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实用13篇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1

1.二元对比系数=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据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系数应该在0.31-0.45,发达国家的系数应该在0.52-0.86。一个地区的二元对比系数越小,说明农业以及非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就越大,这个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就越明显。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个经济结构合理的区域,其二元对比系数应该会逐渐减小,非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比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快,它的二元经济结构也会逐渐得到改善。

2.二元反差系数=|非农产业收入比重—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

此系数越小,非农业的的收入比重与非农业的劳动力比重的差距越小,表明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善,非农业的收入比重逐渐减小,农业的收入比重逐渐增大。同时非农产业的收入趋向于平均分配给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各产业的收入分配也愈加公平,经济结构的二元性越不明显。

3.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二元对比系数越小,则该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越明显;二元反差系数越小,则该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越不明显。第二,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越高,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将越小,二元对比系数越大,二元反差指数越小,二元经济结构处于弱化阶段。反之,则表明二元经济结构有所强化。第三,我们可以预测:在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系数的复合折线图中,二者的走势应该是相反的。

另外,为了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采用了我国的经济数据核算方式,并对以上公式做了替换:二元对比系数=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非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反差系数=|非第一产业收入比重—非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数据范围:1、时间:1991~2010年(分段分析,前十年,后十年)2、空间:全国、东部、中部、西部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国泰安数据库)

二、比较分析

在分析完指标情况后,接下来就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近20年间的二元结构状况进行分析,为此,通过国家统计局、国泰安数据库等相关的数据颁布平台,将有关数据汇总计算如下表:

图a是东、中、西部和全国2001年到2010年的二元对比系数折线图。很明显,二元对比系数中部最大,并且一直高于全国水平;东部次之,几乎与全国水平相当;西部的系数最小,二元经济结构最明显。

1991-2000年东、中、西部二元对比系数整体波动幅度很大,但变化趋于一致:1991-1993年二元对比系数呈下降走势,二元经济结构加强,1993年为最低拐点,1994-1996年二元对比系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二元经济结构减弱,1996年后二元对比系数再度下降,并逐渐平缓。从具体方面来讲,东中西三大地区相对趋势虽然大致相同,但绝对水平有着明显差异,变动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同一年中部地区的二元对比系数最高,东部地区稍低,西部地区最低。且从趋势的变动频率来看,东、中部变动比较平缓,西部的走势波动频繁。自2000年起到2010年,三大地区的二元对比系数趋于平缓,总体上有小幅度上升,我国的二元结构得到了小幅度改善。

图b是东、中、西部和全国2001年到2010年的二元反差系数折线图。东中西三大地区中,二元反差系数西部最高;中部次之,几乎与全国水平相当;东部最低,低于全国水平。

1991-2000年东、中、西部二元反差系数整体变化趋于一致:在1991年到1993年二元反差系数呈上升走势,二元经济结构加强,1994年-1996年二元反差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二元经济结构有明显改变,1996年后二元反差系数再度上升,并逐渐平缓。再从具体方面来讲,西部的二元反差系数一直居领先地位,二元经济结构最明显,中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低。1991年到1996年我国的二元结构状况都是很不错的,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三大产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且都处于边际效益递增阶段,因此,这段的二元经济结构不是很明显。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虽然经过不断调整,我国的经济状况得以稳定,但是各产业的边际效益已有明显的差异,二元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日益凸显。

2000-201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的二元反差系数呈下降趋势,这说明2000年之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有所弱化。可以联系到我国2000年后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随着“十五”“十一五”计划对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战略性调整,我国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差异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总结

从两大指标反映的二元经济结构状况中,出现了一处相反的结论:二元对比系数反映了中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最不明显,东部次之,西部最明显,而二元反差系数反映了东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最不明显,中部次之,西部最明显。由相关文献《论二元经济结构的度量》可以知道,由于非农业部门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所以在短期内,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是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下降,而是上升,这使得二元对比系数在对二元经济结构度量时产生了严重偏误。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在非农业部门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有很大空间提升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情况下,二元反差系数是更为有效地二元经济结构的度量指标。因此,整体上可以总结: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仍然普遍存在于各个地区,二元结构仍是很棘手的问题,但是自从国家的关注以及相关对策(如“十一五”规划提出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颁布实施,各个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都逐步地得到改善。尤其是东部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在近20年中得到很大改善,与中部、西部相比最不明显,而且低于全国水平。中部地区次之,其水平介于东部、西部之间。西部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最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西部地区存在严重的双重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

参考文献:

[1]高 帆:中国各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一个实证研究——兼论地区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差距的关联性[J].管理世界.2007(09).

[2]王国平:我国当前消除二元经济结构面临的四个难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06).

[3]张桂文: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考察与特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1(08).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2

一、欧债危机爆发前欧元和美元的角逐

自1999年欧元区开执行单一货币流动,成为世界最大贸易体以后。由于欧洲经济持续有力的发展,当时欧元区比美国进口更多的石油用于消费。这就标志着欧元将要比美元更多的流入那些不只有美元标价的石油出口国,2000年伊拉克将美元储备转换为欧元,随后美国就对伊拉克进行了领土入侵。经过这次教训以后,相信当时美国人还没有发现自己在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已经开始受到了动摇,因为当时欧元还是悬而不决的情况。此后可以明显的看到从2002年第一季度开始外汇储备,全球外汇储备资产的比例结构,明显从美元开始流向欧元,当然这跟美国经济持续疲软和欧元区的成立确实加大了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额有关。于是美联储开始降息,由于此次超低降息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于是造就了非常低廉的信贷成本,并且在金融市场的杆杠下不断投机,随后就造成了房地产的泡沫,也就是短时间的繁荣景象。如图1美元终于在2003年到2005年稳住了外汇储备持续下降的势头。

随后在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再次打破了局面,美国开始大量印钞,企图利用自己的国际霸主地位让全球分摊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各个国家发现美元不可相信,都在搜索另外一个可靠的国际货币。欧元本来一直就有外汇储备的基础,经过此次危机,明显的发现在2007~2009年开始国际外汇储备比例欧元开始了明显的增长,而美元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从下表1可以看出,在2009年第四季的到2011年第二季度虽然,美元和欧元此消彼长,但是明显多元化的国际外汇储备得到了发展,其它外汇所占比例,一直在10%以上浮动,而2008年其它外汇储备仅占6.6%,也算借着此次机遇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真正的认识!

二、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和美元的角逐

美国在持续的经济疲软和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发现外汇储备在不断流失,各大外汇储备国都在相继减少对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在当时值得提出的是欧元区与美国相比有着几近相同的经济总量,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与政治地位。在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之前,甚至有学者相信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将可能最早2015年超越美元。而现在美国财政赤字情况,从1971年以来虽然没有违约过,但提高上限和经常的变相违约已属于正常情况,能进行这样的变相违约方式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投资者蒙受损失。但是如果外汇储备欧元替代了美元,美元失去了外汇储备的霸主地位,他就无法通过通货膨胀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如果只有美国内部国债的话,美元就会大规模贬值,而本来就疲软的经济无法经得起这样折腾,甚至出现破产现象。所以美国不能放任不管这种情形的发展,从2009年12月8日,惠誉率先将希腊的信用评级从A-下降到BBB+,也就是偿还债务能力一般,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违约风险一般。同事公共财政状况展望预期为“负面”。随后普尔下调了希腊的长期信用评级,穆迪下调了希腊短期信用评级,展望为负面。欧债危机拉开序幕。2010年第一季度希腊政府通过危机预算方案,并对外宣布不会退出欧元区,并发售国债筹资113亿美元,2010年第二季度,惠誉、穆迪、标普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信用评级为垃圾级别,希腊救助方案正式启动,并给与了第一笔救助资金224亿欧元,并说明在第三季度将会提供第二笔救助贷款65亿欧元。2011年第一季度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评级,评级展望为负面。2011年第二季度在提供第二次援助计划的同事,三大评级机构下调评级二次,最终希腊被评为C级,基本无偿还债务能力。其后欧债危机不断升级,蔓延至整个欧洲,特别是欧洲五国,而欧洲五国的政府也相继易主。

三、其它货币与美元的斗争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3

一般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划分都是以城市和农村为划分标准,然而我国在城乡经济二元化的同时,随着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出现了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二元分化。上海财经大学李静霞曾经在《中国二元经济演化进程分析》中指出我国经济由城市非农业、乡村非农业和乡村农业三部分组成,从而从农和非农两个角度对二元经济进行了划分,而根据利特尔(Little ,1982)曾经对二元经济的定义:“二元性可以从多方面下定义。但是一个在分析上有用的、有关制度的定义看来应该是:一种经济是二元的,即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那种传统制度下运行,而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则是在雇佣工资制度下运行。”这样的划分体现了二元经济在生产率和剩余劳动差异方面的含义。

在农村经济结构二元化的同时,农民也因为其从事的产业出现了分化。浙江师范大学卢福营在《论中国农民分化的多元化特征》中提出,非农化是“农村社会成员分化的根本动力”。完成非农化的三种村庄—城村、镇村、工业村与传统的农业村出现了分化,而在一个村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也与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出现了分化。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全国20个村庄的调查进行研究,对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二元化条件下的农民分化进行分析,试图为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提出可行的方法和对策。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以南京大学2006新农村调查联合项目组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展开研究。该调查在全国选择了经过典型抽样的十个地方共二十个村庄的农民作为样本展开调查。这十个地方都是我国历史上各个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分别是:山东邹平,陕北南泥湾,河北遵化西铺村,河南七里营,山西大寨,安徽小岗,天津大邱庄,河南南街村,江苏华西村和广东顺德。这些名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带有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印记,这样保证了从事非农产业农民的样本量。

除了选择这十个名村之外,项目组在每个名村的附近选择一个可以代表当地农村一般水平的村庄作为对照。这样又保证了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样本量。

在研究方法上,项目组以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型访谈为工具来收集原始资料。最终使用的有效问卷925份,其中还在种地的农民534人,不再种地的农民391人。

调查结果分析

在家庭收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非农业生产的农民2005年人均收入为7971.31元,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有3322.65元,低于非农业生产农民41.6%,同时,在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的拥有情况方面,非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而且部分电器的拥有情况差别非常悬殊。这说明他们在享用现代文明成果的程度上出现了分化。在此情况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中有327人感觉有家庭经济压力,占到受调查种地农民的61.7%,而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有128人有同样的感受,占非农业生产农民的33.5%。(经卡方检验,Pearson Chi-Square=70.567,df=1, Asymp. Sig. (2-sided)=0.000。问题只有肯定和否定两种答案,调查情况不再列表显示,下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倾斜向城市和工业的经济政策和对户籍制度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以及我国有限的耕地状况,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增收困难不断加大,在经济上与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差距不断拉大,同时还引发了其他方面的分化。

居住条件方面,非农业生产的农民住房造价明显地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当然,这与非农化的村庄的整体住房造价高有一定的关系,但整体住房造价也在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农与非农产业的分化。在住房质量方面,63.9%的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居住在楼房,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有18.9%。在这种情况下,386位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感到满意,占到86.1%,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362人对居住条件满意,百分比为68.3%(Pearson Chi-Square=76.031,df=3,Asymp.Sig. (2-sided)=0.000)。

生活环境方面,由于部分村庄整体城镇化,绝大多数居民都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生活环境要明显好于还在传统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调查显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生活垃圾处理状况、公共设施使用状况等方面的情况都明显较好,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也较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更多地希望生活在城市,而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则更多(69.9%)表示与城市相比更愿意生活在本村。

在关于家中是否有失学或辍学儿童的调查中,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中有13人表示家中有辍学儿童,只占到受调查对象3.4%,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有65人家中还有辍学儿童,比例为12.2%(Pearson Chi-Square=22.613,df=1,Asymp.Sig. (2-sided)=0.000),同时他们对当地教育设施和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也较高。另外,访谈资料显示,很多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民的子女在县城或市里读书而不是本村。在受教育机会尤其是受教育水平上,二者的二元分化趋势明显。

在政治权利方面,253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表示村财政没有公开,占50.1%,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表示财政没有公开的有114人,比例为31.5%。在关于如何对待村干部可能发生的贪污腐败的调查中,非农业生产的农民有23.4%选择了“管不了,任他继续下去”,而从事农业生产农民选择这一选项的人占到46.4%。经过对访谈资料的研究,笔者还发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权利意识、法律意识方面都明显更加淡薄,而正当权力的行使得不到保障的状况发生的频率也相对更高。

在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的拥有上,二者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在老年活动中心、篮球场和中高级宾馆拥有状况的调查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的农民所在的村庄相差非常悬殊。在村民日常文化娱乐活动方面,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民状况明显更好。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生活则相对比较单一,看电视成为了最主要的文娱活动。同时调查还显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参与的人数也要更多。而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在旅游机会和频率方面则更高。

结论与建议

(一)产生分化的原因

首先,在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中,小农经济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小农经济由于生产率不高,产出水平有限,这就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收入。在国家不断减免农业税的情况下,农民增收依旧困难。而限制农民收入增长最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生产收入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从而与非农产业的收入水平出现较大差距。

其次,新中国建国以来,为了快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长期以来经济政策向工业倾斜,“以农补工”的经济政策限制了农民的增收。虽然过去加在农民身上沉重的赋税已经取消,但长期的政策倾斜所带来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缺乏政策的保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增收非常困难,与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出现分化。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突破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快速发展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国一直以来“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进一步拉开了农民之间收入的差距。成功进入城市或乡镇企业务工的农民更容易获得相对较高的收入。

(二)加快非农化发展的建议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非农化的过程中,经济结构二元化和农民分化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阶段。在现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最终会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费景汗和拉尼斯曾经提出:“现代部门扩张的同时必须推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使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同步”。所以,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努力着手解决农民分化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和讨论,大力发展非农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同时协调城乡发展,使其趋向一元化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非农化是农村出现分化的动力,同时又是解决农村分化的有效途径。农村的分化是由于非农化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发展非农化,使其逐渐趋向平衡,经济结构即可逐渐趋向一元化,最终解决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分化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通过各种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是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基础。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小农经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现有的耕地状况下,实现农业生产率的大幅提高,解放劳动力,才可能进行进一步非农化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区域差别较大,东南沿海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成熟,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落后,还有很多农村保持着传统农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这样的情况要得到改变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非农经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其次,努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必要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问题。只有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结构一元化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家庭与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于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化,剩余劳动力越少,家庭收入也就越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加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必然有限,进城打工的人数太多也会使城市膨胀,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也需要农村自身非农经济的发展。其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解决我国城市化发展滞后的问题。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在保证进城打工的农民可以转化为市民的基础上,要防止大城市过度膨胀,促进中小城镇协调持续的发展。同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对农民的职业教育的加强。在调查中,72.7%的农民认为农民现在很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所以,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必然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转化。

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国家政策也要促进非农化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一元化发展。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4

××市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已经三年多了,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还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如何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最近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现将情况整理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一、“十五”经济发展目标及前三年实施情况 2000 年 11 月 29 日,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到 2005 年的奋斗目标:全市生产总值 183 亿元,年均增长 10% 左右,人均生产总值 1.2 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27 : 31 : 4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 180 亿元左右;财政收入 16 亿元,年均增长 10% 左右;外贸进出口累计 11.59 亿美元,年均增长 13%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 5.07 亿美元,年均增长 1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8780 元和 3500 元。 三年多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有利机遇,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和现代农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北海经济呈现出多年来没有过快速增长势头,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2001 、 2002 和 2003 年全市生产总值分别为 124.72 亿元、 138 亿元和 149.6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9.6% 、 12% 和 12.1% 。三次产业比重由 2000 年的 31.85:27.96:40.19 调整为 2003 年的 27.9 : 29.8 : 42.3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二)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市农村经济按照“四增四减”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北海自然资源优势,通过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种植、畜牧养殖、水产、林业等产业及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水稻、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花卉、种子种苗等特色产业,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2001 、 2002 和 2003 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分别为 68.59 亿元、 73.18 亿元和 75.44 亿元,同比增长 5.42% 、 4.5% 、 2.54% 。 (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由于整合工业园区和建立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逐步形成银河科技、北生药业、恒基伟业、国发海洋生物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有效带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2001 、 2002 和 2003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为 47.65 亿元, 51.4 亿元, 56.81 亿元,同比增长 19.95% 、 16.25% 、 25.12%79 亿元,同比增长 9.41% , 16.59% 、 9.45% ;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 113.21 亿元, 104.3 亿元, 104.27 亿元,同比增长 6.53% 、 11.95% 、 26.66% 。 (八)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2001 、 2002 和 2003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7013 元, 7692 元, 8015 元,同比增长 13.72% , 9.68% 和 4.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265 元, 2454 元, 2587 元,同比增长 4.86% 、 8.34% 、 5.4% 。劳动保障工作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二、完成“十五”后两年目标任务及对策建议 通过回顾“十五”计划前三年实施情况,按照目前发展态势预测,大部分经济指标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到 2005 年全市生产总值 183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1.2 万元,财政收入 16 亿元,只要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 11% 以上就能够达到预定目标,三次产业结构将会按照 27 : 31 : 42 计划比例顺利调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8780 元也是能够实现的;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 180 亿元,前 3 年合计只完成 89 亿元,后两年必须再完成 91 亿元。目前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的主要是:到 2005 年外贸进出口累计 11.59 亿美元,前 3 年只完成 3.19 亿美元,占计划 27.5%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 5.07 亿美元,前 3 年只完成 0.71 亿美元,占计划 14% ;农民人均纯收入 3500 元, 2003 年达到 2587 元,前 3 年年均只增收 142 元,后两年每年需增收 457 元。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5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区抓住“突破__”的大好发展机遇,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多次深入企业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存在的困难,有力地保证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企业的正常生产。预计到6月末,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上能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万元,增长 %,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同比增长*%。

销售收入:预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同比增长*%。

利润:预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 %,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同比下降*%。

税金:预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同比增长* %。

(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新开工项目进展情况

20__年市下达给我区千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共计*个,其中亿元以上*个;5000万元-亿元*个;1000万元-5000万元*个。1-6月份我区预计完成亿元以上项目*个,完成年计划的*%;5000万元-亿元项目完成*个,完成年计划的*%;1000万元-5000万元项目完成*个,完成年计划的*%。分别是:

2、签约项目进展情况

20__年市下达给我区千万元以上签约项目共计*个,其中亿元以上*个;5000万元-亿元*个;1000万元-5000万元*个。1-6月份我区预计完成亿元以上项目*个,完成年计划的*%;5000万元-亿元项目完成*个,完成年计划的*%;1000万元-5000万元项目完成*个,完成年计划的*%。分别是:

3、研发包装项目进展情况

20__年市下达给我区千万元以上研发包装项目共计*个,其中亿元以上*个;5000万元-亿元*个;1000万元-5000万元*个。1-6月份我区预计完成亿元以上项目*个,完成年计划的*%;5000万元-亿元项目完成*个,完成年计划的*%;1000万元-5000万元项目完成3个,完成年计划的*%。分别是:

4、入市项目库进展情况

20__年市下达给我区千万元以上入市项目库项目共计*个,1-6月份我区预计完成*个,完成年计划的*%。分别是:

(三)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上半年,我局结合__区的具体工作实际,以整合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为重点,以科技项目为牵动,抓好20__年全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进一步探索科技计划项目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重点向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倾斜,并加大了对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力度,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截止目前我区新增规模企业*户,达到*户,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企业*户。在亿元企业的整体拉动下,我区的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区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五)体制改革完成情况

上半年,为突破企业改制的难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企业改革工作有所突破。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稳步推进企业改制工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先后调查了国有资产出租情况和已改制国有企业的履约情况,并积极向上申请对有困难的已改制国有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加快推进__厂和__厂的改制工作,目前均以基本完成。

(六)招商引资进展情况

招商引资进展顺利。依托__基地和__旅游区两大载体,先后组织了赴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系列招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增强各部门抓招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效开展小分队敲门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积极拓宽招商渠道。切实提高招商实效,做到外来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变得强。一直洽谈的浙江工业园和小商品批发项目经浙江经贸考察团实地考察、洽谈对接初步达成投资意向,目前已签署了投资意向协议书;华乐多晶硅项目和中电高压开关项目已正式签约。

二、20__年下半年工作安排情况

下半年,区发改局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任务分劈,在抓好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抓好当前经济运行,形成了大干快上、不甘落后、自我加压、争当排头的共识,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一)主要指标全年安排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完成*万元,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万元,同比增长 %,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增长 %。

工业总产值:全年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同比增长*%。

销售收入:全年完成 *元,同比增长*%,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同比增长*%。

利润:全年完成*万元,

同比增长*%,其中规模以上*万元。

税金:全年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同比增长*%。

(二)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着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抓住“全市加快建设重点产业集群”誓师大会的机遇,精心筛选、包装、推出一批精品工业项目,进一步提升工业的带动能力。

二、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着力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紧紧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是积极借鉴和吸收先进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区的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参与招商的积极性。二是深入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了解和掌握产业发展动态,明确招商方向,搞好项目库建设,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广泛开展委托招商、招商,突出抓好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推进传统招商模式向集约高效型招商、多层次专业招商转变。四是紧紧围绕中国__基地、__集团闲置厂房、设备和土地资源、楼宇资源,引进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商业项目和总部项目。五是以优化软环境为重点,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根本,坚持实行领导分包、限时办结、跟踪服务等制度,确保意向项目洽谈、洽谈项目签约、签约项目开工、开工项目快建。

三、坚持以基地建设为平台,着力营造工业发展环境。一是抓住建立__基地和__旅游区的机遇,借助国家和省市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就业的相关政策,结合区位优势和特点,用好用足国家、省、市关于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政策,组织银企签协,并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与联系,使一批项目达成融资意向。二是充分利用省经委和市经委关于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政策、中小企业贴息贷款政策、省政府的技改贴息资金政策,并将这些政策与企业对接,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帮助企业将有关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将基地建设与城市拓展有机结合,切实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不断完善基地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等基础设施。着力健全基地管理体制,建立全程代办和联合审批制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力争下半年再引进3至5家企业落户工业园区。

(三)主要保障措施

努力保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舞斗志,增强干劲,把思想定位在争创一流上,把措施定位在真抓实干上,把精神状态定位在与时俱进上,以激情创业、热情干事的精神,加快推进我区经济建设步伐。下半年经济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一、抓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增量。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广辟渠道捕捉信息,打破以往“等、靠、要”的旧观念,围绕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活动的发展机遇,组建招商小分队,树立主动上门招商的强烈意识,用真诚感商,以实惠利商,积极主动地把项目请进来。重点围绕__基地、__集团闲置厂房、设备和楼宇资源,引进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商业项目和总部项目,寻求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以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富民惠民等为重点,对口谋划项目。

二、抓现有企业,做活做优存量。采取技改扩能等措施,加大企业要素整合力度,增强了现有企业综合实力。同时加大对现有企业增产扩能力度,增强竞争能力。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6

(一)信用贷款方面

公司及下属企业货款合计共4188.8万元,压减本金267.2万元(其中农行1581.3万元,农商行羊城支行2607.8万元),全年交付利息84.14万元。基于金融政策性调控,审批严格程序复杂,几笔贷款不准转贷,遇着这难题,公司领导硬着头皮向上级申请,寻找解决办法,也有赖于公司与银信部门一直以来的友好沟通关系,暂时解决缓充的办法,被免了银行的逾期贷款罚息,为公司节约了开支。

(二)劳动服务方面

1、XX劳动服务中心经营总收入8175.90元,比2012年总收入(5217.59元)增加了56.7%;支出总额为323282.84元,比2012年的支出总额(256787.82元)增加了25.89%。

2、交管部门2015年总收入18100元,比2012年总收入(19710元)减少了8.17%。

3、2015年公司的地税临商税款为36828.80元,比2012年的税款(50735.44元)减少了27.41%,另外,2015年地税返还的手续费为50920.18元。

4、2015年公司协助镇政府、地税所催报催缴土地使用税5881519.77元,比2012年(633.5万元)减少了7.16%,钟落潭片区各村平均完成比例为88.11%。

(三)停车场及商铺方面

2015年公司承租商铺管理全年收入79.8万元,同比去年增41.7万元,管理员每月都能监督租户在28日前收缴租费上交公司结存。河东停车场收入25.4万元,增2.8万元,河西停车场收入9.4万元,同比去年增1.2万元。另外,2015年镇自来水厂全年产值和利润也比去年同期产值分别增加1.79%和15.82%。

(四)办公室方面

1、能认真做好对各企业的卫生,饭堂的管理,工厂的消防设施,每季都有到企业巡查,督促、落实,落厂138人/次,协助工厂处理劳动纠纷5次,无收到下辖企业的投诉。2、对本单位和企业职工有关“社保”的宣传,及时做好职工的社保工作,积极配合镇劳动保障部门到企业处理劳动纠纷等。3、定期协调对企业检查职工的劳动安全和生活保障,认真负责有效地协助企业解决劳资纠纷及工伤赔偿问题,使各方面得到了认可。4、较好地完成和超额完成对企业服务管理费11万元,治安费收取金额9.8万元,同比上年减少几千元(工业园区减少几家企业),工商年审工作也完全按要求完成。5、在工资监控方面管理,依照政府劳动中心的有关指示,每月26日前收缴工厂发放表情况汇总,到目前止未发现一间工厂拖欠员工工资及漏发工资或上访。

二、公司2015紧抓的工作情况

(一)紧抓服务工作,树立公司形象

在过去的一年,公司从干部到职工,狠抓了服务意识,做到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服务于企业。由于近年来企业在发展经济中所遇到的竞争非常激烈,困难也比较多,作为公司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从各方面协助企业发展,比如人力资源的吸收,XX劳动服务公司多次为企业作招工宣传,协助网上招工等。公司管辖的民兵队日以继夜地做好企业的保护神,只要企业提出治安协助,我们的民兵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紧抓盘活资产,整合公司资源

由于公司所属的资产厂房经过多年的运营已经破损严重,而且较陈旧,公司利用有限的资金对厂房进行修缮改造,基本上将现有的厂房租赁出去,保证了公司的经济收入。

(三)紧抓水厂改造,保证用水健康

为了保证公司能继续向前发展,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借助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筹集资金对镇自来水厂进行改造,现正加大维护日供水量2万立方的供水系统,保障我镇的用水和人民的健康。

(四)紧抓债务问题,解决公司困难

由于公司背负的债务相当沉重,经济收入状况又较差,但在过去的一年公司能与银信部门周旋寻求解决历史遗留的贷款,同时压缩本金267.2万元,赢得了良好的信誉,解除了公司被法院上诉的麻烦。

(五)紧抓沟通工作,实现资源共享

在配合镇政府做好各项工作和完成镇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同时,与各职能部门加强沟通,掌握各方面的信息,为企业的发展筑桥铺路。

(六)紧抓安全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在抓企业的经济发展的同时,狠抓企业的安全生产不放松。在过去的一年,XX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对下属的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作为一件头等大事去抓,将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摆在每次会议的议事日程上,而且借助综管办对企业勤查勤管,发现隐患立即整改,而且搞好各方面的安全宣传工作,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使企业在多年的消防安全考核中都将得到了优异成绩。

三、公司2015年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是,经济增速偏低,有的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二是,体制改革存在薄弱环节,任务繁重而艰巨,银信部门基于政策不放,不批转贷,资金困难,利息及本金末有迅速下降。三是,管理工作还不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升,四是,引资意识不强,招法不活,还需创新思维,灵活运作,对此,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四、公司2015年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解决债务问题,化解公司危机

债务负担太重,是公司面临法院的上诉,应如何解决和寻求出路呢?一是希望得到镇政府的协助,二是希望得到银信部门的大力支持,采用保息还本的方法,申请减免利息,尽快解决、理顺历史债务,使公司能轻装上阵,谋求新的发展。

(二)强化服务工作,保障公司发展

由于厂房逐渐陈旧老化,而且对现在的企业发展和使用开始不适应,为了能保证公司的正常收入,我们要着手考虑,从多方面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使现有企业能稳定发展。

(三)争取政府帮助,突出公司职能

争取镇政府能给予大力的支持,把公司办成我镇经济发展的窗口,使公司真正成为发展经济的职能作用。

四、公司2016年工作设想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7

(一)城中村集体经济基本情况。城中村的村(居)集体经济,主要以商贸服务业、房地产开发和工业园区经济为主,少数沿海村和地处市区的村,尚有少量渔业、农业收入。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城中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但由于各村的所处位置、历史条件、发展基础、经济能人等方面因素的差异,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很大,总体上呈现为橄榄型,两头小,中间大。据对51个村2008年的统计情况看,集体经济收入过亿元的村约占6%,亿元以下、1000万元以上的村约占20%,10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村约占40%,100万元以下的村约占25%,还有8%的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据有关部门测算,此次城中村改造,仅村集体开发分成一项,就使66个村增加集体收入55亿元。村(居)产业和商业设施增加了260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可达到20亿元,平均每个村(居)增收3000多万元,从而使村(居)集体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二)城中村村民就业及收入情况。根据调查情况,目前城中村村民的就业问题总体上得到了较好解决,在多元就业方式的条件下,绝大多数适合就业条件并愿意就业的村民,都能够得到就业岗位,并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城中村村民的就业方式、所占比重及其年平均收入的基本情况是:1、外出就业或务工。包括在市区企业工作、在工业园区务工、在建筑工地打工等。这部分就业人员约占城中村劳力的40%—50%,年平均收入情况,在市区企业就业的,在15000元—18000元之间;在工业园区务工和建筑工地打工的约为12000元左右。2、在村办企业或个体企业务工。这部分就业人员约占城中村劳力的25%—30%,年平均收入情况,在村办企业的9000元左右,在个体企业的10000元左右。3、个体经商。这部分就业人员约占城中村劳力的15%左右,年平均收入在25000—30000元。4、各村中仍有少数村民未就业或没有固定的就业岗位,这部分村民人数约占村总人口的1%。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次城中村改造完成后,将一次性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120亿元,成为村民今后生产生活最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

(三)城中村村民社会保障情况。近年来,多数城中村根据本村情况和村民意见,对村民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采取了不同的保障办法。此次城中村改造中,各村都首先落实了集体开发分成部分用于村民社会保障的要求,城中村村民社会保障问题普遍得到了妥善解决。1、养老保障。主要有三种方式:(1)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加此类保险的,区、高区、经区分别约占31%、85%、36%。一般每年缴纳3370元左右,到退休年龄后,每年可领取养老金8000—10000元;(2)参加大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加此类保险的,区、高区、经区分别约占6%、11%、19%。每人一次性缴纳50000余元,到退休年龄后,每年可领取养老金7000—8000元;(3)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加此类保险的,区、经区分别约占38%、23%。每年最低缴纳500元,各级财政补助166元,到退休年龄后,每年可领取养老金400元—700元不等。此外,区有16%的村民、经区有5%的村民参与了失地农民基本保险等其他养老保险。2、医疗保障。主要形式有三种:(1)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区、高区、经区的覆盖率分别约为45%、95%、74%。(2)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区、经区的覆盖率分别约为34%和7%。(3)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大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区、经区的覆盖率分别约为21%和12%。3、最低生活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市区城中村里有150多户、370余人符合城市低保条件,有80多户、150余人符合农村低保条件,均全部纳入城市或农村低保范围,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二、城中村发展与保障需关注的若干问题

(一)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一是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步伐缓慢。传统体制下的城中村,普遍存在着集体资产产权主体缺位、归属界定不清的问题,导致经营者与劳动者缺乏积极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和活力。在城中村改造后,农村的影子基本消失殆尽,迫切要求对村集体经济产权结构进行改革,并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但目前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城中村还很少,“三区”中只有经区选择了三个村搞股份改造试点,大多数村仍处于观望等待状态。调查中有不少村民反映,这次旧村改造中集体得到了很大一块收益,如果不改制,担心被少数干部随意处置等。城中村改制是必由之路,需加以引导和推动。二是城中村产业结构上存在较严重的趋同现象,大多以房地产业作为支撑,受企业规模较小、土地资源不足的限制,房地产业缺乏增长空间,集体经济发展面临路子较窄、后劲不足的问题。

(二)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提高幅度较大,参加大龄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也相对较高,使那些经济不宽裕的家庭难以一次性支付保险费,因而有不少家庭一对夫妇只选择为一个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保障能力显然不足。二是医疗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选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与选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相比,其所享受到的医疗待遇、报销标准等医疗保障水平差异较大。此外,医疗保险范围中对慢性病规定的病种较少,使部分慢性病居民享受不到补助待遇,影响了参保积极性。

(三)社区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村级管理体制大多未转型。“村改居”是城中村改造的必然结果,要求实现由农村管理模式向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型。目前多数城中村仍沿用农村管理方式,有的村虽然成立了社区居委会,但基本上还按村“两委”体制机制运行。二是社区工作水平较低。不少社区没有办公场所或现有办公场所狭小,社区工作人员基本来自于原村民,整体素质较低,管理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等,均不能适应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对城中村发展与保障的主要建议

(一)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建议。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一是“改”,即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城中村股份制改造有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制公司、股份合作社等形式。我市经区采取的是股份合作社的形式,其基本方式是,将村(居)集体所属的有形资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无形资产以及直接管辖的资产等一起评估,将评估后的资产折股量化给全体享有集体资产所有权的村(居)民,成立新的村(居)股份经济组织;基本程序包括,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股权设置、股份量化、制定章程等,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形成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我们认为,经区的做法比较适宜于我市多数城中村的现实情况,应当总结经验,推广借鉴。但各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搞股份制改革应充分尊重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做到因地、因村制宜,成熟一个,改造一个。二是“活”,即以搞活三产为龙头促进村经济发展。大多数城中村应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建议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城中村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好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三是“租”,即盘活园区厂房以“租”生财。多数城中村自建的工业园区,应以租厂房、租园区为主,让位于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进园发展。要打破地域限制,相邻村尽可能做到统一规划,解决村小、地缺等限制,为引进大项目创造条件。毗邻开发区的村,可以开展建设职工公寓对外出租等配套服务项目。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8

1-3月份,全市地域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07.3亿元,同比增长64.16%。其中:税收收入107.29亿元,同比增长34.93%;非税收入100.01亿元,同比增长113.88%。

1-3月份,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8.5亿元,完成年预算的26.68%,同比增长27.8%,其中:税收收入39.49亿元,同比增长38.09%;非税收入9.01亿元,同比下降3.65%。各级次完成情况是:市本级21.81亿元,同比增长20.77%;县区级26.69亿元,同比增长34.18%。十一个县(市)区完成情况是:历下区4.55亿元,增长40.95%;市中区5.01亿元,增长72.83%;天桥区2.03亿元,增长34.22%;槐荫区1.69亿元,增长52.59%;历城区3.66亿元,增长13.14%;章丘市4.66亿元,增长15.92%;长清区0.83亿元,增长8.51%;平阴县0.81亿元,增长3.3%;济阳县0.75亿元,增长11.28%;商河县0.46亿元,增长38.8%;高新区2.25亿元,增长67.26%。

各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25%部分)6.63亿元,同比增长29.08%;营业税13.03亿元,同比增长24.59%;企业所得税6.31亿元,同比增长77.99%;个人所得税2.36亿元,同比增长37.6%;城建税0.7亿元,同比下降76.91%;其他地方各税10.45亿元,同比增长122.59%;行政性收费收入6.11亿元,同比下降6.25%;专项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2.17%。

(二)财政支出情况

1-3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34.12亿元,同比增长9.4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21亿元,同比下降7.59%;教育支出6.12亿元,同比增长9.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亿元,同比增长36.32%;公共安全支出3.17亿元,同比增长33.83%;医疗卫生支出1.69亿元,同比增长39.87%;农林水事务支出1.51亿元,同比增长65.2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99亿元,同比下降20.14%

(三)财政运行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收入进度超过时间进度。1-3月份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年计划的26.68%,超出时间进度1.68个百分点,同比增幅达到27.8%,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各级财税部门狠抓组织收入工作,推进综合治税,加强收入征管,也是促进财政增收的主要因素。

2.主要税种增长平稳。1-3月份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契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29.08%、24.59%、24.76%和37.6%,呈现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有力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加。

3.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1-3月份税收收入实现39.49亿元,同比增长38.09%,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1.41%,同比提高6.07个百分点。

(四)主要工作措施

1.加快经济发展,促进财源稳定增长

经济决定财政,经济增长是财政增加收入的基础。一是向结构调整要财源。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工业经济作为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现有企业,使一批重点税源企业尽快走出低谷。二是向现代服务业要财源。要进一步强化金融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吸引国内外各类银行、证券、保险及其它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优化配置全市物流资源,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加快建设面向全国全省的区域物流中心。进一步整合会展资源,加快培育特色品牌展会,拉长会展服务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廉租房保障制度,激活二手房市场,规范发展房屋租赁市场。三是向民营经济要财源。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放开搞活民营经济,通过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营造民营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为鼓励民营经济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大科技投入,走科技兴财之路,使民营经济财源焕发新的生机。

2.严格税收征管,防止税收流失

要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征税,努力实现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防止税收流失。一是加强税收监控和征收,完善征管手段,坚决打击各种偷税、骗税、逃税、抗税行为,加大对重点税源管理和监控力度,突出抓好重点税源,查找和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二是强化税收稽查,加大执法力度,发挥税收稽查在打击偷逃税等违法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全面加强对各税种的征管,大力清理压缩欠税,把清理欠税作为组织收入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凡是可清的欠税,要全部清缴入库,当期实现的税款要及时足额入库,防止发生新的欠税。四是加强税源管理,向管理要税收,及时了解掌握经济税源发展变动趋势,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3.均衡安排支出,确保收支平衡

今年财政面临必须增加的刚性支出仍相当多,而且主要支出项目都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加之保稳定、保重点、保工资、保社保的任务繁重,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较大。因此,财政支出要继续坚持从紧控制原则,压一般,保重点,保证工资发放和事关改革与稳定大局项目的拨款及时足额到位,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大局的稳定,缓解财力不足与事业超前发展的突出矛盾,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二、金融运行情况

今年,我市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保持了金融运行的良好态势。

(一)一季度金融运行特点

1、各项存款平稳增加。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321.2亿元,比年初增加258.9亿元,同比多增159.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47.1亿元,比年初增加80.5亿元,同比多增10.6亿元;企业存款余额1665.5亿元,比年初增加98.4亿元,同比多增78.2亿元;委托存款余额56亿元,比年初增加36.2亿元,同比多增20.8亿元;其他存款余额1252.6亿元,比年初增加43.8亿元,同比多增49.9亿元。存款方面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储蓄存款不断增加。随着股市的持续下跌,储蓄存款回流现象明显。二是企业存款平稳增加。主要体现在:央行连续提高存款利率后,企业从理财的角度考虑,以提高收益。另一方面,由于从紧的货币政策,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企业把多年的积累存入银行,作为今后的发展资金。

2、各项贷款呈下降态势。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711.8亿元,比年初增加33.6亿元,同比少增147.6亿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1611.3亿元,比年初减少3.6亿元,同比少增64.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904亿元,比年初增加94.3亿元,同比多增16.6亿元;票据融资余额194亿元,比年初减少57.1亿元,同比少增91.1亿元;委托贷款余额0.6亿元,比年初减少0.05亿元,同比少增8.4亿元;其他各项贷款余额1.9亿元,比年初增加0.05亿元,同比与去年持平。从贷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各商业银行主要把有限的贷款投向收益稳定的基本建设项目。另外,央行信贷紧缩政策不断出台,各商业银行总行普遍加强了对各分行贷款额度的控制,从紧的货币政策逐步显现。

今年以来,央行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12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再创历史新高。

(二)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进入新的一年,宏观调控效果不断显现,在金融运行及贷款投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1、对中小企业贷款造成严重影响。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压制过热经济的手段,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贷款投放总量减少,因此银行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比较安全和节约成本的大企业和大项目,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矛盾将更为突出。

2、对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影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重要措施,这将对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造成大的影响。在去年10次提高准备金率以后,一些商业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内部流动性已经有紧缺迹象,继续提高准备金率必将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更加紧张。在内部流动性紧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首要任务是保证流动性,保证支付,这必将对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三)主要工作措施

针对当前形势,根据国家有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信贷资金使用上更好地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相衔接,进一步调整优化信贷资金结构。根据从紧货币政策和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的要求,着力加大对以下六个方面的信贷支持:

一是继续加大工业投入,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加大以现代物流业、软件业和文化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投入,促进提升省会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加大以全运会建设项目和旧城改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促进改善民生。四是加大以引进先进技术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重点的外经外贸的支持力度,促进提升经济发展开放水平。五是加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的信贷投入,力促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六是加大以“十大行动”为重点的“三农”的信贷投入,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三、市场物价情况

(一)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今年以来,春节前后西北东部和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推动市场物价总水平较快上涨。1-3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其中:食品类上涨20.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6%;衣着类上涨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5.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5%;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5%;居住类上涨5%。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主要是受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影响。1-3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大,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个百分点。其中:猪肉同比上涨69.4%,肉禽产品同比上涨49.8%,油脂同比上涨25.4%,面粉同比上涨5.8%。

(二)工业品价格变动情况

今年1-3月份,我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7%。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21.2%;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20.2%;化工原料类上涨7.8%;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类上涨18%;农副产品类上涨12.4%。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9

除草抚育方法

第一年第一次为带状挖草头,以种植行为中线,树上方60cm,下方40cm范围内的草头挖干净,带外的杂草灌木砍至20厘米以下。第一年第二次为带铲,带内草头全部铲干净,带外的杂草灌木砍至20厘米以下。第二年,两次均为带铲,带内草头全部铲干净,带外的杂草灌木砍至20厘米以下。第三年抚育为砍草两次。砍草抚育要求将杂草灌木砍至20厘米以下。造林前尽可能先喷除草剂,然后再定植,一般情况下,喷除草剂后当年只做一次带状挖草头抚育。

抚育间伐

幼林郁闭后至主伐前,一般要进行两次间伐。

1间伐时间

一般幼林郁闭后二至三年,林下阳生草稀少,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被压木占30%左右。通常年龄在5~7年,进行第一次间伐。间隔后3~5年后,当林分郁闭度恢复到0.8—0.9时,林内又出现大量被压木时进行第二次间伐。

2间伐强度

间伐强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经营目的、林分特性、林龄、立地条件及经营条件等因素。一般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下降到0.6—0.7为宜。第一次间伐强度为30%,间伐后保留株数为130株左右。第二次间伐强度为25%,间伐后保留株数为90株左右。

3间伐方法

采取下层抚育法,即砍去被压木、弯曲木、枯死木、病虫害木等。抚育间伐的一般原则: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砍弯留直,适当照顾均匀的原则。

投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经济投入费用主要包括:人工直接费用、材料运费及工具费用、材料费、林区设施费用,幼苗管理费用及共他一些不可预见的费用。(1)人工管理费用主要包括:林地清理费用、挖暗坎的费用、定植和补植的费用、第一次抚育和第二次抚育的费用。此部分费用计算下来,大约为348.00元/亩。(2)材料运费及工具费用主要包括苗木运费和短途运费、工棚、工具费。此部分合计约为200元/亩。(3)材料费则主要包括苗木费用和除草剂费用。合计137.4元/亩。(4)林区设施费用主要包括新开便道、便道维修和开设维修固定防火线的费用。合计67.5元/亩。(5)幼苗管理费用大约为15.00元/亩。(6)其他不可预见的费用大约为19.00元/亩。综合以上费用,杉树每亩的造林投资为608.9元。

2投资效益分析

杉树的实用价值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木材进行出售,另一种作为园林绿化的树种进行出售。以下,将对两种收益形式进行杉树的投资效益分析。(1)我们就用于木材加工的杉树进行分析,种植杉树的收益。根据检尺径自4~12cm的小径原木材积由公式V=0.7854L(D+0.45L+0.2)(D+0.45L+0.2)÷10000V——材积,m3;L——检尺长,m;D——检尺径,cm。杉树10年成材,直径大概是10cm,即半径为0.05m。有效的高度大概是10m。计算得出:体积约为0.18立方米一立方米的杉树的价格为300元,则一棵成材树的经济收益为300元×0.18立方米=54元以一亩地种植200棵杉树计算得出一亩地可取得的经济效益为54×200-608.9(每亩地的投入成本)=10191.1元那么,每亩地的年平均经济效益可达10191.1元。(2)用于绿化的水杉投资分析,每亩地种植杉树200棵;树的直径成长为4.5厘米,需要5年时间,每棵树的价格为25元,则每亩地的年平均产值为1000元,年平均经济效益可达878元。树的直径成长为7.5厘米,需要8年时间,每棵树的价格为40元,则每亩地的年平均产值为1000元,年平均经济效益可达924元。树的直径成长为10.5厘米,需要10年时间,每棵树的价格为70元,则每亩地的年平均产值为1400元,年平均经济效益可达1339元。树的直径成长为10~13厘米,高10米,需要10~13年时间,每棵树的价格为100元,则每亩地的年平均产值约为1700元,年平均经济效益可达1616元。树的直径成长为13~15厘米,高12米,需要15年时间,每棵树的价格为200元,则每亩地的年平均产值约为2700元,年平均经济效益可达2626元。

3社会效益

我国林业产业还有很不多规范的地方,林业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这种大型林场的建立,是立足于我国山多林少、人多田少、劳动力充足、人均资源少的国情与林情,转变观念,实行的新型体制改革。这种大规模的林场建设,既能够实现林业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在管理上可以实现科学化、统一化,而且还可以提高当地林农的林业生产技术和传统的林业生产方式,是当地林业发展的一次突破。林业的循环性、可持续性还将促进运输、物流、材料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劳动力就业岗位,也会增加当地政府的收入。因此,社会效益显著。

4生态效益

林业的发展能够对生态效益做出巨大的贡献。寻找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平衡点是林业生产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充分发挥森林在城市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促进经济绿色增长是林业发展所取得的生态效益。林场大规模的建设,对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及相关问题都会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

林场杉木投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

1杉树的成长周期长,见效慢的情况

当地部门可以采取两种措施进行解决:第一,就是政府进行投资。对于大型林场而言,巨额的投资和缓慢的效益,要想建设与发展,只能由政府出资进行生产。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一个长期规划,以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杉树的种植生产,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综合考虑杉树种植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协助林杉树林场的规模建设。第二,采取承包责任制,将林场分包给当地林农,这样可以解决资金的压力,也可以调动当地林农种植杉树的积极性。林场的工作人员要对杉树的种植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指导,让林农使用先进的技术,少走弯路,这种“集体管理+个人生产”的方式,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劳动力就业岗位,可以将林场的建设投资降到最低。

2针对投资单价过低的问题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10

(一)旧增长点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美国房地产复苏缓慢

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后美国政府多措并举挽救楼市,房地产市场是否走上健康发展道路必然是美联储决策的重要参考。

观察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数据,发现其增长趋势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特征。根据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编制的Case-Shiller(凯斯―席勒)房价指数,1923年至今,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过3次显著的泡沫,包括最近一次的次贷危机。在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的背后,人口、利率、信贷、税收等政策因素起到重要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一轮新周期。在此期间,美联储连续降息以及房地产信贷机构住房贷款条件不断放松带动美国房市飞速膨胀,而2004年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则与刺破上述泡沫有密切关系。次贷危机后,超低利率又成为刺激美国房市需求与投资的重要条件。

美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可以从房价、销售及新屋开工情况等方面做一个综合判断。从房价来看,美国房市复苏进程比金融危机之前要慢,但更健康。一是房价未出现突然大幅上涨,但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且目前已恢复至2008年年中水平;二是各地区房价走势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而言,房价过快上涨及各地房价走势相同标志着房市处于泡沫期或泡沫破裂期。从销售情况来看,美国成屋销售和新屋销售均处于改善趋势中,但两者增长均较为缓慢,且波动性较大。2015年3月,新屋与成屋销售折年数分别相当于上次高峰期的1/3和2/3。从新屋开工情况来看,自2010年底以来,美国房地产新屋开工情况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但目前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2015年新屋开工折年数为9.3万套,还不足上次高峰期的一半。

总体来看,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走上较为健康的复苏道路,但增长势头并不强劲。一是房价、销售及新开工等总量上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二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房市复苏进程有所放缓。这可能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方面,随着新屋开工数不断增多,供给不足的状况逐渐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受房贷条件严格、薪资增幅受限等,居民住房购买力下降。虽然2015年初美国住房购买力指数有所改善,但仍仅相当于2011年的水平。(见图1)

(二)新增长点表现积极――制造业较快发展,但仍不稳固

制造业发展情况如何,是美联储决策的另一个重要参考。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为恢复本国经济,努力寻找新经济增长点,最终把目光聚焦于“再工业化”,并从一开始便把它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在第一任期内,奥巴马政府便先后推出“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翻番目标”,以及“促进就业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强力推进该战略。从诸多迹象来看,该战略已经初见成效。奥巴马在其连任后的国情咨文中称,美国的制造业在10多年流失就业机会后,过去3年这一状况开始扭转。另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后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建筑业增加占GDP比重下降,其它行业占比相对稳定。由此可见,制造业复苏已成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的中坚力量。

但是,从美国“再工化”战略的总体愿景来看,重振美国制造业,推动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只是中期目标,而远期目标则是以“再工业化”作为抢占世界高端制造业的战略跳板,并借此引领和主导新一轮工业革命,以巩固和长期维持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因此,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制造业仍将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所在,而真正的加息也必然在制造业发展进入稳定期之后。

那么,美国制造业是否已经进入稳定期?从当前美国内部经济状况来看,虽然制造业处于新一轮发展期,但并不稳定,可持续性仍然不强。首先,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其对美国实际GDP的拉动数据显示,该国制造业在2009年下半年以来出现较快增长,但总体波动仍较大,并在2011年年中、2012―2013年的部分月份出现较为明显的萎缩。其次,美国工业总体生产指数与制造业生产指数自2010年以后出现持续上升,截至2015年3月已明显高于金融危机前的高点,但2014年以来其上升速度有所放缓且略有反复。第三,美国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均仍处于历史上的偏低水平。从短期来看,2015年以来美国多数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制造业也承受较大下行压力。一是商品出口增速下行。2014年底以来,美国商品出口同比增速明显下降,2015年1、2月份更表现为显著的负增长。二是先行指标持续下行。美国ISM制造业PMI已连续4个月处于下行通道,2015年3月,该指标由2014年11月的58.7降至51.5,但仍处于扩张区间,表明美国制造业扩张速度虽放缓,但尚未出现收缩。(见图2)

(三)整体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美元走势并“不弱”

维护美元地位,引导国际资本流动是影响美联储加息决策的再一个核心因素。一方面,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美元国际地位下降,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先后受到欧元及人民币的“威胁”,以致国际上关于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高涨。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是刺激资本回流的主要措施。近年来,随着美国财政收入增长,赤字率不断收窄,但其占GDP比例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民主共和两党围绕政府预算和调高公共债务上限议题仍在激烈争辩,人为财政风险较大。在这一情况下,美国通过加息引导国际资本流动,有助于维持美国资产负债表的稳定,对美元、美国经济及其国内结构调整形成有利支撑。从历史经验来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美联储加息周期也总是同弱势美元搭配使用。

但是,从近期美元走势来看,“弱势美元”并没有想象中的弱。2014年年中以来,美元指数持续上涨,虽然2015年3、4月份有所回调,但截至2015年4月28日,美元指数比2014年年中依然上涨了20%以上。近期,不少美联储官员也少有地开始公开讨论美元汇率前景,虽然加息可能进一步巩固美元地位,提升美元汇率,但普遍担忧美元汇率上升会伤害美国出口,从而可能对尚未完全恢复的美国经济造成打击,对2015年GDP增长目标、通货膨胀及失业率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美联储正面临维持美元地位与刺激经济复苏之间的两难选择。(见图3)

此外,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依然脆弱。2014年底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再次出现反复,欧元区虽略有好转,但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中国、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也集体面临下行压力。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地缘政治紧张等不确定因素增多。2015年1月,IMF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5、2016 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3.5%和3.7%。因此,在国际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况下,外部风险以及加息溢出效应对美国经济的可能影响也必然成为美联储加息决策的考虑因素之一。

二、就业与通胀状况仍是判断美联储加息时点的核心指标

2008年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前瞻指引虽经历几个阶段演化,但就业与通胀膨胀状况依然是观察美联储货币政策拐点的重要指示性变量。1990年以来,美国曾经历过两次比较明显的加息周期,首次加息时点分别是1994年2月和2004年6月,最近一次货币政策转向是2014年10月美联储宣布逐步削减QE规模。从历史数据看,每次货币政策拐点,都与就业和通货膨胀存在较大关联性。对比前几个阶段,当前就业与通胀表现出现以下特点:

一是就业质量不高掣肘联储加息。2013年12月美联储宣布逐月缩减QE规模时,曾发声明承诺“在失业率降至6.5%之前不加息”,而后随着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失业率不断下降,美联储在前瞻指引中的加息门槛也由6.5%降至6%而后又降至5.5%。但在失业率屡次跌破加息门槛后,2014年中期以来,美联储开始逐渐淡化失业率目标。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失业率虽在下降,但就业质量并不太理想。一是广义失业率一直位于较高水平,二是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这在客观上拉低了失业率。对比前两次加息时点可以发现,当前美国就业情况总体好于前两个阶段,其中失业率(U3)更降至大萧条以来的低点,广义失业率(U6)也已降至1994年2月首次加息时的情况。

但是,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与劳动力参与率则较前两次加息时点前明显逊色。2015年以来,劳动力参与率仍未改变下降趋势,说明就业市场上空缺职位的增加更多是劳动供给意愿下降造成的,而不是需求改善所致。由于劳动参与率直接影响到美国平均薪资增长,而后者一直是美联储官员担忧的问题,当前这一状况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掣肘联储加息决策。(见表1)

二是低通胀降低了联储加息必要性。各项价格指标显示,当前美国通胀处于历史较低点,消费价格指标CPI和PCE不仅低于前两次首次加息时的水平,而且比2013年10月美联储退出QE时的值还弱,显示当前美国已基本进入反通货膨胀状态。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但也反映了美国经济复苏进程仍较脆弱。近期受美元汇率下调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企稳,这将有利于二季度美国通胀水平回升,但总体来看,短期内促使CPI及PCE快速升至2%以上的因素并不存在。基于此,美联储首次加息时点可能会进一步推迟。(见图4)

三、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可能相对有限

从历史上看,美联储历次加息周期都曾引起全球经济及市场的大幅波动。在1994年启动的加息周期期间,强势美元导致全球资本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并成为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但考虑到当前经济环境与前几次有所不同,因此,此次加息的影响程度可能相对有限:一是此次加息是在常规货币政策之后,且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二步(退出QE为第一步),加息之前市场预期会更加充分;二是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仍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较为充裕;三是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强,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扩散。2014年10月份,当美联储全面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时,全球金融市场并末出现大幅波动,这增强了我们对上述判断的信心。但加息后,资本市场震荡仍将使已经疲弱的全球经济复苏面临风险。

从全球范围看,加息后更为强势的美元将是世界其他经济体感受美联储政策收紧的主要渠道。一是美元汇率进入上升通道会改变国际资本风险偏好,从而引致新兴经济体资本快速流出,加大汇率波动,甚至危及区域性金融稳定。2014年底以来,受美联储加息预期驱动,新兴经济体出现较为明显的资本流出现象。二是资本回流美国将推高该国资产价格,这又将刺激资本进一步回流美国,放大资产价格波动效应。历史经验显示,美元指数会在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之前走强;美债利率则通常会在货币政策收紧前的3―4个月走高;大宗商品价格则通常会在进入加息周期一段时间后迎来牛市。三是美联储率先加息可能对欧、日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冲击。一方面,资本从欧元区流出会对其当前经济复苏不利,同时加大重债国债务负担;另一方面,欧元面临更大的贬值压力,而在持续通缩的情况下,欧央行难以启动加息,货币政策选择难度增大。相比之下,由于美、日长期保持较高利差,美联储加息对日本的影响可能较小。

从中国情况看,美联储加息有利有弊。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加息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2015年2月底以来,随着美联储升值预期降温,美元指数有所下行,人民币对美元再次升值,截至2015年3月份,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已升至126.07(2010=100)的历史高点。如果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资本回流会推动美元升值,这将有利于降低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另外,美联储加息表明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有了比较实质性的复苏,这利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前景。但是,如果国际市场普遍形成人民币贬值预期,可能引发大规模套利交易,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

二是加息可能加剧跨境资本震荡,收紧国内资本流动性。加息可能对中国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美利差收窄、资本流出,从而致使国内资本及流动性收紧。这在中国经济减速的背景下,非常有可能对宏观经济稳定造成威胁。但从中国现实国情来看,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仍有足够对冲空间,并已经在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方面作了充分准备,比如通过全面降息、降准等来缓解可能的冲击。2015年4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00个基点,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三是加息对境内资产价格的冲击可能有限。虽然历史证据表明,美联储加息往往给地区性股市、债券及货币造成下行压力,但也并不是必然如此。近来中国股市大幅上涨,截至4月30日,今年以来上证综指涨幅已经超过38%。在这一强势上涨背景下,美联储小幅加息不太可能对中国股市造成重大影响。但如果美联储较为激进地选择货币紧缩措施,香港股市可能会因为缺乏自主的资本控制手段而遭受重创。

四是加息会加大国内企业美元计价的债务负担。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在2008年以来美国接近于零的利率条件下,非美元国家发行了大量美元计价债务。而在这些新增债务中,中国占了最大份额。由于中国企业的美元计价债务水平较高,这意味着一旦美联储加息并推动美元汇率上涨,那么这些企业可能将在偿还贷款的问题上面临困境。一方面,以美元借款会更加昂贵;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获得更多美元收入,强势美元意味着将要支付更多本币才能偿还债务。在当前中国经济放缓背景下,高杠杆率的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总体来看,美联储加息影响还取决于其加息幅度和加息节奏。如果美联储提前释放明确的加息信号,并在操作动作上足够耐心谨慎,那么这一行动虽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但不会产生破坏性影响。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就美联储是否加息及何时加息,可得出两个重要判断。

第一,从当前美国面临的加息困局综合分析,加息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必然选择,但关键是要在复苏经济与维持美元地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方面,加息不能太早,太早可能会在中期内伤害美国经济;另一方面,不能太晚,太晚会对美元及国际资本流动不利,并可能在长期内使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创。伯南克在2013年退出美联储时曾表示,美国利率将在经济复苏后逐渐回归中性水平。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2015―2016年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水平应逐步提高至2%―4%的区间,而现在的0―0. 25%明显低于这一水平。结合失业率持续下降的状况可以判断,美联储当前具备较大的加息空间。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11

2012年,成都市在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和城乡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的目标实现程度分别达93.3%、68.6%、73.3%、93.8%、82.3%和95.8%,分别比上年提高3.5、1.2、6.3、3.3、4.3和1.1个百分点。城乡社会管理是目前发展水平最高的领域,2012年目标实现度达95.8%;城乡产业发展水平最低,2012年目标实现度只有68.6%。2012年推进速度提高最快的是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领域,其综合评价得分与上年相比提高6.3%。

分圈层评价:产业发展实现程度最不均衡

从三个圈层不同评价领域的统筹水平看,“六个一体化”在三个圈层的梯度分布特征显著,其中三个圈层之间社会管理实现程度最均衡,产业发展实现程度最不均衡,依然是当前各圈层协调推进全市区域统筹发展水平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第三圈层,2012年目标实现程度只有56.6%,与全市的68.6%相比,相差12.0个百分点,今后在着重培植支柱产业的同时,要兼顾圈层之间的协调。

一圈层:“头雁高飞”

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金牛区、高新区等中心城区6个区作为第一圈层,区位条件好,发展起步早,是市域经济的“头雁”。

经济发展指标情况

2012年,一圈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20.0%,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0%,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地均额为每平方公里49555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8%,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

发展质量指标情况

2012年,按常住人口计算,一圈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236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1646元,增长12.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4%,高于全市16.3个百分点;服务业地均增加值由2011年的每平方公里47331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57145万元,同比增加9814万元,增长2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93元,分别比第二和第三圈层高2281元和9452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1%。

经济环境指标情况

2012年,由于地铁2号线的正式营运,一圈层地铁客运量为10307.6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增幅高达86.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6平方米,与上年相比,增加3.3平方米;有23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比上年增加了24家;举办国际性会议的次数为21次,比上年增加了6次;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全年空气质量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二圈层:“中雁竞飞”

紧邻中心城区双流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郫县的6个区县作为第二圈层,区位条件适宜,发展势头强劲,是市域经济的“中雁”。

经济发展指标情况

2012年,二圈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1%,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23.3%,高于全市4.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16.5%,与全市持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0%,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货运周转量增长44.6%,高于全市29.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0%,高于全市5.3个百分点。

发展质量指标情况

2012年,二圈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1749元,比上年增加10045元,增长13.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7.5%提高到2012年的7.7%,提高了0.2个百分点;工业集中发展区单位面积产业率为每亩150.32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612元,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318元,增长13.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56.6%提高到2012年的57.8%,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三圈层:“尾雁快飞”

金堂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峡市、崇州市、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8个市县是第三圈,区位条件相对较差,发展水平滞后,是市域经济的“尾雁”。

经济发展指标情况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12

头9个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20881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35%;实现税金52145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的96.1%。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21588人,占全县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27.4%。

二、全民创业30条落实情况

成立了政府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工业促进局等19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赤城县鼓励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民创业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出台了《中共赤城县委、赤城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鼓励复转军人创业;鼓励农民致富创业;鼓励公职、科技人员兼职、辞职创业。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准入领域,鼓励各类创业主体进入。从企业经营范围、方式、税费减免、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条龙服务。切实抓好企业减负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对民营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保护办法,对规模较大的创税大户重点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编印了《涉企收费明白卡》,受众人数达4267人。计划总投资580万元的雕鄂创业辅导基地,已到位资金140万元,有6家企业入驻,就业人数45人。开展银企对接3次,获得银行贷款530万元。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13

注:表中数据根据(世界经济年鉴)有关资料整理所得,表示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年汇率为各月汇率的平均数。

从表1可知:

1、日元汇率有升有贬,但总体上升值。在1984-2004年度的20年中,日元汇率有升有降,在1989-1990年度、2000-2002年度是贬值时期,其余年度为升值时期。但从总体上看,日元是一种升值趋势。

2、日元汇率变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5年度,此阶段是日元持续升值时期,虽有短暂贬值,但升值趋势非常明显;第二阶级是1986年度到现在,日元汇率呈周期性变动,但每次贬值的最低点在下降:1998年度为130.91,2002年度为125.20,同第一阶段贬值的最低点,即1990年度的144.42相比更是明显,同时,每次贬值期过后第一年的反弹值也都低于120,这也低于1991年度的134.71。这说明日元汇率还是在不断变动中升值。

日元的长期升值,使日本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它不但间接地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暴涨,助长了全社会的虚假繁荣现象,对泡沫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使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的经济萧条雪上加霜。同时,日元的长期升值使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移向海外,使日本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不断加深。

二、基本经济面与利息率对日元汇率长期走势影响不大

传统汇率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对该国汇率有很大影响,其中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率、投资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财政状况等。在一般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会引起本国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促进消费、投资和生产的发展,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从而引起本币升值,而且还会由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海外投资,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受供求关系影响,也会促使本币升值。日本在1992年泡沫经济崩溃后,陷入长期的经济萧条,不管是GDP增长率还是投资率都呈下降趋势,而失业率、企业破产数和财政赤字却不断攀高。按照上述理论,日元应该贬值,可是却从总体上看,日元汇率虽有升有降,但总体还是呈上升‘趋势,出现了奇怪的“弱经济、强货币”的现象。与之相比,美国出现了“三低一高”令人非常满意的经济现象,却不能阻挡美元的不断贬值。所以,不少经济学界人士认为,日美的基本经济面对汇率变动已失去了作用。

笔者认为,各国的基本经济状况仍然对汇率有一定影响。日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过两次不同程度的贬值:第一次是1996-1998年度,日元汇率从108.78贬至130.9;第二次是2000-2002年度,日元汇率从107.80贬至125.20。细细分析一下,日元的每一次贬值都与日美的经济状况存在一定关系。在第一次贬值时期,如果说1996年度是1995年度日元超常升值的反弹,那1997、1998年度的贬值正逢亚洲金融危机,这不仅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而且由于美国当时经济状况相对稳定,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美元需求量大增,促使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不断上升。1999年度,日本经济有所回升,GDP增长率由负数转为正数,日元汇率也随之回升。到2001年度,日本经济进一步恶化,经济增长率又转为负数,受其影响,日元汇率又开始下跌,不过在2002年度由于美国一些大公司频频爆发会计丑闻,一些国际资本从美国撤掉,又促使日元反弹。由此看来日美的基本经济面对汇率变动不是不起作用,但是汇率的波动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期巨额顺差给日元造成了很大升值压力,日本经济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日元贬值。当让从长期来看,这种短期贬值是无力改变长期升值趋势的。

同时,根据传统理论,一国银行提高利息率,使国际资本受套利驱动流入该国,促使该国货币升值;相反,一国降低利率,会使国际资本从本国撤离,造成汇率下跌。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为刺激经济发展,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并且在1995年后,几乎实行零利息率;而美国受新经济影响,利息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按照上述理论,日元应该贬值,美元应该升值,但情况却恰恰相反。这说明,利息率对两国间汇率的影响不大,日本的低利率对日元长期升值所起的反作用微乎其微。

三、发展“贸易型经济”是日元汇率长期升值的决定因素

日本国土资源狭小,市场的开拓受到很大限制。为广泛拓展市场空间,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方针,即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能力,通过自由贸易,扩大出口和海外市场份额,推动经济的发展。在当今三大经济体系中,日本是对海外市场依赖最严重的国家。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战略对日本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其家电产品、微电子产品和家庭小汽车充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无疑,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战后日本的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同时“贸易型经济”发展策略也为日元的持续升值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一)日本二元经济结构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这里我们借用了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对日元汇率的变动进行分析。首先要把一国的商品生产部门分为贸易生产部门和非贸易生产部门,商品价格进而分为贸易商品价格和非贸易商品价格,两类商品的价格对汇率变动都会有一定影响。巴拉萨一萨缪尔森假说对价格双重运动进行描述,它把“实际汇率”定义为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价格之比。

这里有四组价格:本国可贸易品价格,本国非贸易品价格,他国可贸易价格和他国非贸易品价格。这四种比价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实际汇率变动。他国非贸易品与可贸易品的价格差异小,非贸易品相对价格低,即Pn*/Pt*小,而本国非贸易品与可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大,非贸易品相对价格高,即Pn/Pt大,则从(5)式可以得到结论,本国的实际汇率Q小,即实际汇率升值。

由于日本长期实行“贸易立国”的政策,发展贸易型经济,使其具有非常典型的二元的经济结构:一是贸易生产部门,这主要包括面向出口、产出效率比较高的家电、轿车、机械等企业;另一类是非贸易生产部门,包括面向国内市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些企业的产品主

要在国内销售。由于对海外市场的严重依赖,日本对贸易部门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加快高新技术的开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生产率大幅度提升,从而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日本不但没有受到危机影响,反而以此为契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另一方面,日本对非贸易部门的管制却非常严格,同时给予了大量补贴。据日本经济计划署估计,1990年在净产出上受到限制的日本经济超过42%,而农业、矿业、建筑业、通讯业和公共部门的管制高达85%以上,即便到了2000年,日本对这些部门的限制仍然非常高。这样,由于过分管制造成的市场较封闭和竞争不充分,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发展比较缓慢,并与贸易部门形成鲜明的对比。1973―1983年美国贸易品生产率的提高比非贸易品生产率提高多出13.2%,而日本这一数据达到了73.2%。可见,发展“贸易型经济”对日本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是如此之深。

随着贸易商品部门生产率提高与非贸易部门生产率提高的差距越来越大,非贸易商品与可贸易商品价格之比也会越来越高。由于在国内存在着竞争压力,劳动力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中技能类似的工人工资必须大致相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贸易商品部门较快的生产率增长提高了非贸易生产部门的相对成本,因而提高了非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在各个国家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名义汇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根据购买力评价理论,非贸易商品(即国内物价)相对价格的提高导致了币值的实际升值。1980―1999年日本国内物价(批发价)下跌了约10%,而贸易品价格下降了约30%,两部门之间的价格差可见非常大。日本贸易部门的生产率高于美国,价格低于美国,非贸易部门的生产率低于美国,价格高于美国,这样就造成了日本实际汇率的不断上升,而实际汇率的上升最终会体现在名义汇率上。这样,根据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日元长期持续升值是由于两部门生产率差别的不断扩大。而且,由于应对日元升值对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日本会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反过来又加大了两部门之间的技术差距,进一步导致日元升值。

(二)长期顺差是日元升值的重要因素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贸易条件恶化,从1971年到1975年,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贸易条件恶化了25%,这导致国际收支的恶化和赤字的增加。而此期间,国内民间投资大为减少,民间消费增长缓慢,增加出口成了维持对外平衡、拉动经济的救命稻草。由于对出口的过分依赖,在日本出口商品结构中,技术含量高、加工精细、附加价值高的商品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使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而且一些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品输出国。众所周知,一国货币升值,会引起该国出口下降,顺差减少,但日本由于长期发展“贸易型经济”,对海外市场严重依赖,日元升值,出口减少,会刺激出口企业进一步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率,结果出口不会因日元升值而大幅度减少,顺差保持居高不下。在进出口贸易方面,随着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初级加工品和劳动集约型产品的进口中比重逐渐上升。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的产品结构由“重厚长大”向“轻薄短小”型转换,原材料消耗呈相对减少之势。尽管日元升值使进口变得便宜,但对进口原材料的需求量不会因此而增加。这两方面因素造成了日本出口的扩张和进口的缩减,从而贸易黑字不断增加。

1982、1983和1984年,日本的经常收支盈余分别为68.5亿、208.0亿和350亿美元,贸易盈余分别为69.0亿、205.3亿和336.1亿美元。“广场协议”以后,日本对外收支盈余的扩大之势并未减弱。1985、1988和1992年,贸易顺差分别达461.亿、775.6亿和1066.3亿美元;同期,经常收支盈余分别为491.7亿、796.3亿和1175.5亿美元。日本的外汇储备由1984年的263.1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770.5亿、2000年的3616.4亿美元。到2003年8月末,日本的外汇储备达5551亿美元。

根据国际收支平衡理论,一国出现国际收支的顺差时,外币供给相对较多,需要相对较少,本币供给较少,需求相对增加,这导致本币的价格上升,即汇率上涨,反之,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支出大于收入,外国货币供应量增多,本币的汇率下跌。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长期的巨额贸易黑字,是日元持续升值析一个重要原因。

(三)国际政治因素是日元升值不可忽视的力量

贸易黑字对日元升值的影响不仅在于其本身的经济运营机制,而且,它会产生一些人为的政治力量进行干预,从而进一步影响日元的汇率变动。美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贸易盈余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日本的顺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美国的逆差。美国的贸易逆差必然加剧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从历史上看,贸易摩擦一直伴随着二者之间的贸易战。为改变不利的贸易地位,美国通常会借助政治力量强行改变汇率关系,希望通过日元升值来抑制日本的出口攻势。其实,政治力量干预已成为近年日美汇率变动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美国在日美贸易中的入超比率超过20%,就会引起两国之间关系的紧张,美国政府干预也不可避免。自上世纪80年代,日元两次大幅度升值都是政治力量导致的。“广场协议”使日元兑美元汇率由1985年度的238.54升至1986年度的168.52;1995年度,由于克林顿政府的干预,日元汇率创历史新高,冲破100大关,在这两次升值过程中,国际政治因素都发挥了相对主导作用。事实上,美国一直对日元汇率看作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除短暂的克林顿“强势美元政策”外,美国一直保持对日元的高压态势。从这方面来讲,国际政治力量干预也根源于“贸易立国”政策,日本要发展“贸易型经济”,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增加顺差和贸易黑字,而这必然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政治干预,日元升值的压力也就不会减少。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