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作用实用13篇

市场经济作用
市场经济作用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也由刚进入世贸组织到如今的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而中国所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也不断加大,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经济建设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可以说就是信用经济。因而,为了能够让国家经济走的更远更平稳,我们有必要建立起良好完善的信用体系。本文着眼于此,先是分析市场经济和信用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当前我国信用经济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市场经济和信用经济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我国自建国以来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时期。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对,市场经济是靠价格来自发的调节经济结构以期到达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经济体制。而信用经济指的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都以信用为纽带。也就是说,一切经济交易都建立在诚信原则基础上。通俗的讲,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下面,就具体分三点说明市场经济和信用经济的关系。

1.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产生借贷关系

由于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经济社会,在这种社会大生产的环境下,大量社会财富在集聚。然而,任何一个行业领域的收支都是不平衡的。一些行业有大量的资金流出,而这些行业公司又继续资金扩大规模,更新设备和租赁厂房,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财政赤字。而另外一些行业,例如金融机构,有足够的钱可以给需要帮助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借贷的方式来使自己运转。同样的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亦会出现在自然人身上。因而,借贷关系的产生就又导致了信用危机。

2.市场经济的信用无处不在

由于不论是企业单位还是自然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要是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因而所有经济活动都要围绕着“信用”二字进行。以当今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来讲,由于次贷危机而引发的信用危机导致了全球的经济危机,并使得美国发生了历史上又一次金融风暴。

3.经济利益主体的不一导致资金周转需要信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行业的经济主体利益的不同,导致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资金的调剂余缺,但是通常这种手段是要付出代价的。资金短缺者需要按照一定的约定还款,并支付一定的报酬给贷款人。

三、信用经济面临的挑战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用问题。例如近年来闹得举国愤怒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胶囊事件和有毒食品曝光等。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在利益面前向诚信低头。这不仅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更造成了社会风气的严重败坏,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灾难。具体说来,我国信用经济面临着如下危机。

1.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丢失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中,诚实信用一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传下来。依靠传统文化来规范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本来是可奏效的。但是在当今社会,不良风气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利益导向严重。许多人都为金钱和权利而你争我抢,明争暗斗。这就导致本来并没有法律效率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慢慢丧失,给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立法不完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律制度慢慢在完善。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立法还不够完备,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摸索前进。例如在信用借贷,消费等方面的法律不齐全。这就导致了本该受到经济法律制裁的单位或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3.现代产权体制不健全

由于没有完善的现代产权体制机制,社会主体的的信任和诚实理念不能被维系,从而导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很难受到信用道德规范的制约。

4.债权人的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上边是针对债务人的信用而言的,此处所指的是贷款人或债权人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长期以来,以信贷市场上债权人,一般是银行而言,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风险评估手段。在房贷前很难全面客观的对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和所属行业的状况做了解。在贷款后,又没有持续有效的对债务人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做跟踪调查,从而不能对债务人的行为做及时制止,因而导致了债务人发生资产转移等不规矩行为,而这更进一步加深了信用经济秩序的混乱。

5.科学的信用评定体系不健全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并不能真正适合整个市场经济,这给我们带来的结果是:想真正全面了解一个企业信用的时候,并不能真正的了解。所以说,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四、应对之策

1.加强文化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素质

如何拯救千年传承的中国文化,将其中的诚信道德的瑰宝发扬光大,牢记国民心中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在道德文化方面具有非常强大优势。具体说来:首先,从教育的手段出发,道德文化要从小抓起,在学校教师不仅要灌输知识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在人生路中,“讲诚信,守信用”要时时刻刻在耳边提醒。其次,政府要大力宣传“诚实信用”的中华美德。包括电视广播媒体,网络媒体以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要大力宣传。评选“诚实信用”道德标兵,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再次,对于那些诚实守信的企业,政府要表彰他们,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给其他企业以榜样的力量,号召其他企业向榜样学习,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通过以上的方法,相信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能重拾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2.完善法律立法,建立信用体系

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体系,只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管理人们的经济活动。我国要加快法律立法的完善步伐,把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立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具体来讲:第一,政府部门做充足的调研工作,做好信用经济立法工作,维护好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和个人信用。第二,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法正常经济秩序的经济行为严惩不贷。

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体制,为信用体系做保障

积极推进现代产权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加强信用和信用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意识。只有这样,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的建立才有保障。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4.加强债权人的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不给失信企业或个人以可乘之机,债权人一定要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具体说来,可通过如下几点加强。首先,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如银行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调研工作,建立起适合自己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第二,建立起跟踪服务系统,在贷款给债务人之后,要有持续全面的跟踪了解机制,时时刻刻把握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和企业运营状况,一旦发现不良倾向,立刻处理。

5.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需要具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估体系,建立起令整个经济市场都承认的信用体系,对于那些没有信用或信用低的企业,给外界一个评判的标准,最终使信用丧失的企业没有市场,无处容身。只有这样,才能使信用经济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作用篇2

(二)经济法是促进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手段

在经济法的控制之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开展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能够保障我国经济行为进行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所以,经济法是促进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手段。通过经济法的执行,能够让市场经济行为开展过程在政府的控制之下,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速度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进程,再这样的基础之下,能够让社会得到更加和谐地发展,如此一来,可以激发经济法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中的重要作用。

(三)经济法保障了国家经济安全

因为现在的经济市场是一个提倡自由,提倡公平的场合,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经济风险是一定存在的,也是不可能消除的,尤其是现在我国所提倡的开放的经济市场,所以,我们一定要制定一定的条款来制约市场经济行为的进行,调控现在的经济市场的负面效应。所以,通过制定经济法能够保障国家经济的安全,能够维护现在的经济开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安全、稳定的发展,让我们的社会也能够健康进步。

(四)通过经济法能够完善现有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我国现所在着力建设的一大经济体系,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同,在市场经济体系之下,产品及服务的生产和销售都是在自由市场下,由自由价格机制来引导实施的,但是,自由市场并不是指完全的自由,没有一定的条款和法例来进行制约,只会导致市场经济的不受控制的发展,促进经济风险的增加,就比如经济危机的出现。所以,通过经济法能够全面完善现有的市场经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开展,全面加强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形势。经济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经济法来控制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力度,这样才能够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而全面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国家能够赶上国际化的发展水平。

市场经济作用篇3

一、宏观经济的调控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计划与市场调节并行结合的一种经济体制,在市场调节的同时国家进行干预,这一点和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致的。这一观点是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凯恩斯提出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观点之后的又一个重大发现,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需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要防止市场存在的漏洞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我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政府一定要在其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国家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同时深刻理解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更加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经济的可见性越来越清晰,看不见的手被人们很好地把控着。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完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所以要将政府的职能干预和市场经济规律整合一起看,切忌将他们看作成对立面。将经济计划,国家干预和自由发展融为一体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也是经济运作符合时展的特点,必须彻底扭转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深化经济发展的认识。

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

(一)我国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财富,有着很大的升值空间。对它们过度的开采和利用,也会影响到下一代的生存。现在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盲目地利用和浪费,而且利用的效率也非常低,使得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在对这些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我国的政府已经重视到这个问题,正在积极的寻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法。但是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工程企业的不断增多,居民的生活用水和某些海域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随着城市污染的加剧,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力度,使得很多工厂企业转移到了环境保护相对较弱的农村,从而对农村的农作物和农民的身体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型,这也是我国的宏观调控重点要解决的内容。

(二)我国的法律规范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使我国的市场经常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倡导自主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并不是盲目的创新,要受到一定的体制的约束。要想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就需要相应的法律规范做保障。目前我国的法律规范还不健全,老百姓也缺乏一定的法律常识。还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对相关的技术没有形成专利,从而也就不能够做到有效的保护。市场上会有人对于出现的新技术、核心产品进行模仿和假冒,这也就使企业的创新受到了阻碍。

三、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它作为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

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能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取得成果,主要归功于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其指导思想,从而使得宏观经济发挥科学、预见、主观的调控作用,致力于解决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冲突。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我国经济出现过大起大落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经济的发展上急于求成的思想起主要作用,对发展速度的执着追求。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况下,国家才不得不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使得出现的经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主要以防止经济发展过热为主,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快的趋势或者有发展过热的势头时,就采取调控措施主动调控,防止经济出现不合常理的过快发展,基本保持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平稳性,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积极发展。

(二)阻止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强我国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活动特别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因为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规律,市场经济会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消极方面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浮动性,在一定条件的促使下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甚至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这种消极性也可以称为市场弱点,它是不能消除的客观存在,一定要注重对它的宏观调控作用,使得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有效作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当然也暴露了市场“弱点”,主要表现在我国在生产和投资上面的盲目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再生产比例失衡,使得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再在计划以内,进而导致经济市场的秩序混乱,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一定要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遏制市场弱点的出现,充分认识并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努力学习其他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成功经验,坚定不移地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依据,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保证市场经济持续有效的运行。

四、结束语

总之,在当代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策略,有效避免经济的起伏不定和突发状况,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稳定健康,使国民得以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卢锋.新时期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特点[J].上海经济,2010.

市场经济作用篇4

一、市场经济内涵及意义

1.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相对于的一个词语,其含义是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发挥其主导作用,对经济范围内的各个活动主体的关系进行市场的调节,使得这些关系能够相互明晰权责,有序运行。市场经济与自由经济是一个含义,市场经济依据市场执法活动,依照价格的运动汇率为依托,对市场上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调节和配置,最大化地利用资源。2.市场经济的意义。市场经济是多元化主体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供求多方的经济调节资源配置形式,涉及交易双方的资源、权利、义务等,通过市场经济的运作形式,使得多元化主体之间能够明晰产权,进行有序交易。市场经济能高效率的配置资源。他有别于以往的传统的计划经济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配置资源,导致了资源的分配低效率。通过市场的配置,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来对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各个生产厂商之间进行公平的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之间的公平竞争,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优胜劣汰使得企业越做越强。

二、经济法的内涵

经济法是经济领域内的法律体系,国家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来调节人们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的行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都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不能有相应的上层建筑。经济法的产生对经济的运行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1.经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众所周知,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市场机制不完善,出现了许多的混乱现象。经济法的出现有效地对市场经济的缺陷进行了弥补,使得二者相互促进。经济法是国家的经济调控,是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进行的不违背市场规律的调控。使得生产厂商和商家的自主经营权利得到合法保障和消费者的权益得到经济法率的保障。而传统的计划经济虽然同样也是国家宏观调控层面,但是它不承认市场规律,只承认国家对资源的主导配置,企业的经营自主要国家分配产量名额等。2.经济法是调整一定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经济法的调控范围是人们生活的经济关系,他是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调节。经济关系在内容上十分复杂,可以大致分为生产、分配、交换等关系。经济法并不是对这些经济活动的全部进行调节,而只是对其中的某些地方进行宏观经济调节。其前提还是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主导调节机制,不能违背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法的调节范围可能有所出入,但是总的来说经济法调节主要是针对市场失灵的部分进行规范。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作用

1.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和引导。经济法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体系,一定是要注重市场的整体秩序,不能出现大的混乱不堪的情况,否则就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大局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法的出现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的新兴市场经济秩序。经济法是依据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现状而指定的法律条文,主要来防止市场中可能真实出现的一些市场风险。如果不通过经济法的形式对此类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就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对经济的运行进行自由引导的同时又要加以控制,需要经济法进行调节。通过法律进行约束经济,禁止一些非法的干扰市场秩序的不正当交易,严格处置违法行为,对于稳固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作用,为我国三十多年的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和基础。2.调节经济活动实现公平市场竞争。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对于道德等其他方面的轻视,直接导致了许多的经济犯罪、不正当交易等恶劣现在的发生。经济法是法律的一部分,具有法律的权威,通过这种形式,对某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规范不法商人的经济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经过一些严厉的法律制裁之后,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的秩序,塑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所以,经济法对于市场经济活动的调节约束,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环境。3.约束政府调控范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会从宏观大局出发,对一些经济行为进行行政性干预和指导,来控制经济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然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随着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导致了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超出了政府的管辖范围,对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起到了抑制的作用,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那么如何既要保持对经济的宏观把控,又要防止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呢?经济法的出现给出了答案。通过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以经济法律条文的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消除了政府干预过多的不利因素。这样,能够把政府的干预控制在原有的范围之内,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与经济行为的过多纠缠容易引发一系列腐败问题,把政治权利与经济资源分开来是继续解决的问题,政府可以宏观指导经济,但是不能过多地分配经济资源,把权力与经济进行权钱交易,经济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案。通过法律的形式干预经济,把行政命令与经济利益直接分割开来。约束了政府的调控范围,有利益市场经济发展。4.促进市场经济交易的信息互通。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入,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实现了信息化的变革。在现代的市场交易中,经济活动主体需要进行信息的交互,来实现快速成交,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由此可知,信息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作用更加的突出。而想要推动信息的互通,就需要在法律层面的支持,经济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信息互通的实现。而如果仅仅依靠市场来完成信息的互通,这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市场的逐利特性,追求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市场并不是单纯的个体交易,市场经济的范围是十分复杂和广泛的。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为了促进信息互通互联,就需要经济法的参与来完成这个目标。在经济法的帮助下,不仅可以对市场秩序进行规范,维护市场公平,还可以实现市场的信息互通,实现市场的信息交互。结束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经济法产生的前提,中国的经济总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促进了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同时,经济法又反过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了市场秩序,维护了社会公平有序交易。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基础是国家向前进步发展的重要前提,经济法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步完善进步,适应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对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任由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而不加以约束,就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我国的经济法律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逐步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

作者:李悦宁 李柏龙 宋清宇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市场经济作用篇5

1宏观经济管理概述

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主要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从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施加影响的经济管理活动,能够对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提供方向指导。第一,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各级政府,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的实质是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个概念是国家管理和政府管理相比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我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都是将政府管理作为国家管理的组成部分,除了政府管理之外还有其他的管理分支,其权力和管理范围都高于政府管理。第二,国家开展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在市场经济不同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这就需要根据特定的时期和条件进行目标的调整。宏观经济管理想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全面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国家经济结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增强综合国力等。第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是宏观层面的各项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宏观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等,它和微观经济管理相对。

2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适应社会化大生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步进入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正在向着社会化大生产的目标迈进。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全面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推进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生产要素的流通也逐步加快。那么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和正常发展,就必须对社会劳动进行合理分配,将其按照一定比例并且依据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行分配,确保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不能仅仅依靠价值规律的市场调节,还需要借助宏观调控这一有形之手增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国家已经完全摒弃计划经济模式,不会下达指令性计划,也不会再对企业生产进行系统规定。所以,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这样的情形容易导致市场经济混乱情况的出现,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此,要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对国家经济进行协调指导。

2.2弥补市场调控缺陷

市场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缺陷,而宏观经济管理则成为了弥补市场缺陷的保障,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协调稳定作用。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市场,而且市场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当中不可或缺。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在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多样复杂问题,仅仅依靠市场调控是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例如,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市场竞争的存在,从而为市场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支持。但是不合理的竞争也是难以避免的,它会导致市场紊乱,这个时候市场调节也就难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造成经济波动。对此,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进而导致市场经济不成熟因素的存在。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管理成为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市场机制不是完美无缺的,那就可以通过增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解决无法通过市场调节而解决的难题。

2.3维护我国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特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国企内部也进行着一系列改革,在产权分离以及政企职能分开的情形之下,我国政府逐渐把国企推向市场,在对国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直接插手其经营与管理,但是仍然充当着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角色对国企进行必要管理,尤其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国企制定重大经济决策的过程中,必须给予一定干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我国的公有制制度,并且促进体制改革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可以说宏观经济管理是维护国家经济体制的关键,更是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这与我国的国家体制和发展现况紧密相关,更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各级政府一定要不断强化宏观经济管理,确保我国经济体制不动摇,并加快我国的改革进程,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3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的策略

3.1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进步,国家各级政府就需要不断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策略,根据宏观经济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制定针对性的经济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创新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宏观调控中不可忽视。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各级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所要达成的经济运行状态的预期目标,这一目标也成为评价宏观调控工作质量的标准。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须具备有效选择性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处在不断变化当中,伴随着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和变化,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也需要具备不同的侧重点和差异性的特征,必须是可以根据现实状况进行合理选择的目标。例如,经济过热环境下,应该将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最大化地降低经济过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经济衰退时期应该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来确保经济的稳定协调进步;我国在加入WTO之后,我国需要将维持经济总量平衡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并且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应该在居民消费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并对管理目标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创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居民消费行为日趋成熟,社会消费走向稳定发展之路,此时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需要对投资增长速度进行控制,以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第三,就国家进出口而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须将侧重点放在合理控制进出口比例以及优化进出口环境方面。

3.2创新宏观经济管理方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这就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也就是全面优化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经济、法律、行政以及传媒手段等。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和优化,能够最大化地提高经济管理效能,国家各级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采用以下几种创新型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第一,强化法律手段对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市场经济同样也是法制经济,再加上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利用法律手段确保经济运行状态的稳定和运行方式的合理运用,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管理行为,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二,对宏观经济管理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宏观调控重点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管控,那么就需要根据经济环境、发展要求、经济管理目标等实施经济管理手段,并与行政手段实现紧密配合,进一步强化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第三,推进电子化政府建设,提高宏观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经济全球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这就需要对电子商务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时展潮流推进电子政府机构体系建设,并在网络政府工程建设上加强投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成效。

3.3创新宏观经济管理主体

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创新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效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包括依法成立并且承担着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组织机构,而在对管理主体进行创新后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一,组织创新。组织创新即改革和完善国家政府机构,对政府机构的职能进行创新改革,进一步协调政府机构,全面优化政府规模,并在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提升方面加大力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各级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对市场运行进行全面监管,维护好市场运行程序,从而为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同时,承担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必须在人员创新方面提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实际发展要求进行人员选拔,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出更大作用。第二,严格遵循政企分开原则,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决策体系,有效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实现从微观干预到宏观调控的巨大转变,由直接性的管理变成间接性调控。第三,严格遵循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调控与约束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权限,积极协调各个职能部门,使其能够分工合作,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避免职能交叉情况的出现,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

4结论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大环境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宏观调控能够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更加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弥补市场调控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维护我国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在明确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策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重点就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主体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作用篇6

1.2宏观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侧重于模型的建立和解释,而中国的学者则倾向于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对于经济管理的很多西方经验直接应用在我国经济调控会形成水土不服的问题,例如:亚当斯密力主应该用看不见的手在主导市场,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这种观点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被验证为只是一种理想的模型,放弃对市场的干预会导致市场的无序、盲目地发展,最终会引发市场的灾难。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可以起到积极性的作用,政府将企业不愿意做、做不好、利润低的行业接管过来,有助于社会加速的发展,经过多年的验证,特别是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中,我们更加看到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指导性的必要,以及政府对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不难得出一切市场经济都不可能离开政府以更高层面上的调控作用,宏观经济管理的价值正在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也在市场经济体系的创建和完善中得到进一步的印证。

2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短暂,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烙印,宏观上看我国经济的投资驱动为主特点十分明显,投资中政府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大,政府主导投资和行政干预的作用显著,至今我们还在提倡拉动内需。这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西方国家宏观经济体现为消费驱动,服务业主导,投资基本由私人和自由企业来进行,基本上是一种消费型的经济模式。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平均年GDP增长速度接近10%,而平均年通货膨胀率却只维持在3%以下,人民币币值稳健,市场经济一直稳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因是市场经济本身缺陷和我国当前发展形式以及市场经济的实际要求所共同决定的。首先是市场经济失灵需要宏观经济管理,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无法自发消除垄断;市场不能完全体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市场不能有效地处理外部经济的问题;市场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等,我国企业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纷纷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大产量步伐,在竞争中彼此抢抓市场,盲目地生产,结果造成供大于求,这些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加以解决。其次是我国目前处于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调节也不健全,市场运行常常受市场之外不正常因素干扰,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必须要有宏观经济管理来保障经济平衡有序地运行。在这种复杂经济格局面前,价值规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必须依靠宏观经济管理。再次是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必须要强化宏观经济管理,在几十年经济发展的背后,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投资型的经济主导,消费疲软,需求不足,缺乏核心竞争产业,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普遍存在,等等。针对以上情况,如果失去了宏观经济的调控与管理,我国经济就会面临经济形势严峻,出现内需不足,就业压力大,无序竞争的局面。因此,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宏观经济管理,可以推向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还会继续沿用宏观经济管理的方法,确保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市场经济作用篇7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包括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法等。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概念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法立法,司法等活动的基础问题。目前我国经济法权威采用的概念是: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含义:经济法属于法的范畴,属于国内法的体系,但他不同于国内法体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门。笔者认为经济法的概念虽然各个法系,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它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有共性的,它对各种经济关系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经济法的原则

(1)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原则

平衡和谐充分体现了经济法治条件下经济环境应有的状态,强调的是不同主体的配合而不是对抗,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不是一种中庸理念的体现而是建立在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应然的状态。在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下,能够实现自由与秩序、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和谐,现实利益与未来利益的平衡和谐,国家、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平衡和谐。经济法律的完善本身并不代表这种良好经济环境已经大功告成,由于社会经济体系是动态向前发展的,这就要求经济法制不断地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规划性地从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方面来建立和维持这种环境。

(2)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原则

首先是令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正常发挥作用完成自下而上的分配,即符合市场经济自发规律之理。价值规律由对经济个体的决策和行为之微观作用实现对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宏观调节和配置,顺利完成经济资源的初次分配,市场规制法在其中发挥着保障作用。其次是利用国家超越整个社会的优势地位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分配,即符合国家社会自觉调整之理。国家根据市场经济自发分配资源后产生的不公平倾向,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进行再次资源分配和调整,宏观调控法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资源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相对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资源永远是稀缺的。经济资源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资所有制最终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分配制度。我国目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资源的分配制度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制度并存。这样一种复合的分配制度一方面保证了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止贫富两极严重分化。这种分配制度也正是社会总体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各方利益公平的体现。

(3)保障社会总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人类认识论上又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突破,这一思想既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又着重人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也唯有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仅以人类社会横向的当代利益和谐为出发点,更以人类社会纵向利益和谐为出发点。它不强调盲目的快速,而强调连续与稳定下的高速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定的辩证的逻辑统一。

三、经济法的作用

(1)保障国家依法实施宏观调控,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道德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 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以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2)引导、推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是有助于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法律、法规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作出明确规定,就是把反映客观经济规律要求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规范化、法律化。从法律上保证经济体制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利于实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二是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了保证经济体制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经济法律、法规中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作出规定,使这些措施规范化、法律化,有助于国家机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严格地遵守和执行这些措施。三是有助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法律手段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有助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稳步发展。

(3)维护经济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民主。

社会公共利益一直是用来作为论证国家和社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政府权力的法律目的、法律秩序和正当目的的终极价值的基础性概念,并被各国法律,甚至是宪法上规定为用来限制个体的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对司法实践、立法、执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经济法是用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经济法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优先作为法律的核心精神,构成了经济法有别于民法或者其他的部门法的一种特质。同时,经济法也维护个人的合法利益,保障个人的经济权利。

市场经济作用篇8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对策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经营理念,物流行业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基础性组成部分,承担着虚拟经济与人们实际消费之间的桥梁作用,其发展水平关系着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潜力和产业竞争力。国家已经将电子商务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如何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加速我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转型,建设具有现代化设施和管理水平的新型物流企业来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产业的结构,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物流观念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企业旧有的生产方式和思维观念,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和新型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完善,作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物流行业也经历了深刻变化,物流企业无论是企业规模、管理模式、设备的现代化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物流行业所涉及的运输、存储、配送等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物流观念早已被现代的综合性物流企业的理念取代。在实际的电子商务运行过程中,最容易受到影响的也是物流行业,每年的节假日和网络购物高峰期,物流仓库中的货物堆积如山,在递送的过程中货物出现问题时有发生,这说明我国的物流行业在规范化和现代化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电子商务对整个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作用日益显著,整个行业的发展迎来的新的机遇,加速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使物流业的发展跟上人们生活模式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对促进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传统物流模式改变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物流行业无论在仓储和运输等基础设施环节,还是在人才培训和设备采购等环节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物流基础设施和企业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物流企业不断改进现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物流行业的不断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来加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这些都促进了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从中国物流行业的现状来看,物流系统效率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很多物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比较松散,企业规章制度不严密,运营成本很高。从外部技术上来看,很多企业机器设备不足,还在采取人工搬运等最原始的仓库管理模式,库存清理缓慢,在运输过程中货物破损导致顾客投诉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种种现象说明我们的物流企业在改进管理制度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子支付手段的普及,人们对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物流行业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客户的要求,必然会遭到市场淘汰。

(三)电子商务提升了物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物流在电子商务产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肯定并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电子商务是信息化产业中发展最快和潜力最大的部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物流行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作用也在不断强化。信息化社会的逐步成熟和人们对电子商务模式的认可使电子商务活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物流行业作为网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桥梁,承担着将商品迅速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重任,物流业的发展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购物意愿和买卖双方的沟通与交流。电子商务对推动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电子商务推动下物流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三、以电子商务促进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物流行业物流行业和电子商务行业是信息化时展最快的两大行业,其发展水平不但关系着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潜力和人们对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模式的态度,也关系着国家未来的产业竞争力,国家只有开放市场竞争,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物流行业,才能够使有实力的企业不断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政策,促进现代化物流行业的发展除了企业自身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外,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电子商务产业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让民间资本看到物流行业的巨大潜力,才能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这个行业从而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

(二)倡导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物流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对物流行业的运输效率、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行业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减少中间环节才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只有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才能够保证货物的安全,这也是现代物流企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我国物流行业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也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不断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通过更新设备等手段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企业的现代化需要企业勇于创新,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成本和效率是现代物流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只有不断满足市场需要,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物流企业作为电子商务虚拟经济与客户终端消费的桥梁,承担着仓储、运输等环节的任务,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才能真正做到让顾客满意,完善的物流也会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

(三)加快物流组织结构转变物流业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企业组织结构不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和层级很少,这种灵活分散的企业结构在市场发展初期具有决策效率高、信息传播速度快等优点。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企业组织结构所带来的决策失误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快物流企业组织结构转变是我国物流企业今后发展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可以采用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减少管理层级,在节假日和其他一些物流高峰期提高运转效率,尽量做到零库存,未来的物流竞争是如何将电子商务中的产品最快捷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全产业链竞争,加快物流组织结构转变成为实现企业最快捷和成本最低经营目标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电子商务和物流经济作为信息时代的两大支柱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也是国家最为重视的产业之一,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电子商务基础环节,物流经济的巨大作用已经得到政府和社会民众的一致认可。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物流行业改善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行业在与电子商务行业的密切合作中提升自身的实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已经成为时代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宁,陈晴旖.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经济促进作用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3(3)

市场经济作用篇9

票据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商品交换和商业信用的发展而发展。初期的商业信用采用挂账的形式,后来,为保证债权债务双方的权益,才产生了商业票据。

票据是出票人签发的、约定由自己或者委托他人于见票时或确定的日期,向持票人或收款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票据具有汇兑、支付、信用、结算和融资等功能,其中票据的核心功能是信用。  应该说票据就是在货币或商品的过渡中为反映债权债务的发生、转移和偿付而使用的一种信用工具。

从本质来看票据的特征是:1、有价证券。票据所表示的权利和票据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权利和票据完全溶合为一。行使票据上的权利以出示该票据为要件,否则票据债务人有权拒绝,并不负迟延的责任,故又为提示证券。2、货币证券。票据的给付标的以一定的金额为限,故和仓单、提单等以货物为标的的证券不同。3、要式证券。其作成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所规定的款式,缺少应记载的事项,其票据无效。4、文义证券。票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完全以票面的记载为准,除法律所规定的以外,执票人不得要求票据所载文义以外的权利,票据债务人也不负文义以外的义务。5、单务证券。执票人可以凭票领取款项而不需给付任何代价。6、无因证券。票据权利的发生,不论它有无原因和是否合法,都不影响票据的效力。7、流通证券。票据和普通债券不同,可以用背书或交付的方法直接转让其权利于他人,并在市场任意流通,而不需要按民法的规定通知债务人,才能对债务人发生效力。

所谓信用,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社会主体由于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其他主客观保障因素的存在,确信自己的利益会得到圆满偿付,从而使双方利益的互易发生时间的延迟或空间的转换。经济主体之间因为资金短缺、周转不畅等原因而利用相互间的信任和承诺,赊销商品、延期付款或预付部分货款进行商品买卖, 是为商业信用。银行利用自己的资金实力、声誉保障,对其他经济主体吸纳存款、发放贷款, 进行间接融资, 是为银行信用。由此阐发, 公法人信用、私法人信用、自然人信用等多种信用形式并存, 构成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信用体系。在整个信用体系结构中, 除去不能形成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所谓日常生活中的“信用”,不管哪种信用形式, 其实质都是反映人们之间债权债务关系。而这种债权债务关系表现在票据上,就是票据的信用。票据信用是构成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重要因素,票据之所以作为一种经济工具被创造出来,其最初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人们要利用票据的信用功能来进行商业活动,促进商事交易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为一种书面凭证,票据本身并无价值,正因其有信用作基础,因而可以兑换为现实的货币,还可以代替货币充当资金交易的媒介,执行流动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职能,发展到今天甚至可以融通资金。票据离不开信用,社会信用程度越高,票据就越容易被社会所接受和使用。因此,可以说,信用是票据的灵魂。没有信用,票据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可能与必要。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又是信用经济。随着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信用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深入, 与信用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虽然对经济体制和经济行为的法律指引日趋成熟,但是从整体来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大环境下的诚信意识淡薄,商事行为中的信用缺失、不讲商业道德的情况时有发生, 严重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纵观古今中外经济运行的规律,培养诚信意识,发展信用经济,是建设良性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因此, 总结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经验教训,信用的缺失是一大危机,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在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经济立法的同时, 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体系, 严格规范票据行为,这是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票据信用的主要作用

通过从微观的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的市场经济运行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票据信用的主要作用如下:

㈠ 发展票据信用能够给企业融通资金提供便利,同时使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更加明晰。

在票据的信用功能被推广并获得普遍信赖的前提下,票据作为设权凭证,拥有票据的所有权, 即意味着拥有票据上所记载的债权, 就可以利用商业票据取得相对人的偿付, 或者对相对人进行债务清偿。这体现的是票据的支付和结算功能。更重要的是, 票据的做成及流转是以出票人或债务人的信誉为前提的, 也就是以“信用”为前提,持票人及后手债权人之所以接受票据,就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利益可以得到圆满偿付,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债务人才可以通过出具票据来缓解资金压力,赊购商品或者得到其他的融通便利。即使出于主客观原因,债权人的利益不能及时获得,但是有严谨的票据相关法规对其利益给予保障,可以进行追索或实施其他补救措施,债权人也不必担心会受到损失。如果票据未到期, 在票据信用得到普遍信赖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利用票据作为融资工具, 到银行申请抵押或贴现贷款, 实现资金融通。通过票据的流通和转让, 实现资金高效运转、高效利用。在资金短缺时, 商事主体可以签发以自己为付款人的商业本票, 实现资金的自我补充和调节, 这样的运转形式,使经济主体得到充分的活力,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状态。

㈡ 票据信用被普遍接受和信赖,能够促使经济主体更加自律,有利于经济主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微观经济环境的规范化。

票据信用功能给经济主体带来的巨大利益,使得所有经济主体都不能忽略不愿放弃,由此会更加珍视获得这种利益所倚靠的商业信誉、口碑和信用度,从而更加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商业行为,在经济交往中更加严谨诚信。如此以来,单个经济主体的诚信自律相互叠加相互影响,使所有的经济主体在整个经济环境下营造出一种集体诚信的氛围。诚信的提高和扩展,也能够影响到与之相关的经济链条的其他环节,便形成了一种经济和谐发展的良性趋势。由诚信作为经济主体的基本素质,在此之上的其他因素,譬如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售后服务体系,银行的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等,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则经济主体的整体素质会得到必然的提升。在整个经济运转环节都得到优化的前提下,微观经济环境则更加规范,从而使宏观调控也会更加顺畅。

㈢ 票据信用被大众接受和遵行, 可以规范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调整经济总量与货币供应量的平衡,降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风险。

如果票据信用被整个社会广泛认可和信赖, 那么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贷关系就不再是资金供给关系, 而是票据所记载的资产与银行金融资产之间的交互关系。银行可以凭借对票据抵押或贴现量的增减来调整资产结构, 减少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同时银行发放贷款投放货币所引起的社会需求变动与银行持有票据背后所代表的商品量和劳务的供给量的变动之间, 存在一种无形的内在经济联系, 有利于达成货币量与价值量的平衡, 减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压力。再者, 专业银行或商业银行以从中央银行进行票据的再抵押、再贴现的方式来融通资金, 可以避免中央银行迫于压力发放再贷款投放大量基础货币的传统做法, 使货币发行机制得以正常化, 有力地遏制通货膨胀的压力。

㈣ 发展票据信用有利于完善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 提高宏观管理水平。

商业信用的发展和票据化程度的提高, 使得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再贴现率等手段来调控宏观经济的运行。在商业信用特别是票据信用得到普遍信赖的前提下,当经济运转出现形势不稳定的情况时, 中央银行可以提高或者降低再贴现率, 以此增减专业银行的融资成本, 在银行利益约束机制逐渐强化和利率逐步市场化的前提下, 专业银行会对中央银行贴现政策信号的变动自动做出灵敏反应, 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对企业的贷款利率, 从而控制供需要求, 平衡经济发展。这样, 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等途径, 对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进行有效地间接调控, 避免利用信贷规模等传统行政手段进行直接调控对经济运行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从而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机制, 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三、我国商业票据信用评级的建立与完善

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用功能发挥程度的制约。信用要发挥其功能,关键在于当事人的可信赖程度,而对于票据的信用,则关键在于票据关系当事人的可信赖程度。可信赖程度是个主观感性的事物,在纷繁复杂的经济交往中,双方主体通常原本并未进行过交往,无法立即得到对方资信程度的认知,但是要进行交易,票据的便利功能又无法忽略,于是便需要由中立权威机构对市场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客观、可量化的、能够被普遍获得的资信评价。这便是票据尤其是商业票据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所在。

商业票据是信用性票据,直接反映了发行者的商业信用状况。市场对发行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发行者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和健全的财务制度才能发行商业票据。虽然商业票据的发行者一般都有较高的信用等级,但较小或不太有名的低信用等级的企业也可以发行商业票据,但必须借助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公司给予的信用支持(这种票据被称为信用支持商业票据),或以高品质的资产为抵押(这种票据被称为抵押支持商业票据)。商业票据评级是指对商业票据的质量(即债权实现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价并按质量高低分成若干等级。其意义在于:

1、有助于遴选合格主体进入市场,有效降低遭遇信用风险的可能。信用等级低下的企业将会在经济活动中受到冷落,起到了自动降低市场风险、保护商事活动当事人利益的作用。

2、有利于经济主体融通资金。对于不为对方当事人所熟知的经济主体,中立权威机构对它的等级评定即代表其资金实力、信誉度和还本付息的可靠性,使其他经济主体能够根据资信等级决定是否与其进行经济交往,也从而决定了其能否从其他主体那里得到资金融通和得到多大的资金融通。

3、有助于利率的形成机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在真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由资金的供求双方决定,双方都希望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利率水平。但资金的提供方为了保证资金安全,自然对不同信用度的需求方提供差别利率来促使其提高商业信用。票据的不同等级反映了不同的信用利益,一般而言,利率水平与等级的高低成反方向变动。

4、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在WTO的大环境下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对商业票据评级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在我国票据评级体系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应该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吸收借鉴国外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及票据业务发展状况加以具体运用。同时,商业票据评级体系的建立健全,也会吸引外国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票据市场。

我们认为,发展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商业票据必须统一托管在同一机构,不能分散在不同机构,必须保证债券的债权登记准确、清楚;二是管理机构应当集中统一,不能分散、分级审批,以控制总量并及时发现问题;三是制定统一的准入标准和政策,减少主观判断;四是引入好的评级机构,对公开发行的商业票据进行信用评级;五是在准入上应减少管制,由市场评判商业票据的优劣。商业票据评级的内容大致包括:流动性,即短期偿债能力,可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总体流动性分析、备用流动性分析、额外信用支持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实践中重点评价的是资本结构,即企业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重;盈利能力,主要用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来衡量,其中后者为利润总额和利息支出总额之和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企业经营情况,包括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外部经营环境,考察企业素质、行业特点、企业的其他情况;发行商业票据的用途与目的。

有了评测标准和评测内容,如果没有权威的评测机构,则其结果难以让人信服,那么商业票据信用的评级机制也就形同虚设。由于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规模小而松散、业务范围不统一、人员素质不高等缺陷,所以有必要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票据信用评级机构。可以先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组建全国性的票据评级机构,由人民银行牵头成立,能有效地利用其自身积累的业务资源,增强评级的科学性与权威性,然后当评测机制走上正轨,将原有的依附于银行的票据评级机构脱离银行体系,独立为中立的市场中介机构,既不失已经形成的权威性,又可以增强其公正性。

宏观上可以建立商业信用评级机制来促进经济主体诚信自律,但是自律的根本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能够适应法制经济、诚信经济的需要,也必须与当今整个国际商业通行规范相融合。我国目前票据法的规定与国际通行规范有诸多不同之处,这样在日益增多的国际商事交往中就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譬如,关于票据的无因性问题。 所谓票据的无因性,是指票据权利一旦成立,便与其赖以发生的原因(即基础)相分离,票据产生的原因有效与否,与票据权利的存在无关。纵观世界各国及地区的票据法和国际统一的票据法,无不贯穿着票据的无因性原则。票据的无因性特征是票据流通性和信用性的始源,已经成为世界票据法的立法原则和灵魂。然而我国的票据法沿用现行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不承认票据的无因性。理由是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信用观念和票据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如果我们把票据的无因性加以绝对化,将不利于维护我国的金融秩序,也不利于票据的正常流通与使用。因此票据法中诸多规定均不符合现代票据法的原理,且规定其内容应由其他相关的法律如民法、银行法等予以规范。这种规定虽然对遏止当事人实施票据诈骗活动、保护正当持票人合法权益有一定的防范作用,但却以损害票据最基本的流通功能信用功能为代价。然而因为票据具有证券责任的特性,对票据的流通转让,法律注重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即虽然票据的取得可能不合法,但第三人以善意继受取得票据的,仍可享有票据权利。因此,即使否定票据的无因性,当事人仍然可以在非法取得票据后,再将其转让给善意第三人的方式来骗取资金和规避法律。这样,所谓遏止诈骗活动的立法目的也就无法实现。 诸如此类的效用不大的非通行规定在我国票据法中还有多处。既然如此,不如大胆引进通行规范,在此基础上小心求证国内实践,不能因为我国目前整体信用意识不强就因噎废食,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需要完备的法律给予适当超前的指引,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我国票据法修订的关注点。

商业票据信用等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相关票据法规的修订和补充,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票据的信用功能更大地发挥作用,而票据信用被广泛地接受和信赖,又会在市场经济制度的最底层产生强大的推进力。所以说,票据的信用,是市场经济深入繁荣发展的发动机。为了增强这个发动机的动力,我们必须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票据行为,随着票据在经济交往中作用的日益增大,诚信意识和信用精神必将越发深入人心,信用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将会相得益彰,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下推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 《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 第三卷 法律出版社 P394-395

2 罗光林 《发展票据信用对规范我国经济秩序的作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1

市场经济作用篇10

一、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法的作用总述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开始用经济法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计划经济和经济法相生相长。就我们所知,早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刑法和民法,但是它们一直到现代社会还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计划经济和经济法相生相长的观点也是无稽之谈。但是,中国在修改宪法时提出加大对经济制定法律的力度,是不是就代表经济法是有效的,而且还可以为经济法注入强劲的动力呢。答案不一定是肯定的。如果经济法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市场经济不需要经济法,不管制定什么样的法律,也不管经济法的源头在哪里,经济法都不需要存在。当然,这个假设也是不存在的,是荒谬的。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在哪个阶段,经济法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都十分紧密。

最初的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来支配,也就是依靠自由市场自身的调节。这种方式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后来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看不见的手日益显现出其缺陷,它已经无法解决市场经济的重重矛盾和冲突,更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开始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经济法随之产生。国家利用经济法使得市场经济摆脱了盲目的自由性,解决了自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促进法律和经济以及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更加和谐,从而完善了市场经济。总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法利用政府的调节和控制等强制手段来克服市场经济的种种问题,而经济法正是政府利用法律来调节和控制经济的唯一方法。

二、经济法有利于正常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

(一)经济法保证正常高效的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秩序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关键因素。正常而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市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如何建立正常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经济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活动秩序,都需要法律法规作为依撑,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建立秩序。因此,市场经济秩序也离不开法律的指导。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方面扮演着引导者的重要角色,保证市场经济的秩序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不违背法律的规定。经济法保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这是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不同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达到最高最优的利益,只是市场经济的关键要素和内在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不是很形象,它的内在特点要求利用载体确定和阐释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经济法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体现了市场经济追求最优利益的内在特点。

(二)经济法保障及时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方面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市场经济的秩序影响着经济体制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最后的实施成果。因此,不仅需要建立正确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且需要使得这一秩序更加及时,而且更加有序。经济法能够保障市场经济的秩序及时地追随市场的变化情况,正确地遵循市场的经济规律,从而在及时和有序的范畴内建立市场经济的秩序。所以,我们需要给予市场经济的秩序以极大的关注,发挥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利影响,建设有效而及时的市场经济的秩序。

三、经济法有利于规范约束和调节市场经济活动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制造方产生的社会收益可以利用协议、约定、合同等经济活动,转化成为自己拥有的个人收益。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获得个人的最大利益,常常会发生一些过于激烈的经济活动,没有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而且违反了经济法。因此,经济法对于经济活动的规范化起着关键的作用。除此之外,经济法还发挥着约束经济活动的作用。经济法需要和民法、商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利用各自的约束作用,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经济活动。最后,将社会利益转变为最优的个人利益。在保障整体利益的前提下,经济法在这个过程里发挥调节的作用,使得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合理有效的进行。

四、经济法有利于约束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的角色

最初制定经济法的目的是规范一切经济活动,约束一切经济行为。而经济法的实施主体由政府承担,政府通过经济法对市场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从而使其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在经济法的制定和执行过程里,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政府虽然是经济法的主要承担者,管理市场经济,不过经济法却能够确保政府在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市场经济的调节和管理。在制定经济法的时候,明确指出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有效地规范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角色,给予政府法律的支撑。

不管是经济法的制定者还是实施者,都不是仅仅以追求真实、善良等作为目标,而是规范和约束。在经济法的制定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对政府的规范化不高,约束力也不够。另外,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调节权力太多,制定了许多强制性的规定,使得经济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都远远高于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法律法规的数量。因此,比起其他行政法规,经济法更加具体地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进行规定,使得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更加明确和清晰。

五、经济法有利于为市场经济营造公平的环境

政府应该给市场经济营造公平的环境去进行竞争,使得每个市场主体都能够以相同的条件参加经济竞争活动。政府通过经济 法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对每个市场主体都进行相同的法律保护,不偏不倚,也不区别对待。经济法用法律来维护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并且还能弥补其他法律在市场竞争中的缺陷。经济法不只是保护市场经济中的个体利益,还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两者不偏废其一。经济法营造公平的竞争氛围,比如关于消费者的权益,或者产品反倾销等法律,保护所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经营者履行应有的法律义务,惩罚一切不正当的垄断经济行为和经济竞争活动。经济法以社会的利益为根本目的,保护每个个体的利益,试图营造公平、平等而自由的经济竞争体制,保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经济法有利于建立合理高效的金融市场

金融活动可以把每个经济环节紧扣在一起,市场经济离不开金融。市场经济需要法律,那么金融也需要法律。所以金融法律是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一个国家内部,金融在各个方面都无所不在,稳定和健全的金融对市场经济快速高效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金融法律,促进完善的金融市场,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金融危机一旦爆发,便对市场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其影响深远,对全球各个国家都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在金融危机狂卷之际,许多金融机构都把经济损失转移到人们身上。这些部合理的做法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也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的调节是必要的。政府通过经济法建立合理高校的金融市场,使得各种金融活动更加快速而正确地进行,保证合理合法的金融行为,防止一切不合理的金融行为,使得所有利益者都受到法律的保障。

七、经济法有利于保护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

通常来说,经济法发挥效用的条件是市场经济的紊乱。在出现经济问题时,经济法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通过法律调节和控制市场竞争,保证市场经济的自由,进而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不是撇开经济法不谈,也不是违背经济法的规定无拘无束的发展,而是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促进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经济法不是阻碍市场经济的自由,而是为其提供法律的保障,限制非法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是这种作用需要把握好力度,否则就会过与不及,使得经济法失去应有的效果。经济法不仅指明政府调节和控制经济的角色,还对其角色进行了一定的限定和约束,防止不合理的干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就起到了维护市场经济自由的作用。

八、经济法有利于合理分配不同的经济利益

法律包括权利和义务,两者存在于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权利和义务对经济利益发挥重要的作用,经济法对权利和义务进行法律规定,并且对经济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经济法对各种经济活动的从事要求进行法律的严格规定,使得满足要求的人才能够从事这项活动。因此,经济法能够赋予个体使用经济资源的机会。而且经济法还根据各种阶层和产业的收益进行分配,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有所体现。经济法能够做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它按照各种对象提出相应的要求,使得每个利益都能够均衡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九、经济法有利于市场经济主体的信息互动

市场经济作用篇11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政策对我国市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发展应以经济政策作为指导,对企业经济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企业能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对企业生产、产业调整以及运行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许多企业没有遵循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企业自身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产生了诸多不良结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经济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应对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全面改善。

2经济管理的特点

2.1结合实际情况调节市场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应结合社会主体特点发展市场经济,针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管理市场经济。根据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市场调节是一种主要的经济管理模式,企业资源交换分配工作是市场调节之中的主要内容。应根据经济管理结合实际情况调节市场,促进企业经济的顺利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具有民主科学性

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民主科学特点。对企业的市场经济发展开展研究的时候,经济管理需要结合企业的情况开展,符合市场的发展特点,确定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应考虑到市场的发展需求,掌握经济的发展趋势,将市场经济发展之中企业的优势以及劣势总结出来,将其中的问题找出来。经过市场的调查获取有参考意义的资料,根据市场中的经验,将处理问题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整合,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带来帮助。

2.3发挥有效的作用

经济管理能够在企业的市场经济发展中起到有效的作用,还能够带来深刻的影响。经济管理能够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分配进行调整,使生产结构更加的合理,同时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进而使国际市场得到发展。

3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经济管理能够为市场经济发展带来更好的条件,调节社会生产中产生的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还能够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活需求都逐渐提升,但是在整体上,我国的社会生产中还具有不平衡的特点,整体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应通过经济管理进行调节,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善。

3.1缓解发展不平衡问题

“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之中,同时经济社会的矛盾转化成了人民美好生活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表明了我国的政策应集中在解决矛盾问题上,使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解决,实现社会的平稳发展。经济管理能够对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情况进行调节,使不平衡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保证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通过有着差异性的补贴和优惠政策等对经济进行调控,使不同的地区能够有适于当地发展特点的政策支持,为各个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提供有效的条件。借助宏观调控可以实现各个区域之间的稳定发展,减少差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管理能够对产业之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进行解决。随着改革的推进,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是在不同的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部分领域发展情况较好,而另一些领域存在技术空白,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经济管理可以将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产业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持,促进各个产业的经济发展。另外,在贫富差距上,经济管理也能够发挥出有效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将剥削情况去除,使贫富差距减少,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由于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最终的目标,因此需要通过经济管理来逐渐改善贫富差距问题,使我国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满足最终需求。

3.2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市场经济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模式,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之中,买方与卖方之间应将平等资源作为基础,开展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这种模式能够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但市场不是稳定不变的,会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这就需要运用经济管理进行处理。市场经济是将价值机制作为基础,以价格信号为主体进行生产和交换活动的。价格信号存在延迟的特点,而市场的调节是事后的调节,所以会导致经济活动波动过频的情况。同时,信息存在不对称的情况。生产者仅仅能够了解总体供求的信息,难以了解到同行竞争者之间的信息,造成盲目性生产,进而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另外,市场参与主体为企业的经济理性人,企业将实现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各项活动,这表明了市场中的所有企业都带有获取利益的特点。这些失灵的问题需要通过经济管理来进行缓解,使经济管理发挥出有效的功能。

3.3实现社会化大生产需求

经济管理的作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也有所体现。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将社会生产部门分成了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将商品价值定义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总和。为使社会生产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应使两种部类保持合理的比例。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产生的矛盾,指的是资本家的资本逐渐增多,而社会分工结构变得更加详细,这使得资本的分配需求也逐渐提高,这种情况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之中主要的矛盾。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结合特有的优势,将社会资源进行全面的集中,采用有效的政策对我国的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市场运行更加地顺利。社会化大生产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之中能够顺利地开展,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条件。

4目前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调整

目前,企业的生产进入了经济新常态发展时代中,这要求所有的企业都应对产业的结构进行调节,使企业能够在发展中更好地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需要对企业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整,明确其变化情况。

4.1实体经济的变化和调整

目前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资源紧缺,资源需求逐渐提升,这也使得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需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全面的优化,从而使企业能够适应时代的特点,促进经济发展。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实现我国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的技术能够得到改善,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国内的经济管理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使企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目标,借助经济管理的实施能够为企业的结构转型升级带来更好的保障。

4.2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

我国通过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使改革更加全面,使企业经济发展实现以市场为主体的目标。通过对生产结构的调整,使企业能够通过市场供给多元化商品及服务产生新的消费热点,有效地促进国民消费增长,同时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提升,有效促进企业的市场经济全面发展。

4.3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金融风险

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得到了发展,进而网络金融变得更加地广泛,这使我国的企业市场经济面临着更多的风险。金融市场的交易结构也产生了变化,当中存在较多的交叉业务。而在风险管理中,单一种管理形式难以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控制,金融风险的处置机制存在一些问题,这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中产生了非法集资以及不规范的交易行为,破坏了市场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5经济管理主要方式

5.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应通过物价以及利率等宏观的经济变量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货币政策体现在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以及再贴现率上,公开市场操作指的是中央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吞吐现金,进而使社会货币供应得到有效的调节。借助货币政策的调节功能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经济管理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应用比较普遍。

5.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实施财政政策能够使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经济调控能够为国民经济发挥有效作用。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包括补贴政策、收税政策,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增加财政补贴以及减少税收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市场具有更好的发展状态。财政支出政策包括转移支付以及政府购买政策,转移支付能够影响居民的收入,之后影响社会的需求,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以市场参与体形式开展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的发展。

5.3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表现为扶持特殊产业,比如国家引入外资,对技术产业进行扶持,借助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技术为我国的行业提供有效的发展条件以及更好的保障,使一些缺乏技术的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一些落后的产业将面临淘汰,这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会产生较大的阻力。政府应利用产业政策进行调整,在短时间之内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6促进企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应措施

为了保证国内企业的平稳发展,应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政策,对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利的条件,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使企业在市场中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获得发展的动力。为了有效地提升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应借助以下策略:

6.1调整结构

经济管理政策是发展中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趋势能够使企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因此,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宏观市场,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对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能够符合经济的特点,进一步促进企业市场经济发展。

6.2满足市场需求

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应考虑到市场的需求。企业市场经济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对供给端的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市场的发展要求。通过实现市场需求可以为企业的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保障,使市场经济发展更加稳定。因此,企业市场经济在发展中需要对当下市场环境的主要需求了解透彻,从而积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6.3规避市场经济风险

综合运用经济的管理政策对市场经济风险的发生实行有效的规避。一般而言经济的政策调整预示着经济发展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企业市场经济应当实时根据经济管理政策的变动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将风险规避掉,进而确保企业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健。

7结束语

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市场的情况对市场经济进行合理的调控,能够使企业市场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经济管理不仅可以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解决市场的失灵问题,还能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保障。因此,应重视经济管理的作用,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改善,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皓.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商论,2019(16):142-143.

市场经济作用篇12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型的重要时期,而且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其经济形势下的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统计工作能够为其自身发展带来更加真实、客观的资源信息,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统计工作能够为其更好的发挥经济宏观调控作用提供大量可靠、有价值的统计数据。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社会经济统计的优势,让其最大限度的为社会发展服务[1]。

二、社会经济统计和市场经济的概念及其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社会经济统计是对社会经济总体数量方面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它密切联系事物的质的方面,调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并用数字语言尽可能精确地表述出来,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社会性、总体性和数量性。所谓的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它通过市场体系和价格对企业和个人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协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稳定发展[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源配置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的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来说,面对多种多样的社会资源配置,例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等,怎样才能够选择更合适的途径使这些资源都处于最优的配置状态中是值得深究的一项发展课题。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合理优化各种资源[2]。

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首先我们要对这些资源的总体数量进行统计,针对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资源的特点再决定如何最优化配置资源。例如我们要想促进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就应该首先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人文地理等进行充分调查,然后做具体的研究分析,同时还需要对该区域经济的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通过对统计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该区域劳动力人员构成、文化素质构成以及年龄构成等情况,从而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一个较为准确、全方位的认识,即该区域是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适合知识密集性产业。还可以对该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进而分析该区域是发展服务性产业还是产品加工产业等。为了以后调整该区域的商业发展模式,还需要对该区域的居民消费结构以及水平进行综合性调查,以更好的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此外我们经常借用统计学中一个指标数据――恩格尔系数来表示一个地方居民的经济生活状况,该指标是通过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得来的,根据恩格尔系数的递减,依次可以将居民的消费水平定为贫穷、温饱、小康以及富裕,因此为了充分配置一个区域的资源,我们要依照该区域的恩格尔系数来确定其人们在消费中的投资规模,这样就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或者是闲置问题的出现[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要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以用行政命令等方式打破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则,而要想准确、有效把握这些规律,就必须要依靠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来分析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存在的规律。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统计工作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促使市场经济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3]。

三、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 国民经济的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能够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更为有效的依据,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利用统计的方法,对其的产出与收入进行有效的分析,是目前最基本也是最科学的衡量方式。因为生产不仅是衡量国民收入的传统方式,还是现代化社会中用于统计国民收入的基础,但是这种统计方法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因为这种统计方法并没有对人们的福利进行重点考虑,其中存在的非市场行为自然就很容易被忽略掉,结果就造成将一些无形资产如技术投资、人力资本等也纳入到居民的基本消费范畴内,同时也没有把居民的健康因素等有机的纳入到统计学中,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用现代化的统计方法,将这些可持续发展获得的收入以及健康等的改善状况都有效纳入到统计学范围来实现[3]。此外我们可以利用国民收入的自身净值来实现国民可持续收入的精准衡量结果,即在统计国民收入时可以将市场因素、非市场因素以及对国民经济生产有影响的全部因素都考虑在内,并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资本。

(二) 对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有效反映居民财富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在方向上的变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就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础大,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导致我国的经济成本要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再加上资源大量的被使用以及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导致我国的资源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很不利的,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与优化,还会有可能进一步使得收入分配工作复杂化。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政策和科学发展观,希望利用财富的增长来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利用社会经济统计工作,不仅可以真实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方式等,还可以利用统计数据对财富增长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方向上的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的满足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4]。

2、有效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以及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会日益频繁,由于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性的大环境,各国的经济完整性在市场经济中都会受到一定的侵蚀,从而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增长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但是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是必不可挡的一大趋势,也是促使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对全球化程度、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协调性程度以及供需差率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尽可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方式。

3、真实有效的反应制度问题

当前,我国虽然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真正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为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虽然在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掠夺和集约的特性,因此我们要想让社会经济统计真正、有效反应出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方式,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制度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5]。

(三) 经济统计的模型创新工作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瞬息万变,为了能够对其经济现象进行有效的统计,我们还需要有一套统计模型,其不仅可以用来统计数据,还可以用于思想分析。但是每一次的统计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都可以对以前的统计模型进行有效的发现、验证和完善,以及发现更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经济理论。因此,结合实际问题,不断的对统计模型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整合,从而不断创新统计模型,对于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统计中常见的托比、非参数、板数据、样本选择、期权定价以及非正态分布等模型。此外随着知识经济产业的兴起,其发展速度不可忽视,因此建立知识产业、知识产品以及知识经济等相关的统计模型,将会成为统计工作中的一大创新[4]。

四、 运用社会经济统计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成功案例

成功运用统计数据为企业发展服务的例子,在西方国家中要数欧盟,其以整个欧洲为本地市场,并成立专门的统计调查委员会,统计范围涉及到欧盟25国,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同世界各国的统计部门联系,从中整理分析出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发展信息,最终将结果以网络的形式或者是统计会的形式传输给各大企业,因此迅速崛起的欧盟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树立了理想的发展模式。在各大企业接收到欧盟传输过来的统计信息后,就会根据本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对本企业的市场营销、投资方向以及产品研发等做出调整,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和创造利润。例如我们熟知的德国西门子电子产品公司的良好发展就是得益于统计数据,其会定期对市场发展进行调查,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积极调整自己的产品种类和销售方向,以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而在中国境内也有成功运用统计数据的企业,例如海尔集团就是其中一个,海尔集团能够在短时间内从一个不起眼的民营企业成为如今国际可知的大集团公司主要是因为该公司为了了解市场顾客的需求会定期发放顾客需求表,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使自己的产品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6]。

在市场经济中,也会存在一些企业没有利用统计数据就进行盲目生产,结果给自身发展带来严重的恶果。例如东北华联,其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自大,为了扩大发展规模,其事先没有对统计资料做科学的分析,就全方位发展科、工、贸三方面,结果由于后期的经营不善导致该公司仅仅一年内就亏损了2个亿,最终其不得不以破产告终。总的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我国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为了全方位的企业发展,一定要积极利用社会经济统计的优势,对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发展经常做统计分析,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促使我国企业和政府的健康、稳定发展。

五、政府运用社会经济统计为企业发展服务和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措施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政府对企业进行调控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进行间接的企业调控。政府通过利用金融、税收以及财政等手段,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从而实现对全国经济总体发展的宏观调控。但是政府所采取的以上调控措施依然离不开社会经济统计作用的发挥,政府部门只有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现象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才能够正确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发展信息。因此政府不能够只注重国家的GDP总量,还需要关注GDP的质量,以统计数据为依据,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六、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真实的重要性

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以供政府和企业从中寻找在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价值信息,如果一旦统计信息出现错误,就会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到可以影响到经济产业政策制定,小到可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投资方向,也就说,统计工作的造假不仅仅是数字方面的游戏,有时会因为一个数字的造假而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陷入瘫痪状态。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的发展就由于在统计数据方面的造假而严重影响到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例如在时期,国家发展还不是很稳定,各地的经济发展还很落后,但是由于各地任意的虚报产量,大搞“文星上天” “浮夸风” ”亩产万斤”等,当时中央政府也没有对实地情况进行考察,就依据各地的统计结果进行发展决策,大搞,大搞大锅饭,采用农村土地合作社来发展我国未来的经济,但是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该政策就受到了人们的质疑,经过中央领导人的实地考察后,发现大部分老百姓根本就吃不饱饭,搞大锅饭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做法,最终领导人亲自进行资料搜集,采取了安徽农民分田到户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我们必须要重视社会经济统计的真实性,在进行统计工作的时候,统计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要利用数据反应客观、真实的经济发展,而不能凭借主管的臆断随意捏造数据。此外针对那些对统计数据弄虚作假的人员一定要严惩,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7]。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科学发展观也逐步得到完善。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处于过渡时期,计划经济仍有残留,但是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与发展定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并逐步走向成熟,但是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支持,统计工作作为众多行业中中一个,其通过对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现象进行统计,利用科学方法以有效的数据显示出来,以供企业和政府从中提取出对自己有益的发现信息,让企业不断调整自己的投资方向、营销策略以及产品研发,从而促使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彦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05):16―18.

[2]郑慧君.新形势下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J].商场现代化.2011(07):60.

[3]仪德琛.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的若干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18):24―25.

[4]万先萌.充分发挥统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3(24):35 .

市场经济作用篇13

一、市场经济的概念及意义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法制经济。这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市场经济是主体多元化的经济

在经济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经济关系。只有对这些复杂经济关系加以法律规范,使各自的责、权、利明晰化,才能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必要的前提。

(二)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

它要求各个商品生产经营者处于平等的竞争条件下展开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优胜劣汰,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这种公平竞争的秩序,唯有通过经济法律的形式才能有效地确立起来并贯彻下去。

(三)市场经济是受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是不行的,要求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这种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间接的调控。实践证明,不论政府以哪一种手段进行调控,只有在相应的法律保障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可见,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必须是一种法制经济。这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二、经济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及作用

(一)保障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我国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公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宪法没有结合各个部门、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形式的具体情况作具体规定,也没有规定对侵犯权利行为的具体处罚内容。经济法把宪法的有关原则规定进一步具体化。例如明确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和个体生产经营者的法律地位,确定各经济主体对社会主义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限和职责,规定他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建立经济法律关系的各种权利和义务,怎样做好以责任为中心的权、责、利相结合,实行有奖有罚、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对于各种违反经济法规,损害国家、集体财产的违法活动,经济法规定了明确的经济制裁办法,刑法及某些经济法则规定了打击那些严重经济犯罪行为的具体条款,从而有力地保护了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促进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二)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济活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