的每个加工点,不仅要对加工成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的食品原料上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或消费者使用。

通过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对普洱茶供应链仝过程的每个节点进行有效的标识,建立各个环节信息管理、传递和交换的方案,从而对供应链中普洱茶原料、加工、包装、贮藏、销售等环节进行跟踪与追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条码是相关信息的载体,通过扫描可以获取各个节点的有关数据编码信息,包括给每个产品赋予的全球惟的代码,即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lN):通过应用标识符(A1)对产品属性进行标识的代码,如批次、有效期等:以及用于对普洱茶供应链中各个环节进行标识的代码,即全球位置码(GLN)。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有关信息,采用UCC/EAN 128条码符号来表示。

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拟实现“同庆”普洱茶“六化”品牌特征,具体如下。

数字化:拟在说明普洱茶的具体指标,所含的所有物质:普洱茶有32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是多少;普洱茶有六味:苦、涩、香、甜、酸、尖,表现在口感上的不同;在化学性质上也会表现成不同的元素:比如这座茶山上的茶叶有300种元素,那座山上的茶叶有360种元素,可能300种是共性的,60种是个性的,把多座茶山

拼配就有了500多种化学物质;要科学化、个性化。

标准化:过去制普洱茶,一个号、家人、同天做的、储存在同个仓库的茶叶,口味却是不一样的,而且差距很大。必须将其标准化,第包茶叶和最后包茶叶都应该是样的,配方、微生物菌群、剂量都应该是样的。普洱茶的标准化是全过程的,其范围包括从种植、采摘、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都是一个标准化体系。

功效化:“同庆”百年普洱的传承历史文化和百年老字号的传统加工工艺确保“同庆”普洱茶的功效和品质,这是“同庆”普洱茶的话语权。

品牌化:云南普洱茶品牌众多,大小参差不齐,消费者购买个商品,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怕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制造者,不同的品牌,体现的价值是不样的。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将全面提供给消费者同庆普洱茶的溯源信息,确保同庆普洱的唯性,安全性,品牌地位。

规范化:普洱茶必须有规模才有竞争力,这是普洱茶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发展的趋势。用专业化的技术手段,结合百年老店的传统加工工艺,集中精力打造”同庆号普洱”,树立稳固、优质的品牌形象和地位。

国际化:科学普洱时代的普洱茶产品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化的知名品牌。因此,国际化是目前普洱茶的重要特征,也是以“同庆号”普洱为代表新一代普洱茶产品的重要特征。

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以商品条码为信息载体和检索依据,完成商品自生产厂家、物流、经销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物流环节的信息写入、识别、判定、还原和展现,从而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致性,保证单件商品的惟性,达到可识别、可追踪。依靠纸质标签、商品条码读写设备、加/解密算法和后台数据库系统问的多重关联,保证信息的不可复制性,达到安全追溯的目的。

茶叶安全追溯系统的发展前景

“诚信自律、规范市场,共同打造同庆号普洱茶成为走向世界的品牌”近年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普洱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云南茶产业的核心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云南普洱茶正以个崭新的面貌快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普洱茶的发展关系着云南茶产业的振兴,提高普洱茶品牌的价值寄托着云南600万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贫困山区茶农的希望。普洱茶产业崛起的同时,普洱茶市场也潜伏着些不容忽视的危机。少数不法企业和个人以次充好、掺杂使假,损害普洱茶名声的情况时有发生:假冒商标、商标侵权、无照经营、假冒生产企业名称以及诋毁同行、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不时扰乱茶业市场。这些违法现象严重损害普洱茶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的利益,失去广大消费者的信

文化普洱是指“同庆号”普洱历经270年沧桑的历史文化背景,沉淀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问。任,给云南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行业的自律、市场的规范和良好的宣传已刻不容缓,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到了个关键时刻。

云南普洱茶出口市场具有定的局限性,出口规模难有较大提升,继续深入拓展传统贸易伙伴市场,大力推介产品文化和提高产品品质需要专业化、国际化标准管理技术手段,采用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有益于扩大“同庆号”产品外销。

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全方位标识和引领“同庆号”百年“老字号”普洱茶店实现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四大产业化特征,从而奠定百年“同庆号”国礼普洱茶的国际品牌地位。

农业普洱是通过挖掘同庆号以传统农业为基础,以种植和初级原料型产品为主的低层次、低附加值为发展雏形,并结合百年古茶树、传统加工工艺发展为更高层次的品牌普洱茶奠定基石。

茶文化的普及篇10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后l酵加工而成紧压茶或散茶,普洱茶又按照其加工工艺将其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普洱熟茶是晒青毛茶经潮水、渥堆,经渥堆过程中物质变化是由微生物、酶、湿热、氧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因其经过人工后发酵以区别于普洱生茶。

近年来,随着对普洱茶的深入研究,证实了普洱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和降血糖等功效[1-4]。晒青毛茶不经过微生物的发酵难以形成普洱熟茶所特有的香气和汤色,一般认为微生物或微生物酶的湿热作用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5-7]。

1 普洱茶加工方式与微生物

普洱茶鲜叶采摘经萎凋后,进行杀青,再揉捻,后晒干制得晒青毛茶。再由晒青毛茶加工得到普洱茶,其具体制作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将晒青毛茶经人工增湿渥堆快速发酵而制成普洱熟茶[8]。普洱熟茶的加工方式借鉴于安化黑茶,但又不同于安化黑茶。其主要的不同在于普洱茶经过晒青毛茶这一步,而安化黑茶从揉捻到后发酵不经过干燥过程,再焙火干燥[9]。

普洱茶与红茶的发酵方式相比,普洱茶的发酵与红茶有些相似,都有茶多酚经氧化生成茶红素和茶褐素的过程,不同之处在于红茶发酵仅需要3~4 h,而普洱茶发酵所需时间较长,渥堆时间至少需要3~4周。因为红茶发酵时间短,所以微生物作用较少,主要是生物酶的作用,而普洱茶的发酵与微生物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普洱原料晒青毛茶就有大量的内生菌,晒青毛茶又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都在普洱茶鲜叶中[10]和茶园空气中[11-12]都有发现。普洱茶渥堆时,刚开始温度由室温缓慢升高,其潮水量常达到40%左右,堆温一般保持在28~55 ℃,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在发酵过程中,肉眼可见真菌菌丝。一般认为,普洱茶的加工过程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普洱茶的品质与微生物的消亡有密切关系。

2 参与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微生物研究方法

2.1 微生物的传统分离鉴定

研究微生物学的传统方法是将茶叶与无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均质,然再做梯度培养,以此来初步了解渥堆发酵中普洱茶中微生物数量,然后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纯培养,以更好地进行菌种鉴定或保藏。鉴定方法主要为形态学鉴定或根据生理生化性状,一般将结果与标准分类系统中微生物形态或生理生化性状进行对比[13]。该方法是研究微生物的主要方法,已成功证实普洱茶中确实存在细菌、酵母、霉菌和放线菌[14-28]。

2.2 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

鉴于微生物传统鉴定方法的缺陷如工作量大,不利于操作,还受限于鉴定者的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传统鉴定方法还常常受培养条件的限制,很多微生物不能在培养基上被分离培养出来,造成了鉴定种群不够完整,使得人们无法全面了解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群情况,多数只是鉴定到了优势菌种或是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表现为优势的菌群。

近年来微生物快速鉴定仪更多地应用到微生物鉴定工作来,该系统是将微生物与底物反应的生化类型与已知建立的数据库中的类型比较,使微生物鉴定更加快速、准确。Mo等[20]利用API ID 32C和API ID 50 CHL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发现了多种酵母和细菌。但由于该系统是根据现有数据库中所提供的背景资料进行微生物鉴定,数据库资料会影响微生物鉴定的种类及准确性。

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PACE N R的研究表明,传统分离方法鉴定的微生物只占环境微生物总数的0.1%~10.0%[29],传统鉴定方法还常常受培养条件的限制,很多微生物不能在培养基上被分离培养出来,造成了鉴定种群不够完整,使得人们无法全面了解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种群情况,多数只是鉴定到了优势菌种或是在特定的培养中为优势的菌群。日本学者M.Abe等[30]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不同发酵阶段的普洱茶中微生物种群进行了研究,发现普洱茶2种优势种群,同时在用孟加拉红培养基,PDA 培养基在 30 ℃ 培养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进一步说明了将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学研究是可行的[30]。

剂量组也对普洱茶鲜叶中的内生菌[10]进行了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微生物的研究以及普洱茶区空气微生物[11-12]的研究中都分别采用了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扩增细菌的16SrDNA和真菌的ITS序列测定分析或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对参与或有可能参与普洱渥堆发酵的微生物进行了鉴定。

吕昌勇[31]利用宏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研究方法认为,细菌是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主要菌群,占总微生物的76.26%;真核生物次之,占16.35%。目前应用高通量测序在普洱茶渥堆发酵微生物的研究中很少涉及,赵 明等[32]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对参与普洱茶渥堆发酵微生物种群作了初步的鉴定。Wei Zhang等[33]通过实时定量PCR研究认为,烟曲霉、微小根毛霉、热带假丝酵母菌、镰刀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Aspergillus niger、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Rasamsonia emersonii、Asper-gillus tubingensis、Rasamsonia cylindrospora、Rasamsonia byss-ochlamydoides等嗜热菌在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研究进展

3.1 普洱茶微生物种群

陈宗道等[1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普洱茶中的微生物以来,已经证实细菌、酵母、霉菌和放线菌都参与了普洱茶的发酵。

周红杰和赵龙飞等[6,18]先后从普洱茶和普洱茶翻堆样品都分离得到了黑曲霉、酵母菌、米曲霉、根霉、灰绿曲霉和极少的细菌。方 祥等[23],M.Abe等[30]以及杨瑞娟等[34-35]从不同年代的普洱茶和渥堆发酵的普洱茶中分离得到了霉菌(黑曲霉、微小根毛霉、牛根毛霉)、酵母、细菌(芽孢U菌,Bacillus coagulans,球菌,无芽孢短杆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类乳酸片球菌和大量嗜热细菌)、放线菌。吕昌勇[31]认为,普洱茶发酵初期的优势细菌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随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上升成为优势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Firmicutes在发酵后期繁成为共同优势菌。原料的优势真菌归类为no-rank-Fungi(65.39%),发酵过程中,曲霉属(Aspe-rgillus.sp)真菌一直处于优势;发酵中期环境中的根毛霉属(Rhizomucor.sp)先升高后降低。

3.2 优势菌种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

近年来,关于普洱茶与微生物关系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优势菌种对普洱茶品质影响的研究,多数是将分离纯化后的微生物再接种到普洱茶中,用来研究普洱茶品质改变情况。陈秀燕等[36]将灰绿曲霉和青霉接种到普洱生饼茶和散茶中,能明显加速普洱茶陈化的作用,且能提高茶汤的香气。研究表明,灰绿曲霉和青霉接能加速茶叶中纤维和果胶的降解,使普洱茶更加甘滑、醇厚。董文明等[27]认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黑曲霉产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酵母菌产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细菌只产淀粉酶、蛋白酶。经过这些酶的作用后普洱生茶形成了普洱熟茶甘厚浓醇的品质特征。周才碧等[28]利用优势菌株黑曲霉纯种对普洱茶进行发酵试验,得到的茶样香气浓纯、汤色呈黑褐色、滋味较平和,且茶色素发生明显变化,表明黑曲霉可以作为发酵用菌种,适于普洱茶的渥堆发酵。康燕山等[37]对普洱茶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添加外源酶和接种酵母,其结果表明,使用外源酶可增加普洱茶所含水溶性总糖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接种酵母可明显加速普洱茶茶多酚的转化。

4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4.1 存在的不足

目前对参与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的研究都集中在优势菌和能培养的微生物上,对于非培养微生物研究仍然很少涉及,对于这些微生物在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的作用研究就更无从谈起。对于普洱茶发酵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转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首先就要解决非培养的微生物鉴定工作。目前关于普洱茶中微生物发酵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宏基因组学[38]也更多地应用于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研究中来,多数都是停留在第一代测序研究上。关于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更多的是在于研究接种某一种或多种优势微生物或酶对发酵品质的影响,而忽略了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群落对普洱茶发酵的影响。

4.2 展望

微生物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39-40],而对普洱茶发酵中的微生物的研究结果却少之又少。吕昌勇[31]和赵 明等[32]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这一技术的应用为普洱茶中非培养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的研究中常比PCR-DGGE法检测灵敏度高 3.8~39.4倍[41]。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将普洱茶从鲜叶到普洱熟茶成品的微生物组成作出系统研究,并总结出这些微生物生长和消亡规律,对普洱茶鲜叶、干茶、渥堆的每个时期和成品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作出系统的研究,探明这些微生物在每个时期的组成情况如何,以使人们能更好地探明普洱茶在发酵中是否有有害微生物的参与,为明确这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的作用提供更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对象,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普洱茶发酵中微生物的消亡规律和其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1] 谭自立.茶和普洱茶的保健作用[J].云南茶叶,1994(3):4-6.

[2] 周红杰,秘鸣,韩俊,等.普洱茶的功效及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茶叶,2003,29(2):75-77.

[3] 赵龙飞,周红杰,安文杰.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114-118.

[4] 张冬英,施兆鹏,刘亚林.普洱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5(1):43-44.

[5] 罗龙新,吴小崇,邓余良,等.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茶叶科学,1998,18(1):53-60.

[6] 周红杰,李家华,赵龙飞,等.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4,24(3):212-218.

[7] 龚加顺,周红杰,张新富,等.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J].茶叶科学,2005,25(4):300-306.

[8] 梁名志.普洱茶渥堆工序的研究现状[C]//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3.

[9] 金朱葆.认识和了解安化黑茶[J].中国茶叶加工,2009(3):42-44.

[10] 季爱兵.普洱茶叶片中内生菌的鉴定[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1] 路伟尧.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的溯源分析[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3.

[12] 路伟尧,吕杰,严亮,等.普洱茶区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分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4):103-108.

[13] CLETUSPK,JACKWF.The yeasts a taxonomic study[M].4th edition.New York:Elsevier,1998:15-18.

[14] 陈宗道,刘勤晋,周才琼.微生物与普洱茶发酵[J].茶叶科技,1985(4):4-7.

[15] 赵龙飞,周红杰.酵母菌在普洱茶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初探[J].茶苑,2003(2):4-6.

[16] 许波,洪涛,唐湘华,等.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34-336.

[17] XU X Q,YAN M,ZHU Y.Influence of fungal fermen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the Puer tea manufacturing process[J].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2005,5(4):382-386.

[18] 赵龙飞,周红杰.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初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129-133.

[19] JENG K C,CHEN C S,FANG Y P,et al.Effect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n content of statin,GABA,and polyphenols in Pu-Erh tea[J].Agric Food hem,2007,55(21):8787-8792.

[20] MO H Z,XU X Q,YAN M C,et al.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in digenous fermented Puer tea[J].Agro Food Ind-ustry Hi Tech,2005,16(6):16-18.

[21] 陈可可,朱宏涛,王东,等.普洱熟茶后发酵加工过程中曲霉菌的分离和鉴定[J].云南植物研究,2006,28(2):123-126.

[22]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黑曲霉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长特性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0):1-3.

[23] 方祥,陈栋,李晶晶,等.普洱茶不同贮藏时期微生物种群的鉴定[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2):105-108.

[24] 朱宏涛,杨崇仁,李元,等.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云南植物研究,2008(6):718-724.

[25] 雷晓燕.普洱茶中主要微生物的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9,23(2):134-137.

[26] 廷菊,罗娅婷,樊竹青,等.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279-281.

[27] 董文明,谭超,付晓萍,等.5种成品普洱茶中微生物的分离及其产酶特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3,28(8):22-25.

[28] 周才碧,陈文品,吴钟玲,等.普洱茶优势菌株黑曲霉的分离及其功能和安全性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3):1006-1009.

[29] PACE N R.A molecular view of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the biosphere[J].Science,1997,276:734-740.

[30] ABE M,TAKAOKA N,IDEMOTO Y,et al.Characteristic fungi observed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for Puer te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8,124:199-203.

[31] 吕昌勇.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的测定与分析[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32] 赵明,张冬莲,袁文侠,等.普洱茶发酵过程微生物多样性的 454 pyrosequencing 研究[C]//昆明: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2014:1-8.

[33] ZHANG W,YANG R J,FANG W J,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ophilic fungal community associated with pile fermentation of Pu-erh te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16,227:29-33.

[34] 杨瑞娟,吕杰,严亮,等.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嗜热真菌的分离和鉴定[J].茶叶科学,2011,31(4):371-378.

[35] 李晨晨,吕杰,杨瑞娟,等.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嗜热细菌的分离和鉴定[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2,39(2):74-78.

[36] 陈秀燕,陈松,郑华,等.普洱生茶优势菌种分离纯化及其对普洱茶品质影响初探[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6):604-607.

[37] 康燕山,黄薇,袁唯,等.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添加外源酶及外源酵母对主要成分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30(5):784-789.

[38] 王辉,李亚莉,苏丹,等.宏基因组学在普洱茶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6):2195-2200.

茶文化的普及篇11

2003年以后,普洱茶文化借助着邓时海先生的《普洱茶》一书呼啸而来。席卷神州大地。在普洱茶这场文化事件中,最可怜的无疑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显得是那样的没文化,需要台湾人来告诉,什么是普洱茶文化,最可气的是,很多人说。你们云南人不喝普洱茶,都是我们广东、香港、台湾人在喝,现在普洱茶热了,你们才跟我们学着喝。说云南人不懂普洱茶文化,能接受,但说云南人不喝普洱茶,这显然有失公允,因为普洱茶最开始是一种晒青绿茶,滇西南的人直到现在也在喝它,怎么能说,云南人不喝普洱茶呢?可是云南文化太弱势了,云南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却不拥有普洱茶的话语权,要靠外人来解释什么是普洱茶,当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价值被发现并受到市场追捧时,而还在把晒青当普洱的云南人。就成了被嗤笑的对象:也太老土了吧?晒青只是普洱茶的原料,没有经过陈化怎么能算普洱茶呢?你们是只会喝点原料的滇西南人!搞得云南人太像只会茹毛饮血的原始人了。

茶文化的普及篇12

《普洱茶》连环画由北京普洱荼研究院院长沈培平主编,上海大可堂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罗希贤编绘,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内容共由四部分组成普洱茶史话与茶马古道:普洱茶生产、功效和茶艺:画说中国茶道:盛世中的普洱茶:分16开本普通版上、中、下三册,50开本宣纸线装版上、下两册同时发行,于2010年2月中旬面世。(李楠/文)

1 梢有很多规矩和禁忌,其中最重要的是米饭焖熟后,必须由马锅头来揭锅盖,“马锅头”一词就由此而来。

茶文化的普及篇13

杨照辉从政府层面就如何做强茶产业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在扶持龙头企业上寻求突破,各级政府部门要从搭桥、融资、优化服务等方面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二是要在整合基地上寻求突破,规范基地合作方式,完善基地建设标准,提高基地建设水平。三是要在打造品牌上寻求突破,要打造知名品牌,维护好产品品牌,拓宽营销渠道,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四是要在创新发展上寻求突破,要强化科技支撑,推广技术创新,塑造和提升茶文化,把茶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普洱绿色发展的第一窗口、第一名片和第一品牌!

第十届中国小姐大赛暨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评选圆满落幕

本刊讯,第十届中国小姐大赛暨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评选活动自2015年12月启动以来,经过紧张的海选、复赛、决赛和总决赛,于2016年6月30日在澄江抚仙湖畔圆满落幕。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1名佳丽进入总决赛,其中包括5名来自台湾的选手、1名香港选手和1名澳门选手。最终,来自澳门的选手黄嘉欣摘得桂冠,台湾选手廖乙祯夺得亚军,云南选手那彬彬获得季军。

“中国小姐大赛”是一项以加强两岸四地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四地和谐发展为主题的部级公益活动,自2003年起,已成功举办九届,吸引了两岸四地的众多选手积极参与,她们不仅为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所感动,更以能参加中国小姐大赛感到自豪,充分体现了两岸四地同根同源、同祖同宗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交融,表达了两岸四地团结一心,和谐发展的心声。

2016年,第十届中国小姐大赛落户云南,以“美丽使者,茶传国粹”为主题,将“中国小姐大赛”与“首届中国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评选”两大美丽焦点融合在一起,旨在以美为纽带,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云南民族文化中的普洱茶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倡导茶为国饮,助推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次大赛由中国国家文化传播中心、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主办,云南普洱茶协会、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西南联络部等承办。在总决赛现场,赛事协办机构云南和谊基金会通过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向昭通市镇雄县捐赠350万元扶贫款。

《普洱》杂志茶友品鉴会在道氏山庄举办

本刊讯,7月22日,一个惬意的周末,为感恩回馈读者、顾客,《普洱》杂志社特举办茶友品鉴会,邀约新老茶友齐聚普洱道氏山庄,茗茶品鉴,赏琴棋书画。参加本次品鉴会的专家、学者、茶友有:《普洱》s志编委会副主任、普洱茶文化学者黄桂枢先生,普洱茶专家何仕华先生,普洱茶专家杨中跃先生,《普洱》杂志社编委黄雁女士、马青先生,普洱茶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永胜先生,以及来自澜沧古茶、普洱开元梅子湖温泉酒店、深山古林普洱古茶庄、国培酒店、简善若水、老普茶行、逸N源茶业、昌云茶业、苦聪山寨、紫苑古茗香、普洱仟润茶业、乡土故事的茶人茶友们。

专家、学者、茶友先后品鉴了“中国最美期刊《普洱》杂志十周年典藏纪念茶”(生饼和熟饼)、天下普洱茶国公司“茶国一号”(生饼)等三款普洱茶,并一一发表评语。品鉴会现场气氛活跃,茗香闲谈,弹琴作画,挥毫写字,高潮迭起,李芳、李国微、徐玉琳三位茶艺师的娴熟茶技、罗丹老师独具特色的花道表演、小野老师优雅地琴姿以及赵应高雅地挥墨抒写,为大家献上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文化饕餮盛宴。茶友们一边惬意地品鉴,一边观赏节目,唇舌间留香余韵。

云南省春茶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新华网消息,2016年云南省春茶总产量持续增加,普洱茶产量持平。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全省春茶一二产产值达108.1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95亿元,增长9%。

云南省茶产业三产融合成效凸显。2016年,云南省毛茶产值达49.79亿元,同比增长5%;加工产值达58.4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精制春红茶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达10.34亿元,同比增长23.1%;精制绿茶产值17.02亿元,同比增长32.67%;普洱茶产量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产值达29.15亿元,增幅达9.15%。

春茶的品质和价格走势往往是一年中茶叶市场的风向标。从今年春茶价格行情看,全省毛茶平均单价33.77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0.49元/公斤,下跌1.43%;其中:红毛茶、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价格分别下跌8.97%、9.97%,绿毛茶价格总体保持稳定略有上升,增长0.41%。由于云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中端价位茶比重加大,成品茶平均价格达85.67元/公斤,同比增长7.62%;成品普洱茶、红茶、绿茶平均价格呈比例性增加,分别增长13.55%、13.9%、13.73%。今年云南省春茶价格略有波动,总体保持平稳。

全国春茶总产值首破千亿元 中档茶、大宗茶a品畅销

中国经济网消息,近日,记者从农业部获悉,随着春茶生产接近尾声,今年全国春茶干毛茶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74.8亿元,春茶平均价格每斤194元,同比略增。据农业部调查,今年春茶生产呈现规模增速放缓、结构调整优化、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逐步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茶园规模增速放缓。据统计,今年16个茶叶主产省春茶面积达4385万亩,同比增加88万亩,增幅2%。面积增幅连续两年下降,分别比2015年和2014年下降1.4个和2.7个百分点;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针对近几年高档名优茶价格持续低迷、销售不旺的情况,各地加强中档茶、大宗茶产品开发、营销。河南省单芽茶比例从80%降到50%左右,扩大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茶叶生产,抢占中端市场。

据介绍,农业部将着力稳定茶园面积,大力推进标准园创建,大面积推广无性系良种、绿色防控技术、机械化采收,加大知名品牌创建力度,促进茶叶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第三次双月活动圆满结束

本刊讯,6月30日,由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主办,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公司承办的协会第三次双月活动,在七彩云南茶叶总厂举行。此次双月活动目的是为了给协会会员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从事云茶产业的人员抱团发展提供一个相互了解、沟通、合作的机会。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符亚杰、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李仁、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军以及相关部门领导、茶界专家顾问、协会会员参与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内容包括参观七彩云南茶业公司总部及生产车间、参观七彩云南景区内的翡翠博物馆和茶礼文化园,并开展了茶业论坛讲座。在以“学习、交流、传承、创新”为主题的论坛讲座上,云南省茶业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表示,为了促进云茶产业的发展,各茶企要携手共进,做好云茶产业的传承、创新、转型、升级和发展。同时,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要拓宽发展的空间,挖掘茶产业其他方面的资源。

青柑熟了 古茶飘香――澜沧古茶2016陈皮普洱上线仪式

新会陈皮素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美誉,云南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两者相遇,造就了一款食养佳品――陈皮普洱茶。8月8日,立秋,澜沧古茶新会壹号柑果采摘及陈皮普洱茶上线仪式在广东新会的壹号柑园正式启动。

茶妈妈的青柑普洱的制作工序共有54道,对柑果品质的把控,使用选果神器,量身采摘,只有符合规定大小的柑果才能入选,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做到清洗环节卫生化、果型挑选精细化、烘干技术创新化、检验标准严谨化。保证每一颗茶妈妈的陈皮普洱都高规格、高标准。

普洱祖祥有机茶 走进拉斯维加斯市场

普洱日报报道,日前,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带着有机茶走进美国的拉斯维加斯。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的有机茶园作为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依托普洱的环境优势和气候优势,瞄准国际市场的高标准,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建设和高品质有机茶生产,其开发的“无量翠环”“无量剑兰”“无量雪龙”高山绿茶和“无量尊红”名优红茶系列产品目前已在国内和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国家获得认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其高品质有机茶在欧盟国家的销售价格可达到2000欧元/公斤,畅销欧美市场,并与美国的茶业巨头签有长期供货协议。

美国专家用红茶纤维研制成“人造皮革”

科学网消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Young-A Lee及其团队使用一种奇特的方式,将红茶纤维质、醋及糖等原料做成了“人造皮革”。该人造皮革质地与皮革非常相似,可以用来制作衣服、鞋和手包等等。

红茶纤维质应用于服装业还是第一次。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新型纤维质材料能够进行生物降解,最终作为养料回归到土壤中,如此循环往复便大大减少了浪费和污染,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时装产业便轻易摆脱了对非可再生材料的依赖。

目前,该团队正致力于减少其生产周期,如果这些问题能够解决,那这种材料将会在未来时装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真正做到从大自然中来,到大自然中去。该团队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尤为关心材料的颜色、质地、舒适度、耐久度及材料护理。他们非常看好其可持续性,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皮革替代品,但对该材料所制成品的购买欲却不是很高。不过,Lee坚信她的团队能够成功解决种种问题并最终迎合各类消费者的品位,时装界也会从此走上可持续的环保之路。

古韵流香举办古树老茶品鉴会

本刊讯 由昆明古韵流香茶业有限公司主办的昆明首场古树纯料老茶品鉴会于7月8日举行。此次品鉴会以“时间的味道”为主题,来自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资深从业者对三款老茶进行了品鉴,随后,又对“普洱茶是否越陈越香”等问题进行讨论,发表了众多看法和意见,以共同探讨普洱茶行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本次古树老茶品鉴会选择了古韵流香三款老茶,分别是半坡寨、冰岛和老曼峨,由浅入深地展示了三款老茶经由时间而产生出的特殊味道。在三个小时的品鉴过程中,古韵流香也为在场领导学者和茶友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并首次展示了企业历时半年拍摄制作的《古韵流香普洱冲泡规范》视频。

品鉴完成后,现场多位嘉宾分别从行业发展、茶叶科学、茶文化等角度阐释了自己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看法,同时,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和茶行业从业者也各抒己见,在探讨之余还衍生出了如何定义“香”、什么样的普洱茶以及什么样的条件之下才会越陈越香等话题。最后,在场嘉宾也纷纷认同,普洱茶行业虽然传统而古老,却又迎来新的朝阳,并正在被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正能量。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