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案例分析实用13篇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1

案例教学是在教员的引导下,通过案例所呈现的具体典型情景或故事,由学员充当案例中的某一角色,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演绎、推断、归纳和处置,从而培养学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1]在军事院校教育中,案例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院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同时也有利于训练学员的实践能力、实现知识到能力素质的转化。[2]目前在军事院校中,案例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王瑞研究了美军院校开展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模型;[3]解永芬等探讨了在任职培训教学中采用与Seminar相融合的案例教学法;[4]郭巍、常翔等在航空装备教学中,通过航空装备故障判断案例及其处理方法,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5]张复春等结合航空理论学科特性,就航空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索。[6]总体而言,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建设以及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是影响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校“武器装备系统概论”的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探索了一种基于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技术支撑的案例教学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案例教学的目标

“武器装备系统概论”是我校军事指挥类专业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和工程技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选修课程,选课人数较多。课程旨在使学员掌握主要武器装备的特点、分类、发展简史、装备性能以及基本科技原理,理解典型作战样式中武器装备的运用原则与方法。课程教学将武器装备系统划分为弹药、武器、平台和体系四个层次,首先弹药是对目标实施直接毁伤的装备,如通常所称的战斗部;武器是将战斗部直接投射到目标位置的装备,如枪炮、导弹等;平台是具有装载武器、弹药或其它装备,并能够在相应作战空间中机动到目标区域的装备,如陆上、海上、空中和空间作战平台等;体系则是上述弹药、武器和平台装备组成的具有多种综合作战能力的集成系统,如航母战斗群、联合火力打击装备体系等。[7]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点之间关联关系复杂,单纯依靠教员的课堂讲授很难面面俱到,必须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针对教学对象是大四的学员,已具备一定的科技基础知识。因此案例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学,了解武器装备基本性能参数,掌握武器装备体系制胜机理,夯实学员技术与战术相结合的指挥素养。案例教学的重点是以作战应用案例为背景,采用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手段,构建武器装备体系,通过对作战过程的推演、问题分析和情况处置,提升学员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围绕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员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案例设计、问题分析、仿真设计、对策研究和实验评估的各个环节中,采用学员分组实施、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协作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1)案例设计。案例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军军事斗争准备需要,选择某热点地区,例如南海区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扮演地区冲突的各方,设计案例背景、作战条件、双方可能参与的行动、以及作战过程,讨论形成一个作战想定。(2)问题分析。从作战想定中,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员截取作战过程的片段,指导学员进行细化分析,从中提取出一些关键问题,例如防空作战中,多部雷达的联网对作战的影响;在电子战中,干扰节点的选择;作战过程中的目标分配问题等等。(3)仿真设计。将问题分配给学员小组展开独立研究。学员首先要查阅资料,整理武器装备性能参数、兵力编成、作战规则、作战条件等基础数据;随后根据想定中的作战行动,依托课程教学平台,根据建模规则,建立武器装备体系;最后对体系中的模型参数和实验参数进行配置。这一步需要学员分工协作完成。(4)对策研究。学员小组根据自己的角色(冲突各方的指挥员)的角度,根据武器装备的特点、敌情等方面从武器装备运用的角度探索装备运用的策略以及提高装备效能的方法。例如电子战中,不同的干扰方式、不同的干扰目标对整个作战体系的影响,将不同的策略转化为不同的仿真方案。(5)实验评估。通过不同的仿真方案、仿真参数的实验运行,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促进学生对现代战争中的武器装备运用策略的思考,并撰写研究报告。

3案例教学平台的构建

考虑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课程教学要求,所采用的案例教学平台必须能够实现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数据采集和对比分析,同时应该使用简便,结构灵活,使得学员能够快速掌握其使用,集中主要精力在研究的问题上。可以采用的案例教学平台可分为仿真软件类和战争游戏类,如MAK公司的VR-FORCE,VPI公司的STAGE,matrixg-ames的COMMANDNAVALAiroperations等。这里介绍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通用仿真建模与仿真平台(XSimStudio,简称XSIM)。XSIM包括专业模型库,支持用户利用已有资源直接开展专业领域的研究、论证、试验和训练工作;同时提供了建模框架和应用框架,支持用户进行模型和应用的定制。其主要功能如下:[8](1)模型设计。提供公共的模型框架和建模规范,支持组件化的开发模式,用于辅助开发系统所需组件模型。(2)仿真驱动。提供规范的军事模型框架和作战流程框架,根据想定内容集成、驱动各领域模型,通过时间管理、战场管理和环境管理等服务调度各军兵种模型的运行和交互。(3)管理控制。支持仿真想定多方案多样本的分布式运行;支持云端节点管理,包括运行环境部署、系统状态管理及软件远程启动。(4)模型组件库。提供飞机、雷达、舰船、导弹等功能级实体模型组件,以及空中作战、地面火力打击等战术规则类行为模型组件等,可供用户选配使用。(5)想定编辑。将作战行动方案、战术意图转化为仿真方案,为分析、优化、统计提供支持。(6)数据统计。对仿真过程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以图表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在线和事后分析、回放提供支撑。由于XSIM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库,学员主要工作是使用想定编辑功能,通过左侧的模型组件库中选择使用的模型组件,拖动到右侧的编辑窗口中,并进行简单的配置后即可形成仿真方案,并展开案例研究。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2

一、在任职教育中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教与导相结合,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案例式教学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着眼互动,建立良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员与学员一道去探索,在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分享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向心力和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员提出向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式教学是以现实问题为牵引,教员根据不同岗位学员的实际情况,将问题融入到教学案例之中,让学员对其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分析,理清头绪,揭示问题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任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学员有了创新能力就能够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案例式教学中,分析案例的思路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促进思维的发散,鼓励学员从不同的思路得出结论,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

二、案例式教学理念及特点

案例式教学是指教员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选取整理案例作为阅读材料事先发给学员,先由学员课前准备,概括提炼自己的基本意见,教员上课时组织引导学员分析案例,提出问题与学员共同讨论,最后再由教员总结。案例式教学的目标就是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高度的真实性、客观性。案例式教学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是学员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或解决问题的地位,认真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学案例一定要立足实际、真实可信,这样才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此外案例还必须其有客观性,不应掺有个人倾向性意见或观念。

二是鲜明的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案例式教学的目标是要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单纯的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这个思考过程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三是案例答案的多元化和最佳化。案例为全体学员提供了同样的情境和信息,从同一起点出发,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会有多种解决的方案,有时也可以从多种方案的比较鉴别中寻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当问题较为复杂时,教员可引导学员进一步思考、探索,直到能看出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为止。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的选择,可开拓学员的思路,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展案例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化地加以滥用,都必然会带来诸多负效用,案例式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能力原则。传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了解一定的知识,而实践教学的着眼点则主要是让学员知道如何行动。案例式教学正是二者的最佳结合,而且更注重学员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案例式教学,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案例式教学不仅重视学员学到的知识,更看重培养学员的能力。

实践原则。在案例教学中,学员一定要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分析,做出判断,而不是在做不切实际的空想。摆在面前的案例,有血有肉,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使学员完全处于一种实践之中。而且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

给学员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培养学员学会在实践中解决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案例式教学就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

参与原则。高度参与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学员主动参与,案例教学才能成功。换句话说,学负参与的程度可以作为案例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据介绍,在哈佛的案例教学中,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员们为争取得到发言的机会,常常互不相让,你抢我夺,有的学员不顾教员的引导,仍然在那里唇枪舌剑。可见,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参与的程度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搞好军校的任职教育,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只有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规律,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将案例式教学引入到军队任职教育中,既符合任职教育的特点及规律,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解决工作中的疑点和难点,训练学员的推理判断和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合理推进,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创造出适合军队任职教育培训的新模式,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高扬、郑海燕、周胜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彰显任职教育的新理念[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7

[2]马砚斌.“研究式教学”:军事任职教育教学的新思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7.3

[3]杨剑.案例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6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3

一、“培训+比武”教学模式解决的教学问题

从部队作战力量建设发展进程来看,高科技条件下指挥与技术相互融合的特点日益凸显,实战化训练对技术把关、技术处置和技术决策能力需求尤为突出。从专业技术军官培训实践来看,受制于工学矛盾,部队骨干难离岗、生源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长期存在;专业教学以理论教育为主,与作战训练和装备使用实际脱节,对岗位核心能力生成作用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培训结果与军官使用关联度不够,难以形成培训和实践往复的良性循环。解决学、训、用一致性问题,急需构建一种与以往知识传授型教学相比,更加符合部队战斗力生成规律,部队与院校横向协同更强、纵向衔接更紧,学用更加对接、能力培养更显优长的“培训+比武”教学模式。

二、“培训+比武”教学模式分析设计

(一)优化顶层设计

以往培训通常是将考核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手段,学什么考什么,但受限于培训学制和内容等因素,难以全面衡量学员岗位能力水平。单独组织专业技术比武,往往导致以背原理背题库代替专业学习,同样很难发现、培养能拍板定案的高手大家。“培训+比武”教学模式采取机关指导、院校主导、部队参与相结合的设计机制,通过培训打通武器系统原理,研究实战化技术保障问题,实施以故障处置和咨询决策为重点联合考核,以岗位为节点实现培训与比武的无缝对接。

(二)改革内容体系

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系统性、学科逻辑性,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重理论轻实践,突出教员中心,忽视学员能动作用等缺点。以比武代替培训,突出特点是重视岗位能力培养,但也暴露出其理论短板,对人才长远发展支撑不足。“培训+比武”教学模式以岗位为指向、以问题为牵引、以能力为本位,构建起基本理论、能力提升、深化拓展三个梯度层面,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模块,更加突出综合性、前沿性和应用性。通过建立院校与部队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审定教学内容机制,实现内容体系动态调整。

(三)灵活教学方法

层面式、模块化内容体系突破了以往学科专业理论体系,在“培训+比武”教学模式实施中要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大力开展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广泛组织经验交流、专题研讨和课题研究,使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学习过程。教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问题设计者、讨论平台搭建者、研讨问题组织者和引导者;学员由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教学资源提供者和现实问题研究者,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严格比武考评

融合培训课程考试和专业技术比武的优长,以比武形式驱动培训课程考试改革,使考评方式由原来单一的课程考试发展为机考、口试和答辩等多种方式综合性考评;考评内容由课程专题的教学知识点发展为实战化l件下岗位知识的综合运用;考评工作由院校单方组织发展为机关牵头、部队和院校共同参与的联合考核;结果运用由对个人记入学习档案发展为对单位的通报表彰,确保考核评价公平公正,结果可信可用,进一步激发送学单位和参训学员学习动力。

三、“培训+比武”教学模式建设路径

(一)紧贴岗位任职需求,优化设置培训内容

聚焦实战化要求,坚持把高标准完成培训任务作为有效履行院校职责、助推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使命任务,倾全校之力、集优质资源,力争办出效益,办成品牌。对接部队需求搞好调研分析,分批安排专家教授赴部队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培训需求座谈会,围绕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组织、考核方式收集汇总意见建议,为科学组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培养方案,着眼解决专业技术军官岗位实践的现实问题,按照基本理论、能力提升、深化拓展3个层面设课,综合运用专家授课、案例剖析、研讨交流、现地教学4种方式,精讲串讲基本原理,研深研透典型故障,启发拓展理性思维。集中组织参训单位专家来校审课,边训边改、动态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集中优势配置教学资源,建立以学校名师、教学骨干为主,研制生产单位、研究院所和部队专家为辅的师资队伍,收集整理武器装备与操作训练资料,编印培训配套教材讲义挂图,为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二)着眼提高核心能力,探索创新组训方式

突出技术为主的鲜明特色,围绕实现型号通、系统通、体系通,积极探索组训方式方法。深讲原理强基固本,围绕武器装备设置综合课程,突出设计理念、结构机理、技术参数的系统讲授,所有专题集体备课,实行教研室、院系、学校三级把关,采取探究式、启发式授课方法实施小班化教学,深化对武器装备工作原理和作战运用的理解把握,夯实专业理论根基。精讲案例深化理解,精选武器系统使用过程的典型案例,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从状态表象、原因机理、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引导学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结提炼常见故障处置的原则、流程和方法,增强处置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研讨碰撞升华,按照贯通武器型号系列、促进专业融合的思路,指导参训人员立足岗位实际,发挥专业所长,采取经验介绍、质疑辩论、方案点评等方式组织研讨交流,将问题剖析与专题研讨相结合,促进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互学互鉴、共同提高。集智攻关破解难题,围绕制约部队实战化训练的瓶颈短板,梳理汇总技术难题,聚合部队院校各方力量共同深化研究,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紧跟前沿拓展视野,邀请军地单位知名院士、专家教授来校,围绕高新技术与武器发展、成熟技术拓展运用等内容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赴航天科技集团、科工集团等单位开展现地教学,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维层次。

(三)坚持实战标准牵引,提升考核比武成效

贯彻落实真难严实要求,突出“火药味”“对抗性”,坚持在实训实考、真练真比中考出真水平、比出真实力。考理论知识比专业基础,不提供题库、不划定范围,围绕武器全系统基本原理和全流程重点把关环节命题,由计算机随机生成试卷,实行网上机考、现场打分。考排除故障比专业技能,依据武器装备在研制试验、训练演习中的真实故障案例,综合拟定考题,不分专业岗位、不降低难度,由学员随机选题,既阐述工作原理、分析故障机理,又制定排故方案、拿出解决对策。考想定作业比筹划指导,设置实战化背景,以作战流程为主线,撰写想定作业,采取专家背对背盲评、学员面对面答辩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成绩,既考察学员技术筹划水平,又检验临机处置能力。考问题研究比综合运用,采取命题作文与个人选题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员围绕现实问题撰写研究报告,从理论认知深不深、武器装备熟不熟、症结根源找得准不准、解决措施实不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四、“培训+比武”教学模式实践成效

(一)理论创新成果

第一,通过一体化设计“培训+比武”,实现了“学、训、用”的融合贯通,解决了送学单位积极性不高、参训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第二,运用实战实训资源,构筑了“精、新、实”教学内容体系,解决了教学内容注重系统全面而弱化针对性、应用性的问题;第三,改进教学组训方法,搭建了“讲、研、练”学习平台,解决了教W方法强调单向灌输而忽视互动性的问题;第四,多方参与比武考核,建立了“教、考、评”联合机制,解决了比武考核手段单一,结果运用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实践效果

一是形成了部队愿送、个人愿学、院校愿教的良好氛围,极大改善了专业技术军官培训环境;二是培养发现了一批型号通、体系通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部队实战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促进了院校与部队双向交流,通过问题研究、案例研判、交流研讨,形成了一批科研协作成果;四是提升了院校办学能力水平,探索实践了符合高层次技术干部特点的学、训、用一体的方法路子,促进了教学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

参考文献

[1]陈勇.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回眸与思考[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4

军事院校担负着向基层部队输送“能打仗、打胜仗”的军事人才重任,大力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是强化院校任职能力,全面培养“打仗型”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军事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重点是研究如何使教学和训练向实战化靠拢,如何使学员的能力素质满足实战化需求,积极探索实战化教学和训练改革的新思路。在实施实战化教学和训练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和训练条件是必须考虑的三个关键因素,教学内容是实施实战化教学和训练模式的依据,其合理设计可确保学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与实战化要求紧密衔接;教学模式是取得良好实战化教学和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其科学运用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战化思维意识;教学条件是保障实战化教学和训练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其完善改进可促进教学和训练沿实战化轨道不断发展,进一步强化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其对未来战争的适应能力。因此,军事院校在实施实战化教学和训练时,必须立足现有条件,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和训练条件三方面入手去寻求改革方法和途径,本文结合这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一、着眼未来战争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未来战争具有武器威力更大、信息化程度更高和多兵种联合作战等特点,对参战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参战人员要想胜任未来战争的要求,应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武器装备操作技能和灵活的特情处置能力。担任作战部门领导工作的人员,还应熟悉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理论和新型武器装备作战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从目前军事院校任职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某些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涉及未来战争作战理论、作战方法和新型装备作战使用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还不够,涉及外军武器装备发展、作战思想和战术运用等方面教学内容还应进一步增加,一些与实战化相关的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力度不够,未能广泛运用到教学内容设计之中。因此,在进行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内容设计时,应从实战化人才需求和解决当前不足入手进行改进创新,要注意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从任职专业基础知识实战化、武器装备实战化、战术应用实战化等方面入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应本着“理论够用、技能管用”的基本思路设计教学训练内容体系,重点突出实际应用的内容,使学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任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方面,要围绕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进一步向作战运用领域方面扩展。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区分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可进行适度浓缩,摒弃一些陈旧过时的知识内容,一些旧的战术思想和方法如不适合未来作战需求,应用新的战术思想和方法加以代替。增大涉及新型武器装备技术、新型作战方式和理念、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知识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通过融入这些知识,加深学员对未来军事行动特点的了解,充分发挥这些专业基础知识在作战决策筹划、作战模型构建、作战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功能性的作用,从而使任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更贴近于实战化要求。

在武器装备教学和训练内容方面,应适度增加涉及新装备、新技术作战能力和作战使用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内容,突出强化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专业技能训练。扩大新型武器装备在装备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增加新装备的实操训练时间,以便于学员能更好掌握新型武器装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结合武器装备研发现状,增加涉及相关武器装备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教学内容,使学员能及时了解武器装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情况,由此跟踪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使其知识体系不断得到更新。对于涉及旧式武器装备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筛选,一些可能被新型武器装备取代,应用价值相对较小的旧式武器装备,不应在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简单介绍即可。鉴于未来战争信息化程度水平高,还应当结合我军和外军相关研究成果,增加涉及武器装备信息化技术、信息网络构建和信息化装备操作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内容。目前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是部队工作的关注重点,为满足需求,可结合任职专业特点,适当选取一些在非战争军事救援行动中经常会用到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某些特种救援装备作为装备教学和训练内容。

在战术教学和训练内容方面,可结合军内外研究成果,从作战指挥、战法运用、指挥协同和综合保障等几方面出发进行设计,重点介绍兵力编成、数量需求、编组模式、运用方式和保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教学内容的灵活设置,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思想观念,使学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作战方法和理念,能自如应对未来战场的作战变化。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方面,可适当增加涉及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反恐怖活动和国家重大活动安保应急指挥、协同行动和力量编组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和训练内容,为学员在未来任职岗位上更好完成相应的任务打下基础。

二、立足于实战化教学要求,灵活丰富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实战化教学训练强调学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当前,军事院校任职专业教学主要以传统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员讲授为主,学员被动接受知识,教学和训练方法不够灵活,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互动不够,未能给学员充分的思考空间,忽视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长期如此,会增加学员对教员的依赖性,遇到学习困难时,总是寄希望于教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弱。因此为满足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敢于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通过灵活丰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实施实战化教学时,一是应注意突出实战化思维,通过开导启发,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二是引导学员利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通过综合判断加深认识;三是引导学员全方位思考,形成开放式的思维。为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利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导学式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和训练内容的讲授,在运用这些教学模式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通过案例研讨式教学,培养学员创造性思维能力

目前,任职专业学员中有一些已完成基础阶段的教育,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理工科基础知识。有部分学员来自于基层部队,有一定的部队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恰好契合任职对象的培训需求。因此,应在实战化教学过程中,适当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在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时,应注意结合任职专业特点,精心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或贴近实战的模拟战例,要确保案例的实战性和实用性。教员要围绕案例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员思考、组织学员交流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评判。在授课过程中,教员应注意引导学员深刻认识案例所要揭示的问题,确保学员能够围绕案例问题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探讨,剖析掌握其中蕴涵的规律,探求其中的军事谋略和作战方法,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由此培养锻炼学员的思维创造力。

(二)通过导学式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未来战场上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学员只有具备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未来战场上的各种突发事件。因此,为满足实战化教学训练的需要,应适当运用导学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以现实战场上或训练实践中的热点或难点内容为牵引,启发并引导学员自行学习的方法。该方法鼓励学员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教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辅助作用。当学员遇到依靠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困难时,教员才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引导,由此充分展现“教”与“学”的统一。教员在使用导学式教学模式时,应注意该教学模式只是为培养学生自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并非适合于所有教学内容的讲授,经常是一些综合性比较强、难度较大、对学员能力要求的教学内容适合采取导学式教学模式。一般涉及战术运用、作战部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等适合采用导学式教学模式进行讲授。导学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员在教员的协助下,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自信心也会得到明显增强。另外,通过观察学员自主学习情况,可帮助教员深入了解学员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使得后续的教学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三)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同前两种教学模式不同,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为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把“传授”“灌输”为主的教学理念,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多维互动式的现代教学理念。在实施该种教学模式时,教员首先根据课堂目标设计,提出学习任务,然后教员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讲解的方法,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操作方法和结果,最后引导学员完成教学任务。同导学式教学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员的指导作用更强一些,对学员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教员在使用此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精讲学员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将这些内容讲活讲透。在学员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员彼此之间交流讨论,可以单独,也可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该种教学模式一般适用于武器装备实操、维修和战术演练等教学和训练内容。

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教学和训练内容,灵活使用上述教学模式,还应探索把这些教学模式同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着眼实际、增加投入,全面探索实战化教学和训练条件

实战化教学和训练条件通常包括有利于构设和形成贴近战争实际的教学设施、设备、场地、环境等。同基层部队不同,由于受缺乏武器装备和专业训练场地,当前军事院校任职专业的教学和训练主要是在校园和课堂范围内进行,学员接触新型武器装备、参与实战化实践和大型实战化作战演练的机会较少;课堂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所运用的多媒体资源种类单一,内容陈旧,功能有限,难以满足实战化教学和训练需求;模拟训练系统和器材在教学和训练中虽有运用,但在操作功能、作战场景模拟的逼真程度、综合运用和模拟对抗演练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这些不足对任职专业开展实战化教学和训练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学员实战化感知的形成。因此,军事院校应当着眼实际,遵循规律,增加投入,从课堂教学手段改进、模拟训练条件强化和专业训练场地构建等方面入手,全面探索满足任职专业实战化需求的教学和训练条件。

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注意加强各种多媒体技术的融合运用,利用视频、图片和模拟软件等信息化资源丰富授课内容,组织力量,依托多媒体动画技术,开发与教学和训练内容相关的电视教材、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将其运用到教学和训练实践之中。围绕教学需要,建设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丰富实用的教学专业数据库,由此实现平时教学和训练所需教学资源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共享,依据军事训练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标准,立足未来战争特点和实战化要求,构建网上对抗平台,为在课堂上实施网络对抗演练创造条件。

在模拟训练条件方面,应加大模拟训练系统和器材的研究力度,构建与实战化接近的情景式模拟教学和训练环境。在研制模拟教学训练器材时,要注重模拟单个武器装备的基本操作、武器装备综合运用和作战对抗演练等,通过模拟装备的使用性能、运行规律和战技术特征,满足学员对装备技术原理、动作要领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在构建实战化教学模拟训练环境时,应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依托,结合未来战争的特点,通过三维素材库,构建逼真的立体化战场场景,学员在虚拟环境的背景下进行装备实操训练、战术对抗演练、特情处置训练和指挥战术应用训练时,既可训练专业技能,又能加深对未来战场的感知和认识。军事院校承担的科研项目较多,可通过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加大对在模拟训练器材的研制和开发力度,并结合实战化要求,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和训练之中。

在训练场地条件方面,应结合任职专业学员在未来战争中可能承担的作战任务,从训练场地的环境改造和规模扩建等方面入手,进行相应的建设改造,使教学和训练朝向科学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为此军事院校应结合任职专业的特点,集思广义、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专业训练场地的建设开发力度。应按照实战化要求,对教学训练场地进行环境改造,引入相关的训练设施,构设恶劣的自然环境、激烈的对抗环境和复杂的电磁环境,使训练环境尽量与实际作战环境相接近。教学训练场应能满足不同规模训练的要求,既能开展各种单兵技能训练、又能满足多人次进行战术技能协同训练和演练的需求。学员在近似于未来战场实际环境的条件下进行侦察、实弹射击、信息传递、救援等各种专项技能训练和演练,既强化了作战技能,又磨砺了心理素质,由此使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良,贯彻院校教育向实战化靠拢,深入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J].现代兵种,2013(6).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5

一、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武警部队实际,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

现行教材大多针对地方高等院校电子类专业进行编写,学科体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与武警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相差甚远,因此,武警院校要结合部队实际,为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必须优化教学内容,体现精、宽、用、新四个方面的特点。

1.精。所谓精,指的是精选理论知识、降低教学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和部分过时的理论知识,并辅以必要的定量计算。

2.宽。所谓宽,指电子技术的知识面、覆盖面要宽。教育的改革发展,既要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武警院校教育要为学员的全面发展提供扎实基础,而《电子技术基础》作为武警部队指挥专业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介绍电子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具体应用,拓展相近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学员留下联系多种知识的“接口”,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用。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用知识的介绍,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学员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使之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经验、技能和技巧。 4.新。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知识不断涌现,电子产品不断趋向于大功率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大规模集成化,因此,电子技术教学要紧跟电子技术的发展,不断引入新的知识点,介绍新产品,掌握电子技术的发展规律。

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法

《电子技术基础》课是理论较强的专业课,内容枯燥,教学中很难引人入胜,加上部份学员电学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实践少,对电路元器件及设备缺少感性认识,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为确保教学效果,教员必须努力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和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1.要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员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教员组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时,尽量结合武警部队实际,选用一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或学员熟悉易知的案例给学员,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提高学员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积极性。

2.要简化器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教学。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集成度越来越高,各类集成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简化相关器件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相关在电路中的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3.要淡化纯粹的解题技巧训练,引导学员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分析计算,引导学员了解分析这几个动态指标的意义,并学会运用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4.要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确保教学效果。

一是直观教学法(案例法)。例如,在讲解电路元件时,为学员提供不同类型、型号的电路元件,同时展示相关电子产品,让学员在电路板上寻找相应元件,便于学员熟悉元器件类型、型号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是问题探索法(启发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课中提出问题,引导学员积极探索、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

三是引导教学法。教员在课堂上先概述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为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一条主线,让学员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再讲述具体内容,下课前再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总结归纳法。教员把一些知识点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传授给学员,便于学员掌握应用。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促进学员学习主动性

电子技术课理论性、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化教学自身优势,注重学员学习的实用性,增强学员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积极性,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板书教学可以加深学员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网络化教学以互联网为平台,学员主动学习,信息来源丰富多样,学习时间灵活,教员与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对话,针对性强,效率高,学习效果明显。例如,在讲解触电事故和触电防护时,教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讨论交流栏发表相关主题的讨论,学员通过上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在讨论栏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方法,这样,学员在讨论交流中,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效率高,效果好。

四、增强实践性教育,培养学员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

压缩理论课时,适量增加实验、电路设计和常用电器的使用维护方法的讲授课时,减少验证性实验。例如,一些器件的特性测试、功能验证,让学员在设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实验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组织并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学院实用电子技术协会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常用电器的使用和维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员示教,学员观摩,尔后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培养学员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探索与实践、完善教学条件和提高教员素质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唐介.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151-02

随着军队装备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计算机硬件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对计算机硬件电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学生计算机硬件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突破传统的计算机硬件教学模式,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计算机硬件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军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军队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为牵引,针对目前军队院校学生在计算机硬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构建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为军队信息化、装备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一、立足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构建计算机硬件实践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侧重工程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绝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式讲授知识,缺乏创新思维,从客观上导致工程教育学界的教师及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工程实践经验较少,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重新寻求工程教育的意义和定义,并普遍认为“工程本身是关于科学知识的开发应用以及关于技术的开发应用,它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创造性专业”。[1]

计算机硬件技术课程是学生信息化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理解信息化武器装备原理和功能、提高对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技术认知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课程组遵循“工程教育”的原则,尊重“实践本质和创新特点”,[2]强调实践才是教学的根本,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构建计算机硬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精选工程实际案例导入教学,立足三层次阶梯式学生实践平台,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精心选取工程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教师则起着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挥潜能、进行学习的作用。[3]在计算机硬件教学中,以工程教育理念为先导,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精选工程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案例。目前,在军队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中,案例教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主要表现为案例数量不足、案例陈旧和案例与装备结合不够紧密等。为此,课程组进行了前期搜索,整理并分析了大量工程案例,从中精选出合适的教学工程案例。首先,所选案例要紧紧围绕相关知识点,不可偏离主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针对各章节知识点将案例有机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其次,所选案例必须有代表性,具有实际工程背景。这样,学生可以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和特定的环境,有针对性地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进行设计,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所选案例要紧密结合军队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实现的同时,将知识点落到军队信息化建设实际。另外,课程组还定期对案例集进行评估,剔除一些过时的案例,增加一些新的典型应用实例。这样就保证了案例的典型性、实时性及工程背景,逐步形成完整的案例体系教学。

2.案例导入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事先精选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教师提出精心准备的各种问题,首先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后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示,同时穿插理论讲解,还可以为学生模拟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定时器/计数器讲解时,以炸弹定时引爆为例,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的参与者。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三层次阶梯式的学生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建立了“基础型—提高型—创新型”三层次的学生实践平台,为学生开拓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舞台。

1.建立课内实验平台

基础型实践平台依托于实验室。采用理论授课与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掌握基础理论,打牢工程实践基础,包括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

验证型实验主要涉及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并掌握课内所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设计型实验是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成果,综合整个课程的知识,构造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系统,即做一个较为复杂的设计实验。综合型实验是提供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深入学习的,目的是使他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行综合课题的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监控学生实验过程,及时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研究和分析问题,最终完成实验,并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人人动手、人人动脑,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建立院内科技制作实践平台

提高型实践平台依托于学院“创新杯”科技制作竞赛和学生“五小科技制作”。课程组在学生科技制作这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就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学生精心设计科技制作主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过多年实践,学生相继完成了以单片机为微处理器的自行车里程表、音控喷泉、越障机器人、程控木偶和武术擂台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自行车里程表以电磁传感器采集车轮转动信息,编程实现自行车里程的计算与显示;音控喷泉控制实现各种喷泉方式,并配合音乐旋律,最终达到较好的音控喷泉效果;越障机器人是通过传感器探测前方障碍物,控制清除障碍后以最快速度到达终点;程控木偶主题制作是采用AVR单片机,利用电机模式滚轮绕线和舵机模式力臂提线,实现了对机器人动作的控制,制作完成了“威武小麒麟”、“关云长”、“白雪公主”和“西部牛仔”主题舞蹈机器人;武术擂台机器人是通过红外测距、红外接近和灰度等传感器探测自身和对手位置,以策略编程为主,控制机器人以搏击、推挤的方式进行比赛。

3.提供部级竞赛展示平台

创新型实践以部级大学生竞赛为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方式,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和机器人大赛等全国性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参加全国大学生竞赛既增强了课程的实践环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与其他高校大学生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又促进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经过多年努力,学生在“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和“读者杯”全国机器人武术擂台赛中,取得全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此基础上,课程组准备进一步扩大学生参加全国大赛的种类,为学生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舞台。参加全国大赛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参赛学生在备赛时通过各种方式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信息搜集以及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考查了学生的意志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赛中会遇到许多突况,需要参赛选手摆正心态,遇事要冷静,要有坚强的意志;考查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决策能力,比赛时学生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多种方案应对多种情况,特别是在作品现场演示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四、总结

未来高科技战争对军事人才的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工程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新型军事人才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装备信息化发展对计算机硬件的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型教学”相结合,构建计算机硬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制订了可行性实施方案。立足三层次的学生实践平台,在完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全面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新型军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改革计算机硬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121-124.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7

近些年,随着中国功夫逐渐走向世界,全世界都兴起了学习中国功夫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研究中国功夫,在此过程中,中华武术文化得到了弘扬和发展,国内体育学校和武术学校也得到了广泛建立。为了进一步激发体校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体校教师开始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其中攻防体验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对基于攻防体验的武术散打教学实践与控制进行分析。

一、基于攻防体验,体校武术散打教学的具体实践

攻防体验教学是指在武术散打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感官、情绪、思想、行为等方面结合武术技术动作进行攻防情景创设,使学生根据攻防体验来掌握武术动作的要领,进而学习武术技能的动作方式、动作路线、动作幅度和动作方向等[1],为学生提供情感、行为、思想等方面的美好享受,从而使其将武术套路动作渗透到攻防实践中。结合攻防体验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内涵,可以将其具体实践流程分为以下五步:

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剖析。武术散打攻防体验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武术套路动作的理解和记忆,使其灵活应用武术技击,而且还需要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掌握学生的需求、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等,为武术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其次,对教学方案进行规划。在这个环节,教师主要是结合教学纲要制定武术散打课程的内容,同时,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对方案进行适当的改进,最终敲定教学方案。

再次,对教学情景进行创设。在武术散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攻防体验教学使学生产生情感、思想等方面的触动,因此,教师应以使学生触景生情为目标,营造一个与相应武术精神相一致的教学情景,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然后,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的选择,使其对教学情景进行实践和体验,教师从旁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使其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周围的事物,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最后,教师的评价建议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参与过程、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同时,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于攻防体验,体校武术散打教学的控制

1.严格把控课堂教学的安全

攻防体验教学具有实战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踢、打、摔等对抗性的动作[2]。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武术动作后,总想将其运用在训练中,然而因为初学者对于力度的把握难以掌控,所以他们难以控制动作的轻重。为了严格把控课堂教学的安全,避免出现伤害事故,教师就应该在对抗前对学生开展武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教师应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应对学生讲解武术技击要领,用武德观念来控制学生动作的轻重。

2.充分把控课堂教学的秩序

攻防体验教学具有民主、自由、开放等优势,然而这些优势并等同于使学生过于自由,并不是他们不遵守秩序和纪律的借口。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安全性和有序性,教师应严格把控教学活动的秩序,使课堂氛围保持在适度紧张的情况下。在上课前,教师应使学生了解教学指令和信号,例如,在听到哨声或口令时,学生需要给出相应的反应。同时,使其明确课堂纪律与学习目标,使攻防体验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3.有效把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攻防体验教学方法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它不可以完全取代或者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由于攻防体验教学法自身具有局限性,例如,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攻防体验教学模式的单位学时知识讲解量较少,知识技术的系统性和结构性较差。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武术动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武术散打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辅助,互相配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攻防体验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助推平阳育英体校武术散打教学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攻防体验的武术散打教学,可以促进体校学生端正武术散打学习的态度,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课堂学习上,使其在攻防体验中感受武术文化的魅力,通过攻防竞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进行训练。同时,在攻防体验教学的过程中,平阳育英体校教师应注意教学安全、教学秩序的优化控制,使学生在张弛有度的情况下,丰富其知识技能,强化他们的体魄心智。

参考文献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8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识论,即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和知识的本质观点,日益成为教育领域探求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理论自九十年代传人我国,人们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不断实践与反思,现在这种理论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学是众多教学中的一种,其教学特点是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主要的教学形式为主,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借鉴新型学习理论,挖掘、探求新的教学模式是体育与社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设计出发,并把它与武术教学结合,探讨其对武术教学的影响,尝试现代教学理论对武术教学的具体指导.

1 对传统武术教学的审视

传统体育教学以客观主义思想为指导,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变革,以运动训练学为特征的学校体育教学逐步向以教育训练学为特征的学校体育教学方向发展,现代科学理论已成为体育教学理论的基础,武术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知识技能传授为特征,学生模仿作为主要学习手段;和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同时,通过合理地简化与改造教材等手段,控制与调整学习过程.这两种教学理论一直主导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也是武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征.前者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正确的方法和答案告诉学生,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成绩的表现进行评价;后者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的学习理论、能够较为准确的解释学生学习的内在结构和过程.这两种教学理论都忽视了影响学生学习的其它因素,如动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冈素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等,使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与社会真实情景相分离.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突破和飞速发展,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教学实践中,也使武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受到冲击和变革.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设计

2.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观点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认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传统的教学活动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学生的知识获取是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主,教学再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过程,而是根据自身原有知识的结构,主动构建新知识过程.

2.2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首创精神、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新的评价方法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等几大要素,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过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丰富而真实的学习坏境,给学生呈现真实可信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主动探索并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并以此做为评价的依据。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武术教学的影响

从传统的武术教学思想和模式来看,其优点是便于统一教学和教学组织的管理以及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标准都已发生根本的变化.其缺点日渐显现:传统的武术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在教师指令性的教学中,学生没有尝试的机会.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把学生当做统一规格的产品,每节课都要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课中围绕教学目标传授知识,学习方式完全由教师决定.在传统的武术教学中学生虽然也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动作知识,发展了分析性思维,但很少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长期得不到发展.不利于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使原有知识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再拘泥于单纯的武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渗透其中的是素质培养和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一个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自主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掌握要点和规律之后,主动去形成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3.2武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最重要的教材之一.现在低层面的单纯的武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现代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充分挖掘武术运动对人的教育与发展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并把这种文化价值和意义深入到人的精神层面,对人的身心、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人终身受益.

3.3武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主要是知识信息的流动,通过追求其流动的速度、质量和互动的良好状态,达到教学过程优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立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合作关系.教师的角色从以往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知识的来源之一,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的学习促进者,体现了师生之间以平等为基础,以关爱为纽带的情感交融,对学习活动有很好的强化作用.

3.4学习情境,是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和环境是武术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现代教学理论重视良好学习情境的形成.集体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的凝聚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构成了武术教学活动的微观社会环境.武术运动是集体和个人高度统一的项目,有别于其它的竞技运动,对学习情境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应主动构建学习的情境因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合作学习模式正是优化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武术运动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实践性、表演性和传统性,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其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3.5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互动式学习模式要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思想相互磨擦,碰撞和交融,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学习手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武术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辟了学习理论的新领域,丰富了教学理论,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有助于实现武术教学中的知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

4.1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在练中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当新的情境与旧的结构相似时,在旧的情境中所学到的知识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镶嵌在有意义的情境之中.例如:教师以“讲解员”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观看武术教学片,或者介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传说以及相关拳种的历史典故,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会起到特别的效果.

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在“练中学”.武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是武术运动的基本要素,学生在“练中学”,了解武术套路、动作技术和武术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知道结果,还亲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武术运动发展过程本身就是知识,学生在亲历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将来通过有关过程的回忆,使知识再现.例如,学生在学习武术技击动作及其攻防含意,多年后当他看到一场比赛或者表演时就会联想到当时的学习情境和有关知识.

武术教学应加强直观教学,实践探究活动等开展在“练中学”.武术直观教学除讲解示范外,包括运用人体模型、板图、投影片、图片、武术教学片、电子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直观教学不再仅仅由教师来操作,而是由学生参与完成甚至独立完成.运用直观方法学习不是验证知识而是发现知识,并建立起与此相应的知识和经验.

武术教学还要走出课堂到生活环境中去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包括实地观看比赛,参编各种武术团体操活动,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各种实践和指导,参与武术知识、武术文化背景的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学生在“练中学”,不再是死记硬背技术动作和套路,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建构,来获得真实有用的武术知识,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发展.

4.2拓宽学习背景,运用实例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知识的建构应尽可能接近实际背景,脱离背景的知识是不真实的,没有意义的.武术运动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发生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日本的空手道就是从我国五祖拳演变而来的),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形式的武术活动,学生在这种生活环境和各种媒介中积累了大量的武术知识背景,广泛运用乡土武术资料就是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武术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环境,武术知识经验等武术知识背景去进行武术知识建构,去理解武术概念所包涵的内容,去建构自己所能理解的武术概念,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当然,学生自己生成的经验和背景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范例,以范例作为学习背景,实施实例教学.“案例教学”义被称为“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运用实例教学,学生在初始状态已有的认知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产生认知不平衡,通过对案例的综合分析、修改或重建新的图式以达到新的平衡来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学生对同一实例有不同的认知而引起争论,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将实例纳入自己的经验体系中,能发展实用性思维.武术运动的改革和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实例和事实材料,这给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当前媒介举办的各种太极拳、五祖拳实战擂台赛就是很好的实例.在使用实例时,要注重实效性、启发性、针对性和代表性.

4.3在武术教学实践中鼓励合作学习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建构主义者倡导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来更正学生个体学习中所产生的错误.学习中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只有当错误发生了,而且经讨论并被及时纠正了,学习小组的讨论才富有意义.研究表明,人若想将自己的体验与意义的内容传递给他人,他首先要对这一内容进行概括归类,而这个过程正是思维的产物.武术教学中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以每组4—6人为宜.在课堂上,学习小组成员可以讨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问题,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例如: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分析体验太极拳与长拳的不同特性、技击运作与套路技术动作的区别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学生之间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就能发展自己的思想和理论解释,从而形成共享的、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

4.4用建构主义的评价体系丰富武术教学的评价内涵,改进学习评价方式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9

一、引言

部队院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是:在专业知识方面,系统掌握数学、物理等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掌握文学、美学等人文科学基础理论和外国语、计算机、文献检索等公共工具;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在专业素质方面,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这就要求在专业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人才对知识的获取,还要注重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1,2]。

在装备课程教学中,在原理知识方面,同一学术领域往往存在不同的理论,对于同一问题时常存在若干处理方法,对同一功能总是存在多种实现方式;在装备结构知识方面,同一功能装备经常有多种结构形式,同一物理量多数情况下有多种信息获取和传输方式;在装备维修、性能测试、保障实践方面,通常会有多种实现方案、实现途径和操作步骤。“对抗研讨”教学模式是根据专业课教学中知识本身、获取知识的方法、实践知识的过程具有对比性的特点,通过教员指导学习方法,学员自主地按照不同理论或方法,以分组或单兵对抗研讨的方式完成知识学习和能力锻炼过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抗研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国内外有不少院校通过加强学员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上,较多地采用了教员讲授知识体系,学员自学具体内容,课堂讨论心得体会,自主学习相关处理方法、研究实现技术、设计实现方式与过程、集中汇报交流等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学员的主体地位,使学员在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发现问题与研究问题能力、归纳总结与阐述能力、学术交流与沟通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这种模式更多地强调学员作为个体的学习,其竞争性、对抗性相对欠缺,因而使得部分自我要求不够严格的学员满足于达到基本要求、基本过关了事,因此这种模式还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对于学员对抗素质的培养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2]。

专业课教学中的“对抗研讨”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广泛体现,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员的能力得到全面锻炼,更能强化学员的对抗意识,培养学员的对抗能力,提高学员的对抗素质,对学员成长为复合型的军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3]。

1.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的必要手段。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武器装备的快速更新换代,使专业课所涵盖的知识面呈现爆炸式增长,专业课教W中知识的传授面临着空前巨大的“量”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军事信息网等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得学员在专业技术知识基础、信息获取与知识扩充能力等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同时也由于学员前期兴趣爱好上的差异,使得其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专业课教学中,学员“聆听”授课的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如何激发学员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古今中外,自小学到研究生,提高学习知识的趣味性、学习过程的参与度是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法宝,而“对抗研讨”是提高专业课教学中知识趣味性、过程参与度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开展“对抗研讨”教学模式研究与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的迫切需要。

2.转换“教”、“学”角色,突出学员主体地位的必然选择。在传统教学中,教员主要扮演“教”的角色,而学员多数时候处于“学”的地位,这种角色的定位使得教员总是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理解知识的方法与过程传授知识,学员被动地按照教员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过程接受知识,这种“灌输式”的“教”与“学”的固定模式不仅使得大部分学员的学习效率低下,也使得多数学员思维懒惰,思考问题不透彻,研究问题不深入,导致掌握知识不牢固,获取知识能力不突出。

突出教员主导作用和学员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有之路,“对抗研讨”(通过教员与学员对抗、学员组间对抗、学员单兵对抗的形式)将学员推到前台,扮演主体角色,甚至由“学”转为“教”的角色,这就促使学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广泛搜集素材,透彻思考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科学组织知识,提高其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3.落实战斗力生成标准的必然要求。战斗力生成标准中的关键因素是参与作战的人员素质,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军事人才是战斗力生成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院校专业教学是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学员不仅应当获取较全面、深入的科学技术、装备综合应用与保障的知识,还应当培养起装备操控技能和保障技能。作为大学生军官更应该锻炼出专业知识讲述能力、装备组训能力、装备应用和保障的筹划指挥能力。更重要的是军校专业教学还要培养学员在激烈的战争中具有强烈的对抗意识、过硬的对抗能力等军校学员特有的素质。

广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实践材料搜集、知识归纳、问题辩解、结构分析、方法研究、活动筹划、试验操作等环节无疑是提高各种能力的根本措施,而“对抗研讨”是加强上述环节竞争性、促进创新性的增强剂,通过“对抗研讨”必将使各环节实现速度提升和质量提高,进而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复合型军事人才,对于落实战斗力生成标准发挥重要作用。

三、“对抗研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1.课程分析与设计。“装备课程对抗研讨式教学研究”以火力控制工程(简称火控)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开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与验证。对火控专业相关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具有对抗性的知识点,以知识体系为牵引,以对抗性知识点为辐射源进行课程设计。在“火力控制技术”、“火控原理”等课程中重点研究经典火控与现代火控理论及方法、火控系统各种解算模型、射击模式与效能分析、火控系统信息技术与特点、火控系统控制结构与控制技术、战场环境与控制策略等方面的对抗知识分析与设计。在“火控系统构造”课程中,重点研究系统实现原理、实现方法与技术、控制结构与控制方式等方面的对抗知识分析与设计。在维修、保障实践、性能测试等课程中,重点研究维修方法设计、维修操作过程、I划指挥与实施等方面的对抗知识分析与设计。

2.“对抗研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原则。(1)以知识体系为牵引进行课程内容设计。(2)以获取知识和锻炼能力为目标进行对抗研讨课题设计。(3)以激发学习积极性为目的进行对抗研讨方式设计。(4)以典型知识点教学模式研究实践带动课程教学改革、典型课程改革辐射专业教学实践的方式开展研究。

3.对抗研讨方式设计。(1)对于原理类课程,主要根据经典与现代火控理论体系的差异、模拟与数字火控的处理方案的不同、火控系统对目标提前点预测模型的分类、阵地武器火控与自行武器火控射击诸元解算过程的区别、武器伺服系统控制方法的类型、多种目标探测方式的实现技术及信息应用、火控解算过程对各种射击条件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应用等专题问题的性质,设计几名学员主讲全体学员质疑讨论、学员分组辩解等对抗研讨模式。(2)对结构分析课程,主要根据火控系统总体控制结构、硬件实现方式、信息采集方式、信息传递式、操控方式、控制元件的种类等方面的区别,设计学员分组辨析、知识竞赛等对抗研讨模式[4]。(3)对于维修、测试、实践等课程,主要根据操作内容的种类特点,研究筹划指挥设计、操作方案设计、操作过程竞赛等学员单兵或分组对抗模式。

四、“火力控制原理”对抗研讨实践

1.火控原理中的对比知识点。表1中给出了火控原理课程中一些具有两种以上方法、可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开展对抗研讨的知识点。

2.“对抗研讨”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本文以“射击模式Ⅲ”知识模块的教学为例介绍“对抗研讨”模式教学实践。在该模块中,主要涉及“固定空域窗射击”、“多空域窗射击”、“自适应空域窗射击”三种射击模式的原理实现过程。教学中,在“对抗研讨”方式上,主要采用分组对抗法,将整个教学班分为三个组,分别负责对三种射击方式进行研究,主要研讨的内容有:(1)几种模式所适应的情况。主要包括目标的类型、目标航路类型、防御方火力打击兵器的类型与要求。(2)几种模式选择的依据。依据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目标航路参数、防御方火力打击兵器的规模、武器系统性能与特点等,最终依据的关键参量为火力打击效能。(3)不同模式武器系统的配置。主要包括目标搜索、跟踪、测量、解算、控制、火力打击等兵器武器的分组等。(4)火控工作过程。主要包括目标信息的获取、融合、解算、转换、传输、各组武器的控制等。要求:各组设计一种本组研讨的射击模式所适应的空情,并根据目前部队典型防空部队武器系统的配置,设计采用本射击模式时武器系统的运用方式,包括武器系统的分组、武器系统的信息、武器系统的控制方式等,对可能武器运用方式计算并分析本射击模式的射击效能。通过这种分组对抗方式,使学员积极开展火控原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系统设计与分析、武器装备的灵活应用研究等,既加强了学员知识的获取能力,又培养了学员对装备的战术运用能力。

五、结论

“对抗研讨”教学模式的运用,突出了学员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实战意识,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彬,张培林.任职培训装备构造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3,(7):1-2.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10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式样。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提供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

二、构建创新性武术人才培养模式

德技兼备创新性武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可称为人才“知识结构”的合理配置环节,可谓“静态环节”,在这一部分应包括课程设置、专业结构及知识结构合理的比例搭配;第二个部分是指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环节”,所谓“动态环节”,这一部分主要是指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体制、教育制度的建立,凭借优秀的教学形式和技术手段、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即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支持系统。

三、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重新定位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武术运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有助于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学生在学习武术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坚毅品格。帮助学生在思想较成熟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例如,在短跑主题中,人们对于真、善、美的大力赞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染。武术运动有很好的移植作用,通过作品的形象学生很容易发现优点和缺点,从而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将武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技兼备创新性武术人才上,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考核中。

四、深入分析社会需求,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遵循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引导学 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自身力量和身心潜能来吸收已有的文化知识,探索某些未知的问题。要按照“精炼课堂武术教学,强化实践武术教学,活化课外研学”的思路,加快推进武术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研究性武术教学的转变,努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武术教学、实践武术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武术教学模式。

在武术教学理论中,我们应采取师生互动式课堂武术教学模式,在武术教学内容中,应该给学生的创新性思想留下空间,把关注点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变更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各个能力上来,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多向思维、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术沙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志向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习惯。在自主研究中,研讨课内开展“引导、互动、探讨式”的武术教学实践;课外设立活动专项经费,开展高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随着武术运动教学的普及,学生对于武术运动学习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对于武术运动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武术运动教师迫在眉睫。首先相关部门应根据学校武术运动的开展情况,对武术运动教师的资格加以评定审查。对于目前存在的武术运动教师专业技术不合格的状况应采用跟进式培训等手段,引进高学历、技术能力强的武术运动人才。针对教师水平无法满足训练要求的现实情况,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因为武术运动的开展,教师的能力是关键,这是由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的。学校可以拟订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计划,为武术教师提供多种模式、多种渠道的培训形式,提升师资团队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武术运动的发展,紧跟时展的脚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保证武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教师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首先,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其次,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定期安排教师培训;最后,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所以,应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六、建议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重新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注重技术、强调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大力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11

起源于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相关的教学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都取材于管理当中的实际情境或者事件,由教师设定商业管理的情境,发动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以及解决方案的制定。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是情境的设定者,把握着整个案例讨论的发展方向,学生是讨论和参与的主体,通过教师对情境的设定以及引导,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和参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转化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同时,这种实践能力也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进行内化,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的内涵。物流管理当中的案例教学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取案例

由教师按照理论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需要教师以物流行业实践为基础,在众多案例当中选取恰当案例进行背景介绍和问题的设定,明确案例的分析目标,建立清晰的案例分析线索。

(2)分组讨论

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5-6人,就案例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一般时间限制在15-2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将主动权交由学生,由学生自己组织讨论。

(3)小组发言

讨论完毕,每个小组推举一人上台进行发言,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介绍,并允许其他小组就解决方案和分析过程展开提问,互相讨论。

(4)教师总结

小组发言完毕之后,由老师逐一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进行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2.研讨式教学法

起源于德国高校的研讨式教学法,是贯穿于物流管理教学始终的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后,经由中国学者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已经成为教学当中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积极性都有着重要的提高。研讨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教师选题

由教师根据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整个课程架构的梳理,选取相关研究课题。

(2)学生选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基础进行相关研究课题的选取。

(3)形成报告

学生围绕选取的课题进行资料的查阅,文献的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撰写研究报告。

(4)分组讨论

让学生围绕报告进行分组探讨,开展交互式研究。

(5)成果汇报

由小组推荐优秀成果,进行课堂汇报。

(6)教师评议

对推荐的优秀成果,由教师进行鉴定,在课堂上进行评议,对研究课题进行总结升华。

3.结语

地方多科性大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实践性非常强。文中介绍的案例教学法和研讨教学法,都是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这两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独立探索创新,理论转化实践的应用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芳,朱伟.改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第8期,2014.3

[2]黄立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9(7).

作者简介

胡娟(1981-),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讲师;博士(已获),研究方向:区域物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余凌(1980-),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讲师;博士(已获),研究方向:物流技术经济。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12

一、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感知力的影响

时间知觉是人体对时间的认知,体现了人对客观现象的感知,联同听觉、视觉和机体觉来实现。在幼儿武术游戏中有许多关于时间的要素,例如幼儿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顺序、步骤和速度等因素,这就需要幼儿具备安排动作的顺序性和连续性。空间知觉是人体对空间的认知,具体包括对大小、方向、位置和形状等内容的认知。幼儿武术游戏中有很多项目需要幼儿对事物的空间属性进行判断,例如

“刀枪入库”这个游戏,幼儿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或描述在脑海中反映出兵器的形状,并通过绘画展示出兵器的形象。以红缨枪为例,幼儿需要通过记忆知道红缨在枪的哪个位置,距离枪头的大致距离。通过实验,幼儿就可以知道兵器的长短,但对距离的认知还比较欠缺。运动知觉是人体对运动位移的认知,具体包括运动速度、方向和形态等。幼儿武术游戏就是在武术的基础上开发的游戏,而武术属于民族体育项目,因此需要符合运动规律。例如“八仙过海”这个游戏,幼儿需要做出虚步挑掌、马步架打和弹腿冲拳等动作,通过模仿之后,学生就可以对上下肢的形态动作形成认知,通过练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运动感知能力。由此可以看到,幼儿武术游戏能够对幼儿感知产生影响,而且经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其感知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二、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观察力的影响

观察力是人依靠器官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能力,也就是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力的发展与智力水平的提高存在必然的联系,这是可以进行综合培养的。在幼儿武术游戏中,有些项目是需要幼儿具备观察能力的。例如,游戏“十八罗汉”,教师需要先教给幼儿一些动作,然后让幼儿观察残缺的动作图片,让幼儿描述或者演示完整的武术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幼儿就能很快说出正确的动作,对于图片中缺少的部分了然于胸。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动作的手型、步型和掌型等形态,通过区分记忆掌握这些动作。有些是单独的动作,有些是组合动作,幼儿需要了解动作之间的联系才能完整记忆所有动作,从而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木块图案游戏就是考验幼儿对颜色、方向和形状差异的观察力。在幼儿武术游戏中,就有专门为提高幼儿智力的游戏,如“小马过河”,幼儿在学会一些马步动作以后,就可以在“河对岸”对动作图案进行组合。只有在观察武术动作以后,幼儿才能拼装出正确的图案,其观察力才能够得到提升。因此,应该加强幼儿对颜色、方向和形态等差异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知道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规律性,带着目的地让幼儿玩游戏,从而提升幼儿的整体观察能力。

三、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记忆力的影响

幼儿武术游戏对于提升幼儿的记忆力同样有效,比如“报数”这个游戏,幼儿需要将1至9这9个数字与不同的动作对应起来,当老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就要说出动作的名称,能力更强的幼儿可以直接演示这个动作。这个游戏就是培养幼儿对材料的认识、处理和表现的能力,然后通^多样感官协作、比拟法和分类法提高幼儿的记忆效率,达到提高幼儿记忆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运用幼儿记忆力培养法可以提升幼儿的记忆效果。

总之,武术游戏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效果显著,但是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教材,数据库中也没有为幼儿编制的武术游戏教材,但是有关开展幼儿武术游戏的设想或文献逐渐增多,这表明武术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育者应对幼儿武术游戏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吉玉良.幼儿武术教育的实然之境与价值阐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61-64.

武术教学案例分析篇13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举例分析“淡化运动技术”与体育教学质量的关系;(2)举例分析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引起的负面影响与解决对策;(3)举例分析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中严重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现象;(4)分析“健康第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等理念真正落实到体育课中的真正含义;等等。

第8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难与易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一定会遇到困难,有许多的难点难关,否则,我们就不会这么费力地去讨论它了。那么这些难点和难关是什么呢?是科学的课程设计,还是有效的教学模式,还是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有没有“一了百了”的那个关键、那个症结、那个顽石呢?这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讨论。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举例分析体育课堂教学“学情分析”的难点是什么?(2)举例分析课堂教学“教材研究”的难点是什么?(3)举例分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课后评价对接的难点是什么?(4)举例分析学校运动场地器材利用与布置的难点是什么?(5)举例分析观察、发现、评判、纠正学生运动技术问题的难点是什么?等等。

第9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结与解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提出体育教学质量的“结”(问题)会相对容易,我们可以不费力地列出一大串的质量的现象与问题,但是当我们说到他们的解决方法呢?不会又是“提高认识”“遵循课标”“强化队伍”“经费倾斜”“改善教法”“规范课堂”“加强评估”和“科学研究”那一串不用拍脑袋就能说出的说辞吧。关键是怎么做、做什么,过去做了什么,做了什么无效,哪些“解”是无解、是错解,值得我们细细地分析和斟酌。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你认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哪些因素是主要因素;(2)你认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哪些因素是关键因素;(3)你认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哪些因素是突破因素;(4)你认为提高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阶段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有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第10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事与例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每个研究者心中肯定都有一个“高质量课”的标准,手头也都有“高质量课”的案例,相反,也有对“低质量课”的认识和案例。那么,就让我们在此以小见大,把这些课例都一起拿出来晒一晒,分析分析,让我们一起比较具象地剖析一下体育教学质量的各种表征,并与前面的理论研究碰撞一下。那我们也许可能,不,就一定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案例描述、质量研判与说理分析;(2)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案例描述、质量研判与说理分析;(3)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案例描述、质量研判与说理分析。

第11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标与的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途径、是工作,但不是目的本身。完成国家对体育教育的总体要求,实现体育学科价值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那么,国家当前对体育学科的要求和期待是什么,体育学科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在哪里?是优秀体育人才的发现、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学生体质的全面增强,还是健康意识的建立?只有搞清楚体育学科的目的和目标,体育教学质量才是清晰和具体的。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举例分析体育教学课堂质量与增强学生体质的关系;(2)举例分析体育教学课堂质量与学生课外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关系;(3)举例分析体育教学课堂质量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关系;(4)举例分析体育教学课堂质量与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等等。

第12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道与理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经过前面十一期有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讨论,至此,我们一定发现了一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道”和“理”,所谓“道理”就是规律、就是新路、就是蹊径,也是正路、也是捷径。让我们在此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略做一个全面的概观,对在新时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路线图”甚至是“时间表”做一个展望,让我们大家一起对党中央“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伟大号召做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你有哪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2)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你周边的优秀老师有哪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3)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你们学校、地区、省市有哪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实案选登》栏目选题计划

第7期~第8期:

高中:选项课(体操教材:垫上技巧、双杠、各种形式的腾越过横箱)。初中:垫上技巧、单双杠、各种形式的腾越过山羊。小学:通过将各种滚翻、攀爬、支撑等内容游戏化,以发展体能。各种主题以外的经典教学设计以及读者对文章的点评和反馈。

第9期~第10期: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