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实用13篇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1

今年以来,根据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县委、县政府在深入研究我县实际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六化”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为实现这一目标,县里制定了典型带动、整体推进和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思路,区分不同层次分别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对于当前工作中的重点环节村庄规划、村容村貌、村庄绿化分别出台了详细的文件,新农村建设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展开。根据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借鉴有些地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以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要处理好长远与眼前的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总书记指出:“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这就把新农村建设放在了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因此新农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不能追求短期行为,要切实做好规划,分步实施。但是,强调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求我们在长远规划的指导下,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从细微处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让农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比如村容整洁的问题、村庄绿化的问题,从量的积累最终促成质的变化。

要处理好建设新村庄与培养新农民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人们的目光更多地关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比如新房子、新街道、新设施等。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在有些地方,我们也看到虽然街道宽阔平整,却到处是粪便垃圾无人过问;虽然楼房漂亮,却有邻里不睦、子女不孝的不和谐声音;虽然家电豪华,却存在违犯法律、迷信等落后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究底是新农民培养上抓得不够。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的主人,没有新农民,就不会有新农村。因此,要在改善农村物质面貌的同时,要按照“六化”的要求,及时制定措施,加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守纪律的新型农民的力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真正建设生活富裕、村风文明的新农村。

要处理好政府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措施,县委、县政府也制定了扶持的办法。各级要充分利用好政策,抓住有利时机,推进新农村建设。但是,从全国来讲,我国也只是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也需要逐步加大,这就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利用好政策,又必须充分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充分挖掘当地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面对资源挖潜力,面向市场找门路,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地创造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的关系。中央一再强调,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不搞一刀切,不搞达标工程。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乡镇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讲政策、谈发展、做宣传,深入征求群众意见,把广大群众的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把新农村建设打造成利民之举,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上来,带动广大群众自觉的、积极的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来。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2

“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方面。”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施虹博士说,“提出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说不重视城镇化和工业化,而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发展新农村,统筹兼顾。经济发展需要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当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远远快于农村发展时,农村就会成为发展的瓶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指出,农村的发展对城镇化也有利,这既体现在劳动力的支持上,更体现在消费需求上,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农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了,将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

从我国的国情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来看,发展城镇化的同时也必须大力发展新农村。曾业松告诉记者:不论我们城镇化发展速度有多快,仍然会有大量的人口进不了城市;即使我们的城镇化程度达到60%,仍然有五六亿的人口留在农村。一个国家有几亿人口在农村,怎么能够不管不问,任凭着农村凋敝吗?如果几亿人口在农村始终过不上富裕生活,不仅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而且很容易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的关系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来是我国农民的优良传统。但是,我们决不能把强调农民的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对立起来。曾业松指出,过去由于国情国力的原因,只能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理应比以前更多地承担起建设责任,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曾业松说,新农村建设中的建设项目具有不同的属性,如义务教育、乡村道路等,具有公益性,应当主要由国家来投入;如农业生产、农民建房等,主要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应当主要由农民自己来投入;有些介于两者之间,国家应积极引导和参与,由国家和农民一起办。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补充的关系,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侧重。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国家的作用只能是引导,真正的主体是农民。施虹说:“只有让8亿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才大有希望。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就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利益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国家不断增加对农民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调动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积极性。”转贴于

创新体制机制与增加资金投入的关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努力抓政策、增投入、上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发展,打好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农村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施虹说,只有工业反哺农业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才能长久保持下去,而不仅仅是一时的热情。

曾业松分析认为:一方面要有很好的制度保证资金的投入,要通过财政结构的调整、财政体制的改革,使更多的钱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上来。国家已经决定,今年,要做到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高于上年。今后,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另一方面又要有很好的机制保证把资金使用好,提高使用效率,要有监督、管理的机制,防止资金被截留,被挪用,防止用于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体制机制的创新,最终要落实到农村体制改革上来。施虹指出,我们要继续推进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同时加快农业科技与推广体制、农民组织体制等改革。”

搞好试点示范与做好面上推广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3

xx是一个传统农业市,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现代农业与现代农民的关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现代农业作为支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现代农民作为保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又努力造就现代农民。

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一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从2001年开始,大力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努力壮大十大龙型产业。到2005年,全市工人牧草和饲料粮、速生丰产杨树、优质果林、高效养殖水面、优质蔬菜分别发展到105万亩、170万亩、117万亩、110万亩和130万亩,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的特色基地。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61家,其中上亿元的部级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产值达到170多亿元。加快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组建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72家,拥有会员14万户,带动农户38万户。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883万亩,拥有农村各类农村经济大户10000多户。三是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开发农产品品牌。全市已注册农产品品牌258个,其中获农业部“绿标”的58个,获国际有机食品认证的5个。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了以22家市级种苗基地为重点的良种扩繁体系。引进、研发了奶牛胚胎移植、生物柴油提取、超泰米开发等科技含量很高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已拥有农业技术人才9600多人。

在培育现代农民方面:一是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了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市拥有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1000多个。二是加强培训。先后实施开展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民高校、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阵地,大力开展“一技一训”、“一业一训”。每年培训农民达10万人以上。三是促进转移。以农村青壮年为重点,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协作,积极发展培训与输出联合体。去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到13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

二、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

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为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起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从今年起,市里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市)和市直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我们注重从三个方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发挥政府在建设投资上的主导作用。积极调整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增加财政支农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着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多元化投入格局。近年来,市里累计安排农业专项引导资金3000多万元。今年,市里又筹资1000万元成立了支农贷款担保公司,主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按照“规划引导、项目带动、分工负责、各计其功、各计其帐”的总体思路,用统筹的理念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整合支农项目和资金,坚持力量统一摆布,资金统一调度,项目统一审批。三是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上的主导作用。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市直部门单位联建新农村示范村方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细则》等四个操作性文件,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理应唱主角。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把农民的主体作用具体化,让群众去做群众的工作,让群众去办群众的事情。一是积极进行引导。通过政策宣传、干部引导、措施激励等途径,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情。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对一些小型水利、道路建设项目,组织群众以“一事一议”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建设自己的家园。市财政每年安排了40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奖”专项资金。二是坚持还权于民。大部分村都成立了新农村农民理事会,采取“一事一理”、“一理多事”等形式,由农民直接选举自己的代表,全程参与项目的规划、实施、验收、监督和管理,发动和组织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坚持“建不建、建多少、怎样建”都由群众说了算,彻底改变了过去政府的包办式做法。鼎城区谢家铺乡的公王庙村、丁家港乡的杨公庵村、石公桥镇的覃家岗村等14个村,依靠农民理事会制度,采取多渠道筹资、义务投工投劳等方式,实现了100%的组和80%的农户通水泥路的目标。三是维护合法权益。从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加大农民维权力度,初步建立起了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和产权制度。

三、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必须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硬件”和“软件”同步建设。

在硬件建设上,我们着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乡村公路建设。认真实施“通畅工程”,“十五”期间全市交通建设完成投资52亿元,新建或改造农村公路3300多公里,基本实现县到乡镇通水泥路或沥青路,99%的村通公路。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近几年来,疏通农田灌溉渠道1万公里,其中硬化渠道3000公里,排灌渠道通畅率达到90%以上,并解决了4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三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启动了农村三期电网改造,逐步实行了城乡同网同价。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将新建沼气池10万口。四是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切实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防护林、湿地保护等重点工程,全面开展了“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厨”“三清三改”活动。对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起了污染水净化池和农村垃圾中转站(场)。

在“软件”建设上,我们着眼于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帮困助学力度。近四年投资2.86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78万平方米,去年全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免除了13万多名贫困学生的课本费和杂费。完善医疗保障。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去年投资4200万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28所。全面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了以城乡低保、灾害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慈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为主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开展了“关注民生解十难”工作。去年,全市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改扩建敬老院24所,帮助1100户农村特困无房户修建了“爱心房”。二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严厉打击“×××”等组织和地下“”等违法活动。三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围绕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先后推进了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改革等五大改革,为建设新农村扫除了各种体制性的障碍因素。

四、正确处理整体规划与区域特色的关系。

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我们坚持以县为主、乡镇协助、村为基础、规划部门指导,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一是立足长远抓规划。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二是立足当前抓规划。坚持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集中力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关切的问题。三是统筹兼顾抓规划。做到了既从工作上规划,也从建设上规划;既从经济发展上规划,也从社会事业上规划;既从“硬件”建设上规划,也从“软件”建设上规划;既从村镇整体上规划,也从农户单元上规划。

在制定和实施规划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区域特色,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厉行节约、便于生产、利于生活”的原则,坚持立足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尊重各地的传统、风俗和习惯,不搞一个样、一刀切。在具体操作上,始终做到了“四个结合”,即平湖区规划注重与改水、改厕、改圈、改浴相结合;山丘区注重与庭园建设相结合;城郊区注重与城市辐射功能延伸相结合;所有规划注重与群众和专家意见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4

二、新农村建设点“三绿二处理”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镇在做好省、市提出的“三绿一处理”的工组基础上,积极做好新村办增加的“污水处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打造一批房前屋后花果园、村内道路林荫化、村庄周围风景林的生态文明村,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村庄沟渠相通、排污流畅,使新农村建设点的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观。

(一)农户庭院绿化。全镇新农村建设省级点、市共建点的农户庭院内外和房前屋后都必须进行绿化,并把绿化、美化庭院环境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以栽种果树、常绿阔叶林等经济景观林为主,同时引导农民拆墙透绿。

(二)村内道路绿化。新农村建设点村内主次干道两侧都必须栽树,以种植吸尘效果好或有经济价值的常绿树种为主。各村点在规划编制和开展村庄整治时,道路两边必须预留好绿化用地。

(三)村庄四旁绿化。各新农村建设点村内空地都必须种树,以栽种果树、速生林、常绿混交林、毛竹为主,村旁现有的果园、竹木林,要抚育、补植、整治好。

(四)无害化处理

1、垃圾减量化。所有的生活垃圾都必须分捡和分类处理,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塑料橡胶、废铜烂铁、玻璃杯瓶等垃圾,要专门存放、进行回收;对于可转化利用的烂果菜根等易腐食物、农业废弃物等有机垃圾,要进行转化利用;对于不可回收、难以转化利用、无害无残留的生活垃圾,要采取就近焚烧方式进行处理。

2、垃圾资源化。在对生活垃圾分捡和分类处理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大农村垃圾的转化利用。农村人畜粪便、腐烂果蔬、剩饭剩菜的处理要与沼气建设相结合;建筑垃圾中的碎砖碎瓦与道路硬化相结合;稻草、杂草、树叶和塑料袋等要通过回田回林肥化、加工饲料化和使用用户气化炉等方式加以利用。

3、垃圾无害化。对难以在当地回收利用和有害残留的废弃物,如农药瓶、废旧电池等垃圾,应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集中的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村庄污水处理。各新农村建设点都必须建设通畅的雨污排水系统,要在村旁村前开辟排水主沟,农民房前屋后要修建排水沟,有条件的自然村和规模较大的村庄(社区)应雨污分流,建设污水排放暗沟。

三、全镇农村面上“三绿二处理”工作基本要求

(一)边抓点边推广。各村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点“三绿二处理”建设的同时,要统筹做好面上的“三绿二处理”工作。要组织村、组干部到“三绿二处理”建设搞得好的新农村建设点学习参观,推动面上工作,并建立指导、督查、统计和考评工作机制。

(二)建设垃圾处理中心。我镇今年建设的集镇垃圾处理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处理中心配备了专业设施,安排专业人员,实现区域内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自然村要严格实行垃圾分类五个去向,按有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

(三)建立“三绿二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各村要做好“三绿二处理”的规划安排,镇新村办会同新村办组织林业、农业、城建、卫生等部门分管和专业人员到各新农村建设点现场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工作方案和完成任务的时间,力争用三至五年的努力,全镇农村基本实现“三绿二处理”的各项目标。要充分发挥农民理事会在“三绿二处理”工作中的作用,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推进“三绿二处理”的经常化。村庄绿化要与“一大四小”绿化工程结合起来,按照谁种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村民自行栽植和监护,并允许继承和转让,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要与改变农民卫生习惯结合起来,要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使“三绿二处理”工作长期坚持。新农村建设点此项工作要起带头示范作用,每个建设点要配保洁员、护绿员、并配备专门工具,农户或建设点集体出资解决他们的工资待遇,并长期坚持,要在实践中总结好的经验,加以推广。

四、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对“三绿二处理”工作的领导,镇成立“三绿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镇长高利明任组长,副镇长刘俊鑫任副组长,成员有代和勇、张锦鹏等同志。镇新村办将安排专人负责“三绿二处理”,尤其做好统计、调度、督查和宣传推动等工作。各村要抽调得力干部抓好“三绿二处理”工作。

(二)多方筹措,解决“三绿二处理”建设资金。一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搞好“三绿二处理”建设规划预算的基础上,做好筹资筹劳,社会赞助工作;二是新农村建设点在专项资金中平均拿出1.5万元用于“三绿二处理”建设,试点帮扶单位按照新村办的要求拿出0.5万元用于“三绿二处理”建设;三是衔接统筹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资金,必须用于新农村建设点的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和村旁绿化;四是利用本村现有的资源(石料、苗木)等,节约建设资金。

(三)鼓励先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三绿二处理”作为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将纳入新农村建设统计、督查和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实行各项激励、奖罚措施,推进此项工作。

1、镇新村办将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三绿二处理”工作的督查,督查结果将在党政联席会议上通报,并对各村进行排名。

2、新村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在今年6月初对我镇2009年以来新农村建设点“三绿二处理”建设进行验收检查,对两年中各乡“三绿二处理”工作分别进行排名,对排在前三名的试点村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届时,镇新村办也将拿出方案对两年中各村新村点“三绿二处理”工作进行排名奖励。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5

1、加强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党的*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我处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村镇规划建设零乱无序,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村镇脏乱现象严重。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创新思路,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2、必须把新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处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的惠民、富民工程,是加强我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处村两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高度重视并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

3、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目标,以“六改四普及”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践、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4、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发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我处有42个自然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得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强硬推。

5、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处开展“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经过5年的努力,全处80%的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村镇标准(标准附后)。同时达到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的目标。具体目标要求是:

——建设新村镇。在全面开展“三清”的同时,全面开展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全处5个示范点(湖陂:太屋、周家、店前、港背、兰家),*年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并开工建设。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应按规划搞好建设,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以旧换新、改造民房;规划区内新建的民房,要求设计美观,格调鲜明,按照庭院型型、居民型、人畜分居型进行,力求“一村一品”,不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千房一面。要建立和完善村庄社区服务体系,调整教育、商贸网点,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以及供电、电视、电信等配套设施。

——发展新产业。要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要实施优势发展战略,建设好港背500亩花卉基地,孝头800亩辣椒等蔬菜基地,以及湖陂现代农业科技园,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要大力推进农业新技术革命,提高农业的科技竞争力,提高农业的科技竞争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新农民。按照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培养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积极配合市政府实施好“农民培训工程”,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同时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信息经济,促进我乡新农村相适应的道德体系,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组建新经济组织。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发育、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推广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联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建立起覆盖农业产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体,做到乡村主导产业有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达到60%以上,大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

——塑造新风貌。以“六改四普及”为突破口,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动力,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从现在开始,“六改”工作在全乡所有村全面深入铺开,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各村要按照“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六改”工作。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困难农民救助体系。村镇公共设施配套,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正常开展,农民就医、上学方便,病残孤寡农民生产活动有保障。

——创建好班子。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继续创新和深化“三民”活动和“三培两带”活动。把以“六改四普及”、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要以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强为政能力和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建设,着力提高乡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把开展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1、广泛宣传,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新农村建设活动,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各村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2、严格管理,把规划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轨道。处、村两级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严格规划管理。要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凡到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才宅基地上的旧房,其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还原拆除旧房的不得批准其在新宅地建房。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各乡规划所要负责好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鼓励制定村规民约,把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起来,建立科学、高效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要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模式力求集中连片式。要提高房屋设计水平,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要提供各种房型供农民选用,避免过多的下店上宅火柴盒式的、车厢式的低水平建筑。

3、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六改四普及”、文明村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农村“三老”的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同时,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4、抓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村要重点建设好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处党政班子成员每人挂钩联系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分别抓好示范建工作;各村党支部书记也要分别抓好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6

针对这次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督查的内容,我们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新农村建设工作。县新村办一是掌握全县新农村建设投资投劳情况。省市县直接统筹资金、部门单位衔接统筹资金、农民投资投劳以及其他资金的计划数、实际到位数要按照省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做到心中有数,帐目清楚。二是掌握全县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现阶段重点是改水、改厕、改路。三是掌握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动情况。收集整理好文件档案,包括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全县工作会议、县级领导及部门单位挂点帮扶、工作督查及通报、县乡干部培训、宣传及资金管理,等等。各村点一是做好投资投劳工作。省市县直接统筹统资金、部门单位衔接统筹资金、农民用于自家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公益事业建设农民投工、乡村两级及单位帮扶资金、社会捐赠等其他资金要及时做好帐、报好帐、建好台帐,确保专款专用。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目前要完成的重点项目是改水、改厕、改路,在省督查前必须达到改水95%以上、改厕90%以上、改路(主路和入户路)95%以上,并确保质量优良。

2.农村清洁工程。一是抓好村点清洁工程。一方面要抓好主体建设,理事会要有固定清洁工程宣传栏,有门前三包责任制、垃圾回收和清运制度,评比奖励制度等村规民约,开展常态化农户垃圾无害化处理评比;保洁员要履职到位,有工作职责,有保洁工具(一车一铲一钳一扫斗一扫把),有报酬规定且及时到位;农户要有“两桶一袋一窖”,知道垃圾如何分类处理,并按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做好门前三包。另一方面要掌握操作标准,厨余垃圾要进行沤肥,可利用垃圾要进行回收,废弃电池要进行封存,土建垃圾要进行铺路填坑,其他垃圾要进行焚烧或集中到县以上垃圾处理场处理。二是抓好集镇清洁工程。乡镇要有焚烧处理中心或有垃圾中转站,且中转站运行正常,集镇有环卫机构,有垃圾清运车。三是抓好县域农村面上卫生保洁。县域内的公路沿线及两旁的集镇、村庄、田间地头、河流、水塘等可视范围内,无陈年垃圾堆和乱倒垃圾等脏乱差现象。四是抓好资金安排和管理。省2000元∕村点、市500元∕村点、县2500元∕村点的专项资金要及时到位并拨付到各村点,建立单帐核算及拨款制度,资金报帐、审批要规范。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对待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年中督查

这次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年中督查结果将通报到县(市、区),并作为各县(市、区)年度考核评先的重要依据,希望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对待这次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年中督查。

一要强化领导力量。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上来,亲自部署和调度进展情况,对工作量欠帐多的村点要亲自督促。同时每个村点要落实一名班子成员、两至三个机关干部驻村抓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分管领导要带领新村办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村干部要领导理事会,与理事会一道,及时掌握情况和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7

一、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重大历史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清、管理民主”,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乡风文明”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等方面,就是要大力开展移风移俗,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工程。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村容整洁”是改善农民生存状况的重要标准。“管理民主”是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新农村建设20字的深刻内含。

二、新农村建设中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

建设新农村,我们首先要在转观念、定制度、拓思维、破难题上下功夫。一要解放思想,打破行政壁垒,摒弃“行政区经济”的模式。各乡镇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运作,建立市场规则,克服区域之内的政策和体制差异,用“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共同拆除地方保护主义,推进整个区域内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二要抓住综改试验区的政策机遇,大胆改革,先行先试,着力在破解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三要借鉴发达地区好经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逐步探索出一条新农村建设之路,培塑新农村建设成功典型。

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办事处)起着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新农村建设搞好搞不好,乡(镇办事处)领导重视是关键。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办事处)领导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既是谋划者,又是指导者,还是推动者。

新农村是在农村区域按照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居住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农民聚居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协调发展的现实途径,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的必然要求,是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乡(镇办事处)领导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应该是紧抓不放,抓出成效。在具体工作中,乡(镇办事处)领导的思想压力是很大的,为审批土地手续发愁,为筹措资金发愁,为解决新农村建设派生出来的各种矛盾纠纷发愁;为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忙活,为招商引资开发忙活,为修订完善规划设计忙活,为到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忙活……

村干部存在的几类思想。

1.有些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认识好,积极性高。特别是邻近城区的一些村庄,行动早、见效快、已尝到甜头的村干部,积极性更高,可以说他们一门心思扑在了建设上,或招商建设、或自主建设、或联合开发,干的红红火火。

2.有些村干部有为难情绪。主要是一些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比较复杂的征地拆迁、权属登记、补偿安置、旧房收归复耕等矛盾纠纷时有为难情绪和厌战情绪,甚至有的还出现撂挑子的现象。

3.有些村干部有怕出乱、怕麻烦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一些年老体迈、一味求稳、进取心不强、意志衰退的年老干部身上。他们图安生、嫌费劲,怕出乱、怕麻烦,对新农村建设态度暧昧。

4.有些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持等待观望态度。主要表现在离县城稍远的一些村干部身上,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是“一慢二看三通过”,该规划规划,该设计设计,推推动动,不推不动。

5.极少数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或多或多少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方向,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党委政府倡导实施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不如顺其自然,自然过渡,所以,在言行上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抵触情绪。

新建设中农民群众的思想。

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非常拥护,对新农村美好前景非常向往,建设热情很高,充满信心。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

1.可以有效避免农村无序建房和重复投资等浪费现象发生,实现“一辈人盖房三辈人享用”。

2.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拉动消费和扩大内需。

3.可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农村人享受到城市人生活。

4.可以节约基础设施投资。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5.可以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效益。可以促进农民就地转移,有务农转为务工。

群众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能等、不能靠,在现有条件下,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乡村干部要积极引领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三、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1.要求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增加集体收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物质基础。基层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和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群众谈论最多、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打好经济基础。增加村集体收入,当务之急是:第一,要放宽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通过转让、出租闲置场地、房屋增加收入。第二,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搞好个体民营建设,通过村级税收增长地方留成返还增加集体收入。第三,要大力培育各类特色专业村和各种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在组织和服务群众致富中增加集体收入。当前大部分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群众要求县乡两级要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素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2.是要求积极作好村集体债务消化工作。从完善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入手,除公益性事业外,禁止乡村两级负债搞建设,防止产生新的债务。

3.建议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建设。在制定规划时,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要注重搞好村内规划,同时又要注重搞好连村规划,特别是对于村庄集中、距离较近的村庄规划,在制订住宅区、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建设和自来水、垃圾集中处理场等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从宏观上把握好,充分考虑农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既要符合实际需要,又要科学合理,防止各自为政,自我发展,造成财富和资源的浪费。

4.是建议因地制宜,分类突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推广一个模式。要从实际出发,依据村情选准切入点和近期努力的重点。对那些基础较好,班子较强,群众易发动,对周边易产生带动作用,有说服力的村庄,要先行一步,作出成效,予以推广,予以示范。在操作方式上,可采取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介入,结合村庄土地连片进行整合;一种是有实力的村直接同投资商合作,进行开发。配合大项目建设,引导农村重新选址新建或全村整体改造,并与城区衔接配套好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使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一步到时位;对远郊村,不改变原来的格局,保持原村风貌,进行现状提升,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入手,以改善农民卫生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为核心,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完善村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

5.建议坚持以集体和群众投入为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6.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建议采取统一政策,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土地、规划、建设、环保等各项审批,一门认证,减少时间,提高效率。

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乡(镇、办事处)领导作用

建设新农村是促进农村协调发展、实施惠民的重要方向。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办事处)领导要立足现实、立足本职,做好工作,求实求效,全面推进,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1.要强化宣传,要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宣传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做群众思想的动员者。建设新新农村,针对群众普遍存在的各项顾虑,乡村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道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首先是做政策的解释者。通过走村入户,促膝谈心,发放宣传单等方法,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释疑解惑,动员群众打消顾虑,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其次是做民意的收集者。多方倾听群众心声,千方百计收集群众意见,对群众提出的个人不能答复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向上级汇报,形成一致意见再向群众反馈,为乡村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形成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尊重民意,做民主管理的践行者。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权益主体、决策主体和参与主体,乡村干部要把尊重民意、落实民主管理制度作为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协助“两委”积极推行政务、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协助资金和物品发放情况及时详细公开。让群众明白,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同时,协助村“两委”做好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的监督,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3.是深入实际,做矛盾纠纷的调处者。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了拆迁、权属登记、补偿安置、旧房收归复耕等纠纷,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引发很多矛盾,严格阻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度。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要积极与公安、法院、农业、国土资源、住房和城建部门进行沟通合作,主动为群众调节矛盾纠纷,排忧解难,维护了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稳定。

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社会多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通过群众村(镇、办事处)干部各方共同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清、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就能更早实现。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8

就我县而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主要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利工程治,理、农田灌溉、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作,以尽快发挥农村水利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确保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根据全县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我们先后完成了××县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县小型病险水利工程治理规划、××县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规划、××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县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水利规划的编制。

二、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工作

(一)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5年计划解决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根据2005年初我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显示,全县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6.9万人。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今年全县计划投入资金193.5万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资金162万元、市县打井资金31.5万元,计划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扩建3处、分散式供水工程新建4处、打井工程105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630人。到目前止,已基本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扩建3处、分散式供水工程新建4处、打井工程56处,完成投资163万元,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052人。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清、管理民主”,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乡风文明”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等方面,就是要大力开展移风移俗,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工程。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村容整洁”是改善农民生存状况的重要标准。“管理民主”是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新农村建设20字的深刻内含。

二、新农村建设中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

建设新农村,我们首先要在转观念、定制度、拓思维、破难题上下功夫。一要解放思想,打破行政壁垒,摒弃“行政区经济”的模式。各乡镇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运作,建立市场规则,克服区域之内的政策和体制差异,用“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共同拆除地方保护主义,推进整个区域内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二要抓住综改试验区的政策机遇,大胆改革,先行先试,着力在破解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三要借鉴发达地区好经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逐步探索出一条新农村建设之路,培塑新农村建设成功典型。

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办事处)起着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新农村建设搞好搞不好,乡(镇办事处)领导重视是关键。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办事处)领导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既是谋划者,又是指导者,还是推动者。

新农村是在农村区域按照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居住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农民聚居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协调发展的现实途径,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的必然要求,是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乡(镇办事处)领导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应该是紧抓不放,抓出成效。在具体工作中,乡(镇办事处)领导的思想压力是很大的,为审批土地手续发愁,为筹措资金发愁,为解决新农村建设派生出来的各种矛盾纠纷发愁;为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忙活,为招商引资开发忙活,为修订完善规划设计忙活,为到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忙活……

村干部存在的几类思想。

1.有些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认识好,积极性高。特别是邻近城区的一些村庄,行动早、见效快、已尝到甜头的村干部,积极性更高,可以说他们一门心思扑在了建设上,或招商建设、或自主建设、或联合开发,干的红红火火。

2.有些村干部有为难情绪。主要是一些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比较复杂的征地拆迁、权属登记、补偿安置、旧房收归复耕等矛盾纠纷时有为难情绪和厌战情绪,甚至有的还出现撂挑子的现象。

3.有些村干部有怕出乱、怕麻烦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一些年老体迈、一味求稳、进取心不强、意志衰退的年老干部身上。他们图安生、嫌费劲,怕出乱、怕麻烦,对新农村建设态度暧昧。

4.有些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持等待观望态度。主要表现在离县城稍远的一些村干部身上,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是“一慢二看三通过”,该规划规划,该设计设计,推推动动,不推不动。

5.极少数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或多或多少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方向,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党委政府倡导实施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不如顺其自然,自然过渡,所以,在言行上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抵触情绪。

新建设中农民群众的思想。

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非常拥护,对新农村美好前景非常向往,建设热情很高,充满信心。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

1.可以有效避免农村无序建房和重复投资等浪费现象发生,实现“一辈人盖房三辈人享用”。

2.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拉动消费和扩大内需。

3.可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农村人享受到城市人生活。

4.可以节约基础设施投资。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5.可以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效益。可以促进农民就地转移,有务农转为务工。

群众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能等、不能靠,在现有条件下,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乡村干部要积极引领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三、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1.要求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增加集体收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物质基础。基层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和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群众谈论最多、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打好经济基础。增加村集体收入,当务之急是:第一,要放宽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通过转让、出租闲置场地、房屋增加收入。第二,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搞好个体民营建设,通过村级税收增长地方留成返还增加集体收入。第三,要大力培育各类特色专业村和各种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在组织和服务群众致富中增加集体收入。当前大部分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群众要求县乡两级要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素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2.是要求积极作好村集体债务消化工作。从完善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入手,除公益性事业外,禁止乡村两级负债搞建设,防止产生新的债务。

3.建议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建设。在制定规划时,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要注重搞好村内规划,同时又要注重搞好连村规划,特别是对于村庄集中、距离较近的村庄规划,在制订住宅区、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建设和自来水、垃圾集中处理场等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从宏观上把握好,充分考虑农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既要符合实际需要,又要科学合理,防止各自为政,自我发展,造成财富和资源的浪费。

4.是建议因地制宜,分类突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推广一个模式。要从实际出发,依据村情选准切入点和近期努力的重点。对那些基础较好,班子较强,群众易发动,对周边易产生带动作用,有说服力的村庄,要先行一步,作出成效,予以推广,予以示范。在操作方式上,可采取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介入,结合村庄土地连片进行整合;一种是有实力的村直接同投资商合作,进行开发。配合大项目建设,引导农村重新选址新建或全村整体改造,并与城区衔接配套好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使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一步到时位;对远郊村,不改变原来的格局,保持原村风貌,进行现状提升,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入手,以改善农民卫生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为核心,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完善村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

5.建议坚持以集体和群众投入为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6.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建议采取统一政策,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土地、规划、建设、环保等各项审批,一门认证,减少时间,提高效率。

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乡(镇、办事处)领导作用

建设新农村是促进农村协调发展、实施惠民的重要方向。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办事处)领导要立足现实、立足本职,做好工作,求实求效,全面推进,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1.要强化宣传,要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宣传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做群众思想的动员者。建设新新农村,针对群众普遍存在的各项顾虑,乡村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道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首先是做政策的解释者。通过走村入户,促膝谈心,发放宣传单等方法,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释疑解惑,动员群众打消顾虑,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其次是做民意的收集者。多方倾听群众心声,千方百计收集群众意见,对群众提出的个人不能答复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向上级汇报,形成一致意见再向群众反馈,为乡村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形成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10

二是处理好“国”和“家”的关系。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国家的作用和农民的作用都很重要,但两者在建设中地位有所不同,国家起引导作用,农民是建设的主体。各级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主要是根据农民的真实需要,搞好规划,增加公共投资,提供公共服务,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作为建设的主体,要参与规划制定,积极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自身力量。从9个多月的新农村建设实践看,国家决心大、动作快,各级政府都调集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而对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得不够,发挥得也不充分,一些农民还处于观望态度。甚至一些农民错误地以为国家要为农民盖洋楼,买家用电器,置办家具,装电话等等,因此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今后,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国家和农民个人的关系,政府该干什么,农民要做什么,要尽量界定清楚。同时,各级政府要通过引导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新农村建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伟大事业。

三要处理好“试点”和“推广”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不搞试点不行,光搞试点不推广也不行,开展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将试点建设和推广工作结合起来,作到以点带面。从目前新农村建设进展的情况看,全国各地十分重视试点工作,在示范试点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大、进展快,路电水气、通讯、广播电视、学校、卫生所等改造建设效果非常明显。但是,示范试点的经验如何向面上推广,如何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筹集必要的资金,向示范试点以外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让广大农民也能享受到最必要的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许多地方政府在这方面还考虑的不够。公共产品的性质带有公平性、非排他性,人人都有享用的权力。在农村建设中搞示范试点,让一部分农民优先享受到公共产品服务的“阳光”,是在现阶段根据国情做出的必要选择,但是,当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应尽快组织力量向农村各地推广,使试点之外的农民也能尽快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11

二、目标要求

1、村点规模。按照县新村办排,根据我镇实际,年,排1个省级新农村建设村点。

2、选点原则。年村点以30-50户的自然村为主体,也可以适当搞一些较大规模的村庄。申报工作要坚持四个优先原则:一是农民自愿原则,新农村建设申报须有90%以上村民签字同意。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工作基础原则,村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工作基础扎实。群众积极性高,“三绿两处理”和“三改”工作提前实施,成效明显的优先排。三是地域优先原则,向村水泥道沿线的村庄以及相对集中连片的村庄优先;四是项目衔接原则,选择已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以及各类涉农项目实施点的村庄。

3、选点方法。按照省“九步法”的要求开展选点定点。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筛选候选村庄,按1:2的比例筛选候选村庄。三是深入调查摸底。分类排队,确定拟选试点自然村。四是选举理事机构。召开群众大会或户主会议,民主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要有威望、有公心、有能力、有牺牲精神、有苦干实干作风。五是制定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村庄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新社区建设规划。六是确定建设项目。建设点根据本村实际,确定村庄整治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七是算好两笔帐,做好各个项目资金预算。一明确各个项目农民应自筹多少钱,投多少工;二政府补助多少钱和社会可能帮扶多少钱。八是分户签订协议。根据建设项目和分项算帐结果,与每户农民签订协议。九是组织逐级申报。拟选村点选点定点各项工作完成后,按照省里规定的申报程序,组织申报。

4、时间排。(1)、一季度,年元月30日以前完成村点申报工作。春节前后完成村庄整治规划和“一村一品”产业规划,积极搞好再宣传、再发动,春节前后迅速开展各项建设任务,拆除影响规划的猪栏、厕所、空心房和危旧房,做到早宣传、早规划、早部署、早动手。重点完成选点“九步法”工作;完成“四个规划”即:村庄长期规划、村庄近期规划、村庄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分户规划;完成村庄基本绿化,要求村均种植300棵果树、500棵杨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前期拆迁和建设工作。

(2)、二季度,09年5月1日前完成村庄的“三清”和“改水、改厕”任务,6月20日前完成“改路”、“改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工作。“改水、改厕”由原来的物资补助改为资金补助,每户补助500元。全面启动县、乡、村产业发展和“三村十星”创建活动以及整体推进工作。

(3)、三季度,9月前完成村庄的整治扫尾工作和“五普及”任务,完成软件归档整理工作,抓好产业发展和“三村十星”创建活动,各项工作整体推进。迎接县新村办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

(4)四季度,09年10月,全面整改到位;12月全面完成年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做好村庄各项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三、工作重点

年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面推进“五新一好”的同时;突出“五个工作重点”。

1、突出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始终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坚持规划先行。大力发展蛋鸡、葡萄、荸荠等特色产业,以“一大四小”工程为契机,着力普及庭院经济。培育3-5名以上特色种养业大户和能人,积极稳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土地适度规模经力争新农村建设试村点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县整体水平。

2、突出“三清八改五普及”和“三绿两处理”,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着力解决“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这五个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村庄整治水平,不断丰富村庄建设内涵。按照县新村办的要求,认真做好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橱、改栏、改圈、改线和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大力推进村庄“三绿”工作,即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逐步实现“路边有绿树、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视野有绿廊”,村庄绿化率达35%以上。按照“三化、四结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与农村改水、改厕结合、与发展沼气结合、与普及使用农村有机肥结合、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结合)的要求,搞好村庄垃圾处理工作,建设村点要建一个简易垃圾填埋场,配备村庄保洁员,制定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提高改沟水平,实现村庄沟渠相通、排污流畅,切实达到村点“绿化美化净化”要求,使村庄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突出“三村十星”创评,大力推进文明村庄新风尚建设。积极开展“三村、十星”(文明村、致富村、和谐村,守法星、计生星、和睦星、团结星、养老爱幼星、恩爱星、环卫星、致富星、公益星、新风星)创建活动,经常性开展“星级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生动活泼的创评活动,加大宣传表彰力度,逐步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诚信友爱、崇礼尚”的良好风尚。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广泛开展科技文化、通俗文化和法制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创业文化,积极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村新社区建设,推进文明和谐村庄建设

4、突出村两委与理事会交叉任职,大力推进新农村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点推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村两委班子、村民小组、党小组与新农村理事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管理模式,完善农民理事会功能,从制度机制上改变理事会临时性、松散性等不足,实行理事会两年一届的选任制度,确保其管理职能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机制创新,健全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帮扶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协调推进机制,村民自治和长效管理机制。

5、突出返乡农民工创业帮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是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按照各级相关配套政策,给予返乡农民工创业支持;二是培养成为经纪人或农民合作经组织带头人;三是吸收参加村民理事会及村民理财小组,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结合新农村试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具体要求和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要配齐配强新农村建设的人员力量,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工作运转。三是要出台工作思路。制定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大张旗鼓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宣传发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镇里的一项中心工作抓好。

2、宣传发动,激发农民活力。一是广泛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积极地投身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把宣传建设新农村的惠农政策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全过程。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试点村建设要坚持自主申报的原则,整治工作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都由群众说了算。三是积极引导和帮助乡村建立理事会,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活动。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窗、宣传车等各种载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五是要做好各级典型的宣传推广工作,推荐报道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要推出一批“五新一好”的各类典型,要整合资源和力量,全面深度报道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12

1.1在工作摆位上,突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地位,始终把新农村建设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强化领导 建立健全了领导组织,配齐配强了工作机构,建立了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乡村两级全力抓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了工作部署、投入支撑、政策引导和力量整合,加强了督导检查、典型培育、宣传培训和帮扶共建,营造了全党全社会合力共建新农村的大好局面。双阳区齐家镇曙光村作为“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中的“万村”,积极主动,不等不靠,新农村建设成效很大,在全省也是不多见的。

1.2在思路创新上,把握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始终把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重点,做到建设惠及农民 双阳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围绕“五新”工作重点、建设“三型”农村、打造六种模式、开展“六到户”活动的“五三六六”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既顺应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这一思路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重心向农村倾斜、利益分配重心向农民倾斜,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3在建设模式上,遵循了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的原则,根据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民俗特点、不同经济基础,选择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体现了实事求是 双阳区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型、小康型和宽裕型新农村,这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的三种建设模式;提出的融入城市型、城郊服务型、中心集镇牵动型的新农村,是根据地理区位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三种模式;提出的建设资源开发型、特色产业主导型、企业带动型新农村,是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三种模式。我们认为所有这些新农村建设模式,都集中体现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建设要求,坚持了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非常符合双阳区实际。

1.4在推进机制上,不仅充分发挥了组织推动、政策驱动、投入带动的作用,还研究探索了基层民主管理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农民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加强 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双阳区创造性地建立了村两委、产业协会、屯务理事会“三位一体”管理村级事务有效工作方式,以屯为单位,成立由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军人、老宗族长等“几老”组成的屯务理事会,上承接村两委下达新农村建设任务,下组织老百姓开展建设,新农村建设钱怎么筹、工程怎么建、建后怎么管理、管理怎样组织等,都由屯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和组织实施。目前这种基层民主管理的组织方式已经遍布双阳区各个村屯,对新农村建设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1.5在项目谋划上,注重了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和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特别是将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 几年来,双阳区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城市近郊的优势,紧紧围绕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加强现代农业基础条件建设,强化现代农业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重要内容,狠抓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加大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强化现代农业设施武装和技术武装,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有力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大幅度增收,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双阳区作为长春市卫星城镇的基本功能已经形成。

总之,双阳区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有些好经验、好做法值得肯定。

2.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到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已经开展了6年,已由试点阶段全面转入深入实施阶段,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内容不断丰富、任务不断增加,新时期新农村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历史使命,一定要不断深化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开创全省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按照今年7月19日省委、省政府在吉林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议精神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发展目标,坚持以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着力建设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推进以下五项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要大力开发新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滞后的问题;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选好一个村领导班子,村支部书记是关键。

全面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必须强化以下四个方面思想认识和工作要求。

2.1新农村建设要有长期作战思想 应该看到,新农村建设是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而展开的,既是一项宏大伟业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重大历史任务,短期内不可能完成,更不能一蹴而就。这是由两个方面所决定的,一个方面是城乡差距较大,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另一个方面是我国农村幅员大、农村人口多,尤其作为农业大省,新农村建设任务尤为繁重、异常艰巨,同沿海等发达省份比较,要付出更多、努力更大、时间更长。因此,要消除忽冷忽热的短期行为,破除无关紧要的麻痹思想,克服畏难厌战的消极情绪,解决好“等靠要”不正确思想态度。要有长期抓、抓长期、常抓不懈的思想观,要有克服困难、勇攀高峰、敢打硬仗胜仗的决心,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抓好新农村建设。

2.2新农村建设要有城乡“一盘棋”思想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相互融合、一体化发展势不可挡,统筹城乡发展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城乡都将相互对接、连为一体,尤其是近几年中央和省在工作摆布、政策制定、项目安排、资金投放等方面都对城乡发展进行统筹兼顾。这样就要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时不能忽视农村建设,在加强工业发展时不能动摇农业基础地位,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时不能遗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实行重点倾斜,确保城乡建设互促共进、同步推进、共同提高、相互促进。

2.3新农村建设要敢于探索创新 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所在,是不竭的源泉。应该说,双阳区推行的屯务理事会就是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一大创举。要创新领导方式,坚持新农村建设党政一把手工程,牢牢把握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权;要创新政策体系,在土地利用、投入支撑、金融服务、项目捆绑、帮扶带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真正体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要创新组织方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在土地流转方面,双阳区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09年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现场会就是在双阳区召开的;要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其他农民自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我省在新农村建设中显现出的产业发展园区化、土地经营集约化、农村居住社区化、农民组织合作化的发展趋势,要积极引导、加快推广。在创新这方面,省内要相互学习观摩,多到省外考察研究,借鉴经验,促进工作。

2.4新农村建设要注重质量标准 新农村建设的质量标准不应降低。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单纯解决出行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追求的是更高层次居住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完善的社会保障、配套的公共服务,有条件地方都使用上方便、清洁的新型能源。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质量、提高标准,做到建设不落后,防止出现重复建设问题。同时,还注重打造标杆,实行集群建设、组团发展,使靓丽的新农村建设上档次、成规模。

3.进一步加强对双阳区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从2010年开始全省组织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各类企业,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要求,对1000个省级示范村进行重点帮扶,实施一年多来,工作成效明显。今天,省农委、长春海关、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长春师范学院等单位专程赴双阳区,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这是经过前期上下沟通、反复研究、认真准备的。围绕做好帮扶工作,我代表全省农业部门的全体同志,谈几点想法供参考研究。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篇13

在市委统一领导下,乡镇办事处、市直各部门把抓好档案工作作为检验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各司其职,全市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新农村档案建设领导小组,市直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积极与档案部门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合力。2006至2007年,市委组织部与市档案局联合对农村基层组织档案工作进行了严格规范,2008年,市委组织部又与市档案部门一起,对农村基层党员个人档案建设进行了严格规范。

通过落实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扶持资金、档案工作专项经费、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经费等渠道,以多种投入途径,整合多项资金来源,不断加大对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市、乡、村三级累计投入档案建设经费达到4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档案设施设备状况,保障了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

夯实基础,拓宽领域

近几年来,宜都市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根据农村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因地制宜,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引导,主动围绕“农”字建档,真情服务“三农”,使新农村建设档案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夯实基础。我们以基层档案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大力加强基础工作,不仅市直部门档案水平提升,乡镇、办事处和村级档案管理水平也大幅提升。

1 规范行政村档案。宜都市制定了行政村档案规范化标准,并采取先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档,然后开现场会等方式,推广试点单位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全市123个村全部达到了规范化水平。一部分村还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档案,实现了“鼠标一点、资料可见”。

2 规范乡镇、办事处档案。宜都市将乡镇、办事处档案工作纳入了目标考核,把检查结果与效能建设有关奖励政策挂钩,极大地推动了乡镇、办事处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全市10个乡镇、办事处档案管理全部达到省二级以上水平。其中省一级2家,省特级1家。乡镇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全部实现目标管理,乡镇站所都建立了档案室。其中派出所,财政所、卫生院、初级中学等全部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陆城财政所档案管理达到省特级标准。

3 提升涉农部门档案水平。各涉农部门积极参与构建新农村建设档案整体格局。2005年,市直涉农8部门联合下发了《进一步加强“三农”档案工作的意见》。2008年,市档案局、民政局、农业局联合转发了《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各涉农部门自身档案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水平不断提升。市农业局档案工作2006年荣升省一级,2008年积极创建省特级。市林业局投入10余万元,对全市17万份林户档案和村集体林改档案全部进行了规范整理,做到了林地、林界、林木、林农、经营权、使用权、受益权等各种林改资料齐全归档,安全保管。

二是拓宽领域。新农村建设档案,领域广阔,工程浩大。宜都市以宽阔的视野来开展工作,在涉及农村经济体制、生产生活、管理经营方式以及农村基层民主、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工作中普遍建立档案。

1 建立农村改革档案。全市普遍建立了农村改革档案,涉及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土地承包、农村合村并组等内容,资料翔实,在该市鸡头山村、十里铺村等,档案就是村情社史,记录了一个村的历史变迁。

2 建立农业科技项目档案。全市已建立起波尔山羊繁育、农业综合开发、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改造、人畜饮水、果树苗木繁育、退耕还林、天保林、水产养殖、柑桶营销、茶叶种植、国土资源保护、生态农业等科技项目档案。

3 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门档案。全市普遍建立了农民信贷、计划生育、社会泊安、村级财务、科技示范户、文化中心户、农村经营大户、文明创建、扶贫救灾、合作医疗、农民健康档案,健全了党员个人档案和村民档案。

4 建立特色档案。近年来,我们围绕各地的农业主导产业,相继建立了名产名品档案、产业大户档案;在中国谜语第一村青林寺村,为谜语传承人建立了名人栏案;陆城办事处原来有20多家集体企业,为处理破产后的遗留问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规范了破产企业档案。宜都是全国故事之乡,有关部门利用档案资料、根据民间口述,先后整理出版了《宜都地名故事》、《宜都古树名木传奇》、《宜都桥故事》、《杨守敬故事》等一批乡土文献,深受广大农民喜爱。

深化服务

在利用基层新农村建设档案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档案发挥了“三服务”的作用,即服务党务村务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服务新农村建设规划,正确看待历史,科学规划未来;邯务农业结构调整,选准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