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用13篇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1

1.概述

植物是景观中的“魂”,有它景观才会“活”。可知:景观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的设计。应从不同的园林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园林植物配置、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考虑园林植物配置,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风景。一个好的园林作品需要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植物和环境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者,必须了解植物的生理特点和配置,使它和周围环境相互衬托,形成一件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艺术,使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因为它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因此了解植物的配置及其造景至关重要。

在生活中,植物和空气对于我们同样重要。从窗台上的花盆到公园和森林,它们在我们的日 其他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植物王国中几乎没有其他种类像藤本植物(又名攀缘植物)那样寻常而又广泛。它们有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视不同的种类顺着墙在房顶、花园、庭院、广场以及沿街生长,将我们随有植物点缀但常常显得平淡无味的生活环境装扮的有如仙境。藤本植物堪称真正的园艺师,因为它们不仅能够自下而上生长,还能自上而下悬垂,以及横向斜向生长,甚至坏绕牵引架接。它在现代城市绿化,特别是城市垂直绿化中运用十分广泛。

1.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作用不同

1.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植物造景区分人的社会地位,在封建社会,人分尊卑贵贱,而植物材料的运用也如此,由于皇帝地位的尊贵和其所拥有的特权,使得皇家园林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考究而别于私家园林。如:松、柏长青,在皇家园林中象征皇帝长寿、江山永固。

1.2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

西方古典园林通过植物造景丰富园林景观。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都是西方古典园林造景的重要素材,花卉则是西方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在风景园的池塘、湖边、河旁等水体的一隅,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

2.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植物的配置方式不同

中西方植物配置方式比较

配置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 西方园林

规 则

式 模仿自然山水的形态,在园林中很少能看见完全对称的规则式的植物配置景观 以规整式园林为主,出于对理性的秩序的追求,植物景观多为规则式,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园林等植物景观石规则式的

自然式 孤植 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它能从分发挥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并常作为庭园观赏的主题 最典型的数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它追求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美。在西方,孤植多为高大乔木,常有一木成林的气势

丛植 一是用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树植之成林。发挥和强调某种花木的自然特性,以体现群体美,常作为主景;二是用数种花木成丛栽植,常作为观赏的主题。 多用乔木、灌木的结合。丛植的林地边缘也称不规则的形式。丛植处用于近景和中景外,还常常奇隔景、障景的作用,以增减景色的层次与变化。同时也常将不宜入画的地面或建筑用灌木丛遮掩起来。

3.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侧重点不同

3.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侧重点

中过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注重植物的内涵与意境,并赋予其人的思想与情感。植物材料人格化,给植物赋予象征、联想;经过合理搭配,表达意境传达诗情画意等。

3.2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侧重点

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注重植物的应用形式。如,大面积的运用草地;注重花坛、花镜、专类园的设计等。

.4.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其他方面的差异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显示季相变化,植物配置,基调鲜明,主题突出,意境深远;植物造景突出建筑名称,是植物与建筑巧妙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是游人有探幽赏花之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趣味性。注意植物造型艺术的运用以及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迷园”的设计。

5.中西方园林植物造景的相同点

虽然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的作用、植物配置方式、植物造景侧重点等不同,但是由于园林植物客观属性的存在,是的中西方在造景时对植物选择搭配依据存在原则性的相同点。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按植物的生长习性配置植物。中国杂古代就认识到,植物的生长习性,除与环境紧密相依外,自身的生长特点,也同样值得重视,可谓“适地适树”。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似,西方古典园林同样也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配置植物。西方多注重乡土树种、果蔬和引进的适应性树种的应用。

6.结语

通过对中西方园林植物造景配置的归纳与梳理可知:中西方古典园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璀璨明珠,是园林中永恒的主题,是文化的载体,园林植物在中西方园林中更是体现着不同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园林的交融、发展将成为必然的趋势。现代园林设计应将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尽量融于 、强调认为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以及具有含蓄幽深的特点与稀饭规则图案式的、写实的园林植物配置风格结合,汲取园林植物配置传统文化的精神,并赋予其是时代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诠释究竟点,理解表象背后的文化本质,继承古典园林中造园技法,将其精髓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有选择的吸收新的思想和理念,积极探索由本土特色的相待设计语言,并与传统相交融,实现我国现代园林新的发展,开拓崭新的现在园林。

参考文献

[1] 陈吾.《外国造园史》.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

[2]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等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2

2.1园林艺术设计中的休闲设计

对于本园林的休闲设施设计,应更加注重景观的宁静感,以符合人在散步中的视觉规律。园林中所设置的园林小品均采用古代景观手法以及材质,从而使得整个园林在休闲设计上,营造一个曲径通幽、荷香四溢、碧水盈盈、杨柳婆娑以及极具古代气息的休闲场所。另外,通过采取绿化把围墙隐掩,让人感到空间的无限,再充分结合同类绿丛和园外行道树梢的相互交融,及公园绿地与河滨绿地视线互通,把游人视线引向无际的天地。

2.2园林艺术设计中的布局

园林艺术设计中,有时候需要展现古典园林设计当中的“曲折性”,为此,园林的布局应当着重采取“化简为繁,化直为曲”的说法,采用错落纵横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这种“曲折”的意蕴,令观赏角度与视角更加立体化。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观赏视角的丰富性与趣味性,还能够提升城市景观融合自然风光的艺术审美效果。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达到古典园林艺术设计中“柳暗花明”的艺术特征,对园林种植布局也应当“巧经营”,设计城中湖等艺术景观,这正是古典园林艺术景观艺术的完整表现。

2.3园林景点设计分析

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形成古典山水园林景观的特征需要在绿化方面给予一定的艺术加工,通过保留绿地景观相关的原生态特征,搭建庭廊与门洞,结合跌水以及叠山等形式创造性地构建一种古典山水园林景观效果。景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具有景观效果,还应当形成一种天然合成的自然历史文化内涵。

2.4园林种植艺术设计分析

在现代园林艺术设计方面表现出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形成景观当中的四季变化效果,需要综合利用造景艺术设计思路,形成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植物景观内容。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汲取观赏景观艺术设计的思路,通过对不同花木的搭配对园林植物种植文化加以展现。除此之外,在绿地设计中,应当将植物充分覆盖在园林的每一个角落,植物的种植则应做到四季常青,充分展现植物季节性与个性美,同时,还应当表现出植物群落的艺术美感。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3

中国风,风靡世界。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文化的复兴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那些根植于中式本土文化,而又加入了时尚现代元素的产品,已经出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得到了世界性的追捧。无所不至的中国风,建筑、园林景观、家居装饰、餐饮、娱乐、服装等都盛行中式风格。

传统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准侧,追求景观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在构图上以曲线为主,讲究曲径通幽的布局形式。庭院多以假山、花木、流水等共同组成,以木质的亭台、廊柱和水榭为主。传统中式园林通常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营造丰富多变的空间形象,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设计效果。中国古典园林是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清代的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道光、咸丰以后,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衰颓的迹象。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清明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历史发生急剧变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园林的发展亦相应地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它的古典时期,开始进入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三阶段——现代中式园林的阶段。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静物既需要“静观”,也需要“动观”,即在游走、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充分把握这一特征,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现代的中式园林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庭院,虽受面积、地理条件等约束,很难做到“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境场景,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仍被普遍运用到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现代的中式园林景观,常常通过建筑小品、山水、植物的有机融合,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打造出自然美景,并在原有的传统布局上,通过加入现代的设计元素,赋予中式庭院更多的时尚气息。无论是南方园林,还是北方园林,都已不拘泥于传统的园林形式。设计手法上融入了更多的现念,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元素及造园手法,又融合了现代简约的几何图案及线条的设计风格,通过对中式园林思想的理解并提炼,用现代的符号将中式园林的神韵体现出来。

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现代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现代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现代中式景观空间。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景观建筑上,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长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铺装、景墙贴面、景观建筑、座椅等小品上,来突显景观宁静、典雅的氛围;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墙饰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选择,以绿色为主,点缀一些开花植物,为营造宁静、优雅的氛围做好铺垫;黑色常用于铺装、小品、廊架、亭等,营造沉稳、内敛的空间氛围;木原色是体现自然的色彩,与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铺装、临水栏杆、小品构架等,体现现代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

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十二干支纪法;有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结、窗花、剪纸、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极、金乌等;有福、禄、寿等吉祥文字;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在现代中式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镶刻于景墙、大门、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万科第五园小庭院内用抽象的窗花图案镶挂于实墙上与漏窗形成虚实强烈对比;奥运村四个区域分别用不同的窗花图案出现在座凳、屏风、草坪灯等小品上,来体现四个区域各自的特色,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迹。

植物空间的营造,现代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它更为简洁明朗,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种植以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而现代中式景观植物种植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植物层次较少,多为二至三层,一般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现代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欧式景观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欧式景观植物种植多采用修剪整齐色彩鲜艳的植物作主基调,而现代中式则主要采用自然与修剪植物相结合,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欧式园林种植设计手法的结合,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植物选择枝杆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

现代中式景观设计是现代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邂逅、碰撞的结晶。现代中式风格景观延续了古典中式园林中的景观要素并做了一定的改进,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特色吸收当地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兼容了一些时尚的元素。能从景观的外表捕捉到中式景观的影子,也能从意境上感受到浓厚的中国文化和韵味。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在新旧文化碰撞的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如果不打破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传统”会成为包袱,一旦旧文化的束缚被打破、新文化体系确立之时,则传统才能够在这个体系中获得全新的意义,成为可资借鉴甚至部分继承的财富。就中国当前园林建设的情况而言,接受现代园林洗礼是必由之路,意味着除旧布新,不仅是技术、材料、形式上的新,重要的在于园林观、造园思想的全面更新。

展望前景,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传统必然会发挥其财富的作用,真正做到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融汇于新的园林体系之中,发扬光大,并对今后园林文化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4

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四要素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之美。千百年来对园林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种植设计是这种园林艺术作品中鲜活的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内容及特有的意义。

所谓种植设计,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现代园林中的植物种植设计,需要综合其美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特色进行设计,在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植物的各项功能,从而达到绿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现代植物种植设计的扬弃性

事物的发展,遵循辩证的发展规律。园林文化的发展,与辩证的扬弃关系最为密切,扬弃是一切文化发展的规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一味接受或者全盘否定,有扬有弃,接受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方面的浪漫性而摒弃它的封建限制性,这就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扬弃性。

自美国公园运动兴起,现代园林时代的到来,相对应的种植设计引入了生态学和植物科学,使植物材料的选择和种植设计的结构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19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包括种植设计在内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

挖掘古典园林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将其结合时代特征,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然而陈从周先生曾说过“我国古典园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文化,当时并不感到有何缺陷。”也就是说,由于园林定位以及服务人群的变化,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形式也有许多需要改进乃至摒弃的内容,总体来说,现代种植设计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营造形式的态度应该是扬弃性的继承,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由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制度的限制,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中多应用的植物种类少之又少,且局限性很强,以最著名的苏州园林为例,在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八处园林中,重复率在100%的植物有11种,50%的约有70种,所有应用植物种类不超过100种。而在现代园林的植物种植方面,园林由封闭式、只服务于少数贵族人群向开放式、为普通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交往空间转变,同时中国有着“世界园林之母”美誉,其植物素材种类之丰富令人惊叹,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乔、灌木植物8000多种,所以为了满足大众的观赏需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需求,现代风景园林中的植物种植素材选择不应再拘泥于少数的所谓诗情画意的植物,但也不是将这类植物完全摒弃不用,而是在正确、充分利用这些具有观赏寓意的植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性和乡土性原则,借助于我国物种的优越先天条件以及移植驯化手段的进步,开创多样化的植物种植设计风格。

(二)由简单化向多元化转变。中国古典园林多为自然风景园,与之相对应的植物配置风格常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也为自然式。然而此“自然式”却并非随心所欲,千变万化的“自然式”,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多为仿照自然物的缩影,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栽梅绕屋的配置形式局限性强,难免让人有压抑单调之感。

而随着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私人园林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的园林是公共的、大众的,城市公园和开放绿地已经成为当代园林绿化的主流存在形式,如果单调沿袭这些种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而且公共园林具有较大的场地,更容易让设计师进行多样化的种植设计,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专类园、防护林等绿地形式可以赋予植物配置更多载体和功能,营造多样化的绿地空间。

(三)由艺术性向科学与艺术结合转变。古典园林的设计者多为文人雅士,而他们建造园林的目的多在于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怀、人生抱负,且由于古典园林占地面积的限制,其对于植物的选择仅注重其艺术形象以及人文涵义,而当代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及近代生态学象风景园林的渗透,使人们意识到植物在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之外,很大还有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现代风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艺术视觉效果设计。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使得设计师在进行种植设计的同时会同步考虑其生态、教育、科研意义――尽可能保持植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植物观,实现其审美、服务、实用功能,建造自然生态群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避免在园林建设的同时浪费甚至破坏自然资源。

三、结语

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下,现代园林应该把握好在传统造园理念的铺垫下传承、扬弃并发展的这一过程,同时结合西方对于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新形势的探索成果,如科技的再现、新材质应用、新形态建筑的设计、大园林城市的构想、植物绿化形式的延伸等,创造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植物造景形式,从而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时代与历史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卜复呜.传统造园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11(3).

[2] 李.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比较[J].中国园艺文摘,2008(2).

[3] 王晓黎.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5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远大二路732号,地理位置远离长沙市区,周围有大量的水稻用田,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在这里工作。水稻研究所景观设计主要借鉴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造园领域也体现出“师法自然”的思想、突出自然风致,以错落自由式布局,将园林建筑与理水、叠石、堆山、栽花、植林相结合,以达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意境。

2、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

中国自古以来都崇尚自然,我国古人造园配景时,师法天地,处处借自然之美景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造园家计成在《园冶》里提出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2]的思想。在艺术上一直提倡“师法自然”,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水稻研究所景观设计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式古典园林设计手法。

3、整体山水格局造景手法

在园林规划上首先确定场地的山水格局为第一要务。充分借鉴整体的造景手法和美学法则,突出整个场地的布局与规划。 “桥上有亭,亭中有棋亭下有水,水中有鱼,池边有柳,柳旁植桃,墙边有竹,竹中有梅”[3]是对中国古典园林整体造景手法的完美写照。水稻研究所的山水格局应是充分利用原始地形,崇尚天然的自然式山水布局手法。

规划设计中地形地貌呈东高西低之状,东部岗峦起伏,西部湖池坦荡、水阔天高。山形:在东部地区区结合原有地貌格外强调了北高南低的特点,将全园地形的制高点置于东南部的假山上,形成主峰。水系:整条水系依照基地地势高差由东到西贯穿整个景观中。西部桥下的湖面是原始湖面,东部新建水系由自东而西流来的“曲水流觞”溪流汇入西部。整个水系经由假山水源处出发,由瀑布、湖面、溪水、池面、河流组成,分割并连接各个景区,成为整个景区有机的血脉。水作为园林中的主要景观,同样吸引着现代游人, 因此水边也成为人流比较集中的场所之一。

4、园林建筑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建筑是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观,并常作为园林中的构图视觉中心。一个园林里有建筑物, 就有了生活;有生活才有情感;有了情感才有诗情画意。神隆亭正位于园区的最东端,是整个园区隐形东西轴线的视觉端点,也是景观设计中的构图中心点。神隆亭在设计上借鉴我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取名神隆亭是为了纪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有屋顶的一层停车场与神隆亭设计风格相符,停车场外墙的处理手法别具一格停车场外墙上的窗户从远处看是一个古典园林式的窗户,但此窗户其实是假窗,从室外不可能看到室内的布置。窗上的玻璃其实是用镜子材料制作(右),这样处理即不影响功能上的适用,又很有创意地协调了和神隆亭在建筑风格上的统一。

5、广场设计

广场是古典园林设计中没有出现的景观要素,广场大量出现的在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现代园林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在广场设计中的中心是以世界地图为铺装的标志,特意将湖南长沙位于世界地图的中心地位,(右上)其意在于强调袁隆平院士给世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重要性,也暗示长沙的杂交水稻为世界人民的贡献地位是值得放在世界中心这一寓意。广场和主要建筑连接处的类似古代记录书籍的竹简标志寓意深刻,袁隆平水稻中心的图标及袁老亲手书写的“求实创新 奋发进取”刻在竹简的上面。(右下)

6 植物配置

植物是古典园林景观“四大要素”中唯一个具有生命的元素。随着植物物候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其色彩、形态和生气表现各异,从而引起园林风景季相的变化。古典园林中的四时造景的手法引人入胜,是植物造景时间性的完美体现。古典园林一般于墙阴植耐寒植物如女贞、竹类等,背阴且能略受阳光之地栽植桂花、山茶之类;阶下石隙中,植常绿的阴性草如沿阶草等;池沼低洼处点缀垂柳,牡丹则向阳作台,衬以文石阑干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古代的造园师对植物的生态习性已有很深的了解[4]。园林植物四时景色丰富,清代陈昊子《花镜•自序》描写春日“ 海棠红媚” 、夏日“榴花烘天”、秋时“霞升枫柏”、冬至“蜡瓣舒香,檐前碧草,窗外松筠”,真可谓庭园景色,籍花木而四季不绝。笔者通过分析整理,笔者对其中的几种植物配置手法进行了分析:

6.1假山周围植物配置

假山周边植物有:凤尾竹,肾厥,樱花,罗汉松,银荆,红继木球,茶树,杜鹃,花边七里香,龟甲冬青,苏铁;还有一些耐阴植物:洒金东瀛珊瑚,八角金盘,麦冬,茶花。

6.2 水边植物配置

水边的植物有深水植物,挺水植物,浅边植物,浮水植物。水稻研究所选用的植物有香菇草,再力花,菖蒲,水葱,美人蕉,狼尾草,鸢尾,春羽,马蹄金,肾厥。

6.3水系与道路衔接处植物配置

借鉴场地本身的高差,设计者将其处理成梯田的形式,(右)象征稻田。有灌木组成分别是:杜鹃,法国冬青,红继木,金边七里香。主干道两边的乔木主要有广玉兰(下面种有洒金东瀛珊瑚或是金边七里香或杜鹃),桂花树,雪松和樟树。

6.4神隆亭处植物配置

植物以耐阴植物为主,植物有孝顺竹,凤尾竹,南天竹,桃树,还有就是一些耐阴的灌木如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龟甲冬青,麦冬,杜鹃。亭外有几棵红枫,樟树,法国冬青。

7、后期破坏

后期去水稻所参观的过程中,发现右侧一处不符合设计的现象。施工人员要在此处放置一座袁隆平院士的雕像,龙老看到后很是生气,因为摆放的位置彻底破坏了场地里的环境,接口很生硬的结合,整个场地就像长个个伤疤。这种现象也反映了国内很多时候再后期要加建或是改造场地时对原设计师的不尊重。

8、结 语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思想对于现代景观设计来讲, 无疑具有极高的借鉴性。如何使古典园林设计精华在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是值得我探讨的一个课题, 也是中国园林设计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老子[M].四川:大学音像出版社,2006.

[2] 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6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2.售楼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2.1设计特点

2.1.1入口设计。入口作为整个空间室外到室内的过渡是体现室内外设计风格完整统一的过渡空间。入口设计除了强调其作为入口通道的功能性作用外,还应从侧面将建筑的内环境加以反映,从入口便将整个空间的独特魁力完整地展示出来。

2.1.2园林小品。景观小品在售楼处的景观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因此在售楼处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应当具有以下几点特征:能吸引人的眼球,激发人的想象力;要能体现该楼盘景观的的风格和特质;促进接触和沟通。

2.1.3铺装。售楼处的铺装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具有导向性,也有分隔空间的功能。售楼处的铺装在设计时应注意:在铺装材质的处理上:是否有效地利用不同的材质和形式来划分场地空间,在不妨碍人们进出入的同时有着明确的导向性;在铺装路线的处理上:售楼处的交通路线一般要处理成人车分流,人行道和车行道有明显的划分,同时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停车厂,以方便各类看房者的不同需求。

2.1.4水景。水景被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是高尚住宅的必备条件。在处理售楼处景观的水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设计上,水景是否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丰富了空间环境,是否有效提升了整个楼盘的环境层次;在使用上,是否能是人们参与其中,同时保障他们的安全;在后期维护上,是否能保证以后长期的正常运行与维护。

2.1.5植被。绿化设计原则主要表现在:选择喜阳的植物;选择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的植物种类;选择以常绿为主的观叶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另外,也可以选取了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植物种植结构

3.新古典主义在售楼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诠释

3.1项目概况

本案位于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段(汉安大道北侧),整体定位为高端的住宅区及商业休闲区,整体形象美观大方,内外境舒适优雅,为欧式新古典风格。

3.2设计结构中的体现

新古典主义园林的造园手法源自勒・诺特尔式“景观与建筑一体化”的规划式造园理念。以对称的中轴线以及依次展开的丰富风景内容形成完整而统一的构图,诠释出法式园林的秩序感和尊贵品质。内江万晟城售楼部外部场地由于地形和建筑布局的特殊性,在园林规划设计上无法设计成完全对称。本案园林规划设计采用“两轴、一心”的规划格局。“两轴”指一条景观主轴,一条景观次轴,构成了小区整体框架。景观主轴为南北向,利用本身公路的分隔把售楼部外部分为售楼部卖场空间和样板区展示空间。布局上巧妙地利用原有空间的规则性,分布不同的功能空间,延续建筑的层高优势。

3.3在设计细节中的体现

3.3.1色彩丰富。新古典主义设计追求艳丽而丰富的色彩。白色、金色、黄色、暗红色是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

3.3.2小品精致。新古典主义设计把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古典的柱式、拱券乃至山花和线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与现实、建筑与园林之间建立一种文脉上的勾连,产生风景园林与建筑的修辞效果。在售楼处的景观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本案中运用了很多精致典雅的小品和铁艺雕塑。

3.3.3丰富多样的植被。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它以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特色。本案植物以上层乔木为骨架,选择姿态端正、优美、冠幅大的银杏、香樟、桂花、国槐等大乔木,构成整个售楼部的顶界面。中层选择形态小巧玲珑、姿态丰满的红枫、垂丝海棠、红花槛木球、黄杨球等小乔木为主,来丰富植物景观的形态与色彩变化。下层是由绿篱与时令花卉形成绿量充足绿色基底,以小叶黄杨、金森女真组成的整形绿篱,突出了风景园林轴线的特点。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7

1 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诗情画意般的景观构建,是世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当代园林艺术有深远的影响。中国园林中对诗画般意境的创设与我国古代盛行的诗文书画有着密切联系,自唐宋开始,文学、绘画及园林艺术快速发展,并相互融合,受诗画的影响园林创作中出现了“诗园”、“画园”。诗文绘画把古典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使中国古典园林更具民族特色及格调,充满诗情画意。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中各要素,其诗情画意的特质无处不在。

1.1 园林布局之诗情画意 按空间组织艺术的概念来讲,园林布局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很多园林的布局都会依据古代绘画中的构图、画理模式来进行。传统的绘画讲求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疏密得当、虚实相当,画理中经营位置讲究“取势”。园林的布局即是在实际的三维空间中描摹自然山水,安排建筑、植物、山石等元素,营造可游可居的立体图画。宋介之《休园记》中描绘的休园,其组景“亦如画法,不余其旷则不幽,不行其疏则不密,不见其朴则不文”,即是按照山水的画理而以画入景的。

1.2 空间序列之诗情画意 空间营造艺术是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就如钱泳在《履园丛话》中写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造园者在安排园林的空间序列时,无论是哪种形态的空间,都会精心安排,对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及划分,使其空间序列如同诗词一般起承转折、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这个序列的安排一般必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形成内容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的连续的流动空间,表现了诗一般的严谨、精炼的章法。所以,人们常常将优秀的园林作品比喻为无声的诗歌,这正是园林的“诗情”所在。

2 现代园林中“诗情画意”创设策略

2.1 因地制宜巧设“意境” 不同园林有不同的特点,所营造的场景意境也不相同。比如,北京圆明园在设置景物时都是以水为核心的。,将皇家园林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即“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又如承德避暑山庄以自然植物景观取胜,通过植物的花期和叶色变化凸显了园林景观的色彩变化和季相交替。实现山庄“春有万树梨花送暖,湖边杨柳吐绿;夏日绿荫生凉,青萍涌翠荷花飘香;秋有枫林红叶,山峦火红;冬有青松挺拔”的物象美景。

2.2 以“诗文”赋名点景 通过用诗文为园中的场景进行赋名,不但可以把园中场景形象的概括进去,同时可以使人感受到诗文中的已经,还可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进行规划设计。园林是人化的自然,景观之名往往使人产生无穷的联想和“诗情画意”的共鸣。例如“爱晚亭”“留听阁”“明月楼”,以及桂林山水、苏州枫桥、寒山寺等。又如,济南小清河综合治理景观工程,该设计通过浮雕、铜雕、铁雕、线条画、马赛克拼贴的景墙、雕塑等形式布置两岸沿线各景点,将小清河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中,形成标题景观,如“玉带修篁”出自“清河玉带绕城飘,夹岸修篁翠色雕”,“水岸鹊华”出自“鹊华烟雨”。

2.3 营造“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观 在创设 “诗情画意”景观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创设,在取材构景时可参考诗格画理来进行。古典园林中对植物景观创设的灵感许多都来自于咏景诗和风景画。在现代园林中, 既可借用移情、比兴、象征、隐喻等手法或古代的咏景诗和风景画进行植物造景,使景观富有“诗情”与“画意”;也可将大地艺术运用到景观中,表达设计师或艺术家的某些观念和想法。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也为表现更多的植物景观意境提供了条件。

3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在营造诗情画意景观中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其营造景观的手法和观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现代园林景观构建中对诗情画意景观的创设。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为充分展现空间感,营造诗情画意的场景,就必须加强对体验、经验、环境及手法的思考。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8

自古至今,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以及科学技术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人类的自然观、审美观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进行对比分析则对今后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山高、水长、地广的地理特点形成了中国人大尺度的观念,园林代表为通过人力、物力、财力来展现的皇家园林,其气势和规模都是无与伦比的,对于私家园林,较小的以亩为单位,大的用百亩或公顷为单位。宗教园林一般与大自然结合为一体成为风景区的一部分,因此用具体单位来衡量就没有意义了。而现代的景观园林大多面向的人群多且广,所以其尺寸依然不小。当然,这个尺寸也是相当灵活的,与地理位置、政府的政策、其功能用途等各个方面相关。

布局方式上皇家园林王者风范浓厚,私家园林更重诗情画意。在理水方式上,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在叠山方面,也讲究园必有山;在交通安排上,中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路游”为主,故园林中路上曲径通幽,水上曲桥卧波。古典的造园是“有法无式”,其实这不仅是古典园林的特征,也是当代景观设计的共同点。但现代景观设计更为多元化,其不仅具有中国古典的一些设计理念,同时也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景观手法,使得许多园林多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古典园林无论是宏大壮美,还是诗情画意,它的受众只是针对一小部分人群,即皇室贵族或文人雅客,大众百姓是没有资格去欣赏的,或者说也是没有那个鉴赏能力的。而现代景观设计是面向大众并服务大众的,所以在设计中考虑的是大多数人的需求,如休闲空间、活动集散广场等的设置。

在古典园林中主景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或以山水本身、或以高台建筑、或两者融合,审美重点由表及里不断深入。虽其要素无非山、石、水、动植物、建筑,只是每个时期侧重不同。在现代园林景观之中,设计师的个人因素、大众的需求、政府政策等都使得景观形式更加灵活,主景也就没有那么明确的规律可循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轴线是造园的一个重要营造法则,皇家园林一般运用的是中轴对称的方式,以此体现其庄严大气之感。在江南园林中则多用给人以轻松活泼之感的不对称轴线。但现代的园林景观中空间轴线的运用则越来越淡,对于视觉轴线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广泛的运用,如留园中的绿荫轩,在轩中观鱼赏水,对景见小蓬莱,或越过外廊远眺华步小筑,丰富景象空间同时利用山水布局完成了景观的深远变化。武汉解放公园中将涵虚广场、嘉汇广场、乐春广场串成一条轴线,而其他景点之间基本都是以曲线交通相连既营造一种曲径通幽,增加游览趣味的效果,也使得景观对景、借景形成。同时景观体验的连续性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扬州个园以时间作为其逻辑轴线,四季的更迭创造出一种“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意境。而武汉解放公园湿地便是围绕自然生境规律的逻辑线索展开的,让人沿着迂回曲折的木质栈道亲身体验湿地生趣。古典园林中讲究对景、借景,像留园中分为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四个景区,各区由围墙相隔,又以廊贯通,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而现代景观设计中很少使用实墙围合,大多通过植物、铺装、设施等来进行区域的划分,所以空间围合形式多样灵活。例如武汉解放公园园景和街景相连,公园三个大门及周边区域建成三个城市绿化开敞空间,使得公园景观和街道景观融合。

植物配置是园林的重要组成。古典园林在植物选择上种类少,局限性强,因此植物种植的重复率较高讲究的多是“留得枯荷听雨声”、“雨打芭蕉”的诗情画意。而在现代植物配置观赏同时还强调防风、固土、净化等生态功能。除了进行外来树种的引种外,还进行拟自然景观的群落化培植,这样既可以强化地域特征也可以避免不当的植物搭配,有利于将自然环境的生动性引入城市景观建设中。

现代景观设计将尊重自然、尊重场所、尊重使用者作为基本原则。这样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出场所的潜能,不仅适宜于人的休憩游乐,而且也可以适当的方式求得营造与环境的共生。对古典园林进行学习同时不能机械、教条化,古典园林的建设更多的依赖于直觉以及经验,现代的设计发展要更好的把握理性与感性的尺度,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构思及创造。

参考文献

[1] 陈世珍.园林的印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4.

[2] 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3.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202-02

一个园林可以没有小桥流水,可以没有建筑雕塑,但却不能没有植物。植物是园林的灵魂,有了植物,园林才有了生机,有了春夏秋冬,有了鸟语花香。而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却有着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比较两个时代植物配置的不同特色,对于探索未来园林的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1]。

一、植物的布置

古典园林被称为“写意山水园”,而且古典园林多为私家园林,所以,植物配置必然以不整形、不对称、不成排成行的自然布置为基本形式,力求形成自然山林景观。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讲究“师法自然”,不只是反映大自然的风光美景,还是园主抒发感情、倾诉理想的寄托。也就是说,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不仅有营造景观,具有写景的功能,而且还有创造园林意境,具有写意的功能[2]。

现代园林在经过了几千年的中西方文化积淀下,植物布置已有了多样化,而不在局限于“师法自然”。现代园林类型很多,有私家花园,公共绿地,城市广场,森林公园。不同类型的园林中植物的布置必不相同。有古典园林力求体现的“虽未人造,宛自天开”的布置,也有融合西方园林文化,磅礴大气的组合图案式布置,更有完全天然不加修饰的森林自然式布置等。

二、植物的选择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植,在空间分隔较小的情况下,往往采用适于近距离观赏的园林植物,并讲究花木的色、香、姿和古、奇、雅。植物种类的选择则以传统的乡土树种为主,具有季节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往往根据园主的爱好,并受封建意识和人格化、意境化的影响。如以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腊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来表现刚直、高洁、雅逸、潇洒的精神品格,借以来抒发园主的高尚情怀,而对植物的生态习性较少加以考虑。而且古典园林中的植物种类偏少,重复率较高。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其中木本植物8 000多种,而古典园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其种类不超过200种,仅占2.5%。

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和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并且更多的考虑植物的实际应用功能,如在医院周围以种植卫生防护和噪音隔离的树种为主,在城市绿地以种植美化环境、休憩避荫的树种为主。在植物种类上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越来越重视品种多样性,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的植物品种,不同的植物品种甚至在不同的生长周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色彩表现,如绿色就有淡绿、粉绿、浓绿、墨绿之分,红色更是粉红、玫红、橘红、紫红、深红等不胜枚举[3]。

三、植物的意境

古典园林中,植物不仅有其自身物理属性的美学意义,更具有精神层面的美学意义。植物的物理属性美:色彩美、姿态美、香味美、声响美和光影美分别满足了人们在视觉、听觉、嗅觉这个三个方面的心理需要。例如杭州十景的“柳浪闻莺”、“曲院风荷”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的。此外,雪、雨、阴、晴等气候的变化,春、夏、秋、冬等时节的变化,往往都借助植物为传递信息的媒介,让人感受出不同的空间意境。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就是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来渲染雨景的氛围。“花气袭人知骤暖”表明植物的生长、盛开或凋谢会因时节的变化而更迭,从而让人们从嗅觉上感知季节的变化。拙政园的“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等景点无疑是借助桂花、梅花、荷花的香气袭人而得名。

现代园林很好的继承了古典园林流传下来的造园意境,不但在艺术内涵上有所创新,而且结合时代特色让植物既可赏又可用。如现代社会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在设计中要求设计师以人为本,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设计是一大趋势,如芳香保健植物园、森林SPA等[4]。

总之,古典园林中,不论任何一种配置形式,都非常注意树木与群体、周围环境、时令季相、主人情怀等的协调,也即是十分重视意境的形成和特色,这就是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显著不同之处[5]。而现在我们应该把文化修养、文化意识作为造园造景、植物配置的思想基础,将外来文化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加以科学的技术手段,密切配合,发挥特色,营造一种既具有传统风格、又具有发展性的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车生泉.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比较[J].上海园林,2004,(2).

[2] 张声平,刘纯青.浅谈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4).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10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

1、多样的古典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造景手法有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抑景、透景、添景、夹景等九种之多。

2、古典园林设计的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堆山与叠石、理水、植物配置、建筑小品布局。

(1)堆山与叠石

堆山叠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因此得名为“假山”。假山,是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石可以做主景,也可以和水景、植被配合组景。也可以作为“障景”、“分景”的用途。造景中喜欢做一些又险又奇怪的形态,使石头和石头之间形成涧、沟、洞等多种形态。

(2)理水

水景作为古典园林中的主景之一,水景在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古典园林中理水的方法有三种:

1)掩:用建筑和植物绿化,对弯曲的池岸进行掩映。2)隔:有的筑堤横跨在水面上,有的架石板类的小桥,有的放置汀步,这样来增加景的深度和空间的层次,使水面有幽深的感觉。3)破:当水面很小的时侯,像清泉、小池,可以用乱石来作岸,并搭配珠子、藤草等,那么虽只是一洼小小的水池,也令人有深邃的感觉。

(3)植物配置

植物是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对植物的选择一讲究姿态的美;二讲色彩美;三讲气味香。植物又常常和园的主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系。像竹子就象征人品的清逸、气节的高尚,松柏象征坚强,莲花自古就象征高洁,牡丹、桂花等象征荣华富贵等。

(4)建筑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建筑已经被园林化,园林中的建筑物常常当作景点来做处理,既可以当做景观,又可以用来观赏景色。

二、古典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中的应用

1、古典造景手法的借鉴

借景,对景,框景等设计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较多。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现代的矮墙、孔洞、玻璃、水景和植物等小元素的遮挡、封闭和透明、半透明的效果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

2、古典建筑小品的应用

在现代居住区的景观中,亭、廊、桥这些传统建筑小品的使用频率较高,门窗洞口,花窗这些造景工具也使用颇多。

3、传统植被的应用

植物作为居住区中景观构成的重要部分,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来表达,也是体现思想意境是另一种方式。在现代的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所设计的景观主题和风格选择不同的植物搭配,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不同的景观寓意。

4、传统造园材料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黛瓦、青砖、石头、粉墙、木材等材料。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首先要赋予传统材料新的使用手法,赋予新意;其次要把传统材料和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达到耳目一新的景观效果。

5、传统游路处理手法的运用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从平面上应追求“曲径通幽”,讲究景观路径蜿蜒曲折所产生的幽远意境,从空间上应追求“高低错落”,讲究景观路径的地形起伏来增添自然情趣。

6、传统符号的应用

我国传统符号有很多,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镶刻于在大门、地面铺装、廊架上、景墙上;或者以雕塑小品的样式来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

7、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是借鉴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内涵部分。现代居住区景观的风格要表达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意境”二字。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在注重舒适、生态和开放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体现中国文化的韵味,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艺术感受,提高整个居住区的文化品位。

三、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居住区内的有的硬质铺装过多,没有考虑到功能的需求,使居住区内的绿化面积减少。有的小区为了气势和美观,设置大量不需要的设施,忽略了成本的计算,浪费现象严重。

2、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很多景观设计没有和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自然景观被破坏,人造景观又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极不协调。

3、近几年来,很难发现有特色的居住区,感觉每走进一个小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居住区景观设计模仿、抄袭严重,没有特色。

4、现代的居住区设计还存在一个问题,很多的建设者和设计者一味的强调经济效益,整个居住区景观设计品味低下,没有文化内涵。

四、现代居住区的发展趋势

居住区的设计多种多样,好的设计不止有好的景观,还应该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居住区。该小区的设计风格为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为主题,将其融入现代的空间构成元素,协奏山水人文雅居,生活其中,可游可品。

1、古典意境与植被的应用

该小区设计在“琴、棋、书、画”四园中搭配春夏秋冬的标志性植被,增加小区的意境。如“琴”园与夏天相结合,种植荷花,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之意。“棋”园与春天相结合,种植“岁寒三友”里的竹来搭配,取其“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之意。“书”园与秋天相结合,种植被誉为“花中隐士”的,取其“傲霜清高,高风亮节”之意。“画”园与冬天相结合,搭配“花中四君子”中的梅花,取其“高洁、傲骨、坚强不屈”之意。

2、传统造景手法的应用

该小区的景观设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框景、漏景、障景等传统的造景手法,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做到步移景异。例如在 “棋”园中,设计了中国古典建筑小品的“月洞门”,在其后种植大片竹林,形成“框景”。在中心景观区设有长廊与景墙,在景墙上开设花窗,使墙面发生变化,也方便观景,形成“漏景”的效果。另外还设有假山及小地形,为了达到“障景”的效果,增加趣味。

3、传统造园材料及建筑小品的应用

在该小区的造景材料的选择上也多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青砖、石头、粉墙、木材等。游园小路多用青石板,鹅卵石,及颜色古朴的碎拼,以达到古典的韵味,对亲水平台及亭、廊、桥的材质,多选用木材,使其达到天然的感受。该小区的景观建筑小品多样,有常用亭、廊、桥,门窗洞口和花窗等,使其形式多样景观丰富。

该小区设计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进行人性化,生态化的处理,使之成为一个适合现代人居住,有特色,有文化,有品味的现代小区。

近几年,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开发商和小区居民的重视,在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传统造景手法将重新受重视

中国的古典园林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一直被世界各国所学习,推崇。近几年的居住区设计,为了体现意境与文化气息,园林中的传统造景手法被广泛借鉴,也适合我们所有中国人的环境设计,在今后的设计中也会被重视。

2、人性化、多样化的景观设计

现在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处理,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的需求,营造休闲舒适的景观,创造适合人居住的生活环境。而且,由于现在的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居民的喜好以及居住的文化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将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3、生态化的设计理念

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不再单纯的追求大片的中央绿地,而是更加追求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让本原的自然景观资源充分的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丰富,博大精深,是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现代的住房消费市场日趋成熟,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现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多元化的风格,但最终的景观设计的表现是以人的不同需求和时代的特征为基础的,要实现它们就需要景观设计师们不断的对古典造园艺术的精华进行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继愈.中国古代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11

在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中,唯植物是有生命的,可观赏其丰富的线条、绚丽的色彩、浓艳的花朵、硕大的果实及独特的树根,在园林中植物可形成一年四季一个动态连续的景观构图。植物在古典园林中常常起到装点山水、衬托建筑、分隔空间的作用。因为植物本身是重要的风景资源,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自然山水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艺术地再现大自然的美,营造富有生机活力的空间环境,植物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古人常常喜欢托物言志,将植物景观常和空间意境联系在一起,通过堂馆亭榭的题名或匾额题刻来艺术地表达丰富的情感。如留园五峰仙馆对联:“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景观的营造反映着作者的内心情感,形成一种意境的传神,让后人去品味、去探寻、去体会那个时代应有的环境背景。这种写景与写意的结合,借植物言志的手法,应值得现代设计师去传承。北京第七街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中也是沿用了古人的许多设计手法,因为本方案的设计采用自然式为主,所以植物配置也是采用自然植物群落的搭配方式,突出空间的林冠线、林缘线和季相变化,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利用植物与建筑、地形、水体及园林小品的搭配,突出主景,起到烘托作用,如“风琴广场”大量选用元宝枫,取其谐音,琴则体现在地面铺装上,同时选用杨树,利用风起树叶瑟瑟的声响效果,突出主题。此外,还单独以植物为主景,利用丛植搭配,形成美丽景观。植物对于空间的围合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植物可形成开敞、私密及半私密的环境,远比硬质墙体形成的空间更具生命力,同时,植物与地形结合能强调空间的走势,对地形起到增强或削弱的作用。在区内一些景观亭、景观走廊,以植物的某一特性为亭、廊题名,再在周围点植这种植物,更能映衬景观。如在春意亭周围种植迎春、垂柳,在霄云廊旁种植美国凌霄,在风瑟亭边点植元宝枫、黄栌或利用现代材料构成景观墙,再框以特色姿态的植物,同时匾额以植物题名。在北部有地形变化的区域形成密林和疏林草地,在南部活动广场区形成规则的树阵和绿篱。这样的植物选择不仅可以和周边的环境相融合,而且能形成不同风格的植物景观。这些都学习了古人写景与写意结合的手法。

风雨晴雪,日月星辰,这些富于变幻的气象天体,对园林景观意境的表现有很大的烘托作用,利用得巧妙可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过程中,常借助天象自然之景来营造园林景观,将这些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作为一种活跃的造园要素引入,融入景观空间,为园林景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苏州网师园中有“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指明这里的景观是清风月夜。赏月,自古就是一种富有情调的文化习俗,将月色作为观赏对象,历来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景象内容。北京第七街区居住区的设计也应用了不少随晨夕阴晴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而引起的园林空间变化的实例。如借助构筑物光影在不同时间、不同质感事物上的变化,营造的丰富空间;以欣赏水中月影为主的“邀月台”的设计及以季节性变化的连续性花境的设计,都体现了借天象自然景观变化而营造园林的古人设计手法。

在园林中,对于各景观元素的设计是相对好把握的,因为它们是实在的、可以触摸到的,相对来讲,它们所形成的空间更为抽象,难于把握,但设计巧妙却可达到意味深远的效果。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国园林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所追求的是寄托园主的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1]。中国的私家园林,大都存在于市井之中,由于面积有限,在极小的空间中为求得深邃的效果,利用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或通过空间的欲扬先抑,形成对比,从而使园林空间丰富多变,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造成一种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空间幻觉。古典园林的空间,是随着行进的路程而变化着的,这就是所谓的“步移景异”,每个空间看似分隔着,却通过渗透处理,存在着内部的联系。同时,采用环形游线形成散点视点视线,避免一览无余的逼迫式景点布置[2],充分调动人的感官和情绪,越是深入越有味道,正是空间在意与景的巧妙经营中富于变化,形成不可穷尽的空间幻觉。北京第七街区设计方案中对于空间的巧妙利用也学习了古典园林的这种手法,将居住区中心较为狭长的带状空间利用地形的高低错落分成凸地、凹地和平地,同时借助景观墙的穿插,打破过于狭长的现状,形成视觉错位,再将墙体镂空,利用镂空的部分隐约渗透出下一个景观局部,这样调动观者情趣,形成变化的景观空间。根据景观的需要和不同人们的心理需求,设计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空间,能在人们的视觉上和感觉上产生丰富变化,如明与暗、旷与奥、收与放、虚与实、动与静、人工与自然等。这些空间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里有适合老年人晨练的林荫广场,有适合儿童游戏的儿童娱乐广场、戏水广场,有繁华的商业街和幽静的林中休闲广场,有西方开阔的自然的疏林草地,有规整的人工景观空间。各个空间虽然形式有所区别,但统一在以自然式地形为底景的大环境中,看似分隔但却有内在联系。

环路的外侧为繁华的商业空间及附属空间所形成的“动空间”,内侧是为业主们的生活、休闲所提供的“静空间”。这样的规划设计思路不仅可以形成人车分流,便于今后的管理,而且还可以形成相对安静、悠闲的小区生活空间。二轴是水轴和绿轴。水轴是指贯穿整个居住区内的水景观序列。绿轴是在水轴的北侧和水轴平行的绿色轴线。这两条轴线构成了该居住区的环境骨架—北山南水。八景点:分别为童心广场、戏水广场、林荫广场、水中林荫广场、临水广场、会所前广场、欧风音乐广场、草坪广场(见图1)。这些景点有机的点缀于整个小区的环境中,并能形成变化丰富的景观空间。

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特点,不特意地去营造与环境氛围不符的景观空间,古典园林在现代景观中的体现,不仅仅是通过几条曲折的水系、古典木作建筑或卵石花街铺地来体现,更重要的是贯穿在景观中的意的延续。对于传统园林中优秀的值得借鉴的手法,是经久不衰的,怎样在现代设计理念、材质、养护管理水平中体现是值得设计师去深思的。也许在很多现代的设计中,完全是金属材质的设计元素,但古典手法涵盖其中,仍不失为一个现代与古典结合的优秀案例。设计是心灵相通的,古今一样,好的设计不用过多华丽的语言,一切尽在不言中,古人那种清静无为、修身养性的思想,在现今纷杂的社会中,不失为一股清泉,去涤荡每个人那颗浮躁的心。(本文作者:胡妍妍 单位:天津农学院园艺系)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也呈飞速发展趋势,同时设计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理论也渗透入现代园林设计中,以人为本、设计要既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有很多地方都存在心理学的设计思想,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心理学思想。在园林景观设计及其相关领域研究高速发展的今天,西方设计理念的更新速度更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在心理学、行为学等许多学科中所作的研究成果对指导设计,分析传统建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中国古代造园中并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但其古老的工艺理念却渗透着行为心理学的概念。杨曙光在他《传统园林设计中暗藏的心理学应用》一文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心理学对设计的影响。如对曲廊的分析:心理学上认为,长时间在直路上行走会产生乏味,无聊的感受,而曲线性行走却会相对降低这种视觉疲劳的感受,行进中的趣味性也随之增加。所以,曲廊这种形式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园林建筑交通联系的主要选择之一,“集景模写”是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一种传统手法,清代北京西郊诸园和承德避暑山庄,运用这个手法特别突出。在清漪园建造之初,就派出许多画师和工匠,到全国各地去参观和模写有名的风景和建筑物,把它们仿造在园里。颐和园中的景色,可说是汇集各地有名建筑和胜景而成。但是,设计人和造园工匠绝非生搬照抄,而只是仿其风格而已。如谐趣园和无锡惠山园神同形异,涵虚堂、景明楼也和黄鹤楼、岳阳楼不完全一样,园里的苏州街和江南苏州的市街更相去很远。这说明我国古代建筑工匠在参考借鉴的时候,绝不生搬硬套,很注意创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我国园林艺术和造园技巧中的又一传统经验。如颐和园后湖的风景,虽然是人工所造,但是宛如江南水乡一样。园中许多风景、林木,也力求达到宛如自然景色的效果。

(二) 心理学在园林中的应用

自然的地理、山水要素基本上沿用了古典园林的手法,特别是对“边缘区域”的钟爱。但在现代城市里,这些要素也具有较大的限制性,设计师不能够根据理想的模式来设计,而只能运用现代的技术进行改造。作为高级文明象征的中国园林,从殷周时期就开始,历经三千多年漫长历史,探索和创造了蓬莱、昆仑和胡天等、仙道景域的幻想模式、风水佳穴模式和须弥山佛国理想模式(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76页)等人类最理想的生活境域。这些理想景观模式,具体是山绕水围、面水背山和闭合式四面围廊的建筑结构等样式,其基本原型是原始人的“满意生态环的建筑特色”自1900年,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作为一门现代独立学科开始,西方的造园理论逐渐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学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基于GIS上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使得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化。同时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提出,把人性的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的心理更加直观化、理性化,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建筑理论, 自上世纪年代确立以来, 迄今已逐渐发展完善。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 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 寻求最佳刺激, 再根据心理需求, 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近几年景观规划设计提倡人性化的设计与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相结合,我国景观规划设计起步较晚,关于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虽然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蕴藏着行为心理学理论的应用,但并没有总结完善成理论体系,国外这方面比较深入和完善,这就值得我们吸取精华和借鉴,在古典园林设计中,人的行为心理学理论在考虑特殊人群的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老人、儿童、弱势群体等比较喜欢安静的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对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空间属性与人的关系,从而使人与环境达到最佳的状态,在个人化得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运用植物营造不同的空间,比如运用植物应在私密与公共空间的不同手法。

(三) 心理学的古典园林

自古以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古典园林受到世界的欢迎,欧美各国纷纷引进其中也包括了我国的古典式园林建筑。我国的造园传统,园林的艺术造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叠山理水和建筑的式样来构成的。园林建筑及其小品,如亭、台、楼、阁、榭、廊、厅、舫、轩、桥等中国人选居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依山傍水。人们之所以会有亲水的情感,可以从生态学和心理学两个层面来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当人类社会步入生态文明时,中国传统的绿色空间园林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古典园林”是指在园林营造时使用了一些传统的造园手法、技术以及一些传统的建筑特征,并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典园林也可称为中国传统园林。它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从生态学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水体有调节气候、滋养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调养肌肤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功能。就心理学而言,小桥流水、碧波荡漾,是可以怡情养性的美景,此外水景与植被优化配置的问题同样非同小可。有的水景只重视在水边铺草坪,而忽视了水边种树。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住得宽敞、住得舒适、而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添了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池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水边的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古典园林主张水边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

总结:

现今的社会,心理学在古典园林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同时也成为时代一门艺术,人们的生活追求理念不断的提高,使得古典建筑不断的加固,这就需要不断的完善心理学的古典艺术美,进一步是建筑更符合人们的满意度。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篇13

1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哲学理念,也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林观念,最终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并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多以诗文、词赋和绘画的意境为思想境界的追求目标。

2 中国园林意境美的体现

2.1 “堆山与叠石”的意境体现

由于石头种类的不同,所传达的意义也不同,在园林艺术中的山石造型,一般采用假山的形式来传情,如象征春回大地的春石,象征生机勃勃的夏石,象征万物萧索的秋石。在园林设计中,“一水三山”是中国传统建筑山水美学体系的体现。在叠石艺术中,亦能以小见大,只要设计者能抓住石材本身的特性,便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意境美。

2.2 “庭园理水”的意境体现

将水分割成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小块,这样各空间环境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一种水陆萦回,岛屿间列和小桥凌波而过的水乡气氛。不论是池还是大面积的水,不论是私家园林小范围的造水,还是皇家园林气势磅礴形成的岛屿。水除了起到调节整体环境氛围的作用外,还能体现“庭园理水”园林意境。

2.3 “花木配置”的意境体现

花木的配置只有考虑具体气候,才能正确地传达出其完美的意境来。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之意境在于遵循画理诗情,还常常赋花木以人性,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花木配置上,要注意根据地域特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花木种类。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2.4 “建筑小品”布局中的意境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廊是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起到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作用,而且又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榭一般的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主要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对景致也起到一种点缀作用。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

3 中国园林植物配置艺术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代园林的发展重点。在传统的中国园林艺术中,植物造景大多离不开花卉树木,或作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陪衬,或用其点缀庭院空间,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得到最好的融合。植物造景兼备了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在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充分利用园林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创造符合现代要求,极具时代特色的园林景观。

3.1 造景原则

3.1.1 主体性原则。造景主体性体现了植物造景的思想,是植物造景的基础。根据园林绿地的类型和性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主要功能,只有植物造景遵循一定的主题,抓住其“神”之所在,合理确定主题,才能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植物景观。古典园林讲借景,追求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诗情画意、曲径通幽、曲折多变,讲究游人静坐细品,讲究人的情性,触景生情。

3.1.2 艺术性原则。遵循一定的造景艺术性是避免植物造景孤立运用的处理手法。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必须统一考虑建筑造型、自然环境、画面构图、功能特点和透视色彩效果等,与建筑设计同时交互进行,并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色彩,在兼顾每种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的同时,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采取变化与统一、衬托与对比、节奏与韵律及均衡等手法达到情景交融的园林艺术效果。

3.1.3 生态性原则。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如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因子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同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同的生态关系,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与动物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生态关系。

3.1.4 文化性原则。根据现代社会要求,用植物造景反映人们物资世界和文化世界的丰富多彩。古典园林常被称为文人园林,其是主观的意兴、心绪、技巧趣味和文学趣味以及概括创造出来的山水美。因此,应把传统文化看作植物造景的思想基础。

3.2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3.2.1 主次分明。疏密有序,紧扣主题,同时还要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栽植的过程中,根据地形等疏密相间,园林绿化要自然栽植。利用各种植物的色泽、形态等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使之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3.2.2 季相变化景色宜人。在植物造景时,可根据各种植物特点或突出一季景观兼顾三季景观,或突出一种树种景观兼顾其它树种景观。选择好背景树种和陪衬树种,丰富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景色。用不同树种的季节变化,适当配置部分草本花卉,显得四季分明,花香怡人。

3.2.3 开放空间围而不闭。该手法在学校、小区体现较多。一般通过围栏把园内景观漏透与园外以丰富城市景观;现代公园追求自然流畅、简洁明快、立意新颖、实际高效、新奇惊险,追求大色块、大效果,疏朗明快。

3.2.4 边线清晰韵律变化。通过高矮的乔灌草结合,考虑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前栽后植,成块和断续的穿插组合,半隐半现,互相衬托,互为背景,加大了景深,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错落的种植及合理应用曲折起伏的地形,使林缘线和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