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用13篇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1

Abstract: Based on how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be establish in standard and how to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oper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working practice finally aims to improve the project quality, this thesis, from every phase of project constructing, gives an introduction on how to combine standard to carry ou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work, and offers a basic idea on the combination of standard system and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scheme, process control, improvement.

建筑施工企业历来给人以粗放型管理、劳动密集、科技含量低、管理不规范的印象。为了转变这一形象,很多企业借助于推行9000标准,以期达到管理规范有序的基本目的。笔者所在的公司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将质量控制重点从原先的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的控制与策划。从借助后期的维修补漏的方式获得工程合格,到由过程控制以达到最终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的转变。在公司推广过程中,就标准条文与工程质量各环节的关系总结如下:

1、“质量”及“建筑工程质量”的定义比较:

ISO9000中提出“质量”的概念如下:“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GB50300-2001《建筑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规定“建筑工程质量”是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是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耐久性能上,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的综合。

由于建筑工程具备多样性和个体性。建筑工程质量的定义在标准原有的基础上,就建筑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范围的规定,也给建筑施工企业基本界定了企业贯彻标准的范围。应该说标准体系的宣贯推动了工程质量的发展,并使其日趋规范和完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工程质量已不再满足于工程质量的成品情况,而更多的关注于工程质量的控制过程,毕竟,没有良好的工程质量控制过程,是无法交出 令人满意的产品的。

2、工程质量的先期策划是关键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多样性和个体性的双重特点,每一个单位工程施工前,由于其建筑面积、结构类型、使用功能、所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因此,工程质量的前期策划至关重要。

2.1 工程质量目标和合同要求。实践证明,在工程开工之前,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和合同的所有要求,才能够对工程的总体质量方向有所把握,不至于偏失。同时,在工程质量目标已定的前提下,将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至各分部分项工程,使各项工程在具体的操作期间也有据可依可查。不仅便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也有利于更为协调的管理。

2.2在工程质量目标已确定的基础上,确定各个分部分项的控制和管理过程,每个过程中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文件准则,以及为完成某项工序所必需的资源施工工艺确定后,应了解所依从的文件情况,如钢筋加工,则应获得技术交底和钢筋制作加工表等文件;所需资源则包括钢筋加工人员、钢筋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机、钢筋扳手和钢筋剪断钳等。同时,应获取钢筋已入场复验的信息。由于工程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控制的方向。

2.3 确定工程各阶段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明确产品每一道工序的接收准则。这一系列的过程检验的先期策划,为后来的施工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确定各类纪录的形式、格式、要求以及签字情况的认可。

3、了解与顾客相关的信息

随着人们的法律观念日渐浓厚,对工程质量的关注程度和关注方向都以往有较大的变动。对工程质量的管理首先应了解顾客要求的质量等级、所用成本及要求的时间。这些信息应在工程施工前即能综合考虑,以更大限度的将所了解的顾客信息运用至过程的质量控制中。

在标准条文中,还有一条不可忽视,即顾客满意与否。就具体的建筑工程而言,由于用户的不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顾客意见,也形成了难以统计和分析的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也是很多的施工企业实施难点。如果单纯从工程质量的角度上讲,那么顾客的意见则可以笼统地归纳为“要求建筑质量好”,而顾客满意则相应的调整为对质量的“满意”或“不满意”两类。从这个角度去操作,则分类、统计、分析就变得比较直观。

4、使用合格的人员和材料

标准条文中将使用合格的人员和材料项目,列入“采购”一条,包括两个方面:

4.1 合格的劳务分包公司(人员)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人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工程的质量。具备相应资质的劳务公司是工程施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砝码。应当控制以下因素:

a)对工程所需的作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和熟练程度等应做要求,必要时,要求其提供工作经历证明。在前期的策划中,施工工艺应当被详尽的分解至最末端工艺,而每个工艺的完成所需要的人员和其应当达到的等级也应在事先的策划和事中的控制中予以重视。

b)劳务分包应经过相应手续的批准。建筑工程单体工程多,一个工程自开工至竣工,需要涉及到多个劳务分包队伍,而其中随意一个队伍的选择失误,则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整体一致性。

c)劳务分包队伍应注意事后的评价与跟踪。在单体工程施工完毕后,应注意对其进行在该处施工的总结与评价,并应建立年度评价制度,以保证劳务公司工作水平的一致性和持续性,也能有效保证对其进行控制的目的。

4.2 合格的物资材料

目前建筑市场中同一种材料名称下可能会出现数十种材料现状。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则材料的质量性能以及供货单位的生产实力,是材料采购人员重点应考虑的因素。因此,大多数施工企业会列出一些生产或供货商的范围,以达到保证采购质量的目的。同理,对其每年的供货信息评价必不可少。该评价不仅是对供应商和生产厂家供货和生产能力的综合评价,也为能够长期有效的获取合格的材料来源奠定了基础。而这一点,又与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的“互利的供方关系”相一致和呼应。

5、过程控制应贯穿始终

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则进入过程控制阶段,向施工工艺的分解一样,过程的控制也可以分为若干个过程,即自工程开工至竣工为一个过程,其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可以视为其中的子过程。以混凝土分项工程为例,该过程的施工应处于以下的受控状态:

a) 获得混凝土施工工的相关信息,即提前了解该分项的相关信息;

b)应获得技术交底或专项施工方案;

c)设备的准备和相关的监控措施;

d)测量与外观的控制;

e)混凝土强度单体及总体评定值符合要求,即可进行该分项的验收。

以此为例,过程应贯穿过程始终。其控制可以参考标准条文中的各项要求。

6、工程施工过程的确认、监视和测量

标准条文中,过程的确认与监视和测量的表述不同,但在工程质量的控制实施中较为接近。其中,确认用于较为特殊的施工工序或工艺的控制,监视和测量则贯穿工程施工始终,但总体来说,都可以归纳到一类管理过程中:

6.1 了解某施工过程的概况、工艺、放行、交付要求,为其提前编制的技术交底或施工方案已被审批。;

6.2 对施工过程使用的人员资格及设备性能进行鉴定和认可;

6.3 实施交底或方案中的施工工艺;

6.4 记录所有的实施情况;

6.5 对所有记录在进行再次确认。

7、质量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质量的持续改进是指施工企业应不断增强满足不同时代质量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人们对质量的要求在不断的变化和提高,促使企业不断的组织进行变革和改进。企业的存在,决定了这种需求和改进的存在,因此,质量以及各方面的持续改进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2

0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我国工程建设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变,规范企业质量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特别是施工企业开始贯彻执行ISO9000族标准,但由于ISO9000族标准是以制造业为基础产生的,虽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可以适用于各种行业,但与国内建设行业管理特点相比,在管理语言、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等方面明显存在较大差异,也因此广泛造成贯标工作“两层皮”现象,给企业管理带来不少负担。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是原建设部为了适合国内公司的管理模式及特点,从根本上消除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上存在的“两层皮”现象,强化和落实公司的质量责任,提高施工企业自律和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手册化和法制化,而制定的行业化、本土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是我国施工企业管理的第一个管理性标准,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为了确保《规范》得到有效实施,2010年6月1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2010年第21号公告,作出了在工程建设领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应用GB/T 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规范》)的决定。公告要求“自2010年8月1日起,在建筑施工领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应依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08)和《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执行。”要求所有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在2012年9月1日前通过《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08)“双标认证”转换。目的是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认证机构、认可机构实施决定提出了时间表,对获证组织的证书转换提出了要求。公告公布之后,所有获证的施工企业均需要依据《规范》对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重新编写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并按《规范》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按GB/T 19001和GB/T 50430(简称“双标”)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转换。这给获得认证的施工企业或将来要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难度和巨大的工作量。本文通过对“双标”的学习,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的具体策略。

1 “双标”质量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和重要性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作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个管理性规范,具有先进性、指导性、灵活性等特点。与ISO 9000系列标准保持一致,在内容上全面涵盖了ISO 9001标准的要求,在条文结构安排上充分体现了施工企业管理活动特点,突出了过程方法和PDCA思想。(GB/T 50430—2007)结合施工行业管理特点,在ISO 9001标准基础上又提出了诸多进一步要求,本土化、行业化特点突出,语言简洁明了,便于企业贯彻实施。《规范》认证与我国施工行业现行管理模式保持一致,施工企业在贯彻时不仅不会增加负担,反而因减少了由于企业对ISO 9000标准的误解产生的形式化操作,而减轻负担。《规范》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已的建设管理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以便通过该规范的实施推动工程建设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规范》从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所有质量行为的角度即“大质量”的概念出发,全面覆盖企业所有质量管理活动。通过转换认证,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处于受控状态,优化和巩固业务流程。可以全方位提升组织的产品质量,并减少企业各种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方位提升组织内管理者及员工的质量意识与管理能力,进而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及团队凝聚力,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全面增加顾客的信任度及满意度。

2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换与论证基本要求

GB/T 50430—2007是在GB/T 19001基础上结合公司的特点进行的行业化和本土化转换,与GB/T 19001—2008具有密切的联系,是GB/T 19001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两个标准均体现了质量管理8项原则和12项质量管理基础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国家认监委和住建部在相关公告中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有通过依据GB/T 19001标准认证的施工企业均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转换认证工作。

在转换过程中,获证施工企业要对管理层、内审员、与管理体系有关的部门的负责人、质检员和项目经理进行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规范》,充分了解手册的内涵和要求;对现有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对照《规范》的要求找出不同和不足,按《规范》的要求和过程方法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对修订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宣贯;按《规范》和修订的管理体系文件运行管理体系,进行一次依据《规范》和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结合监督审核或再认证进行认证证书的转换。

审核员在实施转换审核过程中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评审文件的符合性。按照《规范》的要求,对获证企业修订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符合性评审,特别关注各项管理制度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规定是否明确、流程是否清晰、要求是否清楚、方法是否正确。②评价企业是否依据“双标”进行了内审。获证企业是否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进行了全面的内部审核,对审核的充分性、有效性和可信性进行评价。③审核过程中关注《规范》的特殊要求。转换审核是全过程的审核,可以以GB/T 50430的要求为主,重点关注《规范》中超越 GB/T 19001要求的内容。④按过程策划和进行审核。根据《规范》的特点,审核员将按过程审核,并重点对项目部的审核。⑤审核报告的描述。获证企业可修改通用的审核报告模版,设计专用的审核报告模版,按过程描述各过程的策划、运行和改进情况。充分了解审核员重点关注的内容,能让获证企业顺利通过审核并获得新证。

3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策略

《规范》结合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管理实际和现行管理模式,将GB/T 19001标准“行业化”和“本土化”,内容覆盖了GB/T 19001的全部内容,具体规定了施工企业所有质量管理活动的要求。规范的目的不是要再建立另一套单独的质量管理标准,而是用行业的语言对GB/T 19001标准的具体化,是为了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更有效。以下是笔者根据实践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策略。

3.1转换策划

施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应以有效实施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为目的,使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策划的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活动、相互关系及活动顺序;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换实施策划方案如下。

(1)现状分析:依据《规范》的要求,识别原有质量体系是否存在不同、偏离、缺失和差距,制订具体的改进计划。

(2)转换策划:对转换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工作内容和时间要求,重新识别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对文件修订提出目录清单和统一编写格式。

(3)培训: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实施《规范》培训。

(4)文件收集、评审:收集与标准相关的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形成清单;各部门负责人依据所辖职责范围对文件清单内各文件提出作废、合并、修订、适用等处理意见;交文件、清单、处理意见汇总。

(5)手册、程序、文件整合:修改公司管理手册,将《规范》和ISO 9001要求合并纳入手册中。

(6)第三层次文件的整理:评审第三层次文件的适用性,并作相应修订;列出有效文件清单。

(7)记录表式和记录要求的整理:汇总记录表式,调查对现在记录表式和记录要求的意见;对不适用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作相应修订;就记录的用途进行讨论,并最终定稿。

(8)体系文件的培训和总结:开展体系文件的集中培训学习,便于各职能部门和员工加深对体系文件的理解,并调整好各自的工作要求;回顾整个修订、优化过程,总结得失。

(9)过渡运行:按新修订的文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10)内部审核: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两个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新编的质量体系文件为准则,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审核。

(11)管理评审:开展一次管理评审,对新修订的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充分性和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评提出改进决定。

(12)第三方转换认证:向认证机构提出转换申请,配合认证机构实施转换论证。

3.2文件评审、修改和编写要求

编制转换策划方案后,质量管理体系转换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建设施工企业应对照《规范》的要求,识别原有质量体系是否存在不同、偏离、缺失和差距,评审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提出文件的编写或修订计划和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编写的内容包括文件管理制度、记录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施工机具的管理制度、工程项目投标及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分包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管理策划至保修管理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制度、公司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3.3转换过程重点关注的质量管理活动

根据《规范》的要求,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对组织机构的变化和权责的调整应以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

(2)公司的资源管理还包括技术、资金,如成套单项施工技术、专利、工法和资金来源等。

(3)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和改进的依据,与薪酬调整、职务升降、岗位调配、员工培训等工作相关联。

(4)施工机具配备计划应按规定经审批后实施,强调施工企业应依法与施工机具供应方订立合同;根据规定施工机具需确定安装或拆卸方案时,该方案应经批准后实施,安装后的施工机具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存施工机具验收记录。

(5)依法进行工程项目投标及签约活动,工程承包合同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应形成文件,使相关部门和人员掌握合同的要求并保存相关记录。

(6)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分析和记录,并用于质量改进,如实施合同偏差分析、偏差责任分析、合同实施趋势分析,并实施纠偏措施。

(7)对分包工程承担相关责任,按总包合同的规定依法订立分包合同。在分包项目实施前对从事分包的有关人员进行分包工程施工或服务要求的交底,审核批准分包方编制的施工或服务方案,并据此对分包方的施工或服务条件进行确认和验证。

(8)对项目分包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应符合分包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分包的施工和服务过程进行控制;对分包方的履约情况进行评价并保存记录。

(9)对项目经理部的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对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监控;对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等。

(10)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并在实施前批准,可形成项目管理计划、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等多个文件。

(11)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要求易被忽视的内容包括:根据有关要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并进行相应的策划和控制;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过程、突发事件实施监控;对分包方的施工过程实施监控等。

(12)服务控制包括按规定进行工程移交和移交期间的防护;强调应按规定的职责对工程项目的服务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对服务质量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控制、检查和验收。

(13)对检测设备的供方进行评价,使用前对检测设备进行验收;对国家或地方没有校准标准的检测设备制定相应的校准标准。

(14)收集工程建设有关方满意的信息,对质量管理活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书面整改要求。

(15)采用信息管理技术,如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16)在转换过程中,实施质量改进和质量创新。

3.4转换论证的实施

根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的时间,获证企业按照“双标”要求,利用年度监督审核或复评进行QMS认证证书的转换。

在转换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需对公司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全体内审员、标准涉及的岗位人员、项目经理等实施新标准的培训。获证企业对照《规范》的要求,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制订改进计划,修订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支持性文件,对质量记录表格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新修订的管理体系文件运行至少3个月后,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实施一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包括文件评审。内部审核后需进行一次全面管理评审,并向认证机构提出书面或口头要求,请认证机构实施转换认证审核。

认证机构根据获证企业的申请或要求,通过监督审核、再认证审核和专项审核的方式,对获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的要求,进行全要素、全过程、全部门的完整体系审核,对项目部按临时的多现场审核的抽样规则进行抽样;审核组成员必须是通过国家认监委委托专门机构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审核组根据获得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作出审核结论;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的要求的企业,认证机构将换发新的认证证书。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3

施工管理与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随着建筑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建筑施工过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业市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能够完善每个行业的工作,推行项目管理标准化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方式。同时,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也给每个建筑施工的工作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了建筑施工的工序。由于建筑市场的扩张,相对应的管理体系也必然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要认识清楚标准化体系与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关系十分重要。

1.标准化体系对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标准体系将大量重复性工作用最佳的处理方案确定下来。一方面能够使到建筑施工的各个工序严谨有序地进行,使到各级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管理监控中的要求有责任有目的地去进行建筑施工;另一方面,在遇到一些因为疏忽而需要改进的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能够做到遇事不惊,处事不慌。逐个按照标准化体系的内容进行修改,避免下级人员处事不当的可能,有效地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以及建筑的质量。标准化体系将人与人的关系,部门间关系,工序之间关系用最优方式固定下来。准化不是个别系统过程,是企业全系统各部门协调建设的过程。它有效地解决了政出多门、文件重叠、规章杂乱、衔接困难的现象。

除此之外,标准化体系可以克服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对下级人员的培训方法不全面、不准确、不规范的缺点,这相对于靠个人经验及人际关系来维持各部门实施综合安全管理运作的稳定性无疑要可靠得多。同时,实行了建筑施工的标准化体系管理,能够使企业安全规章结构结合到标准化体系中去,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从而进一步改善建筑施工方面的当前不足,不断优化建筑施工方面的创新工作,有效地提高干部和工人的质量。根据一系列的推测,我们可以发现标准化体系能有效地推动安全生产各个方面的建设工作。实行标准化安全管理能最有效地利用经济、技术及人力资源,对于与生产经营全面交叉的复杂的系统安全工程是一项安全投入少,安全效益高的科学方法。

2.标准化体系下对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

2.1 落实施工责任,公开施工信息

若干个分部工程组成单位工程,若干个单位工程组成工程项目。在落实施工责任的时候,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报道标准化工地建设的成果。根据建筑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转要求,公开建筑的施工信息,对整个建筑施工的工序进行责任分工。同时,建立与经济挂钩的奖罚制,确保人们标准化施工、创新安全化的理念,并贯彻建筑施工标准化体系的要求,对原材料、构配件进行合理控制管理,同时,为同行业的企业提供施工过程中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一个渠道。

2.2 严格控制建筑施工的工艺

首要的就是要对建筑施工的工艺制定相关的条例、法规,贯彻落实各个阶级人员对施工的责任和要求。根据标准化体系,做好每个施工工艺的记录和监管。严格按照施工操作的规范,把好材料、设备等重要的关节。通过创新手段,彻底扭转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错误重复发生的粗放管理方式,明确衡量好建筑施工工艺的标准,向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转变。

2.3 文开展QC活动,营造良好施工氛围

量评定的级别单元为分项工程,一般分项工程由多道工序的施工而完成。积极地开展QC的活动,能够保持施工企业高优的工程质量,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施工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重视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QC小组活动能够保持到建筑施工工艺的安全生产。因此,标准化体系中,我们必须要通过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各个工序的进行,坚持文明管理、文明实施、安全卫生、积极乐观的施工原则。因为目前有很多工程项目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工程施工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应推行定量管理,运作安全有序,各管理职能QC小组和施工现场QC小组应密切配合开展活动,以确保高优工程质量,提高工作质量。在施工现场,从保证工序质量入手,优化人流物流,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若干个分项工程组成分部工,要贯彻落实以开展QC活动为主的同时,打造文明的工作环境,以达到促进提高工效和保证质量的目的。

3 标准化体系下工序管理点的控制

建筑施工要一次成优、一次合格,对建筑施工的流程等方面要求十分高。在标准化体系下,对工序管理点进行控制也显得十分之重要。各阶段质量分析要纳入工程项目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并实行经济奖惩。在标准化体系中,要坚持对每一个流程的监控原则,保证到工程进行的效率和质量,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督促与完善。

3.1 对建筑施工控制点的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施工的材料、设备控制等等方面的问题切实要严格进行监督控制。如果是由于违背了标准化体系的内容,导致事故隐患严重或重复出现,有甚至是导致到施工的成本、安全、材料消耗等的重要因素环节的,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该停工的停工,该整顿的整顿,决不姑息迁就。同时,对于施工部位,我们需要对其质量特性进行严格的控制,全面落实到标准化体系中去。通过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工作,协调系统中各方面的关系,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实行标准控制,保证目标的实施。对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施工环节以及新机械设备的使用环节等问题,要求做到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从而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3.2 实施控制要点

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的要求制定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及安全工作标准。制定控制管理点的控制办法,落实控制管理点的质量责任,有奖有罚。要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绘制工程项目总体质量情况分析图表,该图表要能反映动态控制过程和工程项目的实际能力情况。科学管理具体落实到工地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和每个岗位。质量信息反馈中,缺陷频数较多的项目。要注意的是随着施工进度和影响因素的变化,控制管理点的设置应视情况不断推移和调整。通过不断提高所以建筑施工的领导阶级等业务骨干的作业能力,来对建筑施工的实施进行制度化、规范化。控制点的控制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和各项质量指标的实际情况上。

3.3 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通过对建筑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控制,从而对施工现场的生产是否安全,施工队伍是否专业,施工质量是否精准,合同拟合是否科学等问题都需要利用标准化体系来严格管理。运用全面改革现场管理方式和施工组织方式,对建筑施工的标准化体系进行整合熔炼、缜密规范。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管理施工的总体资源,在标准化体系中,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建筑施工,从而改善认得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漏洞。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实现标准化体系的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并使到建筑施工的经济收益以及安全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加强建筑施工的标准化体系的管理能够促进建筑施工业的发展。标准化体系与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以下简称《验收标准》,虽然已实施多年,但我不少施工企业对统一标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参差不齐,做法五花八门,从而导致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贯彻到位。显然,这将极大地影响了工作质量。作为建筑业管理部门,有责任指导和帮助施工企业在工作中有效地实施运用上述标准。

首先,施工企业应成立以总工程师为首,技术、质量、工程等部门参加的推进领导小组,重点围绕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标准、建立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等方面不断推进。在贯彻推行标准时应采取二个同步的方法,即试点项目与全部项目实施同步;记录表式模拟操作和全面实施同步。为保证标准的贯彻执行,应明确专业责任人员作为贯彻标准的骨干力量,对标准进行具体研究领会。同时,企业要制定一套标准支持体系来满足《验收标准》的推行,这套标准支持体系必须由施工工艺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和评优标准组成。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要求在《验收标准》的管理规定要求和质量验收要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是否执行强制性标准对工程质量验收起着否决作用。《验收标准》强调项目的功能性、安全性和工程检测的验收要求,达到这些要求是项目质量的可靠保证。《验收标准》对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的划分反映了工程验收的全过程,通过系统验收,实现功能、安全、观感与资料验收相结合,有利于工程质量整体综合验收。

其次,应结合公企业的质量管理实际,以项目质量目标计划、项目质量监督计划和企业评优标准来体现企业贯彻《验收标准》的主要特色。

贯彻《验收标准》的主要建议做法:

一、完善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制

为满足标准要求,施工项目现场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核心是质量责任制。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表”和材料质量、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验的要求,对原有的管理制度重新审核、修订,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质量奖惩,质量例会,施工和分包管理,材料验收管理,工程检测管理和工程资料管理等方面内容,对贯彻标准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

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创建更高质量的工程,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施工经验,提出在国家规定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评定质量优良等级的要求,并将其作为企业标准列入企业标准支持体系中,由业主和社会来选择。

二、完善《验收标准》支持体系

《验收标准》是与各专业验收规范相配套使用的,为贯彻《验收标准》,企业必须有一套标准的支持体系。该支持体系包括三部分:施工工艺标准作为施工操作、上岗培训、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的基础;检测方法标准目的是对项目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使质量验收指标数据化;评优标准是为了促进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企业在贯彻《验收标准》时,把这套标准支持体系的执行与施工记录的修订和填写,质量验收记录填写同步进行。这对于明确各级施工、技术、质量人员的质量责任,提高执行标准的严肃性,顺利地推行标准能起到有力作用。

三、规范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

施工记录是反映项目质量自检、互检记录的见证,质量验收记录是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检验确认的见证,这两种资料相互起保证作用。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的规范操作是贯彻《验收标准》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应召集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各专业施工验收标准,对各专业施工记录表进行修订,建立了企业统一的施工记录表式,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模拟填写,再对质量人员进行培训,然后将施工记录表和质量验收记录表在项目中配套操作。从部分企业贯彻《验收标准》的实践表明,只有紧紧抓住施工记录表和质量验收记录表配套操作,对照《验收标准》和专业验收标准的要求相互比较印证,才能真正符合《验收标准》的要求。

四、加强项目质量的目标管理

贯彻《验收标准》时,施工企业应加强项目施工的目标管理,便于项目经理和各级施工管理人员操作,明确目标责任,以此为“抓手”来实施。根据《验收标准》,施工企业应对原有的质量目标计划进行修订,建立了新的项目质量目标计划的模式,然后在项目中推行。该计划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在确立项目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验收标准》对项目进行分层次划分(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对各分层次工程确定质量目标,保证总目标;列出检验批分布表,并明确功能、安全、检测部位,方便从小单项验收到整体项目验收。实践证明项目质量目标计划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项目经理和施工管理人员开始施工时就“先入为主”,目标清楚,在施工过程中有据可依,便于控制动态运行质量,及时调整不足,确保目标的实现。

五、实施《验收标准》的主要内容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以下简称《验收标准》,虽然已实施多年,但我不少施工企业对统一标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参差不齐,做法五花八门,从而导致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贯彻到位。显然,这将极大地影响了工作质量。作为建筑业管理部门,有责任指导和帮助施工企业在工作中有效地实施运用上述标准。

首先,施工企业应成立以总工程师为首,技术、质量、工程等部门参加的推进领导小组,重点围绕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标准、建立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等方面不断推进。在贯彻推行标准时应采取二个同步的方法,即试点项目与全部项目实施同步;记录表式模拟操作和全面实施同步。为保证标准的贯彻执行,应明确专业责任人员作为贯彻标准的骨干力量,对标准进行具体研究领会。同时,企业要制定一套标准支持体系来满足《验收标准》的推行,这套标准支持体系必须由施工工艺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和评优标准组成。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要求在《验收标准》的管理规定要求和质量验收要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是否执行强制性标准对工程质量验收起着否决作用。《验收标准》强调项目的功能性、安全性和工程检测的验收要求,达到这些要求是项目质量的可靠保证。《验收标准》对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的划分反映了工程验收的全过程,通过系统验收,实现功能、安全、观感与资料验收相结合,有利于工程质量整体综合验收。

其次,应结合公企业的质量管理实际,以项目质量目标计划、项目质量监督计划和企业评优标准来体现企业贯彻《验收标准》的主要特色。

贯彻《验收标准》的主要建议做法:

一、完善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制

为满足标准要求,施工项目现场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核心是质量责任制。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表”和材料质量、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验的要求,对原有的管理制度重新审核、修订,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质量奖惩,质量例会,施工和分包管理,材料验收管理,工程检测管理和工程资料管理等方面内容,对贯彻标准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

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创建更高质量的工程,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施工经验,提出在国家规定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评定质量优良等级的要求,并将其作为企业标准列入企业标准支持体系中,由业主和社会来选择。

二、完善《验收标准》支持体系

《验收标准》是与各专业验收规范相配套使用的,为贯彻《验收标准》,企业必须有一套标准的支持体系。该支持体系包括三部分:施工工艺标准作为施工操作、上岗培训、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的基础;检测方法标准目的是对项目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使质量验收指标数据化;评优标准是为了促进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企业在贯彻《验收标准》时,把这套标准支持体系的执行与施工记录的修订和填写,质量验收记录填写同步进行。这对于明确各级施工、技术、质量人员的质量责任,提高执行标准的严肃性,顺利地推行标准能起到有力作用。

三、规范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

施工记录是反映项目质量自检、互检记录的见证,质量验收记录是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检验确认的见证,这两种资料相互起保证作用。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的规范操作是贯彻《验收标准》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应召集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各专业施工验收标准,对各专业施工记录表进行修订,建立了企业统一的施工记录表式,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模拟填写,再对质量人员进行培训,然后将施工记录表和质量验收记录表在项目中配套操作。从部分企业贯彻《验收标准》的实践表明,只有紧紧抓住施工记录表和质量验收记录表配套操作,对照《验收标准》和专业验收标准的要求相互比较印证,才能真正符合《验收标准》的要求。

四、加强项目质量的目标管理

贯彻《验收标准》时,施工企业应加强项目施工的目标管理,便于项目经理和各级施工管理人员操作,明确目标责任,以此为“抓手”来实施。根据《验收标准》,施工企业应对原有的质量目标计划进行修订,建立了新的项目质量目标计划的模式,然后在项目中推行。该计划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在确立项目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验收标准》对项目进行分层次划分(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对各分层次工程确定质量目标,保证总目标;列出检验批分布表,并明确功能、安全、检测部位,方便从小单项验收到整体项目验收。实践证明项目质量目标计划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项目经理和施工管理人员开始施工时就“先入为主”,目标清楚,在施工过程中有据可依,便于控制动态运行质量,及时调整不足,确保目标的实现。

五、实施《验收标准》的主要内容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6

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建设产品使用集中表现, 只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才具有使用价值, 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取得投资效果。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也属于建设产品,其工程质量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要求。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工程的质量要求很高,它除了对其厂房和其它辅助设施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外,特别是设计质量、设备质量、使用的材料质量、安装工艺质量对其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的特点

由于电力建设施工项目它的生产流动性大, 露天作业多,自然条件多变,现场配合复杂。 困此,工程对质量影响因素繁多,较易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一般来讲,它有如下特点:

(1) 复杂性 。 它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性质分析、判断、处理的复杂性。

(2) 严重性 ,电力工程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限,增加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甚至出现群伤事故,造成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3) 可变性 。 许多电力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变化,引起其它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因而,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应及时采取可靠措施,以免质量事故恶化。

(4) 突发性。施工项目中有些工程质量问题,就象“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因此,对这类问题要不断总结,以预防为主。

(5) 特殊性 。 有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是在人们不知或还没有来立及觉察时就发生了, 特别是对待特殊的施工中, 由于人们的认识和经历所限, 出现的质量问题等,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只有不断深入基层,多进行调查研究,加强质量防范意识,严格控制和管理,才能做到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

2 电力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1987 年 3 月 , 国际标准化组织 、 (ISO) 正式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后,世界和各国和地区纷纷表示欢迎,并等同或等效采用该标准。

我国于 1992 年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 GB/T1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这一系列标准是为了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质量体系,提高质量意识和质量保证能力,提高管理素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

担负着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电力企业也和国民经济其它各行业一样,为了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了实施质量管理、实现本企业的质量目标,也要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开展内部与外部质量保证活动。

2.1 建立质量体系的原则

(1) 确定质量环。

根据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特点,质量环由以下 8 个阶段组成:工程调研和任务承接;施工准备;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验;建筑物及设备功能试验;竣工交验;回访与保修。

(2) 完善质量体系结构,并使之有效运行。

GB/T19004 标准规定:最高管理对质量方针负责并作出承诺。 质量管理是制订和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管理职能,质量体系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责任、程序、过程和资源。 管理者应组织建立质量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以实现所规定的方针和目标。 企业决策层领导及有关人员要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完善、实施和保持各项工作的开展,使企业质量体系达到预期目标。

(3) 质量体系要文件化。

质量体系文件化是很重要的工作特征,主要分为质量手册、质量计划、工作程序与质量记录等。

(4) 定期质量审核。

质量体系能够发挥作用,并不断改进或提高工作质量,主要是在建立体系后坚持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活动。为了查明质量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要求,企业管理应制订内部审核计划,定期进行质量体系审核。

(5) 质量体系评审和评价。

该项工作它是由企业上层领导亲自组织,对质量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等所开展的适合性评价。 一旦发现不足之处,可以对体系结构、质量目标、质量政策提出改进意见。

2.2 质量体系构成要素

质量体系要素是构成质量体系的基本单元。 它是产生和形成工程产品的主要因素。 质量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组成。 在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安装活动中,工序内容多、施工环节多,工序交叉作业多,有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也有内部管理和技术水平的因素。 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参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际准和国家标准中所列内容,选用和增删要素。 质量体系构成要素职能如图 1

图 1质量体系构成要素职能图

图 1 说明质量体系要素中可分为 5 个层次:

第一层次,阐述企业领导职责,指出厂长,经理的职责是制订实施本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建立负责,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这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层次,阐述展开质量体系的原理和原则。

第三层次,阐述了质量成本,从经济角度来衡是体系的有效性,这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

第四层次, 阐述了质量形成的各阶段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该层次具有直接质量职能。

第五层次,阐述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间接影响因素。

3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是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对象,对建设项目施工的质量进行管理,就是把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落实到工程项目上,按企业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形成工程项目的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达到优良工程质量和优质服务质量为目的。 应做好以下工作:

(1) 明确工程项目领导职责。

工程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应对工程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订和实施负责。 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它的质量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这点作为项目经理必须具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和各部门都履行必须理解,通力配合,坚决贯彻执行。

(2) 确立工程项目的质量体系原则。

工程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第一负责人,应对工程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与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转全面负责,必须明确。

质量责任与权限。 根据工程质量方针目标,进行职权分配,明确规定工程项目领导和各组管理人员质量责任。

明确规定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规定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控制内容和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应建立与工程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 并规定各机构的隶属关系和联系接口与方法。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承担并协调全工程的质量管理。

制定工程程序,通过工程施工的有关工作程序,对所有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恰当而连续的控制。 确保工程项目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

拟定质量体系文件。 其中包括:政策纲领性文件:质量方针目标及管理规定;内部协调与建设、监理单位协调的有关规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质量手册;质量保证文本。

管理性文件:组织机构图及质量职责(包括责、权分配);质量计划。 包括:新工艺质量、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施工质量控制、工序质量、质量检验,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计划等;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明细表、流程图等;新材料、新工艺的施工方法,作业指导和管理规定;试验、检验规程和管理规定;执行性文件:工程变更洽商记录;检验、试验记录;质量事故调查、鉴别、处理记录;质量审核、质量审核、复审、评定记录。

(3)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是根据建设单位需要及工程设计、施工规范的规定、安排,规定施工生产方法程序,合理将材料、设备、能源和专业技术组织起来,为工程获得符合质量创造条件。 施工准备质量关系到工程施工的经济合理性和工程质量稳定性,它起直接影响工程的最整体质量。 在施工准备方面应注意:了解工程项目质量保证协认议;进行设计图纸会审,答疑;确定采用的工艺技术和施工方法;进行必要的工艺试验; 按工程质量特性要求, 选择相应设备,配备必要的测试仪器,并进行验证;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文件,对关键工序进行能力验证;制定检验计划、检验指导书;对特殊工程的工人进行培训和上岗认证。

(4) 采购质量。

对外购物资的采购必须做好计划,加以控制的主要方面有:制定采购大纲;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关于质量保证的协议;关于质量检验方法的协议;处理质量争端的规定;进货质量控制、记录工作等。

(5) 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的职能是根据设计和工艺技术文件规定,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要求,对各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具体实施控制的活动,保证生产符合设计和规范质量要求的工程。

具体做到如下几点:落实现场质量责任制;在施工现场推行定置管理,优化人流物流,提高工效,保证质量;正常开展 QC 小组活动,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

(6) 做好工序管理点控制。

工程施工要力争一次成优,一次合格,要做到这样必须以预防为主,实施工程施工的动态质量管理,加强关键环节的质量工序管理点的控制;

首先,应根据不同的管理层次和职能,按以下原则分组设置:

质量目标的重要项目、薄弱环节、关键部位的重要质量特性设置;

对影响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材料消耗重要因素环节设置;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施工环节设置;

质量信息把馈中,缺陷频故较多的项目设置;其次是实施管理点的控制,其中有:制定管理点的管理办法,落实管理点的质量责任;开展管理点 QC 小组活动;在管理点上开展抽检活动。 进行管理点的质量记录;落实与经济责任制结合的检查考核制度。

(7) 不合格的控制与纠正。

一旦发现工程质量和半成品、 成品的质量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鉴别。 对不合格质量或可能形成不合格质量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验与分析, 以使鉴别有定是否有问题,是否返修、返工、降级报。

纠正措施。 为了将质量问题再发生的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必须采取及时纠正。 由责任部门负责做处理,判定出纠正的措施。

处理。 对不合格质量所在部位,做出明显标志,并制定其处理与纠正的具体程序, 指定专职人员进行纠错的协调,记录和监控。

预防再发生。 在弄清问题后,查明原因包括潜在的原因,仔细分析技术规范所要求的,在操作程序及过程中找出根本原因,相应修改和完善操作程序。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7

1、施工项目质量体系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要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就是经常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检测、监督、整改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控制。也就是说,要强调建立和运作好一个施工项目质量体系的内容了。

2、施工项目质量体系的建立分析

2、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

主要包括:(1)项目施工质量目标。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并符合质量总目标的要求。项目施工质量目标的分解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即:从时间角度展开,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和从空间角度展开,实现全方位和全员的质量目标管理。(2)项目施工质量计划。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应有可行的质量计划。质量计划应根据企业的质量手册和项目质量目标来编制。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可以按内容分为施工质量工作计划和施工质量成本计划。质量成本计划是规定最佳质量成本水平的费用计划,是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准。质量成本可分为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运行质量成本是指为运行质量体系达到和保持规定的质量水平所支付的费用,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依据合同要求向顾客提供所需要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费用。(3)思想保证体系。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人员真正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4)组织保证体系工程质量是各项管理的综合反映。也是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组织,分工负责,做到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检查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明确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5)工作保证体系。主要是明确工作任务和建立工作制度(新加),要落实在三个阶段: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做好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是建筑产品形成的过程,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为保证工程质量,应加强工序管理,建立质量检查制度,开展群众性的QC活动,建立内控标准,以确保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产品竣工验收,是指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完全竣工,移交给建设单位。同时,还指分部、分项工程中的某一道工序完成,移交给下一道施工工序。这一阶段主要应做好成品保护,加强工序联系,不断改进措施,建立回访制度等工作。

2、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

施工现场建立质量保证机构,明确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质量职责,通过一流的质量管理活动,在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下,确保建筑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建立和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对工程质量进行系统检查,并对检查、评定的结果负责,同时作好与建设主管及其公司质检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配备各专业检查人员,监督检查工程质量,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均有质量人员在现场。

3、施工项目质量体系运行控制的建议

3、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方法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原理展开。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状态和结果的信息应及时反馈,以便进行质量保证体系的能力评价。

(1)计划(Plan)。是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计划”包括质量管理目标的确定和质量保证工作计划。质量保证工作计划应做到材料、技术、组织三落实。(2)实施(Do)。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及要求展开的施工作业技术活动。(3)检查(Check)。就是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检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检查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查明没按计划执行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施工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并对此进行评价和确认。(4)处理(Action)。在检查的基础上,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以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此成为处理的依据。

3、2施工项目质量体系运作控制的关键

笔者认为,抓项目质量必须注重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关键也在公司和项目部两个层次。公司要注重提高各级一把手的质量意识,发挥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的重要作用,建立以经理为第一责任、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级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经常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作为项目部层次的质量管理层,项目经理要在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提供保证的同时,还要依据合同对业主提供保证。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专职质量检查员、技术员、班组长及其兼职质量检查员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网络,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在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三检制”和隐蔽验收制度,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使施工现场事事、处处、时时、人人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确保质量体系覆盖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仅仅是个人的一点体会和感悟,施工项目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今后,笔者还将不断积累经验和探索下去。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8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是建立在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其配套的各专业工程质量施工验收规范的基础上展开工作的,同时应遵守GB/T50375―200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原则,进行分部位、分系统量化评验打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工作,需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专家结合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的评价标准,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分阶段、分建设内容的详细评价。在我国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验收阶段的相关评价标准,对实现施工质量评价的统一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管理是创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现场管理的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的三方机构应根据预定目标的要求,细化每个子目标达到预期的措施,动态地对项目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力求对每道工序质量管理都能有效提高实际的操作质量。我们提倡“用心做事,精心计划,科学求证,统筹安排,严格管理”,减少项目决策层对目标求高的心理冲动,科学、合理地平衡项目投资、工期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关系,合理协调参建各方的经济利益,真正形成工程质量优质优价的氛围,使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国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指标的选取方式有很多种,国内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学者和著作也有很多。如杨亚频认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使用功能、建筑环境质量等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而采取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及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是创建优质工程的必要措施,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张巧玲构建了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以建设工程质量指数可以作为衡量建设工程质量的综合性指标。除了上述理论研究外,有很多研究理论运用到了具体实践过程中。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与实施

1、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从短期来看,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可由政府部门以质量验收、质量抽查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施工阶段质量可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独立性机构或人员担任质量评价,同时在初期评价人员在对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质量监管平台中已有的数据,不需要进行独立的评价。在大规模展开质量评价之后,需要完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增加部分定性化的评价指标。此时需要组织专业的评价队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价。随着工程质量监督由质量等级核验制向竣工验收备案制转变,建设单位代替了政府成为质量评价的主体,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等级评价。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实施

(1)针对主要环节汇报的听取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完成以后,工程将会进入验收阶段。在这个阶段,工程质量评价单位要对工程申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建设过程的描述作仔细的听取工作。要求申报单位将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立项开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有顺序的、完整的汇报。对于申报单位的汇报内容,质量验收者要对其进行进行着重听取和分析。

(2)对建筑工程实体的查看

通过听取申报单位的汇报内容,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单位需要对工程建设的结构功能具备大致的了解。随后制定详细的工程实体查看流程。通常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建筑物工程实体的查看内容主要为建筑物外立面、屋面、室内、地下室及其他建筑构件的查看。对于外立面的查看工作主要观察建筑物外观线条和平面的流畅性和平整程度。同时观察外置设备和器材的完整程度和布设比例。对于建筑物屋面的查看工作主要针对电气线路、管道铺设以及其他设备的建设质量。观察要细致,同时需要记录在案以供整体评价时作为参看材料。

(3)工程技术资料的查阅

查阅工程技术资料查验分系统、分部位进行,查阅所有建设程序规定的各种证件和批文的合法性。查阅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条件的相关资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施工操作标准及验收规范配置,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质量目标及措施。查验建筑物全高测量、垂直度和沉降观测记录。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资料的审查要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最基本的是对工程建设中各个项目内容建设相关的施工证明和批文的审查。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流程合法正规进行。同时检查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记录材料,现场施工责任制度、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同方案等等。

(4)总体评价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总体评价,要参考听、看、查过程中的各项材料记录进行整理和审核,评价单位根据项目整体建设的流程和建设结果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要以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为主要参考内容,以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工程特点、创新内容为补充内容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的总体评价。在肯定建筑物建设质量的同时,还需对建筑物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记录,同项目单位进行协商,共同寻找解决措施。

结束语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更加体现出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然而,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同样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最终应用,仍然需要大量现实数据的支撑与论证,工程质量评价人员或机构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专业资质和技术水平,并且独立于项目建设过程,不能与工程建设主体各方存在利益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窦以松;齐莹;胡孟;吴剑;我国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现状述评 [J];水利技术监督;2006年02期

[2]王明亮;袁震;浅议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 [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9

1井下修井作业的特点

井下修井作业是一种以提供设备和劳务为主,以提供技术服务为辅的过程性施工,其产品就是一种过程和服务;整个服务的过程如同制造产品,由各道工序组成,通过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最终完成整个服务过程,即完井。井下修井作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1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强度高,而在一线工作人员中,外雇的轮换工占有较大的比例。

1.2井下修井作业的批量性、通用性和标准化程度较低。

1.3井下修井作业施工队伍分散、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场所多变,并且受到天气、环境、工作任务、工具等因素的约束,导致施工的可变性较大。

1.4修井作业过程中可直接检验性差,问题的隐蔽性强,有些工序需要事后才能检验工序的质量。

因为井下修井作业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在提高井下修井作业施工质量方面必须通过持续改进以不断满足市场及采油厂对作业的需求。

2标准化与修井作业

企业标准化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离开标准各项工作将无法规范、有序地进行,更无法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井下修井作业是一项技术复杂、施工风险性较大的工作,违反工艺技术标准的施工,往往使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甚至造成工程事故,石油部颁标准对井下修井作业的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在标准中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来,为基层小队配备了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集团公司企业标准、辽河油田企业标准等,通过对标准的培训与学习,达到增强基层管理干部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目的,从而促进了井下修井作业管理与修井作业施工质量的提高。

3资料标准化有利于提高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按照《油气水井井下作业资料录取项目规范》资料录取规范,结合现场作业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一套资料填写的格式。通过培训、检查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基层干部员工按标准真实、准确、及时的填写各项资料,达到资料录取过程中不录错一个数据、不漏掉一个数据。资料的完整、准确同时也为以后的查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很好的指导作用。

4现场标准化有利于提高队伍形象、鼓励士气

井下修井作业都是与油气水打交道,施工现场的工具基本都是较大的铁制工具,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事故。

标准化现场除了要求工具必须清洁外,还要求按一定的规律和规范摆放工具,虽然这有形象工程的因素,但现场标准化后,能让人在施工现场有一种自豪感与荣誉感,就像在部队中对内务的要求一样,可以提高队伍形象、鼓舞员工士气。标准化现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所有工具配件都有专门的地方存放,这为每一次取用提供了方便,特别适合夜间施工和迁频繁的小修作业,让员工可以在时间、地点改变后仍然可以像在固定场所一样的方便取用各项工具、用具。

5操作标准化有利于提升人的素质、减少事故、提高施工质量

按操作规程标准化的操作,通过标准化操作,不仅让员工在操作中按规程施工,更让员工掌握标准化操作与平时习惯性违章的区别以及存在的危害。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规范,从过程中保证了施工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提升了操作人员的素质,同时也减少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施工作业质量。

6标准化的体系运行有助于施工质量的持续提高

《GB/T 19001-2008/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全过程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助推了体系的运行,要想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就必须按标准要求进行实施。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原则之一,也是贯穿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

质量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从策划、实施、检查到改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不断在改进中提高。

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合格品控制中,要求对存在的不合格品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企业是否真正的实施了持续改进。

在满意度调查和数据分析中,也可以通过顾客满意度的情况反应顾客的需求,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是在哪些方面出现了不满意的情况,通过体系一段时间的运行,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来实施,而措施的实施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持续改进有利于产品的质量改进。GB/T19001-2008标准中关于质量改进是这样解释的: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具体地讲,质量改进就是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品、过程或体系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也就是说通过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产品、体系或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而持续改进则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结语

标准化作业有利于规避井下修井作业的难点,通过资料标准化提高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现场标准化提高队伍形象、鼓励士气,操作标准化提升人的素质、减少事故、提高施工质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使施工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济国,由志先,张连斌.浅议如何提高井下修井作业施工质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2]高圣平,马志雄.石油工业标准化工作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3]SY/T 6127-2006,油气水井井下作业资料录取项目规范[S]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10

l建筑工程管理内容

所谓工程管理就是企业通过系统的观点与理论,采用科学技术对建设项目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和协调等整个项目全过程管理。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相辅相成,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特点,是建筑工程的生产要素。加强建筑工程的全面标准化管理,需要对其每个生产要素进行详细分析。

建筑工程全面标准化管理有4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创新性。所谓创新即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强调制度标准管理。第二,科学性。建筑工程全面标准化管理是科学的管理方式,其标准化管理方式和途径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形成管理的准则和依据。第三,系统性。项目建设的环节是系统性和连接性的,将项目管理规章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类,形成一套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标准体系,从而使工程项目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开展、各种管理的实施、各种技术规范的执行,全面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范畴。第四,实用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各项详细标准,标准针对性、操作性强,便于考核。方便工作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有利于落实标准。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2工程全面标准化管理遵循的原则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遵循4个原则:质量原则,预防原则,服务原则,数据准确原则。

工程的质量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强化工程各参建方的责任意识十分重要,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原则。预防为主,从图纸设计,材料采购,参建方资质审核,施工过程等各个环节,对可预见的问题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工程质量。服务原则,建设工程项目是满足用户要求,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企业上到下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并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数据准确原则,数据的准确性也是工程建设科学性的体现,客观实际的数字和资料也是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体现。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工程质量的波动情况,探究控制质量的规律性,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主次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3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全面标准化管理体系

3.1质量管理体系

一个地区和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工程质量看出。开始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前,要接受企业自身监督与业主(监理)监督。

企业自身监督。建立健全的质检机制和质量监管体系,项目质检员、分公司质检员和总公司质检科联手全方位监督、巡查、验收工程质量。三级管理,逐层分工,层层负责的监督机制。

业主(监理)监督。亦作第三方监督,也是最权威的监督。业主委派或委托的质量监督小组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的、正施工的和己完成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

3.2进度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建筑项目进度管理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企业对工程的特殊性考虑不够,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抄袭严重;进度计划对可预见性的情况分析不足;进度计划缺少对部门之间、上下工序协调配合的考虑。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项目施工时的客观和外在因素,天气、周边环境、材料选购、人员配备、机械分配等其他因素。科学合理制定进度计划,从季度、月、周、日详细部署。只有科学、严密、完善的施工计划和进度计划,才能保证施工如期完成。

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管理计划控制进度:

首先,工程进度款的管理。工程进度款是施工各生产要素的物质基础,管理好工程进度款,才能保证施工进度。对工程进度款应科学计划进行使用。

其次,组织定期召开各相关施工人员的例行会议。在会议中分解计划各个阶段的目标,对已完成的工序进行检验是否按进度完成,形成牢固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具体目标概念。

再者,及时有效处理纠纷,避免纠纷造成经济等的损失。应以大局为重,避免纠纷造成工期延期。

最后,及时解决影响进度的施工作业方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钻研施工工艺,掌握市场信息,积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使用。

3.3投资控制体系

3.3.1工程涉及及其预算体系

工程建设前期的首要部分是工程的设计和预算。建筑工程设计既是设计院的责任,也是业主的责任,然而,由于设计单位各方面的原因,施工图纸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业主根据施工图编制进行投资预算,施工图纸的不足必然影响投资预算的准确性。因此,要认真重视对施工图纸的审核。严格审核施工图纸既可以保证对可预见性的技术问题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同时业主根据准确的施工图纸准确的做出投资预算。尽可能的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每一项涉及到资金的环节都应认真审核,编制符合实际情况,有实际意义的工程投资预算。

都不应遗漏,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具有真正实际意义的工程投资概算。

3.3.2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的体系

工程变更,诸如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装修标准及建筑材料采购或临时增加设备等变更要素,要科学合理分析,切忌主观变更工程,导致造价时空。

避免随意改变既定施工时段的施工方式。加班施工和签证用功要严格审核,对于每项成本支出应认真考虑其价值。

对于已发生的矛盾和问题,变更签证前也要先行区分是否属于设计问题或施工企业自身责任,如属于设计责任,在成熟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同企业之间的报价不应该相差悬殊。如果最低报价与其他几个较低的报价是比较接近的,或者虽然相差较大,但仍在可以接受的幅度范围之内,则该最底报价就有可能性;相反的,如果最低报价比次低报价低得多,则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分析。

对降低成本的措施应具体分析,考虑其操作性。例如对新工艺的采用,新材料产品的使用,新技术和科学的施工方案,以及工期是否安排合理,人力物力资源调配是否科学等,这些措施要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和投资预算进行认真分析,保证措施科学、合理、可靠,保大体上能实现降低成本的要求。

4结束语

建筑工程全面标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连贯科学的工作,是工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以往经验,不断的完善管理体系,保证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时效性,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以更多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11

燃气工程普遍具有项目多、分布广的特点,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无论在软件还是在硬件方面,都会遇到工业企业所不存在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燃气工程企业推行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有一定的阻力和难度。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居安思危,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我们必须规范工程行为,严格推行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这无疑是企业打开市场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2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文件

在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中,《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的模式》是与燃气工程密切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是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起来的,由三个层次的文件构成,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包括各种表格和质量记录)。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因而就要明确对过程管理的要求、管理的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实施管理的方法以及实施管理所需要的资源,把这些用文件的形式表述出来,就形成了本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

2.l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质量手册是阐明公司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概述质量体系的第一层次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中须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组织、质量职责和程序概要等内容,对ISO9002规定的19个质量要素的要求作了基本的描述。质量目标是可实现的、高水准的具体目标,质量方针是对质量的总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我们的质量目标是: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质量方针是:每项工程,力求完美;每位客户,称心如意。

2.2建立系统有效的程序文件是质量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

程序文件是将与质量要素有关的一切活动和过程程序化并以文件的形式予以保存,它详细描述了为实施质量体系要求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我们在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并建立质量体系之前,已执行着一些管理制度,诸如档案台同、质量安全、材料设备、工程验收等管理规定。上述管理项目中,有几种管理的内容与ISO9002质量标准的某些质量要素要求相重叠。如何正确对待以往存在的管理规定,将ISO9002质量标准与这些管理规定之间不一致的地方协调好,是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程序文件的难点。根据ISO9002质量标准对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19个要素都应有相应的程序文件,结合要素的要求及公司对应活动的复杂性,每一个要素可以由一个程序文件加以描述,也可以由几个程序文件加以描述。程序文件必须切合实际,有明显的针对性,切勿造成文件写得好、实际难做到的情况。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写所做的、做所写的"。如在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管理不适用于材料仓库的管理;施工现场的不合格品的标识不适用于在厂内的不合格标识;需作业指导书规范的文件不要上升到程序文件这个层次中;必须在程序文件这个层次中描述的要点也不能列在作业指导书中。这里仅以其中一个要素"过程控制"为例说明程序文件的编制。为完整描述这一要素,先确定了生产过程中可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七个控制要点,它们是深圳市燃气工程施工过程的关键。针对这七个要点,形成了描述这一要素的七个程序文件,见表1。

2.3作业指导书和表格规范了具体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和表格是质量体系的第三层次文件,是用以指导具体过程、事物形成的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形成中最详细的工作文件。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的质量活动。表格在使用之后连同报告,就形成了质量记录,作为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证据。表2摘录了涉及到施工安全的部分作业指导书。

3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对规范施工的重要作用

我们建立的质量体系,给出了"最好的、最实际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确立了职责和权限,处理好了接口,使质量体系成为职责分明、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通过几年来的运作,我们总结出了它在规范工程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3.1规范了施工行为

(1)表3中列出了我们推行质量标准前后深圳市燃气工程验收时,对管道进行压力试验的相关参数。以往地上管强度、水柱、气密试验压力参数和强度试验的保压时间以及埋地管气密试验压力参数,都存在与设计说明或施工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地方。通过质量体系的实施才纠正了这项不规范的质量活动。

(2)质量体系如何规范施工行为,低压管道的验收情况也很有说服力。在对低压管道进行5KPa水柱试验时,国家规范和设计说明对抽查比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多年来沿用抽查总户数10%的习惯做法缺乏理论依据。但总结我们的实际经验,证实这一习惯做法是可行的。因而,我们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对这项质量活动进行了规范。在此,我们也希望设计单位能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

3.2保证了焊接质量的稳定提高

焊接是燃气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之一。在实施质量体系之前,焊工在焊接过程中依靠个人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影响焊接质量的一些关键参数缺乏规范统一的指导书。实施质量体系后,我们制定了指导焊工和管工操作的焊接工艺卡(见表4),将不确定的参数明确下来,使以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并使焊接质量有了稳步地提高。图1显示了从1995年至2000年我们的焊缝经X射线无损探伤检查,所评定的焊缝质量等级的变化情况。

3.3埋地管道防腐绝缘质量显著提高

埋地管道防腐绝缘质量关系到管道的使用寿命,深圳地处沿海,管道的耐腐蚀性尤为重要。推行质量体系后,我们对管道沟槽、管道内外表面除锈、涂刷底漆、绝缘胶带缠绕直至安装、回填处理等作业均设计了作业指导书和有关的质量记录,同时对影响防腐绝缘质量的间接因素进行了规范,从余土清运、沟坑围栏等几个方面制定了标准。图2显示了我们在实施质量体系前后通过电火花检测管道绝缘防腐的破损点的情况。

3.4提高了对高难度项目的施工能力

推行质量体系,对一些高难度项目施工有了质量组织保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运作程序。表5是我们近两年完成的超高层商业楼宇燃气管道工程的两个代表项目。通过对有关技术参数的分析,严谨科学的质量体系为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有效的组织保证。

3.5促进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结合质量体系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和质量审核报告提出的容易产生不合格的质量难点,我们实施了整改措施,以满足质量体系要求。表6摘要了部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情况。

3.6拓宽了质量活动的记录范围,完善了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可追溯性、可见证性和系统性。在没有建立实施质量体系之前,所有的质量记录都只限于深圳市档案馆所规定的燃气工程竣工资料。实施了质量体系以后,根据质量体系"说到的就一定要做到,做了的就一定要有记录"这一基本要求,对所有质量活动,即使该记录在竣工资料中不要求存档,也应有相应的质量记录。例如,对PE管焊接质量的检验目前在国内还缺乏有效的测试手段格钢管的焊接质量可以利用X射线无损探伤来检测X只有通过外观检查和试压来判定。因此,竣工资料

对其质量记录未作存档要求。但按照质量体系要求,我们制定使用了江E管焊接记录入将相关的焊接参数(如时间、温度、电流)、焊接位置、操作人员等记录清楚,从而使我们的质量记录更加科学、真实、全面。表七摘录了实施质量体系后建立的部分质量记录。

3.7人员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

质量体系19个要素中专门对培训作出要求,明确了培训需求及培训对象,在质量活动中我们作出了培训计划并保存培训记录,将培训教育、素质提高纳人到质量活动之中。表8说明了1996年和2000年施工人员持证的情况。其中,管道工全部由市劳动局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获得职业资格技术证书,这在全国燃气施工行业还是首批。

4影响质量体系实施的一些重要因素

质量体系确保了施工工艺、工序的会理性、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工程设备材料的采购、保管以及检验和试验的合理性。我们认为保证所有质量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几个因素是"人、机、料、法"。

4.1所有的质量活动关键在于人

质量体系明确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员工履行职责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推行。同时,凡是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特殊工种(如电焊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4.2施工机具设备管理是质量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具设备的购置、检验、使用、保养和维护贯穿质量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建立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质量记录。

4.3工程材料管理是质量活动的基础

工程材料按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工艺要求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及领用、发放,以确保投入使用的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4.4完善的质量体系文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12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至关重要,这事关人们生命安全,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有其复杂性,所以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ISO9000与TQM能够结合的基础上,对濮阳市移动公司工程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提高起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1 ISO9000和TQM结合模式

1.1 ISO9000和TQM相结合的原因

(1)ISO9000和TQM相同点

第一,相关原理相同。TQM的"三全"思想中,包括全员的质量管理思想,在 ISO9000质量管理方法的八项原则中同样提到了全员参与。第二,目标一致。TQM的质量目标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得顾客的满足度达到最大,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也是使得客户达到最大程度上的满意。第三,系统方法相同。在TQM的质量规划中就要求采用系统的方式形成完整的质量管理方案,在ISO9000质量管理方法的八项原则中包括系统方法。

(2)ISO9000和TQM不同点

第一,管理形式表现不同。IS09000标准更侧重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定,主要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计划阶段。TQM更加侧重于在主要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第二,执行标准不同。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除了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或建筑工程所依据的标准之外,还要以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标准为基础进行制定。TQM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中只是依据企业或者工程自身进行制定。第三,所处角度与动力机制不同。IS09000标准主要动力市场, TQM主要动力是生产者。

(3)ISO9000和TQM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的表现

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以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指导,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各组织进行合理分工,同时运用TQM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其主要体现 "三全"思想,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2 IS09000与TQM在项目中的应用

2.1 项目简介

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于2006年建成,位于濮阳市金水路与新华街交叉口东北侧,呈规整的矩形。整个场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周边的市政配套设施完善。本工程总的用地面积为3320m2,总建筑面积为2699.14m2,营业部生产楼呈现"L"型, 此工程共四层。

2.2 IS09000的使用表现

(1)准备与策划

在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在使用IS09000质量管理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时,是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原:信息产业部设计院),对于此工程项目进行设计。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给排水工程、暖通空调设计、电气部分设计等所用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学习。然后结合河南省濮阳市的自然、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确定"建设一流施工项目,打造金牌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目标,策划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体系形成

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所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大纲为:一、严格按照建设公司ISO9001-2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施工过程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标准规范。二、严格遵守"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满足所有相关方的要求。三、从人、机、料、法、环五在因素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四、项目部应建立项目质量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办法。五、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应按确定项目质量目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实施项目质量计划、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程序实施。

2.3 TQM的使用表现

(1)全员质量管理

本工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程序控制领导小组,坚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设立质量技术监督岗,实行一级管理。针对本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成立工程项目监理部,确立总监理师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全面负责,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各专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将质量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个人。

(2)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依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中要做到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3)全方位质量管理

在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工程项目中,分为土建工程组、电气工程组、给排水工程组、暖通工程组。各工程组在对于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对于重要工序进行了数据的收集与备案,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依据。

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仍待完善

本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较为系统,但是不够详细、具体。在本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针、4M1E要素、质量管理的程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都进行了列明,但是,只是大纲式的简述。

(2)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工作有待加强

在本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工作特别简单,只是项目负责人口头的说明,并没有具体的审核过程以及评审程序,所以,本工程项目的审核工作非常不到位,有待于改进。

(3)对于重要工序凭经验管理

在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施工经验进行项目管理,对于重点环节的记录的数据只靠经验进行判断,但有时候仅仅靠经验判断,风险较大。

3.2 改进建议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进行项目的质量管理中,运用IS09000质量管理方法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就是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起到指导作用,并且要考虑各施工小组在进行质量管理时所需要的质量管理标准,这样质量管理体系才更加完整。

(2)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工作

对于本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议本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应当设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程序,设计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进行文字记录,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工作,才能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3)使用质量控制工具进行量化管理

在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对于重要的施工环节,如混凝土工程、地基工程都应当采用先进的质量控制工具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先进的质量控制工具有直方图法、控制图法、因果图(鱼刺图)法、排列图、品管圈(QCC)等质量控制工具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管理。

4 结论

本文通过在理论上论证ISO9000和TQM能够结合的基础上,对于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论证了ISO9000和TQM结合使用是可行的,最后提出使用这两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谭满红. ISO9000族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TQM)对比研究[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1):5-8。

[2]刘宏. 施工项目中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研究[J]. 电子质量.2008(10):15-20。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篇13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纳入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经之路,通过系统地贯彻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各项业务工作均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得到梳理和规范,不仅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也能够使公司质量保证能力持续加强,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有效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随着2010年新进添加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作为强制要求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更加系统化、精细化。

1.体系执行的文件

(1)国家标准。GB/T1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2)与企业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法规、规范。(3)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文件。

2.体系的建立

(1)管理方针: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统一的管理方针。(2)人员配备:首先确定项目经理是所属工程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责任人,并且指定项目总工或负责技术质量管理的领导为主管,有条件的项目部可以设立专兼职管理人员,协助项目经理、总工按内部审核管理规定要求,开展本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3)建立组织机构图:项目部根据自身的人员配置,建立质量体系组织机构图,从组织机构图中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分工。(4)制定项目部各部门职责与权限分配表:通过对企业管理体系文件中各章节的分解,参照公司职责权限分配表,确立项目部的职责与权限分配表及人员名单,确保项目部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5)制定年度目标指标:项目部根据公司或上级单位每年初的年度质量管理目标和指标制订符合自身要求的质量管理目标和指标,并张贴在项目部醒目位置,以各基层单位的目标和指标的落实情况来确保公司总体目标和指标的实现。(6)收集法律法规:项目部根据公司年度下发的法律法规清单,摘取适合本工程的法律法规,并负责获取项目所在地的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法规、规范,并形成记录,编制成法律法规目录清单。(7)编制记录清单:根据公司下发的记录清单编制项目部内部记录清单,确保每年使用的表格和记录文件的有效性。(8)汇总有效文件目录清单:项目部应根据自身的收发文情况,及时汇总编制本项目部的有效文件目录清单,有效文件的控制范围一般包括本项目部的发文、各种策划书、专项方案、技术管理文件、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图集、图纸、政府顾客供方等关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技术文件。

3.质量体系的管理

3.1质置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3.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控制

3.2.1施工准备控制

(1)图纸会审:项目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学习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核对图纸内容,对存在的问题和可以优化的内容进行汇总,并报请监理、业主、设计审核。(2)项目策划:召开项目策划会,形成施工策划书,按企业要求上报审批。(3)方案编制:项目组织和指导有关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单项施工方案。通过方案对人员、设备、材料、进度、施工工艺、质量、安全等措施或要求作出全面安排,指导工程的实际施工。

3.2.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施工过程、服务过程处于受控状态。(1)分项工程施工方案: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项目经理批准。业主有要求时送业主认可。(2)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部要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操作方法和质量要求。对于一些重点项目需要进行典型施工,以证明方案的可行性。(3)“三检制度”:项目部对每道工序施工执行“自检、互检、专检”程序,并填写工序交接单,上道工序质量合格、手续健全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凡隐蔽覆盖的工序或分项工程,必须执行隐蔽工程验收手续,由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经专职质量员z验合格后提交监理工程师检验,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隐蔽工程覆盖工序。(4)质量例会制度:按要求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分析质量现状,掌握质量动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诊断、整改、协调、研究、解决、攻关,做到持续改进。(5)质量奖罚措施:对出现的一般性质量问题,通过下发质量整改通知书的方式,要求协作单位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利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奖罚制度严格罚款,对提高施工质量有功人员给予一定奖励。(6)把控材料质量关:项目部建立材料采购、仓储、领用过程中的审批、监督体系;坚持大宗材料货比三家或采用招标办法;执行供应商评审和确定商家的会签制;工程所有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都经过检验并有质保资料,材料进场前,对其进行抽样复试,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入施工现场,且建卡登记,积极配合专业监理工程师做好见证取样工作。对浇筑的混凝土,焊接钢筋均在现场取样,试验结果均能满足规范要求。(7)产品标识:通过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等各个阶段中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标识,防止产品混淆并在必要时实现追溯。

3.2.3产品防护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