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结构实用13篇

高中化学结构
高中化学结构篇1

以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为例,其基本内容及结构如下:

同时,使学生明确这样一条知识主线和思想: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这样的结构进行程序性和结构化教学,学生也以这样的结构进行程序性和结构化学习,从而使化学基础知识形成特有的条理性、系统性和联系性。

当然,这只是“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板块内部提出的结构化思路,能够体现出知识板块内部各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联系性,为了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建立化学基础知识板块之间的结构化联系,这就要挖掘知识板块之间的交叉点和联系性,如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板块中必然要涉及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的知识,如原子、分子、离子、化学式等基本概念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结构等基本理论,始终贯穿于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之中。

二、学科间综合能力培养的结构化教学

“3+X”考试改革,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注意把握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的综合型人才。鉴于学科知识的复杂性,知识交叉点多,使学生和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如果建立起学科间交叉知识的结构化模型,则可以提纲挈领,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化学学科来说,不仅要立足本学科知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发挥学科独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势,把知识掌握与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挖掘化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以及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联系和交叉点,建立化学与各学科知识交叉点和化学应用在其他各学科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构化模型,从而准确、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注重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又可以将紧密联系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化学学习和研究中。 转贴于

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化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交叉点的结构化模型:

三、化学基础知识应用与创新综合能力的结构化教学

学习贵在应用,从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角度考虑,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应用各学科知识及研究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强调知识掌握的灵活性、开放性、实用性和研究性。因此,中学化学的教学不能只顾及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应关注社会热点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突破思维的定势和限制,引进新信息、新思想、新技术、新发明和新成果,关注科技发展的新情况,如人类基因图谱的研究、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超导技术以及光(量)子计算机和神经网络计算机等。

为了使解决问题的方法简易、途径简捷和过程易操作,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构化模型是有必要的。一般来说,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可建立如下结构化的思维模式:

(1)已知条件有哪些,目标是什么,要解决该问题需要哪些前导性知识。

(2)该问题涉及哪些相关学科知识,已知条件能否转化,能否引入辅助元素,拟定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3)执行方案时将引入哪些新问题,如何修正。

高中化学结构篇2

数学学科的学习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对于高中数学学科而言,如何帮助学生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高中教师的责任。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课堂上做文章。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进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的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此表述,供大家参考指正。

一、重视观念跟新,紧跟时代步伐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改革,作为教师要重视观念跟新,紧跟时展步伐。其实,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课程标准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主要表现为:提高科学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内容体系、学习方式和实施与评价,结合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的具体实际.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理念。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输出过程,更不是教师将教学设计机械地付诸实践的控制过程。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及灌输式教育很难以让学生获得体验、研究和发现的机会。

因此,新时期提倡由单一化的个体学习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课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学生主体参与与多层次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体发展的目标。同时,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和实践方式上及时进行观念更新,转变思想,以坚实的步伐走进新课改课堂,实施新课程改革。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跟新教学方法,才能紧跟时代潮流,并加大对于课堂教学的投入,提高教学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心理学家曾研究过,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记忆力可以提高平时的两到三倍,这就从侧面表达和谐、民主教学环境的构建的重要性。而对于和谐、民主教学环境的构建,作为教师要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像学生一样共同探讨数学知识,一同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应该融入学生,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这点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加的努力,如果做到这点,我相信大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环境构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师切记不能忽视,相反要更加重视,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重视教学方法的传授,真正的达到教育的目的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又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其实,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有应对不同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我们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领悟程度,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都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对于教学方法的有效,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从而真正的提高教学能力。

高中化学结构篇3

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它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习者在某一特殊领域内的观点的内容和组织。同化一词的基本意义是指接纳、吸收、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认知结构同化论是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运用同化理念建立的知识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用来“固定”或“归属”新知识的过程;是新知识在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或“类属”的过程。这里,新旧知识产生同化的关键是:要在新旧知识间找到适当的同化点;要让新旧知识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因而,新旧知识发生同化的条件是:第一,学习者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第二,新旧知识之间必须具有逻辑意义;第三,学习者有同化新知识的内驱力,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二、认知结构同化论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高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后,已具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并且初三化学知识到高一化学必修知识之间、化学必修知识与选修知识之间都有非常密切的逻辑意义,所以具备了运用认知结构同化论的第一和第二个条件。有了第一和第二个条件,表明新旧知识的同化具有可能性;但同化不能自动实现,还必须加上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并辨明二者异同的努力。由此可见,知识学习的重要保证是:让学生同化的内驱力处于激活状态。教师在授课中须调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如运用探索性实验,组织学生研究解决实际生活里的化学问题;使学生能自主地、成功地学习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异同的理解,使其认知结构中的信息常处于待用状态,一经需要,便可提取使用,完成知识的同化。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认知结构同化论是完全可行的。

三、认知结构同化论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上位学习,升级知识。

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当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原理的水平低于要学习的新概念、原理时,便形成上位学习。显然,上位学习是以原有概念、原理为基础,去理解、接受新概念、原理,并将原有概念、原理纳入新概念、原理之中,使原有概念、原理“升级”,进而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水平也相应提高。

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中,学生有了同化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基础:初三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通过讨论揭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缺陷,激发学生主动地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以及相关原理,用其来分析、探索、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直至最后接受、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将原有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纳入新的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之中,从而最终完成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到氧化还原反应的上位学习。这一上位学习不仅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升级”为氧化还原反应,还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本身从较低水平“升级”到较高水平。

其它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从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和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到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到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学习。

(二)下位学习,扩充知识。

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当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原理的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概念、原理时,便形成下位学习。当然,下位学习不是将原有的高水平概念、原理“降级”,而是对原有概念、原理的充实。学习者在此过程中,以原有概念、原理为基础包摄、概括新概念、原理;而新概念、原理又是对原有概念、原理的进一步证实或说明,使原有概念、原理得到新的扩展,并更加准确。

在选修4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本章第一节《原电池》的学习,有了同化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认知结构基础,且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与原电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再加上学生刚刚掌握原电池,便遇到这样的新知识,于是产生了“小试牛刀”的强烈冲动,下位学习便自然发生、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原电池中有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正负极的电极反应、负极反应速率的改变等知识为基础,分析推断出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以及防护方法等知识,而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与防护方法又一次证明了原电池知识的正确性。下位学习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扩充为更充实的新认知结构。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到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学习则又是另一下位学习的例子。

(三)并列结合学习,形成系统知识。

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当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原理的水平和要学习的新概念、原理既没有从属关系,又没有总括关系时,它们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便被称为并列结合学习。通过并列结合学习,学习者原有概念、原理同新概念、原理并列形成一个更完整的知识系统,从而使学习者对这个系统中新旧概念和原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并使用这个新形成的知识系统多角度地去分析、理解以后要学习的新概念、原理。

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知识中,学生认知结构中有了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它与物质的量浓度都可表示溶液的组成,只不过它们之间没有从属和总括的关系。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调动了学生同化学习的内驱力后,学生进入并列结合学习中,理解、建立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使之与溶质质量分数形成一个描述溶液组成的知识系统。学生对这个系统中的新旧概念又会产生更深入的认识:物质的量浓度将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联系到一起,而溶质质量分数将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联系到一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使用这一系统知识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溶液的组成。并列结合学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体系化。

高中化学结构篇4

1.情感教学概述

教学指的是“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双向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主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则是起着主体作用,学生自身是学习的主体,自身的认识和努力程度对学习成绩的高低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学不仅代表教和学之间的互动,同时是实施教及实施学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一方向一方单方面单向传递信息,在相互交流之余离不了情感上的交流。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其实是有情感的。因此,情感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将认知因素考虑在内,更需要考虑到其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其作用,强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必须统一,用情感因素提升认知因素的作用,通过情感教学分析教学现象,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情感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运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的成绩自然能够得到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极大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非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只有让学生端正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增强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信心,才能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高中生思维正处于活跃的阶段,自尊心较强,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应该充分借助情感因素,包括学生的自尊渴望、好奇心等,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在课堂中采用多元化、灵活化的教学方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迎合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片,以便强化升教学效果。也可以在每次上课前,选择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在师生之间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英语。

2.2教师以身作则,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以往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作为主体,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是互动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该以身作则,在教学中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解疑解惑,同时多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

在和谐的环境中更能强化教学的效果,舒缓学生的情绪。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会宽容待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民主的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多加赞扬,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应该以正确的观点加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中,以便强化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3进行丰富的课堂活动,丰富学生学习情感。寓教于乐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强化情感教学的效果。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情感需求,开展各种丰富的教学或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在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英文演讲、歌唱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英语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设备等,根据所学的教学内容,在课前就制作形象的课件,创设有效的情境,利用网络下载相关的视频,构建英语学习的语境,迎合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课内课外,帮助学生丰富情感,为提高教学质量,将情感因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3.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情感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认知因子与情感因子有效地统一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对情感学习加以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结构篇5

2.促进化学课程功能的优化

课程结构之中的很多要素都会对化学课程功能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是不同要素的组合方式也会影响到课程功能的实现.在课程结构变革之前,化学课程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以及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但是随着课程结构变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仅利用各个化学模块提升了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平等互动,更好地帮助学生来认识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

3.促进化学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的融合

由于科学教育同技术教育之间的融合日益密切,因此化学教师也应该挖掘化学这门学科同其他技术之间的联系,并且将这些联系应用到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构变革之后,出现了“化学与技术”这门课程,将教学重点放在化学资源的利用以及材料制造等方面.从多角度来分析化学这门学科同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助于化学教育同技术教育之间的融合.

二、课程结构变革为高中化学教育所带来的问题

1.课程模块主题的确定

但是课程结构的变革也为高中化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化学课程结构之中主要包括了八个方面的课程模块,但是这些模块的受重视程度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利于化学课程模块主题的选择和更新.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化学课程模块主题的选择时,不但要考虑到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趋势,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发展.从而使不同的模块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学评价问题

课程结构进行变革之后存在很多的课程模块,每一种课程模块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为教学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对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评价是否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如果评价的方式不同,就会加大教学评价工作的难度,但是如果评价的方式相同则会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因此当前我国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寻求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案,将教学评价的思路加以明确.

3.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课程模块在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按照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课时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很难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开展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要想切实地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水平,将不同模块之间的差异体现出来,就需要加强对化学教学实践的分析及总结,提升对相关的教辅的利用水平和利用质量.

高中化学结构篇6

1.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

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都有一个过程。教师知识结构的建构不能一蹴而就,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才能夯实基础、搭好框架,并为后续建设创造条件。从本质上来讲,任何学科教学的基础都是教学内容。只有全面深化理解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提高知识内化效率。譬如,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深化则应该结合实践凸显其延伸性。教学要求教师深入剖析教材,吃透教材,并根据自身学科知识素养,拓宽教材知识以外的维度,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一言以蔽之,高中政治教师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是对学科知识的充分把握,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对教材内容也应该深入研究,充分分析学科知识特点,并以知识结构完善为目标,广泛涉猎并适当地进行知识延伸,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

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内容是知识体系的基础,而教学方法则可视为衔接知识体系的纽带。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科知识和教学活动内容更加紧密结合。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是完善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板书工具就是教师的双手和粉笔,教学方法不仅实效性低,且直观性达不到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譬如,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PPT动态化展示,必将给予学生直观化的感知,全面提升教学实效。据此,我们不难窥探教学方法对教学实效的重要影响。

3.教学反思意识的有效培养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该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是否存在不足。其次,反思角色分配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激发。最后,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延伸程度是否得当等问题也值得教师深入探究。通过上述反思活动,将有助于教师全面掌握教学实际效果,认识学生的认知特性及学习效果,认清教学实际、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及优势,促使教师改进教学策略。由此可见,反思意识是教师知识结构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决定教师素养的关键因素。因此,为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就应该敦促其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意识,帮助其全面掌握教学实际情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4.科学评价知识体系的建构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影响教学实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客观科学的教学评价,既是正确反映教学实效的途径,同时也是科学审视学生学习实效的结果。鉴于此,高中政治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自然也应该涵盖评价知识体系的建构。这就要求教师正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主观性作用,注重过程评价、价值评价,改变单一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二、高中政治教学优化措施

1.深挖教材价值

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指导教学方向的第一手资料。为有效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立足教纲、教材,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将教材内容作为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的第一手资源,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并为其提供科学的研究方向。

2.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所采取的灌输式、程式化教学策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教学实效。为有效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并创新教学方法。譬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传承”(高二政治必修3)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适当施以任务激励学生积极探究。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面面观”,即要求学习小组探究整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通过探究讨论,学生大多都探究到了“孝道”“仁爱”“自强”等方面。据此,教师可以选取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如x取“孝道”为主题,让学习小组探究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孝道典故有哪些,学习小组通过查找资料,找到了“卧冰求鲤”“芦衣顺母”“哭竹生笋”等。通过以上新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教学实效。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多元化评价,即建构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点评等多样性评价方式;第二,重视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第三,加强价值评价,注重学生的品质及个体特性,健全学生人格。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学中,为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评价知识等方面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并采取深挖教材价值、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全面提升教学实效。

高中化学结构篇7

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尔和韦尔等人于1972年提出,其观点主要反映在《教学模式》一书,其意图是“试图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及教材、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

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中说,“教学的效率有规律地依存于选择各种教授方法、激励方法和检查方法的最优结合方案。如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符合于所提出的任务,考虑到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那么,教学效率就是相应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创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的教学原则――“结构原则”,其核心是“按照最佳的方式”组织教材,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这之后,不少的教育学家孜孜不倦地从事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从此就涌现了形形的教学法。现代教学模式的分类由于基准不同,方法不一,类型也非常多。例如,有学者认为最有影响的包括:

(1)着重于认知发展的教学模式。例如:原苏联凯洛夫五环节教学模式等。

(2)着重于技能训练和行为形成的教学模式。例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3)着重于整体优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

(4)着重于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例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

(5)着眼于非理性主义的、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例如:美国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在我国,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比较有影响的,例如: “八字教学模式”、 “单元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六课型最优化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模式”、“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等。

二、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原则

所谓课堂教学的结构,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或“环节”及其顺序。它体现教学的整个过程,反映教学的组织形式。所谓优化教学结构,则指的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最恰当地解决教学过程中要素的组合和程序的编排,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母系统,其中包括许多子系统。而按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原则,我们首先要强调的是结构的整体性原则。课堂结构是指课堂诸要素(如教师、教材、教法等)之间的组合排列。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所需要的也没有别的,也只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的加以安排而已。”这实际上是在强调教学不能只重视局部,要着眼于整体优化,从整体目标出发,研究课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和相互制约的规律,使各要素相互协调。

其次,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开放动态的双向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也应该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而数学教学过程也同样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感知、理解、应用和巩固的心理流向过程,因此,注意学生的心理规律,树立心理学原则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实施课堂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习心理、接受心理等影响因素,按照心理学规律和教育学规律办事。

课堂结构优化一定要研究数学学科特点。数学是一个兼具人文和工具属性的学科,加上它在教学上的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等特点,决定数学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特点。数学学习中的心智活动有两个鲜明的个性特征。一个特征是,心智活动始终借助自主思维展开,同时大多要伴随动手演算等“动作技能”;另一个特征是,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个动态系统,其外化的直接形式就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首先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即师生的双向刺激――反馈系统;从学生的活动层次看,又是群体的多边活动,即学生群体内的多向刺激――反馈系统。

三、数学课堂结构优化模式

我们知道,课堂结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而课堂结构优化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课堂内容的优化、课堂环节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技术的优化、学生活动的优化,练习设计的优化等等。而每一个子系统又可以划分得更细,比如我们可以进一步把课堂环节划分为自学、质疑、点拔、讨论、训练、总结等步骤。巴班斯基认为,优化教学主要是优化教法,而教学活动主要是组织、刺激、检查三方面。所以,优化教学方法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即优化组织学习活动的方法、优化刺激学习活动的方法、优化检查学习活动的方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数学老师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在课堂结构优化方面,提供了许多典型范例。作为教学的终极理想,最优化始终是无法达到的完美境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孙杰远,《现代数学教育教学》,2004 年版。

2、《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版

高中化学结构篇8

一、造成高中新生化学学习不适应的原因

1.与初高中化学教材体系编排有关。

课改后,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化学课程完成了从原来的“为少数人的化学”到“为全体学生的化学”的转变,从课堂的价值取向看,强调化学课程“工具论”意义上的价值;课程内容注重实际,强调公民的基础知识,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基础科学知识,关注科学的解释及其在社会实际中的应用,注重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主要要求学生“知其然”。而现行高中化学教学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提高能力的教学,与初中相比,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许多知识点如“物质的量”、“离子反应”、“元素周期率”等抽象程度高,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重要原因。

2.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有关。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因此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只作常识性介绍,选学部分则没有讲述,造成学生知识缺陷;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在知识体系与能力要求上的脱节,造成高中教师未能及时了解初中教材特征与学生能力水平,出现高估学生能力水平、开快车、抓进度,把教材过度延伸等问题,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气氛不活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些都是高一新生感到学习化学困难的重要因素。

3.与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水平有关。

初高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高一新生因环境、课程、师生等方面因素,心理发生了变化。高一学生在初中时较为活泼,表现欲强,表现机会也多,学习热情容易被激发,所以刚进入高中时,充满了自豪感、自信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进入高中后才发现,强手如云,竞争对手多,竞争气氛浓,加上课程增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使他们感到不适应。

二、优化课堂结构,抓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1.及时复习,帮助高一新生构建化学概念是衔接教学的前提。

高一化学教师要了解初中化学特点及其知识体系,在高一新课教学之前,安排几课时,对初中的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梳理,使学生“温故而知新”。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答题的知识,要重点解析,但呈现的角度和方向应尽可能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直接联系,通过练习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初中不少知识仍是高中学习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明确努力的方向。在新课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做好衔接工作。总之,利用新课前的复习,教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学生适应新环境、新要求,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习惯,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衔接教学的关键。

高一化学教师在新课教学中,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营造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要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如开展师生共同研讨、自学提高讨论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主体性,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如采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分组教学等模式,恰当运用,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及时转变学习策略,各方面做好精心准备。其次要把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融会贯通,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等。高中化学教程设有“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栏目,编排和要求上侧重了趣味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最后要优化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养成预习习惯。预习主要是对知识的准备,就是学生要在教师讲解新课前,有计划地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做到对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新课内容的初步了解,这样上课就有备而来,带着重点、难点听课,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4.高中化学教学中注重渗透性衔接教学。

初高中教材体系在结构和编排上有差异。初中化学以物质分类为主干,各物质的横向联系较少,理论知识不系统,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结构、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还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等为主干,在教学中由初中化学的知识“点”开始,重视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由知识“点”出发而发展形成一个知识“面”,并注重知识面的应用及知识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因此,在化学高中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补充初中涉及不深而在高中常常出现的知识点等。按教学顺序,在每一章教学之前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如对高一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先复习初中化学反应类型,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总结氧—还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升降去分析氧—还反应的外在表象,进一步深入到氧—还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或偏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由于学生对于各种元素和原子团的常见化合价并不熟悉,应先对初中化学进行复习,使学生对原子、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的实质、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化合价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有较深层次的认识。然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这样一个知识网的形成过程,既巩固了初中化学知识,又使学生对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完整的理解。

高中化学结构篇9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和传授的知识。这一模式忽略了理解语法知识和语法规则的重要性,学生难以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也很难牢固掌握大脑所接收到的知识。因此,新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一点便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均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受,自主地建构知识。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种比较具有新意的教学模式:

1.小组式学习小组式学习的主要模式为“个人——小组——个人”,即个人先尝试练习所学的语法规则,之后进行小组交流,组员之间互相讨教并指出问题,最后派出一名小组代表发言,将小组讨论结果向全班展示。这个环节完成后,还需要个人做好整理归纳,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

2.主持式学习主持式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主导课堂的目标。由学生担任主持人,教师退居幕后,只负责做好监控工作,如出现问题可及时纠正。主持人现场设问、解答,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主动地接受所学的语法知识。

3.辩论式学习辩论式学习的特点在于,课堂的前半部分时间由教师掌控,后半部分则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新课程,指出存在的一些语法难点,然后依据所持观点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两组,组织辩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并运用了知识。最后两组派出代表进行辩后小结即可。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在国外,当询问一个英语问题时,对方往往会说“givemethecontext”(给我上下文)。由此可见,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使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创意,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学情态动词完成式的用法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曾经做过的令人遗憾的事,以训练“shouldn’thavedone”和“shouldhavedone”句型。甚至可以带领学生接触外界。无论是大自然还是社会都能为学生提供实境感受,带来体验和思考,对语言规则的学习非常有利。教学方法更形象化、富有趣味性,这是情景教学最明显的特质。

高中化学结构篇10

当前,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A和必修B,其知识编排体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如何领会新教材的编排理念和意图,采用何种课堂教学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新课标的改革,是大家积极探讨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情况,加强课程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精选学生在终身学习理念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被动学习、机械训练、兴趣索然的状态,提倡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且勇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整理、删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并巩固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互帮互助的能力。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降低了部分知识的难度,淡化了知识的整体性,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和差异性,注意了与生活、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性。教师及学生必须对新教材知识内容的编写和意图正确理解并给予支持,并有自己辩证的、独到的见解。新教材在排版上对每一个课题设置了一些栏目,如“化学·技术·社会”、“资料”、“讨论”、“调查与研究”、“活动与探究”等卡片式知识,其目的是基于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观点,便于学生积极主动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也是把教师传授型的教材变革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导探究型教材的标志。

这些栏目的设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效果不同的导航作用,比如“化学·技术·社会”起着扩展视野、培养兴趣、接近生活的作用,资料起着“搭脚手架”、提供更多针对性信息的作用,“讨论”起着交流互动的作用,“调查与研究”起着倡导学生勤于动脑和动手、主动参与的作用,“活动与探究”起着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动手实验的作用等等。二、关注个性差异,组织和把握好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契机

“多元智力理论”阐明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进入课堂之前的知识体系呈不规则的球形发展,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方面在教学中要重视“交流与合作”的互动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速度;另一方面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搞惟分数论,而应当把学生对知识意义体系建构的主动程度、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合作程度作为重要内容来研究。对学生特长必须予以重视和保护,我们的教学分工将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总之,社会需要杂家,更需要各个领域、各行业高素质、高技术的专家。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合作体,需要我们教师共同为实现培养多方面、多领域高素质、高技术含量的人才而教学。

二、合理利用媒体和化学实验的开放性创设情境,合理开发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资源

高中化学结构篇11

在中学英语高效课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群学、对学、独学等形式,根据个人或小组的兴趣和能力提前预习新单词、新短语、新句型和新语法。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一些不懂的单词或句子,可以通过查字典、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和其他同学讨论等方式去努力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探索新知,解决自己或小组所遇到的困难。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高效课堂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预习时学生需要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用心思考每一个词组、习惯用语、句子结构、语法现象等,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这样,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形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3.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结构化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知识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课前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和讨论,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英语问题,如根据音标朗读单词、记忆新单词、使用简单句型等,教师在课堂上可将此部分简略讲解。而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重点短语的意思及使用、特殊句型的语法结构及使用场合等,教师可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听,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4.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帮助教师构建课堂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多说多做,教师少说少做;学生能够自己掌握的知识教师尽量不要去讲解,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教师要多指导。在进行结构化预习时,学生会对新知识有所收获和产生疑问。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收获大胆地展示出来供大家一起分享,将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这样的英语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不仅有利于教师构建课堂,也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实施结构化预习的策略

1.教师应树立全新理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树立“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理念是实施中学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例如,对英语结构化预习的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英语问题情境,给学生留出空间去主动探索和发现;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特定的英语话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预习活动,如调查、角色扮演、讲故事、讲笑话等。这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应合理设计“一案三单”,做好结构化备课

“一案三单”是教师和学生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载体。“一案”是指教师编写的教案,它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向盘;“三单”是指《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和《问题训练评价单》,它们是检验学生各个环节学习效果的重要尺度和标准。因此,中学英语课堂上一案三单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有目标、有层次、有创新,并体现出中学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学生在进行结构化预习时才能思路清晰,大胆探索,自由创新。

3.教师应制订结构化预习目标,开展多样化预习活动

有目的的预习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没有目的的预习是盲目的,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结构化预习的各项要求,包括预习目标、内容、时间以及预习所应达到的效果。教师所提出的结构化预习要求和目标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各个项目以及应达到的预习标准。同时,为了激发学生预习英语的兴趣,可开展丰富的结构化预习活动,例如小组组织单词记忆比赛、朗读课文,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小组编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无穷魅力。

4.制订科学的预习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所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评价是高效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高效课堂,就必须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例如,学生在展示自己或小组的预习成果时,如果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创新之处,教师可用评语“Good!”“Well done!”或“Excellent!”给予鼓励,简练直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完成预习工作,教师就应给予相应的惩罚,可以让他唱一首英文歌、讲一个英文笑话或表演一个英文小品等,从侧面锻炼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也督促学生下次认真完成预习。

另外,要充分发挥各小组学科长和小组长的作用,增强小组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高效课堂中,并有所收获。

三、学生应掌握的结构化预习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预”就要有相应的方法,所以在进行英语结构化预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到以下五点。

1.通读课本,了解学习内容

中学的英语学习包括口语、听力、阅读、语法和写作等几个方面,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提前把握新课的重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2.圈点勾画,深入理解内容

学生在阅读英语课本时,应主动思考,将重点词汇、短语、习惯用语和疑难之处,用不同颜色的笔作出相应的标记,也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子,或者仿照课本编写对话,这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新课的重难点。

3.整理记录,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在预习时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课文中出现的或自己能联想到的近义词、反义词、固定搭配或句型等加以记录和整理。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组织,有利于他们全面理解课文,构建知识体系。

4.思考质疑,努力生成问题

高效课堂提倡预习先行,先学后教,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努力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对学习稍差的学生要求不能太高,不论问题简单还是有难度,只要他能提出问题就应该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而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就应该要求他深入思考,学会质疑,尝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5.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

高中化学结构篇12

1.1 教学理念落后

一方面表现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在课堂上仍完全以自身讲解为主,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以被动式学习为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过于依赖教材,没有进行系统的备课和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中以照本宣科为主,语文教材虽然是重要的知识与文本的载体,但如果过于依赖教材,对课本知识不进行任何加工与处理,按部就班的照搬教材内容,这样不仅无法开拓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且教学过程也缺乏严密性,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

1.2 教学方法单一

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活动水平是随着时间而逐步变化的,中学生一般在课堂前30分钟以内思维较为集中,而随后思维活动水平就会逐渐下降。为尽量延长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减少因大脑疲劳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此,要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更好的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然而当前部分教师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缺点,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无法调动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1.3 教学节奏松散

中学语文高效的教学结构,应要求教学过程严密、结构严谨、节奏紧凑,并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当前,教学节奏松散也是影响中学语文教学结构高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对时间的安排与运用上的不合理,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突出,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2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机制探索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其本质是教师利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使教师能通过较少的精力与时间就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效率的提升。要切实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积极改变教学观念

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不仅是语文教科书的更改,更是一场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应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成才、学习的共同体。

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过去的课堂主导者向着引导者的方向转变,并积极在课堂上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其次,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法,应通过做好备课、课前预习等方面,以真正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观性与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1)有效的备课。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注重备课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提供的话题与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增删教材内容,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讲授;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做好备课中的课堂设计,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观性与能动性。

(2)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出适合所有学生的预习提纲,使课堂教学更具备适用性与启发性;另一方面还应当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教学过程应严密、细致,并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

2.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要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结构的高效性,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和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特征及行为体现,并通过不断完善教师方法,科学的实施课堂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当前,语文课堂中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主动性教学法、差异性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应当单一化,而应当选择适宜、合理和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语文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它有利于知识的整理,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与组织,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利用“四层次”质疑教学法,即表层质疑、里层质疑、深层质疑和联想质疑,以引导学生精读深究课文来提高其阅读能力;利用讨论法帮助学生共享观念,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交际、探究与合作的能力;可利用五步法、交际法以解决学生难以开口的问题,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等等。通过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互补,不仅能极大的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切实带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实现高效性的课堂教学结构。

2.3 良好把握课堂节奏

为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高效性,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的组织各项课堂教学活动,并通过科学把握各项活动的高潮,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结构篇13

1、把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已有基础相结合,教师不仅要分析学生已有的经验,还要分析课程标准,确定单元或单节课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设计开始时,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及其学习水平,并以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制订的教学目标,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一般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对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协调好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全局,使学生通过学习确实能学有所获。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化学观念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仅通过一两次课就完成,概念的教学要走出定义中心的局限,更多地体现建构性、过程性,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个人概念的转变。因此,有关化学概念的目标设计要体现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也由低到高地发展。

再次要针对学生原有认识的转变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与任务。传统的定义中心的概念教学不能有效转变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了概念后,仍然表现和陈述出他们原有的认识,学生原有的知识影响了这种转变,概念转变并不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他们哪里错了以及什么才是正确的观念。学生只有变得信服之后,概念才会发生真正的转变。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教学干预的过程一定是建构与重新建构个人概念的过程,要重视学生概念的自我构建。所以在学生概念转变的教学干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设情景,让学生对已有概念的产生不满和怀疑;

2、及时给出学生可以理解的替代概念;

3、新概念对学生来说应是合理的和可接受的;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