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实用13篇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1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多采用输血泵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放血端用24G留置针做动脉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接三通管[1]。目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护理工作。该院积极地寻找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2]。该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50例新生儿换血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新生儿在换血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在选取收治的350例新生儿换血患儿,其中男184例,女166例,患儿日龄为6 h~13 d。换血前均认真向家属交代换血过程中的风险及部分病人在换血后仍存在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经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后进行换血。

1.2 血源选择与换血方法

1.2.1 血源选择 对ABO溶血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选择O型洗涤红细胞加AB型新鲜冰冻血浆,对Rh溶血病的患儿选择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的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血量换150~180 mL/kg进行。我科一般采用的是红细胞2~3 U加新鲜冰冻血浆150~200 mL。

1.2.2 换血方法 首先做好换血前准备工作,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婴儿辐射保暖台上,选择要进行穿刺的动静(三颗)脉并进行穿刺,确定穿刺成功后静脉端连接好要输入的血液及输血装置;动脉端先用5 mL注射器接留置针进行回抽。必要时可注入含肝素钠1U/mL的生理盐水0.3 mL(此量为静脉留置针内容量,通过血液流通可排出体外,基本不进入患儿体内)。注射前一定要先抽回血,切勿将血凝块推回动脉内以免引起不良后果[3]。然后连接好放血装置及肝素生理盐水,开始换血,输血端2通道(红细胞、血浆按照一定比例:2~3:1)和排血端均由输血泵控制速度。动静脉输入、换出均保持匀速、同步,换血速度开始设定2 mL/min,大约120 mL/h,开启输血泵和排血泵,观察输血和排血管道是否通畅,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无异常,10 min后调整输血泵的速度为20 mL/5min ,大约240 mL/h,每换血100 mL输注10%葡萄糖酸钙1 mL,在换血过程中匀速由另一静脉通道泵入。当血袋最后留约30~50 mL血(根据急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情况而定)直接输入,停止换血,避免导致贫血。

1.3 护理问题及对策

1.3.1 常见的护理问题 ①穿刺困难。由于新生儿幼小,动脉穿刺存在很大的难度。②动脉留置针脱出。如果动脉留置针未能牢固固定,在患儿哭闹或躁动不安时容易导致留置针脱出。③发生感染。如果换血操作未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由于环境污染容易造成患儿术后出现败血症。④患儿四肢抽搐、发抖。对新生儿进行换血,容易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低血钙、低血糖、血钾异常等。⑤患儿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库血中钾的含量过高以及输入低温的库血,换出与输入的血量不完全同步,容易导致患儿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4]。

1.3.2 护理对策 ①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首先从新护士的培训开始,由操作能力强的老师讲解一些操作技巧,加强自身的训练,逐渐掌握穿刺的能力,更好的为患儿服务,减轻患儿的痛苦。②保持患儿安静。可以将患儿放置在已预热好的婴儿辐射保暖台上,患儿的体温应该维持在36.5~37℃,环境的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对于体重

1.4 评价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换血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换血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及贫血程度。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败血症、贫血、抽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该研究的350例进行换血的患儿均未出现术后感染败血症、贫血、抽搐,其中有4例患儿换血过程中因输入与换出不同步,造成先兆心力衰竭,上述患儿经过及时的抢救处理后转危为安。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得到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后出院。

2.1 患儿换血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情况

换血前患儿总胆红素为(461.56±140.23)umol/L,换血后总胆红素为(232.43±21.53)umol/L ,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4,P

2.2 换血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及贫血程度的比较

由表2可知,换血纠正了患儿由于溶血导致的严重贫血,换血前后患儿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极血钾浓度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患儿换血前后血电解质及贫血程度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大多数是由于新生儿胃肠道和肝脏功能不健全,肝脏吸收胆红素功能下降,或者胆囊排泄胆汁减少,导致新生儿胆红素在体内循环重复吸收导致的胆红素增高[3,5]。上述各种原因都会引起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升高,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引起患儿胆红素脑病等严重疾病。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多采用输血泵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2]。陈伟贤[6]等研究表明,28例换血患儿均无发生术后感染败血症,28例患儿换血治疗后,临床效果好,痊愈出院。该研究中有4例患儿换血过程中因输入与换出不同步,造成先兆心力衰竭,由于实施严密的护理监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抢救后上述4例患儿转危为安。由于新生儿依从性差,无自主表达能力,所以在护理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换血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显示,采用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并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是保证新生儿换血过程顺利完成的关键,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提高临床护理的能力;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应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裴玉芳, 张连军, 张红, 等. 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附 25 例报告)[J]. 哈尔滨医药, 2013(1): 82-83.

[2] 尹丽娟, 倪凤霞, 郑玉婷, 等. 细节管理在新生儿双管同步换血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健康必读, 2013, 12(2).

[3] 李杨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换血疗法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0): 667-668.

[4] 李新茹, 徐瑞峰. 新生儿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24 例护理问题及对策[J]. 现代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0(12): 21-22.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2

http://

关键词 新生儿换血;护理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58-02

[作者简介] 陈开永(1972.3-),女,贵州遵义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新生儿危重症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多采用输血泵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放血端用24G留置针做动脉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接三通管[1]。目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护理工作。该院积极地寻找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2]。该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50例新生儿换血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新生儿在换血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在选取收治的350例新生儿换血患儿,其中男184例,女166例,患儿日龄为6 h~13 d。换血前均认真向家属交代换血过程中的风险及部分病人在换血后仍存在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经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后进行换血。

1.2 血源选择与换血方法

1.2.1 血源选择 对ABO溶血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选择O型洗涤红细胞加AB型新鲜冰冻血浆,对Rh溶血病的患儿选择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的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血量换150~180 mL/kg进行。我科一般采用的是红细胞2~3 U加新鲜冰冻血浆150~200 mL。

1.2.2 换血方法 首先做好换血前准备工作,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婴儿辐射保暖台上,选择要进行穿刺的动静(三颗)脉并进行穿刺,确定穿刺成功后静脉端连接好要输入的血液及输血装置;动脉端先用5 mL注射器接留置针进行回抽。必要时可注入含肝素钠1U/mL的生理盐水0.3 mL(此量为静脉留置针内容量,通过血液流通可排出体外,基本不进入患儿体内)。注射前一定要先抽回血,切勿将血凝块推回动脉内以免引起不良后果[3]。然后连接好放血装置及肝素生理盐水,开始换血,输血端2通道(红细胞、血浆按照一定比例:2~3:1)和排血端均由输血泵控制速度。动静脉输入、换出均保持匀速、同步,换血速度开始设定2 mL/min,大约120 mL/h,开启输血泵和排血泵,观察输血和排血管道是否通畅,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无异常,10 min后调整输血泵的速度为20 mL/5min ,大约240 mL/h,每换血100 mL输注10%葡萄糖酸钙1 mL,在换血过程中匀速由另一静脉通道泵入。当血袋最后留约30~50 mL血(根据急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情况而定)直接输入,停止换血,避免导致贫血。

1.3 护理问题及对策

1.3.1 常见的护理问题 ①穿刺困难。由于新生儿幼小,动脉穿刺存在很大的难度。②动脉留置针脱出。如果动脉留置针未能牢固固定,在患儿哭闹或躁动不安时容易导致留置针脱出。③发生感染。如果换血操作未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由于环境污染容易造成患儿术后出现败血症。④患儿四肢抽搐、发抖。对新生儿进行换血,容易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低血钙、低血糖、血钾异常等。⑤患儿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库血中钾的含量过高以及输入低温的库血,换出与输入的血量不完全同步,容易导致患儿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4]。

1.3.2 护理对策 ①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首先从新护士的培训开始,由操作能力强的老师讲解一些操作技巧,加强自身的训练,逐渐掌握穿刺的能力,更好的为患儿服务,减轻患儿的痛苦。②保持患儿安静。可以将患儿放置在已预热好的婴儿辐射保暖台上,患儿的体温应该维持在36.5~37℃,环境的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对于体重<1 000 g的患儿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应该维持在90%以上。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换血时应在单独的处置室内进行,保证环境的清洁无菌,做好空气消毒,确保室内的空气新鲜,每天进行开窗通风2次,每次30 min以上。在为患儿进行换血前,护理人员必须先认真洗手在换血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好及消毒隔离工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5]。④换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儿皮肤黄染的程度有无加深、肌张力、意识情况及血氧饱和度等,并做好详细记录。缺氧、寒冷、酸中毒对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大,当患儿体温低于35℃、体液的pH<7.25的时危险系数上升。⑤加强基础护理。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但不要有对流风,避免患儿着凉。照顾患儿起居时,要动作轻缓温柔,特别注意不能让婴儿碰着硬的有棱角的物品,包括自己的指甲,以免婴儿皮肤受到伤害。保持患儿处于舒适、清洁的状态有助于并发症的预防[5]。

1.4 评价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换血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换血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及贫血程度。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败血症、贫血、抽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该研究的350例进行换血的患儿均未出现术后感染败血症、贫血、抽搐,其中有4例患儿换血过程中因输入与换出不同步,造成先兆心力衰竭,上述患儿经过及时的抢救处理后转危为安。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得到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后出院。

2.1 患儿换血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情况

换血前患儿总胆红素为(461.56±140.23)umol/L,换血后总胆红素为(232.43±21.53)umol/L ,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4,P<0.05)。

2.2 换血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及贫血程度的比较

由表2可知,换血纠正了患儿由于溶血导致的严重贫血,换血前后患儿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极血钾浓度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大多数是由于新生儿胃肠道和肝脏功能不健全,肝脏吸收胆红素功能下降,或者胆囊排泄胆汁减少,导致新生儿胆红素在体内循环重复吸收导致的胆红素增高[3,5]。上述各种原因都会引起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升高,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引起患儿胆红素脑病等严重疾病。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多采用输血泵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2]。陈伟贤[6]等研究表明,28例换血患儿均无发生术后感染败血症,28例患儿换血治疗后,临床效果好,痊愈出院。该研究中有4例患儿换血过程中因输入与换出不同步,造成先兆心力衰竭,由于实施严密的护理监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抢救后上述4例患儿转危为安。由于新生儿依从性差,无自主表达能力,所以在护理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换血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显示,采用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并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是保证新生儿换血过程顺利完成的关键,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提高临床护理的能力;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应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http://

参考文献

[1] 裴玉芳, 张连军, 张红, 等. 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附 25 例报告)[J]. 哈尔滨医药, 2013(1): 82-83.

[2] 尹丽娟, 倪凤霞, 郑玉婷, 等. 细节管理在新生儿双管同步换血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健康必读, 2013, 12(2).

[3] 李杨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换血疗法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0): 667-668.

[4] 李新茹, 徐瑞峰. 新生儿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24 例护理问题及对策[J]. 现代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0(12): 21-22.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mplementary feeding baby reasonable care and education for the incidence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produced.Method:300 infants aged 4-12 months were selec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4,all infants were carried out before adding complementary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s,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150 cases in each group.Infa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care to add complementary missions,infa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education complementary feeding before implementation,the incidence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of complementary feeding after 3-6 months infants were compared.Result:Compared two groups of infants,the control group of children before adding complementary and add content in whole blood from 3 to 6 months after the Fe trace elements in food supple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children before adding complementary and complementary feeding after 3 to 6 month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race element content of Fe,which showed reasonable complementary clinical effects of significant public education,had effectively enhance Fe content of trace elements in whole blood of children.The observation group infa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chance of anemia was 12.0%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30.0%,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Baby; Complementary feeding; Nursing education; Iron deficiency anemia; Morbidity; Impact cas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men,Jiangmen 52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6.040

从出生到满1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儿期,这个阶段小儿的主要食物为乳汁,母乳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含有能够预防感染的多种免疫物质,因而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1]。近几年,因社会广泛宣传教育,母乳喂养得到了很好的实施,母乳喂养率逐渐的上升,但是很多家长对添加辅食并不了解,一些家长甚至错误的认为,婴儿时期只要有充足的母乳就可以了,不需要添加其他事物。婴儿合理添加辅食的营养搭配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学问,也是需要家长朋友注意的问题,婴儿时期的饮食营养影响了婴幼儿以后的发育、成长,甚至对其一生的健康都产生影响。在重视婴儿营养问题的基础上,更需要掌握正确的育儿知识。婴儿时期的照顾和喂养不当易导致小儿营养不良以及相关的疾病出现[2]。正确的喂养和育儿知识能够从多个方面获得,健康宣教是临床上最重要的一个内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定期的进行健康宣教和知识普及,做到没病预防,有病早期发现,早采取治疗措施。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婴幼儿体内铁储存无法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求,进而出现贫血,婴儿主要表现为面色发黄或者发白,身体柔弱,容易疲倦、乏力,精神不佳,抗病能力低,注意力无法集中[3]。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年龄为4~12个月婴儿共300例进行添加辅食护理宣教,对其有无进行健康宣教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年龄为4~12个月婴儿共300例进行添加辅食护理宣教,无腹泻、肺炎以及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史,之前进行母乳喂养或者配方乳喂养,研究得到了家长的知情同意,同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选的婴儿中,男169例,女131例;年龄4~12个月,平均(6.3±0.6)个月。所有婴儿在添加辅食前均进行铁微量元素测定,所得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将所选的婴儿根据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比较婴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符合血常规缺铁性贫血,也就是小细胞低色素贫血,Hb低于110 g/L,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低于20%,网织红细胞低于1.5%,HCT低于30%,血清铁蛋白低于14 μg/L;低度贫血为Hb

1.3 方法 对照组的150例婴儿未进行添加辅食护理宣教,婴儿家长根据自身的家庭情况以及婴儿的口味添加辅食,没有进行精密的计算。观察组的150例婴儿在添加辅食前实施护理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每天需要食用的食物,用量以及种类等。(1)育儿基本知识普及。教会父母通过小儿的体重、身高、胸腹围等数值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宝宝到正规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及时早期的纠正婴幼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异常;从多个方面对家长进行指导,如抱婴方式、母乳喂养、尿布使用、睡眠时间、安全防护以及预防接种等;指导家长为婴儿做被动操和亲子游戏,进而提升婴儿免疫力,增进母子感情[4]。

(2)健康宣教。向即将添加辅食的家长发放有关喂养的相关资料,实施多种宣传教育方式,例如VCD宣传片、墙报专栏、定期组织家长参加教育讲座、针对个别婴儿进行指导等,派至少主管医师或者主管护师级别的人员进行集中讲座,具体内容包括:儿童缺血性贫血的定义、发病原因、防治方法以及造成的危害,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家长了解缺血性贫血可通过药物进行补充,临床常用的铁剂为富血铁、硫酸亚铁等,在服用上述药物时还需要服用维生素C,以此来加快铁的吸收。最好是通过食物补充,增加婴幼儿的运动量,保持膳食平衡[5]。(3)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虽然母乳中铁的量不是很足,但是婴儿吸收的很好,吸收率能够达到50%[6]。如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应选择强化铁配方奶,最常用的是牛奶,不超过3个月的婴儿肠道尚未成熟,影选择豆类代替乳品,同时及时添加辅食。1~3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青菜水、鲜果汁以及鱼肝油制剂;处于4~6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烂粥、米糊、水果泥、鱼泥、豆腐以及蛋黄等;处于7~9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肉末、肝泥、碎菜、蛋、烂面等;处于10~12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馒头、稠粥、碎菜、豆制品、碎肉等。总之选择含铁丰富的辅食,例如动物血、猪肝、鱼、瘦肉、水果蔬菜、豆腐类等,咨询专业的人员婴幼儿添加辅食的方法。进行牛奶喂养的婴儿进行加热处理后方可给予,以降低由于过敏引起肠道失血[7]。

1.4 检测方法 两组婴儿分别在添加辅食前以及添加辅食3~6个月后,用IL-951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通过火焰法测定其全血Fe微量元素,比较两组均值。观察两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几率、上臂围、体重指数及血红蛋白量等营养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系统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婴儿全血Fe微量元素含量比较 通过对两组婴儿进行比较,对照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观察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上升,这就说明合理辅食宣传教育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有效的提升儿童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婴儿全血Fe微量元素含量比较(x±s) μmol/L

组别 开始添加辅食前 添加辅食3~6个月后

对照组(n=150) 392.2±13.4 338.9±10.3

观察组(n=150) 386.4±20.2 556.4±20.4

P值 >0.05

2.2 两组婴儿家长对缺铁性贫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 在对缺铁性贫血为婴幼儿常见病的知晓情况中,观察组家长为134名,对照组家长为86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0938,P

3 讨论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情况下是通过这个国家儿童的营养状况反应出来的,然而营养状况也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物质基础。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反映出营养状况的状态,贫血问题属于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相关研究指出,世界小儿出现贫血几率高达50%,一些发展中国家更高。虽然现今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儿童的营养状态明显提升,但是仍然具有很高的缺铁性贫血的患病几率。缺铁性贫血多见于年龄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属于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疾病,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快速,需要较高量的铁,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另外,长时间的贫血还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为了防患于未然,应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Fe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过氧化物酶以及细胞色素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参与到组织二氧化碳及氧的交换和转运过程,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酶等参与组织呼吸,促进了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体内Fe缺乏主要表现为免疫力低下、贫血、记忆力下降以及无力等[8-9]。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基本上都来源于食物,每种食物所含的微量元素数量和种类不同。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容易被婴儿接受,易于消化吸收,同时母乳中的Fe含量远远高于牛乳,吸收率也明显比牛乳高,一般情况下,健康母亲的乳汁分泌量能够很好的满足4~6个月以内婴儿营养的需求。但是婴儿时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一个阶段,一年之内身长可增加一倍,体重增加2倍,大脑迅速发育,小儿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量非常大[10]。当婴儿处于4个月后,主要特点为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膳食铁,然而婴儿的主要食物牛乳和人乳中含有的铁量均较低,无法满足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体内的储存铁消耗殆尽后即出现缺铁性贫血,因而6个月~3岁的小儿最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这时,假如仍然以乳汁为主要食物,而不添加辅食,或者添加辅食不合理,量不足,就容易引起铁输入不足,导致机体缺铁[11]。

轻度贫血时婴幼儿临床上并无明显表现,等出现口腔黏膜、唇、食欲减退、指甲苍白、容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生病等症状时则为中度贫血,身材矮小、生长迟缓或者智力减退、免疫力差以及常常合并肝脾淋巴结重大或者感染等症状时则发展为重度贫血。化学检验可以发现血清铁蛋白降低,血色素降低等。缺血性贫血最重要的是预防,治疗相对容易[12]。选择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硫酸亚铁、铁剂、富血铁以及葡萄糖酸亚铁等,开始服用选择小剂量,在服用药物时还需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服用铁剂时应避免服用浓茶、牛奶等物质。食疗上应注意均衡营养,多使用富含鱼肉、肝脏等食物,在正确的时间添加辅食,应全面适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保健意识也不断的增强,正向人们所说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健康和营养[13-14]。因专业的限制,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均衡、科学的营养,但是一些知识的缺乏导致喂养小儿方法不正确,进而会引起小儿营养缺乏以及生长发育不均衡。因而作为专业的人员,有义务和责任开展知识讲座,正确科学指导父母怎样育儿,健康宣教正好迎合了这个需求,为父母提供了明确的科学方法[15]。

通过对两组婴儿进行比较,对照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观察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上升,这就说明合理辅食宣传教育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有效的提升儿童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观察组婴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为12.0%,对照组为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婴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为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疾病,对儿童以后的智力发育及体格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会降低儿童的免疫力,导致多种疾病出现。预防缺铁性贫血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对于添加辅食的婴儿,家长应详细了解具体的添加方法,医护人员对需要添加辅食的婴儿家长实施护理宣传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几率,促进婴儿健康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碧清,李贤芬,陈稀,等.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7):1525-1526.

[2] Bao Chunjiu,Wang Guofen,Zhuang Huajuan,et al.Strengthen feeding guidance and health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park for 3-6 years old children anemia statusanalysis[J].Journ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2011,14(3):310-311.

[3]刘经虎.口服铁剂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8(11):456-457.

[4]仇小强,黄才千,曾小云,等.广西三城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36(17):415-416.

[5] Yang Huimin,Xiao Feng,Li Ruili,et al.0-3 years old children in community began to add complementary tim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J].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2011,26(4):97-98.

[6]林湘艳.宝宝的辅食妈妈应该如何做[J].家庭中医药,2009,30(10):66-67.

[7]林洁冰,朱艳娜,梅家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度与营养摄入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33(9):528-529.

[8]陈善萍,肖皓东,李红,等.895例儿童微量元素临床调查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8(5):208-209.

[9]潘雪峰,郑定容,刘志伟.1236例儿童微量元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45(13):1864-1865.

[10] Hu Zhongmei,Bai Xuemei,Gong Hongyu.Added food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2009,10(3):274-275.

[11]郭树平.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0):764-765.

[12]边志华.间隔补铁法应用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30):130-131.

[13]时建秋.儿童缺铁性贫血婴儿的琥珀酸亚铁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23(2):758-759.

[14] Yang Wenxiang.The child health clinic infant iron deficiency anemia of analysis and treatment[J].Clinical-China Health Nutrition,2013,48(12):647-648.

[15]张玉姝,刘吉伟.不同年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48(29):332-333.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4

1.晚断脐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1.1 晚断脐有利于增加新生儿体内铁的成分,减少新生儿贫血的几率 新生儿贫血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水平,还会降低其免疫力,影响其长期神经功能[2]。研究证实,晚断脐可对新生儿进行生理性胎盘输血,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补充铁含量,降低新生儿贫血的发生率。

1.2 晚断脐有利于提高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增加脑氧含量 脑组织氧不足是新生儿(早产儿尤甚)脑损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而延迟断脐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延迟断脐可以使胎盘继续向新生儿输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血容量、HCT、平均动脉压,这样可以加强氧向脑组织的转运,而增加的血容量及平均动脉压也可以加强脑灌注,从而提高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增加脑氧含量,减少缺氧、缺血后脑损害的发生。

1.3 晚断脐对新生儿血液粘滞度、红细胞增多症、黄疸及其治疗的影响

(1)Hutton和Hassan对90例新生儿的血液粘滞度的研究发现:晚断脐组生后2-4h和5d时血液粘滞度均较早断脐组高。

(2)有文献报道,红细胞增多症在早断脐组、晚断脐组均有发生,但是没有一例红细胞增多症的新生儿出现不良症状。也有研究发现早断脐可减少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风险。

(3)从理论上讲,延迟断脐使新生儿从母体获得更多的血液及红细胞,可造成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增多,黄疸加重。但研究提示:早断脐组与晚断脐组新生儿生后24-48h、3-14d黄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mhamed等还发现两组新生儿需要光疗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考虑与生理性胎盘输血的特性有关,生理性胎盘输血受新生儿体内反射调节,当新生儿达最佳血容量时脐动脉搏动自然停止,胎盘输血终止,此时新生儿体内血量对于新生儿是最合适的,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反应,但这仍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2.晚断脐存在的问题

2.1 新生儿断脐位置的选择 断脐前新生儿的位置应在母亲的腹部或更低,没有低置的晚断脐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可能是无效的。

2.2 临床殊情况下的断脐时间

(1)新生儿复苏时如何选择最佳断脐时间:临床中只有小于1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需要呼吸帮助,约1%的新生儿需要特殊复苏。有研究推荐,当新生儿需要复苏时在不断脐的情况下就开始复苏,延后断脐至少60s,这样只要胎盘没有剥离,新生儿仍可以通过完整的胎盘胎儿血循环接受部分氧气。窒息时复苏与延迟断脐,两者若能恰当配合可能会减少新生儿出生后的缺氧状态及脑损害等多脏器功能的损害。

(2)早产儿、低体重儿如何选择最佳断脐时间:无论新生儿胎龄大小、体重轻重均应延迟断脐。因为延迟断脐是一个方便、经济的,提高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的Hb、铁存储及铁蛋白,降低贫血发生风险的好方法。如早产儿、低体重儿需要复苏抢救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抢救的同时延迟断脐至少60s。

3.研究方向展望及建议

综上所述,晚断脐对新生儿是安全的,可以提高新生儿期的血红蛋白浓度、增加铁存储并可降低贫血发生率,还可以降低早产儿出生后6周的输血率。尽管晚断脐对胆红素峰值浓度、红细胞增多及血液粘滞度有所影响,但没有增加过多的治疗负担及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中怎样用最短的时间提供最多的胎盘输血从而确定最佳的断脐时机;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完成窒息复苏与断脐的恰当配合;断脐时间与第三产程产妇失血之间的关系如何;第三产程怎样更好地配合完成胎盘胎儿输血;以及晚断脐对新生儿长期预后的影响。建议通过广泛的临床观察和实践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5

1临床资料

38例患儿中,男35例,女3例,年龄1~12岁,38例均为进食蚕豆诱发,入院后经过输液、输血、吸氧、碱化尿液等治疗及细心护理,38例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现患儿第二次发病。

2临床观察与护理

2.1临床表现蚕豆病起病急遽,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者只有2小时,最长者可相隔9天。症状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巩膜黄染,排酱油或浓茶色尿,在无任何前驱症状下大量溶血、贫血,甚至出现昏迷、惊厥,心肾功能衰竭。

2.2临床观察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观察入院后应严密进行生命体征观察和T、P、R测定,防止因贫血缺氧引起重要器官的损伤。患儿出现嘘睡、昏迷、抽搐、呕吐、气急、呼吸不规则、脉搏细弱或尿少、尿闭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镇静、强心、利尿等处理,维护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

2.2.2贫血的观察应协助医生,密切观察贫血的进展和速度,做好血红蛋白的测定与记录,及时补充损失的红细胞,纠正贫血。

2.2.3尿的观察主要观察血红蛋白尿的排除状况。大量溶血时,尿呈浓茶或酱油色。随着溶血的终止,尿逐渐由浓变淡而恢复正常。观察尿的颜色,可预示溶血的程度和转归.。同时应做好尿量的记录,出现尿少或尿闭,预示可能出现溶血性尿毒症,即按医嘱做好碱化尿液等处理,防止酸性血红蛋白阻塞肾小管。

2.2.4输血观察与护理危象的主要处理是紧急输血。入院后应积极做好输血准备,及时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定。输血前应查对受血与供血是否一致,防止错输或血液污染。在输血过程中根据年龄、贫血程度,严格控制滴速和血量,防止输血过快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在输血过程中,除防止血液污染,还应积极到做好输血反应的应急抢救准备,如出现高热、寒颤、皮疹、心累、气急或哮喘发作,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过敏性休克表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2.3急救处理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6

doi:10.14033/ki.cfmr.2015.22.080

贫血是妊娠期的一种常见合并症,属于高危妊娠的范畴。妊娠期的贫血容易给孕妇带来不良影响,尤其是重度贫血往往会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贫血性心脏病以及产褥感染等症状,同时妊娠期的贫血还容易引发早产以及婴儿贫血等问题,给孕妇和新生儿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上研究孕妇贫血情况显得至关重要[1]。为了探讨笔者所在医院孕妇的贫血情况,并研究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对2014年1-7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54例贫血孕妇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诊断、治疗的254例贫血孕妇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干预措施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给予综合干预,孕妇年龄为16~41岁,平均(29.0±1.3)岁,孕周>28周35例,孕周13~28周133例,孕周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54孕妇于孕早期(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告知患者贫血原因,加强患者宣传教育,并告知患者的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加强患者饮食、锻炼等护理干预,让患者自身注意。

1.2.2 试验组 试验组给予综合干预,具体如下:(1)药物干预。对于轻度贫血的孕妇口服硫酸亚铁0.3 g或琥珀酸亚铁(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0.1 g,3次/d[3]。根据孕妇病史、临床症状,口服多糖铁复合物200 mg/次,1~2次/d[4]。(2)加强检查。孕期要定期检查,尤其是要检查血红蛋白,发现存在贫血倾向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日常生活当中使用铁锅炒菜提高铁的吸收。同时,医院加强贫血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利用讲座、手册以及宣传栏等渠道宣传孕妇贫血的相关知识,督促孕妇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她们对贫血的认知和了解,让孕妇主动进行自我保健预防贫血的出现[4]。(3)饮食指导。孕妇要养成科学膳食的习惯,增加摄入铁剂,应该根据贫血严重程度合理地指导孕妇膳食,保证自身以及胎儿机体的需要,要多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豆类、猪肝以及鸭血等。同时,要多食用新鲜的蔬菜以及水果以刺激铁吸收及利用[5]。此外孕妇要注意叶酸的补充。叶酸是一种可以预防胎儿出现神经管问题的维生素,在孕妇当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叶酸还会参与到红细胞的合成过程当中,因此补充叶酸可以帮助孕妇预防贫血问题的出现[6]。

1.3 诊断标准

应用乐杰主编《妇产科学》[7]当中关于妊娠期的贫血分度标准:RBC(30~35)×1012/ L,Hb 81~100 g/L为轻度贫血;RBC(20~30)×1012/L,Hb 61~80 g/L为中度贫血;RBC(10~20)×1012/L,Hb 31~60 g/L为重度贫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孕37周Hb、SF、ZPP水平比较

试验组孕37周Hb指标为(116.05±10.83)g/L、SF指标为(43.90±30.52)g/L,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孕妇干预效果对比

试验组干预后125例正常,占98.4%(125/127),高于对照组77.2%(98/127);试验组2例中度贫血,低于对照组的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新生儿脐血Hb、SF水平比较

试验组孕妇新生儿Hb指标为(154.46±17.25)g/L和对照组Hb(153.02±18.95)g/L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新生儿SF指标为(133.23±95.56)g/L,高于对照组(101.46±62.67)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贫血是孕期比较常见的合并症,妊娠期贫血发生率比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次研究中,237例轻度贫血,占93.3%;16例中度贫血,占6.3%,1例重度贫血,占0.04%,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5]结果类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和本地区近年来孕产期系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关系密切,人们能够更好地对自己进行孕期保健。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贫血的发生率会随之上升。这是因为随着孕期增加,孕妇血容量逐渐上升,因而需要大量的血细胞补充,同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需要铁,并且胎儿以及胎盘的发育也需要铁,孕妇在妊娠期无法得到足够补充,自然会影响到细胞氧化还原,从而导致功能紊乱,增加早产以及低体重儿的危险。轻度贫血的孕妇症状较轻,如果孕妇严重贫血,往往出现心跳加快的问题,持续发展下去,容易导致心肌营养的障碍,最终引发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在贫血孕妇当中的发生率是非贫血孕妇的1倍多,孕妇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预防、干预治疗将会引发孕妇的休克甚至死亡[8]。

为了降低贫血对孕产妇及新生儿产生的影响,临床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9]。缺铁性贫血是孕妇最为常见的贫血因素。铁是制造血红蛋白必需的一种原料。正常人每天吸收的铁大约为1.5 mg,而孕妇对铁的需求更高,需要每天吸收≥3 mg,否则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出现。孕妇应当从妊娠20周进行常规的补铁,通常可以口服硫酸亚铁增加孕妇每天的吸收总量。该药剂效果理想的同时价格比较便宜。由于孕妇贫血的出现往往是在孕中晚期,这时导致贫血的原因主要是体内缺乏足够储备。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孕妇贫血发生率在孕周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孕妇到孕中晚期后,妊娠期贫血发生的概率明显上升。因此通过饮食来增加铁摄入量并口服硫酸亚铁等药物补充,是孕妇预防贫血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孕妇的早期贫血会出现精神不振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在这一阶段可以考虑使用叶酸来对症治疗孕妇的贫血症状,孕妇应当多食用牛肝以及蔬菜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叶酸,可以保证孕妇得到必要的补充[10]。

综上所述,孕妇贫血发病较高,临床上应当强化围产期的保健,同时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进行干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海娟.妊娠妇女贫血状况分析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3(12):69-70.

[2]陈丽华,胡美霞,彭群英,等.妊娠期贫血病因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3):37-39.

[3]郭晓琴.170例妊娠合并贫血病例回顾性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12):38-39.

[4] 王菊.妊娠期贫血状况862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1(9):3254-3256.

[5]曾烈华,郑定茹,邓文强,等.某院孕妇贫血现状调查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2):1420-1424.

[6]陈海娟.妊娠妇女贫血状况分析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3(12):69-70.

[7]胡美霞,李承华,康一娟,等.妊娠期贫血筛查与治疗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4(5):3401-3402.

[8]明成秋.加强孕期营养指导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0,25(7):903.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7

虽然此病发病率不高,但罹患此病的患儿自身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增添了相当大的经济与精神压力。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缓解家长精神压力,浅谈一下我的护理体会。

1 一般护理

1.1 保持病室清洁 保持病室卫生,空气新鲜,适宜的温湿度。此类患儿因粒细胞缺乏,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原因机体免疫力低下,接触患儿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尤其在进行穿刺类损伤性操作时保持无菌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穿刺成功率。

1.2 休息 急性再障以休息为主,慢性再障可适当活动,避免碰撞,摔跤。

1.3 饮食 食物、餐具必须严格消毒,不吃生冷不卫生食物,菜肴的蒸调要细致,注意饮食平衡。

1.3.1 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冷、硬、粗糙食物,尤其要禁食海鲜品,应进食清淡易消化吸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软或半流质膳食为宜。

1.3.2 供给高蛋白饮食,如瘦肉,蛋,奶,豆制品等。

1.3.3 补充造血物质,供给富含铁,叶酸,VitB12,VitB6的食物。

2 对症护理

2.1 贫血出血时,成分输血速度宜慢,输血前可根据情况应用抗过敏药物,严格双人核对制度。输注血小板,取回后应立即输注,整个过程应轻微震动,防血小板消耗。

2.2 有感染症状时,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禁用对骨髓有损害的药物,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工作。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环孢菌素可致多毛,牙龈增生,雄激素可出现痤疮等,应细心观察并做好解释,取得家长与患儿配合。

2.3 重症患儿应给予保护性隔离。

3 心理护理

3.1 给予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告知患儿(有认知能力的)及家长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家长充分了解此病,敢于接受此病,勇敢面对此病。

3.2 给予积极正面信息传递,使家长和患儿保持一种乐观,向上,无畏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介绍罹患同类疾病的家长和患儿互相认识,促进交流,相互支持,鼓励。

3.4 为患儿创造丰富的娱乐生活,多看书,趣味游戏,适当看电视。

3.5 争取能得到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缓解家长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保障患儿的有效治疗。

4 健康指导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8

(一)总目标

为全乡6-24 月龄婴幼儿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以下简称“营 养包”)的基础上,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延长服用至36月龄婴幼儿,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与技能,降低婴幼儿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改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

(二)具体目标

1.营养包发放率达到85%以上,营养包有效服用率达到75% 以上。

2.提高儿童看护人的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和营养包服用知晓率,看护人接受咨询指导率达到80%以上。

3.婴幼儿的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在基线调查水平上持续下降。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对象

(一)实施范围:上坝乡所辖范围。

(二)发放对象

1.常住人口6-36月龄婴幼儿,满6月龄的婴儿即纳入发放对 象,服满36月龄的幼儿即停止发放。

2.满24月龄已停服儿童,截止2020年4月1日未满30月龄的可以重新纳入服用至36月龄(超过30月龄从未服用的不再纳入首次发放对象)。

3.如出现营养包配量供应不充足的情况,则应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婴幼儿,其次优先保障6-24 月龄婴幼儿。

4.除因疫情等不可抗因素外,两个月及以上未领营养包算停服,停服未领取的营养包不予补领,连续两次停服的不予续服,要求再次服用的必须满足月龄在30月龄以内,大于30月龄不予续服。

三、项目内容

(一)合理分配营养包

按照县妇幼保健中心制定营养包分配计划,合理调配,营养包由我院到县妇幼保健中心领取,然后分发到各村卫生室。

(二)免费发放

项目每天为婴幼儿免费提供1 包营养包,一月一领,每次限领一个月用量。

(三)咨询指导

向儿童看护人传播营养与喂养的科学理念,丰富看护人喂养知识,提高其喂养技能。讲解营养包的作用和服用方法,提高看护人营养包的知晓率。强调继续母乳喂养、正确添加辅食、食用营养素补充品等可有效降低婴幼儿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

(四)质量监测和质量控制

加强营养包质量监测,做好项目实施效果评估。营养包纳入我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各有关单位有责任将影响营养包质量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我院及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五)储存管理

营养包储存应达到食品储存基本要求:

1.有专人保管;

2.在室温下,避光、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房间设温度湿度计,并有检查登记记录;

3.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及医疗药品混储;

4.存放要求离墙隔地(建议离墙30cm以上,隔地15cm以上);

5.需要有防鼠防虫害设施。

(六)监测评估

积极配合上级开展营养包监测评估;监测内容含儿童出生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生长发育情况、辅食添加情况、营养包食用情况、贫血状况、认知行为等。

(七)培训和指导

开展培训指导,卫生院每年对村级进行2-4次培训,村级对服务对象现场指导培训。培训内容为营养包发放与管理、婴幼儿科学喂养及基本的营养与健康知识及技能等。

(八)宣传动员和健康教育

联动各村卫生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广大儿童家长知晓国家免费发放营养包政策、服用营养包的益处,提高目标人群知晓率以及营养包项目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以留守流动人口聚居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为重点,通过宣传片、宣传栏、宣传折页、宣传海报、面对面健康教育、集中讲座等宣传形式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积极推广新鲜、安全、营养、具有地方饮食文化特色的婴幼儿辅食,不断提高看护人营养喂养知识和辅食制作技能。

(九)质量控制和监督

建立项目工作问责制,卫生院院长是第一责任人,任务分解、乡村协作、目标确定、计划落实,跟踪工作进度,营养包发放、储存、宣传动员、随访工作,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做好服用对象的健康监测和评估,针对营养包服用方法掌握不好、有效服用率不高的服务对象应增加随访次数、开展个案分析,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四、工作流程

(一)营养包由我院到县妇幼保健中心领取,并负责将营养包分发至各村卫生室,指导村卫生室做好营养包储存,规范开展营养包发放工作,同时为看护人提供喂养咨询,并对村卫生室工作进行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

(二)村医负责为本村6-36月龄婴幼儿发放营养包,开展看护人喂养咨询指导,签订知情同意书,做好营养包发放登记和随访登记,原则上按月随访,服用营养包依从性差的婴幼儿应酌情增加随访次数。患有特殊疾病婴幼儿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确定是否适于服用营养包(如地中海贫血患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每例儿童应该在营养包个案随访记录卡上记录服用营养包前后主要生长发育指标(血红蛋白、身长、体重)。

五、项目组织实施

(一)卫生院

卫生院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设置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本乡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负责项目管理、社会宣传和动员、培训和指导等相关工作。

(二)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和技术组

卫生院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乡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制订项目技术方案,承担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项目指导和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会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动员社会各界对我乡贫困婴幼儿营养状况给予关注和支持。

六、资金管理

按照国家财政资金管理要求,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经费结算流程,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专款专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营养包发放和看护人喂养咨询指导、宣传教育、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和监测评估、随访等工作。卫生院收到上级下拨专项资金后,不克扣,不挪用,及时下发到各村卫生室。

七、信息管理

卫生院、村卫生室应按要求填写营养包出入库登记,村级应如实填写营养包发放登记、个案随访卡,与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村医负责营养包发放和看护人咨询指导信息的收集、整理,填写月报表,按月上报,卫生院汇总村级报表后于每月2日前上报至县级,乡、村两级应注重报表上报的及时性、逻辑性,严禁弄虚作假。各上报单位负责人应对上报数据先审核、后上报,数据一经报出,由审核人承担相应责任。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9

孕妇的营养充足与否不仅关系自身的健康还影响着胎儿发育情况,目前,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妇的营养供应也相对充足,但是如何做到合理膳食,避免因营养过剩导致巨大儿、孕妇肥胖的发生,如何避免营养失衡导致产妇贫血等[1],因此对产妇孕产期实施科学的营养指导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产妇孕产期实施营养护理及进行母婴健康教育的意义,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准备分娩的产妇53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68例产妇,研究组产妇年龄为21-34岁,孕周为23-36周,平均年龄为(26.31±1.02)岁,对照组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为(27.11±1.03)岁,孕周为22-36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孕妇有专业的营养师给产妇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孕期的营养不仅要满足产妇自己身体需求还应供给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首先,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丰富,可以多食鱼、蛋、牛奶、豆制品等[2];其次,钙能促进胎儿骨骼发育,在膳食中要多吃虾制品等;再次,要多吃动物的肝脏、动物血,可以补充气血的同时还可以增加铁元素的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纤维素的供应;最后,孕妇要合理搭配饮食,不可挑食、偏食、不能吃辛辣、生冷、刺激性的食物[3]。

母婴健康教育:产前应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并将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如何配合助产士进行正确的呼吸用力方式让产妇熟悉和掌握,同时对产后的哺乳和照顾新生儿的知识、经验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教育,纠正产妇的不良习惯[4],统计两组产妇妊娠高血压、贫血、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受限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组产妇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为3.36%、贫血发生率为1.87%、早产发生率为1.49%、胎儿宫内发育受限发生率为1.87%、胎儿窘迫发生率为2.24%,对照组分别为11.94%、15.30%、10.45%、17.91%、20.15%,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

3讨论

产妇孕产期营养健康状况与胎儿的发育情况和出生后的生长情况紧密相连,同时对产妇自身恢复也有决定作用,母体营养不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增加早产的风险,营养过剩导致胎儿增长过快给生产过程带来难度,孕妇过胖导致脂肪在盆腔内大量堆积,造成生产时子宫收缩乏力,产程进展缓慢,容易导致胎儿窘迫,在孕期孕妇对维生素A、D、铁元素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也有严格要求,维生素A的摄入可以促进视力发育,但是过量的摄入可能导致自发性流产[5],因此对孕产期进行科学的营养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产妇进行母婴健康教育,可以缓解产前紧张心态、掌握生产过程中的知识、及时纠正日常错误的照顾新生儿的方式,对于产妇顺利生产和提高母婴健康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比实施营养护理及进行母婴健康教育的产妇和为实施产妇的母婴健康情况,结果表明,研究组产妇妊娠高血压、贫血、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受限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且P

参考文献

[1] 吴向华, 于姗, 段明荚. 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4): 454-455.

[2] 魏斌, 谢小飞, 蔡腊梅. 孕期体重及新生儿体重和孕期膳食营养的调查[J]. 当代医学, 2009, 15(4): 46-47.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2011~2014年宜宾县儿童营养监测项目乡镇观音、隆兴、安边、泥溪8000名儿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童4851例(60.64%),女童3149例(39.36%)。

1.2 诊断标准

按照WHO推荐的0~6岁儿童性别、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参考《儿科学》(第八版)和《儿童保健学》疾病诊断标准。

1.3 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小于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统计显示,营养不良患病率由2011年的4.92%逐渐降低为2014年的1.69%;儿童贫血患病率由2011年的10.52%逐渐降低为2014年的8.69%。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已处于我省较低水平。龋齿患病率由2011年的51.92%上升至由2011年的64.92%,。

2011-2014年营养监测乡镇儿童健康状况

3 讨论

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和龋齿是影响0~6岁儿童健康状况的常见问题。营养不良包括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和消瘦,调查发现我县0~6岁儿童各类营养不良患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充分说明经济条件的改善是提高生活水平,增强儿童营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的保证。

儿童是贫血的高危人群,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 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8.8%[1]。贫血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减慢,智力发育落后,行为偏异,免疫能力低下,尤其对婴幼儿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智力损害。由于铁是合成血红素的必要原料,如机体缺铁,则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造成缺铁性贫血,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年龄、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情况等因素有关[2]。

本调查发现宜宾县0~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WHO公共卫生分级标准属轻微水平,故做好儿童保健工作,首先要给予合理平衡膳食,特别是让儿童多吃富含血红素铁的食品,如动物肝脏、血制品、瘦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以获取充足的维生素,方可有效地防治缺铁性贫血,从而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水平。

儿童佝偻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调查显示我县0~6岁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居我国偏下水平[3],说明家庭经济状况好,生活费用充足,儿童饮食及营养结构较为合理,家长对子女的照料较好。既往的研究表明,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一般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升高呈逐渐降低趋势。本次调查结果与此结论相一致。

调查显示我县0~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与全国龋齿患病率相符[4]。解决儿童龋齿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加强预防和早期治疗。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龋齿患病率亦迅速增长,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高、生活改善,但家长缺少科学育儿知识、摄入甜食增多、口腔卫生差等因素有关[7]。

虽然近年来本县儿童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婴幼儿龋齿患病率呈增加趋势,说明儿童口腔保健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故要加强对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对小儿常见病防治水平,降低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生率。儿保工作应以婴幼儿为重点防治人群,指导家长科学育儿,避免甜食增多、口腔卫生差和营养素缺乏,培养儿童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李贤芬,田 军,陈 稀,等.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5,20(18):2 397-2 399.

[2]常素英,何 武,贾凤梅,等.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5 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J].卫生研究,2007,36(2):210-212.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29.2±3.6)岁,孕周24~41w,平均(28.2±2.5)w;初产妇18例,经产妇14例;先兆子痫23例,子痫9例;定期产前检查6例,不定期产前检查20例,未行产前检查6例。重度妊高征17例,中度妊高征8例,轻度妊高征7例;中度贫血7例,重度贫血4例,皮肤黄染13例,皮肤淤点淤斑9例,抽搐5例。对照组32例患者,年龄22~39岁,平均(30.1±4.5)岁,孕周25~40w,平均(29.3±2.1)w;初产妇17例,经产妇15例;先兆子痫21例,子痫11例;定期产前检查4例,不定期产前检查25例,未行产前检查3例。重度妊高征15例,中度妊高征8例,轻度妊高征9例;中度贫血4例,重度贫血3例,皮肤黄染11例,皮肤淤点淤斑7例,抽搐2例。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右上腹部或剑突下疼痛等症状;部分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情、手术方法及麻醉方式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 所有患者均予降压、解痉、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并补充成分血,贫血严重者可适当输注浓缩红细胞,有出血倾向者则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同时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进行护肝治疗。

1.3护理干预

1.3.1心理护理 HELLP综合征所致病情往往较重,孕妇与家属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和不知所措[3]。护理人员在救治患者的同时,还应主动、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一方面向他们解释该病的特点及临床转归,另一方面给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4]。

1.3.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将患者妥善安置于单人病房,室内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光、声、冷等各种刺激,严格限制探访,减少对患者的干扰。持续心电监护检测脉搏、血压、呼吸机血氧饱和度。若出现血压异常升高或恶心、呕吐、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同时进行胎儿电子监护,密切关注胎心率变化。给予间断性吸氧,保持呼吸畅通,遵医嘱应用解痉、脱水、利尿、降压及镇静等药物,以减轻患者脑水肿,改善胎儿宫内缺氧。

1.3.3 抽搐护理 患者发生抽搐时,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保持呼吸道保持通畅以免发生窒息。同时严格记录每次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使用硫酸镁进行解痉治疗,用药前及用药中需注意观察呼吸、膝反射、尿量等指标,并严格控制药液的滴速,防止发生硫酸镁中毒现象。

1.3.4产后护理 产后72h仍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由于解痉、抑制宫缩药物的使用,易造成产后宫缩乏力,进而使产后出血增多。护理人员应定期按摩宫底,或腹部加压砂袋以减少出血。患者因贫血、产褥期抵抗力降低,易发生产褥感染。产后需适时进行床上、床边活动,观察恶露的变化,并记录褥汗情况,同时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期冲洗会阴等基础护理。患者还应加强营养,增加优质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摄入,从而补充蛋白质的流失,并嘱产妇低盐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预防便秘。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均无孕产妇死亡,均治愈出院。观察组32例患者中,23例剖宫产,9例阴道顺产,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4例,其中宫内死亡与新生儿死亡各2例,死亡率为12.5%。对照组32例患者中,21例剖宫产,11例阴道顺产,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7例,其中宫内死亡5例,新生儿死亡2例,死亡率为21.9%。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l min Apgar评分情况,见表2。

3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HELLP综合征作为一种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的并发症,是孕产妇与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体会到护理人员首先应充分认识并了解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加强产前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积极处理,并给予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其对母婴的影响,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叶任高主编.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3.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门诊、儿童保健及病房共收治缺铁性贫血(IDA)328例。男229例,女99例;年龄6个月~1岁269例,1~3岁59例。

1.2方法本组病例全部详细采集病史登记在册,并有随访复诊记录,包括生产史、喂养史和既往患病史,以及随访治疗情况、时间(半月、1月)。除去血液病及恶性肿瘤及遗传性疾病所引起的贫血。来院就诊时进行体格发育检查,测身高体重。诊断依据按诸福棠的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1]。辅助检查血象: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骨髓象;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

1.3评定标准评定标准依照杨锡强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2]。评定贫血程度分轻、中、重、极重四度。轻度Hb~90 g/L,中度Hb~60 g/L,重度Hb~30 g/L,Hb

2结果

2.1生产史第一胎第一产66例,孪生3例,第二胎第二产173例,第三胎第三产86例。均新法接生,早产儿93例,足月儿209例,足月低体重儿26例。籍贯:周边农村298例,市区30例。

2.2喂养史纯母乳喂养78例,人工喂养151例,混合喂养99例;添加辅食65例,未添加辅食263例,辅食中以谷物为主不含蛋白质31例。

2.3疾病史曾患轻型腹泻和迁延性腹泻病172例,经常患上呼吸道感染96例,患肺炎60例。

2.4体格发育检查本组病例轻度贫血身高体质量均在正常范围,中度患儿面色苍黄,精神不振,重度和极重度患儿身高体质量均低于同龄儿童2个标准差,面色极度苍黄,精神萎靡,合有贫血性心脏病。

2.5辅助检查

2.5.1血象Hb~90或

2.5.2骨髓象极重度贫血患儿仅6例行骨髓穿刺查髓血显示:呈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早幼、中幼及晚幼红细胞的细胞浆少,血红蛋白含量极少,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铁粒幼细胞减少等。

2.5.3铁代谢检查仅查69例均异常,SF

2.6随访服药治疗10~15 d 160例贫血好转,治疗1个月168例临床痊愈。

3讨论

缺铁性贫血(IDA)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本组资料显示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3岁,正值婴幼儿期,此阶段是人一生中体格发育最快,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最多的时期。可是,现在年青的母亲都不愿意或者是因生活所迫(许多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自家老人抚养),工作压力大而导致不给婴幼儿喂哺母乳,本组只有78例患儿系纯母乳喂养,有250例患儿系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263例不按时添加辅食,即便添加辅食也是以谷物为主,不添加含铁或蛋白质类辅食,原因是怕小儿不消化,因此导致这些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严重者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儿童2个标准差,还合贫血性心脏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发育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害。按照上世纪我国政府制定的“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降低我国儿童IDA患病率[3]。为此,我们开始对周边农村及市区年青的母亲做好宣传工作,以办学习班组织观看幻灯片等方式,引导她们合理喂养儿童,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可从4月龄开始添加辅食,先由少量到多量,由单一到多样化食物,添加含铁丰富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精肉、血、内脏、鱼等[2]。还需要年青的母亲要下功夫、有耐心、有牺牲精神(有的母亲怕自己喂奶吃营养物质多了自己发胖变丑了,所以不喂母乳)喂养小儿,同时,我们还特别提供了饮食指导[4]。进行早期干预,帮助年青的母亲认识到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儿童的重要性,有望使儿童IDA发病率降到最低。

本资料显示贫血的儿童除了喂养不当外还存在着疾病的危害。如有172例患轻型腹泻和迁延性腹泻病,有156例患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提示常患急慢性疾病造成患儿吸收铁受障碍,腹泻患儿就不能吸收铁和营养物质,因为这些物质在体内尚未被吸收就排泄掉了。还有常患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儿童机体能量的消耗增加,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营养物质贫血就会出现。所以,还要注意抓紧治疗原发病,小儿患病要尽快到一级以上医院诊看病,不要在私立诊所长时间就医,延误了原发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久病不愈而致贫血。要让年青的母亲知道让儿童讲卫生,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或啃玩具,不要让小婴幼儿嚼磨牙棒以及吸吮空奶嘴,这样一是不讲卫生会使肠道感染,二是小儿的胃得不到休息,胃肠过度疲劳造成消化功能逐渐减退而患腹泻病迁延不愈导致贫血。对经常患病的儿童和早产儿、孪生儿及足月低体质量儿要百倍呵护细心照顾,早发现疾病早治疗,而且注意及时补充膳食中的营养物质,达到降低儿童IDA的目的,提高其生存质量。

儿童IDA的治疗前景乐观,只要及时按疗程用药就能治愈。本组168例坚持服药1个疗程(1个月时间),临床痊愈,也能说明这一点。另外160例只治疗10 d或15 d,贫血程度有所减轻而未达到痊愈,所以用药物治疗一定要用足够疗程。一般用2.5%硫酸亚铁口服液,按0.03 g/(kg•d),持续服用30 d。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患儿除服药治疗外,还要给予支持疗法,少量多次输血或输红细胞,收效良好,全部临床治愈。问题的关键在于患儿的家长是否能坚持治疗,有许多家长不按医嘱执行,擅自停药,至使患儿贫血长时间不能纠正。为此,我们还应加强对家长和白天养护人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5]。仍然早期干预使患儿家长能坚持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儿童IDA的发病率。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有待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等.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70-1677.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0-405.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13

辅食添加情况:米粉、面条、各式菜粥,每天水果不可少。

本月养育难题:如何培养宝贝的睡眠好习惯?

吃母乳时,宝贝每天晚上只醒一次,吃完又倒头呼呼大睡;可是,自从两周前给他断奶后,他每天夜里都频繁醒来,不是要喝奶,就是要喝水……如何才能让宝贝恢复到原来的睡眠好习惯呢?

谭惠玉:尽量不要给宝贝吃“夜奶”。

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保证婴幼儿充足睡眠的前提。培养良好睡眠习惯要抓得早,从出生之后,即可训练。一般新生儿一夜已能睡4个小时,不要因为频繁的喂奶及护理干扰宝宝正常的睡眠。另外,夜间睡眠过程中体内生长激素分泌达全天的70%,睡得好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目前儿科界认为,3个月以上的婴儿应尽量不给吃“夜奶”(晚上11时至凌晨5时),以培养婴儿睡眠好习惯。如果宝宝只是醒来哼哼,妈妈可以拍拍他,安抚一下,不一定要给予水或是奶;如果宝宝吵闹不休,可以喂一点水或是奶,逐渐减少宝宝对夜奶的需求,由晚上3次,减少至2次,再逐渐到1次,最后彻底断掉。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妈妈的耐心。

2号宝宝:伊儿

出生体重3400克,身长50厘米

目前体重7750克,身长67厘米

辅食添加情况:以母乳为主,每天1/3个香蕉,少量苹果泥;隔一两天会喂点米粉;不喜欢吃鸡蛋黄。

伊儿会自己做操了,小胖腿蹬起来,像装了个小弹簧;双手不停地扇,像小蜜蜂的翅膀。如果有人在后面叫她名字,她会回头观望。出门前和她招手,她也会跟着大人做再见的动作……

本月养育难题:宝宝体检查出贫血,该怎么办?

今天带伊儿体检,查出有轻微贫血,虽然差得不多,但还是令我很担心。请问,伊儿这种情况,应该食补还是药补呢?

许力:轻微贫血适合食补。

婴儿出生后,随着母体里所带的铁的消耗,在6个月时,一些宝宝会出现生理性贫血。如果只是轻微的贫血,妈妈可以在辅食中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如果贫血比较严重,医生会建议服用一些铁剂。提醒妈妈,在孩子补充铁剂后一个月,还要去医院进行复查。

专家建议:本月养护重点

1. 训练独自玩耍

第6个月的宝宝可以独自玩耍了。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自娱自乐是宝宝学习自立的第一步。妈妈要放松心情,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格。

训练第一步:练习独坐。将枕头放在宝宝腰后,当他适应后,慢慢地抽掉,同时教会他学习用手支撑自己的身体。刚开始时,宝宝还需要大人的守护,独坐的时间也不宜太长,以免引起脊柱弯曲。

训练第二步:独自游戏。首先你要加入宝宝的游戏,有了你的陪伴,他才能玩得开心和安心。有了这种信赖和安全感,宝宝才能学会一个人玩游戏。宝宝能独自玩时,你要注意游戏环境的安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